企业的经济效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29:30

企业的经济效益篇1

担负其相应的社会责任,讲究一定的社会效益。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只有保持一定的营利能力,公司才能开发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无庸置疑,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创新和生产,企业应当是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给社会提供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企业是支撑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经济单位企业如果失去了生产和创新功能,那么企业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本价值。因此,任何企业的第一要义是搞好生产,创造出经济效益,争取为社会多纳税,实现它对社会的经济责任。从这个角度看,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各个企业、经济实体愈加清晰其目标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无可厚非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当前有不少企业只片面强调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企业的社会效益。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起的作用,尽量逃避税收以及社保缴费。二是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将包袱甩向社会。三是较少考虑环境保护,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四是一些企业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提供不合格的服务产品或虚假信息,与消费者争利或欺骗消费者,为富不仁。五是依靠压榨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来为所有者谋利润,企业主堕落成资本的奴隶,赚钱的机器。六是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七是缺乏公平竞争意识,一些在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垄断企业,大量侵吞垄断利润,并极力排斥市场竞争。八是普遍缺少诚信,国有企业对国家缺少诚信,搞假破产逃避债务,民营企业通过假包装到市场上圈钱。这些表现的共同特点就是只讲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近些年来这一思想,为流行,连《财富》和《福布斯》这样的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比时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可见西方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总起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方面。就经济责任来说,企业主要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物质产品,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文化责任和教育责任等方面来说,企业要为员工提供符合人权的劳动环境,教育职工在行为上符合社会公德,在生产方式上符合环保要求。用这个标准来对照我们中国企业,可以看nip-多差距。也就是说目前中国企业的发展目标距离国际标准还差得很远。

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样做肯定是不可取的。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在考虑自己的商业利益之外,更应该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公共影响和社会责任。我国至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经济效益提高,更多的老百姓开始关注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民生问题,也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若经济效益的获得要以社会效益为代价,就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违背了社会主义本质。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中药老字号。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这是他们只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同仁堂把“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作为制药行业的职业道德,成为全体同仁堂人的必修课,突出了同仁堂的职业特色。抗非典期间,同仁堂向社会公开三项保证:保证质量、保证供应、保证不涨价。虽然赔了600多万元,却再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这才是同仁堂长久不衰的秘诀。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也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企业来自于社会,也必将还原于社会,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企关系。企业的生生死死,发展壮大或被淘汰出局,都要由社会来承接它的后果。更主要是,社会是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也难以生存。因此,企业与社会有一个共荣的关系,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甚至有着更密切的关系。

为了我国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兼顾,也可兼顾首先,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来引导社会。比如:制定污水废气排放指标,限制噪音污染的时间等等。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要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尽快建立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

其次,企业本身要严格自律,把社会效益也当作足企业发展的目标。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紧环保的科技创新,不仅仅要把科技应用在提高经济效益上,还应该应用到社会效益的保护上。让企业不仅成为推动经济的力量,而且成为推动社会全而进步的主要力量。

再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完善健全有关社会效益的法律制度和体系把社会效益纳入法制保障,做到有法可依。保障社会效益随着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企业的经济效益篇2

1.1做好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一直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工作就是调节各部门间的费用信息,将竞争力很强的产品指标经有效拆分,在各个部门中间进行严格贯彻,设立为全体职工努力达到的目标,采用最为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力求减少企业经营每个流程所用成本,尽可能地节省资金,增强企业商品的竞争力度。

1.2策划经济方案

在经济管理时,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全年或者是未来某个阶段做好对应的经济规划工作,设计资金应用方案,预算经济效益,实施资金管理措施,解决经营中的多重难题,有利于管理经济。

1.3研究经济管理的结果

对经济管理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总结其中的先进经验,从中找到改进的措施,来不断完善经济管理,进而可以达到掌握资金、利用经济、做好预算、固定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提高企业各个方面的发展。

2增强经济管理的力度,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2.1经济管理要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相结合

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制度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企业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都能体现经济管理的作用。对经营活动的不足要加强资金预算,科学合理地应用资金对缺陷环节进行补救,保证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行,有效减缓资金供应的压力。引起企业资金周转不畅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所支持的账目资金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二是相关工作人员经济管理意识不足,在工作时疏忽大意;三是客户拖款欠款现象严重。因此,根据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建立专项管理团队,定期开展收回欠款的活动。经济管理的工作不只是企业财务的经营任务,还需要各个部门提供帮助,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预算,调节企业产品的价格定位,降低所花费的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2.2做好经济规划,指明投资方向

经济规划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其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如果经济规划方案不切实际,盲目设计,就可能让企业经营活动陷入泥潭,以致倒闭。因此,要想做好企业经济规划,为企业谋取利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掌握企业资金大体流通规律。要全面了解市场行情,深入调查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波动现象,指明投资方向,调节产品价格范围,不要只顾当今政治和人情世故,冒险地进行投资,以致自酿苦酒,悔恨不已,应当按照客观的市场经济规律,做出翔实的经济规划。其次,应该进行充分科学调研,依法经营。经济方案的规划离不开企业实践运营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开展全方位的调查分析,要求做到无漏点、无盲点,充分了解投资一方的诚信、资金、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依法签订投资相关手续文件,切不可留下投资风险。再次,理清投资过程,科学民主地进行经济管理。投资的形式不同,其获得的经营效率也有很大的差别,要理清投资的流程,经相关机构批准之后方可进行投资理财。最后,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投资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赢利,所以,企业在规划经济方案时,应该强化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工作,注意每一个投资细节,尽可能降低投资理财过程中的风险隐患。

2.3强化资金管理,优化经济配置

在日常的企业经营活动中,资金是怎样运转流通的?企业经营中,货币形态的资金流通从预算开始,经收集、生产、完工、结账环节,再到回收利用,进而以“滚雪球”的形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2.4体现经济监督,促使资金增值

建立健全企业法人制度体系,全面体现经济监督管理的影响作用,确保资金能够升值。企业要想在经济市场中站稳脚跟,应该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系,组设一个团结友爱、开拓创新、严肃活泼的领导小组,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反对腐败,制约相关人员的行为,体现经济监督的重大意义。经济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对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要严加制止,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对整个企业资产管理负责,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保障职工的合法利益。

2.5科学分配企业赢利,体现杠杆原理

在经济管理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对企业所得的赢利进行规划配置,影响着企业多个方面的关系。赢利分配能够体现杠杆作用,它能够有效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利益,激发全体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大部分企业都会受到自身经济规划方案的影响,实施“按劳分配”的原则,而事实上都是平均分配,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得过且过的思想,导致很多国有企业陷入泥潭,经营不善,难以运行。根据经济管理的内容,企业决策人员可以设置分红、股票期权激励、年薪制等形式来改善赢利分配方式,体现杠杆的控制调节作用,使得企业各方面保持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从而实现科学分配赢利,让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目的。

3结论

企业的经济效益篇3

关键词: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林业企业包括森林、林木、林地资源、生产、加工等多行业,涉及第一、第二、第三等多个产业,覆盖面较广、影响较大。其不仅肩负着企业自身生产发展的任务,还肩负着地区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责任,所以林业企业既要完成它本身的经济任务,又要履行它的社会职能和生态职能。国有林业企业作为市场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盈利性组织,在其所能得到的各种资源约束条件下,追求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并要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因此,保障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林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以下对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供交流和探讨。

一、林区自然环境

林区的自然环境如地质地况、水文水质、土壤肥瘠程度、所含矿物质成分、气候条件等,都是影响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林业企业位置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林区植被生长的优劣。因此在企业选址时应提前进行实地勘探和考察,了解相关自然条件,并根据附近地区和已有植株进行合理的分析,确保自然环境与生态种植相匹配,从而实现林木生长的保质保量。河北省木兰国有林场管理局自建立以来经过50多年的努力,林地面积由2万hm2发展到9万hm2,树木蓄积面积由62万m3增加到556万m3,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5.5%提高到85.15%,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林业市场环境

林业企业的建立不仅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在林木买卖的过程中,就会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市场环境一方面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紧密的关系,另一方面与行业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因此要全面了解市场大环境。我国作为林产工业制造大国,对林木的使用量和需求量非常大,市场辐射面较广,同时对外出口原木需求量也较大,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因此市场对林木种类和档次的需求以及整个市场的供需关系,直接影响着林木的价格和价值,从而成为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影响的主要因素。所以林业企业在考虑到自然环境适宜种植林木品种的前提下,还要对市场进行考察,对市场的需求和导向、发展前景有所了解,并根据树种的生长周期进行规划,从而适应市场发展趋势。

三、林业企业长远与近期、全面与局部规划

一般的林业企业在企业定位的过程中,经常以原木生产为主要目标,导致利润较低,资源利用率也偏低,企业发展道路较为狭窄,林业产业在较长时间得不到改善。所以对于林业企业来说,在企业建立的初期和发展过程中都需要有近期规划、长远规划以及整体规划和局部规划等,从而实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目标、有方向的发展,同时提高林区形象,实现林区改造与升级。近期规划是以5年内林区的更新改造为主,长期规划是要在林业企业建立初始就对其长远的发展目标进行定位,它不仅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影响着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发展动态,因此也是决定林区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在林业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整体规划和局部规划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规划需要根据各项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林区植物生长状况、市场发展趋势等多种因素时时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全面规划不仅包括因时因地因林种植和养护、还包括林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利用以及多种项目的经营与发展,特别是在企业建立初期对树种的选择、树木品质的定位以及中期对林区的更新与调整等方面内容,都是直接影响着的企业利润和利润率的大小。局部规划则是实现整体规划的重要步骤,也是逐步落实各项规划的重要环节。只有将林业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搭配,才能实现长远目标和全面发展。

四、林业企业技术管理

林业企业的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对植株的栽种、抚育与更新、病虫害防治、保护、修剪、适度伐补、土壤施肥翻耕、森林覆盖率、林木的加工、储存等技术的管理。林业在抚育过程中,除了通过传统的方式外,还要不断引进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林业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对林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例如林业企业可以利用生物学方法,研究林区造林树种的遗传变异特点,掌握造林树种的遗传规律,从而培育出速生丰产树种,提高树种质量,缩短生长周期,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还有可以通过研究森林生物灾害发生与生态调控机制,减少林区病虫害的发生,降低林区损失,保障经济效益。在林木加工等环节,通过引进或研究新技术,减少对林木使用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等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

五、林业企业运营管理

林业企业运营管理主要是针对工作人员和企业从采购、销售、运输、加工等一系列的管理,包括成本的控制、质量的把关、产品的产量、设备的购买与维修、品牌建设、加工工艺、采伐分配、销售利益的合理化、林木生长量和木材利用率、劳动者素质以及经营方针、经营管理水平、经济管理体制、利益分配和产权制度等多个环节。林业企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生态和经济效益供应的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林业企业的运营中,由于林业企业的生产特殊性,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或偏远地区,因此在林木销售过程中,运输费用也是较大的开支,所以在各个环节对成本的合理控制都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提高木材专业运输力,加强车辆管理,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工作效率低下、财资物资利用率较低也都是林业企业出现的重要问题。可以应定期进行职工技术技能培训,通过对林区抚育技能的培养,加强员工对高新技术手段的管理、使用、维修的掌握,提高机械化作业,从而实现员工素质的提高。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计划、财务管理,通过对制订木材产品的数量、质量、供销、加工、运输以及原材料、燃料的消耗,职工出勤率,机械设备状态、安全生产等各个环节进行考核,使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全员参与绩效考核实行规定质量标准、考核措施、奖惩办法三位一体的岗位责任制。还要健全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制订严格的奖罚制度,确保企业安全运行。

六、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必要的宏观调控

为了进一步施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部关于林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我国林业相关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打开对林木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国内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林业企业的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企业发展思路,从而找到新市场的突破口,减少能源和资源耗费,延长产业链,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市场竞争中,较容易出现林价不合理、供需不平衡等现象,这些都需要依靠国家宏观调控进行解决的,因此,国家对林业企业的宏观调控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巴月云.探析林业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因[J].现代商业,2014

[2]庄莉.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

[3]白睿洁.基于三重底线的林业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4]孟繁.林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企业的经济效益篇4

关键词:企业环境成本;经济效益;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07-02

一、企业环境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定义:

(一)企业环境成本定义

联合国在《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曾经提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这一定义以明确企业的环保责任为中心将企业对环境的影响负荷费用和预防措施开支列入核算对象[1]。

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

我国对环境成本的确认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达到国家环境标准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二是国家为保护环境实施经济调节手段使企业所发生的环境成本费用支出。这两种确认方法都是将其作为一种费用来处理[3]。

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

环境成本的计量是指对环境成本确认的结果予以量化的过程,即确认环境成本后,按照其业务或事项特性,采用一定的属性和计量单位,对数量和金额进行认定、计算和最终确定。环境成本的计量属性一般包括历史环境成本和现行环境成本,计量单位采取货币形式[2]。

(二)经济效益的定义

企业经济效益从其内涵与提高途径角度看,可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及管理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C+V+m)/C+V

C:消耗原材料价值;

V:工人工资;

m:利润。

二、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关系的研究

(一)国内外关于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关系的总结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成本的相关性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目前理论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负相相关。企业为了提高环境绩效,必然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即国家实现社会环境保护目标过程,会损害企业的经济目标[5]。1998年Stanwiek通过对多个行业共120多家企业的研究发现企业收益率与企业的排污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从而验证了这一结论[4]。

而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却持有另一种观点:“恰当设计的环境规制可以激发被规制企业创新,产生效率收益,相对于不受规制的企业,这可能会导致绝对竞争优势;相对于规制标准较低的国外竞争者而言,环境规制通过刺激创新可对本国企业的国际市场地位产生正面影响。”他认为,在传统的静态假设条件下,企业的技术、资源配置和消费需求都是固定的,社会环境成本的内部化在一定时期内势必会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5]。这一理论通常被人们称为“波特假设”或是企业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双赢”观点,即认为企业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是正向[4]。

(二)基于“波特假设”的环境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的理论研究[4]

1.企业对政府环境规制措施的反应

如果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政府制定的环境制度仅仅是被动的遵循,并不积极主动地去改进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则企业的环境支出势必会增加企业环境遵循成本,从而降低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反之,若企业在政府的激励机制下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在环境管理决策方面就会更加慎重,处理起经济效益与环境成本之间的关系来也会更加理性。同时企业还将改革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方式更具有竞争优势,废弃物也可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因创新行为得到提高,从而使环境管理成本得到一定的补偿,甚至高于成本。

2.企业经营特点的差异性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因企业而异,不同企业的产品和生产工艺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不同,为此,不同企业对环境污染支出的成本也不尽相同。不同的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状况等各个方面千差万别,使得企业在创新能力上也存在着差距,创新能力不足,则即使创新使得生产效率提高,环境管理不成本也不一定会得到补偿,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就会受到影响。

三、实例研究

中国远洋公司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由于经济效益这个指标数值过小,为了方便与数值较大的环保支出进行比较,我们将经济效益扩大为原来的1000倍,然后将二者进行回归分析:

首先做出二者的散点图

从图1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弱相关性;

通过SpSS回归分析求得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33

显著性水平sig值为0.945>0.05,相关性水平不显著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从中远实例我们并不能得到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正相关的结论,相反还得出了二者相关系数为-0.33的不太显著的负相关;但这并不能说明环境成本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一定为负;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从宏观上说,首先由于企业我国环境成本会计发展并不完善,几乎处于空白,能够把环境成本披露出来的企业非常少,数据太少就为关于企业环境成本对经济效益影响的实证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仅靠500强之一的中远,很难有说服力;其次,环境成本有可能降低企业经济效益,但是其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很难衡量,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并将环保成本加以量化,那么带来的社会效益将市不可估量的。这也是经济效益体系忽略的。

从微观上说,中远集团的主营业务是远洋运输,其经济效益对气候的依赖性比较大,容易产生奇异值;并且由于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经济危机,这些外部的因素对中远的一些经济指标影响十分巨大。

(二)建议

1.发展环境成本会计,不光是理论上发展,更重要的是实践的加强,尤其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披露问题,以更好的发展环保事业。

2.完善经济效益核算体系,建立企业因环境保护产生收益的核算体系,并加入经济效益中,这样才不会造成企业只注重自己本身的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保护对社会产生的环境收益,由此逃避环保责任。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飚,刘晓红.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1.

[2]林万祥,肖序.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2,6.

[3]李元奇.浅谈企业环境成本[J].陕西综合经济,2005,2.

企业的经济效益篇5

内容摘要: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与一般财务收支审计不同,它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责任进行客观的审查、分析和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从而促进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特征、意义、内容等进行了论述,分析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强化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方法考核指标

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和意义

(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

1.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具有规范性。经济效益的审计依据有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计划或预算、决算报表、决策方案、业务规范、各种定额标准、技术经济指标以及国内外同类行业历史先进水平等。

2.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具有独特性。经济效益审计不同于财务收支审计,审计工作结束后,一般只出具经济效益评价报告及审计建议书,不需要作出审计决定。

3.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具有广泛性。审计范围包括企业各种资金及资金的运动,甚至包括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经营环节的经济活动。

4.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具有灵活性。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比较广泛,而且经济效益审计是根据审计需要确定审计对象的,没有固定的审计对象和模式,既具有灵活性,也具有专题性。

5.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具有多样性。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除了采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查证及其延伸方法外,还要采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分析、审计跟踪等多种方法。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健全,部分企业缺乏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因此,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既进行财务收支审计,保证企业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又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及时纠正企业不良经营行为,促使企业增收节支,从而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利,增强企业自我发展与调控的能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2.有利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进企业挖掘管理潜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树立效益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3.有利于全面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功能。审计不仅限于财务收支审计的范围,还包括企业采购、生产、计划、决策、营销等方面。经济效益审计,拓展了审计范围和领域,不但要进行事后审计,还要进行事前、事中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一)经济效益的总体评价

经济效益总体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企业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达到预期的决策目标等。总体评价主要审查的内容为:

1.评价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社会贡献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产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2.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企业实际数与计划数、定额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

总之,通过对被审计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二)主要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

1.供、产、销业务效益的审计。供应过程审查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及执行情况,即检查采购业务计划的执行情况、采购结果与计划的偏差、采购方式及批量、采购成本、库存控制等。

生产过程审查生产组织的合理性及生产成果,包括生产规模效应、生产作业计划、生产组织、生产费用定额管理、劳动力利用率、质量效益、生产均衡程度、劳动生产率等。

销售过程主要审查产品销售策略、销售目标合理性及执行情况。其中包括销售组织、销售渠道及促销活动、定价的合理性、信用政策等。

2.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主要审查资金规划目标的合理性、筹集资金的方式及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资金使用效率等。

3.成本效益的审计。成本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有审计成本决策、成本目标、成本计划、成本控制、降低成本的业绩、成本效益工程的开展、成本与企业战略的匹配程度等。

(三)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

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是根据审计需要,对企业的某一经济活动项目的效率或效果进行的审计。其中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固定资产利用、原材料利用、能源利用以及资金利用等活动的审查。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效益审计意识淡薄

由于思想观念落后,对经济效益审计不够重视,企业管理者和审计人员认为,企业经营管理和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关注到,而对经济效益的评价和管理建议,只需在财务审计报告提出即可。他们认为,只要企业能够自主经营、合法经营,没有必要再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

(二)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是对被审计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评价,要进行客观评价,必须要有具体的评价标准。由于经济效益审计范围广泛,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点又不同,同样的项目会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不同的审计人员会有不同理解与判断,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的标准就很难统一,导致目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制约了效益审计的开展。

(三)缺乏统一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企业的经济效益篇6

关键词:企业;市场经济;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以经济效益为最大出发点,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意义所在。而企业利润的总值比例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展现出的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可直接影响到社会物质文化发展的进程。

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

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可以表现在几个方面,(1)增强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寻找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特点与优势。(2)满足民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利用合理的资源创造出适合市场运营所需的价值。(3)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增长,增加资金积累。

二、企业经济效益的制约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整体的提高是一个显著的事实,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管理所面临的压力也日渐增强。其中,观念的陈旧是主要原因,许多企业在管理上依然停留在表象上的作报告、听报告上,对科学先进的企业管理存在明显的意识淡薄,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中的脱节毫无意识,缺乏企业管理中创新的勇气,这也表现在那些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上。一直以来,许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存在明显的曲解,很大程度上,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不重视,也直接体现该企业本身缺乏远大规划,只重眼前利益的素质,很多企业在职工培训上缺少系统的讲授,以致于职工间整体能力与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人才出现严重匮乏,职工在工作时的积极性上失去动力[1]。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身形象、气质与展现企业价值观上的思想体现,也是企业的重要软实力,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一个企业的文化建立,可以从中观察其长期发展的战略,价值观念以及经营哲学。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任何企业文化中的意识管理,其风尚的形成都需要与职工形成强烈的共通点方能实施下去,如果,企业文化只是高层领导间自顾自的幻想,对于企业今后的导向与企业的凝聚力上,并不会具备太多的功能。

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个企业所经营的最终目的及意义是以最看似合理的经济成本,换取最大利润。只有提高了经济效益,方能对企业形成足够强的市场竞争力,使得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汇聚更多的重要经验及实力,最终给社会带来良性循环,从而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国家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市场经济保持良好的势头增长,国家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综合国力也才能得以不断增强。

1.信奉科学技术,改变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方式。在1988年意识到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至理口号。企业的管理及运营,都应该以此为依托,作为企业规划时的纲领性原则,科学技术的企业管理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管理中常常存在的隐患问题,在提高企业生产成本及工艺效应方面亦有着极大进步,在相同时间、相同生产投入下,科学先进的管理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其次,职工的素质及能力的提高也是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只有科学与人才进行相互作用,高水平的人才对企业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才能使企业经济效益达到稳定的提高。

2.加强内部控制。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也是保障企业资产的稳定性、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所实施的一系列相互协调、制约的措施[4]。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概念是因财务制度管理的需求所相应产生的,它主要建立在一种制约形式与职能分工的制度上。内部控制的建立应以预防与主,查处为辅。在此基础上,可以在企业各部门设置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得企业运营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内控控制的主要目的便是提高经济效益与改善经营管理。故而内部控制的好坏直接预示着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否行之有效,对于企业的兴衰成败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企业必须以选拔高素质人才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准则,以此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3.建立可持续发展计划。“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整体经济最为注重的发展模式,也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早已提出的一项计划。在大环境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5]。如果把“可持续发展”计划具体的运用到企业的经济运营中来,同样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节约社会能源的同时,进行弃物再利用,这样也免去了对原始材料的昂贵采购,降低了企业的成产成本,形成一种健康的节能观念。把“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利用到企业的管理中,才能长久稳定的降低程度,从而提高企业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经济效益,对于企业这个以盈利为根本目的从而出现的组织而言,无疑是其所进行的全部经济活动中的全部意义。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推动下,企业的发展意义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部分,从实际意义出发,企业所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也符合了市场经济本身的原则,其所产生的企业利润,是促进社会经济整体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

参考文献:

[1]宋键.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3(09):141.

[2]兰秀芬.试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新经济,2013(23):26.

[3]刘圣华,孔令强,徐水清.有效开展成本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财经界(学术版),2013(02):49-51.

企业的经济效益篇7

关键词:企业管理;经济效益;提升策略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竞争格局愈发复杂,要确保企业在市场上发展中具备较高竞争力,就必须持续性地进行企业管理策略的优化和革新,从而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一、企业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是企业运营发展的两个基本控制要素,从运营实践来看,高效化的企业管理确保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而经济效益提升为企业管理的革新创造了条件。

(一)企业管理促进经济效益提升

现代管理体系下,成本、质量、设备、科技和管理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就企业发展事件而言,成本是发展的核心,然后在设备保证下,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确保了质量要求的满足。从企业发展过程来看,企业管理将成本、质量、设备、科技等要素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在管理制度应用下,企业的内部组织更加科学高效,资源配置更加规范、合理,技术应用更加娴熟、经济,其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只有切实的加强企业管理,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保证。

(二)效益提升為企业管理创造条件

经济效益获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确保自身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才能在资金短缺、成本不足等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实现新产品、新技术、新管理的革新和优化,从而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实践中,管理手段确保了经济的实现,而经济效益反作用于企业管理,其在管理条件进一步优化的同时,确保了企业管理质量的进一步优化,从而在把控市场机遇、提升竞争实力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策略

现阶段,我国市场化建设进一步深入,行业企业之问的竞争愈发激烈,要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确保其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加强运营实践中的管理规范。

(一)强化企业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是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根本保证。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产品及服务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只有确保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能为经济效益的获得提供保证。实践中,多元性是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特征,具体而言,其不仅涉及基础成本核算,更对人员管理、设备配置、技术应用、产品等额等内容提出来具体要求。运营实践中,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在“继承创新、统筹协调、促进发展”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基础管理体系的构建,确保企业管理过程的规范和产品质量的优良,才能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确保其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譬如就煤炭企业监理管理而言,其不仅要加强合同管理和投资控制方面的控制,更要工期控制、质量控制、建立费用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建立过程整体效益的提升。

(二)注重目标责任落实

作为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有力措施,目标责任制的实施为企业运营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现阶段,精细化目标管理是企业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趋势,同时也是企业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就精细化目标责任制实施过程而言,企业管理人员首先应注重管理目标的设置,确保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短期生产目标和经济效益提升具有较高的耦合性。其次,精细化目标管理要求其进行管理实践的检查、指导和考核,确保来管理手段的切实有效,从而在当前生产规范的同时,实现目标计划的有效落实。最后,是实现目标管理过程的不断创新。譬如,传统煤炭企业管理中,以速度、物品、数量和生产为中心是其基本的管理形态,这使得煤炭生产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而在现代管理理念下,“以效益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以质量为中心和以生产经营型管理为中心”这成为煤炭企业生产运营和质量监管的基本原则,其确保管理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强化企业成本控制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是其效益获得直接影响因素,同规模下,生产成本的增加势必造成盈利空问的缩小。基于此,要确保企业生产效益的有效获得,管理人员就必须注重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与核算。一方面,注重企业职工成本管理理念的灌输,从而确保其在管理实践中具有较高的节约意识、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实现成本支出的源头控制。另一方面,实现有限生产成本的合理预算,从而在操作失误控制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成本、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筹,确保企业根据活力和竞争力,为其效益获得创造条件。

(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大影响。一方面,现代企业应在管理中注重企业文化的应用,譬如在实际管理中注重“以人为本、质量最优”等文化理念内的体现,确保管理过程的规范、严格与合理。其二,加强文化理念的学习、培训和考核,并在企业文化环境构建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对职员的有效吸引,确保其具各较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和效益获得提供智力支持。

企业的经济效益篇8

财务会计是企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意义重大。想要快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定要了解企业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用积极有效的方法优化和调整企业的财务会计,进而使财务工作正常有效地进行下去。本文从财务会计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影响方式研究,突出说明了会计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并且从怎样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开展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财务会计;企业;经济;经济效益

财务会计在我们企业的日常运营中担负了核算、监督等重要职能,只有让这些职能透彻的发挥出来,才能推进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高经济收入。因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使得企业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所以要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并且发展起来,我们就一定要以接近最低的成本,来取得接近最多的经济效益,持续壮大生产和经营的规模,提高经济的效益。

1财务会计工作如何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

(1)通过会计计量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怎样来计量经济效益是企业日常运行过程中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根据认清经济效益的升降和大小我们可以给企业管理和经营提供了必需的参考和对照。财务会计工作是企业找寻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会计的核算计算、监督管理、统计审查等职能在企业的价值尺度方面非常重要。(2)通过控制成本来提高经济收入。大多数企业都意识到控制成本在日常运营中极其重要重要的。会计的工作是控制成本的管理体系的最基本的部分,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对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根据会计职责和能力的实现能直接展现出企业控制成本的效果,完善了成本管理制度,提高了经济效益。(3)财务管理也可以决定经济效益的多少。管理是可以让企业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的运作及其分析、预测、控制、决策等职能对企业经济收入的提高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在所有管理当中的地位。

2财务会计如何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精准又科学的会计反映是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依据和保障。我们所说的会计反映是财务会计客观的描述企业的经济活动并且可以确定它价值数量的行为。为了让经济收入持续提升,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企业要尽可能的降低劳动的消耗,科学而准确地的计算出企业在经济活动当中的状况,为企业的各种活动提供相应的信息。(2)会计监督可以保障企业效益的提高。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可以根据审查核实每天的会计凭证,从而监督管理一些部门,看其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而且通过会计对企业财物的清查和盘点,可以了解各种物品的数量是否正确,以此保护了企业中财产的安全。(3)提高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合理的会计分析。会计分析是根据企业的某些情况进行必要的考察核实与分析。做好完备的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是开展科学分析和研究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如果我们仅仅利用数字来分析数字,永远也不能知道企业经济效益变化的真正原因。(4)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前提条件是会计所建立的经济目标。在对企业经济效益开展评价和分析的时候,科学而且合理的考核评定体系十分关键,只有在已经规定好的基础评定规则下,才能更好的更加真实的展现出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对经济指标的考察核定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还可以更加合理的减少资金的消耗量和占用量,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3怎样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

根据以上的研究探索,我们知道了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在企业经济收入的提高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根据怎样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说一说自己的看法。(1)严格选择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财务会计需要人们具备高水平专业技术知识的工作,要求我们能够对日常的经济状况和形式作出及时而且准确的判断,还要找到一系列的决策来进行调整,所以,财务人员选择的是否合适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息息相关的。这就要求企业对于选拔和任用人员的方面有一套完整的体制,严格要求任聘人员的学历、专业技术和证书,筛选出专业知识充足和技术过硬的人员加入到企业的管理当中。(2)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统一的培训。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决定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素质,所以我们应该着手考虑这两个方面。第一,在培养专业素质的过程中,企业通过加强培训,注重财务人员在职期间的二次教育工作,重视整体能力的提高,可以让他们在日常的工作里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步的有效途径。所以让财务人员具有问题的解决和沟通的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更快速的发展。(3)建立完善的制度来管理财务。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提升企业经济收入的必要条件。准确明了的财务制度可以给财务人员在决策和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约束,也可以保障他们的工作效率。要想完善我们必须要做好监督和管理,保证他们的行为是依照法律进行的。要大力宣传这种行为提高人们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经济效益。综上所述,财务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收入和效益。企业必须重视财务会计工作在提高企业收入中的作用,从加强会计工作的参与能力、反应能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方面入手,为提高企业收入打下基础,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参考文献:

[1]刘昆.新形势下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3(10X):219-219.

[2]沈磊.论财务会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深远影响[J].民营科技,2011(3):65-65.

企业的经济效益篇9

关键词:煤炭企业;企业管理;经济建设

煤炭企业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煤炭企业的建设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所以需要积极探索煤炭企业优化建设措施,在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煤炭企业在新时期的持续稳定运行提供相应的保障。

1煤炭企业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性

对新时期煤炭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发现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在以下三方面有所体现:(1)是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煤炭企业积极探索相应的措施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能够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并且在此基础上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对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煤炭企业应该循序渐进地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借助企业力量促进市场经济优化发展。(2)能够增加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煤炭企业在追求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必然会积极探索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会带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化,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3)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在加强煤炭企业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煤炭企业的经营利润,不仅能够促进煤炭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也关系到国计民生,能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对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2煤炭企业发展现状

对煤炭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资金发展方式不合理和支持力度不足问题严重限制了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煤炭企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粗放型模式,不仅造成资源浪收稿日期:2017-05-15作者简介:孟秀斌(1972-),男,现在山西阳煤集团南岭煤业有限公司工作。费,也极大破坏了生态环境[3]。所以需要对经济发展方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新经济发展方式的应用,逐步摆脱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束缚,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但是由于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导致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短时间内无法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资金回流慢,企业没有足够的多余资金参与投资活动,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都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性影响。所以企业要想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探索现代化发展方向,就应该积极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逐步改善发展现状,以获得良好的发展优势。

3新时期逐步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

基于新时期全面加强煤炭企业经济建设、探索获取经济效益措施的重要性,煤炭企业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应该对基本社会形势进行全面分析,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企业建设措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企业在新时期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3.1加强对企业人才竞争的重视

在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竞争愈加激烈,人才竞争成为影响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在这一社会背景下,煤炭企业要想获得稳定发展,逐步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和整体市场竞争实力,就必须保持对内部人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通过在职人才培训和人才竞争等方式,逐步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借助人才优势促进企业市场竞争优势,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3]。这样,人才优势在企业综合管理工作中必然会进一步凸显,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例如:部分煤炭企业针对矿井生产工作,对一线生产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一方面通过教育培训提升一线生产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保证在实施安全生产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为矿井一线生产人员提供丰富的文娱活动,保证员工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进而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生产中,为企业建设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

3.2有效控制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

煤炭企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仅会产生一定的能源浪费,同时也会造成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所以,要想保证煤炭企业在稳定发展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应该从节能降耗的角度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避免能源浪费问题的出现,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创造良好的条件。(1)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煤炭企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构建相对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对企业生产成本实施科学合理的控制和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4]。在具体操作实践中,煤炭企业可以结合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先制定一个成本控制目标,并逐步降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能源消耗问题,对随时可能产生的能源消耗实施动态控制。这样将成本控制融入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生产成本控制效果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增强成本控制的整体效果,有效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2)在加强成本控制工作的过程中,严格贯彻落实各项成本控制标准,并且在落实标准的过程中加强对能源消耗问题的预测,保证能够将成本消耗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增强成本控制成效[5]。此外,为了保证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在工作中应该注意全面考察成本控制产生的实际效果,对成本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科学可靠的反馈信息,为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科学调整提供相应的参照。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出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有效降低成本,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提供全面的支持。

3.3煤炭企业引入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手段

在煤炭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多元化经营是保证企业在现代社会获得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对多元化经营管理手段的重视。煤炭企业应用多元化经营管理手段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措施维护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为煤炭企业在新时期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6]。具体来说,一方面,煤炭企业在综合管理工作中可以尝试使用科学技术手段对企业经营发展产业链进行适当的拓展,进一步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从侧面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另一方面,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煤炭企业也可以转变自身传统盈利方式,在保证开采和销售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实现对煤炭资源的加工和转化,保证企业能够以更多的形式销售,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企业实现多元化发展。这样煤炭企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引入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手段,就能够获得稳定发展的契机,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够得到逐步的提高。

4结语

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寻求持续稳定发展,保证经济建设活动能够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适应,就应该转变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构建综合加工类型的产业链条,更好地完成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促使煤炭企业在探索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宋润梅.煤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J].会计之友,2013,(15):23-24.

[2]董建萍.探讨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4(20):13-14,23.

[3]刘新屯.加强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途径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5,(5):80,83.

[4]笱松平,董燕.峰峰集团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的方法与途径[J].煤矿安全,2014,45(5):191-193.

[5]申利军.浅议节约煤炭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能源与节能,2016,(1):98,134.

企业的经济效益篇10

(一)管理会计的决策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预测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决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决策”就是一个单位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在预测的基础上来确定是否采取某种行动,或者在两项以上的备选方案中做出恰当的抉择,选取最优方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做出决定,或“拍板定案”。西方管理学家通常认为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中心在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是关系一个企业盛衰兴亡的大事。在预测经济前景和制定经济决策的基础上,确定最优经济目标,安排具体行动计划,制定有力措施,便于筹划企业的未来,使生产经济活动始终按照经济、合理、有效的原则进行,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这些都离不开管理会计的会计决策。首先,会计决策的目标就是提高经济效益,它要求在一定的时期内达到占用少量资金和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利润。其次,会计决策影响着企业其他决策,会计决策是以价值为主要标志的决策,它所决策的目标是进行其它决策的依据和对其评价的标准。例如为提高产品质量决策,要考虑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还是引进新的设备?是半自动化的还是全自动化的?产品的零部件是自制合算还是外购合算等。最后,管理会计所进行的会计决策是其它决策的综合反映,它综合地反映了其它决策所确定的目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占用的资金及投资的方向,劳动耗费和实现利润的途径。所以,会计决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二)管理会计的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控制是通过一定手段对实际行动施加影响,使之能按预定的目标或计划进行的过程。控制的内容一般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预算控制是实现目标的保证,企业要生存、发展,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要有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经营方针和管理要求的总体经营目标,并且要制定一系列服务于总体经营目标,来指导企业内部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工作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成本控制是企业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根据事先制定的成本目标,对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专门方法,进行严格的计量、监督和指导,本着厉行节约,杜绝浪费,讲究经济效益的精神,务使各种具体和全部的生产耗费不超过原来制定的标准和预算,如发生偏差,及时分析差异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成绩,纠正缺点,以保证实现或超过原订的成本目标。可见,成本控制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责任会计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责任会计是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企业的内部建立若干责任中心,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的一套专门制度。实行责任会计,各个责任单位的经营目标就是整个企业的经营总目标的具体体现,如有矛盾,应及时协商调整,便于把各个责任单位的经营目标和整个企业的总目标统一起来,促使各个责任单位为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而协调工作,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提高企业会计管理质量的几点措施

虽然会计管理工作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下面通过几方面内容来详细说明。

(一)加强对高素质的专业会计人员的培养

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人员是工作的主体,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也直接影响着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也有了实质的变化,从以往的会计工作演变成了新型的会计管理工作,这也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从而更好的适应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因此,企业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养,不仅要在上岗前进行培训,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要通过相应的培训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也是会计工作人员所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只有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全面培养,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会计人员的能力,这也是建设高素质会计管理团队的基础条件。除此之外,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的建设好会计管理的队伍,这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建设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有效的会计制度并严格遵守会计谁则

会计管理工作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标谁,只有严格按照制度标谁来进行工作,才能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因此对于财务工作人员来说,首先要清楚认识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并且严格遵守会计谁则,这对于加强企业的经济安全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培养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要对会计人员的财务制度观念进行相应的考核,并且通过不断的完善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来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程序,从而使会计人员在更加健康、阳光的环境下工作,这样也有效的提高了会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三)要利用现代新的科学技术进行会计管理

要加强会计管理,就要提高会计工作的有效性。而现代科技的运用正是加强会计管理的可性行操作。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现代科技取代过去传统、简单的计算工作方式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以新的计算机工具与网络系统,不仅可以缩短工作时间,还可以提高核算等工作的精谁度,而网络平台的运用也更有利于及时掌握与处理经济信息,有助于对当前经济进行正确的评估与预测。综上所述,会计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管理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因此,加强会计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在新市场经济背景下,通过会计人员、会计相关制度与会计具体工作内容与手段等方面来加强会计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改善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是按照市场需要,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现实资本保值、增值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加强会计管理是手段,提高经济效益是目的,企业发展是目标。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