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设调研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0:29

平安建设调研方案篇1

关键词:中国民用航空系统;档案工作;调研报告

1调研背景

1.1调研依据。中办、国办于“十二五”末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航档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完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等5个方面对未来一段时期全国档案工作提出了若干要求。结合《意见》精神,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也出台了相关规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航档案工作的意见》,并以此为参考,对民航二、三级机构“十二五”期间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情况,笔者对其档案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1.2样本选取。此次调研选取民航局所属7个地区管理局、21个局直属企事业单位和38个安全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监管局),涵盖民航系统所有二级机构及部分三级机构(也称派出机构)。从样本类型看,涉及45个行政单位、3个国有企业、19个科研事业单位,以此确保此次调研结果能够体现不同层级、不同类型档案部门的工作情况。样本层级结构见图1。

1.3调研内容及方式。此次调研主要从机构人员设置等7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

2被调研单位档案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档案机构和人员设置。主要从主管机构设置、专职档案人员占比等方面进行了调研,详见表1。

由表1可知,被调研单位档案岗位多设在办公室等综合管理部门,半数的地区管理局设有独立的档案部门,直属企事业单位及监管局较少设档案部门,多在综合部门设置档案工作岗位。各地区管理局均有专职档案人员,47.6%的直属企事业单位及15.8%的监管局配有专职档案人员,呈现层级越低、单位规模越小,设置独立档案部门和配备专职档案人员的比例也会越低的现象。这一现状必然导致多数三级机构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且业务水平的提升缺乏持续性。

2.2档案管理规章编制执行情况。建章立制是一个单位开展档案工作的基础,完善的规章体系无疑是保证档案工作质量的充分条件,因此,问卷对档案工作制度编制情况,尤其对作为必备制度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以下简称《归档范围》)、《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详见表2。

经统计,所有的地区管理局、61.9%的直属企事业单位及55.3%的监管局制定有档案管理规章,内容涉及档案收集、整理、库房管理、岗位要求等方面。《归档范围》虽然是各单位开展档案工作基础性制度,但目前新成立的、规模较小的直属企事业单位及34.2%的监管局尚未制定。在执行《规则》方面,新成立的单位普遍存在制度建设缺失现象,上级档案部门及时对其进行制度建设指导应是当务之急。

2.3库房管理情况。库房管理旨在维护档案的存放秩序,保护档案安全。指标设计上,主要就防火、防水等设施的配备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数据见表3。

统计可知,密集架和档案柜是目前各单位主要的档案存放设备,其数量与库房面积、档案存量基本成正比。在“八防”设施的配备上,防盗、防火、防光、温湿度控制设施的配置率较高,防尘设施的配置率最低。过去5年间,约半数单位的库房面积、安全措施有所改善,但防盗措施不足,库房清洁频率过低,对有害生物重视不够等问题长期存在。同时,约一半单位因办公用房紧张,多将阅览室并入办公室中,个别单位甚至无独立档案库房,对档案安全产生隐患。

2.4档案归档及鉴定情况。档案的整理归档分工情况会影响档案实体管理质量,故问卷对各单位档案整理归档分工模式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见表4。

大多数的地区管理局、三分之二以上的直属企事业单位、监管局采取业务部门收集整理后交档案部门的模式,个别单位采取业务部门收集后交档案部门整理、归档或者全部由业务部门自行整理、保存的模式。调研发现,每个单位采取何种整理归档方式与本单位档案人员业务水平关系密切。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不足、工作变动频繁、对归档范围、种类、保管期限不清楚是导致业务部门整理、归档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易出现档案缺漏、遗失等问题。

在档案鉴定、销毁方面,仅个别单位对其会计档案进行了鉴定或销毁。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一是部分单位尚无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二是部分档案人员对保管期限不确定导致不敢轻易开展鉴定、销毁工作。

2.5档案利用情况。保存档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利用,因此问卷从档案利用数量、利用目的及宣传利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统计,详见表5。

在档案利用方面,直属企事业单位年均借阅人次和复印数量最多,监管局最少。在档案编研方面,各地区管理局均开展了此项工作,其编研成果多为大事记或民航、地方史志,少数直属企事业单位、监管局也编研了本单位的年鉴、年刊、发展历程。在利用目的方面,工作查考利用居首位,宣教利用次之。在档案宣教方面,举办知识竞赛、展览是主要的宣传方式,而利用微博等网络平台宣传档案工作尚未成为主流。宣传形式单一,是当前较普遍的问题。此外,人手不足、经费有限、信息化水平较低也是导致档案宣传范围有限、力度较弱的重要因素。

2.6档案业务指导检查情况。定期、多形式的档案指导检查是保证档案工作质量、提升档案工作成效的主要手段,故问卷从业务指导检查形式、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调研,详见表6。

当前,电话咨询是业务指导的主要方式,地区管理局还较多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授课。业务检查方面,地区管理局主要以普查为主,直属企事业单位和监管局较少开展此工作。从业务指导、检查的效果看,归档质量的提高是检查指导较显著的成效,同时,对被检查指导单位的制度完善、人员配备、档案保管条件改进等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汇总数据,目前影响业务指导检查效果的原因有三:一是人员不足且变动频繁,导致需反复进行指导;二是档案人员多是身兼数职,工作量大,无太多时间进行指导检查;三是档案人员参加培训较少,业务水平有限,导致部分档案人员无法胜任业务指导检查工作。

2.7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开展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档案的开发利用。为此,问卷从信息化建设方案编制情况、档案数字化程度等方面做了调研,详见表7。

根据调研结果,85.7%的地区管理局以及约半数的直属企事业单位、监管局将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规划。但“十二五”期间编制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单位较少,其原因一是缺少顶层设计;二是经费不足,外加多数档案人员档案信息化建设经验匮乏,导致信息化建设近乎停滞。

在档案管理软件的安装使用方面,所有的地区管理局、57.1%的直属企事业单位及36.8%的监管局安装有档案管理软件。在安装使用档案管理软件的单位中,仅三分之一的直属企事业单位联网使用,且较注重文档一体化管理。监管局囿于经费、人员业务水平等因素,档案信息化程度最低。

目录数字化是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较早提出的信息化建设事项。目前所有的地区管理局、85.7%的直属企事业单位及78.9%的监管局编有机读目录,部分新成立的机构尚未开展此项工作。在编制机读目录的单位中,约三分之一的单位实现库存所有门类档案目录计算机检索,其他单位依据经费多少及利用率高低优先对库存部分基建、行政执法、会计等门类档案编制了机读目录。

档案数字化是民航系统在“十一五”期间已经着手开展的一项业务,目前来看,文书档案数字化率最高,基建、照片档案数字化率次之,而会计、声像等种类档案数字化率最低。拓宽档案数字化的种类无疑是今后工作的一个主要方向。

目前开展电子公文在线归档工作的单位不足半数。究其原因,一是多数单位的档案管理系统未与电子政务平台连通,无法网络归档;二是目前采取的纸质文件扫描后上传至政务平台的流程设计使得档案部门仍侧重纸质文件归档。这一现状明显暴露出多数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不同步,版式文件与流式文件的归档要求不清等问题。

数字档案安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多采取异地异质备份、严格流程设计等手段保证档案实体与内容的安全。具体而言,42.9%的地区管理局及13.2%的监管局通过异地备份保障内容完整,直属企事业单位均未开展此项工作。在保障内容安全上,几乎所有的单位都采取了专人管理、物理隔离等措施。对于没有开展此工作的单位主要原因是本单位尚无电子档案。总体上,被调研单位信息保密意识强烈,而在档案异地异质备份上有待提高。

根据反馈,经费不足、人才欠缺,档案管理系统操作便捷性不足,对系统厂商依赖过大,档案管理系统未与电子政务平台连接,如何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最大程度共享等问题反映集中。由此也可看出,持续的经费投入、人才培养、档案信息化与本单位信息化的协同发展是保证其持续发展必要途径。

3相关措施

结合调查统计结果及调查对象所提意见建议,发现对规章标准的编制及理解不够,业务指导、交流频次不足,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据此及民航档案工作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建立档案工作交流指导平台。传统的检查指导、培训等存在开展次数有限,针对性差,交流互动不足等局限。因此,可利用QQ、微信等互联网工具建立档案业务交流指导平台,将不同层级、部门甚至行业外的档案人员聚集在一起,以达到高频度、高针对性进行指导、交流、学习的目的。

3.2尝试开展档案工作业务手册分级推送制度。制度建设是开展档案工作的基础,为完善各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民航局档案管理部门可考虑将各项档案业务制度及编制方法按开展工作的缓急程度分门别类后,利用业务交流指导平台,推送给不同需求的档案人员,使无制度基础的单位能够尽快制定必须的工作制度,同时使有制度基础的单位通过比对加以完善。

平安建设调研方案篇2

论文关键词:建筑防火,实践教学环节

《建筑防火》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与建筑学专业相关的防火设计理论知识与国标规范;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典型的防火安全问题;在方案设计中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作为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建筑防火》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任务,在结合理论授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开放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内容[1]。

如图1所示,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理论讲授阶段;2)参观调研阶段;3)实践设计阶段;4)总结强化阶段。《建筑防火》课程的平均课时为34学时,这样保证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4:5。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践参观调研与案例设计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参观调研既有建筑,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国标规范与工程实际现状相联系。二是从方案设计阶段开始,通过对具体建筑方案的防火设计项目,进一步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

2实践教学过程介绍

2.1实践参观调研

在完成理论授课内容后,结合建筑防火设计理论,要求学生对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专项调研。学生分成4-6人的调研小组,编写ppt调研报告,并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与学习。专业调研过程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1)对既有建筑方案的理解过程与空间重构

在实际调研中,学生往往要将实际使用的建筑空间进行图纸化模型化的反构过程。如图2所示,这一过程既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解读建筑方案,又为后期进行防火设计调研打下基础。

2)建筑专业防火设计的考察

为了更好的结合理论授课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将调查参观的逻辑顺序与理论授课相统一,即总平面防火设计调研、防火分区设计调研等七部分内容。具体参观调研分项穿插与七大内容中,如表1所示。

表1:参观调研具体内容一览表

建筑防火设计调研内容

建筑基本情况

总平面防火设计

平面防火设计

安全疏散设计

地下层防火设计

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防排烟设计

简易消防设备

建造年代

建筑造型

耐火等级

基本功能

使用人群

建筑分类

防火间距

消防车道

设计概况

防火分区

分区构造

中庭防火

疏散方向线路

安全出口

疏散楼梯

楼梯的类型

疏散设施

消防电梯

安全分区

分区构造

停车空间

设备间

房间功能

使用人群

装修情况

装修材料

个人评价

排烟口设置

排烟管道

排烟方式

排烟设备

消火栓位置及数量

灭火器的位置及数量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3)防火设计问题总结与分析

学生通过现场调研这一学习过程,一方面,加深理论知识的了解,强化理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可对既有空间防火设计进行成果评价,总结经验与教训,并通过对问题深入的分析理解,提出改进措施。例如学生发现某商业卖场为多层建筑,防火设计可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执行,可实际参观却发现其按照《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标准执行,反思不得其解,原来该卖场为家具卖场,多数存储物品属与易燃、可燃材料,故其标准提高,而这也是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一部分内容,学生由此也对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2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结合理论授课安排分项设计,如在平面防火设计理论授课结束后,随即安排平面案例要求学生进行防火分区设计;第二阶段在学生参观调研既有建筑以后,安排对已有的建筑方案完成防火专业设计图纸。此类教学的最大优势是让学生理解理论设计与实际方案的区别,并训练学生逐渐掌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设计技巧。具体教学计划如表2所示。

3教学实践的思考与体会

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仍是较难把握的一个问题,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完全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是教学实践中的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内容[2]。通过笔者所讲授的建筑学专业05-08四个年级8个班次以及环境艺术专业07-09三个年级10个班次的授课经历结果表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有:

1)实践调研对象的把握;既有建筑的类型、规模、建造时间、地理区位等条件的限制,对其防火设计的标准有一定影响。如图3所示,首先,所调研的既有建筑全部为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较为复杂,人流量较大,因而防火设计标准较高;其次,公共建筑中商业/综合体类既有建筑占较大数量,主要原因是其内部功能的多样化和空间最大限度的处于开敞状态,对调研最为有利。因此,为了强化考查理论学习的效果,并结合实际调研的可行性综合考虑,应尽量选取城市内新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建筑作为调研对象。

2)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的把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监督学生组织人员配置合理的调研团队,把握好学生个体的学习特点和素质能力,并指导调研小组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调研对象。其二是保证调研报告正确反映学生能力。由于调研报告与理论教学作业完成方式有所不同,而学生感觉较为陌生,往往调研过程挺全面,报告深度却表达不足。因此,指导好学生如何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对调研过程全面深入的整理,以合理的逻辑顺序反映调研过程,发现并深入分析问题,总结研究结论等,帮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顺利过渡到理论研究。

3)实践教学效果评估;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通过学生的各项作业把握本次教学效果,对比前次教学分析和总结经验,为指导下一次教学做准备。力求通过不断积累摸索出以适合本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方式。

总之,实践教学是建筑学专业《建筑防火》课程中的重点教学环节,其灵活多样的教学特点,也要求教师在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不断提高应用型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探索符合专业特色、教学条件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蔡芸.建筑防火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武警学院学报,2007(11):66-68

平安建设调研方案篇3

可行性研究报告架构

第一章项目投资总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情况

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第五章项目工厂技术方案

第六章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七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章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第十章项目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第十一章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十二章项目财务报表

第十三章附件来分析评价财务指标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项说明

第一章项目投资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1.1项目投资背景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承办单位

1.1.3项目主管部门

1.1.4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1.1.6研究工作依据

1.1.7研究工作概况

1.2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结论

1.2.1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2.2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2.3厂址

1.2.4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2.5环境保护

1.2.6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1.2.7项目建设进度

1.2.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9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10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投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4投资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这一章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2.1.2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2.2项目发展概况

2.2.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2.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2.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2.4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3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阐述市场需求预测、价格分析,并确定建设规模。

3.1市场调查

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3.1.4替代产品调查

3.1.5产品价格调查

3.1.6国外市场调查

3.2市场预测

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3.2.3价格预测

3.3市场推销战略

3.3.1推销方式

3.3.2推销措施

3.3.3促销价格制度

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4.1产品方案

3.4.2建设规模

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根据前面部分中关于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的论证与建议,在这一部分中按建议的产品方案和规模来研究资源、原料、燃料、动力等需求和供应的可靠性,并对可供选择的厂址作进一步技术和经济分析,确定新厂址方案。

4.1资源和原材料

4.1.1资源评述

4.1.2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4.1.3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4.2建设地区的选择

4.2.1自然条件

4.2.2基础设施

4.2.3社会经济条件

4.2.4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4.3厂址选择

4.3.1厂址多方案比较

4.3.2厂址推荐方案

第五章项目工厂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项目应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和工艺流程,重要设备及其相应的总平面布置,主要车间组成及建构筑物型式等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他工程量。在这一部分中,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将一些重要数据和指标列表说明,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示意图等。

5.1项目组成

5.2生产技术方案

5.2.1产品标准

5.2.2生产方法

5.2.3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5.2.4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5.2.5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5.2.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5.3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3.1总平面布置原则

5.3.2厂内外运输方案

5.3.3仓储方案

5.3.4占地面积及分析

5.4土建工程

5.4.1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5.4.2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5.4.3建筑材料

5.4.4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5.5其他工程

5.5.1给排水工程

5.5.2动力及公用工程

5.5.3地震设防

5.5.4生活福利设施

第六章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6.1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6.1.1项目的地理位置

6.1.2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6.1.3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6.1.4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6.1.5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6.1.6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6.1.7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6.1.8交通运输情况

6.1.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6.2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主要污染源

6.2.2主要污染物

6.3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6.4治理环境的方案

6.4.1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6.4.2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6.4.3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6.4.4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6.4.5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6.5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6.6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6.7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6.8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6.8.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6.8.2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6.8.3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6.8.4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七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7.1企业组织

7.1.1企业组织形式

7.1.2企业工作制度

7.2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7.2.1劳动定员

7.2.2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7.2.3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亦可称为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8.1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8.1.1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8.1.2资金筹集安排

8.1.3技术获得与转让

8.1.4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8.1.5施工准备

8.1.6施工和生产准备

8.1.7竣工验收

8.2项目实施进度表

8.2.1横道图

8.2.2网络图

8.3项目实施费用

8.3.1建设单位管理费

8.3.2生产筹备费

8.3.3生产职工培训费

8.3.4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8.3.5勘察设计费

8.3.6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九章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分析,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项目均需计算所需要的投资总额,分析投资的筹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计划。

9.1项目总投资估算

9.1.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9.1.2流动资金估算

9.2资金筹措

9.2.1资金来源

9.2.2项目筹资方案

9.3投资使用计划

9.3.1投资使用计划

9.3.2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章项目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10.1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10.1.1生产总成本估算

10.1.2单位成本

10.1.3销售收入估算

10.2财务评价

10.3国民经济评价

10.4不确定性分析

10.5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10.5.1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10.5.2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0.5.3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0.5.4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10.5.5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10.5.6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10.5.7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十一章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1.1结论与建议

11.1.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11.1.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11.1.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11.1.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11.1.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11.1.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平安建设调研方案篇4

今年以来,我局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国土资源实际,认真分析,精心部署,紧紧抓住综治规范化建设这一有利契机,大力加强基础工作,增强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各项措施,为全市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将我局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今年对开展综治平安建设工作是扎实的,主要表现在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各项措施,有利地消除了一些对我市社会影响稳定的问题。我局今年从1月至11月共受理维稳案件814件。

其中:群众来信来访投诉、领导接访、上级来文转来投诉380件;12345政府服务热线投诉434件。

截止目前已办结维稳案件762件,办理率达.6%;其中:群众来信来访投诉、领导接访、上级来文转来投诉342件;12345政府服务热线投诉420件。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一是成立了以局长林明勇同志为组长,伍树帜副局长、王祥建副局长为副组长,各处室、各分局及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二是领导亲自部署维稳工作,对如何搞好我局维稳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大家一致感到,做好今年维稳工作是关系国家稳定大局、关系全市稳定大局的大事,是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三是领导亲自听取维稳工作汇报。为了全面了解掌握维稳工作而更好指导工作的开展,局领导每月安排一次维稳工作汇报会,听取各单位汇报工作并指导该工作的正确开展。四是领导亲自开展维稳工作调研,把问题带到我们当中调研,也带到基层、群众当中去调研,从中调查查找问题,及时做到解决矛盾问题,由于我局领导重视,从上到下,各单位各经办人员都认真对待,工作落实到位并且扎实有效地推进。

(二)做好制度建设。我局认真加强制度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活动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计划》《接访活动长效工作制度》《大接访活动台帐制度》、等制度,并狠抓落实,有效规范了接待工作,提高了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

(三)做好制定方案、预案工作,完善应对措施。我局根据上级的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方案、预案。如:上海世博会期间维稳工作方案;预防和处置农村工作方案;开展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活动实施方案;重信重访疑难件会审会;“两节”期间土地纠纷应急预案。

(四)加大平安建设创建工作力度。今年上半年我局与龙华区龙桥镇建立了平安建设联系工作点,局领导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先后两次带领工作组到龙桥镇调研和商议工作。一是通过深入调查,摸清了龙桥辖区社会治安状况和该地区在重点建设项目征地、落实国家林改政策、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二是在全面调查评估的基础上,认真剖析各类问题的成因,针对当地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面临的新形势,与龙桥镇共同研究制定了平安建设四年规划和工作计划,建立了工作落实保障机制;三是对平安建设联系点综治三级网络建设和土地纠纷调处工作作了认真筹划,集中调处了跨镇土地纠纷2宗。

(五)定期开展接访活动,耐心倾听群众呼声与诉求。我局每月的第四个星期二安排一名局领导在市政府服务中心开展接待群众来访活动。到目前止,已经开展10次局长接待日活动,共受理群众投诉25件;已办理完毕22件,办理率达88%。

(六)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今年年初,我局专门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调处,全面排查出9宗积案,并扎实抓了化解工作。一是制定了领导分工、责任包干制度;二是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海世博会期间,责任领导带案下访,到一线接待群众,充分倾听群众诉求;三是对排查出来的积案局领导以办公会的形式进行集体会审会,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四是实行责任领导挂牌督办制度,要求局各级领导亲自参与件的办理,亲自组织召开协调回,亲自督办件,做到“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目前结案的8宗,剩余1宗基本解决。同时每月出版维稳工作简报及统计表上报省厅及市局。

(七)扎实搞好局机关内部安全稳定工作。一是对全局机关及下属单位进行社会维稳教育,要求大家充分认清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守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确保不发生任何影响稳定的事件和问题。二是采取谈心、座谈、走访等形式,广泛深入地了解本单位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状况、家庭困难和合理诉求,也开展了慰问、鼓励工作,充分体现了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使内部人员的思想更加稳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影响我市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的有几个方面问题。

(一)土地矛盾纠纷有些历史渊长,纠缠不清,矛盾尖锐,纠纷各方难于提供足够的证据,有些矛盾确难于调处。

(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着部分案件办理质量不够高的问题。

(三)因土地征收引发的投诉案件增多,解决问题难度增大。

(四)12345政府热线投诉量大,情况复杂,取证难,办理难度大,有些案件难于在规定时间内办结。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力度,维护社会的稳定。

平安建设调研方案篇5

群策群力奠定馆库建设坚实基础

国家中西部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启动,并将云南省作为全国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示范省。一时间,云南省仿佛注入了“强心剂”。云南省档案局立即向省委省政府作专题汇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正富、分管档案工作的省政府秘书长丁绍祥作出批示,协调安排专项经费,确保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丁绍祥秘书长还就做好全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省档案局精心组织,与省发展改革委一道,把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办实办好”。云南省政府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对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作出承诺:保证按照建设要求落实有关配套资金。对少数财政十分困难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国家重点扶贫县财政状况确有困难的,地方建设资金由云南省政府负责落实。国家投资县级档案馆建设极大地调动了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性,各县分管领导甚至主政领导亲自挂帅,积极落实建设用地,保证档案馆建设用地不少于5亩,且均处各地的黄金地段。同时县政府安排前期经费,保证做好可行性研究、地勘等各项工作。各级国土、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纷纷开启绿色通道,全力配合,高质高效地完成地勘、初步设计、环境评估等工作,全省形成了地方上下群策群力,齐抓共管,部门内外紧密协作,相互配合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为云南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科学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超前谋划确保项目建设早启动早实施

围绕国家档案局有关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云南省档案局领导班子带领相关部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收集第一手数据、资料。从各业务处室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馆库建设工作小组,在全面收集、汇总相关数据,科学分析各县情况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规划,为全省馆库项目建设提供全面、准确的科学依据。同时,超前谋划,提早准备,认真协调,加紧落实建设用地、争取配套资金、开展地勘和设计等工作。积极与省发改委和财政厅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支持,合力抓好前期工作。云南省档案局和云南省发改委联合下发通知,明确申报首批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的备选条件。要求列入首批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的备选项目必须符合:能确保在2010年12月前开工建设,并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县级人民政府承诺建设面积不少于正式上报国家的规划面积并承担不足部分的缺口资金;已经划拨的建设用地原则上不低于5亩,并已办理土地证;县级综合档案馆档案事业经费已列入财政预算等备选条件。云南省档案局和云南省发改委根据规定的备选条件,从16个州市推荐上报的36个项目中筛选20个项目作为第一批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针对全省档案部门不具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的实际,省档案局、省发改委研究确定,由省档案局在汇总、审核各地提供材料的基础上,委托具备专业资质的单位统一组织编制全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各方面专家对项目建设设计方案进行功能论证和审查,严格把握项目可行性研究条件,科学控制各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功能实现和资金投入,确保国家投资的科学、合理、规范使用,切实体现档案馆“五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功能。为科学选择首批符合要求的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省档案局、省发改委还根据国家确定的申报条件,按地区平衡、地方积极性高、档案部门协调能力强、建设条件准备充分等原则,从第一批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中筛选11个项目作为云南省第一批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云南省档案局的超前谋划,提早准备,认真协调,确保了项目的早启动、早实施,尽早让国家对云南省馆库建设的支持见到了实效。精心指导打造档案馆建设“精品工程”

为确保新建的各县级档案馆建筑符合国家《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档案馆建设标准》要求,将国家档案局提出的档案馆具备“五位一体”功能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以抓好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为契机,实现云南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提升档案服务能力。云南省档案局加强了对馆库建设的监督指导和科学管理,及时下发《云南省档案局关于档案馆建筑设计有关事项的通知》,组织专家对第一批11个县级综合档案馆设计方案的平面布置、建筑总体功能、各类功能用房布置、应重点加强建筑设备等方面进行功能审查,就各档案馆建设项目设计草案中存在的功能分区混杂、安全性和开放性不协调、各类功能布局不合理,业务流程不科学、运行维护不经济、建筑和人员结合不紧密、发展前瞻性不足等突出问题,分别提出书面指导意见,促进了各项目县初步设计水平的全面提高。

为及时统一各级档案部门的思想,规范推进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省档案局还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和专题培训,集中各级档案部门,特别是项目建设部门,统一对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明确具体任务和目标,规范项目建设细节和要求,增强各地抓好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的信心。云南省档案局要求各项目建设单位要提高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特别是第一批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单位,要充分认识在全省的示范作用,扎扎实实把项目建设好。各相关州市档案局局长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县档案馆建设工程按期开工;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强项目管理能力,严格完成施工前的审批程序,尽快完成建设项目的招投标,高

效推进建设工作,确保工程按期开工;要结合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管理,完善项目管理记录。加强工程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特别是相关的声像资料,为今后的宣传利用打好基础;要尽决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保障资金及时到位。同时还要廉洁自律,加强学习,提高防范意识。项目实施要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审计工作同步到位,要建立必要地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规范管理,努力把档案馆建设项目建成优良工程、廉政工程。

加强监管推进馆库建设科学规范实施

为切实提高全省县级综合档案馆的建设水平,云南省档案局加强了对项目建设的监管,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地措施,推进档案馆建设项目的科学、稳步实施。云南省档案局和云南省发改委印发了《云南省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从管理体制、职责分工、项目管理、项目设计、科学选址、项目施工、工程质量、项目监理、安全管理、资金管理、项目验收、项目档案、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强化项目的科学管理。云南省档案局还建立了专项督查长效机制,成立了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督查组,由局领导分别带队的,分工负责对建设项目的立项批复执行情况,年度投资计划和批准设计文件的执行情况,概算控制、资金落实与使用、工程组织管理情况,以及建设工期、施工安全、工程监理和工程质量控制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确保在建项目的科学、规范实施和安全、廉政管理。同时对扩大原规划建设规模且建设资金由地方承诺自筹解决的,优先列入备选范围;对作虚假承诺,无法按时、按质、按标准完成建设项目的,采取停止建设项目投资等一系列措施确保第一批县级综合档案馆能建设成为在全省起示范作用的,体现地方和民族特色,具备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的地方性标志建筑。

平安建设调研方案篇6

市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宋主任,是从部队转业到家乡的科技管理干部,年富力强,处事灵活,办事果干。几年来,他带领办公室的几个年轻人跑遍了各个区县,脚踏实地做了许多调研工作,组织各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做规划、定方案、现场解决问题。在w市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项目中,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充当了市领导的有力助手,成为上下沟通联系的桥梁,成为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现场指挥部。

当市、区县两级信息传输网络建成后,宋主任他们并不满足于当前的网络使用情况,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将信息化技术的成果,应用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所管辖的社会保险经办行业中去。为此,宋主任与市劳动局的领导进行了沟通,不谋而合,几位领导都想到一块了,就开始做相关的规划。

第一步目标是:先将全市养老保险的经办数据,集中到市数据中心的平台上,实施统一管理。

目前,全市有十几个养老保险的经办机构,所应用的软件是同一家公司开发的,安装在各经办机构的计算机上,独立运行,互相之间的数据交换很不方便。尤其是,当发生相关政策变化的时候,由市养老经办管理中心统一调整管理,不仅工作量大,还经常由于对政策理解的差异,造成经办数据结果的差异,引起用户的不满,十分令人头疼。所以急需建设一个社会保险应用软件的统一平台。现在,全市网络在硬件上已连通,信息高速公路已建成,将十几个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乃至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其余四种保险的所有经办机构整合在一起,是当务之急。

宋主任及市劳动局领导的想法,立即得到了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宋主任带领大家,对各类养老保险经办单位进行了系统调研,广泛地听取了一线经办人员的意见,若干个昼夜,将市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整合到市数据中心,实施统一平台管理的蓝图画好了。蓝图重点对应用软件平台的升级需求、应用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数据整合迁移、上报交换等都有详细的说明;同时制定了必要的硬件采购、安装、调试、接入系统的步骤;阐明了对上对下相关网络的连接方案及网络、数据安全管理的原则;对整合工程实施的组织、计划,论述得头头是道。

就在该蓝图申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变化。H省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从全省的民生利益出发,前一阶段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并聘请省内相关行业专家,进行了全面规划,确定建设一个省级的统一平台,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及生育五个方面的社会保险信息数据,实行全省集中管理。该规划及可行性报告已报上级主管单位审定,核准了这一大手笔的工程。

宋主任考虑了多时,认为省上的这一决策,为实现异地办理社会保险业务提供了基本条件,减轻了地市级相关部门的负担,为条件较差地市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作为下级单位,应该全力支持省里项目的建设工作。

但仍有一些担心,为此,宋主任准备向领导做出书面报告。(翁沧南)

找出重点,准确定位

从建设内容上,包括社会保险的五险合一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从技术架构、平台选择、系统软件选型、数据库设计、应用软件原子业务组件及本地化实施方法都给出了具体的技术方案。

看了宋主任的担心,很有同感。目前社会保障领域的信息化步伐是比较快的,从国家的层面推行实施“金保工程”,数据逐步向上集中,服务逐步向下延伸,正如文章中所说的w市信息化所达到的效果“……原有各单位的信息孤岛逐步消灭,市级、区县级根据不同的权限,实现了信息共享”,这本身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保险信息省级集中有利于异地退休人员、就医人员统一管理和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

金保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覆盖面广、建设内容多,它的总体建设思想将作为建设原则,在整个建设周期中起到指导、规范作用。总的来说,金保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指导,分布实施、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的原则进行建设,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劳动保障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业务协同关系,按照“纵向建设、横向对接”的原则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在技术上,采用“一体化”的设计思想,并充分考虑经济性、适用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从建设内容上,包括社会保险的五险合一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从技术架构、平台选择、系统软件选型、数据库设计、应用软件原子业务组件及本地化实施方法都给出了具体的技术方案,近几年已陆续在全国各地成功实施,对老百姓的服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所以宋主任在还没有实施的时候遇到“金保工程”建设的契机,是非常幸运的,前面他们所做的本市的调研工作是为建设“金保工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不但没有白费,而且还要进一步随着“金保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深入、细化。

“……直接与省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各个地市级不再设立专门服务器来保存本地市所属单位的社会保险数据。一旦省级数据中心的数据遭受不测而破坏,怎么办?”宋主任的这种担心是it人必然想到的。如果该方案已经过论证,并且符合该省的实际情况,地市级没有数据中心,担心也使不上劲。数据中心集中到省一级,需要考虑的问题不止“省级数据中心的数据遭受不测而破坏”这一点。“金保工程”信息系统采用多层架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金保工程”很多地方是在地级市建立数据中心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源于医疗保险的特殊性。医疗保险上线是否成功是金保工程上线成功的关键,是重点、难点,工作量也会是最大的,涉及需要协调的方面也是比较多的。

不管怎么说,在医疗保险实施上,要投入比较大的人力,在关键细节上磨合好,不但是与开发公司的磨合,还要与医院等定点医疗机构沟通好。在大医院的医保网络设计上要采用双链路设计,以确保网络上没有单位故障,包括网络设备也要分别采用独立的设备。

由于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对一个城市的社会稳定也是最重要的,建议宋主任在这方面的需求分析调研中,多听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的意见,把问题在初期多做考虑,多做准备,并积极协调省里及相关开发公司,争取打造一个健壮稳定的医保网络。当然也可以要求省级部门在方案上更贴近实际,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需求。(于亚东)

支持参与影响

数据过于集中而缺乏备份,会增加数据崩盘造成大损失的危险。各地区建立自己的数据备份,还不仅仅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也为自己进行数据利用留了一些方便,也减轻了省数据中心的访问负担。

这个案例很值得信息化工作者展颜,因为它反映了信息化工作的大踏步前进。相对于某些尚处于破冰阶段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案例所反映的过程和事实尽管也还存在着矛盾和问题,但既然是在前进,问题反而是我们乐于面对的。

案例中提到,在宋主任的主导下,w市已经建成了市级数据中心,所属各区县的局域网已经通过不同的方式连接到了这个中心,从而形成一个连通市、区县两级的统一的信息传输网络平台。在这个信息网络平台上,已经在着手开发各种应用,囊括视频会议、接待、网上论坛等内容的电子政务是一方面,整合性质类似却互不统属、分散管理的社会保险业务也是一方面。

当前的问题是,当宋主任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区域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整合规划的时候,省里也正在寻求在更大范围的全省内进行这种整合。无疑,市里的规划受到了挑战。

服从是必须的,且不论行政统属关系,单是“省上的这一决策,为实现异地办理社会保险业务提供了基本条件,减轻了地市级相关部门的负担,为条件较差地市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一点,就足值得w市为省“金保工程”项目开绿灯。

何止是开绿灯?我以为,w市完全可以成为“金保工程”的先锋。

首先,w市信息化基础好,为全省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提供了样板。案例开始即提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w市一直是H省的示范单位,其全市范围内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建成。网络平台已经是现成的,当下的任务只是把省规划中的应用移植到这个平台上就可以了。当然过程不会这么简单,但是,其作为网络应用的先行者,“金保工程”所需的网络基础建设显然他们已经走到了前面,那么他们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就足以为省内其它地区提供借鉴。

其次,w市有一支有活力、务实的信息化建设队伍,某些信息化建设骨干,尤其是宋主任完全可以参与到“金保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中去。案例提到,这些人在w市网络基础建设阶段“跑遍了各个区县,脚踏实地做了许多调研工作,组织各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做规划,定方案,现场解决问题”,在社会保险项目规划阶段,又“对各养老保险经办单位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制定出基于本市的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整合蓝图。

蓝图中对应用软件平台的升级需求、应用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数据整合迁移、上报交换等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也制定了必要的硬件采购、安装、调试、接入系统的步骤,阐明了对上对下相关网络的连接方案及网络、数据安全管理的原则,并对整个整合工程实施的组织、计划都做了条理分明的设计。

可以想见,“金保工程”要想在全省范围内成功,这个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案例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关于省规划有这样的调研和设计基础的叙述,因此我猜测省里的规划还是粗线条的,尚没有进行必要的详细的调研和细致的规划。否则,宋主任怎么可能在“金保工程”获批之后才知道这个工程的存在?这样,宋主任们的前期工作就有了探路的意义。

至于宋主任的两个担心,任何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人都能够理解。

比如数据安全问题。有人可能会想,作为省里的一项重大规划,安全问题必然是被考虑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没有必要多操心。但是,基于前面提到的省规划可能失之于线条还比较粗的原因,请宋主任这样的从实战中摔打出来的专家提一些具体的建议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本人支持宋主任把他这一点担心及对担心的建议详细的报告上去。

省级数据中心的数据需要做备份是一定的,而且必须增加异地备份;同时,建议各地市对本地域的社会保险数据争取有自己的备份。

数据过于集中而缺乏备份,会增加数据崩盘造成大损失的危险。各地区建立自己的数据备份,还不仅仅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也为自己进行数据利用留了一些方便,也减轻了省数据中心的访问负担。(安宇)

调研的“上、下、左、右”

所谓“上”,代表着上级主管部门乃至国家电子政务的指导原则和总体框架,以及各种法律、规范等;“下”代表着具体的业务部门实际业务需求,更多的是应用系统的不同特色。

这个案例使我想起以前的一个场景,客户也是某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社保局。那时,我带领项目组的几个同事,也是如同宋主任一样,连续几个昼夜,根据此地级市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业务需求编写了一份咨询方案。可到客户那里才发现一个主要问题,我们的方案没有和全国社保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和技术框架紧密结合,总结经验,还是需求调研工作不彻底、不全面。解决此案例中宋主任的担心,我想还是应加强和改进需求调研工作。尤其在项目前期规划阶段,需求调研的思路上把握住:需求调研工作要“上、下、左、右”都兼顾到的原则。

电子政务项目各级建设主管单位要遵从“统一规划”的指导原则,并且要侧重于“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等需求,对自己在信息化建设中“定位”要准确,“角色”要清楚。在项目各个建设的各个阶段,要始终清楚“上、下、左、右”的原则,从而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

所谓“上”,代表着上级主管部门乃至国家电子政务的指导原则和总体框架,以及各种法律、规范等;“下”代表着具体的业务部门实际业务需求,更多的是应用系统的不同特色;“左”和“右”分别代表着同行业不同区域的信息共享需求,以及不同行业的相关接口需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需求调研工作都是不彻底,不全面的,也就会容易造成项目前期规划的方案不合理,为项目下一步的实施埋下较大的“隐患”。

宋主任在负责本市社保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仅仅进行“向下”深入调研是远远不够的。从此案例可以看出,宋主任没有充分考虑到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和现状,自然也就会产生担心,但是细分析这些担心,还是归根结底缺少对省级统一平台的了解。我想省级统一平台的建设也会考虑数据中心的安全性。

信息化建设在“统一规划”阶段前期、中期、后期要注重层层推进、宣贯和培训等环节。从此案例可以看出,宋主任似乎不是很清楚所在省份的统一社保平台建设规划。所以所进行的需求调研没有和省级统一平台的建设需求紧密结合,并且还存在很多担心。这些担心,也许是省级统一平台在前期规划阶段,没有将一些要求和指导原则进行培训和宣贯,造成下面的建设负责单位不清楚或者根本不知道。这一现象在很多信息化建设项目都重视不够,原因主要是沟通存在壁垒。

平安建设调研方案篇7

一、2012年上半年工作小结

(一)转变作风,优化环境,切实提高房管形象

1、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根据市局“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动员大会的精神,分局专门召开班子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确定了《市房产管理局分局深入开展“转作风、优环境”活动方案》,分局和城东、城南、城西房管所分别召开“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动员会议,要求做到“规定动作要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同时分局还制作“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宣传栏1期、宣传标语12幅,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2、领导包案,破解难题。分局通过调研确定7个领导干部包案破解难题项目、牵头领导和完成时间,分别是由莫光辉局长牵头负责破解廉租住房房源筹集难题;林玲副局长牵头负责破解非住宅直管公房招拍挂难题;谢建武副局长牵头负责破解物业服务企业考核难题;郑克所长牵头负责破解业主委员会规范化运作难题;金涛所长牵头负责破解房屋安全修缮管理难题;周毓雷所长牵头负责破解提高行政处罚报结率难题;陈时忠副所长牵头负责破解商品房销售监管难题。目前各个难题正在按照有关规定有序推进,有的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3、“双百挂钩”,深入基层。根据市局统一布置,分局继续承担“双百挂钩”活动城东、城南、城西片,与区80个社区和企业结对联系,分局中层干部以上均参加了挂钩结对,并能做到每月不少于2次到联系点开展工作,通过走访、座谈会等形式,增强房管部门与企业和社区的沟通联系,宣传房管法规知识,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切实达到贴近企业、贴近社区、贴近服务对象目的。如分局城南所积极帮助五马社区对公安路30号危旧房进行了修缮,该危房系公私混杂房,建筑面积约500平米,涉及住户20余户,房屋建造年代久远,结构破损严重,急待修缮改建,但因个别公房住户及私房业主不积极配合,修缮工作一直无法开展,分局城南所蹲点干部会同五马社区向有关住户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最终取得理解,列入公房大修点,已于3月份组织进场施工,受到了社区和住户的好评。

4、加强学习,强化教育。3月初,中央下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简称《廉政准则》)。为了全面把握《廉政准则》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房管分局于5月20日邀请市纪委一室王绍寅主任详细解读《廉政准则》。王主任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大量案例,从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总体情况、反腐倡廉案件新形势新特点新趋势和党员干部如何慎独慎微三方面,对《廉政准则》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通过学习增强干部职工防腐倡廉能力,时刻做到警钟常鸣。

(二)强化保障,加强监管,切实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

1、注重民生,全力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1-6月,分局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户数(补贴)367户,完成年度任务158%,廉租住房保障人数(补贴)888人,廉租住房保障面积(补贴)13566.4平方米,1-6月累计发放廉租住房补贴资金595.4996万元,完成年度任务59.5%。此外,分局通过采取“调、购、建、改、租”五项举措千方百计筹集廉租住房房源,目前已经筹集到廉租住房221套,并于6月下旬启动了2012年度廉租房实物配租工作,制订完成了《区2012年度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实施意见》并上报市局审核,7月份将正式开始受理,预计会提前完成年度任务。此外,分局还积极配合、协助区房改办开展2012年度区经济适用住房申购工作,目前正在对申请受理1543件进行审核。

2、加强监管,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分局根据国务院、省政府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认真抓好市政府14号文件贯彻落实,严格执行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商品房买卖实名制、存量房网上签约管理制度等。5月8日开盘的海港大厦作为区房产新政出台后的第一个销售监管示范项目,而且是现房销售项目,分局实行特事特办,重点支持,积极主动召集建设单位、销售单位、公证处、市拆迁办和市房屋交易产权登记管理中心等研究讨论加强商品房网上销售监管的具体工作,确保了开盘公正、公平、公开地顺利进行,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声誉。5月12日到5月25日,根据省厅《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建房市发[2012]103号)文件精神,分局牵头开展区在建和预售商品住房清理工作,对全区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期间在建和预售商品房进行调查清理,共检查房地产开发项目183个,其中已取得预售许可证商品住房项目正常公开销售项目40个,销售住宅4806套,建筑面积858599.88平方米;在建未取得预售许可证商品住房项目2个,建筑面积38673.7平方米。对清理过程中发现的金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违规销售行为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行政处罚,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行为。同时,为了加强监察队伍建设,分局根据“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思路,组织分局及房管所监察业务骨干赴昆明参加建设部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为下一步房产监察体制的完善提供了人员保障。1-6月份共有海港大厦、东紫园等13处楼盘公开销售,建筑面积80422.35平方米。此外,房产监察大队受理房开违规销售、预售投诉共8件。其中书面投诉5件,电话投诉3件,已办结8件。违规立案行政处罚1件,罚款3万元。

(三)履行职责,规范程序,切实推进房产管理业务统一

1、认真抓好直管公房安全管理。分局和各房管所始终将直管公房安全管理作为房管部门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通过定期检查、入户宣传、建立房屋安全档案等举措,切实解决直管公房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安全事故隐患和管理漏洞,消除直管公房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房屋使用人的安全意识。上半年对辖区直管公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现场勘查,发现472户住宅公房存在转租现象,其中15户还存在群租现象,现已整改331户,剩余141户未整改到位的安排了专人进行督查整改。同时对现场勘查发现安全隐患的239户进行了限期整改,其中新配备更新灭火器137户,室外电线更换10户,疏散通道堵塞4户,增设灶台防火隔栅板4户。有效地保障了直管公房的使用安全。

2、认真抓好C、D类危房监管。上半年,分局和各个房管所分别对《防汛防台工作预案》进行修订,调整领导机构和工作人员。5月份各房管所分别按照《防汛防台工作预案》进行了一次实地救灾演习,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5月25日分局根据市局要求在城西房管所进行了一次防汛抗台演练观摩活动,市局林宏华副局长带领相关处室负责人和有关直属单位领导观摩了此次演练,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与此同时,分局和房管所修建科对辖区内484处291312.73平方米危旧房进行了现场勘查,发放C、D级危房整改、疏散通知1466份。1-6月份,新增C、D级危房监管181处,建筑面积48840平方米,排除C、D级危房361处,建筑面积84317平方米。直管公房申报维修873户,完成竣工验收633户,维修建筑面积约18935平方米,修理经费支出1403154.37元。

3、认真组织开展“平安物业”创建活动。为了积极推进区“平安物业”创建,争取点上突破,面上推进的平安创建目标。分局在总结前阶段首批10个“平安物业”示范点创建的基础上,1月25日向全区公布了金汇昌家园等50个物业管理小区为区第二批“平安物业”示范点。同时,分局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意见,在全区开展“物业管理优秀管理处评选”活动,全区共有46个物业管理小区参加评选,经过层层筛选,量化打分,最终产生“区十佳物业管理处”10个和“区优秀物业管理处”10个。活动的开展为区“平安物业”的创建工作全面展开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区现有60%的物业管理小区(大厦)达到我市平安创建的要求,争取在年底全区85%的物业管理小区达到“平安物业”的标准。此外,分局还进一步规范调整业主大会组改建程序,1-6月份指导各房管所完成32个业主委员会的组改建备案,配置物业管理用房105平方米、移交物业管理用房2685.7平方米,对中心区F31地块安置房物业管理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投标。

4、认真抓好房屋装修和房屋租赁监管工作。1-6月份,住宅装修备案1066件,建筑面积117476.82平方米;非住宅装修备案(300平方米以下)162件,建筑面积19718.99平方米;处理非住宅违规装修(300平方米以上)39件,建筑面积49516.84平方米;房产租赁登记备案716件,建筑面积169422.78平方米,经济收入4114797元。行政处理结案4件;行政处罚结案9件,罚金36400元。

5、认真抓好维稳工作。上半年,分局和各房管所认真贯彻落实《条例》有关要求,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内部不稳定因素如修建工程处退休人员要求继续实行门诊医疗包干费1600元/年人问题;借用人员反映工资、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调整等有关问题;城西房管所干部职工反映2009年工效挂钩不合理问题;房管所退休职工强烈反映要求享受公务员退休工资福利待遇问题;分局干部职工强烈要求参照公务员管理问题。分局和各房管所在市局统一指导下,一一予以妥善化解,切实做好内部维稳工作。针对经租房产问题,分局和各房管所认真配合市局做好调查、回复、接待和劝访等工作。此外,1-6月份,分局收到各类件72件,其中局长批办1件、局长信箱2件、市文明办转办6件、市局室转办16件、市(区)长热线8件、区局转办3件、经租房件20件、其他件16件。除经租房件外均已办结。针对区政府指定“百名干部包百案”蒲鞋市街道李林光件分局也已经认真予以化解。

(四)完善体制,健全组织,切实夯实发展基础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半年,分局在市局机关党委的指导下,成立了分局党总支,并设立党总支办公室。3个房管所退休职工成立了退休职工党支部,分局党总支现有支部5个。城东所因所领导班子调整,城东党支部进行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支委会。城南党支部和城西党支部分别获得2008-2009年度房管系统先进党支部、沈永泽等3名同志获得先进党务工作者称号、林凡等9名同志获得先进党员称号。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分局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强化分局纪检监察、党建和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分局报请市局党组研究同意在现有人员编制不增的情况下,增设纪检监察室(党总支办公室),纪检监察室将设专人负责作风建设、效能建设、党风廉政、纪检监察、党建等工作。

2、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为进一步理顺分局财务管理体制,规范分局财务管理工作,严格财经纪律。分局报请市局党组研究同意,成立计划财务科,计划财务科负责分局及下辖各房管所财务管理工作,同时撤消各房管所计划财务科,各房管所实行报帐制。分局制订下发了《分局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分局从5月4日开始试行“大财务”体制,并向各房管所下达经济收支指标、绩效挂钩办法及业务工作超收办法。此外,分局还积极配合市审计局对市房管局2009年度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开展审计。实行大财务体制后,分局还统一了借用人员、临时聘用人员的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并对房管所下属6家企业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下步整改思路。

3、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4月上旬,局党组和区委对分局副局长进行了调整,谢建武副局长已于4月13日到岗,分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也已经调整到位。此外,为了充分发挥中层干部骨干作用,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干部队伍,分局根据干部任免有关规定,对分局机关4位中层干部进行了轮岗,城南所对个别中层岗位进行了轮岗,城东所对城东房管所修建工程处负责人进行了调整,并根据人事管理权限,启动房管所副所长公开选拔工作。分局机关因科室设置和岗位调整,于5月1日-3日对内部办公室进行个别分隔调整,现已经装饰完成。目前,涉及到科室调整和人员调整都已经按时到位,调整工作坚持稳步推进,井然有序,做到不影响日常工作,实现平稳交接。6月底,为有利于工作,分局经请示局党组研究同意,对城东、城南所长进行轮岗交流。

4、明确内部管理职责。4月底,分局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集分局和房管所全体中层干部讨论修订了《房管分局各科室和各房管所科室工作职责及岗位设置》,进一步明确了各个科室和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讨论制订出台各科室、各房管所工作目标考核量化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问题。直管公房安全隐患、CD级危房安全监管、平安物业创建和装修安全隐患都是今年以至今后房管部门要长期开展的房屋安全管理工作,如何能够做到短期见效、长期管理还需要深入研究。

(二)维稳问题。分局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广、来文转办机关有增无减,个案重复访、缠访现象明显上升,维稳大量牵制分局工作力量,急需探索研究有效疏导方法。

(三)房屋租赁监管问题。房屋租赁管理中非住宅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和土地收益金执行标准弹性较大,有关部门和群众意见比较大,急需提出进一步统一规范意见。

三、2012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继续深入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将“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与市局提出的“住房保障落实年”、“房管队伍素质提升年”结合起来。一是落实领导干部重点难题包案制度,积极推进重大课题调研,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二是积极开展以“双争一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七十行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创新活动载体,深化“双百挂钩”活动,开展“两优一先”评选,建立健全全党内关怀机制,争做创业敬业先锋争创服务管理品牌。三是要始终如一的执行好“四条禁令”,分局经检监察室要会同办公室,明察暗访,警示告诫,切实治理庸懒漂浮恶习作风,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四是积极配合市局做好审计整改工作,重点要整改国有房产和所属企业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二)重点抓好住房保障工作。一是启动实物配租申请,争取在10月1日前全部配租到位;二是配合区房改办做好经济适用房申购的住房审核工作;三是要继续抓好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目标。

(三)规范和细化房产监察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市房产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推行房产监察行政处罚标准化操作程序;二是制定区土地收益金征收工作细则,对征收的面积、金额标准、减免幅度、请假制度详细规定,杜决征收工作的随意性和浮动性;三是增强办案透明度,对重大案件的定性定档环节要实行集体会商、讨论制度,保障当事人公正、公平的合法权益。

(四)规范工作。针对分局工作的特点,积极探索研究有效疏导方法。最大限度地杜绝越级上访和影响稳定的情况发生。

平安建设调研方案篇8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单吊一索男白板”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政协民族宗教法制委员会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百色市政协民族宗教法制委员会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要求,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努力参政议政。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围绕中心,扎实开展政治协商

依照《百色市政协2020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本委今年承担常委会安排的“协同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界别协商任务。为做好课题调研及协商工作,本委制定了详细的协商调研方案,常委会成立了由黄建平副主席担任组长的专题调研组,邀请本委相关委员及专家学者参与调研协商活动,在协商调研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集思广益,注重实效。从7月上旬至8月中旬,调研组先后到本市平果市、田东县、靖西市、凌云县、乐业县、右江区等县(市、区)开展调研活动,深入项目现场实地考察,听取相关部门介绍工作情况,召开座谈会进行研究探讨,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对我市协同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组专程赴区内来宾、贵港等市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进行专题考察,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的创新做法和先进工作经验。8月下旬,调研组认真组织起草《百色市协同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调研报告》,向相关委员和专家学者征求修改意见建议。8月27日,市政协组织召开界别协商会议,听取相关职能部门作情况介绍,调研组通报外出学习考察和在本市开展调研的情况,并就调研报告作了详细说明,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充分的协商沟通,达成共识。会后,调研组进一步修改完善专题调研报告,呈报市委作决策参考,得到了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彭晓春“转相关部门借鉴”的批示;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智宇批示“请检察院将报告所列问题分别对应部门列明并初步对接,提出具体解决路径,我再召集开一个协调会”。

年内,本委还配合提案委开展“落实民族政策,助推协同发展”界别协商工作。常委会成立了由市政协韦晓东副主席担任组长的专题调研组,于5月至9月间先后在市内及区内外开展专题调研及学习考察活动。通过市内实地走访询问、现场听取介绍及座谈交流等形式,了解我市在落实民族政策,助推协同发展方面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赴区内的河池市、柳州市、南宁市及区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等地考察和学习外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落实民族政策助推协同发展专题调研报告》,探索推进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办法和途径,为做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各项创建工作,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和谐、边境安宁稳固建言献策。

(二)聚焦热点,努力推进民主监督

一是以提案督办为抓手,履行监督职责。依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今年本委领衔督办市四届政协六次会议第63号提案《关于加大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力度的建议》。11月下旬,本委制定了重点提案督办工作方案,按照“领导重视、责任明确,程序规范、工作到位,注重实效、委员满意”的原则,在承办单位办结并书面答复之后,组织邀请提案委员及承办单位深入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征求意见建议,实地召开提案督办座谈会,由提案人对提案事项及原由作说明,承办单位就提案办理及问题处理情况作介绍和答复,面对面交流沟通、充分协商、达成共识,提案委员对该提案的办理过程表示满意。年内,专委会还协助做好分管副主席领衔督办的市四届政协六次会议第129号重点提案《关于在易地扶贫安置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提案》的联络服务工作,确保督办工作高质量完成。二是落实特约监督员制度。积极组织专委会委员和界别委员担任执法部门工作监督员,及时掌握社会法制建设情况,对执法、司法活动进行民主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三)服务大局,积极建言参政议政

今年市四届政协六次会议期间,组织少数民族和宗教界委员共提出提案15件;本委向大会提出的《关于在易地扶贫安置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提案》被列为市四届政协六次会议重点提案,得到承办单位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办理,在草拟《百色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方案》中,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易地扶贫安置点作为创建活动“十进”亮点工作之一,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并下发实施。

7月中旬,受自治区政协委托,本委组织开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专题协同调研活动,邀请市民宗委、发改委、沿边管委会、发展研究中心等市直部门和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凌云县等少数民族聚居县、靖西市、德保县、那坡县等边境县共同开展调研工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梳理分析,起草上报《百色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协同调研报告》,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我市的调研任务。

(四)深化学习,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夯实履职基础。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夯实开展政协民族宗教法制工作的理论根基。二是积极服务委员履职。为界别委员开展“五个一”履职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坚持走访委员制度,了解委员履职情况,征求工作意见建议。三是切实加强联谊沟通。加强与市委政法委、市信访局、市民宗委等部门的联络沟通,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协助相关部门妥善处置突出问题;做好区内外政协到我市考察学习的接待陪同和联谊交流工作。四是增进机关团结协作。积极参与“领导班子建设巩固提升年”、“书香政协?香飘红城”及机关党建等工作,加强与市政协各委室的团结协作,积极协助办公室做好会议服务和机关管理工作,完成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年来,百色市政协民族宗教法制委员会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工作创新不足、深入基层了解反映社情民意不够等,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中央及自治区党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密切联系专委实际,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工作。

(二)继续围绕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等工作大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开展政治协商活动,高质量完成所承担的常委会协商课题。

(三)继续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推进法制建设、维护民族团结、改善社会民生中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扎实做好重点提案督办工作。

(四)继续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活动,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平安建设调研方案篇9

农业科研档案主要是农业科技研究者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科技价值和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的总称,主要包括课题从立项、申报、总结到成果鉴定等一系列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材料。农业科研档案如同其他科研档案一样具有专业性强、系统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同时,由于农业的基础性作用,农业科研成果还有重要的战略性作用,因此,农业科研档案比其他科研档案更具有重要性。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对农业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可以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实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后,档案管理员可以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不再是单纯的档案保管员。

(2)可以提高整个部门的技术水平。农业科研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发展的大方向,只有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才能和农业科研的发展相协调,才能将信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3)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效率。有效的进行档案的收集工作,有效的为科研服务。

二、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目前绝大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已使用了计算机管理档案目录,完成或开始了文件级的档案录入,使“案卷级管理”升级成为“文件级管理”。另有相当一批院所建立使用了“oa”系统。随着对信息化建设意识的加强,各农业科研院所还加强了档案信息化的制度建设,有的院所网站也陆续建立并开通。一般来说,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档案信息化建设较好,部属科研单位、省属科研单位档案信息化水平较高,而各类民办科研单位则尚未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有些甚至连计算机、扫描仪等基础设施都不配置。

三、加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提高农业的科技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还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性作用。因此,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建设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全局性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与科研院所的信息化同步发展。二是标准化原则。建立健全统一有效的信息标准,以有效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是经济性原则。本着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原则,追求投入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四是安全性原则。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数字档案可靠和内存的真实。加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可以从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基础实施投入和人才培养方面入手。

1.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农业科研档案作为科研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具有专业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双重性,即可为单位内部服务,又可向社会提供具有自己行业的各种服务。现阶段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要转变档案管理意识,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档案工作的要求,转变、扩大和调整档案工作的职能,努力探索现代化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对内挖掘、对外开放,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水平。另外,要充分利用信息网服务,加快建立农业科研信息化的传播,尽快建立以现有档案部门为中心辐射周边农村的档案信息共享体系,用最快捷的方法进行信息传递,实现资源共享。

2.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加大投入、增配软、硬件设施等基础性资源。要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就要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引进资金加快更新改造的步伐。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直接体现在办公自动化方面,是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它同时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扫描仪、刻录机、缩微复印技术和静电复印技术等现代化设备,这些基础设施的引进为建立现代化档案信息网络打好基础。

平安建设调研方案篇10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线、站位;配线;调线调坡

Doi:10.3973/j.issn.1672-741X.2016.04.009

引言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越来越快,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截至2013年,全国已有35座城市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至2014年,全国22个城市共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3173km。在轨道交通工程中,设计是施工和运营的基础,其优劣关系到今后运营的状况和效果,故设计在整个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线路专业是整个设计的龙头专业,是所有设计的基础,具有总体性、阶段性和全局性特征,其主要设计内容是线、站位方案比选,然后通过相应合理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确定线路平、纵和横断面设计,准确地定位线路位置,为轨道交通工程其他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国内学者对线路专业的设计内容及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总结。陈剑伟[1]根据上位规划、客流吸引、施工、拆迁量等因素研究了线、站位分析和敷设方式的比选;邱云舟等[2]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环境因素和工程造价对地下线、地面线和高架线3种敷设方式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为线网线路敷设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张佩竹[3]归纳了线路设计过程中应重视的几个方面及部分基本经验,就地铁项目设计中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线路专业的主要设计流程和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以及开展线、站位方案、敷设方式研究、加站减站方案的设计方法。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设计的工作流程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基本流程分为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及竣工验收[4]。线路设计贯穿于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按照轨道交通建设基本流程分为线网规划阶段、建设规划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招标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以及调线调坡。

1.1线网规划

线路的主要工作就是3个稳定,即稳定线网中各线的线路走向、起终点,稳定换乘节点,稳定交通枢纽的衔接[1]。

1.2建设规划

线路的主要工作就是初步确定线路走向、敷设方式、车站分布和车站型式,明确起终点的延伸要求和分期建设情况,对重点及困难地段进行深入地比选,保证方案的可行性。

1.3工程可行性研究

基本稳定线路走向、车站分布、辅助线型式及位置,初步确定线路平面位置、车站位置及平面总图布置方案,基本稳定线路敷设方式及过渡段位置,初步确定地下车站埋深、高架车站轨面高程,稳定线路纵断面。

1.4总体设计

该阶段不是国家规定的设计流程中的必需阶段,但在实际工作中,依据合同规定,总体设计也是一个工作阶段,故该阶段继续落实外部条件,稳定线、站位;同时配合编制总体性文件,例如技术要求和机电对土建的技术要求,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准备。

1.5初步设计

稳定线路走向和车站分布方案,基本稳定线路平面、车站位置、行车配线设置;稳定线路敷设方式和洞口位置,基本确定线路纵断面。

1.6施工图设计

最终稳定线路平面位置和精确的车站位置,稳定线路纵断面坡度及轨面标高(含换乘线路前后3站2区间)。

1.7调线调坡

本阶段的工作是全线土建施工完成后、轨道铺轨前的一项设计工作,是在对车站与区间隧道竣工横断面进行建筑限界检测的基础上,根据结构侵入限界的情况,对局部地段的线路平面、纵向坡度进行适当调整,作为修改轨道设计的依据和铺轨前施工整体道床的基准,以满足行车的限界要求,从而保证运营安全。

2线路主要设计原则

1)线路走向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的要求,满足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及客流需求,预留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未来发展、衔接的条件[5]。2)线路平面尽可能沿城市主干道行进并在道路规划红线范围内布置,站位应靠近客流集散点、交通枢纽,并方便与公交及其他交通工具衔接,方便乘客出行,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服务水平,真正体现“以人为本”。3)车站分布应以规划线网的换乘节点、城市交通枢纽点为基本站点,结合城市道路布局和客流集散点分布确定。车站间距在城市中心区和居民稠密区地区宜为1km,在城市区宜为2km。4)线路敷设方案的选择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根据地形、道路、工程地质、施工方法、地上地下建筑物及其基础结构埋深的情况,从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减少对市民生活环境的干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5)根据运营组织、行车相交线路,结合线路条件和工程条件设置辅助线,达到方便折返、停车、灵活调度,有利于运营和控制土建规模的目的。

3线路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3.1线、站位方案研究

线、站位方案比较研究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是各专业开展工作的前提和条件。线、站位方案比较研究时,要从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各方面的综合比较研究,确定最优、最合理的方案。影响线、站位方案比较的主要因素如表1所示。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南延线过湖段路由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比选,过湖段的路由有3条,如图2所示。路由1:国体大道—过九龙湖—九龙大道—腾龙大道。该方案中,线路下穿规划的国展中心用地,且九龙大道是通往新建省委省政府办公楼的大道,前期与省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九龙大道今年将建成北段道路,并且不宜再次开挖,本工程若沿该大道行进,则基本无实施的可行性。路由2:与建设规划路由一致。边界控制因素较少,实施条件较好。路由3:国体大道—过九龙湖—腾龙大道。该方案中,线路下穿规划幼儿园用地和规划商业用地,且部分侵入国体大道过湖隧道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实施风险。上述3个方案的综合比较如表2所示。综上所述:方案1不具备可实施性;方案3过湖段最短,客流直接吸引效果相对较好,但从工程实施的成本、难度及风险方面分析,均比方案2大;方案2仍然能够有效覆盖到九龙大道和国体大道等主要客流走廊,同时结合考虑规划部门的意见和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的成果,故推荐方案2,即线路在九龙湖南站—腾龙路站段主要沿翔龙路行进。3.1.2车站站位方案比选车站站位方案比选主要是针对2个或2个以上不同位置并且可行性较强的车站方案进行研究和比选,最终根据各个方案的优、缺点综合比较车站服务功能、工程可实施性、工程造价和交通疏解等因素确定推荐方案。以南昌轨道交通3号线何坊西路站为例,在《南昌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何坊西路站站位于何坊西路与迎宾大道路口,如图3所示。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该路口的现状发生了重大变化,何坊西路正在修建九州高架,该路口的现状如图4所示。正在修建的九州高架沿着何坊西路横跨迎宾大道,道路两侧桥桩之间的距离较小,车站施工风险较大,且位于立交桥下面,客流服务功能较差,故需将车站移出该路口。移站的方案有2个:1)北移至抚河南路;2)南移至三店西路。若移至三店西路,何坊西路站与前一座车站江铃东路站的站间距只有约575m,而何坊西路站与下一座车站建设路站的站间距为1900m,前后站间距不均匀,客流吸引范围不均衡。经综合考虑,将何坊西路站北移至抚河南路口,北移后前后站间距为1430m和1000m,站间距较均匀。何坊西路站北移后的站位示意图如图5所示。3.1.3车站加站和减站方案研究车站加、减站需结合站间距和客流进行研究。车站加站方案以南昌3号线起点站莲塘站南移后增加汽车大道站为例进行说明。莲塘站是3号线的起点站,站后接莲塘车辆段。建设规划中,莲塘车辆段位于江铃瓦良格西侧、莲西大桥南侧的地块,根据与南昌县的沟通结果,该地块是南昌县的泄洪区,且依据南昌市总体规划,该地块也是规划绿地,故该地不能作为车辆段使用。根据与南昌县协调结果、南昌市政府会议纪要,莲塘车辆段南移至银三角立交桥南侧,位于铁路公安学校北侧、京九铁路西侧、铁路中专学校南侧和向塘北大道东侧地块内。结合莲塘车辆段南移,为减小出入段线长度,且城南路南侧约1.6km的规划路路口周边存在大量小区,例如银河城、恒大绿洲和江铃瓦良格小区,故将莲塘站南移至该规划路路口。莲塘站南移后,莲塘站与第2座车站澄湖中路站的站间距约为3.1km,站间距过大,且城南路南侧汽车大道与迎宾大道路口规划有大量的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未来规划客流较大。因此,在该路口增设1座汽车大道站,增设车站后,前后站间距分别为1120m和2000m,站间距相对较合理。增设汽车大道站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6汽车大道站加站示意图Fig.6addedQichedadaoStation车站减站方案研究以南昌3号线建设路站为例。在建设规划中,建设路站位于京山北路与建设路路口。建设规划中建设路站示意图如图7所示。图7建设规划中建设路站示意图Fig.7SketchmapofplanningJiansheluStation建设路站前后2.3km范围内有4座车站,分别为何坊西路站、建设路站、十字街站和绳金塔站,车站分布较密,且建设路站南侧约200m有一玉带河,河深约9.3m,为使何坊西路站—十字街站区间隧道与玉带河河底保持6m以上的净距,建设路站需设成3层车站,工程造价较高。因此,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取消建设路站。3.1.4线路敷设方式比选线路敷设方式主要有地下、地面和高架3种。线路采用地下敷设方式时,车站主要采用明挖法施工,区间隧道主要采用盾构法、明挖法和暗挖法施工。线路敷设方式的比选主要针对地下、地面和高架方式的研究和比选。以南昌3号线莲塘站—阳光路站段线路为例,该段线路位于迎宾大道上,该段线路示意图如图8所示。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对该段线路地下、地面和高架敷设方式进行了分析。迎宾大道宽度较窄,若采用地面敷设,会占用部分道路空间,影响道路交通,故莲塘站—阳光路站不采用地面敷设。下文将对盾构施工方法、浅埋明挖法和高架进行研究,综合比较如表3所示。地下浅埋明挖方案主要适用于在空旷地带。本段线路周边建(构)筑物、管线较多,道路宽度不足,交通流量较大,采用浅埋明挖时,需设围护桩,且路中无绿化带,区间自然通风不成立,故造价反而高于盾构。当采用高架敷设方式,需重新调整南外环互通立交,同时需对区间东西向横穿的220kV高压线(9组)进行迁改,高架桥全部侵入南北向高压线的保护距离,协调量较大;迎宾大道为南昌县未来最重要的经济发展轴,道路两侧规划大片高端住宅和商务区,高架桥对其规划开发影响较大。综上所述,莲塘站—阳光路站采用地下盾构敷设方式。3.1.5车站埋深方案研究车站埋深方案研究主要是为了确定合理的车站轨面标高。车站埋深的主要受制因素有两侧分布的河流、湖泊、管线、前后区间隧道入岩和拆迁等。以南昌3号线叠山路站为例,该站位于叠山路与环湖路路口,前后区间基本位于地块中间,下穿了大量的建筑物,施工风险极大。叠山路站及前后区间线路示意图如图9所示。结合南昌1号线和2号线工程实施情况,区间下穿建筑物的地段尽量入岩,可减少盾构穿越的风险。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地勘资料,叠山路站岩层埋深为18.1m。相邻2区间的岩层情况如下:八一馆站—叠山路站区间的岩层深度为13.7~18.0m,叠山路站—青山路口站区间的岩层深度为17.7~21.0m。若要保证前后2段区间能进入岩层,则叠山路站轨面埋深要压至地面以下23.4m左右,故叠山路站需做地下3层车站。此时,叠山路站前后区间纵断面如图10和图11所示。综上所述,叠山路站设成地下3层站时,前后区间可全部进入岩层,这样可减小区间下穿建筑物地段的施工风险,且可减少大量建筑物加固、人员临迁和安置费用等。经综合比选和研究,叠山路站设成地下3层车站。3.1.6区间埋深方案研究区间隧道埋深主要控制因素有地质情况、沿线建(构)筑物情况、河流和湖泊、节能坡和其他相交线路等。以南昌3号线何坊西路站—十字街站区间纵断面为例,该区间站间距较长,可设节能坡,同时,根据是否将联络通道和泵房置于中风化岩层,纵断面有2种方案。1)联络通道和泵房位于上软下硬地层,节能坡效果最好。2)联络通道和泵房完全置于中风化岩层,节能坡效果较好。方案1纵断面图如图12所示。方案2纵断面图如图13所示。方案1中:节能坡的坡型组合为“-25‰、-5‰、+6.954‰、+25‰”,节能效果好,纵断面最低点位于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有约3.8m的深度侵入岩层,施工风险较大。方案2中:坡型组合为“-26‰、-9.4‰、+18.055‰、+27‰”,节能效果较差,纵断面最低点完全位于岩层以下约1.0m,施工风险较小。经综合研究,为减小施工风险,何坊西路站—十字街站区间纵断面采用方案2。

3.2线路平面设计

线路平面设计是在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在确定线路路由和车站站位的情况下,对线路的平面位置、车站站位和全线的辅助线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以确定最终线路的平面位置,使线路平面位置最优、最合理。

3.3线路纵断面设计

线路纵断面设计是在线路平面稳定的基础上,根据车站和区间埋深方案研究确定车站、区间及其最低点轨面标高的过程。主要设计内容包括确定敷设方式和过渡段、分析沿线建(构)筑物、坡度、区间最低点泵房与联络通道的结合和联络通道的设置。此外,线路纵断面设计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要结合地质条件,使隧道尽量避开上软下硬地层,以降低施工和运营的风险。2)尽量考虑设置节能坡,节能坡设计宜参照行车牵引曲线进行。变坡点尽量靠近车站端,节能坡长度不宜大。若有配线可不进行节能坡设计。3)竖曲线尽量不与平面缓和曲线重合,若节能坡设计与竖曲线和缓和曲线重合相矛盾时,应以节能坡为主。4)纵断面最低点设计时,应考虑避开上软下硬地层,同时考虑单个区间联络通道的设置数量。

3.4横断面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地下、地面和高架3种敷设方式,这3种敷设方式对沿线建(构)筑物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地面和高架对沿线建筑物和道路环境影响较大,需要结合线路区间隧道与沿线道路、建(构)筑物的关系进行横断面设计。当轨道交通采用地面敷设时,横断面设计时需考虑线路两侧建筑物情况,与既有或规划道路相结合;当轨道交通采用高架敷设时,根据线路与所分布道路的相对位置关系,线路有路中、路侧和机非隔离带几种形式;当轨道交通采用地下敷设时,横断面设计需考虑隧道与沿线建(构)筑物的距离,保证施工和运营的安全。

3.5配线设计

配线是为了保证地铁列车正常运营,实现列车合理调度,并满足非正常情况下(事故、故障和灾害)组织临时运行和维修作业所设置的线路,主要包括车辆基地出入线、联络线、折返线、停车线、渡线和安全线[6]。3.5.1出入段(场)线设计出入段(场)线主要是连接车辆段或停车场至接轨车站的线路。出入段(场)线设计的重点是正线(或正线延伸线)与出入段(场)线的交点位置两者有足够的竖向净距,保证安全施工和运营的要求。另外,当出入段(场)线兼顾列车折返功能时,应具备一度停车的需要,结合行车要求,合理设置出入段(场)线的坡度、坡向和坡段长度[6]。3.5.2折返线、停车线和单渡线设计折返线、停车线和单渡线在线、站位稳定的基础上,结合行车方案和工程实际合理确定全线配线设置情况。3.5.3联络线设计联络线是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车辆基地分布位置和承担任务范围确定的[7]。

3.6调线调坡设计

调线调坡设计又称线路平面及纵断面调整,是在车站与区间隧道施工完成后,轨道结构铺设前进行的一项重要的设计工作,它的重要性关系到地铁运营的安全。在车站和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围岩和结构的变形、测量误差和施工误差等原因,导致建成后的车站和区间隧道结构与设计位置不能完全匹配,若不进行处理仍按原设计位置铺轨,则局部结构将侵入建筑限界,危及列车运行安全而发生事故[8]。调线调坡设计是在线路施工图设计的基础上,以竣工后的断面测量数据为依据,调整线路平面或坡度,使结构净空尽量满足建筑限界的要求[9]。

3.7换乘线路设计

换乘线路设计主要对相交线路的前后3站2区间进行平、纵断面设计,判定换乘线路平面和纵断面的可行性,以稳定换乘车站的换乘方案。

4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