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1:54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篇1

[关键词]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5(a)-0156-03

analysisoftheUnsafeFactorsRelatedtoFemoralFractureintheelderlyandtheCorrespondingpreventivemeasures

LiJie

GuilinmaternityandChildHealthCareHospital,Guilin,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541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unsafefactorsrelatedtofemoralfractureintheelderlyandthecorrespondingpreventivemeasures.methodsSixtyelderlypatientswithfemoralfractureadmittedtoourhospitalfromDecember1st,2012toDecember1st,2014wereselectedasthesubjectsandassignedtothecontrolgroup(30cases)treatedbytheusualcareandtheobservationgroup(30cases)treatedbynursinginterventioninaccordancewiththenursingmethod.andtheunsafefactorsexistinginthenursingprocessofthetwogroupsandcorrespondingpreventivemeasures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unsafefactorsexistinginthenursingprocessforelderlypatientswithfemoralfractureincludedthefollowingaspects:lackingenoughresponsibilityandsufficientriskassessmentabilityandprofessionalcapacityinthenursingstaff;poornurse-patientcommunication;preoperativeadversepsychologyofpatients;lowcomplianceofnursing;longlengthofstay;illnessrelapseandsoon.andlackingenoughresponsibilityandsufficientprofessionalcapacityinthenursingstaff,preoperativeadversepsychologyofpatientsandlonglengthofstayarethemainunsafefactors,whichaccountedfor41.7%,35.0%,25.0%,50.0%,respectively.aftertreatedbythepreventivemeasures,thetotalefficiencyofcareintheobservationgroupwasmuch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with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

[Keywords]Femoralfractureintheelderly;nursing;UnsafeFactors;preventativemeasures

股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骨折之一[1],该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在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分析其不安全因素及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2]。随机该研究主要讨论了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选取该院2012年12月1日―2014年12月1日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2月1日―2014年12月1日收治6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5.1±4.8)岁,体重47~58kg,平均体重(48.2±4.3)kg,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3.2±1.3)个月;观察组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66.7±4.3)岁,体重48~59kg,平均体重(49.1±4.5)kg,病程2~9个月,平均病程(3.5±1.5)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组研究意义。

1.2方法

(1)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疼痛护理,换药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选用我院骨科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通过吹气球呼吸法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注意改善患者饮食,进行防止便秘训练;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感,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及优越性,应用温柔、鼓励的语言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术后采用患者硬膜外或静脉止痛治疗控制疼痛;输液速度控制在30滴/min,回到病房后暂时关闭止痛泵2h左右,待麻醉作用逐渐消失后,再打开镇痛泵的开关,这样会避免加重老年人全麻后的不良反应,便于护士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之后按常规输液速度输液,注意调节输液速度,保持充足循环血量,以保证有充足尿量。③嘱病人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足趾的活动,15min/次,2次/d,并协助关节膝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伤后3~6周做股四头肌收缩,30min/次,2次/d,加强膝关节活动,防止膝关节僵直。伤后6周功能锻炼则以骨关节为主,逐渐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骶尾部常用红花酒精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机体抵抗力,预防压疮的发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为主,忌油腻、生冷、酸辣,多吃青菜、萝卜、米汤、瘦肉汤、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经过循证文献查询,得出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能力缺陷、护患沟通不良、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缺陷、患者术前心理问题、护理依从性低、住院时间长、病情反复等。

(3)该院骨科护理人员通过院内学习培训、阅读书刊、工作经验、同事间交流等渠道,针对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该院6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不安全因素的不安全程度、实施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效果(采用骨折护理功能综合评分标准[3]:评分为90~100分,无疼痛,行走正常为显效;评分为50~89分,轻微疼痛,行走基本正常为有效;评分为50分以下,骨折状况长时间未恢复,疼痛感加剧,不能行走为无效;其中显效、有效为护理总有效率)等。

1.4统计方法

初步录入数据时要保证数据的科学、真实性。将数据输入eXCeL(2010版)进行逻辑校对并分析,得出清洁(卫生统计)数据后经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以p

2结果

该院60例患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不安全程度分析,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缺陷和患者术前心理问题、住院时间长,在护理不安全因素中占主要地位,不安全程度分别占41.7%、35.0%、25.0%、50.0%,详见表1。

表1该院60例患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不安全程度分析[n(%)]

两组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效果对比[n(%)]

注:两组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效果对比,p

3讨论

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所导致的后果,包括:(1)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在各种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责任心不强,出现对患者病情记录不详细和观察不细致等现象,导致患者引发其他症状,如活动性出血、剧烈疼痛、足趾活动受限、患肢血运差,患肢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等,不能及时发现、处理,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2)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能力缺陷。若护理人员对存在风险评估能力不强,则易导致患者丢失生命,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加强风险评估能力引起足够的重视[4]。(3)护患沟通不良。护理人员由于护患沟通技巧不足,则易导致出现护患纠纷。(4)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缺陷。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经验、工作年限、应急能力、业务水平的不足,对患者病情无法作出准确判断和处理突发状况,引起家属、患者的不满和不信任,导致社会公众对医院不信任。(5)患者术前心理问题、护理依从性低、住院时间长、病情反复。由于股骨本身的严重损害,使患者术前出现焦虑、抑郁感,抗拒护理,护理人员不能顺利进行护理,导致患者术后康复缓慢、病情反复[5]。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护理中均出现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能力缺陷、护患沟通不良、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缺陷、患者术前心理问题、护理依从性低、住院时间长、病情反复等不安全因素,其中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占41.7%,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能力缺陷占16.7%,护患沟通不良占6.7%,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缺陷占35.0%,患者术前心理问题占25.0%,护理依从性低占15.0%,住院时间长占50.0%,病情反复占10.0%,说明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缺陷和患者术前心理问题、住院时间长,在护理不安全因素中占主要地位。根据相关研究显示[6],在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占、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缺陷、病情反复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实施防范措施后,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这一结论与该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该研究中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能力缺陷、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缺陷、住院时间长是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实施防范措施后,均能显著提高护理效果。

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针对不安全因素实施的预见性的防范措施,包括:(1)高度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及业务水平的提高。医院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并对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训练,以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2)护理人员加强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认识。由于老年患者有其个体反应及自身特殊的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有足够的认识之后,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个体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7]。(3)完善管理制度。对护士进行合理排班,为其营造相对宽松的工作氛围;加强护士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4)加强护患沟通。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对老年股骨骨折的正确认识,大多具有特殊心理障碍频出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导致发生老年股骨骨折并发症或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以真诚、主动的态度对待患者,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言行谨慎、掌握分寸、不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态度和蔼,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8]。(5)制定跌倒、坠床评估表、压疮评估表等,培训护士填写相关的评估表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后,护理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后,护理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患者实施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有效率。

综上所述,在老年股骨骨折护理过程中,有效分析其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防范,能够提高护理有效率,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李芳.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4,10(19):30-31.

[2]李俊荣.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J].中外医疗,2014,33(4):163,165.

[3]甘谱琴.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股骨骨折病人并发症的作用[J].安徽医药,2009,13(6):711-712.

[4]叶彩云.老年股骨骨折34例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3):100-101.

[5]张爱华,赵雅,刘静雯,等.老年股骨骨折早期康复锻炼指导[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9):576-576.

[6]韩秀丽,赵桂清,申秀君,等.老年股骨骨折常见并发症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7):179-180.

[7]王晓庆,张玉莲,罗存珍,等.持续质量控制在预防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压疮中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3,13(4):34-36.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篇2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找出临床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后,最大限度保障了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结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安全措施的落实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是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环节[1]。根据老年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且由于长期卧床,存在诸多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1老年病房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跌倒、坠床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视力减退、运动障碍、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等常步态不稳,起立和迈步艰难,容易发生晕厥而引起跌倒和坠床。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住院老年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20%,其中5-15%者跌倒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损害[2]。

1.2压疮、烫伤老年患者由于皮肤弹性差,末梢神经敏感性降低,对各种有害刺激的保护性反应降低,加之老年患者活动受限、全身营养障碍,所以很容易发生压疮、烫伤。

1.3误吸、窒息老年人吞咽和咳嗽反射功能降低,减弱了食物进入气道的反射性动作,容易发生食物误吸。义齿松动、脱落掉入呼吸道,痰液多且粘稠未及时吸出会引起窒息。刘玉春等[3]对156例住院老年患者进食状况调查结果显示,86例发生过误吸,发生率55.15%。

1.4走失老年患者因认知、记忆能力障碍或有痴呆者如防护措施不到位、家属护理不周时易发生外逃或走失的危险。

1.5各种管道脱落患者有留置尿管、胃管、深静脉置管及术后各种引流管时,如翻身及护理不当会发生管道脱落及患者因躁动不安而意外抓托,带来不良后果及安全隐患。

1.6用药错误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减弱、自行服药能力下降,有时出现漏服药或延迟服药现象,导致用药错误。

2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结合我病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措施、突发和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利用每周三晨会集中学习,知晓相关内容,做到有章可循。使每位护士认识到安全护理的重要性,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

2.2加强护理细节管理

(1)建立跌倒、坠床、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系统,落实防范措施。对所有新入院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跌倒(坠床)评估累及分值5分为高度危险。高危患者,在床头挂上警示牌,以提高警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告知,讲解防护措施,正确使用呼叫铃、防护栏。用物放在易拿到的地方,下床时有人扶助,保护其安全,刚拖过的未干地面要有防滑标识,并加强病房巡视,班班床边交接,一旦发生跌倒(坠床)事件要按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并按程序上报相关人员和科室。

(2)实施三级监控,确保措施落实。用Braden量表对患者进行压疮评估,首次评估在入院24-48小时内完成,总分6-23分,凡6项合计

(3)认真落实腕带识别制度。自2008年11月起患者的身份识别管理改用手腕带识别的方法,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诊断等信息写于手腕带上,在进行检查、治疗中均通过腕带识别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应重视与家属的沟通,交代24小时陪护的重要性,避免走失。

(4)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发生。鼻饲者在进行操作时严格按规范流程;如有义齿者应及时取出;对痰液多者加强翻身叩背,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如无力咳痰者备吸引装置并及时吸痰。

(5)严格防止管道脱落。将各种管道按要求做好标识及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留置的时间、部位、深度、局部情况、是否通畅、护理措施等,每班进行评估并做好交接班。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真正做到服药到口。口服药做到双人核对,发药前将铝壳剥除,以免误服。如病人外出时不可将药物放置在床头柜上,并做好交接班,真正做到服药到口。

3小结总之,由于我们加大了护理安全管理的力度,强化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为老年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住院环境和氛围,确保了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促进了老年住院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左日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篇3

[关键词]神经内科 护理安全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8―52―03

在护理工作中,确保患者的安全是维护患者利益的主要内容。神经内科收治病种以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反应迟钝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为特点,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不安全隐患多,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作为护理人员,通过预防性地评估住院患者,列出容易出现意外的危险因素,制定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安全第一,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安全隐患,确保患者安全。现将神经内科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跌倒

1.1 原因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年老体弱,听觉、视觉、平衡功能障碍,运动障碍,肌力减退,步态不稳,伴有药物不良反应。一些活动受限的患者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不愿意求助他人。常突发抽搐与晕厥。陪护安全意识不够,如遇地面湿滑、过道障碍物、坐凳不稳等防护措施不到位的情况,更易发生跌倒。

1.2 预防措施 首先应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注意保持地面干燥,室内物品放置稳妥,拖地时应设警示牌,厕所、洗漱间需增设防滑垫。坐凳带扶手定性好,病房、走廊及厕所安装扶手。其次应加强巡视,主动给予帮助。针对高龄患者普遍存在不愿麻烦他人的心理,护士须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帮助。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下床、入厕、坐立应有人搀扶、陪伴。提醒老年患者生活起居要做到3个30秒,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以防止性低血压引起晕厥。

2 坠床

2.1 原因 意识障碍,有精神症状者,表现为情绪不稳、躁动、抽搐、偏瘫的患者易发生坠床;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或责任心不强未及时给予床栏,给予床栏防护、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或陪护人员对此重要性认识不足,随意取下床栏、约束带均易造成坠床。

2.2 预防措施 对有坠床危险的高危人群,应反复向家属强调床栏防护、肢体约束的重要性,不得擅自取下床栏、松开约束带,并教会家属正确使用床栏、约束带。

3 烫伤

3.1 原因 神经内科患者,尤其老年人、昏迷和局部知觉障碍者,因出现不同程度深、浅感觉功能减弱或消失,易烫伤。家属或护理人员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导致局部皮肤烫伤。进食、饮水时温度过高,致皮肤、口腔黏膜烫伤。

3.2 预防措施 对于感觉障碍患者,护士应反复向家属交待进食、饮水时温度在40℃左右适宜。肢体瘫痪者慎用热水袋,使用时严格交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热水袋温度必须在50℃以下,应用大毛巾包裹,以免直接接触皮肤。

4 舌咬伤

4.1 原因 抽搐患者间歇期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突发抽搐易致舌咬伤。

4.2 预防措施 舌咬伤主要发生在抽搐患者。对于突发性抽搐,紧急置入压舌板或毛巾条于患者口腔一侧上、下臼齿之间,有时很难防范舌咬伤,但对频繁发作的患者,在抽搐停止后立即带上牙套,可有效防止舌咬伤。

5 压疮

5.1 原因 神经内科患者常见昏迷、瘫痪、年老体弱、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因护理不当、责任心不强致长时间不改变、皮肤受潮湿、摩擦、排泄物刺激或使用约束带不当均易引起压疮。

5.2 预防措施 定时翻身,一般2~3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推、拖、拉;保持床铺的平整、干燥;便后及时清洁腰臀部;用50%红花乙醇按摩骨突出部位,每天3次。

6 走失

6.1 原因 患者因认知、记忆力障碍、精神异常及老年痴呆患者。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小时连续看护,容易导致走失。

6.2 预防措施 对高危患者应24小时不问断看护。建立请假制度,凡患者离开医院必须请假,得到允许由家属带领方可离开;佩戴识别带、安全卡,在患者手腕上戴识别带或将安全卡装在患者口袋内,带或卡上写有患者姓名、联系人、电话等资料走失后便于寻找。

7 误吸

7.1 原因 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障碍,吞咽反射差,减弱了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反射性动作。如进食呛咳严重而未及时调整进食方式,可引起误吸;鼻饲时如未充分证实胃管在胃内、鼻饲速度过快、床头未摇高等,引起食物返流误吸;意识障碍患者未及时取下假牙,或高龄老年患者牙齿松动,使用开口器不当牙齿掉入气道;痰液较多未及时吸痰,痰液积聚而致窒息。

7.2 预防措施 对于意识障碍患者应取下假牙,高龄患者牙齿松动,使用开口器动作宜轻,如牙齿掉下应及时取出,专人保管并记录。痰液较多者及时吸痰。对于球麻痹患者,轻度吞咽障碍由口进食应严密观察有无呛咳,进食时根据病情取坐位或侧卧位,侧卧位者床头抬高45°,进食时速度宜慢,咽下后再给予食物,每口不可过大,食物应以半流食为主,水分尽量混在半流质饮食中。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应予鼻饲,每次鼻饲前应吸净痰液,取半卧位,确认胃管在胃内后方可进行鼻饲。鼻饲速度宜慢,鼻饲后尽量少吸痰,避免刺激引起呕吐。如发生误吸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头部放低,吸出呼吸道内吸入物,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造成严重后果。

8 自伤和伤及他人

8.1 原因 因脑部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癫痫发作所致。

8.2 预防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关心其情绪及有无自杀和暴力情形,减少环境刺激源,减少语言和护理行为的刺激,运用顺应性语言劝解患者接受治疗护理,治疗护理尽量集中做,避免反复操作激惹患者的情绪。当患者烦躁、暴力行为不可控制时,适时给药及适当约束,减轻或避免自伤和伤及他人。

9 拔管

9.1 原因 意识障碍、有精神症状者;情绪不稳定、固执、不配合治疗及护理者;自己拔出尿管、胃管、输液管造成尿道撕裂伤、导尿管道断裂、出血、误吸等伤害。

9.2 预防措施 加强各种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各种管道,如静脉输液管、尿管、胃管、氧气管以及气管套管,定时检查是否有移位、脱落、滑出,做好标记,对躁动不安或精神异常的患者视情况给予必要的约束,勤查看。

10 药物外渗损伤局部组织

10.1 原因 神经内科患者临床常应用20%甘露醇等高渗药物,由于患者躁动等因素致针头移位,因护理人员未及时发现,使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组织损伤,甚至坏死。

10.2 预防措施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输液滴注情况、局部有无肿胀、疼痛,若药液外渗可选用新鲜马铃薯,视静脉渗出面积大小而定,将马铃薯切成片,厚约0.5~1.5cm,取片贴敷于静脉渗出处,稍大于静脉渗出范围,用胶布固定,待汁干后2~3小时重新更换,保持湿润为宜,共用药3天,痊愈者可提前停用。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篇4

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9月本科收治的住院患者7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防跌倒坠床护理,实验组应用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对患者实施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论:跌倒坠床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风险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关键词:管理流程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干预措施老年患者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15-02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列为首位。神经内科患者多高龄,加之意识、感觉、运动障碍及用药等,使跌倒与坠床的危险性增大。跌倒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跌倒后的恐惧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使其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为减少和避免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发生,同时为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我们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跌倒管理流程[1],实施了“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有效地预防了跌倒事件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2012年1月-2011年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病人共417例,其中男性259例,女性158例,年龄18~90岁,平均65.2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6例,脑梗死87例,脑出血44例,周期性面瘫25例,癫痫31例,中毒性脑病12例,帕金森33例,一氧化碳中毒16例,脑外伤综合征48例,重症肌无力2例,面神经炎13例。

1.2方法。将417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实验组患者按跌倒坠床管理流程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

2结果

见表1。对照组208例,跌倒3例,跌倒损伤程度分级为1级,坠床1例,损伤程度为2级,实验组跌倒1例,损伤程度为1级。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结果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护理

跌倒坠床管理流程。

3.1高危跌倒坠床筛查。实验组在入院评估上增加了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评分,使新入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常规化。制定了跌倒与坠床风险评估,年龄大于65岁或小于14岁、孕妇、意识障碍、疼痛、行动不便及危重患者必须进行筛查。评估内容包括:①最近1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史(1分);②意识障碍(1分);③视力障碍(1分);④活动障碍、肢体偏瘫(3分);⑤年龄≥65岁或年龄

3.2高危跌倒坠床预报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的使用。实验组患者共209人,于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采用跌倒风险评估表评定,将分值≥4分的患者列为跌倒∕坠床高危人群,其中高危病人134人,填写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表上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上报护士长、护理部,并重点交班,形成一个以责任护士-科护士长-护理部为一体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并给予持续性评价[2]。根据评分调整对策:每周评估一次,家属签字确认,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一式两份,护士、患者或家属签字,护士长审核后签字,一份交给患者,一份保存于护理意外事件档案中。

3.3实施干预措施保障安全。①环境安全:地面无潮湿、积水,病室光线充足,配有地灯,床头灯。走廊宽敞明亮,两旁安置扶手。厕所有蹲式及坐式装置且装有扶手,使用防滑垫。病房物品规范放置,通道无障碍物,病床固定良好,按要求使用床挡护栏。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可及之处。②合理运用各种标识:在病人手腕上佩戴身份识别带,防止病人离床活动时发生跌倒便于身份识别,病房卫生间粘贴“小心地滑”的标识,高危患者床尾挂上红色“防止跌倒”的警示标识。高危患者用醒目的黄色三角形标识贴在责任护士分管患者一览表上,严格交班,加强巡视,语言提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③保证护理设备齐全:呼叫器安装在患者能触及位置,教会患者使用呼叫铃。科室备有多功能担架推车,轮椅,并安装保护带,保障安全运送。④用药安全管理:药物在老年人体内代谢相对较慢,容易发生蓄积,严格遵医嘱服药,告知注意事项,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服降糖、降压、利尿药要床旁看服,避免药物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患者跌倒[3];服用镇静、安眠药叮嘱其完全清醒后再下床活动;应用血管扩张剂的患者,加强巡视,指导缓慢活动,防止头晕。改变应遵循“三部曲”,即平躺30s、坐起30s、站立30s后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

4讨论

4.1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降低了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坠床率。通过对209名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进行早期筛选,共筛查高危患者134人,针对不同级别的老年患者应用个性化的防跌倒坠床流程,同时实施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改善病房环境,应用辅助保护器具,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病房内未发生跌倒坠床,发生的1例跌倒为患者外出检查发生的院内跌倒。所以通过实施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能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减轻了家庭负担和经济压力,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2增强了护士的安全意识。有研究表明护士对住院老年跌倒知识掌握不足,且护士对住院老年跌倒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与学历、职称和工龄均无关,仅仅与护士是否接受过跌倒相关知识培训有关。

4.3加强了护患沟通。有研究表明,陪护人员对于跌倒的原因及预防常识认知率低也是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用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和陪伴加强教育,能有效地防止跌倒坠床的发生。这不仅是对患者及家属知情权的维护,而且是护士进行自我保护的需要。由于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使患者更加理解和信任医院,从而取得病人家庭整体协调支持,用最实际的护理获得患者和陪伴较高的满意度。

4.4提高了护理服务品质,丰富了优质服务内涵。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求护士除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精湛的业务技术外,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跌倒管理流程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蒋小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应用[J].护理杂志,2008,25(24):67-68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篇5

有研究表明〔1〕,少数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常因各种原因发生跌倒现象,有5%~15%的跌倒患者因此而造成脑组织、骨和关节等损伤。为防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损伤,对本病区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2〕进行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12月在我院随机抽取生活基本自理(能独立行走)的住院老年患者58例,男22例,女36例,年龄60~91岁,平均(75±7.51)岁。其中老年性痴呆19例,糖尿病10例,脑梗死后遗症15例,恶性肿瘤晚期5例,肺心病6例,其他3例。上述病例随机分组,1~6月28例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组),7~12月30例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管理(pDCa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护理组,按防止步态不稳老年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pDCa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

1.2.1计划阶段(p)

1.2.1.1收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入院时患者身体状况、病情用药情况、日常活动规律及生活需求、既往有无跌伤史。

1.2.1.2分析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与护士有关的因素:护士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与患者有关的因素:①内在因素:疾病影响,慢性累积性劳损,老年退行性变。②外在因素:包括环境、衣着及意外伤害。地面积水过多、病床过高、光线不足、厕所、浴室、缺乏扶手、患者鞋底滑等都容易导致病人跌倒〔3〕。

1.2.1.3制定防范措施①对有跌倒危险的患者在一览表、床头卡上醒目标志。②勤巡视病房询问患者需求,及时到床前解决患者需求。③集中管理,专人看护,安排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在离护士站最近的病房,不离视线。④步态不稳者由护理人员搀扶坐好,对坐轮椅的患者做好保护性约束。⑤护理人员每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患者鞋子是否防滑。⑥保持地面干燥,清除滑腻;检查设施,及时清除障碍物。⑦履行告知义务:在判断患者处于跌倒的高危状态时,应将患者情况及预防措施及时向家属说明,对不服从管理而又易跌倒者必要时建议家属陪护,家属无法陪护者,应详细说明病情并签字,以免发生医疗纠纷〔4〕。⑧责任护士每天评估病人,并根据情况修正、增加、变更预防对策。⑨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患者在未完全清醒时,不要让其下床活动,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用约束带保护。⑩做好心理护理,教会患者按铃;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提高老年患者管理的依从性。

1.2.2实施阶段(D)成立护士长质控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控网络。召开护士会,教育全体护士增强责任心,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按规范标准完成护理工作。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使每位护士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业务培训,每月一次讲课,要求护士了解老年患者的特点、跌倒的危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掌握对患者实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护士长每天带领护士床头交接易发生跌倒的高危病人,以其作为考核内容之一。落实岗位职责,责任到人,如发生老年患者跌伤,应执行逐级报告制度和跌倒应急预案,将病人损害减至最低〔5〕。

1.2.3检查阶段(C)

1.2.3.1制定检查考核标准根据计划要求,结合本病区护理工作特点,制定出全面细致的检查标准。

1.2.3.2检查内容护士的素质、责任心,对老年患者病情、用药、防范措施的知晓率,巡视病房记录情况,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1.2.3.3检查方法利用本病区三级护理质控网络,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检查工作。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实施老年患者跌倒的防范措施;质控组长负责对护理过程出现新的护理问题不断补充防范措施并进行指导;护士长定时检查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

1.2.4总结阶段(a)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把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和根据,使pDCa循环管理持续不断地运转〔6〕。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分析,各项参数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pDCa组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

表1两组患者发生跌倒发生率比较表2两组患者发生跌伤的结果比较

3讨论

pDCa循环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本组结果显示,在防止老年患者跌倒的护理方法上,pDCa循环管理法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法(p

参考文献

1沈亚儿,应佩秀,周孟素,等.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7):6045.

2潘绍山,孙方敏.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

3孙玉勤.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5):4834.

4陈淑芬,魏娜,蹇华胜,等.老年人跌伤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局解手术杂志,2004:13.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篇6

【关键词】老年;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近年来,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退化以及疾病的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猝死率高等特点,使得老年患者成为医院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2]。因此,正确认识护理风险的存在,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风险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防范风险,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犹为重要。

1护理风险分析

1.1老年生理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引起机体总体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及疾病迁延等均成为影响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的危险因素[3]。因此要掌握和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病情的变化,做好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采取积极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

1.1.1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发生的意外①跌倒:其原因可能为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大脑决断迟缓、肢体协调功能减弱、病理改变、药物因素及环境因素、助行器(拐杖)使用不当等。②误服:由于老年人神经及反射性活动衰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引起吞咽障碍。③误食:老年人记忆力差、意识模糊、视力差、耳聋等均可引起。④坠床:意识不清或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常因躁动发生坠床。⑤走失:老年人脑功能下降常发生走失。⑥褥疮:老年人皮肤组织萎缩,弹性差,感觉功能减退,血液循环不良或护理不当发生褥疮。⑦其他问题:如窒息、脱水、营养失调,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等。

1.1.2病情多变老年患者患病不典型,且常患多系统疾病,病情多变,容易发生猝死。

1.2护理人员因素

(1)护理人员法律观念淡薄,不了解“医疗风险无处不在”这一特殊的职业特性,不看清具体内容,盲目签名;(2)护理服务不到位,不够热情,如护士观察病情不仔细,缺乏责任心,巡回不及时态度生硬等;(3)护理理论基础知识欠缺或技术操作不熟练,如缺乏专科医学和护理的相关知识,如有的护士不清楚哪种疾病该如何护理,以及应从哪方面进行观察,致使提供的第一手资料不完整,以致延误病情;(4)违反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5)护理操作多,治疗任务重,护理人员相对不足。

2防范护理风险的对策

2.1强化护士风险意识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并就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加深对风险事件的理解,结合我们实际制定新入科人员专科护理安全培训制度,提高护士防范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证据意识。

2.2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针对老年人意外风险大,制定老年人意外防范护理措施及意外处理护理流程,如压疮评估表、翻身卡、完善预防跌倒、药物外漏、医院感染、坠床、自杀等多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加强中午和夜间的病房巡视,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情绪变化,要有预防猝死的意识。根据老年患者特点完善患者入院护理评估表,增加护理安全评估项目。

2.3加强护理管理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确保安全护理,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科室成立质量监控小组。组长由年资高的护士担任,建立护理质量考核记录本,在每月的质量安全分析会上汇报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讲评,制定整改措施。

2.4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排班时掌握新老搭配的原则,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护理安全,根据老年病房卧床患者多,基础护理最大的特点,实行弹性排班,加派人员协助早晚间护士完成护理任务,抓重点环节,即重患者、重点操作、特殊操作、高难度操作由护理骨干专人负责,防止出现意外。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特别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需要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查找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正确化解并处理风险,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品质[4]。

3小结

老年患者的护理,我们必须重视各个护理细节的管理,提倡人文关怀,做到体贴照顾、治疗、护理及健康宣教到位,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使每一个护理环节安全有效,质量良好的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保证老年患者治疗及护理的安全。做好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的评估、预防,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提供周到的服务,对促进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我科自实施上述措施,安全事故及医疗纠纷减小,患者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2]徐永能.老年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J].现代护理,2007,9(6):1536-1538.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篇7

【关键词】住院患者;跌倒;安全管理模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跌倒是老年患者致伤、致残甚至致死的原因之一[1]。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或多次[2]。65.7%的住院老年患者处于中度跌倒危险,16.2%处于跌倒高危险[3]。发生跌倒是患者住院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不仅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了痛苦,还极易引发医疗纠纷[4]。跌倒的预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涉及到护士、医生、患者本人及陪护人员等对跌倒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预防的专业化水平与技巧[5],也涉及到管理者对跌倒各个环节的重视与管理。今年,卫生部将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纳入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管理目标之一,要求各医疗单位认真落实。为了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我院于2012年建立并实施了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模式,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至12月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11年1至12月住院患者作为对比。

1.2方法预防跌倒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1.2.1成立跌倒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跌倒专项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和重要手段[6]。跌倒质量管理小组由护理部直接领导,设组长一名,由护理部干事担任,组员6名,由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组成。职责:制定跌倒专项管理制度、跌倒风险评估单、预防措施,对发生的跌倒事件进行评估、分析、反馈、督促科室及时整改。对科室上报的跌倒高危患者进行管理督查,每月将全院发生的跌倒事件汇总,以质控简报的形式发到各科室,达到相互学习,引以为戒的目的。

1.2.2建立跌倒监控管理体系,鼓励跌倒上报对每一例跌倒患者要求科室在24小时内填写《护理意外事件(跌倒)登记表》并上报护理部,3天内召集全科护士进行讨论,分析原因,跌倒质量管理小组派人参与并帮助科室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对主动上报者不予以惩罚。

1.2.3加强护理质量考核跌倒质量管理小组每周对各科评估为跌倒高危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评分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落实、有效,患者及家属是否知情以及配合程度等。小组成员将检查的结果作为科室质控指标之一,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长或责任护士,并及时给以指导纠正。

1.2.4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加强预防跌倒知识的教育及培训,增强护士的安全意识,掌握跌倒评估单的使用、熟悉跌倒的高危因素、跌倒的预防、风险的识别、预防跌倒的流程、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等。

1.2.5全面评估,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所有入院患者进行跌倒评估,评估为高危患者,床头悬挂黄色的跌倒警示牌,并反复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如讲授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跌倒时怎样呼救。指导患者行走时抓好扶手,穿合适、防滑的鞋子,变换要慢,高龄患者起床应做到三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7]。病区宣传栏有图文并茂的宣传防跌知识的内容。健康教育能提高老年人防跌意识,有利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8]。护理人员应对入院患者进行防跌倒的健康教育以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

1.2.6加强重点科室、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的管理对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重点科室的病人,和使用镇静、降压、降糖、导泻、利尿药的病人进行重点监控,同时对早晨起床、入厕、夜间等时段加强巡视,主动做好基础护理,将病人的日常用品放在方便拿取处,呼叫器放在手边,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1.2.7环境的安全管理有研究报道,纠正了不良环境因素的地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比没有进行此项工作的地区低20%[9]。因此,尽可能改善住院环境,是减少老年病患跌倒的重要措施。如及时清除走廊的各种障碍物,保持通道畅通,安装扶手、卫生间安装防滑垫、随时保持干燥,配备夜间照明病房、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必要时使用床档等。

1.3评价方法比较实施前和实施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2结果

实施前,2011年1月至12月,住院10599人,其中60岁以上3647人,占34.4%,发生跌倒28人次,占0.264%。实施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11423人,其中60岁以上4068人,占35.6%。发生跌倒11例,发生率0.096%,与实施前相比,结果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

3结论

通过建立并实施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安全模式,对住院病人进行跌倒评估,对评估高危的患者进行安全管理,制定预防跌倒的管理流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加强环境及设施的维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大大下降,保证了住院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巧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质量控制[J].护理学杂志,2010.09,25(17).

[2]刘丽华.与老年人跌倒相关的临床因素[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4,15(3):141-142.

[3]张俊红,苏天娇,王红菊,等.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危险与预防跌倒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30-32.

[4]黄淑芳,叶文秋,等.FoCUS-pDCa程序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132-134.

[5]唐晓英,李学联,郑芸芬,等.住院患者跌倒普防和专科化预防研究及效果[J].护理杂志,2009,26(2):59-61.

[6]刘义兰,赵光红,等.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构想及其实施保障初探[J].护理学杂志,2009,(08).

[7]季淑风.老年跌倒问题分析与预防[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63-65.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篇8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预防护理;健康教育

据调查,我国均已步入老龄化社会[1],其中住院老年患者就日趋增加,而这些老年患者常因某些因素易发生跌倒、坠床等突发事件,甚至可能诱发严重的并发症。所以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护理问题。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患者有3012例,其中男1367例,年龄64~94岁,女1645例,年龄60~97岁。

1.2原因分析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2.1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或老化是生命过程中的自然规律,老年人的感官如视觉、听觉开始下降,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脑组织萎缩致反应迟钝,身体控制平衡能力下降易引起跌倒。女性比男性更易跌倒,因为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的骨质增生,易发生跌倒[2]。

1.2.2疾病因素循环系统为全身各组织器官运输血液,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当疾病侵犯严重时,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身体各组织器官就面临危险,出现相应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发生心源性休克时,血压低,导致大脑循环血液严重不足,出现眼花、黑朦等易跌倒或坠床。此外,心内科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如糖尿病,贫血,帕金森综合症,关节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常常就会因为低血糖、步态不稳跌倒,尿频、尿急、尿失禁而匆忙去洗手间导致排尿性晕厥,增加跌倒的危险性[3]。

1.2.3环境因素51%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坠床与环境因素有关[4]。新入院老年患者对环境陌生,身材高大或者翻身幅度大者易坠床。病室光线不足、有障碍物,地面潮湿易滑,厕所无扶手及防滑垫等易造成入厕、行走时跌倒。此外,跌倒与患者个人穿的衣裤鞋也有关系,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1.2.4药物因素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机体代谢水平下降,药物排泄缓慢,造成血液中药物浓度增高,所以老年人用药后常会出现药物剂量相对过量而致不良反应增加。又由于心内科治疗药物多且复杂,比如降压药物、降糖药物、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尿剂、镇静催眠、抗pD(帕金森综合征)药物等,若出现低血压、低血糖、精神异常等不良反应,就增加了跌倒的几率。

1.2.5心理因素老年患者常遇事急躁,往往不听医护人员指导和劝解,在下床活动时、大小便时、床上弯腰拾物品时易发生跌倒和坠床。

1.2.6精神因素老年痴呆、谵妄、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坠床、跌倒的几率高。

1.2.7陪护因素陪护无论是家属,还是雇来的护理员,都存在对疾病知识的不了解,以及缺乏安全意识。尤其雇来的护理员有些责任心不强,照顾不到位,脱岗等。

1.2.8护理人员临床护理人员经验不足会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安全护理不重视、安全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

2预防护理

2.1动态评估对入院患者,应用我院安全高危患者风险因素评估及预防措施表进行评估,包括年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感觉、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跌倒史7个项目。评分得分在1分及1分以上者,在床头标识栏插安全高危单项标识(防坠床、防跌倒);评分大于等于5分提示为安全高危人群,应立即填写安全高危患者申报表,及时上报护理部,并且在床头标识栏插"高危意外"的标识,可提高医护人员的警觉性,同时告知患者及陪护有危险因素存在及床头标识的含义及意义。同时登记在本科室安全高危患者登记本内,并将结果反馈护理部;若患者出现病情变化,要及时评估,调整护理措施,若无特殊情况,责任护士每周评估1次,直至高危因素解除撤销、出院、转科、死亡。

2.2改善环境向患者及陪护介绍病室设施,包括呼叫器、床头灯、床单元、厕所、夜间照明设施等,并教会使用呼叫器、床栏、床尾摇手及能固定病床。保持地面无水渍、障碍物,病室及活动区域灯光充足,易滑区域有跌倒的警示标语,厕所安装扶手并铺防滑垫。指导患者穿长短适宜的衣裤鞋,并将患者日常用物放于可及处。

2.3生活护理对于重症监护(CCU)的患者,无陪护且病情重,须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勿用力。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建立护嘱,比如床上喂食、床上擦浴、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等,做好大小便护理。而普通病房的患者,督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给予安全知识的教育和指导。普通病房老年患者入厕均需陪护人员陪同,对于行动不便或者正使用血管活性剂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的患者,可使用床旁座便器或者使用便盆床上大小便,应用屏风或帷帘遮挡,教会患者及陪护正确使用便器。

2.4用药护理责任护士要掌握患者所使用药物的种类、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护理的过程中不厌其烦地告知患者及陪护使用特殊药物的注意事项,如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在变换时动作不宜过快,以防性低血压。遵医嘱服药,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2.5加强巡视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还应积极识别有无安全隐患存在,对于特殊患者如烦躁不安、老年痴呆等安全高危人群,应巡视频繁,使用床档或保护性约束,并书面、口头、床旁交接清楚。有研究显示:CCU及普通病房a、p、n三班均有跌倒、坠件的发生,但相对n班所占比重较高,所以对夜班值班护士要求就更高,积极巡视,始终保持床档处于预防状态,拾起患者落地物,以防患者弯腰拾物时坠床。

3.6加强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老年护理专科培训,同时强化风险教育,增强识别风险防范的能力,以确保患者安全[5]。

3.7健康教育维护患者的安全是医护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共同的责任。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跌倒、坠床的风险,做好预防知识的教育,鼓励患者及陪护人员参与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的安全管理的全过程。

4结果

3012例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跌倒、坠件。其中2476例患者治愈出院,482例好转出院,42例转科,12例死亡。

5小结

准确的评估是跌倒、坠床风险的识别,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是防跌倒、坠床的关键。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实施动态评估,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可预防与减少跌倒、坠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张军,刘可,等.老年人跌倒的有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69.

[2]徐鑫利.高龄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因素评估和健康教育干预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227.

[3]Sierit,BerettaG.Fallriskassessmentinveryoldmalesandfemaleslivinginnursinghomes[J].DisabilRehabil,2004,26(12):718-723.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篇9

【关键词】离休干部;危险性评估;安全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疗养员不发生法律和法定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由于离休干部年龄偏大(均在70岁以上),在疗养期间发生跌倒、碰伤等安全问题的几率较高,考虑到离休干部的这些特点,我们在多年的疗养护理工作中,对离休干部疗养期间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不利因素,采取人性化服务及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取得了满意效果。

1离休干部疗养期间的主要安全问题

1.1跌倒

老年人不同程度的行动不便,反应缓慢,地面光滑、潮湿,过道障碍物,起床动作过快,洗澡时间过长等因素均可使疗养员站立不稳而跌倒。如某疗养院一位老红军在洗澡时不慎跌倒,导致股骨骨折。

1.2迷路

疗养院的面积较大,有的老人对自己活动环境认识不确定,加上老人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这样很容易迷路。体检科室较多,外观形状类似,容易造成老人们多走回头路。

i.3告知行为不规范

告知行为是反映了护士的职业情感,也是对离休干部的尊重和爱戴。告知过程不恰当,会给疗养员带来心理上的不稳定,同时也会给疗养院带来负面影响。如洗澡水温及时间的控制,卫生间的门不要上锁,要结伴活动,相互照顾等。以上内容如果没有及时告知疗养员,将会给疗养员带来安全问题。

2安全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给疗养员创造满意、舒适、安全的疗养环境。

2.1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

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医疗安全管理手册》、《医疗事故管理办法》及关于进一步做好离休干部疗养、体检的有关规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老干部疗养工作,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从而也能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提高护士的自觉性,消除隐患,防范于未然。鼓励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讲奉献、讲协作,充分考虑离休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生理、心理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开展适合疗养院护理的业务学习,定期召开护理工作座谈会,听取临床护理的意见和建议,修订相应的护理规范、常规,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

2.2提高院前急救能力

每年在疗养院业务淡季时安排医务人员外出进修,有针对性地学习老年突发病的急救处理,成立院前急救小组,制定老年常见病的院前急救预案,完善有关院前急救的演练及考核制度。

2.3避免疗养员迷路

为避免疗养员在检查、锻炼时迷路,我们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合理安排体检的流程,要求值班护士把疗区的疗养员分成若干小组,按不同时间段分批进行,并把分组情况提前公布于黑板并告知疗养员本人。对个别方向模糊,行动障碍者由护士陪同进行,外出必须佩带疗养员信息卡,用车需贴有明显的标识,并配备合理的医、护接待等人员,做到分工合理,责任到人,避免疗养员迷路而引发安全问题。

2.4建立防护措施

疗养房内用地板铺设地面,浴室地面采用防滑地砖,工人拖地时,要求拧干拖把,每拖完一块地板,用干布立即擦干,保持每块地板清洁、干燥。把原来的浴缸变成淋浴房,简化设施,走廊、厕所、浴室都配上扶手;环境布置上尽量考虑选用适合老人活动的健身器材。

2.5加强健康教育

2.5.1实行健康教育责任制入院当天护士长进行集体入院宣教,然后由责任护士进入房间示范宣教。

2.5.2各疗区配备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对老年人常见病预防及突发事件自救进行宣传教育。

2.5.3根据老年人需求及接受能力,开展多样化的保健知识讲座:①采用可视宣教,用生动形象的图形讲解,使老人们易懂易记。②同病种疗养员和护士健康保健交流会,一是用实例教育的方式使老人容易接受,二是可以纠正疗养员平时保健的误区及不足。③保健知识娱乐化,用小品及知识竞赛的方式宣教。④下发自编的健康宣教资料。

总之,由于我们加大了护理安全管理力度,把护理安全的理念通过关爱、承诺、专业、沟通、信任、耐心等传达给疗养员,为离休干部疗养员营造了一个更安全、更能体现人性化服务的疗养环境和氛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篇10

 

关键词:老年 跌倒 坠床 防范措施

 

       1 一般资料

       1.1材料 在100例老年跌倒、坠床病例中,男性75例,女性25例,年龄(60—92)岁,其中生理因素占47%,病理因素占33%,环境因素占12.5%,药物因素占7.5%。

       1.2性别与年龄 老年跌倒、坠床的病例中(60—79)岁的男性跌倒、坠床率为35%,85岁以上的跌倒、坠床率为50%,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我科女性住院率占床位的15%,因此跌倒、坠床的发生随年龄不同而增加。

       1.3跌倒坠床损伤分布 老年人跌倒、坠床造成的损伤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跌倒、坠床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经统计本文软组织损伤占44%,四肢骨折占21%,腰椎骨折占20%,头颅损伤占15%。因此防跌倒、防坠床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措施。

       2 跌倒坠床的原因

       2.1环境因素 病房地面湿滑,光线不足或刺眼,台阶高低不平,卫生间马桶破损,浴室无扶手及防滑垫。

       2.2生理因素 老年患者生理机能退化,判断能力差,应对各种异常情况反应慢,肢体协调能力差,关节活动不灵活等,都是增加跌倒、坠床的风险。

       2.3病理因素 老年患者大多患有白内障、青光眼、帕金森氏症、高血压和脑卒中后遗症,一过性脑缺血,低血糖反应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易发生跌倒及坠床。

       2.4药物因素 患者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抗精神药和麻醉镇静药、抗高血压药和阻滞剂都是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

       2.5疾病因素 由于疾病突发不能自控引起跌倒、坠床。例如: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低血糖反应,阿—斯综合症,体位性低血压等。

       3 防范措施

       3.1运用护理程序进行风险评估 首先对入院的患者进行评估,包括年龄、神志、肢体活动情况、自理能力、血压情况、有无跌倒史及患者合作情况进行分析,做出评估,对跌倒、坠床的防范极为重要。

 3.2交流沟通及家属或陪护的宣教 有针对性的对危险患者进行书面及面对面的讲解,并反复交待患者病区易跌倒的场所,并有醒目标记,对个别不配合的病人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多加强巡视,增强责任心,同时增加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与沟通,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惯,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特殊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同时对家属及陪护宣教,进行安全教育,根据不同情况,指导和教会家属及陪护如何注意安全,如何避免不安全因素,取得他们的合作,避免意外发生。

       3.3做好预见性护理 对于老年行走不便的患者,值班护士主动帮助打洗脸水,协助洗脸,刷牙,洗碗,送饭到床旁,夜间放置便器,叮嘱患者夜间不要下床小便,加强巡视,发现有跌倒的危险及时进行处理,在未发生跌倒、坠床前消除隐患。

&

[1] [2] 

nbsp;      .警示标志 对年满岁及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除反复交待易发生跌倒的场所外,还应在床尾悬挂防跌倒、防坠床的警示标志,并经常提醒患者注意自身安全,对听力差的患者进行书面交待。

       .健康教育人人知晓 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跌倒、坠床的防范意识,经常提醒服用镇静、降压、降糖药的患者,起床时,先在床上休息几分钟后再下床活动,夜间尽量使用便器,避免夜间因下床不慎发生意外,保持病区内地面干燥。活动时尽量在宽敞明亮的场所进行,最好有人陪伴,学会自我保护,以保证跌倒、坠床的防范及有效性。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