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网络安全对青少年的重要性十篇网络安全对青少年的重要性十篇

网络安全对青少年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2:36

网络安全对青少年的重要性篇1

1.1青少年对于网络安全法律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青少年了解网络安全的法律渠道太窄,很多青少年对于学校开设《道德与法律》方面的公共课程没有兴趣,也没有想到会在生活中用到。同时,缺乏专门的网络安全的法律专题教育,青少年不知道从何处了解,好多青少年从不知走到了无知,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1.2青少年网络安全法治教育途径单一。大部分青少年目前以接受的传统应试教育为主的方法。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不能使学生们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或者这种安全意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试卷上;另一方面,旧的教学方式也无法充分表达网络违法犯罪现象的严重性。在学生眼里,网络本身就是由数字构成的虚拟空间,是一个绝对自由的空间,甚至是一个“法外”空间。要改变学生这种想法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书本教育进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3缺少网络安全法治教育意识。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青少年进行专门的计算机、网络以及软件技术的教育。这种教育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但是,如果这批掌握了最新技术的青少年不能正确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甚至用它来进行违法犯罪,就会对我国互联网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必须对青少年进行专门的网络安全法治教育。如此才能从最大程度上防止这些掌握高新技术的专门人才变成危害网络安全的人。

2、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

2.1提高法律意识的教育。互联网以自由著称,但互联网里的自由也同现实世界中的自由一样,是有限度的自由,是理性的自由,以遵守法律为前提。应当以法律、法规、条例为主要内容对人们进行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从而让青少年们知道在互联网上什么行为可以做,什么行为不可以做,并且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思想认识,作为青少年,要能正确利用网络、运用网络,为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要认识到,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一些青少年由于长时间沉湎网络,致使其严重混淆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从而影响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及道德素质的缺失、道德行为的失范,很容易被网络中的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所诱惑,轻则会损害身心健康,荒废学业,重者为满足自己的奢望而诱发违法犯罪。

2.2拓展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新渠道。第一、开设专门的针对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选修课;第二、通过案例教学、网络法律知识竞赛等新型手段,利用较多的时间,充分激发青少年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青少年能够在实践中进一步自主学习。

2.3加强有关网络安全的舆论宣传。通过舆论宣传不仅可以让大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安全的内容,还可以起到舆论导向的作用,通过这些网站,间接对青少年进行引导和教育,培养青少年“文明上网”的品德。对网络给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予以强调,特别是在青少年中进行类似的教育和宣传,对青少年起警示作用。青少年涉世未深,对新鲜事物缺乏判断和鉴别,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这是青少年的一大弱点;然而,青少年也正处于接受各种教育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尚未定型,易于教化和引导。

2.4建议有关部门在互联网上经常举办一些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培养青少年“诚信上网”的品德,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青少年迷恋网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网络世界中,他们能够寻求到个人价值的体现。青少年个人价值的体现是多方面的,也许是玩网络游戏的胜利;也许是自己张贴或发表的言论有较高的点击率;也许是想扮演一回黑客,事实上,青少年在网络上个人价值的体现方式是比较集中的,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自然就能够吸引住青少年的参与。所以,如果有关部门在互联网上经常性地举办一些能够满足青少年需求的活动,就能通过这些活动对青少年进行各种主题的引导和教育。

网络安全对青少年的重要性篇2

论文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犯罪 预防措施

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已经对社会秩序安全造成威胁,特别是青少年网络犯罪尤其应当引起重视。它不仅影响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因此,探讨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分析其原因和防范对策已成为网络科技时代的历史性课题。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

目前而言,没有一个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明确、统一的定义。根据生活习惯来说,青少年应该是包括“青年”和“少年”两个阶段。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将“青年”界定为:人十五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将“少年”界定为:人十岁左右到十六岁左右的阶段。而现代心理学对人的成长分段则为,“少年”是十岁左右到十五岁左右的年龄段;“青年”是十六岁到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段。由此可以得出,青少年是处于从“趋于成熟”到“成熟”这样一个年龄段的人的群体,是生理因素和心理素质逐渐定型的阶段。这主要是从生理和心理上对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一个年龄界定。

其次,关于网络犯罪,当前国内研究此方面学者不多,对此的定义也相对较少。网络犯罪以计算机犯罪为基础,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犯罪,而是以网络为犯罪对象或犯罪工具的计算机犯罪,仅仅利用计算机硬件或单独运用电脑而不通过网络实施的犯罪不构成网络犯罪。因此,网络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利用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的妨害计算机信息交流或者严重危害社会,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特别是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实施的高科技领域犯罪,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犯罪预谋较少且大多为团伙作案。青少年这一阶段自制力差,对新鲜事物又容易产生好奇心。因此,当遇到相对复杂的问题、为了自我表现或是为了寻求刺激感,往往不能理智思考,在情绪化的时候作出偏激的决定。尤其是在团伙犯罪情况下,基于其上述特征,一旦产生犯罪动因,便会立刻实施犯罪行为。由此可见,青少年网络犯罪,往往他们的犯罪目的十分简单,预谋较少在动因和行为上具有突发性。二是犯罪行为隐蔽,行为人高智能。网络犯罪主要是通过操作程序和数据等数字信息实现,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相当大的隐蔽性。如今,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关注,一般网络系统都对网络采取了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措施,要破解安全系统和侵入计算机系统,行为人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加之,犯罪手段的多样化及不断翻新,使得这类案件侦破起来费时费力,加大破案难度,从而加大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

(一)个人原因

青少年时期的特殊生理、心理特征是造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要原因,其生理、心理的生长发育还未成熟。此阶段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强、做事不理智、任性、易受他人影响等特点。“互联网的平等性为青少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因此,当某种事情极大地引起他的好奇心,刺激他的这些心理之后,他们容易做出偏激的行为。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世界,强烈地刺激他们的好奇心,促使其投入其中,在虚拟世界里,人们自我约束力减退,似乎摆脱了伦理道德的束缚。加之,青少年处于这个特殊时期,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允许和禁止的内容没有清晰的判别能力,因此,不能正确认识和控制对自己的行为。在现实中,有些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了犯罪行为,却不知已严重触犯了法律,在受到法律追究时才知晓自己的罪行,却为时已晚。

(二)社会原因

社会作为生活的大环境,对青少年的行为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和学校教育缺失

家庭和学校作为青少年最基本的学习、生活的场所,对青少年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青少年处于这个特殊时期,自我约束力不强,认识问题片面、偏激,需要家庭和学校进行全面、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但是,当今许多学校片面追求书本知识,不注重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有些青少年严重缺乏法律常识,出现法制教育盲区。与此同时,家庭教育也存在很大缺陷。许多父母忙于工作,和孩子接触的时间甚少,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网络知识教育。有些孩子下课后便待在网吧,甚至沉迷网络游戏。因此,笔者认为青少年得不到正确的网络知识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没有尽到责任。而且部分青少年由于家庭残缺、家庭暴力等原因感受不到家庭温暖,内心寂寞空虚,便在网络中寻求虚拟的幸福与快乐,容易导致其对伦理道德和整个社会规范的怀疑,心理上发生了强烈的偏差和扭曲,很容易因此误入网络违法犯罪的歧途。

2.网络监管滞后,网吧经营不合理

就目前情况看,很大一部分青少年的网上活动都是在网吧进行的,特别是大型合作性网络游戏的操作。据2009年CnniC第24次调查数据,我国共有青少年网民1.6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55.9%,其中未成年网民占55.6%。青少年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为57.5%,其中,有48.4%的中学生在网吧上网。看到如此庞大的数据,怎能不担忧其受到不健康网络信息的影响,因此,网吧的管理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各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网吧经营者为了赚取更多利润,漠视法律法规,非法设立和非法经营网吧。例如,有些网吧在其营业场所门外悬挂了“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牌子,但当未成年人来上网时,网吧管理人员没有严格询问他们的身份证件。更有甚者为了挽留顾客,采用下载有色情和暴力内容的图片和电影等手段吸引顾客,对青少年在网吧内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听之任之,甚至纵容、包庇,客观上为犯罪的发生提供了网络犯罪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3.网络法制体系不健全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我国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网络法规绝大本分是由国务院下属部委讨论通过的行政法规、规章,效力等级比较低。而且,网络是一个发展较快的事物,现有的法律条例规范仍有较大缺陷,有些时候甚至出现了无法可依的现象,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立法严重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且,当前法律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我国刑法规定的有关网络犯罪行为的罪名单一,目前《刑法》对网络犯罪的刑罚只有自由刑,难以完全涵括现实中发生的网络犯罪的类型。而且对计算机犯罪的刑罚设置也较低,比如,根据《刑法》第285条的规定,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也就是说最高刑只能处三年有期徒刑,显然《刑法》的规定不足以惩治犯罪行为。

三、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

(一)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提高法律意识

基于青少年自身的性格特点,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增强其承受能力从而克制其行为的突发性和盲目性。生活枯燥、学习压力大、内心脆弱等原因是导致其沉迷于网络的主要原因。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满足其实现自我的内心需要,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健康的心理。如前文所述,法律意识淡薄是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减少,应该加强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教育,这样使他们在上网时有良好的心态,掌握基本的网络法律知识,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在处理各种信息和各种不良诱惑时能够冷静地分析,避免网上的犯罪行为。

(二)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

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根本在于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安全防范教育工作,从根本上遏制网络犯罪案件不断上升的趋势。一方面,父母作为孩子最好的老师,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与孩子多沟通交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样有利于减少因家庭原因导致的孩子心理扭曲。其次,父母应该掌握基本的网络常识,正确引导孩子浏览网页,家长应注意青少年在接触网络信息时的反应,注意屏蔽不良网站并防止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另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在教给学生网络技术的同时,还要加强网络方面的道德自律和法律知识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青少年的识别能力、控制能力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

(三)加强网络监管,依法规范经营

网吧已经成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经常发生地,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网吧管理,依法规范经营。首先,相关部门应运用法律、经济、市场等各种手段,鼓励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网吧的发展,依法查处、取缔那些无照违法经营的“黑网吧”,从而保证网吧有序、规范、健康的经营。其次,经营者要合法经营,严格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做到对上网消费者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行核对、登记并记录有关上网信息。最后,强制网吧经营者在网吧里安装网络安全监控软件,一旦出现浏览非法网站行为,便自动阻断,防止青少年接触不健康的信息。

网络安全对青少年的重要性篇3

网络安全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和家庭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协作。加强网络立法、净化网络环境、深化教育改革、净化社会风气,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共同阅读安全网络演讲稿5分钟,请您阅读!

安全网络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警惕电子杀手不让游戏成瘾》。我们可能都知道这样一件事:几年前,南昌市一名高三学生在一家网吧玩游戏时不幸猝死。经现场鉴定,这名学生猝死时脸色发白,心跳、脉搏、瞳孔反射等生命体征全无,属典型的因过度兴奋而引发心脏病的死亡。

尤其让人痛心的是,在该生父母的眼里,儿子却是个中规中矩的好学生。上午7点离家“上学”,中午12点30分放学回家,下午1点15分“上学”,放学后又准时回家,让做家长的特别省心。直到儿子猝死在网吧里,他们才恍然明白,其实“听话”的儿子只是在做样子,根本就没到学校上课。

网络造就过人才,也诱使过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当今“电子海洛因”对青少年的毒害很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习因此一落千丈;有的青少年因长期泡网吧,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视网膜脱落;还有人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竟铤而走险,走上了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了杀人或自杀的恶性事件

马斯洛曾经说过,“心若改变,则你的态度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也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也随之改变。”可以说,这条准则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任何情况下的任何人都适用,最为关键的在于你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心态。网络就好像一把双刃剑,是将其刺向无知与鄙陋,还是把它插入自

己的胸膛?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同样置身于windows的蓝天白云之下,芸芸众生却是千姿百态。有人直奔QQ,有的人则愿意钻到“榕树下”去享受来自文学殿堂的缕缕清风;有人在“星际争霸”中忘乎所以,也有人登陆时事在线坐观天下风云;有人以网络为依赖,泡在网吧里乐不思蜀,也有人视网络为知识琼浆,开怀畅饮。

青春年少的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未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些沉迷于网络黑洞里的同学们,当你进入网吧、手握鼠标时,请先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而不是被网络所控制、所奴役。切勿让网络这张大网网住手脚,束缚心灵,不要为网吧里那些看不见的陷阱而丧失自己的花样年华!

把握自己,珍惜青春。现在,我请沉迷网吧不能自拔的同学做一个软件下载:第一步,松开你紧握鼠标、疯狂点击的右手;第二步,按下回车键,“回”到知识殿堂,重新回到你正常的轨迹;第三步,点击关闭系统,然后静心想想为你日夜操劳的父母,想想被你荒废的学业,想想曾被你虚掷的青春时光,想想当初的雄心壮志;第四步,重新启动电脑,在五彩缤纷的桌面上迅速点击你真正需要的人生图标。如此这般,那么,恭喜你已成功地下载了“沉迷网吧自救软件”。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同学们,希望大家能从百忙之中抽出点时间下载一套“把握自己”的“病毒防火墙”,让你的心灵坚不可摧,让你的人生无懈可击。把握自己,就是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把握自己,就是给自己的未来一片蔚蓝晴空!

谢谢大家!

安全网络演讲稿2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来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网络安全的演讲,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互联网,精彩而危险的世界。

网络世界,一个精彩的世界。但是精彩的背后蕴含着危险。大家可否想过,你的QQ号被盗可能是病毒的祸你的系统被劫持,可能是流氓犯的错;你的网银被盗,可能是钓鱼网站干的事,你的数据不见,甭说了,八成是黑客干的。大家一直以来,都对黑客有一份“特殊化的感情”,认为说所有的黑客都是非常厉害的,要不然怎么会让电脑中病毒呢?

既然有黑客,那么一定有安全人员的存在,在这网络世界的背后,进行着怎样一场“对决”,那么今天,我就以安全人员的身份来带大家走进这网络世界的安全领域。

我的演讲分为这五个版块:什么叫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网络安全的现状、如何防范网络安全、打造一个和谐网络。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我们这里所讲的“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呢,就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就是用户(个人、企业等)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

同时,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尔勒曾经说过,“谁掌握领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美国过去总统克林顿也说过,“今后的时代,控制世界的国家将不是靠军事,而是信息能力走在前面的国家。”从此可见掌握网络是何等的重要,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从中体现出来

这里有一些美国FBi的数据:据美国FBi统计,美国每年网络安全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亿美元。而全球平均每20秒钟就发生一起internet计算机侵入事件。

在internet/intranet的大量应用中,internet/intranet安全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事实上,资源共享和安全历来是一对矛盾。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大量信息在网上流动,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攻击目标。而且计算机网络组成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广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联性等特征更为他们提供便利。

他们利用不同的攻击手段,获得访问或修改在网中流动的敏感信息,闯入用户或政府部门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窥视、窃取、篡改数据。不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的网络诈骗,其“低成本和高收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犯罪的增长。使得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活动日益增多。

下面我们看一下第三个版块的内容“网络安全的现状”,这也是我们网络如今所面临的问题。

1、网络安全诚信问题严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商务类应用的快速发展,许多不法分子纷纷将牟利黑手伸向互联网,导致近年来网络安全威胁和诚信危机事件频发。据《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20__年我国被境外控制的计算机ip地址达100多万个;被黑客篡改的网站达4.2万个;被“飞客”蠕虫网络病毒感染的计算机每月达1,800万台,约占全球感染主机数量的30%。而据公安部提供的情况,近5年来,我国互联网上传播的病毒数量平均每年增长80%以上,互联网上平均每10台计算机中有8台受到黑客控制,公安机关受理的黑客攻击破坏活动相关案件平均每年增长110%。由此可见,网

络安全环境的建设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障碍。

2、信息保护意识淡薄

安全意识亟待提高。这就需要网民,或者我们多多的了解网络,增强网上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

3、信息网络安全服务行业的发展不够成熟。

这个就不多解释了,主要和网络安全部门相关了。

关于网络安全,那可以说是恶意代码肆虐,病毒数量爆炸式增长,请看ppt,这是卡巴巴斯实验室在过去20__年(1992-20__)间的数据,数据显示而仅在20__和20__年两年,就发现了超过3000万个新恶意软件,这。说明网络安全形势极其严峻啊。

网络安全是个问题,当然我们要解决,那我们如何防范呢?首先,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贪图便宜,不要被一些“中奖陷阱”所迷惑。不过多公开个人信息,密码设定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要用自己的生日做为密码,因为这样不安全,这个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还有下载软件多到正规网站下,以免下了被捆包木马的文件。网上购物时不要被“钓鱼网”所蒙骗。在自己的pC上装上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及时更新安全漏洞,避免黑客入侵。

好吧,我的演讲就到这里,祝大家拥有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生活。谢谢大家的观看!!!

安全网络演讲稿3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将要给大家演讲《网络——把锋利的双刃剑》。

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时步,科技的更新,更多的新事物涌入我们的世界,其中也包括了互联网。自90年代后期互联网进入我国以来,网络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迅速,如今已遍布城乡。作为一种新的传媒手段,互联网在经济建设和人们的各项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为青春少年的学习.交流以及娱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但是对于为成年人来说,网络则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朵带刺的玫瑰,很多青少年正是因为过度沉迷于网络,沉迷于网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危险的预防能力,对其学业.健康和思想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由此可见,网络可以造就人才,也可以把人才引向无底深渊,以下是我总结的三点上网的危害: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

二.网络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的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很多人把游戏称作“电子海络因”是不无道理的。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许多学生因此耽误了自己的学习.废弃了美好的前程。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学生超过80%是在打游戏,15%左右是在交友聊天,真正查询资料用于学习的人数少之又少。

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别说是上课学习,就连吃饭睡觉也能省就省,一天到晚迷迷糊糊,欲罢不能,可换来的是什么呢?在此,我呼吁那些还于网络游戏,沉侵在虚幻甜蜜中的同学,当你替身意意正酣的时候,你可曾想到焦急的父母在正在等待你回家的消息?当你陶醉于刀光剑影的时候,你可曾想辛苦的老师为你耕耘的身影?当你于新识的网友高谈阔论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同学间真挚的话语才是真正的友情?当你沉溺在那些略带灰色的网络文学中的时候,你可曾想到现实世界正在渐渐离你远去?同学们,快从虚幻的世界解脱出来吧,一样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正从你点击鼠标,轻巧键盘的手指尖悄悄溜走,无法挽回。同学们,一个人的青春能有几年?莫待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古往今来,哪位成功的伟人不是惜时如金?对于学生,时间一秒就是一道题,一分就是一页书。

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很多网上不文明的现象,在我们学校的贴吧上你可以看到许多不文明用语的现象。这些庸俗的字眼为什么会出现在我们中学生的口中和键盘的敲击下呢?也许和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关,但更多的是我们中学生在网上浏览了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文子以及图片......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杜绝和减少这样的现象呢?首先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网络这把“双刃剑”,让它发挥正确的作用,不要让它伤了自己。

年少的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未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千万不要让网络这张大网网住自己了手脚,束缚了心灵。记住句话“网络是把双刃剑,美丽却拥有着毒性。”我们要把自己,做一个正确使用网络的聪明人。

我的演讲就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安全网络演讲稿4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演讲的题目是“网络安全,重于泰山”。

生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东西,它就像镜子里的花朵一样动人,却容易枯萎,就像水中的月亮一样明亮,却容易破碎。生命离辉煌和破碎只有一步之遥,这进一步说明生命需要珍惜,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事物出现了。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也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麻烦。特别是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多少青少年因为沉迷网络而忽视学习,甚至晚上不回家,有人甚至因为过度劳累而猝死在网吧。沉迷网络不仅影响了很多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无数家庭带来痛苦,影响社会的稳定。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重视网络安全,珍惜青春,远离网络危害。

网络的负面影响:它对青少年三观形成潜在威胁,已经对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网络世界中,青少年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集体意识薄弱,个人主义泛滥。

网络垃圾会削弱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污染他们的思想,误导他们的行为。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加。此外,网络法制不健全也给青少年犯罪提供了机会。

其实,我们要树立的生命安全意识不仅仅是网络安全,还有防拐防骗等安全防范作弊。这些都提醒着我们: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对生活的热爱,不能只是空洞的花言巧语。难道只有失去后大家才会醒悟?我们将来应该做什么?

《钢铁是怎应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树立和加强安全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让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笑声,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活力,让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谢谢大家!

安全网络演讲稿5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都知道,网络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方便。比如,可以观看有声有色的内容,可以信息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可以网上聊天,还可以方便地发送电子邮件……总之,网络的功能很多很多。

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网络其实是把“双刃剑,”它也有很大的弊端。使用不当就会有很大的危害,甚至不堪设想掉进网络的无底深渊。大家可能知道这样一件事:市区某小学一名学生阿项过分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竟开始向学生实施暴力倾向,复仇心态越来越重,学习一落千丈,最后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如今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越来越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安全构成威胁,自控能力持续下降,意志与毅力也会消磨。同学们现在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太强,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陷阱,断送了自己的未来。更可怕的是价值观念的模糊和道德观念的淡化。一旦被异化思想的冲击攻破心理防线,就会发生抢劫的恶性事件,有人甚至能铤而走险,走上杀人的犯罪道路

青春年少的我们有自己多姿多彩的未来生活,而未来就取决于个人是否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同学们,当你们在网络里自由自在地畅游时,请不要忘了调整自己的心态,一定要记住你是网络的主人,更不要让它挟住手脚,束缚心灵,不要让网络的陷阱埋葬自己一路多姿多彩的人生。

网络安全对青少年的重要性篇4

今年,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向社会公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文件精神,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文明上网,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维护青年学生合法权益,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把网络建设成青年学生学习、成长、创新、娱乐的健康阵地。计算机与信息系团总支决定于2009年5月25日至6月10日在全系范围内开展以“倡导网络文明、规范网络言行、践行网络道德、维护网络安全。”为主题的主题教育活动。

现将有关活动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的实施,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增强青年文明上网意识,引导青年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科学上网,文明上网,使互联网能够在青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根据院团委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我系决定在全系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倡导网络文明、规范网络言行、践行网络道德、维护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活动时间:2009年5月25日——2009年6月10日

三、活动内容:

(一)活动项目:

1、参加苏州“青春网上行”绿色活动启动仪式;

2、向全院发出“绿色网络我先行”倡议;

3、举行绿色文明上网千人签名仪式;

4、“践行网络道德、维护网络安全”主题讲座;

5、观看文明网络道德教育专题记录片。

(二)内容简介:

1、积极引领全系学生认真学习和聆听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专家专题讲座。之后举行一个绿色文明上网的千人签名仪式。并不断向全院、向全市发出倡议,掀起一股绿色上网、安全上网的热潮。通过倡议书、宣誓、签名等形式,加大大学生网络文明规范的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明辨是非、自我保护和防范不良行为的能力,从自身做起,拒绝“网络”,争作文明网民,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

2、从年级辅导员和学生骨干中聘请优秀人员作为学生论坛的“文明上网引导员”,正确引导学生养成健康向上、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加强对网络教室的管理,对网络的使用纳入对学生的管理制度中,确保校园网络安全畅通。同时,专职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保证学生上网质量,对学生操作中遇到的技术性和知识性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并监督和管理学生网上行为,避免学生利用网络玩游戏或浏览、传播、拷贝带有迷信、、反动色彩的网站和网页,保证学生的上网质量。

3、积极走出校园,配合团市委和其他各级单位在吴江市发动绿色上网、健康上网的活动。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年级、班级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对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切实抓好、抓出成效。

网络安全对青少年的重要性篇5

一、肯定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

网络拓宽了青少年获取知识的途径。青少年可以在网上以最快的速度查找与学习有关的资料,这给青少年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自己的精品课程放在网上供大家参考学习,超时空性使青少年在网上可以直接接受名师的指导,还可以通过网络反复学习所学知识,做到随时随地地查阅听课,及时查漏补缺,网上学习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网络扩大了青少年的交往面,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网络环境打破了时空限制,给人们提供了新的社交平台,网络营造了一个相对平等的环境,真正体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景,扩大了青少年的交往面。互联网是一个汇集各种知识与信息的大平台,青少年能通过网络了解一定的卫生医学和强身健体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使得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排解,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还可以通过在网上观看与安全教育有关的视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强化自身辨别危险的能力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二、重点关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使得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增多。目前,网络犯罪日益呈现低龄化的势。从相关资料获悉,在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中,犯罪年龄在18-40岁之间青少年占到80%左右,平均年龄在23岁。网络道德低下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作为网络的主力军,由于自身辨别能力比较差,很容易受到网络暴力游戏和暴力信息的错误引导,因而容易致使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次,长期沉迷于网络,易引发青少年的网络性心理障碍。网络事物更新较快,这对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的青少年来说具有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使得青少年容易迷恋网络,长期沉迷于网络,网瘾形成,会导致青少年产生一部分的心理问题,上网兴奋,下网情绪低落。

最后,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超时空性导致青少年道德问题产生。现实生活中残酷的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使青少年很难获得满足感,而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青少年摆脱了现实生活的束缚,内心被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

三、克服网络对青少年成长消极影响的对策分析

首先,建立健全网络法规,加强网络监控管理。因为网络社会的松散性,网络社会往往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青少年进入网络社会就像脱离了法律的保护,所以人身安全、信息安全等受到威胁,甚至心理健康也会受到误导。所以应该加快网络立法活动,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其次,建立适合青少年自己的网站,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网络快速发展,其网站建设也在逐渐增多,鱼龙混杂,我们应该建立适合青少年浏览的网站,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建立专门为青少年服务的网站,这类网站要内容丰富,适合不同年龄,知识水平的青少年,迎合青少年的口味,贴近青少年的特点,重点是突出娱乐性,参与性和实用性。

网络安全对青少年的重要性篇6

1.活动主题:构建晴朗网络,凝聚青春力量

2.活动目的:通过动漫视频、图文并茂等方式,帮助广大同学认知网络安全风险、获取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教育引领青少年成为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四有好网民”。

3.活动时间:2020年11月

4.活动地点:河北##大学图书馆周围、信息楼

5.活动形式:游戏活动、主题班会、集体宣言、主题演讲

6.参加人员:网络##集体同学

7.人员分工:团支书确定团体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及人员分工,做一个大致的活动方案,并与各班委协商,组宣委负责活动的拍摄和录制,班长负责活动秩序维持。

二、活动内容

为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贡献青春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8900万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在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中发挥积极作用寄予厚望,对共青团积极参与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为迎合党的号召,信息学院网络##特此开展“构建清朗网络,凝聚青春力量”主题团日活动,具体流程如下“

1.集体活动

全班36人赴河北科技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前开展班级活动,旨在增加班级凝聚力,团结同学,创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分为,打造同学们乐观开朗的性格。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我们抵御网络的不良作用,活动过程中进行网络安全等知识的问答,使同学们更好的利用网络。最后合影纪念。

2.主题班会——构建清朗网络,凝聚青春力量

(1)从自身网络工程专业分析,引出今天的主题,介绍网络的利与弊。

(2)列举网络暴力的案例,用袁姗姗开始出道被骂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登上teDxningbo“智造者”,与卡梅伦、霍金、比尔盖茨、杨澜等重量任务同等一个舞台的实例教育同学要相信自己,即使万人阻挡我们也要绽放出自己的花朵。

(3)让同学进行思考“网络的用途”,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发言,我们一共总结出数条用途;

信息共享、开拓眼界

足不出户、体验世界

宅在家里、购物逛街

文字阅读、图片查看

影音播放、游戏聊天

体育项目、网络竞技

(4)进行集体宣誓活动,全体同学起立,大声宣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志做一名网络安全卫士。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5)主题演讲

遵守网络文明公约争做文明上网人

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已经走进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从它刚刚兴起直到现在的风靡一时,年青的我们凭着对新鲜事物特有的接受能力,一直都是它忠实的应用者,无论是学习、休闲还是交流,网络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利处的同时,由于我们辨别是非的经验不足,一些网络糟粕也随之侵袭着我们的心灵。到底怎么样才算是文明上网?反过来网络最大的文明又应该是什么?

其实,关于网络所出现的问题,早已引起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XX年11月,团中央等8个单位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倡"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只要我们正确健康地上网,网络就会成为我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现在,我们不仅学校有电脑,而且很多家庭都有了电脑,那我们在使用网络时该注意什么呢?

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现在人们对我们中学生上网有一种普遍的看法:即不是玩游戏就是聊天。其实,网上学习,天地宽广。在网上学习,可以查关于学习的资料,也可以在bbs上与同学交流学习的经验。这样好的条件,何乐而不为呢?但凡是不良信息的网站,不应该浏览;不健康的聊天室,都应该马上离开;如果不小心点击出了不健康的页面,应该马上关闭。

网络语言尤其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与成长期的我们而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青少年永远是时尚和流行的载体与传播者,网络上的个性也在我们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网络语言这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反映了我们的个性和联想能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特征——年轻的心态和不拘一格的想法。但是自从“第四媒体”互连网出现以后,任何一个连接到互连网的人都能够把自己的言论传播到网络上去。网络在带来发表言论,表达思想机会的同时,也导致了“滥言时代”。网络的虚拟性,使的埋藏在人们心底的许多东西都迸发了出来,特别是许多不健康,不文明的东西,“反正都不认识现实的我,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许多人正是抱着这种想法,成为了不文明事物和行为的传播者,甚至是始作俑者。作为我们青少年应严格规范要求自己,坚决抵制上网使用不文明用语,在网络上不讲脏话不带粗口,做到时时使用网络文明语言,在无限宽广的网络天地里,倡导青少年网络文明新风,为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上网时文明守法是我们在场的每一位红岭人必需做到的。我们应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辨明网上的善恶、美丑,在网上不应随便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前段时间在《高楼坠落玻璃块砸死过路小学生》一文登出后,福田某中学高三学生胡某发帖自称“肇事者”,经网民和警方一路追踪发现竟是恶作剧。尽管只是场恶作剧,但是18岁的胡某还是为他的行为付出了代价。由于其帖子后,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干扰了警方对案件的正常侦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警方依法对胡某采取了治安拘留。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其实网络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我们不能把网络中不文明事物和行为的出现怪罪于网络,我们所需要净化的不应该是网络,而应该是我们自己,要学习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在提高修养的同时,还要不断检讨自己的行为。自觉抵制不文明事物和行为,并传播文明的事物和行为。在文明的网络中体会网络的乐趣。

同学们,网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同时,美好的网络生活也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创造。让我们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网,文明上网,真正做一名文明、健康的小网民。

三、活动体会

“通过参加今天的活动让我清晰地认识到了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到了很多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和措施。”

“今后我会努力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争做好少年、争做好网民。”

广大共青团员要深刻认识网络宣传引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发挥青年优势,汇聚青年力量,构建清朗网络,为推进网络文明建设,为推进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好网络宣传引导的排头兵;作为一名网络文明志愿者,要筑牢思想防线,积极传播正能量,同负面言论作斗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引导广大青少年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合理用网。

在中央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大力治理下,我们网络空间日渐清朗,网络环境明显好转。但是,利用互联网传播有害信息的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在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开展青少年日、科技日、法治日等活动,在全社会倡导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帮助公众了解安全风险、提高防护技能,营造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

网络安全对青少年的重要性篇7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临一定冲击

1.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导致信息传播的结构机制发生重大变化,诸如后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伪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等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超越了传统国家的时空界限,在互联网配送传输下,时刻渗入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强烈冲击着经典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2.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控制能力被削弱。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兴起前,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主要是可控性高的报纸、书籍、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宣传栏等。教育者能够精心筛选材料、传播信息,以统一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但网络信息技术带来革命性转变,使得网络社会人可自主选择信息、自由表达意见,使得社会信息控制难度加大[6]。3.不同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差异所导致的各种冲突明显。西方国家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极力向社会主义国家输出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对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强烈冲击,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养成。

(二)社会主义价值观面临多元化挑战

1.网络的随意性、娱乐性等不良因素冲淡了青少年坚定政治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方国家利用其信息网络技术优势,将价值观传播、复制到社会主义国家,对青少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诱使其认同西方价值观,导致部分青少年思想发生偏差,社会主义信仰动摇[7]。2.网络信息易致青少年产生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青少年在享受网络消费的同时,也受到负面网络文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网络消费文化不断刺激人的欲望,逐渐把人推向功利主义、极端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非理性状态,甚至有人沦为“网奴”,滋生“网络暴力”、“网络犯罪”。3.网络文化是由信息科技塑造的,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社会价值标准,塑造了片面价值观,导致原有的自我和他人的身份界限被质疑,不少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身份在虚拟世界中被淡化。人与人的交往在远程网络世界里愈加简单化、数字化和冷漠化。这在无形中也对传统社会道德和价值取向的教化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政府对社会思想舆论的控制引导力被削弱

为确立主流政治文化的统治地位和保持社会稳定,国家会利用一定的社会机制,掌控传媒机构,垄断社会信息,控制舆论导向,筛选过滤不利消息,对社会公众尤其青少年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宣教,进而影响公众政治认知与价值判断,在全社会塑造统一的政治信念。然而,信息网络造就了跨国界的电子时空,打破了政府的信息垄断,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各种政治文化、意识形态、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诸如民主和平论、自由化思潮、人权至上论、原教旨主义、泛文化主义、多党制、理论等,都纷呈于网络世界,影响青少年对自己国家的正确评价,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教育的巨大阻力[8]。

(四)信息网络淡化了青少年传统的政治情感和民族国家意识

互联网虚拟世界所推崇的价值观———个人自由主义,正在成为全球化观念,并冲淡了现代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怀。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被减弱,变得更加注重个人利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受到极大挑战[9]。

(五)信息网络增加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复杂性

在网络世界里,原本以社会等级结构、统一行为规范为特征的社会体系正在为后现代性所弱化,原有相对静态的政治模式、社会秩序、道德文明和价值体系对于社会个体的规范力和促进力,及其体现出的作为精神灵魂和阐释依据的作用日趋式微。互联网极大地刺激了大众文化世俗化发展,从感性层面分解了人的政治信念,消解了人的政治热情,增加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教育难度[10]。

(六)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强势扩散,侵蚀青少年思想灵魂

打着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旗号,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主张符合人的自然属性的社会才是真正的“理想王国”,并以抽象的、人道主义的人性论为基点,倡导天赋人权,主张个人绝对自由和个性解放,强调以个体自我实现为根本[11]。这种意识形态明显违背了人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抹杀了人的社会性存在和物质关系属性。然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技术优势,竭力宣扬其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希图借此使我国青少年漠视社会主义信仰、抵制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动摇乃至颠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以达到“和平演变”之目的。

(七)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1.网络信息的复杂性与自由性,容易导致青年学生政治思想意识的混乱和价值目标的模糊。囿于信息技术、人力物力等因素,对所有网站及其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很难实现,以致网络存在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对于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青少年而言,极易受到侵蚀,信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取向,弱化社会责任感、政治观念和民族意识。2.网络信息的虚拟性使网民身份具有匿名性和隐蔽性,加之青少年自控力较弱,易弱化青少年的道德行为意识。青少年的行为除了受良心制约,已脱离传统社会道德舆论约束,可行性网络教育及制度规范,致使许多青少年怀疑甚至拒绝接受意识形态教育[12]。

(八)民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日渐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青少年思想意识

在所谓“民主人士”与西方敌对势力掌控的社会媒介鼓动下,民主社会主义正在青少年中传播,并被误作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形态,导致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教育实践中对立,挤压和扭曲了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13]。所谓民主社会主义,是指将议会民主制、多党制当作政治体制,主张社会运行指导思想多元化,通过社会改良与科技革新实现对资本主义的和平改造,否认阶级与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主张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计划经济与自由竞争、合作制与私有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体制。它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改良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分裂的结果,并非指导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强化青少年意识形态网络教育的路径分析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手段,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捍卫国家政治文化安全[14]。

(一)加强对网络论坛、社区、群落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引导

这些网络部落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教育有双重影响[15]:1.信息网络的自由性、交互性和迅捷性,使得主流思想文化得以传播,青少年可以自由表达观点、了解世界,是网络民主形成发展的基本前提。在网络民主氛围中,人人平等并有充分话语权;话语多元化使得青少年暂时摆脱自我约束与社会监督,自主自由进行争辩、发表真实观点,直观反映青少年的内心真实动态。在网络论坛、社区群落空间内,有些情绪、怨气与不满,能得到及时抒发、宣泄、释放和疏导化解,乃至社会群体冲突得以舒缓。2.在网络论坛、社区群落空间中,传统的思想舆论监控管理模式的效力被大大削弱乃至失灵,即便国家仍然总体管控网络社会。然而,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管控和相应的法律机制,网民、网络群落的不当言行很难被追责,因而各种西方意识形态乃至主义的言行就充斥网络社会[16]。

(二)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引领打造中国特色的网络社会[17]在信息网络化时代,网络社会既是提升国家软实力、捍卫国家安全的重要阵地,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平台。将党和国家的政策部署与网民关注焦点结合起来,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旋律和倡导多元化,及时掌握网络动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网络政治文化,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坚决抵制西方的网络西化图谋,确保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坚决抵制西方“文化霸权”行径。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网络宣教平台,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能够使青少年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政治素养得以提升,文化软实力得到强化,使网络社会得以健康发展。利用红色网络平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网络增强政务透明度,强化青少年对政府的信任感,提高其政治主体意识和政治责任感。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程度密切相连,突破传统社会参与掣肘、降低政治参与成本,为青少年广泛参与提供便捷方式和有力手段[18]。

(三)推进信息网络科技研发,加强负面信息技术防范

在主流意识宣传和教育中,网络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因而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政方针,有效学习和利用国外先进信息网络科技,加大信息科技研发力度,推进自主研发和创新,加快国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主流意识宣传教育网站建设,提升信息网络科技竞争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在当代国家安全观视域中,政治文化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国民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础。西方国家凭借信息技术优势进行“后殖民时代”的政治文化侵略和渗透,因而要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网络管制和审查,通过设置防火墙,查补系统漏洞,封锁敏感网站等方式,清除和防范有害信息,严格管控负面言行在青少年网民中传播扩散,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传播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开发保护多民族语言文字,推进社会主义政治语言文化创新,强化我国先进政治文化的吸引力[19]。

(四)提升信息网络运营与维护质量,加强网民信息素养培育

提高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坚定力,对意识形态的正确辨别力,对负面网络信息的免疫力,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营建安全和谐的网络社会。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和行业规范,依法管控网络信息资源;加强信息网络政策与道德建设,培育理性信息网络言行[20]。加强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网络社会管理人才培育,建立健全专业化的网络监管队伍建设,防范网络信息失控;加强对网络运营商的监管,建设主流媒体网络平台;规范社会监督与行业引导,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惩治机制;面向社会大众、面向世界,发挥信息网络与多媒体双向互动,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针对社会重大问题、突发事件等主动引导网络舆论,调动广大青少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中华文化的内外宣传;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少年抵御反动言论与腐朽思想的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引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进世界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同[21]。

三、结语

网络安全对青少年的重要性篇8

论文摘要: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对青少年的的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促使传统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在模式、载体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本文立足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提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初步探讨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创新举措。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化,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也随之增大。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期,网络的诸多负面效应直接影响了其健康成长,特别是由网络引发的一系列道德问题,致使青少年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的量变引发他们在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质变。因此,在现今网络盛行的时代,如何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利用网络的正面效应,创新青少年道德教育将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一、网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冲击 

 

1.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性增强。在现实世界中,道德选择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意识而作的自我选择,是人们实现自己道德理想的根本途径。基于信息时代具有高容量、高速度、开放性、互通性的特点,其道德选择与传统道德选择的显著区别在于前者更具有主体选择性。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旺盛时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对各类信息的获取需求较大,网络正是迎合了这一现实,保障了青少年在以多元化为特征的信息世界寻求实现他们多元化的愿望与需求。 

2.道德表现的内隐性增大。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道德表现将呈现出较强的内隐性。所谓道德表现的内隐性有两方面意思,其一是指道德意识活动是内部无形心理活动、精神活动,不一定表现于外,其二是指人有自控性,可以有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动机。以往我们经常通过考查青少年的言行举止、人际交往、活动讨论等外显性较强的多种方式了解和掌握其思想动态。在信息时代,由于信息对人们是全面开放的,在巨大的信息资源面前,我们无法对青少年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等基本情况进行有效把握。 

3.道德人格发展趋向虚拟。网络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符号化的社会,人们通过给自己赋予符号来标志自己的身份和让对方认识自己。德国学者巴巴拉·贝克尔在《虚拟身份:想象的自我》一文中指导出:“数据网络是由所谓的虚拟身份所组成的。”电脑空间使网络人“获得一种新的主体性”,人们通过联结诸多“世界”而创造出一个新的“自我”。在极具隐匿性的网络时空中,行为主体会充满了新鲜感,获得更多新的体验和自然放松的感觉,会对自己的行为表达更加直接,对自己的所言所行缺少约束。青少年在这种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一方面会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又很容易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导致其沉溺其中,逃避现实环境,寻求网络安慰,易使道德人格的发展产生双重性。 

4.道德失范现象日渐凸显。网络时代所构筑的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空前的影响。网络“虚拟”特性,使现实世界中的法律、道德规范在这一全新社会空间中几乎无法发生作用,而适应网络空间的新规则尚未有效建立,导致网络行为规范意识淡薄、网络是非观念混乱,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失范行为。网络失范行为是人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切违反道德规范和违法犯罪的非理性行为,这一现象在青少年网民中日渐凸显,而且失范行为的智能化程度更高,手段方法的技术性更强,违法犯罪的后果也更为严重。 

 

二、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原则 

 

1.坚持“网上”与“网下”共同教育原则。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在客观认识网络的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全新的平台进行。网上的道德教育内容要注重选择性,道德教育的途径要注重渗透性,道德教育的方式要注重平等、交互性。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开展道德教育的同时,又不能抛弃传统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开展各类面对面的、有形载体的道德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作好有效的互补。因为一是在网络时代,网上教育虽然是网络道德教育不可忽视的主要战场,但这并不影响网下教育的基础地位。传统的课堂教育、座谈、访谈、讲座、报告会、问题调查等,仍是了解和把握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便捷的窗口,也是及时观察和反馈网上道德教育的最佳期渠道。二是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结成的一定的网络伦理关系,是真实现实关系和交往关系活动的延续。网上道德表现和网下道德状况是同一主体的两种表现,网下道德状况决定网上道德表现,网上道德水平也影响客观现实主体对事物的看法。因此,道德教育要形成“网上”与“网下”相互借助、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结构,才能共同构成一个虚拟与现实、无形与有形、显性与隐性相互交融的立体的道德教育体系,增强教育的实效。 

2.坚持技术性与人文性统一原则。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工作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新的领域,实现道德教育的科学化、现代化,以迎合青少年技术追求的天性,有利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网络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概念来开拓、建立新型的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当前,“博客”(blog)已成为一个迅速蹿红的网络符号,博客论坛以自由表达、开放宽容、个性张扬、专业精神为宗旨,网络时代的“博客效应”也日益凸显,博客和e-mail、qq、msn一样逐渐成为青少年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应该利用技术但不依赖于技术,给网络注入更多的人文色彩,使网络技术与网络道德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进而实现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原则。网络环境缺少他人的干预、管理和控制,在网络空间中,人们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管理自己,并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地选择网络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和接受任何信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赋予个人过去不可想象的巨大力量,享有以往不可想象的自由,网民个人行为的善恶是非,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道德自律”。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不是被动强迫的,而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生活认识基础上的一种自主、自愿、自觉的主体性活动,是对自我的超越。传统的道德修养中崇尚“慎独”,它是指一个人独自居处时也要谨慎注重自己的内心和行为,防止有背道德观念或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在网络时代要求青少年要养成“慎独”的精神和习惯,积极构筑网上自律防线。但另一方面道德自律作用并非无限,它必须借助道德外在约束力量来互相促进,因此在开展青少年道德自律同时要与他律教育相结合。 

三、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教育创新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道德教育手段网络化。当代青少年运用现代信息手段了解社会、接触社会逐渐成为他们的基本需要。如果忽视高科技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思想道德教育将落后于时代,因此,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要充分运用网络,创新道德教育的手段。 

首先,要积极利用网络发展的最新成果,要善于发挥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开放、兼容、自由、交互、平等、共享的优势,利用多种技术,指导和鼓励青少年网络用户参与网络建设、管理、研究等活动,在认知与实践层面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网络道德,进而助力网络文化和信息文明建设,形成网络与青少年教育相互兼容、和谐共进、共享共荣的机制和格局。 

其次,学校层面要努力完善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结合网络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在目前国内的诸多学校中,网络道德教育并非独立的课程,它附属在《思想品德课》或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而这些课程也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作为课程中的一章或一节的网络道德教育更是显得微不足道。网络道德教育被“边缘化”是与网络社会的发背道而驰的。因此,学校教育要对网络道德教育重新定位,积极丰富完善教育体系。 

再次,加强道德教育的信息开发、利用和交流。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系统的开发和利用,进而为道德教育工作提供更为有利的服务支持。开发系统的各项功能,使各类道德教育信息收集、储备、管理实现系统化、信息化、网络化;依靠网络系统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教育信息的快速检索和利用服务;开发基于网络的道德教育专家软件、开展网上培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等等。 

2.全面构建网络道德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我们要推进网络法治化进程,建设有序的网络教育环境。与先进国家比,我国的网络立法的整体情况还不尽如人意,网络立法体系尚不完善,网络舆论立法仍是空白,网络立法的速度和应用程度滞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和程度,且一些法律法规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2001年出台的针对青少年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也缺乏有效的宣传和贯彻。于此同时,职能部门还应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提高执法能力,推进网络法治化进程,净化网络空间,建设有序的网络教育环境。 

此外,还要建立完备的网络监控体系,规范网络主体的行为。通过网络主管部门合法、高效的监管行为给青少年营造一个清洁文明的网络空间,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给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影响。 

3.实践探索网络、青少年、和谐社会构建的互动关系。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既是和谐社会的道德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对于道德的要求,和谐网络社会的本质也应一致,因此网络安全、有序、和谐和诚信也应成为全民网络道德建设的目标。伴随着网络成长的一代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更应积极融入到和谐网络社会的建设中去。一方面要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质,加强网络法制与安全教育。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家庭要充分遵循“以人为本,重在引导”的原则,深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倾听青少年的心声,重视其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排除各类心理障碍。尊重青少年独立人格和个性的需要,缓解其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压力,为青少年提供一个选择、反思、建构和完善自我的空间,促使其在网络社会中不断提高道德认识、加强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杨礼.网络社会性的伦理问题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网络安全对青少年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原因;对策

当今,互联网与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人民网北京3月1日电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在官网《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2016年我互联网上网人数7.31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6.9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青少年网民有2.87亿。由此可见,青少年是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网民低龄化渐渐成为一种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基本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青少年普遍具有好奇心强、好胜心强,叛逆、追寻新鲜事物、需要平等的对待的特性,但是他们又普遍对新鲜事物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而在网络社会中充斥着庞大而复杂的信息,对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有着深刻地影响,如果我们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不加约束,那么许多没有是非观念的青少年就会被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扭曲的三观,严重的甚至可能为青少年犯罪问题埋下诱因,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一、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对青少年的影响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

互联网不乏色情和暴力的内容,当我们在打开网页时,经常可以看到许多色情网页在跳动,有些网页还会自动打开,无法关闭。由此可见,网络的色情污染已经无处不在,无奇不有,青少年好奇心重,自控力低,很容易受这些不健康内容的侵蚀。[1]处于青春期懵懂的青少年,很容易就会沉迷于各种色情和暴力网站,一些自控力低的人很可能会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果能及时的受到教育得到改正则会挽回,而剩下的那部分就有可能会毁了自己的一生。青少年是我国国家建设的未来人才,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其次,暴力问题的诱导在互联网的危害也不容忽视,在许多游戏中潜藏着严重的暴力倾向,众多的游戏玩家在这种刺激和充满诱惑力的游戏中暴力倾向得到加强,有些青少年还模仿游戏中的画面,把它用运到现实生活中,造成无法收拾的惨案。大量的事实及报道证明,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会使青少年分不清现实与虚拟,性格也会变得自闭、同时攻击性增加,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网络恐吓和欺诈频繁的出现

近些年利用网络制造恐吓、恐怖信息、敲诈、勒索的事已屡见不鲜。例如,许多消费者给了淘宝卖家中评或差评后,会收到卖家的恐吓,有些是电话恐吓,有些甚至是邮寄包裹;有些人在网上恶意地震等恐怖信息,造成人们的恐慌,影响社会安定,而青少年由于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很容易跟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骗子骗人钱财,网络也不例外。网络骗子利用网络技术的不成熟及人们的贪小便宜心理或者是戒心不足等等的,从事诈骗活动,防不胜放,你随时有可能成为骗子们下一个猎物。近些年的网络电信诈骗,让许多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一些小青年刚参加工作,辛苦存的钱,却被洗劫一空,对他们的打击可想而知。当然,除了钱财的欺诈以外,也存在着情感的欺骗。成长中的青少年,懵懂无知,看到的都是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容易轻信别人,骗子就是抓住青少年的这一特性,对其进行糖衣炮弹的攻击,几句甜言蜜语之后,他们就深陷其中,傻傻地认为网络对面的人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直到真相大白,却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3、网络病毒和攻击的蔓延

网络病毒与计算机如影相随,每一次病毒传播都给使用互联网的人造成巨大的危害,各种病毒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让人心生恐惧。网络攻击和网络暴力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一种新趋势,黑客的攻击也到了有恃无恐的程度。许多黑客以摧毁别人的站点为乐趣,“键盘侠”和黑客成为互联网网络世界的一股黑流,“键盘侠”在网上不负责任的攻击别人的行为,散播负面能量,黑化他人和国家,用流言蜚语散播虚假消息,引发普通青少年的恐慌。[2]黑客摧毁别人的网点,黑掉别人的电脑,破坏文档,泄露文件,使使用人受损。与此同时,在网上一些道德素质低下的人会对青少年这些网络菜鸟进行言语攻击,这些都使得网络空间充满戾气,都在时刻在污染着我们的网络环境。

二、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

1、互联网的不太友好及自由

人生来就有一种控制世界的欲望,处于互联网这个新环境中的人们,他们急于主宰这个新世界。在网上,很多人一言不合,便怒气冲天,比如:硬件设施不足、网络速度太慢,相互交流时获得信息量太少等因素都会使人们变的烦躁与暴怒,而我们却很难掌控互联网这个“虚幻世界”。互联网可以利用却不可以控制对人们来说是不能容忍的。这些环境因素增加了道德意识的弱化。另外,网上各种社交互动软件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便利和快捷,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混乱。在网上,人们可以轻松的发送匿名消息。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如果没有一定的道德约束和自主的道德意识,网民就很容易出现一些放纵失范的行为。

2、网络和现实的分离

网络的虚幻性和现实的真实性相冲击,很多的黑客有意的入侵别人的网站,不断挑战网络的安全性能,有的并不全是为了钱财和蓄意破坏系统,更多的是为了寻找刺激,在网络这一虚幻的领域里如刀客般一展身手,并以此得到成就感,获得满足。在现实的世界被各种规则所束缚,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则可以打破这种束缚,一显才能,在这种环境下而演化而来的求胜感也是最为疯狂而让人痴迷的。黑客对于攻克难度越大、越有挑战性的目标越有刺激感,一旦成功入侵目标,他们的刺激感和成就感就会得到满足,但是同时他们也在涉嫌犯罪。有的人则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被人需要和认同的时候,就会转而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寻求安慰,毕竟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一方天地的主人,消除了现实身份和其他一切附加因素的差别,为网络人提供了一个相对无差别的空间,这个空间里,你可以创造一切,也可以毁灭一切,你被需要、被认同,不会有人带着有色眼镜评判你,没有什么会束缚你的思想。同时,正因为没有相应的行为约束条例,许多人在网络中会打破道德的约束以寻找刺激,我们可以发现,科尔伯格所提出的后习俗水平有的人并没有达到,这也表现出网络行为一定的随意性。

3、去个性化

在互联网这个虚幻的世界里,我们对网络的另一端的人是性别、外貌、身份、品性德行,兴趣爱好等所有信息几乎是一无所知,也都可以伪装,变幻。网络的虚幻性使得网络个体可以时空分离,也使得网络个体的身份信息等都可以被隐藏和虚化,一个网络人可以创造不同角色和性格的网络个体,参加相同或不同的网络活动,这很容易模糊网络人的行为,引发去个性化状态,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使得更多的人不再注重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转而去关注网络上的内容。这种高水平和潜移默化的卷入,使得现实世界的规则和标准对于网络个体的行为监督失去掌控力。这种网络交往中的虚幻性和匿名性也就逐渐使网络人丧失行为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现在网络中出现大量的“键盘侠”就是这样的存在。

三、对于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

1、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控

那些及病毒之类之所以能轻易入侵我们的网络,就是因为我们的安全措施不够,提前预防,把病毒和垃圾挡在网络的大门之外,我们的网络状况就会是一个健康的状态。目前市面上有许多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都可以加以运用。其次,对于某些机密文件也可以加上复杂的密码,因此加强互联网技术上的安全性是网络道德建设首要任务。

2、使网络立法更加健全

很多网民之所以在网上胆大妄为,而在现实生活中就谨言慎行,就是因为在网络空间人们言行一般不需负任何的法律责任。当网民的自身道德意识水平不够高,而又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制约他们的行为时,一旦有某些微小的诱导因素,很可能就会导致人们行为的失常。网络立法及法律的健全会为互联网的良性发展提供很好的法制保障。[2]

3、培养网民自主道德意识

思想控制人的行为,网民在互联网上的各种道德行为无不取决于他们的自主道德意识,所以我们对网民自主道德意识的从小培养自然就成为解决网络道德失范的关键一步。从本质上讲,理想的道德是一种自律行为,是人们内心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要求,是一种“道德感”的培养。据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23%,很明显,当前我国网民大多素质较低,必然导致网民在网络的接触中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道德认知冲突。而当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并具备自我修养的能力时,则会很容易地解决这种道德认知冲突带来的种种问题,同时自律比他律达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如果每一人都能够遵守网络秩序,那互联网“虚拟社区”将会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四、结语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然成为我们衣食住行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然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即使在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道德失范这一问题还是给青少年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让网络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是我们制约网络道德失范比较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楚丽霞.网络社会中青少年德性的创造.当代青年研究,2000.3.25.

[2]李学锋,王莹,石冬旭.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与网络规范的建立[J].教育与职业,2012.29.

网络安全对青少年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国外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监管;启示

作者简介:燕道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湖南长沙410081)

大数据时代,网络政治参与正成为青少年的主要参政议政方式。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活动领域与社会活动领域大面积重叠,人们的现实社会实践随之发生改变,网络平台成为人们又一重要的社会实践平台。尤其在政治活动领域,政治制度、过程、权力,政府政治治理以及国际多边关系都受到了网络的影响,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可以说网络政治参与为现实政治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网络信息技术给国家和公民的政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网络用户身份的虚拟性、信息的海量性,使得网络充满了难以掌握的变数,青少年的政治参与活动也在发生“质”的转型,网络传播的蝴蝶效应被加速,任何一点小小的浪花都有可能借助网络媒体发达之便利引发公共危机,因此执政者对网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出现越来越多漏洞,政府越来越被要求更新监管模式和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国外监管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出发点:治理“无序”

尽管青少年还没有形成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阶层”,但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中的“无序”“失序”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非理性、欺骗性、群体极化等偏差行为给民主政治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这也成为国外监管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出发点和初衷。具体而言,国外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失序”主要表现在青少年、政府和网络技术三方主体上,具体有以下三种表现。

1.青少年主体的非理性参与

从某种角度来说,网络政治参与本身是理性的。但是,青少年作为参与主体在网络政治参与的实际过程中,却往往出现非理,导致事情走向负面方向,从而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国外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盲目性参与。网络政治信息爆炸性增长,青少年缺乏辨别能力,人云亦云,网络政治参与具有盲目性从而造成参与动机不确定、参与目的不明确的盲目性政治参与。(2)欺骗性参与。网络政治参与的平台是网络,网络本身具有隐匿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从而使青少年主体身份数字化和虚拟化,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不再受现实规范的制约,一些青少年利用网络虚假政治信息,散布网络谣言,扰乱社会正常生活。(3)情绪化参与。有些青少年不是出于对社会的责任,也不是出于自身参与的本意,而是以一种情绪化的方式盲目跟风转帖,随意抒发自己的不满情绪,目的是利用网络任意发泄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不满情绪。(4)非法参与。青少年网络政治非法参与主要表现为通过技术手段威胁国家信息安全,如青少年黑客制作网络病毒传播,窃取网民信息,更甚者侵入国家网站,窃取国家机密信息,散布甚至修改商业机密,给国家信息安全和网络稳定带来极大的威胁。(5)网络群体极化与“多数人的暴政”。“群体极化”(Grouppolarization),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学者詹姆斯・斯托纳(JamesStoner)于1961年提出的。它指的是“群体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相互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朝着更极端的方向转移,即保守的会更保守,激进的会更冒险”[1]。由于网络的特殊性,这种“多数人的暴政”在网络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表现为远远超出现实生活的极端化。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由于多数青少年缺乏社会经验,思想尚未成熟,感情容易冲动,极易走向思想的极端而引发群体极化现象。在网民关注度高、涉及网民自身利益且具有争议性的论题上,青少年群体往往陷入不理性的“群体极化”状态,任由情绪支配理智,发泄网络活动带来的压力与恐惧,并最终演变成极端的“网络暴力”“口水战”,脱离了网络政治参与的初衷。由此,网络群体极化产生的强势意见就可能演化成现实世界中的“多数人的暴政”。

2.政府主体服务功能的弱化

传统的政治参与背景下,青少年与政府的距离比较疏远,青少年政治⒂氲穆足感较低,青少年与政府之间似有脱节的状态。正如加拿大政治理论家查尔斯・泰勒(Charlestaylor)所言:“距离,所象征的意义,是表示政府机关已经与普通公众脱节了”[2]。然而,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拉近了政府和青少年之间的距离,网络成为青少年表达政治诉求的主要渠道:时政新闻网站成为青少年了解国家大事最快速、最便捷的工具;社交网络平台成为青少年议政、论政的平台;网络投票成为青少年选举的主要方式;电子政务也保障了青少年的政治参与……网络的发展一方面改变了当下的政治氛围,使得青少年更加关心国家政务、更愿意参与国家政治活动,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为青少年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保障与支持。但是,目前国外政府部门的网络化建设明显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政府网络化滞后,对于新技术的运用是低层次的运用,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政府政治网络平台的建设往往落后于社会政治网络平台,从而导致政府服务功能的弱化,对青少年的利益表达缺乏足够的回应致使众多青少年的网络利益表达没有得到相应的反馈,降低了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体验效果。

3.网络政治参与中的数字鸿沟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推动政治平等与政治民主的同时,也产生了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网络信息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是信息技术发展中的普遍现象,在报告《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中被定义为:“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3]。这种差距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信息技术和服务获取信息的差异和利用信息、网络以及其他技术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差异。可见,“数字鸿沟”不仅体现为硬件设备上的差距,也体现在网民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值得注意的是这两者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数字鸿沟的根源在于社会阶层在经济上的差距。数字鸿沟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信息时代凸显出来的社会问题[4]。消除数字鸿沟,对执政者来说,是推进社会公平、网络政治参与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提升全民媒介素养,网络政治参与能力,使得政府能够倾听各地利益诉求,推进社会公平。反之,数字鸿沟的扩大,则将加剧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群体极化、降低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降低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效率、扩大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差距,导致网络政治参与的不平等甚至引发政治分裂。

二、国外网络政治参与监管方式的多元化

从网络政治参与诞生之初,各国就对其监管方式进行了各种探索与实践。在国外,目前有代表性的网络政治参与监管方式主要有四种:政府立法监管;技术手段控制;网络行业与青少年网民自律;利益表达机制的自行调节[5]。这些监管方式都是各国根据本国国情来制定的,各有其优缺点,我国不妨取其优点并进行本土化改造。

1.政府立法监管

法律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最强有力的手段,适用于所有公民,具有普遍性与强制性。政府出于确保国家信息安全、提高青少年政治参与的兴趣和能力、保障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数量和质量、控制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偏差与误区、限制网络民主中信息鸿沟的扩大等方面的考虑,往往根据本国国情对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进行酌情监管。在运用法律工具上,通常存在修改原有的网络法律法规和制定新法两种措施。

目前世界上过半的国家都对网民的政治参与进行了立法,以法律手段捍卫国家信息安全,引导网民有序参与政治活动。有关部门对世界42个国家的调查表明,大约33%的国家正在制定有关互联网的法规,70%的国家在修改原有的法规以适应互联网的发展,有92%的国家对互联网进行不同程度的审查和监督,有26%的国家出现对互联网的执法案例[6]。作为全球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最早对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活动进行立法尝试。为了促进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健康有序的发展,美国从1996年起至今共通过了4部相关法律:《通讯内容端正法》《儿童在线保护法》《儿童网络隐私规则》和《儿童互联网保护法》。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通过了《爱国者法》和《国土安全法》。

德国是欧洲各国中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立法探索得最为全面、取得成果最丰的国家,为欧洲其他各国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2007年德国通过《新反恐法案》以加强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允许警察使用“木马”病毒来监控嫌疑人;除制定新法,德国立法部门还根据发展信息和通讯服务的需要对《刑法》法典、《传播危害青少年文字法》《防止对青少年有害信息传播法》《著作权法》和《报价法》作出必要的修改和补充。作为欧洲另一大国的英国,2014年7月,英国议会通^了《紧急通讯与互联网数据保留法案》,规定国家安全部门有权利通过网络服务提供商获得公民通话时间、通话对象等信息,但保有公民通话内容的隐私,为治理国内袭击、阻止犯罪使出了强有力的手段。

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韩国在网络政治参与方面走在前列,也是全球首个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2006年底,韩国国会通过了《促进信息通信网络使用及保护信息法》修正案,规定主要门户网站和公共机关网站在网民进行留言、照片、视频等操作前,必须首先对留言者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进行记录和验证,否则将对网站处以最高3000万韩元的罚款。此外,近年来,为健全网络监管法规,韩国政府还陆续通过了《促进信息化基本法》《信息通信基本保护法》《促进信息通信网络使用及保护信息法》等法案[7]。

然而,从整个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来看,法律的权威性与强制性虽提高了监管效率,但是也意味着它容易伤害网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有碍网络政治的高度发展。

2.技术手段控制

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基于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对它的监管也应回归到技术控制上来。目前最常见的技术手段是内容分级与关键词过滤制度。分级制度是将网络政治参与内容分成不同的级别,浏览器按分类系统所设定的类目进行限制,从接触源开始甄别、过滤,避免青少年接触不良网络言论。美国以UGC内容为主的Youtube视频网站就格外重视对自身平台的内容监管,通过设定社区准则来预防不良内容的产生,在审核过程中也主要以社区准则为准,同时也对用户的举报进行跟进和删除[8]。我国也曾经针对青少年研制“绿坝”防火墙,专门过滤网络上的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但是由于系统不完善、语种不全等弊端,于2010年5月停用。基于现今世界互联网技术发展情势,在运用技术手段监管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方面,我国应多学习美国、德国等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新型技术、知识。

3.网络行业与青少年网民自律

与法律手段、技术手段相比,网络行业和青少年网民自律,从理论上来说,是最节省人力物力的手段,也是从源头防止网络信息安全危机、网络暴力等不良行为的手段,同时基于行业和青少年网民对自身行为的约束,这也是对网络政治参与自由限制最小的方法。一些欧美国家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的10条戒律、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网络伦理声明等等。但是人们有逐利的天性,在利益与道德的冲突下,不具强制力的自律手段,只是一纸空谈。且网民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践踏网络道德的行为,侵犯严格自律的人的各项权利,造成了网络不公。所以,自律手段应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各项法律、法规完善的条件下,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起到补充作用。

同时,许多国家通过建立不同的网络平台,为青年参与政治提供多种网络途径。比如在英国,theHansardSociety机构,建立“HeadsUp”网站致力于将青年人和政治联系在一起,通过论坛的形式,讨论不同的民主与政治问题。在瑞士,一家报社aftonbladet和一个面向青年的商业网络社区Lunarstorm联合成立了Ungtval网站,以帮助青年人发出他们的声音,特别是把他们关注的问题纳入公共议程中来。在土耳其,由aRiHareketi这一社会运动和智囊团建立的ari站,旨在发起一系列离线活动,在土耳其青年之间建立对志愿主义的新理解,并组织讨论宗教安全方面的问题。在荷兰,Coolpolitics也是一家为了激发荷兰青年对公民和政治事件的兴趣,并使青年人能实现他们参与、了解和反馈等方面的公民权的网站[9]。通过国家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为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拓宽了渠道、提供了路径。

4.利益表达机制的调节

青少年网络政治参c的本质要求是利益表达,利益表达机制则是在承认个体正当利益的基础上,允许社会成员通过正常合法的渠道和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的机制[10]。网络政治参与的各方,作为利益表达机制中的表达主体要素,如何协调各方利益诉求,达到多方认可的平衡状态至关重要。同时利益表达客体如何进行规范、如何保证利益表达渠道的畅通,都是保障青少年网络利益表达的重要议题。只有通过对利益表达机制的调节,才能为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提供健康的环境。美国是微博的发源地,在政务微博的应用方面也是其他各国的领跑者。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12月颁布的《政府开放令》中,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利用微博等工具来增加政府政策的透明度。“2010年12月,251名国会议员和参议员已经建立了微博账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一项调查显示,2012年美国政府部门利用微博进行政民互动的次数是2011年的3倍[11]。社交网络媒体是青少年网民参政议政最主要的平台,也是其进行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美国政府对微博的重视体现了其对青少年网络政治利益表达的积极引导和规范化意向。

上面四种监管方式是目前存在的最主要的监管方式,各国多采取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的多元监管方式。由于网络政治参与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各国都没有足够的监管经验,因此各个国家之间互相借鉴成功经验,并进行本土化修改成为一种常态。

目前世界各国对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与分歧,实际上有很深的经济政治原因。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型民主,本质上归属于社会民主政治体系之内,虽然借助了互联网工具,本质上还是对言论制造者、传播者的监管,换言之是对人的监管。人是社会的产物,受到一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都各自有其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因此在发展网络政治参与监管制度时,难免产生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在制定监管方式时,不可盲目引用国外经验,应结合本国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有选择性地借鉴。

三、国外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监管类型及其反思

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国外在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上与我国有较大的差别,发达国家监管经验比较丰富,有许多成功的监管手段、监管模式值得我们参照。同时,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是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兴事物,基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日新月异,需要不断地调整监管战略,发达国家在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上也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反思。目前,国外在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类型主要有韩国的网络实名制、新加坡的审查制度和美国的选择性限制,这三种青少年网络政治监管方式各有其利弊。

韩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网络实名制在韩国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降低了政府处理网络犯罪的追踪成本,促进了网民的责任意识与自律精神,减少了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同时,通过身份信息的技术筛选,可以防止青少年接触暴力、色情信息,从而保护了青少年的权益。然而,韩国实行网络实名制有其深刻的政治、社会背景,在关于网络实名制的民意调查中,超过半数的民众同意国家实行网络实名制,因而有坚实的民意基础;另外韩国人口较少,推行网络实名制难度较小。这些,在地广人多、国情复杂的中国都难以实现。同时,实名制也存在公民隐私泄露的风险,限制网络言论自由的弊端;由此可见,只有我国健全了网络防火墙,足以保证公民的隐私信息安全,网络实名制才可徐徐图之。

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实行网络审查的国家非常多。互联网的虚拟性、自由性,使得网络犯罪成本降低,同时互联网带来的文化入侵,也要求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行网络审查制度。然而,互联网的发展繁荣、网民的网络使用体验离不开政府给予的网络自由,因此政府网络审查把握的度十分重要。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监管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经验可知,要想让被多方所认同,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该制度需要明确的标准,确定负责机构,规定违反该制度的法律责任,以及互联网上内容被错误屏蔽时的救济措施。有学者提出“四分法”,即公开性、透明性、准确性和有效性[12],目前也被认为是网络政治审查最理想的标准。

美国一直是崇尚言论自由的国家,在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上主要实行选择性限制。在美国,法院通过系列判决逐渐形成一种对待网络信息限制的基本态度:尽量避免通过立法方式对政府限制言论的标准与范围等作统一规定,而倡导通过“个案权衡”方式逐案判断政府是否有权限制该案件中的网络信息内容,并且尤其倚重技术措施和用户控制的方式实现对网络信息的治理[13]。在有关信息安全事件治理的原则上,美国政府也采取了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事后限制原则和表达内容中立等原则。这些举措都或多或少地保护了青少年群体网络政治参与的权利,其中“明显而即刻危险原则”被世界上很多国家用以治理本国信息安全问题。

另外,从以英美为代表的国外网络政治参与监管的现状来看,网络治理主要集中在信息提供和服务传递两个方面,尤其是服务传递被大力发展,而电子协商和电子决策则基本上没有发展起来,远没有达到全面渗透到国家决策过程的阶段。在信息提供上,由于互联网的超越时空、地域的特点,以及信息的海量性,政府在公示信息、方便青少年了解时政消息上作用突出。同时,结合在线交易、即时通讯等技术,政府也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减少了行政成本。但是在网络政治协商上,政府只强调了市民对决策议题的知情权,而民众的在线参与率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英美两国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实质上是在不动摇权力中心的权威前提下的一种调整,政府只是运用网络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青少年的使用体验,而青少年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协商、决策的权利并没有得到保护。因此,以英美为代表的国外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只是政府利用网络技术推行的一种改良。

四、国外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监管的超越

根据中国互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其中,青少年网民规模为3.74亿,占网民总体的54%。青少年作为现代网络用户的主力军,心志尚未发育成熟、辨别能力不强,但对网络政治活动的影响力极大,因此,我国该如何监管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监管方面虽经验丰富、走在世界前列,但是由于国情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我国不能照搬国外经验,而应避免其误区,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监管方式方法,实现对国外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监管的超越。

1.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本质是权利表达

在大数据时代,青少年作为社会监管和政治生活的参与者,其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14]。随着互联网联通千家万户,智能手机成为最主要的上网终端,网站上各种表达自我言论的自媒体平台争奇斗艳,政府已经不能忽视网民的网络生活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政府的政治活动不得不暴露于互联网平台上,接受网民的监督和审视。网络草根的兴起,国家大事不再是官员可随意决定的“家长里短”。

作为当代网络使用与创新的主力军,青少年对网络舆论走向有极大的导向作用,同时他们享有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因此政府在治理国家网络政治监管制度时,首先要考虑到青少年网络用户的主体地位,以满足其基本权利为出发点,构建服务型政府。其次,应考虑到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与非理性,做好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工作。另外,解决各地网络硬件上和运用网络技术的差距,减小数字鸿沟,从各方面实现青少年的权利表达。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网络政治参与具有虚拟性与实际性相结合的特点,即任何看起来抽象的网络言论背后都有一个实际存在的发言人,网络政治参与的混乱与无序不仅仅因为网络的各种特性,而更多的因为青少年活动缺乏约束与准则,网络的虚拟与便捷只是网络政治参与无序性的催化剂。尤其在这个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高度重叠的大数据时代,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否定青少年的网络政治参与活动,也不能强硬地堵住网络的洪流,应认识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权利表达本质,起到疏导作用。

2.多措并举建构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机制

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便捷、高效、平等的特点,成为青少年政治参与的新途径与发展趋势。国外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历程表明,单纯依靠言论市场的调节作用和网民的自发遵守远远不能确保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政府的监管、网络技术的把关、网络平台的搭建和网络素养的提高对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监管法制化:提高政府执网能力

国外网络政治参与监管经验启示我们,监管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首先要提高政府的执网能力,在修改原有法律和制定新法的基础上,使政府监管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有法可依,形成以法律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同时,还要利用行政监管的手段,以明确有效的惩戒制度监管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另外,政府还要借助来自社会和行业的力量,督促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制定行业道德规范,研发新的技术手段监控网民行为。借鉴国外已有的立法和实际执法经验,为了更准确地治理网络政治参与活动,同时不打击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应在法规中明确界定谣言、诽谤等不良信息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制作者和传播者的处罚规定,对青少年要有专门条款。政府还应当设立网络政治参与监管的专门机构,实现从网站到自媒体各个环节的经常性监管监督。政府部门应当改变管网思维,了解网络媒体的发展模式,提高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以民众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完善政府对民意的回应机制,健全公众满意的政府网络绩效评估体系,努力消弭数字鸿沟以保障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平等权益,积极提升政府部门的执网能力,及时引导青少年的网络政治参与活动。

(2)内容分级化:发挥网络技术的过滤能力

网络政治参与是人民在信息技术普及的条件下的对自身权利的必然要求,这固然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其中伴随的信息安全风险却不容小视。网络政治参与将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连在一起,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熔于一炉,将信息安全带入到一个全新、复杂和综合的时代[15]。网络政治参与关乎国民经济运行、关乎社会政治稳定、关乎个人隐私保护、关乎国家信息安全、国土安全的维护。世界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展,我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网络政治参与方面的信息安全问题更为紧迫,如何应对来自别国的威胁、如何有效监管风险以趋利避害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立足本国实际发展网络政治参与,积极借鉴国外网络民主经验,发展国家信息安全技术,研发本土内容分级过滤系统,及早发现本国互联网漏洞,屏蔽国内外不良言论,运用网络技术对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信息内容进行多层次的分级筛选和过滤来防止网络民主暴力,确保国家政治安全。

(3)平台系统化:提升网络政治参与平台的运行能力

影响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最主要的因素是技术、制度和文化;因此,不妨从这三个层面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网络政治参与平台。该平台最主要的意义是维护青少年的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给青少年参与网络政治活动提供一个可靠、便捷的途径;同时为国家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实现政府透明化、公开化,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平台。从最主要的技术、制度和文化影响因素来看,可以分别建立技术支撑平台、参与制度平台和参与文化平台三个子平台。技术支撑平台通过网络传播渠道的连接与整合,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跨媒体交流和无障碍沟通的网络环境,为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直接体验和跨平台交流提供技术保障。制度平台通过“政治参与制度”对青少年政治参与的权利义务进行规制,通过“网络监管制度”对网络环境进行监督和治理,通过“政府监管制度”对政府行为进行规制,提升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申诉权,为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和制度保障。文化平台着力加强网络亚文化建设,培育现代民主精神,将民主文化内化为青少年的内在规范和行为准则。

(4)参与理性化:促进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效能

政治参与效能是指一个人认为他自己或是公民整体的参与行为影响政治体系和政府决策的能力[16]。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效能,往往取决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参与素质。虽然网络平台带来了青少年极大的参与热情,推进了民主化进程,但在网络虚拟社会里却充斥着一些不文明、不理性的现象。因此,应该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的监管,教育青少年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培养自己理性成熟的文明行为,使其在网络政治参与中趋于理性表达而避免盲目盲从和偏差误区,从而促进网络政治参与效能的提高。网络时代是一个喧嚣多于理性的时代,青少年的理性意识是其政治成熟的标志。培育青少年的政治理性应当注意积极地引导和规范,可从如下几方面积极推进:(1)政治参与意识。这一点主要针对当下蔓延开来的青少年“政治冷漠症”,对此政府应督促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政治参与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培育青少年的主人翁意识,引导青少年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并主动维护自身权利与履行自身义务。(2)政治参与能力。首先要对青少年普及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提高青少年政治事务的学习能力,培养青少年政治敏感度,增加青少年对国际、国内政治事件的判别能力,具备一定依法参政的能力。(3)网络伦理素养。互联网因其虚拟性和便捷性,削弱了道德与法律对青少年的约束作用,同时基于“群体极化”的作用,青少年的网络政治参与活动呈现无序化、非理性的特点,常常出现极端的“网络暴力”现象。因此,应该通过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意识,强化舆论引导等多种途径来防治舆论暴力、网络仇视等“网络不文明行为”,①引导青少年网民自律,保障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有序发展。总之,理性个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健康有效运行的基本要求。提高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效能,就要做有理性的社会主体,自己要高要求自己,远离非理性的冲动,不断加强自身法律、政治与道德修养。

简而言之,由于网络环境的交流互动、移动泛在、圈群连通等特征,对青少年话语权带来了空前的释放,刺激了青少年公民意识的觉醒,并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进而使得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主题范围越来越广而成为一种真正的泛在参与。同时,由于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不全、辨别能力不强、易受情绪和他人影响,其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不理性、不科学的隐患,因此,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可能带来的网络无政府主义给民主政治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网络安全最棘手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规避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偏差与误区,建构其有序机制,以推动我国民主政治持续健康地向纵深发展。

注释:

①2005年9月,中央文明办秘书组、未成年人工作组,宣教局与中国精神文明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国际网、中青网及新浪网、搜狐网,开展了“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征集与评选活动”,评选出的常见的“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是: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制作、传播网络病毒,“黑客”恶意攻击、骚扰;传播垃圾邮件;论坛、聊天室侮辱、谩骂;网络欺诈行为;网络色情聊天;窥探、传播他人隐私;盗用他人网络账号,假冒他人名义;强制广告、强制下载、强制注册;炒作色情、暴力、怪异等低俗内容。

参考文献:

[1]JamesStoner.RiskyandCautiousShiftsinGroupDecisions:theinfluenceofwidelyHeldValues[J].Journalof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1968(4):442-459.

[2]查尔斯・泰勒.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距离[m]//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上海:三书店,1998:202.

[3]张新红,于凤霞,罗彼得.聚焦“第四差别”:中欧数字鸿沟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5.

[4]丁开杰.消除数字鸿沟:社会融合视角[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3):159-162.

[5]燕道成,蔡骐.国外网络舆论管理及启示[J].当代传播,2007(2):59-62.

[6]陈一鸣,唐云.依法管理互联网是各国惯例[n].人民日报,2012-12-19(16).

[7]冉维.西方国家的网络管理[J].党政论坛,2010(12):50.

[8]梁嘉琳,詹琦.国外主流视频网站的内容净化机制[J].中国传媒科技,2016(Z1):58-62.

[9]吴世友,余慧阳,徐选国.国外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J].中国青年研究,2013(7):101-106.

[10]陈秀梅.冲突与治理:的治理与利益表达机制的有效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21.

[11]陈文胜.国外政党微博问政的实践及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2015(6):74-82.

[12]王孔祥.及其评价标准[J].网络法律评论,2013(2):80-96.

[13]尹建国.美国网络信息安全治理机制及其对我国之启示[J].网络法律评论,2013(1):138-146.

[14]付宏.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公民政治参与[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