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市场风险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5:29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1

国际贸易的相关论文范文一:茶企国际贸易中合同风险的法律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理念日益重视,如今人们的饮茶需求得到进一步开发。当前茶叶进出口已经成为很多茶叶企业经营贸易过程中的常态化内容。但对部分中小新兴茶叶企业来说,茶叶国际贸易是其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因此在整个国际贸易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危机并未得到妥善有效的解决。所以积极完善合作细节问题,体系化梳理合作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危机,对茶叶企业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拟从茶叶企业国际贸易开展状况入手,从而探索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合同法律风险及相关防控思路。

关键词:茶叶企业;国际贸易;合同风险;法律防控

随着当前国际贸易环境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如今茶叶企业在参与国际进、出口贸易过程中,存在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这主要是由于多数茶叶企业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控机制,因此其在合同洽谈、合同签订、合同履约等多个环节中,往往存在对合作的主要细节把控不到位,合同内容体系不够严谨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相关法律纠纷等相关事件的产生。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构建全面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而做好风险把控工作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要求,这一内容就包括合作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1茶叶企业国际贸易开展状况分析

事实上,我国在茶叶国际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且种植面积最大的茶叶的原产地国家,在世界上茶叶贸易交易中,无论是交易价格,还是茶叶类型,我国茶叶企业都具有一定话语权。一直以来,我国在世界茶叶贸易交易中都极具竞争优势,因此想要充分了解茶叶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合同风险,就必须对我国茶叶国际贸易状况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了解其具体状况,结合相关贸易类型,从而为有效分析其潜在风险提供基础和帮助。

1.1我国茶叶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状况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茶叶企业在世界茶叶贸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21世纪以来,随着其他茶叶生产国家不断发展,我国茶叶出口总量和总额受到影响,在茶叶贸易总量和增长速度上出现明显下滑,我国茶叶贸易不仅发展缓慢,而且受其他产茶国家冲击进一步加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日趋成熟,如今我们在确保现有市场份额基础上,以茶叶品质提升为突破口,有效提升茶叶生产过程中的科技水平含量,从而提升我国茶叶企业在国家贸易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从国际茶叶贸易市场情况看,目前肯尼亚、斯里兰卡等新型茶叶国家更具优势。

1.2我国茶叶贸易竞争力的特点分析

茶叶国际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有较大份额,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茶叶国际贸易的竞争力薄弱主要表现在:首先,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下滑,其他茶叶产业国对我国茶叶生产冲击力进一步加大。其次,我国茶叶产业科技含量低,生产落后问题进一步突出。再者,目前我国多数茶叶企业缺乏先进、完善的经营思路,其整体产品体系建设缺乏创新力和多元化,茶叶贸易缺乏持久张力。

1.3我国茶叶企业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及发展机遇分析

我国茶叶企业国际贸易中也存在一些优势:首先,当前世界茶叶贸易的产品类型格局中,主要有绿茶、红茶,虽然在红茶贸易上优势不足,但在绿茶国际贸易中,我国有一批具有丰富品质、成熟品牌体系的绿茶企业。正是基于这一优势,目前在国际绿茶市场中,我国有着极强的价格制定权和话语权。此外,我国浓厚的茶文化,也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茶叶贸易市场中的独有竞争力,而茶文化在与茶叶贸易紧密结合的过程,也充分展示出了我国茶文化强大的输出实力和内涵价值。目前我国茶叶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有所弱化,在全球市场融合、发展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我国茶叶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大受影响。然而机遇历来都是与挑战并存的,因此我国茶叶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水平提升也处在一定机遇期。随着茶叶生产水平日益提高,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人们品茶需求量进一步扩大等等一系列积极因素都为茶叶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而我国有着茶叶生长的良好基础,因此只要我们注重提升茶叶产品品质,丰富发展茶叶产品结构体系,就一定能为整个茶叶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提升提供重要基础。随着国际茶叶贸易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当前只要我们能抓住重大发展机遇期,就一定能为我国茶叶贸易竞争力提升寻求到机遇。

2茶叶企业国际贸易各个环节中的合同风险表现

在茶叶国际贸易中,中国的茶叶企业往往占有一席之地。而茶叶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签订相关合同。通过合同签订,从而对买卖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有效约定,也对整个交易过程进行了有效的法律约束。茶叶企业在茶叶交易过程中,往往需要提前预定产品,这与茶叶企业多为产品导向型企业有很大关系,因此茶叶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过程中,往往需要签订相关法律合同,而在这些合同中,就会存在一定法律风险,包括在商务洽谈过程中应该注重的风险、合同签订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以及合同履约执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等等。

2.1洽谈合同过程中的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思路

合作的基础是双方具有共同利益点,通过双方利益置换,从而达到双方利益共赢。因此在合作初期,双方需要反复洽谈、磋商相关合作意见和信息,而这些洽谈的内容就成为双方签订合同的有效参考,或者成为合同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合作双方最终所签订的合同是其整个洽谈过程中所形成的意见之和。事实上,在双方合作洽谈过程中,很少有一次洽谈就达成最终合作意向的,都需要双方进行不断磋商,最终就合作事项达成一致看法,而在沟通过程中,就会通过一系列沟通方式进行交流和磋商,最终双方交换意见完成后,就形成了正式的合作合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对双方合作的信函和邮件等内容,进行妥善保存。要及时对双方沟通信息进行更新和研究,确保双方合作洽谈内容能达到一致。茶叶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一旦与买方或者卖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洽谈具体合作细节,而在这一过程中,茶叶企业必须慎重沟通合同的每一个细节和具体条款,并且给与对方准确答复。此外,针对双方意见沟通信息也要进行有效保存。同时,在与对方洽谈贸易过程中,针对涉及双方合作利益的问题,必须据实回答,不能夸大,从而影响双方后期实质性合作。比如买方提出某一茶叶的购买需求,茶叶企业必须从自身生产实力出发,不能盲目答应,既要合作诚信,同时也要合理、有效保护自身利益。

2.2签订合作合同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思路

在合作双方达成一致合作意向后,双方需要结合合作基础文本,拟定具体的合作合同细则,并签订具体的合作合同。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对合同的细节内容进行认真审理,不能出现疏忽。事实上,很多合同的违约问题,都是由于细节把控不到位所造成的,所以在签订正式合同时,必须对合同的细节和重要条款进行有效把控。在这一环节,需要充分注重三个方面的规范化,一是对相关合同术语的规范化应用。事实上,在国际贸易合作开展过程中,往往有一些专业术语,而这些专业术语都有着相应内涵,想要有效规避其风险,就必须对风险内容进行深度把控。其次是在付款方式的选择。在国际贸易中,付款方式普遍使用的是直接汇款和信用证等方式,因此,茶叶企业必须对自身付款方式进行有效了解,从而避免因付款问题造成合同合作风险。最后,是出现问题之后,解决双方争议方式的具体选择。无论是仲裁,还是提请诉讼,都尽量选择合作双方容易执行,且能够对我国茶叶企业起到有效保护作用的方法。

2.3合同履约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思路

合同完成商谈和签订后,最重要的过程是合同履约。在合同履约过程中,茶叶企业应该注重对合同履约条件的把控,同时针对双方合作进程的具体实施情况予以及时更新。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把握两大细节,一是对双方具体合作条款的内容进行认真对照,并按照相关要求予以执行。比如在合同中,会对双方货物交付时间和相关进度予以约定,而茶叶企业就要结合这一要求,按照约定严格执行。此外,在货款的收取上,也要及时予以跟进,当双方合作过程中出现其他因素影响时,要及时上报双方管理层,从而继续决定合同执行情况。此外,是在茶叶交付和货款收取过程中,要及时予以检查,并及时给与对方反馈,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要及时与对方沟通,验证。

3结语

随着全球国际贸易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活动当中。而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同时也有着最体系化的茶叶生产技术和最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历史已逾千年,因此在整个茶叶国际贸易体系中,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即使到今天,我国在国际绿茶市场上也占据着重要位置,其对国际绿茶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话语权。结合长期以来的国际茶叶贸易实践活动来看,茶叶企业要想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就需要其在贸易活动过程中,注重对合同签订时的内容和与合同相关的各个细节进行认真研究,同时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合理把控,从而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防范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不足。

参考文献:

[1]潘秋香.企业国际贸易中合同风险的法律防控[J].法制世界,2013(6):151-154.

[2]柴玮.从世界茶叶供需看中国茶业国际贸易[J].世界农业,2013(17):89-95.

[3]张兰兰.国际贸易中合同风险的防控[J].中国商贸,2014(12):185-189.

[4]张近情.中国棉花对国际贸易市场棉花价格影响[J].中国农业资源,2015(5):203-207.

[5]杨慧娟.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需求与弹性[J].中国茶叶,2015(13):17-22.

国际贸易的相关论文范文二:国际贸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探讨

摘要: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方面分析国际贸易中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及表现,提出解决国际贸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以降低国际贸易的风险,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斯坦福大学的迈克尔斯彭斯(michaelSpence)、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akerlof)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三位经济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他们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分析方面做出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信息不对称理论,并在2001年因此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期间,这一新的理论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经济学家把信息不对称理论引人到市场经济的相关领域,才使得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价值逐渐凸显出来,目前该理论已经成为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信息不对称理论主要研究信息在相关交易过程中因信息的不对称性分布而对交易行为和市场效率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其基础是人们信息获取能力的不对称性,从而导致某些信息参与人拥有另一些信息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信息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这是信息的基本特征。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并在社会中交流传递的的信息的不均衡,我们称其为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于国际贸易而言,传统贸易理论说明了企业走向市场的根本动因,从企业的视角来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的根本动力,企业面向国际贸易市场,在充满各种风险的国际市场,企业通常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把营利放在第二位,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通常对国际贸易市场信息掌握不充分,在充满风险的市场环境中不能轻信客户。另一方面,相对经验成熟的企业虽然对贸易市场风险有足够的认识,也采用了一些避免风险的工具和手段,但在开拓新兴市场时也会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贸易机会信息不充分、贸易合同执行不力等造成的利益流失,如果市场间没有时间和距离等限制市场机会的壁垒,那么国际贸易量将急剧增加。

二、信息不对称状况产生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信息生成普遍非均衡性。从本质来看,任何信息都产生于一个局部的个体,因此信息不对称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事物是运动的,信息会随时反映事物的运动及其伴随的一系列属性。在该新信息通过一定的渠道传输给信宿之前,该信息相较于其他信息就有了一定的优越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不对称性。由于新信息的产生是不停歇的,即是信息对称性的产生是不停歇的,具有普遍性。

2.信息的海量增长导致了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发生。在当前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社会信息量,特别是科学知识类信息呈爆炸式增长。英国科学家詹姆斯马丁曾预言:人类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是50年增长一倍,20世纪中期是10年增长一倍,70年代5年增长一倍,80年代有专家估计每3年增加一倍,到了90年代,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00万~400万篇科技论文问世。在这样一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任何的个体或几个都无法并且务必要获取全部完整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进,不同个体或机构上信息的占有量量差距会不断加大,信息偏态分布在整个社会呈现加速扩张态势。

3.信息占有方的垄断优势。在市场交易情况中,交易者占有越多的信息越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信息占有方往往采用隐藏信息或向市场提供虚假信息等手段,使交易对方无法及时获得交易所需的相关信息。在现实中,往往存在消费者或消息弱势方在交易达成之后才掌握全部真实信息的状况。

4.信息获取的成本扩大了信息不对称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即:富者拥有的信息越来越丰富,而贫者拥有的信息越来越贫瘠。要了解某一方面的信息必然需要成本,这就要求人力、物力、财力等经济资源的投入。这就形成了针对市场环境下部分交易者的信息对称屏障,信息交易成本过高造成了交易一方的绝对劣势。

三、国际贸易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1.国际贸易中的事前信息不对称。相关贸易信息掌握的不对称引发完成交易前产生逆向选择,也就是使掌握信息相对较多的一方利用另一方对信息的无知来获得额外利益。国际贸易中的多边或双边贸易由于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国际贸易市场的统一存在很大的障碍。国际贸易中的逆向选择问题通常表现为:一是利用厂商对海外市场不熟悉。不了解贸易对方信用状况,伪造单据,发生国际贸易合同的逆向选择;二是国际贸易欺诈犯罪分子以各种虚拟公司名义进行欺诈,产生利用贸易所在国管理漏洞的逆向选择;三是在一国或者国际经济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时的逆向选择,以不可抗拒的巨变为理由,贸易国拒绝承担自己的责任。

2.国际贸易中的事后信息不对称。事后信息不对称状况引发完成交易后发生道德风险。就是指签订合同的一方损害了另一方的利益,而受损的一方又无法加以确定。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交易的双方处在不同的信息储备中,在交易发生前相互没有关联,缺乏互相公开的收益和成本,使得贸易双方之间建立的互信机制很交易就被打破。在完成交易后买卖双方都易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买方收到货物后在不完全承担利益风险时,会采取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自私行为,例如谎报收货情况,暂不付款或恶意退货,使卖方利益受损。卖方由于在信息占有上处于优势,在完成合同后,可能发生以次充好,给卖方质量较低的同类商品代替原来买方所看到的商品。总之,买卖双方占有信息的不对称是产生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

四、解决国际贸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

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了国际贸易中各种问题的出现,但这种状况并不是不可逆转的。要彻底减少国际贸易中的相关风险,就必须尽力实现贸易信息的对称化。使国际贸易交易双方在获得成本最小化的信息,即做到信息的透明和公开。

1.强化信息传递技术。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实行电子化信息披露。这对于增强商务信息透明度、提高贸易信息传播效率及弱化信息不对称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从技术层面上讲,首先,利用防火墙加强访问控制。通过建立网络通信过滤原理来鉴别、控制访问,有效的提高国际贸易过程的安全性。其次,可采取实施数据加密技术。其作为防止国际贸易信息系统信息失真的基本控制技术,提高了国际贸易信息的安全性。第三,完善身份识别系统,控制访客访问,防止不择手段窃取商业信息机密。通常有数字证书、签名等身份识别技术。

2.信用量化与公开。信用量化是通过信用评级机构对信用指标体系和信用评价标准进行设计,提供一个简单的、直观的用于判断对方信用状况的标准。信用的公开和量化为相关信用的快速识别和判定提供了科学的条件,从而弱化交易风险,顺应了国际贸易高效、快捷、安全的需要。

3.完善信用评价管理体系。商业信用是建立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信用借贷,我们只有深入了解价值链,才能真正筛选出优秀的项目和企业,从而进行安稳的贸易和投资。现在许多国家都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信用等级评价制度。信息的可量化和公开透明为企业信用的识别和判断提供了便利。标准的信用管理评价体系,可以对交易前期的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中期的债权保障和后期的账款管理与追收进行系统的管理,从而科学有效地促进国际贸易中信息的对称,把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顺应了现代贸易高效、快捷、安全的需要。

4.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从业人员素质对于解决国际贸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来说至关重要。提高国际贸易从业者的信息意识、服务水平是消除国际贸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主要对策。国际贸易活动程序复杂,技术性强,应该强调对工作的操作规范,同时加强外贸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只有从业者精通订货、单证、运翰、付款等贸易过程中相关环节的内容和程序,熟练掌握从各种信息源检索、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才可能有效避开诸如距离和时间等限制市场机会的壁垒,从可控人力资源方面预防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产生。5.健全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降到最低。伴随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海外投资、对外贸易、电子商务应用等国际经济活动日益增加,跨国合同诈编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国际上,应缔结双边、多边条约,促进国际贸易遵循统一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在国内,借鉴其他国家控制贸易欺诈的立法经验和已取得的成果,在贸易立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更,运用事前控制、事中阻止、事后惩戒等手段,加强了防范和治理国际贸易风险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孙国霞.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研究[J].现代情报,2007(3):159-163.

[2]胡美伦.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谈我国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与治理[J].理论探讨,2006(6):84-86.

[3]房静静,苗向林.国际贸易市场信息不对称及关系网问题探讨[J].对外经贸,2014(10):26-27.

[4]叶艳鸣,刘金玲,金婷,谷曼.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成因分析[J].情报杂志,2007(04):92-93.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2

关键词:茶产业;经济效益;应用数学建模;实证分析

中国是最早种植茶树、饮用茶叶的国家,并且具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从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上来说,茶产业经济受到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存在两面性,市场经济的竞争不仅是产品之间的个体竞争,更是整个产业链的集体竞争。对于茶产业的发展来说,更需要科学合理的分析方式,提升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的十三五规划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产业集群里的优势,绿色产业应当整合特色资源。

1茶产业经济效益的体系

1.1产业经济圈结构

茶产业经济圈不单单指行政区域的范围内,而是涉及到茶叶产业地区范围。例如:闽北武夷茶产业经济圈,就是以福建南平地区、武夷山为核心,以围绕有着茶叶的生产、销售、消费、交换等经济活动区域所形成的环状辐射区域。产业经济圈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结构分析,宏观、微观和特殊结构。宏观结构有着区域结构、发展结构这两方面,主要存在着产业集群理论下,以茶产业所集群的要素原理;微观结构比较注重的是茶产业经济圈内相关联机构上的联系,茶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延伸出的垂直和水平产业上的联系。因此,在充分研究茶产业经济效益体系时,需要深入的了解茶产业相关的理论知识。

1.2茶产业经济效益发展模式

集群概念是应用于茶产业经济中较为广泛的基础理论。其中,轴轮式、多核式、网状式、混合式等都是国外常采用的产业发展模式。根据国内茶产业集群的状况,产业经济学者徐康宁指出有三种形式:市场创造、外资控制投资、国内品牌企业带动。专业化的市场带动核心的竞争力是集群效应。观察外资控制的品牌中,聚集效应的产生一般是在突出的要素上而形成品牌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以中国闽北茶产业发展来看,采用的组织发展模式是混合的,组织化程度具有小而且不集中的特点。闽北武夷山地区的茶叶企业的占据点多呈现稀疏的结合分布,该地区都存在着相对核心的企业。但所有企业的目标是要建立起武夷山茶区域的品牌效益。这样的模式构建就是打造武夷山茶产业经济圈的集聚效益。

1.3茶产业集群理论

茶产业集成理论是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构建形成的理论。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曾经被管理学专家迈克﹒波特解释过:在特定的区域内,以某种产业为主而带动的相关联的企业,或者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的集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他着重强调了地理空间上的集中,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应。产生茶产业集群形成茶产业经济圈,拥有的条件就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茶叶市场、专业茶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源、优秀企业管理者、政府的产业政策支持。茶产业集群利用丰富自然资源,通过打造茶叶品牌、茶企业联合发展等途径,获得区域性的营销优势。茶产业集群非常重视集群区域的分工性,强调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特别是茶技术的进步创新性。例如:茶叶经济学者以太湖碧螺春为例,以品牌的虚拟经营性探讨,对集群品牌建设做了调查。补充了茶产业集群理论。

2茶产业经济效益评估应用数学模型的构建

2.1茶产业经济效益本质

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在相对有机联系的地域中,这样的地区叫做经济圈。经济圈所涉范围是根据围绕目标的紧密程度、人们达成共同认识事物的大小来进行决定的。中国科学研究院研究区域发展资源专家樊杰,就指出了获得经济效益的三个本质方面:分工协作、基础设施共享、不同区域为共同综合目标发展。而生态茶产业所形成的经济圈,主要依据的是茶叶产业集群理论。本质上就是为了提高区域内,茶产业组织的竞争能力。早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关于市场经济效益的理论,主要是依赖的是技术和市场,研究的视角是中间性的经济。产生经济效益的企业从三个层次上进行:市场、网络、企业。在茶产业经济效益中,茶叶为主导产业,本质上是区域内形成产业组织。

2.2区域经济乘数效应

将集群内的区域经济效益通过运用区域乘数、投入产出的分析工具进行分析,这就是区域经济乘数效应。它主要针对的是在该地域中工厂的就业、收入、生产方面等数据的统计分析。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对该地区中的其他投资性活动将会产生的影响因子大小。数学专家沈正平就提出了该区域经济效益的实现有两种方式:一是,增加实际生产的投入量;二是,增加劳动人数或者人工工资。以闽北茶经济圈为例,闽北茶产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的同时,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劳动人员的增加等。这样就可运用区域经济乘数效应进行阐释,其所反映出的经济意义是:闽北茶产业在市场正常运作下,闽北相关经济部门供应、需要对闽北茶产业的扩张产生连锁反应。产生的系列连锁反应,将会使得闽北经济总量得到正加值。这样的有利效应使得闽北茶产业有了新的区域经济门槛,切实的反应了闽北茶产业经济的持续增长。

2.3茶产业经济增长的索罗(solow)模型

索罗(solow)模型是由诺贝尔经济奖学者索罗(solow)教授所建立。该模型是为了阐释产业经济圈内所发生的集聚效应下的经济增长。Solow增长模型的建立基础是设定了一系列的假设条件:报酬规模不变、呈指数增长的劳动力、递减的边际生产力等同等竞争力。k=sf(k)-nk是索罗(solow)增长模型的标准方程式,其中k代表人均资本量且k=K/L,f(k)代表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代表劳动力增长率不变。该标准方程式是建立在了科布生产函数和资本累积函数的基础上。以闽北地区茶产业为例,设G为闽北经济圈的所有无形资产,n为闽北茶产业经济圈企业数量,g为该区域内资本存量比例,那么闽北区域平均茶企业无形资产为pg=G/n。这说明:在一定情况下茶产业经济圈资本存量越大,无形资产和该区域企业的无形资产也在增大。茶产业经济圈建立的理论基础是产业集群理论,运用Solow增长模型可预估茶产业经济发展水平。

3茶产业经济效益构建的实证性分析

3.1问题提出———经济效益稳定

市场经济是处于完全自由的竞争的状态中,可能会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的下降,而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又会致使价格的上涨。这样上下振幅的震荡情况,若没有政府的干预极有可能会产生经济崩溃的局面。设定在茶产业的市场上,有着n种不同的资产让茶商投资者进行选择。为了保证数额为m的投资资金得到相对稳定的收益,财务人员需要对这n种资产进行评估。为了确保在这一时期,购买的资产Si的平均稳定收益r,购买这些资产的风险为q。为了能够使茶产业投资者的总投资风险较小,确保茶产业的经济效益稳定性,度量在资产Si的最大风险。同时考虑到在购买茶产业资产Si中有部分为交易费用,设定pi为购买费率,且Ui为最大购买额,此时的交易费就按照Ui进行计算。对比同时期存入银行利率r0为1.5%,银行的存取均无相应的交易费和风险。

3.2建模前期的优化

在问题提出后,先要对问题进行优化处理。为了建立出最优的投资组合,让确定购买茶产业的购买资产Si的具体投资金额Xi,可以实现最大的收益、整体投资风险最小。在数学建模准备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符号、公式来描述出茶叶产业经济收益的决策变量,构建出完整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首先,确定决策变量,S0代表将资产存入银行,资产Si为投入n种不同的资产Xi(i=1,2,…,n);然后,是投资收益,购买茶产业投资产品的资产为Si(i=1,2,…,n)所能获得的收益率为r,获得的投资收益应当除去交易费用Ci(Xi),投资Xi的净收益就为Ri=ri-Ci(Xi),获得的总的投资收益就为R(X)=∑Ri(Xi);最后是投资风险,购买茶产业投资产品的资产为Si(i=1,2,…,n)的投资风险损失为qi,总体的投资Si的风险就为Qi(Xi)=qiXi中最大的一个数值来进行度量,从而,总的投资风险的最大损失为Q(X)=max(Qi(Xi))。

3.3定量分析模型

在经济学中,可以寻找运用数学模型方程进行定量分析。在经济学中存在着大量的S型变化的情况,该经济走势的特征是一开始增长缓慢,中间增长速度加快,后面的增长速度又变慢并趋于稳定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可运用逻辑斯谛方程模型来描述。在茶产业的市场上,有着n种不同的资产让茶商投资者进行选择,根据上述建模准备,依照建立起逻辑斯谛方程的求解模型:在给定风险水平下的最大化收益,令∑(Xi+Ci(Xi))=m,求解模maxR(x)•Si•tQ(X)≤m,x≥0;给定盈利水平下的最小化风险,令∑(Xi+Ci(Xi))=h,求解模Qmin(X)•S•tR(X)≤h,x≥0;设定出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偏好下的参数ρ>0,求解模型minS(X)=ρQ(X)-(1-ρ)R(X)•S•tF(X),x≥0。

4结论

茶产业中的实际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使其模型化、公式化。在经济效益的分析中,数学建模是相当重要的工具。建立相应的应用数学模型,是能够解决茶叶产业经济效益分析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范洲平.标准化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研究[J].标准科学.2013(8):134-135

[2]吴道芳.闽北茶叶产业化的思路与对策[J].福建茶叶.2010(3):96-98.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3

一、我国茶叶行业发展概况茶叶产业目前已成为我国茶叶主产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带动农民增收的优势农业产业,2010年全国有20个省(区、市)生产茶

叶,从业人员约8000万人,茶叶产业总产值达558亿元,出口总额达7.84亿美元。

(一)生产情况。2010年全国茶叶种植面积达195万公顷,约占世界茶园面积的2/3,茶叶产量达141.3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81%和107%。从产品结构看,各大茶类的生产结构近5年来基本稳定,基本格局是绿茶占73%-75%,红茶占6%左右,乌龙茶占11%-12%,黑茶占6%左右,其他茶类占4%-5%。从生产区域看,茶产区分布辽阔,但生产区域相对集中,浙江、贵州、江西、福建、四川、云南、安徽、湖北、江苏等15省(区)茶园面积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98%,产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99%,产值占全国茶叶总产值的98%以上。

(二)销售情况。从2008年起,中国超过印度成为世界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2010年国内茶叶消费总量达111.06万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饮食观念兴起,国内茶叶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特别是中高档茶和品牌茶消费增长更为明显。从消费品种看,绿茶消费仍是主流,特别是名优茶的消费,近年发展很快,市场前景看好;红茶消费在国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但普通红茶、中低档红茶销售量继续下降;乌龙茶是近几年茶叶消费的热点,保持了增长势头,高档乌龙茶已成为礼品茶的首选;普洱茶市场总体趋于平稳并呈缓慢恢复性增长,近两年普洱茶价格始终在理性消费水平;茉莉花茶消费市场总体比较稳定,产销基本平衡。此外,深加工茶和保健茶消费显著提高,快速消费茶尤其是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的消费量均有较大提高。

(三)出口情况。2003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金额逐年增长,年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0%以上。2010年全国茶叶出口30.24万吨,同比持平;出口金额再创新高,达7.84亿美元,同比增长11.2%。茶叶出口产地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湖南、福建和重庆,上述5省(市)茶叶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近90%;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摩洛哥、日本、香港、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摩洛哥占比约为20%,位居第一。近年来,茶叶出口品种继续改善,产品质量有所好转,茶叶出口量值均稳步小幅增长,同时茶叶出口价格也基本保持平稳,略有提升。

二、我国茶叶行业主要风险点与发展趋势

(一)主要风险。一是经营风险。我国茶叶种植加工管理粗放、技术水平不高,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茶叶单产与世界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绝大多数茶叶企业还处于几百万销售额的规模,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茶叶优势品牌缺失,有名茶无名牌的矛盾仍很突出。二是财务风险。近年来茶叶企业由于技改投入、新产品开发和扩大再生产导致资金需求大幅增长,行业整体贷款增幅较大,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可能出现融资受限和资金紧张,造成短期偿债压力加大。茶叶行业基本上属于微利,一般茶叶种植与加工企业利润率都在5%-10%之间,茶叶出口企业利润率基本在5%以下,且茶叶原材料成本、劳动力工资、贷款利率以及人民币汇率等都影响着企业效益。三是市场风险。目前全国有茶叶种植企业6万家、茶叶加工企业5万家,呈现“小规模、大群体,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茶制品消费市场需求结构不断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茶叶企业如不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产品销售将受到不利影响。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各种非关税“绿色壁垒”给茶叶出口带来一定难度。

(二)发展趋势。一是产业化进程加快。近年来,在市场机制作用和国家政策扶持下,政府部门及茶叶行业内部正在加紧整合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的力量,逐步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经销户+农户”等新型茶叶生产经营组织,大大提高了产销一体化程度。二是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近十年来,通过推广无性系良种、优质化栽培等技术,我国茶叶整体品质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通过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茶叶安全质量。三是产业链不断拓展。科技含量较高的深加工产品成为市场新宠,茶饮料、茶食品、速溶茶以及利用茶叶提取物开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天然药物、健康食品、茶饮料、个人护理品、植物农药、动物保健品等终端产品正在不断发展。2010年,中国茶叶深加工领域采用不到中国茶叶总产量5%的中低档原料,创造了占中国茶叶年总产值1/3的产值,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是产业布局更趋合理。进入本世纪后,我国茶叶种植区域结构调整明显加快,“东茶西移”成为必然趋势。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资本向内地转移,中西部地区正逐步成为茶叶原料的重要生产基地。而东部地区由于劳动力、土地成本的提升,正逐步转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茶、有机茶种植,扩大规模化茶叶示范园区建设,加强茶叶技术研究和茶叶优质品种培育栽培,加大发展茶叶深加工、深度转化以及茶叶出口等产业上。

三、农发行茶叶行业贷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农发行自2006年开办非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业务以来,紧紧围绕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在茶叶领域积极探索了“政府+农发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扶持方式,大力支持产业化龙头茶业企业的发展。在区域选择上,重点支持具有品牌效应、规模化经营的特色优势地区的茶叶产业。在客户的选择上,突出支持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选择带动农户多、产业链完整、经营规范的茶叶企业,较好地推进了茶叶企业的发展。但同时,农发行茶叶行业贷款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支持力度不够大。截至2011年6月末,全行支持的茶类产业龙头企业仅71家,贷款余额不足15亿元,其中支持的部级龙头企业仅2家,贷款余额3000万元以上的仅15家,这与农业政策性银行在农村金融中地位,以及与我国茶叶行业规模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符。

(二)信贷风险隐患较多。茶叶行业涉及面广,包括种植、加工和流通等各个领域,在生产经营、财务成本和市场流通等环节均存在诸多风险隐患。尽管茶叶作为人民生活必需品,总体上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相对较小,但在当前全球通胀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仍须高度关注茶叶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和流动性不足等风险。

(三)抵押资源不足。茶叶种植企业主要资产为茶叶基地,但目前农业用地流转不普及、制度不健全,因此茶园评估困难、价值不高;茶叶加工企业主要资产是茶叶原材料及应收款项等,房地产相对较少,加工设备比较简陋,实际价值不高,造成茶叶企业普遍存在可抵押担保资源不足问题。

(四)贷后管理难度较大。茶叶种植企业贷款资金投向主要用于购置种苗、肥料及工资等,形成的实物是茶树,很难测算其实际投入;茶叶加工企业贷款资金主要投向收购茶叶及结算资金占用,而茶叶由于品种多、数量大、价格杂,且库存存放不规范,茶叶存货数量与金额很难准确测算;同时,茶叶企业结算资金占用单位较多、分布范围较广,特别是出口企业销售对象在国外,核实难度更大,因此茶叶企业贷后监管存在较大难度。

四、农发行茶叶行业信贷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茶叶作为我国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具有绿色、健康、消费、经济等多种属性,有别于一般性的林业、农业种植业与加工业,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国茶叶主产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优势农业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支持“三农”是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基本职责,农发行应在有效防控风险前提下,加大信贷支农、信贷支茶力度,在促进茶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坚持突出重点、择优扶持。一是在区域上,优先支持具有历史、气候、环境、生产、销售、品牌等优势的茶叶产业区域,引导茶叶生产基地、加工企业、流通市场向优势产区集聚。二是在产业上,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中心,优先支持无公害、绿色、有机的茶叶种植业及精深加工业,支持“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市场+经销户+农户”以及“科技型企业+基地+农户”等新型茶叶生产经营组织,积极支持实施“精品战略、名牌战略、绿色战略和文化战略”4大战略为主要内容的名优茶二次创业。三是在客户上,择优支持具有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和品牌优势,经济效益好、诚信程度高、抗风险能力强的或全国行业内百强企业、全省排名前十位的大中型企业,着力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产销一体化和外向型茶叶龙头企业。四是在贷款品种上,稳步发展茶业短期贷款业务,加大茶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推进优质茶叶基地建设、茶叶加工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扩大规模建设,以及大中型茶叶流通市场改扩改项目建设等。

(三)创新贷款担保方式。针对茶叶企业担保资源不足问题,应根据茶叶行业实际情况和特点,积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一是加强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合作。对茶类小额贷款业务,择优选择具有政府背景和有资金实力、诚信度高、管理能力强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作为长期合作伙伴,特别是优先选择具有农业、林业专业特长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作为合作对象。二是积极拓展其他资产抵质押贷款方式。积极探索茶园使用权、经营权及林业使用权等贷款抵质押方式;积极利用茶叶储存期较长优势,开展以茶叶库存第三方监管的存货抵押方式;积极创新茶叶出口信贷业务,拓展出口押汇、出口信用证等业务。三是推广“互保基金”信贷模式。以信用为纽带,以互保、联保为手段,把信贷受益各方联合起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增强茶叶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破解茶叶企业抵押担保资源不足问题,满足“小而散”的中小茶叶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4

【关键词】茶叶贸易优存劣汰总结经验现代化

一、中国茶叶生产及贸易现状

当代中国的茶叶生产状况有利的趋势是小农经济不断向企业制过渡,新型茶区不断发展,产业模式及结构日趋合理,名茶得到快速发展。企业存在优存劣汰并注重创新,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而不是阻碍。但发展起来的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生产成本高,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并且市场促销宣传得不到满足,导致竞争力不足。而贸易状况是,虽然我国每年茶叶出口量在32.6万吨左右,但其中以贴牌加工居多,我国的自主品牌较少。并且出口对象大多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等,获利较少。还有茶叶的安全问题阻碍着茶叶出口。

二、中国近代茶叶贸易由盛转衰的原因分析

(一)小农经济落后于规模经济

中国自古以来,受自然环境制约而形成农耕文明。在受长期封建专制统治压迫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个体分散式经营、封闭性强的小农经济。在1886年之后,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一蹶不振。其原因是之前之所以中国茶叶出口有鼎盛时期,是因为中国是唯一的茶叶出口国,处于垄断地位,即使是传统的小农经济耕作也不会对茶叶出口造成什么影响。而后,印度、锡兰、日本从中国引种或自育良种在自己的国家进行耕作,并且考察中国茶叶的种植、生产状况,以中国茶叶为起点建立自己国家的茶文化。他们以大规模茶园种植为主,运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中国个体茶农的产茶的成本和质量根本无法和企业制的相抗衡,而且当时中国还是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茶农们无法了解国外的产茶情况和市场形势,也不会科学的选择产茶地点。在残酷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茶叶败下阵来也是情理之中。

(二)社会动荡,政府无作为反施压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失去了关税的自,丧失了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茶叶开始大量出口。至此以后中国社会动荡不安,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许多地方禁止运输,造成茶商运输成本增加的。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高额的赔款使得清政府不得不向百姓征收高税收,这就使得老百姓穷苦不堪,有的甚至被迫出售土地,更不用说拿出钱来买肥料,培育良种,重视栽培技术了。不仅如此,清政府还对本国的茶商施行压迫,本国钱庄的利息比外国银行的还要高,茶商资本匮乏,不得不在茶叶质量上降低成本,来获得更多的利润。还有奸商趁火打劫,虚假消息,以低价收购茶农的商品高价卖出来骗取利润,茶农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种茶的面积只减不增。长此以往,中国茶叶由于成本、质量、品种等原因不被外国人民接受了。

(三)印度、锡兰、日本、俄国的贸易竞争

印度、锡兰以及日本的茶叶生产较中国来说起步晚,有的甚至从中国引种而成。但在19世纪末期迅速发展,形成后来居上的局面。这些国家由政府引导,并派专业人士到达茶区进行深度考察,并结合自己国家的土地状况进行栽培。他们采用集约式经营,以公司制为主,茶园集约,技术集约,管理体制集约,避免了资源浪费,节约了成本。随着印度、锡兰、日本的茶叶栽培不断的发展壮大,印度红茶迅速占领英国市场,相比中国茶叶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的特点,茶贩们更愿意在印度茶叶中加入中国茶叶,这样即可以减少成本而且味觉上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促使英国人民接受这一新茶种。随后日本绿茶又占领了美国市场,由于日本的科学技术先进,产出的茶叶成本低,质量好,中国的茶叶与其相比,相差悬殊,结果可想而知。起初中国对俄国的茶叶出口,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致使曾有一段时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可观。19世纪后期,不少俄国茶商,在口岸设厂,学习中国产茶技术,形成自给自足的局面。中国在这场茶叶贸易竞争中败下阵来,时至今日还没有完全恢复。

三、对中国茶叶生产现代化的借鉴

(一)精心培育符合中国特色的优质茶产品

我国现有的茶叶缺少自主、强有力的品牌。我认为针对我国不同的地区,组建不同的考察团队,有针对性向先进茶产业的国家考察,找出它们自主品牌强大的原因,并结合本国当地的经济、政治、自然状况总结出一套适合发展自己茶叶皮牌的战略目标,并坚定不移的执行。像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等已经小有名气的茶叶品牌,政府应当出台刺激政策,扶植自主品牌面向世界发展。对于那些劣质的叫不出名的茶叶,应当适当减产,逐步完成中国茶叶高质量的目标。我国也可以自主研发与茶叶相关的产品,打出中国特色的品牌,抢占国际市场。例如洗护用品、食品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想要茶产业经久不衰,茶叶的相关产品必须应运而生。

(二)创建多渠道的茶叶供求信息平台

中国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茶叶供求信息平台和实体门店的交易所,适合各类企业的需要。要聘请专业人士分析市场形势,做到以产定销。在做到机械化大生产全面实施的基础上,产、供、销要联系在一起,归一个部门管理。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节约宝贵时间,使茶叶保持新鲜。交易平台必须做好宣传工作,消息闭塞可能会错失良机,相关媒体要做好宣传工作,保证各大企业都能公平竞争,互比质量、价钱。

(三)注重风险防范

在这一点上,中国应该多和日本学习,在不同的地区针对不同的外部环境,风险防范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机械送风、遮阳网覆盖、提水喷雾等防雾措施,可以用在我国高原茶区地带。喷灌装置可以设置在我国易干旱的地区。不仅茶叶作物需要防风险,茶产业相关企业也需要,政府应该组织设立一个公共的茶产业风险防范机构,防止战争、天灾等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倒闭。政府要给茶企业一定的保障,茶企业才可以更大胆的走自己的创新之路。中国目前的境况,需要企业大胆的创新,一味的坚持固有的模式,便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仲伟民.近代华茶国际贸易由盛转衰解疑.学术月刊,2007(4).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5

关键词:茶产业;会计;资产管理;风险;损失;信息

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首次确立谨慎性原则的地位,2006年,又对这个原则的运用做出更进一步的规定与要求,直到今天,谨慎性原则的使用以及其所引起的作用也逐步对企业的会计实务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茶叶企业,因其受气候、水土、保存、物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多的行业特点,对于资产管理的要求更为严格。一旦用不好谨慎性原则或者滥用了,都会造成茶企资产的流失,对茶企形成打击。所以说,谨慎性原则已经成为茶企会计实务活动中体现信息质量特征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业务领域,寻找谨慎性的资产管理办法是茶企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活动中谨慎性的前提。

1会计谨慎性原则概述

1.1会计准则中谨慎性原则的完整内涵及适用范围

谨慎性原则,也就是常说的稳健性原则,是茶企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遇到可以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或程度时,要在不影响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对茶企利益影响最小的办法进行茶企会计实务的处理,凡是任何交易事项都要采取谨慎性的原则,不可过高估算资产,也不可往低了估算费用,同时,更不能任意设置各种不符合会计准则的准备。谨慎性原则是茶叶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至为重要的一项原则,其所适用的范围广泛,第一,在所有者权益方面,可以防止高估、虚增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或者高估虚持销售利益,进而围堵变相增加茶企所有者权益的行为;第二,在负债方面,可以防止压低相关负债、对冲不少费用,从而对社会上其他茶企形成正确的经营成本对比;第三,在经营风险方面,谨慎性原则的使用,将有效预警、化解一定的风险,对于茶企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进行充分考虑,从而确保茶企在其商业活动中不被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所冲击。然而,在茶叶企业的实际会计运用中,还存在利用谨慎性这一原则操纵茶叶企业利润的现象,对行业发展造成了伤害,因此,如何趋利弊害,使茶叶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是非常必要的。

1.2谨慎性原则的优劣分析

1.2.1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在茶企的会计活动中,经营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及不确定性,可以对茶企的经营能力形成打击。此时,就需要谨慎性原则的适用,从而预计在此前提下所形成的费用或损失,把费用或损失降低到最小化,这样,以往会计活动中产生的所有者权益中的水分可以被充分挤掉,进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以为茶企所有者提供更接近事实的信息。通过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可使茶企在市场经营中对可能产生运营风险的各种因素,做出合理的经营反映和会议处理,这样,便于茶企保持经营的稳健性,增强发展后劲,直接提高茶企的竞争力。在遇到风险时,如果会计处理上可以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案时,谨慎性原则要求茶企选择风险最小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保护茶企所有者权益。

1.2.2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不足

计提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存在很大难度。在茶叶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通常需要对资产类权益的减值准备进行计提,而在此时,此类资产类权益的计量难度却很大,无论是经营价格、生产加工费用、还是保鲜费用、或者各类处置费用等都需要估计,另外,现金流量、折现率等都是非常难于估计的。受茶叶需要保鲜以及物流冷链的要求,对于茶企资产的折旧计提,在事实上经常被滥用。这样,导致茶企经常出现费用增加、利润降低,从而被一些不遵守法律的个别经营者滥用,以便逃脱需要上交的所得税。

2谨慎性原则在茶企资产管理应用中的体现

2.1在资产权益确认方面的应用

从谨慎的态度来讲,茶企的资产应当是指在所有的交易事项中形成的由茶企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应该从交易时间、所有权限、可产生的经济利益上谨慎确认,使茶企资产得到客观、真实的体现,为茶企的资产计量提供基础数据。在确认茶企资产的时间概念上,要明确茶企不可能从未来的交易活动中估计资产。比如,已经从其他企业购置回来的物流车辆,就属于资产,而计划下周去购置的物流车辆,则不属于资产。在茶企的所有者权益方面,如果茶企不能通过独立研究开发、申请或者并购等方式来拥有某项专利权,则不可确认该茶企的所有者权益中将此专利权作为资产。如果某项资源不能为茶企带来利益,那么它就不可计入茶企的资产中。对于实际已经损坏、变质的茶叶存货,或者已经报废的加工设备等,已经能够预计其不会为茶企带来经济利益的收入,那么,也不可计入资产中。

2.2在资产计量方面的体现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茶叶企业的资产应该按照实际产生的成本数额记账。茶叶企业应定期对所属各项资产进行客观全面地核实,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对可能产生的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茶叶生产受气候、保鲜等行业特点的影响,茶叶的销售价格存在涨价或降价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茶企应该及时对存货进行盘点,采用适当的计价办法,计提存货降价的减值准备。茶企还应该对短期投资、坏账、在建工程、委托贷款、担保贷款等各项资产进行定期核实检查,及时计提减值准备,这都是谨慎性原则的使用。

2.3在收入方面的体现

假设茶叶的加工程度不能准确计量,茶企就不能采用百分比的办法来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如果某项加工茶叶的劳务已经发生,则可以预算成本,并可确认劳务收入。如果某项加工茶叶的劳务虽然发生,但经过预估认为成本不能按照约定收回,应把这部分成本计入当期损益,而不能作为收入计量。在为某个合同方进行茶叶加工准备中,应该定期对该项存货进行减值准备方面的测试。如果对方违约,则会对茶企形成合同损失,这是可以预计的,那么茶企就可以定期提取减值准备,确认为当期费用。如果对方履行了合同,则届时将已经提取的减值准备冲减掉合同费用。

2.4在预计负债方面的体现

对于预计负债,应该具备这样三个条件,一是茶企在现实中必须承担的义务,二是履行该义务会导致茶企的利益流失,三是该义务的数额能够准确计量。然而,在我国茶企的会计处理中,有些义务在履行后需要在确定收到的情况下,才能确认为真正的资产。这样,基于谨慎性原则的使用,应先行确认为损失,在实现了义务的收入后再确认为利益的流入。

2.5在财务管理分析方面的体现

2.5.1茶企资产运营效率分析中的应用

在茶企会计核算过程中,茶企资产运营效率的分析是利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来体现的。而谨慎性原则的使用,对应收账款、茶企资产运营效率的计量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以说,在核算茶企的资产运营效率中,要强化谨慎性原则的使用。

2.5.2短期清偿债务能力分析中的应用

在计算茶企的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中,主要是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来体现的。而事实上,在流动资产中,除了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外,特别是茶叶在受到气候、保鲜、滞销、变质等情况的影响下,茶企的存货等资产的流动性会出现变现变慢的现象。这个时候,谨慎性原则的把握,将更好地为企业资产管理把好关。

3茶企资产管理工作中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和改进思路

3.1会计谨慎性原则在茶企资产管理中的局限性会计谨慎性原则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茶企会计信息的失真,甚至导致部分茶企会收入超分配,进而限制了茶企的持续发展的潜能。由于谨慎性原则的使用时间还比很多国家的短,有些会计处理方法的可操作性还很弱。一方面是传统会计处理行为的随意使用,另一方面是会计行业整体要随着社会发展而提出更高的要求,造成了会计实务中的差异时效性太强,比起单方面要达到要求来,具体的操作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在茶企的实际会计处理中,会计从业人员的主观认识各有不同,对于具体实务的主观臆断、验证不到等情况还会造成谨慎性原则的滥用,这样,也会导致茶企会计信息的失真。特别是出于不同目的,谨慎性原则的使用,为个别茶企提供了调节分配、逃脱税收的手段。

3.2茶企资产管理业务中谨慎性原则运用的改进思路

在茶企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加强内在约束制度,在很多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上,加强流程环节上的双向控制,防止出现单独操作,减少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随意性;要充分利用内外审计监督,防止曲解滥用谨慎性原则,监督会计人员的处理行为,合理合法地把握谨慎性原则在实际会计处理中的使用。全社会、特别是政府要共同关注,从教育上下功夫,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职业水准的检测。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包括会计、审计、税务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在诚信方面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要强化职业道德监管力度,不为任何诱惑所俘,不做一笔假账。

4结语

总体上讲,实行更加稳健的谨慎性原则,是茶企迈向全球经济一体化、共享化的客观要求。作为茶企,一定要详细分析所处行业的不同特点,认真反思每项会计处理所带来的不同效果,在实际操作中适应会计工作环境的巨大变化,增强谨慎意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合理确认、计量茶企资产、负债等所在者权益,为茶企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产管理保障。

作者:黄宗葵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惠杰.论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J].天津财税,2002(8):27-29.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6

文培明

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地会存放一些药品,但药品的保存应该有正确的方法,否则易霉变、过期。

液体制剂室温保存

如一般止咳糖浆、抗过敏糖浆、解热镇痛药等,这些药水开瓶后,只要在室温下保存即可。因为大部分液体制剂在过低的温度下,可能会降低成分的溶解度,以致糖浆中糖分析出结晶,导致浓度与原先不符。

悬浮剂保存分状态

以粉末状盛装在容器里的药品,在室温下保存期限瓶外有标示,一旦加水后就应该放置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但相应保存期会变短。

眼药水存放依标示

眼药水一般放在室温下即可。有特别提示的需放在冰箱中冷藏的,依标示处理。但要注意,若开封后1个月内未用完,应立即丢弃。

雾剂类药品喜温暖

雾剂类药品应存放在室内较温暖的地方,以免在使用时发生喷药不畅、药物不匀的现象。

中药保存应得法

必须在低湿的环境下贮存,存放时最好能使用干燥的非铁器类密封罐,也可以用塑料袋将它层层包封以隔绝空气。若经常取药,可以将药品制成小包装,以免整体受潮;若长时间不用药,可将药品保存于冰箱中。

特别提示:

外用药和内服药要分开存放,以免混淆。

不同的药品不要使用同一容器,以免相互污染或拿错药。

药品应存放在儿童无法拿取的地方,以免造成误服。

药品说明书要保存好,以备查询。

放置较长时间的药品,每次取用时应该再查一次有效期。接近有效期的可用彩笔把日期标示出来。

投资收藏品谨防风险

文周理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逐年提高,各种收藏热也在各地兴起,但是,收藏市场千变万化,因此加入收藏行列需要一定的风险意识,笔者认为应谨防以下六种风险:

一是品相风险。在市场交易中,品相好的收藏品可以卖到大价钱,反之,价格就会相对较低。因此,一定要注意收藏品的品相。

二是价格风险。各种收藏品的价格受地区地域的影响,同一种收藏品也会有不同的价格。因此,作为一个收藏者来说,不仅要掌握全国各地收藏市场的行情,而且更需要积累收藏的相关经验。

三是假货风险。许多收藏品的假货充斥着收藏品市场,特别是市场看好的价高的收藏品则假货更多,因此,越是珍稀品种,越要格外小心,有条件的最好请专家帮助鉴定。

四是保管风险。一些收藏品不仅不能受潮,也不能受热。邮票、纸币、字画等还要防折、防虫蛀、防各种化学物品腐蚀,也要禁止用手触摸。

五是交割能力风险。有的收藏品变现能力差,在收藏时要注意投资收藏市场走俏的品种,对收藏市场上不容易变现的收藏品尽量少收藏或不收藏。

六是政策性风险。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不能炒卖的收藏品一定不要买来收藏。

家庭消暑茶

文曹汝贤

1、乌梅茶

【材料】乌梅、陈皮、甘草、神曲、山楂各少量。

【作法】用沸水冲泡

【功效】和胃健脾,涩肠敛肺,生津止渴,可防暑消暑。适用于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烦渴等。

2、薄荷茶

【材料】金银花、薄荷叶、枸杞、蜂蜜或者冰糖。

【作法】将2000毫升的水烧开,再放下金银花、薄荷叶、枸杞,泡好后,滤出叶渣即可加蜂蜜(待茶温稍凉)或者冰糖饮用。

【功效】不仅降火,而且对夏季热感冒,有一定功效。

3、冬瓜茶

【材料】冬瓜一斤、姜少许。

【作法】冬瓜去皮、去籽后洗净,切成块状。在锅内加水1600毫升,水滚后加入姜片及冬瓜,焖煮20分钟,熄火后盖上锅盖再焖15分钟即可。

【功效】此为解燥的养生茶。

4、玫瑰普洱茶

【材料】玫瑰花6克、普洱茶适量、蜂蜜随个人口味增减。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7

关键词茶叶;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安徽旌德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中最具生命力、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饮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和茶文化的兴起,人们对茶叶数量、质量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与提高。茶叶作为安徽旌德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安徽省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并成为广大山区茶农脱贫致富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

1生产现状

安徽省旌德县产茶历史悠久,境内自然条件优越,有丰富的光照和水资源,终年无严寒酷暑,土壤肥沃,植被丰富,气候温暖,云雾多,种茶的条件非常优越,境内茶园良种率达30%,品种有龙井43、柿大茶系列等,境内茶园200hm2,正常年份年产茶叶超过700t,产值达1200万元。近几年来,按照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创名牌”的工作思路,旌德县的茶叶生产和炒制技术不断提高,主打名茶“天山真香”于1994年被中国国际名茶节认定为具有“叶大扁直、色泽翠绿、滋味鲜爽醇厚”的优良品质,几年先后获得了省、市名茶称号,使旌德县茶叶名誉大增,旌德县优质茶单价在茶叶市场一直居高不下[1]。

2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园投入不足,管理粗放。旌德县优质茶园面积小,仍有2/3以上面积的茶园生产条件落后,投入不足。由于名茶生产与茶园管理缺乏成熟技术,使茶园重修剪的多,茶园郁闭度低,水土流失严重,茶农在春茶采摘后重剪,茶棵小,茶园面积大,低产面积大。重采轻管,致使茶叶内质差、产量低,同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加工设备难以迅速推广应用,致使大多数茶园效益低下。二是千家万户小作坊式的茶叶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经济纽带,没有形成真正的共同体,卖茶难、成本大、效益低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严重制约了旌德县茶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茶叶制作有待规范,不能失去传统特色。除茶园管理粗放、原料欠佳外,生产炒制工艺不规范也是原因之一,好多茶农用理条机杀青,造成杀青不透,用网夹重压使茶汁外溢,虽然茶叶外形好看,但香气、滋味下降,色泽难看,茶叶不耐冲泡,失去了旌德“天山真香”传统的独特品质。四是社会化服务跟不上。旌德县境内无茶叶龙头企业,缺少茶叶加工大户,大户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严重缺乏开发资金,限制了旌德县名牌茶叶的开发规模。五是市场监管不到位,假冒伪劣的茶叶充斥市场。目前市场上出现大量“真香”仿制品,造成市场上“真香”泛滥,不仅使消费者利益受到严重损失,而且对整个旌德名茶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3发展对策

3.1抓好基地建设,全面提高茶园良种比例

建设生产基地是生产基础。在解决好生产责任制的前提下,对基地要特别重视和加强技术管理,要按照技术规范对基地茶园进行配套农艺技术管理,扩大良种的应用;要改善生产、加工设备条件,培训人才,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量、品质和劳动生产率;同时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2]。

3.2发挥区位优势,建立绿色食品茶基地

由于受地理、自然环境的影响,旌德县现有茶园与有机茶园的标准相差甚远,因此要想发展有机茶、无公害茶园必须另辟蹊径。2004年,旌德县在上海首次参加宣城市政府举办的名优农产品展销会,旌德“天山真香”部级名茶首次和上海市民见面。“天山茶叶”公司带去的500kg茶叶被上海市民抢购一空。受到启发后,旌德县农委抓住机遇,在境内庙首镇祥云村和云乐乡刘村境内新建2座13.33hm2“真香”基地;2007年在旌阳镇凫山村建立1座33.33hm2“真香”基地,这3座基地均远离城镇、居民生活区、公路而且附近还有一定距离的生物隔离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合生产有机茶,填补了旌德县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的空白[3]。

3.3开展社会化服务推动茶业的发展

茶叶生产只有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生产才能上规模,才能降低产品成本,保证质量,增强产销衔接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经销大户,制定优惠政策,推动茶叶产销一体化经营。积极向外拓展,争取能与国内知名的饮料企业联营合作举办茶叶深度加工企事业(如茶饮料、速溶茶、袋泡茶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参与省内、外茶叶商品交易会,以扩大旌德县茶叶市场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茶农科技素质,引导茶农树立“依靠科技创名牌,依靠名牌创效益”的思想观念[4]。

4参考文献

[1]江治贤,李莎.广元市茶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茶叶,2008(8):14-15.

[2]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加工现状[j].中国茶叶,2008(8):4-6.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8

关键词:普洱茶;稀土;广州

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的茶叶。广州是普洱茶重要消费地,也是普洱茶最大的集散中心和贸易场所。茶叶中稀土残留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稀土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后被人体吸收,进而影响消费者健康。为掌握广州市售普洱茶稀土元素残留现状,了解不同工艺、形态、年份等因素下普洱茶稀土元素残留差异,本研究于2013—2015年对广州市售普洱茶样品稀土元素残留情况开展了系统性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来源

采集超市、批发市场、零售店、餐饮单位、网店五类场所的普洱茶样品,包括不同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形态(饼茶、散茶、沱茶、砖茶)、不同年份的普洱茶样品。

1.2采样方法

以顾客购买方式在广州市8个辖区采集418份普洱茶样品。其中超市采集58份,批发市场采集156份,零售店采集88份,餐饮单位采集61份,网店采集55份。

1.3检验方法

使用agilent7700Seri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依据GB500994-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ometry,iCp ̄mS)对普洱茶进行稀土元素(以总氧化物计)检测。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为样品溶液,样品溶液经雾化、蒸发、解离、原子化和离子化等一系列过程,最后通过测量质谱的信号强度来测定试样溶液的元素浓度,进行换算后获得稀土总氧化物检测结果。

1.4评价方法

依据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标准进行评定,检测结果>20mg/kg判定为超标。

1.5实验室质量控制

检验方法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样品测定时附带测定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测定结果应在允许值范围内,要求实验室人员达到检测成分的加标回收率在80%~120%之间后再开始检验。每一个检测样品均需进行平行测定,平行测定结果应满足分析方法的误差要求,报告检测结果平均值,所有超标样品均需复测。

1.6统计分析

通过microsoftexcel表汇总数据,采用SpSSDataDocument建立分析数据库,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判断不同类别、形态、年份样品之间稀土元素残留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在分析普洱茶样品稀土残留值的分布特征时,根据监测结果将稀土元素残留范围划分为≤10、10~20、30~40、40~50、50~100mg/kg共6个区间进行描述。

2结果

2.1广州市售普洱茶稀土元素残留现状

对418份样品进行监测,超标169份,超标率为4043%,检测结果范围033~670mg/kg,中位数为175mg/kg,均值为195mg/kg,p95为374mg/kg。不同类别、形态、采样场所、年份的普洱茶样品稀土元素残留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熟茶样品中稀土元素超标率高于生茶ꎻ饼茶的超标率最低ꎻ餐饮单位来源样品超标率高于超市来源样品ꎻ年份>5年的样品超标率较低。

2.2广州市售普洱茶中稀土残留量分布范围

稀土元素残留量≤10mg/kg的占1388%,介于10~20mg/kg的占4569%。在超标样品中,介于20~30mg/kg的占2823%,介于30~40mg/kg的占838%,介于40~50mg/kg的占191%,介于50~100mg/kg的占191%。其中,残留量范围介于10~30mg/kg的占7392%。

3讨论

本研究对广州市418份普洱茶样品监测结果表明,广州市售普洱茶稀土残留情况比较严重,稀土元素超标率达到4043%。有研究显示,稀土元素吸收进入人体后经血液循环途径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并在脑中具有明显的蓄积性,一定剂量下可诱发神经毒性效应,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干扰神经内分泌功能。自然人群通过食物链长时间暴露于低剂量稀土下可干扰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与智商形成,对成人血压、脉搏、神经反射、血细胞、血钙、血糖等产生不良影响[7-8]。因此,对茶叶中稀土元素残留情况开展监测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造成普洱茶稀土元素残留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1)茶树对土壤中稀土元素具有强富集性。普洱茶传统产区云南省属于稀土矿区,土壤中稀土本底含量较高,加上茶树的强富集属性,导致普洱茶叶中稀土含量普遍较高。

(2)稀土微肥与农药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汪东风等研究发现,稀土可以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增强茶树抗性。由于稀土的增产助长效应,部分茶农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在茶叶生长过程超量使用稀土化肥与农药。骆和东等研究后认为,在茶树生长过程中使用稀土微肥,是茶叶中稀土残留主要来源之一。

(3)茶叶稀土元素检测方法变更。2012年实施的«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精度进一步提升,检测标的总稀土氧化物所包含的稀土元素增加至16个(旧版检测方法仅包含5个),导致检测结果和超标率均升高。

(4)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使普洱茶种植区域范围内土壤中稀土含量人为增加,导致茶树通过根系富集的稀土含量也相应增加。广州市售普洱茶稀土元素残留在熟茶、砖茶和餐饮单位来源茶中较严重,相关部门可据此确定监管重点方向。稀土元素在茶叶中残留多少与叶片位置呈良好的线性相关,茶树新梢中芽部的稀土含量最低,根茎和老叶稀土含量均高于芽部。生

茶对原料要求较高,以茶尖嫩芽为主,而熟茶的原料以根茎老叶为主,导致生熟普洱茶稀土元素残留存在差异。不同冲泡方式下普洱茶稀土元素浸出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普洱茶冲泡过程中析出比例介于573%~701%之间,结合膳食调查、茶叶消费、不同食品稀土摄入贡献率、aDi值等数据进行初步评估,广州市居民人群经普洱茶摄入稀土元素风险较低。

参考文献

[1]骆和东,王文伟,王婷婷,等.我国茶叶中稀土元素残留现状及限量标准的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4,26(5):481-48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5009.94-2012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6]范广勤,郑辉烈,刘勇,等.稀土暴露与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1):1283-1284.

[8]袁兆康,刘勇,俞慧强,等.血稀土负荷水平与居民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2):133-135.

[9]郭俊明,杜瑛.植物体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其某些影响因素(续完)[J].四川稀土,1996,(1):10-12.

[10]汪东风,邵学广,王常红,等.稀土对茶园增产及品质影响的风险[J].作物学报,2000,4:455-461.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9

关键词:茶叶稀土;含量;植物性;食品质量;安全;影响

文章围绕茶叶稀土含量对植物性食品质量安全影响为中心,分四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茶叶稀土含量对植物性食品质量安全影响方面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1稀土元素的毒性以及低剂量效应

稀土元素在形式上和重金属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随着稀土元素大量在人体内累计会导致人体的肾、肝、肺以及脑等诸多组织中毒,此外稀土元素的中毒还会导致自身Dna受到损失,进而还存在着一定的遗传性,是一种毒性较大的物质。国家在食品中稀土元素的限量标准方面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国际上以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稀土元素检查和服用标准,在该方面还需要我国继续持续深入的研究。

2在茶叶中超标稀土元素的来源及作用机制

2.1茶叶中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

根据相关人员的调查分析显示,在茶叶中存在的稀土元素来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种植区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很高,进而在茶叶生长过程中以及后期加工制作中导致茶叶中稀土元素含量过高;其二是在茶叶种植过程中使用的茶肥中稀土元素的含量过高,这主要表现在很多茶商在种植茶叶的过程中为了促使茶叶快速生长,长期使用各种含有稀土元素的肥料,特别是采用茶叶喷肥的施肥方式,更是会导致茶叶中稀土元素大量富集。

2.2致使茶叶中稀土元素含量超标的作用机制分析

外源稀土及土壤稀土元素与茶叶稀土元素含量。在茶叶的不同种植区,不同母岩下发育出的土壤在稀土元素含量上就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以红色土壤为例,其主要是以花岗岩为母岩,因此其中含有的稀土元素最高,然而由玄武岩发育出的红色土壤在稀土元素的含量上就较低。就本章所研究的南方地区而言,因为土壤多为酸性导致茶叶在生长过程中会大量吸收稀土元素,再加之后期含有稀土元素的茶肥使用,更会导致茶叶中的稀土元素超标。稀土元素的土壤效应及累积性。因为稀土元素的化学活跃性过低导致其在土壤中并不会消解,只会在存在形态上有一定的转变,因此茶叶在含有稀土元素的土壤中生长时就会大量的吸收稀土元素。并且随着茶叶种植年限的增加在施肥上方面也会导致土壤的稀土元素不断累积,进一步导致茶叶的稀土元素年年升高。稀土元素叶面肥喷施和茶叶稀土元素的富集及高吸收。很多茶叶种植户为了提升茶叶的生长速度在施肥的方式上,很多选择叶面喷施的施肥方式,而此施肥方式茶叶叶面对肥料中稀土元素的吸收程度较之根部施肥的方式要高出近百倍。叶面喷施的方式从茶叶角度观察会对茶叶造成一定的质量影响,同时也会导致茶叶的稀土元素含量暴增。

3面对目前茶叶中稀土含量过高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首先需要茶农在茶叶种植的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茶叶种植方式,遵守国家在茶叶种植方面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实现对稀土元素的控制;其次面对茶叶使用肥料中高稀土元素的问题,需要从种植户、中间商以及零售商多方面拒绝含稀土元素的茶肥;再者面对已上市产品需及时召回;最后也要加强种植的风险评估、深度调查茶肥使用情况,保障茶叶种植区其自身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4结束语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的植物性食品之一,然后近年来在茶叶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却越来越高,长期服用对人体会造成巨大的伤害。究其根本,目前茶叶中稀土元素含量过高主要原因其一是在种植区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很高,进而在茶叶的生长过程中以及后期的加工制作中导致茶叶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过高;其二是在茶叶种植过程中使用的茶肥中稀土元素的含量过高,导致茶叶中稀土元素含量过高。面对目前高稀土元素含量的茶叶已经流通于市场的问题,可以从贯彻以人为本的茶叶种植方式、拒绝含稀有元素的茶肥、已上市产品需及时召回、加强种植的风险评估、深度调查茶肥使用情况几条途径解决存在的问题。

作者:周文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店头镇果茶站

参考文献:

[1]林锻炼.福建乌龙茶茶园土壤与茶叶中稀土含量及其相关性[J].中国茶叶,2011,20(10):22-24.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10

茶叶经济,是一个囊括茶叶生产、加工、营销等一系列过程的词语,同时也是与诸多利益息息相关的要素。关注茶叶经济的发展就是关注民生,为了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需要合理应用金融会计理论,突破茶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茶叶经济的现状,然后阐述了金融会计理论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金融会计理论在茶叶经济中的具体应用。作为重要的会计体系之一,金融会计理论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金融会计应与各大茶企业共同进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关键词:

金融会计理论;茶叶经济;应用

中国的茶叶世界闻名,因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内涵。时至今日,茶不仅带着茶文化走向世界,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支柱产业,形成了茶叶经济。茶叶经济关乎民生,若要真正实现茶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则需要在茶企业中合理应用金融会计理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正确应用金融会计理论,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做到有效的监督,才能改善我国茶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推动茶叶经济的发展。

1我国茶叶经济的现状

我国的茶文化可谓是一部伟大厚重的史书,现代茶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茶文化的弘扬和继承。近几年,我国茶叶出口成绩颇为喜人,茶产业的迅猛发展预示着茶叶经济的光明前景。众所周知,我国茶叶资源十分丰富,各种类型的茶叶琳琅满目,在不同地域中竞相开放,吸引着许多茶叶爱好者。其中,闻名遐迩的普洱茶、乌龙茶均是源于中国。茶作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饮品,备受消费者欢迎。并且,有关茶的研究也在一些高校中逐渐开展,有的成为独立的专业。因茶而诞生的各类人才层出不穷,为茶文化的推广和茶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茶产业的发展趋于稳定增长的态势,在产业模式越发规范的状态下,茶叶经济趋于多元化,正规化。诸如茶农和一些散户茶农,在产业模式规范化的带动下,其经营模式日益合理。许多茶叶经营者更加重视打造质优价廉、高性价比的产品,不断创新,注重生产工艺的提升和茶叶口味的完善。如今,我国茶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从管理、生产到销售等方面形成了一条龙服务,为博大精深的茶产业增添一份生龙活虎的气息。不过,在这些可喜的成绩背后,我国茶叶经济的发展依然存在一定的瓶颈。尽管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茶叶大国,但在生产茶叶的环节,不可忽视的几大问题需要加以重视。第一,生产效率低。在我国,茶叶资源很丰富,但产量却与其不成正比。这是由于管理不够精细造成的。从茶叶的生产、加工到营销等一系列环节,包含许多复杂的工作,因此茶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维系。但是,许多农户在经营茶叶的同时,还经营其他种类的产品,多而不专,使茶经营成为其副业,存在专业程度不足的问题,由此就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第二,缺乏重量级茶企业。目前,中国的茶叶市场鱼目混珠,许多企业呈粗放式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而且规模有限,缺乏知名龙头茶企业,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品牌的推广。据了解,在茶叶出口中,多数产品档次较低,许多企业依然以价格战为主要的竞争手段。虽然也有一些国内知名品牌,但与真正的重量级品牌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三,不重视产品研发,产品难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一方面是由于经营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安于现状;另一方主要受到企业自身条件所限,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在产品研发中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许多企业并不热衷于研发工作。第四,成本提高,导致出口形势不稳定。尽管我国许多茶产品以低价格走俏国际市场,但由于近期整体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出口价格跟随提升。这对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并不会有太大影响,但不发达的国家则可能承受不住如此高昂的价格。加之,我国茶叶尽管远销海内外,但大多数消费者对多数茶叶功效并不了解。

2金融会计理论的重要性

在我国,金融会计是随着金融业不断改革而逐渐发展的。其作为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跟随金融改革而提出更高要求的一种会计理论。简而言之,金融会计既不可脱离会计理论,又是推动会计相关制度变革的催化剂。金融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因此在反馈和监督企业的财务状况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并且可以帮助经营者稳定企业内部,制定有效的预警措施和应对策略。金融会计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必须真实,不得含有任何虚假成分,而且信息的提供需及时有效,才可减少企业的风险,帮助企业的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实际上,由于会计信息的残缺所导致的各种风险比比皆是,因此,金融会计理论需要不断规范和完善。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会计则需要不断发挥作用,力求与国际接轨。一旦金融会计标准体系真正实现国际化,这也就意味着我国产品进出口、经济发展、企业的竞争力都将得到有效提高。金融会计标准国际化是跟随国际市场的变化而发展的,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我国财政部对金融会计标准体系非常重视,并时时参与到会计标准体系的改革之中,力求使其更加规范化,先进化。许多企业沿用财政部推出的新会计准则,力争在国际竞争中多出制胜的筹码。在金融会计标准迈入国际化的道路上,财政部的大力改革对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积极态度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3金融会计理论在茶叶经济中的具体应用

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我国茶叶经济面临着很大的冲击,各大茶企业也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合理运用金融会计理论,最大程度展现企业财务的真实情况,才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保持良好,做到正确评估国际化市场对茶企业所带来的风险,确保企业的资产不受到损失,增强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茶叶经济的持续增长。目前,许多茶企业在资产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支出与收益界线模糊,企业资产设备价值无法有效衡量。需要通过一种谨慎、合理的方式维持企业的资产,提高企业的收益,并减少由于风险所带来的各项损失。因此,在这里主要通过探讨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在茶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一步体现金融会计理论在茶叶经济中的重要性。在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是重要的“骨干力量”。实施谨慎性原则最终目的是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帮助企业建立必要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措施。首先,从茶企业资产确认方面探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探讨,包括茶企业资产确认时间、确认资产所有权和资产预期。第一,对资产的确认时间实施谨慎性原则是遵从时间分配,不包括还未发生的交易。如此才符合金融会计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息的真实反映和监督职能。第二,在资产所有权确认这一方面,要遵从茶企业是否是资产的所有者或拥有所有权,这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通过所拥有的资产创造效益。茶企业申请成功的专利权,也将隶属于茶企业旗下资产。反之,则不可以,这就是谨慎性原则的严格界定。第三,茶企业之所以得到顺利发展,本质在于其所拥有的资源可以为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通过对资产预期保持谨慎,实际是对资产的严格区分。比如,所谓的资产而实际却已经贬值、半途而废的项目、报废的机器等等,这些曾经可以被称之为的资产,如今已不会为企业带来效益,反而可能会“拖后腿”。其次,从茶企业的资产计量方面探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企业的资产计量中,有一个重要的对比数据就是历史成本。以此进行资产计量,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根据资产的渠道不同、作用不同,应采取不同的计量方式。茶企业应定期检查资产,运用会计谨慎性原则对资产进行计量,结合资产预期衡量该资产是否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针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作出合理预测。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结合茶叶经济中存在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认真思考,采取有效的方式减少茶叶经济中的不利影响,使茶叶经济得到真正的提升,继而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不可否认,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中国的茶企业已经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力争占据一席之地,茶企业的发展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茶叶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结合金融会计理论使企业拥有强大的经营能力。金融会计亦要跟随茶企业发展的脚步而做到与时俱进,在体制改革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上均需更加专业。此外,金融会计从业人员亦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应变能力,正确运用会计工作处理企业财务问题,助力企业获得持久的发展,从而实现我国茶叶经济的飞速增长。

参考文献:

[1]孙九霞,史甜甜.茶叶经济主导下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案例分析[J].旅游论坛,2010(3):299-305.

[2]储安素.潜山县茶叶经济科学发展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

[3]扶晓.信阳茶叶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4]谢芬,杨江帆.茶文化与茶叶经济的发展[J].茶叶科学技术,2005(1):12-13+3.

[5]颜宁.茶叶经济的兴衰与传统文化的调适———西双版纳南糯山僾尼人的个案[J].民族研究,2009(2):31-37+108-109.

[6]闻云峰.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D].南京大学,2011.

[7]饶磊.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

[8]肖伟.关于金融会计管理工作的几点理论思考[J].金融会计,201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