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大讲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5:56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1

北京数字学校作为新生事物,有着发展壮大的目标和广阔的天地,同时又面临着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的任务。数字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数字学校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手段,时刻冲击着旧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习惯。数字学校的发展,要在继承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变革,不断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数字学校的发展前途无量,任重道远。支持北京数字学校的发展是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北京数字学校名师同步课程的优势

北京数字学校的初创,起源于中小学名师同步课程的录播,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课程走在前面,高中课程也将陆续推出。由于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教委的直接领导,北京数字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师资力量和物质条件,现已推出的名师同步课程展现出极大的优势。

第一,授课教师均从北京市各学科最优秀的教师中选聘,水平高,语言素质好,备课充分,对教材的分析讲解到位。有很多节课还整合了多位教学专家的集体智慧,堪称全市的最高水准。

第二,特别凸显教师的主导性,对课程的控制性强。教师可以充分展示具有个人色彩的学科思想、学科知识理解,以及个人风采。

第三,教学内容完整,教学环节紧凑,课时运用效率高。

第四,视频点击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对于不能保证正常课堂学习的学生(如因病、事假落课的学生)非常有益,方便不同需要的学生多次学习、反复学习和超前学习。

第五,很多教学内容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为教学中许多传统难点内容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

第六,复习课对学生的知识巩固很有帮助,可辅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和方法。

第七,互动英语的开设,方便了学生,使英语学习延伸到课下,延伸到家庭。

第八,在课程教学后,数字学校开设了精华区提问,还将提供课程介绍、教学工作计划、课件资源等。名师同步课程为缺少经验的青年教师指明了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向,示范了教学方法,同时也为学科教研活动提供了素材。

此外,北京数字学校实行实名制应用制度,保证了网络应用的严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为今后数字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北京数字学校名师同步课程的不足

由于开设时间尚短,北京数字学校目前提供的课程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缺乏互动,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教学类似,没有展现出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具体如下。

第一,学生被动听讲,无法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流;授课教师感受不到学生听课的反应。整个课堂缺乏活力,缺少灵动。

第二,课堂里没有学生,提问、练习均由教师自问自答,小组活动也只能讲讲要求,给个样本。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多种答案与不同解法,无法得到教师的点评。

第三,不考虑学生的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无法设计不同深度与难度的课程,没有因材施教。

第四,学生听课时,记笔记时间短,看哪本教材和哪页书没有提示。一些课堂板书内容、例题展示时间短,看不清楚,学生听讲难以跟上。

第五,不少教师在授课时面容呆板,严肃有余,亲切与生动不足。课堂的说教与灌输性强,使名师们的教学艺术大打折扣。

第六,一般是学生独自听课,缺乏同伴交流与互助。

第七,学生在搜寻学习内容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利用数字学校过程中,自控力差的学生可能“涉足”其他网站,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这也是需要重视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从名师课程到数字学校的全面发展

名师课程是北京数字学校的主体,同时还开设了学习中心和互动英语等项目。然而,只有这些内容还远远不能构成一所完整的学校。北京数字学校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自身也需要全面发展。下面仅就北京数字学校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数字学校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

学校要继续开好名师课程,进一步丰富德育、智育活动,同时也要增加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内容。

2.对名师课堂的改进意见

(1)课堂教学建议现场增加学生听课,师生互动。但是,对课堂提问、回答和讨论要进行有选择的编辑,使之构成有效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的质量与高效,同时配合名师课堂安排在线答疑。

(2)对优质课程的开设,在名师范围内公开“招标”,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做到精益求精。同时,开设以内容取胜的学科讲座(如科学史,世界文化、文学,英语词汇、写作、语法等)。

(3)教师授课不仅要内容科学、语言好,还要有镜头感,会表演,能抓住观众。课堂提倡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形成数字学校自己的“百家讲坛”。

(4)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灵活机动的特点,除按教材章节授课之外,对一些学生容易困惑的问题,学科知识的难点、重点和兴趣点,提供短小精悍的视频资料,便于学生和教师选择观看。

(5)同课异构,推出适合不同水平不同需要学生学习的课程。

(6)开设互动作文项目,聘请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及时点评。

(7)将数字学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平台,成为教师学科培训的基地。设立学科专家咨询点,方便青年教师与名师交流。

3.开辟专家名人报告、课外小组活动、社团活动等栏目,精选内容,供师生参考和参与

4.开辟栏目,展示学生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的成果,展示师生的各种才艺

5.举办北京数字学校“最受欢迎的课程”、“最受欢迎的教师”、“最受欢迎栏目”、“优秀学员”等评选活动

6.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网站的先进经验

参考“智慧学校”的发展方向,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北京数字学校平台不断提升改造,增强师生、生生、师师的交流互动,增强数字学校与师生、家庭、社会的沟通。国外的Youtube等网站对节目的制作播出与受众的互动有非常好、非常成熟的技术运行模式,建议参考。北京数字学校平台界面的设计需更加简洁大方,排版需更加科学有序。每节课的开始曲可更加简短,音乐不宜激昂雄劲,可试用悠扬的铃声。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2

传统的课堂教学,从目标上讲,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从内容上讲,以课本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从方法上讲,以灌输式为主要教学方法;从技术上讲,以粉笔、圆规、直尺的应用为主要教学技能;从时间上讲,以45分钟为主要教学单位;从地点上讲,以学校课堂为主要教学阵地;从范围上讲,以班级人数为培养对象。传统教学的优势在于其方式、方法的普及与应用,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教与学的理论和模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所熟知和掌握。但到了教育信息时代,这种理论与模式的局限性、滞后性已显露无疑。因为它是工业化时期产生的教学(生产)方式,具有定时、定点、定量、定产、统一目的、统一内容、统一模式的计划方式特征,难免产生同质化产品,出现同质化现象,而个性、独立、创新的品质培养却成为一种奢望。这也许是对钱学森之问的一种诠释吧。

全时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的教学,从目标上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从内容上讲,以学科知识和学习能力培养为教学内容;从方法上讲,以“双主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主要教学方法;从技术上讲,以教育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深度融合为主要教学技能;从时间上讲,以全时空为主要教学空间;从地点上讲,以“学校+家庭”为主要教学阵地;从范围上讲,以在线人数为培养对象。信息时代的教学,需要从教育的理念、观念上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概念限制,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应具有全时、立体、交互、方便、高效的特点。它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允许人的多元发展,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探索人的超前发展。

全时教学模式,就是基于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的新模式。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传递、掌握信息的数量、质量、速度,决定着事物的成败。在教育领域,要掌握事物发展的主动权,掌握教改的主动权,就要从传统教学转变为全息教学,从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全时教学模式。全时教学模式亦可称之为全时空教学模式,其基本要素包括数字资源、教学设备、教育技术、教学空间、教学地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具体到教师,基本要素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技术、学科与技术的融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组卷、考试、评价、管理等;具体到学生,基本要素包括学习资源、学习设备、教育技术、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全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学数字化技术、用数字化资源、备数字化教案、上数字化课堂、评数字化教学、育数字化人才。全时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是:集中备课-线上预习-双主教学-互动答疑-在线作业-批改整理-循环升华-自主学习。

全时教学模式教学步骤详析

集中备课,就是由传统备课转为数字备课。就备课方式而言,教师从传统教案(图文式)转变为数字教案(图文音像式)。备课时可一个人准备,也可实行集体备课或网络集体备课,让你的教案变得鲜活起来,看起来有生机、有兴趣、有吸引力、有穿透力。能自我感染、自我欣赏的教案,无疑就是一份好的教案。教师在数字备课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既有备课软件又有与之相匹配的资源库同时使用,一般备一节课的时间和传统备课时间是一致的。数字教案完成后,教师还应做两件事,一件是像“翻转课堂”一样,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完成每一课5~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并且放在网上,另一件是制出数字学案,将学习内容、环节、步骤、方法等一一列出,供学生使用。就备课的范围而言,就是从树立学科知识结构观开始,把知识看成树叶,把章节看成树枝,把课本看成树干,备课时,将每课时的知识点拓展到一个章节或一册书,即从备一节课到备一个章节的课,或者是备出一册书的课。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知识结构的脉络,感受到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连贯性。防止支离破碎地理解所学知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摆脱时空、地点、内容、方式、方法、进度的束缚和限制,在教师数字化教学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充分张扬个性和特长。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得到先进的学习方式的帮助,建立学习信心,掌握学习方法,奋发努力,摆脱学习的困境。

线上预习,就是学生根据数字学案、数字视频以及其他教辅资料进行课前知识的预习。通过自主学习,将已知留给自己,将未知交给教师,将疑问带给大家,将交流送给课堂。要把预习作为主要的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予科学的安排。抓预习就是抓预知,抓预习就是抓未然。就像设置防空识别区一样,提前预警、提前预知、提前准备、提前布置,课堂上就可以快速有效地直面存在的问题,集中精力,迅速突破重点和难点,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双主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字面上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是主导应该把主体带到一个个知识的宿营地,并让主体掌握独自行走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可以独立地完成知识间的旅行。主导的任务就是告诉你知识的目标、路径、工具、方法、注意事项,带领你、帮助你由a点到达B点,主导的重点是引导和帮助知识的行者到达知识的驿站,主导的难点是用什么方式方法带着大家到达。只能带少数人到达终点的主导与能带领大家共同到达终点的主导是有本质区别的。主体,就是在主导的指引下,自觉、自主地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勤学苦练,学会独立到达终点。过去,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学校、在课堂上,而现在,二者之间的联系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它以所学课程为目标,以云资源平台为依托,以教育技术为支撑,以数字教案、学案为载体,以网络宽带为纽带,以点阵、书本为终端,突显了教育技术在主导与主体之间的桥梁作用。双主教学,前提是要把教育技术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将课堂教学转为全时教学,将零散的知识点教学转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学,将灌输式教学转为渠道式教学,将学生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转为主动、互动的学习方式。课前,由文字教案到数字教案、数字学案、数字视频,由文字预习到数字预习;课中,强调运用教育技术的手段和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新方式,形成开渠引水,水到渠成的局面;课后,强调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方式和优势批改作业,利用大数据功能去统计学习数据,分析数据成因,调整方法步骤,确立新的教学思路。

互动答疑。这个环节涉及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该设计出科学完整的循序渐进的学科知识线路图,设计知识站点,设计“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标明本站站点,指明前方站点,让知识的行者对自己的行程心中有数,有路可循。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学会应用知识线路图,根据图示,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沿路行进。应充分利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方式,将疑点、难点随时随地与教师沟通,与同学互动,解决各种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方法障碍等,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线作业,就是教师布置完作业后,学生运用点阵技术完成作业,并且上传给教师的过程。运用这种形式,可以大幅度优化作业过程、作业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常规情况下,作业是由教师安排布置的,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和完成。现在,如果从“以人为本”和“学习主体”的角度去思考,那么,学习的主体也就可以利用云资源和云平台去自主地设计自己当天或章节性的作业,只要达到学科知识的目标要求即可,充分体现了主导与主体的互动关系,达到教学相长。

批改整理,就是教师依托云平台接收和批改学生的作业,一对一、一对多地回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进步。所谓整理,就是依据云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功能,将班组(年级、学校)学科的每次测试数据统计描述出来,供教师对成绩优劣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用大数据对教学成绩进行比较性分析研究,是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前沿运用,必将以其精细、便捷、高效的特点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成为诊断学习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帮手。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3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平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自己服务。当学科发展遇到困境时,学校要明确社会责任,找准自身发展定位;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及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升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则可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寻求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方法,这才是学校教育适应时展的正确方式。

一基于数字化校园平台下的翻转课堂教学

信息化时代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对教育事业的进步影响最大。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若遇到问题则求助无门,由此,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教学模式倾向于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答疑解惑,成为学习的引路人。大量实践证明,翻转课堂的引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升学习成绩,这也充分证明了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学校顺应时展的要求主动引进数字化教学平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与计算机、网络、数字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有助于推进翻转课堂的落实与实施[1],而借助此平台教师可以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所谓翻转课堂教学,即为将“传播知识”的课堂放在课外,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上的教学视频以及随堂测验等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和掌握情况的检测,课堂上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来答疑解惑,再通过课堂考核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再有针对性地讲解共性问题和个体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开展,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其将知识内化。

二数字化校园平台下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建立在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基础之上,因此,只有学校做好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各项工作,完善数字化校园平台运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进。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平台的背景下,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课前的自主学习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知识的讲授则主要在课下,学生可自己安排时间、调整状态观看录制好的讲解视频,并辅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随时能对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测。为达到以上的课前教学目标,教师需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并于授课1周前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制作的视频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8分钟为宜,视频内容要做到逻辑清晰、简单明了,视频讲解配套有自测题,自测题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的重难点,对习题进行筛选,得到的有代表性且难以适当的习题,便于学生自我检测。此学习阶段中,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至关重要,因此,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

(二)课中的问题解决模式

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过程包含三方面。首先,针对课前知识学习部分进行答疑,问题可由学生提出,教师也可根据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后台统计数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讲解的重点不在于单一问题的解决,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其次,答疑后,由教师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课内讨论或小测验来进行解答,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方法,培养团队意识,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共同进步。最后,教师根据课堂测验或小组讨论过程,了解个体学习差异性,根据学生的掌握层次实现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三)课后的反思深化模式

课堂教学结束后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对于教学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具有知识延展性的拓展练习,旨在将教学内容应用到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使学生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记忆,获取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此过程仍然是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过程,但是,教师可通过提供辅导资料、推荐相关参考书籍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并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中的师生互动板块随时与学生互动,共同讨论得出结论,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以进一步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

三数字化校园平台下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内容

翻转课堂教学有助于丰富数字化校园平台,与此同时,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发展也会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的成熟,两者相辅相成。而翻转课堂的广泛使用,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极强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平台背景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学校引进数字化教学模式

学校发展在一定阶段总会遇到发展的瓶颈,需要转变发展思路,顺应时展,探寻新的发展机遇,引进数字化教学模式。学校建立的完备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提供平台,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学校建立完备的教学制度体系,通过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来激发教师运用数字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学校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翻转课堂教学案例以供教师参考学习,同时还要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花大力气去培养翻转课堂教学人才,增强教师的数字化能力和翻转课堂教学能力[3]。

(二)教师优化数字化教学内容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以学校提供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为学习平台,教师要积极学习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知识,刻苦钻研制作翻转课堂各环节所需素材的能力。翻转课堂在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转换教学思路,仔细研究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理念以及教学思路,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将教学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提前想好应对措施,教师的准备情况会在后期的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视频,这就要求教师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对数字化素材的录制、剪辑以及后期配音等软件操作都要有所了解,并逐步提高视频制作水平,充分将教学内容与视频相融合,利用优质的视频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另外,与视频配套使用的自测题,也要教师精挑细选,因此,翻转课堂教学看似老师在课堂讲授的内容减少了,实际上,教师为课堂教学所做的准备却要更加精细化和面面俱到,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努力,也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生利用数字化学习知识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的主体,也需要学生提升数字化媒介使用的能力,能利用数字化平台进行知识学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调整状态,明确学习目的,将有疑问的内容罗列出来,通过课上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学习来答疑解惑[4]。翻转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尤为重要,只有学生主动利用数字化手段参与到翻转课堂上,才能将知识的学习真正理解与内化,学生又会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学生具备数字化的学习能力十分重要[5]。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发端于美国的翻转课堂,开始在我国受到热捧,并迅速在基础教育领域扩散。然而,这种翻转了“教”与“学”关系的课堂,并非美国人首创,国内的一些学校很早就做过类似的尝试。青浦实验的“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等,其实都能找到翻转课堂的影子。那么,为什么“翻转课堂”如此火爆?难道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吗?知名特级教师韩建光曾这样形象地剖析翻转课堂走红的原因,“无疑它踏在了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上”。如果说,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翻转课堂找到了适宜的土壤,那么,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平板电脑在“教”与“学”中的应用,为翻转课堂提供了一对一数字化的环境,改善了“教”与“学”的体验,使得这颗“金种子”在适宜的温度下能够萌芽。

济南历城五中就是进行“教”与“学”关系变革的又一典范,学校不仅融合了国内外的探索与实践策略,提出了“三自一新”的理念,同时,还引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理念并获得了intel的软硬件技术支持,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世界一起开创新学习时代。

学习力是翻转课堂核心

从2014年8月开始,历城五中尝试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从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探索和试验。谈到学校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教学实验,历城五中校长高一鸣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数字时代,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最重要的能力应该是什么?我认为是学习力,这一点至关重要。学生走向社会,面对一些新生事物、基础问题、新的理念都需要自己不断地重新建构、思考,然后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种学习能力应该从小开始培养。这也与我们的办学理念“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发展”不谋而合。学校在办学理念指引下开展了“先学后教”活动。先学,只有学生先学才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后教,就是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老师再教。未来,我们更是要形成教学体系——“三自一新”,即自主学习课程,自我教育课程,自觉发展课程,教学创新课程。

通过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实施,先学后教,学生遇到问题时通过看微课,上网收集资料,找到一些问题的突破点、关键点。长此以往,不仅课堂高效,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一鸣校长如是说。

每个人的学习都与众不同

陶行知先生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有教无类,教无定法”这一直是教育人追求的理想教育状态。然而,近百年来,我们的教育生态几乎没有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谈到一对一数字环境下的翻转课堂,高一鸣校长饶有兴致地举例说明:传统的老师教学就相当于中国的中医,利用信息化平板电脑教学就像西医。中医是讲望闻问切,但是西医讲究数字的分析。

我们学校的特点是“先学后教”“学案导学”。老师们要把教材重新整合,整合为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针对每个学习活动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老师精心编写的学案和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思考。通过看书接受一些新知识,通过大脑中沉淀的已有知识基础,加上课本上的东西,重新建构这节课的新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历城五中开展此项目伊始,有一半新生参与实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9个学科应用了英特尔架构终端。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5

关键词阅读教学;数学;自学

现在,阅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被广泛使用,也就是所说的阅读教学。但是,大多数人往往只知道它在语文、英语领域内的使用以及知道阅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知道阅读能增加英语的词汇量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文章;却忽视了阅读在数学教学领域内的使用及好处,殊不知阅读对于数学教学也具有同样甚至更大的作用,它的作用是连锁性的:解题思路清晰,易于分析问题,可使解题正确,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现在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已经走进了课堂,在教学期间笔者发现语文老师对阅读非常重视,在课堂上要花好多时间进行阅读,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课文,还在课外进行预习性阅读。数学阅读就显得比较单薄了,所以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是刻不容缓的。

一、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如:“请问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页才能超过小华?”有许多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最少……才能超过”。很显然,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学生数学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二、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

首先,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所谓数学交流是指数学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做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其次,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我们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教师上课就在课堂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做练习或爬黑板,之后,总结、布置课下作业,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第三,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三、数学阅读进入课堂

鉴于数学阅读上述重要教育意义及其有别于其他阅读的特殊性,应尽快加强数学阅读的心理机制、数学阅读的有效策略及数学课堂上如何更好地运用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同时将数学阅读请进课堂,为此:

(1)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

(2)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努力借助于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方法。当教学生如何阅读数学教科书时,教师最好选择几段书上的内容,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6

6月4日上午,我镇语文教师在中心小学举行学习交流活动,参加淮安学习的五名骨干教师以还原专家的课堂教学、听课研讨、教学报告等形式请进了先进教育经验。季友志老师执教了《数星星的孩子》,全镇一二三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了听评。王超老师执教了《桂林山水》,全镇四五六年级语文教师听评。五位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举办了精彩的讲座,全体语文教师收获多多。

6月4日下午,全镇数学教师在中心小学进行学习交流活动。首先听评研讨了王文龙执教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周德花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两位教师很好的把教育专家的先进教育理念请回来,和全体教师一起分享。高报、臧守金、周德花和王文龙四位教师的讲座,思想前沿,理念先进,让广大教师享受了精神大餐。

王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模仿华应龙老师的课堂教学,能把华老师的课堂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是一节较为成功的课。在课堂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期待学生问题的生成。让学生在玩中慢慢的进入思考数学的境界,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王老师用了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四年级的内容,有些学生学习效果不好,教师的课堂语言有些不流畅。但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让我们收获很多。

周老师作为年轻的教师,能在工作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执教了《用字母表示数》结合了专家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让大家很好的分享她的教学艺术。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7

关键词:数字故事;拓展课;小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15-04

一、引言

数字故事是故事的数字化表达,是指使用信息技术将故事视觉化,以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的数字形式呈献出来的一种新的讲故事的方式,主要区别于传统故事形式。

针对数字故事本身的特点,本文将其与各个学科相结合,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感悟等项融合,主要致力学生对数字故事的制作和创新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同时借助于故事的数字化、视觉化表达,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氛围和环境里进行视觉化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故事中的一个个情节,采用形象的数字化表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能动地积极思考和发问,学习知识的能力。让数字故事与课程整合更加生动自然、更有效,让数字故事成为生活中视觉化表达的一部分。

二、“数字故事拓展课”开设背景

上海市某小学是电子书包项目试点学校之一。基于对信息技术重要意义的认识和实践教育创新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十余年来,她一直走在教育信息化探索的路上。随着电子书包项目的逐步推进,丽英小学开始关注拓展型课程,追求新的突破。为了运用信息技术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上实现新的突破,充分依托数字化环境开发拓展型课程创造属于学生们自己的课堂,学校启动了拓展型课程领域的重构和再设计。如何依托数字化课程环境,实现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成为学校思考的新命题。

数字故事协会在2002年,对数字故事有这样的定义:一个古老的讲故事艺术的现代化表达。丽英小学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把“数字故事拓展课”定为18个拓展型科目之一。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考虑:

(1)培养学生学会讲故事

(2)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视觉化思维的培养

所谓的视觉化思维是指视觉形式的感受能力,借助于形象语言进行思考的能力,运用图形语言及绘画媒体对所见与所思进行描述的能力。所以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就是视觉化思维形成的过程。

(4)数字故事与语文作文的整合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字故事所具有的故事性、艺术性、创造性等特征,使学生经历了整个故事的发生、体验、感受和创作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5)信息素养的培养

数字故事的创作要用到很多信息化的手段,比如:如何得到一张精美合适的图片,如何剪辑音乐,如何收集字体等一系列的信息工具和资源。数字故事的制作,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必然的。

三、“数字故事拓展课”具体实现

“数字故事拓展课”项目于2013年3月15日正式启动,通过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本项目进行实施。本文讲述的是笔者教授的五年级数字故事拓展班,一共有20位学生参与,每周五进行一个小时的学习、交流和分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具有制作数字故事的基础知识,熟悉制作数字故事的基本过程。

(2)学生能在原有的故事范本中,进行创编、模仿、制作,用简单的技巧丰富故事内容。

(3)通过数字故事的鉴赏,培养学生对色彩、音乐、图片的鉴赏能力。

(4)学生会在生活的情节和体会中寻找写作材料,经过构思、写作和修改形成一个2-3分钟的精彩的文本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颠倒课堂”、微信公众平台、爱班网络平台,采用课堂交流、互动、分享的教学过程达到课堂内容的讲授。

(2)掌握图片、音乐的搜集方式,以及常用的处理技巧,进而掌握制作数字故事的步骤。

(3)课堂教学中,采取分组协作的教学形式,小组分工完成教学任务。

(4)通过模仿、鉴赏、讲述、创作数字故事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对数字故事的形成过程有完整的理解并能够进行完整的创作式操作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对故事、图片、音乐等事物的美的鉴赏力。

(2)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协作能力。

(3)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形成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二)教学策略

本项目的实施策略是结合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位一体的全面开展。

教师方面:通过接触和了解,参与项目的老师对数字故事还停留在知道的层面,所以对教师的数字故事制作的指导和教授是由作者团队完成的,双方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学生方面: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教授,一是教授数字故事的制作技巧,最后是以数字故事呈现成果。二是学生在数字故事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故事的脚本写作和数字故事的制作,把故事用视觉化的数字故事来表达。课下老师通过建立qq群,爱班网等,用线上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百度云盘等多种方式进行数字故事微课程的发送,使学生能够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学习和分享。

家长方面:考虑到孩子的学习或创作如果有家长的参与,更加能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希望能邀请家长参与,笔者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qq群,方便家长之间和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并设想把优秀的作品上传在qq群共享,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学习单,让更多地家长去分享和学习,家长也可以参与学生作品的点评。针对家长作者团队还录制了数字故事制作技巧的微课程,在“微型家长培训班(百度云盘)”上供家长学习提升。

(三)教学方法

根据选题的内容,每节课都会有一个3-5分钟的ppt技术小技巧的教授,然后针对每个小技巧,会有一个相对应的课外小练习,这样学生可以对每个技巧能够熟练的掌握,在大作品的制作过程就会得心应手,最后针对大的作品会教授一些ppt设计的方法和原则,按照这样的流程螺旋上升,每节课的上课方式都不尽相同,内容也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数字化讲故事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个人学习体验,让学生有感所发,有话所说。

(四)具体过程

数字故事拓展课实施的整个过程,都是采用颠倒课堂的方式,但是这里所谓的颠倒的课堂,是经过了“本土化的改良”,笔者将其称之为“呼唤自主学习的课堂”,又为“三个三分之一”,也就是:老师讲、师生互动和学生活动各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同时我们还采用可汗学院的方式把整个学习活动分为课前、课中、课后,通过先学后教,问题引领、合作互动和自适应评价的理念进行项目的实施。

那么针对一个学期14周的数字故事拓展课的具体实施方案(参见下表),笔者详细的设计和策划了在接下来的13次课中,通过13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数字故事拓展课的实践。

四、最后成果

本次项目最后成果是以数字故事的形式呈现的,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题材和故事进行数字故事的创作,也可以对散文、电影、歌曲等进行改编,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最后把作品在网络平台,让其老师、家长、同学评价,也可以自评。汇集所有的评价,最终选出本次项目的冠军、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和最佳表现奖,以此来鼓励学生。

五、教学效果

数字故事拓展课使原本不相识的孩子,因为共同喜欢的课程走在了一起,从陌生到熟悉,又从熟悉变成好朋友。在为期的14周里,每个周五,笔者都会和孩子们在一起共度他们的数字故事之旅,看着孩子们一天的快乐成长,这是最值得纪念的事情。孩子们从对数字故事的惊叹和羡慕,到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经历课堂上即兴创作、非语言活动等过程,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数字故事背后的故事。记得曾经黎老师说过一句话“数字故事给人们带来的最大的收获,其实并不是数字故事本身,应该是数字故事背后的故事”。通过学生的数字故事,可以看到很多属于学生自己的故事,只有深入地了解孩子,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让笔者感动的是五年级一班学生王悦在她的一次课后感悟中这样写到:当你走在丽英小学,如果你听到从三楼传来的音乐,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是在上音乐课,你肯定想不到我们是在学习数字故事,这个课堂让我难以忘怀,不仅让我发挥了自己的才艺,更加发挥了想象力,我情不自禁的感慨,原来上课可以这么有趣和快乐,在数字故事课堂上同学们可以即兴创作,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还有一位学生的家长也通过新浪微博给笔者留言,告诉笔者她女儿特别喜欢数字故事拓展课,希望能多教给学生一些东西。

在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笔者又做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数字故事课前后学生、老师和家长状态的变化。

从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字故事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接触到数字故事这种新形式之后,学生都想制作属于自己的数字故事。数字故事给学生直观感受,令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学生经常在下课后对课堂上的故事进行回味,并和身边的人复述,或者和同学讨论。这个过程,教师会辅导、帮助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提高更快。从以下数据中可以看出(参见图5),学生更愿意和身边的人分享故事,增强其表达能力。

六、总结和展望

教学要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让学生学会自己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获取所需的知识。而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何正确的讨论和交流,如何与同伴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如何安全地完成一项任务等等。

至于其他,我们应该更相信孩子学习的潜能。数字故事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方式,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对象。所以,应该探究把数字故事开发成一个“数字故事拓展课”课程体系,使其他学科也融去其中,这样学生会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数字化的学习才能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陈静娴.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4).

[2]国际数字故事中心网站[DB/oL].http://2012,2.

[3]教师数字故事资源[DB/oL]http:///digitalstorytelling.htm2012,2.

[4]黎加厚.教育叙事的可视化,数字故事的新发展[eB/oL].

[5]周洁.数字故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3).

[6]李颂.数字故事一种新学习和表达方式――以“上海市女教师的故事大赛”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1(3):44-46.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8

【关键词】初等数论;有效教学法

高等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类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而初等数论的最基本的内容一直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站在教学要游刃有余的角度上是必须掌握基本的初等数论知识的.为了在初等数论的教学中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本文根据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探索了初等数论的有效教学法.

一、在初等数论教学中渗透小学数学教学法

高等师范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将来要从事小学教育的数学教师.而初等数论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用途是十分广泛的,在初等数论的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小学数学教育结合起来,渗透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与小学数学联系紧密的内容要放慢节奏详细讲解.

整除的数字特征是与小学数学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许多时候需要学生直接借助概念进行思维,而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是难点.初等数论的教材中需要利用同余的知识来证明整除的数字特征,而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显然是不适用的,小学生大多还没有接触过同余的知识,那在课堂上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来理解这些整除的数字特征呢?这需要教师对整除的性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比较扎实地在较高层次上掌握小学数学的一些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能力.

二、在初等数论教学中补充小学数学竞赛题

初等数论教材中有许多古代数学名题,如“百鸡问题”“鸡兔同笼”等都是小学数学的趣味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等数论的相关章节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小学数学竞赛试题.例如,介绍带余除法时可以举例:“某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该数除以12余几?”介绍奇偶分析时列举几个大家熟知的“翻茶杯”“放硬币”“报数游戏”等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学竞赛题.介绍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补充如下例题:一块长方形地,长24871厘米,宽3468厘米,要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正方形的地块,不能有剩余且正方形的边长要尽可能的大.问:这样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

在讲授求解不定方程的内容时,给出如下充满生活气息的应用题:(1)150个乒乓球,分装在大、小两种盒子里,大盒装12个球,小盒装7个球,问:需要大、小盒子各多少个才能恰好把这些球装完?(2)某人打靶,8发打了53环,全部命中在10环、7环和5环上,问:他命中10环、7环、5环各几发?在讲质因数分解定理的应用时,举例:如果935×972×975×__________结果末4位为0,__________中最小填什么数?在同余的应用时,举例:今天星期四,再过4734天是星期几?

在进行课堂讲授时结合小学数学教会学生解题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解题的乐趣,深刻体会到初等数论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课程.如果能再介绍一些与小学数学有关的趣味史料,则效果更佳.

三、在初等数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授课能力

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重任,因此初等数论的课堂教学应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致力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初等数论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如整除的概念与性质、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公因数与公倍数、同余等知识,其他课程中已有涉及,学生已有一定的了解,只是在初等数论教材中把它们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而已,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后尝试写出教案,再选出一两名代表上台讲授,然后由学生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评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和点拨,尤其要注重学生的课堂讲课与课后评论这两个环节.

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初等数论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提高学生的授课能力,为学生以后走上讲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可谓一举两得.而其他与小学教学联系不太紧密的内容可以粗略地讲,尤其是太高深的数论理论,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必要求太高,否则会使学生望而却步.

要教好初等数论这门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渗透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引入小学数学竞赛题目,并让学生尝试教学提高授课能力,使学生在初等数论的课堂上能学有所得,收获学习知识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站在皇冠顶上看风景(二)——数学教师要掌握一点初等数论知识[J].湖南教育(下),2011(5).

[2]单墫,主编.初等数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0-27.

[3]王丽敏,王丽丽.浅谈初等数论的教学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9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045-02

1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小学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开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未来学习生活的基础有其特殊的地位和关键性[1]。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年龄较小,学习习惯尚未养成,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条件等外在原因做出一定的调整。相比于其他阶段的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有其突出的特点和需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予以重视,将对于学生心理的把握和重视与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完成相结合。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状况,把握小学数学的关键要点和突出重点。

要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兴趣教学氛围的营造是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学过程的要点[2]。考虑到小学生初步进行正式学习,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堂纪律和学习要求认识不足,反映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就是常见的“坐不住”“不专心”,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做小动作、交头接耳或是发呆的情况并不鲜见,也成为教师进行正常教学活动、维持课堂秩序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点。

事实上,考虑到上课开小差等行为在小学教学中出现的频率,不专心听讲不该视为个例,而应该将其置于更大的背景下进行讨论和思考。实践中普遍发现,学生不专心听讲与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关,文字内容较多、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的课程和课堂教学,常常带给学生枯燥无聊的印象,无法吸引他们专心听讲和积极思考。而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的数学学科本身对于小学生难度较大,一旦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学生的积极性很难提高,对于课程的兴趣也难以培养。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产生厌学心理和畏难情绪,形成越是不喜欢越是学不好的恶性循环。这种由于学生年龄心理成熟所限而给教师教学方法提出的要求期待更高。

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通过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表明,人类先形成形象思维能够识别画面,然后产生抽象思维能够将画面抽象化为图形,而这种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就是儿童阶段[3]。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抽象思维的最佳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

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趣味性,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教学辅助工具已经普遍配备教室的情况下,电子白板等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趣味性的要求,帮助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和讲演。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的比大小”内容时,教师可以深入挖掘白板的实用性以满足课堂趣味性的要求。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数学学习,对于单纯的数字仍然感到陌生,这导致教师不能在讲课时仅仅局限于“数字的比大小”,还需要引入更为活泼生动的故事,以图片和音乐进行辅助[4]。

教师可以播放一个小短片进行故事背景介绍,告诉学生两个小朋友小明和小芳一起去果园苹果;在完成采摘后,小明和小芳都认为自己付出很多的劳动,采了比较多的苹果,两人不幸发生争吵,于是决定去找妈妈评理。在播放完短片之后,自然引出比较数字大小的问题。教师可以将问题抛给学生:“假如你是妈妈,你认为谁的苹果比较多呢?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鼓励他们想出方法解决问题。当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方法后,教师可以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演示,将小明和小芳的苹果一对一排列,由此可以发现谁的苹果多。这种对比排列可以简化为排列图,以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演示,并归纳出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数量多少和数字大小的方法。

辅助培养抽象思维要考虑小学阶段学生才刚刚接触数学,抽象思维的培养不可一蹴而就,教师应该尤为重视方式方法,并善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辅助设施。在实践中可以发现,对于从未接触数学学习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抽象的概念极少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接触,也很难在初步接触后就做到充分理解,这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主动铺垫。

如在学习图形时,角是其基础,也是未来学习几何学的重要前提,但是作为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角有别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学生初步接触时较难理解。在讲解“角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演示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如桌角、三角板、钟表指针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主动发现这些图片的共同点和特质。在学生提出这些物品都有角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角,并要求学生尝试说明角的特质。

针对学生的不同答案,教师可以以演示的形式从实物中对角进行形象化处理,从图画上找到角并以数学的方式对其进行表达[5]。通过这一过程,形象思维中的物体可以抽象为几何线条,学生也由此认识到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的数学思维过程。其后,为了辅助教学、巩固教学成果,教师可以以电子白板的绘图功能画出角,以这种直观的方式表明抽象的概念来源于具体的实物,但是抽象的概念可以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内容而独立存在。

对于几何中的其他抽象概念,教师也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是线段,射线很难见到,而直线并不存在实物,仅以单纯的文字讲解很难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概念。教师可以利用绘图功能,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点,并从其一端进行延伸,以延伸出的水平线表现出射线这一概念。在讲解射线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利用画出的射线将其没有端点的一端进行延伸,以此表达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这一概念。同样,在讲解直线时,教师可以将一个点的两端分别射出两条互相水平的射线,这两条射线组成无限延长、没有端点且没有长度的直线。

3结语

在小学教学发展历史上,以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辅助技术的引入,成为小学教学发展突飞猛进的分水岭,硬件条件的提高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小学教学环境,还给予小学课堂教学方法大幅改进和提升的条件和可能,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就是一个成功例子。

参考文献

[1]齐利利.利用电子白板有效促进课堂生生互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4):63-65.

[2]李震英,李志涛.英国中小学交互电子白板的应用及个案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3):33-34.

[3]李竹艳.“黑”与“白”:英语课堂教学的诗意追寻:基于电子白板环境下“atasnackbar”一课教学随笔[J].求知导刊,2015(21):22-23.

数字教育大讲堂篇10

在课改刚刚起步时,怎样的讲课方式才算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度让很多新、老教师迷茫。就在大家苦苦思索如何做才符合这一新兴理念时,有人找到了“学生课堂分组讨论”这样一种授课方式,于是很多教师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每逢公开课就无限度的进行“学生课堂分组讨论”活动,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一、新课改后的课堂活动诟病思考

当课改进行了十多年后,这种仅仅通过课堂讨论活动让课堂“活”起来方式的诟病已被很多人认识到并遭到批判。

1.学生参与不足

对于学生参与不足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这样两个点,一是活动受益者为少数学生,二是学生参与活动时间太短。

如果仔细观察同一个班级的若干次公开课,不难发现小组讨论中真正参与讨论活动的学生与讨论结论的发言人往往是固定的少数人。大多数人在这种讨论中要么无所事事,要么聊与主题无关话题,小组讨论与发言任务被默认为个别人的任务,但整个课堂却呈现出“乱而闹”的热烈气氛。众所周知,课堂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并体验活动,从中得到真正的启发与进步。而此类讨论也好,课堂表演也罢,往往流于形式长于花哨,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上课如同走秀,很难获得真正的进步。

也有批判者认为学生活动时间太短不能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人认为一堂课中“教师讲授时间不能超过一堂课的三分之一,其它时间要留给学生。否则,是很难完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如何从时间上体现出“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近几年在这方面备受推崇的就是杜郎口的教学模式,杜郎口的自主学习模式被称为“10+35”或“0+45”,即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或基本不讲。这种模式在杜郎口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引起了教育界同仁的关注,很多学校开始效仿其教育模式,但此模式在推广过程中却出现了由于不能因地适宜而出现的水土不服问题。杜郎口的成功与其校园周边环境,教师的恰当引导,学生的学习动力甚至家庭背景都有丝丝缕缕的关系,在引进杜郎口经验时一定要综合分析,万不可盲目套用。

笔者曾目睹过某堂采用“0+45”模式的课堂:教师进教室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某某课程,然后学生按照提前分好的组轮流上台讲解本课。由于学生水平有限,教师也未能做好充分的课下指导工作,学生上台之后基本是将教材读了一遍,然后一节所谓“0+45”模式的课程结束。这堂课仅仅看到了杜郎口“0+45”模式中“教师不讲学生自主学习”特点,却没有看到这个模式中“教师不讲”背后的指导活动,所以是失败的效仿。

2.过度煽动学生情绪

新课标强调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这样一个新的理念指导下,于是我们又看到了这样的一副情境:公开课上教师通过情绪的渲染,学生稚嫩的情感被控制,或悲戚或愤怒。这个现象也值得我们思考,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嚎啕大哭不是自然产物,而是被教师的精心设计中“勾引”出来,那么这个是否符合教学伦理呢?

相信韦伯的这句“讲坛不是先知和煽动家应呆的地方……真正的教师会保持警惕,不是或明或暗地将自己的态度强加给学生”会带给我们相应的思考。

二、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活动

那么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参与面最广且最有效的课堂活动呢?笔者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小组任务需细化,争取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笔者曾在小学三年级的生字教学中有过较为成功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探究,现将过程进行分享,希望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在该课堂中,学生按照每组四人被分为若干小组。生字的学习也被分为四块:一人负责正音工作,并尽可能多的总结出他们曾经学过的同音字;一人负责生字结构分析工作,对该字的偏旁、笔画、结构进行讲解,并尽可能多的总结出他们曾经学过的偏旁一样的字;一人负责对该字的组词工作并对词语进行释义;还有一人从课本中找出该字的位置,先朗读然后再用该字造句。因为这四项任务是有难易区分的,为避免任务难度分配不均,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小组被分得负责四个生字的学习任务,每个人负责其中一个字的正音,一个字的结构分析,一个字的组词,还有一个字的朗读与释义工作。最后四个同学每人选择一个字,将大家的学习成果归纳总结进行综合展示。用图示法可以表达如下:

小组活动任务分工表格,这样,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他们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总结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种情况下,时间需要被高效利用,因为一个人的迟缓或不参与将会导致集体成果的展示,这是一个既需要单干的智慧,也需有集体协作意识的活动。

当然这种活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班额过大就会影响活动效果。针对目前我们的小学中绝大部分班级人数都超过50,甚至有些地区有些学校班额逼近100的现状,要让每个人都完成小组成果的展示工作是不现实的。但将小组任务细化到每个人都有事可做,这个思路是可以推广进行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