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现状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40:13

社区服务现状调研篇1

关键词:社区养老;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生活娱乐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095-02

社区养老是指以专业化服务为载体,以社区为依托的介于机构养老和传统家庭养老之间的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汤碧华,2013)。其具体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由社区相关人员和机构提供一系列如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和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本课题小组将所有的服务项目分为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以及生活娱乐四部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别在市中心黄浦区和郊区松江区对上海市社区养老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保健服务的调研分析

在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方面,我们调查主要项目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就近医疗服务、定期体检和健康护理、陪同看病及取药、健康咨询、上门就医服务等。其中主要从社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项目和老人对这些项目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从调研资料和数据分析结果来看,上海市的社区养老医疗保健服务对象主要是60周岁以上、有医疗保健需求的上海户籍的社区居民,其包含有服务补贴对象和自费服务对象,而非上海户籍的老人不能享受服务补贴,但可以自费获取服务,但自费获取的服务费用较高。目前很多社区都会设有日常简单医疗的社区保健室,为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健康护理和健康咨询等服务项目,但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所提供的服务却有所不同。很多老人表示对这些服务资源并不了解,一部分老人表示自身身体状况不好时,就会去较正规的医院看病,较少关注或参与社区所提供的医疗保健项目,另一部分老人认为这些服务带有欺骗性和营利性,没有真正做到为老人服务。

而在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方面,据调查显示,老年人对专业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如上门就医、定期体检、康复护理、健康咨询等)的需求远远大于非专业化医疗服务项目(如陪同老年人看病及取药、陪同康复行走等)。其中专业化占83.25%,而非专业化占16.75%。市区的服务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普遍比郊区高,但服务工作人员的态度却不及郊区。

课题组成员根据现状发现目前上海市社区养老医疗保健服务方面发展存在的问题有:第一,老年人对医疗健康资源不了解,关注度与参与度不高。由于一些社区相关办事处、政府职能部门一方面没有意识到社区养老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对开展服务的宣传力度有所欠缺,使老人对于这方面服务关注少。即使有一部分老人关注到了相关服务,也会存在质疑或抱怨,导致参与度不高,加大了政策实施的难度。第二,专业化、综合素质高的服务人员紧缺。目前,社区医护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能力,还需要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但目前总体上社区相关服务人员文化程度比较低,专业性不高,综合素质比较低。

二、生活照料服务的调研分析

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市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基本由自己完成,少部分由老伴及子女共同照料,剩余部分由钟点工与邻里完成。影响这一选择结果的因素主要是生活经济来源。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为离退休工资,少部分为劳动所得与子女赡养。因此,负担钟点工或保姆的支出较为困难,自我照料成为大多数老年人选择的方式。据调研数据显示,郊区与市区发展水平的不同,老年人由谁照顾也是不同的。在郊区生活的老年人大部分选择自我照料,小部分选择老伴照料,剩余的部分选择子女或邻里照料,极少有老年人选择由保姆或钟点工照料。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郊区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中离退休工资比重小,且数目小于市区老年人离退休工资,经济压力较大。

目前,社区养老方面提供部分生活照料服务,主要围绕在看护、餐饮、户外活动等方面。其中老年人享受到的生活照料服务主要有日间看护照料,提供就餐助浴,户外活动三个方面。但值得一提的是,认为自己没有享受到生活照料服务的老年人也不在少数。通过访谈,笔者得知,这一部分的原因主要有:部分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不需要享受生活照料服务;所在社区并没有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社区提供了生活照料服务,但没有适当的宣传告知,使得很多老年人不知道社区提供了相应服务。在数量与质量上,郊区明显落后于市区中社区所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务,老年人享受到的生活照料服务主要有日间看护照料,户外活动,生活用品代购三个方面。

目前生活照料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社区没有主要资金来源基础。在访谈中笔者得知,社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的资金几乎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没有引入社区外资金资助,如一些个人或民间企业。资金投入上的不足,导致了很多服务项目没有落实到位。同时设施水平低下,服务质量不高。(2)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有所欠缺,内容单一。笔者所了解到的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项目就主要包括助餐助浴,生活物品代购,户外活动,日间照料等等。由于没有对老年人在生活照料上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对老年人的具体需求了解不深入,使得项目上缺乏多元化,供需矛盾比较严重。(3)服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素质偏低。大部分服务人员主要面向下岗、失业人员招聘。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教育或培训,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针对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4)部分老人个体需求差异难以解决。在访谈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居委会工作人员对部分老人对于社区提供的生活照料不满意表示无奈。目前上海处于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人口数日益庞大。老年人之间需求各不相同,在目前的资金基础和人员配备下,难以做到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三、精神慰藉服务的调研分析

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一直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分别对上海市市区和郊区老年人是否感到孤独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市区中选择了“有时候”的人数比较多,占了总体的41%,选择“从不”的人达到了大多数,占到了总体的77%;郊区选择“有时候”的只有一小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是否感到孤独”这一方面郊区老人的孤独感是少于市区的。

针对影响孤独感的因素,笔者运用spss将老年人孤独感和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做了相关性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婚姻状况和孤独感是呈一种负向低相关的,也就是婚姻状态越好越不感到孤独,所以证明市区中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对孤独感是有一定影响的。但郊区的显著性水平为0.18,大于0.05,可见影响不大。同时,市区的居住状况和孤独感相关,而郊区则不相关。从中表明了郊区老人的孤独感较少受居住状况和婚姻状况的影响,而市区老人则相反。

经过课题组对一些市区老人和郊区老人的实地采访,发现上海市在社区养老精神慰藉方面存在的现状有:(1)在市区中有些老人反映市区寸土寸金,虽然生活设施很完备,但提供给老人服务的设施地域却有限。同时老人们大都住在较高档的小区住宅内,所以邻里间联系相对较少,孤独感会增多。(2)市区相对于郊区来说,有些社区的确有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但往往都是收费的,收的费用相对较高,影响了老年人的参与度。郊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落后于市区但收的费用却很低甚至不收费,老年人的参与度相对较高,在精神慰藉上得到了很好地满足。(3)市区老人与他人沟通或参加活动相对少,而郊区老人邻里关系较好,交流沟通多,并有更多的活动可以参加。

四、生活娱乐方面的调研分析

生活娱乐是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中必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方面社区老人受到年纪较大,行动不便,视力不行等各种身体条件制约,对娱乐活动场所的需求仅仅是在社区中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社区老人们老年时存在孤独感,子女一般不在身边照顾,社区生活娱乐场所的提供与建设,让老人们有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场地,可减少老人的孤单感。

课题组调查的生活娱乐方面主要有:下棋;打牌;读书看报;旅游观光;参加各类老年组织活动,如老年大学;做家务及照顾孙辈;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跳广场舞;才艺表演等。主要从社区提供娱乐项目是否完善和老人对这些项目的需求、满意度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1)从数据中发现老人在日常生活方面,认为最大的娱乐安排为“做家务及照顾孙辈”,其次的娱乐为下棋打牌、读书看报。表明老人们主要是以家庭子女为中心,平时时间多花在帮助子女照顾下一代,减轻子女的压力。(2)调查访问过程中,针对老人需求这方面,一部分老人表示对社区提供的娱乐设施等一点兴趣也没有,对这方面没有什么需求;一部分老人表示自身身体状况不好,平时也不太关注,像旅游观光,才艺表演等活动即便是有也没有精力去参加;一部分老人也认为社区活动开展前期宣传力度不够,即使有活动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形式的活动,没有认真考虑老人们的需求。(3)许多老人在回答“目前社区提供哪些娱乐项目”问题时,答案很多为“对社区的娱乐设施了解甚少,不清楚”,在调查对“社区娱乐项目”是否满意时,只有少部分人选择满意。

通过进一步分析、调查和访问,我们根据现状发现目前上海市社区养老生活娱乐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社区建设资金使用问题。相关负责方缺乏有关资金使用方面具体的评估体系,各种娱乐项目建设有限,没有建设新的娱乐服务项目。同时许多设施陈旧,不安全,资金没有用来维护和重建。第二,娱乐项目收费问题。在市区的某些社区,场地有限,用地紧张,许多项目需要收费才能享受。虽说存在专门的老年活动室为老人享受,但并不是纯公共物品,各种娱乐项目的收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利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第三,供需不平衡问题严重。很多活动只是社区单方面提出,事前没有调查老人们的意愿,导致很多场所失去存在的意义,最后变成了一个存在的形式,没有真正做到为老人服务;设备不完善,陈旧落后,许多场所都是露天的,一旦天气不好,没有活动场所,也使老人们享受不到服务。

五、小结

通过课题组对上海市中心以及郊区的不同街道社区进行社区养老服务调研走访,总结发现目前社区中社区养老服务总体上发展比较好,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来解决养老难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同时也发现整个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完善服务项目和设施,导致社区力不从心;服务的场地不足和项目设施单一化;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一定的培训;供需不平衡……面对这些问题,政府、社区、个人都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去解决,而如何具体实施对策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学斌.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2008(1).

[2]汤碧华.上海市社区养老服务的问题研究――以青浦区为例[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3.

[3]贾萍.优化上海市松江区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研究[D].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4

[4]方秀云.社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5):50.

[5]徐守勤.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5(8).

[6]矫海霞.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社会工作,2012(1).

社区服务现状调研篇2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是指在一定社区中,由卫生及有关部门向居民提供的预防、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为内容的卫生保健活动的总称。近年来,国内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其做一综述,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研究者及卫生政策制定者参考。

1总体服务规模

张雪莉[1]根据对《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与《中国卫生统计提要》的数据整理发现:2005-2010年,全国(大陆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机构数仅为17128家,至2010年机构数达到32739家,增加了91.1%。此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由政府承办的机构数量同样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06年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占机构总数比例为4.8%,这一数字与2005年的比例4.0%十分接近;但从2007年开始该比例明显提高,增加到35%以上;截止2010年该比例进一步增加,高达56.1%。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范围或3万~10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叶强等[2]对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省市的设置标准与中央文件保持一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差异不大。甘肃省的标准则相对比较宽松,“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范围或省会城市按照3.5万~6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他城市按照3万~5万居民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果等[3]对成都市六大城区所做调查显示,人群覆盖率约为5.5万人/中心。国内有调查显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半径平均为3.45km[4]。梁万年等[5]对北京、南京、无锡、南昌、九江5个城市进行了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有62.61%的人能够确认其住所附近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北京市89.50%的患者步行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有15min以内的路程;汪涛等[6]的研究同样显示,在福州,76.9%的居民在步行20min以内可以到达辖区内的社区卫生中心(站)。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虽然在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总体利用率来看,国际平均水平约为50%~80%,而目前我国仅为30%左右[1]。同时,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同,所以各地区之间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速度也存在一定差异[7]。刘茜[8]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区域之间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效率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并且除2008年以外西部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效率也显著高于中部地区。

2服务内容及服务对象

社区卫生服务应当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但从现有文献报道来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发展不平衡,一体化整合不到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医院的服务模式,难以摆脱传统的“以药养医、以医养防、重有偿轻无偿”的经营模式。有调查发现,大部分城市卫生服务中心热衷于某些医疗性收费服务,但某些需求较高的非收费项目却无法开展。李顺平[9]对重庆40个区县的调查显示: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5.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5.2%,但慢性病平均管理率只有61%,70岁以上老人管理率仅为54.2%,责任医生定期上门服务仅为25%。刘姿等人的调查发现:进行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社区服务中心仅为30%[10]。张开金等[11]对江苏省8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展开调查,发现其中100%开展了医疗服务工作,73.8%的社区开展了社区预防,75%的社区开展了社区保健,并为49.3%的慢性患者建立了档案,65%的社区开展了社区康复,90%的社区开展了健康教育。

3资源配置及保障情况

3.1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有研究显示,2005-2010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与注册护士数均逐年递增[1]。目前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基层社区卫生队伍,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3.1.1人员结构不合理且学历与职称较低我国社区工作人员中医护比例失调,其值为1:0.94[12],而各国经验显示,医护比值为1:2~4较为合适。如香港地区社区医护人员比例为1:4[13]。梁万年等[5]对我国11个省、200个社区卫生中心所做的调查显示: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比分别为1.49:1、1.41:1和1.28:1。张雪晖等[14]在对海南省社区卫生队伍的调查发现:具备中级职称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仅占25.14%;大专及以下的卫技人员比例高达85.06%。贺利民等[15]对9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配置优劣分析发现:不同地区之间平均每万人居民配备全科医师(临床执业医师)分别为:发达地区4.64,一般地区3.90,欠发达地区7.23;医护比分别为:发达地区1.02:1,一般地区0.86:1,欠发达地区0.94:1。众多调查表明:社区中心人员职称构成以初级职称为主(均在50%以上),中级职称不足(约30%~40%),高级职称比例更低(不足10%)[5,16]。

3.1.2人员培训情况不理想由于我国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由基层医院转型而来,因此工作人员多为临床医务人员转岗而来,缺乏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综合素质和全科医学知识,不能适应“六位一体”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工作需要。刘桂萍等[17]调查统计,参加全科医学及社区护士培训的人数分别为54.99%和52.95%,且培训形式也以短期的培训班和讲座为主,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这与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全科医生培养需要5~6年的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经2~3年临床培训,考试合格者发给全科医师证书相比相差甚远[16]。

3.2硬件设备的配置情况从业务用房情况来看,耿劲松等[18]对南通市展开调查研究发现:其业务用房面积的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为3100(1600,4000)平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面积的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为200(160,283)平米。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康复理疗设备、心电图机和健康教育影像设备的比例分别为66.7%、76.7%、80.0%,拥有电脑和血糖仪的比例分别为93.3%和96.7%。王永等[19]对深圳市116家社区中心进行调查,发现在四大类主要的医疗设备中,平均60%以上的社康中心都具备诊疗类设备和健康教育类设备,其次是预防保健类设备,配置率最低的是康复类设备。李玉强等[20]的调查发现:成都市12家中心房屋面积平均为1954125m2,在科室设置方面,各中心都设置了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仅有2家中心无单独的健康教育室。从床位设置上看,有研究表明,2005-2010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呈持续增加趋势:2005年全国床位总数约2.5万张,到2010年全国床位总数已达到16.9万张[1]。

3.3政府财政的支持情况虽然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偿经费一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1999年8万元/万人,到2005年30万元/万人,但部分地区政府缺乏社区卫生服务的专项经费投入,或者只有启动资金,而后续资金补充不足[21]。有研究显示:英国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高达40%,而我国的投入却不足10%[4]。耿劲松等[18]的调查表明,南通市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有1家是政府全额拨款单位,26.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政府差额拨款。李顺平[9]的调查也发现:重庆市3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处于举步维艰的亏损状态。因此有学者提出[22],应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的多元筹资渠道,除当前政府拨款、家庭个人卫生服务支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外,鼓励通过社区筹资或捐赠等在内的多种方式并存。

综上可见,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卫生资源在数量及规模上均得到较大提高,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资金来源的相对不足、社区工作人员尤其是医务人员的学历、职称等要素构成不合理、卫生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存在着地域差异性等仍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雪莉.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2,15(3):271.

[2]叶强,宗文红,符晓婷,等.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0a):3290-3292.

[3]张果,王蒙,阎正民.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评价[J].卫生软科学,2008,20(5):453-456.

[4]丁宏.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7):496-497.

[5]梁万年,王亚东,李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1):908-910.

[6]汪涛,刘平,汪雪莲,等.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及性情况调查[J].卫生软科学,2008,22(6):472-473.

[7]方源,郭爱民,李静,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东、中、西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营管理及卫生服务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7):1389-1395.

[8]刘茜.中国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效率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7):497-499.

[9]李顺平.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成本初探[J].卫生经济研究,2008,(7):26-27.

[10]刘姿,周瑞敏,方艳兵.四川省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35-36.

[11]张开金,李少冬,许婷,等.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和方式现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4,7(23):1747-1749.

[12]黄哲毅,邹宇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2):120-121.

[13]李晓惠.香港基层健康服务管理体系简介及借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3):174-175.

[14]张雪晖,吴桂珠,潘文利,等.海南省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疗,2012,159(6a):1801-1803.

[15]贺利民,谢九汉,张钦昌.9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配置优劣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2):30.

[16]聂轶飞,尤爱国,王海峰,等.郑州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当代医学,2013,19(14):21-22.

[17]刘桂萍,王晶晶,马玲.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探讨[J].全科护理,2011,9(5):1317-1319.

[18]耿劲松,黄利民,董建成,等.新医改背景下南通市城市社区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与服务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16(16):1847-1849.

[19]王永,陈少贤.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3,26(5):41-43.

[20]李玉强,杨义,景琳,等.2006年四川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4a):564-566.

[21]黄哲毅,邹宇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2):120-122.

社区服务现状调研篇3

【关键词】西安市;社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一、引言

2012年7月《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正式颁布,其中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提出了一些要求。我国正处于社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建设和完善社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的“服务”职能的体现还很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产品供给不足、政府投入不足、体育公共服务产品分配不均匀、社会力量参与结构公共服务体系意愿低等几个方面。给出的建议是:政府在社区休闲体育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快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为社区休闲体育的良好发展提供政策法律保障;多渠道筹资金,保障社区休闲体育活动组织与开展等[1][2][3][4][5]。通过对西安市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和城中社区休闲体育发展情况的研究,了解西安城市社区休闲体育服务的发展现状,为构建西安市休闲体育服务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西安市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和城中共20个社区629名健身者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书籍和科技文献,并对其研究,以获取与本研究相关信息。(2)数理统计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调查研究的数据进行科学整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社区休闲体育管理现状

图1社区休闲体育管理组织结构图

调查显示,西安城市社区休闲体育管理组织,主要由西安市体育局群体处、区(街道)办体协、居委会三大组织构成。但是西安城市社区体育管理部门对社区体育管理和监督尚未形成共识。仅在重大体育活动时,政府才会组织相关人员,采取联合举办的方式来进行一些团体活动,区(街道)办体协是社区休闲体育承办单位,许多街道负责人对所属街道的休闲体育开展情形不了解,不清楚所属辖区居民的休闲活动安排。社区体育活动主要由晨、晚练习群体等自发性的社区体育团体完成。由于居委会受到人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尚未与数量众多的辖区单位、自发性的社区体育组织建立起正常的联系。

2、西安市城市社区休闲体育开展现状

调查显示,西安市城市社区的休闲体育锻炼的开展,主要是居住社区和单位社区自发完成,其人员组成较为固定且相熟,活动场地固定指导人员多以自荐为主进行指导。

(1)社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现状

表1显示,居民平日最为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依次为:慢跑、器械健身、球类、健身操、太极、舞蹈类等。由于各项目的开展条件不一,多数人会选择开展较为方便的项目,慢跑和器械健身就成为居民健身的首选项目,而慢跑的参与人在各群体中的比例是最高的。

(2)社区居民平日锻炼常去的场所

表2显示,青年人参加锻炼经常去的场所以体育场馆、广场和单位健身场所为主;中年人参加锻炼的场所以社区、广场、体育场馆和单位健身场所为主;老年人参加锻炼的场所以社区、广场和学校为主。年轻人由于工作时间和对锻炼的环境有一定要求,因此选择收费性质的体育场馆和单位健身场所较多;中年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锻炼是以就近的广场和社区健身场所为主;老年人的时间较为空闲,锻炼多以不收费的学校、社区和广场为主。

3、西安市城市社区休闲体育服务现状

(1)指导服务。社区指导员指的是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的工作人员。调查显示,西安市城市社区进行体育锻炼群体的健身指导员全部是自发自荐形式产生,由于体育指导员完全是社区体育活动的爱好者,而且他们又没有接受过体育指导的培训,仅凭经验和体育锻炼的热情来对社区内参与体育锻炼人群进行指导,因此在指导时只能够在相关技术上进行简单指导,而不能从锻炼的要求、运动量的控制、运动技术的科学规范等等方面进行指导。指导员进行指导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老年迪斯科、太极拳、健身操等。

(2)信息服务。调查显示,居民在社区参加体育锻炼信息来源主要是锻炼者相互传递,大多居民日常较忙,很多人在参加活动与其他锻炼着闲聊时获得较多的锻炼相关信息,但是健康锻炼信息比较片面。一些社区也通过宣传栏、展板等信息公告来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的传递,但是这些受到天气、社区工作人员对健身认识的影响较大,且更新较慢,基本不能满足健身参与者的信息需求。

社区服务现状调研篇4

【关键词】社区护理;继续教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01-02

随着我国城市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已在全国各城市陆续开展起来。如何培养适合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的高素质的全科医务人员,已经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1],直接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如何对这些医院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社区护理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使其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已成为国内卫生主管部门和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2]。我校是全科医学社区护士的培训基地之一,本研究旨在了解玉林市社区护士目前的工作状况,以及他们的继续教育现状和培训需求,探讨其工作状况是否与社区工作的指导方针相符合,从而为制定和修改本市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采用非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在玉林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要求研究对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从事社区护理工作至少6个月及以上。本研究共发放自制的调查社区护士的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卷98份,年龄(34.53±10.34)岁;学历:本科2名(2.0%),大专65名(66.3%),中专31名(31.6%);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1.0%),主管护师33名(33.7%),护师20名(20.4%),护士44名(44.9%);工作年限为1-32年(中位数=16.5年);从事社区工作的年限为1-6年(中位数=3.5年)。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经被调查者同意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者发放调查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解释研究目的和问卷填写方法,然后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并统一回收。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98份,回收9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8份,有效率为100%。

1.3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第二部分调查研究对象目前的工作内容,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和社区护理工作重要性的看法等。第三部分调查研究对象的继续教育现状和培训需求。该部分内容参考卫生部关于《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中社区护士的职责和卫生部《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试行)》中的要求进行设计,并经过社区护理专家审定,共由25项培训内容组成,分别询问社区护士以前是否接受过这些项目的培训,以及目前对该内容培训需求的程度等。同时还调查了社区护士以前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因、对继续教育必要性的看法等。

1.4统计方法

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建立数据库,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社区护士履行13项工作职责的情况

本组社区护士对卫生部关于《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中规定的13项社区护士工作职责的参与情况见表1。

由表1可见,本组社区护士工作内容中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门诊或病房的疾病治疗与护理、健康教育、老年保健、免疫接种和居家访视,社区护士也参与了13项职责中的其他工作内容,但比例较小。

2.2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现状

社区护士的继续教育现状本组共有63名参加过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占64.3%。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因主要为单位指派参加,其次为获取继续教育学分和个人转岗需要。有84名认为对社区护士进行上岗前培训“非常必要”或“必要”,占85.7%,83名认为社区护士上岗后的培训“非常必要”或“必要”,占84.7%。参加过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的63名研究对象的培训内容见表2。

由表2可见,社区护理操作技术、社区护理的模式、社区传染病患者的护理、人际沟通技巧和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是目前社区护士继续教育排在前5位的内容,培训较少的内容是社区紧急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法规、社区特殊人群的保健、社区突发事件的处理和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等。

2.3本组社区护士的继续教育需求

根据卫生部《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试行)》中的要求设计的社区护士的继续教育需求研究对象的社区卫生服务知识培训需求得分见表3。

表3结果显示,排在前5位的需求内容为:社区常用急救知识与方法、社区突发事件的处理、社区各类人群的疾病预防知识与方法、社区各类人群的健康促进知识与方法、社区相关人群的康复训练,而对于社区特殊人群的保健、社区卫生服务概述、社区紧急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较少。

3讨论

3.1玉林市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现状

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是国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培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社区护士开拓社区护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持续健康发展。与医院的护士相比,社区护士除了要从事常规的治疗处置外,更多的工作是参与社区居民的老年病的护理、慢性疾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出院患者的家庭护理与访视、生活指导、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本研究提示,社区护士对各项知识的需求都较大,特别是社区常用急救知识与方法、社区突发事件的处理、社区各类人群的疾病预防知识与方法、社区各类人群的健康促进知识与方法、社区相关人群的康复训练等知识更是亟待加强。说明社区护士非常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健康服务的能力。

3.2转变社区护士的工作理念仍然是今后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

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社区护士的工作内容中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门诊或病房的疾病治疗与护理。相当一部分的社区护士在完成类似门诊部护士的工作,社区护理工作仍然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延续。这种状况与社区工作的指导方针不相适应,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保健需求。目前社区护理队伍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对社区护士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依然把社区护士定位在完成治疗任务上[3]。调查结果显示,在98名调查对象中,有90.7%认为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或“重要”,说明社区护士都能认识到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但从社区护士的培训经历和培训需求得分的对比可以看出,社区护士尚未认识到社区和家庭评估的内容与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与法规等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没有从观念上完全接受社区护理的服务理念。因此,转变社区护士的工作理念,帮助其深入理解和认识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护理的工作目标及任务仍然是今后继续教育的重要任务。

3.3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的内容需要进行规范和调整

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接受过继续教育的社区护士,其培训内容较多的还是社区护理操作技术、社区慢性病的护理等方面,说明社区护士整体素质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方针还有较大的差距。社区护士的继续教育应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结合社区护士的个人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及日常工作需要来确定具体的继续教育内容,提高社区护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社区护士担任社区护理工作中的综合素质[4]。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起步较晚,水平低,缺少经验,但可借鉴国外继续教育管理模式,改变现有继续医学教育现状,政府也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要求。此外,要制定社区医护人员的培训、考核、使用管理政策,建立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对培训后上岗的人员要定期考核,进行业绩评定并与职称晋升和激励机制挂钩,增加危机和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建.社区发展对家庭护理的需求[J].广州医药,2000,31(4):78-79.

[2]汤,陈蓉,李安定.社区护理现状与发展趋势[J].卫生软科学,2002,16(3):38-39

社区服务现状调研篇5

关键词: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专业调研计划;人才

abstract:throughthe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softhesocialmanagementandprofessionalservice,summinguptherelevantsocialmanagementandserviceofprofessionalrequirements,throughtheinvestigationandstudy,understandthecommunitymanagementandserviceprofessionalsdemandfurtherstandard,forthecommunitymanagementandserviceofprofessionaltalentstandardreference.

Keyword:thecommunitymanagementandservicepersonnel;professionalresearchprogram;talent

以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为引导,巩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群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本专业的教学水平,形成专业特色。2012年7月-11月间,针对省内社区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我们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老师对相关行业和组织,以及开办相关专业的院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我们组织开展了专业人才需求与分析调研,并以这样的一种数据作为专业标准制定的依据,根据职业属性和专业特点,制定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专业标准。

1社区管理与服务相关市场调研计划

根据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需要的不断变化与演进,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已经被专业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作为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团队依据学院下发的“专业标准”项目建设要求,由专业带头人负责,成立了由专业教师、教辅人员,校外兼职教师、校外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标准”建设方案的调研团队,召开会议共同制定调研计划,确定调研主题、调研对象、调研内容、设计调研问卷。

2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农村的管理重心将转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社区,由社区承担起社会稳定、社会整合和社会服务等功能。这就意味着,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势在必行,社区建设越来越需要专业的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这个新兴的职业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加强社区服务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都将加强社区管理与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列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的必要途径。专家指出,社会分工在配置大量人才进入社区工作的同时,快速推动社区建设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社区承担的历史使命在为社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的同时,也为社区人才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企业及相关组织与本专业对应岗位设置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各项工作特别是流动人口、下岗职工、老龄工作、社区服务等诸多新问题的出现,对城市居委会和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岗要文凭,年龄要年轻”已成为这一岗位的基本要求,工作人员也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和职业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在街道、居民委员会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年轻化、学历也越来越高,而且不再局限于女性,很多男性也热衷于该职业。这主要是很多地方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的办法,选聘社区居委会干部,使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不断改善,素质明显提高。

4社区工作及人才需求趋势

城乡社区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中的重要平台,社区管理组织集党的基层组织、村居民自治组织、基层行政管理组织、社会服务组织四种身份为一体,功能多,任务重,是社会工作的主战场。社区层面社会工作领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行政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社区管理机构,承担社会政策的落实、社会福利资源的筹集分配、社会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等;二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中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有社区老年服务,社区未成年人服务,社区残疾人服务,社区特困家庭服务,社区优抚对象服务以及社区矫正、社区卫生、社区劳动保障等工作。

辽宁省共有277个街道、943个乡镇、3145个社区、29534个农村村委会、531个社区服务中心、2720个社区服务站,按一个街道(乡镇)配备一名专业社工,一个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至少配备一名专业社工,一个社区服务中心至少配备3名专业社工的标准,辽宁省共需配备5万名左右社区专业社工。

5企业及相关组织与本专业对应岗位设置的现状

因为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个涉及领域非常宽,涵盖面非常广的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也比工科专业宽广的多,所以专业调研团队在岗位设置现状的调研上尽量选取和涵盖了本专业所涉及的各种领域和方向。其岗位设置分类如下。

社会福利类:社区服务中心、老人院、儿童福利院、社区福利机构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社区综合管理类:区街社区工作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居委会主任助理和工作人员。

公共事业(社会公益团体):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社区民间组织、公益性劳动组织、家政服务中心,后勤社会化劳动组织的服务人员。

物业服务类:社区保障管理员;社区物业管理员;社区服务管理员;社区文化宣传员。

其他行政性工作:房地产管理销售人员;企事业单位从事综合行政管理员;员工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员;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策划、人事管理等管理、服务岗位工作。

6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对应的省内行业企业职业岗位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总体来说,现在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观念素质、服务协调能力等方面,明显与现代化城市社区管理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管理人员多是转业军人或其他专业的人员,文化程度高的少,年轻的少,学相关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正处于实践初级阶段和摸索过程中的社区建设面临重重困难。通过走访多个社区进行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的社区工作人员有着丰富的社区工作实践经验,但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培养和训练,面对社区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时感到力不从心,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很多社区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思维视域较窄,不利于在县域范围内进行新型社区的建设。

辽宁省社区专业相关企业及组织目前用人的基本情况总体上,一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总量不足,二是结构不合理,三是素质不高。

7结束语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势在必行,社区建设越来越需要专业的社区工作者。具备良好职业道德,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员岗位需求的发展方向。为了深入了解、熟习社区管理与服务发展的人才需求,找准职业岗位(群),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要求,更好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高职教育工作者们会更加努力的完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必然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孙中山选集[m].人民出版社.

社区服务现状调研篇6

>>西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的补偿机制研究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绩效工资的现状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零差价补偿机制探讨早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费用的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现状与策略分析药品费用控制与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的研究现状分析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药物零差率销售与卫生经济补偿的探讨药物销售零差率“陷阱”柳州市柳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调查广州市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互动的意愿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转型现状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成本测算研究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促进农村卫生工作的优越性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的调查实施药品零差率对妇幼保健机构财务收支的影响及对策基本药物“零差率”基层医院会受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浅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糖尿病防治的效果观察潍坊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疾病知晓率的影响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2011-04-14.

[3]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27.

[4]张文彤.SpSS11统计分析教程高级篇[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75.

[5]黄业姣.北京地区18所高校医院2007~2008年口服降糖药采购数据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20):1534-1536.

[6]白德华,徐俊杰,郑淑美,等.北京市药品“零差率”政策对农村慢性病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135-137.

社区服务现状调研篇7

【关键词】城市社区治理社会工作介入满意度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城乡空间结构、城乡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正在并将进一步发生深刻的结构变化,传统模式的城乡基层机制已经不能驾驭日益复杂的经济主体和利益关系。新型社区建设应运而生,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可以看出目前在新型社区治理方面主要有如下内容:第一,多方面引导社区发展。在新型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既注重调动社区内部的力量,充分发挥社区个体以及各种社区组织的积极作用,又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投入扶持农业和新型社区的发展,充分发挥民间组织、非营利机构和志愿团体在新型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第二,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决策,既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缓解了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民主意识,提升了农民的参政能力;第三,着重从制度、政策方面进行社区治理。全国新农村治理影响力持续扩展的保障,来自于多元社会主体共同的社区参与力度和权责相称的结构,有效地回应和满足公共需求与公共利益诉求,并将法治化、公共财政支持、监督机制完善等作为有力后盾。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和实践内容仍然存在盲点和弱项。因此,需要以实现和谐发展目标为立足点,以社会工作介入新型社区组织服务质量与满意度调查分析为突破点,以提出有效运行机制为关注点,进一步探索新型社区治理。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服务质量与满意度调查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服务质量与满意度调查。为了对成都市新型社区服务质量状况做详细的了解,调查小组在四川成都市新都区对所有社区人员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街、新军、正因、桂湖东路、西北、静安社区六个社区;然后再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社区随机抽查50份问卷,每个小组总共调查300份问卷。发放问卷共3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92份,有效回收率达97.33%;个案访谈40人。对于收集的资料,以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

首先,介绍下我们所调查的292名居民的基本情况:超过45%的为男性,女性的比例不超过55%;已婚比例超过76%,占调查的绝大多数;初中以上学历达到89%,被调查者文化水平较高;居住时间五年以上的居民超过54%,被调查者在所调查社区居住时间较长。

其次,从社区社工介入的基本服务方面来看,统计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37%的居民对社区基本服务持满意态度,持不满意态度的有13%,居民持满意态度的多于不满意的;其中对医疗卫生持满意态度的超过27%,而不满意的居民不足18%,居民持满意态度的多于不满意的;对便民设施满意超过30%,持不满意的不超过20%,居民持满意态度的多于不满意的;对环境卫生满意的超过34%,而不满意的居民不足18%,居民持满意态度的多于不满意的。

第三,社区环境状况。统计结果显示:在社区的环境状况方面,社区各种噪音及环境污染方面的控制及管理情况,持满意态度不足23%,而表示不满意的超过35%,对社区不满意的人数比满意的人数多。

第四,社区安全状况。统计结果显示:在社区的安全状况方面,对车辆停放及管理满意的居民不足25%,而持不满意态度的居民超过27%,居民对车辆停放及管理不满意的人数比满意的人数多;对警务室工作满意的居民超过29%,而持不满意态度的居民不足22%,居民对警务室的满意程度比不满意度高;对治安防护措施满意的居民超过30%,而持不满意态度的不足23%,居民对治安防护措施满意度比不满意度高。

第五,社区文体教育活动。统计结果显示:在社区社工介入的文体教育活动方面,对社区文体活动内容和方式满意的居民不足24%,而持不满意态度的接近25%,对此项不满意的居民略多于满意的居民。

第六,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在社区社工工作情况方面,对社区社工人员素质满意的居民超过28%,而持不满意意见的不足18%,居民对社区社工人员素质满意的人数多于不满意的人数;对社区社工人员态度表示肯定的居民超过17%,而持否定的不足13%,对社区社工人员态度持肯定意见的居民多于持否定意见的。

最后,民主的自治情况方面。根据调查结果,对民主选举的组织工作表示满意的超过29%,持不满意态度的不足20%,居民对民主选举的组织工作满意的人数多于不满意的;涉及居民公共利益的相关事项的处理方式表示满意达到23%,持不满意态度的不足19%,居民对处理方法的满意人数高于不满意。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服务质量与满意度调查结论。在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中,不管是对社区的基本服务质量、环境状况、安全状况、文体教育状况、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情况,还是社区民主自治情况等六个方面的满意度,选择“一般”的居民占了调研对象的50%左右,占有较大的比例。反映出在实际工作中,社区的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工作仍存在提升的空间。遵循最基本的民主原则,依托社区的两委三会一中心组织结构,构建公共服务和发展机会均等化的管理制度,强调对社区软、硬件建设的重点在于功能延伸,让群众真正地享受服务。

总的结果表现出这样的特征:在成都市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中,成都新型社区社会工作介入服务质量的状况较之以前有显著提高。社区人员对社区社工介入的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较高,感到一般的占50%,满意的占37%。而社区的基本服务方面,对医疗卫生、便民设施、和环境卫生的满意度达到一般及满意的占到80%以上。

提升城市新型社区服务质量的管理思路

深化我国城市新型社区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方面,深化城市新型社区社会工作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国情及社区实际的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和方法体系。建议推荐社会学、社会工作领域专家介入社区重建中相关政策和方案的制定工作,保障社区重建方案更能配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能切实有效满足居民的需求。建议社工服务机构也应鼓励社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加强经验总结和交流,特别是要培养和训练一些社工参与到研究中。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在城市新型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方面除了借鉴西方的一些理论外,还应该发展出自己的一些理论。科研管理部门也要在社区社会工作方面多多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同时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新型社区建设政策和措施进行评价性研究,为新型社区制度的健全和体系的改革提供科学建议。

社区服务现状调研篇8

【关键词】基层社区卫生医疗;新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现状;建议策略

1社区卫生服务概述

1.1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

研究和实践表明:社区卫生服务是满足居民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的最佳方式之一;在提供方便、快捷、价廉、综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亦是减少区域内卫生资源浪费,确保提供低成本、有效的慢性病干预措施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卫生服务的社区方向,要求世界各国把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推进初级卫生保健实施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

1.2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概况

我国最早的社区卫生服务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一批年轻有识的医务工作者深入农村和城市基层开展卫生服务,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全国主要城市的街道居委会基本设立了红十字卫生站,是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雏形阶段。20世纪6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确立,被誉为“开创了发展中国家人口大国较好解决农村卫生问题的典范”。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城市部分基层医院开始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改变行医的服务模式,走出医院,或办医疗点,开展流动医疗服务,方便了群众。但是,当时政府尚未大力提倡这种服务形式。

1.3河南省基层社区医疗发展概况

河南省是国内较早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地区之一。省委、省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提出“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卫生服务理念,在有条件的农村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截至2007年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1888个,病床床位239511张,卫生技术人员297854人,157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部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完成了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框架建设。

2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问题分析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的运行也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问题,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如在美国,卫生费用已占GDp的14%,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在英国,则因政府包办所有的卫生机构,提供卫生服务,造成了监督机构缺乏,医疗服务过度浪费,人员负担过重,效率低下等问题。当前,如何有效地进行医疗体制改革,实现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产出,最大限度地保障和维护居民的健康,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

在我国,近年来,党中央、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条令、制度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但总体而言,现阶段国家制订的一系列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主要是针对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导致对农村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缺乏相关法律、法规,还缺乏具体的政策指导;此外,我国己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空巢家庭”数量不断增加,而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较之成年人比较呈下降曲线,对于医疗服务,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会增加。

对此,2010年7月至8月,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帮助下,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河南省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笔者与团队部分成员一起,汇总资料,并着重运用Swot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形成本文与有关人士商榷,以期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建议,共同促进我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1河南省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情况调查概况

调查中,我们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人均GDp排名,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然后对每个地市再经分层抽样,分别抽取市区、乡镇及行政村各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及20名居民作为城市样本、城乡和农村样本,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财务运行情况及服务提供、利用和就诊居民满意度等几部分。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问卷调查,由其财务、人事等相关管理人员直接填写,对社区就诊居民的调查采用偶遇法。调查完毕后将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然后用SpSS17.0forwindows软件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通过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明确了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及城市、城乡和农村社区医疗发展情况和出现问题及可能原因以及新农合医疗实施情况。

本次活动共调查了270家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其中城市样本90家,城乡样本90家,农村样本90家,问卷全部收回。调查社区就诊居民1080人,收回有效问卷1010份,有效率94%,其中城市360份、城乡360份、农村360份。

2.2河南省社区卫生服务运行分析

笔者及其团队根据前述现状及调查研究结果,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现行政策理论和相关文献资料,运用Swot分析法(即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英文翻译为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iesthreats,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组合为Swot),对我省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情况探索分析如下。

2.2.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优势。一是地域、时间和费用可及性好。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贴近社区,提供无节假日的全天候服务,服务价格相对低于二、三级医疗机构;二是服务内容、方式多元化。除医疗服务外,多数中心还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及其他有条件开展且符合居民健康需求的项目;三是医患关系比较融治;四是具有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及综合性的服务,团队组合、协同工作等方面的优势。

2.2.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不足:一是人才不足。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学历层次、职称级别普遍偏低。康复师、心理医生、健康宣教等专业人才缺乏;二是经费补偿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价格过低,政府补助份额较小,平均不到其总收入的8%,收益率下降趋势明显,成本得不到合理补偿,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亏损中心所占的比例趋向逐年增加;三是“六位一体”服务未能全面开展。服务内容仍以基本医疗为主,未脱离医院模式,医疗外的其它服务功能未充分体现和发挥。

2.2.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临的机遇:一是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的投入力度在逐年加大;二是居民对健康日益重视。患者和其家属很希望同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三是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口老龄化。作为“守门人”的社区全科医生,若能集医疗、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于一体,开展卫生服务,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社区病人;四是“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大多数城乡就诊居民在自感病轻时都会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尤其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己成为就诊居民选择的重要机构之一;五是大中型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普遍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了机会。

2.2.4阻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因素:一是面临其他机构强有力的竞争。近年来,我国在政策方面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部分民营医院和私人诊所开始向社区卫生服务市场进军。另外,一些大型综合医院也开始瞄准社区卫生服务市场,纷纷在社区建立新的分支机构,抢占社区卫生服务市场;二是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往往是上转为主,而下转的病人较少,上转的病人很少再回转;三是医保政策支持不够。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被列入医保定点机构,家庭病床等服务项目也未纳入医保范围,致使一些常见病、康复期病人、慢性病恢复期病人等仍滞留于大医院;另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的报销比例差额太小,患者花的钱差不多,自然会选择规模大、级别高的大医院。

综上,我省的社区卫生服务在吸取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的同时,又具有地域特色。较为突出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财政投入不足、队伍整体素质低下、服务内容不全、发展不够平衡等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科学发展,亟待研究解决。

3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研究可见,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较低,社区卫生服务筹资与补偿机制的不完善,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突出问题存在的关键,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

3.1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筹资与补偿机制

建立持久稳定的社区卫生经济补偿政策,彻底改变“以药养医、以医养防”和“重医轻防、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的不良局面。

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建议政府以花钱买服务为主要经济补偿方式,建立按服务人口、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为依据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政府以实际服务人口数为依据的公共卫生全额拨款,向社区居民提供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

对基本医疗服务,建议主要通过按政府规定的社区医疗服务价格收费获得补偿,也可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为使社区居民充分受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接受政府、居民和社会保险机构对其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质量考核和绩效评价。

同时,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设施维修、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部分由单位负责的离退休人员费用也给予适当补助。财政部门将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常规性经费和专项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3.2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坚持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优化基层卫生服务结构,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城乡居民健康和医疗保健需要,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倡导国民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理念,逐步构建推行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全科医生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

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减轻群众就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3.3要进一步健全双向转诊机制

密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合作关系,真正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格局。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保政策支持。加强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的正确宣传导向,将一些常见病、康复期病人、慢性病恢复期病人等从大医院引导分流出来。

参考文献

[1]安乾海.社区卫生服务的城乡比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浙江大学mpH学位论文,2007,apri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3]《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

[4]《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意见》.

[5]《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

[6]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河南省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社区服务现状调研篇9

日本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政府对策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理论基础探析

社会性别视角下城市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中国老龄用品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基于区域差异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制定研究

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综述

发挥老年群体潜在价值助力实现中国梦

养老机构老年人伤害预防处理机制研究

养老地产发展模式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农村养老资源供给评价

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养老资源探析

构建长期照护体系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

老年期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的构建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多元化养老格局下的互助养老

农村空巢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实证研究

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需求调研报告

论老年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以吉林省为例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

国际社会应对老龄化的经验和启示

基于风险视角的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浅析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

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

重庆地区失能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调查

中国老龄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和走向

无锡养老服务业改革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生命政治视角下我国社区型养老模式再思考

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构建分析

养老机构服务纠纷的主要特点及其应对

信息科技介入我国老年人生活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老年人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及性态度调查

需求评估: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

江苏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老年人健康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

日本、韩国长期护理教育培训体系比较及思考

志愿活动参与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消费类型分析——二、三线城市个案研究

居家老年人“以房养老”意愿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背景、创新与前景

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农村传统大家庭中老人核心凝聚力问题的个案研究

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原因及地区差异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战略选择

山东省城市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需要层次理论视域下敬老文化的发展困境及其纾解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

社区服务现状调研篇1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与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要领建设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计态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计分析浅谈新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事服务谈互联网与社区卫生服务创新宕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档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人文的建设与实践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队伍建设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株洲市井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对策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方调查分析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怎样当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模式探讨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参考文献

[1]樊宏.“后医改时代”南京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2):886-906.

[2]苏振涛.云社区医疗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2.5.

[3]赵静.基于物联网发展的智能化社区医疗服务研究[D].河北:燕山大学,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