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的风险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42:37

财务的风险点篇1

论文摘要:我国寿险公司的发展面临着如何在发展变化的环境下保持长期健康发展的考验。该文通过对寿险公司财务风险特点的讨论,提出了防范寿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几点措施。

目前,我国寿险公司的发展面临着如何在发展变化的环境下保持长期健康发展的考验。风险控制水平下的资金有效利用的高低,成为能否赢得这场竞争的关键。如何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投资策略已成为保证寿险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

1.寿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就寿险公司经营而言,其财务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费率风险:即在确定费率或给付、赔付标准时不准确产生的风险。主要有两类:费率定价过低和给付、赔付标准过高。

1.2系统风险:又称市场风险,即引起资产或负债价值变化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和基本风险。寿险公司根据利率的变化衡量和管理资产、负债,其股票、公司债券和质押贷款与利率基准点的变化紧密相连,任何利率的变化都直接影响到这些投资产品的回报率。

1.3信用风险:即由于债务人因其财务状况恶化或担保物价值贬值无法履行责任而产生的风险。由于寿险公司的资产有相当部分是公司债券,因此这种风险对其影响较大。

1.4流动风险:即由于无法预测的事件造成资产流动性不足引起的风险。

1.5其他风险:包括经营风险以及法律法规变化所产生的法律风险。

2.我国寿险公司所面临的具体财务风险

2.1责任准备金亏空严重

由于资金运用的不当、寿险责任准备金被当作寿险业务损益的“调节器”,加之擅自设计寿险条款或自行修改总颁条款、没有严格的核保核赔制度,导致保单责任扩大,保险风险加大等诸多原因,造成了寿险行业严重的偿付能力不足。给寿险公司经营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2.2资产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

一是实收资本严重不足,导致资产负债比率过高,寿险责任准备金被挤占的问题十分突出。二是银行存款等流动资产占比过大,使本应增值的寿险资金得不到充分运用,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

2.3寿险资金投资形式狭窄

现有的寿险资金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致使历史包袱不但得不到消化,而且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寿险资金运用受政策影响渠道偏窄,不利于寿险公司运用各种渠道充分有效地运用资金,实现寿险资金的有效增值。

3.防范寿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几点措施

3.1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体系的目标是: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将总风险控制在预算范围内。风险控制体系的核心是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和风险预算管理。

3.1.1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实施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能够有效的控制利率风险。根据实际经验,可采用久期、凸性来测量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性,用缺口管理来调整资产负债的匹配度,保证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成本、收益上的基本匹配。采用上述方法后,能够保证资产负债的基本匹配,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3.1.2风险预算管理

风险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投资总风险。根据寿险公司的资本和财务状况计算最大风险承受能力,然后根据各部门的投资业绩和市场情况,将风险限额合理分配到各业务部门,将各业务部门的风险额度再分配到各投资品种;按照统一的风险值计量标准,定期计算各部门和各风险类别的风险值,按照风险预算控制投资风险,如果某个业务部门或投资品种的风险值超过预算额度,则要调整投资组合,这样就能将投资的全部风险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3.1.3信用管理体系

借鉴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构建以内部信用评级为核心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内部信用评级。参考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建立自己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制定相应的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按照统一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和标准,以偿债能力为核心,对各类机构和信用产品开展整体债务评级(长期、短期)和特定债务评级,为准确评估和控制信用风险奠定基础。

信用额度管理。研究开发一套先进的授信额度计算模型,根据信用等级的不同,量化计算投资授信额度,并严格按照授信额度开展业务。

信用风险分析与评估。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公司投资业务承担的主要信用风险点及未来信用风险的变动趋势,并重点分析相关行业未来变动趋势,同时从定量的角度,运用先进的计量模型定量计算信用风险头寸的风险值,并纳入到整体风险预算管理中。

3.1.4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与投资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它可以科学地计量和评估投资绩效;另一方面,又可以为投资决策提供信息,用来指导投资活动。绩效评估与风险控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绩效评估是对一段时间以来投资绩效的评价,它以历史数据为基础,计算风险和收益;风险控制是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预测,也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预测未来的风险和收益,并构建相应的控制体系。因此,建立高效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3.2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

为了更有效的发挥风险控制体系的作用,必须建立一个能够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组织架构和高效的运行机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3.2.1公司层面

在寿险公司设置独立于投资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负责制定公司风险管理的宏观政策、重要决策和管理规范,提出指导性、方向性和原则性的风险管理意见;协调、指导公司其他部门配合投资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根据公司投资和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制定风险控制指引,并对投资部门的资金运作独立进行监督检查。

3.2.2部门层面

在投资部门内部设立风险控制部。按照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风险预算岗、信用管理岗、内控管理岗和绩效评估岗等四个岗位,对投资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与评估。

3.2.3操作层面

操作层面指的是投资部门内的各业务部门,在投资过程中,贯彻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进行投资操作,把风险管理的流程、制度、方法融入到投资决策、资产配置、组合管理、证券选择、清算结算等各个业务环节中。

3.3处理好投资效率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投资运作中坚持透明化

就是在资金运作的各个环节如投资决策、资产配置、组合管理、证券选择、投资操作、清算结算等等,对风险控制部门是开放的,风险控制部可以参加各部门的业务工作会议,所有关于投资运作的方法、数据和流程都在风险控制部的监控之下,在遵循保险资金运用规律的前提下,寻求风险和收益的动态平衡。

3.4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拓宽寿险资金运用渠道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寿险资金运用和风险管理面临很多新问题。如,市场利率逐级走低,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大幅度下降,甚至已经低于长期寿险资金的运作成本,这种趋势短期内还没有改变的迹象,而保费收入却在持续增长。长期收益率的大幅度降低,不仅给寿险资金运用带来严重困难,而且给风险管理特别是资产负债匹配和利率风险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新形势下投资与风险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我们认为创新和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要强化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3.5加强保险产品的创新

应当加大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突破目前的产品模式。一方面,在目前市场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设计出具有较强保险保障功能新产品;另一方面,产品研发部门应当加强与投资部门的相互沟通在产品设计中体现风险管理的基本思想,运用创新方法提高产品本身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

财务的风险点篇2

关键词:财务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重整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等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果财务风险不能有效控制,就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所以,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企业财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除了因负债而产生的狭义财务风险外,还有遇到许多对于企业财务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其它一些风险。如企业投资风险、企业财产风险、资金运作风险、企业市场经营风险等等,这些可以统称之为广义的财务风险。也就是说,凡是可能对企业的最终财务成果或企业财务状况构成影响的风险都可称为财务风险。如因投资失误或因投资不能形成预期的收益使投资收不回或不能按时收回的可能;在经营过程中因市场环境变化使产品销售状况趋坏的可能,等等。这些都会从不同侧面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成果,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构成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在关注财务风险时,既要关注狭义的财务风险,更要关注广义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任何一项风险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物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和经营。所以,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在理财过程中,必须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的管理和防范,经常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尽可能防止各项财务风险的发生和将风险的影响减少至最小程度。

一、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应该密切关注本企业的财务动向,以防止发生意想不到的危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检查企业财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1.检查企业投资、投资回收与资金是否平衡。要使企业成长壮大,必须先投资。投资主要是设备投资,包括采购机器、现代化设备和兴建工厂等。这种设备投资一步走错就可能导致经营状况急剧恶化。一般在投资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调查,由于设备投资而增加的经费开支,包括设备本身和维护修理、利息、折旧等费用,要按照这些开支与企业资金投放对资金状况的影响和投资回收、回收期的比较,再决定是否投资。怎么筹集资金也是一个问题。一般是长期贷款或增加资本,但有时也利用短期贷款。经营不好的企业,又不得不使用短期贷款的,则可能招致资金冲击的危险。论文参考网。更增大经营恶化的可能性。执意进行设备投资,可销售额却没能按照预想的那样提高,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金呆滞,于是那些资金不雄厚的企业,就会面临倒闭的命运。

2.检查企业不良债权的可能性。为了防止大额不良债权的出现,对每位客户都要规定信任限度,应该控制不超过这一限度的债权。例如,决定a企业在五万元以内,则应经常检查是否在这一范围内。没有风险的买卖是不存在的,必须在充分调查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内容的基础上,决定信任范围,将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另外在结算方式和销售比率上也要加以控制,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采取现金交易和购销相抵结算,一家企业的销售控制在企业销售总量的一定比率以下等方法。

3.检查企业费用支出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增长倾向。如果对经费开支管理不严格,费用就会增加。经费的增加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所以,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随时都要注意检查经费是否出现增长现象。首先要看经费的增长率是否高于销售额的增长率,如果经费增长率高于销售额增长率,说明经费增长并未对销售额的增长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如果出现这样的经费增长态势,就应检查经费开支内容,查清什么原因使经费开支不断增加,然后努力削减。其次要特别警惕诸如交际费、会议费等经费开支的浪费,浪费是经营的大敌,必须消除。最后应该关注可控制经费的管理和节约(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油)。

4.检查企业资金总额的变化。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必须查阅资产负债表填写的资产总额每年是如何变化的。若发生增长过多或资产膨胀,就应引起警觉。特别应注意不合理的拖欠货款,库存积压和机器设备等投资的闲置。资产膨胀会带来经营停滞,同时,资金的周转也会随之恶化,资产效率也会下降。所以,管理上必须想办法使全部资产都运转起来,不发生资产膨胀化现象。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方法

(一)加强财务控制,防止企业衰落

要提前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企业陷入衰落后当然有可能走出困境,但最好的做法是在衰落迹象显露之前捕捉到企业衰落的预兆。

1.自由资金不足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在获得利益之前,企业需要垫付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于自由资本和借入资金。商品出售之后,有时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后才能收回货款,在这期间,企业垫付的资金有时相当可观。有原材料货款的支出,有工资薪酬的支出,有促销费用的支出,还有其他杂费的支出。如果收支同期吻合的话,企业经营的难度就小的多。但一般来说支出的期限比收入的期限快。也就是说,等不到有收入,就先要支付的情形居多。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充足的自有资金是应付这一收支期限不平衡的最安全的方法。所以,在业务蓬勃向上之际,不能忘记增加自有资金。

2.企业应收账款不合理的增加是影响资金周转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衰落的前兆。应收账款不合理增加意味着企业的销货政策有问题,更可能的是反映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减弱。一般说来,畅销产品回笼货款都较及时,就如80年代的彩电业。论文参考网。但当产品竞争力下降之后,为了稳定或增加销售,企业就不得不忍受延长付款期限销售货款被挤占的痛苦。所以管理者发现应收账款增加过快时,首先得了解销售部门尽力与否,若销售部门却已尽力,那就意味着应该早点想办法推出新产品了。论文参考网。

3.企业存货的超常增长也是应该注意的预兆。存货的过度增加引致的增长只是“虚”的增长,只有当存货转化为商品,销售出去了才证明商品的价值得到确认。由于存货是企业占相当比重的资金占用,在经济不景气之时,更为明显,经济低迷会造成销售不畅,从而导致存货过剩,资金拮据,资金周转不畅。

4.设备的过度投资也可能导致企业衰落。审视企业的资金周转是否良好,有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即将固定资产的总额与自有资本比较,若固定资产的比重过大,一般说来,资金周转就会感到吃力。这是因为经济高涨之时,不少企业会依赖银行借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投资,但是一般经济高涨过后就会出现经济衰退,这时,企业容易面临销售量下降,开工不足,收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困境,而设备借款的还本付息将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可以说设备的过度投资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5.缺乏科学周密的资金计划。拟定资金计划,也就是立足现在,预测未来收支的大概情形,考虑应付资金不足的对策,利用各种灵活的周转方法,维持资金余裕。若果拟计划质量不高,那后果要么资金闲置痛失获利之机,要么事到临头手足无措,使周转方陷入进退维艰的地步,进而带来全方面的衰落。所以,无科学周密的资金计划也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二)摆脱财务困境,进行财务重整

日常风险控制和完善的预警系统都不能完全避免财务失败的发生。每个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都必须考虑一旦发生财务困难或财务失败时,如何处理企业的财务事宜,如何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通过财务重整缓解危机并化险为夷。重整按是否通过法律程序分为非正式财务重整和正式财务重整。

非正式财务重整。当企业只是面临暂时性的财务危机时,债权人通常更愿意直接同企业联系,帮助企业恢复和重新建立较坚实的财务基础,以避免因进入正式法律程序而发生的庞大费用和冗长的诉讼时间。重整的方法之一是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所谓债务展期即推迟到期债务要求付款的日期,而债务和解则是债权人自愿同意减少债务人的债务,包括同意减少债务人偿还的本金数额,或同意降低利息率,或同意将一部分债权转化股权,或将上述几种选择混合使用。在企业经营过程发生财务困难时,有时债务的延期或到期债务的减免都会为财务发生困难的企业赢得时间,调整财务,避免破产。而且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均属非正式的挽救方法,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达成的协议,既方便又简捷。虽然债务展期或债务和解会使债权人暂时无法收回账款而发生一些损失,但是,一旦债务人从困境中恢复过来,债权人不仅能如数收取账款,进而还能给企业带来长远效益。所以,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

重整的方法之二是实施准改组。如果企业长期亏损,留存收益出现巨额红字,而且资产的账面价值严重不符合实际。如果通过撤换管理部门,实施新的经营方针,可望在将来扭亏为盈。为此,企业便可以通过减资来消除亏损,并采取一些旨在使将来成功经营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出售多余的固定资产,对有些固定资产或其它长期资产进行重新估计,并以较低的公允价格反映,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建立新的基础,以减少计入将来期间的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准改组不需要法院参与,也不解散企业,只要征得债权人和股东同意不立即向债权人支付债务和向股东派发股利,便可有效地实施准改组。

正式财务重整则是将上述非正式重整的做法按照规范化的方法进行,它是在法院受理债权人破产案件一定时期内,经债务人及其委托人申请与债权人合议达成理解协议,对企业进行整顿重组的制度。

重整制度的设置对债权人、濒临破产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都有重要意义。利益与权利各方均应树立重在挽救的指导思想,想法使有条件的企业继续生产,使无条件存续的企业尽量减少损失。通过财务重整的挽救方法,濒临破产企业中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能够重新振作起来,摆脱破产厄运,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防范企业眼前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约翰·韦伯.财务审计案例示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朱柯.资产评估[m].大违: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财务的风险点篇3

关键词:定点医院医保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主要包括个人补充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以及大额医疗救助三个层次,随着全国医保制度的不断推进,定点医院的医保收入与医院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重,因此,定点医院必须对医保财务展开积极、有效的管理工作,尽量规避医保财务风险。但由于医保政策相对复杂,使得医保财务管理与普通财务管理方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医院管理部门必须严格落实完善医保财务的管理措施,确保管理工作更具严谨性与制度化。同时,在保险发放的规范制度下,医保财务管理人员需加强自身素质与办事能力,以便于为医保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定点医院医保财务管理中的风险

(一)财务管理模式不完善

大部分定点医院在进行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时没有形成较为规范的制度化管理行为模式,尽管我国政府已修订了相对完善的一报财务管理方式,然而于实际应用中,医院并未深入贯彻落实。目前,定点医院的每日财务结算、财务对账以及预算审计等方面的工作依然存在巨大的完善进步空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严格稽查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时,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必须立马查处,从制度上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安全保障。此外,医院管理部分必须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与模式,以全面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正因为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的模式仍有所欠缺,建设严密的财务管理监管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医院领导阶层对于医保财务的管理工作过于忽视,加之医院缺乏有效的实际监管制度,因此,医保财务管理人员通常不能很好的把握相关政策,在医疗活动中无法将医保财务管理的时效性与操作性完全发挥出来。同时,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医疗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医保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医保财务的预算与盈亏情况模糊不清,不仅不能提高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更是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无法科学地与医院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由此可见,只有医院完善了整个财务管理体系,才能使得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进一步发挥国家医保政策利国利民的社会优势。

(三)财务管理结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参保人数不断增加的现象为定点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容易导致管理人员在工作时出现差错,使得医保财务的管理工作得不到质量保障。此外,由于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对自身的工作性质完全了解,在进行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时无法将自身职能充分发挥,部分管理人员仅仅忙于医保财务的计算与查证,并没有将财务管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由于定点医院医疗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结构不完善,岗位人员不能很好地了解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实际工作时只能依靠自身财务管理经验来进行医保财务管理,这种情况下,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会出现许多漏洞,增加了财务风险。

二、定点医院避免医保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建设财务管理监管制度

为了帮助定点医院建设财务管理监管制度,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协助医院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监管制度的制定,使得医保财务管理工作能贴合实际医院工作的同时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在相关管理人员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加强监管力度,能引导财务管理工作者自觉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使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透明,财务的来源与去向一目了然。此外,将医院的收支明细账目与审计账目的记录工作规范统一,形成相关的记录报告,定期核对财务明细,提高医保财务的准确性。合理编制预算成本并加强对预算花费的控制力度,为医院在推行医疗保险制度时节约成本,促进医院与医保服务的长远发展。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是定点医院整体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则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首要前提,只有在完善的体系控制下,相关管理人员才能做好医保财务风险的预防工作,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标。因此,医院的高层领导必须将医保财务的管理工作从认知度上增加关注,与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员进行定期或是不定期的财务情况抽查,从实际上落实医院的各项财政的指出与实到用处。同时,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及时指出,以提高医保财务的管理水平。在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指导下,管理部门需对医疗财务进行动态、实时监控,对于相关违规操作一律给予相应处罚,维持财务管理系统的正常、顺利运行。

(三)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定点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于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院要对相关人员加强培养,使其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所掌握的管理知识与技能。同时,为了加强行政管理人员对医疗专业术语、相关疾病的了解程度,医院可以组织培训学习活动,使工作人员能切合病患的实际情况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另外,医保财务管理人员应在工作中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监督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减少医保财务管理中的差错与漏洞,从而全面防范财务风险。

三、结束语

医疗保险制度的广泛推广,有效解决了大部分贫困患者无法就医的问题,而医保财务管理也成为定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避免医保财务的风险,相关管理人员就要为医院建设好财务管理的监管制度,使管理工作模式更加制度化;定点医院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则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首要前提。在实际的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正确、高效处理定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规避医疗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财务的风险点篇4

【关键词】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特点

一、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影响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除了高等院校自身的经营状况会对其偿债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以外,诸多外界因素也会对高校产生影响。下面具体介绍各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内在因素

针对高等院校自身的特点,内因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筹资活动。为了应对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导致的大规模扩建活动,填补财政拨款以及自筹资金余下的不足,高校纷纷选择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来满足基本建设需要。毋庸置疑的是,高校进行负债筹资建设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竞争力,提升办学质量。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倘若高校能够比较容易的从银行获得贷款,那么将会给高校的财务财务状况带来双重的影响。一方面,较容易的获取银行贷款能够帮助高校及时缓解来自资金链的压力。另一方面,如果高校不能够在贷款的数量上有所警觉,当高校有意外情况发生时,高额的贷款和随之而来的利息将给高校带来沉重的资金包袱,不但会阻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制约高校今后的发展。其次,投资活动。目前,高校为了充分利用手中的货币资金,纷纷进行投资活动,期望能够从中获取回报,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活动服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往往出现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率的情况,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投资本金受损,无法收回。再次,管理活动。管理类风险是所有高等院校普遍面临的难题。这一类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违规、缺位、漏洞造成的投资失误、管理失控、资金被骗、存款流失等可能情况带给学校损失而形成的风险。同时,高校在获得银行贷款之后,一旦在资金的监管使用上出现问题,必定会给高校偿债带来巨大的隐患。

(二)外界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也不可能独立存在于社会之中,必然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变化往往会给高校预期目标的实现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进一步会给高校和其借款人带来损失。可以说,国家的政策指导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方向,对高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同时,因为宏观政策的变化调整往往又是最难以把握和预测的,所以国家政策风险就显得难以估量。经济环境变化风险是指由于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是不可预料事件而使得高校偏离其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难以预测和改变的,所以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得不面对该种风险。

综上所述,高校的偿债能力不仅受到其自身因素的内在影响,还会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涉作用,因此必须进行综合的考虑和探究。

二、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破坏性强

与企业财务风险相比,高校财务风险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第一,对高校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高校面对大规模贷款,还本付息的压力很大,部分高校为了偿还银行贷款,无法“开源”,进而选择削减教学经费,从而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成果。此外,在高校扩招的过程中,虽然基础设施等硬件随之得到扩充,但学校在师资力量上却缺乏明显的提高,如此一来,高校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培养出来的高校毕业生水平也令人堪忧。

第二,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巨额的贷款,高校必须承担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倘若到期不能及时偿还,将会加剧高校的财务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高校的正常运转。如果债务问题长期无法解决,就会制约高校的发展,甚至导致其停滞不前。

第三,影响社会的稳定。高校扩招的出发点是基于新形势下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但如今出现的问题却是百万大学生亟待就业。显然,高校毕业生质量不高,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失业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久而久之还会威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可转嫁性

随之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对于高校的约束逐步放开。随着法人地位的获得,高校享有民事权利并因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是鉴于高校事业单位法人的特殊身份,具有一定的公共性。高校只能依法使用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却没有独立的财产权。由于高校财产归国家所有,因此高校并不能真正地承担民事责任。一旦高校由于财务危机导致了破产,产生了不良后果,其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此时,政府就不得不站出来为高校“埋单“,高校的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转嫁到了政府的身上。

(三)隐蔽性

依照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高等院校在日常的财务活动中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形成的负债不能完全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这就使得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少的高校管理者认为,高校作为一个非盈利性质的事业性单位,其资金运动只是一个简单的收入到支出的过程,因此没有必要对现金流量极其时间分布进行单独的管理。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导下,管理者们忽视了对于日常现金流量的监控,产生了现金流量风险。通常情况下,事业收入往往是当年现金的流入,但事业支出却未必是当年现金的支出,这种非对称的关系造成了暂付款项的出现,改变了收付实现制对相关费用的计量结果。高校的管理者往往只重视收支额而忽视了现金流量,显然是有失偏颇的。这种对于学校财务状况的错误判断会诱导决策者们做出不当的财务决策,增加高校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霆钩.财务风险与控制[期刊论文]-中国证券期货2012(02).

财务的风险点篇5

关键词:煤炭运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我国煤炭运销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影响下,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在煤炭运销企业内部,许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控制意识,简单的认为只要管理好货币资金,企业财务就不会出现问题。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企业财务存在潜在的风险。同时,由于整个企业风险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财务问题一旦暴露,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风险管理意识的淡薄,煤炭运销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财务管理面临很大的问题。首先,缺乏对资金风险的管理,很多煤炭运销企业在成立初期存在内部多级法人的现象,各级单位多头开户,资金流管控缺失,形成资金运营风险。其次,缺乏对现金流量风险的管理,当煤炭市场疲软,消费能力不足,产品滞销时,企业获利能力不足,持续经营将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缺乏现金管理将导致企业的现金流量出现问题,导致企业的财务危机。最后,缺乏对煤炭成本费用的支出管理,成本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关系着企业的财务水平和质量。成本管理的缺失将加大企业财务风险,也会使企业面临着经营风险。总之,这些都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的表现,使企业财务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三)缺乏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对财务风险信息的监测,不能及时整合企业财务信息,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将相关财务信息报告给企业决策层,导致存在潜在的问题和危机。二是缺乏对风险的评估和预控,没有对可能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提前的防范,或者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或问题进行评估,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

二、优化煤炭运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

煤炭运销企业应从观念上转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突破传统的旧理念和思维方式,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具体来说,一方面,要从企业决策层做起,注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加强风险意识,要充分认识到煤炭运销企业所面临地外部宏观环境和市场变化风险,并通过有效的方式提前预测和防范。另一方面,除了企业管理层外,应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形成全员、全方位的财务风险管理。通过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从企业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员工,形成全企业的全面的风险管理。

(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体系涵盖了企业财务信息的方方面面,需要建立全方位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从资金风险管理、现金流量风险管理、筹资风险、融资风险再到成本费用支出管理、预算管理等等。比如在筹集风险上,企业应适度控制债务资本,避免因成本负担过大所导致的财务风险。在融资风险上,主要是对企业长期、中期、短期债务的控制,从而减少企业的债务风险。另外,在成本费用支出和现金流量上,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总之,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

(三)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对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提前的预测和控制,以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煤炭运销企业处于一个高度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时刻都面临着外部冲击所带来的风险。因此,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前预测、评估和监测风险,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问题进行防范,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潜在的财务风险。

(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上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控制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有效措施,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切实避免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地识别企业财务风险,并进行评估、确认和报告。内部审计对于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利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甄别财务风险,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流程提供保障。

(五)提高企业财务工作人员风险管理的能力

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作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对于提高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提高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切实保障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具体来说,应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通过进一步地学习全面把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另外,加强财务工作人员对本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管理的学习,熟悉企业实际财务管理情况,客观地从全局角度看待风险。

三、总结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煤炭运销企业在如此复杂的宏观形势中,难免会因各种内外部原因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关系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因此,加强对煤炭运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虽然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煤炭运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财务风险有一定的识别力和控制力,能够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丽.如何加强煤炭运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J].科学之友.2012,04

[2]陈桢民.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J].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

财务的风险点篇6

一、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即因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之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即产品销售出去,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

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的财务风险与负债经营相关,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即偿还到期的本金加利息),没有债务,企业经营的资本金靠投资人投入,则不存在财务风险。

二、两种不同观点的比较

对于上述两种不同的财务风险概念,应当说有其共同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对风险的描述是一致的。风险在经济学中与不确定性有相似之处,即风险是指当一项活动可能产生几种不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率又可以推算时,则认为这些活动是有风险的,如果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念不可以推算时,则认为是不确定。风险具有两面性,它可能带来意外的损失,也可能带来意外的收益,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更注重风险的不利性方面,认为风险是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二,均包括筹资所带来的风险。第一种观点把筹资风险做财务风险其中之一。而第二种观点则把财务风险集中表述为筹资风险。

两种观点的不同之处显而易见:

第一,两种观点表述的财务风险的内涵不同。主要体现在,对财务概念理解的不同。第一种观点从财务本质角度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财务的本质指人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财务关系。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生产经营中体现的资金运动这一财务现象;一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体现的生产关系这一财务本质。从财务现象观察,它体现为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回收和资金分配;从财务本质观察,在这些资金运动过程中,无一不体现着各种关系。那么,财务风险应是涵盖人类生产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及处理生产关系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第二种观点理解的财务是从财务的中心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他们认为财务的中心在于货币资金的运筹帷幄,同时认为财务的起点、终点均是货币资金。抓住这一主要矛盾,也就可以使企业的资金运动比较顺利进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状,即当某些企业破产或倒闭时,它的资产拥有额上亿元,利润额上千万,这是为什么呢?其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盘活货币资金。也就是说货币资金的周转不当。

第二,两种观点表述的财务风险的外延不同。第一种观点表述的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受损失的可能。显然,财务风险的外延宽广,包括了所有财务活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第二种观点则仅是指由于货币资金不能到期偿还债务而带来的风险,来自于企业负债融资。由于外延的不同,导致两种观点阐述的财务风险不同,前者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风险。后者仅指筹资风险。

第三,财务风险的来源不同。第一种观点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于:(1)筹资活动(与前相同)。(2)投资活动。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长期投资中,由于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发生的风险,另一部分来自于短期投资中。由于各项流动资产的结构不合理、政策制定不恰当、市场供求状况、价格变动等影响而发生的风险。(3)资金回收。主要来自于销售环节,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中,是否及时、足额的回收货币资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把国有企业及其他企业一律推向市场,公平竞争,信用工具作为搞活流通、繁荣市场的剂,已为企业广泛使用。这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业务开展,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因为坏帐损失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4)利润分配活动。在企业效益有保证,资金周转正常,调度适当的情况下,合理的分配收益,会提高企业的声誉,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为企业今后的筹资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利润分配也有一定的风险,如企业资金紧缺时,以过多的货币资金对外分配,会降低企业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再生产,而如果企业不给投资者一定的现金分配,单独采用配股方式,以股票作股利分配,又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5)来自于其他方面。在第二种观点中,资金无非来自于投资人或债权人。如果资金全部来自于投资人,则没有财务风险。例如有4位投资者合资成立一家公司。各出资25%,股本全部自有,此公司拥有相当高的经营风险,且每位投资者均须承担这种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但如果公司资本50%来自于两位投资者提供的负债资金,这时,公司的经营风险事实上只有两位提供权益资本的投资者承担,从而使股东(投资者)的风险较未使用负债之前要高出一倍,这种公司采用负债融资后所有者所担负的风险就是财务风险,即财务风险来自于负债融资。

三、作者的看法

(一)正确理解财务要领,界定财务风险定义。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剔除两种观点的相同部分,不同部分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对财务如何理解。关于财务的科学定义,经历了一个演化进步的过程,从早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资金运动即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体现企业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这就是社会主义财务;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富事务及关系论,即财务就是社会财富方面的事务或业务。人类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和增值,并引起财产物资变化的经济活动,就构成了各利益主体的财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运动表现为资金运动;还有财务职能论,把财务定义为企业资金的筹集、投资和分配活动的总称。从财务定义的发展不难看出,对于财务,都趋同于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因为这一定义抓住了财务的本质特征。一是表明财务与商品经济、货币经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二是财务与资本运动密切相关;三是财务与现代企业制度密切相关。而第二种观点所述的财务显然不恰当,它只阐明了财务本质的一部分内容,从这一角度来讲,财务风险第一种观点比第二种观点要科学、恰当。

(二)界定财务风险的概念不能只站在某一学科角度。我们知道,财务风险最早见于财务管理课程中。一般来讲,企业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经营风险,一是财务风险。这里面的财务风险仅指由于财务杠杆增加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这种风险随着负债比

财务的风险点篇7

[关键词]宏观调控;国有房企;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3-0062-02

1国有房企财务风险管控的特点

11强化风险意识是国有房企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基石

房地产是高风险高收益行业,前些年的“暴利”使得一些企业风险意识淡薄,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涉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政府不会出手过重让房地产行业彻底崩溃。一些国有企业甚至认为,自己背靠国家这棵大树,一旦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政府不会坐视不管。由于所处行业的高风险性,以及肩负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国有房企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基石就是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实时监控各项潜在风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以有效化解财务风险。

1.2建立预警机制是国有房企财务风险管控的首要任务

仅有风险意识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控机制,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将风险拒之门外。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它包括风险管控体系、风险预警指标、风险监测方法和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继国务院国资委于2006年6月实施《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之后,各地国资监管部门陆续出台针对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办法,要求国有企业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及时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国有房企财务风险管控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国资监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房地产行业的高风险特点,制订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反映经营与财务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发出风险预警信号,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1.3识别财务风险是国有房企财务风险管控的关键环节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管理风险和分配风险等方面,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这些风险有的来自企业内部,有的则来自外部环境。国有房企财务风险管控的关键环节就是充分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和所处市场环境,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于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判断其性质和程度,及时研究制定因应方案,减少因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

1.4确保资金链安全是国有房企财务风险管控的核心目标众所周知,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投入资金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一个项目动辄投资几亿至几十亿元,开发周期则在3~5年甚至10年以上。同时,房地产又是周期性行业,受经济周期和调控政策影响较大,对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的变化极为敏感。国有房企除了自营开发项目外,还承担着保障房和其他政府重点工程的代建任务,筹融资工作和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更加繁重,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核心目标就是以担保、往来、现金为关键控制点,加强财务活动各环节的风险评估,提高抗风险能力,确保资金链安全。

2当前国有房企财务风险管控面临的主要难题

2.1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制度尚不健全

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管控制度包括财务风险管控体系、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控制、风险管控报告、风险管控内部监督、风险管控绩效评估等内容。虽然在经历了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之后,国有房企的财务风险意识纷纷被唤醒,许多企业根据国资监管部门的要求,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但是由于当前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所有者缺位,监事会和内部审计部门没有真正发挥审计和监督职能,一些管理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2.2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亟待提高

由于财务风险管控能力欠佳,一些国有房企在前几年的扩张中过度举债,且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财务指标恶化,陷入财务危机当中;另一些国有房企虽然风险意识较强,但对市场变化节奏把握不佳,资产运营效率低下,企业的发展同样裹足不前。即便是万科这样的龙头企业,以其公布的2011年财务报告来看,资产负债率771%,比2010年上升2.4个百分点,自2009年开始逐年递增;虽然万科积极推行“过冬政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比2010年增加115亿元,但是万科的现金净流量自2008年开始逐年下降,2011年现金净流量仅为-148亿元,自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负数,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不容小觑。

2.3企业的资金链安全面临政策和市场的严峻考验

市场方面,以万科为代表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延续“积极销售,谨慎拿地”的策略,继续实施降价促销,进一步挤压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政策方面,央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调控政策可能有所放松,房地产股票也因此走出一波反弹行情,但近期高层关于“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的表态,对这些人无疑是一记当头棒喝,房地产股价立即掉头向下。可以预见,2012年政府将继续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房企融资仍然困难重重。目前,房企ipo大门继续紧闭,上市房企再融资已被暂停,房企在债券市场很难获得新的融资,信托基金不再向房企提供新的贷款,房企获取开发贷款的难度不断增加,国有房企在获得增资方面也受到诸多限制。如果未来房地产销售持续萎缩,国有房企的资金链将有断裂之虞。

3宏观调控下国有房企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对策31完善财务风险测评指标体系

企业应当在国资监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基础上,以资产负债率和资产现金回收率作为重点监测指标,结合日常监测的存货变动、应收款项、逾期担保等指标,形成符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的内部财务风险测评指标体系,综合评定企业财务风险程度。对资产负债率和资产现金回收率指标的监测应当是实时和动态的,在不同时期可以赋予不同的权重。对指标体系中的监测指标也应当定期更新,以反映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避险需求。

32培育财务风险管理文化

企业应当加强财务风险知识教育,提高全员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培育具有企业特色的财务风险管理文化,并通过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务风险管控部门和人员的专业能力。企业还应当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以全国国有企业行业标准值为基准,将财务风险测评结果量化为企业管理层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得分,与管理层的薪酬挂钩,并把财务风险管控责任层层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及个人,推动企业各个层面切实执行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有效进行。

财务的风险点篇8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5〕38号),要求对城市公立医院进行综合改革试点,提出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借助对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政府投入比例的加大、医疗支付方式的创新与转变、缩减不必要的医疗开支等举措推动建立高效合理的医疗补偿机制。开放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疗市场的竞争激烈性,公立医院在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财务风险与日俱增,非盈利的特殊性质又进一步加大了管理难度。城市公立医院必须认识到自身经营的风险性,通过对瞬息万变市场环境的有效把握,通过各种措施规避财务风险,从而提升自己市场竞争力并实现自身的稳定持续发展。

一、城市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及有效识别

(一)城市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及表现

城市公立医院在市场发展中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引发的财务不稳定性是构成城市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因为这种既定的不稳定性使得原有的财务预期收益与现实收益存在落差,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公立医院的财务损失,从而引发财务风险。除此以外,医院财务组织与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是导致财务风险的有力因素,城市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增加使得医院的债务负担能力严重下降,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得城市公立医院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危及到城市公立医院的自身发展。

城市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财务活动是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控制的活动,其本身又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法借助人力进行人为干预,因而在财务风险规避时我们往往无能为力,财务风险的发生也带有必然性色彩。其次财务风险具有不规则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财务风险的发生是没有具体的时间与地点规划的,其发生的程度与范围也是不完全相似的,这种既定的不规则性使得财务风险管理趋于复杂与多样。如果不能全面了解并掌握财务这种不规则性,我们就难以有效预知财务未来发展。再次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城市公立医院本身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中,相应的财务活动也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当其处于特定的环境下往往会表现出与之前十分明显的差异性,其本身具有环境适应性与自我应变性的特点。最后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性。虽然财务风险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但是在一定情况下其是可以预测的。因为财务风险的发生与发展存在既定的规律,我们借助先进的预测方式进行规律的把握就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必要的控制。通过分析预测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与范围,最大限度规避既定的财务风险,保障城市公立医院的发展。

(二)城市公立医院财务风险识别

城市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一般有以下四种:一种是筹资风险。从字面上来看,其实与医院筹资相关的风险类型,其主导作用的是市场及经营管理决策,这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引发筹资预期效益不达标的风险。二是投资性风险,简单地说即使项目投资酬报率受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造成其与预期目标产生较大偏差引发的风险。三是资金回收风险。也就是资金在转化回收的过程中受不确定的时间与金额限制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四是收益分配风险。基于收益分配的不公平不科学对医院后期医疗服务活动造成负面影响而产生经营风险。

二、城市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政策性因素。国家和地方政府往往会基于特定的需求而更新政策与方针,而这种更新成为影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推动医疗改革的深入,我国也不断加大对医疗补偿机制的调整力度,国家通过公开招投标、集中采购、收支两条线的方式将医院药品的利润压缩到最低限度,对医院的收支影响鲜明。

2.利率因素。利率因素对城市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不当时间里的不当筹集方式产生的,当医院的支出大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时,其资本成本降低从而引发经济损失。

3.需求因素。经济的稳定发展,医疗体系的逐渐完善,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得到大力满足,而疾病种类的增加也加剧了医患矛盾的升级,当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与群众的医疗消费需求不协调时往往造成医院的财务风险。

(二)内部因素

1.资金筹措因素。医院财务管理的基础环节一般为资金筹集环节。只有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才能支持医院的发展。我国医院的主要筹资形式有两种,国家的财政拨款与医院的自行筹资。据统计,国家财政拨款资金额度仅仅为医院总收入的5%,这使得医院的经营成本过高,也加剧了财务风险的发生。

2.投资决策因素。部分医院为了增加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往往超前发展,脱离了自身的发展实际,不考虑自身的发展实力,大力投资,盲目投资,不断地引进技术人才,不停地购置医疗设备、完善医疗环境等,相当一部分投资项目未能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这使得这些盲目投资项目中的部分流于形式,成为盲目的建构,这样做的后果是部分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或者半闲置状态,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经营运行因素。从部分医院的经营情况来看,医院药品及卫生材料长期占据库存造成了大量运营资金的浪费与损失,即使很多医院通过压低价格降低自己的采购成本,但是却忽视了在定购与储存成本上的投资,因为市场价格下跌引发的风险也由医院自身来承担,这些都成为医院财务风险的触发点。除此以外,随着医保制度改革的深入,参保病人在住院期间所有的费用都是由医院进行垫付,这对于医院的资金运行产生极大的干扰。

4.收益分配因素。收益分配主要发生在医院与医院职工之间,也就是医院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在分配时首先要确保医院职工获取既定的利益,才能更好地推动医院发展。同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医院的利益,保证医院发展具有雄厚的资金。收益分配要求医院财务管理要重点做好职工薪酬的发展,积极协调好医院与医院职工之间的利益,才能保证医院的长久稳定发展。

5.内部控制因素。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在现实工作中,医院对于风险的关注力度不大,因为意识上的不重视导致了管理体制的混乱,甚至是缺失。医院在处理经济活动时一般采取内部控制,所谓的内部控制是以医院分工不同相互制约与相互联系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活动控制方式,但是从调查来看我国大部分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在处理医院财务风险时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出来,医院财务风险也难以得到有效规避。

三、城市公立医院如何做好风险防范的措施分析

(一)建立明确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目标

医院的最终目的是盈利,但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又使得我国城市公立医院带有社会福利与公益事业的性质。公益事业的性质要求医院必须以最少的经济财力投入为社会输出最好的医疗服务。这也为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医院财务管理目标要将资本的保值与增值考虑进去,其次还要提升医院财务目标定位的社会效益基础。随着新一轮医疗改革的兴起与深入,使得医院价值的最大化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达到了统一,社会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确定合理贷款规模

目前我国城市公立医院一般靠信贷资金筹集自身发展的资金,但是在筹集资金时单纯采用信贷方式往往渠道过于单一,不利于资金筹集,也造成了一定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公立医院为规避财务风险都积极拓宽财务资金筹集途径,建立更加多元与完善的资金筹集机制,通过多元的筹集资金分散财务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的还贷能力。医院有必要建立多元的筹资渠道,通过分散风险达到财务优化管理的目的。

(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对于城市公立医院来说,要想真正做好财务风险的管理与规避,最基础的是做好财务管理机制的完善。通过前期的财务预算编制、财务资金分析、财务执行力考察及财务管理工作的考核等一系列工作确定医院的预算项目与预算资金,对无预算的项目支出进行严格限制。医院做好财务风险管理还表现在对医院资金构成、负债情况等系统性的分析与评价,积极优化资金结构,控制负债程度。最后医院要重点做好流动资金的管理,特别是住院费用的管理,积极协调好门诊与收费处的工作,通过完善的制度对其行为进行约束。

(四)做好投资项目决策分析

投资一定要科学合理。如果医院的负债主要是基于发展项目的投资引发的,那么必须明确投资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可持续的效益分析,医院的管理部分与财务部门必须做好市场的前期调查,对医院投资的各种可能性方案进行设想,进一步计算投资回收期及平均利润率,通过净现值与获利指数做好动态的研究与评价,从而帮助城市公立医院做好投资项目的决策分析。

(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医院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是通过动态的监督分析指标的变化,从指标的变化中了解财务的实际处理情况。对于医院来说,资产负债率及应收账款的周转率都属于医院财务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都可以借助风险预警机制动态地表现出来,为医院财务风险的规避提供指导与参考。一旦发现财务风险预警监测指标出现异常,通过制定医院负债经营警戒线,及时消除潜在风险,通过有效的规避措施引导医院财务活动的正常开展。

(六)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

财务风险的产生与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财务意识有密切关系,财务风险意识的淡薄加剧了医院的财务风险性。要想真正提升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必须扩大宣传与教育,开展定期的交流与培训,以生动鲜活的案例进行阐释说明,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其风险的管理控制能力。需要三方面的努力。首先城市公立医院财务人员要识别管理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并有效预知该风险可能引发的后果,及时规避。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与财务风险处理技术,在发生财务风险时能及时补救。最后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要掌握规避财务风险活动与意外风险事项的应变技术,掌握基本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将财务风险规避的理论学习落实到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濮为.新医改下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探究[J].当代经济,2015(10).

[2]唐风.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15(8).

[3]毛炯.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J].科技创业月刊,2011(2).

财务的风险点篇9

[关键词]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modernbanksmuststrengthenfinancialriskmanagement.However,asChina'smarketeconomyandcommercialbanksarestillattheinitialdevelopmentstage,therearemanyloopholesandflawsintermsofenvironment,organizationandsystemforthefinancialmanagementofbanks.theyshouldgiveprioritytotheestablishmentofthefinancialriskmanagementsystem,promotefinancialsystemreform,completefinancialdatasystem,andoffernewservicesforfinancialmanagement.indoingso,thefinancialmanagementframeworkcouldberestructuredforbuildingafinancialriskmanagementsystemofbanks.

Keywords:bank,financialriskmanagement,systemestablishmentandimplementation

一、前言

财务风险管理是现代银行必须加强的管理工作,在西方金融发达国家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和管理制度,并形成了财务风险管理的传统。而我国市场经济和商业银行都处于发展的早期,文化传承、历史积淀存在的差异导致我国银行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制度、基础理论、组织体系、基本思想、管理方法上的问题,形成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漏洞和缺陷。新时期,银行应该将财务风险管理的构建作为头等大事,将财务风险管理列为银行永恒的主体,通过对现代财务风险管理思想的树立,以推进金融制度改革,完善基础信息系统,开展新型服务为手段,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新机制,在发挥财务风险管理的结构、系统、组织优势的前提下,构建适应我国实际和市场经济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更好地确保银行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与全面管理。

二、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1.调整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一个独立、高效、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银行财务风险管控的基础。主要商业银行应建立一个由董事会、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以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以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管理的支持部门为辅助,与承担财务风险的各业务经营部门紧密联系,共同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新组建的风险管理部负责全行的财务风险管理;授信业务部负责各类客户的评级、授信、项目评估;信贷管理部负责全行信用风险管理、信贷监督检查和行业区域分析。风险管理部在高级管理层直接领导下,负责制定集团统一的财务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和流程;对财务风险计量所使用的系统、模型和参数进行有效性审核和验证等。建设银行进行风险管理体制改革,在风险政策制度、计量分析、风险监控等方面,实行全行整体层次上的集中管理。设立风险官员也是该行实施改革的内容之一:总行设有首席风险官,一级分行设风险总监,二级分行设风险主管,同时向县级支行派出风险经理。中信银行将力争在未来3~5年内率先成为中国第一批与新资本协议全面接轨的商业银行。目前,中信银行已组建了财务风险专业委员会,设立了专业职能部门,组建了专业团队,以有效应对财务风险。

2.建立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应该重点做好如下几个环节的工作,一方面,应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一是要根据银行的企业特点和组织结构建立起财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在企业决策者层面设立财务风险管理的专门组织,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的政策、规范和要求。在此基础上设置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单位,组织实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并实现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领导和监督。二是要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执行组织,要以扁平化为中心,以银行管理和经营工作为平台,建立起完整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执行组织,组织必须涵盖银行业务、管理、经营的各项内容,以此来控制银行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做到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全面执行和强化。另一方面,应该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政策体系,要根据银行高风险的特点建立政策、制度和规范体系,实现对业务部门、管理部门、服务部门等各环节的有效管理,达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进而做到对风险的控制。在政策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提升政策的可执行性,使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得到政策强有力地支持,这有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银行收益水平的稳定提升。最后,必须建立适于银行实际的财务风险管理评价体系,该体系应该以服务于财务风险管理为工作核心,以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财务风险的管理为对象,达到对财务风险全面管理。在评价体系中应该覆盖财务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对重点工作和细部环节的全面覆盖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在取得提升财务管理质量的同时,控制财务管理中不良资产的形成,做到对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品质的保证。

三、银行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1.推进金融制度的改革

当前,银行应该借助利率市场化的平台,以市场经济和银行自身财务管理特点出发,推进金融制度改革,并将其转化为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变革的基础。由于当前我国金融环境复杂,基金公司、互联网金融等诸多金融主体的存在使得金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过度的竞争导致利率起伏扩大,给银行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要立足于财务工作,借助金融制度改革的潮流推动,从各个层次出发,深化银行财务管理改革。在微观层次上,银行应该创新财务风险管理的形式,进一步调整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框架,使其符合新时期金融工作的需要,同时做到对金融改革的适应。在中观层次上,银行应该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市场化体系,使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顺应金融改革的潮流,更好地发挥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作用,实现对管理工作和经营工作的变革。在宏观层次上,银行应该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变革机制,使财务风险管理符合金融制度改革的需要,构建出符合市场经济体系、适应银行产业发展的新机制,在加速金融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前提下,提升财务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和有效性。

2.完善财务管理的数据系统

数据系统是银行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将财务风险管理数据系统的建设列为头等大事,才能够建立适应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信息平台,也才能够创建财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基础。当前,银行业将数据库和数据系统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强调,希望通过数据系统的建立为基本业务、财务风险管理、其他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以此来提高银行开展基本业务、财务管理和其他工作的质量与水平,降低银行在经营、管理和其他工作中的风险。在财务管理数据系统建设过程中应该首先加强基础信息建设,要建立对银行财务活动的监督和跟踪系统,特别应该健全银行财务信息披露和检查制度,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预警,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的初级阶段。在数据系统建设中应该做好“互联互通”,依据金融系统的网络建立起基础信息和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平台,做到对财务风险的全面跟踪,以更大的系统来控制财务风险,在扩大财务风险管理范围的同时,确保财务管理的整体安全。在数据系统建设中应该结合人民银行的登记咨询系统建设,将财务管理纳入整个信用体系和金融系统,通过规模和效率优势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使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得到更为广泛、更为深入、更为彻底的支持。

3.开展财务管理的新服务

财务风险管理既是银行重要的管理工作,也是银行重要的服务工作,应该根据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品不断推出的实际,推出财务管理的新型措施,以更新的服务和更适应管理的措施,推进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向深入开展。当前,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外汇、债券、期货、股票等诸多产品,同时也推行着买卖、结汇、回购等各种交易,大量的金融创新给了银行更大的市场空间,也带来了财务管理方面的难题。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应该把握金融市场变革和创新的机遇,重新定义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通过更多的服务和更扎实的工作来控制财务风险。应该重新解读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和功能,调整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上下游之间的关系,使财务管理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进而在取得利益的同时降低财务风险,形成对银行、市场和对象的综合服务与有效管理。

四、结语

银行属于高风险金融企业,为了确保银行的正常发展应该重视对银行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建立起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由于我国银行商业化和市场化存在时间过短和经验不足的缺点,在银行财务管理的环境、组织、制度上存在着很多漏洞,现代化财务风险管理思想还没有被银行管理者所接受,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还没有得到确立,这会影响到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也会影响到银行整体风险的有效管理。当前银行应该将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作为重要工作,以银行的经营和管理特点出发,推进银行财务管理的变革,做到对社会、经济、企业发展的有效适应,创建更有利于实现银行长期建设和发展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赵瑾璐,安瑛晖,张小霞.战略监管关系构建与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再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03-105

[2]迟晓英,朱军勇.我国金融集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差距与对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4):53-56

[3]张永杰,张维,武自强.一个次贷危机生成的概念模型及其对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启示[J].管理评论,2009(2):132-135

[4]张桂庭.完善县域农行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的若干思考[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2(5):85-88

[5]徐建华.次贷危机后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9(06):213-214

[6]彭钊慧.构建政策性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6(1):58-59

财务的风险点篇10

关键词:港口企业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随着港口企业拓展步伐的加快,吞吐量的日益攀升,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而财务风险贯穿企业财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目前,我国港口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国有港口企业就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进而不断加强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国有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通常是指由于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者融资不当以致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下降的风险。对于港口企业而言,其业务主要是进出口物流服务以及港口装卸劳务。由此,港口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对于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港口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运动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企业是否能够及时收回货币资金以及偿还到期债务。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港口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了财务风险的产生。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会有可能造成企业损失,导致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下降。

从本质上来说,港口企业的财务管理涵盖企业装卸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种经济关系。因此,要想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不仅仅在于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还包括所整个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协调。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财务风险并不仅仅是筹资风险,还包括投资风险、利润分配风险等。这些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实际收益率和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偏离。

二、国有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国有港口企业也是如此。总体上来说,造成港口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方面的因素。

(一)国有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

港口企业所处的复杂多样的财务管理环境是其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这些外部因素对于企业而言都是无法预见和改变的,都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造成影响,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

1、政策影响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都以一定的政策规定为准则,国有港口企业更是如此。因此各种政策的变动对于企业财务活动的稳定进行都有一定的影响。国有港口企业的建港投资大,时间长,在建港过程中,相关政策的变动都会增加资金回收的不确定性。另外,我国许多地方都存在政绩工程和地方保护主义,很多企业的资金不能按期收回资金。这些无疑都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市场信息缺乏

港口企业是基于各种市场信息进行经营决策的。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将直接对企业的财务决策造成影响,增加财务风险。而港口企业所面临的货源市场的竞争加剧,直接导致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另外,港口企业获得市场信息的成本较高,有些信息甚至根本无法取得。企业的决策者对于信息的掌握有限,所作出的决策有时会和客户的预期相悖,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

3、客户的未来状况无法控制

港口企业的业务都是以一定的合同为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无法对客户的未来行为进行控制。如果客户违约,拒绝按期支付资金,虽然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但是免不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最后的结果也往往是“赢得了官司,却收不回钱”。一旦诉诸法律解决问题,势必造成与所在地区客户关系的破裂,影响企业后续的业务承揽。

(二)国有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

1、财务运行效率低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目前多数的国有港口企业仍然按照保守的条例进行财务管理,缺乏一套更加动态灵活的财务管理模式;第二,国有港口企业受国家直接控制,许多高层决策者由政府直接进行任命。对于领导者的决策没有进行审核和监督,常常与自身利益脱节;第三,国有港口企业中的机构臃肿,部门层叠,各个部门中冗员较多。财务信息在各个部门中的传递速度慢或失真失效情况严重。企业中的财务关系混乱,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也不能得到很好保障。这些源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都会增加国有港口企业的财务风险。

2、港口企业的财务管理特点

港口企业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其财务管理的特点,这也是造成港口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内部原因。港口企业的业务主要是提供装卸劳务,这就会造成劳务付出与货币报酬收回在时间上的不一致。能否及时收回货币资金,是企业是否能够维持正常运营的重要支撑。除此之外,国有港口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问题,例如港口企业投资多元化问题、利润分配等问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国际间港口贸易活动的不断增加,港口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也会不断增多。

3、港口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国有港口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另一个因素是由于自身资本结构的不合理,这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因素。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各种资金构成及比例关系。目前判断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看负债在企业整个资金中所占的比例。合理地对企业资本进行配置安排,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资金运行成本。反之,如果不顾及企业的负债比例,一味地增加投资,就会对企业的整个资金运作产生影响。当企业的负债率越高时,自有资金的利润率就会降低,严重时会造成企业的重大亏损甚至破产。可以,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会直接造成港口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国有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措施

对于国有港口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研究中的最重要环节。上文我们对国有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几点防范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认识到控制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企业内部从上到下没有强烈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那么任何有效的财务管理活动都将成为空谈。因此,港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减少企业风险损失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风险和收益总是并存的,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应该树立正确风险意识,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通过一定的决策合理地分散风险。同时,港口企业应该对自身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进一步改革完善,及时对各种财务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进而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规避。

(二)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港口企业对客户信用所要求的一定标准。港口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客户毁约导致企业不能按期收回资金而造成的坏账。这不但直接影响到港口企业的经营决策还会给企业带来了损失。因此,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应该对客户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降低合作客户违约的可能。对于港口企业来说,可以采用5C评估法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5C通常包括品德、能力、资本、抵押品、条件五个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评分分级的方法考察货主的信用程度。当货主的信用程度低于企业制定的信用标准时,企业应该警惕客户未来可能出现的违约行为。当然,信用标准并不是企业财务决策的唯一确定标准,但是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三)科学地进行财务决策

港口企业应该加强自身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避免因为决策失误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一方面,财务风险贯穿财务管理活动每一个环节之中。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应该明确筹资形式,了解每一种筹资方式的资本构成情况,时刻关注自身的负债状况,合理调整资本结构。企业要利用即时更新财务数据,对企业的偿债和盈利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该认识到收益和风险共存。对于各种投资项目,要进行合理的投资分析,了解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状况,据此合理调配企业内部资金,从而达到分散风险又集中收益的投资目的。

(四)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必须全面完整地掌控企业的各项财务信息,及时对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企业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必须建立起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管理的完整体系,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同企业整个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对于经常出现财务风险的工作环境,应该密切关注,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同时,企业应该抓好风险管理的控制点,例如企业的资本成本、投资回报、股东权益和利润分配等问题上都是需要企业重点控制的财务风险出现的环节。如果财务风险失控进而引发财务危机,会造成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困难,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港口企业应该在实际的业务工作中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机制,维持企业的资金稳定。

综上所述,国有港口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它需要企业制定正确的财务决策,也需要每一个部门切实贯彻企业的财务目标。企业应该充分认识财务风险并加以防范控制,保证企业的稳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