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会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47:50

科研工作会议篇1

会议宣读了五位科研导师聘任决定,校领导为特聘导师代表马洪波、杨自研颁发聘书,开创了市委党校科研工作聘任导师的先河,也为今后全市党校科研工作注入了活力。

特聘导师代表,青海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经济学博士,马洪波教授作了题为《新形势下实现科研咨询能力新提升》的主旨讲话。指出,要把握党校姓党的原则,坚持“三讲”(即讲政治、讲学术、讲实践)融合,把握能力素质要求,做到“三专”(即专业、专心、专注)兼备,把握教研人员职责,实现“三家”(即杂家、专家、大家)递进。

会上三位教研人员代表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交流发言,市委党校副校长田辉录汇报了市委党校近三年来的工作情况,从基本情况,基本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作了客观全面的工作回顾。

西宁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孙桂萍作了总结讲话,就如何做好科研工作,如何多出成果,多出精品这一主题,她指出,科研是校(院)的一项常规性、基础性、关键性工作,县区级校(院)要根据自身特色科学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市校(院)做好科研目前最主要的是营造党校学术氛围,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为用学术讲政治打牢基础,高质量完成各级党委赋予校(院)的重要职责和任务。鼓励市县校(院)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课题等高端课题,着力打造党校科研精品,大力推进科研工作本土化,特色化。她强调,全市校(院)要紧紧围绕围绕《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精神,认真对标对表,寻差距,找问题,要充分认识党校科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做好科研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创新开展科研工作,使党校科研迈上新的台阶。

科研工作会议篇2

郝建新对宣传调研工作提了几点意见:要加强对科协宣传工作和决策咨询工作的认识,增强做好宣传调研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运用科学文化产业基金,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大力发展科普文化产业;要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安排,以山西科技报刊总社为基础,加快组建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要创新思路、整合力量,全力做好部级科技思想库试点建设工作;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让科协宣传和决策咨询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周大亚就部级思想库建设工作作了报告,主要阐述了中国科协部级科技思想库的功能定位、建设总体布局,以及地方科协和所属学会做好决策咨询工作的几点体会。他指出,中国科协的部级科技思想库是关于科技工作者状况的“人”的思想库。在组织形式上,每个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都是党委政府的科技思想库,从下到上共同构成一个科技特点突出、科协特色鲜明、资源共建共享的金字塔型思想库系统。另外,地方科协及所属学会要做好决策咨询工作,必须选好题目、组织好队伍、提炼好专报、报送好成果、创新好形式。

王重一介绍了省科协宣调部今年的工作计划,主要有9项内容:不断健全体制、完善机制;开展10项决策咨询调研课题;编印内刊、出版成果;承上启下,建立省级试点(2家省级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单位和8个省级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夯实基础、加强能力建设,举办业务培训,完善、维护和更新部级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平台;做好科协日常工作和各项活动的宣传报道;在媒体开辟“闪光的足迹”专栏,对中国科协和省科协表彰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进行宣传;在媒体开辟“科技工作者建议”专栏,对科技工作者提出的建议进行整理刊登;开展对科技工作者的培训。

会上宣读了《关于聘请第二批山西省部级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专家的决定》,并给8位专家颁发了聘书;宣读了《关于确定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和晋中市科协为省级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单位的通知》,并为试点单位授牌;宣读了《关于确定省电力科协等8单位为省级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的通知》,并为各站点授牌;宣读了《关于对2011年山西省部级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调研课题成果进行表彰的决定》,并为获奖单位颁奖。

会上,杨伟民、郝建新、周大亚、许向阳共同按下启动球,启动了四大科普计划在基层新闻采风活动。

科研工作会议篇3

关键词:科研评价;顶级会议论文;SCi期刊论文;计算机学科

中图分类号:G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7)02005806

abstract:tosolvetheproblemthattherearecertainlimitationstotheappraisaloftheacademicpaperinscientificresearchevaluationsystem,thispapertooktheappraisalofacademicpapersconcernedwithcomputerscienceasexampleandchoseoneuniversitysscientificresearchevaluationcriteriaandindicatorsforperformanceappraisalascasetostudyrelevantissuesofacademicpapersappraisal.theresultsshowthatthekeypointofdeterminingthevalueandorientationoftopconferencepapersandSCijournalpapersliesinwhethertoinsistoncorrectguidanceinscientificmanagementevaluationsystem.incomputerscience,mostsymbolicachievementsarepublishedonthepapersofinternationaltopconferenceswhileChinesescientificresearchevaluationsystemstillputsfocusonSCijournalpapers,whichleadstothelowparticipationandqualityofChinesescholarspublishedpapersatinternationalcomputerscienceconferences.it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suchastopconferencepapersshouldbestressedinChinesescientificresearchevaluationsystem,theweightofdifferentevaluationindicatorsshouldbebalanced,thedifferencebetweendifferentdisciplinesshouldbeconsidered,qualityevaluationgradeofconferencepapersshouldberaised,theguidanceroleofevaluationsystemshouldbeplayed,anewscientificevaluationindicatorsshouldbeformulated,andthemanagementsystemofscientificresearchevaluationshouldbeimproved.auniversityformulatedascientificresearchevaluationsystemwhichconsideredthedifferenceofdisciplinesandspecifieddifferentevaluationindicators.italsolistedthejournalsandconferencesfordifferentdisciplines,whicharerecognizedbyexpertsandprofessionals,andgavespecificationforquantitativeindicatorsofjournalpapersandconferencepaperstocomprehensivelydeterminetheacademicanddocumentaryvaluesofacademicpapers,whichmadegreatachievementsin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academicresearch.

Keywords:researchevaluation;topconferencespapers;SCijournalpapers;computerscience

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的基本活动,研究成果是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进行科学研究评价便成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科学家在对科学问题和方法探索的过程中,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形成高水平科研成果,如发表期刊或会议论文、出版著作等。通常意义上的科研评价内容包括项目、论文、专利、成果奖等。其中,学术论文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高校中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个人和团队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

目前,学术论文评价的主要方式包括期刊评价[1]、会议评价[2]、引用评价[3]等。期刊评价侧重于通过对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其刊载学术论文的水平[4],期刊分为:核心期刊、ei源刊(美国工程索引,theengineeringindex,简称ei)、SCi(ScienceCitationindex,科学引文索引)源刊等。核心期刊源于英国著名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的研究,指刊载某学科学术论文较多的、论文被引较多、受领域科研人员重视、能反映该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和焦点的期刊。国内核心期刊的主流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北大核心期刊目录等推荐的期刊。ei源刊创始于1844年,是美国首个以了解全球工程文献为目的可供检索的文献摘要和期刊[5]。ei源刊对学术论文水平有一定要求,选刊严格,逐渐成为理工科高等院校和工程研究院所学术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SCi是美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i(isn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对科技刊物和论文进行评价的一种工具[6],能否在世界顶尖SCi期刊上已成为国内高校评判大多数科学工作者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以及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学术会议是学术交流活动的核心,随着国际学术交流与日俱增,会议评价方式也成为论文评价的重要手段[2]。传统的会议评价为定性指标,如会议主题内容等,定量化指标和评价公式难以直接应用。一些学科则采用专家评估的办法对会议质量进行评定,形成领域列表,作为的指南。

引用评价是以学术论文被同行引用的次数衡量其影响力与重要性[3]。衍生物为期刊影响因子,即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等于引用某刊前两年论文的总次数与前两年该刊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论文短期高被引说明其选题的先进性和前沿性;长期高被引体现其学术影响力、学术价值和贡献。这也与学科特点有关,不同学科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存在着系统差别。比如,医学领域影响因子在10以上的很常见,而数学领域基本在3以内。

一、学术论文评价存在的问题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各级各项指标及相应权重和评价标准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而国际和国内对SCi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论文评价各有偏重[7]。从中国科研现状来看[89],科研评价体系比较单一,过分强调期刊论文而忽视会议论文。该评价体系与高校及其教师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高校和教师的科研工作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如何定位会议论文和SCi期刊论文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价值与地位,能否坚持正确导向是科研管理评价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两者权重分配有失偏颇,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热情和创新积极性将会大打折扣,进而会影响相关学科资队伍建设,最终会影响学科发展。

SCi体系和中科院分区体系对引导普通论文评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SCi期刊论文对算法理论描述更为详细、考虑更全面、实验更充分,从统计意义上看,学术水平高于一般的期刊,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在科研评价上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公正性与合理性。但是,如果只采用“SCi标准”,会造成许多国际性高水平的会议成果被排斥在外,得不到公正的评判。由于期刊周期长,在国际领域最为前沿性工作的导向性和区分度稍显不足,难以对快速发展的学术科研起到引领作用。然而,中国高等院校SCi评价对象恰恰是要引领学科发展研究者,在教师职称评审、博士学位点申报与评审、重点学科申报与评审、科研奖励中热衷于追求SCi论文收录数,这是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1011]。

二、学术论文评价现状实证分析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与发展为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计算机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全社会广泛关注。但是,与其他历史悠久的一些学科相比,计算机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创立时间短、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等。该学科的科研评价标准与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与发展,评价体系不仅是反映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晴雨表,而且会直接影响计算机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

计算机学科既有基础理论性研究,也有应用性研究,很多科研成果具有极强的社会应用功能,以标志性大型系统等普适性应用为主导。比如,国外计算机学科的顶级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等,其科研成果有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UniX系统或者数据库系统,这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国内有国防科技大学所研制的银河、天河系统等。而计算机学科的大部分科研成果(从大型系统到局部创新)都是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包括SCi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因此,计算机学科科研评价指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论文质量的评价。

反观国际上大部分计算机学科的最新标志性工作都会在顶级会议上。例如计算机网络中最为经典的tCp协议中的拥塞控制算法,首先发表在1988年计算机网络的顶级会议SiGComm上。mit、斯坦福大学等高校计算机系的领军人物的很多开创性工作也发表在计算机领域的顶级会议上。从目前发表的论文数量看,在多个世界一流名校中计算机学科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由80%的会议论文和20%的SCi期刊论文构成。

国际计算机领域的特点是追踪顶级会议,发表顶级会议论文。第一,计算机学科很多高水平的期刊一期只能登刊十几篇论文,有的期刊甚至只有三四篇论文。与之相比,计算机领域的大部分顶级会议是每年一次,部分会议也有隔年一次。这些会议每年录用三四十篇论文,或者20篇左右的论文。因此,计算机学科高水平的期刊和会议的规模都是非常有限,论文录用率很低。第二,大多数正规的会议论文需要经过4个以上审稿人进行双向匿名评审,并且还要组织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对投稿论文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因此,会议论文相比期刊论文具有发表周期短、有较好学科科研前瞻性等优势。第三,中国科研评价体系还是以SCi期刊论文为主,顶级会议论文并不为其他学科科研工作者所关注。2006年法国巴黎大学陈钢博士的研究发现作为第一作者的中国大陆学者在历年国际计算机学会(aCm)权威会议发表的论文仅占总量的0.83%[12],半数以上aCm会议上没有中国论文的声音,反映出中国计算机学科大部分工作还处于内循环时代,未能较好地与国际学术界接轨。因此,对会议期刊的忽视不仅阻碍了国内计算机学者的科研动力,也严重地影响到中国计算机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声誉。

三、优化科研评价体系的路径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结合对中国科研评价现状与问题的理性分析,在科研评价体系中应完善SCi标准、重视顶级会议的重要性,才能形成科学的科研管理体系,为科学研究发挥更具针对性、更符合现实的价值导向作用。美国教育家斯塔费尔比姆指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提高科研水平。”[13]只有不断完善计算机学科的科研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该学科快速发展。

(一)重视顶级会议论文,平衡评价体系标准

面对计算机学科在国际和国内的评价制度之间越来越明显的差异,以及目前国内计算机学科实行的“SCi标准”体系所存在的弊端,中国计算机学会率先进行了反思。2005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了主题为“从SCi反思中国的学术评价体制”的YoCSeF论坛。论坛上李国杰认为片面地追求SCi数量的做法不可取,呼吁要重视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14],并撰文《要高度重视在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在国内积极倡导标准与国际接轨[15]。2010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可以供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作为学术评价的参考依据,并期望能起到推动国内计算机领域学术进步的作用[8]。

教育部2012年采用该《目录》作为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评估的指标之一,受到科研人员和管理部门的重视,改变了长期以来计算机学科学术评价不重视会议论文的传统,为提高中国计算机学科基础研究水平作出积极贡献,促进学科特点的认同,规范了会议期刊,促进了论文水平的提升[16]。据包云刚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学者发表的论文数已经占到aCm会议论文总数的2.7%,2006年以后则占到了4%,与2006年前的数据(0.8%)相比取得了长足进步[17]。

总之,“SCi标准”仍然是国内评价科研成果的主要标准,但伴随着国际计算机学科科研评价体系的影响以及国内相关科研组织的发声,国内不同高校或科研院所对计算机学科科研成果的评价在逐步推动,重视SCi期刊论文的同时,重视顶级会议论文的重要性,逐步平衡评价体系中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

(二)依据计算机学科特点,完善“SCi”评价俗

计算机学科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学科内部差别较大,难以进行横向比较。计算机理论领域以数学分析论证和推导或者算法改进为主,研究周期短;计算机系统或者应用领域,需要研发实用系统,并有真实的数据验证,研究周期比较长。但是,《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在评价标准方面忽略了不同领域的特点,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会议CVpR一次录用论文约400多篇,而SiGComm仅录用30~40篇论文。因此,在科研评价中不仅要关注计算机领域的特点,还要充分考虑不同领域之间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搞好计算机学科的科学研究管理工作[18]。

(三)加强自身评价体系的宣传

计算机学科的科研评价体系是为学科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能够推动科研水平和科技发展创新,计算机科研工作者应加强自身专业特殊性的宣传,提升各行业领域对计算机学科成果特殊性的认知和重视。科研管理人员应合理界定科研目标、科研评价目标,在科研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评价理念,推动科研评价的科学化,在项目评审、职称评定、奖项设置、成果应用等工作中,加强对教师学科认知的引导,提高会议论文认定的等级,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性作用[19]。应强调科研论文的质量,注重营造科研的氛围,不将SCi、会议期刊作为主要依据,努力改变和其他学科成果认定一视同仁的做法。同时,建立全面的会议宣传及参会激励机制,加大对科研工作者参加顶级会议的支持力度,鼓励将优秀学术成果提交到顶级会议。

(四)结合学科特点,完善科研评价管理制度

客观、公正的科研评价制度事关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切身利益,是学术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科技管理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在对计算机学科进行科研评价时,应当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以解决:第一,按专业领域制定相应的科研评价标准。科研评价指标会受到评价方法、评价目的、评价对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21]。与物理、化学类专业截然不同,计算机类专业对应的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应有所差别。第二,重视会议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计算机学科的顶级会议文章采用“双盲”评审,每篇文章历经“先通讯评审再会评”的常规程序,录用率低,通常不到20%,每篇文章或被录用或被拒绝,没有修改机会。若论文被顶级会议接受,很大程度上能彰显其科研实力。而且,计算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顶级会议上。更有甚者,计算机学科的领军人物仅将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会议上,如mit的Katabi教授。第三,制定科学的科研评价指标。科研评价标准本身也是一个动态适应、不断完善的过程,指标设置合理会促进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高校的科研成果不是靠简单的指标“抓”出来的,要遵循整体性、公正性、战略性、操作性等原则[22]。科研管理部门要更多地在“搞好服务”方面下功夫,为本单位科研工作制定更为有效的激励制度,为科研人员创造工作条件、排忧解难等。论文的具体评价应综合考虑论文的自身价值、同行专家的评议结果与科研管理专家的判断。

四、实例验证高校自身特点也决定了科研评价工作的特点,后者对前者及其教师有着很强的导向性,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学科之间应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基于其职能与不同侧重点,中国589所本科院校被《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4类,占比分别为6.83%(40所)、15.87%(93所)、23.89%(143所)和53.41%(313所)[23]。

某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重点高校,从2015年起试行“一院一策”管理体制,从科研角度看就是要充分发挥二级学院教学科研和办学的主体地位,试图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分类考核、分类指导,制定与学科性质相适应的科研评价标准体系和差异化考核指标,实行学科间单独考核,充分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科科研人员的成果价值,营造宽松的研究氛围,激发各个学科的科研活力。具体举措包括:第一,依据专业领域拟定同行专家评价认可的期刊与会议列表。鉴于计算机学科顶级期刊文章与顶级会议文章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皆可反映其国际影响力,同时不断加大奖励顶级期刊文章与顶级会议文章的奖励力度。第二,规范期刊文章与会议文章的量化指标。计算机学会推出了“CCF推荐a/B/C类会议”“CCF推荐a/B/C类期刊”列表。“CCF推荐a类会议”是计算机学科最具难度的标志,越受推崇的顶级会议论文接受率越低,发表难度越大,我们在评价体系中予以高度认可。为了简单有效地推进科研评价,我们尝试将“CCF推荐a类会议和期刊”与JCR/SCi一区期刊相对应,“CCF推荐B类会议和期刊”与JCR/SCi二区期刊相对应,“CCF推荐C类期刊”与JCR/SCi三区期刊相对应。“CCF推荐C类会议”等同视为JCR/SCi期刊。第三,综合衡量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基于论文所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被引次数、当年指数等指标,全方位衡量其学术价值。这些举措将有效避免学术评价中“一刀切”现象。一方面使科研评价更具规范性,对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的学术价值进行合理量化;加大会议论文,尤其是计算机学科会议论文的支持力度,增加科研活动经费,资助教师与有潜力学生前往顶级会议借鉴学习,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加强国际和国内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也符合计算机学科的研究规律,对后期计算机科研成果评价具有指导性作用。

另外,某大学的科研评价体系是建立在与国际、国内同行论证的基础之上,向国际一流院校看齐的自主制定考核指标。特别是计算机学科,在中国计算机学会制定的论文标准基础上,有分类地加以适用,引导该学科与国际化接轨,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并取得显著成绩。2011年该大学计算机学科并没有a类论文,而到2017年初已录用和发表8篇,这对于一所综合性高校是长足的进步。

五、结语SCi论文和顶级会议对于计算机学科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SCi侧重基础,研究比较深入,而顶级会议时间快,信息量大,对学科发展的导向作用比较明显。科研管理应结合学科的特点,重视SCi期刊论文的同时,也应当重视顶级会议论文的重要性,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同时,科研部门都应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符合并推动学科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激励引导研究人员参加科学研究,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相关学科的科研评价系统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推动学科和学术科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滕颖,蒋新.对我国学术论文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1):9395.

[2]王倩.h指数及其衍生指数在评价学术会议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5):135139.

[3]尚海茹,冯长根,孙良.用学术影响力评价学术论文――兼论关于学术传承效应和长期引用的两个新指标[J].科学通报.2016(26):28532860.

[4]梁耘.学术论文评价工作模式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5,19(2):7880.

[5]孙君,闫雅娜.ei与科技论文收录[J].情报探索,2006(6):4748,16.

[6]任火.SCi评价及其对策[J].中国出版,2002(1):4142.

[7]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8]李志河.我国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9]刘在洲,徐红,陈承.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标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10]刘恩允.高校科研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1):3942.

[11]彭兰,唐慧君.构建高校科研内部评价体系之思考[m].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6870.

[12]陈钢.从aCm会议分析我国计算机学科近十年发展情况[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5,11(10):4251.

[13]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4]谭英.从SCi反思中国的学术评价体制――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论坛综述[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5,1(2):7579.

[15]李国杰.要高度重视在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6,2(5):93.

[16]梅宏.中国计算机学会《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得失谈[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5,11(7):3642.

[17]包云岗.CCF《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得大于失[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5,11(8):3842.

[18]杜伟锦.高校科研评价现状与完善途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4):6164.

[19]毛娜.浅议高校科研评价制度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8(C2):183185.

[20]曾玉清.高校科研产出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6(4):201204.

[21]杨瑞仙,梁艳平.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5(9):107110.

科研工作会议篇4

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长、副局长,办公室主任参加。根据需要,其他列席人员由局长指定。会议由局长主持,局长不在时由受委托的副局长主持,指定专人记录。

主要内容:通报情况;检查部署工作;研究处理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分管领导对需要讨论的问题应事先作好准备。会议确定事项,需要形成会议纪要或通知科(室)、直属单位执行的,由办公室承办。

局长办公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召开。

(二)局党组会议

局党组会议由党组书记、副书记、党组成员参加,办公室主任列席,由党组书记或副书记召集和主持。视情况邀请与会有关人员参加。

主要内容是研究、贯彻和落实上级党委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研究和决定有关组织机构的变动和干部的任免;研究和决定党支部和党员的有关重要工作事项;研究和决定机关后勤工作的重要事项;研究和布置本单位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发挥党内民主,互相交换意见,总结党组工作。

党组会议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如遇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

(三)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议

主要内容是对照《》和《准则》,检查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汇报本人学习、工作以及联系群众的情况;交流思想,听取意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一年召开一次,由局长召集并主持,参加人员为局领导班子成员。

(四)局务会议

局务会议由局长、副局长,各科(室)、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列席人员由会议主持人确定。会议由局长或受局长委托的副局长主持,办公室负责记录。

会前应预告会议议程,以便与会者准备有关情况。会议需要形成纪要的,由办公室承办,有关业务工作由职能科(室)贯彻执行。

局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

(五)科(室)会议

由科(室)负责人召集,科(室)全体同志参加。会议的主要内容:传达学习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回顾和研究安排工作;讨论决定本科(室)职权范围的事项。通常每月召开一次。

(六)全局干部职工会议

全局干部、职工参加。会议主要是传达学习有关文件;总结、部署工作任务等。

科研工作会议篇5

(一)会议召集。县政府全体会议由县长召集和主持,县政府分管领导或县政府办主任负责组织,一般每半年召开1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

(二)议题范围。

1.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的重要指示、决议、决定和重要会议精神;

2.总结部署县政府重要工作,讨论和决定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3.通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重要工作、重要情况及重大事件;

4.讨论通过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下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年度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5.讨论通过依法需要县政府全体会议决定的其他重要事项。

(三)议题确定。县政府全体会议的议题由县长或县政府常务会议确定。

(四)参会人员。

1.出席人员:县长、副县长、县政府党组副书记、县政府党组成员、县人武部部长、经开区管委会负责日常工作副主任、县政府办主任和县政府工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2.列席人员:根据需要可安排县政府办副主任、纪检组长、经开区管委会中层机构、乡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有关机关、有关事业单位及企业主要负责人列席。

3.特邀人员:根据需要可邀请县委、县人大、县政协有关部门,以及县法院、县检察院、各派、人民团体、工商联的负责人、无党派人士和群众代表列席。

(五)会务准备。县政府全体会议的会务工作由县政府办综合科牵头负责,县政府办有关科、室以及县级有关部门协办。

1.会场准备。县政府办综合科要提前安排会议室,摆放好会议相关资料和参会人员座牌。

2.通知参会。县政府办综合科原则上提前1天将会议时间、地点、内容通知参会人员、记录人员和有关服务部门。

3.材料准备。由县政府办秘书科负责材料统筹。其中,《政府工作报告》由县政府研究室负责,其他需上会审议的材料由县级牵头部门负责并按要求印制。

4.会场服务。会议期间,茶水供应、照明、音响设备运转、引导与会人员进出会场、签到、领导临时交办事项等由县政府办综合科负责统筹;会议宣传由县委宣传部负责;会场安全、交通指挥、会议场外车辆停放由县公安局负责;电力保障由县电力公司负责。

(六)制发通报。

1.会议记录。由县政府研究室指定专人负责。县政府全体会议摄影、摄像以及有关内容需通过电视台等新闻媒介报道的,由县政府研究室负责审核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2.工作通报。由县政府研究室起草,并按规定程序送县政府办分管文秘副主任、县政府办主任审核,报县政府负责常务工作副县长审签,县长签发。

(七)议定事项办理。

1.县政府全体会议决定的事项,需报请市政府、县委审批或提请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由县政府研究室或联系领导工作人员按照会议决定起草代拟文稿,按程序报县长签发后报送。

2.县政府全体会议需要落实的重要决定事项由县政府效能办负责督办,并按时限要求向县政府报送督办情况。

(八)会议纪律。

1.参会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参会,除参加上级及县委主要领导重要活动,以及生病、经批准的出差外,不得请假。确需请假的须书面报送请假事由,经县政府办综合科汇总报会议召集人同意后,可安排其他人员代会。对不按要求参会和不按规定请假的,由县政府办予以通报。

2.参会人员不得迟到、早退、擅自离会,不得在会场上随意交谈和走动,不得处理与会议无关事项,会议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会场。

3.参会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没有要求传达的事项,不得扩散。出席或列席县政府全体会议的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录音、录像、照像和翻印会议记录。会议未定事宜不得扩散,已经决定尚需保密的,不得对外泄露。会议材料应妥善保管,或需收回的材料要及时退交县政府办综合科。

(九)会议资料归档。县政府办综合科在会后及时汇总整理会议全部资料,包括会议通知、出列席人员名单、签到单、会议材料、会议原始记录等,并按要求归档。

二、县政府常务会议会务工作规范

(一)会议召集。县政府常务会议由县长或县长委托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县长召集和主持,原则上每月召开1至2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

(二)议题范围。

1.下列事项由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1)传达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的重要决定和重要会议精神并研究贯彻措施;

(2)学习重要法律、法规;

(3)讨论通过报请市政府和县委审定的重要事项;

(4)讨论通过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重要事项;

(5)讨论决定县政府重要工作安排和其他重大事项;

(6)讨论决定以县政府名义的重要决定、命令和规范性文件;

(7)讨论决定县政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请示县政府的重大事项;

(8)分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9)讨论通过有关人事任免、奖惩事项;

(10)研究须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其他重要事项。

2.以下事项原则上不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1)常务会议组成人员按职责分工和权限可以决策的事项;

(2)涉及县政府多位领导分管范围,但能够协调解决的事项;

(3)事先未经充分协商,或经协商后仍有重大分歧,县政府分管领导无明确意见的事项;

(4)议题未按规定经县政府法制办审查,或经审查认为不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

(5)临时提交议题,未履行相关申报、审核程序的事项;

(6)分管副县长、议题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均不能出(列)席常务会议的事项;

(7)未按会议要求和时限报送会议材料的事项;

(8)其他不宜上会的事项。

(三)议题申报。

1.提出议题。拟提请常务会议审议的事项,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县政府办主任提出建议。

2.办理程序。

(1)议题申报单位应在议题申报前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将《拟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事项征求意见表》作为议题附件报送承办科室。涉及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议题,必须严格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履行程序后申报,并附有关材料。

(2)提请县政府常务会审议的议题,应按规定经县政府法制办作合法性审查,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或县政府办主任、副主任召集相关方面负责人进行充分研究,形成一致或基本一致意见。如对议题内容有分歧的,承办单位应将各方意见及所依理据一并提交会议,并反映分歧所在,议题承办单位应提出倾向性意见。与有关部门协商的意见必须签署单位主要负责人姓名或加盖公章;每次协调会议形成的文字记录或纪要必须作为议题资料附件。

(四)议题审批。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议题,由县长或县长委托负责常务工作副县长审批,由议题承办单位填写《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议题申报表》,并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后,按规定程序报县政府办承办科室初核,经县政府办联系副主任、县政府法制办、县政府办主任、分管副县长、县长审签同意后,承办科室将议题原件、请示件、申报表送县政府办综合科汇总。县政府办综合科汇总后,拟出议题送审单,送县政府办主任审核后,报县长审批。

(五)材料准备。

1.议题材料:对上会审议的议题,由县政府办综合科负责将会议时间、材料准备等事项通知议题承办科室和单位。承办单位按通知要求时间将议题相关材料(议题报告、说明材料、有关部门的书面意见、与议题有关的附件及多媒体电子文档等)送交县政府办综合科。

(1)议题相关材料格式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有关规定执行。对不符合格式规范要求,以及缺页、漏页、多页、错页等其他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材料一律不予受理;议题材料出现严重失误的,暂不安排上会,并按照公文处理失误登记通报制度予以通报。

(2)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的议题,议题承办单位须准备议题说明材料。议题说明材料主要包括报请审议事项的必要性和形成过程,主要法律、政策依据和合理性、可行性,征求各有关单位意见情况以及审议决定的重点事项和处理建议等,一般应控制在1500字以内。议题说明材料应同议题相关材料一起,由议题承办单位按通知要求的时间和份数送交县政府办综合科。

(3)与议题有关的建设模型、图表、图纸、录音、录像等,应以电脑演示文档形式提前报送。

2.议题相关材料的起草、审核、印制、报送的责任主体为议题承办单位;校验、审查、申报、送审(包括合法性审查)的责任主体为承办科室。

(六)会务准备。县政府常务会议承办单位按以下要求,分别进行会务准备工作:

1.会场准备。县政府办综合科要提前安排会议室,并摆放好会议材料和参会人员座牌。

2.通知参会。县政府办综合科原则上提前1天将会议时间、地点、内容通知参会人员、记录人员和有关服务部门。

3.会场服务。会议期间,茶水供应、照明、音响设备运转、引导与会人员进出会场、签到、领导临时交办事项等由县政府办综合科负责统筹;会议宣传由县委宣传部负责;会场安全、阻止无关人员进入会场由保安室负责;电力保障由县电力公司负责。会场照应服务要细心、稳重,不影响会议的正常进行。

4.候会安排。列席会议人员在候会室签到、领取资料并候会。

(七)参会人员。

1.出席人员:县长、副县长、县政府党组副书记、县政府党组成员、县人武部部长、经开区管委会负责日常工作副主任和县政府办主任。

2.列席人员:县政府办副主任、纪检组长、县监察局、县政府法制办、县目督办主要负责人,与议题有关的县级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中层机构主要负责人。列席单位由议题承办单位提出,报县政府办联系副主任和县政府分管领导审核。

3.特邀人员:根据议题需要,可邀请县委、县人大、县政协、县法院、县检察院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列席相关议题。

4.视情况邀请新闻单位采访报道。

(八)议题审议。

1.县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原则上由议题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县政府分管领导作说明或补充汇报。

2.县政府常务会议组成人员对每个议题发表明确意见。

3.列席人员根据会议主持人要求发表意见、回答县政府常务会组成人员询问。列席人员发表的意见如与征求意见时本单位书面回复意见不一致,应作特别说明。

4.县政府常务会议的决定意见一经形成,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如确需变更,须提请会议进行复议,重新作出决议或决定。

(九)制发纪要。

1.会议记录。由县政府办秘书科安排专人负责按照规范格式作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必须具备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参会人员、记录人姓名、会议议题、会议发言、决定事项等内容。

2.会议纪要。常务会议纪要由县政府办秘书科负责起草,纪要初稿原则上于会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按规定程序送县政府办分管文秘的副主任、县政府办主任、负责常务工作的副县长审核,报县长签发。并根据需要分送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及县级有关部门和乡镇。

(十)议定事项办理。

1.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的事项,需报请市政府、县委审批或提请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由承办科室按照会议决定拟出请示,按程序报县长签发后报送。

2.县政府常务会议议定事项需以县政府或县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的,如无重大修改,由县政府办联系副主任牵头,办公室业务科室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会议审议意见抓紧修改后按程序送审,原则上于会后3个工作日内印发。

3.县政府效能办要加强议定事项督促办理和跟踪落实,并按时限要求向县政府报送督办情况。

(十一)信息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事项宜于公开的,应及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报道,新闻稿由县政府信息公开办安排专人负责起草,由县政府研究室负责审核并按规定报批。

(十二)会议纪律。

1.参会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参会,除参加上级及县委主要领导重要活动,以及生病、经批准的出差外,不得请假。确需请假的须书面报送请假事由,经县政府办综合科汇总报会议召集人同意后,可安排其他人员代会,代会人员应代表本单位(部门)意见,并对会议议定事项负责。对不按要求参会和不按规定请假的,由县政府办予以通报。

2.参会人员不得迟到、早退、擅自离会,不得在会场上随意交谈和走动,不得处理与会议无关事项,会议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会场。

3.参会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没有要求传达的事项,不得扩散。出席或列席县政府常务会议的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录音、录像、照像和翻印会议记录。会议未定事宜不得扩散,已经决定尚需保密的,不得对外泄露。县政府常务会议材料应妥善保管,或需收回的材料要及时退交县政府办综合科。

(十三)会议资料归档。县政府办综合科负责在会后及时汇总整理会议全部资料,包括会议通知、出列席人员名单、签到单、会议材料、会议原始记录等,并按要求归档。

三、县长办公会议会务工作规范

(一)会议召集。县长办公会议由县长召集和主持,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召开。

(二)议题范围。

1.传达贯彻上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召开的,需要在全县范围执行的工作会议精神,并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2.讨论和解决不需要县政府常务会议决策,但又需要县政府讨论和决定的重大事项;

3.讨论和决定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4.研究县政府领导之间需要通气、协商解决的问题;

5.通报工作情况,安排近期主要工作;

6.研究涉及县政府多个部门(单位)、牵头部门(单位)和分管领导已协调但分歧仍较大,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7.讨论需要县长办公会议决定的其他重要事项。

(三)议题确定。县长办公会议议题由县政府办综合科收集,经县政府办主任审核后,报县长确定。

(四)参会人员。参会人员由会议召集人根据会议内容确定。

(五)会务准备。县长办公会议的会务准备工作由县政府办综合科承办。

1.会场准备。综合科要提前安排会议室,并摆放好会议材料和参会人员座牌。

2.通知参会。综合科提前将会议时间、地点、内容通知参会人员、记录人员和有关服务部门。

3.材料准备。综合科收到县长审批同意的县长办公会议议题后,将确定上会研究的议题告知承办单位。承办单位要严格按要求报送材料。

4.会场服务。会议期间,茶水供应、照明、音响设备运转、引导与会人员进出会场、签到、领导临时交办事项等由县政府办综合科负责统筹;会议宣传由县文广新旅局负责;会场内外安全、阻止无关人员进入会场由保安室负责。会场照应服务要细心、稳重,不影响会议的正常进行。

(六)制发纪要。

1.会议记录。由县政府研究室安排专人负责按照规范格式作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必须具备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参会人员、记录人姓名、会议议题、会议发言、决定事项等内容。

2.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由县政府研究室起草,纪要初稿原则上于会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按规定程序送签。如涉及相关法律事项,需先转县政府法制办核稿。

(七)议定事项办理。

1.县长办公会议决定的事项,需报请市政府、县委审批或提请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由议题承办科室按照会议决定起草代拟文稿,按程序报县长签发后报送。

2.县长办公会议明确需要落实的重要决定事项,由县政府效能办列入督查范围,实施专项督查、跟踪督办,并按时限要求向县政府报送督办情况。

(八)会议资料归档。县政府办综合科在会后及时汇总整理会议全部资料,包括会议通知、出列席人员名单、签到单、会议材料、会议原始记录等,并按要求归档。

四、县政府专题会议会务工作规范

(一)会议召集。县政府专题会议由副县长按分工和工作需要不定期主持召开。必要时,可委托县政府办主任、副主任主持召开。研究的议题涉及两位以上县政府领导分管工作的,可共同召集会议。

(二)议题范围。

1.研究协调处理分工范围内、需要统筹协调的工作事项;

2.协调解决部门之间有意见分歧的事项;

3.研究协调需提交县政府集体研究决策的有关事项;

4.研究处理县政府已经决定、需要组织实施的事项;

5.研究处理上级领导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的贯彻落实意见;

6.研究突发事件的处理意见;

7.研究其他需要协调解决的事项。

(三)议题确定。县政府专题会议议题由承办科室负责收集,经县政府办联系副主任审核后,报会议召集人确定。

(四)参会人员。参会人员由会议召集人根据会议内容确定。

(五)会务准备。县政府专题会议的会务准备工作由承办科室负责,县政府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协助。

1.会场准备。承办科室指导主管部门提前安排会议室,并摆放好会议材料和参会人员座牌。

2.会议通知。承办科室原则上提前1天将会议时间、地点、内容通知参会人员、记录人员和有关服务部门。

3.材料准备。承办科室收到会议召集人审批同意的县政府专题会议议题后,将确定研究的议题、会议时间、议题材料等告知议题承办部门。议题承办部门按要求将议题相关材料送交承办科室。

4.会场服务。会议期间,茶水供应、照明、音响设备运转、引导与会人员进出会场、签到、领导临时交办事项等由承办科室负责统筹;会议宣传由县文广新旅局负责;会场内外安全、阻止无关人员进入会场由保安室负责;电力保障由县电力公司负责。会场照应服务要细心、稳重,不影响会议的正常进行。

(六)制发纪要。

1.会议记录。由承办科室负责按照规范格式作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必须具备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参会人员、记录人姓名、会议议题、会议发言、决定事项等内容。

2.会议纪要。由承办科室负责,纪要初稿原则上于会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由相关联系副主任审核,报会议召集人审签、县长签发,必要时应会签。如纪要涉及相关法律事项,需先转县政府法制办核稿。

(七)议定事项办理。

1.涉及重大问题的研究讨论结果,应按程序提交县长办公会议或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

科研工作会议篇6

一、党组会议制度

依据本办《党组工作规则》执行。

二、主任办公会制度

1、会议人员由管理办主任、副主任、纪检组长组成,秘书科长、负责主任秘书工作的同志列席会议并负责记录,根据议题应参会的同志列席会议;会议由管理办主任主持,列席人员由会议主持人确定。

2、主任办公会原则上每二周召开一次,遇有重大事项可随时召开。

3、会议主要内容

(1)传达贯彻市委和市政府关于行政服务中心工作的有关指示、决定和重要会议精神;

(2)研究部署全年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工作任务,制订年度工作计划,讨论研究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

(3)讨论向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报告、工作汇报、请示以及印发的重要文件;

(4)讨论和审议有关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建立和完善的相关管理办法、措施等;

(5)讨论研究管理办机关年度财务预算安排和财务支出事项;

(6)研究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目标考评和表彰、奖励等事项;

(7)临聘人员的吸收和辞退;

(8)研究讨论中心管理办行政、事务、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9)需要提交主任办公会议讨论的其他重要事项。

4、会议的议题,由各科室报分管领导同意后提出。各科室如有需上会的议题,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提出报告,经同意后,在会议召开前两天将议题和有关材料送交秘书科汇总,报主要领导审定后统一编排议程。

5、各科室提交会议讨论的事项,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情况、资料、数据要准确无误,要有自己的明确意见,一般不临时动议。

6、主任办公会议由秘书科负责会务准备工作,并负责做好会议记录,会后要督促检查各科室落实会议议定事项,并定期向主要领导汇报。

三、周例会制度

1、参会人员为管理办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会议由当月值班领导主持召开。

2、周例会每周召开一次,周一上午9:30分为固定会议时间,遇有其他事项需要调整例会时间时,由值班领导确定,秘书科负责通知。

3、会议主要内容

(1)点评机关上周工作完成情况,明确本周工作重点;

(2)传达上级有关会议及重要文件精神;

(3)通报管理办党组会和主任办公会作出的重大决定;

(4)听取管理办阶段性(或专项工作检查、调研)情况汇报。

4、会议内容由各科室负责提供,秘书科负责汇总,报值班领导审定。

5、各科室提交会议传达、学习的事项,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文件、资料要及时提供,周工作报表必须于周五下午3点以前报秘书科汇总。

6、会务工作由秘书科负责准备,并做好会议记录,会议明确的事项由各科负责落实,落实情况列入督查。

四、科务会制度

1、科务会由各科组织,科室全体人员参加,科长主持;管理办分管领导参加所分管科室的科务会议,并根据科室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提出工作指导意见。

2、科务会每周召开二次,分别于周一上午周例会之后和周五上午召开,遇有其他工作不能按时召开,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后作出调整。

3、科务会主要内容

(1)对管理办提出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将工作目标明确到位、任务到岗、责任到人;

(2)汇总本周完成的主要工作,提出下周工作重点;

(3)对本科完成工作情况进行逐一分析,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

(4)组织学习与科室业务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以及专业知识。

4、科务会制度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科室要明确专人负责,健全会务档案,重点工作要有案可查。

五、系统工作会议制度

1、系统工作会议,由管理办主任会议确定,管理办主任主持,各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主任参加会议,根据会议内容,确定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是否参会;管理办科室负责人列席会议。

2、系统工作会议原则上半年组织一次,一般在每年6月的最后一周召开,年底结合总结表彰大会召开,遇有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需要部署时,可临时增加。

3、会议主要内容

(1)听取县(市、区)行政服务工作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与管理工作汇报;

(2)听取县(市、区)对系统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传达贯彻上级重要指示及会议精神;

(4)总结上半年系统工作情况,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

4、会议议程由主任办公会研究确定,各科室负责提供会议素材,秘书科汇总,经分管领导审核,报主任审定后,由秘书科下发会议通知。

5、管理办后勤组负责会务的服务与保障工作。

六、总结表彰大会

1、总结表彰大会,由管理办主任办公会议确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召开。各县(市、区)分管领导、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主任、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市本级窗口单位领导、窗口首席代表、分中心负责人和管理办领导、机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主持,邀请市政府分管领导到会作重要讲话。

2、会议每年组织一次,一般在春节前召开。

3、会议主要内容

(1)总结和部署全市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年度工作;

(2)表彰奖励年度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3)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

(4)市政府领导讲话。

科研工作会议篇7

(一)总则?

为改进作风,减少会议、缩短会议时间,提高会议质量,特制订本会议管理制度。

(二)会议分类及组织?

第一条全厂会议归纳为四类:

1.厂级会议:主要包括党政领导(扩大)会,全厂干部会、全厂班组长会、全厂党员大会、全厂团员大会、全厂职工大会,全厂技术人员会以及各种代表大会。应分别报请党委或厂部批准后,由党、政、工、团等办事部门分别负责组织召开。

2.专业会议:系全厂性的技术、业务综合会(如经营活动分析会、质量分析会、生产技术准备会、生产调度会、安全工作会等),由分管厂领导批准,主管业务科室负责组织。

3.系统和部门工作会:各车间、科室、支部召开的工作会(如车间办工会、科务会、支部会、车间(科室)职工大会等)由各车间科室、支部领导决定召开并负责组织。?

4.班组(小组)会:由各党、工、团小组长或行政班组长决定并主持召开。

第二条上级或外单位在我厂召开的会议(如现场会、报告会、办公会等)或厂际业务会(如联营洽谈会,用户座谈会等)一律由厂办受理安排,有关业务对口科室协作作好会务工作。

(三)会议安排

第三条例会的安排。?

为避免会议过多或重复,全厂正常性的会议一律纳入例会制,原则上要按例行规定的时间、地点、内容、组织召开。例行会议安排如下:

1.行政技术会议

(1)厂长办公会:?

研究、部署行政工作,讨论决定全厂行政工作重大问题。

(2)厂务会:?

总结评价当月生产行政工作情况,安排布置下月工作任务。

(3)班组长以上干部大会(或全厂职工大会):?

总结上季(半年、全年)工作情况、部署本季(半年、新年)工作任务,表彰奖励先进集体、个人。

(4)经营活动分析会:?

汇报、分析工厂计划执行情况和经营活动成果,评价各方面的工作情况,肯定成绩,揭露矛盾,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工厂经济效益。?

(5)质量分析会:?

汇报、总结、上月产品质量情况,讨论分析质量事故(问题)、研究决定质量改进措施。

(6)安全工作会(含治安、消防工作):?

汇报总结前季安全生产、治安、消防工作情况,分析处理事故,检查分析事故隐患,研究确定安全防范措施。

(7)技术工作会(含生产技术准备会)?

汇报、总结当月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科研、技术和日常生产技术准备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布置下月技术工作任务、研究确定解决有关技术问题的措施方案。

(8)生产调度会:?

调度、平衡生产进度、研究解决各车间科室不能自行解决的重大问题。

(9)科务会:

检查、总结、布置工作。

(10)车间办公会:?

检查、总结、布置工作。

(11)班组会:?

检查、总结、布置工作。

(12)班组(科室)班前会:?

对先天工作进行讲评,布置当日工作任务和注意事项。

2.各类代表大会

(1)职工代表大会:?

(2)车间(部门)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小组会):?

(3)党员代表大会:?

(4)团员代表大会:?

(5)科协会员代表大会:?

(6)企协会员代表大会:

3.民主管理会议?

(1)工厂管理委员会:?

(2)厂长、党委书记、工会主席联席会:?

(3)生产管理委员会:?

(4)生活福利委员会:

4.论文、成果会。?

(1)科协年会:?

(2)企协年会:?

(3)政治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年会:?

(4)厂qc成果会:?

(5)科技成果会:?

(6)信息会:?

(7)企管成果会:

第四条其他会议的安排:

凡涉及多个车间(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各种会议,均须于会议召开前××经部门或分管厂领导批准后,分别报两办汇总,并由厂办统一安排,方可召开。

第五条厂办每周六应将全厂例会和各种临时会议,统一平衡编制会议计划并订印发到厂领导和各车间、科室及有关服务人员。

第条\pnb0凡厂办已列入会计计划的会议,如需改期,或遇特殊情况需安排新的其他会议时,召集单位应提前2天报请厂办调整会议计划。未经厂办同意,任何人不得随便打乱正常会议计划。

第条\pnb0对于准备不充分、或重复性、或无多大作用的会议,厂办有权拒绝安排。

第八条对于参加人员相同、内容接近、时间相适的几个会议,厂办有权安排合并召开。

第九条各部门会期必须服从全厂统一安排,各部门小会不应安排在全厂例会同期召开,(与会人员不发生时间上的冲突除外)应坚持小会服从大会,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

科研工作会议篇8

工作职责

一、负责市政府领导和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的政务和事务服务工作。

二、负责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收进的上级部门、市直部门、各县区文电的签收、登记、传递、交办、催办等收文处理和归档工作,以及市政府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文电处理工作。

三、负责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有关文件及材料的起草工作,以及市政府办公室文电的登记、编号、用印、分发等发文处理和归档工作。

四、负责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市长碰头会、秘书长主任会议、秘书长主任办公会议、办公室室务会议、办公室全体会议等会议的会务工作。

五、负责管理市政府办公室及市政府研究室的印章。

六、完成领导安排的调查研究任务。

七、协调市政府办公室各科室的政务服务工作。

八、完成有关信息的采编整理。

九、负责市政府办公室的政务值班安排和检查工作。

十、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一、科长在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的领导下工作,主要职责是:

1、负责秘书科的全面工作。

2、负责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碰头会、市长办公会、秘书长主任会议、办公室室务会议、办公室全体会议等会议的有关会务工作,以及市政府常务会议和秘书长主任会议的记录和纪要的起草。

3、负责秘书科的信息和卫生等工作。

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二、副科长在分管副主任和科长的领导下工作,主要职责是:

1、协助科长负责秘书科的日常工作。

2、负责监督管理秘书科的收文、发文处理工作。

3、协助科长完成有关文件及材料的起草。

4、负责市政府办公室室务会议的记录和纪要起草。

5、负责有关信息的采编整理。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三、秘书科科办员在科长和副科长的领导下工作,主要职责是:

1、负责市政府办公室收文的签收、登记、传阅、归档和信批办件的登记、转交、催办,以及市政府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文电处理工作。

2、负责市政府办公室的各类明传电报和密码电报的签收、登记、传递、归档工作。

3、负责市政府办公室各类文电(正式文、函字、工作通报、明传电报、送阅件、常务会议纪要、市办公会议纪要)的编号、用印、分发和归档。

4、负责秘书科承办的有关会议的会务工作,以及市政府办公室全体会议的记录。

5、负责管理市政府办公室和市政府研究室印章。

6、负责有关信息的采编整理。

7、负责大事记及市政府领导一周主要活动安排汇总编写。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工作程序

一、坚持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原则,实行逐级负责制,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越级行事。

二、市政府领导的讲话以及有关文件材料的起草,由科长负总责,组织安排完成。除办公室领导直接交办的以外,一般先交科长审核把关后,再呈送办公室领导审阅。

三、公文处理等内务工作按工作分工由内务人员具体负责,严格按《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工作细则》办理。副科长负责监督管理,重大事项要及时报告科长。

四、整理报送的信息,由科长或副科长审核后送信息技术科。

五、大事记、市政府领导一周活动安排由内务人员整理,科长或副科长审核后送分管副主任审阅。

六、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研究室印章的使用和介绍信的开具,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除文电用印外,必须经办公室领导同意后方可用印。

科室管理

一、科室管理工作由科长负责,对科室工作进行合理分工,做到任务清楚,责任明确,达到有序、规范、高效的工作目标。

二、在积极参加办公室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制度,坚持开展经常性的自学,广泛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科室人员的理论修养、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严格遵守单位规章制度,严明纪律,全体人员必须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有事不能到岗时必须按权限向科长、副科长或办公室领导请假。

四、认真贯彻执行《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的规定》,尊重和维护领导与机关形象。

五、加强保密管理,强化保密意识,科室人员必须严守秘密,对应当保密和限定扩散范围的会议内容及重大事项,不得向外泄露。

科研工作会议篇9

abstract:ViaoperationalevaluationpracticeofChinesenational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CneRC),thispapersummarizestheobjects,principlesandproceduresoftheevaluation,discussestheapplicationoftheevaluationmethod,thenestablishesaframemodelforexpertevaluationresults,andproposespracticalreferencefortheapplicationofcomprehensiveappraisalresults.

关键词:运行评估;综合评价;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Keywords:operationalevaluation;synthesizedappraisal;CneRC

中图分类号:G322.2;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014-03

0引言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行业或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旨在“创新、产业化”方针指导下,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促进科技产业化;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推动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相关行业辐射、转移与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建设一流的工程化实验条件,形成我国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1]。

截止到2011年,已有156家工程中心通过验收、投入正式运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工程中心的运行管理和分类指导,工程中心的管理重点正逐步由组建转移到监督管理和优化调整上来。开展运行评估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在工程中心的监督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各工程中心的自身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与引导作用[2-3]。

根据《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要求,2011年对工程中心四年来(2007~2010年)运行效果的客观评价及运行状态的分析,对比工程中心的组建宗旨及职责定位,对各工程中心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动态管理,为加强和规范工程中心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4]。

目前关于工程中心评估的文献主要涉及省级工程中心评估实践,从科研管理层面,针对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估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例如江苏省开展了省级工程中心的验收评估实践[5],陕西省对省级工程中心进行了专项绩效评估实践等[6]。本文通过国家工程中心运行评估的实践,综述了评估对象、原则和程序,探讨了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以及评估方法的使用,建立了专家评议结果相关模型,为合理利用综合评价结果提供实践参考。

1评估对象、原则和程序

1.1评估对象本文涉及的评估对象为2008年以前(含2008年)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两年以上的高新技术类工程中心。

1.2评估原则主要包括:①导向性原则。评估工作立足于工程中心的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工程中心的组建宗旨、目标定位,引导、鼓励工程中心向规定建设目标发展,实现国家战略目标。②客观公正原则。评估工作做到公开、透明,鼓励利益相关方的有效参与,充分发扬民主,客观、公正地评价工程中心的运行绩效。③科学、可行、高效原则。针对运行评估的目的和基本特点,选择科学、可行的评估模式和技术路线,在保证质量前提下,简化程序、易于实施、提高效率;评估指标的设计做到概念准确、含义明晰、层次合理、完整全面反应评估对象特征。

1.3评估程序本次评估工作采用“统一框架与标准,分领域组织实施”的工作方案。通过工程中心自评价、同行专家评议(包括会议评估与通信评估两种形式)、管理部门评价和现场调研等多种评价活动,对各工程中心的工程化能力与水平、行业作用以及运行管理三个方面的运行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

2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

2.1评估方法的选择本次运行评估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会议评估、通信评估与现场考察相结合,综合评估与专业评估相结合的方法,以评估指标的判断准则为绝对标准,将中心运行表现与指标判断准则的对比作为主要依据,辅之以中心之间的横向对比,评价各工程中心的运行状况。

2.2指标体系的建立本次运行评估按照《工程中心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的政策文件,根据工程中心组建宗旨、职责、职能的相关要求,建立了评估框架、设计了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建立在历次绩效运行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据工程中心发展目标要求[7]。

指标体系共设工程化能力、行业作用和运行管理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各项指标及说明见表1。

3同行专家评议

工程中心运行评估同行专家评议采取分领域答辩评议和通信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该同行专家评议方法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国立卫生研究院等科学基金资助机构的项目评价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8-9]。

3.1专家的遴选根据《科学技术评价(试行)》及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10-17],评议专家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判断能力,熟悉被评价内容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同时具有良好的资信和科学道德,认真严谨,秉公办事,客观公正,热心科学技术事业,敢于承担责任。遴选专家应遵循随机、回避和更换的原则,突出评估专家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的合理性。

本次参与评估的工程中心按领域分为五组(以下简称为a、B、C、D和e组),各组评议专家来源涵盖高校、军队、研究院所、协会/学会、企业,以行业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为主;通信评议专家以小同行技术专家为主。

3.2专家评议表的设计为便于评议专家对评估指标的理解和实际操作,将每项二级指标抽象提炼出具体的2-4项评价判断,专家根据工程中心运行情况,对所设选项进行选择,并参考评价判断的选择情况对该二级指标进行打分。每项指标打分满分为10分,优秀为9~10分,良好为7~8分,合格为5~6分,问题较多为5分以下。例如对二级指标“工程化研发方向”的评价设计见表2。

在上述专家评议表的基础上,针对会评专家参与现场答辩的特点,设计各组综合评议意见表。会评专家组应对本领域工程中心提出综合性意见,其主要内容包括工程中心在评估期内的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建议。

4同行评议结果分析

4.1同行评议评分模型参考相关文献并综合考虑会议评估和通信评估两种形式,设计同行评议评分模型。以a组为例,若m位会议评估专家,n位通信评估专家对p个工程中心进行评估,设Yma,Yna分别为a组工程中心会议评估和通信评估评分矩阵,则Yma=(ym1,ym2,ym3,…,ymp)t,Yna=(yn1,yn2,yn3,…,ynp)t,设Xma,Xna分别为a组会议评估和通信评估专家评分矩阵,则

Xma=■,Xna=■

式中,xab为第b个专家对第a个工程中心的评分值。Yma表示m位会议评估专家对p个工程中心进行评分,Yna表示n位通信评估专家对p个工程中心进行评分。按照评估专家评分统计方法,分别计算两者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18-19],即

yma=■xab/m(b为正整数,且l?燮b?燮m),标准差为SDma,

yna=■xab/n(b为正整数,且l?燮b?燮n),标准差为SDna。

4.2专家评议结果偏差模型由于评估专家的学术背景、科研经历、心理特征、思维模式、标准把握等都有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评估专家对于同一客观事实的认识和判断就有可能形成偏差,评估的结果就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客观情况[20-23]。针对本次评估特点,对专家评分偏差分析如下:

由于专家的个体差异以及评分尺度把握的不同,个别专家评分可能整体偏高或偏低,表现为专家评分偏离整体评分的标准,此类偏差称作个体偏差,用1表示。内部影响偏差是专家基于对自身熟悉领域的偏好所产生的偏差,特别在小同行技术专家评分中易出现,用2表示。条件影响偏差是基于会议评估和通信评估两种不同形式下,各位专家对打分原则掌握的尺度不一致,对某个工程中心的评估没有达成共识而产生的偏差,用3表示。由于各专家组间评分的尺度存在差异,导致各领域间同等水平的工程中心横向对比存在分值差异,从而产生组间偏差,用4表示。

综上分析,建立专家评议结果偏差模型:

=1+2+3+4

式中,个体偏差为1,内部影响偏差为2,条件影响偏差为3,组间偏差为4。

4.3同行评议结果综合分析通过分析专家评议结果偏差模型可知,实际评估活动中所产生的偏差都有可能影响到工程中心运行评估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本次评估实践采取了相应措施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尽可能消除上述偏差,具体分析如下:

根据本次评估活动特点进行分析,1是由专家的个体差异决定的,通过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并采取筛除同组内异常值的办法消除个体偏差,从而不影响整体评估结果。

2主要表现在小同行技术专家评分中出现明显偏离均值的现象,综合分析会议评估和通信评估评分结果,以统计学方法为手段,可以鉴别出无效数据。

3主要表现在通信专家与会评专家在个别工程中心的打分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其原因主要是会评专家听取中心答辩,部分疑问通过提问进行了解,对情况了解更加深入,而通信专家只通过中心提交材料进行打分,两者所掌握的信息量及准确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非共识性差异,针对上述情况对个别中心进行现场评议,整合多方意见得出评议结果。

4主要表现在各领域间同等水平的工程中心横向对比存在分值差异,各组分数之间的差异除了本组工程中心总体水平不一致外,还要考虑每组专家不同,各自掌握的打分原则也不相同,需要综合考虑平衡。对不同分数段内各组中心数量分布以及不同比例内各组中心分数分布进行列表分析,见表3、表4。通过组间横向对比,对评分结果进行校正,在较大程度上消除组间偏差的影响。

5结语

本文综述了工程中心运行评估原则、程序、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同行评议为研究重点,探讨了专家遴选机制和原则,建立了同行评议评分模型和专家评议结果偏差模型,深入分析个体偏差、内部影响偏差、条件影响偏差和组间偏差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消除(减弱)方法;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合理利用同行专家评议结果,为工程中心运行评估综合评价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同时也为同行评议方法的应用提供较为全面的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发明,蔡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理想运行目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6):25-28.

[2]曹煜中,王发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模式及路径选择研究[J].技术经济,2008,27(2):22-25.

[3]李钢.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03.

[4]关于开展2011年度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评估的通知,国科计函[2011]18号.

[5]孙兴莲,白冬梅.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管理现状与政策建议[J].江苏科技信息,2008(2):42-43.

[6]贺福明.省级研究机构绩效评估探讨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1(24):132-133.

[7]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国科发计字060号.

[8]张彦.论同行评议的改进[J].社会科学研究,2008(3):86-91.

[9]徐彩荣,李晓轩.国外同行评议的不同模式与共同趋势[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2):29-33.

[10]何杰,王成红,刘克.对同行评议专家评议工作进行评估的一些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4,18(1):47-50.

[11]王成红,何杰,刘克,宋苏.关于同行评议专家定量评估指标研究的几个新结果[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24(2):83-89.

[12]齐丽丽,司晓悦.对我国同行评议专家遴选制度的建议[J].科技成果纵横,2008(5):26-28.

[13]陈媛,樊治平,谢美萍.科研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水平的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10):38-42.

[14]张恬,张宏翔.同行评议形式的争论及发展现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1):152-154.

[15]杨翠.关于同行评议自我评价规避方法的若干问题和完善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86-88.

[16]冯锋,于晟,于振良.关于科学研究项目同行评议的一些政策性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07,21(1):42-46.

[17]吴建军,刘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现状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09(12):151.

[18]谢焕瑛.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评分偏差效应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6):134-137.

[19]谢焕瑛.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06.

[20]谢焕瑛.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信度与离散度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7):80-82.

[21]谢焕瑛.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的若干问题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4):108-111.

科研工作会议篇10

一、商议重大事项要在民主集中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原则下,召开由市医院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参加的重大事项决策会议。

二、决策会议由院长或院长委托副院长召集和主持。非领导班子成员根据需要列席。

三、决策会议实行例会制,原则上与院长办公会合并召开,有重大事项需要紧急处理,可由院长或副院长决定临时召开。

四、凡属市医院重大工作决策实施情况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等事项,由重大事项决策会议讨论决定,主要议事范围是:

研究市院重要文字材料、重要会议、重点工作、重大事项的安排部署和完成情况;落实上级机关的重要工作部署;审定部门涉及全院的规章制度及重要规范性文件;审议年度财务预算和年终财务决算报告,审批机关、事业单位大额经费使用与决算,审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相关事宜;讨论院长、副院长提交重大事项决策会议讨论的其它问题。

五、提交会议的议题必须是涉及全院、需要市医院领导集体研究决策的重大事项。在民主集中制的前提下,按照市医院班子集体决策、分工负责的要求,各科室或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能够研究确定的事项,不列入重大事项范围,由分管院长组织安排部署,不再提交决策会议讨论。

六、各科室或部门提交决策会议讨论的事项,必须事先报请市医院分管院长同意,并通过调研、协调形成明确意见,为市医院领导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

七、决策会议实行议题登记报审制度。凡需提请决策会议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各相关科室或部门应提前三天向市医院办公室报送议题,同时,向市医院领导提供与议题相关的简要、准确、主题突出的书面材料。

八、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科室或部门的事项,由分管院长组织协调,提交科室或部门须事先做好与相关科室或部门的沟通。

九、提交议题的科室或部门原则上由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并汇报情况,并按照办公室要求依次、准时参加会议。

十、决策会议议题由市医院办公室负责收集、审核、把关,并呈送院长审定。

十一、决策会议由办公室负责记录。会议记录属机密文件,不许泄露,因工作需要查询,须经院长或主管院长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