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51:09

产业振兴调研篇1

一、产业振兴的基础与现状

镇位于山脉,2019年12月15行政区划调整,由原镇、乡、乡三镇合一,幅员面积146.2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2公里。全镇辖2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52992人。“三绕”、中快通、路穿境而过。脱贫主体方面: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62户3543人,边缘户52户127人已全部实现脱贫。农业产业以种植,养殖,加工,农旅为主。

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农业主产芍药、丹参等中药材及油菜籽、玉米、花生、红苕等粮经作物,培育了芍药、丹参、杂柑、青花椒、有机蔬菜五大特色产业。因邻近、广汉、、金堂等城镇,气候与周边平原的差异,生姜、辣椒等半高山蔬菜成熟期较迟,正好填补空档期,加之传统种植,污染少,品质好,蔬菜也颇具特色。全镇发展芍药、丹参等中药村34000亩,在水库沿线规范化栽植杂柑3000亩,在片发展青花椒700亩,发展半高山有机蔬菜1300亩,生姜茨菇5000亩,成为产业振兴的“主力军”。

养殖业主要以生猪、家禽、肉牛、肉兔为主,山山羊养殖量较少。常年生猪养殖大户在41户,存栏4000头左右,散养户52户,存栏120头左右;肉鸡养殖大户51户,存栏150000只左右,散养户10000户左右,存栏50000只左右;肉牛养殖大户在12户,存栏1000头左右,散养200户左右,存栏200头左右;肉兔养殖专业户在30户左右,存栏3000只左右,散养3000户左右,存栏30000只左右。生猪、家禽、肉牛从2000年代起由一家一户散养过渡为专业大户为主,肉兔不宜规模养殖,种兔以专业大户为主,肉兔以散养为主。

农产品初加工集中在中药材料方面。在、两个场镇,专业合作社近40家,经济效益较好,就近解决就业300多人。另一项是手工挂面,集中在白岭、拱桥两个村,加工户56户,就地就业100余人,收入一般好于打工收入,户均收入超过5万元。

农旅方面。在近10年长足发展。连年成功举办芍药赏花节,把芍药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芍药成了脱贫致富的“摇钱树”,2020年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中药材示范园区,成为全县第一个省级示范农业园区,集产业观光一体。银冯村蒋家大院,历经几百年苍海桑田,有着浓厚农耕历史文化底蕴,地处中国芍药谷核心区,是镇“修旧如旧、留住乡愁”的乡村旅游重头戏,也是新村扶贫的重点项目,安置24户住户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户,文化广场、旅游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一并跟进,目前项目即将峻工投入使用。投资3个亿的石林谷生态园区经过三年建设,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今年有望开门迎客。水库主体工程去年已完工,与库区的千亩柑橘,成为乡村假渡景区。

产业服务体系方面,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现有在编在岗人员14名,有高级农艺师1名,农技服务干部大多是九十年代参工的农技人员,工作的重心一般放在示范点打造方面,传统的种养技术培训已逐年谈化,信息职能逐年虚化。近三年建成电商服务网络易农社44个,配置有电脑网络等相应设备,分散在现目前的21个村。村级农业服务以镇村两级广播站为主。农用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资,已完全市场化,由各个体自主营运。专业大户获取种养技术以外地学习和网络,当地畜牧站为主,当地一般农户获取种养信息以社会相关农技个体户为主。

二、产业振兴的问题与困难

改革开放的深化,农业产业已形成两个分化,一个是集约与分散的分化,二是结构上出现经济作物与粮油作物种植的分化,对现有的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来的传统服务需求,变成了传统服务与专业服务,生产服务与销售服务,对农业产业服务需求形成了多元化。

1.现有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已还不适应新需求,体系不完善。重视对专业大户的技术服务,淡化了对一般农户的服务。现目前土地流转处于摸索阶段,土地流转率约占10%左右,大面积的土地还分散在一家一户,这种状况,因中药材种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山区耕不便机械耕作,这种状况还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存在,但现在的农技服务已过渡集中于专业大户,园区和示范点,对一般农户的服务重视不够,用什么种子,打什么农药等知识,是在场镇上问销售农资的个体户,已不是主管部门和镇村在主导,不利农产品安全,也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农技服务推广职能虚化,重视程度不够。农技服务推广技术停留在县级部门和乡镇部门,在基层已多年没有真真正大小大春生产动员大会,有也大多是打个会标照点照片了事,农机服务就只发点农机补贴,农产品监测也就挂个牌子有名无实。

2.农业产业信息不对称。由于劳力输出比例高,在家青年人很少,农户大多不会现代信息交流,形成生产技术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不通畅。以蔬菜种植为例,种的农户不少,但绝大多少方法传统老套,增产增效显著的窝盘育苗技术,易学易操作的嫁接技术等得不到推广,连专业育菜秧的,出售的都是成活率低,靠天吃饭自生自灭的传统苗。市场销售方面,各村建了易农社,但电脑设备落后,不适应网络的基本需求,基本上未运作,拼多多等现代物流平台得不到推广运用,镇级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电商服务,无专业设备和人员,最多年终写个总结了事。

3.缺乏久久为功的长远规划。芍药在的主导产业中,特色显著,芍药花对当地巩固脱贫成果意义重大。但缺乏长远打算,多年集中在石垭片区裁植,对其他村社种植过问不多支持不够,重茬问题突出,花、药品质下降,重茬引发的灰霉病害重,长此以往地片面追求“高、大、上”的规模化,有可能会毁掉整个产业。

三、产业振兴的思路与建议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以及县委、县政府工作决策部署,全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围绕新农村建设,以产业振兴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衔接落实。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产业发展思路。

1.在农言农,形成产业兴旺发展态势。镇在产业发展方面,一是要积极探索现代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之路,通过招引业主,培育大户,提升效益;二是“抓大不放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种植、养殖、加工、农旅齐头并进。

产业振兴调研篇2

近期,国务院将召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将研究老工业基地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办法,并将系统研究东北全面振兴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届时,该领导小组组长将亲自出席并主持会议,29个相关部委领导以及东北4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都将参会。据悉,这将是本届政府就任以来首次举行的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对实现整个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意义重大。

在此前的5月15日,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文振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目前已经提出了促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全面振兴的政策措施,并已于今年3月召集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的发改委人士进行了讨论。

“东北振兴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工业和国有企业的问题,而是要实现各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文振富表示,“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已经进入新阶段,还会有新的振兴举措。而新举措不仅要使东北地区能够积极应对金融危机。避免大的损伤,而且要帮助东北化‘危’为‘机’,实现工业、农业、社会、生态、第三产业以及旅游业等的全面振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作进入了推进全面振兴的新阶段。”

上半年经济增速将达9%

今年3月20~22日,国务院总理在东北地区调研期间走访了鞍山钢铁、三一重装、北方重工以及中国北车集团等企业。据悉,上述企业今年以来的经营形势良好,特别是北方重工、北车集团,受国家4万亿刺激经济的计划带动,订单大幅增长。

“但目前看来,东北还有许・多装备企业的订单有减无增,手持订单尚可用半年、一年,但是一旦用完,仍然会有风险。”文振富说,“如果外部条件水改善,很难说经济会很快走出谷底,同样,走出低谷单凭东北一枝独秀也是不可能的。”

据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东北地区外贸出口下降23.8%,增幅同比回落25.9个百分点。外需萎缩是主要制约因素,对俄罗斯、欧盟,美国等主要出口地区的出口额大幅下降。同时,由于企业效益下降,加之中央实施一系列减免税费政策,地方财税收入增速大幅下滑。一季度,尽管东北地区财政收入增长1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较上年同期回落27.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增速回落较大。

文振富说,目前,东北部分工业仍在低位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虽同比增长9.3%,但增幅为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最低。”由于市场需求不足、价格持续下跌,产品库存增加,部分行业亏损严重,部分企业维持低负荷运行。特别是石化、能源、冶金行业困难较大。对外贸易形势依然严峻。

“金融危机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是滞后的,虽然总体上东北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沿海地区小,但是今后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如果东北的企业受到影响而关停,恢复会更加困难,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东北经济的走势,绝不能掉以轻心。”文振富说。

他称,总理在东北调研以后很高兴,并且指示相关部门一定要研究出东北振兴的新政策,“温总理强调这不是一般的研究,而是要认真研究。”文振富表示,研究的方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面向当前,研究如何成功应对金融危机:二是要充实和完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内涵,主要做法是,在坚持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的前提下,重点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等方面。其中在技术改造方面,可能要单独设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资金、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等来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的力度。“我们建议中央政府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在从原来有关专项中分离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5年内每年安排不少于30亿元的资金,全部用于调整改造的贷款贴息或资本金注入。同时,加快建立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点项目储备库,从中筛选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支持。”文振富说。另外。培养东北地区区域经济的重要产业基地,把东北振兴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据悉,近期,国家陆续投放的200亿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投向了东北,300多亿重大技术装备专项资金也有很多投向了东北。

文振富告诉记者,东北地区经济运行二季度将会深度调整。在中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扩大内需政策刺激下,以及5年来东北地区抗风险、抵御危机能力显著增强,将会对经济增长提供较强的支撑作用,同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理顺资源价格、深化体制改革等,为二季度东北地区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初步预测上半年经济增速将达到9%左右。”

绥芬河保税区率先启动4项对外开放举措将实施

今年4月21日,位于中俄边境的绥芬河保税区成为我国第6个综合保税区,这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边陆路综合保税区。“这使东北形成了南有大连保税港区,北有绥芬河保税区的格局。”文振富说,“这将进一步扩大绥芬河口岸在东北亚经济圈中的区位优势,从而实现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对活跃东北亚各地区的经贸往来意义重大。”

而此举亦被东北地区认为是东北新的振兴政策的良好开端。

有专家预测,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建成后,每年绥芬河口岸的国际贸易额将提高到20亿美元,这必将增强黑龙江省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潜力,并对各边境口岸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文振富说,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封闭管理,是目前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国家开放金融、贸易、投资、服务、运输等领域的试验区和先行区。其功能和税收、外汇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设立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的有关规定执行。即:国外货物入区保税,货物出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保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该区以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和保税加工等功能为主,以商品服务交易、投资融资保险等功能为辅,以法律政务、进出口展示等服务功能为配套,具备生产要素聚散、重要物资中转等功能。

东北的经济结构、资源禀赋,决定了它必须加强与区域外市场的联系,畅通商品流通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渠道。目前,东北经济的外向度还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东北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东北地区既沿边又沿海,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与周边国家

和地区的经济互补性较强,扩大对外开放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条件。”

文振富称,2003年以来,随着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吉林省图们江区域开发也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战略价值日益凸现。“近年来,吉林省在图们江区域开发的基础之上,谋划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战略。吉林省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组织编制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规划,规划将突出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积极促进长吉图与国内区域联动,大力推进图们江国际区域深入合作,进而建立我国与东南亚遥相呼应的东北亚国际开发合作战略高地,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我们目前还正在推动《中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签署。”文振富说,“我们制定的东北振兴规划,俄罗斯制定的远东和后贝加尔振兴规划,这两个振兴规划的衔接问题已经与俄方达成共识,总的规划纲要将很快签署实施。”

“再加上正在编制的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规划。开辟新的对俄合作口岸和大通道等。我们将可以构筑起整个东北地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文振富介绍说。

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中

在文振富看来。从一季度全国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全局来看,东北的实体经济基础坚实、抗风险能力较强、回旋余地较大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东部沿海外需下降的劣势,使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因此。在当前特殊形势下,继续加强振兴老工业基地工作,把东北地区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对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意义。“我们正在建议国家结合新的形势,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振兴战略,及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长效机制,努力把东北地区培育成全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在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研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新政策中,很大一部分是支持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集聚区建设。“主要包括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等的加快发展。组织编制发展规划,支持沈阳铁西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和大连‘两区一带’等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发展。推进蒙东地区能源重化工基地、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和辽西北煤化工基地建设,提高资源转化利用水平。”文振富说,“我们将充分发挥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和通化等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

据悉,辽宁沿海经济带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6.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沿海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具有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完善等优势。

文振富说:“国务院高度重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问题,目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审定《规划》从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城乡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开放合作、资源环境、保障措施等方面确立了辽宁沿海经济带2020年前发展方向,一经批准,将对辽宁沿海乃至东北地区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另外,根据《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蒙东(东北)煤炭基地作为全国重点规划建设的13个煤炭基地之一,所含主要煤田包括内蒙古东部的伊敏、霍林河、胜利、扎赉诺尔、宝日希勒、平庄等矿区以及白音华煤田、黑龙江的双鸭山、鸡西、鹤岗、七台河矿区的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和辽宁铁法、阜新、抚顺、沈阳矿区的辽两北煤化工基地,面积已达11723平方公里,煤炭储量684亿吨,现生产能力为1.15亿吨/年,远期规划产能为2亿吨/年。

产业振兴调研篇3

10月17日至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东北振兴司在沈阳市举办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编制评估工作开班仪式,将全面提高东北地区实施新十年东北振兴规划的能力。

早在7月,国务院审定通过了《2012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要点》,要求优化产业结构,支持资源型城市及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

多位业界学者对本刊记者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东北老工业基地应继续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力度,重振“东北创造”新高度。同时,东北区域还应夯实出海渠道,使其成为通向东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黄金线”。

不过,面向新的东北十年振兴计划元年,东北全面振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面向新十年

东北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一五”时期,156个重点项目中有58项落户东北。改革开放后,曾经的辉煌却成了这里的负担。

改革开放之前的1978年,广东经济总量只有辽宁的80%,而振兴战略实施之前的2002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经济总量仅有广东的85%。

对此,吉林省政府调研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庶明接受《支点》记者采访时指出,体制性矛盾,再加上思想保守,使得以辽宁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出现了引起多方关注的“东北现象”。

2003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支持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文件要求“要像当年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那样,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确保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

官方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0年期间,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为11.6%,高于东部0.9个百分点,尽管不如西部和中部,但仍处于较快发展状态;而在“十五”(2001年至2005年)期间,东北地区增速为10.8%,低于东、中、西部12.60%、11.05%、11.36%的经济增速。

经历近些年的发展,东北三省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目前,东北经济总量由1.27万亿元增加到去年的5.04万亿元,年均增长12.7%,比前10年加快3.5个百分点。特别是过去5年中,东北三省GDp平均增速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不过,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谌介绍,吉林省老工业基地身上的三大历史包袱仍旧没有完全解除,需加快改造步伐。迄今为止,吉林省国有企业负债还较重,这一问题需要彻底解决。

为东北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已迫在眉睫。早在今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的《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称,今后十年东北振兴工作将由前期以东北地区为主向巩固深化东北、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变,把工作重点放在老工业城市的调整和改造上。

“今年发改委还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第二个十年政策措施,来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公开表示。

在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雅莉看来,这是以市场经济历史观在助推老工业基地发展,既适应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的自然经济规律,又凸显了老工业基地群众生活提高的现代化要求。

“虽然东北振兴十年取得了相当成就,但离东北全面振兴还有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魏后凯说。

重塑“东北创造”

在巩固“东北振兴”战略十年调整改造的同时,重塑“东北创造”成为新一轮振兴的突破口。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告诉本刊记者,东北振兴新的十年战略要狠抓产业发展。他还撰文指出,一是继续壮大装备制造业,要大力发展大型铸锻件、核电设备、风电机组、盾构机械、先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大型农业机械、高速动车组等;二是创新发展汽车产业,重点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三是优化发展钢铁产业,要调整产品结构,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做精石化产业,要围绕组织实施大型炼油、乙烯项目,围绕精细化工、化肥等开展技术创新。

“过去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单一,重工业占半壁江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丁晓燕表示,从吉林省产业结构来看,经过十年发展,全省汽车、化工两大产业一枝独秀,占GDp比重高达50%。

“创新驱动是东北振兴新十年的第一动力。”刘庶明在其《东北再造》研究报告中指出,过去的国企改革及行政体制改革就成为第二动力,最后才是发挥持续政策支持的动力。

魏后凯认为,除来自中央的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以外,对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开放程度,尤其是生态环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还说:“东北振兴,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事情,应该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德国鲁尔工业区转型的政策支持花了50多年,东北振兴的政策也应该持续20年。”刘庶明称。事实上,“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在2010年进行了“第二个十年”的更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接受本刊采访指出,未来十年东北振兴要在思路上有新的突破,涉及体制、科技、产业三大领域的创新,应培育更多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从而步入创新驱动的新轨道。

上述人士指出,东北地区在加快产业升级,尤其是布局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同时,还应逐步加大金融、文化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的比重。

金融先行

在今年9月中旬举办的中国金融论坛东北分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东北振兴新十年,必须从过去的产业突破转向金融突破,以金融振兴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我注意到,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除了会对于国家经济全局及改革主体发展方向给出意见外,还会进一步鼓励像东北区域金融中心这样的金融先导区先行先试,并给予政策上的一些支持。”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论坛上发言时如是称。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高红冰也认为,东北地区特别是沈阳地区的经济主要以装备制造业为主,整个市场也以大国企、大制造商为主导,而不是互联网模块。他在论坛上指出,东北地区的经济特征导致这里的产业金融可能更多会在传统金融业上着力,而不是在新的互联网金融上着力。

“在东北振兴新十年中,金融业创新尤其要重视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高红冰强调。

据沈阳市政府金融办统计,2012年沈阳金融业增加值实现347.6亿元,增速13.4%,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2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7%。同时,自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国家战略以来,大连“金融中心指数”位居东北首位。目前大连外资金融及其后台服务机构数量已达55家,在全国各城市中位居第五。

“我们希望有更多金融机构落户大连,因为大连的地理条件、产业基础都非常好,还有广阔的东北腹地。金融与实体两者相结合,更有利于我们发展壮大。”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厚刚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翻阅国务院出台的东北振兴系列政策时发现,早在2009年,国务院颁发的相关文件就提到“软件和服务外包,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和人民币结算试点”。

“显然,金融支持东北振兴早已涉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接受本刊采访时称,“东北全面振兴离不开中小企业,东北区域性金融银行有利于解决本地中小企业成长期的融资难题。”

关键靠高端人才

不争的事实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工人大批南下,给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创伤。

在陈耀看来,长三角与珠三角在改革开放后能迅速崛起,其中吸引人才及留住人才是其最关键原因之一。他认为,从国家层面看,应加大对东北地区的人才培养力度,可以选派一批干部去东北基层锻炼;另外,东北地区更要营造好内部人才的培养环境。

“靠人际关系或拉关系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不会长久。”陈耀强调称,“东北地区应重点培育技术管理人才,因为未来十年振兴‘东北创造’需要更多精干的技术工人。”

长期研究东北振兴课题的刘庶明亦认为,东北振兴关键是解放高端生产力。他建议,由于体制与机制的压抑,有些高端人才被浪费了,而人才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振兴东北,特别需要打破体制与机制的束缚,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专院校与科研单位中的高端人才解放出来,让他们在经济主战场上展现才华,创造财富。

同样,人才问题也让獐子岛集团犯难。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獐子岛已走在区域行业的前列,要从当地寻找更优秀的人才难上加难,但自身培养的人才又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吴厚刚告诉记者,企业人才问题是根本问题。一个地区的文化氛围和生态环境,对人才引进越来越重要,同时,政府的体制、机制以及为人才提供的事业平台均需要有效融通,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为企业或地区发展服务。

去年,獐子岛集团成立了一家“企业大学”――獐子岛商学院。“企业大学是企业高效的人才培育引擎。未来企业发展的竞争,就是企业大学建设的竞争。”吴厚刚称。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世界500强企业均拥有自己的“企业大学”。

转身向海

过去传统的大陆思维模式,让东北背向大海。但东北振兴的十年来,东北两条“出海龙”格外显眼,且将继续影响未来十年。

2004年,辽宁果断提出“转身向海”,随后推出沿滨海1443公里的“五点一线”战略。辽宁具有得天独厚的靠海优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陆地海岸线全长2290公里,占中国海岸线总长的12%。

刘庶明指出,在东北纵向经济带的基础上,部级战略即“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东北区域面向日本海的重要一“横”。在东北亚经济体系及中日韩自贸区中,中国的东北是主体,东北区域正构建以长春为中心,以长春、吉林为主体,以延龙图(延吉、龙井、图们)为对外开放前沿,以珲春为对外开放窗口,以交通走廊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

从全球区域板块来看,东北亚区域经济总量占据世界GDp总量的1/5,位于该区域的国家国土总面积2884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7亿,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外汇储备。据统计,2012年,东北三省实现进出口总额1663.8亿美元,增长7.2%。其中,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增长12.2%,占全国对俄贸易的24.2%。

而作为东北对外开放的重点,对俄经济合作方面应加强深化国家层面的支持。“国家应该在东北设立对俄开放的特区。”刘庶明说。

产业振兴调研篇4

一、战略规划方面

坚持“抓好****振兴战略规划制定、抓好**发展集团战略规划制定”两个方面,做实做强规划引领。

一是高标准制定****振兴战略2.0,形成标准化体系。加快推进与北大纵横**振兴战略规划合作,在****振兴战略规划1.0基础上,结合**产业优势,深化研究“**”模式落地,制定****振兴战略规划2.0,进一步完善就地城镇化模型,形成**标准化体系,指导项目落地。

二是高标准制定乡发展战略执行规划,形成协同化体系。科学制定公司中长期战略执行规划,创新战略模式,优化战略举措,有效确保****振兴战略规划全面落地。

二、政策研究方面

坚持“政策研究与策划规划、政策研究与项目申报”两个融合,推进政策机遇转为政策红利。

一是着力突破政策研究,推动政策机遇转为红利。深度挖掘各部委以及省市区出台的**振兴有关政策,吃透文件精神,理清文件内涵,搭建学习共享平台,帮助全员把握政策方向。每周编制1期《政策汇编》,对于重点政策进行专题解读,推动政策研究与策划规划融合。

二是加快建立政策共享平台,构建公共关系网络。建立中央、省级、市县三级政企联动共享平台,力争获得最源头的政策信息。建立省级公共关系资源库,搭建公共关系网络,实施精细化、深入化、动态化管理,特别是及时跟进相关政策部门和项目归口部门。上半年完成体系及内容搭建,全面推进政策研究与项目申报深度融合。

三是市场化运作项目申报,全力以赴争取资金。制定政策研究争取专题管理办法,组建资金争取团队,统筹项目资金申报。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全力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确保完成3000万资金争取目标。

三、文字材料方面

坚持“提高文字赋能、当好参谋助手”两个目标,助力提升**振兴软实力。

(一)提高文字材料水平,助力提升**振兴软实力

一是突出规范,提升专业性。将材料标准化列为公司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规范公文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一定程式可循的文字材料的写法、用法,提高工作效率;按照业务、管理等不同门类建立专业对口资料库,为项目建设及企业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突出精细,提升针对性。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我是新闻发言人、创新一线等专题活动,鼓励支持员工特别是项目一线人员积极发声,形成真实、鲜活地反应**振兴项目建设情况、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三是突出融合,提升创新性。力促调查研究常态化,围绕中央新精神、领导新意图、业务新问题、外地新做法等课题加强调查研究,补足文字材料的内涵。挖掘独特视角,形成有态度、有温度、有速度的材料作品,配合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全行业**振兴内容服务商。

(二)提高文字材料效能,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坚持以文辅“政”、当好参谋助手,打造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文字品牌。聚焦**振兴战略前沿,做发现问题的开拓者。立足于出大主意、当大参谋,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眼光观察思考问题,站在更高的角度分析研究问题,做到参之有道、谋之有策。聚焦企业发展实际,做解决问题的助力者。努力拓展视野、提升水平,围绕**振兴战略实施和**打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出高招、谋良策。聚焦政策及战略研究成果,做智力输出的先行者。及时、准确、有效地将公司发展的经验成果和政策战略研究成果,以适当的形式对外,提升文字工作效能。

(三)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高标准完成工作计划

一是高标准撰写好大材料。准备好公司年度会、半年会及季度会总结计划材料;撰写好主要领导出席的调研、座谈等活动材料;高站位地做好新闻通讯稿把关工作,赋能**振兴事业,献力**打造。

二是高质量推进写作能力提升。通过加强学习、对口交流等,提高员工文字功底。全年举办4期写作方面专题培训,形成更多维度材料作品共振和立体提升。

四、宣传管理

坚持“高端站位把**振兴战略研究好、高旗高打将**振兴事业宣传好”两个高度,打造**振兴**宣传品牌。

一是加大内部宣传培训,建立完善信息宣传队伍。制定详细的、周期性的通讯员培训计划,分步骤邀请集团和省、市主流媒体的资深新闻工作者、专家学者等对公司通讯员进行集中培训,确保一年内培训不少于四次,并定期发送培训学习资料,供培训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提升对外宣传能力。年底举办优秀信息评选和展播活动,充分调动通讯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强化媒体公共关系建立,提升宣传力度。积极与集团及驻济各大媒体沟通对接,有选择、有重点报送信息。结合公司宣传节点,与媒体合作推出**振兴摄影大赛等活动,利用舆论力量赋能各项目的推动。另外在集团各产业信息上,力争信息数量位居前三,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发稿数量处在集团前列。

三是加快搭建传播矩阵,拓展宣传推广路径。立足于全省乃至全国、全行业**振兴内容服务商的目标定位,搭建“一网、一端、多屏、+媒体”的立体化传播矩阵,创新运用移动端进行VR视觉全景、虚拟展示、短视频、H5互动、线下体验馆等多种形式,探索创意性、可视化、互动式宣传推广路径,助力打造**振兴**宣传品牌。

关于**研究院2020年工作计划

(部分内容)

一、峰会论坛方面

组织好峰会活动,持续扩大**振兴事业影响力。2020年计划开启6-8场“赋能**振兴未来”为主题的**振兴峰会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赋能项目地产业落位、培养相关人才、文化传播、品牌推广、整合资源五大诉求核心,以市场化手段,形成以品牌为纽带“双招双引”渠道方式,打造高端站位、持续发声的峰会品牌。

二、商业模式方面

进行商业模式研究,通过前期项目调研、考察,在去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完善**振兴商业模式,丰富就地城镇化内容,为“1+3+n”战略布局落位贡献力量。

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前期项目调研、考察,积极有效推进**振兴专题研究,推动“**振兴直播平台”落地。

三、智库专家管理方面

目前智库平台已入库40位教授/专家。今年智库专家力争突破百人,与8-10成为战略合作者。同时充分发挥智库的力量,为**提供智力支持。

产业振兴调研篇5

打造部级新区乡村振兴样板区

 

各位领导、同志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推动乡村振兴,区发改局将拿出“功山头、炸碉堡”的魄力和决心,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一主线,围绕“五大振兴”,打好规划实施、项目推进、对口帮扶三大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

一、落实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打好重点工程攻坚战

按照全域协调、陆海统筹、城乡一体、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突出现代农业示范区、董家口经济区、西海岸交通商务区、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王台新动能产业基地“五大活力源”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培育乡村振兴新引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对“规划”确定的40项乡村振兴重点工程进行定期调度,会同相关部门,明确落实各项工程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助力藏马山旅游开发,积极协助争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落实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程,争创10个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支持相关部门积极申报全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对已经列入项目库的黄海冷水团优质鱼类绿色养殖项目和青岛开发区绿色公路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争取省发改委和农发行山东省分行信贷政策支持,解决重大项目融资难题。

二、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

一是强化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保障。会同乡村振兴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积极对接落实规划、土地条件,按照财政部门保障的资金规模,及时将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涉及乡村振兴项目列入政府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计划。支持中长期发展项目列入前期计划开展研究论证,按照脱贫、振兴、小康的步骤,分步推进实施。

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在资金、政策、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主动协调国土、规划、财政等相关单位支持乡村振兴建设,会同建设单位积极对接上级发改部门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结合掌握的项目资源,特别是林业、水利、村居改造、环境整治、农村公路等项目,及时对接乡村振兴主管部门提出项目统筹的意见建议,各部门项目形成合力,避免重复投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加强项目立项审批指导管理。进一步加大工作调度指导力度,在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产生后,及时组织召开调度会议,讲解政府投资项目要求,进一步明确纳入政府投资计划的项目,必须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的要求规范进行审批和建设。在审批过程中,提速增效完成相关项目咨询论证和可研、初设、概算审批,严格把关与提质提效相结合,努力压缩项目前期审批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建设阶段。

三、实施异地精准扶贫,打好“对口帮扶”攻坚战

根据上级统筹安排,我区对口帮扶陇南市武都区和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我局将严格制定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协调相关部门完成财政援助资金、挂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帮扶;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帮扶资金100万元;为帮扶地区分别引进1家投资不低于500万的企业,帮助两地贫困人口就业数达到40人;动员12家企业与陇南市武都区贫困村结对、8家企业与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贫困村结对;帮助销售500万元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农特产品。

    各位领导、同志们,新区乡村振兴五年发展规划已经印发实施,振兴农业、进军农村、富裕农民的号角已经吹响,区发改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扑下身子,狠抓落

产业振兴调研篇6

关键词:振兴;东北经济;解决措施

东三省曾在上个世纪50到80年代凭借重工业的发展大幅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总额,是十分重要的国家经济命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步,转变经济结构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单纯依靠重工业支撑的经济是不具有竞争力的。东北经济振兴战略现如今已经搬上日程,部分地区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整体来看还是没有彻底脱离原始的停滞与单一的状态。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激烈的今日,我们必须要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变与发展,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振兴东北经济中面临的问题

1.国有经济比重大,企业发展有局限性

对于东北三省来说,老工业基地为代表的重工业等极大多数都是国企,其中老企业、困难企业数量众多,严重影响经济的总体发展。由于多是重工业企业,其生产产业多为高耗能的夕阳产业,对资源的大需量使资源开采频频不断,就近资源几近耗竭,资源竭尽带来的后果就是严重影响了采掘与材料加工行业的发展。而且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国有企业占据大约百分之七十左右,整个市场经济缺少灵活性,并且重工业企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光辉的历史中发展负担十分沉重。这是可以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采用行政手段,发挥指导与调节经济运行的职能,既要减少行政干预,又要对产业升级进行协调和组织。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中的主体作用,加强政府大的引导作用,即使对经济结构进行科学有效的战略调整。

2.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困难

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主要靠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来拉动。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匮乏。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例极低,整个经济结构极不平衡。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不理想,产业规模小,质量低,对经济的整体拉动能力非常低。而且各个行业在整体发展中对自身的改革创新并没有发挥到极致,开发的技术创意差,应用不广泛,企业难以有效地改造形象。

3.企业设备落后,科技创新能力弱

东北三省里拿哈尔滨为例,哈尔滨整体工业设备陈旧,使用时间长久,设备更新缓慢,至今仍有大部分企业仍使用几十年前的陈旧设备,落后又破败,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而且也无法保障工作质量。除了硬件设备的落后,东北三省企业高新技术的引进以及自身技术的研发都十分落后。装备的陈旧,原材料的渐渐匮乏,导致生产的产品质量不佳,缺乏创新,也缺乏市场竞争力。东北三省企业的技术水平不仅落后于国际水平,也落后于国内某些先进发达地区的企业。企业无法生产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这就导致企业的产业竞争力被大大削弱,制约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二、振兴东北经济的对策建议

1.促进国有经济比重的调整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调整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是十分有必要的。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降低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额中的比例,完善国有企业的相关机制,鼓励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要想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是关键。要对企业进行深化改革,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机制等不仅要加入创新的部分,也要对不合理部分进行改换。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要不仅要对创新高新技术进行引进与研发,更要重视内部改革,推进结构与内部制度的调整。要集中针对那些过于依靠资源消耗等老旧企业,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发展优势,扩大企业发展前景。要注意和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偏重工业与资源消耗等劣性特征,不能让东北经济过分依赖于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加快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加大其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的比重,加大创新,无论是制度还是技术上,只有加强创新与革新,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企业转型,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其市场经济前景。

2.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发展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活力的关键之处。要相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体现在允许其参与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政府还可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这样不仅能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让国有资产变得更加有活力,还能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整和改造。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能够在前行的过程中过,与各大企业进行亲密的合作,能够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有特色的大型非公有制企业。

3.加强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高新技术的引进,对创新技术的增强,对产品的研发,这些都是有利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措施与关键。要想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复苏,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科技创新水平,在生物科技,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强技术创新与能力建设,助力科学技术资源的整合,将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领域带动起来,不断的扩大经济发展领域,开发新的行业与领域建设,增强服务产业,优化投资环境。在发展的过程中,认真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基本条件,要根据国家的基本要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开发区的就业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引导劳动型产业和民营企业的建立与发展。增加中小企业的数量,增加就业岗位,贯彻中央下达的就业方针政策,扩大就业市场,拓宽辐射就业带。要想企业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而长久发展,就要不断地培养新型的技术型人才。只有高素质、专业知识过硬的劳动者和各专业人才的汇集才能保证科学技术的持久更新,从而保证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三、结语

东北老工业基地也有过光辉的过去,曾为我国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随着经济新形势的发展,这种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机制矛盾日益突出,百废俱兴,重振经济便成为了工作重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转型,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企i制度创新,提高企业技术水平,还需要政府积极扶持,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建设。本文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问题的探讨,针对现实为其振兴提出些许建议,希望能为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提供参照依据。

参考文献:

产业振兴调研篇7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领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出了进一步揭示,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了理论指导,辽宁要振兴,辽宁要发展,必须抓住发展机遇,以科学的发展观加为指导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唯一出路。

一、抓住核心问题,提高产业工业素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同样是辽宁振兴的客观主体,没有工人素质的提高就没有辽宁的振兴。

1.树立人人皆可为企业发展作贡献的理念。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人皆可为企业发展作贡献的理念,企业领导要把每一名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人,采用各种激励手段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2.拓宽培训层面,加大培训力度。企业要制定合理的企业员工培养计划,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拓宽对产业工人的培训层面,在培训机会、培训领域、培训经费和培训时间上都要给予大力支持,加大培训力度,为各类员工脱颖而出、大显身手创造条件。

3.建立人才流动机制。辽宁振兴需要大量各行各业的人才,企业建立必须凝聚内部人才、吸引外部人才的机制,保证人才的合理流动。

二、扭住发展要义,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辽宁要振兴就必须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产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辽宁发展的关键环节。

1.努力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辽宁发展的瓶颈,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创新理论念,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要强化政策保障,通过出台多种形式的优惠政策,鼓励起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形成激发创新积极性、鼓励创新行为和提高创新回报的有效机制;要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选择适合技术特点与发展要求的收益分配方式。

2.建立多种形式的自主创新体系。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大力扶持企业建立自己的科技研发中心,积极发展民营科研机构和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培植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社会科技服务机构为中介、政府积极推动,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辽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突破自主创新的要素环节。要着重突破“人才、资金、技术”三个创新要素。在人才建设方面,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依托各种创新载体引进人才。在经费投入方面,建立稳定的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努力提高科技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多元化投入的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在技术改进方面,强化技术创新观念和意识,引导和促进企业主动地进行技术创新,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方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技合作项目,促进建立有利于加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三、把握基本要求,建立大规模产业集群

积极培育产业集群,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全面提高经济竞争力的新型发展模式。这种新型发展模式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1.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总结国内外经验,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产业集群是辽宁省“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创新思路之一。

2.加大产业集群的扶持力度,保证经济协调发展。作为各级政府都要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扶持力度,在制定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在融资渠道上给予一定的放宽,在税收政策方面予以一定的减免。同时,为了保证产业集群能够形成规模,政府还要协调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相关服务业,形成产业集群链,围绕产业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形成主产业与相关产业间相互协调、大企业与小企业间相互协调、企业与科研院所间相互协调等,保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做大优势产业集群,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辽宁省的优势产业的门类众多,产品范围广大,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个产业都做成产业集群,要根据全省的特点和优势,突出产业发展重点,按照经济规律,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培育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我们辽宁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装备制造业的基地更适合把这一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围绕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推动相关配套产业集群发展,这才是实现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四、运用统筹兼顾,实现区域整体联动

辽宁省有14个地级市和17个县级市,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决不能变成振兴某个工业城市或某个企业,而应着眼于整个辽宁地区的振兴。所以,必须统筹兼顾,实现全省区域联动,发挥整体效应。

产业振兴调研篇8

[关键词]日本制造业;振兴经验;辽宁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9-0033-02

日本二战前经过多年“脱亚入欧”式的学习,其制造业的基础、实力均达到了较高水平,二战后却元气大伤。经过战后十年恢复期,日本制造业迅速发展,并顺利完成了从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的转变,从1956年,日本制造业又进入了历时18年的高速发展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汽车、船舶、电视机、录像机等10种工业品的产量居于世界首位。在一些新兴的技术领域,如大规模集成电路、大型电子计算机等,日本已经成为美国的强大竞争对手。据统计,1980年日本制造业中仅机械工业产值就达到2240亿美元,约占日本工业总产值的20%,出口额为1001亿美元,占日本出口总额的66%,这还不包括船舶和铁路车辆。可以说,制造业是日本在二战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点,是日本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日本在世界格局中找到的比较优势。虽然日本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其制造业的振兴经验对辽宁制造业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一、提高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是制造业振兴的前提

日本18年的高速发展,主要是制造业的优先发展,其间制造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0%,为整个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的1.4倍多。日本制造业的巨大进步,与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日本政府把制造业作为战略产业部门,1956年和1957年,分别制定了日本机械工业振兴法和电子工业振兴法,强调打好技术基础和实现设备国产化。在实施这两个法令的15年内,日本制造业的生产增长了17倍。1977年,日本制定了特定电子工业和特定机械工业振兴法,促使日本制造业进入机械和电子密切结合发展的新时代。1978年,日本又制定了特定机械情报产业振兴法,进一步把日本制造业和情报产业密切结合起来。关于四个振兴法令,政府主要是围绕某些特定产品及有关企业进行的生产改组和技术改造,在方向上加以指导,在政策上加以鼓励,在资金上予以支持。这些振兴法对调动有关企业特别是大量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加强生产,提高技术,收到良好效果。辽宁装备制造业应该说已有了相当的规模,但技术水平、整体效率等与国内外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相差甚远,好在国家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已经出台了振兴与发展战略,辽宁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辽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研究与开发能力是制造业振兴的关键

日本制造业振兴的全过程,始终是以大力提高技术水平为基本内容。日本采取的办法基本是在已有技术基础上引进必要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嫁接方式”,既不是全靠自己发展的“播种方式”,也不是全部引进成套设备的“移植方式”。从1950年到1979年,日本共花费100亿美元,引进技术约3.4万项,其中制造业是日本引进技术最多的部门。日本制造业技术引进的重点有三:其一,技术引进同生产密切结合,并重视创新,兼采各国之长,形成自己的技术。例如松下电器公司1952年开始从荷兰菲利浦公司引进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技术,并迅速运用于生产,从而在家用电器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创造出许多信誉很高的一流产品。其二,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大力加强自己的研究与开发。日本的技术研究与开发,30%由国立科研单位和大学承担,70%由民间企业承担,各大公司都把研究与开发放在头等重要地位,舍得花大本钱,如小松制作所1981年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占其销售额的4%,约合人民币2亿多元。其三,通过立法,保证技术引进合理有序。如在日本的法令中规定,禁止引进国内已有的和没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引进技术限期国产化,研制代替进口的设备政府补贴一半费用等。辽宁应有效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特别是花钱较少的关键技术,如能在十几年时间引进几百项先进技术,并充分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消化、吸收和提高上狠下工夫,同时加强自己的研究与开发,辽宁的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指日可待。

三、实行“千方百计满足用户要求”的行为准则是制造业振兴的条件

日本制造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把满足国内外用户要求作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松下电器公司有四个“千方百计”,即千方百计了解用户对该产品的要求和批评意见,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千方百计加强销售与服务。正因为这样,该公司的1万多种耐用电器产品畅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丰田汽车公司采用变换车型、车身、发动机、颜色、装饰等方法,生产14700多种轿车。正如日本的一个企业经理所说:“我要办的事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满意而便宜的商品,同时给公司带来利益”。事实上,这也是日本所有企业衡量其负责人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准。辽宁装备制造业在为用户服务的理念、行为、习惯上还存在很大差异,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应树立为用户服务的强烈责任感,切实建立一套有效的法律法规,改变“侧重生产,轻视服务”的习惯。

四、提高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制造业振兴的着[点

日本政府始终把制造业作为“出口战略产业”,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确定为首要目标,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和办法,如资助国外市场调查费,发放低息贷款,设立开拓市场准备金、海外投资损失准备金、成套输出损失补贴基金,还有减税、差额补贴、新产品试制补贴等。同时各个企业都设立了海外市场开拓战略,如三菱重工强调“放[世界,提高用户信赖”,丰田汽车公司强调“面向全球,预见未来”等。从1955年至1980年的25年间,日本制造业中仅机械工业的出口额每年就翻一倍,总计增加了20余倍,1981年达到1001亿美元,占日本出口总额的66%,产品遍布世界。与此同时,在美国市场上,约有20%的汽车和机床,30%的电视机,50%的收音机、录音机和手表是日本产品。研究表明,日本在高速增长期经济增长贡献率的70%~80%要依靠国外市场的消费需求。美国和欧共体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也因此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1981年为144亿美元和102亿美元。应该说,辽宁装备制造业现有的设备和其他条件比日本当年的条件要强得多,辽宁要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和条件,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五、建设一批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制造业振兴的基础

多年来日本在发展制造业方面一直强调“企业的成败,关键在于人”的思想,以及“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是把人的积极性调动和组织起来”的理念,在培养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较高的职工队伍方面,企业不遗余力。企业强调按照“人、梦、结”标准选拔经理和管理人员。“人”,是指热爱事业的有本领的人;“梦”,是指有理想,有创见;“结”,是指同心协力,团结合作,鼓励每个成员都向这方面努力。日本企业在对待员工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前的蛮横压榨的做法,通过实行终身雇佣制,提倡以厂为家,采取分红、入股和吸收参加经营等制度,增强职工同企业的“共命运”感,这对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确实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在员工的教育方面特别重视培训工作,认为这种培训制度非常重要,只有坚持这样做,职工才能成才,企业才能兴旺。如小松制作所共有1.4万人,12年培训了5万人次,平均每人每3年就轮训1次。从一定意义上说,制造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辽宁应站在战略高度,努力打造一批既有先进技术水平和理念,又有创造和运用先进设备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使其在建设辽宁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大显身手。

产业振兴调研篇9

关键词:二次振兴;产业集群;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5-0102-02

2003年东北地区迎来了政府支持下的以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重工业为重心的第一次振兴,但遗留下了很多体制机制性的问题。继东北地区实现第一次振兴的十几年后,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东北地区振兴问题再次成为媒体焦点,受到广泛关注,在全球经济下滑、中国经济新常态、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等大背景下,东北地区如何才能把握这关键的历史机遇,顺应大趋势,引领新常态,将成为发展的新长期目标。东北地区第二次振兴的明显趋势是努力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争取与国际接轨,加快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提高生产业对GDp的贡献比重。而要实现这一切就要处理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而改革也需要一个大的物质平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理念和国内一些成功案例,产业集群将会在东北地区“二次振兴”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一、二次振兴

(一)二次振兴的现状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下,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也开始趋缓,甚至出现拐点,纷纷呈现出负增长态势,这对中国“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稳增长”带来很大挑战。要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就必须找准新的经济增长源。2003年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成绩不容忽视。“十三五”面对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东北实现“二次振兴”的出路在于加快“转型与改革”。全球工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东北有条件率先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东北地区实现“二次振兴”的根本动力和关键所在。以全方位扩大开放倒逼改革将能形成东北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二)东北“二次振兴”的意义所在

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是国家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经济支撑带的重大任务,是优化调整国有资产布局、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客观要求,是完善对外开放格局、适应引领东北地区开发调整新形势的重要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是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的纲领性文件。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振兴目标、更好地保障国家国防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二、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点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区域集聚性。各种产业是对应于一定的区域而言的,是经济活动的一种空间集聚现象,地理上的邻近不仅带来了运输成本的节约,还带来了企业间直接的交流与合作。二是产品专业化。各种产业聚集在一起要生产具体的产品,且地方优势明显,不仅有专业的产品而且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形式。三是完整的配套协作系统。产业集群是一个包含了某一产业从投入到产出以至流通的各种相关行为主体完备的经济组织系统,它们处于相同或是相近的产业链上,具有前后向或横向的产业联系。四是企i关系网络化。企业与企业之间发生着频繁的互动活动和知识交流,形成一个网状关系。人们可以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渠道共享知识和创新。产业集群内部综合了市场和政府的功能,综合了各种因素,包括技术创新和组织设计的共享,在整合力、竞争力、影响力上超过了市场和政府。

(二)产业集聚发展模式选择

产业集聚按企业构成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由众多中小企业集聚构成,第二种为流水线型,第三种为“龙头企业+网络”型产业集群。结合东北现状,我们认为”龙头企业+网络”型产业集群适宜当地经济发展。这类产业集群的特点是由少数几家而非一家企业控制了集群产品价值链某个或某几个结点(工序),上下游结点(工序)则均由众多中小企业共同完成。这少数几家企业是该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他们与众多中小企业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在生产中发挥横向的支撑作用,在营销中以品牌效应发挥纵向的纽带作用,在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发挥创新和导向作用;而众多中小型企业结成网络状,实现了生产社会化、组织网络化和流通市场化,一方面,自己开拓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市场能力有限,通常还需依靠龙头企业和集群内网络集体的力量。

三、东北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东北的建立源于政府对东北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遗留的工业基础以及与苏联接壤的地理优势等考虑,将东北地区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重工业的重点。依靠国家的倾向性政策和庞大的投资规模,以及大量人才和人口的移入,东北集中了大量关系紧密的重型工业,成为当时我国产业类型最完整、生产能力最强大的重型工业区,这也是东北最早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时间推移,沧海桑田,改革开放历史时期,基于计划经济产生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长期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没有及时把握住这个对外开放的好时机,随着资源的日渐枯竭和国内一些掌握国外先进技术的私有工厂的建立,东北老工业基地生产效率低、耗能大、产成率低、品质差等症结慢慢地显露出来。旧的产业集群模式已经不能长期维持东北地区的发展,老工业基地的衰退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全面开放倒逼刺激的双重治理办法,用最新的产业集群理念重建东北的长久发展,使其成为新时期中国工业腾飞的摇篮。

(二)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

第一,东北老工业地区主要以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大型企业为主,缺乏与其相对应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导致产品销路严重堵塞,影响资金循环的运作效率。国有企业的发展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点载体,应当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目前看来,这一作用的发挥仍有待加强,增长方式的粗放性特征仍然是制约重点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快向集约型高质量的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

第二,面对产能过盛、产品积压问题,生产高成本低收入的现状,东北国有企业不仅利润总额在被严重压缩,还失去偿还外债的能力,导致企业面临停产的威胁。目前我国产能严重过剩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以重化工业为主。东北地区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典型和突出,主要表现在东北地区的重化工业比重较高、在重化工业领域国企占比高,即所谓的“单一经济结构困局”。这其中,基础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又是重灾区。在全国产能过剩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结构单一问题日益凸显,很容易出现第二产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现象。一方面,各企业建设资金明显不足。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基础建设资金基本依靠当地财政自筹解决,没有建立起拓宽融资渠道的市场机制。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发展资金严重短缺。国有企业为了提高利润,将资金投资在农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其他产业,使一些部门无法维持生产,大量工厂闲置。

第三,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东北一些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体制机制中存在的深层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了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组织机构不健全。一些企业不同程度存在人员编制缺少、管理机构配备不全等问题。二是权责不匹配。绝大部分企业设置了一些部门和职能,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没有相应的审批权限和管理职能,导致招商引资项目从洽谈、审批到落地、建设难以便利快捷开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三是政策优势不明显,软环境欠佳。

第四,产业聚集效应不强。通过对企业的调查可以发现,虽然近些年一些企业普遍确定了各自发展的主导产业,但由于东北地区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重点方向规划,招商引资中各自为战,多数企业未能形成与自身产业和区域特色相适应的整体发展格局,出现了产业分散、专业特色少、聚集效应差、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尚未显现的局面。此外,招商引资难,对主导产业招商力度不够等主客观原因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产业集聚的提升。一些企业因为产业同构现象突出,难以形成效率较高、分工明确的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不强。

四、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第一,加强政府的引导、管理和监督。建议参照国外经验,实施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参与、企业与研究机构为主体的发展模式,推进集群品牌经营管理的升级。政府可提供部分起步资金,并监督其使用范围。同时注意打破地方利益驱动,逐步改城市、地区招商为集群化招商推介,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影响力。

第二,逐步从产业支持政策向集群政策转变。加入wto以后,很多优惠政策逐步取消,政策定位应向产业集群区转变。为此,应制定以促进产业集群为核心内容、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推动传统园区向集群经济的转变。通过鼓励类产业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和鼓励主导产业进行集聚,逐步形成企业相互依存、互促发展的态势,从而实现环节简捷化、成本低廉化、质量优质化、风险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第三,利用原有国企技术密集、产业起点较高的优势,进行技术攻关,研发重组,精兵突击,减冗减负,打破过多中间层级,建立网络化、研发生产一体化蜂窝结构体制。推广股权激励机制,为企业增强活力,使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第四,建立一个项目合理流动机制,通过实行项目异地建设税收归属引进地区财政的管理办法来激励各地、各部门引进项目的积极性,从而避免恶性竞争,促使项目顺利地向专业产业园区集聚,形成一种产业布局清晰、专业化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良性发展格局。

第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信息、人才、研发等优势,以较优惠的政策吸引相关配套企业入驻,通过拉长产业链条,带动产业集聚,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晰、上下游产品配套的生产体系,增强竞争优势,强化产业集聚特色。

第六,围绕传统产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以现有产业集群或萌芽中的产业集群为基础,发展特色产业群,从而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或提升已有产业集群竞争力,更有效、更快捷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扬,姚,管建涛.从东北三省两会看振兴发展[n].新华每日电讯,2017-01-20.

产业振兴调研篇10

黑龙江省十二次党代会心得体会范文一

刘德权书记首先就省委书记张庆伟同志在十二次党代会上作的题为《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的报告进行了全面解读。他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黑龙江正处在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关口。为此,我们要沿着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开辟振兴发展的新境界;以新理念引领新路子,担负起振兴发展的崇高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振兴发展的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振兴发展的动力活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强化振兴发展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振兴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刘德权书记就黑龙江大学如何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从科学谋划学校发展愿景、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三方面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学有思,科学谋划学校未来发展愿景。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要主动以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来观照学校的发展目标,主动以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方向指引学校的办学道路。学校应对照省委的指导思想,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结合筹备学校党代会,进一步理清发展路径,重点在五个方面加强学习和思考:

一是要学习好勇闯新路的要求,认真思考如何走出我们自己的办学新路;

二是要学习好质量更高的要求,认真思考如何找准内涵建设的发力点;

三是要学习好效益更好的要求,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配置办学资源;

四是学习好结构更优的要求,认真思考如何合理调整发展布局;

五是学习好优势充分释放的要求,认真思考如何打造特色提升学校影响力。在清醒认识国情、省情、教情、校情的基础上,学校党委在充分调研后确定了以推进一个转型、实施三项战略、促进三大升级、实现一个目标为主要内容的发展路径,要在未来五年奋力走出黑大自己的办学新路:一个转型,就是要加快推进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教学型大学的战略转型;三项办学战略,就是要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方位对俄办学战略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三大升级,就是要着力在特色黑大、高水平黑大和现代化黑大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从而实现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

要有责有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实现全面振兴发展,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严的要求贯穿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方面,刘德权书记对各级党组织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切实担负起维护党中央权威责任,在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有新作为;二是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责任,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有新作为;三是要切实担负起依法办学治校责任,在践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上有新作为;四是要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责任,在强化师生思想政治引领上有新作为。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以学习宣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为契机,履职尽责,担当有为,真正发挥好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黑龙江省十二次党代会心得体会范文二

在新形势下推动振兴发展,必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线。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做好三篇大文章,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构建以先进装备制造业、资源精深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改造升级老字号,巩固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坚持创新促升级、扩量调结构,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促进关联产业协同配套,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中国制造2025先行区。

深度开发原字号,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依托优势资源,抓好以大庆石化千万吨炼油扩能改造等石油精深加工项目为重点的油头化尾,以大型清洁高效坑口电站、现代煤化工为重点的煤头电尾煤头化尾,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打造部级石化产业基地、现代煤电煤化工基地和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新字号,发展新产业新产品。落实东北地区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云计算、机器人、重型数控机床、石墨新材料、高端石化、清洁能源装备、生物医药七大产业集群,打造以大庆沃尔沃、哈尔滨长安福特为引领的汽车产业链,培育钼、铜、高岭土、矿泉水等优势矿产开采和深加工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