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妇科手术麻醉管理要点十篇妇科手术麻醉管理要点十篇

妇科手术麻醉管理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53:20

妇科手术麻醉管理要点篇1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麻醉;方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1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69-01

腹腔镜手术器械不断更新,手术以及麻醉的方式不断发生改变,和传统的开腹手术对比,腹腔镜手术创伤比较小,痛苦较小,恢复较快,不影响腹部美观,受到女性患者的欢迎,现阶段,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本文主要是分析腹腔镜手术和麻醉方式对患者生理的影响,并探究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方式。

1妇科腹腔镜手术和麻醉对患者生理的影响

1.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主要是血流动力学出现改变,原因是Co2气腹导致腹内牙增加,Co2吸收会出现高碳酸血症,它的程度和气腹持续时间以及腹内压增加具有一定的关系。若患者心功能正常,Co2气腹后,腹内压低于2.00kpa,机体能够代偿,若患者心功能不全,心脏功能指数降低,影响较为明显。若患者心功能不全,需要慎用腹腔镜Co2气腹手术。

1.2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腹内压增加,膈肌出现上抬,运动受到限制,胸腔内的压力增加,肺顺应性下降,潮气量以及功能残气量变少,气道峰压以及气道平均压增加,肺泡死腔量变大,通气和气流的比例失去平衡。Salihoglu等研究不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气和呼吸功能变化的情况,充气以后,paCo2增高,动脉血pH值有所降低,和没有关系,当选择头低位时,气道的阻力变大,肺的顺应性降低,终末吸气压变大,和头高位相比更加明显,气腹时间增加,变化较为明显,显示在选择头高位时,很少影响到呼吸功能[1]。

2选择腹腔镜手术麻醉方法

2.1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全麻可以选择以下方式:第一,全静脉麻醉或者是静吸复合全麻;第二,气管内插管;第三,喉罩维持。国内的学者认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以保证麻醉的深度以及有效通气的维持,术中进行etCo2监测,可以调节分钟的通气量,患者体内较多的Co2可以及时的排出,保证氧供。经临床研究显示,对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别进行硬膜外麻醉以及全麻,结果显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安全性较高,麻醉的并发症比较少,应用比较广泛。

2.2椎管内神经阻滞在椎管内麻醉情况下,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苏醒比较快,用药较少,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比较小,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呼吸管理不方便,容易出现呼吸抑制,Co2容易蓄积,出现呼吸性酸中毒或者是高碳酸血症。为研究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所产生的影响,我院观察60例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分成硬膜外麻醉组以及全麻组,对4个时间点肾上腺素、血糖以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麻组各浓度变化大于硬膜外组,结论显示在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实行硬膜外麻醉,手术具有比较轻的应激反应,对机体产生的影响比较小[2]。

2.3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经临床研究对比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显示在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比较好,镇痛比较完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出现应激反应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维持循环稳定,全麻药的用量明显较少,术后清醒比较快,拔管的时间比较早,躁动比较少,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效果较好[3]。

3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

妇科腹腔镜手术进行麻醉,产生较多的并发症,但是单纯的麻醉导致的并发症比较少,主要是和、Co2人工气腹以及腹压升高具有一定的关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术后的恶心、呕吐,比较常见,导致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麻醉、腹腔镜手术以及性别。相关的报道显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手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发生率为70.0%。第二,高碳酸血症、酸中毒以及低氧血症。Co2通过腹膜吸收后,血中paCo2浓度变大,会导致高碳酸血症以及酸中毒。经临床研究显示,强化麻醉管理、充分吸氧和患者代偿,也可以使得血气变化维持在正常的范围。第三,二氧化碳栓塞发生比较少,但是在气腹过程中,由于穿刺针或者是套管针,对血管或者是腹腔器官造成误伤,气体进入到门静脉系统以后,也会出现气体栓塞。对此的方法是即刻停止腹腔充气,患者吸氧,选择头低足高位和左侧卧位,有助于气体的排出。

4小结

腹腔镜手术过程变化较为复杂,麻醉存在的问题是特殊的、人工气腹会干扰患者的生理病理。为增加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安全性,麻醉医生应当掌握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流程,熟悉患者在围术期出现的病理生理变化,科学制定麻醉方案,并做好预备工作。

参考文献

[1]韦宝勇,谭宪湖.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进展[J].蛇志,2013,12(1):51-54.

妇科手术麻醉管理要点篇2

关键词:喉罩全麻通气;妇科临床麻醉;应用;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重视,妇产科临床疾病一直是医学上的一个难题,在妇产科临床麻醉之中,喉罩全麻通气因为其操作简便、麻醉要求低以及比一般的气管插管的通气效果更好而被广泛的应用,妇科疾病中有一些是比较短小的手术,所以,要通过普通的方法实现手术中的全麻是比较复杂的,而透过喉罩全麻通气,即使是一些妇科方面的小手术,在手术中实现紧急气道的处理是非常简便的。通过本文,笔者一方面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给相关的人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喉罩全麻通气的简介与方法

喉罩(Lma)是Brain发明并且提倡在医学临床中使用的一种新气道,很多妇产科疾病的手术中都需要进行麻醉,但是,在麻醉的过程之中,患者经常会因为呼吸抑制造成通气不足,体内酸碱平衡紊乱,更为严重的可能会造成缺氧性脏器功能障碍,这样会直接降低手术成功的概率,所以,在妇产科临床麻醉中,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是十分有必要的[1]。气管插管在临床麻醉中经常被应用,但是,在插管和拔管的时候可能会引起血液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所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气管插管已经逐渐被喉罩全麻通气法给取代。

在应用喉罩全麻通气的时候,应该要正确的放置喉罩,首先要对整个喉罩的连接情况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对套囊进行气密性检查,此外,对喉罩也要进行一定的处理,例如在喉罩表面滴上液体石蜡或硅油作为剂,这样可以避免喉罩在使用的时候出现难以置入及漏气现象[2]。喉罩的放置方法一般都是使用盲探法,医生用左手将患者的上下颚掰开,右手持喉罩缓缓的将喉罩朝下颚方向推入到患者口腔中,直至不能再推进为止,然后松开喉罩,将气囊充气到一定的程度,还要尽量避免其出现漏气。

2喉罩全麻通气功能的临床观察

喉罩通气是近年来全身麻醉中提倡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气道管理工具,可用于各种紧急气道替代气管插管通气,而且自从Brain于1981发明喉罩之后,到现在已经经过三次改革,第一代为普通喉罩,第二代为插管喉罩,第三代为双管喉罩,如今普遍使用的是第三代双管喉罩,双管设计操作方便、定位准备,与前两代相比,患者更易于接受。在临床手术麻醉的过程中,患者的脏器功能等方面有很多功能都会减弱,其实这对手术的进行是不利的,在对患者使用喉罩全麻通气功能的临床观察过程中,发现喉罩全麻通气与气管插管相比,它在手术中的安全性能更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加装气囊的话,它的气密性会降低。因为喉罩通气时的漏气率与气道压是直接相关联的,一旦paw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就会直接造成喉罩气囊漏气,影响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呼吸道的正常工作[3]。此外,根据多年临床实验的结果可知,喉罩全麻通气法在向患者置入喉罩的时候是不需要喉镜辅助的,并且喉罩不需要通过声门再进入气管,气管插管是需要通过声门插入口腔的,所以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患者声门受到损害,最重要的是喉罩全麻通气在手术后的并发症十分的少。

3喉罩全麻通气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妇产科手术有很多都是比较复杂的手术,而且有时候妇产科手术还需要其它一些别的科目的医生协助,例如对于一个待产的孕妇来说,给她做手术的除了妇科医生,可能还需要儿科医生的协助,手术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因生产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妇科疾病中使用麻醉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还有患者的体质来确定麻醉量。

妇产科疾病的患者通常情况下情绪波动会比较大,这样对医生实施喉罩全麻通气操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妇产科麻醉应该尽量较少对其心理、生理以及行为的影响,但是喉罩全麻通气除去了传统气管插管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4]。此外,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插管其实是很难受的,在麻醉过程中使用喉罩全麻通气,在患者术后清醒之前就可以将通气装备撤出患者口腔内,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呕吐等状况。

妇产科手术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合并心脏病需要麻醉的现象,然而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妇产科患者伴随心脏疾病的时候,手术的时间也有不断的缩短,手术的安全性也有得到一定的提高,加上喉罩通气可以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所以在妇科疾病中即使患者还患有其它一些病症,喉罩也能够运用到其中。

4对于喉罩全麻通气在妇科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讨论

在以前的一些妇科手术中,由于医学方面的一些缺陷,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都是进行局部麻醉的,而且能够维持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比较短,往往患者还在手术中就会因为麻醉剂失效清醒而遭受疼痛,这样对患者来说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对医生来说,可能会影响其做手术的情绪,降低手术的成功率。随着Brain发明喉罩通气道并且迅速在临床麻醉及急救医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而且经过多年Lma在临床实验中的应用,麻醉界开始逐渐意识到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Lma通气全麻有相当多的优点,这种方法在应用中可以不用使用肌松药还有喉镜,而且可以迅速方便地完成操作[5],此外,其实在多年的临床实验中,可以很清楚的分析了解到手术中一次性操作成功率达67%~99%,如果医生能够得到专业的训练,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其成功率会达到99%,因其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少,所以对于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的患者也相当的适用。

Lma在使用的时候是有型号之分的,所以医生在使用Lma之前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型号,合理的充气量以及放置的时候要选择合理的罩位,在Lma通气全麻的过程中,其关键是在维持一定麻醉深度的时候,还需要加强对Lma的管理。

5喉罩全麻通气应该注意的事项

虽然喉罩全麻通气在麻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保证患者在麻醉期间能够与外界有效的通气与供氧,但是在妇科临床中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应该要注意的事项,不然会影响麻醉效果,继而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喉罩密封性是手术过程中影响麻醉的重大因素之一,因为使用喉罩通气产生的是"端对端"的密封机制,这就导致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密封性不良,而且手术过程中一旦不能很好的控制的话,就可能会造成通气管反流误吸,虽然在使用喉罩的过程中可能不会发生并发症,但是要在保证喉罩能够很好的将呼吸道隔离的前提下,不然在手术后呼吸道没有处理好而受到感染的话,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病情[6]。

在利用喉罩全麻通气对患者实行全麻的之前,对患者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在手术前患者必须要禁食,因为饱食的患者,腹内压过高,在利用喉罩的时候气管插入到口腔中会引起呕吐反流以及误吸等现象,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实现麻醉中的通气,此外,一些有习惯性呕吐症的患者也不适合采用这种麻醉方法。由于喉罩通气全麻过程中虽然不需要插入气管内,但还是要进入到患者的咽喉部,所以咽喉部存在感染或者因为一些其它病理性因素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是不能够使用的。

6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绝大部分手术,都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随着医学方面的不断发展,在手术过程中逐渐由全麻取代了局部麻醉,而喉罩全麻通气是实现临床手术过程中患者全麻的有效方法,另外,在喉罩全麻通气中,喉罩的放置与密封性是实现全麻的主要因素,所以,相对来说,喉罩全麻通气是比较简单方便的。总之,喉罩全麻通气在妇产科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对于患者来说这种方法安全性也比较高,在手术过程之中能够保证良好的通气效果,而且在排除一些禁忌证后喉罩全麻在妇产科手术中的适用程度相当高,对一些插管困难的患者也能够安全快速的实现其通气功能。

参考文献:

[1]宋天胜.喉罩全麻通气在妇科麻醉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3).

[2]刘艳芳,黄洪毅,张继红.喉罩全麻通气在妇科麻醉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06).

[3]孟宪福.喉罩通气道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09).

[4]唐振山,李春雨.喉罩全麻通气在妇科麻醉中的应用[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2(12).

妇科手术麻醉管理要点篇3

剖宫产术是处理异常分娩的重要手段,手术成败直接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危。我院产科2006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共560例,其中160例麻醉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仰卧位低血压,我们对其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的产妇160例。年龄25~39岁,孕周37~41周,均为初产妇,无系统性疾病,孕期平顺,手术指征均为头盆因素及社会因素。

1.2麻醉方式及过程术前常规禁食、禁水6h。进入手术室后于上肢建立静脉通道,测量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取侧卧位,完全暴露腰背部,常规行碘酒、酒精消毒,铺巾,先于穿刺点行1%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行硬膜外腔穿刺,再在硬膜外穿刺针内行蛛网膜下隙穿刺,即腰麻。腰麻穿刺成功后,单次注药0.5%布比卡因1.8~2.2ml后将腰穿针拔出;行硬膜外腔保留针管,按需给药;逐层切开腹壁、子宫,迅速娩出胎儿及胎盘。检查盆腔,观察有无出血点,清点物品,关闭腹腔。

1.3结果160例仰卧位低血压产妇均表现出烦躁、恶心、呕吐、心悸,同时伴有血压明显下降,血压平均下降达术前血压的30%,最低可达65/30mmHg。部分孕妇伴有心率减慢,最低可达40次/min,神志淡漠。经过及时的对症处理后,症状均迅速缓解,顺利完成手术,母婴均平安。

2护理

2.1预防遵医嘱当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在麻醉前进行适当扩容,同时加强麻醉过程中孕妇生理状况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处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避免低血压的发生。(1)麻醉前,首先建立监测系统,监测心电图、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每5min测量1次并注意其动态变化。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一旦出现问题,以能够及时从静脉给药,快速纠正低血压。(2)麻醉给药后,先输入胶体溶液500ml,以达到扩容、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的目的。(3)麻醉完毕,产妇仰卧由左侧卧位改变为仰卧位后,先将手术床向左倾斜15°,并告知手术医生立即手术。

2.2针对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对症处理当产妇出现低血压等症状时,可采用下列措施:(1)加快输液速度,增加吸氧量,必要时静脉给予麻黄素10~20mg;(2)在保持手术床向左侧倾斜15°的基础上,再将产妇的妊娠子宫向左推移,以解除其对下腔静脉的压迫;(3)快速开腹、进入子宫取出胎儿;(4)产妇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嘱其将头偏向一侧,以免造成呕吐物误吸,加重病情;(5)巡回护士应安稳产妇,告知情况可以讯速改善,放松心情,避免情绪紧张;(6)密切配合麻醉师给药;(7)当手术床向左倾斜时应保护好产妇,加强对患者的安全固定,以防坠床;(8)注意保暖。

3讨论

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麻醉后出现低血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包括药理因素,也包括环境因素和患者自身的因素,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累积结果,但手术护士除了要掌握该手术的基本特征以外,还要从手术室护理的角度出发,提前做好预防护理工作,防止出现麻醉后由于体位改变所出现的低血压。

3.1孕妇血循环的变化特点非妊娠期供应子宫的血流量不及心输出量的2%,而妊娠期可达20%~30%。当产妇仰卧位时,由于妊娠子宫压迫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可使心输出量下降达30%。分娩或改变子宫位置,会减轻子宫对主动脉及下腔动脉的压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20%~25%[1]。

3.2腰硬联合麻醉后血液分布的变化腰麻和硬膜外麻醉阻断了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使阻滞范围内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均扩张,回心血量骤减,引起血容量相对不足,导致血压下降,每博心输出量减少,心排血量降低[2]。

3.3血压下降的危害腰麻注药后,阻滞平面讯速出现,容量血管扩张,肌肉松弛。产妇仰卧位后,妊娠子宫压迫了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骤减,从而出现了血压的明显下降,此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致使产妇的重要脏器低灌注,恶心、呕吐中枢兴奋,胎儿缺氧和酸中毒,严重危害了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3.4注意事项血压的明显下降,可使子宫-胎盘血流量严重减少,即使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使母体血压回升,但子宫动脉仍因此而收缩,实验表明如此并不能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防止血压下降和维持麻醉后母体循环系统的稳定。

4小结

我院产科在2006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共560例,其中有160例出现不同的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但经过及时的治疗及护理,无1例出现由此引起的并发症,母婴均安全,临床实践证明,主要加强监测积极预防、治疗和护理,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妇科手术麻醉管理要点篇4

【摘要】目的:探讨连硬外复合静脉麻醉与全麻插管在妇科腹腔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50例妇科腹腔镜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每组75例。a组行硬膜外麻醉辅助静脉麻醉,B组在全麻下行手术。记录麻醉期患者Bp、HR、Spo2及患者苏醒,术后镇痛情况。结果:a组对血压、心率干扰小,苏醒时间短,血氧下降明显,呼气末Co2升高,有呕吐、误吸的风险。B组血压、心率变化明显,清醒后诉疼痛。结论?硬膜外辅助静脉麻醉与全麻在妇科腹腔镜的麻醉中各有利弊。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全麻插管妇科腹腔镜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对病人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的特点,Co2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干扰大,因而对麻醉要求深度恰当,肌肉松驰,麻醉平稳,尽量减轻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全麻止痛完善,全麻药量大,患者苏醒慢,费用昂贵,经济负担重,麻醉诱导及拔管时应激反应常较明显,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反应,无呕吐、误吸的风险。若在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行手术可降低应激反应,以及术后良好的镇痛。但术中有呕吐、误吸的风险,有Co2蓄积的可能,因而要注意保持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01年5月――2011年3月共行妇科腹腔镜术369例,选择1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其中宫外孕85例,卵巢囊肿63例,子宫次全切2例,年龄平均18――58.9岁,呼吸循环功能正常,aSai――ii级,无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将150例随机分为a、B二组,每组75例。

1.2方法二组病人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手术开始静脉点滴300ml林格氏液行扩容,接上菲利浦mp20型监护仪,监测无创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穿刺点选择t12-L1间隙,穿刺成功后,置管平卧,加入2%利多卡因5ml试验量,5分钟后测试平面,无全脊麻现象,根据平面的宽度及病人的体质加入0.894%注射用甲磺酸罗哌卡8-10ml,气腹前根据患者体质静注度冷丁30-50mg,微泵泵注丙泊酚200-400mg/h,同时吸氧。

B组采用全麻插管,诱导用药芬太尼0.2mg,丙泊酚2mg/kg,司可林100mg,插入气管导管,接上麻醉机,手术开始静注芬太尼0.1mg,维库4mg,术中维持静脉泵注丙泊酚,间断追加芬太尼0.1mg、维库溴铵2―3mg。

2结果

二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a组明显小于B组,a组患者在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血压、心率变化不大,气腹时80%患者血氧下降,加压面罩吸氧,血氧上升,有部分患者气腹时肢体乱动,加快泵注丙泊酚。B组在置入喉镜及插管时血压波动大。气腹5min、15min后二组对SBp、DBp、HR、Spo2的影响见表1。麻醉苏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术后苏醒质量:术毕B组躁动明显多于a组,术后镇痛效果a组优于B,二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见表2。

讨论

麻醉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1],要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术式、手术时间,正确的麻醉选择可减少患者的痛苦及麻药的不良反应,大大降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2]。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使神经根阻滞,从而达到麻醉作用[3]。有经济费用低,简单,便捷,在我们基层医院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要将Co2注入腹腔,气腹使膈肌上移,从而减少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上界镇痛平面需达到t6,镇痛要求能达到,但病人不能耐受高压气腹,常需静注镇静、镇痛药,使患者入睡,但由此可造成呕吐、误吸、Co2蓄积的危险,因而术中需密切监护。全麻插管,便于呼吸道管理,保证通气,防止误吸,麻醉安全性提高,术中可监测呼气末Co2,有蓄积随时调整呼吸频率和潮气量,但气管内插管有一定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在循环系统的兴奋,如血压上升或剧升、心率增速[4],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不利于高血压患者,而且费用高,苏醒时间长,对于手术时间短者,术毕多数需用新斯的明及多沙普仑拮抗,有部分患者由于疼痛,术毕在清醒过程中多出现躁动。

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连硬外配合静脉麻醉,简单便捷、经济、术毕患者苏醒快,术后镇痛好,但有呕吐、误吸、Co2蓄积的风险,手术时间短者可选用,时间长者因慎用。全麻插管费用高,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大,术毕苏醒慢,但能保证良好的通气和氧合,避免出现高碳酸血症,无呕吐、误吸的风险,患者术中舒服,安全性提高,不失为一种安全的麻醉方式。总之两种麻醉方法各有利弊,要注意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

参考文献

[1]孙蝉,腹腔镜外科手术的麻醉//王存川,实用腹腔镜外科手术科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21-26

[2]郭伟,胡岩等,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腹腔镜外科杂志,2003,5(2):106-107

[3]戴显伟,彭承宏。外科学,人民出版社,2001,9,127

妇科手术麻醉管理要点篇5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妇产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80-02

以往,妇产科手术多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但其效果不完善给临床后续治疗和护理带来诸多不便[1],腰硬联合麻醉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新型麻醉技术,其具有腰麻起效快、作用完善以及硬膜外麻醉作用时间灵活和镇痛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2]。本次研究笔者为进一步探析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妇产科手术的效果,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将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和单纯硬膜外麻醉效果进行对比,效果较为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笔者以我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均完善各项临床检查,无神经系统疾病和麻醉禁忌症,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80例年龄24~58岁,平均35.48±3.86岁,体重45~68kg,平均53.68±5.64kg,其中子宫次全切除术14例、子宫全切术18例、剖宫产38例、卵巢囊肿摘除术10例;实验组80例年龄25~57岁,平均35.88±4.26岁,体重43~70kg,平均52.86±5.88kg,其中子宫次全切除术16例、子宫全切术20例、剖宫产36例、卵巢囊肿摘除术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10mg地西泮、0.5mg阿托品,进入手术时候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以L2~3椎间隙作为穿刺点,穿刺成功之后置入硬膜外腔导管3~4cm,首先给予4~5ml2%利多卡因,测平面之后追加至10~15ml,确保麻醉平面达t6以下。实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使用一次性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套针,在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退出针芯后置入腰穿针,通过硬脊膜人蛛网膜下腔,见到脑脊液后缓慢注入2ml0.5%布比卡因和1ml25%GS液的混合液2.5ml,退出腰穿针后将硬膜外导管置入3~4cm并妥善固定,恢复平卧位并测麻醉平面,根据书中需求通过硬膜外逐渐。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阻滞完全时间、辅助用药、循环状况、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效果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优:患者术中无痛感,肌肉和宫颈松弛且无牵拉反应;良:术中无痛感,肌肉和宫颈松弛,轻微的牵拉反应;差:术中稍有痛感,肌肉和宫颈松弛不足,牵拉反应重,需加用静脉镇痛药物;优良率=优率+良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麻醉效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阻滞完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3.8949,p=0.0000;t=20.1046,p=0.0000),见表1;实验组麻醉优良率为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χ2=10.1308,p=0.0015),见表2。

3讨论

妇产科手术常在盆腔深部进行操作,对肌肉松弛度要求较高,还需要充分的骶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为妇产科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其具有并发症少、药量易控、术后镇痛等优点,但是由于其麻醉潜伏期较长,起效慢,阻滞不完全率和麻醉失败率相对较高,给手术造成一定困难[3]。由此,要选择对患者生理干扰较小、安全性高、便于调节且麻醉效果确切的麻醉效果的方法和药物,力争以最小剂量的取得最佳的麻醉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全,镇痛效果明显,局部物用量少且可根据需要延长麻醉时间,通过硬膜外桐庐用于腰麻效果不完善或者延长手术时间以及镇痛,同时还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灵活结合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点[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阻滞完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3.8949,p=0.0000;t=20.1046,p=0.0000),实验组麻醉优良率为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χ2=10.1308,p=0.0015),实验组麻醉不良反应如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e.p用量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起效较快,阻滞完全,可通过硬膜外给药延长麻醉时间,联合麻醉能取长补短,提高麻醉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白鹤年.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8):133.

[2]吴运祥,高艺炜.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9):196-197.

妇科手术麻醉管理要点篇6

[关键词]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腹腔镜妇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24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076-02

麻醉科采用硬膜外麻醉辅助瑞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的麻醉方法,应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Ⅲ级,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心肺功能良好的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40例,其中子宫肌瘤26例,附件囊肿14例,年龄14~65岁,体重35~75kg。

1.2方法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行t10~11间隙穿刺,向上置管3~4cm。试验量予以2%利多卡因2ml,确定无全脊麻和硬膜下麻醉后予以2%利多卡因4~6ml,5min后根据麻醉平面追加局麻药,首次局麻药总量一般在10~15ml。麻醉平面控制在t6~L2。瑞芬太尼1mg生理盐水配成50ml,气腹开始前10min开始输入,初始速度6μg/(kg•h),气腹完毕后以6~4μg/(kg•h)输注维持。术中根据患者体质调节气腹压力为9~13mmHg,面罩吸氧2L/min。术中硬膜外每30分钟给2%利多卡因4~6ml,关气腹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并记录患者入室时基础值以及气腹后1min、气腹后10min、手术结束时值。

1.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39例术中浅睡眠,1例术中一直保持清醒。患者SBp、DBp在气腹开始后有所下降,以1min最明显,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对呼吸循环影响主要为:广泛硬膜外麻醉阻滞可使血管扩张,导致患者血压下降;Co2气腹快速使腹膜膨胀引起迷走神经亢进,易出现循环剧烈波动和心律失常;而腹腔脏器牵拉等刺激也可引起迷走神经亢进,可导致心动过缓甚至停搏。此外,气腹用Co2刺激膈肌及手术牵拉腹腔、盆腔脏器还可产生难以忍受的不适、牵拉痛,需辅以镇静镇痛药物来消除。因此,妇科腹腔镜手术常规选择全麻[1]。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的μ受体激动剂,起效迅速,大剂量、长时间输注也能被迅速清除,极少蓄积。瑞芬太尼可以为局部及区域阻滞麻醉提供镇痛,阻滞前5min先给予瑞芬太尼6μg/(kg•h)静脉输注,然后以31.5μg/(kg•h)维持,可以提供有效的镇痛[2];瑞芬太尼从0序开始输注至稳态浓度非常迅速,约5min达最后浓度70%,10min达稳态浓度95%[3]。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的麻醉方法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其中用2%利多卡因做硬膜外麻醉,阻滞平面达到t6~L2可以达到镇痛并使腹肌松弛的效果,使腹腔镜手术能够顺利进行操作;瑞芬太尼6μg/(kg•h)气腹前10min持续静脉输注,可以在体内快速达一定的血药浓度,术中以6~4μg/(kg•h)输注维持,可有效消除气腹不适及手术操作引起的内脏牵拉痛,可以保证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甚至在清醒状态耐受腹腔镜手术。使用较低气腹压力(9~13mmHg)和较慢充气速度可以减轻气腹造成的循环波动和呼吸影响[4]。术中常规面罩吸氧,严密监测SBp,DBp,HR,eCG,Spo2,备置麻黄碱、阿托品等急救药物以及功能完好的麻醉机,做好抢救的药物和器材准备,是硬膜外麻醉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进行的保证。

总之,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的麻醉方法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只要术中麻醉管理恰当,该麻醉方法是安全、可行的,而与全麻相比,其费用更低廉,操作更简单。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62-1367.

[2]GlasspS,GantJ,HowellS.areviewofremifentanil[J].anesthanalg,1999,89:7-14.

[3]顾其军,任元华,黄利冲.瑞芬太尼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7):3.

妇科手术麻醉管理要点篇7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丙泊酚;雷米芬太尼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手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且术后疤痕较小。雷米芬太尼及丙泊酚是腹腔镜手术的两种常用物,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对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效果,以期为物丙泊酚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5月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69例患者,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5.32±5.56)岁,体重46.0~74.00kg,平均体重(54.43±6.62)kg。所有患者均无心、肝、肺、肾等严重基础疾病,排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丙泊酚小剂量组(2μg/ml)、中剂量组(3μg/ml)、高剂量组(4μg/ml),每组各23例。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麻醉方法在进行麻醉前,三组患者均予以咪唑安定0.02mg/kg、芬太尼2μg/kg、东莨菪碱0.3mg,三组患者均使用丙泊酚进行诱导麻醉,并注入0.5mg/kg罗库溴铵进行肌肉松弛作用。行气管插管后,小剂量组予以2μg/ml丙泊酚、中剂量组予以3μg/ml丙泊酚、高剂量组予以4μg/ml丙泊酚,同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联合应用雷米芬太尼,并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结果调整雷米芬太尼的静脉滴注速度,并将其控制在1μg/kg・min。

1.3观察指标手术结束时所有患者均停药,以停用物时间为零点记录三组患者术后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意识恢复的判断标准:拔管后,每隔30s由护士呼唤患者一次,告知患者做出握拳行为,患者能产生握拳行为即可判断为意识恢复。拔管指征:患者睁眼、出现握拳行为后,观察其自主呼吸,petCo210次/min且规则,则可拔管。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s)表示,其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及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进行比较,以p

2结果

小剂量组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4.65±1.04)min、(3.92±0.69)min、(8.25±2.41)min;中剂量组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6.42±1.12)min、(4.64±0.69)min、(10.25±1.53)min;高剂量组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6.75±1.42)min、(4.96±0.95)min、(10.48±1.64)min;经方差分析,小剂量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短语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腹腔镜手术对于患者来讲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创伤小、术后不易留下疤痕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无禁忌症的妇科手术。对于手术时间较短的妇科手术如卵巢穿刺活检等可选择局部麻醉,时间稍长的腹腔镜妇科手术可选择椎管内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对于手术难度大且时间较长的手术,应使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麻醉过程中应选择依托咪酯、咪达唑仑、丙泊酚等速效的静脉,同时可选择瑞芬太尼、芬太尼作为镇痛药物,选择阿曲库铵及维库溴铵作为肌肉松弛药物。丙泊酚自上世纪80年代上市以来,已经成为麻醉维持及麻醉诱导的常用药物,其可作用于机体的突触,并对前后膜受体的功能及突触前膜递质释放产生有效的调节,同时对兴奋的传递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起到麻醉的效果。丙泊酚除麻醉作用外,还具有镇痛、保护器官、抗血小板聚集、遗忘效应、免疫调节、减少呕吐、控制癫痫、神经保护等作用。丙泊酚属于一种常用的短效麻醉静脉诱导及麻醉维持药物,与雷米芬太尼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有研究报道,丙泊酚的使用剂量越大,麻醉患者的苏醒时间就越长,因此为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临床中常与雷米芬太尼联用,以减小丙泊酚的用量。雷米芬太尼属于哌啶的一种衍生物,主要与μ受体结合,具有μ受体激动药物的镇静止痛作用,以及阿片类药物的肌紧张、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其特点是极易被机体水解,具有清除快、起效快、长期输注无蓄积等优点,能对手术应激及气管插管等引起的应激反应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有利于促进麻醉后患者的苏醒。本研究中,分别予以患者丙泊酚小剂量(2μg/ml)、中剂量(3μg/ml)、高┝浚4μg/ml)联合雷米芬太尼治疗,结果显示,小剂量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短语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结果表明,与中剂量及高剂量丙泊酚比较,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小剂量(2μg/ml)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麻醉,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能有效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麻醉效果更优。

综上所述,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小剂量(2μg/ml)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麻醉,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欧阳欢.不同剂量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38):110-111.

[2]周秀姣.不同剂量丙泊酚与雷米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J].中国处方药,2016,14(7):52-53.

妇科手术麻醉管理要点篇8

关键词:剖宫产;硬膜外;穿刺;麻醉

【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236-01

剖宫产就是剖开腹壁及子宫,取出胎儿,现在已成为重要的手术助产方法。若病例选择得当,不但可以挽救母子生命,且能使妇女保持正常的生产性能和继续繁殖后代的能力,否则不仅不能收到预期效果,而且可能会造成远期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术前各个环节必须慎重考虑。

连续硬膜外麻醉可进行分段神经阻滞,可控性强,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且肌松良好,同时,可以任意延长麻醉时间等。妇产科尤其是产科手术,不但要有完善的镇痛和良好的肌松,还要求对胎儿的影响小。硬膜外麻醉,具有止痛完善,易控制,对母婴安全的特点,因而成为剖宫产手术麻醉的首选。但其也存在着很多的并发症,并且,因孕妇椎管内静脉丛怒张,间隙变窄,极易刺破血管。有报道称妇产科手术中穿刺回血发生率为6.4%,穿刺回血使麻药吸收中毒机会增加。

我院1998~2001年2355例剖宫产麻醉中,有126例在穿刺中出现回血现象。现将麻醉管理体会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1临床资料

1.1年龄及妊娠期:患者年龄26~35岁,妊娠37~44周,选Ll~2或L2~3间隙穿刺,穿刺置管后回抽有鲜血,13例重新穿刺仍有回血后,放弃硬膜外麻醉。其余113例在同一椎间隙或改用另一椎间隙穿刺置管后无回血,仍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

1.2观察方法:记录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术后第1天、3天、15天、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情况,分别观察其头痛、尿潴留、穿刺激点压痛及酸胀感受、神经根刺激征、腰痛等情况,并做对症处理。

2讨论

硬膜外麻醉虽然已经成为剖宫产手术麻醉的首选,但因孕妇椎管内静脉丛怒张,间隙变窄,极易刺破血管,造成麻醉过程中穿刺回血。因此,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动作应轻柔,掌握好方向,尽可能一次成功,避免多次穿刺;在置管时,遇有阻力不可硬入,防止刺破血管或置入血管内;在同一椎间隙置管回抽有回血,重新穿刺应稍作方向上的调整,再次置管无回血后,试验量应用低浓度,注药速度宜慢。

一般毒副作用反应轻,极少数产妇在5~15min出现较严重的毒性反应,可能是出血点尚未有血凝块堵住破裂口,或增多使血管移动出现活动性出血,使短时间内吸收入血出现全身反应。先兆症状有头晕、视物模糊、多语、烦躁、肌肉抽动,一旦发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停用,大流量吸氧,快速输液,促进药物排泄,保持血压稳定,及时对症处理。临床观察中发现,遇有穿刺回血重新穿入的患者,即使置管回抽无血,也有中毒的可能,要及时做好抢救准备,或改用其他麻醉方法。

剖宫产患者麻醉方法的选择比较棘手,若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可能引发硬膜外腔血肿的形成,导致病人截瘫;若选择全身麻醉,可能引发呕吐或反流发生,导致误吸,甚至意外死亡。此外全麻的操作管理较为复杂,要求麻醉者有较全面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麻醉用药不当或维持过深,还有可能造成新生儿呼吸抑制、循环衰竭的危险,难以保证母婴安全,苏醒则更须专人护理,麻醉后并发症也较多。故此类病人,在胎儿剖宫产出前,必须选择局部浸润麻醉,并且局麻药用量不可过大,以防母婴中毒;此外局麻药作用时间要长,以满足整个手术过程的需要。至于胎儿产出后,可以适当辅助应用镇静、镇痛的药物,药物的作用要明显,不良反应少,清醒快;辅助应用药物后,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神志、呼吸。

另外,术中怎样减少出血,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有效减少手术出血的处理措施如下:首先术前要补充血小板;术中可应用抑肽酶、血速宁、立止血等止血药物;血压高者应提前给予降压处理。

妇科手术麻醉管理要点篇9

[关键词]连续硬膜外麻醉;腹腔镜;妇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c)-036-02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日益受到广大患者的瞩目。目前,腹腔镜手术由于其必须造成人工气腹以利手术进行,故多在全麻下进行,但全麻病人管理复杂,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费用高,从而限制了腹腔镜手术在基层医院的开展,而连续硬膜外麻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风险小,费用低,为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铺就了良好的平台,我院行腹腔手术的妇科病人120例中,6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近年来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病人120例,其中卵巢瘤84例,异位妊娠32例,不孕症4例,年龄18-45岁,平均29岁。120例病人中60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其中卵巢瘤43例,异位妊娠15例,不孕症2例;60例采用全身麻醉,其中卵巢瘤41例,异位妊娠17例,不孕症2例。所有病人术前检查:三大常规、胸片、心电图、肝功能均无异常。

1.2方法

所有病人术前30min均肌内注射鲁米那钠0.2g,阿托品0.5mg。连续硬膜外麻醉组(Ⅱ组)采用t12-L1椎管内穿刺置管,成功后首先开放静脉通路,然后给予2%利多卡因5ml,5min后若无麻醉异常,给予2%利多卡因8-10ml,阻滞平面上界达t6,下界达S1平面,稳定后静脉入氟芬合剂2-4ml,手术开始;全麻组(Ⅰ组)病人入室后首先开放静脉通路,吸氧去氮后静注异丙酚3mg/kg,琥珀胆碱1mg/kg,然后行快速气管插管,成功后接多功能麻醉呼吸机。术中吸入1.5%-3%安氟烷或异氟烷,间断静注维库溴铵4mg/次,维持麻醉深度。两组病人均进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监测。记录气腹前、气腹中、气腹后HR、map、Spo2以及术中体动、术后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1.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

2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Ⅰ组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野暴露清晰,操作方便,术中血压、心率均平稳,血氧饱和度满意。Ⅱ组5例出现烦躁,给予小剂量异丙酚后缓解,7例心率低于60/min,给予阿托品0.5-1mg后缓解,6例血压下降,给予麻黄碱15-30mg后好转。

与麻醉用药前相比,Ⅰ组病人麻醉诱导插管后、气腹后、拔管后,HR、map明显增加(p0.05)。Ⅰ组病人术后30min-1h才能回病房,而Ⅱ组病人手术结束后即可回病房(p0.05)。两组术后都无明显并发症。

3讨论

目前,对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多数学者推荐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其主要目的在于控制呼吸,减轻手术操作对呼吸的影响,保证良好的通气和氧合,避免出现高Co2血症,但现在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硬膜外麻醉越来越受到欢迎,据文献报道[1,2],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以其操作简单,术后能及时回病房,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操作复杂,术中患者处于深睡眠状态,不能表达手术的不适,只能靠麻醉医师通过先进的监测设备来了解,手术结束后不能立刻回病房,而一般的基层医院没有苏醒室,这样就增加了麻醉医师的工作负担,而且病人的手术麻醉费用也较高。

Co2气腹下使膈肌抬高,肺脏受到挤压,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增高,有可能引起高Co2血症[3],对术前并存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高Co2血症的程度更明显。有人观察到,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呼吸、循环改变与Co2气腹压力、paCo2升高程度及改变有直接相关性[4],Co2气腹可使Co2大量进入血循环,肺对paCo2升高的调节可使呼吸加深加快,藉此促使Co2排出体外,从而可维持paCo2在正常范围[5]。

硬膜外麻醉靠选择性地让腹部手术区的痛觉消失来达到麻醉的目的,使用这种麻醉方式的病人手术区以外的身体部位感觉和常人一样,意识也基本清醒(在药物作用下也可处于睡眠状态,但很容易唤醒),妇科腹腔镜手术采用头低臀高位,加上气腹的形成,腹腔内脏器官被推向横膈,横膈受压上移,肺扩张受阻,可引起肺顺应性下降,潮气量下降,死腔量增加,二氧化碳气体经腹腔吸收,可导致二氧化碳蓄积及高碳酸血症。硬膜外麻醉病人由于保持清醒,可自动增加呼吸频率和加大潮气量,从而使血中的二氧化碳迅速通过肺泡交换而呼出,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二氧化碳蓄积,且硬膜外麻醉操作简便,费用低,并发症少,风险小,在腹腔镜手术中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值得在不具备恢复室的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中推广应用。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免气腹腹腔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很大发展,其已成为腔镜外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肯定免气腹腹腔镜技术优势的同时,还应认识到其技术上的不足和缺憾,主要表现在手术野的暴露受限,肥胖者相对禁忌。相信通过国际间同道们的不断交流,对现有的免气腹装置的不断改进,研制出更新型方便实用的免气腹装置,不久的将来必能完全或大部分取代气腹式腹腔镜手术.那时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将会成为一种首选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谢滨蓉,黄建新,王瑜.异丙芬与力月西辅助硬膜外用于腹腔镜手术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1):76-77.

[2]高林兵,林静云.硬膜外麻醉下经腹腔镜行下腹部手术103例[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1,6(2):110

[3]尤新民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循环呼吸功能变化[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6,17(3):165.

[4]王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生理变化[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8,19(5):257-259.

[5]黄晓军,罗启东,张晓薇,等.不同麻醉方式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06):349-350.

妇科手术麻醉管理要点篇10

【摘要】目的:探讨镇静剂量的丙泊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腰麻阻滞完善后,丙泊酚负荷剂量1mg/kg,连接微量泵泵注丙泊酚25~75μg·kg1·min1维持术中镇静。以患者oaa/S评分为镇静指标,并观察对循环和呼吸的变化,分析其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术中麻醉效果良好,oaa/S评分3分即为预期的深度,术中各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丙泊酚;镇静;腰硬联合麻醉;腹腔镜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feasibilityandsecurityoflaparoscopicsurgeryunder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withpropofolatsedativeamount.method:Selected60patientstreatedwithlaparoscopicsurgeryunder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aSaⅠ~Ⅱ).aftercompletewaistanaesthesiablock,propofolatloadeddosageof1mg/kgandmicrodosepropofolat25μg~75μg·kg1·min1wereappliedtomaintainsedationduringsurgery.takingthepatientofoaa/S'sgradesassedativeindex,observedthevariationofcirculationandrespiration,andanalyzeditssedativeeffectandsideeffect.Result:Sedativeeffectwaswellinsurgery.oaa/sgradewas3consistentwithexpecteddepth.Systolicbloodpressure(SBp),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meanarterialpressure(map),orpulseoxygensaturation(Spo2)showedno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while5minutelaterafterpneumoperitoneum,heartrate(HR)andrespirationrate(Rt)increasedsignificantly(p0.05).60patientshadsuccessfulsurgerywithoutanycomplication.Conclusion:propofolwithsedativeamountcanstrengthenthecontrolforlaparoscopicsurgeryunder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regulatethechangeofcirculationandrespiration,keeptheappropriatedegreeofsedationandinhibitthestressresponseduringsurgery.

[KeYwoRDS]propofol,;Sedatives;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Laparoscopes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迅速得到推广。而妇科腹腔镜的两大因素Co2人工气腹和trendelenburg体位(头低25°~30°)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显著,麻醉处理有其特殊性,需要辅以麻醉镇痛药或镇静药消除因气腹和体位带来的不适。丙泊酚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的镇静,其特点是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1,2]。本研究旨在探讨镇静剂量丙泊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18~42岁,平均(33±11)岁,体重35~66kg,平均(58±9.5)kg。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和水电解质紊乱,无长期服用精神、镇静、催眠药物史。

1.2麻醉和监测

术前30min常规用药苯巴比妥钠0.1g和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入室后开放肘正中静脉输液,用Dash3000监护仪监测心电图(eCG)、SBp、DBp)、map、HR、RR和Spo2,常规L3~4或L2~3腰硬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注0.5%布比卡因2mL的重比重液后,硬膜外向头端置管3cm,麻醉平面控制在t6~S4。手术开始消毒铺巾时,缓慢推注丙泊酚1mg/kg负荷剂量,继之以25~75μg·kg1·min1微量泵维持术中镇静。气腹压力控制在12mmHg以下,手术时间30~90min。麻醉全程面罩吸氧,麻醉前预防性输注500mL平衡液或6%羟乙基淀粉,必要时静脉注射麻黄素以纠正低血压。手术中镇静程度以oaa/S(见表1)判断,评分达到3分为预期的深度。镇静的深度按与手术操作不同阶段的要求调整微量泵的输注速度来维持稳定。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病情抽取动脉血气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常规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CSea后5min(t1),气腹(t2),气腹平卧后5min(t3),气腹头低脚高位后5min(t4)、10min(t5)、20min(t6)、30min(t7)及术毕放气后5min(t8)的SBp、DBp、map、HR、Spo2、RR等观察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多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表1oaa/S镇静评分表

2结果

腰硬联合阻滞前后,SBp、DBp、map、HR指标在CSea后5min内有波动,但比较平稳(p>0.05),均在正常范围;Co2气腹后5min与气腹前比较,HR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远征等.丙泊酚镇静剂量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表2丙泊酚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注:与麻醉前(t0)比较,*p

3讨论

腹腔镜的两大因素Co2人工气腹和trendelenburg体位(头低25°~30°)对呼吸、循环系统和麻醉均有较大的影响。气腹和体位的改变引起病理生理的改变,给麻醉管理带来困难。在一些腹腔镜手术中,难以确定的内脏损伤和难估计的失血量,是腹腔镜麻醉中高危因素,麻醉医生应对腹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有足够认识,需对改变有足够反应,在术前对此现象有一定的评估和准备。

妇科腹腔镜于手术中呼吸功能的变化与Co2气腹压力、paCo2升高及体位改变直接相关[3]。Co2气腹通过腹膜吸收及腹内压增高,尤其当Co2气腹压高于12mmHg及头低位时,可致膈肌向头端移位,引起肺泡无效腔量增大,功能余气量下降,肺容量减少,肺顺应性下降,可致动脉血paCo2明显升高,甚至出现高碳血症[4]。

由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在下腹部及盆腔,位置较低,大部分手术时间短,且患者一般较年轻、心肺功能好,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完善、肌肉松驰满意,麻醉前预防性地输注500mL平衡液或代血浆,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麻醉平面控制在t6~S4对呼吸的影响也不大,基本上可以满足手术的要求。但由于充气刺激腹膜的牵张感受器,可引起肩部放射痛,甚至恶心、呕吐。为了消除患者气腹引起的不适,术中常常需辅助镇静药。一般常用氟芬合剂(innovar)、杜非合剂等。但常有术中镇静深度不易控制。而丙泊酚具有镇静起效快,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为了避免单次给药后血药浓度高峰和低谷的波动,以往常选用连续输注的方法,可以不断地调整滴速以满足麻醉镇静的需要,而其缺点是达到稳态的时间较长。而靶控输注(tCi)技术因费用较高,现阶段又难以在一般医院推广。因此,临床上首先单次给予一个负荷量使血药浓度迅速提升,继以连续泵入维持所需的血药浓度,不失为一种科学而实用的给药方法。另外,由于麻醉、手术操作、人工气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术中、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丙泊酚镇静剂量具有明显的抗恶心、呕吐作用[5]。

椎管内麻醉理想的镇静深度是oaa/S=3,在此阶段,患者意识尚清醒,镇静深度满意,SBp、DBp、map和Spo2无明显改变。本研究首次静脉予以丙泊酚1mg/kg负荷剂量,连接微量泵泵注丙泊酚25~75μg·kg1·min1维持,术中镇静充分,术后苏醒快,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轻微,同时由于腰硬联合阻滞肌肉松驰度良好,使气腹所致的高腹内压相应下降,增加腹内容量,在气腹压不过高时能容纳较大量的Co2,有利于暴露术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Co2的吸收。而气腹后腹式呼吸运动受限,呼吸频率加快,每分通气量增加,以维持正常的o2和Co2分压,本结果显示,RR增快(p

镇静剂量的丙泊酚微量泵输注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能很好的控制呼吸和循环的变化,镇静深度适宜,麻醉效果确切。只要在术中严密监测和管理,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抽查动脉血气进行分析,不失为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但年老、体弱、合并心肺疾病、肥胖及估计手术时间较长,手术难度比较大者,还是选用气管插管全麻为妥。

参考文献

1李亚玲.丙泊酚在宫颈锥切术中的应用及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1):8081.

2陈启国,何莹,赵燕,等.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6567.

3GuttCH,Qniut,mehrahia,etal.CirculatoryandrespiratoryComplicationsofCarbondioxideinsufflation[J].DigSurg,2004,21(2):95105.

4GergesFJ,KanaziGe,JabbourKhourysl,etal.anesthesiaforlaparoscopy:areview[J].JClinaneth,2006,18(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