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十篇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十篇

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56:18

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篇1

文化市场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诌议文化市场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诌议文化市场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诌议精品源自地理科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快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建设文化强省营造良好的环境,《山东省文化厅“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初始期间,我省将利用2-3年的时间,在全省实施“山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

实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的内涵实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的具体要求

理顺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实现文化市场规范有序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是理顺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加快整合完善执法队伍,合理划分职责权限,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形成职责明晰、分工明确、相互衔接、协调配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运行体制和机制。目前,我省已经成立了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由涉及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的省级15个部门(单位)组成,按照分工共同做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同时,各市、县(市区)也将建立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市、县级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机制,统一领导本行政区文化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改革工作。调整和完善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在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整合后成立的文广新局是文化市场行政许可管理责任主体,负责行政许可、审批、备案工作。健全覆盖全省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是实现全省文化市场规范执法的有效抓手,也是确保全省文化市场长治久安的保障。各市、县(市、区)将在整合原有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版权)执法队伍的基础上,设立集中统一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快取得执法资格,完善内部机构设置,不断提高人员依法执法、规范执法的水平和能力,下大气力提高文化综合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形象好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加强和完善体系和制度建设。巩固发展前段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成果,加强和完善体系和制度建设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重要保障。在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到纵深阶段时,就要在制度、体系建设上狠下功夫,确保规范执法和依法执法。一是建立综合执法统一标识。根据文化部的有关要求,在全省统一使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专用特定标识,统一文化市场执法的证件、工作服装、文书格式和车辆喷图式样等装备和设施,进一步突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统一执法”特征,树立起全省文化市场执法队伍的公众形象。二是建立综合执法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文化市场执法业务、岗位责任、协调协作、信息通报、绩效考评等制度,使文化市场管理各项重要工作有章可循,形成运行规范、协调顺畅的管理机制。三是建立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体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现有的网吧监控平台基础上,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中心,完善覆盖全省各个文化市场门类的文化市场实时监控系统,建立文化市场监管基础数据库,提高文化市场监管效能,推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实现技术监管和人工监管的有效结合。四是建立综合执法保障体系。加强文化法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的法规规章,建立文化市场管理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文化执法与公安执法联动机制,确保文化市场执法活动顺利进行。

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篇2

2011年12月19日文化部出台了《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进行专门管理和规范的部门规章,首次确认了综合执法机构的委托执法模式,解决了执法合规性问题。同时各地也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执法制度,进一步推进了执法规范化建设。但在文化市场执法过程中,如何完善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如何发挥和延伸检察职能,进一步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确保文化市场和谐发展还值得深入研究。

一、文化市场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市场行政管理涉及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工商、公安等诸多部门,当违法行为比较严重构成犯罪时又会进入刑事司法领域,因此,在文化市场领域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比较突出。为了解决文化市场领域的各种问题,在文化市场领域实行统一综合执法,创新监管体制,整合执法资源,势在必行。虽然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但是毕竟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重审批、轻监管现象还很多见,监管执法工作还缺乏系统性,仍未摆脱文化市场推着监管执法走的状况,文化市场监管乱象丛生表现如下。

1.以罚代管、交叉执法,将罚款作为创收的手段

罚款是《行政处罚法》赋予行政执法部门的权力。一些行政管理部门,为了弥补行政经费的不足,也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发放适当的办案津贴、奖金之类,通常给文化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下达一定“创收”指标。这种错误的执法理念与行政执法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监管执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净化市场秩序,打击非法经营行为,保护合法经营行为。但是,在部门利益的驱动下,行政执法权成为了部门创收的手段。通过执法来增加单位和个人收入,其本质是将公权沦为为部门和个人谋利益的工具。

2.多头执法、交叉执法和执法缺位等问题突出

对于目前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文化、工商、公安部门都可以根据不同内容罚款,在部门利益的驱动下,各部门的执法人员频频出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市场的正常经营,往往造成市场还未繁荣,经营者的积极性已经丧失的局面。而且,监管执法一旦与经济利益挂钩,有了一定的创收指标,就会导致一些执法人员以罚代管,只要收了罚款就对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不仅纵容了违法行为,更易导致公共执法权力的异化,影响文化市场正常的监管执法体系建设,影响了投资者对文化市场的信心,更不利于文化市场的健康和谐发展。

3.行业自律机制不规范

目前文化市场毕竟处于体制转型时期,一些行业协会成立时间较短,组织机构尚未完善,其在业内自律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还较为有限,当经济秩序混乱、存在恶性竞争时还必须通过政府的制约措施来规范。而文化市场千变万化,行政机关也不可能完全了解文化市场的运作情况,这就容易造成管理上的脱节,给文化市场带来风险和隐患。行业协会的成员均是独立的个体经营者,各自以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而行业协会只能以行规、舆论、仲裁等作为调节手段,缺少必要的监督制约。

二、文化执法部门开展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的建议

1.树立文化市场监管服务理念

监管执法从本质上讲属于服务性质,即监管执法不是阻碍发展,而是为市场更快地发展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对于尚处于摸索阶段的文化市场来说,监管的方式主要应以正向激励为主,应以“辅导和理顺”为主,而非单纯的“罚款、停业整顿与吊销证照”。树立执法服务理念,注重执法实效,除直接惩戒相关责任者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找出问题原因,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约束与规范。彻底摒弃“先发展,后规范”的错误理念,彻底破除文化市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尴尬局面。

2.构建文化市场准入过滤网

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做好文化市场领域的各项审批工作,从源头入手,从经营者的素质、经营的内容和场所等多方面进行审查,做好文化市场准入前期指导,把好入门关。将审批工作与监督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做到两者不偏不废,确保不具有准入资格的主体不能进入文化市场;对已经进入文化市场的主体定期进行审查,发现进行非法经营行为的要坚决予以查处,并剥夺其市场主体资格。

3.合理设置监管执法机构

将执法重点下移,赋予乡镇对文化市场管理机构一定的权限,做到上下联动,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坚持并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守土有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乡镇文化市场管理小组,并明确具体负责人,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建立专兼职文化市场协管员队伍。明确界定文化市场各行政执法机关的权限,做到部门互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要进一步明确文化市场管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职权范围,避免执法中的职责重叠,杜绝“有好处都管,无好处都不管”现象。

4.督促行业诚信自律

监管执法部门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经营者法制观念,使他们自觉接受文化市场监管部门的依法监管,在实际经营中把依法经营与有德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规范经营,自律经营。文化部门要不断建立健全各种行业协会,并加强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制订行业规范,强化行业自律,并且要不断加强文化执法部门与行业协会的联动工作。文化市场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到行业协会中去,积极组织开展活动,做协会的有力后盾,克服协会固有的局限性,把协会引导到一种既规范又活跃的道路上来。要对行业协会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防止等不正当行为的发生,维护协会运行的正常秩序,促进文化市场和谐发展。

三、检察机关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的建议

完善文化市场出路还需要延伸检察监督职能,完善检察监督权。检察机关是法律规定的专门监督机关,无论是在法律地位,还是在人员配置上都具有对文化市场执法监管绝对的优势,赋予检察机关文化市场综合治理的主体地位,既可以制衡执法部门的执法权限,又可以理顺文化市场的规制体系。因此,只有进一步延伸检察监督职能,赋予检察机关对于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的监督权,将检察机关列入文化市场综合治理的主体之一,才能破解文化市场治理的种种难题。

1.走访调研掌握文化执法一线信息

当前,文化市场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存在信息沟通不畅,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文化市场的管理秩序。为有效整合执法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侦查监督的职责作用,检察机关应当定期走访群众、开展调研,搜集信息,及时掌握文化市场的执法动态。在走访群众过程中,检察人员要做到深入、全面了解受访者的真实情况,尊重受访者,同时对受访者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在开展调研时,检察机关应当注重调研方法:内部与外部调研并举,综合处理信息与筛选调研课题相结合,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并重。在调研完成之后,检察机关应及时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制订政策制度和领导决策服务,同时对发现的执法机关及其他人员的不法行为进行预警、监督或者处置,从而有效其在文化市场领域内的法律监督作用。

2.参加行政部门联合执法协调会

检察机关行使行政执法监督权,主动对执法活动实施监督,有利于确保行政执法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检察机关可以通过参加行政部门联合执法协调会,进行执法监督。文化市场的行政执法主体往往牵涉文化管理部门、工商部门、公安部门等多个行政主体,多部门联合执法、集中办案,有利于全面打击扰乱文化市场管理秩序的行为,检察机关应当积极参加行政部门召开的联合执法协调会议,及时告知各个相关职能部门何种行为构成犯罪,构成犯罪所要求达到的事实标准和法律标准,以及违法犯罪证据的收集和保存、移送案件和相关证据的程序等事项,并就相关疑难争议案件展开讨论,以期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切实发挥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作用。

3.介入行政部门联合专项执法活动

在文化市场综合治理工作中,检察机关还可以介入行政部门联合专项执法行动。检察机关派员参与一些疑难案件执法方案的讨论,尤其是涉嫌犯罪的案件,有利于把握案件的总体方向。必要时,检察机关还可以派员参加相关行政部门组成的联合专项执法活动,掌握行政执法现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对行政执法现状进行现场监督,一旦发现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必须依法移送相应的司法机关。当然,检察机关的介入权有限度要求,行政执法权与检察监督权之间毕竟有着一定的界限,检察机关介入行政执法活动,更多的是对行政执法的环节和程序进行监督,尤其是涉嫌犯罪的案件是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重点,因此检察监督权的行使不得干涉行政执法人员的正常执法活动,以保证行政执法活动的顺利开展。

4.制发检察建议书和检察意见书

检察建议书和检察意见书是检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的两种重要非诉讼法律文书。合理有效地发挥这两种文书的作用,不仅能够保证文化行政执法的规范化,而且能够体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是充分发挥检察建议书的作用,建议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和被管理单位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检察建议书是针对社会治安和综合管理问题,向有关单位提出建议所制作和使用的检察工作文书。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检察建议。在对文化市场进行监督时,必须结合文化市场领域违法犯罪案件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检察建议。建议文化市场管理职能部门推进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化,促进文化市场管理职能部门推进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化,使管理人员依法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预防职务犯罪发生。另外,还必须做好检察建议书落实跟踪回访工作。

二是制发建议追究责任的检察意见书。检察意见书是检察机关在办案中认为应对不人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没收违法所得,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检察意见所制作和使用的检察法律文书,它是检察机关使被不人受到行政制裁,吸取教训的重要方式。检察意见书必须先由办案人员结合案件情况和实际需要,依照格式要求和内容要素规范制作,由部门负责人或主诉、主办检察官审核后,报分管检察长审批签发。检察意见书除送达接受意见的有关单位外,应同时将副本抄送报上级检察机关备案。必要时还可以抄送接受意见相关单位的上级主管机关,以便上级督促落实整改,同时要建立和执行登记制度,以保证检察意见书的质量及严肃性。

检察建议书或检察意见书发出后,承办人应当及时了解和掌握检察建议或检察意见的采纳落实情况。对检察建议或检察意见置之不理且超过一定时间不落实或拒不接受检察建议或检察意见的,应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主管机关反映。如果接受单位对检察建议或检察意见中的事实、建议、意见提出异议时,发出检察建议或检察意见的检察机关,应对有关问题重新核实。如果检察长发现本院或上级检察机关发现下级检察机关提出的检察建议或意见不当时,应责令撤销,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

5.赋予检察机关建议处分权

目前对行政执法进行监督的效果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主体缺乏必要的权力,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也同样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对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只有建议权没有处罚权,并且缺乏对行政执法机关必要的调查取证权。监督的实质是权力制约权力,如果监督对象拥有的权力大于或者等于监督主体的权力,必然导致监督不力的结果。我们认为为强化监督效果,应赋予检察机关建议处分权,对文化执法机关工作人员不接受监督或者怠于履行相关工作职责的,检察机关有权要求其限期履行或者作出合理解释,若其在限期内不履行职责或者不给予解释的,检察机关有权要求其主管领导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篇3

__年,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紧紧围绕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打造文化强市战略目标,努力创造良好文化市场环境这条主线,以实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为抓手,开创了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新局面。

一、__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推进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

以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验收工作开展为契机,参照规范化建设方案要求,全面推进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1、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建设实现跨越式突破。2月__日和4月27日先后召开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座谈会和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长座谈会,对县市区文化执法部门完善文化执法机构职责、健全执法组织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建议。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均已成立了独立的正科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基本实现了市县两级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三部门合署办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获市政府批复通过,授权执法模式获省政府批复通过。职责明晰、分工明确、相互衔接、协调配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运行体制和机制在全市已基本形成。2、完善机制、强化监督,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严格执行文化执法人员准入制度,5月23日,组织全市34名新进入执法人员培训会议和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量。5月至6月,市文化执法局组成3个巡查代训组到各县市区进行督导代训,通过上下联动、交叉执法、以案代训的形式传帮带训,有效提升了基层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和执法水平。加强对文化执法队伍的监督管理,制定《目标量化考核办法》、《评先树优奖励办法》等制度规范,建立完善了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目标量化管理机制、评先树优激励机制、督促检查落实机制,强化执法责任追究,加强社会媒体对文化执法的督促检查。3、严格培训促技能提升,“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竞赛取得省前三优异成绩。4月至10月,全市文化执法系统以“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为主线,举办了8期执法人员集体学习和3次全市文化市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班,举办了1次由省市专家授课的高水平的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技能专业培训,400余人次的文化执法队员受到系统培训。在全省“大练兵大比武”网上在线统一考试中,获得全省平均成绩第三名。8月30日,举行了全市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决赛活动,省文化厅、省文化市场稽查队派员现场观摩比赛。4、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先后历时一个半月时间,深入11个县市区实地调查研究、发放60份调查问卷、召开7次座谈会等调研活动,调查了解、深入分析了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进展情况,当前文化市场改革面临的困境,针对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进行战略性、前瞻性思考,提出了积极的对策建议,并形成调研报告提交省文化厅和市委宣传部,为推动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5、积极协调财政支持,推动全市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果。11月,投资近300万元的市级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提升了全市的文化市场监管的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水平,德州市的文化市场技术监管水平迈入全省先进行列。6、加大信息报送和网站宣传力度,强化社会监督效果。规范全市文化执法系统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创建并编印了16期《文化执法信息》,积极交流执法经验、执法成果,完善信息报送奖励机制。截止11月底,共向各级政府部门、媒体报送信息60多篇。积极创新文化执法宣传模式,将德州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网站办出特色、办出新意,分派信息专员及时更新网站信息,宣传全市文化执法的成果,并利用网站平台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7、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执法人员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开展学习贯彻一系列重要讲话专题活动。强化廉政效能建设监督反馈机制,对各科队日常管理工作、市场执法行为、制度落实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控。做好第一书记选派帮扶工作以及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开展慰问走访困难家庭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活动。

(二)以日常监管为抓手,创新执法办案模式,实现案件数量、质量双突破

积极落实年初制定的“一三三六”工作思路,实行全员执法办案,坚持对文化市场的日常监管巡查狠抓不懈。创新办案模式,优化力量组合,打破科队界限,全局执法人员成立三个执法组,每月有两个执法组外出负责日常巡查、办案,一个组留守处理案件、组织学习,承担其他任务。始终保证一定数量的执法队员处于市场第一线,保持对市场的严密监管。执法检查任务分解到各科、队,由分管局长、科队长和各科队抽调的具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执法检查,每个科队一年(10个月)完成20个案子,实行执法办案48小时电话监督和回访制度,严格遵守依法办案、规范执法各项制度。截止11月底,全年完成办案数量突破60件,并做到零上诉零申诉,实现了办案数量和办案质量双突破。

(三)以市场专项整治为突破,全力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1、开展“保障两会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自2月下旬至3月底,重点对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进行“拉网式”巡查。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检查音像店、书店50余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500余盘、非法书刊200余册;先后对4家出版物经营业户提出警告,责令限期整改。与全市30余家图书经营单位、90余家印刷企业签订责任书,做好文化市场领域维稳工作。2、开展演出、娱乐、艺术品市场等专项整治行动。从4月份开始在全市开展了娱乐市场、印刷市场、网络市场、农村演出市场、卫星接收设施、网络共享设备等6次专项治理行动。通过集中整治行动,使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经营管理秩序进一步规范。3、开展网吧市场治理专项行动。5月起组织开展了全市网吧市场治理专项行动。对网吧“净网先锋”安全软件的安装情况进行大检查;对以电脑学校、技术培训班、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站等名义变相经营网吧的行为进行认真治理;对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网吧进行公示,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黑网吧”坚决取缔。共出动执法人员760人次,检查网吧380家次,查处各类存在违规经营的网吧22家,责令整改7家。4、开展暑期文化市场整治行动和净化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专项行动。重点检查校园周边的出版物市场和网吧、游戏厅和KtV等娱乐经营场所,严查网吧违法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对中小学周边的电子游戏厅、KtV等娱乐场所实行严加监管,严禁未成年人在这些场所娱乐消费;对学校周边的小商店销售黄色、暴力书刊、侵权盗版教辅的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坚决取缔,以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四)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

1月22日召开了全市“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下发2013年“扫黄打非”工作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全市网络色情信息专项治理“净网”行动、清源行动、秋风行动等三次专项治理行动。“净网”行动坚持集中行动与日常监管、网下清缴与网上净化相结合,查堵清缴违禁出版物、色情出版物及有害信息、侵权盗版出版物,共检查各类业户300余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15起,收缴非法出版物20__余册。自5月下旬至9月底,开展了查堵非法出版活动的“清源”行动,针对运输环节、印刷环节、市场清理、网络监控、综合反制、案件查办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严格落实七项任务。从5月份起,对全市新闻出版行业企业、工业园区企业、上市公司的办公软件、操作软件、杀毒软件正版化情况进行调查摸底。11月份,组织山东扒鸡股份有限公司、黑陶文化有限公司、国宝金丝贴、剪纸厂等四家版权创意企业参展首届“青岛东北亚版权创意精品展示交易会”。

(五)加大文化市场法制宣传力度,扩大舆论宣传声势

开展了318法制宣传日活动、“426世界知识产权宣传日”活动、全市艺术品市场法制宣传周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保护正版、严厉打击侵权盗版及各类非法出版物、规范艺术品市场经营行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良好氛围。积极依托两个协会做好法制宣传,召开全市网吧协会年会及业主法规培训会议,对印刷业户进行实地走访摸底,对违规经营纠正督导。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引领文化经营业户文明守法经营,努力营造出人人争做文明、绿色、健康文化传播者和建设者的社会氛围。

二、__年工作规划和措施

一是继续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在现有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规范化的深层次工作:做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法律法规汇编、制度汇编、文化市场经营单位业户台账及档案整理、案卷规范化、办案程序规范化、技术监管与服务规范化等一系列工作。

二是继续加强高素质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专题学习培训活动、执法案卷评选活动、县市区交叉执法检查等活动提高县市区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能力。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形象好的基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以适应县市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是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抓手,结合工作实际,扎实深入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廉政效能机关建设,树立风清气正、想事干事、提效提速、大胆创新的机关作风。积极转变思路,争取在由管理向服务文化市场的转型上做好文章。

四是促进县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技术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对市级技术监控平台的管理使用和日常维护工作,确保监控平台的正常规范运行。按照文化部统一要求,协调县市区财政支持,督促县市区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项目的立项与建设,实现市、县两级互联互通,做到对对县市区文化市场的远程监控和有效管理服务。

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篇4

王益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成立于2010年10月,负责全区文化市场的日常监管与服务,正科级事业单位,全额预算拨款,核定编制为8名,领导职数2名。目前实有人员7名,公益性岗位1名。现设办公室及综合执法科两个科室,辖各类文化经营场所81家(其中网吧16家、KtV歌厅7家、出版物16家、影院及演出5家、艺术品备案13家、印刷复印打字24家),旅游单位19家(其中旅行社15家、旅游饭店4家),文物保护63处(其中国保1处、省保6处、市保2处、区保3处、其他52处)。2014年以来,全队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文化市场法律法规为准则,以日常巡查为形式,以综合整治为抓手,以稳定、繁荣为目的,以打击违规经营行为为重点,按照市、区工作部署和要求,健全机制,强化职能,创新举措,狠抓落实,稳步推进,全面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营造了健康向上、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

——构建运转灵活的执法机制。

全队职能、个人职责、执法依据、办证程序、行为规范、学习、财务等制度悬挂上墙,印发到各科室、个人,用制度管人管事;建立起责任机制、监管机制、案件查办机制、执法监督机制,把文化综合执法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至每一位执法队员;有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舆论等手段,实行对文化市场的全方位监督和管理;利用市级净网先锋系统严密监控,发挥12318举报电话作用,发现问题或群众举报,立即行动,依法处理,迅速反馈,及时上报,积极应对、回复省市明察暗访指出问题;协调好与公安、工商、消防、安检、卫生等部门的不定期联合执法检查工作,确定时间、范围、重点地段、配合协作等事项;对违法者的处罚决定依照法律条文集体讨论,依法执行;检查有记录、事件有依据,执法文书要求完整具体,记录清晰,证据充分,执行力强;坚持日检查、周小结、月总结工作机制,确保正常运转;建立起依法管理、行业自律、规范经营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确保了全区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抓好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活动。通过“12318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宣传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六五普法宣传活动及各种文化执法及经营者培训活动,采用报刊专栏、悬挂横幅、文化经营场所LeD屏、标语、咨询服务、普法答卷等形式向全社会宣传普及音像、印刷、电影、出版、互联网、广播电视、知识产权、文物、旅游等法律法规,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收到了明显的宣传效果。

坚持每周学习制度。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讲,以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赔偿法》为重点,增强执法责任和依法行政意识;以学习文化、新闻出版、文物保护专项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增强执法管理和依法行政规范化水平;以学习《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监督条例》等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契机,提升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增强了执法人员学法、用法、守法的综合素质。

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活动。结合实际工作,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质;组织参加全区公务员年度法律知识考试,合格率达100%;通过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聘任专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提高依法决策、民主决策水平;组织参加省、市各类行政执法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赛,选派执法人员到浙江丽水、湖州参加省际文化执法学习交流等,有效提高了执法办案能力和水平,提升了执法人员对文化市场新法规、新规定及行政处罚法的掌握。

开展经营者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培训。抓好上岗培训工作,举办安全、创文、创卫、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等专项整治培训学习,推进新法规的贯彻实施。分别举办了文物保护、出版物、娱乐、网吧培训班,邀请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专业人员进行专题授课,每年组织各类培训不少于2次,提升了经营者遵章守法、文明经营的意识。

——把日常监管落到了实处。

实行定期检查与双随机抽查相结合机制,做到每周巡查不少于2次,在确定每周二、五为固定检查日的基础上,在其他时间安排一天为随机检查日;实行每月联动机制,在独立检查的同时,加强各部门联动,保证每月与工商、公安、消防举行联合执法一次;实行8小时外检查机制,做到检查时间无死角;对娱乐场所和网吧,统一制作“未成年人不得入内”标牌,挂于进门醒目处,对网吧规定必须配有收银员、网管和保安人员,必须培训持证上岗,积极进行评比表彰活动,促进了各文化经营单位店容店貌整洁、环境舒适,服务规范;在文化执法队和便民窗口设立公示牌,明确经营范围和处罚标准,使广大市民了解管理政策和规范内容,强化了管理规范;以创建平安文化市场、建设文明城市为抓手,突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文化综合执法三个重点,加强行政执法管理、强化政策法规宣传、深化群众义务监督;每年与文化市场各类经营业主签定规范经营及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到实处。

近5年来,全体执法人员从经营、服务、管理各个环节入手,按照健康、有序、繁荣、发展的要求,对文化市场实施综合监管,在管理措施上立足于“实”,在联合打击上立足于“准”,在信息监督上立足于“灵”,在监管范围上立足于“全”;日常监管与明察暗访相结合,加大明查暗访密度和频度,特别是加大对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的明查暗访力度,坚决查处在中小学校周围违规开办的网吧、电子游戏厅等文化经营场所,坚决查处各类侵权盗版的教辅教材、少儿读物,打击非法印刷发行行为;每次明查暗访,直接到印刷企业、出版物经销单位、网吧、娱乐场所以及乡镇集贸市场进行明察,到易发生问题的红旗街、川口街等重点场所、重点部位以及繁华路段、川口汽车站、黄堡工业园区、大厦巷早夜市、超市等进行暗访检查,并对检查地点分门店、行业、内容、项目做好详细记录,结合文化执法,填写文化市场督查登记表;通过对文化市场进行延时、错时、交叉检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加强了工作指导。对明查暗访中发现的问题,采取迅速反馈、就地查办、移交办理等方法,使文化市场存在的一些隐患及时消除,一些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认真组织实施好各类专项行动。

每年制定专项行动方案,部署落实,通知自查,集中整治,签订目标责任书,认真总结。按照中、省、市扫黄打非电视电话会议及文件精神,组织开展“扫黄打非.秋风.清源.净网.固边.护苗”五大行动、打击侵权盗版、清查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扫黄打非进基层等专项治理行动,查处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光盘年均1000余册(盘),及时上缴市支队;组织开展安委会安全三化建设、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活动,确定重点安全生产单位,加强检查,强化意识;按照中、省、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及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年末岁初文化市场安全大检查,省、市、区主要领导安全检查,节庆安全大检查,天津港大爆炸安全大检查、江西丰城电厂坍塌等特重大事故大检查,彩色飞尘安全排查、安全专项治理大检查等每年不少于10场次;牵头组织广电执法、文物旅游执法、公安禁毒、创卫检查、平安王益等行业性专项整治行动;每年阶段性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教辅教材清查、高考点周边治理、寒暑假网吧综合治理、省市文化市场明察暗访、全市网吧交叉检查、网吧专项整治、广电接收锅执法检查以及创文检查、红袖标等行业性综合整治行动年均350人次。

——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通过学习文化综合执法相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文化综合执法专项行动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重点,加强领导;充分运用区广电中心播发新闻稿、在广场设立宣传点散发宣传单等形式,不断加大文化综合执法法制宣传教育,力促文化经营业主规范经营,形成社会力量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通过深入调研,有效将全区学校周围及城乡结合部的文化环境作为文化综合执法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区域,坚持不间断巡查,把打击制黄贩黄、非法出版、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作为文化市场扫黑除恶工作重点,进行重点宣传、重点监控;充分发挥义务监督员以及社区、学校、街道信息网络作用,建立日巡查、周小查、月大查、群众举报随时查的工作机制,实施全天候监控,使那些隐藏较深、与精神文明相对立的社会丑恶现象,始终在监管的视线和打击范围之内,从而促使各类违法违规案件事故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大力实施政务信息公开,分别在王益区政府信息网、《今日王益》刊物、王益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网站公布新闻出版行业各项行政审批内容事项、程序,服务承诺、举报电话,及时编写报送”扫黄打非”工作简报以及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动态信息;坚持“宣传教育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原则,在检查过程中采取分散培训的方式,针对单个业主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业主们虚心听取宣传教育,加强了法律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确保其规范经营。

——全面实施权力阳光运行

专人管理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激活并及时上传执法检查、扫黄打非、运营状态等文化市场月报数据;处罚取证全面,笔录完整;处罚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开具统一的财政罚没票据,及时上缴国库;完成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权利清单的编撰上报,脉络清晰,内容全面。

加强行政执法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先后制定了《文化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岗位职责》、《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等,保证了行政审批规范化、行政处罚公开化、行政决策程序化。在行政许可和其它行政事项的审批中,认真执行流程岗位式管理,形成了固化的对外办事流程、对内事务处理岗位流程,使人员岗位固化,职责到岗到人,提高办事透明度和办理效率,使窗口岗位服务更完善更规范。

规范法律文书制作。及时向区法制办及区编办办理报告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备案手续;按照省市统一要求,制作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文书;每年安排专人参加省市案卷评查和行政处罚人员培训班;通过与浙江丽水、湖州文化行政执法工作的相互交流考察等形式,有效提高了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质量。

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使用财政网络支付系统,支出预先申请,罚没收入及时上缴,日清月结,杜绝了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胡支乱花等不良行为。

——注重各项工作的对外宣传。

在铜川报、市政府网站、市局网站、市支队网站、《今日王益》、王益微博等及时刊发综合执法各类信息,每年不少于6篇次;及时迅速的拟写上报各类通知、通报、整治方案、阶段性总结等。

——存在问题:一是执法人员专业性欠缺。王益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编制共8人,同时承担旅游、文物综合执法任务,涵盖多个门类,随着时展,文化市场监管面不断拓展,监管队伍专业人员短缺,面临新型案件时,缺乏相应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支撑,不能满足文化执法办案需要。

二是无办公场地,设备陈旧、配置落后。执法队在煤业宾馆租赁办公,执法人员的办公电脑等相关设备年限长、配置低,关键时刻不能正常使用,不利于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平台、“扫黄打非”管理系统等平台录入,不能满足网上办案的需求。

三是各部门间沟通协调不够,不能构成有效合力。能够通力合作联合执法,但在各自执法过程中不能够第一时间资源共享,取证难、查处难。

四是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行政强制等法律的实施机关必须是行政机关,与此相关的文化市场各类行政法规17种、部门规章27种,这些执法、许可过程都需要文化部门具体实施,而王益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为直属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无权实施,弱化了文化行政管理职能,

——今后的工作思路

坚持日常检查常态化,规范化。通过增强日常监管次数和频率,随时发现、解决文化市场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实施重点监控,加强营业性演出活动监管,杜绝淫秽色情等低俗演出。同时,做好检查记录并及时将检查情况录入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系统。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全区所有文化经营单位,重点是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艺、演出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督促业主加强整改,确保全区文化市场安全。

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努力开展文化市场文明创建工作,积极引导文化市场经营者依法经营、守法经营和安全经营。通过提倡行业自律,反对不正当竞争;提倡守法经营,反对违规违法经营活动;提倡诚信经营,反对消费欺诈行为。找准宣传倡导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契合点,以“精细管理、热忱服务、人本执法、公正严明、高效廉洁”的服务理念,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市场。

开展网吧专项整治工作。适时开展寒暑假网吧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不按规定登记核对消费者有效证件等违法行为。所有网吧经营业主签订“文明守法经营承诺书”,经营场所张贴举报电话12318、张贴“严禁未成年人进入”警示标志,强化监管责任,对屡查屡犯的网吧坚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组织实施“清源”、“净网”、“护苗”“固边”、“秋风”行动,坚决查缴封堵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清查宣扬淫秽色情出版物及网络信息;打击假记者、假媒体、假新闻;规范印刷企业行为;整治少儿出版物市场,打击各类盗版侵权行为;应用全国扫黄打非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将每月“扫黄打非”情况录入全国扫黄打非信息管理系统。

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全面清查全区中小学校200米以内的文化娱乐及出版物经营场所,以实现“两无”为目标,即无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违规进入电子游戏室现象,无口袋书、淫秽低俗音像制品等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文化产品进入校园。

开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整治。大力开展广电执法,依法查处违法安装、擅自使用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行为,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安全。

开展娱乐场所监管。认真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演出市场管理条例》规定,推进娱乐场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开展文物保护单位巡查。严厉查处擅自修缮不可移动文物、擅自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工程的违法行为。建立文物巡查机制和巡查月报制度,确保文物安全。

提高办案质量。执法人员必须认真使用文化市场执法文书,通过科学应用执法文书,提高办案业务水平和办案质量。

加强部门协调。主动与工商、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联系,加强沟通,协同配合,开展联合执法,坚决取缔“黑网吧”,坚决清理取缔无证电子游艺和娱乐场所,提高文化执法办案的权威。

坚持公正廉洁。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实行职务回避,所有文化执法人员不得从事文化市场经营活动,严禁吃拿卡要、以权谋私。

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篇5

一、建立专业执法队伍,整合畜牧兽医执法力量。

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市畜牧兽医局将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畜牧兽医行政处罚及监督事项一并委托给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在2012年度的二级单位改革过程中,进一步整合了畜牧兽医执法力量。

一是执法人员落实。以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为主,整合现有畜牧行政执法人员,这次改革充实了23名同志到动物卫生监督所,原挂在市局的畜牧兽医执法大队一并归到动物卫生监督所,组建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机构,定编执法人员32人,全面履行畜禽养殖监管、种畜禽管理、动物防疫监督、兽医政药政管理、兽药饲料投入品监管和畜产品安全监管等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职能。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经过动物卫生监督业务培训,比较熟悉国家畜牧兽医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些人员中,通过考核和培训,把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认真负责的同志编入执法队伍上岗执法。

二是执法经费落实。全额预算执法工作经费,将执法机构人员工资和津补贴及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按照足额到位,保证他们集中精力抓执法工作。检疫收费和罚没收入缴入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配备有执法车辆和执法专用设备,争取畜产品安全监管等项目,完善了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监测手段,强化了监督职能。

三是业务培训落实。执法人员工作在行政执法第一线,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政府形象,决定行政执法质量。对执法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短期业务培训,是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提升执法质量的有效途径。这种执法业务培训每年举办两期以上,保证所有执法人员每年在完成执法任务的同时至少参加一次培训。每年年底对执法人员进行一次业务知识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执法。培训主要突出相关法规、相关技术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执法文书制作、执法工作技巧、执法工作资料整理积累等重点内容,做到理论性和操作性相结合。

二、建立联动执法监管机制,相关部门力量并举

我市的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畜牧兽医局与商务、工商、质监、卫生、公安等部门相互配合,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形成部门联合严管的态势和部门合力,提升了执法质量。突出联管关键环节,落实行政许可制度。比如对从事畜禽养殖(场户)和畜禽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与工商、环保部门一起严把准入关,并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对生产经营兽药饲料等畜禽养殖投入品的企业、门店,和质监、卫生部门一起,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条例》规定进行审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切实清除无资格的生产经营主体。真正建立起相关部门在生产养殖、屠宰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各环节各司其职,联合执法监管机制,实现许可和执法监管有机统一。通过有效的联合监管,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需要执法处罚的数量。

三、加大案件查处和廉洁执法力度,规范执法管理。

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全面贯彻“依法执法、人本执法、文明执法”的理念,一是案件立案查处及时、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规范、准确,在大案要案的查处过程中,争取相关行政部门特别是公安部门的支持,加大打击违法活动的力度,彰显执法的严肃性。二是执法案卷的卷宗有专人管理,完整齐全,格式统一规范。三是落实监督责任制,认真开展监督考核评议,对违法执法的人员进行过错追究,维护执法人员公正、公平、文明、廉洁执法的形象,建立执法威信。四是建立执法内部监督制度,对执法人员在监督活动中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有效杜绝违法执法和违法违规违纪现象,对在执法工作中违背程序、吃拿卡要等执法违法的人员要公开严肃处理,取信于民。五是实行执法目标考核责任制,将执法行为、执法成效等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内容,对连续两年考评为末位的,调离执法岗位。

四、强化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确保畜产品安全。

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篇6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逐步理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根据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求,将城乡管理、市场监管、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10个行业领域的行政权力进行了逐步划转,实现了变多部门执法为单一部门综合执法的职能整合;严格按照“三定”方案要求,县综合执法局内设办公室、行政执法股、政策法规股,所属的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市场监管执法大队、文化市场监管执法大队3个执法机构已完成职能与人员划转,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交通运输执法大队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交通运输局共同管理的行政执法机构,与其他相关部门共同管理的6个执法机构待划转。

(二)攻坚克难,常态管理,市容市貌提档升级。开展违章建筑依法工作,共拆除25处,出动车次25次,推土机3辆,执法人员98人次,共拆除违章搭建面积近1200余平方米;开展城区违法车辆地锁专项整治,共拆除100个占道地锁;整治店外、占道经营、流动商贩现象,宣传引导农户到指定地点销售,共规劝教育流动商贩108名,占道经营户300余家,责令清理乱堆乱放80处,清理破损国旗彩旗80余条,横幅60个;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一手抓爱国卫生月宣传活动,一手抓同商家店铺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工作,共签订200余份;积极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设置禁烟劝导员;开展禁毒工作宣传活动,以严厉打击涉毒贩毒活动,确保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禁毒防毒工作,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开展以“全民动员改善城市环境万众一心创建卫生城市”的主题宣传活动;开展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主题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动员工作,进一步扎实推进城市管理执法领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执法工作;依法依规清理取缔露天烧烤行为,对违规在城区露天熏制腊肉、露天焚烧垃圾和落叶、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乱扔乱倒垃圾、废弃物和违规排放污水等行为严抓严管。

(三)维护秩序,保障权益,市场监管职责到位。做好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关停市场活禽宰杀销售点,对菜市场内进行每日消毒,每日巡查加油站、餐饮店、小卖部、服装店、化妆品店等商铺;开展茨巫、白松集中办学点中学食堂及周边食品、卫生安全整治,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共检查学校食堂和周边餐饮、小卖部90余次,没收过期食品及垃圾食品72余种;全县共50余家电梯,开展卫生健康系统特种设备安全检查30余次,对存在部分特种设备未年检、未办理使用登记证仍在使用的单位,要求其立即整改;开展全县中药饮片及特殊食品检查25次,对全县卫生系统及超市母婴店检查40余次,对中药饮片购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立即通知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开展节假期间计量检查10次,对城北集贸市场、餐饮、超市、日化店、药店、手机店开展节前市场检查;切实做好肉类及其肉类制品的监督检查工作,严防不合格肉类及其肉类制品进入餐厅,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四)规范经营、健康发展,全面净化文化市场。疫情防控期间,与县文广局共共同查封娱乐场所11家,每天对暂停营业情况进行巡查;积极开展娱乐场所行业负责人培训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与县宣传部、公安、消防、邮政等部门联合开展以扫黄打非为重点的综合执法检查50余次;执法人员深入全县文化市场登记复工复产情况,对是否存在网络文化、网络视听、销售制作盗版书籍、色情图书和音像制品等违法经营活动进行了检查,收缴19张盗版光碟;处理1起娱乐噪音扰民问题;开学之际,对学校周边的文化环境进行了专项整治,积极营造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五)党建工作。强化政治引领,认真落实“”制度,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筑牢“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基础,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六)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州委、州府七项规定,杜绝形式主义、,深刻吸取蒲波、彭宇行、侯晓春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切实管好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缺乏有力法律法规、执法主体资格。

综合执法机构具备法律法规授权是实行综合执法的大前提。一是目前我国有关综合执法的依据散见于《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中部分授权性条款规定以及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一系列通知和决定中,各地综合执法机构的管理模式、执法范围不尽相同,势必会影响综合执法职能的发挥,也削弱了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执法主体问题突出,综合条件不够完善。执法机构的独立性强。至今,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在法律规范中,没有关于主体资格的统一规定,导致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极其被动。

(二)缺乏必要的执法工作力量。

一是执法队位素质不高,现有3支执法队伍来自原城管、文化、市场等执法机构过渡移交的人员,有的专业不对口,有的没有从事执法岗位等。这些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都是女性偏多、年龄偏大、业务水平偏低,真正精通执法业务的不多,这与综合行政执法涉及的专业领域多,涉及的法律和法规多,严格的执法程序以及要掌握专门的检查技术等工作的要求不太相适应,影响了执法质量,恳请予以招聘协管人员。二是综合行政执法局实际在位人数不断缩减(执法局在编18人,实际到位14人,且多为年龄偏大的女性,中青年干部仅4名(其中男性2名),担负着市容环境、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行业领域的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少、任务重、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的职能不断增加,管理的内容庞杂,人员流失严重,导致没有足够的执法人员到岗开展执法工作。

(三)缺乏支撑执法的基础保障。

一是执法基础相对薄弱。由于经费不足,缺乏财力保障,综合执法队伍存在办案装备保障不足、技术支撑不足、综合性培训缺乏等问题,极大影响了综合执法办案的调度、指挥和组织实施。二是缺乏人力保障。现有的执法人员大部分未接受过系统法律知识学习,也未接受过专业培训,面对新兴行业、重点行业的有效监管缺乏专家型"人才,使得综合执法的集约优势得不到最大发挥。

(四)缺乏顺畅的执法协调衔接。

部门之间协调不好,执法关系不够畅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实行综合执法,都是行使了相关行政机关的部分权力。但由于配套制度没有及时完善,部门间又难于协调,在实践中导致综合执法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产生诸多矛盾。一是执法与监管界限不明。综合执法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尚未完全理顺,存在一定的职责交叉和衔接合作不力问题,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常见,需要进步理顺权责关系。部分部门将管理职能转移到执法层,以执法解决管理问题,往往将那些费力大、获利小的棘手管理事项当作包袱甩给执法机构,造成职能部门与执法机构之间“有利抢着干,无利没人干”的局面。二是缺乏刚性协作机制。在日常执法中,综合执法部门通常需要有关职能剖门的协作配合,往往被部门视为“麻烦”而加以推诿或拒绝,执法机构与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难以形成合力,也影响了执法效力。

三、2021年工作计划

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结合重点工作,从实际工作出发,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围绕党政工作中心,紧抓载体,不断创新,确保执法工作取得新成绩,更上一层。

(一)继续推进改革工作。按照州委、县委关于执法体制改革要求,完成成熟执法队伍的划转,变多部门执法为单一执法,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执法体制基本理顺,机构和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服务便民更加高效,城市管理效能大幅提高。

(二)实施“十四五”规划,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求,城市管理工作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管执法队伍、全面提升执法水平,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综合执法覆盖面。二是执法体制改革完成后,推进对乡镇赋权赋能,强化乡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三是执法改革完成后进一步推进执法权限和执法力量向基层下沉,强化乡镇和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

(三)实施乡村振兴,提升市容市貌。

坚持“细”用心,“融”发力,“严”动真,“常”提升,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容市貌,加强占道经营、垃圾杂物乱堆乱放、污水乱排乱倒、随地大小便、油烟污染、乱架管线、环境卫生等方面整治工作,巩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开展成效,提升市容市貌,向县城顽疾亮剑。

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篇7

    论文摘要:当前,文化市场执法中存在着行政权力过于集中、部分领域交叉执法等突出问题。如何通过成立并运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本文以南京市为例作了探讨。

    文化市场执法机构建设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本文试从南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研究总结法律源泉、政策导向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文化市场执法机构建设的路径选择作探讨。

    一、南京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及文化市场执法机构设置情况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市场执法机构是宣传思想战线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社会舆论、传播先进文化、打击失范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和谐南京、文化南京的重要实践,离不开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市场执法机构的保驾护航。

    1.市、区(县)两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设置情况

    (1)市一级。设有南京市文化局(叉物局)、南京市广播电视局、南京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三个职能部门,分别承担大文化领域中不同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能。

    (2)区(县)一级。13个区(县)绝大多数设有文化广播电视局,个别区(县)文化局和广播电视局分立。到目前为止,上述部门均未加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牌子。但在各区(县)“三定方案”中,新闻出版行政管理职能和版权行政管理职能明确赋予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2.市、区(县)两级文化市场执法机构设里情况

    (1)市一级。2001年机构改革前,南京市文化局、南京市广播电视局和南京市新闻出版局均有文化市场执法职能,其中,南京市文化局和南京市广播电视局设有专门的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在2001年的机构改革中,市广播电视局辖下的文化市场执法队伍撤销,职能划给另外两个局的执法机构。目前,承担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职能的执法机构有两个,即设在南京市文化局的“南京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和设在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南京市出版物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南京市“扫黄办”)。前者主要负责全市文艺演出市场、文化娱乐市场、艺术品市场、电子游戏市场、音像制品零售和出租市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执法工作,后者主要负责全市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的市场执法工作,以及印刷行业、版权活动、网络出版的执法工作。

    (2)区(县)一级。13个区(县)没有专门的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在大部分区(县),文化市场护法职能基本上由文化广播电视局的文化市场科(有的同时挂“扫黄办”或“社文办”牌子)承担。

    二、文化市场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南京市作为文化大市,文化人才密集,文化单位众多,文化活动频繁。与之相伴,也存在着文化领域违法违规活动数量多、手段新、影响大等问题。近年来,“南京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和“南京市出版物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南京市“扫黄办”)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有效打击文化领域各种违法违规活动,规范文化市场行为,净化文化市场环境,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为南京市的文化安全和政治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当前文化市场执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觅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突出问题从根本上影响了文化市场执法更深人、更持久、更有效地向前推进。

    1。存在的突出问题

    (1)行政权力过于集中。主要体现在市、区(县)两级。在市、区(县)两级,专门或非专门的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均设在行政管理部门内,前者是后者的内设机构或下设机构。行政管理部门集决策审批职能和监督处罚职能于一身,不利于行政管理工作和行政执法工作公平、公正地开展。

    (z)部分领域交叉执法。主要体现在市一级。〔’〕南京市新闻出版局辖下的“南京市出版物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与南京市文化局辖下的“南京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在文化市场执法上存在着职能交叉、管理重叠问题,矛盾的焦点集中在音像和网络两块。根据南京市政府部门职能分工,南京市新闻出版局负责音像制品市场管理、网络出版管理,南京市文化局负责音像制品零售和出租管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实践中,市文化局负责管理的音像制品经营和互联网经营中存在着大量版权问题,如盗版、外挂、私服,等等。按照现行管理体制,这些违法违规行为应当依据版权管理法律、法规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版权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因此,在音像市场和互联网上网那务市场上,职能重叠、执法交叉现象难以避免。

    2.原因分析

    (1)制度安排有所欠缺。长期以来,我们习佃于制定一部法律、法规后就设置一个行政管理部门,并在其辖下设置一支行政执法队伍的制度安排。这种做法所基于的思维方式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集体无意识”。上述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导致的后果是,执法机构不断增加,执法人员日益众多,而执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却因体制原因难以提高。以南京市为例,就有南京市建设委员会辖下的南京市城市建设监察支队、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辖下的南京市劳动监察支队、南京市环境保护局辖下的南京市环境监理支队、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辖下的经济监督检查支队(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检查站)等为数不少的执法机构。

    (2)职能分配不尽合理。音像、网络作为新型出版物或出版载体,本应归口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可是,归口管理原则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音像原来由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1998年进行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参照”(而非“依照”)“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归口管理原则,重新确立了音像管理的职能分工,即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管理。2002年2月1日施行的新《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又从法律上对这种职能分工进行了确认。体制不顺,“一事双管”,造成诸多矛盾和隐患,是交叉执法的根源之一。

    网络是新兴的出版载体。2001年底进行的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新闻出版总署新增了“审核互联网从事出版信息服务的申请,对互联网出版信息内容实施监督管理”职能,文化部新增了“负责利用互联网从事文化产品传播和文化服务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及其内容监控管理”职能。网络文化活动(含出版活动)两家共管格局至此确立,交叉执法的根源亦由此形成。

    权力集中和交叉执法是当前南京市文化市场执法中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由“病因”人手,探索并实践从根本上克服上述突出问题的方式和途径,是文化市场执法机构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从法律源泉出发,研究总结近些年的政策导向和实践经验可知,体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原则的综合执法体制是文化市场执法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三、关于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设的对策建议

    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后,特别是2006年3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在全国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正以试点为基础逐步推开。结合前面所述情况,现对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适时启动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设工作。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关系到党对意识形态领导方式、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关系到依法行政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文化管理机构和体制的调整,关系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引领下,结合试点地区改革经验,南京市有必要在业已启动的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中适时展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设的调研、方案制定和方案实施等工作,以确保这项工作不落在全国后面。

    2.协调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机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的调整。改革方案的制定者以及机构改革的当事人都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处理好相关关系,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伴随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设的启动,南京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南京市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监督检查等职能将相应划转和重新配置,其人员编制、机构规模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两个部门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着眼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局,正确认识并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建设,为南京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创新作出努力。

    二是坚持原则与遵守法规的关系。中办发(2004)24号文是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有关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设的一系列原则要求。其中,绝大多数原则要求与现行法律、规定并行不悖。但是,也有极少数例外。例如,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组建方式”上,它的原则要求(“县级市和县现有的文化局、广播影视局、新闻出版局合并,设立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统一履行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组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作为其直属机构,以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名义对属地文化市场实施综合执法。”)就与一系列法律、规定(见“表1..)存在矛盾。南京市在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时,要正确处理上述矛盾,在区(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设置上采取独立建制模式。

    三是职能分工与宗旨统一的关系。根据决策审批职能与监督处罚职能相对分开的要求,行政执法队伍将从行政管理部门剥离出来,调整整合为单独建制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调整后新确立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因职能分工而彼此独立,但工作宗旨是统一的,即不断加强和完善对整个文化领域的监督管理。实践中,要从宗旨的统一性出发,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共同提高管理执法水平和管理执法成效。

    3.破解难点,确保新的文化管理体制高效运转。从试点地区的实践情况来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难题。机构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要通过深人细致的调研论证切实破解以下难点,为新的文化管理体制的高效运转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属地管理的基点定位问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主体是城市政府,实行属地管理。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属地基点是放在市一级,还是放在区一级?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有序开展分级管理。

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篇8

[关键词]安全生产;交通运输;主体责任;政府监管

 

如皋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作为如皋市交通运输局下属的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机构,具体负责履行对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大队如何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保证新《安全生产法》《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得到切实遵守,进一步在监管中推动企业落实好主体责任,及时查处、纠正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消除事故隐患,是每一位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人员不得不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1执法大队在安全监管中取得的成绩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的相关规定,如皋市于2016年3月29日在南通市范围内率先整合了乡镇交通综合管理所、运管处、5个交管所共7家事业单位,合并成如皋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此次改革实现了执法力量的整合和下沉,大队建队8个月,发现纠正安全隐患420起,实施行政处罚378起,有力地提升了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市场的安全监管效能。 

2执法大队在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党中央和国务院转变政府职能的系列文件及新《安全生产法》的要求,交通执法大队在安全监管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2.1政府职能界定不清 

一些执法人员思想上还存在对大队的运输安全监管职能界定不清的现象,在“简政放权、管放结合”的改革大潮中无所适从。 

2.2法规体系仍不完备 

运输行业中有关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法规体系仍不完备。如新《安全生产法》第108条设置了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退出机制,但是现行的《道路运输条例》中,关于市场主体的退出规定至今依然明显缺失,这导致了一些运输经营者无视安全隐患、带病从事运输经营,极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也使得一些执法人员在运输安全监管中缩手缩脚。 

2.3安全监管效能不高 

一是交通执法大队内部存在监管效能不高的现象。有些执法人员进行行业安全检查时,发现问题不多或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 

二是运输行业的监管部门间联动机制不健全。在我国,负责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的部门有公安、安监、运管、路政、邮政等多个部门。治理运输经营者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往往需要负责监管的多部门之间采取联合行动,形成监管合力。目前部门之间的监管信息不联动,往往使得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的运输经营者得不到依法责任追究。 

2.4事中事后监管不足 

交通执法大队在安全监管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将把好运输市场的准入关作为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对运输经营者的事中过程监管和事后退出机制的执行明显不足的现象。 

3交通执法大队推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促进安全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交通执法大队在安全监管中要贯彻落实好新《安全生产法》提出的“综合法治”的方针,做到安全监管实现政府的一元化管理向多元治理理念的转变,通过合力共治,实现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 

3.1厘清政府监管边界 

做好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是根本。在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的同时,还必须更好地发挥交通执法大队的政府安全监管作用。交通执法大队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则自由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3.2强化事中事后监督 

“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事,更重要的是要把该管的事管好,对安全生产等领域群众高度关注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在方法上,做到“放管”结合,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管好。 

首先交通运输执法机构要严厉打击无证从事运输经营的违法行为。依据国务院“先证后照”改革相关文件精神,交通运输行业的经营者取得营业执照后,仍然需要取得交通运输部门的运输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其次对取得许可证的运输经营者要检查其法定应当履行的主体责任是否执行到位,对其的违法经营行为要依法查处。在道路运输行业尤其是要强化对“两客一危”运输车辆(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的安全监管。 

再次要健全运输市场的退出机制。新《安全生产法》第108条设置了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退出机制,目前在运输行业的下位法中,虽然还没有集中进行细化,但是笔者认为现有的法律、法规、文件中已经设立了一些运输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退出情形。如《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六十六条、《江苏省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七条、第七十一条分别设定了对违法超限运输的车辆、驾驶人、运输经营者,取得许可的运输经营者不具备许可条件,违法行为累积记分达到规定分值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市场退出机制。又如《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2016年“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方案的通知》(交运发〔2016〕46号)文件中细化了新《安全生产法》第108条的要求,明确了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或者6个月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且负同等以上责任事故的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启动市场退出机制。大队应当认真执行好现有的法规文件中规定运输市场退出机制,而不能以法规制定不健全为由,消极等待。 

最后要建立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对接机制。《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认真贯彻执行交通运输部门移送涉嫌刑事犯罪案件标准(试行)的通知》(苏交法〔2016〕4号)文件涉及了90项交通运输行政处罚事项、31项涉嫌罪名。交通执法机关要认真执行该文件,做到行政执法机关和刑事司法机关之间既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又协调配合、运行顺畅,共同打击构成刑事犯罪的交通运输违法行为,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3.3强化法律法规支撑 

加强顶层设计,细化制度规范,提供法律保障。《安全生产法》是综合规范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法律,它适用于所有的生产经营单位,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核心。新《安全生产法》对运输行业经营者履行主体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及时修订交通运输管理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使其符合新《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将交通执法机构的安全监督职能,逐一进行细化落实。 

3.4提升安全检查效能 

首先要合理配置检查人员。执法大队要进一步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加大基层保障力度,强化业务知识培训,提升执法能力,为运输市场监管提供坚实的队伍保障。 

其次是推进第三方专家监管。执法大队应在危险化学品运输、旅客运输等重点运输行业推进第三方专家监管。 

最后全面创新检查方式。一是要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新模式。执法大队要充分利用好“江苏运政在线”执法平台、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平台、重点营运场所视频监控平台等大数据,提升运输安全监管效能。二是要推行“双随机”抽查、告知承诺、举报奖励等办法,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充分调动社会监督力量,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实现安全生产的“综合法治”。 

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篇9

自2014年6月获批部级新区之后,青岛西海岸新区便立足问题导向,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列入全区“十大改革”攻坚项目,自2014年11月正式启动以来,以改革创新的魄力,积极推进跨领域、跨部门的综合执法改革,逐步建立起了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综合执法体制,锻造出了一支作风过硬、一专多能的综合执法队伍,破解了行政执法部门权责交叉、多头执法、推诿扯皮等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探索出的综合执法改革“青岛西海岸新区模式”引起了全国的关注。2016年4月,山东省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现场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召开,这里综合执法改革体制机制的探索被誉为“青岛西海岸新区模式”,得到了中央编办和省编办的高度评价和推介。

锻造合力之剑

2014年11月18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国土资源局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海洋渔业局的海监大队、交通运输局的交通稽查大队的人、财、物、编等整建制划转到综合行政执法局;先行集中行使城市管理、文化市场、国土资源、海洋监察、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六大领域的全部或部分行政执法权,共计42类1402项执法权限。为了让新成立的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工作具有法律地位,山东省大力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行政执法改革探索,2015年8月,山东省编委办批复了《青岛西海岸新^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2016年4月,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开展综合行政执法的批复》。2016年7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印发《关于确认西海岸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公告》。至此,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获得了法律地位。

彰显创新魅力

青岛西海岸新区陆域面积212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1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82公里,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辖26个街道(镇)、1221个村居,常住人口180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在这样大的范围内搞好行政执法,保障城市的健康运行其难度和压力不言而喻。

队伍建设是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永恒主题。面对从六个职能部门划入的执法人员,青岛西海岸新区对综合行政执法局提出了打造“执法铁军”的队伍建设目标。为此,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每年组织两次全员性法律知识考试,开展“百日业务培训班”,组织260人次赴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参加“能力提升高级培训班”。同时,成立法制讲堂、阅览室,启用网上学习考试系统,每年春、秋两季开展全员军事训练,目前,形成了全员性、常态化的教育培训体系,促进了综合执法队伍向复合型、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提升。

与此同时,青岛西海岸新区把创新元素融入改革全过程,规范执法行为。对局机关科室和综合执法大队进行统一管理、指挥和调度,做到管理制度、执法程序、法律文书、执法服装、执法标识、车辆装备“六个统一”;创新制定了《综合执法办案规程》,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四类程序有机衔接,融入行政执法责任制、权力清单、案件审查、重大案件集体讨论等制度。同时建立区级执法监督平台、内部考核体系、社会多元评价等机制,对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全程监督,严格落实执法巡查、错案追究、评议考核等制度,确保执法公平公正。这些有力的措施,迅速规范了新成立的综合执法队伍的执法行为,实现了由“粗放执法”向“精细执法”转变,一支依法行政的“执法铁军”令全区刮目相看。

在创新执法工作模式上,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实施了“连贯执法”、“组合执法”和“递进式执法”等执法模式,充分发挥了综合执法的改革优势。目前,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实现了全域性无缝隙覆盖,这一目标的实现,得益于网格化管理的创新。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政委陈彦军介绍,网格化管理既节约了执法成本,又提高了执法效率。改革以前,新区监管面积大,到远一点的地方出现场需要个把小时,路上一折腾就是大半天。现在,执法中队直接进驻到街镇,十多分钟的执法圈让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就可赶到现场,执法效率大幅度提高。

在求解综合行政执法的创新路径上,青岛西海岸新区不遗余力,探索首创的“公检法三方衔接机制”也极富特色。

改革效应凸显

青岛西海岸新区在行政执法改革中自我鞭策,求新求变,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解决了“看似都管都不管”的问题,实现了“一支队伍管全部”。改革前,一些部门之间执法边界不清,“好管有利的事抢着管,不好管无利的事没人管”。以海岸带保护为例,以往国土、海洋和城管部门对海岸带的监管以高潮线为界,潮汐一变化,就会发生三个部门推诿扯皮的问题。而对海岸带违法建设的查处,城管、国土和海监部门又存在执法重叠现象。改革后,面对青岛西海岸新区282公里海岸线和5000平方公里的海域,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城管、国土和海监的执法事项集中行使,实现了陆海统筹执法,对海岸带存在的盗采海沙、非法建设、非法排污等违法行为逢违必治、一步到位,打破了以往“条块管理”的壁垒,在新区2016年3月全面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以来,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组织联合相关镇街拆除存量违章建筑面积122910平方米,清理灵山湾海域和胶州湾海域非法养殖设施分别达1600余亩和800余亩,保护了新区的“黄金岸线”。

解决了“久治难除老大难”的问题,树立了“执法为民新形象”。改革前,由于执法交叉、力量不足等原因,在占道经营、违法建设等方面存在许多久治未除、屡屡反弹的“顽疾”和“老大难”问题。改革后,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日常巡查和集中整治并举,彻底根除了多处困扰周边居民多年的“顽疾”,有效解决了长江路等数十条主次干道的占道经营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和“十乱”问题。

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篇10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到海南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课题(编号:Hys2012-33)支持。

【摘要】旅游市场监管对促进旅游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我国旅游市场监管存在着诸多问题。《旅游法》的出台,为解决旅游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法律基础。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海南省旅游监管具体实践,应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行政指导,重视旅游监管队伍建设,理顺监管体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监管沟通标准等。

【关键词】旅游;旅游市场;监管;海南

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典型代表,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自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南在旅游质量提升、市场监管、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时值《旅游法》出台之际,本文立足《旅游法》,以海南旅游市场监管实践为切入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海南旅游市场监管的实践

(一)完善旅游法规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重在依法依规。在行政监管和法律规制上,近年来,海南省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条例》、《海南经济特区旅行社管理规定》、《海南经济特区导游人员管理规定》、《海南省旅游景区景点管理规定》、《海南经济特区旅游价格管理规定》、《海南经济特区旅馆业管理规定》和《海南经济特区道路旅游客运管理若干规定》等7部旅游法规,内容涉及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交通、旅游商品、导游管理、旅游开发规划等方面,基本涵盖了“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在全国率先基本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旅游法规体系,为我国旅游行政执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组建综合性的旅游行政部门

2009年,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率先在全国挂牌成立,为省政府组成部门。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成立,顺应了我国旅游发展的形势,改善了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提高了旅游工作效率,有利于及时解决旅游市场纠纷,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2010年7月,海南省旅游规划委员会正式开始运作,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机构,负责整合14个主要厅局的资源,其主要职责是审查旅游规划和重大旅游项目规划,统筹全省重要旅游资源开发,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三)行业协会布局完善

“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证明,一个合理的社会管理系统总是由精干且富有效率的政府和发达的社会组织构成,并总是由行政监管与自治管理实现分工合作来构成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效运行需要法治政府的行政监管与社会组织的自治管理共同发挥作用,二者缺一不可。”[1]海南充分认识到行业协会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旅游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积极推进旅游行业协会建设。目前,在省旅游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七个专业分会:旅游景区分会、旅游饭店分会、旅行社分会、旅游教育分会、温泉分会、商务旅游分会、旅游团队购物分会等,发挥各级各类旅游行业协会在联系行业、沟通政府、调研政策、引导自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旅游市场监管增添了一支重要力量。

(四)探索建立旅游综合执法机构

为提高旅游行政工作效率,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健全旅游市场监管体系,海南省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衡又相互协调的原则,积极推进旅游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省政府专门成立了海南省旅游联合执法办公室,由省旅游委、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工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及省物价局组成,探索建立“综合执法、相互取证、归属处罚”的联合执法机制,改变过去的多头执法方式,整合了旅游执法力量。降低了行政执法成本,增强了行政执法效率。各市县也成立了假日旅游协调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成员单位间的密切协作,上下联动,在产品供给、信息服务、宣传引导、应急值班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人性化服务程度,增强游客满意度。

二、海南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旅游市场经营主体混乱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旅游市场经营主体良莠不齐,滋生出很多问题:一是无照经营长期存在,“黑社”、“黑车”、“黑店”、“黑导”等不规范的市场经营行为屡禁不止,坑骗、欺诈游客的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二是部分企业通过虚假旅游广告、散布不实信息,超范围经营旅游及相关业务;三是挂靠现象严重。部分取得经营资质的旅行通过挂靠承包的方式非法转让经营许可并从中获取挂靠费,致使企业管理不到位,严重干扰旅游市场秩序;四是“零负团费”现象普遍存在。“零负团费”模式严重侵害了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种恶性的价格竞争正逐渐成为常态,并已经由侵蚀旅行社业运行机制向整个旅游行业渗透,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

(二)旅游市场监管主体力量薄弱分散

虽然海南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具有统筹协调规划旅游市场的职能,但是旅游监管力量薄弱,旅游监管执法队伍,无论是从规模、数量上讲,还是从素质、能力上看,都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增长的需要。目前,海南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为正处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有限,各市县旅游质监所也普遍存在人员短缺、办公经费不足等问题。这与旅游质监所“受理并协调处理各类旅游质量投诉案件,查处各类违规操作或违法经营案件,依法对旅游市场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能极不协调。

(三)旅游市场监管多头执法

近年来,虽然海南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旅游管理条例、规划、办法等,但赋予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十分有限,旅游监管的手段也较少。旅游监管法定授权的不足和统一市场规则的缺位,致使旅游部门“大市场职责”与“小市场权限”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旅游市场监管涉及到旅游、物价、交通、卫生、公安、工商、质检等多个部门,导致政出多门,多头执法,既不利于监管效率的提高,又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比如,住建部门负责部级风景名胜区徽志使用的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负责旅游发展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发改部门负责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的管理工作。有些景点、公园也不都属旅游部门管,而是分属宗教局、园林局、规划局等单位管辖。

虽然海南省在省政府层面设立了旅游综合执法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多部门联合执法,但是,作为新兴朝阳产业,旅游监管就像是一个“香饽饽”,“在进行行业监管的过程中,各传统产业部门针对固有市场的管理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力量较强的执法队伍,旅游部门作为‘后来者’的身份和相对弱势的地位,难以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致使由旅游部门牵头的联合执法效果欠佳。”[2]多头执法的存在,就产生了职权交叉地带,使得责任不清和相互推诿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领域甚至存在监管真空。

(四)行业协会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虽然海南在旅游行业普遍建立了行业协会,但是,一方面,旅游协会或是专门分会都是采取“官办”方式,经过政府批准成立,工作人员由政府派,经费由政府划拨,在组织运营上不独立,行政色彩浓厚,独立性不强;由于存在天然的隔阂,官办协会按部就班地代表政府来开展工作,其在维护行业利益、规范引导经营者、沟通内外,抑或经常性地保持联系都不容易,因此,部分行业组织很难得到下游企业、个体经营者和导游的认可,工作状况和运行效果不太理想。另一方面,行业协会缺乏监管市场的职权,对行业管理乏力。行业协会在行业标准制定、行业准入、行业处罚、行业退出等方面没有发言权。这就造成“政府监管不到位、行业监管没地位”的局面,使得一些真正可以通过行业内部解决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或有政府出面解决,这样既造成了行政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的建议

(一)充分运用行政指导

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基于国家的法律、政策的规定而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作出的,旨在引导行政相对人心甘情愿地作出一定的行为或不作出任何行为,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来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标的行为。作为“柔性执法”方式,行政指导可以切合大众心理和社会需求,发挥旅游行政相对人的积极性,促进公众积极参与到旅游市场秩序的维护中,尽量减少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矛盾产生。

因此,各级旅游行政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行政指导的方式加强宣传,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通过建立健全旅游信息制度、安全提示制度、快速维权投诉制度、旅游价格指导制度等,为中外游客提供全面、准确、实用的旅游服务信息;通过建立违法前行为告知制度,劝导旅游经营者合法经营;协调各级旅游协会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引导和帮助旅游经营者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水平,进而营造“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只有政府通过建立公正权威的旅游产品信息系统、强化旅游服务供应商披露真实信息的义务或者通过采取告知、指点等行政指导形式来改善这种情况,才能方便旅游者获取关于旅游产品的正确信息,才能进一步有效的遏制不正当竞争,保证旅游市场公平竞争。”[3]

(二)加强旅游监管执法队伍建设

“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消费大众化和日常生活化,我国旅游市场呈现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特点,点多面广,快速扩张;另一方面,旅游是一种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旅游产品又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等特征,人民群众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期望值高。”[4]因此,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监督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旅游监管执法队伍无疑是影响旅游市场监管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海南应该抓住国家出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利时机,将市县旅游质监机构作为独立机构存在,以满足旅游执法检查工作的需要。同时、在机构编制上,尽量向旅游监管执法机构倾斜,在经费划拨上,努力保证旅游监管执法经费的落实和充足。

(三)加快推进旅游监管体制改革

由于行政权力的稀缺性和附带利益性,具有传统管理权限的执法部门不可能真正放权,再加上多头执法所形成的权责不明,这就容易造成“有利益抢着管,没利益不想管”的困局,政府协调下的联合执法也就容易走形式、走过场。最重要的是,海南旅游联合执法只在旅游高峰期和节假日进行,没有形成旅游综合执法监管的长效机制。因此,我国应考虑“建立一套级别高、权威大、职能强的旅游管理机构,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对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开发或整合,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组建,”[5]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推进“大管理”。探索旅游综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在成立省级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基础上,各市县也应尽快组建旅游发展委员会和旅游规划委员会,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组建高效快捷的旅游综合执法机构,最大限度地减少多头执法。在机构设置上,提高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位阶,将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定位为政府组成部门,将旅游质监机构定位为公务员单位,努力提高旅游行政执法部门的权威。

(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人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需要,大部分是通过社会组织来满足的。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专业化社会组织,通过其整合和协调功能,一方面可以使组织成员的活动由无序状态变为有序状态,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分散的个体粘合为一个新的强大的集体,把有限的个体力量变为强大的集体合力。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明确规定,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因此,一方面,海南可以按照先行先试的原则,放宽行业组织成立的标准,用足用活政策、资金来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广泛参与,淡化行业组织官方色彩,充分赋予其自,实行自收自支;政府只需对行业组织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鼓励各级各类旅游协会建立健全各项自律性规范,积极推动行业诚信建设,不断提高旅游行业自律水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另一方面,要赋予行业组织一定的管理权、处罚权。在行业准入和退出方面给予其较大的自由权限,政府只需扮演裁判者的角色。鼓励旅游经营者、导游等涉旅方通过行业内部标准化管理创建优质品牌。通过行业协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使旅游经营者牢固树立依法、诚信经营的思想,鼓励更多的旅游经营者在认真落实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基础上,建立自身旅游标准化管理体系,促进服务品质的提升,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四、结束语

《旅游法》的出台,对于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改善旅游业中市场秩序失范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旅游市场监管中,旅游监管队伍建设、旅游市场监管体制、行业协会组织等因素对旅游市场发展影响较大,国外旅游业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都有较为成熟的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国应立足新出台的《旅游法》,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注重对旅游市场监管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水平,真正放开对行业协会的管制,发挥其自主性优势;唯此,方能解决目前我国旅游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迎来旅游业的规范发展、持续繁荣。

参考文献

[1]赵刚.行政监管与社会组织管理关系研究[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9(11):227.

[2]杜江.当前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n].中国旅游报,2012-7-13(3).

[3]胡燕佼.论旅游市场监管中加强行政指导的必要性[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