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57:59

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篇1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学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创建高效课堂。结合高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以“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活动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立足教学实际,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原则,全校教师共同参与,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实实在在,针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实实在在地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实施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通过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3、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三、总体思路

以校为单位,制定校级研究课题,组织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业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为课题负责人,部分骨干教师参与研究过程、收集资料等。教师个人以校级课题为参考依据,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制定出个人研究课题。全校上下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实施流程

1.选题(x月上旬)。结合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以市教研室制定的“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这一总题为依据,结合我校一年来在实施导学案模式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校级课题“导学案模式下的小组合作研究”。教师根据这一总题,制定出自己的的子研究课题。

2.申报立项(x月中旬)。校级课题研究组,在规定时间内向市教研室提交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并在校内公布立项的课题。教师个人及时向教导处上报研究的子课题。

3.实施研究(20xx年x月-20xx年x月)。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并将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导处将对教师个人的课题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4.结题(20xx年x月上旬)。每个学期结束,都要开展子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学校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校级课题要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向市教研室进行汇报。

课题成果一般应是一份总结报告(附件四)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导处。

5.成果鉴定与推荐(20xx年x月下旬)。结题后,学校将对开展的子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广,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子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督促教师将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篇2

总体工作思路是:以落实课程方案为重点,在课程实施上求实效;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在课堂教学效益求上求提高。教研工作抓大放小,突出重点,给学校自主发展留有空间。

重点工作

一、强化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完善评估方案,引导学校更好执行课程方案。

去年省课程实施评估重点检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开设情况,威海教研中心对执行课程方案检查评估下发两次通知,有详细评估细则,按照省地评估要求及我市初中学校实际情况,完善评估方案。突出对学校重点工作的检查,以课堂教学和学生素质为检查重点,引导学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素质教育上来;突出检查的真实性,通过听课看学校的教学情况,通过评课看学校的教研情况,通过学生素质测评看课程实施的效果。

2、加强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研究性学习开设指导。

从开设课时、内容、方法等方面对综合课程跟踪指导,发挥教研员和教师骨干引领作用,重过程重实效,落实教研员责任制。

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环境教育、人生规划这四门义务教育地方必修课程都是体验类课程,避免搞成知识传授课程。不用留作业、不考试,突出学生做中学。

综合课程设置按照省地要求统一课时,地方课程根据内容统一进度,校本课程学期初上报各年级内容和进度,教研室负责整理推荐优秀校本课程,提高课程开设质量和效益。

3、加强实验教学的评估力度,有效利用实验资源。

与电教处密切配合,通过培训、指导、考核评比等方式提升理化生教师实验技能。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以“初中构建生命化课堂”课题实验研究为抓手,加强对实验学校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总结有价值的教学模式。

⑴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通过参加分学科课题研讨会,运用并优化“XX市初中生命化课堂1/3模式操作流程与实施要点”;通过组织开展课题视导,检查、指导学校的课题实验。

⑵继续开展并完成小专题研究

在20xx年的基础上,对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讨论等小专题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完善“生命化课堂1/3模式操作流程与实施要点(试行)”,研究制定生命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制定生命化课堂行为规则等。

⑶做好课题结题的有关工作

评选推荐优秀成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组织对实验学校的实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成果;高质量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准备并参加课题结题会议。

⑷组织初中构建生命化课堂实验学校申报。

2、构建“教研室—中心校—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通过研训一体活动,推广有价值的教学模式。

⑴各学科打造优秀课例,以学科为单位树标,培养典型,推广典型。新学期第一周就以录象课的形式通过教育网发到各单位。

⑵继续开展“同研一节课”活动,打造优秀课例,引领校本教研。各学科以XX市和XX市优质课评选为契机,把一节课研究透彻。

⑶“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设立精品库,由关注量向关注质转变,鼓励学校积极探索个性化“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加强并重视使用效果,关注全体教师的发展。本学年所有学科教师每人完成两份不同课型优秀设计。

⑷加强命题研究,提高命题能力。学科网站增加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库,由下至上逐级上传,引领教师研究教材,学习课标,提高命题能力,达到资源共享。中心校负责与教研员沟通根据进度按章或模块上传检测试题。

⑸高度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最新初中教研室工作计划最新初中教研室工作计划。课堂达标评价标准继续把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作为重要指标,真正把学习习惯养成看作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措施予以落实,通过课堂明显体现。

⑹各学科优质课评比与联片教研相结合、与发现典型推广典型相结合、与评价主任和组长听评课能力相结合、与教研员服务引领校本教研相结合,提高教研效率。

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2016年保靖县课题常规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采用学校自查与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于3月23、30日对水田中学、毛沟中小学、葫芦小学、清水坪学校进行了课题常规视导。

水田中学课题研究工作没有进入学校计划,没有针对教改难点热点及形成办学特色的重点课题,没有进行课题项目培训,教科室有计划,但没有课题管理制度,没有专项研究经费支持,研究档案管理比较薄弱,学校有两个县级微型课题,关于学生资助问题研究的课题资料丰富,研究有序,但资料收集整理不够规范,龙蓉芳的数学课题题目存在问题,需要进行开题论证更改课题名称,课题推广没有进入教科室计划,研究成果不十分突出。

毛沟小学对课题研究比较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学校有针对性的重点课题,但课题研究工作尚未列入学校计划,有专兼职课题管理人员,课题研究工作已列入教研计划,但工作内容不太具体,工作思路不是很清晰,可操作性不是很强,学校没有课题管理制度,没有课题专项奖励制度。研究档案管理不够规范:省规划课题没有年度计划和总结,研究资料零散,没有归类整理,2015年资料还没有理出头绪。微型课题研究在有序推进,《精心设计班会提高农村少先队员的素质研究》课题资料非常丰富,活动开展有特色,但应该紧扣课题内容,即如何通过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内容提高少先队员的素质这一中心展开工作,并收集相关材料,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课题研究课活动,《湘西农村幼儿园绘本阅读研究》有初期分析报告、调查报告汇总表,但无相关资料统计。

葫芦小学采用自查的方式进行。葫芦小学有课题专项经费,对石爱霞主持的微型课题《苗族地区小学生阅读方法研究》进行有效管理,学校对课题进行很好地整理,对课题进展作说明,从自查情况看尚不清楚课题研究工作进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科室工作计划,学校没有进行课题培训,没有课题管理制度,学校不重视课题推广。

二、主要亮点

1.学校均安排了专职或兼职课题管理员。

2.毛沟小学有形成办学特色的重点课题,以“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活动融入乡村少年宫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为重点,建设有民族特色的乡村少年宫,将学校少年宫建成传承土家民族文化的基地。

3.葫芦小学安排课题活动经费的做法值得倡导。

三、存在问题

学校重视不够;过程管理不细;课题成果不多;教学科研脱节;成果推广滞后。

四、对策建议

1.领导重视。学校领导重视是教育科研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学校要健全完善各项教育科研究制度,如《学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细则》、《学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检查制度》、《学校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汇报制度》、《学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办法》,尤其是制定和落实教育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教育科研奖励制度,激励老师积极投入教育研究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加强培训。有很多老师还是热衷于课题研究的,但是没有掌握相关的方法,不熟悉研究过程,不擅长资料整理,对教育科研望而却步。因此,要加大教育科研的培训力度。一是对学校课题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建议每年举行两次课题管理人员的培训,让课题管理人员对规划课题管理的流程了然于心,较系统地掌握规划课题的申报、开题、中期管理、课题结题等过程;二是加强课题主持人的培训,可以将集中培训和流动培训结合起来,流动培训是县课题管理人员流动到校现场面对面手把手培训,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目的在于让省规划课题能顺利开展,保证省规划课题研究的质量;三是对课题爱好者培训,一般可以在学校进行,实现课题研究的草根化;四是部级课题申报培训,召集县内研究实力比较强的老师组成部级课题申报专家小组,对他们进行部级课题申报培训。通过各个层次的培训,组建一支多层次的教育科科研队伍。

3.精细管理。一是积极组织课题申报。选题立项是科研的关键。各学校要根据省州下发的“规划课题申报指南和申报通知”的要求,广泛宣传动员,精心指导教师选择符合本校实际的课题,及时上报县教育科学规划办。二是经常开展常规检查。学校要根据《保靖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常规管理细则》对学校各级各类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常规自查。三是十分重视档案建设。开展教育科研,离不开档案建设。课题的档案建设实现了网络化、规范化管理。主持人要及时把相关材料整理、分类、归档上传到州网络管理平台,以实现研究成果网络共享,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档案的作用,为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对各课题的档案管理采取网上检查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要做到两点:首先要做好课题主持人及研究成员的微型课题研究档案整理的培训,让他们学会微型课题资料的整理;其次课题管理人员要按月做好成果目录和获奖目录的分类整理工作。

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篇4

[关键词]教研课题;实效管理;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3-0038-04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由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于1995年设立,主要面向全省幼儿园、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及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该系列课题注重课程教学及管理的实践性、应用性及时效性。为了科学地做好相关课题管理工作,我们开展了《江苏省教学研究课题管理的实践研究》。全省各地反思教育科研实践活动,将相关做法融入江苏省教研课题管理当中,力求解决内容研究不精、资料积累不厚、价值定位不准、应用范围不广等问题,改变课题研究中“申报热、结题热、研究冷”的不良现象,创新课题管理思路,进一步增强教研课题的实效性。现将有关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介绍如下。

一、整合“微型课题”,提升课题研究的精度

课题研究最常见的问题是内容研究粗糙不精。课题研究质量取决于广大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理解、领悟与实施的质量,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在教师积极思考和教育行为的不断完善当中。但现实中,仍有不少学校把课题研究当做少数人的事情,忽视了广大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课题研究粗糙、成果品质低下。课题主持人一般都担任学校行政职务或学术职务,有能力调动学校的各种资源,但往往管理事务多,大多是承担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课题组一两位核心研究人员,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写作。课题研究的各种主要材料基本上由他来撰写。辅助研究人员往往作为旁观者或方案执行者为挂名而参与课题研究。因此,我们提出搭建一座与教师常态工作密切相关的研究平台,让研究内容、研究方式、研究结果真正触动教师,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真正体现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主体地位。

把课题化整为零,利用微型课题建设研究团队。做好课题基础性研究工作。课题组为了调动广大参研人员积极性,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研究思路分解课题展开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初期,由核心研究人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细化研究内容、制订落实措施,将课题分解为若干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微型课题,学校普遍动员教师参与相关内容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期,大力提倡研究人员对微型课题采用“三一”研究方式,办公桌上放“一本书、一页纸、一支笔”,在课间随时看几页书、做几点思考、写几点体会,将研究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教师将课题研究、课堂教学与专业成长联系起来。在课题研究后期,筛选研究质量高、对课题贡献大的微型课题作为子课题,让每个成员都经历一个相对独立的课题研究过程。最后,核心研究人员汇总材料,写出研究报告,整理结题材料。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受到教师欢迎。

市、县教育科研管理部门重视课题组既定的微型课题研究,在组织开题论证时关注微型课题设计的整体性和可行性,要求课题组不仅要有总的研究方案,还要有部分重点微型课题的研究计划。各地根据当地教育科研管理现状。将微型课题立项为校级或县级课题,研究周期为半年或一年,督促教师积累研究资料,丰富研究成果。在中期评估阶段,科研管理部门除了听取课题研究汇报外。还可邀请本地相关专家对已立项的微型课题召开会议进行鉴定,结题后及时发放县校级微型课题结题证书,研究成果为研究人员独立拥有,会大大激发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热情,彻底改变一个人做课题的局面。在成果鉴定时,省教研室或市教科所的专家组要了解课题研究人员的作用,尤其对核心成员要逐个考察,对课题有贡献的即可成为课题研究人员。课题研究人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位成员除了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外,还同时分享集体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主体的作用。

二、运用“资料系统”,增加课题研究的厚度

课题研究最突出的问题是研究资料积累不厚。教育科研资料能使研究者掌握相关研究领域的已有成果、研究动态,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启发研究者的思维及激发灵感。但事实上,研究人员在课题立项后的大量时间内,忙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往往缺少研究过程的实施,没有研究活动记载和过程资料的搜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研究资料不全面,资料整理不到位,导致研究报告内容空洞、观点不明、过程不实。研究成果表达是在充分占有研究材料基础上进行的提炼,平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积累丰富的素材,进行成果、观点、方法、策略的提炼。

将素材积微成著,利用资料系统建设研究档案,做好教研课题累积性研究工作。实施课题研究,主要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概括结果,积累研究资料是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的重要保证,课题承担单位要建立课题资料管理制度,积累不同阶段的研究资料。课题前期资料包括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等;课题中期资料主要包括阶段计划、典型案例、研究论文、会议记录、课堂实录等各种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课题后期资料包括课题研究报告、成果应用材料等。自课题研究开始之日起,课题组要做到学习记笔记、调查写报告、研讨有记录、讲座留痕迹,把资料的积累和整理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材料完整、准确、系统,并对课题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学校教科室也可以为全校每位教师建立文件夹,所有科研材料都放在教师相应的文件夹中。组织学校领导、教研骨干定期对教师科研材料进行评估,对全校的教改趋势进行动态分析,总结提炼、寻找切口、明确主题,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课题研究与办学思路相结合,受到上级欢迎。

市、县管理的省级课题数量大,文本资料多,无法对每一课题深入研究,而使用课题资料管理系统,可以彻底改变这种现状。课题资料管理系统即电子文档管理系统,是一种计算机应用程序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常用的电子文档、数码照片等信息内容,能够进行文档集中存储、文档日常操作、文档在线查看等功能,具有严格的管理权限,对资料信息在管理上各负其责,资源共享。课题资料管理系统用法如下:市县电教中心在本地服务器安装“电子文档管理系统”,相关部门享有超级管理员权限,将系统分成几个模块,建立科研管理制度、教育科研文件、学校科研空间等文件夹,点击每校文件夹,可以查看此校的任一教师科研资料。学校教科室管理人员为本校每位教师建立个人文件夹,文件夹以教师真实姓名命名,把教师所有教科研资料存入各自文件夹,县教科室定期检查各个课题研究进展。利

用本系统存储课题研究资料,实现对全县的教研课题进行有效管理,增加课题研究的厚度。

三、建构“订单项目”,强化课题研究的准度

课题研究最棘手的问题是社会价值定位不准。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及社会组织通过自身的自我实践活动发现、创造社会或他人物质或精神的发展规律及内在矛盾的贡献。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看重和成果鉴定,多数研究成果对教育决策、教育改革与教育实践缺乏影响力。一是因为研究者对课题研究的价值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课题研究也就是写写文章而已,研究目的不正确;二是在实施过程中受不可控制的因素影响,如课题组人员变动、学校外界环境变化等,研究过程具有随意性。我们应以学校教育改革与实践的特定需要为依据,获取实际进行的课题研究活动的信息,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直接介入,指导课题组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以保证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尽可能地符合教育改革与实践要求的价值取向。

课题有的放矢,利用订单项目实现社会价值,做好教研课题应用性研究工作。“订单式”科研项目是指课题组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以课题研究中具有重要社会价值的现实问题为核心,注重课题的社会效益控制,在有关科研部门和相关专家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教育科研工作方式。“订单式”科研项目的结构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是研究现状分析,二是项目实施方案,三是项目实施行事历,四是评估报告。项目前提是研究单位教育科研现状分析,项目主体是实施方案,项目的实施过程体现在行事历上,项目效果通过评估报告来反映。实施方案包括项目名称、指导思想、理论依据、项目目标、实施过程、具体措施、项目效果、项目价值、项目小组人员及职责等。最为重要的是项目小组人员组成。核心人员通常由项目策划、项目组长、项目秘书组成,其中项目秘书由学校认真选用,承担课题的主要文字工作。项目成员由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聘任,共同组成针对性强的指导团队,确保项目高标准实施。科研项目将课题研究和学校工作紧密结合,课题研究侧重于理性思考,项目实施侧重于实际效果,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订单式”科研项目让课题研究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受到校长欢迎。

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实施“订单式”科研要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教育科研工作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通过多种途径与学校建立联系,掌握学校的需求信息,确定项目研究方向;二是合作性原则,选择适当的“订单式”项目合作对象,根据学校的科研条件和管理水平,在充分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制订科研项目书,建立一种有效的科研协作关系;三是有效性原则,科研项目设置直接与学校目标挂钩,瞄准某种工作效果并落实到具体要求,效果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清晰体现;四是综合性原则,项目研究要与学校的全面工作密切联系,在学校长远规划和整体推进的背景下进行,在实施过程中要配合学校的现实工作任务和课题研究相关要求开展工作。“订单式”科研项目明确课题多维目标。充分体现教研课题的社会价值,强化课题研究的准度。

四、加强“成果转化”,拓展课题研究的广度

课题研究最遗憾的问题是应用范围不广。教育科研是潜在的教育生产力,它只有通过在实践中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现实中,有的学校认识不够,把课题研究当做多余的工作,时间投入不多;有的学校好大喜功,研究成果停留于通过鉴定,研究深度不够;有的学校不求实际,将科研与教学割裂开来,应用价值不大。教研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左右,课题研究花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有在实际中进行应用和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导致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科研成果鉴定并不是课题研究工作的终结,而是课题进一步研究的新起点,积极转化科研成果才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让课题“树上开花”,扩大应用范围,必须做好教研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指教育科研成果为人们或社会所接受、理解、掌握,使之成为人们或社会的观念与知识体系,并应用于实践,带来明显的教育效益。在省教研课题通过鉴定后,课题组要迅速制定转化方案,重新调整课题组成员,形成有说(做报告)、有写(会提炼)、有演(能上课)、有跑(善组织)的团队。课题组提炼教育科研成果,通过在一定范围巡回讲学、课堂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把成果变成具体实在的、教师们看得见、学得会的教育教学成果。课题研究单位要给予课题组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建立转化激励机制,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在成果应用方面取得成就的教师,形成一种自觉运用科研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课题研究与教学质量相结合,受到家长欢迎。

省教研课题采用“课题研究一成果转化一品牌打造”三步走策略,成果通过鉴定后,市县科研管理部门极力支持研究单位进行再研究,将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形成学校某项工作的品牌,成为学校的无形资产。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根据自己的工作思路,制订教育科研成果转化计划,协调组织更大范围的课题成果转化活动,要求每个课题至少在学校进行转化,有条件在县级范围内进行,或者积极推荐到市级以上活动中展示。根据转化的成果质量、教学效益、转化范围和社会影响等,评选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颁发证书和适量奖金。在时机成熟时,研究单位可以在报刊进行宣传,争取社会广泛的认可,积极有效地推进教科研成果向学校无形资产的转化。打造学校的教育品牌。通过对课题研究成果进一步总结、提炼和应用,拓展了课题研究应用的广度。

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篇5

一、什么是体育科研课题

体育科研课题是把体育学科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科研课题的研究应有以下几个实施过程:1.科研课题立项;2.成立科研课题组;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4.课题论证评价;5.结题验收。

二、怎样选好科研课题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教育研究也是如此。在体育教学中需要研究问题很多,但并非每个问题都值得我们研究。因此,如何选好科研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遴选。

1.课题必须具有实用性

课题的意义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方向。因此,选题要从当前体育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要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我们在衡量选定课题有无使用价值时,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择的课题是否符合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二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体育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体育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体育教育理论体系进行的专门研究。作为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主要关注的是前一方面问题。

2.课题必须具有科学性

课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选题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其次,还要以体育教育的基本科学原理为依据,这是选题的理论基础。选题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为了保证选题具有科学性,必须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充分论证。

3.课题必须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所选定的课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清,范围明,宜小不宜大。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而且不易操作。

4.课题要有独创性

要做到选题新颖具有独创性,就要把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体育学科取得的实践成果和体育科学理论基础上。我们应该看到,科学上的任何成果,都是科学工作者在前人工作成就的基础上一步步取得的。因此,在选题时,要广泛深入地查阅文献资料,弄清所要研究的课题,目前在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成果,要知道是否有人已经或者正在研究类似的问题。这样才会使选题具有独创性,我们才不至于作无用功。

三、成立科研课题组

每一项科研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靠一两个人的"单枪匹马"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因此,一般课题组最好由4人以上组成,要选出一名业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教师来担任课题组组长。在选拔课题组成员时,应尽量考虑到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必要时还可以跨学科或聘请一些在这一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来担任课题组的组长或顾问,从而提高课题研究成果的权威性。由于各校体育教师相对较少,也可以采取几所学校联合或把一个地区的优秀人才集中起来,组成课题组。这样既可以保证课题组成员结构的合理性,又解决了学校体育教师少、不利于开展课题研究的难题。

四、如何设计科研课题方案

一项科研课题,经过选题和必要的论证之后,就可以着手设计课题方案了。课题方案是对研究问题的提出、课题解义、课题研究假设、课题的实施步骤等诸多方面问题进行整体的设计,这样可使操作做到心中有数,按计划进行课题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教育科研始于问题,某个科研课题总是为解决某个问题或某类教育教学的问题而设立。要把问题的来源交代清楚,把实施课题的意义阐述透彻,把课题的创新程度表述明白。此外,还要说明一下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明确该课题研究领域所面对的问题状态。

2.课题释义

课题释义是要求阐明课题的含义,是对"是什么"的回答。对于这个问题,既要从理论上溯源,又要做到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所谓内涵,是指这个课题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要素;所谓外延,是指这个课题的范围有多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个科研课题总要有所创新,总要有一些新的内涵,所以尽管有很多课题是用一些普通的词汇来表达,但决非是不证自明的普通概念,都需要课题研究者给以释义。

3.课题研究假设和课题目标

假设是以一定的理论和事实为依据,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某种带有推测和假定意义上的理论解释和结论,是对某种尚待建立的变量关系的推测。有些课题方案,用课题目标的方式来表达研究假设的结论内容,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常见的表达方式。

4.科研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个科研课题的完成是从理论构想到科研实践逐步完善的过程。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是一个从准备到操作、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全局的实施过程。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完成后,并不表明就可完全照本实施了。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还会不断地出现一些新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实施方案进行补充和调整,使其不断完善。

五、课题论证评价体系

一个课题研究进行得如何,有没有得到课题假设和结论,有没有达到课题目标,要通过论证评价来检验。课题论证评价体系是根据课题目标和操作定义,由课题研究者制定的具体检验指标。这些指标是对应课题目标和操作定义的,完成了这些指标,就可以认为已达到了课题目标。一个好的论证评价体系,要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本身要有较好的客观性,指标和课题目标要有较好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够获得正确的结论。

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教学改革管理心理学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8.051

aResearchonCaseteachingReformofmanagementpsychology

LiJun

(ShaoguanUniversity,Shaoguan,Guangdong512005)

abstractthearticleexploredadoptingmanagerialcasestoreformthemanagementpsychologycourse.inclassroomteaching,thearticlediscussedhowtousethecomputersandnetworktechniquetoestablishthesystemofmanagementpsychologyteachingresources.theresearchexploredadoptingmanagementtheoryandtechnique,suchasmanagementbyobjectives,organizationalcommitmenttheoryandleaderlessgroupdiscussiontoreformtheclassroomteachingandthestudentevaluation.

Keywordsteachingreform;managementpsychology;caseteaching

1管理心理学学科概况

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和心理学这两门独立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它是一门边缘科学,它的产生离不开企业管理的需要和实际管理工作经验的总结。它是研究各种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

因此,对本学科的教学而言,管理中的实际案例和心理学理论之间应取得一个平衡。但目前我国管理心理学教学中,却往往出现失衡现象,即侧重心理学内容,过分以心理学理论为中心,忽视了管理学案例作为心理学理论的载体作用。①

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而不是抽象的思辨。无论是管理学或者管理心理学都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种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心理学的课程不能单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应加强贴近经营管理实践、具有生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系统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能力的案例教学。管理心理学课程如果不能有效采取案例教学法,那它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

我国高校开设本学科课程名有的称“管理心理学”,有的称“组织行为学”,但基本内容并无很大区别。在教材上,大多沿袭本学科传统体系分为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三大部分,以“人性假设”为理论基础,内容重视心理学理论的阐述,涉及现代企业管理实际案例的内容甚少。②有些教材甚至与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内容多处重叠。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法灌输心理学理论为主,并未有效结合管理实践案例,即使有结合,那也是非常牵强,导致学生感觉在重修普通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无助于解释管理实践中的心理现象。

本文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达到以下目的:

(1)探索在管理心理学教学内容中以管理学实际案例为主要线索,在每一案例中贯穿多角度、多层次的心理学理论。

(2)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技术,例如目标管理理论、组织承诺理论、无领导小组讨论等等,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方法。

(3)探索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如何系统运用研讨法、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等等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2本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管理心理学教学处于不断改革之中,人们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本课题改革思路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针对教学内容少而陈旧。目前,各院校选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版本,内容大同小异,而且内容主要集中在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领导心理、激励理论等。因此,本学科教改课题集中在引进新的心理学成果,扩大课程中出现的心理学理论范围。

(2)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目前各院校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讲授,用黑板、ppt、书本等作为展示手段,而学生单纯是作为接收方在台下听课,两者缺少互动。近年教改研究主要针对该问题,探讨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改变教师和学生缺少互动的现状,例如采取互动的教学模式,又如采用视频作为展示工具,提高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多通道接收信息从而有利于知识建构。③

(3)针对考核和教学管理。针对考试方法和内容缺少案例、重记忆轻运用,探讨考试方式和内容的改革。结合本课程的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目的。案例单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以往本学科的课程案例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将案例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辅助手段。以案例和问题为导向,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其实质是帮助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参照过去的经验,从实际情况、措施和结果中学到东西。④

3管理心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具体方法

3.1改革内容

(1)教学内容的结构性改革。不再将管理学案例作为一种辅的工具,而是直接以管理学案例为中心和主要线索组织教学内容。研究如何跟踪理论前沿和现实信息,追踪和引入合适的现代管理案例,适当介绍学术界和企业界最新的发展动态。

(2)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探讨如何实施新型的教学方法能有效体现以管理案例为中心的心理学理论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视频、音频等不同技术手段,加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直观性,建立内容丰富、使用方便、易于随时更新的管理心理学教学资源系统。

(3)考试模式的改革。确立以管理案例为中心的考试模式,注重在试题中通过实际管理案例考核多种心理理论的灵活运用。确立以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的考试模式。发展多种考核方式,尽量采取计算机网络作为媒体的考试形式,例如用计算机呈现管理实例,学生可采取记录视频音频,或者上机操作答卷等各种方式,全方位考核各种素质和能力。

(4)运用研究成果,实施具体教学,观察分析教学效果,形成实施报告,提高学生对管理学案例的心理学原理的分析能力,并通过抽样对比研究,问卷调查等量化的方式评估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3.2改革目标

丰富管理心理学的内容,通过管理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案例为中心和线索重组教学架构。拓展多种教学方式,应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考试模式改革,更有效对学生学习成果作出评价,同时对教学和学习起到正面导向作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管理心理学理论,提高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3.3拟解决关键问题

如何解决既能以管理学案例为中心和线索组织管理心理学课程,而又不致教学内容和结构的零乱。如何有机统一以上改革内容和措施,达到对该学科的理论、实践教学,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等方面都比旧教学模式更加有效。如何使得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维持教学秩序,增加个别化教学的时间,以及深化学生对本课程内容和理论的整体理解。以上都是要解决和具备实施可行性的关键问题。

4管理心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评价

4.1总框架

结合以往积累的经验,构建一个以管理学案例为中心和线索组织起来的管理心理学教学课程,同时以培养学生心理学理论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培训操作程序和执行策略,且具有相应的评价机制,革新学生考核机制。

4.2实施步骤

具体内容包括:(1)以管理学案例为中心和主要线索组织教学内容,重新组织教材。(2)实施新型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建立教学资源系统,实施教学。(3)教学过程中应用管理的方法,例如:无领导小组讨论、目标管理、管理游戏、情景模拟等等。(4)确立以案例为中心的考试模式,注重在试题中通过案例考核多种心理理论的灵活运用。(5)运用研究成果,实施具体教学,观察分析教学效果,评价案例教学的效果,形成实施报告。

4.3对教学的评价方法

本研究可采用调研、咨询、教育经验总结法、统计法、实验对比法等方法,对本文所提教学方法实施评估,以了解其效果和价值,为进一步推广或者修改提供信息。

5本研究的价值

本研究的最直接价值在于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有利于管理实践,对管理心理学教学的改革乃至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都有着较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操作意义。无论是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教师的课程教学,都能够从本研究受益。

本研究同时具备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课程案例教学并不局限于管理心理学,它对于所有学科尤其是应用性强的各门社会科学的教学有普遍意义。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其他学科有启发意义,课程案例教学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推广至其他学科,从而使得研究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的价值并不局限于高校的课程教学,它可推广至企业或者各种机构的培训课程的组织和编制,以及各类拓展训练项目的实施。

本研究获得韶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

注释

①卢盛忠.管理心理学[m].4版.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3-6.

②刘星期.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心理科学,2001.24(1):3-5.

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篇7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73-02

作为人文经管类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案例教学最早被用于医学和法学学科的教学实践,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20世纪初,哈佛大学首先将案例教学方法用于管理学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将所研究的问题置于特定的环境中,采集相关信息、数据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说明问题的原因和过程,得出具有启示意义的结论,甚至是理论的创新。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通常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设计,挑选适当的案例,组织课堂和课后研究与讨论,并对学生针对案例做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与讲解,根据学生做出的解决方案质量给出平时成绩作为激励等。虽然案例教学已经在本科管理学教学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往往面临一些问题与障碍。本文针对《管理学原理》教学实践中实施案例教学遇到的问题与障碍进行分析,并对《管理学原理》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问题与障碍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仍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

1.管理学案例教材匮乏。尽管目前各大院校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均加大了案例教学的比例,但目前适合中国本科学生的管理学案例教材寥寥无几。在此背景下,《管理学原理》授课教师为了实施案例教学往往需要自行挑选或者设计案例。由于教师本人精力和水平的局限,其挑选和设计的案例往往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以理解,甚至不适用于本科教学。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的质量与案例教学的质量显著相关,管理学案例教材的匮乏直接影响了《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

2.教学投入和教学设施不足。与简单的课堂讨论不同,《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更加复杂与多样,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支持。在某些案例研究与解决方案设计过程中,可能需要部分软件、硬件的支持。但在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中,往往只需要教师对基本原理进行讲解与演绎,学生不用动手实践,使得许多教学管理者认为《管理学原理》教学与理工科科目不同,没有必要安排实践环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软件和硬件的支持,教师只能安排学生在课堂讨论或课后自行分析并制作方案。学生课后学习极大地依赖自己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这种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3.教师对案例的把握不足。高校教师往往是研究生毕业就进入高校执教,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严重不平衡,而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对其主持分析的案例具有较强的把控能力和透彻的理解能力。由于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往往存在鸿沟,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高校教师难以充分把握、透彻理解所教的案例,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天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操作性不强。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和控制者,由于教师对案例掌握上的不足,可能最终导致所教授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与现实脱节,最终影响案例教学的质量。

4.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作为一门管理类基础课程,根据本科培养计划,《管理学原理》课程往往安排在大一开设。由于大一的学生刚刚由高中升入大学,仍保持着高中时“重做题、轻实践”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缺乏主动实践、参与课堂讨论与分析的动力。学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学生较低的配合度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

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与障碍,对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进行讨论。

1.编制高质量的案例教材。为了保障案例教学的质量,有必要编制一套高质量的管理学案例教材。虽然组织高水平的管理学案例教材编撰工作离不开各大教育教学出版社的支持,但是在目前管理学案例教材缺乏的背景下,各高校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原理》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师可以自行组织起来,编制高水平的管理学案例教材。同时,组织全院多位经济、管理类教师共同编制管理学案例教材,能够有效地减少单个教师编制课程教学案例的个数,节约教师的精力和时间。参编教师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编制少量案例也有利于提高编制案例的质量,进而优化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2.增加教学资源投入。为了缓解《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中教学软、硬件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管理学原理》授课教师有必要对学院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宣传与呼吁,使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知晓并理解《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中软、硬件资源投入不足的现状及其带来的问题,争取教学管理部门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加大资源投入的支持力度。同时,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也应当改变其“经管类学科仅需较少教学资源投入,只要教师站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即可”的传统思想,了解国际国内管理学相关学科教学实践的发展状况,对管理学相关学科的案例教学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教学资源的投入,以保障管理学相关学科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3.提升教师能力。主讲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以及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对案例教学的质量举足轻重。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的能力。首先,教师本人应当时刻注意自身能力的不足与缺陷。其次,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相关理论进展与教学实践的发展,学习先进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将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同时,学校、学院各级教学管理机构和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与学习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水平,进而提升管理学相关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

4.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投入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以及整个课程教学的质量。如果学生自己难以主动提高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主讲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案例学习的整个流程、案例分析所需知识储备和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必要的准备工作。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采取鼓励的基本态度,为了保护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始终对学生保持鼓励与肯定的态度,支持学生的发散思维,表扬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做得好的部分,并艺术地提出学生未来需加强的方向,切不可简单粗暴地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批评与嘲笑。同时,教师还应当将学生的平时成绩与其分析案例、讲解解决方案时表现的能力相联系,对做案例认真和做得好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加分,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学习,进而提升整个课程的案例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将案例教学应用于《管理学管理》等管理学相关的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与知识。本文在回顾案例教学发展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对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障碍以及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总结与梳理。研究认为,管理类学科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是管理学案例教材匮乏,教学投入和教学设施不足,教师对案例的把握不足,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而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主要有编制高质量的案例教材,增加教学资源投入,提升教师能力和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本研究为高校管理类课程主讲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一定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品媛.试论管理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法[J].管理学报,2008,5(3):340-344.

[2]王谊.管理学案例教学法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3,6(6):63-64

[3]贾红.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4-5.

[4]熊勇清.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4,(1):85-88.

[5]秦立栓.论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5(3):7-8.

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篇8

关键词:“课时目标”;研究共同体;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41

本学期我校教学的主题研究是“课时目标”,其实关于英语做为第二语言在教学目标方面的研究由来已久。现代教学理论将教学看做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同时,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又起着统领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对于这样一项实践研究,我们认为,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集体的作用。因此建立一个研究共同体并有效发挥其作用,是“课时目标”在课堂上有效实施的关键。

一、形成教师研究共同体

(一)建立主动研究的共同体

研究伊始,我们成立了由教研组长和全体英语教师构成的“课时目标”研究组。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又细化到以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教师在研究初始思想认识受到强烈的冲击,大家渴望能够尽快获得新的理念与方法,更希望进行尝试与实践。但是,当真的进入实践中,却发现每向前迈出一步,都会遇到困惑与问题。比如:如何准确表述课时目标?如何体现三维目标?怎样进行课堂观察记录?特别是常常疑惑:“这样做,对吗?这符合“课时目标”的设置吗?”于是,大家就会希望专家来解决问题、提供方案。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在于,老师们都没有认识到:任何一项研究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都需要一步一步探索进行,而我们每个参与者都是一名身负重任的研究者。这种思想的存在必定会影响研究的顺利进行。如何改变呢?

通过讨论,大家在思想上明确了:我现在就是一名研究者,这不仅是“课时目标研究”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责任。我们之所以是研究者,因为我们最了解学生,最了解教材,最知道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及发展状况;我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我们能够探索出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我们组的成员各有所长,能够各自发挥作用,共同进行研究。“课时目标”研究进行的效果如何,关键是要发挥研究共同体中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认识上的这种提高,使此后大家的研究行为更为积极主动。

(二)研究共同体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

研究共同体积极作用的发挥在于其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在我们的研究共同体里,组织者(教研组长)负责:(1)组织、协调研究活动的开展,包括时间安排、形式。(2)提供与研究实践紧密相关的支持,比如文字资料、案例、公开课视频等。(3)参与研究的过程,包括参与设计“课时目标研究”的活动方案及其实施。(4)组织进行研究的阶段性反思与总结。参与研究的教师主要任务:(1)研究设计“课时目标”的设置实施方案。(2)实施“课时目标”的课堂实践活动。(3)对“课时目标”的实施进行反思和总结。

经过这样的分工,首先,我们形成了每周一次的学习、研讨制度,每次都对研讨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其次,为了充实教师的科学知识和能力,我们请了专家做讲座。例如,在青年教师评课的活动中,我们请来了海淀区进修学校英语教研室的教研员为我们解惑。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扩充了我们的科学知识,而且帮助我们把握了活动内容的科学性,提高了科学研究的质量。此外,我们每个备课组在每个月的“课时目标研究”推进中会选择不同的课型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再次,组织者在参与设计活动方案和实施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包括与教师讨论课时目标的制定、课时目标落实的方式方法,发现存在的问题与教师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寻找解决的办法。比如针对“课时目标研究”阶段性成果展示课,组织者组织了两次观课议课,在观课中观课老师使用观课议课表有针对性的记录。如目标定位是否符合本班学情、目标的实施方案是否符合班级学生特点、目标的落实中是否考虑了知识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能够体验到英语特色。课后我们会让学生填写一张反馈表,问题包括:你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本节课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什么?你觉得本节课的效率高吗?为什么?在议课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对本节课的课时目标的设置以及落实方案和途径进行阐述。观课教师会根据记录与授课教师进行探讨和交流。最后,我们不仅组织教师进行了针对主题、不同研究阶段的总结讨论与反思,而且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随时都进行小结和反思并记录。

二、如何有效发挥研究共同体的作用

在“课时目标“的研究实践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都需要集体的智慧来加以解决。

(一)共同研究、设计“课时目标”落实方案

在开展“课时目标”活动的开始,我们首先要面临的是如何针对英语学科的特色进行系统性的研究。这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不同的课型是否可以有固化下来的规律可依?”对此,我们积极开展讨论,决定从语法课这一学生感到枯燥的课型入手。当研究方向确定后,就要考虑如何有效的开展起来。为了促进大家领悟思考,我们采取了逐步完善的过程:个人初步设计方案、小组相互质疑完善方案、大组把关确定方案。

1、个人思考设计方案

即每位教师根据授课班级的学情制定课时目标、实现该目标需要的活动以及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层次关系。尤为重要的是,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的学。

2、小组成员相互质疑,完善方案

各备课的教师结成一个研究小组,每位教师将自己的方案介绍给大家,同组的成员对该方案提出质疑。同时,每位教师提出自己在设计方案时的问题与疑惑,大家给予分析、研讨,寻找共同认为适宜的方法。

3、大组把关,确定方案

大组即教研组。各小组将本组的方案在大组介绍。各组教师再次对该方案把关,也可以对该方案提出意见或建议,使其更加完善。

设计方案的过程是教师思想斗争十分激烈的过程。方案的每句话、每个环节的产生都经历了新观念与旧观念的斗争。如,教师目标的落实是将学生引向探究过程还是为了得到预期的结果?如何检测本节课学生落实了课时目标?影响课时目标达成的因素有什么?这也正是教师从旧观念到新观念的转变过程,是新的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而每个设计方案的产生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大家共同提高认识、共同发展过程。

4、典型案例分析

即在各备课组和大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选择典型课例进行实践活动,以检验设计效果。通过真实的研究,本组教师不仅从实践中对“课时目标”的制定、落实、和检测深入研究,还不断地将其运用到进一步的实践当中去,再挖掘、再学习。

(二)实施过程中共同分析、调整

“课时目标“研究的另一个关键阶段是实施活动的阶段,这是教师将“课时目标”落实的方法、策略用于实践的过程。由于是初期实践,尤其需要发挥研究小组的作用,进行有计划的课堂观摩,之后来共同进行评析与诊断:教学过程中,教师课时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分层,落实的策略是否符合本班学情?哪些还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根据分析,再共同制定出改进的措施,在本班或在平行班再进行第二次尝试、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研究。

1、集体分析与研究

对于大家具有借鉴意义的,可能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就在集体中讨论。如“如何在一节课中体现出三维目标?”“目标的设置如何分层?”“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去检测学生确实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此外,集体的观摩与评析也能够使每一位教师都受益。在此过程中,对于授课者或是观察者,都是在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与探索,在共同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科学研究技能,加深对“课时目标”的理解。这种共同学习与研究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教育研究的深入。

2、小组分析与研究

仅限于某个班级或年级的问题,就在备课小组里讨论。如我们发现初一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我们和初中老师进行讨论“如何将目标具体,细化?”“如何让学生能理解本课目标并可以量化?”“在目标的实施策略过程中采取哪些有效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

3、个别分析与讨论

就某个课堂实践中非常具体的问题,可与该教师进行深入的个别分析讨论。如在一节“语法课”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出现学生实践巩固中有些练习题与达成本课目标不符。有时教师不敢大胆取舍或调整教材,有时会为了达到某个活动的效果而忽视了此环节是否对达成课时目标真正有效。的经过与老师的交流与讨论,老师及时进行了反思,使研究向深入发展。

(三)及时的总结与反思

在“课时目标“研究中,做为一个共同学习与研究的集体,不仅要跟随实践活动过程进行相互的讨论、分析与总结,以不断确立新的科学研究观念,提高“课时目标”研究的技能。同时,还要不断地进行阶段性总结与反思,审视与发现“课时目标“研究中具有共性的成功经验,用以巩固强化自身的进步,减少盲目性,增强有效性,并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对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的分析,进一步寻找适宜的策略,有效推动研究的深入进行。

三、促进教师发展

在借鉴、融合、发展中,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虽然我们是在做“课时目标“的研究,但我们在自身研究发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我们一致认为这些发展将会随着我们的研究的深入持续下去。

(一)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课时目标“研究过程中教师转变了自身观念,看清了学生学习的本质:教师是要解决学生应当如何学,如何爱学、会学的问题。以往老师的目标意识停留在我想讲什么的层面上。在今天,我们组的老师们已掌握了科学的大教育观,能够在观念的指导下灵活地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着学生探究的脚步,为学生的探索发现铺路搭桥,促进他们亲历发现过程。

(二)促进教师教研意识和教研能力的提高

在“课时目标”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不断地学习(理论、方法、手段),不断地积累经验,及时捕捉教学中“瞬间即逝”的灵感,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思考、提炼、升华自己的感性认识,将自己投身于教学研究中,促进做为一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虽然在“课时目标”的研究上我们初步有些积累,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会在教师教学的共同体中不断创新发展,与学生共同成长。

需要获奖证书

(正文共计3925字)

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篇9

一、国培课标的种类

国培课标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项目设计,共有66个课程标准(还有1个课程资源建设规范)。具体分布如下:

表1.国培课标分类统计表

二、国培课标的结构

每个国培课标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总体框架如下图:

课程目标总目标具体目标建议课程内容——维度(三个)模块、专题、学时、内容要点课程设置与实施建议课程结构要求主题式培训设计要求实施建议附:主题式培训设计样例

图国培课标框架图

三、关于“课程目标”

每个国培课标的第一部分是“课程目标”,一般提供“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供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研制培训方案做参考。

总目标的确定,主要是根据不同项目、类别、层次、岗位对象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的需求。例如:

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针对地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通过主题式培训,研究问题,分析案例,总结提升经验,提高师德修养,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区域学科教学与教师培训带头人。

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针对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围绕新课标的贯彻落实,针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研究典型案例,提高师德修养,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将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县域农村学校骨干教师。

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院校集中研修与“影子教师”实践,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教师培训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带头人。

培训团队研修项目针对高校、教师培训机构和幼儿园、中小学一线骨干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通过专题学习、案例研讨,提升培训者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学、培训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加强培训专家团队建设。

具体目标的确定,根据培训的具体任务要求、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培训内容维度和模块制订。

四、关于“建议课程内容”

每个国培课标的第二部分是“建议课程内容”,其设计原则遵循:思想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既加强师德和专业理念教育,激发教师发展动力,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学习规律,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既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又注重帮助教师在实践中改进技能和方法;适应性与引领性相结合,既适应现实需求,又突出课程内容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

建议课程内容供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研制培训方案作参考。一般安排三个维度,如中、小、幼、特教师的培训内容根据国家颁发的教师专业标准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设若干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专题,每个专题提供学时建议和内容要点。内容要点是对专题内容的简要说明,可结合学员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例1.中小特教师培训的建议课程内容框架(见表2)。

例2.培训团队研修建议课程内容框架(见表3)。

例3.培训管理者团队研修建议课程内容框架(见表4)。

五、关于“课程设置与实施建议”

每个国培课标的第三部分是“课程设置与实施建议”,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要求或建议:一是课程结构要求,二是主题式培训设计要求,三是实施建议。

1.课程结构要求

每个国培课标为培训机构设置培训课程提出了原则性的课程结构要求。如,中小学学科教师培训的课程结构要求一般是(见表5):

原则上,每个维度浮动比例不超过5%。

又如,学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的课程结构要求一般是(见表6):

2.主题式培训设计要求

这主要是针对短期集中培训开展主题式培训提出的要求。主题是集中培训的核心内容。培训课程均围绕主题设计和实施。培训机构可根据学科教师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学科教学内容的某一方面或学科教师专业能力的某一个侧面,形成培训主题,按照课程结构和内容设计的要求,设计出主题化的课程。

国培课标在这一部分为培训机构提供了若干个供选择使用的主题,当然,培训机构也可根据上述要求自定主题。

3.实施建议

一般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1)教学方式建议。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课程实施要将理论与观摩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经验总结与反思体验相结合。理论学习要强调案例分析,实践训练要注重能力提升,交流研讨要注重学习共同体打造,反思体验要针对教育教学行为改进。

二是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创设学员参与的教学情境,在专家引领下,通过实践体验,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实际能力。

三是要注重培训方式的创新,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境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加强对学员培训后的跟踪指导。

(2)培训团队建设建议。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负责设计培训方案、备课、进行过程指导等工作。

二是要组建高水平培训团队。高校专家与一线教师、教研员合理搭配,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原则上不少于40%。

(3)课程资源利用建议。一般有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根据培训主题和课程目标的需要,为参训教师选配适切的阅读学习的文本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信息化资源,加深学员队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培训课程的功能。

二是培训团队主讲专家应向参训教师提供教学课件、讲课提纲、任务设计等培训课程资源,为持续学习提供有效支持。

三是把参训教师作为重要培训资源,建立班级虚拟空间,整理发掘课程实施过程中学员学习产生的有价值的鲜活的生成性资源,并尽可能提供给每位学员进行分享交流。

四是培训机构应全面开放校园资源设施,其中包括图书馆、资料室、电子阅览室等。应当及时向学员提供机构内相关的学术交流信息,允许学员进入任何教学场所参与学习。

(4)培训效果评价建议。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学员与专家评价相结合、即时与后续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评价。

二是要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的培训预期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

三是要注重对学员培训前后改进程度的测评。

六、关于“主题式培训设计样例”

每个国培课标都附上了“主题式培训设计样例”,为培训机构开展主题式培训提供方案设计的范式。一般格式为:

项目类别:××××××

培训时间:×天(×课时)

培训主题:××××××

培训对象:××××××

培训目标:××××××

培训内容:(用下列表格形式列举,见表7)

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篇10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高职教师

现阶段,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全国各高职院校发展迅猛,各高校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性、技能性高级人才,纷纷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著名教育家钱伟长在《群言》上撰文指出:“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精神反映在工作上,首先是科研创造,不搞科研的教师是不可能教好书的。教师连创造力都没有,还谈什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教育必须有创新。”但各国内高职院校的发展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经验较少,在科研方面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从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课题研究分工、开题、课题研究过程及科研态度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经验。

一、选题要有针对性,要进行科学论证

课题无论大小,但选题要准,要结合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选题,也就是说,通过课题的研究,要能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立项时要进行科学论证,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阐明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

第二,你所研究的课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解决主要问题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如何突破。

如本课题《药事法规课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是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开始实施的背景下提出来的,随着国家医药事业的发展,关于医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各医药院校相继开设了《药事法规》课程。但是,法规类的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枯燥,高职学生本身基础差,素质也较低,就更不愿意学习。对于这门课程,我们系甚至出现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现象,但学药学的学生不懂药事法规知识,就象司机无证驾驶一样是非常危险的,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药事法规知识,这门课程必须要开。通过教研室讨论,大家一至认为引入案例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关健所在。

二、组队要合理,分工协作更重要

现在学校的课题研究,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名义上参与研究的课题成员很多。但实际上,从课题申报、过程实施到课题结题的全过程,仅是极少数甚至极个别教师在工作。其他成员则空有课题组成员之名,而无参与之实。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课题研究顺利、高效的进行,从而造成学校课题研究“课题积极申报,中间无人问津,结题敷衍了事”的现象。

此现象是课题管理中课题组成员分工不明确所致,因此,不管教师抱着怎样的目的加入课题组,为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也为促使所有成员的共同参与,课题组必须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教师的专长进行分工。人人任务明确,个个职责清楚,一般情形下不会出现工作无人做的现象。所谓“独木难成林”,唯有真正合理分工,共同协作,集思广益,并能真正将研究的课题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课题研究才有生存的土壤,课题研究才能名至实归!

三、及时开题

开题标志着课题研究的开始,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题不是一种形式,不能只为了开题而开题,通过开题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1.讨论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方法

开题时,全体课题研究人员都要参加,还要请一些校内专家共同研究,针对课题提出的问题广泛的征求大家的意见,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如对于本课题,开始课题确定的研究思路是先收集案例,再对案例进行分析,形成案例库,再进行案例的应用研究,这样的思路是阶段式的,条理清晰。但在开题时专家指出,所收集的案例是否具有实用性和典型性,能否反映出当前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经过讨论,把课题研究的思路改为边收集案例,边研究应用,边总结经验。这样课题的研究就进入了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最后形成的案例库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更能及时的反映出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

2.讨论研究计划

在课题研究思路确定后,要对课题研究计划进行讨论,确定在课题研究期间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实施过程。有了计划,课题研究才能循序渐进,工作才能有序的开展。

3.明确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课题研究是一个集体活动,要明确课题组所有人员的研究任务,同时要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课题组全体人员各有分工,又相互协作,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课题研究。

四、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课题研究要及时记录、定期总结,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有的人做课题研究,做了很多工作,但过程材料太少,主要是不注重研究过程中的材料的积累。有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1.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及时归档

课题组的每位教师都要有研究记录,对研究内容及时记录,并认真收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及时归档,档案要有专人管理。如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原始资料:照片、学生座谈会记录、调查问卷、培训记录、会议记录等等,都要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但也要保证原始材料的真实性。举个例子,我们课题组有一次召开学生座谈会,会后老师把会议记录给我送来了,但忘记照像了,这个老师后来以把学生找回来,重新补照了。但假的毕竟真不了,照片上桌子上面光秃秃,什么都没有。

2.要定期总结

要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对课题进行阶段总结,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讨论,及进解决。一般每月进行一次组内交流,课题主持人要及时了研究进度,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具体办法。每个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总结,总对本学期的研究成果及课题进展情况,落实下一个阶段的课题研究任务。

3.把握好研究进度,按计划进行

课题负责人要把握好课题研究进度,按照计划督促课题组的每一个成员及时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五、要有正确的态度

不要只把科研工作当成一种任务,要有积极的态度,把科研工作当成是自身成长提高的阶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药事法规课的课堂不再是内容枯燥的单调的理论课堂,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活跃的一个师生互动的舞台,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之间知识交流与碰撞的平台。

本课题虽然是一个小课题,但也能带动我系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本课题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案例库,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广了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与探索,为药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推进了我系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