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法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59:23

国际贸易法务篇1

一、新趋势下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国际服务贸易是多哈回合的重要议题之一,GatS将国际服务贸易分为四种类型:第一,跨境交付;第二,境外消费;第三,商业存在;第四,自然人流动。当今国际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增长点,并呈现以下新的趋势:(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增长速度高于货物贸易。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调整;(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仍然不平衡,但差距正在缩小;(3)在服务贸易日趋自由化的同时,贸易壁垒日趋隐蔽化。我国入世以后服务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许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相关法律尚不健全,管理滞后。首先,缺乏一部统帅整个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目前调整国内服务贸易的法律主要是行业性的法律以及跨行业的调整企业组织和交易行为的法律,缺乏具有统领全局的基本法。由于服务贸易行业对外开放的时间较晚,而且是通过试点办法逐步扩大开放领域的,因此没有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统一的服务贸易基本法,只有国务院及其部门制定的专项法规。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鉴于自身利益考虑,其制订的规定难免从部门利益出发而不考虑全局利益。其次,许多行业至今尚无专项法规予以配套。现行服务行业普遍存在法律规范真空现象。入世前,我国某些服务部门虽已经对外开放,但并无与之相配套的法规予以规范;入世后,某些部门原虽有配套法规,又存在与我国服务贸易《承诺表》规定不符的问题。再次,许多专项法规条款简单,没有涉及到对服务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缺乏可操作性。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问题,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起步晚还处于幼稚阶段,国际竞争力不强。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和出口利益的行业不多,只有在一些附加值较低的领域有一定的优势。

(三)当今国际间的服务贸易随着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日益扩大。随着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服务贸易保护也日益成为各国政府贸易政策的重点。货物贸易壁垒以关税壁垒为主要表现形式和其他进出口许可证、配额、技术标准等非关税壁垒来加以概括,但是服务贸易的保护却并不那么直观、简单,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远比货物贸易复杂。各国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对服务贸易领域进行多种形式的国家干预,实行歧视性保护政策的措施,致使国际服务市场上保护主义盛行,表现为全球服务贸易壁垒森严,各种贸易障碍林立。

二、新趋势下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应对措施

(一)加强立法,逐步完善和统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和立法内容。首先,应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我国目前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还很落后,服务业中许多部门都无专项法律法规。为保证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应加强对Gatt、GatS、wto等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法律、法规体系。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同时,依据GatS进行保护性立法,最大限度地缓和与减少外来的强大冲击。其次,加快行业性基本法律的制定。应注重参照国际条约和国外的立法经验,加大立法的力度,尽快完成服务贸易领域的各项法律制定。按照我国承诺的开放部门,加速公布相配套的部门法规。我国服务贸易《承诺表》承诺开放或逐步开放的服务行业共9个,每个行业都包含着种类繁多的部门和分部门。特别是其中商业服务(含专业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房地产服务等)、金融服务(含保险及其相关服务、银行及其其他金融服务等)、运输服务(含海运服务、内水运输、空运服务等)这些都是包含面广泛的服务行业。这些部门甚至许多分部门都须有专门的法规加以具体规范,因此加强部门立法显得十分必要。我国实践中曾由于开放某些部门,如零售服务,因未公开与之相配套的部门法规,批准的合资期限过长,并由外方长期控股,已经给我国服务市场的开放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最后,依据我国的具体承诺,完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立法内容,增强法律可操作性。从我国入世后国务院及其部门公布的若干条例和规定的内容来看,已基本与我国在《承诺表》中的具体承诺相吻合,但是其中仍然有许多地方与GatS相矛盾。因此,我们应以立足本国国情并与世界接轨为原则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1)加强人大常委立法解释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原则对有关条款作出补充性的立法解释;(2)通过制定国务院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部委规章的形式进一步具体制定各项实施细则;(3)对现行服务贸易法中的灰色领域可以通过颁布司法解释的方式来解决。

(二)建立紧急保障措施,采取必要的保护政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起步晚发展水平低。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受到的冲击自然会很多,研究服务贸易领域的保障措施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也是当务之急。面对国际高水平服务业的冲击,中国有必要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

建立紧急保障措施机制赋予各成员在发生紧急服务贸易危险是采取限制性保障措施的权利。中国许多服务行业都很不成熟,特别是金融、电信部门,一旦受到突发性的外部冲击,不仅该部门本身的经济利益受损整个国家的利益和安全也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应当加快在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建立紧急保障措施体系。中国应充分加以利用GatS给予发展中国家若干特殊的优惠待遇、宽限期以及保护措施。可以采用的保护方式有:(1)有选择地、适度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这样对未开放的国内服务市场客观上形成了保护;(2)在对外开放的服务市场领域,实行一定的进入限制,如对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限制、资格限制等;(3)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在国内服务市场的竞争行业进行管理,如价格管理、垄断竞争行业管理等;(4)对国内部分服务行业和领域制定产业倾斜政策,在税收、财政、信贷、人员培训及科技支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三)利用GatS消除服务贸易壁垒。服务贸易壁垒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阻滞作用日渐明显,已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力争通过签订双边和多边条约来达到开放服务市场,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目的。GatS为服务贸易国际化、自由化及法制化奠定了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GatS跨过服务贸易壁垒:

(1)GatS提出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可利用GatS所确定的发展中国家逐步参与的原则,即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情况给予相应的灵活性,以达到使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的目的,以及最惠国待遇原则几种例外与豁免。

(2)利用GatS提出的市场准入原则,即一成员方给予其他成员方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应不低于其在承担义务的计划表中确定的期限、限制和条件。GatS还规定各国在其做出市场准入承诺的服务部门中,除在其承担义务的具体承诺表中列出外,不能维持或采用数量配额、垄断和专营服务提供者方式。数量配额和要求测定经济需求的方式限制服务交易或资产的总金额;采用配额或要求测定经济需求的方式限定服务交易的总数和以数量单位表示的服务提供的总产出量;采用数量配额或要求测定经济需求方式限制某一服务部门或服务提供者为提供某一具体服务而需要雇佣的自然人的总数等不合理措施。

(3)利用GatS中提出的国民待遇原则,确保服务领域的贸易机会不被一些国家的歧视性措施所阻碍。

(4)利用GatS确定了透明度原则,即每个成员方必须把影响协定实施的法律、法规、行政使命及其他决定、规则和习惯做法,无论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做出的,还是由非政府有权制定规章的机构做出的,都应在生效前予以公布。鉴于此,我们可通过健全服务业管理协会或商会,及时从wto秘书处和其他成员方设立的咨询机构处收集他国服务业管理法规、行政命令和决定,从而为我国的服务业跨国经营提供直接的信息,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三、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展望

国际贸易法务篇2

(一)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藉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国际贸易实务》课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和具体操作技术的科学,也是一门具有涉外经济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轻实践,重理论,就会使学生一方面感觉抽象,难以理解,产生畏难情绪或者逃避心理;另一方面又会有学生停留在对表面知识的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形成深刻理解,就更达不到进行应用的要求。所以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就十分必要。

(二)可行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及到国际货物买卖整个操作流程,具备很多现实案例,这为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提供了客观条件。引入实际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检验知识掌握水平,训练独立思考能力。尤其在国际贸易实际业务中,对过往经验的借鉴、国际惯例的掌握非常重要,在案例中可以熟悉国际贸易理论与规则,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实际业务中的操作要点,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建立实践感受,使授课效果更加生动。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运用中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不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简单随机的举例,而是根据教材要求、学生特点、课堂氛围的具体特点,有步骤、有设计的系统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要重点把握:

(一)吃透教材,精选案例

国际贸易交易过程中的具体案例是很多的,要有代表性的选取,最能够反映问题本质,最容易出现混淆和模糊不清的知识点,通过案例,界定知识。还要将案例形成系统,列入教案,防止遗漏,并形成对知识的广面覆盖。

(二)介绍案例,提出问题

尽量简短扼要交代案例的背景和过程,又要在学生理解案例的基础上再进行问题的提出。

(三)引发思考,学生作答

在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基础上,鼓励学生阐述观点和理由。这里要注意的是,理由比结论更加重要。因为通过理由的阐释可以明确判断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判断依据。

(四)分析原因,归纳总结

由教师对学生观点进行点评和引导,引用原理、法律、惯例等客观依据,尽量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己找到正确的理论点或者思维方式。这样学生主动思考形成的记忆会更加持久。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运用中的特点

与以往在其他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相比,《国际贸易实务》课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具有以下特点:

(一)案例覆盖面广,具有系统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中的案例涵盖全书,每个章节和知识点都可以找到相关案例,所以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章节结构是按照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基本条款做逐个介绍,涉及到合同的标的物、贸易术语、商品价格、货物运输、保险、货款结算方式、争议的预防与处理各个环节以及进出口合同履行的流程等。在整个的交易过程中,由于企业对贸易规则的理解不同,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也就有丰富的真实案例,这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进行案例教学法具备的独特优势。

(二)案例代表性强,具有突出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中的知识重难点是很突出的,所以在对案例选择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必须具有突出性。比如在贸易术语的授课过程中,由于术语的意义就在于买卖双方风险、费用和责任的划分,所以案例的选用,可以非常清晰的判断则认定归属,直观效果非常好。术语中最为重要的是FoB、CFR、CiF三个术语,对这几个术语就应该通过多个案例,分别从风险转移的界限、装船通知的重要性、运输保险的办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训练。其他的术语就可以挑选代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即可。

(三)案例考核简易,具有量化性

在很多课程的案例教学中,由于案例背景、分析过程、结论多样、复杂程度等原因,学生对案例掌握与否,老师很难大范围或者快速的做出量化判断,所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较难凸显。但是《国际贸易实务》课中,案例可以做到短小精干,交代主要问题,也可以得到比较清晰的结论,所以非常容易进行当堂的练习,或者课后的考试等形式,直接检查授课效果,量化指标明确。比如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期末考试中,案例分析题的数量就有4-8个,比重占卷面成绩30%-40%。这就凸显了案例在这门课中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重视程度。

四、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案例教学法如果与讨论教学法进行结合,可以很直观、快速的体现出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水平,但这种做法适合于人数较少的班级授课,以免有同学不参与或者没机会参与;在人数较多的班级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法或课后作业的方法,检查每个同学对案例的掌握程度;在学生回答过程中,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老师对学生阐述不打断、不评价、不引导,尽量让学生全面的展示他的思路,引发其他人的思考;案例教学法还要注意与启发式教学法的结合使用,如果学生配合程度不高的话,案例的引用就只会变成老师的自问自答,所以要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参与的热情,启发同学,让学生有主动表达的愿望非常重要。

(二)案例教学法应在相关课程中推广配套使用

国际贸易法务篇3

英语作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最主要的交流工具,能为毕业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快速地与外商沟通、商务谈判、收发传真与外贸函电往来提供有利的语言支持,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更能提高该课程教学内容的规范性、涉外性和准确度,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国际上最新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与常用的国际贸易惯例,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融入到国际社会中,顺利地与国际社会经济活动的各项规则接轨。笔者在最初几年的该课程教学实践中用的是中文教材,2012年第一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46名学生做了双语教学的最新尝试,上课以后也及时做了不记名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5人选择全英文授课方式,占11%;有37人选择使用中英文双语讲授,占80%;有4人选择全中文授课,占9%(见图1)。从学生的调查问卷反馈统计中也可以看出,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对待双语教学的态度也不同,比如: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选择少用或者不用英语讲授,相反,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持认可支持的态度。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学生的教学反馈,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最初的英文授课为主转换为以中文讲授为主,针对重要的专业术语采用中英文讲授的双语教学,并精心设计制作了双语网络课件,上课后及时把课件发送到同学们的QQ群,使得学生能够在下课后及时地吸收、较好地理解上课时所学的内容,进而不断开拓其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尽管双语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难题,然而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研究双语教学过程中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增强双语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就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与竞争力,培养出满足国际复合型标准的涉外人才。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指教师把国际贸易实务中发生的各种典型的实际案例与代表性的业务资料经过自己的精心选取,系统归纳并整理,然后引入到课堂典型案例的讲授中,以便指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进行独立思考性学习。案例教学法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效果,是提高教学效果首选方法。教师一边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一边适当地引入案例教学,学生主动地运用各种原理,进而思考实际业务中产生的各种贸易争端的根源,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逻辑推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举例来说,讲授FoB贸易术语时,很多教师反复给学生说明卖方在装运港完成交货义务,风险也因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而转移,而不少学生却很难正确地把握与理解这一知识点。这种情况下,选用案例分析法将会非常必要。例如以下案例:买卖双方签订FoB合同,卖方向买方出口一级大米300公吨,装船时已经由公证人对货物进行了检验,结果所交付的货物完全符合合同中约定的品质条款要求,卖方装货以后也及时地向买方发出了已装船通知。运输途中因为风浪较大,结果海水把大米浸泡,影响到了所交付货物的品质。结果在所交付的货物抵达目的港以后,因为品质受到影响,最终也仅能以三级大米的价格卖出,所以买方对卖方提出差价损失赔偿,这种情况下卖方是否应该负责?为什么?分析:卖方不应该负责任。第一,FoB条件下,买卖双方风险的划分是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为界,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第二,本案例货物的品质问题不是卖方交货不符合要求,而是货物在途中遭遇风险而受损失。第三,卖方装船后也及时发出了装货通知。所以卖方不负责任。针对这一案例,可以首先通过提出问题、指导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发言,最后由老师进行系统讲授,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FoB贸易术语买卖双方风险费用责任的划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因此,笔者认为,任课教师需要在每一模块中都要适当地引入各种典型案例,这样,该课程教学就好像是在实践中边干边学一样,可进一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能够缩短课堂教学环境与实际工作情境之间的距离,较好地把学生的认知性学习与思考性学习统一起来,改变学生“被动地听”为“积极地做”,这不仅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到课堂讨论中来,而且节约了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提升的时间,保证了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各种任务。当然,案例教学法需要老师不断整理搜集编纂各种质量较高的案例。

三、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指教师在每个知识点讲解之前首先进行提问,针对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查阅各种相关的专业资料与参考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进而研究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大胆走上讲台为同学们讲解一些章节,同学们进行评论,提出各种有效的建议与意见。这样可使较为枯燥的学习内容在同学们的记忆里留下较深的烙印,进一步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只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就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结果会事半功倍。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如果能采取互动教学法,就能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进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举例来说,可以用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差额实例来讲解贸易差额这一知识点,讲解过程中以中美之间历年的贸易差额统计,引导学生思考贸易差额之间的不同和关键性的原因,同时也要求同学们课后收集各种参考资料,在课堂上引导同学们认真讨论,鼓励大家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因此,互动教学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发现、思考并且解决各种问题的潜能,是大多数教师都认可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

四、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指首先设立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室,然后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开发设计或适当引进我国先进的专业教学软件,或者借用网络在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下进行虚拟的模拟与演练。这种教学法使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国际商务环境下,模拟进出口商品交易的整个环节,做到亲力亲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能较好地模拟当今国际商务下真实的操作程序,每一个参与到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虚拟贸易的学生均能根据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程序中不同的当事人,进而共同组成并模拟较为真实的贸易环境。同学们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互相竞争、相互协作,积极应对出口商、供应商、进口商乃至银行的各种常规业务,掌握国际贸易物流、业务流与资金流的各种经营方式,进而熟练地把握各种业务技巧,感受供应商、客户、政府机构与银行之间各种业务上的联系,实现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这一最终的目的。

五、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指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通过组织学生去港口、码头等业务场地学习相关专业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举例来说,学习国际货物运输这一模块时,通过组织同学们去码头现场观察货物运输全程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学习进出口货物报关这一模块时,组织学生去海关部门详细了解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流程等各个方面,组织行业专家指导学生对各种实际报关业务进行模拟操作,进而提高学生的感官认知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到达工作现场,通过看、听、说、问、做,才能把这些难以理解的专业技能知识,较快地把握并理解透彻。

六、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主要指合理地使用平面构图法与表格分析法这两种教学法,使其能够更好地提高上课的教学效果。

1、平面构图法

买方与卖方等利益相关者的有关权利,责任与义务如果利用平面构图方法来进行明确,则会更加直观可靠。国际贸易各种业务中,常常牵扯到许多利益相关者。比如:买方与卖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与适用的贸易术语,如果用语言文字描述则会显得特别复杂与晦涩,同学们难以理解。如果利用平面构图方法来说明买方与卖方等利益相关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时,则会增强直观性与可视性,进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2、表格分析法

国际贸易法务篇4

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许多教师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递知识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学生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四模块——合同条款、交易磋商、合同履行和国际贸易方式很难理解,所掌握的都是零散的知识点,很难形成完整连贯的外贸流程体系,导致学生觉得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对课程的兴趣降低。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面向全社会,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国际贸易业务涉及企业客户资源等商业机密,使得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步伐缓慢,远远未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目前,大多数院校通过购置南京世格软件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训。但软件操作毕竟只是模拟,不能真正代表国际贸易环节和流程,加之软件系统存在自我缺陷,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因此难以完全满足学生国际货物买卖实务操作需要。

任务导向法介绍

任务导向法是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普遍运用。“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模式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产品的高质量以及保持其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任务导向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多个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任务导向法主张,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以过去的“章节”为主线,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岗位要求,改用以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实际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具体来看,任务导向法就是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岗位所需技能设计教学任务,然后由教师做指导、学生具体实施和完成任务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

教育部在《关于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笔者拟采用典型商品贸易任务为导向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开发研究。

以典型商品贸易任务为

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应构建符合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基于进出口业务的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应通过对典型商品的选取、对外贸工作过程分析,创设突显国际贸易实务任务情境的教学模式。

典型商品的选取根据《中国发展报告2010》,广东省2009年主要出口商品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机器部件(340.46亿美元)、服装及衣着附件(224.89亿美元)、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186.03亿美元)、鞋类(104.25亿美元)、家具及其零件(99.65亿美元)。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机器部件较上一年度出口额减少16.5%。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过程中典型商品贸易以服装、无线电话、鞋、家具为例。

工作任务设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以典型商品贸易任务为导向,课程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以典型任务来驱动,因此,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任务的设计要真实,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未来的工作,并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任务的设计还要有系统性,不能太琐碎,大小任务之间要有联系,通过完成一个个易操作的小任务,最终完成总的学习目标。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强省,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前沿阵地。2010年,广东省gdp达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全国排名第一。2010年,广东进出口总额7846.63亿美元,增长28.4%,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一。我国加入wto后,各种类型的进出口业务迅速增长。根据对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所掌握的信息,该专业就业方向多为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货代员和报检员等技能人才。以此进行工作岗位分析(资格、职责、工作内容等),外贸相关岗位主要工作任务有:市场调研工作、营销策划寻找客户、交易磋商与签约、结算方式运用、备货、租船订舱、报关、报检、办理保险、单证缮制、议付、核销等。

课程框架设计该课程设计以广州东升贸易有限公司为背景,结合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出口业务分为交易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信用证业务、国内采购备货、出口托运、报检、报关、保险、单证缮制、收付货款、结汇核销与退税12个任务。

教学场所设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依赖于创新教学场所,应加强与企业合作,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融合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教学场所由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共同建设。主要分成三部分:教师授课区——供教师进行任务布置、基本知识讲解使用;商品展示及谈判区——供学生认识典型商品及业务洽谈使用;业务区——当中包含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进出口货代、进出口银行、保险公司、海关、检验检疫局、贸促会、外经贸委、国税局、外管局、港口机场、堆场等外贸业务区,让学生感受到外贸公司真实商品出口实际操作流程。另外,在所有区域安装南京世格软件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让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的实务操作,尽快掌握进出口成本核算、交易磋商、履约、填单等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运作方式。

教辅资料开发《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和辅导资料种类繁多,但这些教材重理论轻实践,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因此,课题组专业教师应和企业专家一起,开发适合任务导向型教学模式的教材及辅导资料,淘汰外贸业务中很少涉及的陈旧知识,开发出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工作项目为载体,能实现任务驱动教学过程,满足高职教育要求的合格教材。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课程改革的基础。任务导向课程改革对教师要求高,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要求教师对国际贸易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责非常熟悉,这样才能设计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工作任务;二是任务导向教学要求教师是导演,能掌控全局,熟悉教学资料,从而组织学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达到课程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参加专业培训班,提高操作技能。另外,聘请的企业专家应具有典型产品的外贸工作经验,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具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从以上两方面入手才能保证学生把真实的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提高专业技能。

国际贸易法务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国际贸易实务项目教学法。

1项目教学法是高职高专教学的有效方法。

项目教学法已经成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中的必要方法,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能力培养起着积极作用。

1.1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在这里,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1.2项目教学法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项目教学法对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它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论文网www.LunwenData.Com]

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高职学生毕业时须能够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必备的基本技能,能够起草和签订国际贸易合同,熟练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具备运用国际贸易法律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方向具体地表现为以应用为目的,以提升贸易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重技能操作,重实践教学。

2.1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更易掌握国际贸易流程。

项目教学法强调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遵循这一过程;强调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练习、归纳和发现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学习的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中从感性认识入手,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问题,达成对本门课程的理性认识。使得学生对国际实务更易掌握、接受。

2.2项目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兴趣。

项目教学的出发点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在解决贸易实务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并且能够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手脑并用。

2.3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获得自信心。

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设计最终会落实到项目结果上,并且老师会对不同的结果给出不同成绩的打分。这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可度,这一点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3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3.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设计的原则。

(1)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选取要合理、典型。也就是教师在设计项目时,要特别注意项目的合理性,避免设计一些脱离实际的项目,要利用那些发生在实际业务中的真实、经典的案例,加以选择和编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于课堂教学,设计出学生可以参与的项目。让学生扮演项目进行中的角色,能够积极参与项目过程。

(2)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即项目的设计必须突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可以参考恰当、典型的案例。同时,设计项目在参考案例时还应从授课对象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出发,对于过于简单的案例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对于冗长、复杂的案例可根据项目设计要求适当的精简、缩写后予以采用。

(3)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评析要恰当、实用,要做到总结性和启发性相结合。教师的点评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项目完成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点评中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点评中得到提高。

点评的过程既是总结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也成为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来讲,项目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处理相关业务问题的能力、技能和技巧,从而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在具体运用上,学生在对项目完成的结果进行评析的时候,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成绩予以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过程;另一方面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予以纠正,让学生明确怎么做才能避免所犯的错误,起到总结经验教训的目的。

3.2国际贸易实务项目的具体设计。

以国际贸易实务中贸易结算方式的教学为例,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一项货物的跨国买卖,让学生扮演买方、卖方的不同角色。此时,可给出学生几种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如汇付、信用证、托收等方式,将学生分组,每组可选择一种或几种结算方式,完成各种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完成相应单据的制作,并解决贸易中的问题,如信用证的改证、信用证与合同不相符等。最后,老师对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可将成绩量化,评价每种结算方式的风险和成本,总结经验教训,给出最佳答案。最后引入激励机制,给胜出者(小组)予以分数上的奖励,激发其积极性;对成绩稍低者(小组)可再下一次的项目完成后刷新这次成绩,以增强其自主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法务篇6

一、举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列举具体的、典型的实例进行解说,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这就是举例教学法。

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过程中,举例教学法是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比如在讲商品包装的过程中,凭规格表示商品的品质,可以列举东北大豆的规格:含油量不少于18%,水分不超过13%,杂质不超过1.5%;在讲解出口信贷的过程中列举“奇瑞汽车获50亿出口信贷支持”;在讲解海上风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学生海上风险的种类:泰坦尼克号是在海上撞上了冰山导致沉没、英国的商船遇到索马里海盗财物全部损失。通过讲具体的实例,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除了老师举例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理解列举相关实例,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为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放在实践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实践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案例则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这也是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的原因所在。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几乎每一章节都有大量的案例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精心准备与理论知识相符合的案例,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案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或者以情景模拟的方式:如果你是案例中的当事人你会怎么做,或者让学生思考案例对我们有何启示。

三、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主要是在交易磋商这一章节中运用,教师把学生划分为出口商和进口商两个组并给学生布置任务,如进行汽车的交易前谈判。这个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需要学生提前搜集资料,包括交易商品的价格、行情、交易条件、谈判对象的优劣势和风俗习惯以及禁忌,第二阶段是进行模拟商务谈判,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第三阶段是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老师进行点评。

在这个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把控好局面,否则非常严肃的商务谈判很有可能变成了学生的笑场。而且老师一定要监督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否则模拟商务谈判很有可能中途被迫停止。

四、模拟实训教学法

模拟实训教学法是通过外贸实训平台,学生模拟国际贸易中不同的角色,如出口商、进口商、工厂、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等进行仿真模拟交易,使学生身临其境,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

我校运用的是simtrade外贸实训平台,主要实训内容包括建立工厂、出口商、进口商、银行,进行交易的洽谈、合同的签订、出口手续的履行(报检、办理保险、办理运输、货款的结算、报关、退税等)、进口手续的履行(报检、报关、进口核销、货款的支付等)、办理索赔和理赔等。

国际贸易法务篇7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案例教学 实际应用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真实、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将抽象的、一般性的书本知识融人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去,使学生从生动的、有代表性的个性中去理解书本知识,掌握必备的流程规则。《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讲授国际货物买卖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合约履行细项及规则,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应用性强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和处理国际问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课程,其中涉及到贸易术语的使用,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合同的履行,违约的处理等各环节,如交易磋商、租船、投保、报验等内容。因此,这门课程所介绍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国际贸易中都有具体的操作环节,即直接指导对外贸易业务的实践应用工作。

2、与国际惯例和法律密切相关

这门课程涉及到许多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惯例、法律,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等,这些国际惯例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接纳、使用。因此,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必熟悉这些惯例和法律。

3、涉外性

《国际贸易实务》中所介绍的都是涉外贸易,它的做法与国内贸易不完全相同。在国际贸易交易中,洽谈对象均为国外的交易商,在交易的每一个环节中(如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过程,贸易合同的签订过程,申请开立信用证的过程,填写各种单据的过程以及到银行结汇等环节)都要使用英语这个工具来完成交易。

《国际贸易实务》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必然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其交易流程和有关单据,而且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由此对应的中职教育应以实用为先导。在传统的教学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是以理论为中心的,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忽略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际操作性,这种常规教学法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忽于实践的结合,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在明确教学目的指导下,改变过去重点讲授各个理论知识点为设计出典型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通过案例的分析、鉴别,学生可以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践的,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实施

1、案例的准备

根据每章节和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编制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应着手收集、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又要与当前进出口业务实际联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实务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

根据案例教学实践,在编写教案时,已经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将案例收集在内,这些案例要涵盖国际贸易术语、货物质量、出口包装、货物的运输、保险、货物检验、索赔、不可抗力等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分析此案例时所需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并应引导学生提前查找、仔细阅读相关资料。

2、案例辨析与讨论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应该通过案例辨析与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首先,教师推出案例。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巧,既要选准切人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

其次,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应少讲多“点”,应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这样才能深入挖掘,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激师要把讨论引回到正题上。授课教师应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当学生提出的方案大致相同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学生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

例如: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贸易术语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贸易术语中cif是目前国际贸易实践中采用得最普遍的一种贸易术语,而它的特点之一“象征性交货”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来讲授,并采用讨论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份cif合同,货物已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但受载船只离港1个小时后,因触礁沉没。第二天,当卖方凭齐全、正确的提单、保险单、发票等单证要求买方付款时,买方以货物全部损失为理由,拒绝接受单证和付款。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把案例讲出来后,先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引导同学们思考在上述情况下,卖方有无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

经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可以掌握在该案例中,卖方是否有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卖方在轮船触礁沉没时是否已完成交货任务。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按cif成交的合同,只要卖方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据,就算完成交货任务。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已灭失,买方也不能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本案例中,卖方已把货物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完成交货任务。因此,从这点看,买方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是不合理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在cif贸易术语下,按时提交合格的单据,是卖方完成交货任务的证明。因此,在cif贸易术语下,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这是象征性交货的特点之一。

另一方面要看发生触礁沉没风险是在装运港船舷风险划分之前还是之后。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在cif下,卖方只负责风险划分之前的一切风险。而本案例中,轮船是在离港1小时后触礁沉没,所以这一风险应由买方自己承担。所以买方以货损为由拒付货款也是不合理的。

通过老师的对案例的解释、引导,同学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学生对cif条件下“象征性交货”的理解豁然开朗。

3、案例的总结

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思

路、讨论难点、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中要注意不要简单对案例做出结论,也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述评,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给予澄清,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问题

1、甄选合适的案例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选择案例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等原则要求。一个典型的案例往往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另外,根据教学进展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是使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案例教学必须适应国际经贸易活动实践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如在贸易术语方面的案例选择上,传统的案例主要是fob、cfr、cif术语,但是,由于运输方式的变化,现实业务中fca、cpt、cip货交承运人的术语使用越来越普遍,在教学中必须反映这些术语的案例。又如,实务中涉及到班轮运输情形下利用提单进行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的内容,在这类案件中选取一些进行讨论和讲解是必要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明确案例所涵盖的知识点,要为学生设计、构造一系列典型的具有较强操作性和诱导性的案例,所有案例最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最实用的职业技能。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既不能采取传统的讲授从头讲到尾,也不宜将整个课程全部都使用案例教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案例教学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如在讲述“货款的支付”一章时,有这样一个案例:中方某公司收到国外开来的不可撤消的信用证,由设在我国境内的某外资银行通知并加保兑,中方在货物装运后,正拟将有关单据交银行议付时,忽接该外资银行通知,由于开证行已宣布破产,该行不承担对该信用证的议付或付款责任,但可接受我出口公司委托向买方直接收取货款的义务,对此,你认为中方应如何处理为好?对于这样一个案例分析题,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概念,如什么是信用证,什么是不可撤消的信用证,什么是保兑,什么是保兑信用证以及不可撤消的信用证,保兑的信用证各当事人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等都不知晓的话,就很难对该案例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就此教师必须先讲解这些基本的概念之后,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加入案例。

3、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案例教学方式

国际贸易法务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2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是涉外经济与贸易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我国的涉外经济与贸易活动更加活跃,许多高等院校的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都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例如,市场营销、会计、经济管理、物流和电子商务等专业。因此,探究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利用最具时代要求的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经济管理人才和外贸人才都具有现实意义。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1]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贸易术语、合同条款、合同的商订和履行及贸易方式等。要求学生从实践和法律的角度,分析研究国际贸易适用的有关法律与惯例和国际商品交换过程的各种实际运作,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和吸收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习惯做法,以便掌握从事国际贸易的“生意经”,学会在进出口业务中,既能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意图,确保最佳经济效益,又能按国际规范办事,使我们的贸易做法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开展模拟教学,现场教学,才能提高业务素质和商务运作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的起源在西方,其主导思想是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经验为中心。国内学者们一般认为,体验式教学概念涉及的关键词为体验、实践、环境和经历。赵晓晖[2]认为,体验式教学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或者对过去经验进行再体验,引导体验者审视自己的体验,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达到对对象本性或内蕴的一种直觉的、明澈的透察,使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一种教学方式。

黄德红[3]认为,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在其他许多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最常见的是军事教学中的沙盘推演、军事演习。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就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引入体验式教学。我国高校课程中英语及企业管理等课程的体验式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国际贸易实务中的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扮演进出口商的角色,通过模拟交易情景,从中体会买卖合同的洽谈、商订及履行。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倾向于知识的体会和运用,并能激发学生深入探讨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三、有效开展国际贸易实务体验式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教学主导方向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讲授主要是课堂教学为主,实习实践为辅的分离式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因为教学设施资源紧张,授课安排不是很合理,导致教学方式手段单一,教学效果差。课堂授课以理论讲述为主,分章节讲述贸易术语、合同条款、合同的商订和履行及贸易方式等内容,章节彼此之间分离讲述,而且课时有限,缺乏必要的实践练习,以至于学生学完后对于进出易的环节了解模糊,而且被动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引发学生厌学情绪,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往往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从而挫伤教师教课的热情,形成恶性循环。

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模拟交易情景,让学生扮演进出口商、工厂及进出口银行等角色,通过亲身体验进出易的各环节,掌握交易的惯例及一些行之有效的习惯性做法。所以国际贸易实务体验式教学的主导思想就是学生系统地亲身体验,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是,体验式教学法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从读死书、死读书中解放出来,从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到我要学习;教师的角色得到了转变,从“主角”变为“配角”;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考、分析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真正的合格人才。

(二)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有五个阶段:其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本能需要或已有经验,为学生准备某个问题情境。其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及查阅有关资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料。其三、教师启发学生,由学生自己提出种种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假设。其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其解决问题的假设,检验假设的价值。最后,如果这个假设未被证实,教师指导学生重新构造一种新的假设,直到假设得以证实。[5]

教师可选择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己探索,查阅有关理论知识,再运用到模拟交易中。当然,这种教学模式所需课时较多,不适合当下高校普遍要求压缩课时的要求,所以对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出了要求。教师注意把握教学重点,把握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防止有限的课时浪费在无休止的讨论上,该讲授的内容没有讲完。

例如,学习“国际货款的收付”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查阅,有哪些货款收付的方式。然后让学生一一体验这些货款结算方式的程序,总结每种结算方式的优缺点,从中选出最具安全性、保障性的货款结算方式。因为学生以进出口商的身份考虑问题,所以更能身临其境,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从中总结的交易经验或学习的理论方面的习惯性做法都会较深刻的领悟,而且这种探索式学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激发创造力。

(三)教材选择

目前,国内高校有关国际贸易实务的教材很多,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选择高品质的教材至关重要,可方便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所以教材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内容先进,符合当前国际贸易需要;(2)难度适中,便于教与学,要简明易懂。

另外,可配合贸易课程软件进行体验式学习。例如,对外经贸大学推出的simtrade软件。但软件毕竟存在设置内容死板,信息过时的缺点,教师可结合其他方法弥补缺陷。

(四)考核方式

张恩明[6]提出,应处理好体验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变旧的评价方式,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做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遵循体验式教学的主导思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求灵活,不能只以闭卷考试形式作为考核方式,应结合其他方式,体现多元化,运用多重形式来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例如,期末考试形式可由几部分组成,笔试+课堂演示/口试/论文,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四、总结

体验式教学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蕴涵人本主义的人性关怀,遵循人类的认知规律。其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既能让学生快乐地,主动地学习,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我学习调节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得到了转变,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与促进者。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是,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进行教学设计,全面规划教学任务,灵活使用情境体验法、换位体验法、模拟现场法及体验交流法、社会实践法、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

参考文献:

[1]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赵晓晖.体验式教学在德育教学工作中的借鉴教育管理[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

[3]黄德红.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体验式教学体系的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J].财政监督,2011.

[4]楚永娟.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2.

[5]张金华.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国际贸易法务篇9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法运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中职国际商务、商务外语等专业的主干课程。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忽略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若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与贸易实践案例有机结合,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利用实践中发生的真实的事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以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事例实践进行了密切的结合,适用于综合性强、不便于组织实践教学的专业或学科内容,教学效果十分显著。中职国际商务、商务外语等专业中的“国际贸易实务”就是这样的一门课程,它的综合实践性极强,教学内容涉及采购、包装、报价、报关、保险、结算、索赔等多个业务环节,具有线长、面广、难度大、变化快等特点。在传统的教学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是以理论为中心的,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忽略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际操作性,这种常规教学法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于实践的结合,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若能在明确的教学目的的指导下,讲授各个理论知识点后再设计出典型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1.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论性较强,抽象且枯燥无味,如果只是简单的教授知识,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更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现实生活中的生动、逼真的事例引入课堂,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气氛,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的学习环境,就比较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讲授法由于教师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习惯于盲目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双边互动的关系,案例教学的过程主要不是教师讲授,而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辩论,是一个不断向学生“加压”的学习机制[1]。学生须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在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案例,查阅相关资料,大量地占有与案例有关的材料,形成自己对个案的认识,初步形成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能学生能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培养。

3.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社会需要什么人才,职业学校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显然,如果只传授给学生理论,或是只传授给学生如何具体操作一项国际贸易业务环节的方法,而不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为什么这样操作,国际惯例和规则正在或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等问题,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面临远比课程复杂多变的情况时,将无法适应。案例教学由于通过让学生独立分析案例,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无论是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教学始终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基础打的牢,在分析案例时就会得心应手。因此开展案例教学不是替论教学,两者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切忌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割裂开来。

2.认真备课,精心选取案例。为了保证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适宜性和科学性,教师必须精心准备,认真备课,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选择好的案例。案例的选择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应该体现课程的特征。笔者曾经翻阅过很多相关国际贸易实务案例集,书中的案例基本上针对的是普通高等教育或高职教育,对中职学生来说,略显复杂,难度比较多,未能很好的体现中职学生学习的现实性和典型性。案例越经典,学生就越有兴趣,参与程度就越高,学习收获也就越大。教师在设计案例时,要明确案例所涵盖的知识点,要为学生设计、构造一系列典型的具有较强操作性和诱导性的案例,所有的案例最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最实用的职业技能。

3.处理好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优势无疑是很明显的,但传统教授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它传授知识的连贯性强;二是在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授中,传统讲授法仍是必不可少的[2]。

总之,在中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将课本知识与实际业务联系起来,不仅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也能使教师从中得到启发。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法务篇10

随着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简称eDi)等现代通讯手段在国际商业中的使用迅速增多,各国对eDi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在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1991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下属的国际支付工作组开始负责制定一部世界性的eDi统一法。1993年,该工作组在维也纳召开第26届大会,会议全面审议了世界上第一部eDi统一法草案《电子数据交换及贸易数据通信手段有关法律方面的统一规则草案》。由于不同法系的法律不可能很快协调完备,为适应各国对eDi统一法的迫切要求,统一法采取了灵活的"示范法(modellaw)"形式。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高速公路和国际互联网络变得更加普及,到1996年为止,在国际互联网上展开的开放式数据交换比eDi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因此,1996年贸法会大会决定,统一法标题中不再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字样,代之以"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并将《示范法草案》名称改为《电子商务示范法》。同年12月16日,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第85次全体大会以51/162号决议通过了《电子商务示范法》这一法律范本。该法解决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电子商务法律上的空白或不完善的问题,促进了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示范法》的主要内容。

《电子商务示范法》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涉及电子商务总的方面,共三章15条,。第二部分只有一章2条,它涉及货物运输中使用的电子商业,本文仅就第一部分的条款做介绍。

第一章"一般条款",包括适用范围、定义、解释、经由协议的改动等4个条款;第二章"对数据电文的适用的法律要求",包括对数据电文的法律承认、书面形式、签字、原件、数据电文的可接受性和证据力、数据电文的留存;第三章"数据电文的传递",包括合同的订立和有效性,当事各方对数据电文的承认,数据电文的归属、确认、收讫、发出和收到数据电文的时间、地点等5个条款。

(一)第一章:一般条款。

1.适用范围:示范法第一条对适用范围做了规定即"本法适用于在商业活动方面使用的`以一项数据电文为形式的任何种类的信息"。它的适用很广,包括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各种各样通讯手段生成、储存或传递信息的情况,而不限于某一特定的形式或手段。该法还专门对"商业"一词做了广义的解释,使其包括不论是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一切商业性质的关系所引起的种种事项。商业性质的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交易:供应或交换货物或服务的任何贸易交易,分销协议,商业代表或,客帐,租赁,工厂建造,咨询,工程设计,许可贸易,投资,融资,银行业务,保险,开发协议或特许,合营或其它形式的工业或商业合作,空中、海上、铁路或公路的客、货运输。

2.定义。在本章第二条中,该法对"数据电文"、"收件人"、"电子数据交换(eDi)"、"发端人"、"收件人"、"中间人"、"信息系统"等词均做了定义。"数据电文"系指经由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类似手段生成、储存或传递的信息,这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电报、电传、或传真;"电子数据交换(eDi)"系指电子计算机之间使用某种商定标准来规定信息结构的信息电子传输。一项数据电文的"发端人"系可认定为:(a)发送或生成该数据电文的人;(b)被代表发送或生成该数据电文的人;(c)对数据电文予以储存的人;(d)但不包括作为中间人来处理该数据电文的人。一项数据电文的"收件人"系指发端人意欲由其接收该数据电文的人。"中间人",就某一特定数据电文而言,系指代表另一个发送、接收或储存该数据电文或就数据电文提供其它服务的人。"信息系统"系指生成、发送、接收、储存或用其他方法处理数据电文的人。

第三条提醒各国对该法做出解释时,应考虑到其国际渊源以及促进其统一适用和遵守诚信的必要性。第四条规定合同各方对本法第三章有关电子商业的规定享有另做规定的自,但这种自不适用于该法第二章。。

(二)第二章`对数据电文的适用法律要求。

1、对数据电文的法律承认。第五条规定,不得仅仅以某项信息采用数据电文形式为理由而否认其法律效力、有效性或可执行性。不应歧视数据电文,应同等对待数据电文与书面文件。

2、书面形式要求。示范法第六条规定,如果法律要求信息须采用书面形式,或规定了信息不采用书面的后果,那么只要一项数据电文所含信息可以调取以备日后查用,即满足了该项要求。我们知道,电子商务产生的非纸质的数据电文与传统的书面文件相差很大,传统的书面文件包括书面的合同、协议和各种书面单据如发票、收据等,它们是由有形的纸张和文字表现出来,具有有形物的特点。如文件可以被阅读,可以用笔签字证明合法有效。而数据电文的表现形式是通过调用储存在磁盘中的文件信息,利用电脑显示在屏幕上的文字来表现,电子文件的存在介质是电脑硬盘或软盘介质等。贸法会扩大了法律对"书面"一词所下的定义,使电子数据能纳入书面范畴。这一方法可称为功能等同法,即符合书面形式功能的东西便可视为书面形式,而不论它是"纸"还是"电子数据"。由此可见,示范法对数据电文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信息可以阅读或复制。

3、签字。示范法第7条规定了如果符合下列两种情况,数据电文就满足签字的基本法律要求:(a)如果数据电文的发端人或收件人使用了一种方法,其效果是既鉴定了该人的身份,又表明了该人认可了数据电文内含的信息,并且(b)从所有各种情况来看,包括根据任何相关协议,所用方法是可靠的,对生成或传递数据电文的目的来说也是适当的。

4、原件。示范法第8条规定了数据电文原件的特点。与传统的书面原件之规定有所不同。书面形式的原件一般应具有下列特点,既除了具有可阅读、复制和保存的特点外,它能确保其所载的原始数据的完整性与不被改动性。如果把数据电文的"原件"界定为信息固定于其上的媒介物,则根本不可能谈及任何数据电文的"原件",因为数据电文的收件人所收到的总是该"原件"的副本。示范法也用功能等同法重新确定了数据电文"原件"的概念。该条强调了作为数据电文原件信息的完整性,规定了在评定信息完整性的标准应当是:除加上背书及在通常传递、储存和显示中所发生的任何变动外,有关信息是否保持完整,未做改变;并且应根据生成信息的目的和参照所有相关情况来评定所要求的可靠性标准。该条对物权凭证、流通票据和金融交易电子合同等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必须是原样未被改动的,以"原件"形式传递,这样才能保证在国际商业往来中当事人广泛的合法权益。

5、数据电文的证据力、可接受性和留存。示范法第9条充分肯定了数据电文在法律诉讼中作为证据的可接受性,同时,也确立了数据电文的证据价值。第10条针对现有的信息储存要求确立了一套留存替代方法。

(三)第三章:数据电文的传递

1.合同的订立、有效性和对数据电文的承认。示范法第11条规定,除非当事人另有协议,合同各方可通过数据电文的要约和承诺的方式来缔结合同,并不得仅仅以使用了数据电文为理由而否认该合同的有效性或可执行性。贸法会扩大了以电子手段订立合同的法律可靠性,而对以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时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问题并外未做出具体的规定,从而有利于避免与某些关于合同订立的国内法的不一致。第12条是第11条的补充,规定发端人和收件人应承认以数据电文形式作出的单方面声明或陈述的法律效力。

2.数据电文的归属。为了确保数据电文的真实性、完整性、不可篡改性和抗否认性,目前,通过对数据电文编码、加密、认证中心的认证等手段来核查,防止假冒或欺诈等事件发生。示范法第13条对数据电文的确认、核实等方面做了较具体的规定,一项数据电文,如果是由发端人自己发送或由有权代表发端人行事的人发送的,或由发端人设计程序或他人代为设计程序的一个自动运作的信息系统发送的,即为该发端人的数据电文。

满足下列两个条件,则收件人有权将一项数据电文视为发端人的数据电文,并按此推断行事:(a)为了确定该数据电文是否为发端人的数据电文,收件人正确地使用了一种事先经发端人同意的核对程序;或(b)收件人收到的数据电文是由某一人的行为而产生的,该人由于与发端人或与发端人的人的某种关系,得以动用本应由发端人用来鉴定数据电文确属源自其本人的某一方法。但有两种例外情况,1)收件人收到通知,知道有关数据电文非发端人发出;2)由于发端人或收件人疏忽,数据电文未经授权被发出,则当事方要自己承担责任。

3.确认收讫。如发端人未与收件人商定以某种特定形式或某种特定方法确认收讫,可通过以下形式来确认收讫:(a)收件人任何自动化传递或其他方式的传递,或(b)足以向发端人表明该数据电文已经收到的收件人的任何行为。

4.发出和收到数据电文的时间和地点。在电子通信网络的电子商务往来中,确定一项数据电文发出和收到的时间和地点十分重要,示范法第15条规定,数据电文发出时间应是该数据电文进入发端人控制范围之内某一系统的时间;数据电文发给了收件人的一个信息系统但不是指定的信息系统,则以收件人检索到该数据电文的时间为收到时间。除非发端人与收件人另有协议,数据电文应以发端人设有营业地的地点视为其发出地点,而以收件人设有营业地的地点视为收到地点。如发端人或收件人有一个以上的营业地,应以对基础交易具有最密切关系的营业地为准,如无任何基础交易则以其主要的营业地为准,如发件人或收件人没有营业地,则以其惯常居住地为准。

(四)示范法对金融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