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研究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03:21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篇1

【关键词】电算会计;eRp分析;电力行业;财务管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发时代,财务管理模式也更加完善。电力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为国家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期,电力行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模式已经从电算会计向eRp分析转变。由于eRp财务管理具有集成性和远见性等特点,所以电力行业一定要对电算会计到eRp分析财务管理的方法进行探索,充分利用eRp财务管理模式,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

一、eRp分析财务管理模式的内涵

eRp指的是企业资源计划,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前提,然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利用管理平台进行决策[1]。eRp系统如图1所示。eRp系统是将财务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然后对企业的资金、库存、成本等进行管理。企业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必须从电算会计向eRp分析转变,通过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eRp财务管理理念是将企业的运作流程看作一个系统,在eRp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内部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分别是财务、市场营销等,eRp系统能够对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加以管理,所以eRp对企业运作具有重要意义[2]。

二、电力行业从电算会计向eRp财务分析管理模式转变的原因

电算会计即会计电算化,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设备过程中,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电力行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运用电算会计,能够对货币和其他会计信息加以处理,所以电算会计从根本上优化了财务管理和记账模式。当前,电力行业的经济业务内容更加复杂,电算会计的系统结构已经不能发挥对企业管理的决策和控制作用,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具有局限性。eRp是对企业内部实施有效管理,并将计算机技术与财务管理理念有机联系在一起,将分销商和供应商都纳入到管理体系中,对资源进行优化。

三、eRp分析财务管理的系统的特征

对于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在电力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应用eRp管理思想,尤其是电力行业,它是国家的支柱行业,所以电力行业必须在eRp管理的作用下,对企业运作的流程予以全面掌握。比如,正确分析客户、分销网络等,从而提升企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能力。eRp管理系统是比较健全的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中包含财务、质量控制、财务等内容,所以eRp具有集成性的特点,能够实现对不同职能和领域的跨越,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了有利依据[3]。同时,eRp财务管理模式还有远见性和即时性的特点,进而为电力行业的正确决策做好铺垫。

四、从电算会计到eRp分析电力行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一)将财务与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某电力企业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发展,转变了财务管理理念,由电算会计向eRp分析管理模式改变。由于企业对eRp分析模式的运用还有很多不足,为了实现有效的转变,将财务与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确保eRp发挥巨大的作用。在eRp管理状态下,数据信息是联动的,系统可以及时对信息资料进行更新和完善,保证财务人员可以掌握更加全面的信息资料。此外,运用eRp财务管理模式对资金、应付账款等进行集成化管理,可以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该企业构建动态会计平台,动态平台包含实时凭证、凭证模块、事件接收器等模块,而且形成财务业务一体化,物流、资金流等可以同步生成,不同部门及时录入信息,并摆脱编制凭证繁琐的工序,所以在eRp分析管理模式下有利于对电力企业财务进行管理。

(二)加强预算管理

由于eRp财务管理系统下不需要手工录入数据,而是通过预测和公式得到了,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加强预算管理。首先,正确编制销售计划。电力企业应该建立多种预测模型,然后进行预测,将得出的计划数据填制在预算表中[4]。此外,结合销售增长率,明确各预算表的勾稽关系,运用计算机调整相关环节。另外,电力企业还应该将预算送达到各个部门。比如,采购部门的职能是获得相应的成本预算,企业的副总经理需要获取完整的预算计划,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预算内容。同时,在预算信息传达过程中,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必须对信息平台设置权限,从而有利于电力行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因此,电力行业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对由电算会计向eRp分析财务管理模式转变,从而提升内部财务管理水平。

(三)完善会计流程

电力企业在eRp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完善会计流程。首先,建立项目实施组。该小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会计流程重构,参与的人员一定是财务业务熟练的人员,企业领导担任组长,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使得企业内部平衡发展;其次,加大员工培训与考核力度。企业必须向财务人员讲解会计新构造的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等相关内容,并考核员工的新业务、软件操作能力;最后,做好数据准备与整顿工作[5]。在新业务流程下,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科目、供应商等动态和静态数据的整理,从而保证会计人员在操作软件过程中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因此,电力企业在eRp下进行财务管理,必须完善会计流程,进而保证财务管理模式更加健全。结束语虽然电算会计对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有很多的帮助,但随着科学技术发飞快发展,电算会计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在eRp环境下对电力行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能够确保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对电力企业内部进行控制。因此,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由电算会计向eRp分析管理模式转变,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运用eRp进行财务管理,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立勇.基于电算会计到eRp解析电力行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3,32(14):22-23.

[2]张勇,廖向东.浅析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254-254.

[3]高利剑.eRp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60-161.

[4]姬新丽.探讨eRp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3(19):229-229.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实证研究

电子商务应用实际上就是一个融合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并拓展到企业边界之外,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一种)、渠道商、客户、合作伙伴,以至竞争者的外部业务流程集成为一体的复杂体系,是由信息技术和通讯网络实现的电子化的业务流程(刘璞,2007)。从企业开始应用电子商务的那一天起,企业家和学者们就没有停止对电子商务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研究。Devaraj和Kohli(2003)把“抓住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即信息技术投资是如何转化成资产、资源和企业绩效的”作为对信息技术贡献方面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mahmood等人(2004)认为对信息技术投资是否会在新的网络使能环境下产生商业价值的问题给出一个适当的答案是必要而且复杂的。

如果把eDi的研究归结为电子商务应用的初级阶段的话,那么根据对美国aSp+BSp、荷兰SDoS、美国博士论文库、我国CnKi数据库、我国优秀硕博论文库等数字论文库的检索,发现在电子商务产生的价值和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中,最早的研究文献始于1999年,而且定性研究的文献居多,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定量分析。就研究的角度而言,定量研究文献可以分为四类:(1)分析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2)分析资源和能力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3)分析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4)分析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对应的研究方法一般采用大样本数据调研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也有采用系统仿真的方法进行。本文尝试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以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不少学者从企业业务活动的角度探寻电子商务应用如何成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源泉。George、Ray和Georgios(1999)在现实案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仿真的方法评价了eDi对企业绩效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他们对企业绩效的测量是从下订单时间、反向订货时间以及发货时间这三个维度进行的。研究发现,单独采用eDi只能在一定限度上增加主要流程(订单完成时间)的绩效,而非期望中可以很好地改善订单完成的时间。

wu、Vijay和Sridhar(2001,2003)应用似乎不相关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电子商务应用对美国企业的绩效影响。他们在分析中把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分解为四个方面:沟通、内部管理、订单接收和电子采购。结果显示应用电子商务并没有给企业绩效带来很显著的影响,而只在一定水平上对客户满意和关系改进的影响大些,对效率和销售绩效的影响较小。

邵兵家、蔡志刚(2005)认为企业通过将电子商务的某项活动和行为将价值增加到了产品或服务中去,使得顾客愿意比原来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该产品,这样企业绩效有可能会增加。因此,他们将电子商务中增加价值的活动分为四种:信息、网上交易、与顾客交流交互、与供应商经销商交互。通过对中国it业64家上市公司的调查,他们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能够增加企业的收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成本的支出,但总体上电子商务对企业绩效存在正面的影响。

apigian等人(2005)认为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战略需要,并和企业当前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提升其市场地位,增加其收入。为此,他们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和互联网绩效之间的关系。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257个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为了实现收入增加和增进关系的战略目的,企业可以在市场渠道和与客户互动方面使用互联网;为了增进关系,企业还可以在与供应商的互动方面使用互联网;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可以在分销、供应商互动和内部运作方面使用互联网;而为了节省时间,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互动,进行内部运作管理。

George,Despina(2000)将销售管理活动和产品管理活动作为中介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了互联网预算、互联网工具的应用与销售绩效和销售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企业的调查,证实了网络的使用确实对企业营销活动和营销绩效有正面影响。

任峰,李垣,孙爱英(2003)构建了由网络预算、网络工具的使用、网络应用作为自变量、客户关系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作为中介变量,销售业绩和市场改善作为因变量的概念模型,在对广东等八个省份、12个行业、112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基础上,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证明了网络预算、网络工具的使用程度和网络应用对客户关系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存在正向影响,表明中国企业通过网络确实可以改善营销活动,可以加强客户关系的管理以及有利于信息管理。

二、资源和能力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资源的观点是战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Zhu和Kenneth(2002)认为基于资源的观点是将组织资源和能力与企业绩效相连接的桥梁,可用于分析电子商务价值的形成。Lumpkin和Dess(2004)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应用电子商务这种特定的资源,提高企业的能力,增加企业绩效。尽管如此,在电子商务应用研究中只有极少数的文献采用基于资源的观点分析了资源和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有影响力的探讨电子商务能力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定量研究成果不多,仅限于Zhu等(2002,2004)、Chu(2004)、Zhuang和Lederer(2006)、吕兰、赵晶(2008)、Soto-acosta和mero?o-Cerdan(2008)等。

Zhuang和Lederer(2006)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子商务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业务资源对电子商务绩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其研究结论为:信息技术资源和业务资源对企业的电子商务绩效有影响,而人力资源对电子商务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企业的电子商务绩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显著的。这一结果支持了对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其增加的分销渠道、新营销媒介、加强的运营效率、自动化的客户服务运营、改进了的客户数据收集技术、以及实时和互动的信息交换等方式影响对企业绩效的期望。

Chu(2004)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收集了5个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不同行业的250家企业的数据,采用多层回归的方法检验了电子商务能力与企业整体绩效(包括电子商务绩效、经营绩效、竞争绩效、利润和销售)的关系,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显著,不同的电子商务能力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不同。

吕兰和赵晶(2008)根据在中国收集的175份实施电子商务的制造企业的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分析(pLS)检验了电子采购业务中的电子商务能力、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具体指标没有说明),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无直接影响,但对电子采购流程绩效有显著影响,而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对企业财务绩效产有影响。

Soto-acosta和mero?o-Cerdan(2008)选择西班牙的十个行业(纺织和皮革制造、化工、电器制造、交通设备制造、手工艺品加工和贸易、零售业、旅游业、商务服务、电信和计算机服务、健康和社会服务)1010家企业作为实证调查样本,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电子商务能力对电子商务价值(由在线采购成本、供应商关系、物流和库存成本表示)的影响,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电子商务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从上面综述可以看出,这类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对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各项资源和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没有分析由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的其他能力作用所产生的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国内学者刘璞(2007)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初步证实了营销能力在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影响作用,证明营销能力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与营销绩效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该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缺憾,而且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但是对于内涵丰富的企业能力来说,尚缺乏更多的实证研究成果。

三、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分析主要用于分析企业是否会采用电子商务,哪些因素会对企业的这种行为产生影响,但也有一些文献分析了影响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的因素在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后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如Barua等(2002),iacovou等人(1995),Ramamurthy等人(1999),Zhu等人(2004)。

Barua等(2002)认为驱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因素与企业运营绩效(operationperformance)和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他们在信息技术业务价值(itbusinessvalue)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将绩效驱动器(例如,internet应用,流程,以及客户和供应商的电子商务准备度)和运营、财务评价指标连接起来的电子商务价值框架,认为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应用的三个主要驱动因素与企业运营绩效(operationperformance)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三个因素为(1)it应用(包含顾客导向、供应商导向和企业内部导向的it应用);(2)流程的变革(包括面向顾客、面向供应商和企业内部的流程变革);(3)就绪程度(指的是顾客和供应商电子商务就绪程度)。因此,他们认为进行电子商务转型的企业必须进行增效投资,不仅在信息技术方面分配资源,同时必须规范业务流程,分析客户和供应商的准备度,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iacovou等人(1995),Ramamurthy等人(1999),Zhu等人(2004)利用了toe框架(技术、组织和环境)分析了toe因素是如何对信息系统创新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的。iacovou等人(1995)应用toe框架发现eDi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直接受其与其他信息系统和流程的集成水平所影响。Ramamurthy等人(1999)认为eDi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受到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的制约。Zhu等人(2004)利用toe框架分析了电子商务企业价值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技术准备度是对电子商务价值影响最大的因素,财务资源、全球范围和监管环境同样对电子商务价值有重要贡献;虽然竞争压力会驱使企业采用电子商务,但是电子商务的价值更多的是与技术集成和组织资源相关而非外部竞争。

四、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的绩效影响

除了分析单个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分析了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的绩效影响。如evans和wurster(1999)认为电子商务联盟的主要利益在于业务范围的扩大和更容易的保留忠实客户。Straub等人(2004)研究了电子商务下的联盟绩效。他们认为多个企业联盟能够创造更深意义的利益,像虚拟市场的网络经济能够使联盟的企业发展或者获得主要的资源信息,并且显著降低信息交换的成本。park等人(2004)在资源联盟中谈到了传统公司联盟电子商务将挖掘出新的联盟利益。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提高声誉,减少在线活动的投资,并且可以从联盟伙伴(传统的企业)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对69家应用电子商务企业的联盟调查发现,营销联盟所产生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技术联盟产生的价值。研究的另一个结论是,与其它应用电子商务伙伴的联盟与传统意义上的伙伴联盟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没有很大区别。陈代江(2004)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研究了在技能联盟中企业电子商务和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建立了技能型战略联盟同时应用了电子商务的国内企业以及联盟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技能联盟中,企业的电子商务对联盟绩效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电子商务对联盟绩效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联盟中的规模效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五、发展展望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总结,笔者发现不管是研究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的还是研究对企业职能绩效影响的文献,都是直接将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或者是考虑现有企业能力将对电子商务应用产生的绩效影响,绝大多数直接将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没有考虑中介变量的影响。而根据信息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中介变量可能是非常关键的联系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的环节。虽然国内学者刘璞(2007)分析了营销能力在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但是,该研究所涉及的营销能力只是企业能力的一个方面,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其他能力开展中介作用的研究。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篇3

“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办学情况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近年来广州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大部分学生并没有选择从事电商领域的相关工作。现实的矛盾是,广州及周边电商行业人才稀缺,而中职电子商务的毕业生不能实现对口就业。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源于行业和学校没有形成有效对接,校企合作脱节,带来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的困境,同时造成校企资源浪费和双方效益的下降。要解决这个矛盾,突破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面临的困境,需要探索各种有效的途径。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特色实训课程开发研究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的一项课题研究。

二、研究概述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目标

(1)理论依据:①《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②徐国庆教授的职业教育课程论。徐教授认为,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以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该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工作项目为参照点设置课程;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基本顺序编排课程;按照工作逻辑,以任务为参照点设计每门课程的学习项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2)研究目标:①促进电子商务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本课题研究,带动一批专业教师参与到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实训课程开发研究中,促使教师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②探索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共赢的局面:企业可以利用学校资源获取效益;学校可以建立实训基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累积实践经验,提高实训教学有效性;学生可以到企业实习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毕业直接上岗打下良好基础。③开发“产教融合”特色的中职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课程。基于产教融合和工作过程导向模式,研究开发一门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的特色课程。课程立足于工作岗位(群)需求,既强调对电子商务基本理论的掌握,更强调对电子商务各专项能力和综合运营能力的应用,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重点聚焦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二)研究基本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研究校企合作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环境建设、实训课程开发、教师学生顶岗实践、参观实习及就业推荐等方面的新模式,实现深层次合作,体现产教融合特色,创造企业、学校和学生共赢的局面。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综合实训典型工作任务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法、实践专家研讨法等,从行业情况分析和工作分析入手,邀请电子商务行业实践专家和部分教师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进行电子商务典型工作任务的调查和确定。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研究:依据电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开发适合中职学生进行电商岗位实训的特色课程。该课程实现以岗位划分模块,以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划分项目和任务,培养学生电子商务的基本应用能力、企业电子商务的执行运作能力以及个人网络创业能力。课程开发包括制定新的课程大纲,教学实训项目,学生活动手册及教学课件等。

(2)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采用访谈调查法和叙事研究法,调查行业、企业对电子商务特定岗位的需求,为岗位分析奠定基础。

实践专家研讨法:根据“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通过寻找电商网络推广、网店运营、网店客服等对应岗位的优秀实践专家在职业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典型工作任务来描述职业工作,为课程体系设计提供实证基础。

个案跟踪法:针对本专业毕业学生入职电子商务相关岗位的的典型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反思课程的设计,保证课程成果的实用性。

行动研究法:在真实的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以解决职业活动中某一实际问题为导向,教师参与行动,学生在行动中探究、发展,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职业行为。

(三)研究措施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产教融合”特色的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研究,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主要包括八个步骤: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从行业情况分析和工作分析入手,邀请电子商务行业实践专家和部分教师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进行电子商务典型工作任务的调查和确定,进一步划分课程模块、?m行项目设计,形成课程方案,然后实施课程并进行课程评价,通过教师、学生、课程专家等各方的评价,反思、调整、修正课程模块和项目设计,完善课程方案,再进行新一轮的课程实施与评价。通过头脑风暴、分析开发、研讨确认、决策计划等四个环节实现把开发的理念转化为课程实体过程的三个转换,包括从工作任务到职业行动领域的转换;从职业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从学习领域到具体课程学习情景的转换。

四、研究主要过程

(1)第一阶段:2013.5―2013.9。组织教师分别进入不同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对相关企业员工进行访谈,了解岗位工作内容;跟踪回访毕业生。

(2)第二阶段:2013.10―2013.11。组织实践专家研讨会,探讨联合办学合作方式;进行典型工作任务调查与确定,形成职业能力分析表。

(3)第三阶段:2013.12―2014.8。完善课程建设论证说明、课程建设方案;形成课程标准;安排课题组成员3人下企业顶岗实践;设计课程实训项目书;在相关课程进行第一轮教学实验;参观财经学校校企合作园区――外贸电商孵化基地。

(4)第四阶段:2014.9―2015.8。筹建电子商务工作室;安排课题组成员下企业顶岗实践;在相关课程进行第二轮教学实验,并收集相关教学资源;撰写论文;开展校企合作,开设培训课程;开展校园微店实训。

(5)第五阶段:2015.9―2015.10。形成课题结题报告;整理课题研究成果。

五、研究成效

(一)推动本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

进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特色实训课程开发研究,首先需要对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定位进行调研分析。课题研究初期,课题组成员通过对企业、电商专业毕业生等开展调研和召开电商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形式,对目前电商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梳理出企业对电商专业中职学生的需求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并编制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群)分析表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表。这些研究成果使得学校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清晰,实现了以课题研究推动电商专业建设的目标。

(二)??新校企合作模式

本校电子商务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以来没有持续有效的校企合作,学生对口就业率低,学校和企业处于供需脱轨局面。课题研究初期,课题组尝试引企入校,争取与家商城合作开办“校中厂”,合作共建培训课程,共同培养电商专业人才。虽然因各种原因合作延期,但企业还是帮助我们完成了职业能力分析表,并接收课题组成员到公司顶岗实习,打开了我们校企合作开展的思路。此后,课题组成员借鉴了省外贸、市商贸、市财经和番禺新造等职业学校的电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先后与广州品奴服饰有限公司、川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探索出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设备,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授课,企业安排教师学生顶岗实践,企业专家指导学生开展校园创业等适合本校电商专业的合作模式。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题组多次安排成员到兄弟学校和电商企业参观学习,了解同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情况,了解电商企业的经营模式、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要求,开拓视野,累积经验;同时,安排徐小玲、谭洁明、赖雪标、冯欣等4位课题组成员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践,深入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学习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及职业素养能力要求。通过实践,课题组成员对自己的专业定位更加清晰,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和开展实训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在课题研究期间,徐小玲老师撰写论文《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企合作教研模式探析》,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门店运营实务》;黄婷老师撰写论文《“理实一体化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在网络营销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电子商务应用》。

(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课题研究希望针对性解决学生实训难、对口就业难的问题。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先后安排电商专业学生到广州邮政小包中心、深圳华网云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品奴服饰有限公司、广州勤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川力网络有限公司等参观学习或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对口实践的平台。另外,在校内实训方面,筹建本校电子商务工作室、开办校园创业公司等,为学生提供淘宝店、微店和川力网店等真实的实训平台;在培训课程方面,为学生开设川力校企合作培训课程,网店运营、微店运营等培训课程。学生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习得专业技能,养成职业素养,进入对口就业的通道口。

(五)取得课程开发的阶段性成果,累积了一批课程资源

在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产教融合”特色的中职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课程开发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包括完成课程论证说明、课程建设方案,编制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分析表、《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实训手册(部分)等。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累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具体包括:校园微店实训资料,校园创业公司制度及方案,校园创业公司期末考核方案及学生考核表,网络营销实训资源,网店运营实训资源,校企合作授课安排及课件,学生网店作品等。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实证研究

电子商务应用实际上就是一个融合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并拓展到企业边界之外,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一种)、渠道商、客户、合作伙伴,以至竞争者的外部业务流程集成为一体的复杂体系,是由信息技术和通讯网络实现的电子化的业务流程(刘璞,2007)。从企业开始应用电子商务的那一天起,企业家和学者们就没有停止对电子商务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研究。devaraj和kohli(2003)把“抓住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即信息技术投资是如何转化成资产、资源和企业绩效的”作为对信息技术贡献方面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mahmood等人(2004)认为对信息技术投资是否会在新的网络使能环境下产生商业价值的问题给出一个适当的答案是必要而且复杂的。

如果把edi的研究归结为电子商务应用的初级阶段的话,那么根据对美国asp+bsp、荷兰sdos、美国博士论文库、我国cnki数据库、我国优秀硕博论文库等数字论文库的检索,发现在电子商务产生的价值和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中,最早的研究文献始于1999年,而且定性研究的文献居多,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定量分析。就研究的角度而言,定量研究文献可以分为四类:(1)分析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2)分析资源和能力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3)分析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4)分析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对应的研究方法一般采用大样本数据调研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也有采用系统仿真的方法进行。本文尝试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以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不少学者从企业业务活动的角度探寻电子商务应用如何成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源泉。george、ray和georgios(1999)在现实案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仿真的方法评价了edi对企业绩效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他们对企业绩效的测量是从下订单时间、反向订货时间以及发货时间这三个维度进行的。研究发现,单独采用edi只能在一定限度上增加主要流程(订单完成时间)的绩效,而非期望中可以很好地改善订单完成的时间。

wu、vijay和sridhar(2001,2003)应用似乎不相关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电子商务应用对美国企业的绩效影响。他们在分析中把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分解为四个方面:沟通、内部管理、订单接收和电子采购。结果显示应用电子商务并没有给企业绩效带来很显著的影响,而只在一定水平上对客户满意和关系改进的影响大些,对效率和销售绩效的影响较小。

邵兵家、蔡志刚(2005)认为企业通过将电子商务的某项活动和行为将价值增加到了产品或服务中去,使得顾客愿意比原来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该产品,这样企业绩效有可能会增加。因此,他们将电子商务中增加价值的活动分为四种:信息、网上交易、与顾客交流交互、与供应商经销商交互。通过对中国it业64家上市公司的调查,他们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能够增加企业的收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成本的支出,但总体上电子商务对企业绩效存在正面的影响。

apigian等人(2005)认为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战略需要,并和企业当前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提升其市场地位,增加其收入。为此,他们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和互联网绩效之间的关系。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257个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为了实现收入增加和增进关系的战略目的,企业可以在市场渠道和与客户互动方面使用互联网;为了增进关系,企业还可以在与供应商的互动方面使用互联网;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可以在分销、供应商互动和内部运作方面使用互联网;而为了节省时间,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互动,进行内部运作管理。

george,despina(2000)将销售管理活动和产品管理活动作为中介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了互联网预算、互联网工具的应用与销售绩效和销售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企业的调查,证实了网络的使用确实对企业营销活动和营销绩效有正面影响。

任峰,李垣,孙爱英(2003)构建了由网络预算、网络工具的使用、网络应用作为自变量、客户关系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作为中介变量,销售业绩和市场改善作为因变量的概念模型,在对广东等八个省份、12个行业、112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基础上,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证明了网络预算、网络工具的使用程度和网络应用对客户关系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存在正向影响,表明中国企业通过网络确实可以改善营销活动,可以加强客户关系的管理以及有利于信息管理。

二、资源和能力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资源的观点是战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zhu和kenneth(2002)认为基于资源的观点是将组织资源和能力与企业绩效相连接的桥梁,可用于分析电子商务价值的形成。lumpkin和dess(2004)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应用电子商务这种特定的资源,提高企业的能力,增加企业绩效。尽管如此,在电子商务应用研究中只有极少数的文献采用基于资源的观点分析了资源和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有影响力的探讨电子商务能力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定量研究成果不多,仅限于zhu等(2002,2004)、chu(2004)、zhuang和lederer(2006)、吕兰、赵晶(2008)、soto-acosta和meroo-cerdan(2008)等。

zhuang和lederer(2006)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子商务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业务资源对电子商务绩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其研究结论为:信息技术资源和业务资源对企业的电子商务绩效有影响,而人力资源对电子商务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企业的电子商务绩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显著的。这一结果支持了对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其增加的分销渠道、新营销媒介、加强的运营效率、自动化的客户服务运营、改进了的客户数据收集技术、以及实时和互动的信息交换等方式影响对企业绩效的期望。

chu(2004)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收集了5个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不同行业的250家企业的数据,采用多层回归的方法检验了电子商务能力与企业整体绩效(包括电子商务绩效、经营绩效、竞争绩效、利润和销售)的关系,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显著,不同的电子商务能力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不同。

吕兰和赵晶(2008)根据在中国收集的175份实施电子商务的制造企业的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分析(pls)检验了电子采购业务中的电子商务能力、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具体指标没有说明),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无直接影响,但对电子采购流程绩效有显著影响,而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对企业财务绩效产有影响。

soto-acosta和meroo-cerdan(2008)选择西班牙的十个行业(纺织和皮革制造、化工、电器制造、交通设备制造、手工艺品加工和贸易、零售业、旅游业、商务服务、电信和计算机服务、健康和社会服务)1010家企业作为实证调查样本,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电子商务能力对电子商务价值(由在线采购成本、供应商关系、物流和库存成本表示)的影响,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电子商务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从上面综述可以看出,这类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对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各项资源和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没有分析由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的其他能力作用所产生的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国内学者刘璞(2007)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初步证实了营销能力在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影响作用,证明营销能力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与营销绩效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该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缺憾,而且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但是对于内涵丰富的企业能力来说,尚缺乏更多的实证研究成果。

三、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分析主要用于分析企业是否会采用电子商务,哪些因素会对企业的这种行为产生影响,但也有一些文献分析了影响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的因素在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后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如barua等(2002),iacovou等人(1995),ramamurthy等人(1999),zhu等人(2004)。

barua等(2002)认为驱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因素与企业运营绩效(operationperformance)和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他们在信息技术业务价值(itbusinessvalue)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将绩效驱动器(例如,internet应用,流程,以及客户和供应商的电子商务准备度)和运营、财务评价指标连接起来的电子商务价值框架,认为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应用的三个主要驱动因素与企业运营绩效(operationperformance)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三个因素为(1)it应用(包含顾客导向、供应商导向和企业内部导向的it应用);(2)流程的变革(包括面向顾客、面向供应商和企业内部的流程变革);(3)就绪程度(指的是顾客和供应商电子商务就绪程度)。因此,他们认为进行电子商务转型的企业必须进行增效投资,不仅在信息技术方面分配资源,同时必须规范业务流程,分析客户和供应商的准备度,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iacovou等人(1995),ramamurthy等人(1999),zhu等人(2004)利用了toe框架(技术、组织和环境)分析了toe因素是如何对信息系统创新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的。iacovou等人(1995)应用toe框架发现edi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直接受其与其他信息系统和流程的集成水平所影响。ramamurthy等人(1999)认为edi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受到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的制约。zhu等人(2004)利用toe框架分析了电子商务企业价值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技术准备度是对电子商务价值影响最大的因素,财务资源、全球范围和监管环境同样对电子商务价值有重要贡献;虽然竞争压力会驱使企业采用电子商务,但是电子商务的价值更多的是与技术集成和组织资源相关而非外部竞争。

四、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的绩效影响

除了分析单个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分析了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的绩效影响。如evans和wurster(1999)认为电子商务联盟的主要利益在于业务范围的扩大和更容易的保留忠实客户。straub等人(2004)研究了电子商务下的联盟绩效。他们认为多个企业联盟能够创造更深意义的利益,像虚拟市场的网络经济能够使联盟的企业发展或者获得主要的资源信息,并且显著降低信息交换的成本。park等人(2004)在资源联盟中谈到了传统公司联盟电子商务将挖掘出新的联盟利益。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提高声誉,减少在线活动的投资,并且可以从联盟伙伴(传统的企业)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对69家应用电子商务企业的联盟调查发现,营销联盟所产生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技术联盟产生的价值。研究的另一个结论是,与其它应用电子商务伙伴的联盟与传统意义上的伙伴联盟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没有很大区别。陈代江(2004)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研究了在技能联盟中企业电子商务和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建立了技能型战略联盟同时应用了电子商务的国内企业以及联盟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技能联盟中,企业的电子商务对联盟绩效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电子商务对联盟绩效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联盟中的规模效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五、发展展望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总结,笔者发现不管是研究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的还是研究对企业职能绩效影响的文献,都是直接将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或者是考虑现有企业能力将对电子商务应用产生的绩效影响,绝大多数直接将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没有考虑中介变量的影响。而根据信息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中介变量可能是非常关键的联系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的环节。虽然国内学者刘璞(2007)分析了营销能力在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但是,该研究所涉及的营销能力只是企业能力的一个方面,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其他能力开展中介作用的研究。

就分析方法而言,除了apigian等人(2005)、zhuang&lederer(2006)、george&despina(2000)等少数学者应用了结构方程模型外,其他学者使用的数据分析方法都是比较传统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由于多重共线性和忽视测量误差的困扰,分析结论的客观性经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数据分析方法的滞后影响了对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论证的严密性。

就调查对象而言,只有邵兵家、蔡志刚(2005)的研究是针对中国企业的,其他的实证研究数据几乎与中国毫无关系。而邵兵家、蔡志刚(2005)的研究只选取了6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样本数据较小。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受到如此重视的今天,相关研究的不足也是实证研究的一个缺憾。另外,现有研究在分析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时,以初期应用和短期绩效代替深入应用和长期绩效,只选取了企业电子商务初级应用的横截面绩效数据,而没有从纵向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应用不同阶段的企业绩效问题。但实际上,我们通过前期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应用和实施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其本身是一个与企业战略、结构、技术变革相关的过程。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逐步深入,企业将不断深化业务创新和管理变革,同时提升相关能力,改善企业绩效。从这个意义上说,初级的电子商务应用当然难以使企业经营绩效得到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apigian,charlesh.;bhanus.ragu-nathan;t.s.ragu-hathan;anandkunnathur.internettechnology:thestrategicimperative.journalofelectroniccommerceresearch,2005,6(2):123-145.

[2]baruaa.,konanap.,andrewb.,whinstonandyin,f.managinge-businesstransformation:opportunitiesandvalueassessment.centerforresearchinelectroniccommerce,mccombsschoolofbusiness,the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workingpaper,2002.

[3]chujantowlawrence.(2004).buildingandsustainingthesourcesofcompetitiveadvantageine-commercecapability.doctoraldissertation,universityofsouthaustralia.

[4]devaraj,sarv;kohli,rajiv.performanceimpactsofinformationtechnology:isactualusagethemissinglink?managementscience,2003,49(3):273-289.

[5]georgej.avlonitis,despinaa.karayanni.theimpactofinternetuseonbusiness-to-businessmarketing.industrialmarketingmanagement,2000(29):441-459.

[6]georgem.giaglis,rayj.paulandgeorgiosi.doukidis.assessingtheimpactofelectroniccommerceonbusinessperformance:asimulationexperiment.electronicmarkets,1999,volume9(1/2):25-31.

[7]soto-acostap,meroo-cerdanal.analyzinge-businessvaluecreationfromaresource-basedperspective.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ormationmanagement,2008,28(1):49-60.

[8]wu,fang.bringing“e”tocorporateamerica:thedriversofe-businessadoptionanditsimpactonfirmperformance.disertationofphd,the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2001.

[9]wu,fang,vijaymahajanandsridharbalasubramanian.ananalysisofe-businessadoptionanditsimpactonbusinessperformance.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2003,31(4):425-447.

[10]zhukevin,kennethl.kraemer.e-commercemetricsfornet-enhancedorganizations:assessingthevalueofe-commercetofirmperformanceinthemanufacturingsector.informationsystemsresearch,2002,13(3):275-295.

[11]zhuangyoulong,a.l.lederer.aresource-basedviewofelectroniccommerce.information&management,2006(43):251-261.

[12]陈代江.技能型战略联盟中电子商务与联盟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3]刘璞.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营销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能力的视角[d].河北工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

[14]吕兰,赵晶.基于电子商务能力的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实证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98-101.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危机;财务预警;研究

一般来说,电力企业的财务危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积累的过程中,财务指标会直接反映出危机的特征。所以说,通过财务指标的反馈与建立电力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机制,能有效地消除财务危机的隐患,从制度上彻底杜绝财务危机的发生。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随着市场的变化,都会出现各类的经济危机,由于电力是基础能源行业,属于上游产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长远规划,特殊的行业造就了特殊的地位,所以说,财务危机对于电力企业更显得至关重要。如何避免财务危机,确保电力企业的财务有条不紊的进行,是关系到我国经济整体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定防范机制,大力提高电力企业的财务管控能力,是很重要的。

1、财务危机预警方法研究概述

财务危机预警方法研究在以前的重点是放在定性分析上,缺点是主观性过强,随着研究的发展到定量分析,并提出了各类的预测模型。总体来说,财务危机的预警模型课分成参数模型与非参数模型。细化的分类,参数模型又可以分成单变量分析模型与多变量统计分析模型两类。

1.1参数模型

1.1.1单变量分析模型

单变量模型是通过个别财务指标来预测财务风险的。最早的财务风险预测是Fitzpatrick开展的单变量判定研究。以19家公司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组,发现判别财务风险能力最高的两个指标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Berver运用单变量风险预警分析方法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抽取了79家失败公司作为样本,以30个变量作为判别指标,检验了公司在破产前几年的预警能力,通过研究发现使用“现金流量/总负债”这一财务比率来预测企业失败的效果最好,判别成功率达到90%,使用“净利润/总资产”比率的判别效果,判别成功率为88%。

1.1.2多变量统计分析模型

多变量统计分析模型采用多个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比单变量模型更能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适应性更强。选取营运资本/资产总额、留存收益/资产总额、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市价/负债总额、总销售额/资产总额5个变量作为判别变量,构建了Z--Score模型。从1980年以来,Logistic回归分析代替判别分析法,在财务风险预测研究领域占据主流地位。

1.2非参数模型

非参数方法主要包括神经网络模型、案例推理、Dea模型、决策树分析和粗糙集分析等方法。Lane和wangsely(1986)提出了CoX比例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主要用来预测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以及生存能力、生存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神经网络兴起,也影响到了财务危机的研究领域。

2、电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方法研究

2.1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相结合

单变量模型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缺点是精度不够,在财务指标上不能全面地体现电力企业综合财务状况,所以,在电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方式上应该采取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因为多变量模型能够准确地反应电力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在财务预警中能够起到主导地位。利用单变量模型的简单易行的优点和多变量模型反应全面的优点,可以完善电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

2.2合理选取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应用中,合理地选取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很重要。国外一般选取债务契约与贷款协议中的具体数据以及比率数据,作为企业破产可行性分析的指标,认为这些数据会直接导致企业违反契约,导致破产。在国内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应用中,一般会选取会计数据以及财务指标来综合分析财务危机,达到合理地分析,综合利用,确保财务安全。

2.3财务预警模型与实际情况综合分析

因为国外的财务预警模型是建立在证券市场以及上市公司的基础上,与我国的具体情况不同,电力企业要根据本行业的具体情况,在组织形式、管理水平、经营理念以及产品分析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找到符合电力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的分析方法。电力企业部门众多,分类复杂,要根据每个电力企业的具体特点,在预警模型中的权重和顺序一定要选好指标项目,在分析财务模型判定临界值时要考虑到本企业的特点,已上市的企业要综合股权结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以及发展战略等多方面因素具体分析。

2.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现有预警模型主要侧重于财务定量数据的使用,对于像宏观经济状况、国家政策的变化、不同企业的特殊情况等定性指标考虑的还很少。对电力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设计应包括定性模型和定量模型,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电力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在定性财务预警方面,电力企业还应当借助于一些非历史的和非货币性信息,如煤价波动、替代能源、市场利率、安全和环保等。

2.5现金流量和非现金流量指标结合

在对国外破产企业的分析中发现,40%的企业是盈利企业,破产的原因就是现金流量不足,这说明在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中,现金流量指标要远远比非现金流量指标重要。所以说,在电力企业中,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现金流量和非现金流量指标相结合,在数量和权重上综合考虑,保证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有效地进行。

2.6严格执行电力企业财务相关制度

加强财务监督,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高度重视财务监督,成立财务稽核机构,根据《国家电力公司稽核管理办法》等有关规章制度,全面监督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强化监督职能建设,充分发挥财务稽核和内部审计成果的作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落实和督促纠正,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财务风险。对电力企业年度决算报表进行审计,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3、结束语

电力企业担负着国家的基础能源建设,在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力企业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营管理模式也在逐步发展变化,在经营活动中会出现各类财务风险,只有制定完成的财务预警机制,才能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才能保证电力企业得以快速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杨淑娥.企业多层次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方法与应用[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研机构运营管理创新机制

引言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配电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0年1月,是集团公司直属机构,定位于公司进行配电网技术研发、应用技术推广和技术支持的基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通过提高电网技术水平、科技进步、提高经济运行水平,从而增加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012年2月,中心立项开展运营管理创新机制研究,根据集团公司对配电网研究中心的功能定位,围绕企业化科研机构及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两大职能,探讨包括管控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制度创新框架,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的科研机构新制度,推动配电网研究中心成为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型实体,并具有决策机构、运行管理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的制约体制;实现既有利于科技研究与发展,又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广泛协作、公平竞争、充满生机的目标。

1.实施背景

(1)国家战略引导

党的十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集团公司作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肩负着重大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集团公司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中心运营管理创新机制建设对提升集团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2)省内政策要求

近年来,陕西省提出了一系列增强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和要求。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出台了关于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投入的有关规定,要求省属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投入力度,为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中心要切实按照省内政策要求,保证科研项目稳定有序进行,确保年度科技经费落实到位。

(3)市场竞争驱动

集团公司所处的配电网行业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要确保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综合线损等关键技术指标走在前列,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供电可靠性为例,必须在连续供电上下功夫,要求10kV主网架采取双回路或双电源供电,同时,为缩短事故情况下备用电源投入的操作时间,需要加装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将人工操作交由自动装置完成,以缩短停电时间。市场竞争为科技进步提出了客观需求,这也是中心作为研究机构,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2.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2.1中心概况

中心是集团公司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于2010年1月成立的集团公司直属机构,是公司进行配电网技术研发、应用技术推广和技术支持的基地。中心自成立以来,逐步建立了适应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发展的软硬件条件,具备了开展高水平、创新型科研项目的平台。

中心属于科技型、研究型部门,从建立以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伴随智能电网建设,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全面的创新战略

对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对中心的影响认识不足,忙于繁冗的事务性工作,对企业的科技发展方向和战略研究不足。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配电网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市场结构的细分化、多样化,必将影响中心的未来发展。

(2)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足

表现在中心缺乏长远的战略布局和清晰的科技发展规划。一些员工满足现状,创新动力不足,自主创新没有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3)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中心科研组织机构不完善,研发平台还不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体系尚不成熟,科技项目立项缺乏针对性、延续性和整体性,项目管理机制不健全,科技工作考核评价不到位。

(4)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比例不高

已有创新成果中,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成果较多,原始创新成果比例较低,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缺乏产品集成的技术优势和二次开发能力,核心竞争力不强。

(5)具有实践经验的科技人才缺乏

中心现有科研人员中,具有工程经验的人员较少,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在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匮乏。

上述问题表明,实现中心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质量和水平,增强中心创新能力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2.2中心所处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的分析一般采用peSt模型,即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以及社会(Social)这四种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企业需要适应宏观环境的变化,而外部宏观环境可以直接、间接或潜在地影响企业,通过对宏观环境的分析,中心可以发现新的发展机遇,预测未来可能面临的威胁,为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1)政治环境

国家的能源政策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在今后的能源政策中要积极发展电力行业,并指出电力是高效清洁的能源,着力发展新能源,建立经济、高效、稳定的电力供应系统是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电力企业研发机构,中心将受益于国家能源政策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政策的支持。

(2)经济环境

“十一五”期间,国家稳定的经济增长为集团公司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机遇。“十一五”期间陕西GDp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奠定了电力行业发展的基础,陕西工业经济比重也大幅度增长,使得电力需求更加旺盛。同时,集团公司营业区域内,石油、矿产资源开发步伐加快,带来了用电负荷的直接增长,为电力供应、电力工程设计、监理、施工和多元化投资等相关业务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总体而言,电力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只要经济增长,电力需求必然增长,经济发展对电力产业的发展依然是机遇大于威胁。

(3)技术环境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新能源发电技术为集团公司带来了发电业务发展的机遇,同时智能电网技术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集团公司配电网研究和应用的水平。电力系统与信息技术的加速融合,技术引进力度和二次开发能力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推进了智能电网的发展。

(4)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不容忽视。经过改革开放多年来的积累,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消费意识和生活方式也向更高档次转变,家用电器逐渐普及,为电能消费增长奠定了社会基础。

2.3中心Swot分析

Swot是一种用来确定组织本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方法,目的是将组织的发展战略与组织拥有的资源、所处的环境有机结合。因此,清晰地认识组织的资源优势和劣势,明确组织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组织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竞争优势

主营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为集团公司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研发投入持续增加;集团公司经营水平,运营能力持续增强。作为集团公司直属研发机构的配电网研究中心具有科技研发投入充足、集团内市场广阔的优势。

(2)竞争劣势

集团公司处在多元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心的科研管理体制有待健全,依赖内部市场较强,外部市场开拓不足;人力资源总体综合素质不平衡,人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

(3)机会

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陕西区域经济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研究中心可以利用的机会来自于:国家能源政策以及电力行业政策利好,如输配分开、智能电网、新能源的利用都带来发展机遇。

(4)威胁

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是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国家政策的改革例如电力体制改革,输配电价格等带来的政策上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集团内市场面临开放的挑战。

2.4分析结论

基于peSt模型,对中心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心主要业务处于有吸引力的行业。特别是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给电力行业带来超常规发展,未来国民经济仍将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因此,电力行业的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电力行业内的研发机构仍将受益。

应用Swot分析法,对中心发展战略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通过对中心面临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结构分析,认为中心面临的机会大于威胁,应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发展机会,同时尽量回避短期经济波动带来的威胁,使自身得到良好的发展。

3.运行管理创新机制建设

配电网研究中心作为引领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前沿部门,不仅肩负技术研发的重任,还具有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的职能。这就要求中心在履行集团公司行政职能的同时,逐步调整发展模式,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运营管理创新机制建设。

3.1建设原则

紧密围绕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需求,以建设“多指标自趋优”的智能配电网为目标,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形式,攻克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促进集团公司发展,为集团公司领导提供决策支持,为生产经营部门及各分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为核心,通过配电网研究中心的发展与综合实力的提高,全面增加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

3.2科研管理

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及电力行业发展方向,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与人才优势,在加强研究行业基础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加强基层单位的联系,分析基层单位的需求,面向集团公司的需求,发挥技术储备及科技优势,开展项目课题的研究。以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需求为起点,支持集团领导决策,支持基层科技进步为重点,占领配电网科技领域前沿为目标,重点是落实科研项目课题管理制度,以课题为依托,推动中心发展。

(1)实行项目课题申报预答辩制度

项目是战略成功的基石。不论国内或国外,任何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的实施和创新活动,都是以项目为载体,保证每个项目的成功执行,就保证了总体战略的成功。中心的自有项目及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项目在申报前由各申报人提交中心领导及专家技术委员会,由委员会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进行预答辩,答辩通过的项目才允许上报。经过不断的修改、充实、完善,不但提高了申报项目的技术水平,确保了所申报的项目课题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可行性、经济性,符合集团发展战略及行业发展方向。

(2)加强对项目管理的落实,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

按照集团公司相关管理办法及中心科技项目管理原则,由项目负责人与中心签订合同,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应加强进度、质量、资金控制,确保按合同期限实施。通过每个阶段课题实际执行情况和预期目标的对比,不断调整完善实施计划和管控措施,逐步实现向预期目标的逼近。

除中心自有项目经费由中心直接管理外,合作项目经费由中心派出项目管理人员负责统筹安排使用,重大开支报中心领导及专家技术委员会评议,批准通过方能实施。确保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同时可以调动项目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研发活动实行“项目进度跟踪考核制”

项目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互相联系的,协调并进、构成整体,也需逐步补充、修改、完善。项目一经立项,在研项目就实行“项目进度跟踪考核制”。由中心领导及专家技术委员会根据合同规定的实施计划,进行分阶段检查、考核,明确每个项目每个成员的工作任务,完成时限,根据考核情况形成个人绩效,反映在个人薪酬中。

3.3技术研发

根据集团公司科技发展及中心现状,科技研发工作主要以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为主。

(1)立足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由中心立足自身在物力、人力、财力方面的优势,通过对集团未来发展方向与基层需求以及配电网行业发展的前沿的掌握,利用各种实验平台,进行新技术的创新性研究,合理性、可靠性验证,二次开发等工作,从自动化系统及设备、信息与通信系统、配网调配用一体化等方面重点突破,抓住配电网重点技术,获得多项科技成果。

(2)重视协同创新

中心通过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与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无缝搭接,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中心实施的协同创新主要面向智能配电网行业产业建立协同创新联盟,特别是与行业骨干企业强强联合,以培育战略相关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支撑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优势互补,共同推进行业发展。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中心分别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建立了两个院士工作站,一个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

3.4人力资源

(1)重视人才培养

根据人才队伍现状,中心制定了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中心拥有集团总工程师1名,博士4名,硕士6名,人员学历高,能力强,配置基本符合工作要求。中心根据每名博士的专业研究方向,分别配置两名硕士组成学科梯队。针对中心新进人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培养:按照集团公司对高学历人才“会做小事,能干大事”的要求,培养其踏实做好日常工作,认真完成科研工作;集团公司高水平人才与新进人员签订拜师协议,通过高水平人才的传、帮、带,使新进人员迅速成长起来;对新进人员进行综合培养,力争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兼具科研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鼓励人才继续学习,在职深造。

(2)加强人才激励

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对科技型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来说,薪金是衡量自我价值的尺度;提供一份与工作成绩和生产率挂钩的报偿。把员工的贡献收益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紧紧捆绑在一起。中心建立了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知识产权的载体――人,对其有控制权、转让权和因其使用而有所获得的收益权。从而保护知识资本投资的高收益,鼓励更多的创新与发明,发挥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发展和国民财富增长的巨大作用;建立知识奖惩机制,员工的绩效具体化为员工愿意接受的收益,对不能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目标的员工进行处罚。

(3)创新用人机制

首先中心继续深化专家队伍建设,聘请高水平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指导中心科研方向,同时帮助中心培养人才,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其次,新进人员除了应届毕业生,还应该重点招聘拥有工作经验的工程人员。应届毕业生具有可塑性强、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但是实际工作经验匮乏,适合长期培养和发展;拥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人员具有适应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

3.5创新文化

中心作为集团公司直属机构,要将集团公司“光谱文化”落到实处,在日常工作中普及运用“光谱文化”。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战略管理紧密联系,企业文化支撑企业战略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消弱企业的组织功能。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所共享的理念和行为方式,引导着企业战略的确立,也是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中心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应该紧密的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中心作为科研机构,应该具有科研机构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做事务实不务虚,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任务落实到人,计划落实到日。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科学研究不仅是个别天才思想的闪光,更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创造的成果。因此要以团队合作为部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创新机制实施效果

在上述创新机制与措施的支持下,中心立足自有人才资源,精益管理,高效运作,与国内外电网企业、科研机构、制造企业广泛合作,先后完成了智能电网规划、智能配电网指标体系、风电场接入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等研究项目,彰显了创新机制的实施效果。

(1)组织制定智能电网发展规划

在集团公司领导下,组织制定了智能电网发展规划,以建设具有“多指标自趋优化”能力的配电网为智能电网建设的终极目标,其智能电网规划时间范围为2011年到2023年,规划内容包含网架、调度、变电、配电、用电、通信、相关研究等关键环节建设,以及泾渭和榆林两个试点区域的建设方案,包含22大类105项工程项目及研究课题。

(2)完成智能电网基础理论研究

从系统论的角度,重点研究以“多指标自趋优”为核心内涵的智能电网基础理论及其前沿技术。从分析利益相关各方对电网的需求出发,从安全稳定性、优质性、经济高效性、环保节能性等几个视角,建立智能配电网的指标体系,作为智能电网优劣的重要考核指标和建设成果评估的参考标准。与清华大学共建智能配电网研究中心,就智能电网调度系统、智能变电站系统、智能配电系统、智能量测系统、分布式新能源和新能源接入技术等方面的20余项课题展开合作。

(3)开展智能电网应用技术研究

在应用研究层面,关注智能电网建设的各个环节,研究适用于智能电网运行环境的设备产品和控制系统,包括智能调度、智能电表、智能配电自动化、智能开关以及智能变压器等。为了满足智能电网验证与测试的需要,研究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国家能源先进电网与装备可靠性及寿命评估重点实验室,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制订、智能电网关键设备评估鉴定工作。搭建智能配电网验证与测试平台,开展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功能、通信功能、调配一体化、配用一体化及调配用一体化系统功能的验证与测试,为智能配电网产品检验以及工程项目验收提供支持。

(4)筹建智能配电网示范工程

参与筹建了智能配电网示范工程,包括可再生能源集中与分散并网工程(配电网智能调度系统工程),智能配电工程(调配一体化工程、配网自动化工程),智能用电工程(智能小区工程)。

(5)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配电网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科技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承担省部级课题6项,集团公司课题20余项,申请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期刊30余篇,其中,ei索引论文2篇,获奖论文4篇。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宁陕县龙筒线、龙钢线及关沙线35KV线路防雷技术研究与实施》、《宝鸡供电分公司县级配电网统一数据采集系统》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有效提升了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结论

本文对配电网研究中心运营管理创新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中心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peSt模型对中心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应用Swot分析法,对中心发展战略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出了中心创新发展的机制与措施,实施效果证明,相关机制与措施能够有效确保中心围绕企业化科研机构及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两大职能,以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集团公司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动力。

参考文献:

[1]宋宝锋、井志忠.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力科技创新[J].经济视角,2005,06:45-47

[2]李健、刘博.我国电力科技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开发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6:33-34,66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篇7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可行性研究;管理

作者简介:杜行(1985-),男,云南大理人,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计划发展部,助理工程师,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重庆 400030)。(云南 大理 6710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6-0082-02

配电网的前期工作是指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配电网项目时所开展的可行性研究及项目核准工作。配电网规划的目的是如何根据电源发展及负荷增长情况合理地确定今后若干年某地区的电网结构,使其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可行性研究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论证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项目技术方案以及主要工程量。由此可以引出,规划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近几年,大理州经济发展迅猛,用电负荷大幅增长,电力供需矛盾紧张。为了完善电网结构,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扎实地开展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工作,加大了资金的投入,配电网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全局的各项经营指标圆满完成,全年供电量48亿kwh,供电可靠率(RS-3)为97.08%,综合线损率为12.24%,综合电压合格率90.68%。

本文旨在对配电网规划及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以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配电网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1.配电网现状调查分析不全面

大部分地区对配电网现状的分析不透彻,不能按照配电网规划内容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存在文字表述不清、基础数据收集不全、数据不准确、前后数据不对应、容载比与负载率概念混淆等问题,不能切合实际地反映出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对低压配电网的现状也没有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如:有的地区只是简单的介绍存在无功缺乏电压偏低问题,但没有具体的数值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对线路负载率及联络方式分析简单,不能反映出线路的薄弱环节等问题。

2.负荷预测及电气计算准确性不高

配电网规划中,由于历史数据不全或者部分数据不真实,导致负荷预测结果偏差大,造成变电站布点、线路路径等网架结构方案误差大;部分电气计算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校验,造成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差。

3.设备选型不合理

在主设备选型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和相关计算,片面地追求截面和容量(认为越大越好);有些地区只是简单地更换大截面导线或大容量设备,造成大量的浪费,同时未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资产全寿命周期技术分析,不能充分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4.技经指导原则缺乏,投资估算准确性不高

特别对于农网项目,大理州各县经济水平及地理环境差异大,但是取费标准未结合实际情况,导致投资估算不准确。

5.效益评估简单

对改造后的网架结构没有全面、深入、科学、细致的开展计算分析,缺乏规划前后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提升、线损率等一些重要指标的对比。经济效益评估简单,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计算论证,只通过一些简单的电量收益进行估算,不能为投资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

6.配网自动化建设落后

由于我国配网自动化工作起步晚,相应的技术政策、标准等较少,在规划中对具体工程、对一次设备的选择及有关技术要求上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未提出建设建议。

7.配电网与主网的建设发展不协调

主网规划对配电网规划起着导向作用,配电网规划是主网规划的基础,也是配网改造和建设的关键环节,对电网后期工作起着主导作用。大理州地处云南西部,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地区配网规划与主网规划没有统筹协调发展,造成局部地区供电半径大、损耗高、电压低、可靠性差等问题。

8.配电网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协调

配电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应纳入城市改造和建没的总体规划中。在过去的规划中,地方政府没有将城市配网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当中,只片面的设置相关变电站位置,甚至相关部门不提供本地区相关路网地图,客观上造成了城市配网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相互脱节。因此,需要强化其重要性和权威性,使城市配电网规划工作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可行性研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的电网建设投入大,导致设计资源紧张,部分设计单位设计资质低、单位规模小或者属于挂靠企业,其技术力量和人员水平不高,设计进度缓慢,对中间过程中提出的修改反应不及时。

(2)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及项目基础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人员有限,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或部分企业未设置相关岗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工作没有常态化管理。

(3)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4)负荷收资分析不到位,导致部分输变电项目负荷预测不准确。

(5)10kV及以下项目库储备不足,在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部分项目的工程量未经过实际勘测,仅凭经验估计,导致最终工程实施阶段的设计和可行性研究设计有较大出入。

三、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体制问题

为了建立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南方电网公司在体制改革、农网改造、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和管理体制等原因,许多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配电网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管理上也存在管理体制的问题。目前配电网规划中的项目库是由各县级供电企业上报汇总形成,由于历史、自然条件以及资产上划进程不同,且目前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和南方电网公司,所以县级供电企业在上报规划项目及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随意性大,未对项目进行必要的理论计算和投资分析,造成投资项目库冗余,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相关工作。

四、加强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措施

1.加强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措施

(1)加强对配电网规划工作的重视,配电网规划是项目建设的时序以及投资依据。为了保证配电网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电网投资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重视配电网规划工作。

(2)结合本轮大理州“十二五”配电网规划评审的实际情况,完善适合大理供电局以及各县供电企业实际的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技术导则需与规划区电网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增加技经导则和取费标准,指导配电网规划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3)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包括规划数据真实性、项目可行性、项目后评价、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的评估考核。

(4)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电网电力装备选型上要满足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符合环境保护等要求。

(5)根据配网自动化及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一些地区适时开展智能电网试点建设,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6)充分发挥电网规划专业技术部门的作用,对各县级供电企业进行配电网规划的技术指导,完善大理供电局计划发展部配电网计算软件的配置,各县级供电企业应在大理供电局的指导下,对本县的配电网规划及时进行滚动修编,保证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7)建议对从事配电网规划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电网规划原则和方法方面的技术培训。并鼓励其参加国内举办的配电网规划培训班,学习先进地区的配电网规划经验和方法,开拓规划新思路,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配电网规划质量。

2.加强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措施

(1)加强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管理,做好项目选址、地勘、负荷分析预测、建设规模、接入系统方案、投资估算、报告文稿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全面提升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2)注重过程管理,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过程中,做好中间审查和沟通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在可控范围内,减少设计失误失准现象。

(3)加强项目必要性、经济性分析,提高配网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高电网建设投资效益。

(4)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进行评估考核。

(5)充实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提高各级人员对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的认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辖区内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

(6)在日常的运行维护过程中,完善电网运行数据及设备数据,方便可行性研究设计的开展。

(7)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业务和技能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五、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做好配网规划

(1)城市要发展,电力需先行。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电网规划是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把电网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形成常态机制。在编制电网建设改造规划方案中,要注意紧密结合各片区的发展规划,充分反映当地政府对电网发展的需求,做好电网与政府的衔接,保证制定的规划方案科学、合理,具备可操作性。使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浑然一体,推动电网建设与城市规划“同步”发展。

(2)具体做法就是结合政府部门出台的地区总体规划,在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中落实变电站站址,以及在市政建设中配套电缆管网建设;在郊区新城和产业园区落实电站站址用地和电网线路通道;在风景名胜区编制架空线路入地规划,并与政府协商解决迁改中出现的问题。

(3)对于农村配电网中的未实施农网改造地区、未通电地区依据公司相关规定,优先解决有条件实施电网改造和通电的地区,不能实施的部分地区要与政府部门做好沟通协调。

六、结语

用电负荷和用电量的迅猛增长对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的配电网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是解决配电网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除了提供相关的软、硬件的支持,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今后的电网发展规划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另外应当结合当前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提出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创先争优”工作思路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今后的配电网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将日趋完善,为整个电网的投资、建设、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大理州“十二五”配电网规划(第一卷)[Z].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篇8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近年来,国内家电市场受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家电行业“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陆续减弱乃至退出等因素的影响,行业增速有明显的下滑。除此外,由于技术的创新、需求的变化等原因,家电行业已成为我国众多行业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较激烈的行业之一。经营业绩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状况的核心指标,便成为反映我国家电行业发展前景的“晴雨表”,是分析家电行业时最重要的依据,也是目前各界最广为关注的话题。

文献综述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做了有关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研究,但就已有文献来看,大多数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探索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张蕊(2001)通过对中西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演进的分析,提出在建立评价指标时应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并应注重创新业绩的评价,同时,她(2003)还深入分析了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的核心财务指标;池国华、迟旭升(2003)从外部投资者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和创新,并提出了选取指标时应遵循的原则;王俊彪等(2008)基于问卷调查和德尔菲法,构建了适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评价方法方面,柏汉芳、王悌云(2004)通过构造综合效用值模型,提出了评价跨国公司经营业绩的新方法;姚正海(2005)分析了中西方企业业绩评价的演进,并对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张茜(2013)提出了将财务性业绩评价与战略性业绩评价相结合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

近年来,还有一些学者基于已有研究,对不同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了实证分析。府亚军等(2005)通过构建因子分析模型,评价了我国30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wei-Kangwang等(2008)利用Dea模型评价了北京17家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范文娟、张心灵(2010)采用熵值法评价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2005-2008年的经营业绩,并对整个行业经营业绩的总体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YueLi(2011)通过研究41家我国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2009年的财务数据发现,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不高,且不同企业的业绩差距很大;JianshengZhang等(2012)对我国物流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了评价并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由以上文献评述可知,目前有关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研究已很成熟,但对具体企业的实证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且构建指标体系和确定权重时的主观性较大。鉴于行业需求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构建了适合当下行业背景的家电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具体对我国家电企业2012年的经营业绩进行了评价研究。此外,本文还运用了新的评价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并对模型的应用方法和范围进行了创新和扩展。

指标体系构建

2002年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重新修订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和《企业绩效及操作细则(修订)》中明确确定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各指标的权重。然而,Kotane等(2012)通过研究证明了由于行业背景的不断变化,仅仅依靠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已不适用于新时期企业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并对传统指标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因此,根据相关规定和研究成果,本文构建出适合时下家电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查阅我国家电行业所有上市公司2012年的年度财务报告,所需的所有指标数据均从这些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中计算得出,具体如表2所示。

(二)灰色关联计算

由于反映我国家电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指标数量较多,且量纲不一、意义不同,本文结合灰色系统理论的适用性,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刘思峰等,2010)对这些上市公司2012年的经营业绩进行比较和评价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的主要思想是分析比较有联系的不同序列间的相关程度。本文对该模型的应用进行扩展,利用其分析相关性程度的特点,来比较不同公司的经营业绩,其主要思想是:把每一家上市公司对应的各指标值作为一组原始序列,共得32组原始序列;根据不同公司对应的各指标的实际值构造出一组标准序列;分别计算出这32组原始序列与所设的标准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即分析各序列与标准序列的相关性,并通过比较各原始序列与标准序列的关联值的大小来比较不同上市公司在2012年度的经营业绩的好坏,值越大,说明该公司2012年的经营业绩在整个家电行业中相对较好。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标准序列x0(k)(k=1,2,…,9)。对于每个指标,不同上市公司有不同的值,取这些值中的最佳值作为该指标的标准值,并将各指标的最佳值组成一组序列,该序列即为所构造出的标准序列x0(k)。在标准值的选取过程中,由于家电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最优理想值为40%,故取各公司该指标的实际值中最接近理想值的值作为该指标的标准值,其他指标均选择所有公司相应指标的实际值中的最大值作为标准值。

第二步,计算所有上市公司各指标值与该指标所对应的标准值之间的关联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ζ=0.5。

第三步,计算加权灰色关联度。根据公式(n=9,i=1,2,…,9)计算出所有上市公司的序列与标准序列的加权灰色关联度,其计算结果和经营业绩的排序如表3所示。

(三)结果分析

家电行业属于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目前,我国家电企业的运营所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就是成本普遍提高、需求多元化的外部背景。如何保证技术创新的活力,在这个环境下,很多家电行业采取了各种应对方案来提升企业绩效。通过对所有家电企业的分析发现,家电企业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管理层激励、产品多元化、环境约束应对等。

根据上述排名,本文试图通过详细的分析,找到绩效较好的企业的内在原因。由于家电行业技术性比较强的特点,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对于企业至关重要。为了能够激励人才的创新性从而提高管理绩效,很多企业都进行了管理层激励。从排名第二的海信科龙来看,海信科龙股权激励的特点是激励的人比较多,并且海信科龙的股权激励包括了大量的研发和营销人员,充分体现了海信的一贯战略。格力电器在产权方面的红利主要来自于国有产权的释放。在管理层激励方面格力电器所采取的股权激励计划是比较成功的。目前为止,格力电器一共采取了三次股权激励计划,并且都得以成功实施。美的电器同样也推出了有利于中长期稳定发展的股权激励方法。美的电器作为新上市的公司,管理层方面还存在新老交替的问题,美的通过管理层激励的设计成功地完成了新老交替的过渡。从激励机制上,解决一部分创业元老的套现退出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通过持股设计,让新管理层获得股权激励,较为全面的管理层持股使得公司管理层与股东利益更趋一致。根据修正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排名看,兆驰股份排名第五,从产权上看,主要的激励来自于引入战略投资者。尽管兆驰股份也进行了股权激励,然而,从两者的比较看;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激励效果更好。青岛海尔的管理层激励自2006年开始。到2009年,海尔又一次采取股权激励措施,授予7名高管、42名核心技术和业务人员合计1771万股股票期权,向受激励人员定向增发。华帝股份推行管理层激励的力度非常强,从2010年的业绩可以看出其业绩可观,符合激励的预期。而排名靠后的几家企业,如:爱仕达、德豪润达、小天鹅a、圣莱达等几家企业在股权激励上面的表现欠佳。在产品多元化方面,绝大多数的家电企业采取了产品多元化的战略,但是多元化的战略对于企业来说有着不同的选择。格力电器一直坚持产品的专业化,目前,很多企业都采用了产品多元化的战略。格力电器也开始逐渐向多元化转型。由此可以看出,家电业竞争的剧烈。从环境约束应对来看,小家电制造企业在环境约束方面遇到了机遇。由于消费者的环境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小家电得以畅销。而对于大家电来说,企业则面临两种境遇。如对格力电器而言,光伏直驱中央空调有政府补贴的有利条件。而对于能耗消耗比较大的企业则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结论和建议

面对欧债危机等复杂国际市场的冲击以及消费者对家电“量转质”的需求、家电行业技术革新等国内市场的变动,我国家电行业在2012年的发展受到严峻的考验。从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2012年家电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分化严重,整个行业的竞争相当激烈。从数据可以看出,第一,20多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或净利润都有所下降,成长能力不佳,部分公司的营运能力也相对较弱。第二,众多企业的资本结构也不尽合理,在33家公司中,大多数公司的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都或高或低,起伏很大,故公司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等负债的控制,及时调整企业资本结构,并充分利用公司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等的综合效益以取得公司的发展。第三,从行业所存在的风险看,在32家公司中,每股收益最高的公司达到3.62元,但25家公司的每股收益都不到1元,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资产报酬率的两极分化也较严重,显示的经营风险比较高。

我国的家电制造业在我国制造业中比较具有代表性。整个行业先进性企业的发展措施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第一,通过股权激励,实现对管理层的有效激励机制,提高核心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第二,通过成本控制、产品升级、市场扩大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第三,明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规模。同时,公司不要盲目扩大规模,而应根据实际市场需求和业务状况进行生产,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张蕊.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变革[J].会计研究,2001(12)

2.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的核心财务指标[J].当代财经,2003(6)

3.池国华,迟旭升.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2003(8)

4.王俊彪,池国华,张硕.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投资者视角和问卷调查结果[J].经济管理,2008(12)

5.柏汉芳,王悌云.跨国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的研究[J].当代财经,2004,12(2)

6.姚正海.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的演进与发展[J].当代财经,2005(2)

7.张茜.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之评价[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1)

8.府亚军,黄海南.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5

9.wei-Kangwanga,Hao-ChenHuang,mei-ChiLai.Designofaknowledge-basedperformanceevaluationsystem:acaseofhigh-techstate-ownedenterprisesinanemergingeconomy[J].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2008(34)

10.范文娟,张心灵.基于熵值法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6)

11.YueLi.StudyonoperatingperformanceofListedCompaniesinelectronicinformationindustry[J].procediaenvironmentalSciences,2011(10)

12.JianshengZhang,weitan.ResearchontheperformanceevaluationofLogisticsenterpriseBasedon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J].energyprocedia,2012(14)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篇9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教学模式;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李宝儒(1983-),男,河北廊坊人,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助理工程师;罗格非(1986-),女,河北邯郸人,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助理工程师。(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73-02

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种类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增强,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开始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预计到2015年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将达到1:1的比例。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教学、教师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华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体系不完善

全日制工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学位类型,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较短,许多高校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和高效的教学模式,将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同样培养。担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大多同时担负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更有许多课程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在同一课堂上课,不利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

2.全日制工程硕士任课教师工程经验不足

高校教师中的大部分是博士毕业后直接从事理论教学,他们缺乏在企业中的工程实践经验,在长期的科研和学术成长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性知识的研究,从而形成了学术型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或者不能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的指导。[1]

3.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质量不高

全日制工程硕士社会认同度没有学术型硕士高,被动选择攻读专业学位现象普遍。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对象以应届本科生为主,他们没有工作经验,也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技能培训,但是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要把他们培养成“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其培养模式必须要与学术型研究生区分开来。

二、“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课程开课情况介绍

华北电力大学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作为学科行业特色鲜明的院校,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探索和实践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结合我校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素质类课程“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的开课情况,提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现介绍给大家,以便共同探讨。

“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结合华北电力大学的行业特色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而开设,是职业素质培养模块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在工程硕士实践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结合各培养领域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学习,使学生对电力工程项目的整个流程及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关键问题有所了解,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课程教学采用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理论学习部分,由于该课程涉及到我校各个培养领域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他们对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基本上没有概念,所以首先对工程项目管理分为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包括主要工作内容、项目管理的一些基本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大概的讲解。案例分析部分则要求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对项目建设过程可能出现的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可归纳为工程管理类案例与工程技术类案例。工程管理类案例要结合工程建设阶段的实际情况,侧重于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的分析;工程技术类案例要针对电力工程项目立项阶段的方案比较、设备招标阶段的技术参数选择、施工阶段的设备的安装调试、项目验收阶段发现的问题等工程建设内容设定案例分析的背景资料。

各个案例针对各培养领域的特色,充分利用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培养基地、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科研院所等资源,选聘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和校内责任教授共同承担案例教材的编写及案例分析课程的授课任务。我校共开设了16组相关的案例,涉及到电气工程、动力工程、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以及物流工程等7个培养领域,聘请了包括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力设计院、国电能源研究院、中广核集团公司等多家单位的专家亲自为学生授课。这些企业专家均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选用真实具体的工程项目作为案例背景,为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和交流。通过课堂教学和项目设计,使研究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掌握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课程作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职业素质课,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根据培养领域和个人需求必须选修5个案例。这种开课方式使得选课研究生可以跨越个人培养领域,选修其他领域案例,有利于研究生实践能力、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课程开课效果调查分析

为了解全日制工程硕士“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课程的上课效果,发现上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本课程的上课效果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活动。调查对象为部分选课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对本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课的方式、上课的效果等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本次调研采用了不记名问卷的形式,共发放“‘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课程调查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34份,回收率为89.3%。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23份,有效率为91.8%,符合调查要求。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们普遍认为“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课程的开设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很重要,课程的开设方式和学时基本能够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大多数学生都更加倾向于同校外专家进行交流,并且认为课程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同时,调查结果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有些案例对于非本专业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些困难,因此期望适当增加本专业案例数量。还有学生提出许多建议,如希望能够增加模拟教学或去企业实地参观;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加入视频等方式;课程中更加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等。

四、结束语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项目案例分析”课程已经连续开设三年,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上课师生发现这种由有着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和校内责任教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以具有行业特色的实际工程案例作为教学背景的教学模式,对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任课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学生无法获得职业技能指导的问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普遍认为受益很大。

电力行业研究分析篇10

论文关键词:配电网;规划;可行性研究;管理

配电网的前期工作是指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配电网项目时所开展的可行性研究及项目核准工作。配电网规划的目的是如何根据电源发展及负荷增长情况合理地确定今后若干年某地区的电网结构,使其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可行性研究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论证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项目技术方案以及主要工程量。由此可以引出,规划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近几年,大理州经济发展迅猛,用电负荷大幅增长,电力供需矛盾紧张。为了完善电网结构,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扎实地开展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工作,加大了资金的投入,配电网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全局的各项经营指标圆满完成,全年供电量48亿kwh,供电可靠率(RS-3)为97.08%,综合线损率为12.24%,综合电压合格率90.68%。

本文旨在对配电网规划及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以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配电网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1.配电网现状调查分析不全面

大部分地区对配电网现状的分析不透彻,不能按照配电网规划内容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存在文字表述不清、基础数据收集不全、数据不准确、前后数据不对应、容载比与负载率概念混淆等问题,不能切合实际地反映出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对低压配电网的现状也没有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如:有的地区只是简单的介绍存在无功缺乏电压偏低问题,但没有具体的数值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对线路负载率及联络方式分析简单,不能反映出线路的薄弱环节等问题。

2.负荷预测及电气计算准确性不高

配电网规划中,由于历史数据不全或者部分数据不真实,导致负荷预测结果偏差大,造成变电站布点、线路路径等网架结构方案误差大;部分电气计算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校验,造成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差。

3.设备选型不合理

在主设备选型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和相关计算,片面地追求截面和容量(认为越大越好);有些地区只是简单地更换大截面导线或大容量设备,造成大量的浪费,同时未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资产全寿命周期技术分析,不能充分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4.技经指导原则缺乏,投资估算准确性不高

特别对于农网项目,大理州各县经济水平及地理环境差异大,但是取费标准未结合实际情况,导致投资估算不准确。

5.效益评估简单

对改造后的网架结构没有全面、深入、科学、细致的开展计算分析,缺乏规划前后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提升、线损率等一些重要指标的对比。经济效益评估简单,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计算论证,只通过一些简单的电量收益进行估算,不能为投资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

6.配网自动化建设落后

由于我国配网自动化工作起步晚,相应的技术政策、标准等较少,在规划中对具体工程、对一次设备的选择及有关技术要求上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未提出建设建议。

7.配电网与主网的建设发展不协调

主网规划对配电网规划起着导向作用,配电网规划是主网规划的基础,也是配网改造和建设的关键环节,对电网后期工作起着主导作用。大理州地处云南西部,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地区配网规划与主网规划没有统筹协调发展,造成局部地区供电半径大、损耗高、电压低、可靠性差等问题。

8.配电网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协调

配电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应纳入城市改造和建没的总体规划中。在过去的规划中,地方政府没有将城市配网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当中,只片面的设置相关变电站位置,甚至相关部门不提供本地区相关路网地图,客观上造成了城市配网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相互脱节。因此,需要强化其重要性和权威性,使城市配电网规划工作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可行性研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的电网建设投入大,导致设计资源紧张,部分设计单位设计资质低、单位规模小或者属于挂靠企业,其技术力量和人员水平不高,设计进度缓慢,对中间过程中提出的修改反应不及时。

(2)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及项目基础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人员有限,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或部分企业未设置相关岗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工作没有常态化管理。

(3)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4)负荷收资分析不到位,导致部分输变电项目负荷预测不准确。

(5)10kV及以下项目库储备不足,在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部分项目的工程量未经过实际勘测,仅凭经验估计,导致最终工程实施阶段的设计和可行性研究设计有较大出入。

三、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体制问题

为了建立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南方电网公司在体制改革、农网改造、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和管理体制等原因,许多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配电网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管理上也存在管理体制的问题。目前配电网规划中的项目库是由各县级供电企业上报汇总形成,由于历史、自然条件以及资产上划进程不同,且目前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和南方电网公司,所以县级供电企业在上报规划项目及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随意性大,未对项目进行必要的理论计算和投资分析,造成投资项目库冗余,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相关工作。 四、加强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措施

1.加强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措施

(1)加强对配电网规划工作的重视,配电网规划是项目建设的时序以及投资依据。为了保证配电网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电网投资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重视配电网规划工作。

(2)结合本轮大理州“十二五”配电网规划评审的实际情况,完善适合大理供电局以及各县供电企业实际的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技术导则需与规划区电网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增加技经导则和取费标准,指导配电网规划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3)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包括规划数据真实性、项目可行性、项目后评价、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的评估考核。

(4)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电网电力装备选型上要满足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符合环境保护等要求。

(5)根据配网自动化及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一些地区适时开展智能电网试点建设,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6)充分发挥电网规划专业技术部门的作用,对各县级供电企业进行配电网规划的技术指导,完善大理供电局计划发展部配电网计算软件的配置,各县级供电企业应在大理供电局的指导下,对本县的配电网规划及时进行滚动修编,保证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7)建议对从事配电网规划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电网规划原则和方法方面的技术培训。并鼓励其参加国内举办的配电网规划培训班,学习先进地区的配电网规划经验和方法,开拓规划新思路,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配电网规划质量。

2.加强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措施

(1)加强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管理,做好项目选址、地勘、负荷分析预测、建设规模、接入系统方案、投资估算、报告文稿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全面提升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2)注重过程管理,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过程中,做好中间审查和沟通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在可控范围内,减少设计失误失准现象。

(3)加强项目必要性、经济性分析,提高配网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高电网建设投资效益。

(4)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进行评估考核。

(5)充实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提高各级人员对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的认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辖区内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

(6)在日常的运行维护过程中,完善电网运行数据及设备数据,方便可行性研究设计的开展。

(7)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业务和技能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五、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做好配网规划

(1)城市要发展,电力需先行。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电网规划是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把电网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形成常态机制。在编制电网建设改造规划方案中,要注意紧密结合各片区的发展规划,充分反映当地政府对电网发展的需求,做好电网与政府的衔接,保证制定的规划方案科学、合理,具备可操作性。使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浑然一体,推动电网建设与城市规划“同步”发展。

(2)具体做法就是结合政府部门出台的地区总体规划,在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中落实变电站站址,以及在市政建设中配套电缆管网建设;在郊区新城和产业园区落实电站站址用地和电网线路通道;在风景名胜区编制架空线路入地规划,并与政府协商解决迁改中出现的问题。

(3)对于农村配电网中的未实施农网改造地区、未通电地区依据公司相关规定,优先解决有条件实施电网改造和通电的地区,不能实施的部分地区要与政府部门做好沟通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