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业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05:51

工业产业调研篇1

一、报告前言

根据《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之规定,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加工品为原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工业生产活动。其相关行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等12大类。

安康位于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汉江由西向东贯穿其中。境内两山夹一川的自然地貌和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蕴育着丰富的农业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近年来,各县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制品、纺织和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目前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财政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有效探索农产业加工业发展途径,近期,市工信局组织开展了农产品加工及其魔芋、黄姜、茶叶、生猪、油料、粮食、制药、茧丝绸等重点产业专题调研,并撰写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二、发展现状

(一)全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截止20xx年底,XX市全部农产品加工业单位个数为12485户,占全市工业的77.27%;从业人员46632人,占全市工业的43.98%;完成增加值31.81亿元,占全市工业的38.65%;完成总产值88.6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29.02%;实交税金6.2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49.15%;提供劳动者报酬7.7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34.43%;(20xx年XX市全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见附表1)。

(二)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截止20xx年底,全市年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个数为109户,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2.63%;从业人员10877人,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2.91%;完成增加值19.7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4.43%;完成总产值52.1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2.98%;实交税金5.1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4.77%;实现利润3.5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1.97%(20xx年XX市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见附表2)。

(三)六大重点行业发展现状

XX市农产品加工业涉及到统计分类各个行业。20xx年,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制品、纺织和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完成总产值78.62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88.67%,已成为六大重点行业(20xx年XX市全部农产品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见附表3,20xx年XX市规模农产品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见附表4)。

1、农副食品加工业。包括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加工、制糖、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蔬菜加工和其它。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单位数7589个,完成总产值36.51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41.17%。

2、食品制造业。包括焙烤食品加工、糕点制造、方便食品制造、乳制品制造、调味品制造和其他。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单位数784个,完成总产值9.86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11.12%。

3、饮料制造业。包括酒的制造、软饮料制造和精制茶制造。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单位数954个,完成总产值6.22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7.02%。

4、烟草制品业。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烟草制品业单位数22户,完成总产值8.06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9.09%。

5、纺织业。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纺织业单位数132户,完成总产值8.31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9.37%。

6、医药制造业。包括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单位数27个,完成总产值9.66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10.89%。

三、主要特点

(一)主导产业初步形成

据专题调研资料显示,目前,魔芋、黄姜、茶叶、生猪、油料、粮食、制药、茧丝绸等产业已成为安康农产品加工业的主导产业(各产业调研报告见附件1-8),其中魔芋和茧丝绸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占有相当份额。

(二)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20xx年,全市109户年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52.17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的58.84%,其中魔东魔芋、江兴医化、雨润集团、新兴米业、安康正大、金福海油脂等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三)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20xx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88.67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0.79%,其中,年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52.17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3.50%,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

(四)产品结构趋向合理

20xx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涉及统计分类的各个行业,但主要产品只有32种,大都是来自于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并且都属于国家扶持发展的产品,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产品结构不断趋向合理(20xx年XX市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统计表见附表5)。

四、存在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

20xx年,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中,个体经营户为11673户,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数的93.50%,而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仅占6.5%,其中,年营业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数仅占0.87%。

(二)产品附加值低

从加工单位看,农产品初加工单位数较多,深加工和精加工较少,增值能力差;从产品品质上看,大多数产品档次低,包装差,产品品质不高;从产品用途上来看,初级原料产品所占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低。

(三)基地建设不配套

由于基地建设没有跟上,可供加工的农产品不足,造成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过剩。据调查资料显示,20xx年,仅食品植物油生产能力过剩近2万吨,茶叶生产能力过剩近100吨。其中,秦东魔芋、江兴医化、金福海油脂等大部分龙头企业都存在着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问题。

(四)共性问题尤为突出

人才短缺、融资困难和发展环境不尽人意等制约瓶颈一直是工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加之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小、底子薄、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问题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五、建议意见

(一)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根据《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及《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结合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际,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相关措施,大力发展魔芋、黄姜、茶叶、生猪、油料、粮食、制药、茧丝绸等主导产业,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鼓励和引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在规划和建设项目上,实行优先审报,重点倾斜扶持;在企业融资上,积极组织开展银企业合作,解决融资难题;在原料基地建设上,建立健全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原料供应,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三)建立健全质量体系

鼓励农产品加工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选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的生产工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农产品加工业产品质量;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建立科学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工业产业调研篇2

(一)产业集聚基本情况

目前,在柳江县行政区域内,已经形成2个特征较为明显的产业集聚群,主要分布在第一、二、三工业开发区、基隆综合开发区、新兴工业园,穿山、进德、都龙工业片区。

汽车及零部件业产业。依托柳州市拥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一汽柳特等中国三大汽车整车厂的城市的优势,加快汽车及零部件业发展,已集聚了广西柳州运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柳州绰丰柳机内燃机有限公司、柳州柳新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柳州金锻方盛工业有限公司、柳州市双飞汽车电器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以专用车、发动机、冲压件、锻件、传动轴、弹簧、线束等为主,拥有近千种产品,产能超过50亿元以上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主要配套柳州市三大整车厂及柳工,同时也为北汽福田、海南马自达、云南一汽红塔等厂家配套。2007年汽车及零部件发展到10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7家。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增长49.7%,占全县工业总产值29.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64亿元,增长33.1%;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4.9%;上缴税金1.1亿元,增长37.5%;2007年12月,由柳州市鱼峰橡塑料厂与清华大学核能院、广西北航工程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制的“氟氯醚高性能复合缠绕燃油胶管”通过鉴定,填补了广西汽车配套产品的一项空白。柳州乘龙专用车生产的福狮牌车厢、福狮牌搅拌车,金鸿橡塑公司生产的jh牌发电机橡胶悬挂,柳州市双飞汽车电器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飞牌汽车线束总成等4个产品获广西名牌产品。2008年1-4月,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9.74亿元,增长61%。全行业预计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元左右,增长33%。

机械制造业产业。依托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发展以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工程机械及配件。2007年机械制造业发展到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产值超10亿元1家。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亿元,增长41.6%,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6.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1亿元,增长72.1%;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7.9%;上缴税金0.6亿元,增长3.4倍。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0.24亿元,结束了柳江县没有超10亿元企业的历史,标志着柳江中小企业正在朝大型企业目标发展。2008年1-4月,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6.48亿元,增长74.1%。全行业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亿元左右,增长35%。

二、产业集聚存在主要问题。

1、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偏小。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106家企业中,规模以上(年产值500万元)企业40家,仅占37.7%;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优势企业仅有7家,占6.6%;93.4%的企业规模偏小。2007年汽车零部件工业产值30亿元,仅占柳州市汽车产业总量的7.8%,产业规模偏小。

2、产品结构不合理且技术含量、附加值、配套量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现有产品近千种,产能超过50亿元,但结构不合理,重复生产现象严重;产品多数集中在冲压件、内饰件、线束、橡塑件等大类上,这些产品均为附加值、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少有的轿车制动产品也仅仅是供应制动系统中的执行机构,未能实现系统供应;虽然也为不少整车企业配套,但配套量较少,仅占柳州三大整车厂所需配套量的7%左右,占其余整车企业的配套量就更少。

3、企业技术水平偏低,缺少科技人才。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达到了国内较先进水平的企业少,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落后;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7.39%,40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仅有15家建有技术部或技术科,2家建有技术创新中心,普遍缺少科技人才;仅有7家企业引进技术或对外开展技术合作,其中4家有一定自主研发能力;轿车配套能力低;出口企业少,出口量低。这些都说明,企业的技术水平偏低,自主研发能力更弱。

4、企业管理水平不高,部分企业观念陈旧。企业普遍管理水平偏低,生产经营效率不高;仅有10多家创建品牌,且品牌运作能力较差;企业资本运作的层次较低,目前仍没有一户企业上市;由于缺少与外界交流的有效渠道,部分企业对行业发展状况不够了解,对自身在行业所处位置不清楚,小富则安的思想严重;多数本地企业没有制定“十一五”规划,对汽车产业和自身产品发展方向不明,依然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初期状态。

5、相关产业发展滞后。目前在汽车零部件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的带动能力还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特别是为总成零部件服务的二、三层次的企业发展不足,如模具、原辅材料供应等,相关服务体系建设不足。

6、缺少公共服务平台。缺少行业组织,缺少第三方研发、试验认证、贸易性实体机构。根据wto规则,政府不能再参与竞争性领域经济活动,政府的职能只能是宏观调控,行业的自律、规划、协调等只能由行业组织来完成。

7、地方融资能力不足。在现阶段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梯度转移中,接受转移地区除了要在土地价格、劳动力、区位等方面占有优势之外,地方融资能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而柳江的企业普遍反映融资能力不足,部分企业受资金制约严重。

三、建议对策

在促进产业集聚工作中,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以创新的理念抓好项目、龙头企业、品牌战略、园区建设。

(一)创新项目机制,增强产业集聚。

加强产业链的研究,高度重视汽车零部件和机械制造等产业项目的储备,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充分利用全球、全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对区域经济带动性强的项目落地,引导现有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带动一批配套项目,拓展产业集聚的空间。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围绕汽车零部件和机械制造产业,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规范行业的环保、安全、技术、质量标准,建立投资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加强投资运行的监测分析,及时向社会投资调控政策、投资信息和产业发展趋势,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投资浪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着眼于提升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把招商引资政策和促进产业集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集聚政府的工业性投入资金,集中扶持产业发展的关键项目。广泛利用民间资本,形成民间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促进产业集聚。

(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

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汽车零部件和机械制造产业大企业,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等中心,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帮助协作配套企业做好与龙头企业相衔接的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省内配套率。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三)创造区域品牌,引导产业集聚。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引导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活动。积极培育国家名牌产品,对评选为“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据财力给予奖励。鼓励名牌产品企业迅速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名牌推介力度,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打造一批产业区域品牌。以政府引导、中介促进、企业自主结盟为原则,推动企业建立营销联盟,共享营销资源。整合和利用各类会展资源,创立会展品牌,鼓励行业协会统一有序地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交易会。积极推行现代营销管理,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工业产业调研篇3

近年来,我市坚持科学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努力提升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和营销品牌化“三化”水平,经过抓起步、打基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提升水平、加快发展各个阶段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立产业、扩基地、强龙头、活市场、增效益的发展思路,探索出了立足资源、面向市场、优化机制、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协调推进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一、“十一五”期间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经济规模逐步扩大,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923家(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9家,其中部级3家,省级54家,市级332家。)占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十分之一强,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61家,过十亿元的8家,过百亿元的1家。实现销售收入894亿元,出口创汇14亿美元。龙头企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6万个,农民工就业岗位14万个。中介组织1254家,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39家。全市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71%,农民通过产业化经营创造的收入占年纯收入的72%。

(一)主要经验做法

1、抓龙头企业建设,培育辐射带动优势。农业龙头企业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活流通等功能。近年来,***市高度重视农产品企业的培育和发展,致力于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一是鼓励龙头企业集群式、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建立了以55家企业为主体的肉制品加工产业集群,以736家企业为主体的蔬菜加工产业集群,以356家企业为主体的干鲜果加工产业集群,以388余家企业为主体的茶叶加工产业集群,以412家企业为主的草柳编制品出口产业集群,以1100家企业为主体的人造板材加工产业集,以789家企业为主体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盛能乳业为龙头、40多个自动化挤奶站、46个奶牛养殖场为主体的乳制品加工产业集群。***新程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现有员工近3万名,拥有总资产68亿元,在全国各地设有14处生产基地,依托核心企业先后建设了大豆分离蛋白厂4家、纸箱厂5家、淀粉厂2家、肠衣厂4家,承租了外省市国有、集体大中型企业13处,是国内最早的部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9年销售收入260个亿,所在镇因该企业的发展而成为全国著名的小城镇。实践证明,一个龙头企业能够带活一方经济,能够带起一座小城镇,能够带起一个产业的发展,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注入了强大活力。二是推动龙头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和改革创新。注重引导龙头企业加强现代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创建活动,增强龙头企业发展动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整体素质;指导龙头企业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监督和激励机制,推进现代企业经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联合协作,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推进农产品的深度开发。截至目前,90%以上的市级龙头企业开展了企业文化创建活动,75%的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2009年,我市龙头企业研发新产品近千个,龙头企业产销率达97%。三是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针对有些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缺乏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导致企业生产加工没有稳定的原料来源,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等弊端,引导龙头企业牢固树立“农民兴、企业兴,基地存、企业存”的观念,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合同基地,制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把企业的产品需求与农户的生产经营通过契约合同固定下来。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呈现多样化、规范化、稳定化、紧密化等特点。主要有合同关系(定单关系)、合作关系(按利润返还)、股份合作关系(按股分红)及其他联结关系等。

2、抓产业基地建设,培育规模发展优势。多年来,***坚持用集约化的理念指导农业产业化,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一是聚集特色产业规模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积极推行连片种植和适度规模养殖。围绕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大对100万亩以上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集中建设粮食优势产区。围绕建设“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围绕建设“六大畜牧业生产区”,大力发展特种养殖,推进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转变。围绕建设网箱养鱼和池塘养鱼“两大渔业生产区”,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品牌渔业、高效渔业。在此格局引领下,全市已建成600万亩商品粮生产基地,100万亩花生生产基地,100万亩高效蔬菜生产基地,100万亩优质果品生产基地,30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200万只肉羊生产基地,15000万只肉鸡、鸭生产基地,1500万只兔生产基地,1万亩淡水鱼生产基地。二是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在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的前提下,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有形市场体系,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探索出了龙头企业租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亲友转接、农户间互换租赁四种主要流转形式,将分散的土地化零为整,形成了“一社一大片、一企一基地、一户一大块”的土地经营格局。全市918万亩家庭承包土地中,实现有序流转的58万亩,占土地承包面积的6.3%。其中,千亩以上连片耕种的大户33个,百亩以上连片耕种的大户150个,50亩以上连片耕种的大户1600多个。三是膨胀产业镇、专业村规模。坚持把培育专业村、特色镇作为发展农村规模经济的重点,依托优势,因地制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较好地推动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产业化经营催生了一大批亩收入过5000元、过万元甚至更高的专业村镇,一大批人均收入过万元、几万元的村庄,一大批村企一体化、就地城镇化的现代化新农村。目前,全市共发展专业乡镇89个,占49%。苍山的蔬菜、郯城的银杏、平邑的金银花,临沭、郯城、河东的杞柳,莒南、临沭的茶叶已经叫响全国,成为知名的特色之乡。共发展专业村4550个,占63%,其中种植型专业村2400个、养殖型专业村790个、加工型专业村220个、流通型专业村610个、旅游型专业村440个。

3、抓合作组织建设,培育产业承接优势。近年来,***市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顺应农民群众的愿望,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因势利导,精心培育,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1868个,入社成员84万人,吸引和带动农户99万户,年销售农产品664万吨,年经营服务总收入259亿元。一是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面。200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年一次现场会、一年一次表彰会,完善政策,推广经验,鼓励引导农业大户、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基层站所、供销组织、农村干部、学会协会领办联办合作组织,促进了资源集约型、资产经营型、技术服务型、市场对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资金互助型、综合互助型等七种类型合作组织竞相发展。这些合作组织既有劳动、产品、土地的联合,又有知识技术、资产、资金等要素的联合;既有经济项目的联合,又有农业设施项目的联合。蓬勃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涵盖农业农村发展的多领域、多层次。全市参入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达到70%以上。二是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对已组建的合作组织进行了严格的规范,重点指导合作组织建立健全议事决策、财务管理、资产运营等内部管理制度。对有一定收益的合作组织,指导其健全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探索实行按交易额分配、按股份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促进了合作组织的规范有序发展。目前,我市合作组织在工商部门登记2506家。三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通过建立投入机制、实行税费优惠和人才扶持等政策,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走规模化发展路子,做大“航空母舰”,相继组建了一批辐射带动力强、服务功能齐全的专业合作社。目前,我市合作组织经营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有100多家,100万元以上的近1000家;合作组织成员100人以上的占合作组织总数的三分之一。蒙阴县文友养殖合作社是一个跨县域、跨市域联合的的合作社,拥有社员360多户,建养殖大棚380多个,合作社固定资产达到440万元,流动资金300多万元,年实现产值8000万元、为养殖户创造利润1000多万元。

4、抓农业品牌建设,培育市场竞争优势。近年来,***坚持把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紧密结合、与培育名牌农产品紧密结合、与农技推广紧密结合,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扎实开展,强壮了农业产业化的筋骨。一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本着依托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全市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标准化示范企业、标准化示范市场,加快标准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组织制定了蔬菜、果茶、中药材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推行了“一册、两书、三证”管理制度,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全市共建成农业标准化基地350多处、面积300多万亩,其中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二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全市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植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的高度出发,以打造品牌农业大市为目标,突出特色,创新理念,健全体系,搭建平台,积极培育和发展品牌农业,推动农业资源大市向农业品牌大市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沂蒙特色的农业品牌发展路子。目前,品牌经济已占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40%以上,注册农产品商标2400多个,认证省级及以上名牌农产品12个,建成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66万亩。其中,国家名优农产品5个,***名牌农产品7个,市级名优农产品140个。6个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23个商标被认定为著名商标。“金锣牌”高温火腿肠、“鲁洲牌”淀粉糖等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平邑金银花”、“苍山大蒜”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莒南板栗”、“临沭柳编”、“塘崖大米”、“蒙阴蜜桃”等正在积极申报注册地理标志商标。中国银杏之乡、中国杞柳之乡、中国大蒜之乡中国苹果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草莓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西瓜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中国香椿之乡、中国长毛兔之乡、中华蜜桃之乡相继花落***。兰山、***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创建优质人造板产品生产基地先进区(县)”。“沂蒙之星”劳务品牌被评为“***省首届驰名劳务品牌”。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监测体系。加强了市、县区、乡镇、企业监测机构及设施建设,在全市已形成了以市农业质量检测中心和两个省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依托,以县区监测中心为骨干,在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点的农产品质量监测网络。积极开展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全方位检测工作,为实现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质量监控提供了保障。同时,搞活投入品市场监管,开展农业综合执法活动,对农业投入品进行专项整治,对影响农产品质量较大的农药、化肥市场进行整顿清理,从源头上杜绝了高毒高残留农药等禁用农业投入品进入市场经营。

(二)存在问题

尽管龙头企业发展加快,但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视野,从推动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值得考量和亟待改进之处。主要表现在:

1、多数龙头企业存在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低,缺乏大规模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多数是规模较小的初加工企业。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较少,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产值税收比小,具有深加工能力的企业少。同时,品牌和区域影响力不够强,知名度不够高,造成外地客户对我市肉鸭、粮食加工及罐头加工等产业了解少,影响了产业进一步扩大。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形不成商品优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3、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在高中以下,素质低。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

 4、妥善处理企业与基地的关系,中介组织需要加强。有些企业开始与基地合作时关系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在收购、利益分配上往往就发生分歧,甚至分裂,给双方造成损失。中介服务组织不但数量不多,而且专业性不强,服务功能差,有时难以担当联系企业与农户的桥梁。

5、经济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从事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力军,应给予更多扶持和理解。目前还存在优惠措施不到位、政策扶植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

6、缺乏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的经营层次不高,企业与农户就会经受双重风险。在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与农户与基地的利益连接,大多数还停留在松散的结合上,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法律约束力,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农户的产品,不与农户承担风险,农户也没有参与意愿和合作要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一旦市场稍有变动,企业与农户将会双双受损。

(三)面对新困难与挑战,为保证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适当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很好的整合全市农业产业化千万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我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二位,而产业化主管部门每年仅获得300万元用于龙头企业发展的财政扶持资金,不足济宁市的十分之一。

2、强化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应与龙头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适度放宽条件,降低门槛,实现双赢。特别是农业发展银行应加大对我市龙头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

3、加强龙头企业运行管理及产品质量监管。对已命名的市以上龙头企业加强管理,定期监测,定期淘汰,定期补充,使全市龙头企业群体始终保持健康活力。龙头企业要积极建设安全优质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相关标准的要求,采用国际标准及出口目标国的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农产品,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并不断丰富产品种类。

4、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积极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发展。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增加科技开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从主要局限于少数产业、产品及加工、销售环节,逐步向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水产业和工副业的多产业、多产品扩展,产业链条逐步向科技、教育、生产、基地、加工、运输、营销、服务等多环节延伸,向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多领域、多角度的大产业体系方向发展。

5、合理布局,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针战略,发挥我市的地理和区位优势,引导全社会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倾斜。各县区之间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合理分工,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同业竞争,全市共下“一盘棋”。

6、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每年国内外影响力较大的农产品展会多个,因资金不足,我市参与度有限,从去年我市参加深圳展会情况看,效果很好,是集中扩大市场知名度,增强品牌效应的很好的平台。

二、“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牢牢把握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力争农产品精深加工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产品。

“十二五”发展重点:

(一)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提高创新在企业中的整体效应。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

(二)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品牌意识,推动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流动,通过品牌企业聚集效应,培养形成区域品牌。

(三)抓好产业链条延伸,构建龙头企业分工协作体系。以主导产业为导向,明确产业延伸的方向和重点,发展研发、制造、销售、物流及其他生产性服务业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

(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有效供给。充分发挥商业银行金融主渠道作用,积极搭建银企互动平台,逐步建立政府搭桥、企银对接、合作多赢的机制,加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与各类金融机构对接与合作。

(五)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为龙头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探索推进面向龙头企业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我市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

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5个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有关文件。特别是2008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明确要求从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方面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其中26项财政和税收扶持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进行技术改造、开拓国内外市场,膨胀了龙头企业规模。

1、加强财政、信贷扶持。设立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给予扶持,对农民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营销等给予补助。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扶持。

2、金融信贷服务。各银行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在资金安排上给予一定倾斜。

3、提高企业品牌意识,积极培育国家、省名牌产品,对评选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大力宣传和重点扶持。

四、对各级龙头企业申报和动态监测管理的建议

1、加快对各级龙头企业的监测和淘汰速度,建议每年至少一次淘汰替补的机会。

2、对企业的动态监测设立具体标准,严格按指标监测,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按要求整改,整改不达标的尽快取消并递补。

3、建议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动态监管力度,把真正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不拘泥于名额限制,向上推荐申报。扎实落实对企业的各项优惠措施,扶持资金及时到企业账户,减少中间环节。

工业产业调研篇4

abstract:itisthefoundation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oadjustthespecialtysettingandstructureandactivelycultivatehigh-levelskilledtalentswiththeregionalindustrystructurechanges.asoneofthefirstnationalmodel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naccordancewiththerequirementsofQingdaoblueindustrydevelopment,QingdaotechnicalCollegehasmadenecessaryadjustmentstoapplyforchemistry-relatedspecialties,andhasbeenconstructingmarinechemicalspecialtygroup,withthepurposeoffullyplayingtheleadingroleandachievingagoodinteractionbetweenthecultivationofhigh-levelskilledtalentsandregional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

关键词:蓝色经济;海洋化工生产技术;海洋化工专业群

Keywords:theblueeconomy;marinechemicalproductiontechnology;marinechemicalspecialtygroup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148-03

0引言

2009年4月,总书记在山东省视察工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青岛市定位于建设成为中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的示范区。《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重点建设海洋化工等“四大支柱产业”,海洋化工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海藻化工产业。建设国家石化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淡化装备制造,把青岛建成全国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和国家海水淡化推广应用示范城市。

为了寻找高职专业设置与蓝色产业需求相对接的结合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开展蓝色产业发展研究和调研,2009年11月20日,成功召开了“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服务蓝色经济专业建设研讨会”;2010年“服务蓝色经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研究”获山东省第三批科研发展计划立项(立项号:j10wh55);2011年8月成功申报了海洋化工生产技术专业,通过重点建设海洋化工专业群,为青岛蓝色产业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支持。

1蓝色经济相关产业调研

《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纲要》[1]中提出,未来五年将以胶州湾东西两翼的“一湾两翼”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布局,建设以港口物流、现代渔业、临海工业、滨海旅游、海洋生物、海水利用等特色经济为支撑的蓝色经济聚集带。重点突破海洋船舶、海洋化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建筑业“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海洋生物、海洋新材料、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矿产与新能源利用“四大新兴产业”;海洋化工重点发展盐化工、海藻化工和海洋防腐产业。

随着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青岛化工产业实施战略转型调整,打造“一南一北”产业发展新布局。即利用在胶南董家口和平度新河两个工业功能区,分别进行“董家口石化深加工及液体化工品仓储项目”和“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项目”的规划和建设。

在石油化工方面,由中石化投资上百亿元建设的“大炼油”项目是青岛临港石化工业的龙头项目,韩国高合化纤、SK化工、丽东化工等一批大型石化及深加工项目相继在西海岸落户,打造出了一个完整的临港石化产业集群。

在海洋生物化工方面,青岛现有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以及海洋生化制品企业30多家,甲壳质(壳聚糖)系列衍生物加工利用产业初具规模,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海藻加工生产基地,主导产品海藻酸钠生产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甘露醇生产能力居全国首位。

工业产业调研篇5

一、*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1、工业生产情况。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比去年增加1户。1—5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910万元,同比下降25.3%;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179万元,同比下降4.3%,在9户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有2户重点矿产业今年以来均未开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工业生产的发展。目前,亏损企业有7户,比去年同期增加2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88万元,同比下降18.6%;利润总额-3623万元,同比增长3.2倍。

2、延伸产业链和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南华糖业勐省公司利用榨糖过程中产生的滤泥、渣灰及酒精废液作为原材料,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环保优质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拉长了制糖企业的产业链条,改变了制糖企业产品单一的结构,提高了抗市场风险能力,创造了循环经济效益。

3、大部分企业在对平稳度过金融危机、保生产、稳就业上充满信心。全县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7户开工生产,开工生产率77%。在调研所到的7个工业企业,大家对平稳度过金融危机信心十足,都在想方设法保生产,坚持以销定产,维持基本生产经营工作正常开展。尤其是*云矿锌业有限公司自20*年10月份停产以来,一直积极关注市场行情走势,目前1吨锌现货价格回升至13500元左右,比去年10月份最低价8500上涨近60%,月均涨幅7.5%,公司根据市场走势分析,预测四季度锌价能回升到14000元以上,因此,公司积极的在做恢复生产前的资金筹措、原料储备等准备工作,以便能及时抓住机遇,适时恢复生产。在做好以上各项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如果市场没有大的变动,10月份可正式恢复生产。

4、节能降耗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在高耗能矿业生产减产,工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一季度*县单位GDp能耗下降4.3%,为完成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0%的考核目标奠定基础。

二、*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难以在短时期内根本恢复,*金腊云矿锌业有限公司、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金腊铅2个企业在20*年的同期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8.3%,但目前还处于停产状态;莲花塘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也是由于销售市场不畅的影响,新井生产一直处于半停厂状态,老井也因生产系统环节不畅而导致产量较低,截止5月底,生产原煤11435吨,同比下降1*.8%,产值304万元,同比下降53.2%;制糖业自今年2月份以来糖价一路回升,截止5月底白糖最高价3640元/吨,1-5月食糖平均销售价格3286元/吨,制糖业增速达21.9%,在全县规模以上增加值速度中支撑作用明显,但生产已于5月10日结束,后期要实现增长,要靠矿产业的恢复生产与及其它规模较小的企业支撑,因此,全年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2、市场竞争力弱。企业外欠贷款多、资金短缺、技术设备老化、生产成本高、资金筹措难度大,产品没有价格优势,缺乏竞争力。*县的建材行业由于还没有形成规模,市场竞争处于弱势,在调研中了解到,*县建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以来,由于水泥生产的成本价格高于外来水泥的生产成本,销售环节受到外来市场的冲击,1—5月,生产水泥61200吨,同比减少2800吨,下降4.4%,完成产值1775万元,同比下降13.6%。

3、外来企业与当地农户之间在土地征用、用工、运输等方面矛盾冲突多,不能很好的协调解决,影响企业的生产。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是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茶叶公司,20*年注册成立,20*年实现工业产值1194万元,列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之一。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公司在项目申请、种植园区的架电、引水工程、道路疏通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要在*县实现茶叶生产的产业化发展,走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发展之路,还需要当地政府给予必要的项目支持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和配合。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1、要高度认识工业企业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其摆上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做到领导力量到位,领导精力到位,政策扶持到位,各项服务到位,在新的形势下,抢抓发展机遇,克服不利影响,把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增加其在全县经济中所占份额和比重。

2、在进一步加强对工业企业的培育和抚持。工业企业的发展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是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运行;其社会属性是发展如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扶持,就会使发展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企业就会发展得更快更好。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分析符合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按照抓大不放小的方针,既要高度重视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一批对全县工业经济起支撑作用的支柱企业,又要重视小企业的发展,及时帮助解决企业运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引导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群。如临沧市佤乡实业有限公司,虽经营自来水供应、纯净水生产、牛干巴加工等多个产业,但目前仍不上规模。

3、要进一步加大对项目建设的跟踪督导力度。对意向性项目要促其早签约,签约的项目要促其早落地,已落地的项目促其早开工,在建的项目促其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云南国通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完成投资1.47亿元,总装机容量2.1万千瓦时,预定在6月份试发电,目前日期已过半,但后期工程仍未完工。

4、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资源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继续加强对企业的改造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企业档次,增加企业效益。立足*县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电力、矿业、竹、木等加工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5、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好资金问题。解决企业资金短缺、投入不足的问题,必须多方支持,共同努力。一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还贷能力强的工业企业优先给予贷款,并在提现开户等方面减少环节积极支持。二是通过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来募集资金,吸纳民间资金和其他社会闲散资金来发展企业。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借助外力发展自己。

工业产业调研篇6

(三)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作用突出

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能够进一步激活党员队伍。由于农村客观存在的外出流动党员多、党员老化现象较为突出的问题,党员难以参加组织生活,严重影响了党组织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产业协会上建立支部后,能够打破农村基层党组织单纯按地域设置和党员只能参加一个支部生活的传统模式,党组织架构由过去的垂直式变为网络式,党组织开展活动更加方便快捷,党员分类教育管理也更加灵活高效,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调动党员队伍的积极性。

二是能够进一步发挥党员作用。发挥农村党员作用,必须依靠一定的组织形式,为他们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否则,在农村党员独立分散的情况下,单纯强调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通过在产业协会建立党支部,党组织能够把从事不同行业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编入相应的专业党支部,最大限度地聚合同一产业链上党员的优势资源,并通过“能人效应”、“示范效应”,把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会的技术和经验直接、快速、有效地传播到群众中去,很快形成“以户带村、以村带片、以片带业”的局面,使基层专业党组织成为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纽带和培植农村优势产业的战斗堡垒,使基层党员成为产业前沿的先锋队,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是能够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一方面,为把产业做大做强,将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建到产业协会上,组织群众开展联片种养,能够推动产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另一方面,通过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使“两新”组织拥有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等经营管理优势与党组织具有的动员组织千家万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实现最佳配置,使两者在生产、销售、管理、服务上得到优势互补,为基层党组织指导和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组织保证。

四是能够进一步强化党组织服务职能。通过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可以根据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和村级党员干部的特长,把党员干部联合搭配到产业链条上,让他们能够腾出精力谋发展。同时,通过积极开展党员帮、干部扶、能人带和互帮互助活动,使农村产业发展中一家一户的实际困难得到有效克服,实现党员干部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工作范围由专抓一方向专抓一业、工作模式由包片包村向包产业包项目的转变,不断增强党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

二、在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和建议

(一)农村产业协会发展情况

据统计,我县目前各类农村经济产业协会已发展到14个,大体形成了龙头带动型、技术服务型、市场集散型、产销协作型等合作模式。14个专业协会分别是:新县板栗银杏协会、陡山河林果业协会、陡山河淮南猪养殖协会、八里畈茶叶协会、卡房天麻种植协会、新县畜牧业协会、新县中药材协会、新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新县农民经纪人协会、新县绿色食品协会、浒湾乡香菇种植协会、陈店乡茶叶协会、吴陈河镇蔬菜种植者协会和新县养殖业协会。14个专业经济协会共有会员510人,其中党员121人,平均年龄43岁。党员人数在10人以上的协会有11个。14个产业协会中,跨乡镇的有7个,分别是新县板栗银杏协会、新县畜牧业协会、新县中药材协会、新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新县农民经纪人协会、新县绿色食品协会、新县养殖业协会;其余7个协会皆为本乡镇跨村组的协会。目前,7个乡镇协会中党员人数均在3人以上,通过加强协会监管和引导,能够正常发挥作用,都具备组建党组织的条件;另外7个跨乡镇的产业协会,虽然具备组建党组织的条件,但鉴于过去没有在跨乡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先例,考虑到党员构成及管理上的复杂性,应暂时缓建,待条件成熟后再建。

(二)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面临的问题

多年来,各类协会积极投身于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各项事务中,在发展产业、致富农民、推进党建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根据目前的状况,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协会作用不很明显。目前全县正式注册的协会共有34个,其中产业协会14个,它们大多数处于初始创建阶段,会员管理松散;有部分协会仅仅是挂名而已,无办公场所,无工作机构,没有真正发挥协会的作用。

二是会员管理难度较大。14个产业协会中,有7个协会的会员分布在科技、卫生、文化、商业等多个社会领域,会员流动性大,隶属关系复杂;大多数会员参加协会活动是临时的,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是以原有单位和行业为主。如板栗银杏、天麻中药材、茶叶等协会,会员只是在产品上市期间开展一些促销活动,在其它季节很少有联系;产业协会大多是群众自发成立的民间组织,对会员的管理不能像其它组织或行业那样有很强的约束力,目前还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三是缺少活动经费。目前大多数协会都存在缺少活动经费的现象,如何筹措必要的活动经费,创造必要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是各协会组织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是思想认识不够。有的人认为协会的作用主要是发展经济,促进产业发展,在协会中建立党组织“没有必要”;有的人认为在协会中建立党组织会与协会的“独立自主”相冲突,会给协会发展带来约束和障碍。

(三)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工作建议

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在产业协会建立党组织,优化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可以使基层党组织始终站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沿,达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域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现就在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农村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是顺应农村发展的现实要求,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召开会议、走访座谈、展开讨论等形式,大力宣传在协会建立党组织的方式、目的和意义,统一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消除顾虑,引导协会中的党员和广大会员积极参与支持。

二是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按照产业协会类型、产业规模、协会数量、会员数、党员数等内容设置调查表,对产业协会组建情况进行调查。针对有的协会是乡镇主管,有的是县级农业部门主管等实际,综合考虑目前是否应建立党组织,并确定其归属。

三是引导扶持,规范管理。乡镇党委和涉农部门党组织要积极帮助协会发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协会的组织管理;引导协会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护会员正当权益;支持协会实行民主决策,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协会党组织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增强党在协会组织中的影响力。

四是典型引路,适时推进。目前,有的产业协会机制比较健全、活动比较规范,可把这些协会作为组建党支部或党小组的工作试点。通过先行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待时机成熟,逐步扩大党组织组建范围。同时,还要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产业协会党组织组建工作,可在具备组建条件的7个乡镇协会中率先组建。这7个协会属于乡镇主管,协会会员大多来自同一乡镇,主要身份是村组干部和农民,党员人数占有相当的比例,相对而言易于操作。

五是结合实际,科学组建。对协会主管部门人员、协会骨干和党员进行培训,明确组建方法和目标要求,使大家对党组织组建工作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可通过向协会下派熟悉党务、作风扎实的党建指导员,帮助抓好党组织组建工作;对一些规模较小且党员数少的产业协会可以建立党小组,跨村经营的协会可以直接建立党支部;对于跨乡镇、分布多行业、具有发展潜力的协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党支部或总支,隶属县级涉农党委。

三、几点思考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创造,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规范、引导与服务等方面的关系,不断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要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力求组织构架科学化。在组建协会党组织时慎重把握协会发展的前景,客观分析实际工作的需要,在重新组建党支部和划分党小组时切实尊重党员个人的意愿。同时,要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做到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以质量保证数量,从而使基层党组织设置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持同步。

二是要力求组织运行高效率。要坚持以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标准,变革党员管理模式,使会员党员在主要接受协会党支部管理的同时,能参加居住地行政村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实现“双重”管理。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协会内部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分配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协会在合作方式、组织管理、经营项目和办会宗旨上的引导和管理,正确处理对内服务与对外赢利的关系,切实把协会办成联结产业、创建品牌、善于经营、带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确保基层组织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工业产业调研篇7

一、增强税收财务本能机能研讨,为财产集聚区建立供应财力支撑

收入本能机能是税收的根本本能机能,开展财产集聚区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为了做大税源蛋糕、添加财务收入,进而添加公共投入,促进集聚区疾速开展。

一是对峙“依法纳税,应收尽收,不收过甚税”的组织收入任务准则。在详细任务中,税务部分的收入本能机能与当地的经济任务有时存在必然错位,税务部分在实行收入本能机能时应稳重看待两者间的偏向。一方面经过勤报告请示、诚沟通、细宣传来取得了解和支撑;另一方面,要经过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处理退税力度,经过协助企业处理坚苦、促进出产发卖等办法,获得企业的信赖和协作。

二是具体增强税源监控,完成税款平衡入库。实在增强税源治理,科学猜测税源转变趋向,把握组织收入的自动权,有用处理收入申报入库自立性与财务预算方案性之间的矛盾,完成税款平衡入库,为当地财务支出供应稳健的财力支撑。

三是增强税收剖析,进步征管效益。要擅长经过税收剖析,透析经济税收的内涵联络,综合运用微观税负剖析、弹性剖析、差别剖析等办法,研判经济税收开展走势,进步组织收入任务的预见性和前瞻性。要擅长经过剖析投资、剖析项目、剖析财产、剖析行业,精确把握投资、项目、财产、行业的转变,为培养强大当地税源供应科学根据,防止呈现“引资不增税”景象。

二、增强税收政策研讨,为财产集聚区开展供应税收政策支撑

税务部分把握着很多的税收政策信息,在财产集聚区建立和开展中应充沛发扬本人的共同优势,增强政策指导,推进财产集聚区疾速开展。

一是为招商引资决议计划效劳。税务部分应在招商引资中发扬本身的效果,积极为当地当局决议计划供应参考,着重综合思索国度优惠政策、当地经济特点两个主要要素,让当地原有经济构造与招商引资企业发作有用对接,构成共识,到达优化财产构造、完美财产链、推进经济开展的目标。

二是为财产集聚区治理效劳。税务部分直接从事财产集聚区企业的税收治理任务,熟习国度税收政策和企业特点,对财产集聚区建立和企业开展具有建议权,可参加财产集聚区治理办法的制订和修正任务,根绝财产集聚区治理办法与国度税法相违犯的景象;对财产集聚区规划提出合理建议,提请当地当局一致收费规范,一致本区域内优惠政策,避免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促进企业安康、标准、继续、不变开展。

三是为搀扶企业开展效劳。对国度新出台的优惠税收政策要实时宣传,指导企业积极请求并最终获得实惠;对契合享用税收优惠政策前提的企业,加速处理速度,争夺尽快落实。关于新动力、节能环保、新资料等计谋性新兴财产,加大税进出持力度,充沛发扬税收在技能研发、产物出产和财产运营维护方面的政策鼓励效应,指导企业展开技能立异、产物立异以及贸易形式立异,进一步推进财产构造优化晋级。

四是为经营开展前景效劳。税务部分要充沛应用本身信息资本优势,连系当地实践,深化展开查询研讨,将当地区的资本特点与国度经济税收政策有机连系起来,科学评价地域和行业的开展潜力、经济时机、市场风险等,为财产集聚区建立计谋供应全方位微观性的顾问效劳,完成财产集聚区建立中的全程涉税经济指导。

三、增强征税效劳方法办法研讨,为财产集聚区建立供应税收情况支撑

征税效劳是税收任务的主要构成局部,营建便商、利商、惠商的税收效劳情况应成为各级税务部分的共识。

一是在标准企业帐制建立上多下功夫。税收政策表现着国度意志,税收由此成为国度监视社会经济运动的强有力东西。财产集聚区是当地经济运动的主要窗口,税务部分该当在这一窗口建立中发扬好监视本能机能,把标准企业建账建制任务放在首位。经过严厉规范的指点、反省等伎俩,协助企业完美帐制建立,标准财政核算,保证企业出产运营运动安康开展。

二是在立异征税效劳办法上多动脑子。依据财产集聚区企业的总体特点,税务部分应在效劳上出力于高规范和互动性。在高规范方面,选调营业精壮、综合本质高的税务人员从事财产集聚区的税收治理效劳,严厉规范,进步效劳质量,优化财产集聚区征税情况。在互动性方面,执行分类治理和效劳,具体推进治理和效劳的专业化、规范化;从征税人需求动手,立异宣传和指点的方法办法,如在集聚区展开新政策的分类集中指点、评价问题的集中反应、税务反省的警示提示等运动。优化税收情况,倡导人道化交流,如在财产集聚区设置定见箱,树立集聚区企业和税务人员网上QQ群,按期召开税企恳谈会,常常性展开走访和问卷查询等,起劲使征纳两边完成相互协作。

三是在助力企业可继续开展上发扬效果。跟着经济的不时开展转变,财产集聚区在开展中不成防止地发作如许或那样的问题,税务部分应有针对性地供应帮扶办法,为财产集聚区建立营建一个可继续开展的优越情况。一要深化展开查询研讨。依据企业开展的分歧期间,展开有针对性的调研,实时为企业切脉问诊,摸清企业开展存在的缺乏和障碍企业开展的问题。二要积极营建可继续开展的情况。经过展开管帐、税收政策、软件使用等相关营业的培训,协助企业进步财政治理程度,指导企业安康疾速开展。三要积极向当地当局建议,与相关部分共同,一起为企业营建一个优越的开展情况,促进财产集聚区的安康开展。

四、增强税收征管机制研讨,维护财产集聚区建立的优越开展次序

公道的竞争情况,优越的经济次序,是财产集聚区久远安康开展的主要前提。税收征管要在整理标准次序、优化情况建立中充沛发扬税收本能机能效果。

工业产业调研篇8

一、前阶段工作总结

前阶段我局主要是按照我局制订的学习调研阶段活动计划,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抓好各项工作,学习调研阶段取得良好效果。

(一)创新载体,构筑网络教育平台

我局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创新学习实践活动载体,开辟网上学习论坛,通过打造“四个平台”构建党员干部群众立体式互动交流空间。一是打造“在线学习”的网络平台。在内网上和外网上中央、省、市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文件等,宣传学习实践活动动态,使党员干部可根据时间安排自行制定学习计划,随时随地开展在线学习。二是打造“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在__市信息产业局内网上设置“论坛”栏目,为全体干部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党员可以畅谈学习所得、实践所悟,促进相互交流,实现共同提升,有效强化全体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谈心互动。三是打造“献计献策”的网络平台。切实发挥干部群众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作用,在内网上设立“我为__信息产业科学发展献一策”活动平台,营造起人人关心__信息产业科学发展、为__信息产业科学发展出谋划策的良好氛围。四是打造“民情民意”的网络平台。在外网上开设关于__信息产业局学习实践活动邮箱,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在外网上对__市信息产业局学习实践活动进行评议,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满意度进行测评,打造了一个良好的民情民意互动平台。

(二)加强学习,扎实推动学习实践活动

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培训,组织中心组学习、集中学习、支部学习讨论、专题培训等,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加深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开展中心组学习。集中组织了中心组学习,以“科学发展观指导it人才建设”、“保增促调,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信息产业发展”等为主题开展中心组学习,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深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信息产业发展的认识,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快推进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二是开展党员学习。开展支部学习,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等,深入学习领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推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并布置了下次支部讨论主题:“科学发展观是什么”、“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为什么”。组织参加上级辅导报告会,组织我局领导干部参加市里组织的科学发展观辅导报告会,组织我局处级以上干部积极参加__市干部党员学习网学习,组织我局干部参加公务员综合素质培训,加深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三是举办学习培训班。会同市委组织部精心组织__市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题培训班,培训班于3月30日至4月3日在市委党校举行。开班仪式由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安平主持,余市长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__“两化融合”的现状,并对培训学员提出了下步的要求。本次主要培训对象为各县(市)区政府、市级机关信息化工作分管领导,县(市)区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信息化骨干企业负责人等,邀请来的授课老师既有国家的领导,又有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专家。我们邀请到了科技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胡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徐愈、浙江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刘长恩等领导,还邀请了上海电气电站集团首席信息官李静、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文京等一批专家亲临授课,讲授了《关于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认识》、《推进两化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部署和政策》等课程,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市各级领导对推进“两化融合”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握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快__经济发展。

(三)深入调研,理清信息产业科学发展的思路

主要是结合__信息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开展调研,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化危为机,保增促调,推进__信息产业发展。一是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在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促进企业发展”活动和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活动中,我局的专业服务组和政策宣讲组为企业作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我局吴胜武局长带头带领业务处室负责人赴__波导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联系服务企业工作,胜武局长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建议一一作了答复,并向他们宣讲了市委市政府新近出台的企业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坚定信心,继续推动技术创新,积极开拓市场,切实加强管理,保持平稳发展。我局的专业服务组赴__保税区、__高新区和奉化、宁海等地实地调研,了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以及金融危机对电子信息企业进出口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我局的宣讲调研组到保税区召开了政策宣讲和座谈交流会,__奇美电子、__立立电子、__理工监测等10多家部分骨干企业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交流,宣讲了我市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主要政策措施,听取了企业的情况介绍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尽快进行分类梳理,予以妥善解决。二是加强调研。根据确定的《__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对策研究》、《__行业网站发展模式探析》等一批课题,局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召开了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政产学研合作研讨会,我局吴胜武局长宣讲了__软件与信息服务发展和人才政策,推动__与浙江大学在信息服务领域的合作。局领导带队赴__软件园、镇海调研软件企业情况,了解产业发展新动态,查找影响保增促调、制约信息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掌握详实的第一手材料,为下一步推进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三是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一方面,从“点”上,对于了解的企业困难和问题,采用“自身积极解决”、“协调地区解决”、“报市企服办流转解决”三种方式为企业排忧解难。如我局努力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家电下乡工作,3月份,在我市两家手机生产企业奥克斯集团和波导股份有限公司中标全国家电下乡产品之际,工业和信息化部家电下乡检查组来我市检查和调研,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巡视员白为民、科技司质量管理处处长何小龙和浙江省信息产业厅质量监管处处长胡蓓姿一行在我局专业服务组同志陪同下,对__波导股份有限公司、__奥克斯集团的手机研发生产基地进行现场检查调研,考察了__音王集团的数字音响设备及相关器材开况。检查组认真听取了企业家电下乡产品生产、销售的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我市企业更好地参与家电下乡活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通过调研,检查组为进一步推动家电下乡、扩大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政策制订,征集了第一手素材和意见。另一方面,从“面”上,研究制定了《__市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20__年-20__年)》,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包括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协调推进机制、加大金融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产业合作和创新体系建设、促内需拓市场保增长、强化it人才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等。

二、下阶段工作计划

下阶段,根据《信息产业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学习培训,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精心组织解放思想讨论,使广大党员理论水平得到新提升,观念转变实现新突破,思想解放达到新境界,科学发展形成新共识。

一是组织好学习交流活动。由我局主要领导带头作一次以“推进__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主题的学习报告。外请市委宣讲团,为我局党员进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一次宣讲。各支部建立学习经常制度,组织党员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疑释惑100问》等,并组织开展学习讨论。开展支部微型党课活动,在全体党员中组织开展“党员人人上讲台”活动,各支部选派党员上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微型党课,让党员畅谈学习所得、实践所悟,促进相互交流,实现共同提升。加强个人自学,开展网上自学,在内网上论坛进行学习交流,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学习,在认清发展形势、坚定发展信心上形成共识。

工业产业调研篇9

一、基本情况

市直商务系统企业共117户(包括原一商局、二商局、物资局、供销社、蔬菜办、外贸系统的独立法人企业和原市场服务中心),有职工15918人,其中在职10892人,离休68人,退休4958人。自20xx年开始,商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先后依据株政发[20xx]13号和株发[20xx]5号文件积极推进,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改制78户,占企业66.6%,其中:破产24户,“两个置换”54户,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置换职工身份9612人,占在职人数88.2%,还有39户企业没有进行改制(其中有6户原已批准进入程序但因种种原因暂停),占企业数33.3%,职工2085人,其中:在职1261人,占在职人数11.8%。

市政府对商业企业改制十分重视,20xx年3月1日的第33次常务会议在充分肯定前期工作的同时,就改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鉴于资产质量较好、企业改制积极性较高、条件成熟的企业已完成改制,会议认为商业企业改制进入扫尾阶段,对条件不成熟的企业,原则上不再进入改制程序,维持现状,让困难企业的困难职工申请低保,故此,这次会议以后,商业企业基本上就没有企业进入改制程序,主要集中精力对已进入程序的企业进行扫尾。

二、存在问题

(一)39户未改制的企业,大多为少、小、边、穷的企业,资产处置难,职工安置难,维护稳定难,改制工作难以推动。

1、“三无”企业11家306人(其中在职251人),主要是原外贸企业,绝大多数无资产、无经济来源、无办公场所,负债率极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都没交足,有的根本就没交,企业极不稳定,职工要求按改制政策进行安置的呼声很高。(市外贸集团公司、五矿公司、轻纺公司、化医公司、进出口公司、开发公司、万通公司、洲港公司、利达公司、边贸公司、物资协作公司)。

2、“有天无地”的企业6家,职工209人,其中在职93人,占地10949平方米。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央省属企业的区域内,由于历史原因,土地权属不清,严重制约着改制的推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多年努力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市四三0综合商店、宏源公司、茨菇塘综合商场、宋家桥食品经营部、田北菜店、化新商店)

3、安置资金缺口大的企业9家,职工616人,其中在职419人,这些企业因资金缺口大和改制费用难以筹措等原因而无法进入程序,仅靠微薄的租赁收入维持。(市外贸粮油公司、外贸包装供应站、建百商场、天味月塘综合商场、杉木塘百货商场、学堂冲菜店、建宁化工商店、蔬菜车队、杉木塘副食商场)

4、因产权不明晰、职工思想复杂等原因未能进入改制程序的企业13家,职工954人,其中在职498人,如五交化总公司在1996年将一家公司分为六家后,产权分割不到位,根本就不明晰,使改制工作无法进行,如民族饭店因民族政策而未能进行改制等。(市陆顺管理站、五金站、化工站、交电站、家电站、劳保公司、田心百货商场、五交化商场、日用工业品商店、湘天桥副食店、奔龙酒家、民族饭店、杉木塘菜食商场)

(二)资金缺口大

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逐年增加及政策的调整,再加上企业累积欠帐增大等原因,企业的负担不断加重,安置费用越来越高,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据对这39家企业统计测算,这些企业可变现资产13597万元,若按株发[20xx]5号文件的政策,安置职工需15513万元,负债16847万元,按相关政策安置到位的话,资金缺口18763万元。

(三)职工的思想复杂

这些未改制的企业职工的思想由于种种原因变得更为复杂,其心里预期更高,希望政府给予的安置补偿和优惠政策更多,尤其是那些有点资产勉强维持的企业,如果按[20xx]5号文件,对资产公开处置后,关门走人,他们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抵触。据摸底,在未改制的企业中,有改制积极性的企业不到一半,且大多集中在“三无”企业,大部分企业表态维持现状。

(四)工作协调难度大

市商业企业改制办设在市商务局,主要由商业科承担这一职能,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任务重,争取优惠政策的力度也非常有限,人手不足,商务局虽然调配充实了一些人力,但仍然不够。一些上访人的不文明上访给机关的办公秩序造成不良影响,为商务工作全面开展造成不利。化解改制企业中的矛盾与纠纷手段弱化。

三、工作设想

(一)基本原则

一是依法依规按程序、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政策搞好资产处置、职工安置和遗留问题的处理,依法维护好职工的利益;二是企业自主、政府引导的原则,突出企业的自主行为,充分尊重企业职工的意见,不大包大揽,有序指导和合理疏导;三是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区别对待,稳妥推进的原则,不搞一刀切,按照绝大多数职工同意改革、资产可以变现、安置资金没有缺口的必备条件,成熟一家改一家。

(二)工作步骤

按照先易后难有序推进,深化改革与解决遗留问题相结合的思路,力争用3年的时间,完成企业改制工作。

1、积极处理好改制中的遗留问题,对于原改制中政策未涉及的问题或安置不到位的,想方设法妥善处理;对已改制企业中出现的矛盾与纠纷,按照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原则,依法依规进行化解,避免引发新的矛盾。贺百商场的遗留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及时处理。

2、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改制,即安置资产缺口不大而职工又同意改制的企业加强引导与指导,尽快进入程序,今年计划为3家左右,如市劳保公司等在年内完成。

3、积极筹措资金安置好外贸企业的职工。能破产的就破产,缺口资金由政府解决,约需11123万元;或者让其完善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手续,将欠帐和提留部分予以挂帐,对确无收入来源的企业,新发生额由财政拨付,逐月缴清。维护其基本民生问题,维护企业的稳定,争取今年实施。

工业产业调研篇10

市直商务系统企业共117户(包括原一商局、二商局、物资局、供销社、蔬菜办、外贸系统的独立法人企业和原市场服务中心),有职工15918人,其中在职10892人,离休68人,退休4958人。自XX年开始,商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先后依据株政发[XX]13号和株发[XX]5号文件积极推进,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改制78户,占企业66.6%,其中:破产24户,“两个置换”54户,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置换职工身份9612人,占在职人数88.2%,还有39户企业没有进行改制(其中有6户原已批准进入程序但因种种原因暂停),占企业数33.3%,职工2085人,其中:在职1261人,占在职人数11.8%。

市政府对商业企业改制十分重视,XX年3月1日的第33次常务会议在充分肯定前期工作的同时,就改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鉴于资产质量较好、企业改制积极性较高、条件成熟的企业已完成改制,会议认为商业企业改制进入扫尾阶段,对条件不成熟的企业,原则上不再进入改制程序,维持现状,让困难企业的困难职工申请低保,故此,这次会议以后,商业企业基本上就没有企业进入改制程序,主要集中精力对已进入程序的企业进行扫尾。

二、存在问题

(一)39户未改制的企业,大多为少、小、边、穷的企业,资产处置难,职工安置难,维护稳定难,改制工作难以推动。

1、“三无”企业11家306人(其中在职251人),主要是原外贸企业,绝大多数无资产、无经济来源、无办公场所,负债率极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都没交足,有的根本就没交,企业极不稳定,职工要求按改制政策进行安置的呼声很高。(市外贸集团公司、五矿公司、轻纺公司、化医公司、进出口公司、开发公司、万通公司、洲港公司、利达公司、边贸公司、物资协作公司)。

2、“有天无地”的企业6家,职工209人,其中在职93人,占地10949平方米。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央省属企业的区域内,由于历史原因,土地权属不清,严重制约着改制的推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多年努力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市四三0综合商店、宏源公司、茨菇塘综合商场、宋家桥食品经营部、田北菜店、化新商店)

3、安置资金缺口大的企业9家,职工616人,其中在职419人,这些企业因资金缺口大和改制费用难以筹措等原因而无法进入程序,仅靠微薄的租赁收入维持。(市外贸粮油公司、外贸包装供应站、建百商场、天味月塘综合商场、杉木塘百货商场、学堂冲菜店、建宁化工商店、蔬菜车队、杉木塘副食商场)

4、因产权不明晰、职工思想复杂等原因未能进入改制程序的企业13家,职工954人,其中在职498人,如五交化总公司在1996年将一家公司分为六家后,产权分割不到位,根本就不明晰,使改制工作无法进行,如民族饭店因民族政策而未能进行改制等。(市陆顺管理站、五金站、化工站、交电站、家电站、劳保公司、田心百货商场、五交化商场、日用工业品商店、湘天桥副食店、奔龙酒家、民族饭店、杉木塘菜食商场)

(二)资金缺口大

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逐年增加及政策的调整,再加上企业累积欠帐增大等原因,企业的负担不断加重,安置费用越来越高,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据对这39家企业统计测算,这些企业可变现资产13597万元,若按株发[XX]5号文件的政策,安置职工需15513万元,负债16847万元,按相关政策安置到位的话,资金缺口18763万元。

(三)职工的思想复杂

这些未改制的企业职工的思想由于种种原因变得更为复杂,其心里预期更高,希望政府给予的安置补偿和优惠政策更多,尤其是那些有点资产勉强维持的企业,如果按[XX]5号文件,对资产公开处置后,关门走人,他们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抵触。据摸底,在未改制的企业中,有改制积极性的企业不到一半,且大多集中在“三无”企业,大部分企业表态维持现状。

(四)工作协调难度大

市商业企业改制办设在市商务局,主要由商业科承担这一职能,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任务重,争取优惠政策的力度也非常有限,人手不足,商务局虽然调配充实了一些人力,但仍然不够。一些上访人的不文明上访给机关的办公秩序造成不良影响,为商务工作全面开展造成不利。化解改制企业中的矛盾与纠纷手段弱化。

三、工作设想

(一)基本原则

一是依法依规按程序、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政策搞好资产处置、职工安置和遗留问题的处理,依法维护好职工的利益;二是企业自主、政府引导的原则,突出企业的自主行为,充分尊重企业职工的意见,不大包大揽,有序指导和合理疏导;三是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区别对待,稳妥推进的原则,不搞一刀切,按照绝大多数职工同意改革、资产可以变现、安置资金没有缺口的必备条件,成熟一家改一家。

(二)工作步骤

按照先易后难有序推进,深化改革与解决遗留问题相结合的思路,力争用3年的时间,完成企业改制工作。

1、积极处理好改制中的遗留问题,对于原改制中政策未涉及的问题或安置不到位的,想方设法妥善处理;对已改制企业中出现的矛盾与纠纷,按照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原则,依法依规进行化解,避免引发新的矛盾。贺百商场的遗留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及时处理。

2、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改制,即安置资产缺口不大而职工又同意改制的企业加强引导与指导,尽快进入程序,今年计划为3家左右,如市劳保公司等在年内完成。

3、积极筹措资金安置好外贸企业的职工。能破产的就破产,缺口资金由政府解决,约需11123万元;或者让其完善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手续,将欠帐和提留部分予以挂帐,对确无收入来源的企业,新发生额由财政拨付,逐月缴清。维护其基本民生问题,维护企业的稳定,争取今年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