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16:04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1

2011年,医院创新医疗质量管理,让临床科室质控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医疗质量管理,通过近一年的实施,医疗质量全面改进,医疗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成效显著,具体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医疗质量专家组,将科室质控管理人员纳入专家组成员,医疗质量专家组长由业务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医务科长担任,医院拨付了专项基金,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选拔标准

将科室质控管理人员纳入医疗质量专家组成员,要求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一线业务技术骨干,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强的沟通能力。

三、管理办法和考核方式

(一)将医疗质量专家设为三个组,一组由业务院长牵头,一组由医务科科长牵头,一组由病案管理人员牵头,每个小组科室质控管理人员不少于两人。

(二)医务科组织专家组讨论修订医疗质量考核标准,重新制定考核办法,完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

(三)考核方式:三个小组每周轮流督查环节医疗质量,不定期组织专家对输血、医疗安全、死亡病历、手术病历等进行专项检查,科室之间交叉检查,终末病历质量专项点评等,医务科对所检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并及时反馈到各科室,由科主任和科室质控管理人员督促并加以落实。

(四)定期召开医疗质量专家会议,总结和分析近期医疗质量,充分听取意见和要求,尤其是科室质控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考核管理办法。

三、运行效果

医院通过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和考核模式,让科室医疗质控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科室医疗质量明显改进,全院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安全得到保障,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体会

传统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主要靠职能科室进行管理,去年将科主任纳入医院质量管理,医疗质量有一定的提高,但范围较窄,深度不够,科室之间交流较少,医务人员思想认识程度不深,医疗质量改进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医院的发展。今年医院创新管理模式,将科室质控管理人员纳入医院质量管理,全程参与质量控制,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具体体会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组织,加强管理。医院成立以业务院长为组长的医疗质量专家组,医务科制定详尽的考核办法和管理措施,不断加强对专家组的培训和管理,并拨付专项基金,从而保障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的实施。

(二)医院让科室质控管理人员代表医院全程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高了质控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科室质控管理人员在一线开展质控工作就不会流于形式,会更加注重从源头上抓好医疗质量。

(三)让科室质控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医院医疗质量,医院更能抓住医疗质量的实质性问题,对全院医疗质量有了更全面的掌控;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修定和完善管理措施,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更好地保障各项管理措施地落实。

(四)科室质控管理人员更多的在临床一线工作,通过全程参与医院质量管理,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了认识,会更加注重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在科室能起到带头作用。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2

为构建医疗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我院推出了以“十三大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为核心的立体式医疗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全过程、全时段的医疗质量自控和互控,推进了医疗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较好的预防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医院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主要做法

1.1细化质控内容,规范医疗管理行为标准

医院将医疗安全、病历、院感、护理、特检、检验、放射、血透、骨科、口腔、药事、麻醉、计量与设备安全管理确定为“十三大质控”对象,细化相应管理标准,覆盖医疗行为各个层面,为医务人员依法行医、廉洁行医、按章办事提供了规范依据。(1)细化科室岗位履职标准。以“十三大质控”内容为标准,明确各科室的岗位职责、岗位工作目标、科室之间协调配合要求和科室质控内容,通过每月对各科室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质控考评,及时通报考评结果,落实存在问题的限期整改,确保各科室整体医疗水平不断提高。(2)细化科室医疗行为标准。对各科室自身涉及的质控标准再进行严格的细化管理,确保医疗行为管理不留死角。如将医院口腔科的质控安全管理标准细化为口腔、院感、放射、病历、医疗安全、计量与设备等六大类。质控员、质控小组以此六大类质控细则为口腔科人员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定期进行详细检查、考核,确保安全医疗。(3)细化医务人员行为标准。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进行了全程规范,使全体医务人员能够对照标准做到按章操作。如医院病历记录作为诊疗过程中的主要法律依据,医院在病历质控上,要求各医务人员在书写病历时不但需要分病种、分类别书写,而且具体规范了首页、首(复)诊时间、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病程记录等所有诊疗内容,从细节入手,源头预防各类医疗争议、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1.2实施层级监督,确保质控要求落到实处

(1)抓好医疗质控管理网络建设。医院结合实际,构筑了一个全员参与、多层次的动态四级医疗质控管理网络,即院级质控、职能部门质控、质控小组质控、科室质控。医院制定质控目标,明确各质控网络的工作职能及责任分工,形成了分片、分点自控和互控的闭环监督体系。(2)抓好临床科室质控监督。各科室设立兼职质控员,严格按照质控标准实时监控本科和相关科室的医疗质量动态,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和医疗文件书写质量,及时报告本科的医疗差错情况以及提出改进医疗质量的合理化建议。同时,科室成员亦行使自控和互控职责,使科室每个医务人员切实做到质量从身边做起,自我约束,互相监督。(3)抓好质控小组质控监督。每月有计划地组织“十三大质控”小组开展自测自评工作,根据相应质控指标随时检查医务人员的履职情况,认真分析医疗质量的数据、病人的建议以及质量缺陷问题,并通过开展自我查找医疗隐患、自评工作优劣,将存在不足和整改方案及时上报职能部门,以引起重视,实现了医疗质控管理的严密性、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技术操作的严格性和临床思维的严谨性。(4)抓好职能部门质控监督。医务处和院务处每季度组织各质控小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收集反馈各层面质控信息,调查核实医疗缺陷情况,将检查结果及时书面反馈至有关科室和具体医务人员,召开医疗安全工作会议开展医疗调研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评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案,推进医疗安全工作管理。(5)抓好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质控监督。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以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分析、处理质量管理重要问题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对发生医疗风险的情况和典型案例分析情况,及时通报临床科室,引起高度重视,预防各类医疗事故发生。

1.3建立辅助机制,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

(1)建立医德医风监督制度。医院从驻地社区有关部门、单位、学校聘请了14名医德医风监督员,每半年组织监督员座谈会,收集监督员对医疗服务、医疗操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落实整改。(2)建立病人问卷调查制度。每月开展门诊及住院病员的问卷调查工作,病区每月组织召开病人及家属工休会,认真听取对医务人员的综合评价。据历年数据分析,患者满意度每上升1%,业务工作量同时上升3%~4.5%,医疗差错发生率成反比下降5%左右。(3)建立医疗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医疗规章制度的科室与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对未及时汇报医疗安全隐患的科室与个人加重处罚,对发生重大医疗纠纷、严重差错事故的科室和个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4)建立激励与约束制度。医院充分运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季度医疗质量考评分数纳入科室目标管理,并作为科室的绩效评价指标,同时与科室人员年度评比先进、晋升、晋级挂钩。对落实医疗质控较好的科室与个人给予表彰,并做为业务干部和职工提前晋级的标准之一。

2体会

2.1实行质控管理可以夯实医疗安全的基础

我们认为,医院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医疗质量是关键,安全工作是重点。医疗质量控制将无序的管理流程变为有序,将操作性不强的管理方法变为可操作性,通过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控制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达到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确保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1]。

2.2推广质控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质控管理具有全方位、全时制、全员额、全过程管理的特点,在医院安全管理工作中,推行质量控制能够逐步形成覆盖式管理、网状式监督、超前式预防的管理机制,从而促进了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深层次发展。

2.3加强质控管理可以增强纪检监察的效能

医疗安全、医德医风建设、廉政建设和“两防”工作息息相关,不断加强质控管理,可以及时有效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将预防“关口”前移,有效促进纪检监察职能作用的发挥,确保医院安全无事故[2]。

2.4深化质控管理可以促进队伍建设的长足进步

“十三大质控”管理充分依靠层级监督抓落实,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科室负责人以及医务人员参与医疗质量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官兵依法行医、廉洁行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促进队伍建设的长足进步起到长效持久的作用[3]。

参考文献

[1]张捷.基层医院医疗质量、医院安全管理工作思路初探[J].西南军医,2005,7(3):69.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3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医院根本目的。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水平的高低、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XX年,我院在“医疗质量服务年”活动的基础上,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我院严把医疗质量关,各科室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人会诊、重危病人及术前术后讨论制度。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医疗活动中的动态分析,做好各种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针对当前患者对医疗知情权要求的提高,完善各项告知制度。加强质控管理,住院病历书写实施了《**市中医病历书写实施细则》和评分标准,通过近一年的运行,我院住院病历的书写在全市中医系统住院病历质控检查中,总分为全市第二位,前十名优胜病历中我院占三位,前二名均为我院医务人员。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服务流程是医疗机构的运行结构和方式,在不增加病房、卫技人员的基础上,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决定了医疗机构的效率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院的长期生存能力,使医院的可用资源通过平衡流程中的各组成部分来减少重复和浪费,使医院现有硬件和软件达到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好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尽可能满足病员的需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病人就医上下功夫,求实效,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出各项便民措施,如收费挂号窗口联网,减少挂号排长队,部分专家设立专门挂号窗口,推出电话预约挂号等措施。医技科室出报告单推出限时承诺。护理部门在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中涌现了一批先进护士,全年评出星级护士56名,护患构筑连心桥,推出便民措施,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6%。

  (三)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是加强医疗质量的基础。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和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提高医疗质量不是单靠几位管理者或部分医务人员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医院全体职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需要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在院内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和“安全就是最大的节约,事故就是最大的浪费”活动,激发职工比学习、讲奉献的敬业精神,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近年来,我院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结合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制定了岗位职责、医德医风、人事管理、会议、学习、考勤、安全保卫、后勤管理、财务财产管理、统计报表管理、医疗文书档案管理,奖、惩等共五部分241条管理制度;制定了行政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药品管理、院内感染控制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管理等26项质量控制考核细则;制定职能科室、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格局。明确责任,保证职能,做到责、权明确,利益适度,从而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逐步完善管理上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医院成立了以院长、副院长、医务科和各临床科室为成员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质量管理工作。全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格局。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坚持平时检查与月、季、年质控相结合,严把环节质量关,确保终末质量关。“抓三基”、“促三严”、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务科经常组织院内职工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制度、操作规程及操作常规,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近年来通过开展以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使医院的各项工作达到了综合目标责任制预期目的,医疗质量逐步提高,安全隐患逐渐减少,无医疗事故发生,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少,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今年顺利通过浙江省三级乙等中医院复评工作。

  二、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是医院的最根本目标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让老百姓用较少的钱享受较为优良的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最根本目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也是每一位院长、患者、社会人、医护人员等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它是社会性质和服务宗旨的直接反映。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从加强科学管理素质,降低管理成本着手,从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质量上下功夫,突出以“技”取胜而非以“费”取胜。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4

【摘要】

通过对医院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实践,探讨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方式方法和内容,对加强综合性医院环节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医疗质量环节质量质量管理

【abstract】themedicallinkqualitymanagementisanimportantpartofmedicalqualitymanagementinmodernhospital,throughoutthewholeprocessofmedicalactivities.itisthekeytoimprovethequalityofmedicalcare.Byspecificallypracticing,theessaydiscussestheorganization,methodsandcontentsofmedicallinkqualitymanagement.ithassuccessfulexperiencesofotherstogobyinstrengtheningthemedicallinkqualitymanagementincomprehensivehospital.?

【Keywords】medicalquality,Linkquality,Qualitymanagement?

【author′saddress】tongjiHospitalaffiliatedtotongjimedicalCollege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City,Hubeiprovince,430030pRC?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6.049

同济医院作为一所具有110余年悠久历史,集医疗、教学、科研和培干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一直高度重视医疗质量管理,尤其是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每年均确立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多年来先后提出了“医疗质量年”,“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细节管理”等质量管理主题,在实践中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方法。

1健全环节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1.1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五层结构?

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是对医疗活动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实践所进行的管理,包括病人从就诊到入院、诊断、治疗、疗效评价及出院等全部医疗过程??[1]?,需要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参与,共同进行管理。我院环节医疗质量管理分为五层结构,质量决策层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各相关专业委员会组成,主要负责医院总体质量管理目标、方案、计划、措施的制定、体系建设及重大问题决策;指挥协调层由医务处、门诊部、护理部等职能部门组成,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实,督促考核及结果使用;质量控制层由医疗质量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文明优质服务办公室等组成,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环节医疗质量监督、考核和评价等工作;科室层由科室医疗副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等组成科室质控组构成,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确保医疗质量,杜绝安全隐患;操作层包括各医疗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医生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是决定医疗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医疗组及医务人员的自我控制,是做好环节医疗质量的基本点。?

1.2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各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和我院组织编写的临床诊疗丛书;结合医院的实际现况,系统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的制度、流程、标准等,如医疗管理制度及医务人员岗位职责汇编、病历书写质量要求及相关规章制度汇编、医疗应急预案及管理制度汇编、病历书写质量要求及相关规章制度汇编。?

2规范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手段?

制定系统的医疗质量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方案,从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方面规范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方式方法,综合采用关键性环节、流程和重点对象的管理,全面检查、抽样检查、现场检查相结合,电子系统自动控制与人工实时抽查相结合等方式落实环节质量管理。

3环节医疗质量管理主要做法?

3.1流程优化再造?

梳理医疗流程,查找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因素,进行流程优化再造,提高工作效率。医院聘请专业公司对门诊流程进行全面诊断,并根据建议进行流程优化和再造,全面升级门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公共区域导医导诊服务,增加大厅引导地标,开通门诊医师工作站,实施分诊叫号系统,努力做到小细节、小流程、大促进。?

3.2关键流程、环节监管?

医院重点针对影响医疗质量的关键流程及薄弱环节,如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特殊有创诊疗操作等和医疗安全的高危科室,如急诊科、手术室、血液净化中心、消化内镜中心、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等制定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重点监管,有效保障医疗安全。此外,医院在全国创造性地实施手术总监制,成立专门的手术总监部,重点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严格首台手术划刀时间和急诊手术医师到位时间,切实保障手术安全。同时,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一直将新生儿科、血液净化中心、消化内镜中心、手术室等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监测对象,每月进行监管。?

3.3临床路径管理及单病种质控?

医院结合电子病历系统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对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实行电子化管理,将每日医嘱自动整合到电子医嘱系统,有效地减少了医务人员的记录工作量,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规范了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减少诊疗活动的随意性??[2-3]?,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同时,医疗管理部门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对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的相关质量监测指标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进行监管,保障实效。?

3.4强化医疗安全管理?

建立医疗风险预警管理制度,前移医疗安全管理工作重心,重在预防。坚持重点科室、重点人员和重点环节的防范,提前发现、处置可能诱发医疗纠纷的风险要素,努力减少或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和处理,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系统、非正常二次手术报备系统、重大手术审批系统,实现电子报备与书面报备双保险。?

3.5标准化管理?

引进JCi咨询,系统梳理医院管理及医疗管理的各个流程环节。引入德国KtQ质量认证理念,开展认证评审,将其与“医疗质量荆楚行”、“优质医院评审”及“创建国际一流医院”等相结合,按照pDCa基本理念,从“以病人为中心”、“以员工为导向”、“安全”、“沟通与信息管理”、“医院领导”、“质量管理”等六个方面完善医院质量体系建设,经过德国专家前后两轮严格的评审,我院医疗质量、病人安全与员工个体发展得到德国同行的高度认可,顺利通过KtQ评审,成为亚洲第一家。同时在各个专科大力推行行业标准化认证和操作流程,检验科是全国第一家全面通过iSo15189认证的医院,积极参加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临床检验项目归口管理。?

3.6强化科内质控?

健全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规范医疗组配置,实行医疗组长授权管理;编制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手册,明确科内质控的具体工作要求和内容;加强对医疗副主任和科室质控员的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医疗主任每月绩效考核挂钩;统计指标细化到专科、医疗组及个人,每月公布科内质控管理工作完成情况。?

3.7定期现场实时督查?

医务处定期到临床医技科室检查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查看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手册、医生交接班记录本、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临床危急值登记本等,每周组织人员检查医生值班情况,院感人员定期下病区抽查Ⅰ类切口手术的用药和感染情况等,各部门对于现场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沟通、表彰或惩处,重点强调整改落实。?

3.8充分利用信息化监管手段?

建立电子病历自动评分系统,每月对所有运行病历进行批量自动评分;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质量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结构化病历模板的建设,规范文书格式,自动提醒医生病历书写错误、流程逻辑控制、手术申请前必须有术前小结或讨论、知情同意等,杜绝矛盾错误;重点做好手术分级管理系统、手术风险评估系统、临床危急值自动预警系统、住院超过30天管理系统、院内会诊管理系统、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傅雅丽等??[4]?通过信息化质控,实现了116个质控点的实时环节全程监控,达到了事前预警、检查缺陷、统计分析等目的,对医院管理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4成效与体会?

我院通过上述措施加强了对医疗环节、医疗行为过程的控制,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医疗秩序逐步改善,医疗质量明显提高。2013年上半年各项医疗质量安全监测指标明显改善,病床周转次同期增长0?72次,平均住院日同期缩短1?06天,住院Ct检查时间同期缩短1?09天,住院mRi检查时间同期缩短1?19天,出院患者诊断符合率同期提高0?4%,甲级病历率同期提高1?03%,患者满意度同期增长0?53%,而且每百床医疗纠纷发生例数持续下降,医院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

同时,虽然上述举措是做好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作持续改进。如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优势,不断进行流程优化再造,建立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完善的医疗风险监测体系;如何做到日常现场检查和信息化实时监控相结合,努力做到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弥补现有环节质量控制手段的局限,提高整体医疗质量水平??[5]?。随着医疗资源的不断扩张和医疗需求市场的急速改变,做好环节医疗质量离不开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离不开医院领导的决心与指导,离不开医院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同时需要持续强化职工培训、规范医疗行为,需要各级员工共同参与,也即必须抓住关键制度、关键环节、关键时间、关键患者、关键科室和关键人员,才能提升医疗质量??[6]?,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完善考评细则和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患者安全的目标。只有不断强化医疗质量控制的内涵建设,丰富和改进相关制度及内容,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才能从根本上切实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疗差错,和谐医患关系??[7]?。?

参考文献?

葛建忠,王凯红.浅谈医疗质量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2009,7(4):25-27.?

[2]魏威,何革,邵征洋,等.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质量环节中控制的体会[J].中国医院,2013,17(6):42-44.?

[3]李彬,樊光辉.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控流程及特征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2):183-185.?

[4]傅雅丽,陆敏,罗毅,等.基于信息化医疗质量控制的初步实践[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114-115.?

[5]李玉明,张瑞军,韩晨光.军队医院环节管理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1):1059-1060.?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5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医疗质控办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2、健全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3、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四、健全规章制度:

1、逗硬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

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

⑷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

⑸医嘱制度

⑹会诊制度

⑺值班及交班制度

⑻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⑼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

⑽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

⑾业务学习制度

⑿查对制度等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六、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药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办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3)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信息科、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溃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6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坚持“民本卫生、和谐卫生”发展理念,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推进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创造和谐执业环境。

坚持三大结合的原则,即坚持医疗安全防范与强化宣传相结合、坚持医院自查与行政督导相结合、坚持重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各医疗单位要按照本活动方案有关要求,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突出内涵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医务人员安全教育和质控管理人员培训。对本单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行全面梳理和排查,对存在问题进重点整治,并落实整改措施。县卫生局将重点整治违法违规执业行为,打击非法行医,查处虚假宣传。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完善适合我县实际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医疗质量专业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等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活动范围及主题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在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开展,重点为乡镇(街道)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

活动主题为“持续质量改进,保障医疗安全”。

三、组织管理

县卫生局成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医政科。

各医疗单位要成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管理本单位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各项措施。

四、活动内容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各医疗单位要健全完善以院长为主任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医疗质量组织领导工作;设置完善的医疗业务管理科室,特别要加强医务科建设,配齐配强医务管理工作人员,充分行使医疗质量综合协调管理职能;相关医疗业务管理科室要各司其职,全力配合;强化科室在病区质量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突出和强化科主任、护士长的质量管理职责;临床和医技科室要配备一名质控员,健全医院三级质控网络,重点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共同推进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发挥各质控中心作用,落实质控中心的管理制度,完善中心运作机制。确定专家对医疗质量管理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医疗单位医疗质量的日常监控。

(二)进一步改进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积极探索建立我县医院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医院管理评价制度,改进评价方法。要运用行业综合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对医疗机构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评价和考核。建立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形成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氛围;鼓励引进相关管理工具并结合医疗质量管理特点,创新质量管理方式;探索多种形式的检查、评估和考核方法;实行质量管理专家准入制度,建立健各类质量评估、评审专家库。

(三)加快建立质量信息报告和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各医疗单位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要全面收集本单位医疗质量相关信息,针对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并定期将质量信息上报至县卫生局;各质控中心负责收集专业领域质量信息,在正确研判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医疗机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将质控管理信息上报县卫生局和上级质控中心;县卫生局将组织专家定时研判和分析本区域内医疗质量信息,及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确定质量控制重点,通报重大质量事件。

各医疗单位要健全质量信息监测预警体系。继续实施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监测、细菌耐药情况监测、药物和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医院感染监测等,加强对不良事件、医疗事故和高危环节医疗信息的收集、发现和处理,及时掌握医疗质量动态。

(四)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体系

依托各质控中心,建立质量管理培训制度,采取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质量管理培训工作;培养和选拔一批质量管理骨干,建立一支管理培训的师资队伍,发挥其在全员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

(五)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体系

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医疗风险的识别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医疗安全隐患,认真落实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预案、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预防和处理医疗风险,防范医疗事故。县卫生局建立相应的医疗风险金或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实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妥善及时化解医患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重点工作

(一)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各医疗单位要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准备和申请工作。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对已经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全面梳理,重点对以下3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清理:一是尚不成熟或存在较多伦理问题的;二是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准入但未经过准入;三是未取得相关诊疗科目的。

(二)推进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的实施

单病种质量控制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目前,卫生部制定了急性心机梗死,心力衰竭,肺炎(住院),脑梗死,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6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结节性甲状腺肿、乳腺癌、股骨干骨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子宫平滑肌瘤、计划性剖宫产和老年型白内障等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县级医院要积极开展多学科协作,为患者制订具有规范性、先进性的诊疗方案,完善单病种诊疗质控标准,更直观地将质量评价落实到单病种的诊疗过程中,保证单病种诊疗规范性、先进性和示范性。

(三)切实加强重点领域质量管理工作

1、全面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科、血液科、口腔科、内镜室、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的检查,梳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坚决控制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2、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认真执行各级手术准入制度。建立麻醉操作主治医师负责制、规范麻醉工作流程、做好麻醉术前充分准备,加强对患者麻醉术中和术后的监护,实施全程的、规范的麻醉复苏监护,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各种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实施《手术安全核对表》制度。加强手术医生、麻醉科医生和手术护士间的有效配合与沟通,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确保手术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3、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落实临床药师制度。逐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的药占比要达到45%以下。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4、加强临床用血监管,建立储血点,完善血液冷链管理程序,分析重点科室用血情况,促进医疗机构科学用血、合理用血,开展自体血回输工作。

5、进一步完善急救体系建设,加强急诊管理,完善急诊服务流程,增强应对急诊、重危病人的处置能力,提高急诊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水平。

(四)贯彻实施《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

按照《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体验,合理安排出诊医务人员,确保门诊工作的正常运行;明确门诊管理部门职责,落实门诊管理核心制度、质量管理监控和奖惩制度;县级医院逐步推行门诊实名挂号制度,特别是专家门诊和专家特需门诊必须实行实名挂号;积极探索网上预约、双向转诊预约等多种形式,方便群众就医。

(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方案》,切实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保障病人安全。各医疗单位要增加护士数量,达到护士配备标准。今后凡医疗机构增加核定床位,必须符合床护比要求。

实施《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试行)》,通过专科护士培训,探索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在职护士培养体系,提高护理人员专科业务素质,适应诊疗技术的发展,为病人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对疑难症、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争取在3年内达到每科室至少有1名专科护士。

要重视整体护理理念,正确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强化护患沟通。完善医院内部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机制,及时反馈整改,达到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提高医院基础护理合格率等各项护理质量管理指标的实现度,切实降低护理并发症及以护理为主要原因所致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六)加强对各类质控中心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各质控中心要在职责范围内,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质量考核,客观、公正地出具质控报告并对报告负责。质控成绩列入各医疗单位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七)建立医院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

医疗质量观察员是指经过相关培训、参与医院的日常业务和管理工作、能对医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推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的员工。各医疗单位要建立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制定医疗质量观察员的入选、考评和退出机制,对医疗质量观察员进行培训,并逐步发挥其医疗质量监督的作用。

(八)加强服务要素管理

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准入管理,对聘用人员进行严格的执业资格审核,技术考试或考核。认真落实医师定期考核办法,加强对执业医师的动态管理。严禁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加强对执业医师、护士变更执业地点的监管。加强医疗设备准入管理,认真执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设备技术评估准入制度。甲、乙类大型医疗设备上岗人员要接受岗位培训,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后才能上岗。防止不良设备器械、药品、试剂、耗材带来的医疗损害。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加强医疗机构执业验收;贯彻实施卫生部《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和省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校验职能,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名称、诊疗科目,把好机构、科目准入关。

六、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10月-11月)

完成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的制订、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12月-2011年12月)

1、贯彻落实。各医疗单位要结合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全面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

2、年度重点。根据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年度医政工作重点,确定年度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内容,切实抓紧、抓实、抓深、抓透。

3、检查指导。县卫生局每年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

(三)总结交流

1、年度总结。各医疗单位每年及时将活动进展情况、检查结果和活动总结上报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每年对全县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有序推进,确保成效。

2、活动总结。三年周期满后,组织召开活动经验交流会,推广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同时研究部署下一周期重点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是对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医疗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质量意识。

(二)广泛动员,务求实效

各医疗单位要周密安排、科学统筹,创新方法,注重实效。各地要以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为抓手,规范医疗行为,以质促建,确保医疗安全。要将活动与日常医疗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7

【摘要】目的通过实施科主任备忘录探讨提高中小型医院科主任能力的方法,以及科主任备忘录在医疗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通过对科室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之前与施行之后的一个对比,以及对科主任备忘录内容的一些探讨,开展科主任备忘录的组织活动,形成院内各科室科主任对科室所有事物的综合管理,提高科主任的管理能力,并提高医疗管理质量。结果通过科主任备忘录的施行,使科室管理更有效,更有序,并且便于科室评估。使科主任对科主任职责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完成医疗任务,做好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完成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对科室成员的服务管理,医疗安全管理,投诉管理,科研教育,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医德效能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结论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制度,提高了科主任对科室的质量管理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强化了各级医务人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并加强了医德效能建设,提高了科室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科主任备忘录医疗管理医疗质量

目前,中小型医院中,中干多为业务骨干,虽然他们在技术上经过了很多的培训,也有很多的临床实践的经验,但是他们基本没有受到医疗管理相关内容的专业培训,医疗质量管理往往缺乏规范的方法和一些核心理念。

专科医院科主任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应重视科主任管理知识的培训,采用多种方式提升管理的积极性,并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以提升科主任管理科室的能力[1]。所以为提高科室质量管理,通过这一年多对部分科室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以南区10个科室为试验组,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以北区32个科室为对照组,并以2010年实施后与2009年未实施对比分析:医患纠纷,,科研项目等指标。

1.2科主任备忘录的内容

1.2.1年度工作要点其中包括了医疗指标与任务,医疗质量管理,服务管理,医疗管理,投诉管理,科教研,医务人员职业生涯,医德效能建设等等。

1.2.2月质量与指标分析每月对医疗质量的管理,指标分析,通过绩效评估,明确科室病床利用率,控制药物比例,严格按照三基三严,以及医院的核心制度来执行,对病例质量评估,对现状进行分析,并作出整改。

1.2.3半年责任追究小结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出现了医患关系紧张。笔者系统剖析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提出加强医疗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医疗质量、树立法制观念意识、提高医患沟通的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2]。控制医疗纠纷的数量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在半年责任追究小结中记录半年的医疗事故,追究责任人,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并提出整改方案。

1.2.4年医生职业生涯培训评价评估医生这一年的职业培训,包括思想法律培训,进修学习计划,学术论文情况等。

1.2.5年带教情况分析评估科室在带教期间的绩效,配合医院教育计划,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总结教育过程的经验教训,积累教育经验。

1.2.6年科研及新技术新项目小结通过全年的技术项目小结,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质量。

1.2.7全年工作人员评价通过评价情况使科室人员明白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得到改进,同时也宣扬比较好的作风,树立科室品牌。

1.2.8全年工作总结通过全年的工作总结,列出存在的问题,作出整改方案,并作出明年的计划,通过一年一年的不断改进,使科室的各个方面都有质的飞跃。

2结果

实施组和对照组两组工作人员工作性质都相同,实验组医患纠纷为0起,36篇,占全院的18.3%,与2009年的9.3%相比增长一倍;科研立项4项,有了零的突破;晋升高级职称8人,中级12人。医疗投诉相对比明显下降。

3讨论

(1)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有效提高科室整体医疗质量。

(2)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减少医疗纠纷。

(3)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提高科主任管理能力,带领整个科室不断的发展。

(4)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提高科研、教学能力。

(5)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6)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便于科室资料系统整理、总结、保存,为科室建设、达标晋级提供第一手资料。

总之,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有助于中小型医院的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有助于科室发展和医院管理,是科室建设的有力武器,长期坚持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实现科室及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8

1.1进行相关知识教育,推行整体医疗管理模式

建立医院整体医疗模式是医疗工作中的新理念,其推行必然会受到传统理念和管理措施的影响,因而在医院整体医疗管理模式实施之前必须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如医学整体观、学科整合、转化医学、临床路径、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等,使全体人员树立整体观念,统一思想,达成对医院整体医疗管理模式的共识,正确理解推行该模式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掌握其运作方法,为正式开展新的管理模式奠定思想基础。同时注意为医务人员营造良好学习的氛围,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要求每个医务人员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确立学习目标,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1.2实施患者满意(CS)战略,提高服务满意度

医院整体医疗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它要求医院在医院管理与医疗服务中实施患者满意(CS)战略,因而医院各部门能站在就医者的立场上研究和设计就医路线和医疗产品,尽可能地把患者的“不满意”从就医过程本身去除,顺应顾客的需求,预先造就医者的满意。改善前台咨询、挂号、就诊、交费等流程的服务态度;重视就医者的意见,及时根据就医者的正确意见;建立合理可行的医疗制度,以合理的服务价格和优质的后勤服务为就医者提供优越的医疗环境,提高了就医者的满意度。医院近10年来患者满意度都在95%以上。

1.3拓展院内外服务功能,提升医疗质量

传统医疗模式侧重于对医疗的最终结果进行检查评价,较少涉及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整体医疗管理模式强调整体性,通过加强健康管理、开展康复服务拓展了院前院后服务功能;通过对住院患者进行躯体疾病、心理状况、病例分型、营养状况、疾病认知、社会支持等6个方面的评估[1],创新了院内医疗服务手段,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10余年来,体系部队官兵昼夜发病率、后送率分别下降32%和19%;所在社区居民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的健康知晓率提高了65%[2]。2012年与1998年相比,医院门急诊人数提高1006.9%,住院人数提高625.8%,治愈好转率提高1.54%,平均住院日下降9.95天,床位使用率提高11.36%,床位周转次提高252.6%。

1.4构建高效运作的医疗团队,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推行医疗团队工作模式,围绕患者需求,将医师、护士、临床药、心理师、营养师、康复师、社会援助师等进行优化组合管理,构建具有互补性的医疗团队,为各类医务人员相互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促进了人才队伍的建设[3]。为满足团队工作模式的需求,医院出台了《十类人员管理规定》、《关于增强科室主任自主创新能力意见》、《报考在职研究生管理办法》及《高端人才引进计划》等人才优待政策文件。通过采取特招入伍、特聘专家和客座教授等手段,招收了紧缺急需及拔尖人才35名,并聘请国内外知名院校专家教授开展学科对口帮带。截至2012年,医院高学历人才增加了46名,人才梯队趋向合理,新当选全军医学专业学科副主任委员2名、委员17名,军区主任委员3名、副主任委员20名,兼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18名。

1.5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优化评价指标

一是量化核心医疗指标管理,如入院3日确诊率、术前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平均住院日、门诊诊断与入院诊断符合率、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抢救成功率及药占比、床护比、单种疾病特护标准、责任护士管床数等10项指标。医院根据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创新性地提出部分医疗数质量指标量化管控方案,按照总体达标、动态微调、奖罚合理等原则进行量化管理,不断完善和加强医技科室及服务平台建设,使医院核心医疗数质量指标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二是创新完善医疗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病重病危参考标准》、《临床特级护理医嘱参考标准》、《单病种辅助检查标准》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等制度,规范医疗行为。三是建立医疗质量监管体系,将整体医疗质量控制纳入医疗文书质量控制内容,整体医疗评估表格随病历归档,质控科对整体医疗评估完成的及时性、真实性等方面内容进行环节及终末质量检查,参照病历质量标准评分,确保医院整体医疗工作质量。

1.6整合学科配置,增强学科技术实力

医院以整体医疗管理模式对传统的医院组织结构进行变革,在院内设立病人援助中心、临床支持等保障部门,加强了医院各科室之间、科室与与支持部门之间、医院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医疗工作效能。医院逐步对医院内部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先后成立肾脏中心、妇幼中心、心脏中心、肿瘤中心、健康管理医学研究中心等9个学科中心,压缩减少9个科室单元,优化了学科资源配置,形成了整体医疗团队,医院学科技术力量得到大幅度提升[3]。截至2012年,医院先后建立全军专科中心3个,全军临床基地4个,军区专科中心4个,军区重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先后出版整体医疗管理模式相关的专著7部,年均增长10%,发表SCi论文近20篇,获得各种类课题9个,获得课题基金300多万元。

1.7关注医学伦理实践,确保医疗安全

医院通过对45个科室的长期调研,编撰下发《医院医疗工作伦理道德手册》,让医护人员在医疗服务中强化医学伦理理念,保障患者的正当权益,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近6年,医院未发生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千人投诉率下降40%。

1.8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医院管理效能

医院整体医疗管理模式将信息技术贯穿全过程,利用信息技术简化就医流程,将病人候诊时间缩短了50%;引进医疗质量监管、合理用药监管系统,提高医疗质量;组建网络医疗科,利用信息技术对院外医疗服务进行综合管理,实现健康医疗服务前移;运用远程医疗系统,实现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心理咨询、远程医疗教学、远程健康教育、远程急救和物联网健康监护;应用3G网络与当地交警合作创建了急救医警联动机制,大大提升了医院急救水平,医院急救院前反应时间较改革前减少11.38分钟,反应距离延长11.23km,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分别提高8.15%和11.09%,死亡率和致残率分别降低55.08%和62.50%。

2小结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9

为深入开展百日安全活动,我部于2009年4月17日-26日组织专家对16个省、直辖市百日安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具体名单见附件)。现将督导的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督导内容和对象

根据各地上报的活动总结及近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暴露出的问题,针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部门和环节,我部组织专家反复修订完成了《百日安全活动检查表》,内容涵盖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急诊、麻醉、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管理、血液净化、血液安全等7个方面,共222个标准明确的检查项目。

本次督导是近年来我部第一次针对医疗安全的专项检查,并首次将县级医院纳入实地检查范围,共抽查了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16个省、直辖市的省级三级医院、设区的市级医院和县医院,共48家;血液安全主要抽查采供血能力相对较弱的边远地区医疗机构血库(输血科),共62家。督导组还收集了被检查医院20*年有关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总结材料及部分县医院日常运行的统计数据。

二、督导方式

督导工作由我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带队,从全国抽调44名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8个督导组,分别负责2个省(市)的督导。每个督导组由管理、医院感染管理、麻醉及iCU、血液净化、血液安全5个方面专家组成,其中湖北、湖南增加医用氧舱专家,甘肃、青海增加病理专家。督导采取听取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检查、模拟操作、临时夜查等多种方式,帮助被检查医院查找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并及时反馈督导结果,提出整改意见。

三、督导结果

(一)各地的主要做法。

百日安全活动启动后,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等26个省(区、市)成立了由厅(局)长或主管副厅(局)长牵头的专项工作小组,及时转发文件,周密部署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共对773家各级医院进行了百日安全活动专项检查。

在百日安全活动中,各地结合辖区内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工作,取得明显效果。黑龙江、江苏、浙江、新疆等22个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具体活动方案、实施细则及考核标准,将百日安全活动与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等级复核和评审评价工作、平安医院考评工作等有机结合,统筹安排。辽宁省政府将百日安全活动与医院消防、餐饮卫生、环保等各项安全工作结合起来,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医院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的通知》,成立了由省政府副秘书长任组长,省卫生厅、公安厅、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五部门组成的百日安全活动领导小组,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合力,全面推动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工作。四川省卫生厅将百日安全活动同灾后重建工作相结合,针对阿坝、绵阳、德阳、广元等灾区医疗机构恢复重建的情况,组织专家现场查看,及时纠正部分重建医疗机构布局、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杜绝了医疗安全隐患,为保障重建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取得的成效。

总体来看,经过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百日安全活动的整体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被检查的基层医疗机构采供血服务日益规范,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现象,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明显加强,医疗服务环境、流程明显改善,较好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1.深入开展全员医疗安全宣传教育,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显著增强。黑龙江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切实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健全院、科二级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完善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着重围绕医疗安全高风险科室,认真查找安全隐患,针对存在问题召开医疗质量安全分析会,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纠正、改进。吉林省卫生厅对全省9个市、州68家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督导,针对查出的340余条问题,召开了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400余人参加的大型通报会,反响强烈,收效明显。湖南省卫生厅制定了《“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专项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在全省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教育活动;围绕该主题,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通过开展医疗安全专题知识竞赛、讲座、演讲等活动,强化了广大医务人员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2.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基础医疗质量显著提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合本院情况,进一步完善了“三基三严”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配合百日安全活动开展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优质服务百日竞赛”活动,通过加强对运行病历及终末病历的质控,使基础医疗质量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的提高,乙级病案率从百日安全活动前的15.4%降到2.4%,基本杜绝了“不正确涂改”、“不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等问题。

3.完善医疗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得到落实。各级医院普遍采取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大自查力度、明确责任到人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运转有序,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位,分工明确,且记录完备。山西省卫生厅针对省内发生的重大医疗安全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化压力为动力,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以“病历书写、核心制度落实、医疗安全隐患排查”为突破口,把自查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以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为主要内容的责任书,任务到科室,责任到个人,切实敲响医疗安全的警钟。

4.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医院内涵得到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对急诊科、手术室、iCU、麻醉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科室建设予以高度关注,下大力气改进、规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青海省针对血液透析专项检查的情况,着手制定全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百日安全活动中,下决心从软、硬件两方面加强血液净化安全管理,完善血液净化安全工作规程,规范各项常规质控指标监测,有效地保证了血液净化质量和安全;增派医疗专家,充实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力量,扎扎实实推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加强多重耐药菌和医院感染高危环节、高危因素的监测,以监测结果指导临床诊疗,较好地发挥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作用。

5.健全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机制,医患关系明显改善。甘肃省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会议制度,深入分析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督导考核制度,以及参与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医疗质量分析评议会议制度,并将制度的落实情况列入对省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目标责任考核。江苏省卫生厅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核心,以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为重点,不断完善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措施。截至20*年底,江苏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一级以上医院达到了1484家,其中二级以上医院225家,投保总金额达到7091.8万元;设置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74个,已经调处医患纠纷2258件;同时加强医院内部技防设施建设,医院内部治安管理得到了加强,医患纠纷和院内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处置能力得到了提升,医院内部发案数呈下降态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督导发现,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各地医疗安全工作开展不平衡,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医疗安全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医疗机构满足于医疗纠纷的解决,缺少针对医疗安全事件和医疗差错原因的总结分析和具体整改措施。部分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由于客观条件和历史原因,县医院在医疗安全管理、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与省、市级医院相比差距较明显,亟待改进。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百日安全活动是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我部将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评审评价等工作,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为巩固百日安全活动的工作成效,提出以下几点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加大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2009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的开局之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医疗安全。要根据督导发现的问题,切实督促医疗机构做好整改工作,狠抓医疗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和缺陷管理。同时,要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专业组织的优势,全方位推动医疗质量安全工作。

(二)城乡支援,对口扶持,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内涵建设。

医改近期五项重点工作中明确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城市医院支援县医院工作,重点帮助引导县医院加强管理、学科、人才等方面的自身能力建设,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和临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三)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医务科医疗质量管理篇10

公认的全院又忙又乱又重要的科室,医务科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责任强。医务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全院医疗质量,如何正确认识医务科的现状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摆在全院领导职工面前的崭新课题,也是时刻萦绕在医务科工作人员脑海中的难题。

对医疗卫生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年是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使我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医务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疗工作发展全局,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加快改革开放,贯彻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医疗管理年和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时将医务科各项工作推向深入。

一、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

充分尊重病人,切实把“以患者为中心”印在心中、刻在脑中、落实到行动中。理解病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一切工作围绕病人展开,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我各项工作的动身点,也作为检验我各项工作的规范,不搞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不走过场、摆花架子,围绕便利、高效、优质、低价寻找突破口,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狠抓“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两个主题。这是院医疗工作的两大基石。

三、强化三项建设

一强化组织机构建设。质量靠管理。体系加以控制才有保障。继续控制并提高医疗质量,必需强化三级质控网络建设,尤其是加强科室质管小组工作。空虚精干力量,制订工作职责,稳步开展工作。

二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制度及医疗护理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平安;完善并规范医疗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各项医疗制度,修订工作人员职责,修订完善院内外会诊制度、首诊医师负责制、医疗质量专项检查制度、医疗纠纷防范预案、器官移植管理规定、总住院医师管理规定等。强化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加大奖惩措施和力度。

三强化科室文化建设。努力营造高昂锐气、蓬勃暮气、浩然正气。

四、创建四型科室

一学习型科室。自觉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不时增强人生观世界观改造,增强区分是非的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预见力,增强干事守业的能力,努力做到政治上清醒,理论上成熟,信念上坚定,实践上自觉。

二服务型科室。转变工作作风。完全改变坐等推靠坏习惯,抛弃生冷硬顶旧作风。变主动为主动,变无事干为找事干,变催着干为抢着干。千方百计为临床一线科室保驾护航,为领导分忧解难,宁肯自己受委屈,不要科室担风险,宁肯自己有压力,不要领导有不满。

三创新型科室。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勇于冒险。

四实干型科室。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处置事情得体规范,严谨而不拘泥,雷厉风行而不毛糙,稳重审慎敏锐,勤恳务实谨慎,坚韧顽强自信。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投入工作。

五、深化实施五项措施

一以强化项目建设为龙头。切实创建学科品牌优势,打造我院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快速实现我院实力增长由资源依赖型向能力依赖型转变。

二以落实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为契机。加强医患沟通制。

三以加强住院医师管理为着眼点。挖潜增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医师业务培训与技术考核,探索建立岗位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全院医师技术水平。

四以强化医疗质量控制为手段。加强环节质量控制,严格规范,定期检查,奖惩结合,切实整改,提供优质便当医疗服务,创建质量品牌优势。增强质量意识,建立现代医学模式的科学的医疗服务质量观;开展质量教育,端正质控心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案,有效防范医疗纠纷。

五以医院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提高医疗管理水平。

六、正确处置六种关系。

一正确处置医务科工作人员之间关系。团结互助。沟通理解,支持容纳。

二正确处置与上级领导之间关系。服从而不盲从。主动请示,经常汇报,多出主意,少作主张,正确行使顾问助手外脑职能。

三正确处置与业务科室主任及临床医师之间关系。管理支持、协助服务、检查督促。

四正确处置与患者之间关系。服务理解、沟通协调。

五正确处置与其他职能科室之间关系。团结配合、协调沟通。

六正确处置与关系单位之间关系。加强交流。老实相待,协调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