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会计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17:23

有趣的会计知识篇1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学习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4

1当前计算机语言的学习现状

当前,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并不感兴趣,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

1.1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生缺乏主动性

当前,不少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成为课堂的唯一主角。学生满堂埋头抄笔记,被动地接收塞过来的一套计算机语言课程的理论知识,缺乏应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1.2课程内容缺乏实践性,课堂气氛沉闷乏味

不少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只会介绍程序语言知识,根本没不会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不到这些知识到底有何用处。再加上学习计算机语言本来就有一定难度,程序知识枯燥乏味,所以,课堂气氛经常是死气沉沉,根本没有学生愿意听、愿意学。

2加强对学习兴趣的基本认识

面对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不感兴趣的现象,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习兴趣的基本认识。

2.1学习兴趣的含义

学习兴趣,就是指学习者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抓紧参加知识学习的机会和活动,渴望认识和掌握更多知识。

学习兴趣的激发,可以由两部分组成,一种是内在的驱动力,一种是外在的刺激。内在的驱动力,是指在学习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时候,学习者内部产生的一种推动力。比如,有些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很难解决的难题,但是他们对数学充满浓郁的学习兴趣,有一种必定克服难题的决心,最后终于顺利解决这一条难题,自然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鼓舞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外在的刺激,是指外在的客观条件的诱因,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比如,有一些家长为了刺激孩子努力学习,就会给孩子各种物质、金钱奖励,考了多少分,就会买什么东西,给多少奖金。但是当这些外在奖励不存在了,孩子就有可能不再愿意学习了。

2.2学习兴趣的分类

(1)直接的和间接的

学习兴趣,可以划分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学习兴趣,一种是间接的学习兴趣。直接的学习兴趣是由学习所引起的兴趣,比如学生成功解决难题,获得说不出来的成功感。间接的学习兴趣是由学习的目的、任务、结果而引起的兴趣,比如由于升学考试、社会需要而引起了兴趣。当然,直接的学习兴趣和间接的学习兴趣,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2)短暂的和稳定的

根据时间的持久性,学习兴趣,也可以划分短暂的学习兴趣和稳定的学习兴趣等两种。短暂的学习兴趣,来得快,去得快,随着学习活动的结束而消失。只有稳定、良好的学习兴趣,才使学习者具有强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推动人们研究解决问题,获得能力,提高创造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努力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而又稳定的兴趣。

2.3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新世纪高等师范院校教材《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的动机的很重要的因素,对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是人们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时,产生创造力的源泉,如果有兴趣,从事活动时,就能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兴趣也可以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可以推动学生积极热情的进行探索学习。”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古今中外的学者都非常重视兴趣对学习者的重要性,强烈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习者正确把握学习方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与措施

明确学习兴趣的基本认识之后,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与措施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兴趣呢?

3.1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活动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传授,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一切教学活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课堂教学的主人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一切都为了学生,为学生服务。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参与度。比如,我们可以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不仅能打破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开动脑筋,而且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掌握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

整个探究问题的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的角色仅仅是指导者的作用。如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难题,小组内部成员解决不了,那么,小组长就把问题搜集起来向老师请教。教师从中给与一定的指导,并且需要鼓励学生不懈努力,共同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不再是被动地接收教师硬塞过来的书本知识,而且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共同获取而来,对知识的理解自然格外深刻。因为我们深信教学不仅给与学生“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中,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为以后的学习指引了方向。

3.2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时也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任何知识的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生活实践和工作需要。正是因为生活工作的需要,我们掌握知识起来才有目的和意义,从而增强我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样道理,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是为了掌握计算机运作程序,解决日后工作遇到的计算机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在教授计算机语言的时候,不能为了教知识而知识,而忽略知识的实践运用性,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那么,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如何加强实践性呢?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每一节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掌握这些理论基础知识后,进行相应的上机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计算机实践操作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理解和实践运用能力。

其次,教师需要加强多媒体教学,用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让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理论知识,老师也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学校资源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开发网络教学,让学生有疑难问题在论坛上,定期由专职教师来解答。学生也可以将优秀的编程作品放在网络上,激励其他学生学习借鉴。

关于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兴趣,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日后深入思考和分析。限于水平有限,故搁笔于此,希望本文能达到抛砖引玉之功。

参考文献:

[1]刘建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高教论坛,2005(1).

[2]陈学进.计算机语言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刘树聃,时军艳.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方式在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1).

有趣的会计知识篇2

一、发挥计算机本身的优势,选用合适的教学软件。

“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一开始上课,免不了常规的知识介绍,键盘的功能与操作、指法的姿势与练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已被教师说得晕头转向了,更何况26个字母的排列以及一些功能键的作用。如果老是让学生进行指法练习,学生很快会感到单调无味,从而慢慢地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热情有所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不愿练指法了。如果要求学生指法正确,十个手指按规定的姿势用起来,多练一段时间,他们就难以坚持了,感到索然无味,原有的积极性不断下降。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他们看到屏幕上不断跳出的英文字母,就快速地在键盘上寻找,努力使自己的输入准确率和速度提高,如果你打错字母或速度跟不上,电脑会鼓励同学们“努力”、“加加油”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等话语,如果正确率高,成绩突出,电脑又会夸奖同学们“你真行”、“好棒啊”等等话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与玩的结合

“玩”,“玩”也是一种学习,是一种在宽松氛围下的动手动脑的有效学习。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由浅入深,在轻松的气氛中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学习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电脑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我经常利用一些趣味性与娱乐性强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字母打靶游戏、趣味迷宫、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答题过关、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中发现学生们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

三、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紧密联系

“异”,人的差异天性存在。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指一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反映到计算机课的学习上,有的学生指法进步很快,但学习程序设计时颇感吃力;有的同学兴趣在计算机的操作上,但对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并不感兴趣;有的同学对电脑绘画很有创意,但对指法练习没有兴趣。这就是个体差异反应到计算机课的具体表现。我们在对学生有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如简单的操作、基础知识等),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积极引导他们在计算机课上的个性发展和创新。

四、从简单易接受的内容入手,由浅入深。

“导”,通过小学生喜爱的形式与内容,由浅入深导入较复杂的电脑知识。画图和唱歌可以说是每个小学生都喜欢的,在计算机中只要通过26个字母和10个数字,就可以画出各种图形、编出各种歌曲程序等,这一点对学生更是感到神奇,就更有兴趣想去学习和探索。不过,有一点需注意,千万不能讲解过于复杂的命令和知识,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知识基础而定难度,过难,同样也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组织各类电脑竞赛,通过竞赛相互学习,相互竞争。

有趣的会计知识篇3

关键词:趣味实验;家庭实验;个性教育;成功的体验

一、设计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效开展趣味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设计趣味性实验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趣味性实验简单明了,现象引人入胜.初三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极强、求知欲极旺的时期,他们对“新奇”的事物都抱有极大的兴趣.笔者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中引入趣味性化学实验,把课堂内容设计得惊奇不断,学生便会紧跟着课堂节奏,聚精会神地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例如,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笔者课前用无色酚酞溶液在纸上写上“化学欢迎你”,并晾干,上课时,将纸挂在黑板上,课堂上请一位学生用喷雾器把氢氧化钠溶液喷向该纸,像变魔术一样,空白的纸上立刻出现五个红色大字,学生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接着设计让学生把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内壁分别沾有酚酞、硝酸银溶液的两个透明的“空”杯中,“白开水”马上变成了“红酒”和“牛奶”,学生都惊叹不已,觉得化学太神奇了,化学实验让他们着迷了.初中化学的学习是启蒙阶段,让学生满怀好奇心,走进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趣味性化学实验不仅给学生带来欢笑和惊叹,也带来了困惑和思考,它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地吸取养分.

二、设计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有趣”的家庭小实验能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充分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加强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笔者将家庭小实验作为日常生活和课本知识相结合的桥梁,设计一些独特的家庭小实验.在学氧化碳时,学生知道二氧化碳可用来制造汽水,但没有制取汽水的体验.笔者结合二氧化碳的知识,设计让学生在家里利用白糖、果汁、食用的碳酸氢钠,柠檬酸、和一瓶纯净水,按照实验的操作要点来制作汽水,最后每个学生把自己做的汽水带回学校和教师学生一边品尝汽水,一边探讨发生反应的化学原理.通过这些家庭小实验,学生能切身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乐趣,兴趣变成了学习的内驱力,化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提高.

三、设计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生活中恐怕还有许多化学现象我们没有发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中要求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因此,帮助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问题也是课程的目标之一.笔者在讲授化学知识时,紧密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觉得亲切易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有机合成材料的知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虎门一年一度的服装交易会上有一位销售商说他卖的衣服是百分一百纯羊毛的,你如何运用化学知识来鉴别其真假呢?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在运用自身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终于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笔者在教学中把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融合到课本的知识里,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又比如,笔者结合课本知识设计了一系列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角度分析讨论: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们的健康和环境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酸雨并保护环境?等,这样,课堂知识就紧密地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被培养起来了.

四、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注重化学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结合化学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或者其他学科在化学中的运用,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和物理、生物知识讨论、分析、解决:(1)为什么点根小蜡烛就能把“孔明灯”升到半天高?为什么只能到一定的高度而不能无限地往上升?(2)变色龙怎样做到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的?(3)鱼在水中是怎样通过增减腹腔的空气量而随意升降的?大千世界,社会万象,无不错综复杂,生动有趣,只有保持充分的好奇心,才能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一个新闻报道中,一个成年市民在街上的沙井盖旁点火放烟花,竟然被炸了重伤,沙井盖飞到两层楼高,街两边窗户的玻璃也被震碎,这好像很不可思议,可是,只要想到沙井盖处有沼气泄漏,里面的混合气体比例在爆炸范围内,这样就很好理解了.

综上所述,趣味实验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乐趣,日新月异的日常生活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在教学中,只有把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只有取材于生活,知识才不会枯竭;只有与时驱进,知识才能历久常新.

参考文献:

[1]李闻霞.从生活走进化学用实验探究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0).

[2]刘成坤.从优质课评选看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2).

[3]应永萍.让学生在“尝试错误”中获得成功的体验[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9).

[4]叶景鹤.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J].百花园地,2009(8).

有趣的会计知识篇4

关键词:基础会计;高职;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13402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的会计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课程内容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

对《基础会计》这样的学科入门课程的教学,针对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部分学生不重视学习的现状,运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初次接触会计的高职学生对学习望而却步,认为会计就是枯燥的会计原理、晦涩的专业术语、抽象的业务分析、繁杂的会计报表,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厌学。因此在会计教学中,特别是入门课程《基础会计》的教学,如何运用趣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是会计专业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结合数年的会计教学实践,分析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特点,笔者从以下几点尝试增“趣”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趣味学习。

1趣味课堂导入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趣味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当然,课堂导入仅是课堂的引子,设计的导入不宜理论长谈、天马行空。会计教师在开始新课程内容的教学时,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环节,有助于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时,授课前首先发放凭证、账页等实物给学生看,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并提问要求学生观察凭证、账簿有怎样的特征、登记内容等,使学生眼见为实的学习,更专注的听课。再如讲解现金清查时,授课前先让学生猜一个字谜“坐着轮椅花钱――打一会计术语”,提示字谜答案(坐支)在本次课堂内容中会出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有思考的进入课堂内容的学习,而认真听课。

2趣味举例分析

会计学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而理论来源于实践,会计理论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工作加以指导,所以理论学不好将会导致实践很难展开。《基础会计》课程理论部分是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用以指导实践的理论。对于晦涩难懂的会计理论,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原本抽象的概念生动形象化,巧用贴近生活的例子讲解,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点。

基础会计教学中,不乏妙趣横生的例子。例如区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三个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时,以一个种田的农民收入来源举例,农民种植粮食卖出的稻谷是农民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时还卖出稻草取得的收入是“其他业务收入”,这都是农民在辛勤耕作的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而稻谷是主要产品,稻草只是附带销售的。若有一天农民种田突然挖出一块金币,那么这块金币就是农民的“营业外收入”,是意外获得的,带有偶然性。此类幽默风趣的例子让学生在笑声中掌握中知识并且印象深刻。

3趣味资源利用

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引入高职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优化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利用多媒体,在会计课程教学中除了利用课件授课,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点的讲解,更可适当插入一些动画、录像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刺激中接受知识,并通过播放的内容参悟知识点。

如开篇接触基础会计课程时,学生对“会计”一词都是陌生的,若按照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翻开书本听老师讲会计概述,往往容易使学生听得枯燥无味、一脸茫然,一开始就浇灭了学习热情。而更好地方法是首先播放一段《会计的奇妙旅程》动画,在生动的动画中让学生了解“会计”概念、会计职业、会计核算流程,寓教于乐,老师再讲授教学内容时学生更容易理解。但播放视频等不能占用太多教学时间,教师应发挥其引导和组织的作用,掌握课堂气氛。

4趣味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影响、不断作用的状态。会计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主动探索、发现会计知识。

对于较简单的章节内容,可以让学生当“老师”给同学上课。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体验老师这个职业,学会换位思考。当学生讲完后,教师对其讲述的内容进行补充总结、不足之处予以纠正。这样互动教学使学生有紧迫感地熟悉内容,对自己叙述的知识点记忆犹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会计科目,记忆会计科目是学习基础会计的必备基本功,教师在检验学生的记忆效果时,可以老师当裁判,学生分组比赛背记会计科目,输的小组受到一定的惩罚,赢的小组给予相应奖励,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团队精神。

5趣味实践体验

《基础会计》课程中涉及的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需要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创设仿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按要求完成任务,不仅加深学生对岗位职责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

讲解凭证的使用时,模拟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境,如差旅费报销业务,分别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有的学生是车间出差人员,有的是管理部门的出差人员,设置一名出纳会计,一位财务主管,让学生模拟差旅费报销流程,亲身实践凭证的填制,比较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不同。再如在学习支票的填写时,安排一名学生扮演银行的柜员,另一名作为公司的出纳,根据业务来练习支票的填写、印章的签盖,真切感受会计工作。为了达到更逼真的效果,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真实地设置会计的工作场景,不仅准备好模拟实习用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等主要的实习用具,而且应考虑周全,准备一些实训过程中需要的小工具,如点钞纸、印章等。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学中,趣味性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快乐和满足。

参考文献

[1]甘素芳.浅谈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J].经营管理者,2013,(11).

[2]赵连灯.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浅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0).

有趣的会计知识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比如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就说,“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且加强青年人的心理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的最重要的任务。”对此,我国古代孔子概括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位伟人说的,都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

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与学中,尤其需要关注兴趣的作用。然而对这门学科,学生的兴趣有着复杂的情形。引导和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必须从正确认识这种复杂情形开始。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复杂情形

由于和计算机的紧密联系,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这是这门学科的天然优势。然而,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和计算机的紧密联系固然让教师几乎不需要采取措施,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但是,也正因为这种兴趣是和计算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注意力其实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在这门学科上。

所以,教师常常困惑地发现两种现象:其一,学生很有兴趣地在学习,但是学习效果却不明显,当教师细细追寻其中原因时,会发现,学生玩计算机玩的不亦乐乎,对信息技术学习却束之高阁;其二,学生开始时兴致盎然,但是慢慢地兴趣逐步递减,最后精神萎靡,对信息技术学习彻底冷漠下来,当教师细细追寻其中原因,会发现,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而是把教学重心隐蔽、细致甚至强制性地扭转到信息技术知识上来了。

这就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复杂情形。由于学科特点,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兴趣,和其他学科有着差异,由计算机而来的这种兴趣,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三点:其一,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对信息技术知识却不感兴趣;其二,学生对上机操作中娱乐性内容感兴趣,对知识学习却不感兴趣;其三,学生最初上机操作时兴趣非常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就厌烦了。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生兴趣的复杂之处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复杂之处,正是信息技术学科在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方面所天然具备的优势和缺陷。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点。有的教师,在发现这一点之后,非常生气,认为这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不纯。

事实果真如此吗?不妨先来看一个例子。我所执教的班上,有的同学刚接触这门学科时,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玩,于是一上课就玩游戏。发现这一问题后,我把每台机子都装上了打字游戏,然后把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打字比赛,对优胜组给予鼓励。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打字速度不仅提高了,而且对这门课既萌生了兴趣,也有了正确的认识,既意识到了这门课“玩”的有趣一面,又明白了这门课集中代表着一门前沿学科。

这寓示了什么呢?

心理学认为,人们和外界发生关系时,不但产生需要,而且产生选择,比如感到寒冷时,各种衣物都能满足需要,但人们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去选择衣物。也就是说,人是通过具体选择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的。所以,心理学对“兴趣”的其中一种定义是:通过具体选择满足需要时所产生的能使各种智力因素活动起来的心理力量。

这就启示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需要和选择有关,学生之所以对信息技术感兴趣,是因为选择这门学科能够满足他们对计算机的新奇感和好奇心。

明白了这一点,教师的任务,就明朗了。教师不必也不应该为学生学习动机的“不纯”而生气,更不必也不应该想方设法隔绝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回到信息技术知识上来――事实上也没法隔绝,因为信息技术知识中相当部分就是计算机知识。

教师真正的任务,在于引导: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和计算机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特定的教学手段,逐步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计算机,引导到信息技术学科上来,从而达到巩固和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

三、学生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兴趣的引导,由于学生兴趣的复杂之处,必须讲究方法和策略。

1.从方法来说,要灵活多样

其实方法的灵活多样,本身就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优势。比如,进行打字练习时,可以利用Cai教学软件的方法进行练习、比赛;比如,熟悉鼠标操作的练习中,可以利用纸牌游戏来进行;再比如,在纸牌游戏中,还可以启发学生自己设计纸牌,从而教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尝试……总之,方法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放心大胆地采用。

方法运用的基本原则是:在一个内容的学习和练习中,方法不宜也不能过多,变化不宜也不能过于频繁,只有根据具体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合理的方法,才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降低疲劳程度。基本上,教师只要注意到了这一原则,在方法的运用上,就不会出大的差错。

2.就策略而言,要循序渐进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讲究循序渐进;然而,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和培养,在循序渐进方面的讲究上,还有一个意义:逐步把学生单纯对计算机的兴趣,引导到信息技术整个学科上来。

所以,在做好精心设计、分清层次、明确步骤、由简入繁这样的常规程序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循序渐进,还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这种引导。

大致说来,应该从简单易学而学生又感兴趣的、和计算机相关的东西入手,比如游戏和一些应用软件,做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之后,以之为基础,通过实际任务,比如前述说到的设计纸牌,来推动学生对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向更高层次知识迈进。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比如设计纸牌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把学生兴趣从单纯的计算机引导到信息技术整个学科上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文集・论教育篇.商务印书馆

有趣的会计知识篇6

一、科学设计导语,自然导入新课

对于一节成功的历史课来说,教师设计的精彩的导语,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可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才会显著。在导语形式的选择上,教师要在备课时,用心思考,精心设计。设计的导语要做到“精”“巧”“准”“趣”,紧密联系上下课文,做到承上启下、融会贯通,找准切入点,诱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事件产生的背景、经过、后果,以及对自己的启示。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直观性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通过直观教学,引导学生深化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科学、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再现历史事件,加深学生对事件发生过程的记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这样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讲授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增强教学感染力

历史学科的知识大多枯燥无味。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运用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增强讲述知识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许许多多的事实表明,学生们不爱上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科”,偏偏爱上历史这个“小三门”,这与历史教师精心准备教材,科学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能够熟练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和教学语言是分不开的。

四、适时插入故事,增强教学趣味

初中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阶段,注意力容易分散,又都喜爱听故事。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讲授新课之前,精心搜集与教材中的事件和人物有关的故事,在授课过程中适时插入,这样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思考新问题的求知欲,同时还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设计有趣的设问,激发求知欲望

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有趣的设问,可以诱发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精心准备教材上下工夫,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趣的设问,有助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帮助理解新知识。

有趣的会计知识篇7

【关键词】趣味教学;统计软件;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

统计是通过搜索、排序、分析数据等手段来推测研究对象的性质,甚至可以预测未来的一个综合性的科学.统计方法中用到了很多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就目前而言,统计方法几乎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统计学研究的数据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两种,分别由多元统计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这两种统计方法来研究.SpSS作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括相对于其他的统计软件来说,最大的优势入门快,也就是操作非常简单.对于初学者,完全利用菜单命令就能完成操作.其对用户的计算机编程能力要求不高,所以在金融研究、科研分析等领域内SpSS统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SpSS软件作为统计学系本科生主要的掌握软件之一,许多院校的统计专业都开设了该课程,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统计软件应用能力的主要课程.该课程是基于相关专业方法和思想之上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都要求较高,故难免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的兴趣和主动性.目前,越来越多的大中专院校开设统计学相关课程,不过与其他基础课程比较起来,统计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还稍逊了一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最低要求应是“有效教学”.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2011年,高卓阐述了趣味教学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2009年,张林泉对SpSS软件在统计学教学应用中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等,针对如何才能让学生更易、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的问题,本文从趣味教学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一、构建SpSS趣味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是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教师除了讲解课本内容,还要拓展课外相关联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或相关科技的关联性,增加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从基本概念、定义和定理出发,以简单严谨的逻辑方式推演出所需要的结论.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内容,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但是给学生甚至于一些专业课教师的感觉是枯燥的甚至是无用的.这种课堂教学总结为“老师说,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录”的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手机、网络等多媒体接收课程信息,使得学生对于接收课程信息趋向于极度的丰富化,学生追求新颖、趣味方面的需求非常强烈,这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SpSS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课程,我们更注重的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认为难学且枯燥无味甚至怀疑所学知识在实际中无用武之地,失去学习和实践的兴趣.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课堂效当然不会好,教学效率差.SpSS统计软件作为一门统计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同样重要.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所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刺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时间学列模型对实际案例的关注和探索,让学生体会到SpSS在生活中的价值,这一点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

二、SpSS趣味教学的实施初探

本节从趣味教学的角度出发,对于在时间学列分析实际教学中开展趣味课堂给出几点见解.在信息化的当代,学生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取课本中介绍的基本理论知识,这对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改善学生主动吸收课堂所授内容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形式下,“趣味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成为当前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不错的突破方式.

1.实施SpSS趣味教学的基本要求

(1)明确教学内容.趣味教学首先是教学,授课教师要非常清楚哪些内容是基本知识点,并且分清重点和难点,这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2)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心理.SpSS软件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应该先给学生介绍该课程主要内容及在实际中的用途,了解学生学习需要所在,注重学生的行为以及反馈,教师好及时更新教学方法.

(3)了解课程前言,贴近社会.这一做法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本专业的整个体系,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学生可以胜任的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4)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趣味教学形式转化,让课程内容有趣.2.SpSS趣味教学的具体实践

在上述要求下,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法、建构法、开放式、思辨式、启发式、情景式、讨论式、探究式、协作式等方法的有效整合,灵活应用,来实现SpSS趣味教学.

(1)案例法与开放式教学.采用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案例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所学内容在实际中的价值.原有的SpSS软件课程中原始数据均是课本或实验中自带,这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对此也就兴趣不大.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加学生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授数据分组知识时,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实际案例(如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情况、学生对食堂满意度等)采集数据.

(2)自主协作式教学.将教学班学生分成学习.针对特定的教学测试,教师事先要求学生课余以小组形式完成,并将小组内部分工工作进展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实践能力而且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3)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利用网络科技的特点,把课堂延生到课外.建立SpSS软件QQ群或微信群,提高师生互动.

三、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深刻的学习兴趣,但如果完全采用了“兴趣教学法”也是不可行的.所以应该在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的同时,将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趣味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要积极探索和研究适合教育的新思想、新方法,要充分体现现代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气氛,乐教乐学,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振龙.时间序列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李红.浅谈提高统计学教学效果的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2(09X):324-324.

有趣的会计知识篇8

关键词:趣味教学;初中物理;设计

新课改提出初中物理教学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

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但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对物理知识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因此,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兴趣都不太高,所以,老师需要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来改善这一状况。趣味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趣味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

兴趣。

趣味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以学生实际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设计主线,紧紧围绕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设计的富有乐趣的教学计划。该计划重在学生活动,通过让学生动起来达到课堂活起来的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物理知识。

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好趣味学习活动的设计?

一、重视应用实验现象

中学生学习物理是通过物理现象来认识物理规律,他们对教材中介绍的物理规律直观感知越强烈,那么该知识在他们大脑中的概念就越深刻,记忆也越牢固。因此,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在进行教学之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让他们独立进行实验,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下生活,

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埋下了伏笔,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压强这节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为学生安排这样两组实验:(1)用一个硬纸板盖住装满水的水杯口,小心而且迅速地将水杯倒转过来,观察纸片及杯内的水是否会洒落;(2)找一个水杯和剥了皮的熟鸡蛋,水杯的口径比鸡蛋略小,将一张纸点燃后投入杯中,然后用鸡蛋堵住瓶口,观察接下来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两个小实验所需的材料在生活中不难找到,而且操作简单。学生做完实验后会被实验现象惊呆,急于知道其中的奥妙,如此,便激起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

教育先驱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探索,并做到学以致用。教学并不是老师滔滔不绝的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去机械的接受。”通过物理实验现象让学生知道了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初步建立新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成为学习新知识的主体。同样是进行气体压强这节的教学,在进行了课前预习的实验后,老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两个问题:(1)杯中的水和纸片为什么不会落下来,对它们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2)鸡蛋受到什么力导致其落入杯中。学生利用之前学的力学知识就会判断出纸板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然后对纸板进行受力分析:纸板受到向下的力有自身重力和水的压力,纸板受到向上的力为压力,该压力的实施者为大气,为大气压强的进一步讲解打下基础。第二个实验中鸡蛋落入瓶中的原因也是因为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纸燃烧消耗了里面的氧气,使内部气压小于外部气压,鸡蛋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压入杯中。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的分析,为大气压强知识体系的初步建立打下了基础,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入教学内容。如此设计学习活动,体现了物理科学探究的特点――实验与思索相结合,通过实验去探究科学的本质。让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物理规律的喜悦,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学习物理。

三、带着幽默感进行知识的讲解

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带动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而差的课堂氛围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因此,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富有幽默感的讲解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将枯燥的知识点予以生动化、形象化,使学生乐于听老师讲课,喜欢上教师的讲解,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实现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双提高。老师带有幽默感的上课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在讲解凸透镜成像原理时,老师说道:“照相时,某君头顶地脚朝天,此乃因何所致?”答曰:“凸透镜成像所致也。”学生们在一片欢笑中牢记了知识点。

趣味教学活动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活动的设计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设计中要重视应用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带着幽默感进行知识的讲解,以达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挖掘学生潜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有趣的会计知识篇9

一、利用形象教学法,提高学生兴趣

建构主义强调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情境并使学习者进入情境,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法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如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计算机,大都怀有一种既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干什么,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的动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你见过计算机吗?”“我们用计算机能做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接着我再利用教学演示光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运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坐不住,对于单调的练习逐渐有些厌烦。经过充分的考虑分析,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了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吃苹果、青蛙过河、打地鼠、警察抓小偷、啤酒吧、食人花、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金山画王等游戏。

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中发现学生们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了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们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从而体会到了“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含义。

三、竞赛激趣,培养能力

可按年级与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例如汉字输入、电脑语言教学、winDowS基础等。然后通过各种小组竞赛,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指法输入比赛”、“中文输入比赛”、“绘图比赛”等。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有趣的会计知识篇10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生涯合理设计

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包括如何在一个职业领域中得到发展,打算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陆士桢教授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近50%的大学生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的设计,所以,到毕业时,学生困惑于是走管理相关的生涯发展道路、走技术相关的生涯发展道路或是走服务相关的生涯发展道路。作为新世纪高职生,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职业生涯设计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职业理想在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起着调节和指导作用,一旦在心目中有了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理想,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职业而做必要的准备。有了职业理想,下一步就是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在职业生涯中,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及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之分,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还有可能对职业目标进行一定的调整。对于在校的高职生因为大学时期是实现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的准备阶段,所以,应将学习期间的目标进行分解,一步步去实现最终目标。近期目标应着眼于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客观的自我认识

职业生涯设计的主体是高职生自己,所以要立足于自身特点,在对自己的职业兴趣价值取向、气质、性格、能力等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特长,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做出适合自身的科学设计。

3.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知识的积累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职业目标的实现也有赖于此。所以,高职生不仅要有相当数量的知识,还必须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现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诸如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团队协作、人文修养、创造力等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就是同学们的学习、提高方向。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同学们平时的学习积累,要求同学们有计划、有目的地从多个层面提高自我水平。高职生在做生涯设计时,务必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4.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高职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高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除了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高职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5.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积累职业经验

书本知识和别人的介绍毕竟是间接经验,高职生良好职业意识的形成还需要亲自走向社会,获得直接的经验。高职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进实习车间、进行校园创业活动、参加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从事社会兼职工作等职业训练;在假期,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亲友的介绍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等。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如法律系学生开设模拟法庭),开展职业意向测评和职业兴趣分析测评等活动。通过这些有目的活动,进行职业训练,更早更多地了解职业,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意识。

二、职业生涯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1.根据所学专业设计职业生涯,具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每个人的优势所在

高职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就是高职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依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选择的是高职生某专业方面的特长,高职生迈入社会后的贡献,主要靠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现。如果职业生涯设计离开了所学专业,无形当中增加了许多“补课”负担,个人的价值就难以实现。需要强调的是,高职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搏,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

2.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设计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设计要与自己的个人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这里,重点谈谈个人兴趣、能力特长与职业生涯设计的关系。

高职生职业生涯设计时应适当考虑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倾向常有稳定、主动、持久等特征。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产生兴趣,他在工作中就会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工作中做出成就。反之,一个人对工作没有兴趣,就不可能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也就不可能取得工作中的成功。但兴趣爱好也并不总起着正向的驱动作用,有时,它也是一种耗散力。比如,有的高职生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没有形成自我特色,有的高职生兴趣面太窄,不能形成优势,有的高职生兴趣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等,这就给职业生涯设计的高职生带来困惑。这就要求高职生在职业生涯设计时,对自己兴趣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重新培养和调整。

能力特长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牲,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力量。按照自己的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是高职生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因为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一定的能力,不同职业有不同的能力要求。能力特长对职业的选择起着筛选作用,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高职生应在对自己的能力特长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可以说,职业生涯设计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决定着我们的一生。在社会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经济的市场化、人才的社会化,使得职业生涯设计越来越复杂化,越来越难于把握。面对这一新的特点,需要每个涉足职场、进行生涯设计的人,要摆脱传统的束缚,大胆地更新理念,准确地确定目标,及时地抓住机遇,认真地付诸实施。只有这样,成功才会属于你。

参考文献:

[1]林艳新,丁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J].辽宁教育研究,2005,(5).

[2]王本贤.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J].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教育与职业,2003,(11).

[3]沈曦.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探讨[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