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消防监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18:39

智慧消防监管篇1

【关键词】消防;智慧消防;物联网;智慧城市;社会消防;安全

管理困境,以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最为令人堪忧。为了迎合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实现社会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智能化,以“智慧消防”为核心理念,将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充分应用于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已成为消防安全领域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1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现阶段,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国家与政府加大了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相应的法律法规与配套的技术规范纷纷出台,消防产品的功能与消防技术的实用性不断完善,预防火灾的建筑消防设施的技术层次得到了较大提升。从整体来看,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较之以往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就近年来各地火灾的数据与情况而言,社会消防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涉及社会单位的火灾事故频频发生且屡禁不止,直接反映了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具体看来,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值班人员消防业务生疏、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管理不足、消防警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2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结合的可行性

所谓物联网技术,就是以既成协议为基础准则,将信息传感设备作为媒介,实现物品与互联网的连接,目的在于实施信息的通讯与交换,完成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其核心是互联网技术,所依托的信息传感设备包括GpS、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智慧城市理念是借助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对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关键信息进行预测、分析和整合,从而实现城市智慧型的运行和管理[1]。其导向是城市公共安全、环保、城市服务、工商业等领域的需求,前提条件是城市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处理。本质上,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层次的反映,因而兼具集中性与系统性。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对智慧消防进行充分应用,可以强化社会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质量与维护的全面性,进而全面提升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标准化与智能化,有助于提高消防管理人员的相关技能,缓解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实现社会公共的消防管理信息与资源的互联互通,实现移动办公与远程监管模式的构建。

3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物联网消防安全监管平台

物联网消防安全监管平台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前端联网设备、报警监控网络、监控中心系统等。借助该平台,可以及时并准确掌握设备运转、火灾形势、人员巡检等具体情况,同时平台还提供火灾监督查询及用户服务功能。物联网消防安全管理平台的主要优势为:第一,反应迅速,对危险源反馈及时。该平台系统的各种传感器和视频图像会在第一时间将各单位的危险情况进行反馈,并依据危险情况与等级进行分级分色显示;第二,险情获取与火源定位准确。该平台以GpS定位系统与GiS信息系统为主要工具,可以在第一时间定位火灾现场并提供最佳的灭火路线,同时会提供火灾现场周围消防设施的具体状态,为消防人员灭火节约时间;第三,工作监督严格。该平台可以实时地清晰反映各单位消防自检与消防执法人员巡查的情况,凭借传感器与视频的物联化,可以避免打卡后脱离岗位的问题。

3.2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借助有线、无线通讯网,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各建筑物内独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互联互通,并借助GiS信息系统的定位功能,以视频监控联动的方式实现各社会单位的火灾实时监控,同时集中管理消防设施,提升消防设施管理的科学性与标准化。而视频监控的应用不仅可以在pC电脑终端进行观察与视频录像,还可以借助手机app软件,实现移动性监控,以提高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的实时性,打破监控的时间限制与空间限制。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功能设置以应用层的用户需求为核心,其用户主要包括监控指挥中心、公安消防管理部门、联网单位等。监控指挥中心的用户是整个系统的中枢,因而其有权限应用系统中的全部信息[2]。其功能主要包括实时火警监控、联动视频监控、GiS定位、消防设备管理监督、值班人员巡查等;借助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公安消防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定位火灾位置,并结合单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消防监控。其功能主要有实时火警联动、消防设备管理监督、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查询等;联网单位不仅是消防服务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监控对象,对其来说,该系统的功能包括考勤管理、消防设施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查询、消防知识与技能学习等功能。

3.3智慧消防平台

所谓智慧消防平台,其基础支撑是对互联网、物联网、数据融合、云计算等进行综合应用的新型信息技术,主要针对数据的搜集、储存、分析等环节,通过适应消防管理体制与各种消防管理应用而构建的一种平台。其功能在于实现预警自动化、救援智能化和业务管理精细化,以其功能的实现为基本原则对智慧消防平台进行构建。智慧消防平台的构建需要对如下重点项目进行建设:第一,火灾预警自动化。构建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消防报警设备、消防用电、消防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建设高空瞭望视频监控系统,对化工、人员密集建筑区等进行严格监控。同时需要开发并应用区域火灾分析评估系统,依据火灾风险的高低进行安排预防火灾的实施部署;第二,灭火应急救援智能化。该系统以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作战人员变成模块化系统、消防移动智能指挥等为基础保障。其中尤其需要明确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有赖于预案实施与火灾中的横向互联及纵向贯通,如此才能保障信息搜集的顺畅性。第三,部队管理精细化。应用该系统的目的在于规范消防部队的培训与管理,包括各级官兵的培训与模拟训练,与消防车辆的管理。其中以消防车辆实时管理系统为侧重点,将GpS、GiS、RS、“北斗”等定位系统综合运用,实现消防车辆的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

3.4智能巡检

智能巡检系统是将物联网应用到城市消防设施巡检中,充分应用并发挥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网络的功能。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消防栓信息维护、消防栓巡检展示及巡检数据分析三部分[3]。其中,消防栓信息维护主要基于android平台,利用移动终端对消防栓进行注册,然后通过编辑与整理,将有效数据信息发送到服务端;消防巡检展示可以实现GiS展示、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的消防栓巡检、地图可视化;巡检数据分析主要是将一定时期内的巡检信息与数据依据选定维度展开分析与处理。该系统可以拓展消防设施之间和消防设施与巡检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有助于降低人工参与度与操作度,对实现消防巡检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外,智能巡检系统可以将消防设施巡检的业务范围拓宽,促进消防设施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4智慧消防项目设备结构图

由其结构可以得知,智慧消防系统以物联网为技术依托,并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水系统、消防疏散通道、消防车道、控制室人员在岗状态等方面的监测初步实现了智能化与自动化。

5智慧消防的应用趋势与前景展望

智慧消防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大大缩减了消防工作的管理成本,弥补了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故障率高、数据处理方式落后、值班制度执行不彻底等问题,同时赋予建筑消防设施智能化、自动化,实现了社会消防安全管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然而,通过实地考察,在目前智慧消防运行的系统中依旧存在以下缺点:对不尽责行为不能做到定性与定量处理;系统应用终端普遍以pC计算机终端为主,不能广泛普及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重点单位的应急疏散演练模型与灭火预案的开发相对比较流于表面[4]。总而言之,智慧消防技术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依旧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有待相关职能部门与研究企业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完善系统的功能与实效性。

6结论

智慧消防监管篇2

1、智慧消防工程师是注册证书。

2、智慧消防工程师证书是国家承认的,因为智慧消防工程师证书实际上属于注册消防工程师证书的一种。智慧消防工程师经考试取得相应级别消防工程师资格证书,并依法注册后,从事消防技术咨询、消防安全评估、消防安全管理、火灾事故技术分析、消防设施维护、消防安全监测、消防安全检查等消防安全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3、智慧消防工程师在熟悉智慧消防的技术背景下,理解消防安全设计理念、懂消防设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消防设施设计、施工、维保检修各环节能采用智慧消防管理手段,以达到火灾风险的早期预警与评估,为火灾预防、人员疏散和灭火指挥提供管理支撑,最终实现消防项目实现高效、科学、安全管理目标的专业技术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http://www.wzu.com)

智慧消防监管篇3

关键词:低碳:环保:智慧城市:智能交通

“智慧武汉”规划近日公布,透漏武汉经过3年时间,实施八项智慧应用体系,发展七个支撑性智慧产业,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城市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上突破,建成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的智能互联武汉,使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智慧低碳环保经济体系现代社会强调可持续发展,智慧的环保经济体系有利于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促进节能降耗,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经济领域的运用。比如农业精细管理中,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养分、作物生长状态等数据信息,再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和自组网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汇总,并通过专家系统运算和决策自动进行通风、滴灌、通知管理单位等操作,实现精准化和智能化农业生产。

智慧商业服务体系利用物联网技术把生产商、商品、商场、消费者有机联接,实施虚拟产业链项目,推行手机支付、网上交易,促进重点行业电子交易中心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

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推进数字城建,数字城管,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机构。智能化管理城市基础设施,自动化安防系统等。大幅度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优化市民生活体验,让一切变得更加便捷。

智慧交通体系在主要交通节点实施交能流控制,电视监控和交通诱导,均衡全市交通流,建设交通信息互动平台,向社会提供实时交通流量信息和出行建设,为市场提供点到点服务,优化交通状况。

智慧环境监测体系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运用到无人维护、条件恶劣生产环境监测中,重点推进水资源、地下管网监测和森林生态安全监测试点示范。

智慧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将物联网技术与食品、药品等生产企业原有的生产、供应链管理系统融合,实现对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全程监控,定时安全的食品药品信息,对不合格者提出警告,从源头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智慧生活服务体系提供智慧政务服务,采用“网上虚拟大厅与实体大厅相结合”的公共服务模式,实现市民、企业需要行政审批的“一站式”办理。建智慧小区,集成多元服务、物业管理、安防、住宅智能化系统,实现动态交互、在线监控等。

智慧消防监管篇4

(陕西邦正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物联网智慧园区为用户打造安全、便捷、舒适、绿色的全方位服务。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化;平台

thingstechnologyinthewisdomofthepark

ShenJin-ting

(ShaanxipositiveStatescienceandtechnologyCo.,LtdXi’anShanxi710000)

【abstract】thingswisdomparkforuserstocreatesafe,convenient,comfortable,full-servicegreen.

【Keywords】internetofthings;intelligent;platform

1.概述

物联网智慧园区应用平台是建立在物联网感知与接入层之上的应用层,由平台基础软件架构、平台基本功能与园区智慧服务3部分构成,基本功能提供了智慧园区建筑综合应用门户、远程设备监控、集中能源监测、综合信息管理、业务编辑工具套件、图像分析模块。下面以新疆XX软件园为例,讲述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园区的应用设计(见图1)。

1.1平台架构。

1.2平台基础模块。

(1)运行环境。

运行环境(Runtime)是平台运行的支撑,提供了实时工作流引擎、专家系统、数据存储与查询等功能,对外接系统提供数据适配与数据转发功能。

(2)驱动库。

驱动库是实现与外接智能化系统、信息系统、设备的数据交换,是平台的核心模块,驱动库提供了数据自动适配,以及对驱动程序添加、删除等功能。

(3)信息库。

信息库实现了对平台应用所需的信息对象,包括角色信息、设备信息、园区建筑信息、位置信息等内容的管理,提供了信息添加、删除、修改功能,智慧园区应用服务可调用这些信息实现服务。

(4)模型库。

模型库实现了对能源、建筑物、智能化系统、设备的数据建模和业务逻辑建模,提供了模型创建工具,也可将建好的模型导入,智慧园区应用调用这些模型实现业务逻辑。

1.3平台基本功能模块。

1.3.1智慧建筑综合应用门户。

XX软件园智慧建筑综合应用门户集成在园区统一门户上,点击园区统一门户上的入口,打开智慧建筑综合应用门户,访问用户通过用户、口令登录进入门户,根据用户权限对园区企业用户、园区个人用户、园区业主、园区物业进行相应的功能权限划分,访客可通过pC、手持终端访问。

门户功能说明。

智慧建筑应用门户主要面对建筑使用者与管理者的统一门户,门户主要由统一身份认证模块、应用服务、服务管理构成,应用服务站点针对楼内所有用户,服务管理站点针对大楼管理者、物业人员进行日常维护管理使用。

应用服务站点功能:

1.3.1.1信息。

(1)个人信息:用户向个人或部门用户组信息;

(2)管理信息:大楼管理者或物业人员向楼内用户群发、定点信息。

1.3.1.2信息接收:用户可对想要接收的信息进行自主订阅。

(1)设备故障信息:大楼管理者或物业人员接收到智慧建筑应用平台发给相关人员的设备运行故障信息。

(2)能源预警信息:大楼管理者或物业人员接收到大楼实时能源使用异常信息,安防报警信息:大楼管理者、物业安保人员以及相关的用户,接收到大楼安防实时报警信息,从而根据信息提示的预案进行相应处理;

(3)消防报警信息:大楼消防管理者、物业人员和用户接收到智慧建筑应用平台提供的消防报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示的解决预案进行处理;

(4)班车信息:用户可通过手机接收到班车发车提示信息和班车当前行进位置及到达时间信息;

(5)待办事物信息:所有用户都可通过待办事物信息接收到平台下发的工作任务或事先个人预定好的事件信息,如审批、远程控制操作等提示信息。

1.3.1.3智能应用。

面向全员提供的服务:

(1)智能会议应用:用户进行会议室使用申请,并根据需要提出会议场景要求;

(2)设备远程控制: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利用pC、手持设备,远程对关联的设备进行控制;

(3)全员一卡通信息服务:提供了一卡通的信息自主查询、消费信息提醒、门禁开启信息提醒;

(4)访客预约服务:重要访客来访的信息与相关环节准备的信息提醒。

(5)能耗监测服务:园区设施、建筑物内系统、设备的实时能耗显示、能耗查询、能耗预警以及节能策略提示;

(6)设备监控服务:实时监控园区设施、建筑物内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信息;

(7)安防应急指挥:园区级的集中安防指挥调度,包括安防事件预警、安防信息、安防处置预案执行;

(8)应用场景配置:对会议室、指挥中心的应用场景选择与配置。

1.3.2远程设备监控。

结合园区GiS和建筑物平面图,对园区所有建筑物的楼控系统、安防系统、以及接入的传感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服务,另一方面从系统主机或传感设备上获取数据,在监控操作界面还可向其发出控制指令。

1.3.3集中能耗监测。

能耗监测内容:本期实现园区用电能耗监测,预留后期接入园区用水、采暖能耗数据;事先编辑节能策略,当能耗异常时执行相应的策略。

1.3.4综合信息管理。

业务描述。

(1)信息管理对信息进行分类、授权,对信息对象进行关联配置,与信息系统的关联配置;

(2)公共信息信息内容的编辑,添、删除、修改,选择信息方式,包括短信息、媒体信息推送、图文信息编辑;

(3)信息订阅用户自主订阅信息,包括公告信息订阅、一卡通信息订阅、班车信息订阅、就餐信息订阅、安防信息订阅。

1.3.5图像分析(见表1)。

2.智能化基础设施数据接入

建立公共智能化系统数据接入平台;

采用物联网数据接入技术,实现智能化系统纵向接入与横向互联;

物联网三层架构将智能化系统清晰划分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

面向全园区所有建筑智能化系统接入。

2.1平台感知层接入。

将所有接入的智能化系统主机或机电设备看作接入平台的一个个感知层模块,他们作为数据源为智慧建筑应用平台提供应用数据支撑,感知层模块为接入层提供接口驱动,实现了感知模块的纵向联通。

2.2平台接入层。

智慧园区接入平台的接入层由前端接入服务器与传输链路构成,前端接入模块实现了与接入的各个感知层模块的接口对接,接入服务器与接入服务器之间互联互通,这样就实现了感知层模块之间的数据通讯,也就是物联网的横向互联。

2.3接入平台应用层。

(1)智慧园区应用平台作为物联网平台的核心,具有业务逻辑的处理能力,实现了感知层模块的联动业务。

(2)应用层由控制服务器与智慧园区应用平台构成,控制服务器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真正形成园区整体物联网网络,实现数据共享。

2.4硬件设备。

接入服务器具有数据通讯与数据存储能力,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可直接连接感知层模块或感知设备,如照明回路控制模块、传感器、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

2.5传输网络。

(1)园区有线网络。

控制服务器与接入服务器可利用园区既有的有线局域网络实现互联。

(2)无线网络。

接入服务器配置wifi通讯模块,通过无线网络连入大楼的局域网络。

2.6园区公共服务。

2.6.1智能会议服务。

智能会议室应用能够实现通过数字化管理门户在线会议预约、确定预约成功、进入会场、设定会议模式、开始会议、会议结束询问、会议结束信息发送会议室管理者、管理者恢复会议室初始状态并返回会议室空闲信息。

2.6.2智能就餐管理。

(1)记录园区餐厅当前就餐人数;

(2)采集餐厅入口与内部视频;

(3)餐厅菜品信息;

(4)餐厅信息。

2.6.3园区班车调度服务。

(1)班车信息;

(2)班车发车提醒;

(3)班车运行监控;

(4)班车位置服务。

2.6.4全员一卡通信息服务。

(1)一卡通综合信息查询;

(2)金额不足提示信息;

智慧消防监管篇5

关键词:网络化;人员调配;消防战训;管理平台

消防战训作为基层消防指战员进行灭火救援和灾害事故处置的基础教育,在消防救援队伍整体规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2018年11月9日公安消防部队转制后,消防救援工作不断趋向于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标准,这对于新时期的消防队伍战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化管理,作为21世纪的新型管理方式,在人员调配上具有速度快、面积广、辐射范围大的特性。不同于单纯的网格化管理,网络化管理通过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将原本分散的单体通过技术手段组建成一个网络进行管理,在信息采集方面具有更加开放的性质,直接接收互联网个体、传统电视媒体、电子信息网络介质等多方面的情报,并将其汇总分析,在人员调配和管理上能够发挥巨大的实际作用。本文着重综合叙述了目前消防战训的主要方法,并搜集了一些已经实现部分网络化管理战训保障的地方消防救援队伍案例,将两者对比以论证普通网格化管理在事件处置、统计分析、数据查询、系统管理、其他功能五个方面上的不足,突出网络化管理的优越性。然后,粗略总结了目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可以采用和推广的较低成本配置的网络化管理技术,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期完成网络化管理视域下消防协同战训策划方案的制定,让消防战训更好地适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新时期管理平台架构。

一、网络化管理在消防战训工作上的重要作用

(一)网络化管理在消防救援人员训练上的应用。消防战训工作在个人方面上,体现为一名消防救援人员在灭火战斗和应急事故处置之中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实行网络化管理,对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目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主要训练科目包括体能训练、队列训练、消防基本业务训练、消防业务理论学习、消防专业业务训练、消防基本情况熟悉和预案演习和适应各个地方特色的其他训练科目。其中,开展频率最高的是体能训练,通常与消防基本业务训练结合开展,主要目的是提高队员灭火战斗时的反应效率和综合战斗素质;其次是队列训练,为整齐划一的队容风纪和宣传方面的对外展示打下基础,是所有消防救援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训练科目。以上几个方面的培训,同时包括训练相对较少的专业业务训练和适应地方的特色训练,在经过一年试用培养期后,消防指战员基本能够完成要求指标。目前在全国各地方基层中队已经具有较高标准的教育水平,除了体能训练在科学无伤施训方面仍有提高的余地,其余已经基本达到新时期灭火救援工作的要求,“人对人、班对班”的管理方法也可以应对这些较为简单的科目。但是,其余两类的训练,特别是消防基本情况熟悉和预案演戏,在目前的建设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了救援工作的一些被动。在消防火灾扑救时,提前掌握灾害类型,深入了解建筑物或者燃烧区域的信息,能够为快速扑灭火灾争取到宝贵的时间,这与提前规划和了解是分不开的,而消防业务理论学习、消防基本情况熟悉和预案演习两个科目联系相对紧密,与消防防火关系较近,同属于难度较大的科目,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不断学习和实践,这些战训培训工作相对较少,造成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个别中队管辖区域面积较大,无法对整个辖区的火灾多发地段都进行实际操作预演,在事故发生时造成aBC类火灾分类不明确,出动车辆装备以及应急处置方法不得当;二是消防指战员业务知识学习全靠记忆,到达火场无法应用,大部分仍然依靠经验解决问题,火灾处置方法灵活性不足。相比于人力获取网格的信息单元,网络化管理在这两个方面战训准备具有突出优势。以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设计的广东省火灾隐患举报平台微信小程序为例,其在2020年10月14日共收到9次举报,在将信息汇总后,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将出现问题的地方反馈到各支队,经支队系统传达到大队,由大队进行统一调配,当日所有问题都被调查,89%的火灾隐患和消防通道堵塞问题被解决,这对消防基本情况熟悉方面工作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帮助。在预案演习方面,一般的基层中队内纸质材料过多,面广,资源提取速度慢,细节把控不到位,一些地方研制的系统也能较好解决这些问题,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首个“智慧消防”项目,将每个调查结果整理成为预案,在火灾发生时调出数据,直接解决数据调用速度慢的问题。同时,巡检人员可以利用带nFC功能的手机进行每日防火工作,系统提供标准化的菜单检查,并可以通过拍照上传,解决了一线巡检人员不会查的问题,确保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真实性,实现对建筑消防设施设备和对消防安全人员的巡检流程的检查管理。(二)网络化管理在直接灭火战斗协调上的应用。自2015年沈阳消防研究所提出“智慧消防”建设总体框架以来,智慧消防建设在《消防信息化"十三五"总体规划》等政策指导下获得了长足发展。《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强调,消防信息化要做到“精准防控、协同共治、服务实战、服务民生、警地融合”。服务实战,则是按照“信息互通、快速便捷、辅助指挥”的原则组织战训工作。以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依托三维建筑信息模型(Bim)平台打造的综合应用平台为例,相比于以人力为主无数据支持的网格化管理方式,此平台通过添加消防数据模块,整合消防设备、建筑构件、周边环境和人员流向等信息。基于Bim的建筑消防数字化管理平台与以往的各种消防应用系统相比更高效、更安全、更精细。全国范围内诸如此类的3D云控平台还有很多,如甘肃省消防总队大数据运维中心、广东省消防灭火救援实战化指挥云平台等,都在灭火救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三)网络化管理在重点危险区域监控上的应用。在消防危化品监控方面,目前完全配备直接监控的地区较少,但是经过实践检验,此类系统在火灾预警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如南通支队运用DCS化工监测预警系统,在原先基础上丰富和完善已有的“城市消防设施巡查联网监测系统”“消防隐患随手拍系统”“三合一预警系统”,实现了多维度分析预警、多层次数据共享、全方位扁平指挥,预警12起三级火灾隐患判断,进一步提高了辖区内的消防安全。

二、网络化管理视域下消防协同战训优化措施

在事件处置方面,网络化管理能显著够加快处置效率。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主要可以采取的网络化管理技术包括支队层面的web终端报警装置和云控信息处理平台,通过web终端接入来自用户的信息,云控平台监测信息的实时变化,转化为图表化、模块化形式分别对各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实时展现及下一步深度挖掘。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人工接警汇总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设计价格相对低廉的微信小程序和单线程手机app,建立每个消防员的账号,购置电话专门在车辆上接收信息,简化web端口和处理信息传送到救援地点的过程。在统计分析方面,网络化管理能够充分掌握多元信息。具有数据支持的化工监测预警系统可以把传统消防中的重点监测单元,如水电、感烟、危险区域等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直接用树状图和折线图等两种以上直观方式体现出来。在数据查询方面,网络化管理技术能够准确备案消防事故。备案后的事故处置方法在下一次发生火灾时,可以被迅速抽调出来,为扑灭重大火灾事故提供借鉴。在系统管理方面,网络化管理技术能够将接收信息和指挥战斗结合起来。相比利用电话设备,消防救援队伍支队层面的网络系统能够解决大大增加人员调动的效率。在其他功能方面,网络化管理技术能够有效保障后勤等侧面基础性工作。技术范围一般包括车辆出库监测、火灾蔓延模型、区域火灾风险动态评估系统,主要对火灾扑救前的一些物质保障和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计量。

三、结语

要想建设一支具有国际顶尖救援能力水平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必须要建立全方位、高覆盖的网络化管理的消防协同战训。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利用网络化管理技术高效调度平常性战训工作,依然是消防救援队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杨朝磊,谢明.知识管理及网格化管理在班组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安全技术,2020,22(08):66-68.

[2]秦世杰.浅谈网络化管理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4):106-107.

[3]肖帆,罗博华.基于网络化的消防火灾联动报警管理系统研究[J].通讯世界,2017(19):91-92.

[4]潘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网络化的作用[J].消防界(电子版),2017(05):44.

[5]吴迪,唐佳庆.社会化消防安全管理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25(36):21.

[6]张清发.消防网络化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62-63.

[7]肖方.消防重点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J].上海消防,2001(08):42.

[8]丁国锋,何军英,林廷圻.工业消防安全网络化信息管理及监控系统[J].测控技术,2000(10):31-34.

[9]聂欣.江苏南通“智慧消防+“治理新模式提升化工风险管理[DB/oL].中国安全生产网,2018.

[10]骆小骆.Bim案例|Bim技术在消防领域的应用[DB/oL].北京:浦东Bim,2016.

智慧消防监管篇6

“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近期火灾事故批示指示精神,根据省消联办和市、区政府领导要求。结合街道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和中小型生产经营场所消防安全百日攻坚行动工作部署要求,决定从即日起至3月底,在辖区内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紧扣“两个不放松”和“务必整出成效”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聚焦重点、集中精力、攻坚整治,坚决实现“三个确保”目标,确保辖区不发生较大以上和有影响的火灾事故。

二、重点任务

(一)压紧压实消防工作责任。建立安委会会议制度,形成行业部门联合检查、执法联动告知单等制度,推动行业部门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职责。督促社会单位开展“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活动,贯彻“1234+n”消防管理理念(“一完善”,即完善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确定”,即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三规范”,即规范灭火和应急救援预案、消防档案、消防安全标识;“四落实”,即落实防火巡查、检查,落实消防设施、器材定期检验、维修,落实消防演练,落实员工教育培训;“n推进”,即推进落实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投保、消防队站建设等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二)攻坚治理消防安全隐患。各社区、各相关单位要贯彻“祛火源、降荷载、强设施、畅通道、重管理”理念,加强对“三合一”、群租房、养老机构、学生宿舍、医院病房楼、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的管控力度,开展专项排查、逐一登记造册,并录入相应系统(对行业部门及基层组织未采用信息化系统的,应形成电子台账,逐级上报),列出隐患清单和责任清单,确保“对单销账”,实行“清零管理”,始终保持火灾隐患排查治理高压态势。

(三)持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落实各社区、辖区单位消防安全监管主体“双备案”制度。大力推进将消防安全纳入“大数据+网格化”工作机制,全面应用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平台消防管理模块。各社区要开展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工作,针对辖区九小场所、沿街商铺以及社会单位开展巡查检查、宣传培训。

(四)全面加强消防教育培训。推进消防安全教育“进学校”,部署“千万学生做消防作业”行动。推进消防安全教育进家庭、进人员密集场所。加强“趁热打铁”式火灾案例警示宣传,典型火灾案例发生后立即组织面向社会开展警示教育。

(五)全面深化“智慧消防”建设应用。通过搭载“智慧城市”建设快车,加快推进独立式感烟探测、智慧安监、智慧用电、简易喷淋、电动车智能充电桩等消防安全智能前端设施安装及数据接入,并依托消防大数据综合业务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可视化分析等应用。全面推广智慧用电、电动车智能充电等信息系统推广应用为抓手,全面提升大数据技术服务中心工作质效。加强综治平台消防模块管理使用,应用监测信息实现精准监管。

三、阶段安排

(一)部署发动阶段(2021年2月1日至2月3日)

根据本方案制定细化工作方案,各社区、各成员单位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明确任务节点,广泛发动、部署到位。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2月3日至3月26日)

结合《集美区侨英街道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集美区侨英街道中小型经营场所消防安全百日攻坚行动工作实施方案》《集美区关于加强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针对岁末年初消防工作特点,聚焦重点场所、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确保春节、元宵和全国、全省“两会”期间消防安全形势平稳。

(三)督查验收阶段(2021年3月27日至3月31日)

组织检查验收,总结经验做法,固化工作成效,完善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长效机制。街道办将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实地核查任务完成情况。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社区、各相关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站在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将“百日攻坚行动”纳入年终考核,作为政治任务来落实、当作头等大事来完成。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坚决扛起责任、定期跟踪;分管领导要加码推进、狠抓落实,各班子成员要分片包干、捆绑责任,确保攻坚行动取得实效。

(二)明确责任,强化调度。要将各项重点任务目标明确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实行项目管理,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人人身上有任务。建立定期研判、协商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工作进度、通报存在问题,推动全街攻坚行动深入开展。

(三)持续督导,跟踪问效。此次攻坚行动成效将列入全街年终消防安全工作年度考核内容,凡因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发生较大以上或有影响的火灾事故以及没有按照既定时间保质完成工作任务的,将严格倒查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坚决采取纪律和组织措施予以处理。

附件:侨英街道辖区区级消防重点单位名单

 

 

 

 

 

 

 

 

附件

 

侨英街道辖区区级消防重点单位名单

 

1.厦门银泰百货有限公司

2.厦门喜盈门建材有限公司

3.林德气体(厦门)有限公司

4.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5.厦门虹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

6.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7.厦门统元树脂有限公司

8.厦门奥佳华智能健康设备有限公司

 

 

智慧消防监管篇7

通过智慧城市重点建设内容,从总体方案设计上解决城市发展的产业升级、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问题。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1—数据集成是城市运行运营数据集成平台建设的核心、规划和设计运行运营集成数据的管理,实现能将供水、供热、供气等专项业务运行运营数据的存储、查询和提取等数据管理。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2—智慧教育: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3—智慧医疗:数字医疗解决方案致力于为运营商打造个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平台,为终端用户和医疗机构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平台的一侧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提供专业医疗健康服务;另一侧是终端用户,他们可灵活地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接入,实时获得各种医疗服务。运营商充分利用其网络资源和社会影响力,支撑该平台的运营。通过信息化手段,该平台将支撑起丰富多样、跨地域、实时的医疗健康服务,如慢病管理、紧急救助、孕婴保健、区域医疗等等,从而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缓解“看病难、贵”的问题。推动从治疗到预防的医疗模式转变。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4—智慧物流:随着电信行业的转型和国家政府对物流信息化的推进,物流信息化行业市场日趋成熟。面对物流企业需求多样化、灵活多变、快速响应等需求,传统的物流行业业务系统对客户关系管理,车辆调度、定位、跟踪等工作很难做到定向有效。随各种信息化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数字物流解决方案基于无线网络、移动终端、pC终端的应用托管和平台服务,为物流相关企业提供语音、数据与多媒体应用相结合的“一站式”综合信息化服务。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5—智慧社区:公用通道及电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能不间断监视各部位的情况;小区内部环境的监控,保证小区环境的整洁,及时发现非小区业主长期无故滞留;周边防范对人员的非法进入及时报警;可视对讲提供住宅小区住户与来访者的音像通讯。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6—智慧交通是指以交通信息中心为核心,连接城市公共汽车系统、城市出租车系统、城市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城市电子收费系统、城市成道路信息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系统、汽车电子系统等的综合性协同运作,让人、车、路和交通系统融为一体,为出行者和交通监管部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大动脉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应用解决方案依托有线和无线、固定和移动网络资源,强大的iCt服务能力,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通过与业内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合作,为交通行业客户提供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提升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7—智慧家居是人们的一种居住环境,其以住宅为平台安装有智能家居系统,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依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融合个性需求,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个子系统如安防、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煤气阀控制、信息家电、场景联动、地板采暖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化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

智慧消防监管篇8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智能;RFiD

中图分类号:tp393.18

物联网技术是信息产业的又一新型成果,它的不断应用与发展对校园建设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它使我们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原有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校园建设的内涵,有力地推动了智慧校园的建设。如何智慧高效地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学习环境的优化、跨区域交流与资源共享、校园生活的智能便捷、校园管理的科学高效、校园安全的有效保障,挖掘出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更多更强大的潜能,是本文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1物联网的内涵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又称传感网,是指将射频识别(RFiD)装置、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通讯和交换,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形式[1]。

2智慧校园的概念及意义

2.1智慧校园的概念

智慧校园是基于物联网技术,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而构建的集教学、管理、科研、校园生活为一体的智慧化和智能化教育、学习和生活环境[2]。

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主要表现有三方面:一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服务引入到校园的各应用和服务领域;二是给校园师生提供一个综合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和智能感知环境;三是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和智能感知环境,建立一个与外部环境相互感知和交流的接口[3]。

2.2意义

智慧校园为师生提供了高效智能的新型学习教育方式,实现校园生活的智能便捷,提供给师生智能化、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协作,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校园管理水平,保障了校园师生安全。

3建设智慧校园的必要性

3.1实现学习教育方式的转变及教学环境优化

基于物联网的现代智慧教学方式更为多样化,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协作互动的灵活学习方式;满足师生更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充分考虑师生的健康;实现跨区域交流与资源共享,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3.2校园生活丰富化、智慧化、高效化

传统的校园生活比较单一,怎样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实现校园生活更加便捷智能已成为迫切的需求。另外,随着各个校园规模不断扩大,必定加大藏书量,因此传统的图书条码的查询方式已无法满足现在需要,图书归架错误等问题也席卷而来。

3.3校园管理科学、高效、智慧化

基于物联网的校园管理在设备管理、校园安防及学生考勤安全管理方面有了更有效的手段和技术水平。对设备的监测和管理更加高效便捷;解决人员消耗大、监控盲区等问题,有效保证校园安全,实现校园安防智慧化;教师对于学生的动态状况更为掌握了解,有效维护学生的在校安全。

4物联网下智慧校园的建设前景

4.1智慧校园教育

4.1.1实现高效便捷的教学方式、协作灵活的学习方式

首先,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教学让我们的教育方式、教学手段有了新的运用。智能化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的教学设备“无痕化”,教师不用花大量时间准备教案,只需要在课堂上用语言和相应指令实现对物联网技术控制下的任何设备的操作,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其次,移动学习是指利用移动计算设备,学生能无论何时何地进行学习。它的特点是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能高效地呈现出与学习有关的全部内容。移动学习设备有移动通信功能,通过开发数据处理模块来实现各传感器数据的读取。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增强了面对面学生之间信息传输效率,加大信息传送的灵活性和移动性。因此,通过物联网的连接点、基站和RFiD等相关技术,可以构建理想的移动学习环境,将学习资料连接到移动学习设备并且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实现没有时间地点限制的协作互动的学习方式[4]。

再次,泛在学习是指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要的任何信息的一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它与移动学习的区别在于学习的终端设备种类多,能由数码设备、多媒体设备等各类智能设备充当,从而为学生学习提供更为全面化、智能化的服务。在泛在学习的环境下,学习支持服务将更加人性化,通过对学生学习的相关记录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4]。

在物联网时代,任何设备只要能接入网络都能实现智能化操作。它的的思想与物联网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因而物联网能更好地支持泛在学习的实现。学生能随时随地利用终端设备与网络连接,实现任何时间、地点以及人与资源的连接。泛在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智能化的学习服务,通过传感器自动操控电子教材等学习辅助工具,利用智能化、尖端化设备来构建智能化无纸教室,利用传感器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学[4],让我们的学习更加地丰富、智能、灵活。

最后,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课外教学拓展活动有较强的可行性。将物联网中的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教学理念相互融合,通过课外教学拓展活动,学生能得到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拓宽了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将实践与理论做更好的结合,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学习内容,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5]。

4.1.2优化教学环境

(1)光线的自动调节

在教室安置光线传感器,利用光线传感器并且根据学生的位置变化来改变光线的亮度。实时监控光线亮度进而自动调节教室灯光亮度和多媒体设备的亮度,利用传感器和多媒体设备,根据室外的光线强度自动调节窗帘的高度。

(2)噪音的实时监测

对于噪音的监测则是放置一些传感器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并进行实时监测,若检测值超过预定值则会以警报形式告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所以,物联网的技术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为人性化和舒适的学习教学环境,保护了学生和老师的健康,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老师更好地教学。

4.1.3实现跨区域交流与资源共享

物联网技术为资源共享和跨区域交流提供了有力地支持,各校之间的远距离实验和实践性活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区域内的各校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可以构建“校校联盟”、“校企联盟”,实现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连通、学生互动、资源互补等,极大地促进了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接触不同的社会环境。

4.2智慧校园生活

4.2.1智能化生活

主要包括校园一卡通、食堂管理、浴室水控管理等方面。校园一卡通作为智能化生活的核心,使用此卡实现食堂就餐、用水用电、借阅图书、体育馆及复印社等校内消费等功能。

基于RFiD技术的食堂管理主要有三部分:

(1)含RFiD电子标签的饭卡:学生老师都有一张这样的饭卡,卡内包含用户的相关信息;

(2)RFiD阅读器:在各食堂售饭窗口放置一个RFiD阅读器,将读取的信息转到后台数据库查询,读取卡上金额并扣除相应消费金额;

(3)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将用户的注册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方便管理员对食堂消费业务的查询[6]。

基于RFiD技术的浴室水控管理,能够实现用水自动化管理,有如下主要功能:

(1)信息数据实时显示:当RFiD卡位于阅读器感应区时,阅读器显示卡上余额,然后立即进入用水计费状态;

(2)消费模式:采用实时计费模式,即读卡就出水,并且根据实际用水量进行实时扣费;

(3)计费方式:按所使用的流量计费,即外接脉冲流量表,可根据计算产生的流量进行计费。[7]

4.2.2智慧图书馆

(1)图书定位能有效解决查找和归架错误等问题。图书智能定位即在图书上贴有RFiD标签,在馆内安置多个阅读器,由阅读器坐标确定图书的方位信息然后传送给定位服务器,管理员和读者使用手机等设备登录定位服务器查询图书信息,方便了新书上架、图书归架的整理工作,寻找丢失书籍和盘点文献资料的效率也有所提高。

(2)自助还书机设备是对粘贴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扫描、识别和归还处理的设备系统,有效地帮助读者自助归还、续借图书,节省了排队时间。

由此可见,智慧图书馆有效地提高了图书的管理效率,降低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强度,简化了图书的管理流程,实现了更为快捷便利的图书借还和查询服务。

4.2.3智慧校园管理

(1)设备管理和智慧安防

1)设备管理智慧化:给物资、设备安装含有型号、数量、类别等信息的RFiD标签,方便和提高了物资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将RFiD标签嵌入所用仪器设备,出现设备使用不当或发生故障时,它会自动发出警报,相关人员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做出相应处理。RFiD标签可以检测设备的使用状态和跟踪设备所处的位置,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设备的丢失。

2)校园智慧安防:在校园的一些重要区域(特别是相对比较隐蔽和容易忽视的区域)安置摄像头和感应点,利用RFiD、图像识别无线传导网络等技术,全面感知监测校园环境,跟踪监控进入这些相关区域的人员,有效地解决人员消耗大、监控盲区等问题,保证了校园安全。

(2)学生出勤及安全管理

利用物联网的RFiD技术对学生出勤安全的管理,主要有学生考勤管理服务、在校学生跟踪通知服务、危险区管理服务。教师能利用物联网掌握学生的实际出勤情况和所处的位置,有效帮助教师及时掌握了解学生的动向,保障了学生的在校安全。如果学生进入学校顶楼、施工现场、停车场等有安全隐患的区域内,物联网系统能改变RFiD的感测范围,感测学生所在区域的危险度并发出警报,告知相关人员做出相应处理。

5智慧校园建设中仍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智慧校园给我们的校园教育、生活、管理等带来了智慧化的变革,但智慧校园建设主要基于物联网技术,而物联网技术仍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中,因此也面临着如下一些主要问题:

第一,相较于国外而言,物联网在国内分布的ip地址范围还相当具有局限性,分布范围还有待扩张;

第二,物联网技术仍没有统一标准,虽然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在不同领域得以发展应用,但当不同领域相互融合时就会出现相应的问题;

第三,物联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未能得到有效保证,信息资源和师生隐私安全如何得到有效保护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仍需深入探索研究;

第四,物联网技术运行成本比较高,投入资金大,成本控制也是一个实际而又重要的问题;

第五,管理机制仍不完善,物联网的维护、管理、使用也都是问题。

6结束语

物联网下的智慧校园让校园更为智能化、人性化、科学化。智慧校园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了校园教学环境,加强了校园管理,保障了校园安全。虽然在智慧校园的建设道路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仍在不断摸索当中,但物联网的应用前景还是相当广阔的,我们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所受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智慧校园建设这条路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王晓静,张晋.物联网研究综述[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37-39.

[2]雷光临,李俊.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应用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2.

[3]宗平.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15-18.

[4]王洪艳.物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改革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张久菊.教育教学中物联网的运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

[6]何印,刘施羽.浅谈RFiD技术在高校食堂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26):212-213.

[7]王斌.基于RFiD的水控管理系统[J].中国电子商务,2009(12):28.

作者简介:王洪艳(1978.12-),女,讲师,辽宁大连人,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严王莎(1994.05-),女,浙江诸暨人,本科在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智慧消防监管篇9

近几年中,不断涌现出模式不同、特色各异的智慧养老社区。其中不乏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成功典范。

从典型看发展

自2013年开始,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社区基于智慧型社会治理理念,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等技术及互联网思维构建了智慧居家养老平台,搭建了社会多方参与对老年人生活照料、健康管理、远程诊疗、心理咨询、精神慰藉、志愿服务、便民服务的渠道。

同时团结湖街道依托智慧社区管理服务平台,以智慧养老指挥大厅和智慧养老呼叫互动中心为载体,充分整合区域社会和志愿资源,通过线上线下交互业务协同,建成了集咨询、服务、办理、托老于一体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了涵盖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紧急救援、精神慰藉、增值服务等综合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有房、有网、有服务”及舒心、安心、放心、省心、贴心的“三有五心”智慧养老服务。

据了解,团建湖智慧社区的建立采用的是街道发起,多种力量参与的方式,汇集医疗、技术、社会资源。为团建湖智慧社区提供技术平台的是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都信息”),首都信息团结湖智慧社区项目的负责人徐锋介绍,早在2012年,首都信息就开始围绕科技的推广与覆盖部署智慧养老社区的工作。首都信息与团结湖社区合作,帮助街道建立了智慧养老助残中心,并在辖区范围内大力推广智能设备的普及和使用。通过打造公建民营、社会组织运作的智慧养老助残居家服务平台,全天候全方位提供四个方面服务:一是安全报警,依托部署在家庭内的固定、移动设施,借助物联网等智能技术,如家庭视频监控、红外线防入侵、烟感防火装置、自动断天然气阀门等设备,让居民享受安全、智能的居家养老服务;二是紧急救助,使用者可一键紧急联系服务中心或相关工作人员。此外,子女可利用防走失设备设定使用人日常活动范围及路线,一旦发生超出设定区域或偏离路线,设备将及时给设定人发出提示信息;三是健康监护,利用健康监控系统的相关设备,使用者可每天自行检测身体数据,检测完毕数据自动传输到监测平台,医生及家人通过数据平台可远程察看其日常体态数据,一旦数据异常,做到及时干预;四是生活服务,只要按下设备上的按键就能获得相应服务,从而大大减轻老人的负担。

智慧社区建设充分考虑残疾人、老年人和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需求,让他们也能共享智慧社区建设成果。其中一键通电话和动态健康监护仪,成为独居老人的“家庭保姆”,有效保障独居老人人身安全,使不在身边的子女不再担心老人发生意外时不知情。一号定位系统,成为初到辖区人员的向导,提供了即时便利服务。徐锋介绍,“一键通”服务系统主要由服务中心内的呼叫管理中心和安装在用户家中的“一键通”自动呼叫器两部分组成。用户在需要帮助时只需按下设置在电话上的“一键通”按钮,管理中心终端服务器即刻会显示出需救助者的归属网格、姓名、年龄、地址、身体健康状况及子女亲属的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管理中心在接收到用户呼叫后,及时与用户沟通了解需求,24小时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一键通”还是一项可定制的终端服务,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按键的个性化功能,并通过呼叫中心与社区中心联动,实现对需求的响应,且成本不高。

市场化势在必行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副主委车晓端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交的一份提案《推进“智慧养老”工作探索中国养老新途径》中提到:“‘智慧养老’作为现代科技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的现代养老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可行性,代表了未来养老的发展方向,也是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重要出路。”

针对养老产业的发展,徐锋分析,技术与管理结合的方式提高了社会管理效率,群众安全感日益增强。同样,通过部署智慧养老的相关应用,能够探索居家养老的新方法,对特殊人群的服务也更加贴心。

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通过技术与管理的结合,能够实现点对点服务的推送。同时需要看到的一点是,中国崇尚居家养老的方式,“家”文化深入人心,养老也呈现出松散式结构等特点。而国外如日本、美国则普遍采用社会养老的方式,社会化运作已成规模。但这种形式无法照搬到中国,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有效部署对生活、健康的辅助应用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受众,逐渐形成管理的规模化。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下一代老年人(指出生在50年代之后的人群)”来说,他们的消费观点已经发生改变,这一类人群具备一定消费能力,有判断力,有更高的沟通等精神需求,他们也更愿意为满足自己的各项需求而买单,因此这也是国家刺激养老市场发展,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的原因之一。

随着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普及化,养老市场将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并包含社会资源的方方面面,几乎所有老年人所关注的行业都将加入其中。例如:医疗(远程医疗、康复医疗);娱乐;生活服务;地产等等。从行业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拥有共性,又有着太多个性需求的市场,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不断丰富市场,然后再通过市场机制使市场逐步实现平稳。

智慧消防监管篇10

关键词:智慧城市;长效管理机制;提振策略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1.05.007

建设智慧城市是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未来数十年,将是智慧地球、智慧国家、智慧城市崛起的战略机遇期。建设智慧城市,就是打造城市的智能大脑,使城市由各自为政转向系统协同、由被动承载转向主动服务、由程式化运转转向灵动化应对;建设智慧城市将涉及城市的所有领域、所有阶层、所有地域,将引发现代城市运行形式、管理模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这样一种革命性的城市建设的投入,将成为整体降温、局部低迷的全球房地产投资热之后的、服务于世界各国发展转型的新的投资热点,她对城市、国家和世界的经济拉动将是巨大和长期的。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全球共识

(一)城市:由“数字”到“智慧”的理念更新

1998年1月,时任美国副总统戈尔在一次学术演讲中率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上的各种问题,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1999年11月,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中国北京召开,并发表了“数字地球北京宣言”。由此,数字地球建设在全球迅速推开,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数字城市建设。

正是基于数字城市发展的深化,2008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这一战略的主要内容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医院、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通过互联形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使全球“智慧”化,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尤其是“城市的率先智慧化”。

(二)城市:由“数字”到“智慧”的内涵深化

如果说,数字城市更多的是城市数据采集、管理、运用的电子化、数字化、可变化,而智慧城市,则是将有智慧的人脑与精准、联网的电脑及其海量的、可以共享的、能够深化的数字化信息流无缝隙对接、灵动化应用,使人的一切行为更加规范、精准、高效,使人的活动更加便捷、迅速、无障碍,使城市的消耗更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智慧城市,就是通过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形成物联网,实现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对感知技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对政务、城管、生产、环境、交通、教育、医疗、安全、家居等各种城市需求的智能化支撑;通过人与物的智慧连接,实现城市“智商”、“情商”的同步提高,从而使城市成为有技术、有文化、有灵魂、有生命、有头脑的物理与人文空间。

(三)城市:由“数字”到“智慧”的愿景转换

智慧城市将是一种更智能的城市:多平台协同联动、智能化情景感知、灵动化科学决策、智慧化自我完善。智慧城市将是一种更无限的城市:光网之城——千兆光纤进区、百兆光纤到户;无线之城——网络无所不在,人人随时“在线”;物联之城——城市每个“细胞”都被传感、均可联网;云算之城——云储存、云计算、云操控。智慧城市将是一种更高效的城市:管理扁平化——直接实时;服务智能化——即刻全面;时间银行化——利用充分;学习个性化——随时随地;运行智慧化——低耗高效。智慧城市将是一种更宜居的城市:环境自动保护、生态自我修复、交通智能通畅、人口自行调节、社会自然和谐、城市更加宜居。智慧城市将是一种更可控的城市:经济的智能调节、市场的智能监督、社会的智能管理、安全的智能管控、服务的智能满足、城市的智能联动。智慧城市将是一种更可续的城市:全面系统的预测、规划,适应、适配的运营管理,低碳、循环的资源利用,科学、适度的供给消耗,规范、可续的治理发展。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提振策略

(一)致力构建生态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五体系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行、管理应该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生态圈,她既能够自我补充修复,又能够自我调整完善,更可以规范持续发展。建议致力构建智慧城市五大体系总体框架,包括:

1、政策标准体系

智慧城市的统一网络、公共平台和各类应用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需要统一、多类的符合智慧城市需要的标准和法规予以规范,其中主要标准包括:规范标准、技术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流程标准、平台标准、操作标准、管理标准等;主要法规包括: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智慧城市地方产业政策、资金政策、人才政策、市场机制、共享机制、运作模式和管理规定等。智慧城市政策和标准体系,不仅要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智慧城市发展的规范,也要充分吸收国际上相关标准、规范的元素,同时,结合本地智慧城市建设所需,分步实施、动态完善。

2、资本产业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不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仅靠地方财政投入建设智慧城市,很可能导致建设缺乏连续性,也难以真正展现智慧城市的实际效果。因此,要把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产业转型相融合,以城市智慧化带动产业现代化,用现代产业的增值效益反哺、投入智慧城市建设,从而实现智慧城市以需求定建设、因建设获增收、由增收促需求、因需求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形成国家、企业、社会多元驱动、共同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的市场机制。智慧城市产业体系主要包括:数据产业、平台产业、应用产业。这些产业不仅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而且是一个城市发展必须的基础性、战略性和高关联性产业。

3、业务应用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要实现最大化的业务应用,其体系建设必须充分体现人本、便民、利市、惠企的思想,其应用板块将覆盖五大领域:一是城市环境宜居领域,包括数字土地资源管理、低碳生态规划建设、城市建筑节能环保、城市地下管网控制、数字城市网格管理、城市水系环境监测、城市智能电网管理、风景名胜旅游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二是城市安全防控领域,包括社会治安打防控制、生产安全监督救助、行政应急预警指挥、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三是城市生活保障领域,包括市民智能卡务、公共服务呼叫、便民基础设施、城市智能交通、数字医疗卫生、数字校园服务、数字社区生活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四是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包括政府公共服务、政府内部网站、政府自动办公、行政审批监察、综合业务、政务视频会议,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技、统计、财政、公安、建设、环保、计生、文化、教育、旅游等管理数字化业务应用系统等。五是城市产业优化领域,包括低碳、循环、节能、生态、高附加值、信息、数字、智慧等新一代可持续、低消耗、能再生、智能化的产业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其中前三个板块源于公众视角,后两个板块则出自政府和企业视角。

4、技术支撑体系

智慧城市技术支持体系主要包括“三层”、“二保”。“三层”是:一、网络层,通过城市统一网络与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融合,向智慧城市公共平台以及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全市统一的网络基础环境和有效的信息传输服务高速公路。二、平台层,她承担着智慧城市数据交互枢纽、资源中心和服务中心的职能,由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数据中心、信息服务系统组成。三、应用层,这是构建在智慧城市公共平台之上应用服务系统,连接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应用源,为他们提供城市环境宜居、安全防控、生活保障、公共服务、产业优化等领域的应用服务。“二保”是:一、政策标准保障,她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运行提供规范的依据,为集体业务交互提供衔接的标准。二、信息安全保障,她是智慧城市有序建设、可持续运行的重中之重,包括安保的标准、制度、技术、规程、认证、监控、灾备等。

5、评价考核体系

评价考核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管理、运行是否满足需求、达到预期目标的衡量标,她包含了评价指标、评价权重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其中权重和方法往往因城市实际状况会有相当的差异,而指标体系相对比较一致。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分为三级:一级指标4项——技术适用、应用绩效、投入产出、政策标准。二级指标19项——技术类: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业务应用系统;绩效类:城市环境宜居、城市安全防控、城市生活保障、城市公共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政府绩效考核;资产类:投资融资环境、资金投入规模、产业经济效益、设施投资效益。三级指标(具体评价指标)数量众多,每座城市因地制宜,不尽相同。

以上五大体系中,资本产业体系是智慧城市的基石,以此体系为基础,形成一条城市从规划、建设到管理、运营和服务的完备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和政策标准体系是智慧城市的梁柱和保障,她用先进科技、法规标准,支撑和护卫着智慧城市的框架结构;业务应用体系是智慧城市的血脉,决定着智慧城市发展的需求、速度和方向,她包含了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主体的各种应用;评价考核体系是智慧城市的衡量标尺,考量着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与最终结果的是否准确、真确、合理、合法、适度、适应,是否真正健康、宜居、安全、便捷。

(二)完善政府主导、行业参与、市场补充、有机分合的管理制度

1、完善政府主导体制

建设智慧城市是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未来数十年,将是智慧地球、智慧国家、智慧城市崛起的战略机遇期。建设智慧城市,就是打造城市的智能大脑,使城市由各自为政转向系统协同、由被动承载转向主动服务、由程式化运转转向灵动化应对;建设智慧城市将涉及城市的所有领域、所有阶层、所有地域,将引发现代城市运行形式、管理模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对于这样一种革命性的城市建设的投入,将成为整体降温、局部低迷的全球房地产投资热之后的、服务于世界各国发展转型的新的投资热点,她对城市、国家和世界的经济拉动将是巨大和长期的。这样的城市发展的革命,理应由作为城市守夜人、服务商、规范者的政府来主导,因为她更能够带领市民、企业、社会掌控城市发展的方向、把握城市发展的脉搏、决定城市运行的效能。

我国试点的“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已经作了比较科学的顶层设计,但是尚缺乏推进、驾驭智慧城市建设的实体化的顶层机构,建议城市政府成立具有行政职能的“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下辖信息产业局(主管信息产业设备、产品制造和技术进步)、信息建设局(主管智慧化城市硬件规划与建设、软件编制与提升)、信息安全局(主管全市智慧化发展的软硬件综合安全保障),并设立市级“信息数据管理中心(负责全市智慧化数据的集成、分享、编研、利用)”。委员会主任由市级领导兼任,全面负责全市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管理工作。

2、建构行业参与平台

小政府大社会是世界各级政府行政方式改革的趋势,我国也不例外。广东省委领导前不久曾指出,小政府必然伴随大社会。其含义不外乎大政府可以靠小社会体制来维持,但小政府如果没有大社会体制的支撑,城市或国家的管理就会出现盲区、漏洞和局部的失灵,这是不应该也是不许可的。伴随城市的智慧化,也是城市走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过程,繁复、严谨、高难度的智慧化城市建设与管理,没有全社会各行业的参与是难以想象的。

我国城市的智慧化建设虽然可能具有良好的行业和现代企业的技术与应用支撑,但尚缺乏联动协调的整合平台,建议城市政府构建“智慧化建设行业联盟”(归口市智建管委),协调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的行业自律、企业协同、技术攻坚、学术探究。

3、优化市场补充机制

鉴于智慧化发展将使城市政府更加紧凑,所以在有限的公共投入的基础上,依托市场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将会成为一种常态。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除了三大电信运营商出于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和市场竞争的缘故而有较大的硬件建设投入外,一般企业除内部智能建设有所投入外,参与智慧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尚嫌不足,相关基金、金融衍生品更是少见。

为此,建议城市政府考虑建构地方性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化投入回报机制,包括设立“地方智慧城市建设附加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基金”、“地方智慧城市建设补偿奖励基金”等。

4、实行有机分合管理

智慧城市建设关系长远、涉及整体,必须总体掌控、分工负责,建议城市政府:统筹规划,并做到高起点、广覆盖、可衔接、分步走、能持续;统一管控,包括一个网络大平台、一个公共资源库、一种实施严标准。同时,根据实际,实行信息的分别采集、分类管理、分级共享;实行硬件建设的分项推进、逐步到位、有序运行。

(三)开发政府监管、特许运营、全市一体的网络平台

1、城市网络的政府监管

智慧城市时代,网络将成为每一个城市人融入社会、从事劳动、正常生活的主要平台、基本渠道和必备手段。因此,网络的正常运行、安全畅通、内容健康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监管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作为守夜人的城市政府的身上。政府既要保障用网各方的自由、权益,又要监督用网各方履行网上守法的义务。

为此,建议城市政府出台系统全面的“政府网络监管条列”和“市民守法上网规则”,以及“网络违法罚则”。

2、城市网络的特许运营

鉴于城市网络在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突出地位,以及政府负有监管责任的特性,建议城市政府的城市网络平台运营商应该由政府授权特许经营,其不仅要通过市场比选确定,而且必须以城市需要、市民满意、社会首肯为第一目标,同时兼顾低成本和适度效益。

3、城市网络的平台一体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世界各国城市网络的硬平台大多分而置之,其生成的年代有先有后、覆盖的领域各不相同、设备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多年来投入不少,但因过于分散,致使设施的总体功能不强。

为此,建议城市政府能够对历史形成的归属不一、功能不同的分散化网络体系进行整合,引进各方投资,集中打造适应智慧城市需要、便于交互共享、高性能、大通量、智能型的一体化网络大平台。

(四)构建总源一体、设密分类、有序共享、安全保障的公共信息资源体系

1、公共信息总源一体

任何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在于资源的分类收集、交互共享、整合提升,信息资源也不例外。但如今的城市信息,无论国内国外,由于行政和社会管理的条块分割,重复式收集比比皆是,孤岛化现象处处可见,导致收集成本增加,利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

为此,建议城市政府设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信息数据中心”,负责对全市各类信息数据的分类收集指导、汇总集成编研、统一管控分流,并建构城市智能卡、城市管网信息、信息安全认证、信息安全监管、信息安全灾备、其他专题信息等公共服务类信息数据库,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建模,将沉淀的巨量数据进行关联化集成、深度化再造,形成一定形式的数据集市,从而提升信息数据的内在价值和应用深度与广度。

2、公共信息设密分类

任何信息在其自然散布的时候,也许并不,甚至未必具有利用价值,尤其是那些并不显眼的基础性数据。然而,当一些信息数据,哪怕是普通的自然数据被人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规则、方式、需求进行叠加、合成、换算、演绎之后,也许就会变成可用于传递信息的密码、能推演趋势的情报,甚至是事关国家命运、重大战役、尖端科技的绝密情报。许多政治、经济、军事情报间谍,往往就是通过不断收集公开的分散的信息,经独到的集成、研判而形成有价值的情报的。所以,一个城市的第一手信息数据可以通过各领域分别采集,而这些信息数据的汇总集成及其后续管理,必须集中统一、分类加密。

为此,建议城市政府制定“信息数据分类集成与加密管理规范”,对信息数据切实做到汇总程序严细、集成标准统一、分类加密严格、分流分享严控,并大量运用数据密钥、数据证书、享用审核、物理隔断的加密、防泄、监管手段。

3、公共信息有序分享

传统城市由于行政与社会管理的条块分割,导致大量信息数据重复收集、封闭利用、孤立分析。进入数字时代、迈向智慧城市以后,信息数据孤岛不复存在,信息数据的共享成为必然,但这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信息数据如何共享的问题。如果无序、无条件共享所有信息数据,不仅增加信息数据的分流成本,更会导致不必要的信息数据泄密,尤其是关系城市发展、涉及经济民生的公共信息数据。

为此,建议城市政府制定“信息数据有序分流与分享规范”,对信息数据切实做到分类有标准、分流有规则、分享按层级,同时,管理精细化、流程透明化、控制动态化、纠错智能化。

4、公共信息安全保障

信息社会信息是最大、最重要、最需要安全保障的资源,因此,需要在其形成、采集、汇总、集成、编研、存储、分流、共享、反馈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安全保障,防止因天灾人祸而导致的造假、篡改、毁坏、流失、泄密。

为此,建议城市政府制定“信息数据安全保障管理条例”,依靠市信息安全保障局,从源头、过程、硬件、软件等各个环节做好信息数据的安全保障,除了防范信息数据的造假、篡改、毁坏、流失、泄密,还应搞好分散、保密、多元多级的数据备份、应急预案、软件防黑,以及重要部门、关键环节的信息安全飞行督察和信息安全员的直辖派驻。

(五)完善政府管控、有序承载、有偿服务的城市公共网络平台

目前的城市,物理上存在着多个互相独立的信息网络,包括广播电视网、数据通信网、互联网、政务网、行业专网(金融网络、电力数据网)、话音网络,等等。这些网络的存在与应用,既是城市智慧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但又是城市真正智慧化发展的某种障碍,因为这些网络大多是不能互通的。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是为了城市的宜居、安全、便捷、高效,所以,一个跨网络的、真正意义上广域的城市公共网络平台,必须定位于为城市公共资源数据和公共信息服务提供支持,并提供包括服务器集群、存储设备集群、操作系统软件及数据库软件集群、各类容灾设备等。

这一平台投资较大、技术复杂、工程浩繁、牵涉面广,但却是实现城市智慧化必须的基础性、关键性、掌控性项目,越早建设对后续发展越有利,为此,建议城市政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优化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环境设施

智慧城市公共平台环境设施包括一个中心机房和一套网络,即智慧城市公共平台机房、公共机房管控体系、预留扩充空间。

2、健全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核心网络

智慧城市公共平台的核心专用网络连接了中心机房、政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网络、各项业务专网(包括电力数据网络、金融专网)等等,并向上述网络以及互联网相关信息。建设城市公共平台核心网络,使城市能够在信息通信层面对所有信息进行统一监管,并结合数据中心的建设,可以对城市的所有数据进行管控与处理。政务网络与各行业专网、广播电视网均连接到中心机房,网络结构共分三层:核心层,完成大量的数据路由与交换;汇聚层,接入本地的服务资源,并且接入城市所有能协调的外部网络;访问层,提供外部对公共平台的访问。

3、增强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存储功能

采用云存储的思想来架构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存储功能。在前期规模不是太大的情况下,可以先采用传统的方式存储信息。当数据量沉淀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应该引入云存储模式,这是云计算概念的延伸,是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云存储系统,是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数据存储巨量化、共享化、便捷快速交互化的必然选择。

4、丰富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计算资源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计算资源主要由可平滑扩展的服务器、可方便部署和变更的操作系统软件及数据库软件组成,计算资源管理可均衡地分配城市公共平台数据中心和各类公共服务的计算能力。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计算资源建设分为资源与管理两个系统,资源系统包括:公用机柜、电源、主机、存储、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虚拟化软件等等;管理系统包括:门户网站、应用提供商管理、产品(服务)管理、业务受理、客户管理、计费账务结算、信息资源管理、平台运营管理等。从资源服务利用与提供的角度,该平台不仅数据可供自用,而且能够在集成、整合的基础上为全市各方面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还能提供包括主机托管、主机租赁、整机租赁和虐拟主机服务的平台底层资源服务。

(六)建立政府责任不卸、具体操作不包、社会监督不弱、服务质量不差的智慧城市长效管理机制

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广大市民的期盼、社会企业的愿望,那也就一定是城市政府公共服务内涵的应有之义,所以,政府应该责无旁贷、市民理当积极支持、社会企业共同参与。但作为未来有限的小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的整体责任可以承担,具体操作却不能也不应包办;作为对未来城市所有各方发展共同需要的一种满足,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必须接受社会各方的全方位、强有力的监督;作为一种高智能、无缝隙、人本化的服务,智慧城市的服务质量必须是高效、优质、个性的。

如何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并可持续化,建议城市政府尽早建构包括购买服务、委托办理、特许经营、奖励监督、公司保险、评价整改在内的智慧城市长效管理机制。

1、政府购买服务

由社会各方分散代为采集相关信息数据,公益、科研、专业组织或企事业代为部分不、不侵犯隐私、不影响经商等的信息数据的分析、研究。

2、委托特许经营

委托专门机构进行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公共事务(某个专项、某种平台、某些管理)可控制的代办或特许经营。

3、奖励社会监督

运用市场机制,对举报、消除、防范智慧城市建设管理中问题的个人、单位、组织的奖励进行制度化固定。

4、引入市场保险

对某些关键性、高危型、重大的、涉危、涉及质量的事项,除了人防、技防、制防,还可引入社会保险动力机制,让保险方出于自身减赔、零赔的利益考虑,主动地帮助城市智慧化找问题、补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