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工程标准规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21:19

人防工程标准规范篇1

引言

消防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对消防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处理、分析和挖掘,实现消防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高质量、高效益的共享与共用的过程,其实质是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在各项消防工作实践活动中对消防信息资源进行广泛而深入地开发利用,为防火、灭火等各项工作提供决策性地信息支持。在消防工作的实践中,随着消防标准化和法制化的长足发展,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我国消防标准及法律法规的信息化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消防标准化和法制化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完善、数据库设计不合理、信息化平台不健全等方面。因此,为了有效解决消防部队在实际工作中的困难,有力推动我国的消防标准化进程,促进法制化建设发展,亟需开展消防标准及法律法规信息化方面的深入研究。

1我国消防标准及法律法规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公安部消防局根据《“金盾工程”总体方案设计》的要求,并结合消防工作实际,制定了《全国公安消防系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消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消防标准及法律法规信息化建设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1.1推进消防标准化和法制化进程目前,我国形成以消防法为主干,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消防技术规范、标准为枝干,以地方性消防法规和政府规章为补充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消防工作已形成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局面,为推动消防行政执法工作沿着法制化轨道健康、顺利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我国消防标准化工作中普遍存在标准和规范制修订工作不协调、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制修订周期长和采标不及时等问题,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信息化建设不健全。无法及时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难以将我国现状与国内外发展情况相结合,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安排,促进标准化的进程。同时,在消防法制化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对于消防执法人员和消防主体来说,学习和运用法律知识是公正公平执法的必要手段。在使用法律过程中,能够快捷高效地找到适合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标准规范,为监督执法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和技术保障,将大大加快消防法制化的步伐。因此,消防信息化以其高效快捷的特点,必将为推进消防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进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2提高消防部队工作效率消防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传递,以提高工作效率。近年来,我国已完成了消防信息网络的基本建设,各地相继实现了消防三级网联网,建立了网站主页,开发应用了一批消防信息管理软件,并实现了网上公文收发、网上执法、网上数据传输和网上消防宣传等电子政务体系。以消防信息局域网为基础的消防信息化建设,大大增强了消防部队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了消防行政决策水平、灭火指挥能力和消防监督管理效率。然而,消防标准和法律法规作为消防执法的基本法律依据和准则,是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实用性最强的法律标准依据。其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消防标准及法律法规的准确查阅和优先选用,将极大地提高消防部队工作效率。

2我国消防标准及法律法规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2.1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消防标准和法律法规是由不同的机关实施,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统一管理和专门的机构进行组织协调,无法形成合力,促使工作脱节。以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消标委”)为首的消防标准化组织成立了标准规范处,专门负责消防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宣贯、协调等工作。针对基层普遍反映消防标准规范资料查找不便、无法实时跟踪采标等问题,“消标委”及时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在公安网和互联网上开设网站,及时标准规范信息,为社会公众和消防部队提供标准规范制(修)订信息服务以及常用技术规范目录查询功能。然而,由于缺少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消标委”开设的网站已经很少有信息更新,使公众对消防标准化的工作无从了解,特别是使消防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沿用传统印发、征稿等方式,落入繁琐低效的工作盲区。在我国,消防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主要包含制、修订标准的立项计划、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标准草案报批稿四个环节。在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完成以后,将由项目组所在单位相关专业专家审查讨论并修改后,印发到“消标委”相关的分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及通讯委员和相关的科研、生产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在制(修)订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和分歧,对于该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绝大多数使用者来说,是不可见、不透明的,更无法有效参与到标准规范的制(修)订过程中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2标准法律数据库不规范我国现行消防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共40余部,涉及消防管理、监督职责等方面。消防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270余项,涉及消防术语、符号、基础实验方法、固定灭火系统、灭火剂、消防车泵、消防器具、个人防护装备、消防逃生救援器材、消防电子、阻燃防火材料、建筑构件耐火性能、火灾鉴定、消防管理、灭火救援工作等具体专业领域。公安部作为主编部门制定的消防规范共31部,主要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在消防安全布局、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建筑耐火等级、安全疏散、防火分区、防烟分区、消防给水、消防设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在共计410余部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中,涉及内容广泛,往往对同一问题进行多次规定。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汽车库规范》)为例。在《建规》第2.0.1条中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第3.0.2条将汽车库、修车库的耐火等级分为三级;《建规》第5.1.1条和第5.1.3条规定的建筑防火分区间每层允许的最大建筑面积与《汽车库防火》第5.1.1条存在明显差异。消防部队在监督执法中,查阅标准规范及法律法规时,资料匮乏,查阅难度大,一般只能依靠于消防部队配备的标准规范图书和下发的法规文件。在《消防技术标准目录光盘》中,附有类似的软件。该软件普及性不够,与用户交互性不强,只能作为一个标准规范的简单查询之用。中国消防在线的消防规范网,标准范围较宽,且使用过程中提供的查询条件较为单一,仍需注册用户方可使用,查询便利性不足。因此,消防工作人员在遇到相对复杂的问题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难以进行准确查询和优先选用。

2.3消防标准及法律信息化平台不健全国外的消防信息化建设已经很完善。以美国最大的消防标准制修订机构美国消防协会(nFpa)为例。其信息化建设非常完善。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后,往往分散地在各个消防网站上。在消防实际工作中,难以快速查阅和准确选用,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监督执法不便。近年来,“消标委”很少动态信息,更新速度较为缓慢,不能及时反映“消标委”的工作动态和消防标准规范的制修订信息。在“消标委”信息化系统中,包含国家标准化动态、消标委动态、已颁布标准目录、标准制修订计划、新颁布标准等11个模块,但其中近半数为灰色链接,不可用;其他亦可归结为标准化动态新闻和标准制修订进程两个方面。网站更新速度缓慢,数据库内容单薄,暂时没有提供与访客交流的互动平台。可以说,我国标准及法律法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3消防标准及法律法规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人防工程标准规范篇2

【关键词】工程索赔;技术标准;规范

【中图分类号】tU712.4【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727-5123(2010)01-065-01

Discussiononeventofanengineeringclaim

【abstract】Durirngengineeringconstructionactivities,tofullyunderstandthetermsofthecontractdocumentscontainedinevery

meaningofthecontractdocumentswhentheformortermsbetweenthevariousdocumentsrequiredbytechnicalstandardsamongthe

inconsistentandlowerthanthenationalnormativestandards,theyshouldpressofstandardsforimplementation;whenthecontract

documentsthetechnicalstandardsrequiredstandardshigherthanthenationalnorms,shouldberequiredbythecontractdocumentsthe

technicalstandard.

【Keywords】engineeringclaims;technicalstandards;Specification

1缘由

某工程为2003年灾后重建工程,工程内容为堤防土方加高培厚,大堤等级为一级堤防,招投标实行工程量计价清单,发包商提供工程量清单,单价由承包商根据自身情况及招标文件规定自行报价。在招标文件中书面说明招标文件为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在招标文件的技术条款中发包商明确要求土方填筑碾压的压实度最小测得值不低于0.90,该工程招投标结束后,发包商召开技术交底会,在会上发包商要求土方填筑碾压压实度不低于0.94,承包商认为压实度提高导致了相应的费用增加,遂向发包商提出费用索赔。

2争议

承包商认为招标文件的技术条款明文规定了土方填筑碾压的压实度最小值为0.90的技术标准,按照压实度0.90的标准进行施工就满足了发包商的要求,因此在编制投标书计算土方填筑费用时就是按照压实度0.90考虑的,现在发包商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突然要求压实度不低于0.94,提高碾压标准,为此承包商认为若按此标准施工,只有修改施工组织设计,通过选择具有较大的压实功能的机械、增加碾压遍数、增加碾压时间等一项或几项措施才能达到压实度0.94的标准,满足发包商要求,这必然增加了碾压费用,作为发包商你应当为此承担相应增加的碾压费用,给予承包商一定的经济补偿。

发包商认为招标文件中载明,该工程所属堤防为国家一级堤防,且在招标文件中又明确要求承包商要遵守《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明确要求一级堤防土方填筑压实度不低于0.94,不存在提高碾压标准的说法,只是按照合同文件(招标文件)的要求,执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的规范标准;招标文件中虽然明确了压实度为0.90,但与招标文件中遵守《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的标准相矛盾,且低于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作为承包商在这种情况下,应按国家规范《堤防工程设计规范》执行,最终发包商认为承包商索赔不成立,拒绝给予其经济补偿。

3分析

合同条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合同条文载明的称为明确的条款,一是条文中没有载明的,但可以从载明的条文中延伸出去称为隐含条款,在执行合同时我们应当执行合同条款的全部,即明确的和隐含的。招标文件是整个工程合同的有机组成,作为承包商应当认真研究合同文件的每一个条款及其延伸的含义,严格按合同条款进行相关的工程活动。

该工程的招标文件明确载明承包商必须遵守《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且明确载明该工程所属堤防为国家一级堤防。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推论出该工程土方填筑的压实度不低于0.94,这是一个隐含条款,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是应当能够进行推论得出的。另外,虽然该工程招标文件明确了压实度不低于0.90,但与国家标准不符,作为承包商应当了解当发包商提出的标准低于国家标准时应按国家标准执行。

在该工程招投标活动中,承包商只注意到招标文件中技术条款关于土方填筑碾压压实度为0.90的要求,而忽略了该工程为国家一级堤防及《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关于一级堤防土方填筑碾压压实度不低于0.94的规定,假如承包商在投标活动中能仔细研读招标文件,是能够发现招标文件中技术条款规定的不低于0.90压实度要求,与国家规范中规定的0.94的压实度要求相矛盾,就可要求发包商答疑、澄清,就能够避免该索赔事件的发生。因此说,这是承包商的过错,其相关损失应由承包商自己承担。

综上所述,笔者个人认为发包商拒绝给予承包商经济补偿是正确的。

4结束语

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承包商应当认真研究合同文件的每一条款,包括明确的和隐含的两部分,正确理解合同文件的隐含的含义,方能使自己的利益不致于受到损害,同时当发包商要求的技术标准与国家规范标准不符时应按下列原则执行:

人防工程标准规范篇3

第一条为加强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进一步规范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程序、内容和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财政部)四部委《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国家人防办《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人防工程建设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全县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范围为县城、各建制镇、草堂寺景区及高新草堂科技产业基地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单建掘开式、坑(地)道人防工程和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工程。高新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受县人防办委托自行管理。

第三条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人防工程质量负责。

第四条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技术工作依据的标准规范包括:《人民防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人防工程部分)、《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及国家现行的其他标准和规范。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人防办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实施国家、省市有关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负责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和检测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协调处理重大人防工程质量问题的争端;

(三)检查受监人防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单位和人防工程专用设备、构配件生产单位的资质等级、营业范围及有关质量情况;

(四)负责对人防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质量监督;

(五)抽查人防工程实体的施工质量;

(六)总结质量监督工作经验,掌握人防工程施工状况,定期向县政府报告有关质量监督情况。

第六条县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实行人防办主任负责制,人防办主任对质量监督工作全面负责。

第三章监督工作程序、内容

第七条对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质量监督。

(一)设计质量监督范围:

第二条规定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应依法修建人防工程项目。

(二)设计质量监督须提供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三)设计质量监督的程序、内容。

1.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性质量监督:

人防工程开工前,县人防办将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人民防空工程部分)等规定,审查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凡不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

2.设计变更的技术性质量监督:

经审核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得随意变更,因故确需变更设计的,涉及到规模、抗力等级、防护结构、出入口和使用功能的变更,必须经原设计文件批准部门批准。

(四)设计质量审查工作完成时限:15个工作日。

第八条办理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第二条规定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人防工程,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前,应携带有关资料到县人防办办理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手续。

第九条开工前的监督准备工作。

(一)确定质量监督工程师(员);

(二)项目质量监督工程师(员)应对受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及人防工程专用防护设备、构配件生产单位的资质等级及营业范围进行审查,凡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

(三)制定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案;

(四)开工前进行质量监督交底。

第十条对人防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进行监督。

(一)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二)对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三)对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四)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五)对检测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县人防办将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省实施〈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细则》对人防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进行监督。

第十一条对人防工程实体监督。

人防工程实体质量监督以抽查方式为主,并辅以科学的检测手段。

(一)地基及基础工程抽查的主要内容:

1.质量保证及见证取样送检检测资料;

2.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或评定资料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地基检测报告和地基验槽记录;

4.抽查基础砌体、混凝土和防水等施工质量。

(二)主体结构工程抽查的主要内容:

1.质量保证及见证取样送检检测资料;

2.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或评定资料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结构安全重点部位的砌体、混凝土、钢筋施工质量抽查情况和检测;

4.活门、防护(密闭)门及其他混凝土构件、钢结构构件制作和安装质量。

(三)竣工工程抽查主要内容:

1.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及见证取样检测报告;

2.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及工程安全检测报告和抽查检测;

4.水、电、暖、通讯等工程重要部位使用功能试验资料及使用功能抽查检测记录;

5.工程观感质量。

第十二条人防工程竣工验收程序、内容。

人防工程建设单位收到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二)有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三)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产品质量出厂检验合格证明和技术标准规定的进场实验报告;

(四)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五)有施工单位签署的质量保修书。

人防工程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三条出具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县人防办应在人防工程验收合格后五个工作日内向委托部门出具质量监督报告,监督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人防工程基本情况;

(二)有关人防工程质量的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

(三)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及责任制检查情况;

(四)结构分部、防水分部、孔口防护分部、建筑装修分部、给排水分部、采暖通风与空调分部、建筑电气安装分部监督抽查情况;

(五)观感质量监督抽查情况;

(六)人防工程竣工技术资料的核查意见;

(七)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及商品混凝土、隐蔽工程、人防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意见;

(八)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整改情况;

(九)对人防工程遗留质量缺陷的处理意见;

人防工程标准规范篇4

关键词: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设防标准

1、桥梁工程抗震设防相关问题分析

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路交通,我国在大力发展交通时,对桥梁的建设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有非常多的桥梁建设在地震带,所以,抗震设防对桥梁工程进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桥梁对发展地方的经济承担着主要的责任。一旦大型桥梁工程被破坏了,将会导致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一般在建设重大桥梁的过程中,业主会提出提高抗震设防标准要求。然而,各国的抗震设计标准中规定的是最低的设防要求,并且只适合跨度不超过150m的桥梁,因此,抗震设防标准是所有重大桥梁的抗震设计必须要明确的,怎样来确定大型桥梁工程的设防标准,是设计人员面临的一个大难题。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我国现行的规范,规定的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也就是重现期是475年,设防烈度是基本烈度,依据抗震救灾的作用和结构重要性划分为四个抗震等级,并使用有关的修正系数对地震力进行调整,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明确地确定抗震设防标准。由桥梁震害表明,我国的规范对于大型桥梁工程并不能达到安全的期望值,也不能有效地控制地震损失。我国的规范采用的是“单阶段设计、单水准设防”的设计思想,所以,“三阶段设计、三水准设防”或者“多阶段设计、多水准设防”的设计思想会在桥梁抗震设计的实践中孕育发展。

2、桥梁工程抗震设防标准

建立设防原则和设防标准及设防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抗震设防标准的中心问题,设防标准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是设防水准。确定设防水准其实是一个优化过程,应该考虑到设防目标、在设计基准期之内允许的损失总和以及设防的总投入,而不可以直接地简单地引用区划图给出的一些地震动参数当作设防水准。

2.1、设计基准期和重现期

关于描述地震的危险性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重现期进行描述,还有一种描述法是采用超越概率和设计基准期。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往往由于设计重现期与基准期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分析这两个概念如下:通常设计公路桥涵结构的基准期是100年,它是通过分析统计可变荷载确定的。地震的重现期是地震重复发生的平均的时间间隔,指在一个场地出现地震,且大于或者等于给定的地震特征值。在安全评价地震的报告中,大多数采用第二种方法,就是由超越概率和设计基准期一起来表征地震的危险性。基准期可以设计成50年或者100年,各个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超越概率可以是2%、5%或者10%等,不同的超越概率和设计基准期相组合后,按照上面的公式可以得出地震重现期,如:某场地100年超越概率19%和50年超越概率10%得出的地震重现期均是475年,就是平均每475年遇一次地震,也就是说两种表达代表的是同样的地震特征,因此不是设计基准期越大,对应的地震力就越大。为了防止混淆便于理解,建议描述场地的地震危险性时尽量使用重现期。

2.2、国内外的设防标准

从国内外桥梁的抗震设防水准可以得出欧洲、加拿大、美国在描述设防水准时都是用重现期。欧洲规范中设计的地震水平大约有475年的重现期。加拿大设计抗震按照1000年的重现期地震。美国规范中把50年超越概率10%,也就是重现期475年的地震水平当作设计地震动。美国准则还给出了两个地震动水准,即由地震危险性的分布图得到的安全评价地震动和由认可组织确定的功能评价地震动,重现期是1000-2000年。对于其他的桥梁设计地震水平按照475年重现期进行。日本不信任概率法,由于当地环境、地理等很多因素,对大部分地区的准确重现期是不明确的。我国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把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作为抗震设防依据。我国已经建立的一些大型桥梁如杨浦大桥、虎门大桥、徐浦大桥、南澳大桥、南浦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苏通大桥以及润扬长江大桥均采取的双水准设防。

3、针对重大桥梁的设防水准

所谓的设防标准就是指依据地震背景,为保证地震所造成的工程结构损失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内或者在规定的限制内,规定工程结构必须具备的重要性――抗震能力。抗震设防标准的确定需要社会科学、工程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等的配合,最起码保证经济效益和地震安全,然后找出一个最好的平衡点。设防标准包含很多内容,如:地震危险性、设防目标、设防原则、设防水准、设防参数和设防等级等,主要是怎样正确地确定设防原则与设防目标、设防水准之间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抗震资料的积累和对地震的深入认识,原有的抗震设防水准由单一水准慢慢地发展成双水准、三水准以及多水准,并且经过研究建立设防原则与设防水准、目标之间的关系。在设计核电站的抗震时,最先提出分级设防的思路,其目的是在不一致的概率水准的震动下,保证正常和安全的生产,后来被逐渐应用到了大型桥梁等重大工程中。在结构抗震中,最基本的分级设防思路是“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在世界各国的抗震标准中,大部分都采取了这个分级设防的思想,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保障和设防要求上还有一些差异。注意:在一般情况下,抗震规范只适合设计普通桥梁的抗震,一般大型的桥梁工程采用高于普通桥梁的抗震设防标准。但是,也不是越高越好。在目前,一般大型桥梁工程采用的标准都要参考其他的大型工程已经用过的标准,再综合考虑业主的经济能力、工程重要性及能承受的风险水平范围来最终确定。国内已经建好的一部分大型桥梁工程均是在第一个阶段计算地震作用下承载力,在第二个阶段验算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位移。随着逐渐提高认知水平,进而逐渐地明确和细化桥梁的抗震设防标准。

4、结语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作为研究工程防灾减灾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地震区工程结构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桥梁工程,特别是设计、分析重大桥梁工程在抗震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设计桥梁抗震的过程中应注意,第一,地震重现期的概念明确、简单易懂,用它来表征设防水准,可以避免与设计基准期相混淆,进而产生误解。第二,建造重大的桥梁时,需要分析地震的危险性,并且采用“多阶段设计,多水准设防”或“三阶段设计,三水准设防”的设计理念,参考其他已经建成的大型桥梁,明确性能目标与设防水准及其验算指标的关系,让设防标准明确、细化。

参考文献:

[1]李向阳,孙珉,梅春.探讨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J].才智,2010,(11):27.

人防工程标准规范篇5

关键词:作业施工标准化管理油水井

油水井作业施工是确保油藏有序高效合理开发的重要措施手段。随着油田对油水井作业施工要求的不断提高,解决作业基础管理相对薄弱、现场施工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推进作业施工全程标准化,既是作业施工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作业质量的客观要求。

一、作业现场安装布置标准化

(一)作业施工井场勘察做到标准、规范

作业施工安装布置前要认真排查井场存在的井场划界情况、场地硬化情况,对存在的现场缺陷要一一记录在案,特别是对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或影响作业施工的隐患,要积极协调进行解决,避免对作业施工造成直接影响或者损失。同时,要切实按照油水井井场标准化管理规定,确保作业施工井场具备施工条件后,再进行安装、布置等相关工作。对井场不符合作业施工要求或不达标的情况,要协调相关方进行现场整改落实,确保井场符合条件时,再进行搬入安装布置。

(二)作业施工安装布置做到标准、规范

油水井作业施工场安装布置都有明确的标准与要求,要切实按照《现场标准化摆放标准》的规定进行现场安装。包括布置井场,竖立井架,设备安装与管理,井控预防设备与设施,安全用电管理,值班室的设立,作业施工用具与设备,以及蓄液池等相关内容,都要对照标准进行布置安装。一般来说,在作业施工安装布置过程中,都有明确的井场安装布置平面图,所有安装布置都要切实按照平面图进行操作,为确保安全施工、标准施工、规划施工夯实基础。同时,在作业施工现场安装布置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四个平行”、“五个标准”、“六个规范”的要求:所谓四个平行,就是井架底座和抽油机基础要平行,管桥与管桥要平行,管桥与作业机要平行,作业机与灌液罐要平行;所谓“五个标准”,就是放喷管线长度标准、管桥与作业机距离标准、灌液罐与井口标准、井控工具与井口标准、值班房与井口标准;所谓“六个规范”就是指井口的工具台摆放要规范,灯线架空要规范,警示标识要规范,以及工具箱、工具房、备用工具架要规范。

二、作业设施配备标准化

(一)作业施工设施配备安全安全化

作业施工过程中易发事故多、安全风险大,井喷、机械伤害、高空落物、高空摔伤、易燃易爆、触电,以及有毒有害腐蚀性物质接触等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因此,规范配备安全设施至关重要。如,要针对因管杆凳不标准塌陷,造成管杆伤人的情况,采取一体三角架进行摆放,就能有效避免类似事故发生。再如滑道由于采用棕绳绑缚,有时候会因绑缚不规范或作业施工过程中产生松动,甚至开扣,导致管杆掉落伤人,对此可以采取专用油管滑道加持器进行预防。同时,针对用电设施接地不好的问题,以及防护设施配备不全的问题,都要切实对照配备标准进行一一检查整改,确保安全规范。

(二)作业施工设施配备标准化

作业施工配备标准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具配备标准化。工具是作业施工必备用具,摆放混乱、配备不齐都会给施工作来带来直接影响,甚至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作业施工前对配备的工具要一一对照操作标准与规范进行仔细核对,确保工具齐全、性能完好,同时,对作业工具要按标准科学摆放,避免摆放混乱,急用时找不到,甚至妨碍施工操作问题的发生。二是设施配备标准化,以防污染台为例,在作业施工过程中,防污染台的整体防污地垫对收送管杆极为不便,而且,清理工作量大,有时候甚至因破损造成污染,对此,可以采取分割式地垫,设立防污围堰就能解决因配备不标准、不规范而引发的类似问题。总之,对于作业施工工具设施配备要做到“三全三同”:所谓三全,即施工设施全、安全防护设施、污染防护设施全;所谓三同,就是同样规范、同样布置、同样数量。

(三)作业井控措施标准化

井控装置配备使用规范化。为有效避免或减少作业施工中井控事故的发生,要切实根据作业施工工况要求,配备配齐适合各种井控的防喷器,如手动双闸板、电缆射孔、液压剪切式等等,并根据作业井型安装相应压力与等级的防喷器,要按照作业施工操作标准,备齐备全井喷应用处理物资,确保井控可控,有效避免造成井喷失控。同时,在作业施工过程中,要通过建立完善《防喷装置试压监督管理制度》,明确防喷器、旋塞、放喷管线试压要求、标准及程序,进行标准化现场安装试压,形成良性监督监管机制,确保口口井试压合格。

一级井控管理精准化。要采取作业施工现场安装配备联通式液位计灌液罐的措施,准备把握动态液量,确保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平衡,提高井控监控水平。同时,对那些稠油区块,尤其是长期进行蒸汽吞吐开采作业的的区块,由于液窜现象突出,井控风险极大,要建立完善汽窜井数据库,并提高井控等一级,随时动态了解掌握注汽运行状况,防止正汽井对相邻井,特别是汽窜井形成汽窜,引发井控事故。

井控演练实效化。要建立完善作业施工井控预案,及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井喷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演练,在演练过程中,要明确井喷抢险演练各项职责,强化对井喷法抢险演练的现场讲评与考核,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提高演练的实效,确保井喷发生时,措施有效、方法妥当、操作标准,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井控,最大程度地降低井喷损失。井喷演练现场监督考核小组要当场进行综合考核,优奖劣罚,不断增强井控演练的实效性。

四、作业HSe管理标准化

实行开工验收制。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人人有责”的理念,建立健全开工作业施工安全检查考核细则,成立专业现场考核小组,对开工作业施工的每一口油水井进行检查与综合考核,对发现的各类问题要进行现场或限期整,确保问题全部整改落实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作业施工。同时,检查考核小组还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或复查,形成良性检查机制,督促作业现场安全施工水平不断提升。

实行习惯声音曝光制。要做到“两反馈、三曝光”,“两反馈”即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基层队和作业班组;“三曝光”即监督组人员对违规人员及隐患部位进行拍摄,在监督检查公报、月度HSe例会、月度会进行曝光,警示职工规范自身行为。

人防工程标准规范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火;审核

建筑消防设计防火审核是消防监督管理的源头和基础性工作,在新、改、扩建建筑工程逐年增加的新形势下,加强建筑工程防火审核工作的管理是适应新时期消防工作的需要。如何合理而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促进建筑的消防安全,越来越引起防火审核相关从业人的高度重视,因此,研究建筑工程防火审核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防火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相关的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使得建筑工程涉及面更广,建筑工程防火审核的内容也更为复杂。当前建筑工程防火审核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笔者将对建筑工程防火审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1.建筑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近年来,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一些建设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个别企业经营者视社会道德、精神文明于不顾,追求建筑利益的最大化,建筑工程防火意识存在偏差,忽视了建筑防火对建筑的重要性,实施非法经营、合同欺诈、虚假招标、伪造假账、恶意拖欠款等违法行为,承揽工程量与自身承包管理能力不相适应,许多未经消防审核验收的建筑工程就擅自投入使用,肆意制造假、冒、伪、劣等性质的产品,使工程质量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建筑工程防火审核工作存在着诸多隐患。

2.防火审核人员防火监督不力

在对建筑工程防火审核的过程中,建筑工程防火审核的相关人员消防法律法规知识严重匮乏。许多地方的防火审核部门缺乏相关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建筑工程防火审核的监督不力,源头关把不严。对消防规范标准理解偏差或责任感还有待加强学习,导致建审人员配备达不到建筑工程按专业分工审核、技术总复核和审验分离的要求。另外,防火审核机构建筑审核工作多而人员少,从事建筑审核的人员岗位不稳定,在繁重的防火审核工作中没有时间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导致了专业技术能力不强。

3.建筑防火技术标准缺乏依据

由于现行防火技术规范和标准修订周期过长,导致建筑工程防火技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进行建筑工程防火审核中缺乏必要的依据,因此,无法解决建筑工程防火审核中的新材料、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国家防火监督的标准不统一,主要表现在某些条款规定缺乏合理的灵活性,现有的防火标准不明确、不具体,甚至相互矛盾,加之不规范的信息处理方式导致建审工作的任意性,此外,防火条文中的定性规定较多,都使得建筑工程防火审核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无法解决新材料、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也带来消防机构执法弹性较大的问题,因此,规范建筑工程防火审核的标准是建筑工程防火审核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建筑工程防火审核的措施

建筑工程防火审核是消除控制火灾隐患的发生的至关重要的工作,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防火监督部门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的防火审核,以保证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整体协调发展。下文针对上述建筑工程防火审核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加强建筑工程防火审核的措施。

1.加强建筑防火意识的培养

加强建筑防火审核,最关键的是要加强建筑防火意识的培养,只有重视建筑工程防火的重要性,才能防范火灾源头,进而确保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建筑防火意识的培养,关键是建筑单位的管理层引重视防火意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地位,从长远来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以质取胜,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建筑企业而言,建筑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度,督促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另外,由建设单位选用的防火产品,必须是符合市场准入制度及质量合格的产品,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杜绝火灾隐患的发生。

2.严把建筑防火的质量审核关

防火审核人员应立足实际、认真分析,把好建筑工程防火审核第一关,在增加建筑防火审核意识的基础上,重点从建筑防火审核的源头找差距。严格执行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删减或降低规范标准。防火审核人员在审查建筑工程时,应严格程序、严格标准,明确防火审核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义务。同时,防火审核部门要适时引进具有防火审核专业技能的人才,充实防火审核队伍,确保防火审核队伍的稳定性。此外,防火部门还应开展对有关防火设计、施工等人员进行防火监督审查的知识和法制培训等,通过培训学习防火审核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建筑防火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进而提高防火审核队伍的整体素质,严把建筑防火的质量审核关。

3.建立防火审核责任追究制度

随着各种功能复杂的大型建筑、各类新型场所不断涌现,现行的防火设计规范不能适应新时期建筑工程防火制度的需要,国家及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一方面要做到有法可依,对防火审核的制度适时做出调整,出台准许建筑工程防火单位或项目成立的政策、标准和审核办法,规范合同,明确职责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审验质量评判与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内部监督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把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另一方面要做到执法必严,严厉打击对违反建筑设计防火审核的行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防火审核也更加复杂化,面对现代建筑工程防火中出现的新问题,在总结以往防火审核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充实建筑工程防火审核的内涵水平,丰富建筑工程防火审核的内涵,与此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建筑工程防火审核的能力,才能为保卫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长治久安做贡献。参考文献

[1]沈友弟.改革与加强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工作[J].上海消防.2001,(04).

[2]赵金水,王海祥.关于建筑工程防火审核与验收工作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6,(02).

人防工程标准规范篇7

【关键词】消防设施;消防安全;检测

1.消防设施检测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主要针对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消防设施安装和功能及安全要求,而进行合格评定的活动,在建筑种类和功能日益增多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给设施检测带来更大的难度,目前消防设施检测常见的问题有:

1.1检测标准不统一

目前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标准是《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该规程由公安部颁布,为了适应系统化、专业化和复杂化的消防设施检测需求,检测企业在引用标准的同时,制定各种检测作业指导书,其中不乏套用其他企业标准内容的作业书,另外某些企业对同类消防设施的检测引用了不同的规范标准,譬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检测,检测的内容是接地电阻、接地干线、工作接地线和保护接地线,前两者检测标准来自《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后两者检测标准来自《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

1.2检测手段不规范

消防设施检测的过程中,存在检测企业没有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的现象,同时所采取的检测手段不规范,没有合理抽取样本,譬如某建筑面积为1845.2平方米,地下一层安装了7个感烟探头和45个感温探头,模拟火灾响应试验的时候,检测了其中的1个感烟探头和1个感温探头,而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需要检测的感烟探头和感温探头数量分别为7个和20个。再如火灾警报装置声压级强度测试,技术标准是高于环境噪音15dB,但实际检测的时候,没有按照标准就直接填写检测报告,很难判断声压级强度是否符合技术标准。

2.消防设施安全检测的完善建议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建筑的种类和功能越来越齐全,而相对消防设施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消防设施的安全性,需要提高消防设施的检测水平。

2.1加强管理消防设施安全检测

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因为检测对象具有特有性,检测环境具有差异性,检测设备具有移动性,因此消防设施需要加强安全检测。首先是针对检测企业和检测人员的资质问题,建立资质认证制度,在检测之前,需要对检测企业和检测人员的情况进行了解,以规范检测的行为,杜绝检测企业或者人员参与消防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同时企业的法人代表和检测人员只能在同一个单位执业,这是消防设施检测服务的基础条件。其次是检测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协调检测企业之间的自律机制,便于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同时有利于防止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在此基础上,要针对消防检测行业违法违规现象,鼓励社会各界予以举报,尤其是针对那些严重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企业,要清除出行业队伍,以净化行业的竞争环境,维护合法企业的正当权益。再次是对培训体系进行完善,以提高消防设施检测队伍的综合素质,根据《消防法》第34条固定:“消防设施检测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该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由此可见消防设施检测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技术人员要通过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工作。同时还要定期专业培训检测人员,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的学习,全面充实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

2.2规范消防设施安全检测的手段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手段的规范,首先需要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明确检测项目的试验方法、抽样数量、判断准则等,从建审的角度考虑消防设施产品的质量要求,同时考虑检测的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可以在《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关于检察和测试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的水平。其次是确定消防设施检测的人员素质、技术手段、相关条件等,不断提高检测技术人员的素质,满足检测工作的需求,另外还要配备合适的检测仪器设备,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再次是规范检测作业的指导书,根据消防设施的类别,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作业指导书,以便根据规定的程序,完成各种检测任务,确保检测程序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公正性。最后是规范检测报告,按照检测的技术标准,出具检测报告,同时分类归档保存合同、文件、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等资料,以确保检测结果有据可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作为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检测标准不统一、检测手段不规范等问题,为了消除这些问题,需要在对消防设施检测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消防设施安全检测,另一方面要规范消防设施安全检测的手段,以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提高消防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建云.完善消防设施加强消防安全工作[J].科园月刊,2008,(8):368-369.

人防工程标准规范篇8

关键词:消防职业技能鉴定探讨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189-02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在消防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大量从事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机构应运而生。作为事关公共安全的特殊行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贯穿于消防工作的各个领域,如消防技术咨询、消防安全评估、消防工程技术检测等,其每一项具体的执业行为都直接关系到公共消防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结合我国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发展的现状,对推行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现实需要及发展空间作初步探讨。

2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

2.1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在消防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施工、咨询以及消防设施的检测、维修保养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从消防管理层面看,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在消防部门和社会之间起到重要的纽带和桥梁连接作用,尤其是在转变消防职能、提供消防社会服务,强化社会化消防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1.1强化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承担起社会消防自我管理的职能,有效提升社会自我管理能力。近年来,通过依靠和发挥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实现社会自我管理,使消防安全责任主体回归社会,对提高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建立社会消防安全保障体系,推动统一、有序的社会化消防工作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1.2提升消防部门管理水平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对社会消防行为的直接监督、服务与管理导致消防部门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消防管理的低效率、低水平、滞后性等弊端逐渐凸显,社会对消防自我管理的呼声较高,但社会消防力量本身缺乏自我组织管理能力,这就需要借助具有技术服务、咨询、协调等职能的机构按照市场规则将部分社会职能进行转移,把原来由消防部门承担的大量事务性、技术性的工作交由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来承担。通过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杠杆作用,放大宏观管理的效应,减轻消防监督管理的压力,使消防部门摆脱具体事务的干扰,提高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能力与效率,使消防部门管理社会的水平得到提升。

2.2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的执业行为毕竟属于市场行为,其执业行为是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在追求自身利益过程中满足社会化消防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2.2.1消防部门监管不到位

由于消防部门人力有限,加之观念、制度、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无论是直接监管,还是自律性监管,都存在监管不力的现象,导致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管理还没有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因此,加强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显得十分迫切,尤其应该从程序、法治的角度去加强监督,使消防技术服务市场尽快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逐步建立成熟、规范的行业规则,为消防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2.2.2消防技术服务行业执业行为不规范

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加上自身缺少完善的自律机制,导致执业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较低,始终在低水平、低层次徘徊,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信息来源少,对外联络面窄,在相当程度上还处于信息闭塞、各自为政的状态,执业经验、作业规范和创新能力等均与消防工作的需求和技术水平相差甚远。有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为了追求利益,不讲诚信,不顾职业道德,用不法手段争抢业务,不同程度地扰乱了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的秩序,影响了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2.3消防技术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消防技术服务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普遍存在消防技术服务人员匮乏,专业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尽管有的执业人员接受过相关的消防技术培训,但由于培训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消防执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均与其履行的工作职责和承担的工作任务极不适应。如云南省图书馆2007年发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意外喷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该单位消防主管人员未经过专门培训、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气瓶间驱动瓶组进行检查测试的过程中违规操作而造成现场39人被困窒息的严重事故,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

2.2.4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

相对社会消防安全工作的发展需求来说,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缺乏发展的整体规划,在行业准入、秩序、监督等方面的建设、发展不够完善和规范,从而限制了消防技术服务作用的有效发挥,甚至导致行业和地区垄断,成为制约行业规范发展的因素之一。

3开展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现实需要和发展空间

3.1推行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现实需要

新《消防法》规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无论是从事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还是消防安全监测等工作,都应当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笔者认为,我国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建立相当成熟的体系,消防部门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在此基础上稳步开展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这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

3.1.1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发展进程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消防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消防工作的法制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现有的消防监督力量和技术手段已经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据统计,全国消防设施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近千家。通过开展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逐步规范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的工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消防安全,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3.1.2提升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需要

在当前激烈的经济社会竞争中,对高素质的消防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大,但消防执业人员职业素质偏低、技能单一、人员流动性大已经成为制约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发展的瓶颈。消防职业技能鉴定是对执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和认定,能更直接、准确地反映该职业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从事该职业所应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并成为执业人员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是社会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因此,推行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可以推进单位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对于强化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提升社会防控火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3提高消防技术服务人员素质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仅仅为73天,社会各行各业开始进入“能源储备”的职业备战状态,职业技能鉴定已被推向了时代的前沿。消防技术服务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对执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法律和职业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现代消防科技的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防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制约了消防技术服务的广泛、深入开展。因此,建立规范有序的消防执业人员培训鉴定机构成为迫切需要。通过推行针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职业培训、认证和技能鉴定工作,既可以规范消防执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的整体工作水平,使大批优秀消防执业人员在消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把人力资源转化为消防安全资源,促进消防事业可持续发展。

3.2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空间

随着近年来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逐步发展,给蓬勃发展的消防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着力推行消防职业鉴定工作,为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已成为大势所趋。

3.2.1科学规划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社会化管理方向

政府和消防部门应按照消防工作社会化的要求,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合理规划和指导,有计划地整合、优化现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除行业垄断现象,指导建立自律机制,强化行业准入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培育新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如火灾公众责任险、重大火灾隐患论证、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监理等,促进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向制度化、标准化方向规范发展。

3.2.2完善消防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应从提高消防执业人员素质和技术服务水平目标出发,加大消防技能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消防技术服务人才评价体系,与技术培训、资格认证相结合,健全和完善技鉴定评价体系,在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服务规范上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制度和执业准则,保留消防技术服务人才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消防技术服务行业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保障,直接有效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消防安全工作服务。3.2.3建立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系

为完善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提高鉴定质量,应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与相关行业部门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积极发挥行业部门管理优势,不断扩大和深化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的范围,建立消防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符合实际的消防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标准,提高鉴定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加强鉴定的质量控制,建立评价的技术标准和方法,维护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使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实现常态化。

3.2.4建立和规范消防技术服务执业准则

对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的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进行资格管理和技能鉴定,并不能满足实现消防安全的需要,为了促进行业的良好有序发展,有必要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行为进行规范。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都是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尤其是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更能体现法律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自律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在具体的执业行为中贯彻实施标准和准则,规范行业竞争秩序,形成良好的行业氛围,真正达到实现促进消防安全的目的。

3.2.5提升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的社会认可程度

广泛宣传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促进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在引导消防执业人员素质提高中发挥重要作用,把消防职业技能鉴定打造成消防技术服务行业执业的“绿色名片”。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消防工作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需要,通过开展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达到促进消防技术服务行业规范发展,提升城市消防安全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人防工程标准规范篇9

[关键词]建筑;防水工程;材料应用;监控措施

一、建筑施工防水技术措施

1.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地下室开挖护壁施工验槽素混凝土垫层三七灰土垫层素混凝土垫层钢筋混凝土条基地下室基础捡平

2.施工顺序。确定开挖基坑的深度;根据工程概况、现场调查勘探及工程特点分析;根据地勘察资料,采用一次基坑放坡开挖。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土的类别及坡顶有无静、动荷载。

3.施工技术。基坑开挖采用分层开挖,人工修坡检底的方式施工,边坡在3m以内为1:0.3,边坡在3m以上5m以下为1:0.5,开挖线距地下设施及道路近边坡为1:0.2;基坑底设计标高以上0.2m-0.3m的原状土应予以保留,禁止扰动,采用人工清理,如局部超挖,需用连砂石回填夯实;考虑到本工程地下室所处位置,基坑开挖以机械为主,距地下设施近的地方用人工挖掘,人工进行修边捡底的方法进行操作;挖土开槽,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严禁超挖。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3m的原状土要用人清理至设计标高,如果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必须换填料位10~15mm天然级配的砂石料或中粗砂并夯实;基底如有块石、碎石,砖等坚硬物体时,应铲除至设计标高以下0.2m,然后铺上天然级配砂石料、面层辅上砂土整平夯实;基坑开挖时,开挖过程不宜长时间暴露,宜开挖一段、施工一段,禁止晾槽施工。

二、建筑防水工程的重要性分析

1.建筑防水工程直接关系到建筑使用和功能。建筑防水工程的施工,是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建筑和构筑物不受浸蚀,内部空间不受危害的分项工程施工。

2.建筑防水工程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防水施工的任务是必须保证防水工程无渗漏,防水工程直接影响建筑使用年限,防渗防漏,其中防水工程的规范作业和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3.建筑防水工程的施工直接关系建筑的质量和安全。防水工程最终是通过施工来实现的,而目前建筑防水施工多以为手工作业为主,稍一疏忽便可能出现渗漏。

三、建筑防水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无科学管理制度,不按防水基本程序运作。按防水施工程序要求,专业队必须先领会设计意图,并事先沟通审查图纸,确定防水做法。了解现场条件,掌握防水与其他工序,针对工程对象不同提出全面的防水施工方案。经建设方、设计方、总包等几方确认后再开工。

2.建筑防水材料质量不高或材料选择存在问题。从施工工艺对建筑防水进行细致研究,更要从源头上保证建筑防水材料的质量,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不给建筑防水带来新的问题。

3.防水专业队伍混乱,且违规操作国家规范规定。防水工程必须由防水专业队或防水工施工,严禁非防水专业队伍或非防水工进行施工。

四、如何加强建筑防水工程建设

1.转变防水观念、精心设计,加强监管,从源头防漏

⑴增强防水意识,提高防水监管力度。设计人员应提高对防水重要性的认识,纠正低标准低造价防水设计;工程监管部门要制止防水工程的低价发包,杜绝由此带来恶性的压价竞争和牺牲工程质量的怪圈;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更加完善和推行质量保证期制度,从而更有利于解决防水市场混乱、工程质量下滑、管理失控等一系列问题。

⑵提高设计人员的防水设计水平。设计人员应具备防水设计资质,并彻实执行防水技术规范,掌握不断出现的新型防水材料的性能、适用范围、使用条件、施工工艺等。

⑶规范设计程序。设计人员有权根据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择防水材料,并在图纸上标明该材料的名称、厂家、标准号、施工注意事项等。建设方和施工方不得擅自改变,如对设计方案有异议,通过论证可以变更。

2.严格控制防水材料的质量

在建筑防水工程中尽量使用新型防水材料,在推广和应用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和杜绝伪劣产品流入、混进施工现场,必须建立防水材料使用认证管理和施工现场材料复验制度。

3.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规范操作,从严控制施工质量

⑴施工条件的准备。施工条件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设计的实施、施工的进度、质量都依赖于条件准备是否充分。因此应作好技术准备,如选用专业施工队伍、图纸会审及交底、确定检验项目等,物资准备,尽量不要进行防水层施工;编制施工方案等方面的工作。

⑵屋面防水层各相关层次的施工要求。结构层。应具有较大刚度、整体性好、变形小,最好采用整体现浇板、防水混凝土板,若结构层采用预制装配式板,板缝应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嵌密实,细石混凝土还宜掺加微膨胀剂,当板缝宽度大于30mm或上窄下宽时,板缝内必须配置构造筋。采用涂膜防水层时,板缝上部凹槽应嵌填密封材料。

防水层。防水层的功能就是防水,它是整个防水工程的核心和关键,它是防水工程各方面努力结果的集中体现,它也是直接影响防水工程成败的关键,它主要是用防水材料来实施的。

4.定期进行维修

屋面防水层因遭受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风雨的侵蚀、冲涮,阳光的照射等而加速其老化。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保养制度,以养为主,及时有效维修,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省返修费用。

1.定期清扫,保证各种防水设施处于有效状态。一般非上人屋面每季度对落叶、枯枝、青苔、杂草等清扫1次,遇有积水、大量积雪时,及时清除。

2.定期检查、记录,建立合理的大修、中修、小修制度。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屋面各种设施的工作状况,按规定项目进行全面详查,并填写检查记录。

3.加强屋面使用的管理。屋面在使用中,要防止出现不合理荷载与破坏性操作。上人屋面要注意防污染、腐蚀,杜绝私搭乱建,在使用期应有专人管理。

五、施工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柱基、基坑、和场地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2.一般项目。柱基、基坑、和场地的基土开挖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成品保护。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

人防工程标准规范篇10

关键字:消防技术规范;不足;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火灾的发生会造成巨大的人身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会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消防技术规范作为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依据,可以对火灾事故进行预防并使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对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消防技术规范是消防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是世界各国消防管理的主要手段与方式,通过制定和贯彻科学的消防标准以及规范来对建筑物的防火管理、防火设计以及如何防火灭火进行指导。我国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具有我国自己的特色,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技术的飞速进步,再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新的技术和材料也已用于建设使用,使得现有的技术规范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例如现有的技术规范在实际操作上的不足使得消防的监督工作受到影响,规范中的一些条款也滞后于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本文对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2.现有消防技术规范存在的问题

我国第一本消防技术规范是在1953年由公安部消防局开始编制,在1956年开始施行,其后的时间里经历过若干次修订工作。由于我国的消防技术规范是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制定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受着计划经济的影响,消防技术规范工作仍旧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现有的消防技术规范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我国消防安全工作的新要求。目前我国消防技术规范存在问题可总结如下:

规范制度的修订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

一直以来,我国的消防技术规范的制订修订工作一直是在统一的组织下进行的。其基本的程序是首先向主编部门提出申请报告,主编部门对其进行研究,认可后向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年度制订修订计划建议报告,进过审批之后才可向主编部门下发计划任务,然后主编部门才可对规范进行编制修订。在编制修订的过程中,还要对课题进行研究、调研,并且还要进行工程的试应用。编制好的规范初稿还要经过层层报批并组织出版发行。上述这些步骤,其周期多则8年,少则也要3年。

规范内容存在不足

我国现有的消防技术规范工作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的先天不足使得目前的消防技术规范与科研、生产以及检测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脱节。消防技术规范标准不能及时的对市场变化和技术更新做出应有的变化。标准也存在着不统一的现象,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对耐火构件的耐火标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耐火极限分成了四级,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则只分为了二级。作为高层建筑的防火标准本应该要高一些,然而在对建筑构件耐火时间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却比《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范要求的更高。在规范的试用范围上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大部分的规范其试用范围只限定在新建扩建或者改建的建筑物,一些已有的建筑却无法涉及。例如一些利用旧厂房改建成的超市、大型批发市场以及商场,由于其人流量大、面积广的特点,其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比一般性商场更为严重,然而规范却对此类场所的消防设备没有相应的规定。另外,由于技术规范更新较慢,对于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都不能被规范采用以方便正确应用确保安全,火灾防治工作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反映和解决。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变压器和锅炉房的防火做了规定,配电室的防火却无任何的要求。

一些规范标准的执行难度大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三层以下的建筑规定其可以只设置一个疏散楼梯,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筑的楼层多为4或5层,且都只设置一个楼梯,每层的面积多为200—300平方,按标准执行时每层的整改难度较大。

专业人才缺乏

现有的技术规范管理体制制约着我国对消防技术规范的经费投入,使其缺乏效果好的奖励机制,对高质量人才缺乏吸引力,,大批有用的人才很难被引进,致使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且难以提升,影响者消防技术规范工作的开展。

3.完善消防技术规范的建议

3.1增大对消防技术规范工作的投入

消防技术规范是智力劳动、先进科研成果、宝贵经验以及丰富信息的集合体,有着商品属性的一面。作为推荐性的消防技术规范,其所具有的先进的技术、适用的广泛以及所带来的人身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效益是其主要的被社会所认可的价值。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可对推荐性的技术规范的研究进行大的财力投入,可以组建消防科学研究基金,成立不同额技术委员会负责不同内容的消防规范的起草工作。推荐性消防技术规范被社会采用后可对开发出推荐性规范的社会团体通过知识产权的方式进行收益保护。

另外,在新时期我们应对消防技术和火灾基础科学的研究加大投入,例如在建筑才聊物理性能研究、建筑火灾的蔓延规律和烟气流动特性研究等领域加大投入。同时可对新型灭火系统的研究以及大型实验室加大资金投入。

3.2健全现有的消防技术规范体系

对现行的消防技术标准中不适应形势发展的条文和规定进行必要的废除或者修改,对空缺的技术标准进行补充与完善,例如制订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标准和建筑工程消防设施检测规范,以及消防产品的检测标准等等。在现有的消防技术规范中存在着一些随意性高并且标准浮动过大的条文,对于这些条文要进行重新的修订。在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与国际通用惯例接轨时,同时要紧贴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更符合我国国情、易于执行的消防技术规范。

3.3把规范体系的调整和规范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针对本文第二部分所提到的现有消防技术规范所存在的问题,对规范体系的调整和规范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探索,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消防技术规范工作改革之路。对以往消防管理指令性强、强制性审批的缺点,将消防的行政管理执行技术标准转化,努力达到一种管理高效、透明、规范的消防管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管理模式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展,另一方面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尽可能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可行、合理、科学的现代消防管理模式,以此保障我国消防大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消防行政主管部门应联合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组织“消防技术规范标准改革方案调研组”,科学的展开前期探索性工作,为消防技术规范工作的改革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案建议。

3.4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消防技术信息交流

在未来消防技术规范工作中,应当开展与国际合作共同研究的活动,向国际开放,同世界各地的同行共同联手,这样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发展建筑消防的安全技术。同时还应加强消防信息的交流,这也是加强合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出国考察,学校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同国外的消防安全部门谈论研究,对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进行引进,推动我国本土的消防技术规范工作。

4.结语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现有的消防技术规范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防火需求。对于如何更好的推进建筑事业发展,保障建筑的防火安全水平,我们必须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改进消防技术规范体系。现代建筑与现代消防的结合,使得建筑防火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机制,不断完善我国的消防技术规范,是我国消防安全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田映龙.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0).

[2]王建刚.高层病房楼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