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十篇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十篇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24:51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1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风险预控管理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储量国,最大的开采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同时,还是事故发生最频繁的国家。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估且不谈,每一例矿山事故的背后都牵涉到活生生的生命,对家庭和国家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虽然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总的死亡人数等仍然远高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按照现代安全管理阶段发展理论的划分要求,它由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风险预控管理和文化管理四个递进阶段理论构成。从目前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来看,我国尚处于前两个阶段,即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阶段,这种管理属于事后管理,管理效果较差。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事前预防的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以往的事后管理方式,采取措施完善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安全因素,做到防范于未然,这样才能实现煤矿企业的长治久安的发展理念。下面,本文就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涵义

作为煤矿生产安全的过程管理模式,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包括5个部分的内容,即危险源识别、日常监测、预控中心信息处理、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和实施。它们彼此之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兼有某种内在联系,也说是说相临的内容项具有承接联系,代表了管理实施的先后顺序。具体地说,危险源识别是风险预控的第一个步骤,要求在事故产生之前由安全管理人员全面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包括源头和风险大小的评估。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监控是它的第二个步骤,然后是对那些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源进行信息采集,最后要求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预防与处理,防范重大事故的产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具有无可比拟的卓越特性,能够及时发现阶段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修正,因此能从长远意义上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即及时性、闭环性、系统性和动态性,如果实现了这一目标,可以说我们就能及时正确地进行预警,从而大大降低煤矿生产中的系统风险,减少事故发生率。

2、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具体内容

2.1煤矿安全风险管理

上文提到,识别危险源是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所必须重视的,因此在事发前应对危险源进行必要的评估,评估其危险性大小,引发事故的可能性等,然后对其发现的危险源进行连续的监测,一旦危险源引发事故的可能性超过一定值,立即发出预警,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预防事故的产生。可见,危险源的辨识意义重大,是煤矿实现安全风险防控的先决条件,要想减少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全面监测、全面辨识。

2.2煤矿安全管理有关的制度的制定

为煤矿日常风险预控管理提供制度建设保障,包括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激励奖惩制度制订,管理运行体系设置,岗位职责设置明确,监督机制完善健全,煤矿文化建设合理到位等。

2.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管理

人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在我国过去发生的众多煤矿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可见,对人的行为的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煤矿的风险预控管理中,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不是简单地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对人的行为进行一系列的惩罚或奖励,而是要分析其产生的实质条件、原因以及是否存在某种规律特征,然后再这些行为进行条理归类,然后对每一类不安全行为分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与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2.4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标准和措施制定

当安全管理所有危险源辨识出来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危险源进行提炼,形成一系列管理要素。这样,在今后的管理中,只要控制好了这些管理要素,就可以实现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然而,如何控制好这些管理要素,把它们控制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要素标准和管理措施。管理标准的制定应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为原则,管理措施是管理要素达到标准的手段,在能达到目的的前提下,手段应该越简单越容易实现越好。

2.5煤矿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

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也是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煤矿生产环境管理、职工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煤矿事故救援体系建设等,这些都是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

3、引进风险预控管理模式的意义

(1)在目前煤矿行业总体不景气,我国煤矿安全管理落后,安全形势不乐观的大环境下,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给煤矿企业长效安全管理指出了新的方向,为我国煤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走出困境带来了希望。

(2)引进风险预控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更及时的发现危险源,从而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的管理要求。

(3)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是建立煤矿本质安全型管理系统的核心,也是建立本安型煤矿的起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能否运用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矿能否建成本质安全型煤矿。

(4)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改变了传统的事后管理模式,是从前瞻性的角度来完善煤矿企业风险管理内容、应急预案内容的一种以预防为主的主动管理模式,它极大地提高了煤矿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

4、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全过程

风险预控管理过程可以根据煤矿企业的不同情况而灵活调整,但通常都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4.1危险源识别

从煤炭行业兴起以来,危险源无处不在,如瓦斯威胁、机电故障等,这些危险源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风险预控管理首先要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只有对做到了对危险源全面而有效的识别,及时进行记录,才能为后面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4.2日常监测

煤矿企业通过一定的监控系统,对煤矿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和检测,一旦发现可疑的危险源,就会自动向预控中心报告,同时还会采取一定的初步措施,使危险源暂时得到控制,预控中心收到反馈报告以后,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看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同时建立危险源档案,作为日后日常监测的内容。

4.3预控中心信息处理

预控中心是整个煤矿隐患信息处理的核心,预控中心的工作内容包括日常管理、煤矿风险预控的中长期规划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日常监测信息反馈到预控中心后,预控中心即对其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出现已经辨识出的危险源,同时根据各种辨识危险源的方法,检查是否出现了新的危险源。如发现则对新危险源进行评价,如没有发现则继续进行日常监测。

4.4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尽快分析风险的大小和产生的原因是预控中心对风险评估之后应立即执行的步骤,它关系到风险防控的效率与质量。如果风险较小,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则可以暂不处理。相反,如果风险引发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则必须马上制定一定的控制措施,同时对措施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如果可行,则予以实施。对于煤矿企业而言,风险控制措施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类措施,即修改某些管理程序、作业规程或标准等,然后将修改后的规程等在生产中落实;另一类措施是技术性措施,即通过新建、改建或改造等手段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

4.5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和实施

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包括对原有风险控制措施和准备采用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新的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实施前应由预控中心组织有关人员,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价,论证其充分性和可行性,经过讨论确定后,批准并实施。相关的责任部门、岗位人员在实施措施前应先经培训学习,确认已理解并能按措施要求实施,预控中心应对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测量,未能达到要求的,应重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实施,达到要求的,应予以标准化,巩固成果。

5、煤矿风险预控管理质量的评估

为了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应该对风险预控管理的质量进行评估。质量评估的方法很多,如Bp网络评判、专家评判等,具体选择哪一种评判方法,可以视煤矿的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无论采用哪种评估方法,都要体现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基本思想。因为只有这样,评估才能反映出煤矿的安全管理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到位。评价内容主要根据风险管理的内容来制定,可以包含以下几点:

(1)评价煤矿的风险预控管理是否到位,风险管理中危险源辨识是否全面,危险源静态和动态度量是否正确,危险源信息检测是否及时,危险源预控措施是否全面,危险源产生风险预警方法是否正确,预警是否及时,预控是否得当。

(2)评价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是否准确到位,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分析是否合理,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手段是否合情合理,是否以人为本。

(3)对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组织结构进行评价,包括评价相关组织结构设置是否合理,奖惩制度是否合理,不同岗位之间是否分工明确,管理运行体系是否闭环,是否建立了良好的监督机制,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安全管理文化氛围,等等。

6、结语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以前传统的重视事后管理,轻视事前预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它通过对煤矿企业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日常监测,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预警,并制定出一整套风险控制的措施,从而将危险从源头上进行消除,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这是一套规范、科学、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保障煤矿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新春,宋学锋.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研究[J].煤炭工程,2007,(9).

[2]魏晓平,巩岩,李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7,(2).

[3]郭桃艳,杨君.试论如何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J].煤炭工程,2006,(6).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2

按照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6类高风险煤矿安全“体检”重点式监察“回头看”等四项工作的函》的通知要求,现做如下汇报:

一、安全体检

为保证矿井生产安全,全面查找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和隐患问题,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高矿井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体检”要求,我矿在3月份和5月份先后两次组织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生产自检自改工作,对煤与瓦斯突出、瓦斯防治、冲击地压、水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安全体检,通过对井下现场,安全设施设备和图纸报表等内业资料进行全面排查,共计排查隐患问题18条,形成了“两清单一报告”,18条隐患问题现均已整改完毕。

二、减少井下作业人数,提升矿井安全保障能力

1.钢联煤矿最大单班入井人数为175人,其中采煤工作面1个,单班作业13人;掘进工作面11个,每个工作面5人,单班共计55人以内。

2. 按照《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龙煤双矿【2019】36号)文件要求,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生产效率,引导和推动煤矿企业加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一步简化生产系统,优化劳动组织,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数量,从源头上防控群死群伤事故风险。结合钢联煤矿实际情况,制定有《钢联煤矿单班入井限员分配方案》,并制定有相应的考核方案,钢联煤矿生产能力为90万吨每年,根据文件要求,单班最大入井人数不得大于180人,我矿实际八点班入井平均人数为296人,超出规定116人,经矿相关领导研究决定,将八点班116人调整到四点班和零点班入井,其中调整到四点班入井58人(综合采煤队14人、机电设备安装公司8人、综合掘进队12人、生产辅助14人、方圆公司10人),调整到零点班入井58人(综合采煤队10人、综合掘进队18人、生产辅助18人、方圆公司12人),调整后我矿八点班、四点班、零点班入井人数均在180人以内,其中采煤工作面单班入井人数在13人以内,掘进工作单班入井人数在5人以内,在全部采掘工作面悬挂了限员牌板,人员数量符合《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龙煤双矿【2019】36号)文件规定。

钢联煤矿目前使用KJ150型矿用人员定位系统,在井下相关位置布置KJF82矿用人员定位分站,同时在需要精确定位的位置布置KGe41矿用射频定位器,入井人员全员发放标识卡,利用入井人员矿灯上安装的随身携带的人员标识卡向人员接收分站发射iD信号,井下设31个人员定位分站,分别在各石门、工作面进、出口均有接收器,实现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及日常管理等功能,目前该系统运行稳定正常。

3.钢联煤矿于2005年5月开始筹建,2013年9月末正式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90万t/a,服务年限90.6年。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主要灾害类型为煤层自燃与煤尘爆炸。矿井总入井人数832人。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集中大巷,分区石门开拓方式。现生产水平为-450水平。现有3个采区,其中生产采区2个,开拓采区1个;生产采区为南一采区、北一采区、开拓采区为北二采区;有1个采煤队组,11个掘进队组,采掘机械化程度100%。

三、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

钢联煤矿制定有《钢联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龙煤双一矿发〔2018〕130号)文件,成立了以矿长和党委书记为组长、各系统副矿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为成员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通过事前预控(风险分级管控).事中监控(隐患排查)和事后处理(隐患治理),形成了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促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明显好转。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我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连续三年进行全员培训,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形成风险清单,绘制风险四色图,制作岗位风险告知卡。在风险较大的作业(如巷道贯通、采掘过断层、过地质勘探孔、防灭火、煤尘、顶板、提升运输等)等风险源进行辨识并订制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重大风险。

按照国家、省、集团公司及标准化要求开展年度辨识评估及专项辨识评估,辨识结果全部应用于指导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急预案的编制,并制定下发了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矿长为第一管控负责人,分管副矿长为分管负责人,施工单位为管控责任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按照制度规定,矿长每月组织“月份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检查分析”、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分管负责人每旬对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检查分析”,并形成会议纪要。矿领导跟班入井跟踪重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现场立即组织整改。

2.强化班前会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一是所有作业人员、下井人员都要参加班前会,一个都不能落下;二是每一个人在哪里做什么工作,有什么风险,怎么防范,一定要安排清楚,所有人都要知道;三是做好交接班,上一个班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隐患,怎么处理的,本班还要注意哪些事项、做好哪些防范措施,都要交代清楚;四是每一次班前会都要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建立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通过开展矿每月组织一次的安全大检查、各系统按每周一采煤系统、每周二掘进系统、每周三机运系统、每周四通风系统、每周五地面和地测系统的顺序组织开展循环事故隐患排查,职能科室区队每天检查,班组每班排查,岗位人员随时自检自查,形成了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对检查出的隐患问题按照严重程度分级管理,对能够立即整改的现场监督整改,对于不能立即整改或整改有困难的,按照“五落实”原则限期整改,划分整改责任、制定措施、明确资金来源和整改时限、并制定应急预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按照双鸭山分公司煤矿安全隐患界定标准及处罚办法进行管理。

2.能够现场处理的隐患,检查人员盯在现场处理:危及安全生产的,检查人员责成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或施工人员)立即停工(或停止作业).制定措施.进行处理;不能现场立即处理的,安全信息中心负责登记.分类.建立隐患台帐.上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上报安全隐患信息进行分级处理。重大隐患由安全矿长负责向分公司汇报,并有汇报记录。

3.安全隐患需要矿其他部门协调解决的由领导小组负责下发安全隐患处理指令,一式三份,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各一份。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处理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负责隐患处理,监管部门负责对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监督。处理完后,施工单位负责向安全信息中心汇报,监督部门确认隐患处理后安全信息中心方可把隐患注销。隐患达到注销条件前,仍按隐患进行管理,直到整改销号为止。到期没有完成的安全隐患仍纳入闭环管理,直到整改销号为止。安检科负责分析隐患到期没有完成原因,对照制度进行处罚,并将到期没有完成原因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领导挂牌督办制度,并建立督办台账。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3

基于风险预控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属于一个过程式的管理模式,不过根据不同煤矿自身的特点,又可以将安全管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危险源辨识 

对于整体煤矿系统而言,危险源会对煤矿生产稳定性以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直接的影响,属于一种危害的状态或者是根源。在煤矿生产管理中,危险源是一切事故发生的起因,在建设、生产以及改造煤矿企业各个环节中,危险源都是存在的。所以,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死辨识危险源[1]。在辨识煤矿危险源时,应该基于煤矿自身特点,做好危险源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的特点,综合环境、设备、人力等方法,检测煤矿危险源,并且要求对于煤矿生产全过程的危险源都要进行检测,再做好相应的汇总分析。 

(二)风险评估 

等待完成辨识危险源之后,就应该开展风险评估,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矩阵,通过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触发的可能性来确定风险的具体等级,然后再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形成最初的风险管理表格。各个单单位需要将制定的初期风险表格上报,然后由专业的科室组织相应的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人员以及各个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补充与完善处理,通过修改、反馈与审核等多种措施,最终将稿件确定。随着煤矿生产实际条件的变化,就需要不断地评测与改进危险源的便是以及风险评估,促使其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这样也可以样pDCa管理模式体现出来。 

(三)制定相匹配的管理标准及措施 

通过辨识危险源,就可以将相应的管理对象提炼出来,针对管理对象,就可以制定出相应匹配的管理标准与措施,这样也可以将生产过程当中存在的危险源控制并消除,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当然,所制定的管理标准必须满足企业、行业以及国家制定的标准,也只有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才能够将相应的危险源消除;管理措施是针对管理对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方案,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更多的是要符合现藏的实际情况,如此才能够对煤矿现场安全生产加以指导。 

二、煤矿安全管理中风险预控体系的作用 

相比传统的煤矿管理措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所拥有的作用更为明显。在制定了相应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流程之后,就应该明确风险预控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只有认清作用,才能够让风险预控体系更加贴合煤矿安全管理,满足煤矿安全生产提出的要求[2]。 

(一)有利于科学安全管理流程的建立 

通过对安全生产系统、工作岗位以及作业环节等方面不安全因素的全面辨识,就可以将安全管理对象确定出来,做好相应的风险评估,然后将煤矿安全管理每一个环节的重点之处确定下来;根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条例,再配合上实际的安全生产过程,就可以制定出安全防控体系。所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就有利于煤矿科学安全管理流程的建立。 

(二)有利于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通过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建立,就可以细化分解体系当中每一个管控元素,将责任落实到任,才可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安全体系。在横向方面,通过辨识危险源,可以将安全管理责任明确,将安全管理责任从原本的安全管理部门下方到业务部门之中,这样才有利于部门业务保安的实现;通过辨别岗位危险源,才能够刚岗位安全责任明确,这样也可以实现全员覆盖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在纵向上,就需要将集团、矿区以及区队的安全管理责任相互的管理加以明确。 

(三)有利于超前预防管理的实现 

通过辨识危险源以及风险评估的全面开展,就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标准与保障措施,使得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从原本的传统模式转变成为现代化的新型管理模式——“风险的辨识与评估-风险的控制与降低-事故的预防与消除”[3]。另外,通过信息网络,也可以将支撑系统建立起来,通过自动预警等功能,就可以实现跟踪管控各种危险源,如此才能够实现超前的防范,实现全新的主动式管理以及风险预控的全新模式。 

(四)有利于风险控制的突出 

第一,将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作为主体,做好相应的辨识与评估,就可以将整体的整改措施加以落实,避免特大事故的发生;第二,将区队、班组以及一线操作人员作为主体,就可以辨识与评估岗位上的危险源,这样也可以制定出相应的管控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五)有利于闭环管控体系的建立 

通过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严格执行,建立出从管理对象开始,一直到管理目标实现的一整套闭环管理、自动循环、螺旋式提升的长效机制,就可以将管理体系当中各个子系统相互的衔接起来,并且又能够让其独立循环,有利于持续改进机制,将闭环管理形成。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4

关键词:井筒揭煤;揭煤防突;局部防突

中图分类号:p61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核桃峪煤矿为宁正矿区前期开发的骨干特大型矿井,位于正宁县西南部,井田面积191.30km2,煤炭资源量21.16亿吨,设计可采储量11.76亿吨,设计生产能力8mt/a。矿井按照高瓦斯矿井设计,核桃峪煤矿回风立井设计长度987m,直径7m。本次揭煤是宁正矿区第一次井筒揭穿8煤层,对回风立井井筒揭穿煤层的瓦斯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以确保井筒揭煤的安全,并对煤层的瓦斯基本参数进行测定,为矿井今后的开拓和生产中的瓦斯治理提供依据。宁正矿区位于甘肃省东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核桃峪煤矿是宁正矿区的主体煤矿。井田内地层自老而新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群(t3yn),下侏罗统富县组(J1f),中侏罗统延安组(J2y),中侏罗统直罗组(J2z),中侏罗统安定组(J2a),白垩系下统志丹群(K1zh),第四系(Q),其中中侏罗统延安组为主要含煤地层。

一、揭煤防突工艺流程

核桃峪煤矿回风立井井筒揭穿8煤层防突工艺首先在距煤层法线20m处对8煤层进行超前预探,精确控制煤层层位及产状,防止误揭煤层并为揭煤防突措施提供基础数据。预探煤层时,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对所揭8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初步预评价;在掘进到距8煤层法线7m前的位置对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进行二次预测。若预测揭煤有突出危险,则根据煤层突出危险情况编制具体的揭煤方案。对有突出危险性的8煤层,在掘进到距8煤层法线10m处的位置前必须采用区域性综合防突综合措施,包括对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区域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

若预测煤层无突出危险,在施工中也应实施瓦斯综合治理的措施,加强通风、监测,采用安全炸药远距离放炮揭煤等安全防护措施。在距煤层法距5m的位置开始,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的施工技术边预测边掘边探至距煤层最小安全法距处,通过远距离放炮揭开煤层。

二、防突措施方法

根据立井揭煤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本次立井揭煤防突技术措施以区域防突措施为主,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为辅。区域防突措施主要采用钻孔排放瓦斯或钻孔瓦斯抽放,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可采用钻孔排放、金属骨架超前支护、煤体固化等技术措施。实施区域防突措施时,立井掘进工作面距突出煤层间的最小法向距离为不小于7m;实施局部防突措施时,立井揭煤工作面与突出煤层间的最小法向距离为:钻孔排放为5m,金属骨架、煤体固化措施为3m。当揭煤断面较大,岩石破碎程度较高时,应适当加大距离。

若煤层瓦斯含量高,揭煤区域煤体瓦斯储量大,瓦斯压力高,排放时间长,为减小由此带来的工期压力,可考虑抽放措施加强瓦斯排放。

在掘进面距煤层法距不小于10m时,对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区域性评价。若测得煤层瓦斯压力p≥0.74mpa(或煤层原始瓦斯含量w≥8m3/t),应视该煤层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在掘进面掘进至距煤层法向距离不小于7m处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技术措施。

区域防突措施要求钻孔孔径为75~110mm,抽放半径取暂取1.5m(或排放半径暂取0.7m),控制立井轮廓线周围12m,同时还应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钻孔开孔位置设在距煤层垂距不小于7m的掘进工作面上,各孔应穿透煤层并进入底板不小于0.5m,当钻孔不能一次穿透煤层全厚时,应保持煤孔最小超前距15m。

在立井掘进工作面距煤层法距不小于7m处,施工穿层钻孔,按照揭煤防突区域措施要求控制立井掘进轮廓线外12m范围内煤体,钻孔布置如1所示:

图1立井揭煤区域措施钻孔布置示意图

a—钻孔终孔位置平面图;b—钻孔平面图;c—钻孔剖面图

三、揭煤局部防突措施

1、局部抽排措施

在掘进面距煤层法距不小于5m处对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或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时,若指标超标,则应对石门所揭煤层实施局部排放的防突措施。在石门揭煤工作面采取排放的局部防突措施时,钻孔直径为75~90mm,钻孔的控制范围是:立井揭煤轮廓线外至少5m,钻孔尽可能穿透煤层全厚,钻孔排放半径暂取0.70m。当钻孔排放瓦斯达到预计时间后,采用瓦斯预测的方法进行效果检验。如果措施有效,则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掘进作业。如果防突措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则应补充相应措施以达到瓦斯防治的效果。

2、超前支护措施

在掘进工作面距煤层法距不小于3m处,对立井揭煤轮廓线超挖0.7~1m,设置超前大管棚一环、小钢导管和自进式锚杆多层交锚超前支护。锚、管外露部分用格栅钢架支撑,格栅钢架间距为50cm。以煤矿揭煤防突技术的金属骨架法防突和城市地铁浅埋暗控技术措施管注浆法防坍,以固化浆液充填岩石间孔(裂)隙技术措施相结合的超前支护局部防突技术措施。

3、超前小导管

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采用φ42mm钢管制作,导管长9m,环向间距30cm并与大管棚交错布置,管心与衬砌设计外廓线间距为50cm。导管进入煤层底板不小于2m,若不能进入煤层底板则小导管的水平超前距为1m。施工方法采用钻机施钻,安装超前φ42mm小导管,注浆泵进行注浆作业。预注水泥浆加固围岩并止水。

施工工艺方面制作钢花管:φ42mm超前小导管在构件加工厂制作。前端做成尖锥形,尾部焊接φ8mm钢筋加劲箍,管壁上每隔15cm交错布置注浆孔,孔眼直径为6~8mm。小导管加工见图2:

图2注浆小导管加工图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5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预防措施整改

煤矿机电事故,是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机电运输类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煤矿八类事故分为顶板事故、瓦斯事故、机电事故、运输事故、火药事故、放炮事故、水灾、火灾、其他事故。其中机电事故与运输事故是分开的,但煤矿习惯把机械、电气、运输通称为机电运输事故。

1煤矿机电事故预防探讨

煤矿运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后,系统安全理论把人、机、环境、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跟踪预防,从中发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针对煤矿作业分散、设备繁多、分布面广、自然条件恶劣、管理难度大这样复杂的特点,紧紧依靠一种技术手段,一次危险源辨识、一次风险控制,很难杜绝事故的发生。

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不能认识到所有的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这样就对跟踪整改,持续辨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万一发生事故,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发生这起事故,通过预防和控制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持续跟踪和研究已发生的机电事故意义重大。

研究煤矿机电事故,不难发现多起同类事故摆在面前,煤矿生产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但可以减少现有的危险源的危险性。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集中选定的风险。传统的机电事故管理往往是模板式原因分析、号召式、经验型的防范措施,严重缺失对防范措施的实施反馈、检查反馈和处理反馈方法,一定要重视防范措施的探讨与实施。我认为,煤矿井下设备埋下的隐患及故障是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从事故后设备多次改造、反复整改和人机试用后的效果来看,大部分违章事故是人与设备的不协调造成的,设备操作不合理将人的正常协调平衡现象制约,无疑为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现代安全理念在煤矿的运用,要求井下设备具有操作规避装置和所有设备具备应急装置,对使用好现有设备提出了更高的安全预控、探索整改、跟踪辨识的标准与要求。

2煤矿机电事故原因

煤矿事故数据与现场实际不符。统计的数据大多是发生了较大机械事故、运输事故、电气伤人事故或死亡事故的数据,忽视了许多潜在的隐形的事故,导致事故的分析、预防、控制与实际不对称。

言吉不言忧,回避事故的真实性。由于煤矿在机电事故后言吉不言忧,导致潜在隐患没有被发现,机电类似事故也频繁发生。

设备选型不当,相互使用不匹配,应付凑合使用。煤矿存在设备超容量过负荷运行,发现后跟踪不连续,隐患整改不彻底,且对设备存在的危险源未能实时跟踪监测,对制定的防范措施未能跟踪落实,导致潜伏的或已发现的隐患处于失控状态。

机械的特性与人的特性不匹配。即设备系统允许的响应时间与人的行为响应时间不等同。

过高的估算“人”的风险类型和“人”的危险源。低估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在设计、制造、物料选择、工作环境、维修等地方埋下隐患,没引起人们的认识和重视。

由于机电设备较为复杂,品种繁多,事故发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一是机电设备老化。由于安全投入与设备更新不及时,很多设备超期服役,超负荷运行,只能靠修补和加强运行状况的监督来维持生产。二是近十年煤矿效益较好,但引进国外设备后,技术岗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不到位,对设备性能知知甚少,未能很好的开展设备的辨识工作,最终造成机电事故较多。

在购置设备方面,随着机电设备市场的放开,大量劣质机电产品涌入煤矿市场,非防爆产品、非煤矿许用产品在煤矿的非法使用,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与环境不相适应,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事故隐患。

煤矿井下工人基本素质较低,多数人不具备基本的安全保护技能,有章不循者大有人在。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再加上特种作业人员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也埋下相应的安全隐患。

3树立机电事故是可以预防的理念

用本质安全的观念树立预防机电事故的理念。生产活动中离不开使用设备,离不开能量的运用,就存在着意外释放的可能性,也就必然存在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事故的发生是有条件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最小化),我们就要抑制(破坏)事故发生的条件,避免事故发生。煤矿的安全生产决定了永远的预防,机电防范措施全过程持续的动态跟踪改进管理,是有效防范同类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跟踪、探索与改进,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只注重事故表面人的操作因素而忽略了硬件事故在事故致因中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人的身体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躯体,自我防范与正确使用设备(工具)是人生来就具有的。人自身协调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来完成的,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让煤矿机电设备与人相适应,让煤矿工人与设备相融合,从而避免煤矿机电事故。

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培训和高压的处罚更能帮助消除设备隐患,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动,你就会从每一个细节分析人与设备的融合,你就会超前预防设备许多事故的发生,提前辨识出隐患,就会有许多安全改造,安全发明,安全革新,安全防范。

设备达到本质安全,不要向外求救,要靠自己对设备性能的掌握,环境的分析及人员的适应与操控逐一辨识人的安全,其实人与设备,人与环境最初的接触是辨识与人不相适应最好的时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之表面的直接原因。在人与物两大系列中,人的失误占较大地位,但必须考虑到再先进的设备总离不开人。伤亡事故完全来自机械或物质的危害,但更进一步追踪,机械还是由人设计、制造和维护的,物质也是由人支配的。对许多机械伤亡事故跟踪分析,不难发现,事故多藏于设备隐蔽处,一但发生了事故认为是人的疏忽所至,往往人们认为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实际是设备隐藏着隐患没用发现与认识,这点就告诉人们对危害只是有限的认识。

4煤矿机电事故预防的实施步骤与实例

4.1用事故预防原则对照排除隐患(如图1)

2008年9月5日,连采队副队长张某带班,接班后安排张某某先清理5联巷开口处浮煤,后又安排梭车司机范某去四联巷搬运支护材料,当范某行走至皮带机尾时发现皮带没有运转,便违章从皮带上跨越,蹬上皮带时皮带突然启动,将他拉倒在皮带上,从皮带机尾的电缆架下穿过。破碎机司机乔某听见范某一声喊叫,且看见一束灯光在皮带上闪出,就立即按皮带闭锁按钮停机,随后立即实施现场抢救,及时将范某送往就近医院治疗。经医院检查拍片后发现范某肺部有充血且腰椎骨折。

(1)消除隐患,只是一种期望与努力方向,采用机器人工作面或无人采煤法和红外线检测方向。在现有生产活动条件下暂时难办到

(2)预防发生,延长起机预警时间,把全公司416部胶带机预警时间由7秒延长到30秒,(通过这起事故,发现国内现有胶带机保护装置预警时间为0―15秒,且厂家出厂时预警时间均设置为7秒)。从生产厂家设计上加大预警时间。

(3)减弱发生:重新调整胶带机平直度,避免皮带跑偏与震动,减少底皮带浮煤。

(4)隔离方法:增加机尾至破碎机段的可伸缩防护栏,随着破碎机的前移,可伸缩防护栏跟着防护,消除了破碎机与机尾之间可能行人的缺口,且安装了防护栏与机械电气闭锁,只要进入机尾,破碎机和胶带机必须停电;增设合格的行人皮带过桥。

(5)连锁自动化控制装置;机尾增设拉线急停保护,跑偏保护安装在纵梁上方,即能防止皮带跑偏又便于人为搬动。

(6)醒目警示标识,在机尾两侧增加“皮带运转严禁清煤”,把急停开关,警铃喇叭紧跟机尾移动。

4.2用事故预防经验对策排除隐患(如图2)

某矿连采队在2011年9月27日井下搬运大型设备(破碎机、连采机、锚杆机)时发生伤亡事故,夜班4时10分左右,设备行走到30联巷。由于连采机行走电机高温,所以停机加水冷却,在行走过程中,破碎机司机樊某坐在履带上方铁板上,一只手把着破碎机固定自己,另一只手操作左侧行驶手柄,右侧行驶手柄用密封圈卡住向前行驶,停机时只是把密封圈用手向上提了一下又放在原位。4时40分,张某在未经带班队长安排的情况下,自行启动破碎机油泵电机,因破碎机右行走操作手柄被密封圈卡住,处在行走位置,破碎机突然向右侧摆动,将张某挤在破碎机料斗和煤壁之间,致使张某头部挤伤死亡。辨识前后对照表如表1所示。

同类同样的事故从多方面反复启示人们,为了防止事故,关键在于发现和识别危险。这涉及到操作者的感觉能力、环境的干扰、避免危险的知识和技能,现场实际操作经验特别重要等等。

4.3在操作过程中用人机匹配行为排除隐患

(1)操作过程是否可控制

(2)工作过程是否在观察范围内

(3)范围内的物体异动是否可察觉到

(4)对异常、异动等信息是否可以理智处理

(5)处理异常对人的关联、对物的关联中否安全

(6)处理异常的环境空间、时间空间是否有危害

(7)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人、环境和设备暂定壮r下,操作者的技能、速度、敏捷、准确可控,认为相对安全。

(8)若人的工作过程具备稳定性,按正常行为工作,危险无法避免,那就必须通过机械的改进、传感设定、信号提示等减少或消除人的危险。井下首次使用15型双臂锚杆钻车存在问题跟踪预防整改实例对照表如表2所示。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6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本文笔者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来说,虽然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经验总结,建立完善了很多管理制度、办法,但整体上来说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等,特别是超前预防控制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思路传统保守,过多依靠专项整治、集中排查、会议布置、下达命令、处罚为主等的行政手段来强制实施进行安全管理。一般都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或者事故发生后,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再根据事故性质,进行整改。这种治标不治本、被动救灾、事后处理整治的安全管理模式,在短期内对安全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很难从源头上遏制生产事故的发生。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完善、不建全,安全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二是对员工培训不全面,针对性不强,人员不安全行为缺乏有效控制;三是安全管理操作控制程序不清晰、不闭合,未能做到全过程控制,安全管理不全面、存在漏洞、随意性较强;四是对矿井存在的危险源及潜在的危害因素没有进行系统、全面、充分的辨识和定量的风险评估,并针对相应的风险制定具体的管理标准和措施的管理流程,不能做到风险的超前预控,安全管理缺乏超前性;五是没有针对所有的作业活动制定相应的岗位风险管理标准和措施,没有做到所有岗位规范操作和全方位控制,安全管理缺乏针对性;六是未能针对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具体管理办法,安全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二、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

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减少国家财产损失为宗旨,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以预防控制为核心,以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为重点,以结合实际、分步实施、重点推进、讲求实效为原则,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建立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更科学、更系统、更有效、更全面的体系化安全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杜绝较大责任事故发生,使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

三、安全管理体系目标

煤矿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的资源、经济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过程(设计、建设、生产、扩建等)中对各系统中已知规律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分级,进而对其进行风险预控,实现煤矿“人、机、环、管”的优化、协调,杜绝较大责任事故的发生,并使各类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人们的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闭环风险管理过程。

因为煤矿事故种类多,因果链长,不好管理,且有些因果链还不大清楚,所以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煤矿安全目标。

四、安全管理的特点

1)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特点。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强调的是“风险可控制、事故可预防”的过程管理,是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实行关口前移、预控为先。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直至最终的管理目标,形成一套按照pDCa循环模式的闭环管理长效机制。它是持续不断循环上升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过程中动态管理的,能够很有效地处理好“人、机、环、管”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那些认为煤矿“出问题是正常的,不出问题是偶然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

2)风险预控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特点。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管理过程,反映了企业的预控能力,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工序所有可能的危害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和环境的危害状态、管理漏洞和缺陷等等)进行全面具体的辨识,明确管理对象,通过分析评估,确定这些不安全因素的风险等级,从而明确各生产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实现全方位管理、重点控制。另外煤矿安全风险管理贯穿煤矿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从煤矿的设计、建设、生产到报废,每个工作环节都要实施风险管理,达到全过程控制,从源头上对管理过程和管理重点实施超前预防控制,实现关口前移。

3)以预控为核心,持续改进的特点。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预控,就是在对矿井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全面充分辨识和合理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危险源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对风险进行预先控制,切断风险发生的渠道和条件,进而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控,并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予以分析,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同时辨识新的危险源,为下一阶段的安全管理循环提供经验累积,从而实现对风险的预控和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4)具有针对性和简单性特点。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求全员、全过程参与,使各岗位、各环节的作业人员自下而上自始至终参与危险源的辨识、管理流程的设计、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对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很了解,针对存在的危险源和可能出现的风险的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容易理解和掌握。操作人员对于属于自己的具体要求一目了然,只要知道和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和工作措施,按标准、措施执行,就可以规范作业,所以现场的针对性和员工操作的简单性特别强。

5)通用性和特殊性的特点。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给出的是一整套解决煤矿安全生产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更清晰、更具体地明确了管理对象、管理程序、管理重点、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和管理目标,形成了一套以风险预控为基础的闭环管理模式,所以适用于任何类型、任何条件下的矿井。对于不同矿井来讲,不同的是存在危险源的类型、数量和风险等级及主要危险源,而辨识风险的方法及实施安全管理的理念是一致的。只要全面实施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就能解决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6)科学系统性的特点。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是在继承我国现行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通过风险辨识,强化流程管理、过程控制,突出了管理的超前性,使制定的标准措施更科学、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落实。对体系运行效果,通过过程考核,系统掌握措施落实的流程和制度建立情况、措施落实的效果,确保危险源的预防控制落到实处。通过动态考核,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并进行控制整改,做到持续改进。

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点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7

一、对风险管理的理论认识

简单地说,企业风险就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风险管理就是对未来进行管理,其目的是持续发展。因此,“不确定性”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意义所在,也是企业发展的机会所在。企业风险管理的本质,就是实现风险与盈利的平衡。也就是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果一味冒进,风险承担得太多,后果很难设想;如果企业风险承担不足,瞻前顾后,错失良机,也很难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所以,能够承担多大风险,愿意承担多大风险,是企业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

然而风险管理对于我国煤炭企业而言,还是一个较为生疏的概念。尽管很多人都对“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话不陌生,但对“全面风险管理”这个舶来品,还是在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之后,才有所了解。我国煤炭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企业风险意识淡薄,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防控机构和风险管理体制,决策流程不完整,制度不健全,对财务风险的防控认识不到位。

从理论上讲,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企业管理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管理领域,在围绕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方面,风险管理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管理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煤炭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煤炭工业本来就属于高风险产业,由于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市场风险在煤炭企业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企业风险也由传统的安全生产风险、财务风险向战略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多领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推行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的煤炭工业结构调整,既给煤炭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众多经营风险。因此,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既是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需要,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煤炭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煤炭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煤炭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突出问题。而这些问题,既有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又有转型期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严重阻碍了煤炭工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经过分析,笔者认为目前煤炭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资源风险、安全生产和环境风险、多元化经营风险、重组风险、物流风险、财务风险、投融资风险、采购风险、产品研发风险、营销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法律风险、宏观环境风险和战略风险等方方面面。现摘其重点简要分析如下:

1.安全生产风险。安全、健康生产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安全与生产是矛盾的统一体,它对生产起着既制约又促进的作用。安全工作搞不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增加生产成本(安全被动成本),从而阻止生产的发展。近年来,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总的趋势是下降的,但是煤矿生产中的重特大事故隐患依然是煤矿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各种大量频发的煤矿事故不仅使众多企业面临窘境甚至顷刻破产,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形象。

2.多元化经营风险。近几年,由于政策性成本增加,政策性因素调整导致煤炭开采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安全成本、煤矿转产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等相继计入煤炭现行成本,煤炭企业利润增幅趋缓。为了抹平煤炭行业周期性难题以分散风险,一些煤炭企业集团正沿着“煤一电一热、煤一焦一化、煤一港一路”等“一基五线”产业发展战略,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实施扩张型竞争战略。非煤产业已经占到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当前煤炭企业的投资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对相关产业的投资,如投资于电力、煤化工、物流、装备制造等行业,这些非煤行业的投资建设、生产运营管理、产品市场开拓、科技创新等都增加了企业的多元化经营风险。

3.项目投资风险。目前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对外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维简投资超预算的现象严重,资金没有来源保障;二是项目投资预算不全面,缺少项目资金的年度及分月实施计划,年度预算批复下达时间较晚;三是内部资金调控力度不够,自有资金集中度小,缺少适应矿井客观需要的发展型、平稳型和退出型等不同类别的资金分配办法;四是投资收益率低;五是管理部门不明确,存在职责不清、权限不清、工作程序不清、信息渠道不通畅的问题;六是投资监管不到位,资本投出后,无人或基本无人考虑收益。

4.项目融资风险。煤炭企业集团在项目融资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煤矿建设项目不能及时取得国家核准手续,存在大量的“短贷长用”现象,加大了违约风险,同时也加大了融资工作量;二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渐消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开始复苏,防止通胀和防止投资过热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家的货币政策开始转变,从紧的货币信号日渐强烈,对企业的融资环境将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贷款利率、规模、审批速度和监管政策等方面。

5.宏观政策变化导致收益变动风险。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形势的变化,煤炭市场形势也一直处于波动状态,企业收益呈现不稳定性。引起煤炭企业收益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煤炭产业政策调整影响大。目前国家正推动的煤炭资源有偿取得、建立煤炭矿区环境治理补偿机制、建立煤矿转产机制三大改革政策,按此要求,现有矿井需交纳采矿权价款、环境治理保证金和转产发展基金等,这些都会给企业运营带来巨大的资金和成本压力;二是国家税费政策的调整加重企业税负。2006年资源税征收标准由0.55元/吨提高到3元/吨,目前国家又在尝试推行资源税从价计征政策,企业的资源税负将进一步加重;三是煤炭供销市场波动大。受诸如国家经济发展和其他能源价格等影响,加上行业资源市场化程度不高,产销上下游关系不平等,资源竞争比较突出,煤炭市场波动较大。2008年某煤炭企业对外销售原混煤的最高价达384元/吨,而2009年原煤平均价

才235元/吨,当前国家宏观经济走势和煤炭市场走向仍不明朗,导致了公司在销量和收入上都有不确定性。

6.企业法律风险。一方面是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合作方恶意违约、欺诈等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领导或员工因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不强,在经营决策中不考虑法律因素,有时怀有侥幸心理或打球的心理故意违法经营给企业带来的法律风险。企业要保持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各种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控制和化解。如果企业不重视法律风险管理,其发展成果将有很大一部分成为承担法律责任的“牺牲品”。

三、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对策

1.明确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应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也应把机会风险视为企业的特殊资源,通过对其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不同企业风险管理目标是不同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要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企业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使企业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完成相关运作。

煤炭企业的生产条件、产品特点差异大,且不能被人力所改变,每个企业应本着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对重大风险、重大事件(指重大风险发生后的事实)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内部控制为重点,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2.建立起风险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企业风险评估机制,认真组织开展企业风险分析;二是制定企业风险管理策略,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确定风险管理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配置原则;三是建立起企业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加强对风险的日常控制;四是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系统,以便满足企业整体和跨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综合要求;五是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整体实力。

3.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规划。煤矿项目的风险包括政治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安全风险、自然风险和设备材料风险。虽然风险的存在会给煤矿项目的推进和项目的成功带来负面影响,但如果掌握了风险发生的因果关系,风险是完全可以管理的。因此,关注项目风险,掌握风险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从项目组织、职责、流程与制度方面建立一套风险管理机制是确保煤矿项目成功的前提与保障。通过对煤矿项目特性的描述、检查表、流程图及走访不同的项目负责人,从潜在的风险事件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以及风险征兆等来检查风险。

4.加强矿井安全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也是减少和消除煤矿安全隐患、预防煤矿事故发生,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8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意识;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D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16-0076-02

随着人们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使得煤矿行业日益兴盛,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规模渐渐地扩大化,但是煤矿开采是一项高危险性、高复杂性的地下生产作业,以至于很多煤矿企业在开采生产的过程中频发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影响煤矿资源的正常供给。因此,本文以下针对在煤矿生产中频发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述,同时提出几点相关有效措施来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杜绝煤矿事故的发生,有效地对危险影响因素进行预防。

1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目前有不少煤矿事故案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些煤矿事故案例的发生其原因有很多,我们通过对煤矿通风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管理机制、装备设施等四大因素。

1.1自然环境因素

众所周知,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则受到更大的地应力、低温以及瓦斯压力的影响,因此,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具有危险性。另外,随着这些自然环境因素威胁渐渐加重,煤矿开采中频频发生事故是因为瓦斯的爆炸。

1.2人为因素

由于很多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在进行煤矿开采、生产的时候都太过随意,导致开采操作不规范并发生违章作业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煤矿企业上级也没有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因此,很少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训,而且没有投入过多的安全设备工具,使得全体员工没有对安全意识引起重视。

1.3政府监管因素

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等还不够完善,因此很多煤矿企业并没有将安全意识重视起来,也没有形成严格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理念,甚至有些煤矿企业违规操作,只重视经济收益而不重视安全生产以及员工人身安全,而且,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也导致很多煤矿企业非法操作而引发更多的煤矿事故。

1.4装备设施因素

由于煤矿生产装备设施能够有效地防止煤尘堆积、飞扬等现象的出现,如果没有对这些设备很好的监控则会在一定条件下引发爆炸。另外要注意煤矿生产设备设施是否运转正常,否则会造成各种检测数据的错误。

2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的防范措施

众所周知,煤矿生产具有危险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而且在生活中常常看到或听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媒体报道煤矿发生爆炸、坍塌等安全事故,因此,我们需要做好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煤矿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率。针对上文论述的安全事故影响因素本文以下就这些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几点相关防范措施。

1)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计划并进行落实。面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安全隐患,我们在不能改变自然环境的背景下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计划,并对这些计划进行落实下去以有效地进行安全隐患防范。另外,需要制定煤矿矿井通风管理方案,建立一些确保通风安全的相关程序,并且进行实施加以防范。此外,在煤矿生产中注意机电管理,确保通风机局部正常通风;

2)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并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对于煤矿生产来说,是具有高危险性、高复杂性的生产作业,因此,在投入煤矿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培训合格以后才可以进入煤矿生产工作中。另外,通过观察煤矿实际工作情况,将一些安全专业术语以及警示告牌放在醒目的位置,让员工时刻记住安全生产。以上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开采人员们的安全意识,从而将安全生产作业形成标准化工作,有效地保障煤矿生产安全以及减少人员伤亡率;

3)安全监察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煤矿生产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安全的矿井管理体系,设立监管部门对煤矿生产作业进行有效管理与监察,并采取一些有效手段以及措施以防范安全事故的突然发生。另外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实现从上到下的层层责任制度,加强各级各层的责任心,从而确保煤矿开采安全。同时,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对煤矿矿井以下的作业、设施等进行监察,对于发现违章或者异常则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分析判断以整改,从而更好地预防通风安全事故的发生;

4)提高技术水平与加大装备设施的投入。某煤矿局部通风质量被极大提升,而且掘进工作面风量也增加了,满足了采煤生产需求,同时也改善采煤工作环境。该煤矿采用自频技术后,采用前后主要通风参数的变化数据如下两个表。

从上面两个表中可知采用了该技术之后,在通风距离、百米漏风率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效果。煤矿矿井生产少不了高技术水平的装备设施,只有加大这些装备设施的投入,才能保证地下生产作业安全。装备设施可以时刻进行检测煤尘以及瓦斯参数,能够提高煤矿矿井生产的安全系数,安全监控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定时对装备设施进行检查,一旦发生设备检测异常则进行维修,以保证设备在矿井中正常使用。

3结论

本文主要将煤矿生产过程中影响通风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论述,同时结合煤矿生产特点提出几点相关措施以防止安全隐患出现,从而保证矿井生产安全以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安全生产制度的完善有效地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性,从而保证开采工人的人身安全,减少伤亡率。综上所述,这些有效措施从整体上为煤矿企业提高安全系数,而且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伟,曹宜峰,龙厚喜.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科协论坛,2013(6).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9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控制因素

矿井通风是矿井安全工作的基础,是稀释和排除矿井瓦斯与粉尘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也是创造良好劳动环境的基本途径。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源源不断地将地面空气输送到井下各个作业地点,供给人员呼吸,并稀释和排除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井下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

一、影响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的因素

(一)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人的因素

众所周知,过程控制必须从人开始,由人控制,到人结束。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创建学习型企业。以提高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强化自保、互保观念。人的因素是过程控制的主导,主要包括安全意识、通风安全操作能力和员工培训等环节。

(二)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物的因素

通防隐患的存在和事故的发生,从本质上说是由于矿井中存在过量能量(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等)和危险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过量能量和危险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过量能量和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就可能引起事故。因此物的状态是过程控制管理的依据,其核心是通过多种手段弄清物的状态,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保护自己。

(三)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环境因素

首先,隐患治理。为此要从隐患确认,隐患级别的危险性估算、隐患排查、隐患预测、隐患类别分析、隐患治理和考核等几个方面进行强化。其次,大气监测。危险的大气状态是触发通防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必须强化对危险大气状态的监测。最后,环境监测。硬环境是通风安全工作的特质手段和条件,从许多事故看,灾难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硬环境的缺陷,因此必须加强对硬环境的监测,确保设备设施的灵敏可靠及工作场所的适宜。

(四)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管理因素

一是管理方式。通风安全管理就是要创造良好的通防环境,建立可靠的通风安全系统。合理的安全目标是实现通风安全的潜在基础和内在动力,它包括安全指标、相关方面的具体工程,可承受的最大限度风险等。二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组织实施,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思想品德、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直接影响着安全目标的实现。三是责、权、利的划分。权大于责必然产生腐败和惰性,责大于权必然引起消极和对抗,都不利于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应急处理程序。在对实际工作进行安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规范可靠的工作程序,对通风安全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业务保安制和工种岗位安全责任制。

二、加强煤矿矿井通风的策略

对生产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不断充实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实现通风安全管理目标。

(一)强化煤矿生产计划管理

编制计划主要依据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矿井生产发展计划、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及通风安全技术资料。在编制年度和月生产计划的同时,必须根据矿井的实际条件,编制保证安全生产的通风、防治瓦斯、防火、防尘和降温等工作计划。根据计划要求合理分配资金、人力、物力,认真贯彻落实,无特殊条件变化应确保计划实现。每期计划执行中和结束时要进行检查、分析和总结,对安全隐患和计划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下期计划进行全面安排,提出保证计划完成的措施。

(二)加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

每个矿井必须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防尘管路布置图、瓦斯监控系统图,对于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要有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图等。需要收集储存的数据有主要井巷的通风参数、煤层瓦斯含量、瓦斯相对涌出量、瓦斯绝对涌出量、瓦斯地质资料、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自然发火期统计资料、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主要通风机的性能曲线、局部通风机的型号及其性能参数。所有仪器应有说明书,建立技术档案。定期进行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和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以获得主要通风机性能实测曲线和关键阻力路线的阻力分布等资料。

(三)深化煤矿通风系统管理

井下一切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风桥、密闭墙、栅栏等必须有专人负责维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随工作面推进和迁移应及时进行通风系统调整和风量调节。在改变通风系统时应预先制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总之,只有安全搞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工作做不好,出了事故,企业和个人都将受到损失,严重影响煤矿效益,因此要注意文中论述的安全因素,确?进一步提高了煤矿通风管理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有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中,保煤矿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立云,杨玉中,张强: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的topSiS方法[J].煤炭学报,2010.08.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S].2010.07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10

关键词:煤矿;安全通风;事故;防范

矿井通风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安全通风的任务是通过采用经济、有效以及安全的通风技术和方法,从而有效的为井下作业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排除有毒粉尘和气体,从而达到有效的预防矿井瓦斯爆炸等重大危险事故的发生[1]。而长期以来,在从事煤矿的作业中,由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缺乏、没有把煤矿的通风安全放在首要地位,因而经常会导致重大的发生,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而造成煤矿通风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员工安全意识低、规章制度不健全、通风管理措施不到位等,煤矿事故的发生不但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会造成煤矿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

1.1要加强对通风系统的管理

为了有效的保证煤矿工作的安全生产,就必须要加强对通风系统的管理,消除系统的运行隐患。首先,对于管理层来说,要树立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健全相关的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制度;要做到统一思想、努力建立通风可靠、管理到位的安全通风工作系统。对于员工来说,要努力提高安全的思想意识,为进行安全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制定相适应的工作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安全知识的培训,让员工认识到安全管理对于工作以及保证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性。管理层应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工作制度与规范,对员工进行系统性培训。尽量在培训的过程中让员工掌握安全方面的知识,提高员工的隐患识别能力。同时企业领导还要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引起高度重视,落实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提高通风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最后,要做到以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对影响通风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给员工营造一个稳定、安全的工作环境。

1.2要加强对通风安全控制的管理

由于通风安全管理涉及了多个学科以及专业的工作领域,所以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境出现问题就会对安全造成隐患,并对生命财产产生重大的影响。而这就要求为安全管理控制系统建立一个良好的通风环境。第一,要确定安全控制的目标,明确规定安全指标以及所能承受的最大的风险程度,并在此基础建立完善的安全通风系统。第二,要建立严格的选拔体制以及员工的考核制度,优化管理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遇事应变的能力。第三,要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的划分各部门、各岗位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完善的员工激励体制以及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的工作体制。第四,要健全安全控制的管理制度,同时要设计针对突发性危险的应急处理措施,最大程度上保证隐患的及时消除,降低事故带来的损伤。

1.3要加强对通风环境的管理

对煤矿安全通风造成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大气状况、作业环境、火灾隐患以及安全控制系统管理不到位等[2]。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对会造成安全隐患的情况进行提前预防,提高员工的隐患识别意识,及时对安全隐患进行预测、治理以及分析,并将这些贯穿于煤矿工作的全过程中去。(2)加强对大气状况的监测,如空气中粉尘的浓度、井内瓦斯浓度的变化等都要进行全面的监测,尤其是对于参数危险值等数值的进行明确的规定,减少因了解不明确而忽略了所带来的隐患。(3)加强对工作环境以及工作设备的维护,尽量去减少安全隐患的产生。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开通多条避灾路线以及加强对井下工作人员的保护,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在出现事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煤矿安全通风事故防范措施

2.1加强对井下通风设施的管理以及维护,减少漏风

采区通风措施是指在采区通风的网络中,为了能有效的控制风向以及风量而构建的进行隔断及控制风流的一种通风构筑物。而采区的通风措施主要有:挡风墙、风门以及调节风窗等。而有效、合理的设置通风构筑物并保证设施能持续正常使用是矿井中通风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当通风设施遭受损坏时,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维护则会造成风的大量灌入,从而造成工作中所需要的风流速度下降,瓦斯出现积聚,井内气温升高,对井内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阻碍,所以对采区内的相关设施要及时的进行管理及维护,保证设施保持正常运行,从而有效的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保障。

2.2合理的选择矿井中风的调节方法

在通风网络中,由于巷道风阻的原因会导致风流并不能完全的分配到矿井中的各个工作点,造成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就要求采取有效控制与调节风量的方法。除此之外,要做到风流随着巷道的增加以及变更、要求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风量调节,按调节的范围可分为矿井总风量的调节以及风量的局部调节,进行矿井总风量的调节方法有:改变主风机的速度来改变扇风机的特性。而局部风量调节的方法有:降低风阻调节法、辅助通风机调节法。但在进行调节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哪种防雷进行风量的调节。

2.3要选择正确、有效的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指向井下各个工作地提供新鲜空气,排除井内的污浊空气的通风控制设施的一个系统。矿井通风系统对矿井的开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对整个矿井的开拓、矿业的安全生产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要选择正确、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这样才能充分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减少通风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4要加强对井内瓦斯的管理,避免瓦斯积聚出现爆炸

要及时、充足的保证井内风流的供应,防止瓦斯出现积聚而出现安全隐患。要正确、合理的选择通风系统,每一个矿井都进行机械通风[3]。在矿井工作时要采用独立的通风系统,认真的对瓦斯进行检查,对于高瓦斯矿井进行每天三次检查,而低瓦斯矿井则进行每天检查两次。在瓦斯与煤突出的矿井必须要配有专人检查并进行安装甲烷断电仪。一旦出现瓦斯积聚的情况必须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应处理不及时为出现瓦斯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讨论

在本文中,通过对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探究,可以发现防范措施主要通过两个主要的方面来实现,即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与煤矿安全通风事故防范措施来实现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以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所以在以后的煤矿生产中,一定要将这两方面的措施做到位,从而从根本上进行煤矿的安全生产,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占青,郑包,史卫明,等.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中国能源,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