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考模拟作文题目及范文合集3篇高考模拟作文题目及范文合集3篇

高考模拟作文题目及范文合集3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26:58

高考模拟作文题目及范文第1篇

最新高考作文模拟题

江苏刘国良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一种落叶乔木,因树干中部膨大,像织布用的纺锤,人们称其为纺锤树。“纺锤”形树干具有强大的蓄水功能,能够让整棵树在干旱的情况下存活。

有一年,荒漠里一滴雨也没有下,纺锤树储存的水分消耗殆尽。为了维持生命,它们拼命地扩展根须,以获得更多的水分。许多根须交叉重叠,相互纠缠,争夺水分,最终拱出地面,大批的纺锤树相继死亡。有人做了一个实验,将两棵纺锤树种在与荒漠环境征候一样的大棚里,不给它们一滴水,只是控制不让它们的根须交叉,结果,两棵树都生存得非常好。对于这一自然现象,你有怎样的感悟与认识呢?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哲理型的材料作文题。纺锤树之所以能够在干旱的情况下存活,表面上看是由于它们有蓄水功能强大的“纺锤”形树干,但从材料整体看,根本原因还在于它们的根须不相互干扰,纠缠,争夺水分,避免了两败俱伤。

由此联系社会、人生,会发现:生存与发展有时候不是个人的事情,在利益、名利乃至灾难面前,如果每个人都只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考虑他人,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什么都得不到。只有彼此谦让,团结一致,方能共赢。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林清玄说:“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又说:“一个人对于苦乐的看法并不是一定的,也不是永久的,许多当年深以为苦的事,现在想起来却充满了快乐。”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名言感悟式的材料作文题,一般而言,名言之所以成为名言,乃是其蕴含着对人生、对生命、对社会理性睿智的认识,洋溢着启人深思的智慧。材料中林清玄的两句话,话语直白,内蕴却极其丰富。第一句中“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是说今天的事情只能在今天做,懂得该做什么;“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中的“树叶”带有某种象征意味,可以指理想、梦想等等,“不会在今天掉下来”意味着理想的实现需要有“今天”的积淀或铺垫,空想、幻想是虚妄的、毫无意义的。(高考作文)因此,在人生的路途上没有必要为明天烦恼,只有努力做好今天的事,“扫完今天的落叶”,才是明智的选择,才是为实现明天的梦想所做的有意义的努力。第二句话是说人们对苦乐的看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年深以为苦的事,现在想起来却充满了快乐”,因此没有必要为一时的苦乐、得失而烦恼。“今天”感到痛苦或快乐的事情,其真正的价值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两句话的所指其实有交叉重叠之处:应该好好把握当下,努力地真实地活在今天这一刻。

本题对文体提出了要求,写作时需要注意。要有鲜明的文体意识,议论文的观点要明确,论据要有典型性和针对性,论证结构要清晰明了,论证方法要灵活多变.语言要有说服力;记叙文则要处理好叙述与抒情、议论的关系,线索清楚不模糊,情感红线不断裂,要有思想情感的提炼与升华,彰显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

题目三: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取一个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幅现实感较强的漫画,能引发我们很多思考。画面上,两个对弈者为抢一个“车”而争执不下,他们为什么要争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1.从下棋的全局看“车”在整个棋局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但没有“车”就意味着输吗?不一定。不是常有人喜欢拿“让你一条车”夸口吗?这样看来,决定成败的不是“车”,而是布局、策略、智慧,亦即通盘把握的能力。

2.从两人争抢的情形看他们为什么会争抢?好胜心太强,不能礼让他人,背离了下棋只是娱乐的目的。因此从这一角度,联系现实,可谈竞争与人情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礼敬他人的关系,做人要厚道要懂得谦让等。走错了的一方要有“大丈夫落子无悔”的洒脱,得势的一方则要有容许别人悔棋的雅量。

3.从两人争抢的原因分析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缺乏严格的游戏规则意识,即便是不以输赢为目的,也应该有一个“君子协定”,这样才能让双方自觉接受规则的约束,以保证娱乐的正常进行。由此延伸开去,可谈社会应该有一套严格的游戏规则,人人都自觉接受约束。

题目四:

唐代诗人韩愈有一首《春雪》诗:“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具浪漫色彩的小诗,道出了感知自然的惊喜情怀;有人说,这是一首饶有情趣的作品,写出了人们细微的内心世界,激发人们生活的信心;还有人说,这是一首感伤之作,试图让自己的心绪在困厄中解脱出来….

请你根据对这首诗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诗意解读型的材料作文题。

写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准确把握诗意。“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是说新年已至,春天的'脚步近了,但自然界还没有芬芳的鲜花。“二月初惊见草芽”,是说二月刚见草芽。“初”带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和惋惜的情绪,而“惊”却又让人感到新奇、惊讶、惊喜,终于能从草芽上看到了春的讯息。三四两句别开生面,对白雪进行人格化的描写,说人们还能等待迟来的春色,从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及了,因而“穿庭树”,纷纷扬扬,飞舞出一片“杨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使初春原先的冷寂变得热闹,生机盎然。

高考模拟作文题目及范文第2篇

六月的阳光隐藏着它的威力,微风抚过的凉意意在减缓高考学生纷乱的情绪、驱走他们的烦恼。距离高考的最后几天,同学们都摩拳擦掌、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这个阶段有的学子因为紧张突然觉得什么也记不住了,以致晚上有的无法成眠,有的即便睡着了很快又会从梦中醒来。

高考,牵着了学子父母的心,填满了父母所有的牵绊。

参加过高考的人有二类:一类是通过了高考、走完了大学的一系列课程、走上了后来的工作岗位,他们回忆高考,是苦涩过后的甜美,犹如嚼橄榄的味道,是战地黄花别样香的自豪;另一类是高考的落榜者,他们回忆高考是怅然的、心情是惶惑的、因为那是他们曾经没有越过的坎,那是他们曾经的痛!

没有参加过高考的人,高考对他们有些神秘,高考是他们的新鲜。

高考前的高三,是黑色的,尝到的是枯燥,得到的是失望;高三是金色的,经历的是充实,收获的是希望。高三的心情是复杂的,高三的生活是多彩的,高三的感觉是独特的,高三的思考是深入的。高三要脱一层皮,掉十斤肉,时时充满了枯燥、紧张、疲惫和无奈。高三,让你酸甜苦辣都尝遍。高三的作业多如牛毛。高三的考试是家常便饭,考试的失败,生活的失落,在高三里显得频繁至恐。大考小考经历了无数,却在高三是变得那么重要,因为每一次都是对自己的评定。考过之后,有人痛心,有人欣喜,狭小的教室不知要重复上演多少次这样的悲剧啊!

高中的生活是奋斗的生活,拼搏恰是高中生活的主旋律。华而不实不属于高中,悠闲自在不属于高中,怨天尤人不属于高中。高中需要靠自信心战胜心理的障碍,要善于变压力为动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人在高中,意味着要经历一段‘孕育着光明的黎明前的黑暗’,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只有付出了艰辛,洒下了汗水,成功之花才会对你微笑。

高考,是大学招生的手段;高考,是十二年寒暑交替苦读的学子进入大学深造的独木桥;高考,是个人人生的分水岭。今天,虽然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提干要文凭,升职要文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要文凭,登大雅之堂要文凭,评论一个人的品味和素质也是看文凭……是这些制度、是这些潜规则把高考镀上了一层严峻的色彩,岂不令人胆寒!因为如此:端着高文凭的最后庸才不少,低文凭最后人才多多,因为人生是长跑,靠的是持久的意志!

高考,有人中榜就会有人落榜,这就是现实的残忍。从独木桥上挤过去的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体味到了快乐在这里被赋予了生命的极致意义;而被挤下水中的人,多少年的汗,挥洒在一堆作业里,却随水东流……当初被挤下水中的人,有的平凡,有的平庸,有的复读参加来年的高考,有的自学了大学的课程,有的知耻而后勇,有的另辟蹊径,有的越挫越勇、成了大器。因此,从长远来看,高考只是过程,不是结局。走进大社会,人生无处不是高考,大考小考无处不在。从某种意义来看:工作是高考,爱情是高考,家庭是高考……只有工作越做越能干,爱情用真情拥有了甜蜜,用爱心和赤诚把家庭温暖的和谐加幸福,这才是真正高考的成功者。

高考模拟作文题目及范文第3篇

高考作文模拟题之三

(本资料材料主要来源为《知音》杂志“知音精品屋”栏目)

题目十五

完美不是曲高和寡,它是一种合力作用下的丰富,山因水而伟岸,花因叶而动人,水墨因留空白而空灵,美是一种不带偏见的尝试与接纳。年轻时,我们总是容易流于一味地追求完美,其实人生的完美往往是由许多看上去不够完美的东西组成的。不完美使得完美有了生命力,孤立的单纯的完美往往会因脆弱而夭折。

请以“完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低于800字。

题目分析:美的思考与追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生命的起点不一定是逻辑的起点,但一定是美的起点。古往今来,美学家有不同的关于美的论述,但至今仍然不能对美进行科学的界定,也许美与科学是互相排斥的。完美是什么,完美是一种追求?一种理想?抑或是一种理性的幻影?“年轻时,我们总是容易流于一味地追求完美,”为什么?因为有偏见,因为不懂得接纳。

写作思路:

审材料:

议论提示:完美是一种合力作用下的丰富,是一种不带偏见的尝试与接纳。是一种和谐的相互关系。不是曲高和寡,不是孤芳自赏,不是孤立的单纯的永恒不变的。

审要求:

话题:“完美”这个题目很大,范围很广,写作时要注意缩小范围,有一个集中的主题或论点,不能泛泛而谈。此外,材料由议论组成,含义丰富,不能不加选择地统统引述。

立意:不能空洞地去谈美的.意义,这对中学生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应把它具体化,情感化,生活化,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抓住“不带偏见”“尝试”“接纳”来立意。

文体:可写议论文、记叙文、散文。

拟题示例:

完美就在前方

完美不是苛求

一个三好学生的沉沦

喔,你原来是“丑小鸭”

题目十六

如果我们去摸一个袋子,第一次,我们从中摸出一个红玻璃球,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我们还是摸出了红玻璃球,于是,我们会想,这个袋子里装的是红玻璃球,可是,当我们继续摸到第六次时,摸出了一个白玻璃球,那么,我们会认为,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一些玻璃球罢了。可是,当我们继续摸,又摸出了一个小木球,我们又会想,这里面装的是一些球吧,可是,如果我们再继续摸下去,……我们在一个有限的范围里,得出了一定的类似概念以后,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并且在一定的范围里似乎它是没有错的,可是如果跳出了这个范围,我们面对的是如此浩瀚的世界,你又如何能探尽这个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必须打破思维定势。

以“必须打破思维定势”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题目分析:这是一则关于思维革命的经典论述。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要求我们的思维不能定势。思维一旦定势,思维就失去了意义。

写作思路:

审材料:

主体材料:这是一个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思维不能定势的道理,是为后面的议论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