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困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43:28

大学生职业困惑篇1

关键词:就业困惑解决方式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它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就目前的就业现状看,一方面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企业招人难的问题,大学生内心和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就业面前表现出明显的困惑。所以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部门共同关注。

1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困与惑

围绕大学生就业困惑问题,以我院学生为对象,采用校内调查问卷、大学生座谈会、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专家座谈等四种形式对当前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①问卷调查结果:60%的人没有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对就业比较茫然,缺乏自信;40%的人认为“学习不学习、锻炼不锻炼”结果都一样,就业自然有学校和家长负责;30%的人没有考虑就业问题。②座谈结果:想就业,但心理紧张,不知能不能找到单位;想找好单位,又怕自己能力不够,怕干不好;不敢面对招聘单位,还是寄希望于家长和学校。③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多数学生认为,经过实践感觉到在学校没有学好,十分后悔;企业对员工要求很高,特别是在职业道德方面,开始不适应,学校应加强养成教育;就业竞争性很强,要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较难。④企业专家意见:企业缺少的是人才而不是人材,新员工应先下基层锻炼,有些学生对住宿和工资待遇的要求过高,学生应先思考能做什么,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企业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学生学过什么,更重要的是做过什么。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在就业面前还存在困惑和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1.1三年匆匆而过,就业资本空空荡荡三年的职业院校生活飞逝而过,看眼前,就业资本空空荡荡,面对招聘,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囊中羞涩;忆往昔,碌碌无为,不知做过什么,学过什么,拿过什么。

1.2步入职业生涯,而未做过职业规划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开始步入职业人生。但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许多学生即不重视,也很茫然,不知如何规划未来。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课程也未认真对待,有的只是应付老师,未做认真的分析,寥寥几笔,没有目标,应付了事。有的学生直到面试也未曾考虑规划,面对询问不置可否。

1.3毕业离校在即,就业方向实难决断搞好职业定位,分析职业岗位,确定就业方向,是每个大学生离校前的一件事情,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些大学生就业临近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因此,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岗位,来一个单位应聘一个单位,毫无目标,毫无方向,毫无定位,也毫无任何结果。

1.4就业能力欠缺,面对就业心中忐忑就业能力包括职业能力和应聘能力。有些同学在校三年不仅专业知识没有学好,而且职业能力和应聘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和提升,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心理调适不当,应聘技巧掌握不好,就业在即,面试来临,心中焦急而紧张,既想得到一个好的职位,又没有做好面试准备,心中惶恐。

1.5自我感觉良好,与企业要求不匹配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阶段,也是积累知识和经验的阶段,既要有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又要有在企业的实践锻炼,既要有个人的意识和思想,又要有适应用人单位要求的观念和行为。但某些学生自认为已经成熟,知识、技术、社会经验已很丰富,自我了得,目中无人,不受约束,在企业实习期间,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愿做,进门就要学技术,进设计室搞图纸,即没有责任心,又没有纪律观念,心中没有企业,更没有脚踏实地的作风,企业很不赏识,甚至厌烦,企业无奈。其结果是,企业没有留人的打算,个人就业始终不能得到实现。

2大学生存在困惑的原因

2.1由大学生自身特点所决定职业院校大学生之间成绩差异较大,与普通院校大学生相比,在就业心理和观念上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①依赖性强:依赖父母、学校,缺少自我意识。②自认为能力低:自卑,自暴自弃。③认识观念偏差,重技能、轻道德的培养。认为职业院校就是学技术的,其他的都不重要。

2.2自感就业前景渺茫,平日努力不够由于就业形势严峻,自认为前景渺茫,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作任何努力。有些学生学习不认真,沉溺于游戏、聊天当中,成为名符其实的“手机控、游戏狂”,将学习、就业、家长、社会、责任抛于一边。

2.3教育者与受育者之间存在不协调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地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引导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岗敬业、服务社会是职业院校的责任。有些院校在这一方面还有不到之处,如职业规划课程引导不够,就业指导课程做的不深、不透,未能引起对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能力培养的足够重视;教育教学过程,未能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学生想学的和能否学会的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得到充分体现,有些学生感到没学到东西或学的东西没有意义;教书和育人未能得到充分的衔接,学生重技能、轻道德的观念未能得到根本改变。

3解决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困惑的有效方式

必须做好五个结合,解决五个问题。

3.1人生经营与职业规划相结合,解决建立人生目标问题人生阶段,包含少年、成年、老年,成年阶段无疑是最重要的时期,人生之路包括专业、职业、事业,最辉煌、最有意义的则是职业过程。人生职业辉煌,需要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出学习与成长目标和对职业和事业发展成就的期望。有了目标才有职业定位和方向。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对个人性格特征、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的分析,结合现实环境和长远目标,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

3.2课堂学习与课余活动相结合,解决积累就业资本问题就业资本包括专业资本:知识素质、技能素质;非专业资本:品格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积累就业资本的方式和途径:①上学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取学历证书,是积累就业资本的基本途径。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是积累就业资本的新方式。③以专项培训的方式获取项目实战能力。④以展示才华的方式获取荣誉证书,用技能与实力说话,博求企业的关注与青睐。⑤通过实习或兼职获取就业资本,提高实践能力。⑥尝试微型创业或经营活动,积累实践经验。⑦组织、参与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或社会公益活动,学习团队精神。⑧扎实做人,获取荣誉证书,积累就业的政治资本。

3.3就业指导与职场体验相结合,解决就业能力问

题就业指导是学校的职责和义务,接受就业指导则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重要环节。大学生从学校走向学校,从学知识转向学技能,始终缺少社会知识和职场经历,对如何就业、怎样开始自己的职业人生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将校内的就业指导和职场现实结合起来,则是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渠道,可以采用理论讲授——应聘观摩——面试模拟——应聘实战的训练方法加以实现。

3.4校内劳动与校外体验相结合,解决就业观念问

题有些学生好高骛远,追求环境好、压力小、薪酬多,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忠诚意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在校内开展培养和锻炼学生意志的活动,如集体劳动、社团活动、公益活动。为实现从一个学生向企业职工的角色过渡奠定基础;二是组织学生以工学交替的形式,完成企业参观、实习、劳动与顶岗。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努力使学生的观念与企业的要求对接,进而形成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念。

3.5校内学习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解决职业定位和就业方式的问题在就业方式上,采用双轮驱动的方式,一是专项培训,即走出去与知名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根据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学生意向进行深入的专项培训,提高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水平,通过对技能的全力打造、整合与包装,由合作机构安置到目标企业就业。二是展销推介,即坚持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围绕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合作开发培养方案,创建教育环节,共同举办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技能大赛和作品展示,搭建学生技能展示平台,以此为窗口完成学校的推介和学生的自我展销,从而实现学生的最佳就业。

参考文献:

[1]乐海霞.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价值工程,2010(18).

[2]乐海霞.大学生社会化视域下高校就业教育的着力点[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大学生职业困惑篇2

【关键词】学生求职者;求职困惑;四步求职模型;模型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千千万万学生争取好企业的一两个岗位,可见应届生找工作是很困难的。学生实际技能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很多高校教师连企业的门都没进过,无法为学生提供接近用人单位要需求的诉求的经验等。应届生求职是学生步入社会开展职业生涯中一个非常主要的环节,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笔者通过与若干企业一线HR采访,一方面,短时间内这些学生求职者是无法很好了解自己,导致求职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由于本科学习专业的问题,在就业选择时发现自己的专业跟自己想干的工作不一致,产生求职困惑。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本科应届生求职困惑提出“四步求职模型”来解决此问题。

二、本科应届生的求职困惑

通俗地讲,应届大学生求职表现出来的困惑是各不相同的。笔者通过企业一线HR的采访,提出应届生求职困惑:第一,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自己毕业之后到底要干些什么。对外在的行业、企业一知半解,没有兴趣去分析;对自身能力、个性及兴趣等不知甚解。第二,部分应届生是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其他专业,但企业又认为该学生不是专业科班出身,连面试机会都没有。第三,在面试之前需要准备一份简历。对大部分应届生来说,大学四年并没有很多经历和技能可在简历上展示。企业又需要通过简历来筛选候选人,认为没有亮点的简历也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三、本科生的四步求职模型

通过分析并总结本科应届生的求职困惑,本文提出“四步求职模型”为本科应届生的求职寻找解决方案。如下图:

第一步,了解三业与探寻自我。一般而言,本科应届生是从大三下学期才开始寻找工作,要在大四第二学期初完成就业,因此打算就业的同学则需要形成就业计划。那么,学生求职要了解行业、企业和职业,进行外部定位;冰山模型及其他测试工具对自己进行探寻,经过内部和外部的定位形成就业计划。

第二步,掌握就业渠道与机会。形成自己的就业计划后,应届生则需要掌握就业渠道与机会。企业对应届生校招比社招低,这也决定了作为应届生的就业渠道与机会是不同的。应届生可以通过线上渠道如就业指导中心、校园宣讲会暨招聘会等和线上途径应届生网、专业招聘网站如无忧,智联等相结合来明确就业意向,但特别提醒应届生去企业前要对招新明辨真假。

第三步,设计简历与准备面试。面对千千万万的企业岗位,应届生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之后则需要进行简历设计和面试准备。本文认为应届生去面试前要分析企业的招聘信息,通过逐一分析企业的招聘信息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提炼有效信息,形成简历。在面试前,可以通过模拟面试和网上资料等多方面准备企业面试。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面试,最后能够收获offer。

第四步,offer决策与实习适应。一般情况下,获得企业offer后,学生求职者会被要求去实习。通过实习过程,学生求职者与企业进行双方选择。在进行offer决策时,应届生一方面要考虑自己与就业计划匹配的企业;另一方面可与其他人商量如家长老师等,最后最初抉择。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研究本科生的求职困惑和采访部分企业一线HR发现本科生应届生基本上是从大三下才开始考虑就业的问题。“缺少清晰职业规划”“大多不知道兴趣是什么,也不知道到底想做什么”等问题在求职过程常常出现中。

本文认为通过“求职四步模型”解决本科应届生在求职过程的困惑。通过第一步的就业计划让职业规模更清晰,能够知道自己的职业走向;第二步第四步应届生可突破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第三步可以解决简历和面试的问题。因此,应届生的求职过程可参考此模型。

参考文献:

[1]王云彪,张义勇.刘海顺.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通识课规划教材・大学生实习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大学生职业困惑篇3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45-02

近些年,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数学教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职数学教学是中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整个教学事业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纵览我国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其形势令人堪忧,还存在着诸多的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数学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限制了数学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必须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措施。可见,如何加强数学教学水平,成为中职院校认真应对的重点课题与难点课题。基于此,本文从困惑与对策两个角度,对该问题作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希望以此能有所成效,促进相关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分析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一视同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种公平、公正、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重点突出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一种是基础性,另一种是全面性,还有一种是发展性。其中,基础性是指一个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全面性是指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应当有所提高,而发展性是指将学生各方面的潜能都充分挖掘出来。可见,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必须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这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前提条件。然而,在现实中,这存在着许多有悖于三种特性的困惑,使得该项工作进展缓慢,发展前景一片黯淡。通过长期的实践调研,我们不难发现,当前中职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主要体现在:众所周知,学生是影响一项教学工作好坏的关键性因素。学生的基础越扎实,就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相反,学生的基础越薄弱,就越容易阻碍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中职院校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这说明,中职数学教学的先天性条件不足,使该项工作失去了可靠的外部保障。而且,这种缺陷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例如,学生基础差,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显得比较吃力。久而久之,他们会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教学工作举步维艰。除此之外,中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一般情况下,中职院校的教师准入门槛较低,使得师资队伍良莠不齐。俗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如果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得不到要求,就会逐渐失去学生的信赖,教师的威信力近乎丧失。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很难收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以上这些问题,正是中职数学教学所面临的困惑。当然,在实际中,这些困惑会以各种形式进行呈现,如果得不到及时地、正确地解决,就会成为中职数学教学事业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选取应对策略时,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仔细研究,正确认识各种困惑及其原因,以提高问题解决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班级授课模式绝对化和固定化。而要想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就必须克服一个标准衡量多个不合理现象状况的发生。现实中的诸多弊端,不仅抑制了学习成绩好、综合能力强的学生的发展,而且挫伤了学习成绩差、综合能力弱的学生的激情。而这种现象,既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背离了社会的实际需求。近些年来,中职院校学生间的差距在不断拉大,无形中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这种差异面前,数学教学往往显得很难协调,无法顾及全体学生,使教学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困惑的对策分析

实践证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本文提出了以下几项应对策略:

第一,要完善教材内容,适当降低教学难度。

现如今,中职数学教学主要采用人教版教材。这种教材共分为两册,每册的内容是相互衔接的。其中,第一册主要有不等式、函数、数列等七项内容组成。在这七项内容中,有六项是必修内容,一项是选修内容。而且,这些内容的修习年限为一年。对于中职学校学生而言,他们的文化科水平整体较为薄弱,数学基础更是如此。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存在数学学习的“弱势群体”。因此,在新一轮课改的环境下,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数学教材具有一些显著特点,如内容与其相当,难度有所降低,课时数也有所减少等等。这是适应两种学校学生水平差异的必然趋势。

大学生职业困惑篇4

【关键词】破解;会计专业教学;困惑问题

1教学中的困惑

1.1教师的困惑

(1)实践难行:先天不足,后天弥补。在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若能通过实践操作亦可弥补不足,促其上进。应该说,将学生置于企事业单位财务或管理岗位上,以切实的环境加以锻炼是最好的上进机会,但它们处于保密考虑,通常会拒绝学生于门外。教师在校期间能解决的,无非是通过模拟实训进行,而模拟实训毕竟又存在诸如实训教程设计不合理、实训软件不配套,学校缺少综合eRp实训室等限制因素,因而导致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而获得弥补或增强技能的水平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又有困惑:会计专业的实践实训怎么突破其限制因素呢?

(2)不能全部教会学生理论:无论是财务会计部分还是管理会计部分,其理论性都较强。多数教师为避免教学过于抽象化,通常会用较为简洁的语言来描述理论知识,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接受,但往往会出现教师讲述若干遍而学生仍旧迷茫不解的现象,譬如最简单的会计学原理,教师辛辛苦苦讲授完,学生真正能入门的并不多,至于其他的会计类课程,情况也类似于此,故而教师们困惑:老师精心备课,认真讲课,怎么就教不会至少没有全部教会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呢?

(3)教材不顺手:会计类专业的教学要求“新”,应能跟得上国家的政治、经济、税收等相关政策的变化。教师们普遍困惑的是,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法律环境日新月异,比如税收法律不断调整、改革,而学校所用教材普遍滞后,教材难以顺手。

1.2学生的困惑

(1)会计怎么是一项技术?会计专业的教师通常会告诫学生,会计不只是学理论,而是将其转换为技术,转换为可操作的技术。但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学习三年或四年或更多年会计,不都是在理论层面吗,怎么能是一项技术呢?此困惑实际说明,学生尚未懂得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因为没有接触过实账或会计具体工作,其尚难理解会计技术的真正内涵。

(2)想学学不会:在与学生交流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有这样的感慨:对于会计知识及技能,我们是想学而学不会。究其原因,在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灰涩难懂,教材例题普遍过长、过于复杂,故而学生困惑:我投入了不少的精力,甚至累得疲惫不堪,但就是难以全局把握,难以融会贯通,为什么想学而又学不会呢?

(3)激情只有一时片刻:学习会计,需要有激情,有想认真钻研、深刻把握它的激情。在激情之下才能产生欲望与动力,但多数学生反映说:对于这样一个内涵庞杂的学科而言,激情经常会被困难或挫折而浇灭,因为难以系统地、综合地把握它,激情便只有一时片刻而已了。

1.3学校的困惑

(1)学校培养学生的层次受限:根据我国中长期人才培养发展规划,会计类专业未来主要着眼于培养中、高级人才。就一般院校而言,因学生自身思想因素(如在校期间没有考证的考虑)、素质因素(如功底差,考会计类证书而无果)影响,也受国家制度因素(如考取证书相应的条件限制)影响,同时又受到学校因素(如鼓励还是限制学生考证,是否为学生考证创造条件等)影响,使得多数学生其层次难以达到更高水平,如没有职称或职称较低能,结果是学生将来就业受到较大压力,遇到较大阻力。

(2)难以共享社会资源:无论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科院校,还是以培养学习型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而言,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仍以从事会计或相关职业为荣,但目前的情况是,多数单位在招聘时讲究学生是否有会计经验,是否有真才实能,而另一方面,多数单位通常不愿意给在校生或刚毕业的学生这样锻炼的舞台,故此成一矛盾。学校拟借助企事业单位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往往又会被企业以保护商业秘密等理由而拒绝,故而学校难以共享更多的社会资源。

2破解困惑的方法

2.1锐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其学习的耐力、定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积极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较高素质的会计专业教师较为熟悉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更好地把握培养方向,较为熟悉会计专业的前沿,这就为相应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可利用各种信息交流平台,鼓励教师自主提高自身素质,也可外派教师积极参与,向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借经”;让教师到一些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学习也是个很好的办法。同时,学校积极地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提高学校的师资队伍,也是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2)锐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满足现在的教学,但仅依赖于多媒体展示也有弊端;教师不闻不问学生的反映,只顾唱“单口相声”,其授课的吸引力程度自然会大打折扣;教师满脸怒容,学生望而生畏,学习效果也不会好……教师应在因人、因材施教的同时,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锐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比如课堂上幽默一些,互动一些,亲近一些,朋友一些……轻松情景式、讨论式的教学,结合采用动态教学法、颠倒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则效果会大有提高。

(3)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增强其学习的耐力、定力:学生在未踏入社会之前均具有可塑性,在此之前,学校、教师需要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便是对其正面引导,使其正确认识会计职业、会计学科、会计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进而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知“学贵有专”,能“持之以恒”,这样,其激情方能永久。

2.2创新实践模式

在校期间,不能真刀实枪地进行会计实际操作,始终困惑着学校、教师及学生,这也是制约会计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此,学校可想法设法创新实践模式。作者认为,校企合作办专业,理论部分在校内进行,实践环节到企业中去,互惠互利,不失为一个途径。学校创造条件地建立健全校外实训基地,譬如寻找社会上的一些有实力、有资质的会计培训机构、会计实账实训机构、会计速成班等与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创新实践模式,能为学生找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与舞台,其职业判断能力自然得以提高,学以致用也真正落到实处,为其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3结语

学生就业既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高校须积极获得政府支持,双方紧密合作,广泛收集信息,搭建广阔的就业平台,也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学生只有就业了,学校也才算是完成了培养任务。在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及学生本人都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与压力,但只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积极开拓思路,困惑终能被破解,会计类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仍旧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刘国华,卢恩平,王笑艳.关于对高职电子表格财务应用课程教学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6(10):221~222.

大学生职业困惑篇5

【关键词】中职财会专业;实习;困惑;对策

引言

财会专业作为我国中职院校专业设置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会计事业及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中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所面临的最大困惑就是在具体实习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果实习不能有效完成实习任务,对以后自身职业发展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有效解决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实习困惑成为影响其不断完善的阻碍因素,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在实习当中的困惑表现

目前,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在具体的实习中,所面临的困惑具体表现在很多学校没有为其具体实习提供相应的环境以及齐全的实习空间。现阶段大部分的中职院校对于学生实习方面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造成了校内实习阶段相应的实习设施简陋,针对财会专业的模拟实验室等相关设施较少并且还不齐全,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院校的财会专业内部根本就没有相应的财会实验室,只是简单的通过几张工作台、凭证以及模拟账本等内容就组成了学生的实习空间和环境内容。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财会实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财会人才需要。另外,一些中职院校针对具体的电算化的教学也仅仅是为了拿到相应的证件,而在实际操作上和学习内容之间缺乏相应的联系,仅仅是把这种学习方式和内容转变成了一种拿证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在实际的应用能力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还有一些院校认为只要学生能够顺利的拿到会计证就可以做会计了,在具体的实习上只是走走过场、摆摆形式而已,因此很多学校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与实际教学需求不相符的状况,从而导致了学生的技能学习只是简单的纸上谈兵而已。而在具体的校外实习上,一些企业不会也不可能将其内部的一些数据和内容让学生去了解和完成,但是有时只是面子问题才让学生去实习,但是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很多企业只是让学生参与一些与自身的学习内容不相符或者是打下手的工作,而对其具有重要实习价值的工作内容上根本不会让学生参与,更甚者是有些中职院校根本就不允许学生进行校外实习,而学生没有参与到真实状况下的实习情景当中,对于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就会造成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有效解决中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困惑的具体措施

(一)通过调整课程和更新观念建立科学化的学习计划体系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变,在相关课程的调整上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来进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一个学习计划体系,教师要从中职院校的实际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有效结合当今社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状况制定相应的财务人才培养计划。在第一年的时候要对财会专业的基础知识进行重点学习和应用,通过对基本知识的有效掌握,教师还要对此建立一套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模拟的业务训练,从而让学生能够对具体的业务方法进行掌握。除了对那些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掌握之外,对于那些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能力和英语能力也要进行充分的掌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也要加强在这些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二)通过财会专业标准的制定从而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有效的登记评定

相关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制定针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技能等级评定工作,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相应的考察,还要针对模拟实习将其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项目进行考察。通过对其相应的项目进行评定和考察,让学生能够对具体的财会实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学校要对实习当中的各项要求进行区别对待,并且还要根据规定当中的各种步骤和程序下进行相应的实习工作。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当中的有效运用

教师要对传统的实习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调整,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地调查活动,从中对一些实际案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开展相关的调查活动还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教师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充分、详细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将其理论知识更好的发挥和应用出来,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践案例当中,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和要求。

(四)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习对财会专业的影响上学校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要不断的加强相关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断加强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建设不仅功能齐全而且外部环境较好的模拟实验室,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逼真的实习环境中去感受实习的乐趣。对于校外实习基地来说,学校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因为这些企业在将来也就是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和地点,因此,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够充分实现校企共赢的目的要求。

三、结语

中职院校财会专业实习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技能不断提升,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当中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应有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推动学校财会专业的发展以及会计事业的长远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洁玲.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个案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2]邓献.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实践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3]曾佳.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曾毅强.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实习的困惑与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50

[5]杨琳.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顶岗实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大学生职业困惑篇6

一、现阶段职业女性生存环境与发展困惑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广大职业女性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及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下,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女性的职业环境和发展环境面临深刻的变化和新的挑战。

(一)双重角色带来的心理冲击。由于女性既是社会一般的生产劳动者,又承担着人类自身繁衍再生产的任务,特殊的生理机能和双重职能。在家庭她们是女儿、妻子、母亲,这些角色凝聚了女性的全部天性和心智,在承担繁衍生命和抚育子女的责任时,体现的是与生俱来的女性本色角色;而当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参与社会活动时,面对的是与男性竞争的现实世界,职场需要女性具有理智、坚强、果断等男性品质,这就引发职业女性因家庭与工作双重角色的碰撞而产生巨大的内心冲击,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影响职业发展。

(二)社会性别歧视带来的心理困惑。女性从来都是站在与男性不平等的起跑线上,社会给予男性的职业机会和发展机会远远多于女性。原因之一是社会对男性与女性的评价系统标准不一;之二是性别差异造成的不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性别歧视使女性参与社会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内心渴望遭受冲击,挫伤了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自尊与自信,使女性产生职业自卑心理,影响女性的自我评价,阻碍女性职业发展,从而对职业发展产生心理困惑。

二、营造平等发展社会环境的意义与途径

职业女性面临的困惑与发展问题不但关系到一个社会当前近半数的人力资源的素质,还关系到将来人力资源的总体素质。

从人文视角来关注职业女性面临的职业发展与职业困境的社会成因,促进男女平等发展,推动社会关注职业女性的成长与发展环境,帮助职业女性理性面对职业发展问题和困惑,为广大职业女性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切实维护和保障女性职工权益,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爱护和关注职业女性发展的文明风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优化职业女性发展环境,意义重大和深远。

(一)以尊重女性心理发展需求来衡量社会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社会对职业女性的期待是双重的、理想化的,既要求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担任传统角色,温顺、贤淑、忍耐、奉献等;又要求女性在职场中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自我价值。社会还要求女性与男性一样,一方面要求她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她们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在社会竞争中成为生活的强者和事业的成功者,否则,就面临被淘汰,这无疑加具了职业女性双重角色的压力。

因此,社会对奔波在家庭与职场的女性应给予更多的包容和宽慰,关注女性身心健康发展,帮助职业女性走出心理困境、缓解压力,充分理解女性心理的变化与需求,引导职业女性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优化职业发展环境,在职业生涯的发展道路上亟待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怀,这也是考量一个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关爱的程度。

(二)以提升女性社会地位来度量社会进步标尺

女性的社会地位涵盖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其法律地位既是衡量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也是女性获得一定社会地位的保障。

历史的进步使女性解放走向社会,走出家门和男性一样参与社会工作,然而就业本身并不代表女性地位的根本改变,它只是让女性的角色从家庭延伸到了社会,从此肩负家庭与职业双重角色,不平等的社会角色阻碍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诚然文化教育是影响妇女社会地位提升的现实因素,而提升妇女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之一却仍然是教育。有智力研究表明,女性的智力水平和男性没有明显差异,只是思维方式各有千秋,女性在社会各领域中贡献和展示了她们的聪明才智,但是,不可否认社会给予女性职工的发展机遇以及参政机会仍然远远不如男性。

社会进步发展推动妇女地位提升,反过来,妇女与社会和谐发展同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因此努力提高女性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创造公平受教育机会,提高女性职业发展能力,优化职业女性参政环境,提升参政意识,为女性职工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提高女性地位分享社会发展成果也是考量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三)以重视女性价值取向来测量社会精神文明

妇女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妇女的价值取向往往直接影响一个民族的精神延续。

在今天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女性价值观呈多元化和思维开放性,传统观念与外来文化相互冲击、碰撞,现阶段女性价值取向比较复杂,一定程度上存在价值失落、价值扭曲现象,究其原因,社会变革期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原有的价值观不足以应对当下社会发展的所带来的价值观的裂变,以致使妇女价值取向出现迷失,甚至走向误区。当下社会崇尚金钱,推崇物质,堕落的社会价值观给女性带来空前心理挑战和诱惑,于是乎女性的天生丽质在商品经济中颓变成交换取悦的筹码,美貌屈于权利结合,青春屈向金钱苟合,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掩埋了女性的智慧,使女性的独立人格遭到毁誉,女性性别符号更加趋弱,形同摆设。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浓缩地反应了社会精神文明和道德文明,而女性价值趋向直观地反映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在社会各个细胞,因此,尊重和培育女性具有独立人格、自我完善的价值观,构建和弘扬进步的、奋发进取合富有感召力的女性社会价值观则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长期的战略任务。

综上所述,进入信息化时代,由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而给女性职工带来的心理困惑、职业困惑、发展困惑已经接踵而来,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唯有充分做好心理准备应对时代的挑战,以先进的价值观为立德基础,以科学知识、文化素养为立足本领。保持旺盛的生机,焕发新的活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进步的节奏。

然而应该看到,未来一定时期内不平等及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因此建立健全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以制度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现阶段提升职业女性社会地位的法律途径。

努力营造尊重女性独立人格、重视女性职业心理发展、关注女性社会价值取向为职业妇女重塑职业远景与发展期望,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是实现社会平等发展的合理途径。

参考文献

大学生职业困惑篇7

后来,张先生困惑之下去请教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他,他之所以被这种衰弱的感受困扰,从而在职场上败下来,主要是他患上了职场人常患的一种叫做“职业枯竭”的怪病,自己打败了自己。

“职业枯竭”的元凶是职场压力

像张先生这种情况不是个案,许多形形的压力压得乱了步伐、打乱了生活节奏,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失衡的职场人,都程度不同地经历过张先生这种职场困惑。

如果你在职场当中已感受到以下五种职场困惑,那么就说明职业枯竭期的阴影已经与你如影随形了。

困惑一:角色模糊。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怎样做;

困惑二:人际应激。无端担心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到自己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困惑三:职业发展。失去了职场发展的方向,对自己的前途缺乏足够的信心。

困惑四:组织结构。开始抱怨所在单位的人事、组织结构,认为所有的人对自己有成见,自己与同事之间格格不入,难以融入自己所在的团队。

困惑五:家庭关系。而这些“职业枯竭”患者心中,家不再是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港湾,而是心理压力的来源之一。

助人工作者最易“职业枯竭”

有资料显示,一般“职业枯竭”高发人群主要包括助人工作者、工作投入者、高压力人群以及自我评价低者。具体的数字是:40%是心理咨询师,20%是教师,其他还有新闻工作者、警察和医护人员等。有专家认为,初涉职场,人们大都会首先经历一个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蜜月期”,在这个阶段,初入职场的新鲜感刺激着新人们,使他们在对自己的工作有着相当高的满意度的同时,使尽浑身解数不知疲倦地工作,企望以自己的表现来赢得老板对自己的认可度,从而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以后的职场升迁打下基础。之后,对高度重复和固定的工作环境,他们的职业生涯也会随之进入了“适应期”,“适应期”过后,就是“慢性期”,职场人常有的疲劳症状、生理疾病、愤怒和抑郁相继出现,从而导致职场人感到自信心不足。而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撞墙期”里,职场人已无法继续工作,出现严重的心理衰竭状况。这样,职场人最怕的“职业枯竭期”就不可避免地来临了。

应激事件加速“职业枯竭期”

“职业枯竭期”的所有症状,都是由职场压力过大,职场人受到挫折等负面心理因素引起的,心理学上称这种负面心理为“应激事件”。一旦有“应激事件”发生,人的大脑做出判断后,通过人体的几个系统发生反应。比如肾上腺系统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使人感觉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烦躁不安、焦虑等。另外,免疫系统也会出现免疫力下降,这样以来,有的人就可能会产生持续的疲劳和不适感,甚至生病。“应激事件”分为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急性应激是指突然知道某件事后,人的情绪立即会受到影响,慢性应激是指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件事情所造成的心理影响还是无法消除。

大学生职业困惑篇8

【关键词】校(园)长专业化;困惑;期待

一、背景

本文中的“校(园)长”指的是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虽然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在专业发展点各异,但在其专业发展的历程上具有许多共性,都经历着职前准备、岗位适应、称职与成熟的发展阶段。李岚清曾指出“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个好学校”,作为校园的经营者、管理者以及校园发展中优质资源的创造者,校(园)长身兼巨责,对学校发展的意义重大,在注重学校发展质量的今天,校(园)长更要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高效地处理校园中的各项事务,更具实效地促教育质量的提高。

人的本性即人的需要,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性的精彩论断之一,除了马克思,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对需要及其重要意义也曾有许多研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的需要的基本结构和发展顺序,麦格雷戈的自我需要理论和阿尔德弗的eRG理论等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人的需要的层次和规律。这些需要理论都揭示了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这一基本理论。校(园)长在工作中的专业发展困惑和期待是其专业发展需求的表现,困惑的解决与期待的实现是校(园)长专业成长的动力之一。

校(园)长的专业发展是校(园)长在逐步深化对教育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与专业精神、不断提升道德与伦理追求、不断提高学校领导专业技能与能力的过程。校(园)长的专业发展是校(园)长不断学习的过程,校(园)长的学习属于成人学习的范畴。成人学习基于自身经验,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是其学习的基本动力,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诊断成人学习需求是促进成人学习的基本前提,根据诺尔斯对成人教师的职责的观点,成人教育教师有以下职责:诊断职能、动机职能、计划职能、资源职能、组织职能与评价职能,其中的诊断职能是指成人教师有为学员诊断学习需求的职责,这是进行其它阶段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掌握校(园)长专业发展中的实际需要,了解校(园)长专业发展中的困惑与期待,有助于为校(园)长的专业发展制定针对性的帮扶计划,提升其专业发展水平,真正促进校(园)长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方法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成果《普通学校校长成长·培训·管理》多角度考察了中小学校长的成长情况,揭示了中小学校长成长的四个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的阶段:职前预备期(需5~7年)、适应期(需2~4年)、称职期(需3~5年)、成熟期(从职前预备期起约需10~15年)。本文依据这一

划分标准和校(园)长的专业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选取了11名来自重庆市渝中区不同中小学与幼儿园的校(园)长作为访谈对象进行集体访谈。本文将11名校(园)长分为三组:岗位适应型校(园)长(任职期在三年以内)3名,包括两名幼儿园园长和一名中学校长;称职型校(园)长(任职期在5—8年)4名,包括一名小学校长和三名中学校长;成熟型校(园)长(任职期在八年以上)4名,包括一名幼儿园园长两名小学校长和一名中学校长。

在本次访谈采取团体访谈的方式,在了解了校(园)长的基本情况之后,向校(园)长们提问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困惑与期待,并对校(园)长们的回答作翔实记录,校(园)长们依次对所提问题作了认真回答。

三、结果分析

(一)岗位适应型校(园)长专业发展中的困惑与期待

三位新任校(园)长对自己专业发展中困惑的表达用语不一,但都集中于角色转变所带来的不适应,特别是在应对复杂情形时,校(园)长们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新任校(园)长们的期待主要集中于交流、指导和培训三个方面。三位校(园)长均表示非常期待在自己在岗位转变之后有业内的专家或能手对自己的发展进行指导,校(园)长们表示自己对业务的处理不够熟练与高效,希望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指导。校(园)长们表示自己外出交流的机会不够,对作为校(园)长所必需的经验的学习不足,认为校(园)长之间的交流能促进自己经验的积累。校(园)长们期望今后能够拥有更多外出交流的机会,本地、异地交流相结合,期待搭建校长间相互交流平台,还指出交流的方式可以是探讨遇到的共同问题或是其它优秀经验的交流。校(园)长们都表示强实效性和强针对性的培训更能指导他们的实际工作,但校(园)长们并不否定基础性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

(二)称职型校(园)长专业发展中的困惑与期待

这部分校(园)长已经经历了角色转换的阶段,在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上均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四位校(园)长的主要困惑已经不再围绕角色转换带来的不适,而是更多地聚焦于自己办学理想的难以落实,认为自己的办学理想和现实有冲突。四位校长均表示,作为校长,繁杂的工作让自己觉得精力有限,感觉压力非常大。三位中学校长特别表达了升学压力让自己办学理想的实现变得履步维艰。四位校长表示自己理论知识不足,需要理论知识的补充。除此之外,校长们还提及目前的评价体制让校长的升职较为困难,期待评价体制的改革。

四位校长的期待主要表现为交流和培训两方面。四位校长均表示期待校长交流平台的搭建,认为校长间的交流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其中一位校(园)长还指出了通过办学共同体、区域联合发展以及挂职锻炼等途径来促进校长间的交流。四位校长都较肯定培训的作用,期待更多系统的、模块化的培训,希望在培训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三)成熟型校(园)长专业发展中的困惑与期待

这一类型的校(园)长大多认为作为校(园)长业务繁多,办学的心态有些浮躁,不能较好的分配自己的精力于学校各项事物上。部分校(园)长还将自己的所困惑指向了对校(园)长的评价体制上,认为校(园)长职务的升职空间不大,导致自己的成就动机不强。除此之外,还有校长认为自己的办学理念与现实分数导向的要求有矛盾,办学理想的践行阻碍重。

对于专业发展方面的期待,四名校(园)长在培训和交流两个方面的愿望较为强烈,均期望搭建校(园)长间的交流平台,认为实用性强和模块化的培训能够给自己带来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知识的补充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校(园)长们还呼吁办学环境的改善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希望建立针对校(园)长的评价体系,期待针对校长和园长的专业发展标准的出台。

(四)总结

校(园)长在专业发展中的困惑从角色适应困难到办学理想的践行受阻,表明校(园)长的专业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作为校(园)长所面对的繁杂的业务和评价体制对校(园)长各人造成的升职困难也使得校(园)长们较为苦恼。在成熟型校(园)长的回答中,更多包含着对评价机制改善的愿望和成就感的渴求。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校(园)长虽然所面对的困惑不同,但其期待多集中于更优质的培训和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两方面。说明校(园)们长都普遍认同培训和交流对专业成长的价值与意义,认为针对校(园)长工作实际问题的实效性培训与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与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建彬.校长成长阶段理论的问题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2).

[2]张祥明.当代校长的角色定位及专业化培训[J].福州: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

[3]雷丽珍.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30-46.

[4]戴维·迈尔斯.心理学[m].黄希庭,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294-304.

[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3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27-322.

[6]房玮婧.优秀园长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9-10.

[7]文喆.校长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人民教育.2012.6.

大学生职业困惑篇9

关键词:职业教育;开展;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18-02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困惑

我们旬邑职教中心的职业教育经过全体教职工多年的不懈努力,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和发展。但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规模、教育体系、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近三年来来我们学校办学模式的变化等等导致我校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每年的招生人数都有明显下滑,可以说,我们学校的职业教育走到今天,正逐步进入保生存、发展难的困境。我们学校的职业教育如何走出这一尴尬境地,寻求具有地方特色的办学形式和办学方向,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下面我就我们学校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困惑之一,社会传统的落后观念使大部分家长对职业教育产生一些偏见,导致职业教育生源严重不足。在我们这个落后的地区多数家长认为孩子上普通高中考大学才是其唯一的出路,职业教育没有前途,坚决反对孩子上职业高中,哪怕是在普通高中没有希望上大学也愿意去那些普通班级就读,其结果要么是中途退学要么是考不上去打工,这就使得本来人口少,生源不多的情况下失去了我们可能仅有的那部分生源;同时,中国人有个观念:“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许多家长不顾及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地把孩子送到外面的学校上技校,也减少了部分生源;还有部分家长急功近利让孩子初中一毕业就去打工,我们的生源再一次受到挑战。

困惑之二,职教招生市场混乱,造成职业教育步履艰难。因为咸阳地区没有一个统一的招生计划,由此导致各个学校为了自己的生源怪招跌出,采取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招抢夺生源,咸阳的、彬县的、西安的等等技校或者是职业高中都来旬邑抢夺生源;另外,本地的普通高中也在想方设法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录取分数线抢夺生源。

困惑之三,种种原因生源素质普遍偏低,使得职业教育管理难度大大增加。我们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录取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那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学生,在初中一般都是学困生,如学习成绩差、基础薄弱、自控能力不强等等,不论是学习的自觉性还是在做人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即就是付出更多的精力,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无疑也在影响我们的招生规模。

在目前的严峻形式下,我们学校的职业教育应该如何才能够走出困境,开创美好的未来呢?

二、展望职业教育的美好未来

就在我感到无比的困惑和苦恼之时,我从国家教育部门的诸多信息中又一次看到了我们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从有关资料中获悉:2011年,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启动实施了“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2011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0亿元,用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改革、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耗材补贴等方面。

同时,为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从2010年起,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实施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中央财政重点支持1000所示范校建设,以引导地方加大投入,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推动中职教学改革。中央财政计划安排专项资金100亿元,截至目前,已安排82亿元。

目前,对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已经建立起了“以免学费为主,国家助学金、校内奖学金为辅”的助学政策体系。另外,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学生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助学贷款贴息等方面资助。据统计,2007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国家助学金447.6亿元,中职学校30%的学生享受了国家助学金资助;2009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免学费补助资金195.3亿元,中职学校90%的学生享受了免学费政策。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也曾经谈到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们国家党和政府一直坚持的重要方针。在十报告中,教育部今年将实施新的职业教育惠民政策,帮助更多的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些大政方针就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发展的指南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三、走出自己特色的职教办学之路

大学生职业困惑篇10

关键词:破解;会计教学;困惑问题

笔者从事会计专业教学工作已有多年,在教学过程中与同事们及兄弟院校的同仁们一样,经常被一些问题所困惑,概括来说,其具体体现分析如下:

一、教学中的困惑

(一)教师的困惑

教师是大公无私的,他们都愿意将自己的本领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教会每一个学生。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往往遇到诸多尴尬,诸如:

1.不能全部教会学生理论

无论是财务会计部分还是管理会计部分,其理论性都较强。多数教师为避免教学过于抽象化,通常会用较为简洁的语言来描述理论知识,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接受,但往往会出现教师讲述若干遍而学生仍旧迷茫不解的现象,譬如最简单的会计学原理,教师辛辛苦苦讲授完,学生(也包括社会学员)真正能入门的并不多,至于其他的会计类课程,情况也类似于此,故而教师们困惑:我精心备课,认真讲课,怎么就教不会至少没有全部教会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呢?

2.实践难行

先天不足,后天弥补。在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若能通过实践操作亦可弥补不足,促其上进。应该说,将学生置于企事业单位财务或管理岗位上,以切实的环境加以锻炼是最好的上进机会,但它们处于保密考虑,通常会拒绝学生于门外。教师在校期间能解决的,无非是通过模拟实训进行,而模拟实训毕竟又存在诸如实训教程设计不合理、实训软件不配套,学校缺少综合eRp实训室等限制因素,因而导致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而获得弥补或增强技能的水平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又有困惑:会计专业的实践实训怎么突破其限制因素呢?

3.教材不顺手

会计类专业的教学要求“新”,应能跟得上国家的政治、经济、税收等相关政策的变化。教师们普遍困惑的是,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法律环境日新月异,比如税收法律不断调整、改革,而学校所用教材普遍滞后,教材难以顺手。

(二)学生的困惑

教者有困惑,学者也有困惑。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想学学不会

在与学生交流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有这样的感慨:对于会计知识及技能,我们是想学而学不会。究其原因,在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灰涩难懂,教材例题普遍过长、过于复杂,故而学生困惑:我投入了不少的精力,甚至累得疲惫不堪,但就是难以全局把握,难以融会贯通,为什么想学而又学不会呢?

2.激情只有一时片刻

学习会计,需要有激情,有想认真钻研、深刻把握它的激情。在激情之下才能产生欲望与动力,但多数学生反映说:对于这样一个内涵庞杂的学科而言,激情经常会被困难或挫折而浇灭,因为难以系统地、综合地把握它,激情便只有一时片刻而已了。

3.会计怎么是一项技术?

会计专业的教师通常会告诫学生,会计不只是学理论,而是将其转换为技术,转换为可操作的技术。但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学习三年或四年或更多年会计,不都是在理论层面吗,怎么能是一项技术呢?此困惑实际说明,学生尚未懂得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因为没有接触过实账或会计具体工作,其尚难理解会计技术的真正内涵。

(三)学校的困惑

1.难以共享社会资源

无论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科院校,还是以培养学习型人才的普通本科院校而言,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仍以从事会计或相关职业为荣,但目前的情况是,多数单位在招聘时讲究学生是否有会计经验,是否有真才实能,而另一方面,多数单位通常不愿意给在校生或刚毕业的学生这样锻炼的舞台,故此成一矛盾。学校拟借助企事业单位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往往又会被企业以保护商业秘密等理由而拒绝,故而学校难以共享更多的社会资源。

2.学校培养学生的层次受限

根据我国中长期人才培养发展规划,会计类专业未来主要着眼于培养中、高级人才。就一般院校而言,因学生自身思想因素(如在校期间没有考证的考虑)、素质因素(如功底差,考会计类证书而无果)影响,也受国家制度因素(如考取证书相应的条件限制)影响,同时又受到学校因素(如鼓励还是限制学生考证,是否为学生考证创造条件等)影响,使得多数学生其层次难以达到更高水平,如没有职称或职称较低能,结果是学生将来就业受到较大压力,遇到较大阻力。

二、破解困惑的方法

(一)锐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其学习的耐力、定力

针对教师教不会,学生学不会的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积极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

较高素质的会计专业教师较为熟悉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更好地把握培养方向,较为熟悉会计专业的前沿,这就为相应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可利用各种信息交流平台,鼓励教师自主提高自身素质,也可外派教师积极参予,向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借经”;让教师到一些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学习也是个很好的办法。同时,学校积极地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提高学校的师资队伍,也是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2.锐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满足现在的教学,但仅依赖于多媒体展示也有弊端;教师不闻不问学生的反映,只顾唱“单口相声”,其授课的吸引力程度自然会大打折扣;教师满脸怒容,学生望而生畏,学习效果也不会好……教师应在因人、因材施教的同时,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锐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比如课堂上幽默一些,互动一些,亲近一些,朋友一些……轻松情景式、讨论式的教学,结合采用动态教学法、颠倒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则效果会大有提高。

3.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增强其学习的耐力、定力

学生在未踏入社会之前均具有可塑性,在此之前,学校、教师需要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便是对其正面引导,使其正确认识会计职业、会计学科、会计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进而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知“学贵有专”,能“持之以恒”,这样,其激情方能永久。

(二)创新实践模式

在校期间,不能真刀实枪地进行会计实际操作,始终困惑着学校、教师及学生,这也是制约会计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此,学校可想法设法创新实践模式。笔者认为,校企合作办专业,理论部分在校内进行,实践环节到企业中去,互惠互利,不失为一个途径。学校创造条件地建立健全校外实训基地,譬如寻找社会上的一些有实力、有资质的会计培训机构、会计实账实训机构、会计速成班等与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创新实践模式,能为学生找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与舞台,其职业判断能力自然得以提高,学以致用也真正落到实处,为其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三)获得政府支持,搭建广阔的就业平台

学生就业既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高校须积极获得政府支持,双方紧密合作,广泛收集信息,搭建广阔的就业平台,也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学生只有就业了,学校也才算是完成了培养任务。

总之,在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及学生本人都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与压力,但只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积极开拓思路,困惑终能被破解,会计类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仍旧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周艳.合作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析.成长2015.8.

[2]陈华娜.颠倒课堂在基础会计上的应用.成长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