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的秒解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43:35

高中数学的秒解方法篇1

关键词:数学教学;追逐型应用题;推广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23-03

在中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常遇到一类以“追逐”形式出现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遍及小学、初中、高中,有时还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成为数学生活化的典型。“追逐”型应用题的原形是这样的:甲与乙在同一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其中,甲先走,但速度较慢,乙后走,但速度较快,问多长时间或多远路程时,乙可以追上甲。

这类问题尽管五花八门,形式多样,但解决方法却非常简单,那就是抓住

一个关键:两个人所走的路程相差为一个常数(成为追逐路程);

一个公式:追逐时间=追逐路程?摇两者速度差

一、直线上的追逐运动

例1:小红从生活小区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步行去学校,半小时后,小玲也从同一小区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跑步追赶,问经过多长时间,小玲追上小红?

解1(算术解法):小红先走的路程为5×0.5=2.5千米,小玲之所以能追上小红,是由于小玲速度较快而实现的,因此,小玲追上小红的时间应为

2.5÷(10-5)=0.5(小时)

解2(方程解法):设x小时后,小玲追上小红。则小红所走过的路程为5×0.5+5x;而小玲所走过的路程为10x,依题意,得方程10x=5×0.5+5x;解得x=0.5(小时)。

二、圆周上的追逐运动

例2:圆园与宁宁在半径为50米的圆形运动上进行长跑训练,圆园先跑5圈,宁宁再起跑,已知圆园2分钟跑1圈,宁宁1分钟跑2圈,问经过几分钟,宁宁追上圆园?

解:设经过x分钟,宁宁追上圆园。

则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宁宁走过的路程为2×2π×50x,圆园走过的路程为5×2π×50+0.5×2π×50x,依题意,得方程2×2π×50x=5×2π×50x+0.5×2π×50x。

解之得x=■=■(分钟)

三、时钟上的分针、秒针与时针的追逐运动

时钟上的时针,分针,秒针不停地作追逐运动,分针追时针、秒针追分针、秒针追时针,这些运动遵循一定的规律,现在提出一个问题:在零点到12点的十二个小时内,①时针和分针重合多少次?在什么时刻重合?②时针和秒针重合多少次?在什么时刻重合?③分针和秒针重合多少次?在什么时刻重合?

我们知道,时针,分针,秒针作的是匀速圆周运动,时针走得最慢,十二个小时走一周;分针速度次之,一个小时走1周;秒针走得最快,一个小时走60周,这三条针不停地运动,分针赶时针,秒针赶分针,重合了又超,超了又重合,不断地重合,又不断地超,是一个典型的数学应用题中的“追逐”模型。按每运动一周就是走了2π弧度,那么,设时针速度v1,分针速度v2,秒针速度v3分别表示为:

v1=■=■/小时;v2=2π/小时;v3=120π/小时

假设运动时间为t,则

1.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是(v2-v1)·t=2nπ?圳t=■

即(2π-■)t=2nπ解之得t=n+■×n

由于一天十二个小时分针走了12周,故n的可取值为

n=0,1,2,3,…,11.

也就是说,在一天十二个小时内,时针和分针重合12次,这12次重合的时刻分别计算如下:

当n=0,则t=0时=0时0分0秒

当n=1,则t=1■时≈1时5分27秒

当n=2,则t=2■时≈2时10分55秒

…………

当n=11,则t=11■时=12时≈12时0分0秒

将计算结果列表如下(略)

有趣的是,这12次时针和分针的重合时刻构成一个等差数列,首项是0,末项是12,公差是■.数列的和是S=■=72(小时).

2.时针和秒针的运动规律是:(v3-v1)·t=2nπ?圳t=■

即(120π-■)t=2nπ解之得t=■n.

由于秒针一个小时走60周,十二个小时内走720周,故n的可取值为:

n=0,1,2,3,……,719.

也就是说,在一天十二个小时内,时针和秒针重合720次,这720次重合的时刻分别计算如下:

当n=0,则t=0时=0时0分0秒

当n=1,则t=■×1=■时≈0时1分1秒

当n=2,则t=■×2=■时≈0时2分2秒

…………

当n=719,则t=■×719=12时≈12时0分0秒

将计算结果列表(略)。

这720次时针和秒针的重合时刻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首项是0,末项是12,公差是■.数列的和是S=■=4320(小时).

3.分针和秒针的运动规律是:(v3-v2)·t=2nπ?圳t=■

即(120π-2π)t=2nπ解之得t=■×n

由于秒针在每个小时内走60周,故n的可取值为:

n=0,1,2,3,……,59.

也就是说,在每个小时内,分针和秒针重合60次,在一天十二小时内重合共720次,其中0时—1时重合的时刻分别计算如下:

当n=0,则t=■×0=0时=0时0分0秒

当n=1,则t=■×1=■时≈0时1分1秒

当n=2,则t=■×2=■时≈0时2分2秒

当n=3,则t=■×3=■时≈0时3分3秒

…………

当n=59,则t=■×59=1时=1时0分0秒

以后的每个小时,分针和秒针重合的时刻都遵循以上的规律。比如

1时—2时重合的时刻分别计算如下:

当n=0,则t=1+■×0=1时=1时0分0秒

当n=1,则t=1+■×1=1■时≈1时1分1秒

当n=2,则t=1+■×2=1■时≈1时2分2秒

当n=3,则t=1+■×3=1■时≈1时3分3秒

…………

当n=59,则t=1+■×59=2时=2时0分0秒

11时—12时重合的时刻分别计算如下:

当n=0,则t=11+■×0=11时=11时0分0秒

当n=1,则t=11+■×1=11■时≈11时1分1秒

当n=2,则t=11+■×2=11■时≈11时2分2秒

当n=3,则t=11+■×3=11■时≈11时3分3秒

…………

当n=59,则t=1+■×59=12时=12时0分0秒

时钟的时针、分针、秒针作不停顿的“追逐”运动,而每一条针又是作各自的匀速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眼前,似乎那么简单,又是那么平凡,然而,它体现出来的数学问题却是那么有趣,那么生动,那么奇妙,那么引人入胜。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这样的教学案例值得我们探讨,从中不但使我们享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孟坤.钟表里的数学问题[J].高中数学研究,2006,(9):7-9.

[2]王宏梅.由“黄金椭圆”联想“黄金双曲线”[J].中学教研(数学),2006,(8):14-15.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教改项目“民族地区高校数学教师教育中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2011JGB108)

高中数学的秒解方法篇2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能够活泼、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思维。以下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如在教简易方程一节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同学们,你们心中各自记住个数,我说你心中的数加上几,再减去几,得数再乘几,只要你说出结果,我就能知道你心中想的是几,你们信不信?"学生纷纷回答:"不信!"师说:"不信咱们试试看,我设计了一个题目。"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迫不及待的让老师讲课。由于创设了探究性的学习氛围,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都能以积极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给足时间空间,引导独立探究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新知识的意义。教师无法取代学生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独立探究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广泛地采集信息,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做保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减少"自我表演",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

三、参与合作交流,提高探究效率

当今,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通常都是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的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的。探究式学习"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他们也常常采用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可以与同伴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教学"圆柱的体积",学生已感觉出圆柱体积与长方体有关,但怎样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呢?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大家相互讨论,终于有学生从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行推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切割成长方体。于是,学生起动手,找来个圆柱体的白萝卜,合作操作,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式的喜悦之中。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程度高,自身潜能得以发挥,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新时代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感受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而自己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

高中数学的秒解方法篇3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学・导・用”教学模式;核心;操作程序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积淀

生本教育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生本教育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构建积极、快乐、高效、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二、“学・导・用”教学模式概述

学:指学生各种方式“学”的活动。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都能走向积极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同深度学习的行为。它包括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独学”,也包括课堂上教师导学中的合作共学以及知识能力运用中的探究学习。

导:指教师策划的多层次的导学活动。即教师依学情进行的有层次性地“引”、针对性地“导”、启发性地“讲”、发展性地“评”。它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活动策划、学习引发、学法指导、问题点拨和课堂评价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用:指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运用活动。即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课堂获得的知识、方法、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分析、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各自达到知识巩固内化,能力拓展升华的目的。它包括课堂的基础检测、巩固提高、运用拓展,以及课后的作业、试验、探究等活动。

三、“学・导・用”教学模式的三个核心

一是“研究单”,它是有层次地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引导学生“自学”的主要手段。

二是“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就是学生自学完成“研究单”后进行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师生评价的“导学”阶段,主要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是“运用”,通过学习,设计基础检测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检测和练习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教学内容的重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

四、“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及实践体会

“学・导・用”教学模式基本操作程序一般可分为“目标引学”“前置先学”“释疑导学”和“运用活学”四个步骤。具体有“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自学指导”“自主独学”“合作共学”“展示评价”“探究解疑”“精讲归纳”“基础检测”“巩固练习”“运用拓展”等12个环节。其中附加一个环节为课前展示,归在第一步骤,一般在课前完成。

实验前,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学生都非常自信的,我也跃跃欲试。可是在实际的实验之初,总是憋着一股气,总在想:我的学生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实验开展快一个学期了,才发现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得都不够,又何况是他们呢?但是,通过不断的培训,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慢慢地有了合作意识,我深切地意识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五、我的“学・导・用”教学模式课堂案例

在实际的实验中,我发现研究单的设计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实验的初期,研究单的设计必须遵循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以下是我在实际的教学中设计的一份研究单和教学案例。

秒的认识研究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当小组成员第4发言人汇报:秒针从3到4,走了(5)秒。从6到9,走了(15)秒。大家同意我的做法吗?

生1:我不同意,我认为应该是秒针从3到4,走了(1)秒,从6到9,走了(3)秒。因为从3数到4,只数了一个数,从6到9数了3个数。

生2:我不同意生1的说法。

师:那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同意第4发言人的做法。

师:同意第4发言人的说法的请举手!(半数)

孩子们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第4发言人的说法。

其他小组学生质疑“你是怎么想的?”

第4发言人: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走5小格就是5秒。

生3:我还不明白。

第2发言人:我可以说得更具体一些。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走5小格就是5秒,从6到9,秒针走了15小格,就是15秒。

生4:我可以用实物验证,拿出自带的钟(师请他到讲台)(孩子们热烈鼓掌)。

小老师模样:指着钟面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走5小格就是5秒,从3到4,秒针走了5小格就是5秒,从6到9,秒针走了15小格,就是15秒。大家同意我的想法吗?

学生再次热烈鼓掌!

师:现在同意第4发言人说法的请举手。(全数通过)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5:我发现了计算的好方法!就看数了几个数,一个数就是5秒,2个就是2乘以5,3个就是3乘以5。(师:举个例子)。如2到7就是5个5,25秒。(孩子们热烈鼓掌!)

六、反思与结论

这是一堂常态课,整堂课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中结束了。我发现,学生越来越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他们都喜欢站在多媒体大屏幕前对全班学生进行讲解,展现自己。学生听得也很认真,对发言正确的学生都以自发的掌声肯定,这比教师的一句“你真棒”更甜蜜。教师在课堂上放手给学生,引发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

高中数学的秒解方法篇4

解概率应用题要学会“说”:首先是记事件,其次是对事件做必要的分析,指出事件的概率类型,包括“等可能性事件”、“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独立重复试验”、“对立事件”等;然后是列式子、计算,最后别忘了作“答”。

实际运用中,“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为“目标事件的方法数”与“基本事件的方法数”的商,注意区分“有放回”和“不放回”;“互斥事件”的概率为各事件概率的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为各事件概率的积;若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则它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pn(k)=cpk(1-p)n-k;若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p,则a的“对立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1-p等。有的同学只会列式子,不会“说”事件,那就根据你列的式子“说”:用排列(组合)数相除的是“等可能性事件”,用概率相加的是“互斥事件”,用概率相乘的是“相互独立事件”,用c的是“独立重复试验”,用“1减”的是“对立事件”。来看下面这道题:

【例1】某次网球比赛分四个阶段。只有上一阶段的胜者,才能继续参加下一阶段的比赛。否则就被淘汰,选手每闯过一个阶段,个人积10分,否则积0分。甲、乙两个网球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已知甲每个阶段取胜的概率为,乙每个阶段取胜的概率为。

(1)求甲、乙两人最后积分之和为20分的概率;

(2)设甲的最后积分为X,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首先分析:此题的事件是“甲、乙两人最后积分之和为20分”,其类型有三种情况,

①“甲得0分、乙得20分”;

②“甲得10分、乙得10分”;

③“甲得20分、乙得0分”。

因此,在解答此题时就从这三种情况着手。具体解答如下:

解:(1)设“甲、乙两人最后积分之和为20分”为事件a,“甲得0分、乙得20分”为事件B,“甲得10分、乙得10分”为事件C,“甲得20分、乙得0分”为事件D,

所以X的分布列为:

在解题过程中,要准确理解题意,吃透其中的“关键词”,如:“至多”、“至少”、“只有“、“不全是”、“否则”、“全不是”等;要能读出题目的“言下之意”,这样不会误打误撞。

【例2】正四面体的各顶点为a1,a2,a3,a4,进入某顶点的动点X不停留在同一个顶点上,每隔1秒钟向其他三个顶点以相同的概率移动。n秒后X在ai(i=1,2,3,4)的概率用pi(n)(n=0,1,2……)表示。当p1(0)=,p2(0)=,p3(0)=,p4(0)=时,

(1)求p2(1),p2(2);(2)求p2(n)与p2(n-1)的关系(n?缀n*)

(3)求p2(n)关于n的表达式,(4)求p1(n)关于n的表达式

解析:p2(1)即1秒后动点在a2的概率,它有三种情况;

①开始时(0秒)在a1,1秒后移动到a2;由题意知,每隔1秒钟动点X从一个顶点移动到另一个顶点的概率均为;所以这种情况的概率为:

p1(0)×=;

②开始时在a3,1秒后移动到a2;其概率为:

p3(0)×=;

③开始时在a4,1秒后移动到a2;其概率为:

p4(0)×=;

又这种情况互斥,p2(1)=++=。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仍然按这个办法计算p2(2),将不胜其烦,因为首先要算p1(1)、p3(1)、p4(1);事实上1秒后动点在a2,即开始时(0秒)动点不在a2,其概率为:1-p2(0)=,而每隔1秒钟动点X从一个顶点移动到另一个顶点的概率均为;所以p2(1)=×=。类似的,2秒后动点在a2,即1秒后动点不在a2,其概率为:1-p2(1)=,p2(2)=×=;n秒后动点在a2,即n-1秒后动点不在a2,其概率为:1-p2(n-1),p2(n)=[1-p2(n-1)]×。至此,问题化归为数列问题。即:已知数列{p2(n)}满足:p2(n)=-p2(n-1)+,求通项公式。用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设p2(n)+x=-[p2(n-1)+x],得x=-,可见

数列{p2(n)-}是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其首项为p2(1)-=-

p2(n)-=-(-)n-1,p2(n)=-(-)n-1。

完全类似地,可得p1(n)=-p1(n-1)+,于是有p1(n)-=-[p1(n-1)-]

但p1(1)-=0,数列{p1(n)}是常数列,即p1(n)=。

高中数学的秒解方法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发展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片段一:

1.播放发射“神舟七号”的录像。

师:同学们,听到雄壮的国歌声,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认识这几位让所有航天人都感到无比荣耀的太空英雄吗?

生(齐):认识。

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即将发射升空。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共同分享火箭腾空而起时令我们无比骄傲和激动的一刻!(课件出示)倒计时:10、9、8、7、6、5、4、3、2、1。

2.提示课题。

师:刚才发射指挥中心倒计时时,每两个数字之间经历的时间有多长?(生:1秒。)对,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3.质疑。

师:对于“秒”这个时间单位,你知道多少?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

生2:我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生3:我想知道除了“秒”以外,还有其他的时间单位吗?

评析:借助播放“神舟七号”发射前倒计时的录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体现了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人人学习必要的、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片段二:

(出示电子钟,引导孩子们看表示秒的数,并跟着数的变化轻轻地拍打。)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显示屏上的数在不停地变化。

生:我看见数从05开始……现在是15,经过10秒钟。

师:屏上的数从一个数跳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就是一秒,我们跟着它数数。(孩子们很认真地看着数,跟着数了起来。)

师:电子钟可以看出秒,老师手上的这个钟可以看出秒吗?(教师边说边出示实物钟。学生认可。)你知道哪一根针是计量秒的吗?

生:那根细细长长,跑得很快的针是秒针。

师:你的钟面上有秒针吗?

(孩子们拿起小闹钟,找着,说着。)

师:秒针走得很快。请听听秒针的声音吧!(教师把钟放在耳边,孩子们也学着把钟放在耳边仔细听。)

生:老师,我听到了“扑扑”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嘀嗒”的声音。

生:当钟发出“嗒”的一声,时间就是一秒。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大屏幕上秒针的走动。

(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的运行轨迹和发出的“嗒”声。师生跟着秒针的走动拍手,一秒钟拍一下,5秒时,教师停了下来。)

师:你们拍的速度与秒针比怎么样?

生:太快了。

师:再拍一次力争做到与秒针的节奏一样。

评析: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电子钟和数字钟,通过看电子钟上数字的变化,听(实物)钟秒针走动的声音,观察课件演示秒针的走动,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拍手等,把比较抽象的、不容易具体表现出来的时间单位“秒”转化成可以“看到”的、收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效果,学生通过体验、反思、再体验,逐步建立起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片段三:

师:如果我们不看钟面,但又想知道一件事情大约经过了几秒,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生: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测量”。

师:用什么“节奏”才不快不慢呢?

生:秒针走动的节奏。

师:下面我们一起伴随钟面秒针的走动数一数……(师生活动。)

师:感受到节奏了吗?

体验活动一:请一位学生写“时间”两字,教师用秒钟计时,学生估计大约几秒(8~12秒)。

体验活动二:估计深呼吸一次大约要多长时间。(教师先示范,学生学做;指定一生做深呼吸,其余学生估计(5~8秒)。

体验活动三:学生闭眼默默感觉(时间)15秒,体验15秒的长短。

师:我们点一下头,拍拍肩,伸伸手,1秒就过去了,1秒可真短呀!1秒虽然是很短的时间,但1秒的作用却不小!(多媒体演示:“和谐号”高速列车1秒能行驶100米,“神舟七号”飞船1秒能飞行7900米,田径运动员1秒能跑10米,火车1秒能行30米,飞机1秒能飞行250米,亚太纸业1秒生产的纸能装订成500多个本子。)

生1:没想到1秒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作用还挺大呢!

生2:1秒的时间造纸厂竟然能生产这么多纸!

生3:1秒太有价值了,我们不能浪费每一秒的时间。

师:是呀,1秒的时间虽然很短,只要将一秒一秒累积起来就能创造很大的价值。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小朋友要珍惜一分一秒。

评析:学生建立秒的概念的重要目的,是对于时间的准确感知。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估计时间的方法,很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创性;接着再次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准确估计时间。通过层次分明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估计秒,在冥想中感知秒,在活动中体验秒,渐渐学会用秒作单位估测学习和生活中的实例,加深了对秒的认识。

教学片段四:

师:小朋友,下面我们听一段音乐,听的时候可以在心里数数,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估计放这段音乐大约用了多少秒。

(播放1分钟音乐。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估算时间,或点头估算,或拍手估算,或不出声在心里数数等。音乐结束,学生汇报。)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这一段音乐播放的时间就是1分钟。1分钟是多少秒呢?我们一起看演示!〔画面演示以刚才的1分钟音乐作背景,伴随“嘀嗒”声,钟面上秒针走了60小格(学生同步数到60)分针同时走了一小格。〕

师生一起得出:1分=60秒。

评析: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先让学生进行估算,进而猜测验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片段五:

1.展示收集含有时间单位秒的句子(或词)。如,争分夺秒、分秒必争……

2.1秒钟即兴表演。

3.模特表演(每组1人,6秒钟完成)。

4.1分钟即兴表演(1分钟能做什么)。

评析: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借助“即兴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抽象时间概念的感受。

总评:学生的经验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将“秒的认识”置于生活情境中,学生倍感亲切。如利用“神舟七号”发射的场景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呈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再创造”提供了很好的观察、操作、实践和交流的平台,教师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过程。比如,引导学生用“一种声音”、“一个动作”来表示“1秒”的时间,用自己的方式估测一个活动经历几秒等。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和充分体验中,认识了1秒有多长,1分和60秒的关系。同时,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如,1秒能做什么,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要“珍惜每一秒钟”。

高中数学的秒解方法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策略

【中图分类号】G132.60【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06-01

古代行军讲究粮草先行,意思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上课前也要做好充份的准备。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进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①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②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③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牛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足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爿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七、估计教学过程,预计意外事件

高中数学的秒解方法篇7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①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②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③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牛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足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爿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高中数学的秒解方法篇8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所谓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主要是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能够活泼、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思维。以下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如在教简易方程一节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同学们,你们心中各自记住—个数,我说你心中的数加上几,再减去几,得数再乘几,只要你说出结果,我就能知道你心中想的是几,你们信不信?”学生纷纷回答:“不信!”师说:“不信咱们试试看,我设计了一个题目。”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迫不及待的让老师讲课。由于创设了探究性的学习氛围,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都能以积极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给足时间空间,引导独立探究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新知识的意义。教师无法取代学生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独立探究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方面,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广泛地采集信息,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做保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减少“自我表演”,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 三、参与合作交流,提高探究效率 

 

当今,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通常都是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的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的。探究式学习“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他们也常常采用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可以与同伴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教学“圆柱的体积”,学生已感觉出圆柱体积与长方体有关,但怎样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呢?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大家相互讨论,终于有学生从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行推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切割成长方体。于是,学生—起动手,找来—个圆柱体的白萝卜,合作操作,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式的喜悦之中。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程度高,自身潜能得以发挥,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新时代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感受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而自己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 

如教学“秒的认识”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针一秒针。接着,通过引导学生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着秒针走动的频率体验秒的实际意义。同时让学生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和“秒”实际关系(1分=60秒)。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就是1秒,闭眼睛数出60秒;推荐一名同学跑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切实体验到了“秒”的实际意义,形象地建立了有关“秒”的感性知识。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的个数、拍手的次数、音乐的节奏等现实的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中数学的秒解方法篇9

关键词:图像解题;位移;直观;简单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89-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直线,它不但把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表示的很清楚,而且把位移、加速度的关系也表示的很直观。直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因此,用速度-时间图象解运动的物理习题很直观,很简便,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它和运用公式计算起相辅相成的作用。

例1求证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第一秒内、第二秒内、第三秒内……的位移之比是1∶3∶5……(2n-1)

证:由v=at作出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1,由图可看出相等时间间隔内直线下围成的面积分别为SⅠ、SⅡ、SⅢ。SⅠ为一三角形,SⅡ、SⅢ……是梯形,可分为3个、5个……与SⅠ全等的三角形。可以看出SⅠ∶SⅡ∶SⅢ=1∶3∶5…

例2证明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邻两段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等于常数。即Sn-Sn-1=at2

证:作一匀加速运动的图象,如图2,任取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直线下梯形面积分别为两段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矩形abcd为两段相等时间内位移差,即Sn-Sn-1,dc为时间t,ad为t秒末与t秒初的速度差,即Vt-V0=at。abcd的面积等于at·t,Sn-Sn-1=at2。

例3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α作匀加速运动,之后又以加速度大小a’作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经时间t。求物体的位移。

解,根据题意作图3,所求位移为三角形的面积。由图可看出,此题的关键在于求三角形的高,即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

由v/t=tgα=a

V/(t-t1)=tgβ=a'求出V=aa't/(a+a'),再由S=Vt/2

得S=aa't2/2(a+a')

例4气球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从气球上掉下一物体经17秒到达地面,求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g=10m/s2)

解:物体脱离气球后做竖直上抛运动。

由题V0=10m/s2,a=-10m/s2即tgα=10/1作出图象。如图4,从图中看出t=2秒以前,位移正负代数和为零,则17秒内位移为梯形aBCD面积S=(aB+BC)aB/2=(V1+V2)(t2-t1)/2V=-10m/s由图查得V2=-160m/sS=1/2x(10-160)x(17-2)=-1275m.负号表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在起始点之下。

例5在离地面很高的地方以30米/秒的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2秒后在同一处以相同的速度再抛一物体。求两物体在何处相遇(取10米/秒)?

解:由题意作出V-t图象,如图5。两物体相遇时,位移相等,直线下所围成的面积应相等。第二物体正位移应等于第一物体正、负位移之代数和。由图可看出t=4秒时,面积CGe正好与FDG抵消掉,两物移相等,此时,两物体相遇,相遇的高度应是aBCD面积S=(aD+BC)DC/2=(30+10)x2/2=40米。

例6水平拉力F1、F2分别作用于放置在水平面的某物体上,经一段后撤去作用力。使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而后又停下。如果物体在两种情况下总位移相等,且F1>F2,那么这两个过程中

a.F1比F2的冲量大

B.F1比F2的冲量小

C.F1与F2冲量相等

D.F1与F2的冲量大小无法比较

解:做出二种情况下的v-t图象,如图6,两种情况中物体撤去外力后都作匀减速运动,且加速度相同,所以两个图象中,后半部分直线应彼此平行。又因为二种情况下物体总位移相等,二个三角形面积就应相等,所以虚线三角形的高应大于实线三角形的高。由图象可以看出虚线表示加速时的加速度大,所以它表示的是F1作用的情况。

由动量定理:F1t1-ft=0

F2t2-ft'=0

t'>t,ft'>ftF2t2>F1t1

高中数学的秒解方法篇10

她有近20年跨国银行风险经管经验,负责过个人及中小企业金融产品设计及风险控制,具备先进的国际风险经管理念及丰富的中国市场实践经验。

她在美国学化学工程,出了学校的学霸却“不务正业”地进入了有着美国“金融黑帮”之称的第一资本(Capitalone),8年间,她历任产品、市场、风控高级经理。2006年,她回到中国进入渣打银行,创立零售风险经管团队,任渣打中国零售风险总监,经管跨越50亿美元的信贷资产。

这些辉煌的履历都来自于周静这个看不到岁月痕迹,又看似弱不禁风的“大女生”,但是如今一切归零,专注“读秒”。

2015年1月26日,周静离开上海来到北京,将自己驻扎在温特莱中心16层挨着门的工位上。5天后的2月1号,她所带领的团队就立项要做一款智能的信贷产品,pinteC集团Ceo魏伟将其冠以“读秒”之名。

4个月后,读秒在周静战斗过的上海揭开面纱――读秒的现金贷业务上线,它是一款线上审批,无抵押,线上放款的纯互联网信贷产品,当时额度是2万元以内(现在已经上升至5万元),运营当天就接受了线上的第一个申请。上线一年后,读秒从一个纯产品升级到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和决策引擎,她也从产品负责人成为读秒的Ceo。

读秒出水之时,已经有不少公司尝试消费金融不同的玩法。“市场玩家各自依靠着生态、技术、商业模式一较高低。但新兴的消费金融好比马拉松,现在仍处于最前端的一公里处。巨头注重业务量打造了先收优势,以技术铺路的科技金融公司则正积攒更多接口,厚积薄收。”周静说,“在我看来,固然最终的胜负易下定论,但技术永远是科技金融最不可忽视的环节。”

为什么要快?

2006年,周静进入渣打银行,2007年渣打开始人民币客户业务。周静开始组建风控团队,做零售信贷业务,这9年帮它在中国市场落地,并且对整个中国的信贷市场,包括零售和中小企业、房贷市场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在这期间,她和团队尝试把个人信贷的流程进行压缩,时间从10天缩短到7天,又从7天缩短到3天,甚至想要做到1天就可获得信用额度,但始终难以在传统金融机构中实现实时授信,原因在于传统信贷模式有瓶颈,整个流程步骤不能省、次序不能变。

当时,零售类的长尾客户,不管是个人还是小微企业都难以被传统金融很好地服务,整个流程太繁琐、太长,太不符合互联网时代。周静当时就希望有一个产品能解决客户的需求和痛点,同时风控还能把住。

的确,中国零售信贷行业存在着痛点:首先,无论是个人还是小企业,信贷需求旺盛,但高门槛和复杂的流程压制了它们的需求。企业或者个人对信贷的需求大多被磨灭在长时间的等待和复杂的流程之中。其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尽管它们也想做零售信贷,但是这个市场非常的碎片化,所以需要投入的成本高。再有,很多商家想给终端客户一个信贷解决方案,但要打造这样一个解决方案投入非常大,如果信用风险控制不好,后果很可怕。

针对痛点,周静认为信贷产品必须具备三点:第一是高便捷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贷,一定要在手机上也可以做到全流程的申请,获得实时的结果。第二是超强的适配性,这个产品本身需要可适用于不同的场景。第三是可持续性。金融机构的痛点就是需要非常大的投入,而可持续性却不高,这也是读秒需要深耕的地方。

读秒的业务涉及到个人线上信用贷款、小微企业线上信用贷款和针对机构客户的线上信贷解决方案三类。除了具备周静认为信贷产品必须具备的高便捷性、超强的适配性和可持续性外,读秒还做到了快速、透明和高效。

传统银行最快能做到3天,读秒10秒钟完成个人贷款授信,自动放款。在整个信贷流程,特别是小企业信贷流程当中,中间有很多的中介,不仅拉高了客户成本,对机构来讲风险也高,现在读秒切掉了很多中间利益作假的机会。

从读秒的申请流程来看,个人客户提供姓名、信用卡号和手机号等简单信息;然后读秒通过不同维度进行评分,并在几秒钟内做出决策。全程自动化审批,具备安全、便捷、精准、满足碎片化需求、适配性强等多个特性。另外,读秒基本上没有金额下限,哪怕100元也可以做分期。后台系统从不过节,7×24小时全天候在线。同时,读秒还可以定制化地嵌入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行业的解决方案,让客户体验最优。

技术输出

从美国到中国,18年的岁月周静几乎都是在与风控打交道,风控对她来讲,不仅仅是一套算法或技术或模型,而是“从你圈定市场里哪些是我的客户开始,就已经在做风控了”。

为了更好地控制风控,读秒从立项开始花了大概一年的时间打造了最大的数据库,接了约40个数据源,通过api接口时时交互。数据接入进来之后,读秒会将其放在一个库里面,通过自建的欺诈、预估收入、预估负债比等多个模型对数据进行清洗、挖掘,通过平衡卡和决策引擎给出综合决策,且所有决策是平行进行的。

周静认为,金融是看重边际效应的行业,而互联网看重的是规模效应。相比于互联网巨头的体系和生态闭环,开放体系的智能信贷业务将获得更大成功。6月初,读秒把智能信贷决策引擎做成poweReDBYDUmiao(读秒驱动)产品,向合作机构技术输出。

在读秒的开放体系中,“读秒驱动”主要面对两大客户群,对于零售企业,“我们可以全流程的输出零售信贷服务解决方案,扩大客户群体,促进销量,增加用户的黏性,让企业不用自己打造很大很深的金融体系,而是我们帮它去服务终端客户。”周静介绍,对于金融机构,读秒也会做智能信贷基础解决方案的输出,“金融机构可以得到纯电子化的信贷的解决方案,从而可以切入长尾、碎片化的消费信贷场景。我们可以追踪资金的流向,流程透明,安全性也高。”

读秒开放服务模式采取模块化的思维,使得其技术体系有很高的灵活性,能够方便地嵌入到不同的消费场景中。嵌入的方式既可以是全流程的完整服务,也可以是获客、风控、资金、贷后等不同环节的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