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审计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47:06

财政审计工作总结篇1

一、继续深化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围绕我市经济工作中心和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紧扣预算执行这一主题,按照人大监督法的要求,重点审计了市财政的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同时还安排了市财政局、规划局、交通局、外经局、发展和改革、文化和体育等6个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来配合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还延伸审计了市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的公、检、法的公共安全转移支付资金,农业局的“病虫害防治费”“五新”集成推广示范县建设—水稻产业资金审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心预算收入收缴情况等单位的部分账务。在财政部门重点审计:预算收支平衡情况;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批准预算的决议的执行情况。在部门单位重点审计:检查部门对专款下达和预算资金的拨付、使用以及收入是否全额纳入预算等情况。通过审计,发现市财政部门与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部分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未纳入预算收入,二是部分外借款未及时收回,三是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擅自使用房产租赁抵押金,四是部份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五是部分虚列支出等问题。对此,市审计局主要领导接受市政府委托,向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报告了《市2009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市人大主任马建东在会上充分肯定审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内容详实,不回避问题,敢于揭露问题。并要求有关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

市人大副主任充分肯定了《市2009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和我局依法履行职责。

二、继续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的一项法定职责,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已对市公安森林分局、外贸公司、统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史研究室、蛇伤防治院等6个单位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除党史研究室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完成外,其余正在审计中。

今年6个单位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均为离任审计,通过审计监督,为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促进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认真完成上级审计机关的项目计划和党政交办任务

根据上级审计机关的安排,完成了职业教育办学经费和基础能力建设审计调查、政府外债情况审计调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跟踪审计、地方政府债务总体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以及玉树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质跟踪审计。同时,南平市审计局救灾资金审计工作会议后,市审计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局务会,专题研究部署市救灾资金审计工作,要求全局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当前救灾资金审计,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把其他审计项目延后,集中力量保救灾资金审计项目,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两个审计组,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做好救灾资金审计工作,确保救灾资金物资的安全、有效。同时,完成党政交办任务2项。

四、认真做好政府重点投资项目跟踪审计

今年我局继续按照市里要求,对林产工贸园区,回瑶、上陈等工业园区进行跟踪审计,实行财务收支一季一审,基建项目逐一审计,截止6月底,共完成园区审计项目2个,送审各项工程结算资金额328.04万元,核减工程造价38.60万元。通过审计监督不仅及时纠正了资金管理上的一些不足,并进一步健全了财务制度,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也为市里节约了建设资金,使工程项目能够健康顺利实施。

五、狠抓审计整改工作,确保审计监督效果

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束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提出的问题,要求相关单位认真纠正和整改,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财政预算执行管理。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市政府的重视督促下,相关单位积极配合,认真纠正问题,采纳审计建议。同时,我局也及时组织开展审计回访,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对存在的问题逐步督促改进,并帮助其完善内控制度,积极发挥“审、帮、促”的建设性作用。从检查落实情况看,审计提出的11个问题,9个已整改到位,2个问题逐步改进,审计提出的建议也得到较好的采纳。在纠正问题的同时,相关单位还重视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为我市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应有努力。

六、积极开展“牵手联创,互动发展”工作

我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把“牵手联创,互动发展”工作做为一项中心工作抓紧抓好,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将口镇横塘下派村的工作,局班子成员多次深入该村开展调查研究,与村两委干部座谈,商讨谋划经济发展的路子,切实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今年遭受严重洪灾后,我局党员干部与该村党员一道,修复了水毁道路;同时,还筹集资金5000元支持该村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在局班子成员的带动下,全局干部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三农”的意识,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七、加强自身建设,树立机关形象

1、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塑造审计文明形象

历年来我局都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为审计的生命线抓紧抓好,做到警钟长鸣,长抓不懈。积极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政纪教育活动。为抓好这项工作局里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一是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市审计局关于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意见》;二是从人大、政协、纪委、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聘请廉政监督员,对审计机关日常的廉政工作进行监督;三是层层签订廉政建设责任状,局长与副局长签订,副局长与分管的股室签订,层层把关,把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分解到每个干部,并做为年终评先、评优的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四是设立举报箱,将审计人员应遵守的“审计八不准”内容和举报电话公布于局机关大厅,便于群众的监督;五是实行审计公示制度和廉政回访制度,审计组进点时,在被审计单位张贴公告,公布审计范围、重点和审计现场纪律、举报电话等,审计组撤点后,由办公室向被审计单位发出《为审清廉“八不准”》廉政征询表,了解审计组廉政纪律遵守情况。由于领导带头,制度明确,措施有力,从有关单位反馈情况看,未发现我局审计人员有违反廉政纪律的问题;六是继续开展“守住底线“教育活动,促进审计机关廉政建设,扎实推进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贯彻落实,并认真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围绕《工作规划》目标、任务和要求贯彻落实,动员审计干部职工在各自岗位上,按照工作职责和反腐倡廉要求,坚守“质量、廉政”两条生命线,坚持廉政与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坚决守住工作底线;二是按照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新要求,把学习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力争在提高认识上取得新进展,要坚持开展理想信念、廉洁自律,党风党纪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不断夯实审计干部的思想、道德基础,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审计团队精神及和谐氛围,坚决守住道德底线;三是把建立和完善制度相结合,做到教育、制度、防范并重,按照《工作规划》要求,完善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把建章立制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不断完善规范、制约监督审计权力运行及机关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培养审计人员崇尚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的良好意识和素质,使审计干部自觉遵守纪律,自觉维护纪律,坚决守住纪律底线。

2、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市审计局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以及考勤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审计程序公开制度、首问制度等一系列机关效能建设的制度,建立了以德、能、勤、绩为主要内容的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制度,积极开展创建“服务发展最佳科室”和评选“群众不满意科室”活动,认真贯彻执行《市机关工作人员效能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成立了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制定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聘请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代表,并召开了动员大会,采取各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对征求到意见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认真整改,促进审计机关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审计形象。

3、加强政务公开,提高办事透明度

在管理工作中全面推行“阳光”政务,强化民主决策。一是凡党务、政务中的重要事项都召开班子会议、支部会议或全局干部会议进行讨论决定;二是每月定期公布机关各项经费支出情况,特别是干部职工关心的招待费、小车费用以及人事任免、考核奖惩等事项逐一在局“内务公开栏”上公布;三是实行年度审计计划公示制度,由市政府将全年审计项目计划批转到各乡镇、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以便社会各阶层监督审计执法;四是在办公楼一楼大厅设立“政务公开栏”,把审计程序、期限、审计人员应遵守的审计纪律等公示于众,设立投诉信箱,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2010年上半年,我局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一是任务重、人员少的矛盾较为突出;二是审计成果开发利用不够,计算机辅助审计不足,ao系统尚未开展,影响了审计效率的提高;三是审计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上还须狠下功夫。

财政审计工作总结篇2

审计局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全市审计机关按照省审计厅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对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认真开展审计监督,取得较好成绩。至6月底,全市共完成审计项目189个,查出违规行为金额10308万元,审计处理应交财政594万元,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275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260万元,调帐处理2265万元,应自行纠正金额1109l万元,向纪检机关移交案件1起,移送处理1人,提交审计工作或调查报告46篇。

一、认真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全面落实年度审计工作任务。召开了全市审计工作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并落实了年度审计工作任务,表彰了审计工作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今年我市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有226个,其中省定项目114个,市定项目112个;市本级62个,县(市、区)审计局164个。较重要的审计事项有: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12个、县级财政决算审计6个、乡镇财政决算审计63个、县级财政负债情况审计调查12个、省重点中学财务收支审计10个、计划生育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12个、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12个、县乡公路建设项目审计12个、水库移民资金审计5个、水库移民及粮食补贴审计调查7个、国外援贷款项目审计18个、县长经济责任审计1个、市直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18个、国家建设项目审计10个。这些审计项目早已全部落实任务,有的已经结束审计,有的正在审计或准备实施审计之中。

二、抓好财政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审计局都认真开展了财政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审计,审计单位22个。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对于加强财政监督和税收征管,深化财政改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强化支出管理,调整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加强财源建设,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力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市局受上级审计机关委托,完成了原XX医专附属医院的财务收支审计,为其合并组建湘南学院澄清了财务家底。完成了XX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收支审计,正确评价了该集团组建两年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向股东代表大会通报了审计结果,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湘南技工学校财务收支审计已经结束,市委党校、XX驾校、市烟草办、市食品总公司的财务收支审计正在进行中。

三、突出审计重点,加强了对重点项目、重要行业、重点资金和领导交办项目的审计

(一)、围绕服务“三农”问题,认真开展审计监督。全市共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审计、水库移民资金专项审计、非部省属水库水淹区移民口粮补贴专项审计等涉农项目24个,其中市局安排了本级和北湖区农业综合开发审计、非部省属水库水淹区移民口粮补贴专项审计3个项目。目前,这些审计项目已大部分结束,根据审计情况,我局向市政府和省审计厅提交了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的审计综合报告,得到领导重视和好评。在农业综合开发审计中,我们组织全市40名审计人员,分成12个审计组,对市本级及11个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办、财政局等单位管理、分配、使用的第五期(2000—2003年)资金进行了就地审计,审计资金总额1.08亿元。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查出项目单位变更项目计划、以拨作支、将借款虚列支出、不合规发票报帐、虚列工程支出等违规行为金额467.5万元,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

(二)、国外援贷款项目审计已全部结束。今年全省统一安排的农业种子商业化项目国外援贷款、第九个卫生发展项目国外援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国外援贷款等审计项目已全部完成,审计资金总额1.2亿元,查出各类违规金额1660元,提交有情况、有分析、有意见和建议的利用外资综合报告18篇,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如针对卫生发展、结核病控制等项目存在的没有完成计划指标、配套资金到位不足、管理费超支、上级项目办和财政部门下发物资分割单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了层层落实责任,搞好项目管理,确保配套资金到位,充分发挥国外援贷款项目作用等整改意见,得到采纳。(三)、切实抓好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审计和省属重点中学审计。按照省审计厅的统一部署,在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审计中,全市审计机关抽调了52名审计人员,组成12个审计组,以财政部门为基础,有选择、有重点地延伸调查了教育局、计委等职能部门24个,抽查了学校等用款单位130个。总的认为我市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比较规范,但仍查出违规金额1053万元,主要问题有:管理不规范、改变专项资金用途、有的项目未按规定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和公开招投标、配套资金未落实、危房改造资金安排分散重点难以保证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局向省厅和市政府提交了审计综合报告,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办第20期《每周要情》以“应加强对转移支付教育资金的监管”为题,摘要刊载了审计报告的内容。全市10所省属重点中学审计正在进行,主要是监督教育收费的收入、管理和使用情况,重点查处学校乱收费加重群众负担的问题。

(四)、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审计取得好成绩。全市共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审计31个,审核投资总额7050万元,核减工程款1159万元。其中市审计局开展的市政府搬迁工程3个子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送审金额2183.6万元,核减420.4万元,核减率达19.3%。市本级和11个县(市、区)审计局安排的25条县乡公路建设项目审计正在进行,审计人员不辞辛苦,深入现场,从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认真进行审计,以实际行动服务基层,服务农民。

5、尽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今年来,市本级在编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顾全大局,先后完成了3项市领导交办的重要任务。其中有:市纪委到我局抽派3人,历时1个多月,协助查处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人的经济大要案工作;市领导临时交办增加的XX华明电厂财务收支及厂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长期抽派1人,协助有关部门从事企业改制工作等。

财政审计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财政审计;大格局;一体化;资源整合;系统论

2009年,国家审计署在财政审计一体化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审计署及其派驻机构、各级地方审计机关均围绕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涵以及具体组织实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开始在审计实践中探索财政审计大格局思想的运用。实际上,早在1999年,我国审计机关就开始探索运用系统观点,整合审计资源来实施财政审计(李金华,1999)。近年来,来自于审计实务部门的工作者也就财政审计一体化以及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涵义、目标、思路、具体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金勇,2000;刘正均,2009;章丁万,2010;等)。然而,财政审计大格局毕竟是一个新的范畴,对于财政审计大格局下审计理念、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组织方式与传统的财政审计究竟有何不同等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拟就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涵义、意义以及如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等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期对我国财政审计实践有所借鉴。

一、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涵

2009年3月3日,在财政审计项目培训班上,刘家义审计长代表审计署党组首次提出了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理念,即探索建立以中央财政管理审计为核心,以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转移支付审计、财政专项资金审计、财政收入征管情况审计为基础的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体系,把财政审计的重点放在推动建立健全更加统一完整的政府财政和中央预算管理制度、促进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建立事权和财力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一致、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上。

在2009年12月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暨全国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刘家义审计长再次重申了上述理念。刘审计长还指出,“审计管理涉及到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系统和规范的管理,审计工作是难以搞好的。当前,加强审计管理就是要着力解决审计资源调配和整合问题。首先是项目计划的整合。要搞好年度项目计划与长期发展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建立动态项目库,编制滚动项目计划;还要做好年度各项目之间的整合,避免交叉重复而又各自为战……其次是审计内容的整合,就是围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审计模式,每个项目都要探索从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入手,以责任履行和责任追究为重点,将合规审计与绩效审计融为一体,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和行政效能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其效益、效率和效果,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多方面需求。最后审计方式的整合,就是根据项目特点,科学选择审计、审计调查和跟踪审计等方式,积极探索和推广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的管理模式。”

由刘审计长上述讲话可以看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一个以财政管理审计为核心,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转移支付审计、财政专项资金审计、财政收入征管情况审计为基础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体系。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要求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在审计计划、审计内容、审计方式等方面对财政审计项目进行整合。其核心是高度整合审计资源,建立一体化的财政审计,从而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服务。

综上,财政审计大格局是一种以系统论为指导,以高度整合资源、提高财政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为目标,在审计计划、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结果与报告等方面都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调度、系统整合的财政审计新思维。它是建设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过程中我国审计机关为更好地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而作出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二、财政审计大格局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尽管财政审计大格局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但我国审计机关对于整合资源、更有效地实施财政审计的探索却从20世纪末即已开始,可以说,财政审计大格局是我国审计机关多年来对如何更好地实施财政审计探索的最新总结。

(一)我国关于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探索历程

1.关于财政一体化的探索

早在1999年,我国即开始有关财政审计一体化的研究(刘正均,2009)。1999年12月13日,李金华前审计长在1999年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研讨班上就提出要在审计工作中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他指出,“财政审计是一个大系统。财政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它里面有若干个小系统,税务是个系统,海关是个系统,它在大系统里有各自的位置和关系。财政支出分为若干个系统,每个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又是一个系统。只有掌握系统论的观点,才能从总体上把握审计的对象、目的、任务和重点。各个审计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不能再象过去那样隔离开,自扫门前雪……”以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和实施财政审计,实际上是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方法论基础。

从2003年起,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审计制度的不断发展,我国审计机关开始不断探索如何整合审计资源。2003年7月1日的《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审计业务的科学管理。并要求,改进审计计划管理,明确年度审计工作总体目标和各项目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增强计划的科学性;成立财政审计、环境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合理调配审计力量,统筹安排审计工作;科学调整内部机构设置,加强系统内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优势;加强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和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审计信息利用的层次和水平。2003年9月,在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培训班上,时任副审计长的刘家义同志提出要加强资源整合。在组织方式上要坚持“五统一”的原则:统一组织、统一方案、统一实施、统一报告、统一考核;在工作方法上要坚持“两个强化”,“四个结合”。“两个强化”,即强化对重点部门、重点二级单位的审计;强化对中央本级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调查。“四个结合”,一是一级预算部门与重点二、三级预算单位审计相结合,也就是要在审计一级预算单位的基础上,沿着资金的流向审计重点二、三级单位,主要是要揭露行业性的问题、管理上的漏洞和一些重大违法违规下沉问题;二是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的审计紧密结合;三是中央预算部门审计与决算草案审签要逐步实现结合;四是审计和审计调查要逐步结合。审计署2005年的《审计署关于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工作的意见》(审财发[2005]33号)进一步提出,财政审计要坚持“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审计实施,统一审计报告,统一审计处理”的“五统一”原则,全面整合财政审计资源。并要求,以计划为载体统一审计目标,整合审计力量;以方案为载体整合审计内容;以报告为载体整合审计成果。①

从2003年起,我国开始正式推进财政审计一体化进程。审计署专门成立了财政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对中央补助地方支出、基础教育经费和财政支农资金各专项审计进行组织协调,将传统的财政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联合共同实施(刘正均,2009)。与此同时,审计署各特派办、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也都进行了财政审计一体化的探索和实践。例如,2004年12月,浙江省厅了《浙江省审计厅关于推进财政审计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财政审计一体化是审计机关在现有的财政审计对象、审计人员配备、审计装备手段等条件下,对审计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和整合,对财政性资金运作全过程进行监控,并最终以“两个报告”为主要载体反映审计成果的过程。财政审计一体化的目标是: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发挥专业审计优势,增强审计机关整体合力,提高“两个报告”质量,全面提升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通过财政审计一体化,要实现审计工作的“四个转变”、“六个结合”。“四个转变”,一是从关注一般预算资金向全方位关注财政性资金转变;二是从财政收入和支出审计并重向以财政支出审计为主转变;三是从真实合法性审计为主向真实合法性审计与绩效审计并重转变;四是从侧重解决微观层面的问题向注重研究宏观层面的问题转变。“六个结合”则包括专业审计目标与财政审计目标的结合、一般部门单位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结合、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财政绩效审计的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审计的结合、专项审计调查与财政审计的结合、审计信息化建设与财政审计的结合。该意见还提出,实现财政审计一体化,要树立“一盘棋”的观念,充分发挥财政审计各专业部门的优势,形成整体合力,统筹审计资源和计划管理,突出重点,使审计机关的整体效能大于各部分效能的简单之和。2007年,浙江省厅进一步了《浙江省审计厅关于加强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工作的意见》(浙审财〔2007〕67号),要求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监督范围,从而进一步推进了财政审计一体化的思想。

应当说,先前的财政审计一体化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财政审计大格局,具有思想上的继承性,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对财政审计一体化的形象概括。当然,早些年的财政审计一体化,一定程度上只是审计工作的一体化,局限于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制定、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审计考核等与具体审计项目有关的审计全过程整合,其基础是与具体审计项目有关的审计程序,其核心与纽带是传统的财政审计而不是作为审计客体的政府预算(刘正均,2009)。而现在的财政审计大格局则要求在审计对象范围、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审计流程与方法、审计结论等多个方面都进行改革和整合规划,是彻底的财政审计一体化。

2.财政审计大格局思想的提出

审计署2008年7月的《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坚持多种审计类型的有效结合。坚持预算执行审计与决算审签相结合,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金融、企业审计等相结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同时,坚持揭露问题与促进整改相结合,审计监督与其他部门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通过结合,协调各种资源和要素,加大审计力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各种需求,提高审计的效果和影响力。”这里,多种审计类型的结合,初步体现了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想。

2009年3月3日,在财政审计项目培训班上,刘家义审计长代表署党组正式提出了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理念。审计署还调整了年度计划期间,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集中力量开展预算执行审计,5月至10月开展企业、金融、经济责任、资源环境、重大投资项目等方面的审计,并采取措施,加大审计计划、审计资源、审计方式等方面的整合力度。在2009年10月的2009年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培训班、12月的财政审计大格局业务培训班以及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暨全国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刘家义等署领导又多次阐述了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想。从此,我国各级政府审计机关掀起了一股探索实践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高潮。

(二)当前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重要性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我国政府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1.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审计机关面对不断增加的审计任务与有限的审计资源之间的矛盾时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审计机关的有限资源与日益繁重的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资源不足成为各级审计机关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在审计实践中,却存在资源配置不当、严重浪费的问题。李金华前审计长在总结20年审计工作实践时曾经指出,“目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最大的问题是,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人员自身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审计力量不足不仅仅是数量意义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审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从系统的角度来整合财政资源,避免审计项目的重复、交叉,从而实现审计资源的高度整合优化配置,是解决审计机关资源短缺与审计任务日益繁重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

2.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的需要。财政审计在政府审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防护性和建设性作用的发挥,对于政府审计能否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原先,财政审计由许多单个项目组成,并由不同部门按照业务职责划分来组织实施,各部门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整合,导致审计资源高度分散。另一方面,依照业务职责来分隔实施财政审计,实际上各个部门、各个审计项目都是在“盲人摸象”,相关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往往只是针对具体单位、具体项目乃至一个方面,没有把财政预算执行纳入全部政府性资金这个大系统中去考量,因而无法反映一个总体的执行情况和政策制度执行中的问题,也不能对审计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深入系统地去分析问题、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具有全局性和战略高度的审计建议。因此,传统的财政审计模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审计资源,还导致审计机关无法对政府预算执行的情况完整地作出评价和建议,从而严重制约了财政审计建设的发挥。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服务型责任政府的建设,这要求政府审计机关从合规性和绩效性两方面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着重从全局和体制上找原因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从而促进政府加强预算管理、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正如刘家义审计长在2009年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培训班上讲话时指出的,“这些年的财政审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这些成效大多体现在某一项资金、某一个行业、某一个具体事项上,将若干项资金、若干个事项、若干个行业综合协调起来运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进行深入研究做得还不够,主要是由于在审计项目安排上没有统筹考虑,各司局联系、协调不够,导致总体上摸不清当前财政资金在分配中、管理、使用和制度建设中存在什么重大问题,以及财政绩效怎么样,也很难将其量化和具体化……要加大整合力度,真正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

3.提高审计效率、减轻被审计单位检查负担的需要。在原先的财政审计思维下,各业务部门各自独立实施审计,不仅忽略了财政资金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的关联性,导致审计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容易导致一个被审计单位甚至同一个项目被不同的审计部门反复审计,极大地加重了被审计单位的负担。采用全局的系统观点,对财政审计进行整体规划,各部门共同围绕财政资金审计的目标紧密配合,相互协作,不仅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而且可以避免对被审计单位重复进行审计,有利于融洽审计机关与被审计机关的关系。

4.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相继推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综合预算等制度。尤其是为了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为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各项财政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创造有利条件,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改革后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由“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构成。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在财政信息管理系统的有力支持下,可对任何一项财政收支进行“多维”定位,清清楚楚地说明政府的钱是怎么来的,最终用到了什么地方。在财政收支分类体系下,政府性资金的管理由原来的分账、分部门管理改变为相对集中管理,包括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入以及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大部分政府性资金都纳入了政府收支分类管理体系,资金核算也更加全面、系统、直观,这不仅为开展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的财政审计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对财政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从整体上对全部财政资金(包括收入和支出)实施有效的审计监督,以加强预算管理,并促进政府加强绩效管理,努力提高政府绩效。

5.我国绩效审计的深入开展,使得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成为可能。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人们对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关注由原先的合规性逐渐向更高层次的绩效性转变,相应地,政府审计应当由原先偏重于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转向合规性审计与绩效性审计并重,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促使政府部门更好地履行其受托责任。就我国而言,原先的财政审计侧重于对政府部门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评价,其本质是合规性审计。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政府审计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审计机关逐年加大了绩效审计的分量,并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方式方法。《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在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因此,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改变原先财政审计过多地注重财政财务收支的合规性而忽视财政资金的绩效性的状况,是科学发展观理念以及建设服务型责任政府背景下我国财政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政府审计中心的转变,绩效审计的不断深入,也使对政府财政收支活动进行全面审计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政府部门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包括低层次的合规性和较高层次的绩效性)使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成为可能。

三、如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刘家义审计长在2009年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培训班上讲话时指出,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必须做到四点:一是必须整合审计计划,实行审计计划的科学管理。国家财政审计总体目标是什么,审计内容和重点是什么,总体上要抓哪几个问题,要在哪些方面提出建议,必须进行整合,统筹研究确定。二是必须整合资源,统一组织。三是必须将不同的审计项目或类型实行有效有机结合。如省长经济责任审计与地方财政收支审计、专项转移支付审计与地方财政收支审计、各种基金(如住房公积金、社保基金等)的审计与地方财政收支审计等都必须做到有效有机结合。只有把不同的审计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国家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在管理和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四是必须从财政管理体制、制度和财政绩效这个高度来整合审计信息,充分利用和挖掘审计信息。审计结束后,要按照宏观性、建设性、整体性的要求,充分挖掘审计取得的各类信息,分析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在2009年财政审计大格局业务培训班上,在谈到如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时,刘家义审计长再次强调了上述四点。刘家义审计长的上述四点要求是对财政审计大格局基本精髓的高度概括,对于各级审计机关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在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时,尤其应当做到以下方面:

(一)审计范围的高度整合

财政审计大格局中的审计客体的范畴包括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债务预算等。政府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是国家财政的范畴,都应当纳入财政审计的范围。要把政府的全部财政资金作为一个系统,以预算为主线,通盘考虑,以便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运用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评价。2010年7月,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财政审计工作要以推进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为目标,把政府的全部收支纳入审计范围。这正体现了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要求。

(二)审计项目的高度整合

在财政大格局思维下,应当改变原先的多种审计相互割裂的做法,将中央财政管理审计、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央转移支付审计、中央税收征管审计、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地方财政收支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农业资金审计、社会保障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国有企业审计等有机地整合起来。为此,审计机关在期初即应当确定财政审计的总目标,并以财政审计总目标为起点,进行适当的分解,从而确定有关项目(或方面)的具体目标以及实施者,然而再交给相关的部门去实施。此时,虽然财政审计仍然要由多个部门完成,但各部门都是财政审计大项目中的一个项目组,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审计目标展开工作,而不是原先的财政审计之下相互独立的松散主体。

在财政审计大格局下,必须要树立全局思想,统筹安排,科学制定审计计划。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财政审计大格局下,相关的专项审计应当预先统筹考虑,尽量纳入常规性财政审计,实在无法纳入的,也应避免重复;二是为了提高各审计项目的整合度,应当加强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库建设,尽量做到一类数据只提取一次、一次提取所有所需数据,并实现数据库在各部门之间的共享,这不仅可以提高各项目组之间的合作(不同项目、部门间的整合)并有利于以后期间的审计(不同年度的整合),同时也可以减少到被审计单位反复提取数据的情况;三是借鉴民间审计中的“利用其他审计师工作”思维,充分利用其他项目组的成果,提高审计效率,降低被审计单位的负担。

(三)审计资源的高度整合

在财政审计大格局思维下,应当实现审计资源统一调度,审计机关内部各部门应当克服专业分割和机构壁垒,做到不同专业部门围绕财政审计的大目标协同作战,相互配合,信息共享,避免交叉、重复。为此,有必要对审计机关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必要的优化组合,以便于财政审计工作的协调开展。刘正均(2009)提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调整审计机关内设机构及其职能,改变分行业对口设置模式,考虑按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资金的性质分类设置专业审计部门,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涵盖政府预算全过程的审计模式。笔者认为,这一思路值得研究。除此之外,还可以借鉴民间审计中项目组的做法,打破现有的政府审计机关内部设置,围绕财政审计总目标及其分解来组织项目组。在保持现有组织设置的情况下,则有必要成立相关的协调机构来统筹规划财政审计工作。这一点上,审计署以及部门派驻机构都已经付诸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

(四)审计结论的高度整合

审计结论是审计工作的最后成果。财政审计大格局之下,要提高各项财政审计工作的有效整合,必须要实现审计结论的高度整合。为此,一是要合规性审计与绩效性审计相结合,既注意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评价,也要注重对财政支出的绩效性进行评价;二是审计结论要立足整体,全面评价,由反映单项审计信息向反映综合性审计信息转变,并注重从制度层面提出综合性的建议;三是要整合审计信息,实现审计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共享,从而提高审计结论的效用。

四、结语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我国政府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不仅可以促进政府部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升预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而且也是政府审计部门提高自身审计效率、解决不断增多的审计任务与有限的审计资源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在理念上,要树立系统的观念,将整个财政资金作为一个系统、将财政审计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工程来看待;在审计对象上,要以预算为主线、贯穿财政收支的各个节点,使审计能够涵盖政府全部资金的各个方面;在具体实施时,要注重审计的整体规划和科学设计,通盘规划财政审计工作,将全部审计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围绕审计目标,合理配置资源,从而使各部门共同合理分工、相互协作,共同对财政资金管理与运用的合规性和绩效性作出全面的评价和建议,以保证财政审计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金勇.试论以财政同级审为龙头的一体化审计模式[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0(6):26-27.

[2]李金华.在1999年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研讨班上的讲话[Z].1999-12-13.

[3]刘家义.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暨全国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09-12-28.

[4]刘正均.财政审计一体化研究[J].审计研究,2009(1):23-26.

[5]章丁万.关于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审计与理财,2010(2):10-11.

[6]《中国审计》编辑部.整合审计资源――扩展审计功效的战略举措[J].中国审计,2004(4):32-35.

[7]《中国审计》编辑部.整合资源实现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一体化[J].中国审计,2003(19):25-26.

财政审计工作总结篇4

一、认真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全面落实年度审计工作任务

召开了全市审计工作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并落实了年度审计工作任务,表彰了审计工作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今年我市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有226个,其中省定项目114个,市定项目112个;市本级62个,县(市、区)审计局164个。较重要的审计事项有: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12个、县级财政决算审计6个、乡镇财政决算审计63个、县级财政负债情况审计调查12个、省重点中学财务收支审计10个、计划生育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12个、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12个、县乡公路建设项目审计12个、水库移民资金审计5个、水库移民及粮食补贴审计调查7个、国外援贷款项目审计18个、县长经济责任审计1个、市直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18个、国家建设项目审计10个。这些审计项目早已全部落实任务,有的已经结束审计,有的正在审计或准备实施审计之中。

二、抓好财政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审计局都认真开展了财政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审计,审计单位22个。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对于加强财政监督和税收征管,深化财政改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强化支出管理,调整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加强财源建设,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力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市局受上级审计机关委托,完成了原**医专附属医院的财务收支审计,为其合并组建湘南学院澄清了财务家底。完成了**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收支审计,正确评价了该集团组建两年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向股东代表大会通报了审计结果,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湘南技工学校财务收支审计已经结束,市委党校、**驾校、市烟草办、市食品总公司的财务收支审计正在进行中。

三、突出审计重点,加强了对重点项目、重要行业、重点资金和领导交办项目的审计

(一)围绕服务“三农”问题,认真开展审计监督。全市共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审计、水库移民资金专项审计、非部省属水库水淹区移民口粮补贴专项审计等涉农项目24个,其中市局安排了本级和北湖区农业综合开发审计、非部省属水库水淹区移民口粮补贴专项审计3个项目。目前,这些审计项目已大部分结束,根据审计情况,我局向市政府和省审计厅提交了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的审计综合报告,得到领导重视和好评。在农业综合开发审计中,我们组织全市40名审计人员,分成12个审计组,对市本级及11个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办、财政局等单位管理、分配、使用的第五期(2000—2003年)资金进行了就地审计,审计资金总额1.08亿元。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查出项目单位变更项目计划、以拨作支、将借款虚列支出、不合规发票报帐、虚列工程支出等违规行为金额467.5万元,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

(二)国外援贷款项目审计已全部结束。今年全省统一安排的农业种子商业化项目国外援贷款、第九个卫生发展项目国外援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国外援贷款等审计项目已全部完成,审计资金总额1.2亿元,查出各类违规金额1660元,提交有情况、有分析、有意见和建议的利用外资综合报告18篇,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如针对卫生发展、结核病控制等项目存在的没有完成计划指标、配套资金到位不足、管理费超支、上级项目办和财政部门下发物资分割单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了层层落实责任,搞好项目管理,确保配套资金到位,充分发挥国外援贷款项目作用等整改意见,得到采纳。

(三)切实抓好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审计和省属重点中学审计。按照省审计厅的统一部署,在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审计中,全市审计机关抽调了52名审计人员,组成12个审计组,以财政部门为基础,有选择、有重点地延伸调查了教育局、计委等职能部门24个,抽查了学校等用款单位130个。总的认为我市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比较规范,但仍查出违规金额1053万元,主要问题有:管理不规范、改变专项资金用途、有的项目未按规定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和公开招投标、配套资金未落实、危房改造资金安排分散重点难以保证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局向省厅和市政府提交了审计综合报告,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办第20期《每周要情》以“应加强对转移支付教育资金的监管”为题,摘要刊载了审计报告的内容。全市10所省属重点中学审计正在进行,主要是监督教育收费的收入、管理和使用情况,重点查处学校乱收费加重群众负担的问题。

(四)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审计取得好成绩。全市共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审计31个,审核投资总额7050万元,核减工程款1159万元。其中市审计局开展的市政府搬迁工程3个子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送审金额2183.6万元,核减420.4万元,核减率达19.3%。市本级和11个县(市、区)审计局安排的25条县乡公路建设项目审计正在进行,审计人员不辞辛苦,深入现场,从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认真进行审计,以实际行动服务基层,服务农民。

(五)尽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今年来,市本级在编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顾全大局,先后完成了3项市领导交办的重要任务。其中有:市纪委到我局抽派3人,历时1个多月,协助查处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人的经济大要案工作;市领导临时交办增加的**华明电厂财务收支及厂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长期抽派1人,协助有关部门从事企业改制工作等。

财政审计工作总结篇5

(一)提高了两个报告的质量

财政审计一体化对财政资金从收入到拨付、管理、使用的整个运行过程进行审计监督,最终以两个报告为载体反映审计成果。通过推进财政审计一体化工作,各级政府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对整改情况跟踪督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取得了良好反响,人大常委会可以获取重要资料和数据。

(二)扩大了审计的覆盖面

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使财政审计监督更加全面、更为有效。一是扩大了审计监督的政府性资金面。实践中在强化预算内资金审计的同时,把预算外资金、政府性债务、投融资纳入到财政审计范畴,实现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全方位监督,为各级政府科学理财、用财提供依据。二是审计监督不仅关注资金管理层面,也关注政策制订及执行层面的问题。按照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要求,针对税收减免、土地出让金减免等隐性财政支出领域,有重点地关注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类涉及政府性资金收支的优惠政策,审计中不仅检查政策的制订与执行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同时也考察政策的成本效益情况,对政策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审计建议,有效地实现财政审计与现阶段绩效审计探索的结合,为绩效审计实践开辟了新思路。

(三)加强了整体的审计监督力度

财政审计一体化实现了人力、信息、技术、成果等资源的有效整合,财政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及绩效审计的结合等等,大大加强了整体的审计监督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化了预算执行审计,为预算执行审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二是促进全面准确地评价乡镇长的经济责任,推进了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三是形成合力,解决共性问题。审计事业发展到当前阶段,审计的专业分工与审计内容的交叉已是不容回避的矛盾,而财政审计一体化的运行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

二、围绕政府性资金开展财政审计的主体思路

(一)审计视野面向全部政府性资金

全部政府性资金又称政府收入,是以政府名义筹集,并由政府来管理和使用的所有收入。

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突出以下四个层面的审计重点:一是摸清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分布状况及总量规模。包括预算内资金、各类预算外资金和基金、政府通过投融资机构筹集的资金、土地出让金(包括减免、返还部分)、给企业减免、补贴的资金等等,这些资金有相当部分在决算报表上是无法反映的。二是审计并分析全部政府性资金的主要支出方向。分析支出结构可以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否贯穿于政府工作之中。根据政府性资金总量并从支出结构分析,如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科教文卫、农业农村、基本建设、清偿债务的支出各是多少,就能从资金的投向看出政府的行政理念。分析支出重点可以看出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是否到位,政府职能的转换程度如何,以及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能的状况。从对政府性资金收支管用(决策、执行、监督)的审计,分析对国家经济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是否存在随意决策、滥用权力的违纪违规行为,是否存在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及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三是检查评估全部政府性资金的管理现状。这些年的同级审计监督纠正规范了不少违规预算行为,目前预算内资金的管理相对较为规范。而其他预算外资金,特别是对近年来日益膨胀的政府性负债管理较为薄弱,支出的内控制度也不甚健全,理应是当前财政审计必须关注的重点。四是分析评价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变动趋势。通过审计各类政府性资金的结余情况,可以分析政府收入的盈余或赤字状况,这比原来只通过预算内盈余情况进行评价显然更可靠、更准确、也更全面。

(二)摸索财政审计一体化模式

财政审计一体化是审计机关在现有的财政审计对象、审计人员配备、审计装备手段等条件下,对审计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和整合,对财政性资金从筹集、分配、管理到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在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对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和使用效益予以关注,并最终以“两个报告”为主要载体反映审计成果的过程。财政审计一体化的目标是: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发挥专业审计优势,增强审计机关整体合力,提高“两个报告”质量,全面提升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在审计范围上,横向向政府的各类基金、土地出让金、政府负债拓展,纵向向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政府举债的基本建设项目、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延伸。

财政审计一体化主要以财政审计的内容为基础,还包括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的审计,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具体包括: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乡镇财政审计、转移支付审计、政府负债审计、土地资金审计、部门预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财政投资绩效审计、重点国有企业审计、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及专项审计调查。

(三)具体操作实现“六个结合”

在实现财政审计一体化的过程中注意树立“一盘棋”的观念,充分发挥各专业审计的优势,形成整体合力,统筹审计资源和计划管理,突出重点,使审计机关的整体效能大于各部分效能的简单之和。在具体操作上做到“六个结合”:

1.“同级审”与“上审下”相结合。在组织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同时,积极开展对下级政府的财政决算审计,两年左右轮审一次,并积极探索“同级审”和“上审下”相结合,促进财政决算审计进一步深化。审计中先审阅“同级审”资料,充分利用现有审计成果,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实践中,“同级审”和“上审下”在审计时间上有所错开,审计内容上有所侧重,审计单位上有所区别,审计资料上共同利用,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加以科学合理的安排。

2.财政审计与专项审计特别是投资审计相结合。省厅《关于加强投资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财政性投资项目为重点,实现项目审计与资金审计的有机结合,努力完成扩大审计覆盖面和深化投资绩效审计工作的双重任务。根据省厅每年针对全省财政形势和财政审计工作动态,提出符合实际的年度财政审计工作思路和总目标,对重点部门、专项资金、政府采购、政府负债、财政投资等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来制订滚动计划,以保证审计的连续性。各专业审计部门围绕财政审计工作思路和总目标,提出深化本专业审计工作的具体目标和工作计划。财政审计与专业审计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一般部门单位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结合。围绕财政预算执行这一主题,抓住预算批复、财政资金转拨、资金管理使用和收入征收管理等四个环节,着重研究解决政府财政层面的情况和问题。对财政审计中发现的有关预算执行单位的问题一查到底,直接延伸审计,问题复杂的另行立项审计。对跨部门流动和管理的财政资金,探索由财政审计部门与有关专业审计部门联合审计的办法,在财政部门审计中注意相关专业审计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在部门单位审计中,发挥财政支出审计的基础作用,在揭露和纠正部门单位财务收支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注意反映财政管理方面的情况。

3.财政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将县、乡财政决算和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与乡镇政府领导和部门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实现经济责任的人格化。有预算管理分配权的部门、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以预算执行情况为主要审计内容,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以此为基础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每年把乡镇财政决算审计和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确定较具体的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确立以乡镇长经济责任为中心,以财政决算审计为基础,以当地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收支管用为主线,其他各专业审计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统一组织、分工负责、协同配合、资源共享。通过审计,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规范、透明、公正的财政分配制度,合理、高效地使用政府性资金。同时利用财政审计与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优势,克服财政“上审下”忽视财政绩效审计的倾向和“同级审”无视上级财政利益的缺陷,使财政决算审计和预算执行审计的优势同时得到发挥,不断深化财政审计,促进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提高。

4.财政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针对专项审计调查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特点,重点结合地方财政改革和财政审计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审计调查,调查国家财政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和政府重大决策的落实情况,促进加强宏观管理,完善法规制度。这几年我县组织及协助市局对社会保障资金、涉农资金、扶贫救灾资金、基础教育资金、公共卫生资金、政府负债、政府性投资公司、政府性资金支出结构、土地出让金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审计调查,通过调查,从完善体制、制度的层面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财政绩效审计相结合。从实际出发,现阶段我们要探索的绩效审计模式具有侧重于宏观管理、以政府性资金为主要对象、真实合法效益性相统一、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的特点。财政审计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领域,开展绩效审计也是财政审计的方向,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我们应逐步关注政府性资金分配使用中的损失浪费现象,对政府性资金使用方向与目标的符合性、实现程度进行评价,以促进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为目的,逐步探索财政绩效审计的方法和途径,并不断加大绩效审计的份量。实践中我们应把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和财政专项资金作为绩效审计的突破口,探索建立财政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框架。

6.财政审计与计算机辅助审计相结合。审计机关每年应派出审计业务人员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通过跟班学习,加快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专业人员的培养,造就一批能够灵活运用oa系统实施审计的专业人才,从而不断完善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提高财政审计中计算机的运用水平。

财政审计工作总结篇6

一、把握五年规划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财政审计出现的新问题。

(一)要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与公共财政体制滞后的矛盾。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来,我国经历了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财政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强的财力支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财政体制与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尚有距离,体制缺陷初显端倪。财政改革长时间主要集中在收入分配领域,财政支出改革管理方面的改革以显得严重滞后,传统体制下形成的一整套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在很多方面得以延续下来。财政部门长期以来重收入、轻支出、管理弱化的弊端依然存在。财政体制是财政审计的重要载体,它的存在和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制约财政审计的作用,同时,会对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财政审计的发展过程看,我们从初期的以审计条例为依据的“上审下”发展到以审计法为根本依据的“同级审”并兼顾“上审下”,但问题依然不少,需要认真研究.

(二)财政审计制度存在一定缺陷。目前,我国建立了与我们的国情适应的审计模式,主要表现为:一是有利于审计工作贴近政府出台的改革措施和工作重心,围绕经济工作中心,服务大局。二是时效性比较强。三是有利于各级人大支持和监督审计工作。四是可以使地方审计机关与上级审计机关进行业务交流和指导,使资源共享。但是,目前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审计工作容易受政府领导的影响和左右。二是中央审计力量不足,财政审计的范围覆盖面小。因此,调整和整合审计资源、加强地方特派办的力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当务之急。三是财政部门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和配合不理想,不可避免的与审计工作存在一定范围的矛盾。同时,由于受审计力量及时间的限制,审计以往偏重于资金的静态审计,对财税部门的内控制度不能进行全面的符合性测试,审计工作处于就查帐而论事。五是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需要进一步进行新的尝试。

(三)财政法律法规和审计处理法规存在缺陷,制约财政审计向纵深化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一些审计事项和现行法规的碰撞或是似而非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法律法规的非透明性和不配套性造成的。以财政法规为例,《预算法》应该是财政部门的“根本大法”,是指导财政工作的灵魂,也是审计的主要法律依据。但是,国家同时以法律、条规的形式,对一些支出项目如农业、教育、科技、计生、文化宣传等项目要求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数量和增长水平。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在较大程度上使财政资金被肢解后或瓜分,如果财政内部管理较乱,会使《预算法》的法律效果软化。另外,从《预算法》及实施条例,还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烙印,不能充分反映公共财政的需要,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预算法》强调的主体是政府或中央部门,对财政部门的程序和具体的法律责任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财政审计,特别是在定性处理上出现较大的困难.

《审计法》对财政审计而言,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审计机关每年受政府委托要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其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法法理还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一是审计立法中关于审计权限的规定不全面。二是没有充分体现和考虑全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势对审计工作的挑战。电子财政数据和资料的提供和索取成为一个争议,《审计法》没有涉及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部门留有电子接口,使审计人员在进行电子测试时遇到技术困难。三是对通报、公布审计结果的权限较为狭窄,使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没有很好的结合。四是对审计机关参与制定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权不明确,特别是在财政经济法律法规的参与、制定、修改和废止方面,审计机关的参与权、建议权和制定权没有体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束缚了财政审计工作。

二、贯彻五年规划,全面提升财政审计工作质量

综观我国财政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公共财政框架。在这个过程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是建立公共财政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我国财政发展情况看,财政支出结构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一是财政支出总量不足与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并存;二是国家包揽过多,财政不堪重负;三是支出“缺位”矛盾相当突出;四是财政供养人员日益加重;五是财政支出结构性差异十分突出;六是财政管理和控制机制尚未健全。因此,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其核心就是解决财政支出“越位”和“缺位”的矛盾,建立起一个支出合理、内部结构有保有压、支出范围有效规范、管理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支出运行机制。按照《规划》要求,财政审计要实现“两个转变”,正是在全面审视了中国财政改革目标和总结了20年财政审计的经验后提出的富有针对性的工作目标。要实现和完成这个目标,审计机关重点应搞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转变观念,实现财政审计工作方法的创新,树立财政审计一体化的大概念。财政审计一体化就是要将行政事业、农林水、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等内容纳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范畴,整合审计资源,实现由传统的、单一的财政审计向各专业审计一体化转变,以便全方位、多层次的宏观反映整个财政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这些要求,财政审计的总体目标要在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有全面的突破。广度上,要对一些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必须作为重点审计的内容加以落实;对一般部门的审计要进行筛选、排列和科学抽样,保持一定的审计范围和威慑力,防止审计盲区的产生。审计深度方面,主要是着力于财政审计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焦点和亮点上下功夫。具体说,要建立对财政、国税、国库和其他部门预算单位的中长期审计目标,突出重点。探索计算机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方法,逐步构建以内控制度测评和计算机审计为重要手段的现代审计方法体系。审计力度方面,主要是突出重点,敢于碰硬,在大案要案上下功夫,同时,审计的关口适当后移,把审计整改和落实摆到与反映问题的同等的位置上,保持审计成果的完整性。目前应着手对现有的财政审计制度进行矫正。(1)进一步理顺审计管理体制,建立审计监督协调和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工作效率。(2)调整现行财政项目年度计划,逐步建立财政审计目标责任制。(3)参考国际审计准则,建立统一的财政审计操作指南,规范审计行为,防止审计风险。(4)发挥“两个拳头”的作用,关注派出机构建设,进一步整合审计资源。全面推行财政审计一体化进程。实行敞开式、互动式的全程审计模式,进一步实现审计资源共享,提高审计效率。

(二)进行财政审计理论创新。目前,我们的审计理论还落后于审计实践。主要表现为:理论只注重于对理论学科自身的研究,没有更多的关注我国现实的审计操作、审计技术的应用;财政理论与财政审计理论油水分离,没有达到相互指导、相互借鉴和相互吸收的水乳交融状态,这种状态造成了经济理论资源的浪费;审计理论特别是财政审计理论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对未来的审计工作不能起到指导作用;全国的财政审计理论还没有进一步形成合力,没有形成公共财政审计理论的框架,理论支撑显得单薄;对国外财政审计理论了解不多,只限于介绍、诠释和认识阶段。因此,财政审计理论应当紧紧围绕五年规划,全面构筑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审计框架。一是理论要有超前性,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开展理论交流,相互补充。二是要有世界性。要针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重点研究发达国家财政理论及审计理论,研究西方公共财政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体系。三是实用性。所谓实用性就是审计理论的研究要为实践服务,在未来的中国财政审计起到理论指导实践,起到实践升华为理论的作用。

(三)以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总要求,搞好法律调整,进一步促进财政审计工作向纵深化发展。法律调整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审计体系的合法性、合理性的问题,充分实现依法审计的目的。首先,要对我们已有的法规体系进行反思、整理、完善,汲取世界先进审计的优秀部分为我所用。一是解决国家审计的独立性问题。二是要逐步解决审计公开的问题。体现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目的。在法律的调整中,要充分考虑现实性和对未来的预见性,防范风险。重点应考虑国际财政审计的共同原则、我国监督体系、会计财经法律和经济技术法规的相关性,兼顾国际法律法规的兼容性.

财政审计工作总结篇7

一、主要做法

(一)上下一盘棋,“六阶段”预算执行审计统筹调研部署早。

江西省审计厅党组高度重视对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每年都将其列为头等大事来抓。为确保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省厅做到了上下一盘棋,“六阶段”统筹调研部署动手早,计划方案早制定。

一是省厅财金处在根据当年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党政领导等各方关注的热点焦点以及审计署和省厅领导的指示要求等,于11月份初步研究提出下年预算执行审计的总体目标、重点内容和具体要求。二是全厅各审计处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初步提出各处下年预算执行审计重点项目、单位等。三是财金处根据具体情况与相关审计处作进一步沟通协商。四是财金处根据厅领导的进一步指示要求等,于下年初正式向厅党组报送“审计工作方案(送审稿)”,经厅党组研究通过后正式下发全厅执行。五是各审计处根据厅正式下发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等制定出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六是省厅每年还同时向各设区市审计局下发一个关于预算执行审计和“上审下”的指导性文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统一的布置实施。

(二)确保审计重点,消除审计空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滚动实施“三个两步走”。

省厅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采取了计划滚动安排和滚动实施的做法。即要求各审计处基本做到重点单位每年审一次,二级单位两年审一次,三级单位三年审一次。同时,省厅预算执行审计实施和成果汇总采取“三个两步走”的方法。

一是预算执行审计计划两步走:首先,根据厅整个审计计划滚动制定、滚动实施和预算执行审计具体要求等,制定当年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其次,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的重点单位、内容和要求等作为厅整个年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又要全面反映厅年度计划实施的所有审计成果。二是预算执行审计实施两步走:首先,各审计处在每年的1~5月集中力量、时间对当年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规定的重点单位、内容等实施具体审计。其次,各审计处根据当年厅整个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于6~12月对其他单位、行业、项目等实施审计。三是预算执行审计成果、报告汇总两步走:首先,各审计处于每年4月10日前向厅“同级审办公室”提交上年6月至12月下达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和领导批示等成果性文件材料。其次,每年6月5日前提交当年1月至5月审计下达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和领导批示等成果性文件材料,并同时提交上年6月至当年5月底的汇总审计报告及相关审计汇总表。财金处在完成本处预算执行审计任务的同时,还要结合日常开展的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结果,对各审计处所提交各项审计资料作进一步的分析汇总和加工提炼,按照要求于6月底前起草好“审计工作报告”、“审计专项报告”等,经厅领导审定后分别报送省政府、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主要领导。

二、主要亮点

(一)率先提出“大财政审计”和“非税收入征管审计”理念。

针对常规预算执行审计一般仅注重对狭义的财政本级当年一般预算收支进行审计的情况,省审计厅早在2003年就率先提出了树立“大财政审计意识”和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审计”的理念,要求对以政府为主体的各种财政性收支进行全面的综合性审计监督,而不是仅对其中的一部分财政性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并立足于从整个财政管理运行机制、体制上来分析揭示问题。

(二)“两个突破”、“三项深化”,预算执行审计思路重点大突破。

常规的预算执行审计仅对整个财政资金收支的一个环节进行了审计,而没有对整个财政资金收支全过程进行审计。随着部门预决算编制的不断细化、规范和国库集中支付等的深化改革,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少,因为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大都可归绺于部门预决算的不规范、不公平和约束力低,而常规预算执行审计已难以发现部门预决算编制、预决算级次管理和历年滚存结余资金财政体外循环等存在的更为隐蔽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省审计厅在2003年预算执行审计中开始尝试打破传统的预算执行审计固有模式和思维,提出了要在常规预算执行审计的基础上实现“两个突破”、“三项深化”。即积极探索将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向预算执行的两头延伸(向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两头延伸突破),向预算内外收支和预决算管理等三个方面深化。2004~2005年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又进一步提出了“要以部门预算审计为龙头,预算执行审计为基础,资金账户审计为主线,对部门预算、执行、决算全过程进行监督”的审计思路和目标。2006~2007年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则更在审计目标、重点和要求等方面较往年有大的突破和变化,进一步拓宽了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如进一步提出各审计处本着“守土有责、总体把握、突出重点、审促提高”的总体要求,在进一步摸清各部门单位财政性资金收支总家底的基础上,以部门预算审计为龙头,部门预决算级次管理审计为主线,做到四个重点关注、三项重点审计、七个进一步突出和重点揭露,真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焦点,把握难点。

(三)预算执行审计连上新台阶,五年跨出四大步。

1、在预算执行审计思路、理念、目标上跨出新大步,上了新台阶。自2003年以来,省厅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连续推出实施了一系列新思路、新重点和新举措,相继推出并实施了“树立大财政审计意识,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审计”、“两个突破、三项深化”、“以部门预算审计为龙头,部门预决算级次管理审计为主线”等,使预算执行审计在思路、理念、目标上有了大的突破和创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在对以政府为主体的财政性资金收支全过程审计方面跨出新大步,上了新台阶。如在预算编制管理审计方面:重点审计揭露了有二次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单位在年初预算编制中存在的违规打包切块,不按规定将预计可用的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上级拨入资金、资产经营收益、历年结余结转等各种预算内外财政性收入全部编进年初综合预算等问题,有效减少了年初预算编报中的不细化、不透明、不公平等问题。在预算执行审计方面:重点审计揭露了非税收入征管缺位,收缴不分离,截留隐瞒或坐收坐支收入,随意动用各种历年滚存结余资金,财政支出绩效低下和损失浪费等问题,为做到应收尽收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了审计的应有作用。在部门决算审计方面:重点审计揭露了在年终决算中坐收坐支各种超收的财政性收入,虚假结转下年使用的无项目无单位资金,随意安排使用历年结余结转资金,擅自改变历年结余结转资金的专项用途和挤占挪用于搞机关福利等问题,有效杜绝了大量财政性资金体外循环及由此而产生的部门之间苦乐不均等问题。在预决算级次管理审计方面:重点审计揭露了违反预决算级次管理规定,在预决算编报和级次管理中“暗箱操作”,随意调整上下级政府间和不同部门间的财政利益,人为挤占挪用非本级本部门所属资金,随意将非本级本部门所属利益占为己有等问题,为维护正常的预决算级次管理秩序发挥了审计的应有作用,同时较好的解决了政府决算审计中审计力量有限和审计责任无限的矛盾,有效回避防范了不应有的审计风险。

3、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跨出新大步,上了新台阶。如2006年江西省审计厅联合省财政厅研究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财务监督管理的意见》就被省政府转发至各设区市、省直各单位贯彻执行,从审计角度重点促进、规范和强化了公共财政机制建设和预决算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

4、在受到省人大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好评方面跨出新大步,上了新台阶。特别是2007年预算执行审计成效再创历史之最,具体体现为“四多四少”和“三个更大”。

“四多四少”:一是审计工作报告点名更多,含糊其词更少。二是揭露深层次问题更多,反映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问题更少。三是审计更多的关注揭露了有关“民生问题”,而更少反映一般的专项审计问题。四是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重视的程度和评价更高,省人大委员们发自内心的好评更多,一般的客套话更少。

“三个更大”: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的运用力度更大,对社会的影响力更大,威慑力更大。如今年江西日报第一次以审计结果“公告”的方式披露了今年预算执行审计重点揭露查处的七大方面问题,第一次同时报导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热议审计工作报告的具体发言情况,第一次不是以“本报讯”或“某通讯员报导”的方式来报导审计情况,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财政审计工作总结篇8

一、推行预算执行同级审与县区交叉审相结合

在“五统一”的原则下,有效改进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组织方式,推行预算执行同级审与县区交叉审相结合,财政决算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专项资金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集中力量统一组织对重点行业、重点资金、重点部门的系统审计和轮番审计。积极探索部门决算草案审计制度和签发部门决算草案审签意见书的经验,积极推行部门预决算内部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审计方式,扩大对二、三级单位的延伸审计面,力争每三至五年对本级各部门轮审一遍。

二、科学规划,抓住主线进行审计

目前,财政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要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合理计划、突出重点、抓住主线,把财政审计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一是合理确定年度计划,明确每个年度审计的重点和突破口。二是加强对部门预算审计的力度,突出对预算支出的审计。强化对非税收入归集、分配和使用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切实加强对交警、公安、城建规划、土地、文教卫生等部门非税收入归集使用的审计力度,注意排查非税收入的“盲点”,揭示非税收入管理使用中的突出问题,为政府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提供依据。加强政府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积极开展对“三农资金”、社保资金和“民生”工程资金以及救灾恢复重建项目和资金的审计。三是采取以点带面、解剖麻雀、典型示范的思路,积极探索和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效益的审计,揭露失职渎职、管理不善造成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问题。

三、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审计质量不高,就难以防范审计风险,更谈不上服务大局和推动审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审计质量的把握与控制,既要改进审计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注重工作技巧,又要有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全面增强工作责任感,树立宏观服务意识、大局意识、精品意识、廉洁从审意识。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质量监督考评机制,注重审计实施过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确保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二是要树立精品意识,有效化解审计风险。严把审计实施、审计取证、审计复核和审计定性处理各环节的审计质量,严格依法审计,文明审计。三是牢固树立廉洁从审意识。要严守审计职业道德,控制审计风险。各级审计机关要严格审计队伍管理,狠抓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广大审计人员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保持清醒头脑,紧扣拒腐之弦,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技术精良的审计队伍,当好国家财政安全的卫士。

四、努力提高“两个报告”质量

审计工作和审计结果“两个报告”是综合反映审计成果的重要文件,报告越来越成为政府加强财政管理、人大加强预算监督的重要依据。当前我们的“两个报告”还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反映的问题不够深刻,说服力不强,有的过于狭隘,不能充分发挥财政审计较高层次监督职能。为此,必须在提高报告质量,真正发挥财政审计的宏观性、建设性作用。报告要内容完整,要既能反映总体情况,又要有所侧重,要不但能反映出财政总预算和决算的情况,还要突出部门预算支出的情况。要将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非税收入的管理使用情况,重点行业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情况作为报告的重点,认真归纳和提炼,加以反映,比较全面的反映审计工作的成果。报告结构要合理,详略要得当,篇幅要适宜。对财政总预算、决算审计结果反映要简练、评价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宽泛,对查处的违纪违规问题要梳理归类,如实反映,不要吞吞吐吐。报告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审计工作报告不是财政预算报告,不能照抄照搬财政预算报告的一些内容和语言,要突出审计报告的特色,语言要精炼,重点要突出。要把加强和规范财政预算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审计报告重头戏,科学构思,认真推敲。要注重审计建议的全局性、宏观性、操作性、时效性,真正发挥审计高层次的监督作用。

财政审计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财政审计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措施

一、财政审计、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涵

财政审计是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是政府审计的一种形式。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审计机关的组织体系,财政收支审计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审计机关以全部财政资金审计为内容,以财政管理审计为核心,以政府预算为纽带,统筹审计资源,有效整合审计计划,有机结合不同类型审计项目,从宏观性、建设性、整体性层次整合审计信息的财政审计工作体系。

二、构建大格局的财政审计体系是深化财政审计的必然要求

目前,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财政体制

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的逐步形成,财政审计在审计目标、内容、重点、组织方式、计划管理、资源协调配置、技术与方法、信息利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财政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无法发挥财政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预防功能和保障国家财政安全的作用。构建科学财政审计大格局是财政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传统的财政收支审计相比,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目标定位更切合实际,内容更加全面,范围更加广泛,组织方式更加缜密,项目实施更加科学,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主要表现在:审计范围上涉及财政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审计内容上包含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时间上按财政年度同步实施,项目实施上融合各专业审计力量,资源配置上实现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组织方式上坚持财政收支审计与一般的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审计、财政绩效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政府投资审计以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审计成果利用上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构建科学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路和措施

1.树立审计跟进理念,不断拓展财政审计职能

在新形势下,财政审计大格局要坚持立足促进

公共财政建设,以提高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和相关经济活动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为目标,不仅要关注预算盘子里的资金,而且还要加大对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其他财政性资金的审计力度。在具体审计实施中,要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到使用绩效实行“全程式预算跟踪”审计,把全部财政性资金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免疫”,规避财政风险,加强财政管理和政府预算,保证财政政策全面有效的实施;审计思路上要进行全面转变,将财政审计和其他审计类型相结合,积极推进联网审计、绩效审计,力争实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提高财政审计的整体性、宏观性;及时揭示财政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风险,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财政资金配置发挥最大效益。

2.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创新财政审计方式方法

财政审计大格局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核心是资源整合,包括审计计划、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审计成果等方面的协调配置。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应当从长远考虑,根据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总体目标,明确项目计划的制订原则、重要项目的审计周期和一定时期内通过审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使项目计划具有可预见性。同时还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安排好当年的项目计划,做到统筹兼顾,有机统一。审计实施上应当根据项目的性质和工作量,分别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一是高度集中的“大兵团作战”方式,统一方案,统一组织、打破部门科室界限,统一调配审计力量,有利于完成时间紧、任务重、综合性强的项目;二是明确审计目标基础上“分兵作战”方式,即统一目标,按审计专业分工分别实施,审计成果共享,适合经常性、涉及多个审计领域的项目;三是专业审计“独立作战”方式,适合为政府阶段性中心工作服务、任务相对单一的审计项目。

3.深度开发利用成果,着力提升财政审计效能

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对实施财政审计大格局显得尤其重要。温家宝总理指出,审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从制度和体制上解决问题,推动改革,推动制度建设。因此必须深度开发提炼审计成果,加快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努力提升财政审计效能,要积极增加成果附加值,多角度开发财政审计成果。在每一项财政审计中,从项目立项、实施到审计报告、审计整改等各个环节统一下达信息任务,集中组织开发,及时反馈财政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情况,注重揭示和反映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不断提高审计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让更多信息直接进入领导决策层。积极开展审计情况分类汇总分析,注意从全局的角度反映经济运行管理状况及规律,力求审计建议着眼前瞻性、体现宏观性、富于建设性,大力提升财政审计成果质量和层次,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4.立足加强审计整改,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

财政审计大格局要始终坚持把促进整改、完善体制、规范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谁审计谁督促整改、边审计边整改”的原则,加大审计整改情况跟踪检查力度,重点检查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情况、采纳审计报告意见及建议情况、处理审计移送事项结果。依靠人大和政府力量,建立审计整改政府主导机制和通报制度。健全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对审计整改不力的,视情况依法移送相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追究领导责任。并定期分类汇总和通报财政审计整改情况,形成高压态势以促进整改,切实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

参考文献

[1]谢继明.关于深化财政审计的思考.中国审计.2010(11).

财政审计工作总结篇10

审计局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一

XX年,远安县审计局在县委、县政府及宜昌市审计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二十字方针,突出特色,注重亮点,扎实开展审计工作,竭力为远安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做出贡献。

一、XX年审计工作情况

XX年,我局共完成审计项目28个,查出管理不规范资金4223万元,其中已归还原渠道资金2800万元,核减投资额441万元,上交财政43万元。审计提出建议33条,被审单位采纳审计建议27条,被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21条,问题整改率达100%。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远安县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为审计工作立足点和着力点。

在今年的审计工作中,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理念,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一是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今年,我局紧紧围绕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结合全县《努力使远安县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的意见》要求,在全局机关干部职工中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

通过查找不足、认识差距,学习党的各项理论、方针、政策和审计业务知识,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增强了“三种意识”:即增强了创新意识,敢闯、敢试、敢担责任、敢冒风险;增强发展意识,加大工作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增强全局意识,发挥团队精神,加强协作配合。

二是维护企业利益,当好远安经济发展的护航者和守护神,牢固树立企业老大的观点。重点查处党政机关、执法部门吃、拿、卡、要,乱收费、变相收费、干扰各类经济主体的“三乱”行为,积极参与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辅导,协助企业做好会计帐目管理,完善内部物资、现金流向控制管理的流程和制度,有效控制成本,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增强企业的自我管理和发展能力。XX年,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有少数单位或部门在企业中摊派费用、报销条子、吃喝现象。三是积极参与旧县镇龙泉村的新农村建设。

一是帮助该村制定发展计划,确保农民增收。全年新发展药材100亩、食用菌袋。

二是为该村多渠道在部门争取资金8万元、水泥26吨,配备电脑2台,捐赠乒乓桌一幅,办公桌5张、沙发5组价值达2万余元,帮助维修村委会。

三是帮助该村投资8000元修建u型渠2500米,投资3万元架设了无线调频广播。

(二)抓住主线,全面提升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质量。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主线。在对xx年年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我们以规范财政预算执行为抓手,注重从体制、机制多方面着力解决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规范入手,以财政收入的合法性和支出的合理性为审计重点。

紧紧围绕财政管理改革,规范预算管理维护群众利益,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主要审计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县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批准预算决议的执行情况、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财政改革制度的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的处理情况。重点审计了县财政部门具体组织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县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情况,县国土资源局、公安局等部分县直预算单位执行预算情况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二是从查找问题着眼,推进各单位依法理财、依法行政。通过审计共查处违规资金1560万元,其中归位1322万元,经济处罚上缴财政15万元,审计提出整改建议8条。通过查找问题,落实整改,促进了财政资金依法、规范管理。三是实行阳光审计,增强财政资金的透明度。9月,县人大会听取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人大全票通过了我局提交的报告。

(三)突出重点,认真解决领导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把“三农”资金、雪灾资金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今年元月,我县与南方各省一样遭受了五十年未遇的冰雪灾害,按照省审计厅要求,各地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雪灾资金的审计督办,我局派出专人深入到乡镇、到村、到户了解情况,核实灾情,检查资金,督促有关部门将资金落实到户到人。

通过审计,我县共收到上级拨入雪灾救灾专款1314万元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截止9月30日,通过审计发现有3个单位欠拨资金18万元,审计检查后,已在10月底全额拨付到位。另外,我们还加大了对农村安全饮水、沼气池建设、农村粮食直补、县东干渠灌区蔡家湾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涉农资金审计力度。

二是强化专项资金审计。根据省审计厅要求和市局统一安排,我局认真完成了对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改革经费的审计和对当阳市的五项社保资金的审计,协助劳动保障局做好了枝江市审计局代表宜昌市局对我县五项社保基金的审计。

三是认真开展政府投资基建项目审计,充分发挥投资项目效益。今年,全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被纳入县政府十件实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审计局成立专班,对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实施了全程跟踪监督与管理,对工程招标、完工决算及工程审计派专人参与,未发现截留或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问题,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及工程建设质量。另外,我局对县第一高级中学橡胶运动场、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花林水泥厂等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总基建投资1800多万元,共审减金额150多万元。

审计局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二

按照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抓好区委、区政府以及上级审计机关的中心工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切实履行审计职能,落实好审计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审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时期及20xx年审计工作基本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局共完成审计项目251个,查出各种违规金额1118.2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61616.66万元,依法处理上缴财政735.5万元,核减工程款5067.58万元,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1起。我局有2个项目被自治区审计厅评为全区优秀审计项目;5个项目被市审计局评为全市优秀审计项目,其中公车工业园路网沙田路工程竣工结算审计项目获全市一等奖。区审计局荣获“全市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全市审计整改年活动先进集体”、“20xx年保障性住房审计项目优秀审计组”等荣誉称号。其中在20xx年以来,我局共完成各项审计项目35个,查出主要问题金额60682.78万元,其中:违规问题金额633.69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57826.61万元,核减工程投资额655万元。提出审计建议并被采纳76条,上报审计信息35篇。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我局依法作出了审计处理,大部分问题已得到了纠正和改进,有些正在积极整改中。

(一)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规范预算管理

20xx年,我局完成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项目1个,共查出管理不规范问题10个,主要问题金额45978万元,其中:查出违规金额441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45537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063万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实行审计全覆盖,以预算执行为主线,重点关注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财政存量资金、“三公”经费情况等方面,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影响力,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维护公共财政安全。

(二)强化领导干部经责审计,促进领导干部清正廉洁

根据区委组织部委托,我局20xx年对7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现已完成3名。审计查出主要问题17个,主要问题金额12482.3万元,其中:违规金额192.69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2289.61万元。审计重点关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执行上级经济法规和政策、资金使用管理、单位内控管理、遵守各项廉洁规定等情况。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我局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作出了实事求是的界定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分别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了提出加强现金支出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规模、规范财务原始凭证等切实有效的审计建议,进一步促进领导权力规范运行,清廉作为。

(三)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减少财政资金流失

20xx年,政投审计审结项目共29个,核减工程款655万元。审计结果表明:政府投资项目在承发包、投资控制等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如工程结算资料审核不够严格,工程造价把握不当;部分工程现场签证资料管理不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不够等。针对存在问题,我局利用信息化管理开展审计,政投审计项目的审批、管理、规范项目资金拨付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不断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地为政府及建设单位堵塞了漏洞、节约了建设资金。

(四)关注专项资金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现阶段,已完成专项调查审计3个,审计查出主要问题金额2141.48万元。一是完成审计署统一组织续审项目,港口区20xx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二是配合市局完成港口区20xx-20xx年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审计;三是完成了港口区西湾海域环境整治工程现场指挥部资金审计。审计反映了专项资金的基本使用情况,揭示了专项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客观事实地提出了审计意见,推动审计整改,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科学性。

(五)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

本年度,领导干部经责审计其中有港口区水利局、港口区农业局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部门,我局对其部门进行经责审计时,加强审计监督覆盖内容,关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相关制度政策、管理体制等在被审领导干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建议,切实履行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监督职责。

二、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式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编制少,业务人才紧缺

按照上级要求,审计覆盖面要进一步扩大,因此我局审计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审计业务人才难招、紧缺,主要原因是审计部门编制少,临时聘用进来的人员,业务刚培养熟练,由于没有编制,遇到更好的发展岗位就走了,很难留得住人。

(二)审计信息化发展较慢

目前仍处在向无纸化审计办公模式发展阶段,但审计人员的信息化知识不够系统、全面,培训力度又不足以解决审计需要,致使审计人员运用ao、oa审计办公系统不纯熟。

三、审计工作的发展思路

(一)不断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从本质上提升审计质量

一是加强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审计干部要以审计八不准为指针,以强化服务和监督为重点,不断完善责任制、审计工作制度、审计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围绕区委、区政府以及民众关心的问题,对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要审深、审透,充分发挥审计的综合经济监督职能。

(二)转变审计工作方式,推进全面实行计算机审计进程

应加强计算机技术和风险分析方法在审计中的运用,提高审计的经济效益性。审计人员必须掌握审计系统ao、oa的运用操作,注意审计系统软件的更新,与时俱进,避免审计失误。通过计算机,对审计质量总体进行全面检查,降低审计风险。

(三)适应新形势要求,拓展审计内容

一是财务收支审计,加强“三公”经费公款消费预算管理、严防“小金库”,完善公款消费使用和报销程序,促进公款消费的信息公开。二是积极探索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与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保护相结合,全面监督领导干部责任。三是政府重大项目资金审计,积极开展对政府投资项目前期费用审计、招标控制价审计、事中现场跟踪审计、竣工结(决)算审计等,确保审计内容的全覆盖。

审计局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三

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我局在自治县党委、政府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审计服务和审计监督,按照全国、全区、全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了“人、法、技”建设,并按照年初工作计划确立了全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牢固树立人争先进、事争一流的目标,按照业务求精、执法求严、工作求实、方法求新、质量求高的总要求,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的查处力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我县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

一、审计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市审计局下达我局审计项目任务4个,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县政府增加审计项目任务4个,我局实际年内完成审计项目15个,完成年度审计项目任务187.5%。审计查出违纪违规行为资金580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1189.61万元,已上缴财政金额4万元,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案件1件,涉案金额达66万元。全年具体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工作。

(一)、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全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同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我局“以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制度为目标,以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逐步实现由收支并重向以支出审计为主转变,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新路子”为总体目标,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对县财政局、地税局以及3个县直一级预算单位进行了审计。一共查出了财政管理不规范资金1104.69万元,预算单位违纪违规行为资金215万元,并提出了有效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促进预算管理单位和部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二)、外援贷款资金运用审计

根据自治区审计厅的授权,认真做好外援贷款项目的审计,完成了林业发展项目、结核病防治控制项目、桂西农业发展项目的审计工作,重点检查了这些项目外援贷款资金和国内建设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项目设备采购、使用、提款报帐等情况,揭露项目执行中存在的违反国家法规和国外贷援款协定等问题,履行好对内监督、对外公证的职责。

(三)、专项资金审计

按照全区的统一部署,一是认真开展了失业保险基金的审计调查,调查发现存在问题资金451.04万元。二是切实搞好我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审计。通过审计,揭露和纠正了上述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专项资金的安全使用和及时到位,促进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四)、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县委的工作安排,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领导干部、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条例》的规定认真做好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完成了对自治县妇幼保健院原任院长的经济责任审计。为县委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必要的审计参考依据。

(五)其它项目审计

根据自治县人民政府的指示和要求,我局完成了对上朝、上南、木论三个撤并乡镇进行了财务收支审计,查出了管理不规范资金84.92万元,并提出了有效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为我县乡镇撤并工作的顺利进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根据中央、自治区、市委、县委的统一部署,今年以来我局在全体党员中认真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局党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党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对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的组织得到了加强,党组织在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上取得新进展,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党执政组织基础进一步巩固。

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的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改进,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进一步树立和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三、深入实际,做好包村联系点的工作

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我们切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积极为本局联系的村上项目引资金牵线达桥,为联系村争取卫生建设资金2.00万元,教育资金0.5万元。

看了“审计局年终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审计局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2.审计局个人工作总结范本

3.县审计局年度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