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除与除以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01:49

数学除与除以的区别篇1

关键词:VFp;数据库,程序编程;

一、为报名数据匹配并填入对应字段数据

1.相关数据表:报名数据表[包含字段(有或无数据):学号(有)、姓名(有)、性别(无)、学院(无)、专业(无)、班级(无)、身份证号(无)];学籍数据表(包含字段(有或无数据):学号(有)、姓名(有)、性别(有)、学院(有)、专业(有)、班级(有)、身份证号(有))。]

2.填入对应字段数据要求:对应报名数据表中记录从学籍数据中提取性别、学院、专业、班级、身份证号填入报名数据库中。

3.程序编写及步骤

①建立程序:在命令窗口中输入:modifycommanddybmdata.prg&&建立dybmdata程序;

②程序编写内容

Settalkoff&&阻止对话结果传送到各窗口

Setexacton&&指定相等的表达式必须是每个字符都相匹配

Use报名数据表.dbfin1&&在工作区1中打开报名数据表

Use学籍数据表.dbfin2&&在工作区2中打开学籍数据表

Select2&&激活工作区2

Scan&&当前表中逐个移动记录指针

Xh=alltrim(学号)&&删除学号前后空格符,并将学号以字符形式赋予XH

Xm=alltrim(姓名)&&删除姓名前后空格符,并将姓名以字符形式赋予Xm

Xb=alltrim(性别)&&删除性别前后空格符,并将性别以字符形式赋予XB

Xy=alltrim(学院)&&删除学院前后空格符,并将学院以字符形式赋予XY

Zy=alltrim(专业)&&删除专业前后空格符,并将专业以字符形式赋予ZY

Bj=alltrim(班级)&&删除班级前后空格符,并将班级以字符形式赋予BJ

Sfz=alltrim(身份证号)&&删除身份证号前后空格符,并将身份证号以字符形式赋予SFZ

Select1&&激活工作区1

Replace性别withxb学院withxy专业withxy班级withbj身份证号withsfzfor学号=xhand姓名=xm&&更新报名数据表中与学籍表学号、姓名相同的学生信息记录内容

endscan&&终止移动记录指针

二、在学籍数据表中导出未报名学生数据

1.相关数据表

报名数据表[包含字段(有或无数据):学号(有)、姓名(有)、性别(有)、学院(有)、专业(有)、班级(有)、身份证号(有)];学籍数据表[包含字段(有或无数据):学号(有)、姓名(有)、性别(有)、学院(有)、专业(有)、班级(有)、身份证号(有)、报名情况(无)]。

2.导出未报名数据要求及思路

将报名数据表中对应已报名学生在学籍数据表中报名情况字段标注“已报名”。在学籍数据表中通过copyto命令导出未报名学生数据,其目的是查看必考科目是否有学生未报名。

3.程序编写内容

Settalkoff&&阻止对话结果传送到各窗口

Setexacton&&指定相等的表达式必须是每个字符都相匹配

Use报名数据表.dbfin1&&在工作区1中打开报名数据表

Use学籍数据表.dbfin2&&在工作区2中打开学籍数据表

Select1&&激活工作区1

Scan&&当前表中逐个移动记录指针

Xh=alltrim(学号)&&删除学号前后空格符,并将学号以字符形式赋予XH

Xm=alltrim(姓名)&&删除姓名前后空格符,并将姓名以字符形式赋予Xm

Select2&&激活工作区2

Replace报名情况with‘已报名’for学号=xhand姓名=xm&&更新学籍数据表中与报名表学号、姓名相同的报名情况为“已报名”

endscan&&终止移动记录指针

三、统计各班报名人数

1.相关数据表

报名数据表(包含字段:学号、姓名、性别、学院、专业、班级、身份证号)。

2.统计人数思路

从报名数据表中生成学院、专业、班级唯一数据,将数据复制到新表(各班报名人数统计表中)。在统计表增加人数字段,数据类型为整型,编程计算班级报名人数写入对应人数字段中。

3.程序编写及步骤

建立程序及命令:生成学院、专业、班级唯一数据:在命令窗口中输入selectdistinct学院,专业,班级from报名数据库.dbf回车

Copyto各班人数统计表.dbf回车

建立报名人数统计程序:modifycommandbmrstjdata.prg

程序编写内容:

Settalkoff&&阻止对话结果传送到各窗口

Setexacton&&指定相等的表达式必须是每个字符都相匹配

Use各班人数统计表.dbfin1&&在工作区1中打开各班人数统计表

Use报名数据表.dbfin2&&在工作区2中打开报名数据表

Select1&&激活工作区1

Scan&&当前表中逐个移动记录指针

Xy=alltrim(学院)&&删除学院前后空格符,并将学院以字符形式赋予XY

Zy=alltrim(专业)&&删除专业前后空格符,并将专业以字符形式赋予ZY

Bj=alltrim(班级)&&删除班级前后空格符,并将班级以字符形式赋予BJ

Select2&&激活工作区2

Countfor学院=xyand专业=zyand班级=bjtors&&统计报名数据表中与各班人数统计表中相符的记录数目并附值给RS

Select1&&激活工作区1

Replace人数withrs&&更新人数统计表中人数字段记录

数学除与除以的区别篇2

关键词:燕麦;除草剂;杂草防效;产量

中图分类号:S48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500(2013)01004505

禾本科燕麦属(avena)植物,是优良的粮饲兼用作物\[1,2\],在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旺盛,同时也能适应广泛的土壤类型。中国是裸燕麦(avenanuda)的发源地,大部分地区种植裸燕麦,少部分地区种植普通栽培燕麦(avenasativa),俗称皮燕麦\[3\]。世界上其他国家种植的燕麦95%是皮燕麦,主要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芬兰和波兰\[4,5\],我国燕麦每年实际种植面积约100万hm2\[6\]。由于具有高含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燕麦一直是优良的饲用作物。另外,由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燕麦亦用于人类食物,如燕麦片、燕麦粉和燕麦饼。近年来,作为保健食品的燕麦因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调控胃肠道功能而广受欢迎,因此,燕麦市场需求逐年扩大。但是随着燕麦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杂草成为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燕麦田杂草过多、人工除草成本过大一直是燕麦田产投比低的一个主要原因\[7\]。

除草剂的应用在我国发展迅速,新除草剂也在不断引进和开发\[8\]。但除草剂在燕麦田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少,燕麦生产中都是参照小麦或大麦田的除草剂种类及其剂量。由于燕麦对除草剂的反应与小麦大麦有很大不同,经常造成一些药害。因此,拟对3种不同类型的除草剂在燕麦田的表现进行研究,调查其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燕麦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科学施用除草剂和燕麦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供试除草剂为仲丁灵、金都尔和使它隆。仲丁灵是播前土壤处理剂,播种前5d喷施;金都尔是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剂,播种后5d喷施;使它隆为苗期茎叶处理剂,于燕麦三叶期至四叶期施药。除草剂来源及喷施剂量见表1。

1.2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甘肃省中部兰州市东郊的榆中县良种场,海拔1730m,年平均气温6.7℃,无霜期120d,年均降水量350mm,蒸发量1450mm,黄绵土,pH为8.26\[9\],前茬为箭豌豆。2012年4月4日播种,播种量为150kg/hm2,使用播种机条播,行距15cm,播种深度5cm。

1.3试验设计

3种除草剂各设低、中、高3个浓度梯度(表1),清水做对照,3次重复,1个燕麦品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4m×5m,小区间隔离带的带宽为0.5m。土壤处理剂仲丁灵在播种前5d施用;苗前土壤处理剂金都尔,在播种后5d趁土壤湿润时喷洒;苗期茎叶处理剂使它隆于燕麦三叶期至四叶期施药。采用二次稀释的方法配药,先按不同的处理用药标准量取每个小区所需药量配成母液,按比例兑水配成药液。施药时用YS16C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施,喷药当天晴朗无风。在茎叶除草剂喷施前,于试验区的未喷施土壤处理剂的燕麦田上取面积为0.5m×0.5m的样方,记录所有杂草的平均高度、盖度、多度,并以燕麦为标准,计算杂草的相对高度、相对盖度及相对多度。重复3次。参照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方法分级\[10\],确定杂草的危害程度,计算草情指数(危害率)\[10,11\]。

草情指数=

∑草害级数×该级的小区数(株数)草害最高级的代表值×调查的总小区数(总株数)×100

1.4防效调查

于茎叶除草剂喷药后15d和30d,采用对角线法,每点面积0.25m2,分别记录各小区杂草高度、盖度、多度,计算杂草草情指数,然后,计算防除效果\[12,13\]。

防除效果=

对照区杂草草情指数-防治区杂草草情指数对照区杂草草情指数×100%

于茎叶处理剂处理后30d,对全部小区采用对角线3点取样法,每样点0.25m2,分别调查地上部杂草的鲜重,计算鲜重防效\[9\]。

鲜重防效(%)=(对照区鲜重-施药区鲜重)对照区鲜重×100%

1.5产量测定

燕麦成熟后全区收割、脱粒测产。

1.6数据分析

利用excel2003录入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中的“邓肯氏多重比较检验法”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燕麦田杂草种类及其危害

通过田间调查发现,试验地杂草为藜、卷茎蓼、打碗花、野油菜、委陵菜等一年生阔叶杂草(表2),其中,藜的危害级别高为2级,草情指数最大,达89;卷茎蓼、打碗花、野油菜次之,草情指数分别为44,39和39;其他杂草危害级别低,草情指数较小。

2.2不同除草剂对燕麦田杂草的除草效果

2.2.1仲丁灵的除草效果随着仲丁灵浓度的增加,白燕2号燕麦田杂草的防效逐渐增大(图1)。施药后15d和30d防效调查发现,30d株防效均大于15d株防效,3个浓度梯度下的杂草防效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t3处理下30d和15d的株防效分别比t2处理下高85%和76%。对30d鲜重防效的调查结果表明,t3处理下鲜重防效最高,为58.9%,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是显著高于t1处理。

2.2.2金都尔的除草效果金都尔3种浓度处理下白燕2号燕麦田杂草的15、30株防效和30d鲜重防效均随除草剂浓度的增加呈显著增加的趋势。t6处理下15d、30d株防效和30d鲜重防效分别为90.8%,84.4%和93.9%,显著高于t4和t5处理,因此,可以看出,t6处理是燕麦田金都尔的最佳施用剂量。

2.2.3使它隆的除草效果不同剂量使它隆处理下燕麦田杂草的防效变化不及前2种除草剂强。t7、t8和t9的处理下的杂草的15d株防效间无显著差异,均在87%以上。随着时间的延长,到药后30d时,t7处理对杂草的株防效显著低于其他2个处理,为70.6%。鲜重防效也出现了相似的结果,t7的显著分析最低,为80.4%;t8和t9处理在3次调查中均无显著差异。因此,从经济和环保的角度出发,选择t8为使它隆的最佳剂量,即750mL/hm2。

2.2.43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比较仲丁灵、金都尔和使它隆3种不同除草剂的最佳剂量处理下燕麦田杂草的防效有显著差异(表3)。其中,仲丁灵除草效果不及金都尔和使它隆,无论是药后15d株防效、30d株防效还是30d的鲜重防效,都显著低于其他2种除草剂,而金都尔和使它隆之间在防效上没有显著差异,施药后15d株防效和30d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因此,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除草剂。

2.3除草剂对燕麦种子产量的影响

除草剂对燕麦产量有显著影响,3种不同类型的除草剂处理下燕麦种子产量与对照相比有一定增加(表4)。同一除草剂不同剂量对种子产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仲丁灵的t2、t3处理白燕2号的产量最高,分别较对照高23.6%%和25.8%。t1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金都尔的3个处理下燕麦种子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使它隆的t8、t9处理下燕麦产量最高,分别较对照高39.2%和33.3%。3种不同除草剂最佳剂量(t3、t6和t8)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759.5,937.1和1154.7kg/hm2,增产率分别为25.8%,31.8%和39.2%。

3讨论

燕麦田的杂草以藜、卷茎蓼、打碗花、野油菜等一年生阔叶杂草为主,其密度、盖度、高度、多度均较大,草情指数较高(89~39),很有必要对杂草进行防除。仲丁灵进入植物体后,抑制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从而抑制杂草幼芽及幼根生长\[14-16\]。仲丁灵安全性好,低毒、低残留,除草谱广,能有效防除狗尾草、藜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小粒种子阔叶杂草。施药后比较稳定,但低浓度时稍有挥发性易被紫外光分解。为达到最佳的除草效果,施药后应与土壤充分混匀\[17\]。邢治旺等\[18\]发现仲丁灵有独特的对植物的生长调节和促进的生理特性,也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小麦播前15d用48%地乐胺乳油2250mL/hm2进行土壤处理,除草效果好,药后20d、40d的株防效分别为98.6%和95.3%,增产率19.1%\[19\]。此次试验仲丁灵最佳剂量处理下杂草的15d株防效为70.6%,30d株防效为79.9%,增产率为25.8%。

金都尔为低毒除草剂,杀草谱广,对藜、蓼等阔叶杂草以及狗尾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防效好。金都尔在玉米、高粱等作物中的应用比较多,但在麦类作物上应用较少\[20\]。陈尤嘉\[21\]研究直播玉米的杂草防效,发现96%金都尔乳油剂量为1200mL/hm2时30d的株防效为76.94%,鲜重防效为88.1%。本试验中施药量为1350mL/hm2时30d株防效为84.4%,鲜重防效为93.9%。董海等\[22\]发现,96%金都尔乳油单剂处理对阔叶类杂草效果较差。但李荣云等\[23\]对玉米田杂草防效的研究发现,1012.5mL/hm2金都尔30d鲜重防效为98.9%。

使它隆杀草作用与2,4D相似\[24\];在小麦等耐药性植物内,因能接合成轭合物从而可以失去毒性,显现出选择性的特性\[25\]。20%使它隆乳油对多种阔叶杂草表现高度防除效果,对禾本科作物安全。杨广强等\[26\]发现,20%使它隆900mL/hm2杀草速度虽然慢,但是持效期长、杀草彻底,药后30d鲜重防效和株防效分别达到78.4%和83.0%。试验中使它隆750mL/hm2(t8)处理下15d株防效为91.1%,30d株防效为87.8%,30d鲜重防效为91.1%。邵晓峰等\[27\]也发现,不同用量处理的防效在80%~100%,且产量差异不明显。翁华等\[28\]发现20%使它隆乳油适用于春小麦田的适宜剂量为750~940mL/hm2,可使小麦增产18.72%~21.06%。试验中,使它隆在最佳剂量处理下对白燕2号的增产效果达到了39.2%。

3种不同类型的除草剂对燕麦田杂草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由于作用机理不同,除草效果也有差异。其中金都尔和使它隆无论是15d、30d株防效还是30d鲜重防效均显著高于仲丁灵,增产效果也高于仲丁灵。

4结论

(1)燕麦田中藜的草情指数最大,为害最严重;其次为卷茎蓼、打碗花和野油菜。

(2)3种不同类型除草剂不同浓度对燕麦田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效,并且安全性好无药害发生。

(3)3种除草剂在燕麦田的最佳使用剂量为48%仲丁灵5625mL/hm2,96%金都尔1350mL/hm2,20%使它隆乳油750mL/hm2。此剂量下30d株防效分别为79.7%,84.4%和87.8%,增产率分别为25.8%,31.8%和39.2%。

参考文献:

\[1\]刘永刚,张海英,赵桂琴,等.防蚜种衣剂对燕麦生长的影响及增产效果\[J\].草原与草坪,2011,31(4):60-63.

\[2\]毛思帅,Robiulislamm,贾鹏飞,等.保水剂和施肥量对沙地燕麦生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1,31(2):308-313.

\[3\]柴继宽,赵桂琴,师尚礼.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二阴区的适应性评价\[J\].草原与草坪,2011,31(2):1-6.

\[4\]李润枝,陈晨,张培培,等.我国燕麦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44-45.

\[5\]胡战朝,赵桂琴,刘欢,等.除草剂对燕麦草的防效及其对燕麦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2,47(2):97-103.

\[6\]曲祥春,何中国,郝文媛,等.我国燕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杂粮作物,2006,26(03):233-235.

\[7\]胡战朝,赵桂琴,刘欢,等.4种除草剂对皮燕麦、裸燕麦不同生育时期光合特性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2,32(4):44-49,55.

\[8\]马晓渊.论除草剂田间试验设计的几个问题\[J\].植物保护,1990,16:64.

\[9\]刘敏艳,胡冠芳,陈海贵,等.异丙隆对地膜小麦田杂草的防效及其对后茬作物安全性的研究\[J\].植物保护,2000,26(5):40-42.

\[10\]李孙荣.杂草及其防治\[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95-112,180-203.

\[11\]任继周.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276-286.

\[12\]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化学保护(第二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382-383,508.

\[13\]江荣昌,姚秉琦.化学除草技术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0-38.

\[14\]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8.

\[15\]李美,赵德友,孙作文,等.常用除草剂对玉米的安全性评价\[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23(4):3-6.

\[16\]李更新.不同抑芽剂对烟草腋芽抑制效果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1(4):40-42,84.

\[17\]叶承道,唐洪元.国外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研究进展\[J\].农药工业译丛,1979(4):23-29.

\[18\]邢治旺,李东海.地乐胺防除农田杂草试验\[J\].海南大学学报,1997,15(2):141-143.

\[19\]王进,陈叶.地乐胺等在小麦田作土壤处理的除草效果\[J\].杂草科学,2005(1):50-52.

\[20\]唐韵.除草剂科学使用技术\[J\].农药市场信息,2008,24:39-40.

\[21\]陈尤嘉.直播春玉米地膜覆盖化学除草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1(6):1377-1378.

\[22\]董海,杨皓,杨眉,等.高粱田苗前化学除草技术初探\[J\].杂草科学,2007(7):48-49.

\[23\]李荣云,曾小荣.不同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158.

\[24\]强胜.杂草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

\[25\]崔乘幸,刘鸣韬,陈锡岭.使它隆乳油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的药效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2009(10):70-71,74.

\[26\]杨广强,邢广地,肖志毅,等.氯氟吡氧乙酸等几种麦田阔叶除草剂药效试验\[J\].北京农业,2009(7):41-42.

数学除与除以的区别篇3

   理论上,税源是税收的来源和出处,有税源则有税收,税源与税收应是一致的。在税制统一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征得的税收主要取决于该地的税源和税收征管水平,而一个地区最终能获得的税收又取决于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配制度。企业汇总纳税、跨地区经营、生产与管理的空间分离、总部经济、资源产品的价格转移、企业策略性定价、地区间税收竞争等,为税源和税收背离创造了条件。而我国税收收入归属权与税收征管权混同,地方税收征管的属地管辖、属人管辖和行业管辖交织并存,地区间税收分配协调机制的缺失等,是我国地区间税源与税收背离的主要原因。税收背离或转移产生的税收在地区间非正常流动,税源与税收收益的分离,造成了地区间征得税收的扭曲。在相对统一的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配制度下,以征得的已发生税收背离的税收收入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分配,使税收征收上的税源与税收背离转换成了地区间税收收益的背离,造成了地区间财力的非正常转移和税收分配的不公,加大了地区间的财力差距,进而强化了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

   二、税收背离的地区间财力差异效应

   (一)税收背离对地区实得财力的影响

   税源与税收背离的直接结果是不同地区税务机关(含国税局和地税局)征得的税收与基于税源、税基的应征税收不一致和扭曲。而我国的中央与地方间的税收分配是以各地方税务机关征得的税收为基础,分税种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划分的。也即,中央与地方间的税收收入分配是对各地税务机关征得的已经产生税收背离的税收收入的分配。税种不同,在中央与地方间分配的方式不同,对地区间财力差异的影响也不同。如若一税种完全属于中央税,如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税收背离则不会改变地区间财力差异。而其余的共享税、地方税,若发生税收背离,则必然会造成地区间横向税收分配不公,改变地区间的财力分配,并往往强化地区间的财力差距和非均衡。

   (二)税收背离与地区人均财力差异

   相对于绝对财力,人均财力差异更能反映地区间财力状况。为反映税收背离对地区间人均财力差异的影响,我们以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财政支出来近似反映地区财力状况,分别计算省际人均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支出的变异系数(VC,variationcoefficient)和基于实际税收分配比(rr)、标准税收分配比(sr)消除税收背离后的地区人均财政收支的变异系数,以分析税收背离的地区财力差异效应。具体公式如下式(5),其中Fi是i地区的人均财政收入(支出)或消除税收背离后的人均财政收入(支出),F-为指标的平均值,n为地区样本个数,这里为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无论是按税收在中央与地方间的实际分配率、还是标准分配率,当消除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三税,以及总体税收的税收背离对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影响后,变异系数较未消除税收背离对地方财政收入影响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如,地区间人均财政收入差异及变异系数最大的2004年,调整前人均财政收入变异系数为118.7①,基于中央与地方间税收实际分配率和标准分配率消除三税税收背离后的变异系数(三税背离调整VCR1、三税背离调整VCR2)分别为73.2、74.22,消除总体税收背离后的变异系数(总税背离调整GVCR1、总税背离调整GVCR2)分别为62.98、60.71;2010年调整前人均财政收入变异系数为81.61,消除三税税收背离后的变异系数(三税背离调整VCR1、三税背离调整VCR2)分别为59.07、60.26,消除总体税收背离后的变异系数(总税背离调整GVCR1、总税背离调整GVCR2)分别为47.61、36.06。由图7可知,样本期间我国省际人均财政支出变异系数比较大,以人均财政支出反映的地区间财力差异明显,而2004年以来人均财政支出变异系数稳步下降,说明我国地区间财力差异在缩减。同样可以发现,无论是按税收在中央与地方间的实际分配率、还是标准分配率,当消除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三税,以及总体税收的税收背离对地区人均财政支出影响后,较之未消除税收背离,人均财政支出的变异系数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例如,2004年的人均财政支出的变异系数为75.84,基于中央与地方间税收实际分配率和标准分配率消除三税税收背离后的变异系数(三税背离调整VCe1、三税背离调整VCe2)分别为49.83、50.36,消除总体税收背离后的变异系数(总税背离调整GVCe1、总税背离调整GVCe2)分别为41.98、44.27;2010年调整前人均财政支出的变异系数为44.77,消除三税税收背离后的变异系数(三税背离调整VCe1、三税背离调整VCe2)分别为35.41、35.98,消除总体税收背离后变异系数(总税背离调整GVCe1、总税背离调整GVCe2)分别为30.75、33.0。这表明税收背离是引致地区间财力差异的重要原因,减轻和消除税收背离可以大幅缩小地区间财力差异,从而促进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数学除与除以的区别篇4

由于腮腺mpt的多灶性、多病理及多时性类型特点,完善而细致的术前检查十分关键。依靠病史及症状可以对腮腺肿瘤进行初步的良恶性的鉴别,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就腮腺mpt而言,了解肿瘤数量、部位、边界的情况尤为重要。因此,通过影像学手段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检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获得更多信息以指导治疗方法十分有必要。

1.1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超声波在软组织中传播时,由于组织的密度和特性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回声,对软组织肿瘤和囊性的鉴别有帮助,通过连续多切面扫查腮腺,观测病变的大小、数量、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衰减特征,而且其能明确辨出淋巴结的皮质及髓质,区分淋巴结与肿瘤。另一方面费用低廉、安全无创、便于复查、动态追踪等优点在腮腺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B超对肿瘤还是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并且对深叶结构显示不够清晰。

1.2Ct检查

Ct对头颈部各种类型组织结构都有很好的显示能力,可确定肿块大小、数量、形态、边界等,诊断困难病例可通过造影,突出血管、肌肉等与肿物的关系,判断肿物的范围、大小及性质,并能及时发现周围动静脉的受压情况和肿块存在的关系。正常腮腺组织密度较低,低于肌肉,但是却比脂肪组织高,而肿瘤组织为实质性,密度高于腮腺。一般认为,圆形、界限清楚,多为良性;分叶状或不规则,但分界清,多见于有局部侵蚀性良性肿瘤和生长较缓慢的低度恶性肿瘤;弥漫不规则,界限不清,多为恶性肿瘤。Ct的问题主要在于单纯依靠Ct片不能区别炎性肿块和肿瘤,无法直接显示出病变与面神经的关系等。

1.3mRi检查

mRi其对软组织的病变显示性能优越,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和与重要神经血管关系,对肿瘤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很有价值,特别适用于腮腺深叶肿瘤。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及多参数的应用可获得丰富的诊断资料,能够提供如下信息:是否存在实体肿瘤,肿瘤的数量、位置、范围,常见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各自特点,肿瘤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1.4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因其价廉、快速、安全、诊断准确率高而被广泛用于头颈部肿块的术前诊断。何悦、吕炳建等分别对腮腺区肿块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诊断准确率超过85%.定性诊断准确率超过90%,并且均未出现人们所担心的肿瘤针道种植和扩散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目前很多学者均建议FnaC列为常规检查,确定肿瘤性质,尽可能地对肿瘤进行鉴别,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2治疗方法良性

mpt手术治疗为首选方式。Franzen&Koegel主张切除全部或大部腮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发率,但是其弊端在于手术创伤大,术后面部凹陷畸形明显,发生面瘫和Frey综合征的概率大。俞光岩等主张肿瘤包膜外切除术或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更适合于大多数wt,因为大多数的wt定位于腮腺的尾部,同时多数淋巴结亦定位于腮腺的尾部,即腮腺腺体后缘和胸锁乳突肌的前缘的交界处。在这些淋巴结的显微镜检查中,时有发现微腺瘤或肿瘤细胞占据,故应切除位于腮腺尾部边界淋巴结,以防复发。对于非wt的其他腮腺肿瘤,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腮腺肿瘤最为有效的手段,首次术式是否正确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因此临床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良恶性质确定手术术式和切除范围。对良性腮腺肿瘤,多数学者主张采用保全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全叶+肿瘤切除术,即位于浅叶则单纯切除浅叶,如位于深叶则须行全腺叶切除。由于良性腮腺肿瘤多为多形性腺瘤,一般包膜不完整,手术不彻底者容易复发。故行腮腺区域性切除、腺叶切除或腮腺全切除,可避免因残存或种植而引起的复发。目前,随着功能保留性外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对位于浅叶、直径不超过4.0cm的良性肿瘤,且其边界清楚者采用肿瘤+部分浅叶的区域性切除术,该术式创伤小,减少了面神经损伤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保留了部分腮腺功能,且其复发率与传统术式相比并无明显的差异。但对体积较大以及源于深叶的肿瘤仍以传统术式为宜,以保证安全地切除边缘,防止复发。对于恶性腮腺肿瘤,则应尽可能采取腮腺全叶切除+术后放疗,如肿瘤已突破腺体被膜而出现局部广泛。浸润者则需行扩大切除术,扩大切除范围应依据术前影像资料和术中所见来决定,常常包括全腮腺、下颌深枝、颧弓和颧骨、耳廓及部分乳突等结构,以减少复发率,提高术后生存率。

3展望

数学除与除以的区别篇5

【关键词】比较;教学;小学数学;效益

应用比较是一种用以确定客观事物相同、相似和差异的逻辑方法。它的认识功能在于它有鲜明的启发性,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深刻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便于抽象、概括,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因此,我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1新旧联系,同中求异

新旧知识之间只可能部分相同或相似,不可能绝对相同,要区别新旧知识的不同,抓住新知识的本质,正确掌握新知识,就存在一个比较的过程。这种比较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引入一个新知识之前,教师首先要分析清楚这个知识是建立在哪些已学的数学知识基础上,然后从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新知识,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准确理解新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商中间有o的除法”时,就先要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商中间有o的除法”。二是在教学新知识时,与旧知识进行比较,找出相异之处,理解新知识的本质特征。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将其与“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进行比较,明确两者解法上的不同。这样的比较强化了学习的系统性,使前后的学习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

2变换内容。设置异面

在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中,将原来的题目改变一个条件或一个问题,设置比较对象,引导比较,使教学有单向性变为双向性甚至多向性。通过这类比较,不仅能使相比知识的特性更加清楚起来,而且能确切地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问的混淆与隔离。如讲解“小红有故事书6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3倍。小红一共有多少本书?”这道题时,我就将第二个条件改为“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3倍”,让学生与原题进行比较,明确原题先求几倍数,要用乘法解;改后的题目先求一倍数,则要用除法解。通过比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在“变”中得到锻炼,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能使学生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3对比练习。异同结合

学习新课之后,不仅要集中练习所学的内容,还要带练以前学过的内容,特别要带练与心学内容相似而易混淆的题目,使学生既能深刻理解新的知识,又能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和“异”,区别应用。比如练习“归一应用题”,应带练“归总应用题”;学完“连除应用题”后的练习,也应有“连乘应用题”的题目。通过比较它们的解题思路,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使各个零碎的知识串成线、联成网,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的对比练习也便于学生辨别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直观演示。区别异同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细胞”,是正确推理和判断的依据。小学数学中概念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但许多概念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若在概念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教具或课件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便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如比较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时,课件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先闪烁长方形四周一圈,再用不同颜色闪烁整个面,让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的总和,而面积是指围成长方形的大小。这样直观地比较,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从具体形象的干支转化为抽象概括的理解,并为激活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5综合对比,揭示规律

两数相比,有标准数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况,因此就出现了多几用加、少几也要用加的应用题。学生对这样的应用题,往往是根据个别词语来确定算法,造成错误。教师可将两数相比的题目归为两类:标准数已知的和标准数未知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揭示它们的规律。凡标准数已知的题目,“多几”用加,“少几”用减;而标准数未知的题目,“多几”反而用减,“少几”反而用加。如“小红家养了30只鸡,养的鹅是鸡的2倍,比鸭多4只,养鸭多少只?”,又如“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1000千米,是一辆小轿车的8倍多8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这种比较,有特殊上升到一般,可把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引向深化。

6迁移类比。概括总结

就是把同一类题型进行比较,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就是以学生已学过的同类题目为基础,与新讲的知识进行比较,以引导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个性或共性。如教学“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通过商中间有o和商末尾有o等类型教学比较,从而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法则。由于比较法应用简便,适用范围广,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逻辑性,不但教师乐于运用,而且学生也容易接受。学生在自学、练习和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其做到以下几点:

(1)想一想,联系比较。想一想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题目与过去所学的什么内容相同或相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从而确定求解方法。

(2)读一读,分析比较。遇到易混淆的题目,就要读一读关键句子,分析其不同含义,进行比较,看谁与谁比,谁为标准,比清楚之后,再列式解答。经常这样做,可形成深入理解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慎重选择解题步骤和方法的良好习惯。

数学除与除以的区别篇6

【关键词】实例教学;数学概念

新大纲指出: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这明确了教学数学概念的重要性及其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当前,一些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往往是从直观上获得感性材料,然后抽象概括而成。这种学习概念的方式,可以说尚未达到对概念根本性的理解,以致遇到解决复杂类似的问题时,由于概念理解的不透切而出现错误。那又如何才能搞好教学“概念”呢?根据过来的教学方法总结得出:实例是理解和形成概念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关键所在。

1通过实例理解和形成数学概念

学生在理解和形成数学概念阶段,教师要列举表现概念本质属性的浅显易懂的实例供学生探究和思考。所列举的实例要有肯定和否定两种。概念的肯定实例是用来说明概念是什么的实例,它包含了概念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否定实例是用来说明概念不是什么的实例,它不包含概念的本质属性。如“整除”这个概念的教学,教师要先让学生练习实例:60÷2=31÷3=15÷4=128÷8=131÷7=121÷5=然后让学生分辨除尽与除不尽两种算式,除尽的算式中能整除与不能整除的算式又是哪些?供学生研究讨论。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肯定和否定实例进行交替安排,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它们的相似点与区别点,便于完整、准确、丰富数学概念,把相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内涵区别开来,不至于产生概念错误。

2选择实例分析特征

当某个概念初步形成后,教师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特征分析,评说概念的定义以保证学生能完整、正确地识别特征,深刻理解概念。如“整除”这个概念基本形成后,教师要选择实例:10、111、102、155、312等数,给学生分别用2、3、5去除。像这种具有各种情况的实例练习后,再让学生对“整除”这个概念、对实例作出判断开展讨论,进行特征分析。那么就容易达到我们的预期教学效果。

3用好实例把概念具体化

数学除与除以的区别篇7

关键词:比较;小学数学;教学;概念;认知

小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氛围中很快的掌握知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通过比较,认识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探寻新旧知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找出他们内在的联系,将新旧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主动寻找新的知识点,认识并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如在教学“数的整除”时,由于整除这一概念出现在本章之前,而且贯穿于整章内容之中,如果没有理解整除的概念,下面的内容就无法进行教学,而且概念本身也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可以让学生首先口算下列题目:(1)56÷8=7(2)7÷5=1.4(3)0.6÷2=0.3(4)27÷3=9(5)28÷4=7(6)10÷3=3.333……然后让学生观察题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的特征,找出这些算式中哪些是可以除尽的?哪些是除不尽的?在除尽的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的有哪些?通过逐层揭示,得出整除的本质属性――数a除以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数a能被b整除,从而使学生复习了除尽和除不尽的概念,知晓了他们与整除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通过比较,分清概念

在教学“比的概念”时,因为教材用“除”来定义“比”,因此,学生容易把“比”“除”“分数”概念等同。笔者在教学完“比”的定义后,设计了如下判断题:

1.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式也是除式。()

2.因为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所以比也是分数。()

在学生思维达到愤悱状态时,再让学生讨论比较:

1.a÷b,a:b,a/b(b≠0)各表示什么意义?

2.在计算a÷b这个式子时,可以写成a:b吗?

3.一个长方形面积是8.1平方分米,长5.4分米,写出它的面积和长的比,并简化。

通过以上具体题目的讨论,学生认识到:比、除和分数各自表示的意义不同,除式的含义较宽,比号不能代替除号,分数可带单位,比值不带单位,从而对“比”这个概念认识得更加清楚。

三、通过比较,促进迁移

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知识的共同点和内在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加深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找出知识的共同点,这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这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各部分知识,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时,同整数中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比较,使学生明确数中的“几倍”与分数中的“几分之几”都是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倍数关系,只是倍数大于“1”,我们习惯说成“几倍”,如果倍数小于“1”,我们习惯说成“几分之几”而已。所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其解题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相同的。

四、通过比较,揭示规律

两数相比,有标准数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况,因此就出现了“多几”用加,“少几”也要用加的应用题。学生对这样的应用题,往往根据“多”加“少”减来确定算法,造成错误。教学时,我将两数相比的题目归成两类:标准数已知和标准数未知的,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揭示它们的规律。凡标准数已知的题目,“多几”用加,“少几”用减;而标准数未知的题目,“多几”反而用减,“少几”反而用加。这种比较,由特殊上升到一般,可把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引向深化,达到应有的水平。

五、通过比较,灵活解题

学生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并能通过比较从中找出解题的最佳途径,是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如“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500个,6天可以完成,结果只用5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解法1:

计划生产零件的总数:500×6=3000(个)

实际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3000÷5=600(个)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的个数:600-500=100(个)

解法2:

设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x个。

列方程,得500×5+5x=500×6

解得x=100

解法3:

实际生产只需5天,即比原计划提前一天,这样若将原计划一天生产的任务分摊给其他各天,就正好是实际比原计划多生产零件的个数。

即500÷5=100(个)

根据以上三种解法,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得出第三种解法既简明,又有创造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六、通过比较,认识图形

在学习各种空间图形时,我认为用比较法,效果也比较好。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梯形与多边形的区别……从而巩固对它们表象的认识。同时,在学习计算图形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时候,我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先出示前面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和体积,回忆它的计算公式,然后引起探究欲望,“那今天我们这种图形的面积又该怎么计算呢?请根据你对这种图形的认识,利用前面公式的推理方法,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就有了基础,推理出公式以后,两个公式再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记忆更牢固。

【结语】:

总之,在现代数学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比较法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旧知识,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熟练掌握比较教学的比较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掌握并运用数学知识,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宁.浅谈“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2013(8).

数学除与除以的区别篇8

【关键词】细化;杂草;识别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机器视觉技术自动识别杂草、变量喷洒除草剂逐渐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在已有研究中,杂草图像中识别的精度相对较低,无法达到实用设备的要求。针对这一现象,现有杂草识别的研究主要针对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等图像处理操作引入专家系统[1]、小波变换[2]、支持向量机[3]、遗传算法[4]等智能算法。但是,由于田间环境复杂,图像分割误差对识别精度影响较大,相关研究成果的精度仍有待提高。另外在已有的图像处理技术中,通过数学形态学操作后提取图像特征能较好的表示图像中某些特定目标的形态信息[5][6][7],而细化操作是一种常见的形态学操作。所以,可以考虑在细化操作后提取田间图像的特征,然后直接确定图像中需喷洒除草剂的区域。

1.杂草图像分割

草莓是常见的一种水果,其杂草在苗期危害巨大,而在草莓地使用除草剂容易产生残留,所以对草莓苗期杂草进行除草剂的定点变量喷洒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为此,首先需要将杂草从草莓图像中识别出来,而杂草图像的分割则是杂草识别的前提。

在已有杂草识别的研究中,杂草分割一般采用阈值分割算法,而分割特征多为超绿特征。草莓的原始图像如图1(a)所示,该图采用超绿特征进行灰度化后的图像如图1(b)所示,图中绿色植被颜色相对较浅,而土壤等背景的颜色相对较深。图1(b)的灰度图采用阈值分割算法得到的二值图如图1(c)所示。图中黑色的像素点表示绿色的植被,包括杂草和草莓,白色的像素点表示土壤等背景信息。

如图1(c)所示,杂草图像的分割结果受光照等因素影响较大,如图下方中间的草莓苗分割后由于出现反光现象存在较大分割误差。在已有的研究中,所提取的形状特征容易受到这些分割误差的影响,从而影响了识别效果。

2.杂草二值图像的细化

细化是图像处理中形态学操作较为常见的一种操作,在杂草图像中细化可以将二值图像中宽度大于1个像素的植被区域对应的线条细化成只有一个像素宽的“骨架”。在操作过程中,细化的基本思想是多次操作,每次从植被区域的边缘开始一层一层向里剥夺,直到植被区域只剩下一个像素的为止。图1所示图像的细化结果如图2所示。

对比图1(a)和图2可以发现细化操作后,与杂草区域相比,草莓区域由于叶片较为宽大同样面积细化后的像素点相对较少。

3.杂草区域的识别与除草剂喷洒区域的确定

相同面积的区域进行细化操作,对于杂草区域,由于杂草间缝隙较大细化后得到的像素点较多,而草莓由于叶片较大相互折叠覆盖,细化后像素点相对较少。因此,可以根据细化后像素点数量与细化前植被区域面积的比值进行杂草区域与草莓区域的识别。图2的识别结果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所圈中的两块区域被识别为杂草区域,对照原图图1(a),这一结果较好的将较为集中的杂草区域识别出来了,这将为相应实用设备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J.Romeo,G.pajares,m.montalvo.anewexpertSystemforgreennessidentificationinagriculturalimages,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40(6):2275-2286,2013.

[2]YongmingChen,pingLin,YongHe.ClassificationofbroadleafweedimagesusingGaborwaveletsandLiegroupstructureofregioncovarianceonRiemannianmanifolds,Biosystemsengineering,109(3):220-227,2011.

[3]albertotellaechea,Gonzalopajaresa,Xavierp.Burgos-artizzub.acomputervisionapproachforweedsidentificationthroughSupportVectormachines,appliedSoftComputing,11(1):908-915,2011.

[4]毛罕平,胡波,张艳诚,杂草识别中颜色特征和阈值分割算法的优化,农业工程学报,23(9):154-157,2007.

[5]weiShen,XiangBai,RongHu,Skeletongrowingandpruningwithbendingpotentialratio,patternRecognition,44(2):196-209,2011.

[6]LucaSerino,Carloarcelli,GabriellaSannitidiBaja,onthecomputationofthecurveskeletonof3Dobjects,patternRecognitionLetters,32:1406-1414,2011.

[7]GiselaKlette,Recursivecomputationofminimum-lengthpolygons,ComputerVisionandimageUnderstanding,117(4):386-392,2013.

基金项目:

广西高校科研2008年项目资助“基于数字形态学的杂草识别算法的研究”(200808LX322)

数学除与除以的区别篇9

关键词:异型莎草(CyperusdifformisL.);除草剂;敏感性

中图分类号:S4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9-2123-04

异型莎草(CyperusdifformisL.)别名球穗莎草,为莎草科莎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1]。广泛分布于热带至温带地区,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区均有发生,是为害水稻和部分低洼、湿润旱田的恶性杂草之一[2]。据测定,在亩产450kg的稻田,每亩每增加0.6万株异型莎草,可使稻谷减产31.78kg[3]。

化学除草是防除莎草科杂草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登记的灭草松、二甲四氯、氯吡嘧磺隆、吡嘧磺隆、苄嘧磺隆、双草醚、五氟磺草胺等除草剂对莎草科杂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4,5];但在某些地区,上述除草剂对异型莎草防效降低,是否由于异型莎草对上述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目前尚无定论。

截至2015年2月,全球范围内已有240种杂草的443个生物型对156种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其中对aLS抑制剂产生抗性的杂草生物型有151种[6]。2002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稻田发现异型莎草对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双草醚和磺酰脲类除草剂苄嘧磺隆产生交互抗性[7];2003年韩国在全罗南道地区的稻田发现对唑吡嘧磺隆(imazosulfuron)产生抗性的异型莎草对苄嘧磺隆、环丙嘧磺隆和吡嘧磺隆等其他磺酰脲类除草剂产生了交互抗性[8];2008年葡萄牙也有异型莎草对吡嘧磺隆和双草醚产生了交互抗性的报道[9]。我国稻田杂草耳叶水苋、雨久花、野慈姑等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产生抗药性,且抗性呈发展和蔓延态势[10-12]。但目前为止,在中国异型莎草对上述几类除草剂的抗性未见报道。

本研究以湖南省稻区采集的异型莎草为靶标试材,选取灭草松、二甲四氯、氯吡嘧磺隆、吡嘧磺隆和五氟磺草胺5种除草剂,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异型莎草对上述除草剂的敏感性。旨在明确不同异型莎草种群对上述除草剂的抗性水平,为指导科学合理地使用除草剂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异型莎草种群4个,分别为:H1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大洲分场十二队;H2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镇栗树山村;H3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安宏乡枞阳村;H4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漳江镇万寿桥11组。上述杂草种群均为2012年秋季采集,出芽率80%以上。

供试药剂为: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480g/L灭草松水剂(德国巴斯夫公司)、56%二甲四氯钠可溶粉剂(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施药器械:aSS-4型行走式喷雾塔(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2试验方法

采用室外盆栽法,将采自不同地区的异型莎草种子用50mg/kg的乙烯利浸种12h后播种于直径为10cm的塑料花盆内,置室外正常水分管理。出苗后,每盆定苗10株,待2~3叶期进行茎叶喷雾。

供试的灭草松、二甲四氯、氯吡嘧磺隆、吡嘧磺隆、五氟磺草胺5种除草剂设4个剂量梯度,灭草松为360、720、1440和2880g(a.i.)/hm2;二甲四氯为225、450、900和1800g(a.i.)/hm2;氯吡嘧磺隆为22.5、45、90和180g(a.i.)/hm2;吡嘧磺隆为7.5、15、30和60g(a.i.)/hm2;五氟磺草胺为4.375、8.75、17.5和35g(a.i.)/hm2,进行初步抗性筛选试验。

施药后观察异型莎草生长情况,药后30d,剪下异型莎草地上部分,称取鲜重,计算除草剂对杂草的鲜重抑制率,计算式如下:

鲜重抑制率=

■×100%

根据初筛试验结果,对吡嘧磺隆和五氟磺草胺不敏感的异型莎草H1、H3、H4种群,提高吡嘧磺隆和五氟磺草胺施药剂量,分别为吡嘧磺隆:480、960、1920、3840、7680和15360g(a.i.)/hm2(H1种群);30、60、120、240、480和960g(a.i.)/hm2(H3和H4);五氟磺草胺:17.5、35、70、140、280和560g(a.i.)/hm2(H1、H3、H4);H2种群为敏感种群,降低吡嘧磺隆和五氟磺草胺施药剂量,分别为吡嘧磺隆0.9375、1.875、3.75、7.5、15、30和60g(a.i.)/hm2和五氟磺草胺0.5469、1.0938、2.1875、4.375、8.75和17.5g(a.i.)/hm2。

药后30d,剪下异型莎草地上部分,称取鲜重,用上式计算除草剂对杂草的鲜重抑制率,以鲜重抑制率几率值(y)和施药量对数值(x)建立毒力回归方程[13],求eD50,并根据下面公式,计算抗药性指数(resistanceindex,Ri)。

抗药性指数(Ri)=■

试验设不喷施除草剂处理为空白对照,重复3次。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异型莎草种群对五种除草剂的敏感性

灭草松和二甲四氯对不同异型莎草种群的鲜重防效结果见表1。如表1所示,灭草松登记的标签用量[12.5~17.5g(a.i.)/hm2]的下限剂量1440g(a.i.)/hm2,对4个异型莎草种群的鲜重防效为95.8%~99.4%,表明受测异型莎草种群对灭草松均为敏感水平,即未对灭草松产生抗药性,二甲四氯登记的标签用量[450~900g(a.i.)/hm2]的上限剂量900g(a.i.)/hm2,对4个异型莎草种群的鲜重防效为97.1%~100.0%,表明各异型莎草种群对二甲四氯均敏感。

4个异型莎草种群对氯吡嘧磺隆的敏感性程度有差别。如表2所示,喷施氯吡嘧磺隆22.5~180g(a.i.)/hm2,对H3种群的鲜重防效为88.8%~96.7%,表明该种群对氯吡嘧磺隆敏感,上述施药剂量下,对H2种群的鲜重抑制率为59.2%~81.6%,虽然随着施药量增加,对杂草防效提高,但施药量增加至推荐施药量[30~45g(a.i.)/hm2]上限的4倍时,鲜重抑制率为81.6%,表明该种群对氯吡嘧磺隆可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H1和H4种群对氯吡嘧磺隆敏感性较差,上述施药剂量,对H1和H4种群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12.9%~25.7%和15.1%~32.1%,表明H1和H4种群对氯吡嘧磺隆可能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

从异型莎草对吡嘧磺隆敏感性测定结果可以看出,H1和H4种群对该药的反应与其对氯吡嘧磺隆的反应趋势相同,可能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但该药供试剂量7.5~60g(a.i.)/hm2时,对H3种群鲜重防效不理想,为4.4%~29.4%,与其对氯吡嘧磺隆的反应有较大差别,其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由表3可知,五氟磺草胺对H2种群防除效果理想,供试剂量为8.75g(a.i.)/hm2时,鲜重防效达99.6%;但该药剂对H1和H4种群防效较差,供试剂量为35g(a.i.)/hm2时,鲜重防效分别为53.8%和58.1%;而H3种群在供试剂量为35g(a.i.)/hm2时,鲜重防效为70.7%,高于同一剂量下的H1和H4种群。

2.2抗性异型莎草种群的抗性水平

将不同种群对吡嘧磺隆和五氟磺草胺的eD50列于表4。从表4可以看出,吡嘧磺隆对H1、H2、H3和H4种群的eD50分别为6397.17、1.60、194.18和198.06g(a.i.)/hm2;其中H2种群为敏感种群,计算得出H1、H3、H4三个抗性种群的抗药性指数(Ri)分别为3998.23、121.36、123.79,由此可知,H1种群是三个种群中抗性程度最强的。

五氟磺草胺对H1、H2、H3和H4种群的eD50分别为21.85、2.02、3.25和13.63g(a.i.)/hm2;以eD50最小的H2种群为敏感种群计算H1、H3、H4三个种群的抗药性指数(Ri)分别为10.82、1.61、6.75。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对吡嘧磺隆产生抗性的H1、H3、H4种群同时对五氟磺草胺也产生了抗性,而对吡嘧磺隆敏感的H2种群对五氟磺草胺也敏感,也就是说H1、H3、H4种群对吡嘧磺隆和五氟磺草胺产生了交互抗性。

3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4个异型莎草种群对有机杂环类除草剂灭草松和苯氧乙酸类除草剂二甲四氯敏感,在1440g(a.i.)/hm2和450g(a.i.)/hm2施药剂量下的鲜重抑制率均达95%以上。因此,生产上,灭草松和二甲四氯施用常规推荐剂量就能有效地防除施药区的异型莎草。朱文达等[14]、唐洪妹等[15]、张桂华等[16]曾报道过,48%灭草松水剂和56%二甲四氯钠防除稻田异型莎草有理想防效。

异型莎草种群对氯吡嘧磺隆的敏感性程度不同,在施药量为90g(a.i.)/hm2的情况下种群H1和H4的鲜重抑制率均不到30%,种群H2和H3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77.2%、94.6%。说明该区域异型莎草种群存在着抗性种群的分化,部分种群抗药性较为严重。H1种群对吡嘧磺隆的eD50高达6397.17g(a.i.)/hm2,H2种群eD50仅为1.60g(a.i.)/hm2。除草剂使用浓度、使用年限的不同均会对某一区域杂草抗性程度产生影响[17]。对用药历史的分析表明,贺家山原种场大洲分场使用吡嘧磺隆年限长达17年,而赫山区龙光桥镇栗树山村未施用过吡嘧磺隆,这可能是H1种群对吡嘧磺隆产生较强抗性而H2种群对吡嘧磺隆敏感的原因之一。马晓渊[18]报道,作用靶标单一的除草剂种类产生的抗性最常见,磺酰脲类除草剂连续使用3~5年即有杂草产生抗药性。

抗吡嘧磺隆的异型莎草种群H1、H3、H4对五氟磺草胺产生了交互抗性,两种除草剂对3个异型莎草种群的抗性程度依次为:H1>H4>H3;而种群H2对吡嘧磺隆和五氟磺草胺均敏感。merotto等[19]报道,对苄嘧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产生抗药性的异型莎草生物型,对五氟磺草胺表现敏感。这与本试验结果有差别。杂草产生交互抗性,为杂草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上,对产生交互抗性杂草的田块,应采取轮换使用其他作用靶标的除草剂,以达到有效防治杂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韵,唐里.稻田杂草原色图谱与全程防除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4-15.

[2]马奇祥,赵永谦.农田杂草识别与防除[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216-217.

[3]苏少泉,宋顺祖.中国农田杂草化学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85-86.

[4]马国兰,刘都才,刘雪源,等.不同除草剂对直播稻田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J].杂草科学,2014,32(1):91-96.

[5]陈传培,蔡宝旺,谢新旺.6种除草剂对直播稻田杂草的防效及作物安全性比较[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3,34(7):56-59.

[6]Heapi.theinternationalsurveyofherbicideresistantweeds[eB/oL].[2015-2-5].http://.

[7]oSUnamD,ViDottoF,FiSCHeRaJ.Cross-resistancetobispyribac-sodiumandbensulfuron-methylinechinochloaphyllopogonandCyperusdifformis[J].pesticideBiochemistryandphysiology,2002,73(1):9-17.

[8]KUKYi,KimKH,KwonoD,etal.Cross-resistancepatternandalternativeherbicidesforCyperusdifformisresistanttosulforylureaherbicidesinKorea[J].pestmanagementScisece,2004,60(1):85-94.

[9]GaLonL,panoZZoLe,noLDinJa,etal.HerbicideResistanceofCyperusdifformistoaLS-inhibitorsinpaddyRiceofSantaCatarina[J].plantaDaninha,2008(26):419-427.

[10]王兴国,许琴芳,朱金文,等.浙江不同稻区耳叶水苋对苄嘧磺隆的抗性比较[J].农药学学报,2013,15(1):52-58.

[11]卢宗志,张朝贤,傅俊范,等.稻田雨久花对苄嘧磺隆的抗药性[J].植物保护学报,2009,36(4):354-358.

[12]陈丽丽,何付丽,范丹丹,等.黑龙江省野慈姑对吡嘧磺隆的敏感性测定[J].植物保护,2013,39(6):120-123.

[13]王庆亚,董立尧,娄远来,等.农田杂草抗药性及其检测鉴定方法[J].杂草科学,2002(2):1-5.

[14]朱文达,何燕红,李林.48%灭草松水剂防治水稻移栽田杂草试验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2):104-106.

[15]唐洪妹,顾惠龙.480g/L灭草松水剂防除移栽田杂草药效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2(2):146-147.

[16]张桂华,廉吉衷.56%2甲4氯钠Sp防除机插水稻田杂草药效试验[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3(1):47-50.

[17]张朝贤,倪汉文,魏守辉,等.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4):1274-1289.

数学除与除以的区别篇10

(1宁波市植物检疫站,浙江宁波315012;2象山县植物保护检疫站,浙江宁波315700;3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浙江宁波315012)

摘要:为明确直播早稻田间主要杂草群落组成及发生趋势,指导农民科学使用除草剂。采用“w”型五点取样法对象山县直播早稻田杂草群落开展调查。结果表明,直播早稻田杂草共有5科14种,以千金子、稗草为主要杂草,禾本科、莎草科及阔叶杂草分别占杂草出草总量的73.2%、13.6%和13.2%。播种后3~4天禾本科杂草开始萌发,特别是稗草出草较早,播后7~14天莎草科、阔叶杂草开始萌发。播后28天,出现第一个出草高峰,杂草总量达427株/m2,主要为禾本科杂草,占总出草量的82.7%。播后42天时出现出草高峰趋势,达到364株/m2,主要是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大量萌发。

关键词:直播水稻;杂草;发生规律

中图分类号:S451.1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14110012

基金项目:宁波市农业科研攻关项目“粮食生产功能区稻、麦田杂草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和示范”(2009C10037)。

第一作者简介:陈宇博,女,1981年出生,辽宁人,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等研究。通信地址:315012宁波市海曙区宝善路220号宁波市植物检疫站,tel:0574-55885347,e-mail:ch9245@sina.com。

通讯作者:许燎原,男,1972年生,宁波人,高级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等研究。通信地址:315012宁波市海曙区宝善路220号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tel:0574-87161153,e-mail:ddd0574@126.com。

收稿日期:2014-11-19,修回日期:2015-01-20。

0引言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多种轻型稻作栽培技术发展迅速[1-3]。直播是水稻轻型栽培的一项主要技术,具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等优点,在南方稻区特别是在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被广泛应用[4-6]。由于直播水稻前期干湿交替,十分利于杂草萌发,杂草与水稻同步生长,杂草危害严重,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7-9]。化学除草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的直播稻田除草手段开始被研究及应用[10-12],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对除草剂药效分析,对直播稻田杂草种群动态,却缺乏足够的研究,而这些恰恰是指导科学合理使用除草剂的基础[13]。目前由于大量、频繁使用化学除草剂导致的杂草群落演替加剧、杂草抗性、农业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14-16]。因此了解杂草发生动态,提高控草措施的针对性,进行精准施药,势在必行[17-19]。

水稻在浙江省播种面积和产量常年分别约占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70%和80%,水稻总产量与粮食总产量密切相关[20-22]。浙江省水稻种植区主要有杭嘉湖平原单季粳稻区,宁绍平原单双季籼粳稻区,温台沿海平原单双季籼稻区、金衢盆地单双季籼稻区等6个稻区。1986—2000年由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主持,联合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及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等科研、推广及管理8家单位以浙江省嘉兴、杭州、金华、温州四地为主要代表对杂草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开展了调查分析[23-25],但对水稻高产区宁绍平原地区[20],特别是浙东沿海地区杂草发生危害情况却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并且10余年已经过去,杂草优势种群是否发生了变化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为此,2010年笔者在宁波市象山县开展了直播早稻杂草种群动态调查,旨在以此反映出宁绍平原地区特别是浙东沿海地区直播早稻杂草发生规律及其特点,为制定相应的直播早稻田杂草防除策略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象山县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在宁绍平原南端边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7.1℃,年平均降雨量1495.2mm,年平均日照时数1734.3h。试验地设在象山县丹西街道九顷村,地貌类型为淡涂泥田,地力水平中等,当前作物为直播早稻(前茬作物也为水稻),品种为‘甬籼15’,播种时间为4月22日。

1.2试验方法

试验区面积为200m2,不进行除草,田间调查采用1/9m2样框“w”型5点取样法,从2010年4月29日—2010年6月3日,每隔7天调查1次杂草种类、数量,调查后将样方内所有杂草拔除,洗净,并按种类称取鲜重。杂草的识别和鉴定参考《农田杂草识别与防除原色图谱》[26]。

2结果与分析

2.1直播早稻田主要杂草种类

调查结果表明,象山县直播早稻田主要杂草共有5科14种,其中禾本科6种,为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L.)Beauv.]、菵草[Beckmanniasyzigachne(Steud.)Fern.]、早熟禾(poaannuaL.)、千金子[Leptochloachinensis(L.)nees]、看麦娘(alopecurusaequalisSobol)、双穗雀稗(paspalumpaspaloidesS.);莎草科2种,为异形莎草(CyperusdifformisL.)、扁秆藨草(scirpusplaniculmisFr.schmidt);蓼科2种,为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L.)、丁香蓼(LudwigiaprostrataRoxb.);玄参科1种,为陌上菜[Linderniaprocumbens(Krock.)philcox];鸭跖草科1种,为水竹叶[murdanniatriguetra(wall)Bruckn];十字花科1种,为碎米荠(CardaminehirsutaL.)、雨久花科1种,为鸭舌草[monochoriavaginalis(F.Burm.)preslexKunth.]。杂草群落总体上以禾本科杂草为主,以杂草出苗数量来计,禾本科、莎草科及阔叶杂草分别占杂草出草总量的73.2%、13.6%和13.2%。

2.2直播早稻田主要杂草发生动态研究

直播早稻田在播种后3~4天有杂草开始萌发,之后种群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至播后28天,出现第一个出草高峰,总杂草量达427株/m2,其中禾本科杂草353株/m2,占总出草量的82.7%;后田间杂草种群数量有所减少,播后35天时下降至211株/m2,播后42天时出现出草高峰趋势,达到364株/m2,主要是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大量萌发,整个杂草群落发草趋势总体呈上升下降再上升趋势。而杂草鲜重则始终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播后28~35天增重显著,7天内平均单株鲜重从0.23g/m2迅速上升至1.15g/m2,重量增加了5倍,见表1。

直播早稻田禾本科杂草主要为千金子、稗草和早熟禾,出苗数量分别占禾本科杂草总出草量的42.5%、29.1%和14.0%。稗草出草最早,播种后3~4天即有萌发,发生高峰期为播后28天,发生量为191株/m2。7~14天早熟禾、千金子、双穗雀稗开始萌发,其中早熟禾播后14天出草较多为44株/m2,后期逐渐减少,至播后42天种群数量有所回升;千金子在播后21天,有一个发生高峰期,发生量为138株/m2,后期逐渐减少;双穗雀稗有2个出草高峰,分别为播后21天和42天,但种群数量较低为13株/m2。播后14~21天看麦娘开始萌发,播后28天后达到出草高峰为24株/m2,后期种群数量变化不大。菵草出草最晚播后28~35天才开始萌发(见图1)。

象山县直播早稻田阔叶杂草,较禾本科杂草出草迟,播种后7~14天部分阔叶杂草开始萌发,播种后14天调查为11株/m2,播后21~35天期间总草数变化不大,发生量低于20株/m2,播后42天,总草数迅速上升至118株/m2,总草鲜重则始终呈上升趋势(表2)。阔叶杂草中发生量最大的是陌上菜,陌上菜萌发较迟,播后35~42天始见生长,播后42天调查发生量为82株/m2。发生量位于第2位的是水蓼,播后14~21天开始萌发,播后42天出现小高峰为27株/m2。水竹叶播后14~21天开始萌发,前期发生量低仅为2株/m2,至播后42天数量有所增加为9株/m(2图2)。丁香蓼、碎米荠、鸭舌草在整个调查期间仅出现1次,发生量为2~7株/m2,象山县直播早稻田莎草科杂草,莎草7~14天开始萌发,播种后14天调查为2株/m2,播后21~28天开始大量萌发,有个发草的小高峰,发生量为58株/m2,后种群数量有所下降,至播后42天,种群数量再次显著增加,发生量为93株/m(2图2),扁秆藨草仅在调查期间出现过1次,发生量为2株/m2。

3结论与讨论

象山县直播早稻田主要杂草为禾本科杂草,以千金子和稗草为优势杂草,莎草科与阔叶杂草在发生数量上接近1:1,各占13%左右。赵学平等[13]对浙江省直播早稻田杂草发生情况的研究表明,浙江省早稻田杂草群落相对较为简单,主要以稗草为主的禾本科草组成。本研究发现调查田块千金子的种群数量要高于稗草,千金子种群数量的上升,与水稻直播要求田面湿润,稻田土壤含水量下降,有利于旱生性杂草千金子等杂草的生长[17]以及受多年直播影响,千金子危害会越来越重有关[13]。此外,笔者对前后2次出草高峰的杂草构成进行了分析,第一次出草高峰以禾本科为主,第二次出草高峰以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为主,这对指导化学除草具有实际意义。

象山县直播早稻田有14种杂草,主要杂草为禾本科杂草,其中千金子和稗草为优势杂草,直播早稻田播后3~4天杂草陆续出苗,其中稗草出草最早,而阔叶类与莎草科杂草出草较迟,播种后7~14天开始萌发,受种群竞争及水稻郁闭等因素影响,鲜重增重较为缓慢,至播后42天禾本科、莎草科、阔叶杂草鲜重比为10:4:1。播后28天出现第一个出草高峰,主要是禾本科杂草大量生长,播后35~42天,禾本科主要杂草千金子和稗草种群数量上呈下降趋势,但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却大量萌发,种群数量和鲜重增幅明显,呈现出草高峰趋势。

结合试验结论,在生产上可根据杂草发生规律在播种前进行土壤处理或在播后28天(4周)出草高峰后,采用茎叶处理剂进行防治,播后35天以后要注意对莎草科及阔叶杂草的监测,如田间两类杂草较多,应再补防一次,以免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大量繁殖,影响水稻产量。

参考文献

[1]李淑顺,张连举,强胜.江苏中部轻型栽培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及草害综合评价[J].中国水稻科学,2009,23(2):207-214.

[2]陈洪礼,蔡建华,田文科.不同轻型简化稻作技术经济分析与应用前景评价[J].中国稻米,2007(5):41-42.

[3]卢百关,秦德荣,樊继伟,等.江苏省直播稻生产现状、趋势及存在问题探讨[J].中国稻米,2009(2):45-47.

[4]吴文革,陈烨,钱银飞,等.水稻直播栽培的发展概况与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4):32-36.

[5]陈风波,陈培勇.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水稻直播采用现状及经济效益评价-来自农户的调查分析[J].中国稻米,2011,17(4):1-5.

[6]章秀福,朱德峰.中国直播稻生产现状与前景展望[J].中国稻米,1996,2(5):1-4.

[7]白和盛,张春梅,陆玉荣,等.水稻直播田草害发生规律及安全防除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151-152.

[8]李洪山,赵阳,申玉香.沿海地区直播稻种植后效应及其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9):273-276.

[9]吴余良,沈睿,吴常军,等.直播稻田杂草的生态特点和控制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4(3):30-32.

[10]宗幼如,花立莲,吴常君,等.水稻旱直播化学除草配套技术试验与应用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0(6):123-125.

[11]刘树南,邹实,袁日桃,等.双草醚悬浮剂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效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4,(14):30-31.

[12]马国兰,刘都才,刘雪源,等.五氟磺草胺等6种除草剂对直播稻田高龄稗草的生物活性及田间控制效果[J].植物保护,2014,40(3):204-208.

[13]沈丽丽,陈芳芳,陈翠芳,等.江苏沿海地区直播稻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J].杂草科学,2013,31(2):68-69.

[14]杨彩宏,田兴山,岳茂峰,等.农田杂草抗药性概述[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236-240.

[15]张朝贤,倪汉文,魏守辉,等.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4):1274-1289.

[16]赵春凤.化学除草剂污染的分析与治理[J].北方水稻,2012,42(1):60-61.

[17]魏守辉,朱文达,杨小红,等.湖北省水稻田杂草的种类组成及其群落特征[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32(2):44-49.

[18]徐雪亮,姚英娟,朱雪晶,等.2种用药方案对稻田主要天敌群落结构影响的差异[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31(5):613-616.

[19]谭乾开,黎华寿,林洁.除草剂影响下南方双季稻田冬季杂草群落调查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4(8):107-115.

[20]朱德峰,陈惠哲,章秀福,等.浙江水稻种植制的变化与种植区划[J].浙江农业学报,2007,19(6):423-426.

[21]纪国成.浙江粮食生产与消费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04(1):1-3.

[22]朱德峰,陈惠哲,张玉屏,等.浙江水稻生产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6):470-472.

[23]赵学平,王强,吴长兴,等.浙江省水稻直播田杂草发生规律与防除策略[J].杂草科学,2004(3):18-20.

[24]王强,冯克强,赵学平,等.湿润直播稻田杂草出苗动态与发生规律[J].中国水稻科学,1999,13(2):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