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概念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02:15

九年级化学概念总结篇1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教学策略

一、九年级化学概念的特征分析

1.抽象性

化学概念是指对同类属性的化学事物本质的抽象概括。因而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化学的学科特征就在于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这样的研究对象是生活中看不见、摸不到的。因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概念是具有抽象性的,例如,“原子”的概念。在化学概念中,原子是指“不能在化学反应中再分的最小微粒。”这样的定义具有抽象性。

2.基础性

从不同的角度与深度来理解化学领域的概念,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同的。在高中领域对化学的学习要比初中的学习更加系统、深入。这样也就产生了化学概念的第二个特征――阶段性。九年级的化学概念是化学的初级概念,具有基础性特征,而这一阶段的学习也主要以基础学习为目标。

3.关联性

化学概念之间存在关联性,对于某一概念的学习是掌握其他概念的前提性要求。而九年级的化学概念多为基础性概念,因而这些概念之前的关联性就更加紧密了。例如,原子、质子与中子的概念。

二、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分析

加强九年级化学概念的教学,应当在充分考虑九年级化学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应的对策。具体分析如下:

1.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化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因为要通过直观具体的情境向学生讲解化学概念。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中最具有直观性的授课手段,因而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为学生讲解化学概念。

例如,在分子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应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要进行分子概念的实验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若干烧杯、多个试管、三个量筒以及各种化学试剂。在正式开始讲解概念前,教师可以先通过实验引入问题,将两个烧杯中各注入50毫升的蒸馏水,然后在一个烧杯中加入一匙盐,在另一个烧杯中放入10毫升的氯水。然后让学生观察变化,进而引出分子的概念。然后,在学生初步了解到分子的概念之后,再进行第二个实验,可以在两个量筒中分别注入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酒精,然后将两个量筒的水仪器注入另一个大量筒中,然后让学生观察变化,进而总结出分子的特点。最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此实验中,可以在两个烧杯中注入50毫升的水,在一个烧杯中滴入氨水,在另一个烧杯中滴入酒精。然后让学生通过闻的方式分辨不同的水。最后再对分子的概念进行总结。而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以对抽象概念产生直观的感受,对于学生来说,分子这种在生活中看不见的化学符号,从此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2.注重课程与日常生活结合

化学概念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生活中难以找到与概念一一对应的实体物件。因而,造成了化学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而这就要求我们教授在化学概念时要注意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过滤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将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要将过滤的概念融入生活中进行讲解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因此,这堂课程可以在教室外进行。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在教室内进行,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解过滤的知识。可以通过过滤实验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讲解过滤的定义,还要向学生讲解过滤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过滤方法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步了。

第二步,可以在室外进行操作。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学校的池塘边进行污水过滤实验。这样就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过滤这个化学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这个概念不再显得抽象而难以学习。

3.对化学概念进行归纳对比

化学概念具有关联性,这样的特性会使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产生混淆。而有些化学概念是十分复杂,不易区分,有些化学概念的特征并不明显。而这些都对学生学习化学概念造成了困难。因而,要对化学概念进行归纳总结,使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能够被直观地呈现出来。例如,原子与元素的概念区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任何好的方法都需要使用到学生中才能起到作用。因而,学生也要端正学习态度,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关于化学概念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九年级化学概念总结篇2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原因分析

一、二次函数学习的重要性

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主要是用来描述我们所处世界的变化,而二次函数可以被看作描述二维平面变化规律的一种数学模型,它的主要作用不仅体现在对数学实际问题的解答上,在其他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是在已有的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学次函数,教学大纲对函数学习的编排是呈上升趋势的、循环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对函数的学习和理解.近来,我国最新人教版教材将二次函数从九年级的下册提到上册进行教学讲解,而且将二次函数的教学课时增加至14个课时,其中对于二次函数概念的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14%〖wtBZ〗,二次函档耐枷窈突本性质的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43%〖wtBZ〗,其他如实际应用的课时占总课时的43%〖wtBZ〗.要完成对二次函数的教学,最多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与一次函数的课时量相比要多得多,从课时分配的时间上可以看出二次函数对中学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体现其教学的复杂性.

在我国新课标的教学标准中,对学生学次函数做出了如下的要求:(1)掌握二次函数一般表达式,能够熟练地画出函数的图像,能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二次函数所表达的含义;(2)熟练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例如,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等;(3)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对方程式进行求解等.另外,函数一直是考试的常考内容,同时也是中考的考试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全国各省的中考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一般多为考试中的压轴大题,出题者很喜欢将二次函数与代数、几何知识结合.由此可以看出.掌握二次函数的用法,不仅在九年级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以后对更高层次的函数学习打下基础.

二、二次函数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造成九年级学生学次函数困难的原因有很多,下面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介绍.一是,二次函数本身难以理解;二是,学生在学习函数过程中存在的原因;三是,教师在对函数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二次函数难以理解

首先,二次函数本身的概念就具有抽象性,函数体现了一个动态的过程,顾名思义,二次函数涉及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其中的一个变量会随着另外一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这两个变量也称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初中数学涉及的函数应用主要是从其定义出发,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具体数字使用,对于a,b,c这样具有代表意义的抽象性符号,学生在对其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其次,由函数定义所引申出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解析式等的概念也比较抽象,学生在对它们的理解认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另外,相较于在八年级所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在图像和性质方面的复杂性更强,还新增了一些之前一次函数没有涉及的概念和内容,例如,最值,定点等.最后,对二次函数的实际运用也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整理能力,与单纯的学习概念和性质有所不同,而且,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复杂,涉及的方面很多,变化也很多,再加上大量的文字描述,学生在思路构建上就会存在很大的阻碍.另外,在实际问题中,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选择方面也存在着多种干扰因素,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二次函数也经常和一次函数一样,很容易与几何和代数结合,比如,考查学生对函数、分类讨论、数形相结合等方法的综合应用,这些都需要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理解,各方面内容和知识点的综合,使得二次函数学习的难度更上一层.

(二)学生自身学习的原因

大多数九年级学生函数学习困难的原因一部分是源于自身的.第一,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遇见难以理解的知识和内容就选择死记硬背,不会主动地思考新知识的真正含义和用处,无法掌握精髓;第二,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仅靠教师课堂的讲解是无法真正地吸收掌握的,随着新知识和新内容的增加,学习会越来越困难,越学越不明白,最后,仍然会演变成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

(三)教师教学过程的原因

1.教学方法

教师对二次函数教学的方法陈旧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一些教龄长的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一些在他们看来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选择一带而过地讲解,主要是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大量的习题锻炼,忽视了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例如,在对二次函数的概念进行讲解时,大多数教师选择直接给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定义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去判断哪些是二次函数而哪些又不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在直观上认识二次函数,而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工作态度

大多数的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不端正,仅仅把教学当作是一项任务来完成,只要完成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就行了,甚至有些教师从不进行课后辅导,不留课后作业,每学期仅仅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这些问题都和教师的工作态度有关,有些逻辑思维差、理解能力弱的学生仅靠课堂的四十分钟教学是无法真正理解二次函数的,而适当的教学辅导会有助于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真正掌握;课后作业的布置会让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情况,并且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错题进行集中的讲解;考试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法,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能多一点投入,学生就会少一点困难.

【参考文献】

九年级化学概念总结篇3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复习方法

九年级化学复习的突出特点就是时间紧、内容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了原来的新鲜感.因为处在总复习的阶段,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生会出现不平衡的学习水平以及心理素质变差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总复习难度的增加.

九年级化学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整理、归纳、总结和记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这是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不仅应对以前的知识加以巩固,还要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拓展.在对知识熟练程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用所学的知识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所以,这个阶段的复习并不是机械的、简单的对所学知识进行重复,也不是简单的重现以前所进行的教学活动.

一、应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

九年级的化学知识有其完整的体系,每一个体系都内在的联系,它们之间既有纵向的联系又有横向的沟通.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原本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划分,使其成为许多微小的部分,然后用分阶段教学方式.这样做,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显得杂乱堆积,不利于形成知识结构的完整体系.因此,在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化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重新组织.

在安排化学复习时,教师应进行以单元为基础的小模块复习,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化学知识的小体系.然后根据基本理论或基本规律进行大模块复习.在化学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促使学生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实现思维角度的转变,研究新方法,转化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使其实现由片面到全面、由简单到复杂的彻底转变.在归纳知识时,学生可以根据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则,依据知识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对知识脉络进行理清,实现系统化的知识归类,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概念进行深刻了解.

二、找出其中的主要规律

九年级化学复习应紧紧依靠教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教材常规内容的重复.当前化学教材依据先宏观后微观、先现象后本质的主要结构形式进行编写,教师应加大对实验探究方法研究的投入力度,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虽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了知识系统性,但却能够迎合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化学复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化学复习过程中,还应找准知识点,重视归纳和总结知识,在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上加大投入,认真盘点所学过的内容,梳理所学的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归纳,从而方便学生进行记忆.我们可以对知识中存在的主线进行发掘,如从化学式、现象、化学方程式、概念以及实验的角度来对知识进行串接,在此基础上组织复习.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采取最有效的方式,提高化学复习的效率,达到化学复习的目的.

三、关注社会,密切联系实际

九年级化学复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和研究,这也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在命题原则中明确表示要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这种试题一般是结合社会的热点问题或者生活的实际.因为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很好的反映,所以在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得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做好这类题目,关键就是要结合实验的目的,以及所学的知识来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设计实验方案时应对实验的原理、方便性、操作简单性、安全性、环保性因素加以考虑.在九年级化学复习过程中,我们时刻坚持探究的方法,紧紧盯住探究的目标,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积极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学生

的应试能力

首先,在审题方面加强训练.准确解题的前提就是准确的审题,如果没有在审题上付出努力,就不能又快又准地对题目进行解答.通过一定的审题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分析、联想能力.尤其是一些需要进行分步解决的题目,只有依次作答,才能取得好成绩.

九年级化学概念总结篇4

教师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我国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从而影响到国家的兴衰。那么九年级教学工作计划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2020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继续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打好基础,力争在明年中考中再次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任教的九年级三个班级的化学教学,相对来说,一班的学生学习能力稍微好一点,但是参差不齐,二、三班学习能力较弱,这些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学习,学生基础相当薄弱,大多是由于之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或者家庭社会因素等,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这些给自己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当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求知欲的强,为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素材,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再加上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正确的引导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又能轻松适应校园生活,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人教版体系,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中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离不开的空气、水、碳、金属以及溶液等引入,在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较短,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学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任务

1、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社会生活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在平时备课、上课抓重点,把握本质的东西,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在平日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平日教学中注意化学实验教学。除了认真做好演示实验,积极组织好学生实验,还要尽可能多创造机会开展课堂内的、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回家利用家中的替代品进行家庭实验。学生通过亲历实验和体验科学探究,科学素养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5)及时跟踪检查。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尽量做到及时了解学生,及时帮助学生。

(6)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

六、教学进度

本学期我预计要结束上册七个单元和下册第八单元和第九单元的部分内容,。面对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压力是相当大的,但是由于每年都上到最后学校要进行第一次模拟考了化学还没有上完或者勉强上完新课。任重道远,但我会加倍努力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努力开展创造性地教学,转变角色,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新的成绩。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我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水平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九年级113班的化学教学任务,学生的层次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学工作中要在教学进度以及知识难点上要有提升,并且要培养出能参加竞赛的同学。而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中要以抓基础,教方法,教规律,多学多练一定让同学们的化学成绩达到学校的要求,为水平测试全面胜利扫清障碍。

三、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通过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及掌握,为将来的高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五、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

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5)精心组织每次单元测验、考试

化学知识的学习也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基础的理论知识如概念、定义、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需多次的记忆,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每一次的周测,月考等考试中要注意这方面的考察,并让学生们一个个过关。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二周(9.1~9.10)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三周(9.13~9.17):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设计实验)、单元测试。

第四周(9.20~9.24):空气、氧气。

第五周(9.27~9.30):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六周(10.1~10.7):国庆放假

第七周(10.9~10.13)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

第八周(10.16~10.20):保护水资源、最轻的气体、单元测试。

第九周(10.23~10.27):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

第十周(10.30~11.4):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一周(11.29~11.4):期中复习及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二周(11.5~11.11):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十三周(11.12~11.18):。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第十四周(11.19~11.25):。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1.26~11.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3~12.9):。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第十七周(12.10~12.16):。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

第十八周(12.17~12.23):金属材料金属化学性质

第十九周(12.24~12.30):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单元测试

第二十周、第二十一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二周:期末考试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九年级一个班的化学学科教学工作,这些学生来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读书的意识,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共有七单元,充分体现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课程目标,教科书的编排十分重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机体现九年级化学课程的宗旨和目标,着眼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强大的素材空间,也为学生的化学探究活动提供展示的舞台。

教科书重视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和合理弹性的呈现方式把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展示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科学物质观。比如认识了我们身边的常见物质空气、水、碳和碳和的氧化物等;形成了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分子、原子、元素等等;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初步形成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些内容的选择都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初学会了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用语表述有关的化学信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些都体现过程与方法。爱化学,爱祖国,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环保意识,珍惜资源;严谨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这些都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如分子和原子、他们在构成物质时区别很小,不易记忆,要列表分析,就较为容易了。

4、讲究“巧练”在对比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练习。

6、跟踪检查。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化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确定适宜讲授时间,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时间。

五.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措施

1、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参加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研究。

4、做好课后小结、写好教学反思,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5、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共同探讨学术研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向本校名师学上课,取长补短。

6、完善与不同学生的沟通方式,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7、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配合辅导学生促其进步。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四)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为了将本学期的工作顺利开展,我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

1.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知识

(1)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体现学科知识的基础性。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初中化学作为科学课程之一,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选择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是确定教科书内容的关键。对于初中化学来说,不应该将知识的位置无限地提高,但也不能放弃基础知识。教科书中基础知识的确定,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本质及作用将发挥重要作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的基础知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化学事实和概念

化学基本技能基础

知识化学的发展

化学与实际

同时,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通过以下核心概念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

元素: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虽然物质千变万化,但从化学角度来认识,元素是不变的。

基本粒子----原子、分子、高子:知道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

化学反应与能量:树立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与其他能可以相互转化、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的观点。

(2)反映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体现知识的教育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的选择应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知识的难度、可接受性等因素。

(3)反映社会的发展及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知识的社会性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21世纪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知识经济显现优势。学习的社会化带来终身学习的要求。

(4)反映知识本身的发展,体现知识的先进性

近年来,化学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不断有大量的新物质被发现和研制出来。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烈,有专家认为,化学将是21世纪的中心学科。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不但要体现化学学科最基础的知识,还应反映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

2.将科学探究作为教科书内容的一部分

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据此,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也将科学探究的内容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内容来体现科学探究过程,见下图科学探究的不同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以各种形式体现,主要有探究活动和实验、讨论、家庭小实验、制作设计、调查与研究、数据处理、查阅收集资料,小组学习竞赛。

3、选择的内容具有弹性和拓展性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发晨要求,在内容的选择上进行弹性化设计,适当拓展内容。教科书安排了“资料”、“化学.技术.社会”、“调查与研究”等,并在一些课题后安排了“拓展性课题”。

4、单元之间的融合

同时,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通过以下核心概念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元素: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虽然物质千变万化,但从化学角度来认识,元素是不变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高子:知道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化学反应与能量:树立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与其他能可以相互转化、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的观点。

(2)反映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体现知识的教育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的选择应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知识的难度、可接受性等因素。

(3)反映社会的发展及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知识的社会性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21世纪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知识经济显现优势。学习的社会化带来终身学习的要求。

(4)反映知识本身的发展,体现知识的先进性

近年来,化学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不断有大量的新物质被发现和研制出来。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烈,有专家认为,化学将是21世纪的中心学科。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不但要体现化学学科最基础的知识,还应反映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

5.知识内容的呈现和处理

(1)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精心设计探究活动

(2)创设学习情景,设计不同的编写模式

(3)对知识本身呈现的处理----理论和概念的淡化

6、设计丰富多彩的图画

随着教科书功能的变化,图画在教科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图画不只是作为插图来呈现,而是作为教科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不再只是单纯地配合知识,而是具有了提供资源信息、说明和解释知识的功能,井逐渐成为知识内容的一部分。

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是生活经验与化学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到第五单元是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事实

第六单元到第七单元是化学基础知识与应用

7、化学实验的设计

(1)根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选择实验内容

(2)参考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根据知识安排选择部分实验

(3)根据教科书中具体内容的安排,自行设计编写一些实验

8、习题的设计

习题是化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认为习题的基本功能包括复习、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得到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等等。教科书的改革,赋予习题新的功能,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习题的功能有了进一步扩展。

(1)提供各种信息(学科知识、生活实际知识等),使学生开扩思路,利用已有知识,认识和解决一些问题

(2)揭供实践活动的章材,渗透科学挥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或事实,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4)提供实验素材,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5)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方法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如分子和原子、他们在构成物质时区别很小,不易记忆,要列表分析,就较为容易了。

4、讲究“巧练”

在对比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练习。

6、跟踪检查。

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化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确定适宜讲授时间,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时间。

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措施

1、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参加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研究。

4、做好课后小结、写好教学反思,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5、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共同探讨学术研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向本校名师学上课,取长补短,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听课不少于20节。

6、完善与不同学生的沟通方式,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7、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配合辅导学生促其进步。

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

1—2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4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5—6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6—7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8—10燃烧和灭火

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

11—12金属和金属材料

13—15溶液

16—18酸和碱

19—20期末复习

九年级化学概念总结篇5

摘要:笔者通过分析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概率教学内容编排上存在的瑕疵和不足,认为初中数学概率教学内容编排上要正确运用逐步递进、螺旋上升原则,要正确把握概率概念的提出时机,要正确处理实验概率与理论概率的关系,遵循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最优化原则。 

 

关键词:编排结构中心概念实验概率理论概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程体系的编排应重点考虑以下方面:1.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特点;2.数学教学三维目标和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基础数学教学发展特点;3.社会发展对学生数学能力素养的要求。只有充分考虑以上三方面,才能提高教学内容编排上的合理性。笔者试以华师大版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为例,对概率内容编排的合理性作一番探讨。 

一、要正确处理分步与递进、螺旋与上升的关系 

从总体结构上看,教材在遵循《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时,把握得欠全面,造成了“螺旋有余,上升不足”的格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阶段(第三学段)概率的具体目标,比小学高段(第二学段)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高出不少,这就是初中阶段所要实现的上升幅度。针对概率的具体教学目标,教材采用分步达成目标的思路是正确的,但分步过多,分级过细。华师大版教材对概率教学内容的编排——七年级上:可能还是确定;七年级下:机会的均等与不等;八年级上:用概率估计机会的大小;八年级下:机会的大小比较;九年级上:概率的含义,概率的预测。这样造成了过多的重复,甚至与第一、二学段也有重复,缺乏层次感,缺乏递进性,使有些“螺旋”叠加缠绕在一起,其症结在于没准确把握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割裂了逐级与递进、螺旋与上升的联系,出现了教学进程“又慢又费”的情况,不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对于这种贴近生活的概率及其思想其实设置两组、至多设置三组螺旋就可以达到目标,不必设置四组、五组,为“螺旋”而“螺旋”,为分步而分步。 

另外,在运用螺旋上升原则时,一要有一种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核心的东西(不妨称之元认知)统帅螺旋上升的教学内容,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如对概率,不妨把“研究随机性现象”“寻找随机性中的规律性”这一学科研究范畴作为编排主线。二要使每一组螺旋有头有尾,能自成较完整的体系,前、后组螺旋间要有联结的纽带。虽然新课程理念提出“不再首先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思想,但这并没有否定提供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必要性。现在教材以交叉编排方法为主,其实交叉编排方式仍是要顾及内容体系的,仍是讲究系统性的,只是为适应学生认知特点而采用交叉编排。如果螺旋结构不完整,前后螺旋衔接性差,反而会出现诸多干扰学生学习的因素,使一线教师无所适从,交叉编排方式也定会失去适应性和亲和力。还有,逐步递进、螺旋上升原则也不是绝对的,其成立是有条件的。合理地运用逐步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容易照顾到学生认识的特点,加深对学科的理解,如螺旋之间上升的幅度过小,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不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可见,在编排教学内容时,刻意套用这一原则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要正确把握概率概念的提出时机 

从概率概念的提出上看,教材延误了时机。教材到九年级上才提出概率的含义,真是令人费解。其实,现在的初中学生,即使学校里不学概率,已有“可能这样,可能那样”“某某同学有很大实力当选班长”等生活经验,也往往在媒体中接触过“概率”一词,何况,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的内容,所以在初中阶段,概率概念的提出不宜过迟,宜在七年级、八年级之交提出为妥。因为此时,学生处于认知能力快速发展阶段,并对概率的实质和实际背景已有了相当的了解、体验,这时就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概率概念的教学。“课程内容的组织要考虑到:先让学生进行辨别,然后学习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规则或原理,最后把原理或规则用于问题解决”,可见,概念具有一定的统摄性,何况概率是一个中心概念,只有适时地进行概率概念教学,才能“一览众山小”,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可能性”“机会”的含义。概念还是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的要素,有了一定的概念,并不妨碍学生数学创造能力的发挥,照样可进行合情推理以及其他瞬间性思维活动。古人提出“不悱不发”,要求我们不可“不悱而发”,也不可“悱而不发”。这套教材在概率教学中却出现了“悱而不发”的情况,这样会妨碍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义务教学阶段,概率概念教学在小学阶段,处于“犹抱琵琶半遮脸”状况,是很正常的,到了初中阶段,教材虽然“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但迟迟未闻“大珠小珠落玉盘”,影响了教材编排

[1] [2] 

文章屋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上体系结构的和谐,不利于学生便捷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三、要正确处理实验概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 

概率教学中,开展实验式的教学活动,只要教师发挥高明的组织者,高水准的合作者,高超的引导者的作用,并有良好的教学设备设施,的确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活动成为充满探索、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但教材太器重实验概率了,有过分强调实验概率之虞,且实验概率的实验缺乏新颖性,“抛硬币”一抛就是三年,“掷骰子”一掷也是三年。 

其实,课程标准提出: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灵活,贴近初中生的真实世界,拓展活动和探索的层次及空间,增强概率教学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所以教材编排概率教学内容时,在拓展活动和探索的层次和空间上,还大有文章可做。在实验概率层面,可多创设与概率意义有关的新颖的情景,可创设一些新颖的试验;在理论概率层面,也要有机地渗透有关概率的思想和方法,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实验概率和理论概率完美结合。具体编排上,七、八年级宜以实验概率为主,九年级宜以渗透理论概率为主。如果教材一味用试验来呈现教学内容,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不灵活。 

另外,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面,过于容易或过于困难的问题都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为学生制定超出他们现有水平、同时又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准则,这也要求在概率教学中,正确处理实验概率与理论概率的关系,增加概率探索性实验的形式,并在时机成熟时加强理论概率的渗透。 

九年级化学概念总结篇6

一、注重化学课的入门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新课,由于该学科的知识结构特点、学习方法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特别到了九年级学生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大纲规定的课时又相对少些,特别刚开始内容比较简单,有部分学生认为化学很好学就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基础没有打好,一学到后面来由于知识积累增多,有些学生就越学越糊涂了,就出现了厌学和不学的现象了,那应该如何克服这种现象的发生呢。

1、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它还是学习求知的起点,是事情成功的动力。不同学科兴趣的培养方法不同,我认为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

(1)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科学,在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化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处理。如:如何除掉自行车上的铁锈?如何除掉水壶中的水垢(俗称水锅粑)等问题,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结合化学知识告诉学生正确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化学知识的用处,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2)通过化学魔术激发学习兴趣和想揭秘的欲望。

对于观看魔术相信很多学生都非常感兴趣,而运用化学知识就可以表演很多魔术。如教师可以将酚酞试剂滴入碱溶液中,表演“白酒变红酒”的魔术;又如可以在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表演“清水变牛奶”的魔术。通过这些魔术的表演绝大多数学生就怀着好奇心去学习化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调动起来了。

2、让学生多做课外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家庭小实验真实、直观、易做、取材方便,学生通过亲手去做可以获得直观的感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1)1+1是否等于2的实验:在一个空的玻璃瓶中先装入半瓶酒,然后再倒入半瓶水,将瓶口堵住反复振荡后静置,观察是否还是一瓶。

(2)自制简易净水器:取一个空塑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橡皮塞塞紧,将瓶倒置,里面由下往上分层方洗净的膨松棉、纱布、活性炭、石英砂、小卵石等,这样就可制得一个简易净水器。

(3)鸡蛋壳变软实验:取一个小杯子放入洗净的鸡蛋,然后倒入酸醋浸泡一周左右后可观察到鸡蛋壳变软了。

3、多与学生沟通,尽快熟悉学生名字。

由于化学课在九年级才开设的,绝大多数化学老师和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师生之间比较陌生,缺乏了解和信任,这对搞好化学教学是很不利的。若老师能在一两周之内熟悉学生名字,这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重视,他们就会听老师的安排和教诲,就会认真学习;同时熟悉学生名字也有助于对学生的管理,在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课或违反纪律老师直接点出名字,学生也会产生畏惧心里。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夯实基础知识

九年级化学是启蒙化学,基础知识点多而杂,随着知识点的积累,有些学生会因基础知识不牢而导致化学成绩下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学好化学提高学习成绩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1、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概念。

化学实验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概念理解概念的好办法。如水的沸腾实验,就能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整个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演示“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这个变化能让学生看到有白色粉末状的物质生成,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用手去摸一摸生成的物质,就会使学生更加清楚的体会到这种白色物质跟镁条不一样。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硫酸铜晶体的研磨等。“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2、通过计算推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如在“原子量”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质量极小,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指出“原子量”使用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原子量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依据课本中定义进行推算,最后总结成计算式。

3、找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对概念进行对比在新课教学或阶段性复习的过程中,对有关概念进行有目的地比较,让学生辨别其区别与联系很有必要。例如分子和原子,元素与原子,还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溶解度与百分比浓度等。通过对比,既有益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抽象思维活动。

三、掌握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上通用的化学语言,是九年级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能否学好化学的关键。教学中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可知,很多学生没有学好化学主要的原因是化学用语没有过关,或者是不熟练,因此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并掌握化学用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通过游戏的方式记忆元素符号。

(1)将元素符号设计成成语填空。

如:把对应元素符号填在括号里:()如鸿毛、三()二意、()泊名利、对()弹琴、鸡犬不()、()似箭等。

(2)猜谜语。

“品德高尚”打三种元素符号;谜底:锌、磷、镁;“奥运会上的抢手货”打三种元素符号;谜底:金、银、铜。

2、编顺口溜记化学用语。

(1)记忆化合价:

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铝三硅四氧负二,氟氯溴碘-1价。。

(2)配平化学方程式:单数入手,左右开弓;跟踪追击,有始有终。。

(3)记忆1-20号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4)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石酸红,石碱蓝;酚酸无,酚碱红。

四、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重视学法指导,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课堂教学生动、直观、活泼而饶有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给学生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分子和原子》一章是初中化学涉及概念量多且微观和抽象,各概念间联系紧密、容易混淆,教学中应融教法与学法于一体,帮助学生理出头绪、找出联系,把学过的主要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分类和系统化,把学过的概念整理成知识点,把相互联系的概念连接成知识线,最后交织成知识网。学会学习已经成为现代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新知识的获得和信息的筛选离不开发现问题和自学阅读,而教师是知识信息传递者与教学过程调控者,要遵循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信息,从教师的启迪中悟初道理。因此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能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五、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上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从实验中发现、归纳而来的。同时,化学理论的应用、评价也有赖于实验的检验。因此,对化学学习来说,实验课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发展智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而且在育人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1、激励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为亲自动手实验夯实基础。

虽然学生在生物课和物理课学习中认识了部分仪器,初步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基本操作,但到了九年级化学中需要认识的仪器和掌握的操作大大增加,学生会感到手脚无措,很不适应。为了使学生正确记住仪器名称和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可采用分散教学各个击破的教学方法,千万不要想一蹴而就,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认识了解和熟悉。

2、通过动手、动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材中加大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实验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中能由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演示并解答,同时,要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和时间。特别是在具体操作时发现了问题,更要要求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快速的反应,以此激活他们的思想,使他们的所有潜能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出来,实现科学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3、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创新的精神。

九年级化学概念总结篇7

在九年级数学课程中,将九年级数学课程进程内容安排为四大类,包括新课教学、习题练习、复习总结以及试卷讲解,在整个九年级数学课程中,因为涉及中考这一大环境,所以,复习总结算是整个课程安排中的重中之重。

1.九年级数学复习课的背景阐述

九年级数学课按照课程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数学新课授课、数学练习课、数学复习课以及数学试卷评讲课。其中,九年级数学复习课是九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对先前学过的知识的再次认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学生下一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2.九年级数学复习的理论依据及实施原则

2.1复习的理论依据。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是构建个体知识体系的过程,要注重学习者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强调新知识与学习者既有知识之间的关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两种知识构建模式:一种是对新知识学习意义上的构建模式,另一种是对先前知识的改造以及重新组合的构建模式。在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学生借助教师的讲饵掌握了概念及与之相关的事实,并在测验、作业中将所掌握的知识再现出来。九年级数学新课授课、练习课和试卷讲评课即为此阶段的教学过程。学习知识的高级阶段是将同样的学习内容放置在不同的授课时问,并重复多次进行,这种模式并不仅仅是以巩固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简单重复,而是使学习者将不同阶段学习到的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重组整合不同阶段的知识,最终形成学习者自身的经验知识。九年级数学复习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将已经具备的知识系统化和体系化,并使之能够被吸纳到既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认知结构。

2.2复习的实施原则。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九年级数学复习课中,必须采取以系统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为导向、以追求效率最大化的"高效课堂"为目标的授课模式。针对性原则要求复习"以教学实效为出发点,把握知识的内涵与本质,抓住难点、突出重点,把握相关内容的联系和区别,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教学内容,瞄准学生的疑难点和薄弱环节进行有目的的复习。

3.阐述使复习课高效的策略

3.1复习课的策略定调。在进行九年级复习课程授课之前,授课教师首先需要自己做好授课计划,如在授课过程中,设计什么样的疑问点让学生进行回答及思考,怎样有效进行师生之间的知识点交流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计划,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复习过程,从而将以往的知识点不断扩大化,寻找出薄弱环节,进而进行重点复习。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某些部分的知识点掌握得不扎实,从而影响了自己整体的复习效率,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九年级分式综合复习课程复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到之前所学习的与分式有关的知识点,在课前,让学生自己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分式的基本定义与特点,而且要求学生在以往自己做过分式作业的里面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并且归纳总结,然后再开始进行分式课程的综合复习。

3.2知识条理分明,知识概况清晰。在整个九年级数学复习过程中,学生只是教条化、机械化地不断复习之前学到的知识,而且是流水线式的复习过程,这样的复习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为,复习的过程是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而这种机械化流水线式的复习模式,只会让学生又看了一遍书,没有起到根本上的效果,无法强化学习知识点,从而也就无法实现复习教学的目标。所以,在进行九年级数学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先将各个部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从而使知识框架变得清晰,之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教学,从而实现知识点弱项的强化。

3.3布置课后复习作业。课后作业,可以说算是学生学习新课程或复习旧课程之后的检测方式,只有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程度,才能够体现出学生掌握知识的完整度。教师进行复习课后作业的布置,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复习知识的进度,使之系统化,通过作业的批改,也能够更立体地了解到学生复习的效果。而且通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也能够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薄弱处,这样能够帮助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更有效地选择知识点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

3.4对实现"高效复习"的总结。在对九年级学生进行数学复习课程授课过程中,想要使授课过程达到高效化,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因为知识的最终受用者,还是学生自身,所以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点与授课方式的理解程度,为学生创建高效率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知识点的联系与掌握,通过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合理复习策略,将学生的兴趣点与知识点完美地结合起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求。

九年级化学概念总结篇8

教师姓名

 

电话

 

学科

初中数学

年级

九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章节/学时

21章1学时

工作坊(班级)

初中数学

学校(单位)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二次根式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21章二次根式第一节二次根式第一课时的全部内容,这部分知识紧紧的承接着学生们刚学完的数的开方,这部分知识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认知特征,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的观察、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从学生刚学过的数的开方引入本课,再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从而得出二次根式的概念;

2、再在老师的规划下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并运用这一条件进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判断。

3、最后由老师通过实例,抽象、概括得出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总结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理解能力和本节课的教材特点而精心设计。由新旧知识点的迁移和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学习二次根式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当中,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清晰的表达能力。总之,教师在学生学习二次根式知识的同时要极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

教科书第2页的“思考”栏目

(1)所填的结果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2)平方根的性质是什么?

(3)如果把上面所填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那么请同学们用什么数学符合表示二次根式吗?

 

在x为何值时是有意义的?

教师演示ppt课件,并给出思考题目。

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回答问题。

教师提出的思考问题(1),这时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是否深入地观察、发现和总结这组式子的特点,需要时要加以引导。 

教师提出问题(2),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新知识的关联起来。

学生总结出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师要注意学生是否掌握了二次根式在意义时的条件并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

 

教师演示ppt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起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式子中探索何为二次根式。

注重新旧知识的链接,使学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并且体会到学习到的知识体系是融会贯通的。

 

 

讲授

学生有可能马上反应出来大于0,部分学生得出大于等于0。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到:

本题中二次根式应该是有意义的,即。同时学生是否能区分出a大于0和a等于0这两种情况的不同;

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是一个非负数。

 

学生有可能马上反应出来大于0,部分学生得出大于等于0。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到:

本题中二次根式应该是有意义的,即。同时学生是否能区分出a大于0和a等于0这两种情况的不同;

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是一个非负数。

 

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做出计算结果,便于教师快速得到学生计算结果。

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训练

填空

=   ;

=    ;

 计算

 

 

先让学生分组观察、分析、总结这些题目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被开放数的特点;应该先开放后平方的计算顺序;开方和平方的关系。

老师最总给出结论:。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

而且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

评价

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第1,2,4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理清这节课的思路,让学生认识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和平方的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教师认真批改,并做好记录,让做错题的学生总结原因。

 

做好课后反思工作。

学生如有不会的问题请通过QQ群及时与老师联系,老师方便及时回答问题。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学习评价表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时间      

此评价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作为老师的继续改进教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请同学们认真填写。(老师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同学们也要继续努力呀!)请同学们在所选项后的(  )内打√,在       内补充内容。

1、你认为这节课大家的反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程度。很好( )一般( )很差( )

2、你对二次根式这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如何。很好( )一般( )很差( )

3、你的小组团队情况。很好( )一般( )很差( )

4、老师授课的方式能吸引起你学习的兴趣来吗?很好( )一般( )很差( )

5、你认为老师和你们沟通的怎样?很好( )一般( )很差( )

九年级化学概念总结篇9

其一,知识结构的层次性

本着新教材编写原则: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学生角度看,作为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什么知识最易接受?当然是时间、长度、路程和速度。因为这些他们在小学和七年级已经比较了解,这样编写有两点好处:一是可缓解学生学物理这门新科目的心理压力,缩小这种心理差距;二是对以后相关知识的计算作好铺垫。

其二,知识结构的连贯性

从哲学上讲,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也是连贯的。物理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其连贯性要求自是不言而喻,但是至现在为止,我们仍未想清在《运动和力》《力和机械》两章中,为何不将弹力、重力、摩擦力(甚至还可简略介绍更多的力),摆在《力》和《二力平衡》之间?难道我们在分析物体受力时从不考虑这些力?现行教材这样的编排,使力的学习无系统性和连续性,使学生知识结构框架显得零乱、混杂。

其三,知识概念的分类性

物理各知识之间相互关连,但其分类是清晰的,九年级教材中的《功・功率》讲的是机械功和机械功率。从分类上讲是功和功率的下一级,与电功和电功率属同一级,如不分清,势必造成学生认知的混乱。

其四,知识概念的清晰性

一个知识点,无论其有多难,它的概念必须是清晰的,而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的是正确的、清晰的观点,自当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整个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关《能》的概念讲述过于分散、模糊,从未给学生一个较清晰的概念。

其五,各科知识的协调性

物理科是建立在数学和其它学科之上的,各科之间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联系和影响,各科的编写应当相互协调。如《光学》中有关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讲解中,此时的学生还没有学习对称性、相似性、全等性,甚至连“水平”“竖直”等一些概念之前未涉及,八年级学生在以前根本就未了解。又如《电学》中的一些问题,可能涉及到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而八年级学生还未学到一元二次方程。再如物理中一些物理量及其单位的字母表示,涉及到英文单词的拼写,但这些单词学生所知甚少,从而造成学生对这些字母的死记硬背,并且经常张冠李戴。

其六,学生思维的发展性

九年级化学概念总结篇10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效课堂;习惯养成

九年义务教育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又如何通过这目标实现素质教育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教育有什么功用,到底可以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类的教育无非有两个明显的作用:一.发展人:它能把生物的人培养成一个具有一定思维能力,辨别能力和具有主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社会人。二.教育的第二个作用是培养受教育者获得与社会相适应的劳动技能,具有相应生产能力的劳动者。物理学是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它能满足人类对自然界的思考,可以发展人。物理学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能培养人的劳动技能,能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可现实的情况是什么呢?在我们的成年人中,有多少人在生活中能自觉的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呢?有多少人能在生产中创造性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遇到的生产问题呢?不会安装电灯的大学生不是少数,不懂家庭电路的大学生大有人在等等,更不要说创新应用物理知识了。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我们物理教学的失败。我们的教学和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极不相称,那么我们的教学怎么了?我们的物理教学怎么了呢?

现阶段我们的教育,中小学教育说到底仍是不折不扣的“应试教育”,还称不上“素质教育”,高校仍是官本位的学历教育,不是能力教育。中小学都是围绕高考指挥棒在转,学校老师只关心学生的考试分数,关心升学率,不会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养成等。按照总理在09年教师节的讲话所讲的:“我们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的很好,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比较缺乏,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单纯的课本学习,整齐划一的作业考试模式,学生的实践没有了,一点大胆的独立思考被否决了(考试答案是不允许的有不同的观点)。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温总理说:“应该说,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为什么成效不够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

这里笔者也想从“物理学科”角度大胆的提出点看法: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出发的站点,构建新的经验和知识

这也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思想。九年义务教学阶段是从八年级开始系统的学习物理知识的。这之前学生已从自然课获得了一些零散的物理知识,对大自然的一些物理现象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等等,这些都是准备学习物理的共同基础。但八,九年级的物理课开始要用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用更加严谨的科学态度,更加严密的概念表述来探究物理科学知识,要求的层次上了一个台阶。但不管怎样,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因为这样才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物理第一章是探究《声现象》,要让学生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传播的方式,我们听到声音的途径…….怎样让学生知道呢?可以是分析事例得到结论;可以是是演示实验分析得到结论;可以是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总结得到结论。这三种方法到底哪种方法好呢?我敢说绝大多数的教师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第三种方法的,为什么?这种方法能使物理教学轻松活泼,使物理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活动的经历,是经历就体会深切,就会成为学生知识的一部分,很难忘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知识的教学,不管是关于光的,热的,电的,力的等任何一部分知识都毫不例外的可以轻松的找到学生的实验活动的内容,最好是分组的合作,在团结协作的组别竞争中得到锻炼和能力的提高。这种教育教学的方式将彻底的改变原来那种“一只粉笔,一张嘴,一张试卷,一只笔”的那种应试教育的纯理论模式。当然组织实验活动是要花一点钱,花一些时间和精力的。

二、物理实践活动要能形成一定的物理概念的

物理概念有两类:一类是说明物体性质或物质变化的,如惯性,熔化等,这类概念要知道它表达的含义及相关联的知识,如要知道什么是物体的惯性,它有大小之分吗?其大小与什么有关等等,这类概念不多的。另一类是身兼“物理量”的物理概念,这类物理量的掌握要求较高:理解,会应用,能计算。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两年时间要求掌握如时间,长度,速度,力(重力,摩擦力,压力,浮力等),质量,体积,密度,功,功率,机械效率,电压,电流强度,电阻,压强,比热容等近二十个物理量。要知道他们的含义,单位,之间的关系等,会利用他们进行相关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而这一系列的要求也是同样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的活动中加以掌握的。如我们进行长度等所有物理量的实际的测量,这些测量不是看课件,不仅是老师的演示,不全是在书面的作业,而是学生实实在在亲自动手的活动。这就是我这里要表达的与以前教学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