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网络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02:54

教育学网络教育篇1

1.网络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体育网络课程的建设中,很多高校并没有将网络课程与实际课堂教学区别开来,网络课程的实际教学条件也不够理想。同时,大学体育网络课程的教学方法也过于简单,既没有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也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此外,在大学体育网络教学效果方面,不是没有进行教学评价,就是教学评价过于片面,使得大学体育网络教学的效果难以尽如人意。

2.网络课程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大学体育的网络课程建设过于粗糙,没有划分课程的章节内容,使大学体育网络教学缺乏连贯性。同时,部分网络教学内容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叠,二者没有明显的划分界限。此外,网络教学中需要视频,这在网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且视频开通状况也不够理想,视频的内容也没有形成系统。

二、大学体育网络教育的建设措施

1.注重观察总结体育网络教学的规律,提高教学的网络化水平。

虽然现在大学体育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但是在资料详实程度,以及网页建设与网络视频等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方面,制作的水平仍然十分有限。大学体育网络教学需要观察总结大学体育网络教学的发展规律,将网络教学和实际的课堂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大学体育网络教学建设需要根据现代的教育思想,注重遵循体育网络教学的先进性、系统性、创新性和适用性等规律,开发大学体育网络教学精品课程,以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其次,大学网络体育教学在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将教学系统的设计更为科学化与合理化,灵活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完善网络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网络体育教学课程更为连贯和系统,提高网络课程教学的使用率,发挥大学体育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优势。最后,由于体育教学具有需要身体练习的特性,因此在大学体育网络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把握好体育教学的这一特性,合理开发行之有效的网络课程,努力发掘网络教学课程的特色内容,注重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拓宽网络体育教学的范围与研究领域,使网络体育教学成为实际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辅助。

2.丰富和创新大学体育网络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大学体育网络教学内容涉及到体育学的很多学科,体育知识范围也非常广泛,。因此,大学体育教师需要合理选择网络教学的内容,增强网络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使体育网络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样,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提高体育网络教学的质量。例如大学体育网络教学多增加视频教学内容,并注重视频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以便使学生得到系统的体育理论教学和体育练习指导。在丰富大学体育网络教学内容的时候,大学体育网络教学还需要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灵活多样和便于学生学习的网络教学体系,创新网络教学的资源,既要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又要及时对网络教学的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这样时刻保持大学体育网络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使体育网络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练习需求。

3.采取混合学习模式,促进大学体育网络教学发展。

虽然网络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其并不同于社会网络办学的教育形式,仍然需要注重学生身体练习的实践性。因此,大学体育教学需要采取混合教学的模式,将网络教学与实际的课堂教学相互结合,以特色化的教学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各取所长。例如大学体育教学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体育知识和体育练习方法的教学,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和联系方法应用到体育活动中,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练习的方法,增加体育练习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又有利于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多参与实践的时间和机会。

三、结语

教育学网络教育篇2

关键词网络教学素质教育

世纪之交,人类处于全球经济即将发生根本变革的时代,知识经济引起越来越多的人注目。所谓的知识经济指的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到来必将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知识经济的主导要素是知识,它的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技术知识和以科技为核心构造新的生产力体系。计算机的普及、因特网的出现、通信与计算机的“数字趋同”对知识经济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研究“知识经济”特别是研究“网络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影响是有益的。

一、“网络教学”

所谓的“网络教学”就是以网络为工具来完成教学活动。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网络教学”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实时跟踪。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和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发展,知识量在短时间内发生猛增现象,有人称这种现象为知识爆炸。由于新知识排山倒海般的涌来,使人脑无法包容如此巨量的信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很难保证在短期内使学生掌握新知识。但网络教学却以其独有的以数字为载体,以网络传输为工具的特点,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活动。从而保障了教学活动与知识的发展的同一性。

(二)、“网络教学”利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必然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了声音、图象、动画等多媒体手段,通过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网络教学”的作用范围的扩大。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小范围的指定地点的教学,每次教学活动都是以少数学生为教学对象,教学效率低。而网络教学是以整个网络客户为教学对象,教学范围随着网络的扩大而扩大。

(四)、因为“网络教学”是以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从而使不同水平、不同阶段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中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我认为素质教育似乎可概括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政治素质和工具性技能素质四大方面。

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定性之一。专业素质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雄厚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造诣。

不断进行专业研究、专业应用、专业开拓的兴趣与能力。

专业管理的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是教人如何做人的教育。而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人做人”。试想经过教育的人却不能分别什么是善恶?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鄙?什么该捍卫?什么该屏弃?那么教育还有什么意义?

概括来说人文素质应含有以下方面:

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

对人类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与责任。

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

政治素质: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都从属于不同的阶级。而教育是为人服务的,所以人的阶级性决定了教育的阶级性。

工具性知识及其应用:主要是外语和计算机的运用能力素质。

教育学网络教育篇3

一、教育网络信息化引发了院校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

信息革命的大潮冲击着教育领域,首先对传统的院校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在传统的院校教育中,人们总是认为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决定着教学的方法和技术,而认识不到教学方法尤其是教育网络技术的能动作用。这实际上是由于过去教育技术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往往落后于理论的更新速度,常常是理论更新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因而技术对理论的反作用没能充分体现出来。然而自从计算机出现以来,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对社会、教育的影响之深刻,其程度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现在网络信息技术不仅大量应用于教育领域,而且在很多方面超出了原有的理论范畴,对理论的能动作用越来越突出,甚至对一些传统教育理论和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使阅读方式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多媒体和高效检索式阅读,使写作从单纯的文本和手工写作转变为多媒体写作和各种自动化输入方式,使计算从纯数学计算扩展为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这一切导致院校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新的变化,使得教育教学的形式、手段、方法、环境等得到更新,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扩展了教育教学领域,还使得传统的教育理论、课程结构、师生关系、人材培养模式等都面临根本性变革。新的教育实践需要新的教育理论,同时,新的教育实践也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正是在教育网络信息化的推动下,诸如素质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超前教育、活化教学和发展个性等等,许多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正逐步确立,这些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为院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教育网络信息化对院校的“教”与“学”赋予新的涵义

教育网络信息化突破了原来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首先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专家”和信息提供者变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信息社会中的教育模式,使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能动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教师的角色已由“独奏者”向“伴奏者”转变,在网络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教师的职责将会发生两方面的转变:一是对学生学习的监控、评估和指导作用加强。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那些有价值的信息或课程,合理调动、组合各种教学资源,使其发挥各自优势,把注意力集中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讲课上;二是教师将成为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人员。课程软件的质量及适应性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直接参与教学实践的教师应是课程开发设计的主要人员,这是因为它们长期在教学一线实施教学,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学经验,通过他们来制作课程软件,针对性强、适用性广、教学效果好。另外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还可以使教师与学生构成一种伙伴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其次是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学”。现代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学过程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和个别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使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因素所占比重下降,减弱了学生学习上的被动感和被支配感,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状况,决定学习内容及其顺序、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次数、复习时机,以及是否需要补习、回答问题时是否需要反馈、教学内容呈现的速度等等,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充分学习和有效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各取所需的学习过程。这种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将会更加深刻、巩固。

三、教育网络信息化促进了院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教育网络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对信息资源的依赖显著增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在传统教育中,院校教育的发展表现出对物质资源的依赖性,随着院校教育的发展,其消耗的物质资源就越多。因此,院校教育要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就需要寻找新的途径,突破对物质、资金、人力等资源有限性的限制,以新的持续发展的教育资源拓展传统的教育资源,弥补传统教育资源的不足。教育网络信息化正在使之成为可能。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物质资源经使用即在不同程度上被消耗,而信息资源却可多次无损使用、无损分享;物质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因使用而减少,或者在确定的时空内受到明显的量的限制,而信息资源因无损使用和无损分享,能被广泛使用而同时保持原值不变,并且只会随着信息的生产而增加;从技术角度来看,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其获取方式简易,因而更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在教育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虽将与传统教育资源并存,但信息资源地位与作用必将显著上升。虽然从短期来看,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高,但从长远来看成本还是低廉的,这对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实现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特殊意义。教育网络信息化不仅大大拓展了院校教育资源的范围,而且将突破了对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时空限制,从而大大拓展院校教育的时间与空间。传统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通过控制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来控制教学活动和配置教育资源。就时间方面看,通过“学制”明确安排每日、每周的作息时间表,以学时、学期、学年来度量学校的时间配置,以升级、降级决定学生的时间流动,并且以入学与毕业来决定学生享有的学校时间总量等等,使得学生只能在特定的有限的时间内接受教育。就空间方面看,专业化院校及班级授课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院校教育的发展,但院校的围墙、班级、教室的空间条块分割,使得学生只能在特定的有限空间里发展。由此,学生也只能与特定时空内的教育资源发生联系,只能接收特定时空范围内特定的教育资源的配置架构,从而只能接受特定的教育内容。而教育网络信息化将大大拓展了教育的时空,这主要得益于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技术优势。信息化的教育技术,能把图、文、声、像等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进行大容量储存,从而积累教育成果,且成本低、信息量大、检索速度快,然后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输,使得教育教学信息的传递的形式、速度、距离、范围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其可以累积前人的优秀教育成果,极大地提高教育信息传递的速度,在广泛的空间范围内实现教育资源优化,从而形成一个超越时空限制的教育空间。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其可以更加贴合自己的实际选择教育资源,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真正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网络信息化借助其特有的优势,使得院校教育可以在院校内外、学科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的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教育网络信息化促进了院校教学的全面优化

在院校教育教学中发挥教育网络信息化的优势,在微观层面上还是要落实到其对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上。教育网络信息化对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具体表现在教育网络信息化的应用使教学信息资源极大丰富,提供大量最新、最好的教育资料供广大教师、学生共享,解决教学改革中内容的高需求与信息资源不足的矛盾;多媒体网络上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使学生能从网上各取所需,充分选择知识内容,在总的教学设计的前提下实现个体知识结构的优化,解决班级教学的高效率与个别化教学原则之间的矛盾;通过教育网络信息化实现对教学信息的有效组织与管理,以超文本方式把各种相关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实现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结构的优化;适应新世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通过发挥网络的整体优势,使各门类之间单一封闭的信息网络化、系统化,促进各门类知识的学习、借鉴、整合,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整体化。二是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具体表现在充足的教育信息资源,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富于联想的知识链体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掌握;通过对多媒体网络技术对教学信息有效地组织与管理,把不同教学要求的内容如提示、案例分析、内容讲解、作业、习题等组合成一体,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佳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进度调整自己的学习,实现班级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因材施教;信息网络技术连结教学双方,为教学双方提供了便利、快捷的信息交流渠道,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和指导;院校教、学、管、保等各方面都以高速信息网络为平台,有利于教学质量及其相关工作质量的评估和信息反馈,促进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三是促进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优化。教育网络信息化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条件。具体表现在:1、教学媒体多样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媒体的发展趋向以计算机媒体为核心,包括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摄像机及网络等媒体等并存发展的趋势;2、教学手段先进化。教师可以运用数字视频展台把文字、图片或实物模型通过投影仪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直观化;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使枯燥、单调的理论学习形象化;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使舞台设计与灯光、音响的组合直观、完美,使教学简捷化。3、教学方法多样化。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出现了演播法、发现法、探究法、合作法、解说法、综合法、个别法、小组法、微型教学法、网络教学法、远距离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各种方法,从而使得手段—方法—效率三者形成良性循环。

五、教育网络信息化促进了院校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育学网络教育篇4

1.1目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网络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错误认识

对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网络德育教育往往存在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对校园网络文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网络德育教育是虚拟的,并不能够影响校园文化及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认为网络上的道德与现实之中的道德素质水平无关,网络德育教育更是可有可无。网络是一个信息平台,它便捷高效,一条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传遍世界各地。例如2010年10月16日西安等地爆发的大规模反日游行活动就是首先在网络上发起的。另一种错误的认识则是用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对网络文化进行引导,认为我们现有的德育教育方法是完美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认为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足以引导网络文化,足以建立起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这种对于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德育教育的认识过于简单,显然已不适应于当今中国的网络发展现状。正确的现状分析有助于克服这些错误,提高对于解决网络文化的问题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对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的总结,探索出一条对校园网络文化正确引导的有效途径。

1.2目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网络德育教育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1.2.1对于高校网络文化的引导不够

首先,不少高校对网络文化监控不够到位,分析研究不够深入,引导不够及时且引导措施不力。目前,高校对于网络文化信息的管理基本上是属于“野生”状态,几乎没有高校建立专门的网络文化管理和分析机构,缺少完善的网络舆论监控、引导机制与方法,这必然造成校园网络文化引导的失控。其次,没能实现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在高校中,网络上与现实中两种不同的声音普遍存在。网络媒体的舆论环境相对宽松,民间非主流的信息,在校报、校园电视台和学校广播等校园传统媒体上不可能出现的声音,在网上也有广阔的空间,有自由表达的渠道和平台。在不少情况下,这些校园传统媒体构建的舆论场和校园网络媒体上所形成的舆论场,两者疏离感较大,而重合度较小。

1.2.2网络德育教育发展滞后

目前,各高校普遍不重视本校的网络德育教育,许多高校并无网络德育网站,无网络德育机制。即便是拥有网络德育网站的高校,其网站往往也是无人问津。目前高校还未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网络德育教育方法,高校既不可能强制学生访问网络德育网站,也不可能针对其安排考勤或记录成绩,因此就造成了目前高校网络德育教育发展滞后的局面。

1.2.3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网络的隐蔽性使不少大学生网络行为放纵随意,不受约束,责任感弱化。据有关调查显示,有18.8%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缩写符号,有61.8%的学生在聊天室或论坛中遇到过其他网友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

1.2.4硬件、软件建设不够

校园网络硬件投入不够,往往只能够满足于高校主网站运行的需要。对于网络管理的软硬件建设滞后,一是在网络监管平台建设乏力,缺少管理网络文化与舆论的信息过滤设备、技术,配备的资源和专业力量也不足。二是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管理机制、监管考核机制和队伍建设机制等。

2关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引导与网络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正确引导校园网络文化

一应积极面对网络环境,充分认识并拓展网络功能,建设一批“红色网站”,提升其影响力,使其成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二是拓展网站功能,发挥交互作用,使网络的影响力渗透到高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开通建设基于校园主网的校长信箱、学生工作咨询系统、勤工助学在线等校园管理网络功能,可以使网站与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加紧密相连。整合内容、创新形式,逐步规划覆盖校园生活的全方位,能够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三是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多种网络应用。学生既是学校网络资源的使用者,也是开发者,他们贴近自身需求开发设计的各类网站、主页,自我管理,自我维护,既学习了网络知识和技术,又培养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网络德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2建立网络德育论坛,正确引导高校网络文化,建立良好的网络德育环境

网络论坛在互动性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这是由网络论坛的根本特征所决定的,它对于网络文化的引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即时性、公开性、匿名性和群体参与性等特点。首先,在网络德育论坛中所有人都是以匿名的方式来进行交流,这就给了大学生们一个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的民利,参与讨论的人因为匿名的关系没有了传统课堂当中的顾虑,可以畅所欲言。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了讨论的乐趣,也符合传统教育中群体讨论的要求,还能使学生们“敢讲话”、“讲真话”,以便与教师们了解大学生思想的真实情况。其次,通过网络德育论坛能使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们获得帮助。在现实中,一些想要进行心里咨询或询问问题的学生担心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往往在现实当中不敢进行心理咨询和询问问题,但是在网络德育论坛中他们就不会存在类似的担心,他们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德育论坛来寻求帮助,使教师能够更好的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来帮助他们。最后,通过网络德育论坛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在网络德育论坛当中设立一些关于当前热点问题尤其是本校热点问题讨论的版块,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们的关注度,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通过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讨论不但能提高德育网络论坛的人气,还能使学生们了解与这些热点问题相关的知识。这样就会使网络德育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一个好的网络德育论坛是离不开良好的维护的,这决定了网络德育论坛是否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我们教师应当及时的对网络德育论坛进行维护,将一些不良的内容及时的删除,将一些优秀的内容通过“置顶”、“加精”、“推荐”等方式提高它们的关注度。同时,还应该积极地对寻求帮助的学生进行帮助,解决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以说网络德育论坛能否起到我们所预期的德育教育作用就主要看网络德育论坛维护的好不好,只有好的维护才会有优秀的网络德育论坛。

2.3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法制宣传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培育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

教育学网络教育篇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建设了自己的校园网络,校园网为高校的展开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高校校园网的建设情况直接关系着学校能否开展体育网络教学。目前,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具备已经建设好的高校体育教学网络,所以这为体育网络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建设体育网站的数量非常少,并且存在体育网络的教育和管理功能的开发不充分的现象。因此,对于我国的高校来说,体育教学网络的开发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它成为了体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2网络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

2.1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可以改进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知识的增长和传播速度非常快,使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率非常低,一些有价值的体育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学生,使得体育学科领域的知识具有滞后性。由于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体育为主,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在涉及到技术动作时经常只能通过体育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这样体育教师的个人竞技水平等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这些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得到有效的解决,利用网络技术可以规范体育教学的示范对象,并实现体育教学的标准化,比如可以直接选取一些非常著名的赛事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剖析一些体育竞技技术,系统剖析教学中的技术动作的空间轨迹及位置距离等,尤其是针对一些高难度的、十分复杂的技术动作,从而可以使教学更加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能更加清晰的领会体育竞技动作的技术要点。现代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将会形成综合一体的系统,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体育传统教学模式及现代网络教学模式特点。

2.2网络教育技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网络具有共享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所以用户之间通过网络可以任意交流,信息的传递速度快,成本低,同时由于信息的实效性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网络上的体育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并且含有体育科研领域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体育的发展趋势,通过查看相关的体育文献资料,可以为体育科研提供研究方向和大量的研究数据,从而使得体育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具有时代性。网络的交互性和共享性还可以实现网络个性化教学,在体育课程的安排和编写教学计划大纲时,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在线系统随时安排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分析和统计于学生的成绩信息,从而为教学工作的指导提供有力的依据,还可以实现学生、教师、选课系统和教学资源的全方面的管理,克服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

3网络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3.1利于抽象的体育竞技动作的观看和领会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体育竞技动作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很难领会其中的要领和对其进行模仿。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对一些高难度动作进行全方位的演示,利于学生掌握其中的动作要领,尤其是加上一些动画和音像的效果,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活跃。如果在课堂上采用微格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还会更好。微格教学方法就是录制学生在上课时的一些片段,然后进行回放,让学生看过之后自行寻找其中的差距,然后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改进技术动作,进行练习,提高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3.2利于学生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双向交流互联网的优点很多,其中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络的在线学习系统,学生可以在论坛上或者是互联网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是向教师提出问题,拉进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在网上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在网上上传一些互动性的教学课件,如足球的基本战术、篮球的基本战术或者是一些国际上的著名赛事等,同时还可以上传健康教育知识的课件,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生在线欣赏学习,实现互动教学。

3.3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其教学时间有限,由于受到课堂的限制不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制约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和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体育教学,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学习特点,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计算机有选择的进行自主学习。

3.4利于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共享网络可以实现体育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互联网可以汇集世界各地先进学校、图书馆等的各种信息资源,形成庞大的资料库。同时网上还有各种体育教育新闻信息、教研论文、教育统计数据等。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自主选择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4网络教师技术在体育教学及管理中的应用

4.1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体育课都采用选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设置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一般为比较常见的体育项目,比如健美操、兵乓球、篮球、游泳、武术、三大球、三小球等,这样的教学内容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当代需求和个性十足的爱好;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规定,高校的体育课基本上都是两年制必修课,课时为144学时,每周一次体育课2个课时。因此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只注重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缺乏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对学生课余锻炼放任自流。而网络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恰好可以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体育网络教学具有丰富的体育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受限制,因此它可以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充分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交互技术异步指导学生课余的体育学习及锻炼,提高学习的效果。

教育学网络教育篇6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教育

随着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对新生事物历来敏感的高等学校受其影响日盛。网络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模式,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如何借助互联网,因势利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剖析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探讨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

1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1.1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正面效应

(1)网络使得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大大的提高。过去,传统大学思想教育往往局限在课堂教学,传统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占主导部分。网络的出现,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通过网络,学生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

(2)网络使我们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从而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特别是一些受到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们会乐于在网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讨论,这都是学生真实思想的流露。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这些网贴,从而找出对策。

(3)网络世界大容量的信息可以丰富思想教育的素材;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文字、画面、声音)特性可以使思想教育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可以使得思想教育更具有时效性。

1.2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丰富,但良莠不齐,可能使一些大学生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不可否认,网络上大量的信息为人们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大学生的“噪音”,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不利于大学生对知识的正常吸收。由于人们的思想长时间浸泡在杂乱的信息中,其兴奋点和注意力被信息的奇、新、异所吸引,那些漂浮不定、千变万化的信息,许多人还没来得及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就已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特别是大学生正处于发育的生理成熟期,对性知识想了解又羞于启齿,在“不择食”的情况下到处寻找这方面信息,于是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刻意地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而网络的匿名性、即时性正好为某些人的这种“窥淫”心理提供了便利,使一些大学生轻而易举从中看到那些低级庸俗的东西,进而可能引发诸如性犯罪等社会问题。

(2)网络的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同时它又是虚拟的世界,从这个角度看,网络又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网络世界中人与人的交往与现实社会相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交往范围更广、关系更加平等等优点,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互相沟通。一进入网络,就有机会与陌生人相识,并和志趣相同的人交流,犹如身临其境。这种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自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造网络中的自我角色或随意欺骗他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这种网络交流的匿名性使大学生面对的是缺乏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互动,并且人格与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环境和氛围,容易使大学生放任自己不再关心现实世界,而一旦回到现实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患上“网络疏离症”从而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不利于他们承担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严重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

(3)西方网络思想文化的侵蚀,扭曲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对网络高技术的垄断,推行网络政治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通过网络大量宣传西方文化、思想等,现在,世界80%以上的网上信息是由美国提供的。近年来,我国网络有了很大发展,据统计,上网人数已达到1200万人,并正以几何速度增长,其中大专以上的学生上网人数占相当比例,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因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发展期,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外界社会思想的冲击。如果这些学生在网上长期得不到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导引,大量接受的都是西方文化影响和不良思想的侵害,就会因为丧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误入歧途,我国加入wto后,这种思想文化渗透的渠道和机会还将进一步增加,这不仅对我们的主旋律文化,特别是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侵蚀和消磨,而且也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效果受到极大的削弱。在某种意义上网络环境比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还要大。

2大学生思想教育进网络的措施

2.1“两课”教育进网络,发挥网络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思想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网络思想教育的新阵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首先,要将焦点——网络信息引进“两课”教学内容之中,对其进行唯物辩证的分析和科学的说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积极健康有益的信息予以肯定,使其成为“两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有益的补充;对消极有害的信息垃圾予以理性地批判,作为反面材料充实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改进“两课”教学,而且拓宽了网络思想教育的空间。其次,要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将信息交换方式引进“两课”,增强“两课”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

2.2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教育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思想教育队伍难以满足网络时代提出的一系列挑战,表现为: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教育意识淡漠;没有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对有关网络法规、网络道德缺乏了解等等。因此,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在思想教育的方式、载体和手段上有所创新,才能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所突破;只有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技能学习,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充分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采用声、文、图并茂的综合表现力来表达教育内容,增加教育信息容量,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2.3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建设

面对西方网络殖民文化的侵略和文化强势地位的威胁,我们要不断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传统道德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戒”:1)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2)不应该去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3)不应该到他人的计算机里去窥探;4)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偷窃;5)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做假证;6)不应该拷贝或利用你没有购买的软件;7)不应该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你得到了准许或者作出了补偿;8)不应该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9)应该注意你正在写入的程序和你正在设计的系统的社会效应;10)应该始终注意,你使用计算机时是在进一步加强与同胞的理解和尊敬。另一方面,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还要根据我国的国情,根据我国传统道德和网络道德的现状来进行。如:1)珍惜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智慧;2)不散发反动的、迷信的、的内容,不散布谣言,不搞人身攻击;3)要自尊自爱,提倡网络文明用语,要注意网络语言美,不谈论庸俗话题,不使用粗俗的语言;4)利用计算机技术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宏扬民族文化,与不道德的行为作坚决的抗争;5)培育知识产权意识,不盗用或抄袭他人的程序,不使用盗版软件等等。

网络社会的发展是以秒在计时,网络立法固然很重要,但其滞后的特点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只有在人们心里树立起一种网络道德意识,让人们自觉地去维持网络秩序、遵守网络法律才是最重要的。可以通过开设《网络伦理与道德》、《网络行为校园规章》、《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网络人格塑造》等课程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网络道德。

2.4重视校园bbs站的舆论引导

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bbs站,上面往往粘贴一些学生在现实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意见,甚至还出现人身攻击或某些内容不健康的文章,对此,除了加强对bbs的监管外,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正确引导。为此要坚持三条原则。第一、及时性原则。对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bbs的焦点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能做出及时反馈,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第二,正面性原则。对提问者,坚持言之有据、评之有理的要求,即有问题可以提,但表达要适度,言辞要恳切,归根结底是要解决矛盾而不是扩大矛盾。第三、柔和性原则。以一种宽松的态度、柔和的手段来进行交流。既要理直气壮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又要恰如其分地让受教育者心服口服。和风细雨式的方法却常常能润物无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选准切人点,抓住着力点,让工作事半功倍。

2.5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把握文化主旋律

文化作为载体始终在有效地传播着各种各样的思想信息,网络文化既是网络思想工作的教育手段,也是网络思想教育的战斗武器。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尽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为此,我们必须:

(1)占领文化主阵地。在网上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传播邓小平理论、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讲话精神,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导向。同时要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问题,旗帜鲜明的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错误思潮敢于开展批评。

(2)传播介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使他们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拓宽视野。

(3)开设校园网站和师生个人主页,使之成为沟通学校与个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通过网络相互间交流思想,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通过网络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思想问题,提供单独的指导和帮助,实施个性化思想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网页制作竞赛,网络道德问题辩论,网上论坛,对重大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等等。

总之,大学生思想教育应正视网络发展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网络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朱卫红.高校德育进网络亟需加强队伍建设.中国德育,2001(5)

2刘献君.迎难而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中国高等教育,2001(3、4)

3杨艳萍.网络德育初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7、8)

4沈国权,吴东莞.思想政治工作占领网络阵地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1(3)

5唐毓利.因特网上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人大复印资料,2001(1)

6张鸿.网络与大学生.当代青年研究,2000(4)

教育学网络教育篇7

1从学校教育到网络教育——社会需求的满足因特网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生机,网络教育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兴起于近十年,它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在了教学中,这一技术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突破了时空限制,师生可以在网络这一虚拟环境中教学互动、交流,学生不必按部就班地到学校学习,老师也不用到教室授课。此外,网络教育中学生科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安排学习内容、调整学习进度,不必再受传统教学模式控制进度,不仅化解决了社会普通性与个体独立性两者之间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问题,而且加速推进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早日实现。近年来,网络教育迅猛发展,网络学习已不再是大学生的“专利”,它的社会性越来越强,用户越来越广。网络教育倡导自主学习,获得文凭并非主要目的。网络学习对用户来说没有专业的限制,只要求知者皆可通过网络学习汲取大量新知识新信息,这样不仅提高了用户了解新知识的能力,同时训练用户与时俱进,走在时代最前端。2从情感交流到网络交流——教育目的的动摇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书育人”。传统的课堂呈现的是:师生面对面地对知识进行沟通、交流、讨论,教师授其所知、解惑,学生思其所需、想其所学、问其所惑才可称之为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现求知的内在涵义,获取学习动力用其所学;教师的职责便是指导学生学习,解答学生疑惑。但是网络、电脑的应用会将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使教育事业面临危机,不仅会削弱教师在德育方面的作用,甚至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因为教师与学生不再有面对面的机会进行情感交流,而是在一中虚拟的通信网络环境中“各抒己见”,师生情谊无处生发,心灵火花无处激发。最终冰冷的机器、无表情的交流将会导致学生模糊行为规范,对前途产生迷惘情绪,逐渐对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失去兴趣,从而学校的存在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由此得出:虽然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会因因特网的发展动摇,但在对学生传授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等方面仍不可取代教师的地位。

2因特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首先,因为因特网的众多便捷,越来越多的学校为了方便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及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变学习内容,修改教学难度或是改善教师教学方法,特地通过因特网开辟一块“网上园地”,方便师生间学习讨论的开展。其次,网络教学通过计算机和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便于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直接亲自参与,求知欲望被无限激发,从而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最后,因特网是交互式教学最佳便捷的途径,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分析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将主体思想把握,教师在实际课堂上只需传授、解读一些基本方法、原理,之后可有学生们自己通过网络寻找相关主题有关的信息,并与其他同学互相讨论、交流深入分析研究该主题。可以预见,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无疑可以被这种交互式教育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从而改变繁重学习过程中带来的苦感,不再受传统填鸭式教学的迫害,从中解脱。2获得知识转化为获得信息——学习内容的改变因特网的发展为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这种新技术为教育教学创造了新环境,教育工作者担负起为学生创新学习方法的重任,努力寻求、采用新的应用技术改善旧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知识是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与经验的总结,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反映且概括客观事物,它的概念极为广泛。而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二者的描述。由于因特网的影响,学习本身的含义会有所变化,现有教育也可能彻底改变甚至终结。在那种情况下,学习不再意味着知识与理解仅是单方面地提供信息,使信息被误认为是知识。而事实上,知识是不可能被信息所取代的,信息不等于知识,更无法取代知识。其实一定程度上信息也是原料,而知识则是信息经过加工、孕育后形成的。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和大脑的思维运动,将接受到的大量信息(来自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按照实践活动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形成新知识、新思想。网络教学也尽完美,因特网的使用可能致使信息取代判断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采集、整理,接着加以理解,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网络的大量使用致使学生放弃自我动手、动脑的习惯,照本宣科摘取网上提供的信息为其所用,久而久之学生只是短时间内掌握了大量信息,但并不代表掌握了大量知识,只能说是克隆的另一个检索机器,完全与教学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

3因特网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教育学网络教育篇8

一、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质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换句话说,就是采用新颖的教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篮球战术配合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我采用由广东一家电脑公司制作的“篮球”多媒体游戏光盘,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随意设置比赛环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致。课外活动时许多学生主动模仿练习,并且在班组篮球赛中作出精彩的战术配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能使学生快速地掌握此项技术。

二、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提高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效率

在我们运用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体育与健康理论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健康观念,为今后学生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这阶段的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会体育健身的一些原理、如何健身等健康知识。但现今的学校体育教学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度的,如何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延伸课堂知识,成为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网络以其巨大的容量、丰富的体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成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内容,将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针对性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通过师生互动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强化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应用信息技术授课,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更有趣、更生动,我也感觉到教学效果比以前也更好。

三、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让运动技术化难为易

有关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中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利用视觉加听觉获得的知识可接受65%。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多媒体课件可利用二维、三维等空间的设计,全方位地剖析难点,化难为易,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变得生动形象,加快了学习速度,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技能的重要基础,它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技术动作很难用言语来描述清楚,尤其是腾空之后的一些技术细节,讲解的难度很大,示范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多媒体课件就能十分轻松地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形成概念,记住结构,并在脑中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例如,鱼跃前滚翻动作有一个腾空过程,而教师只能示范完整连贯的技术动作,不可能停留在空中让学生看清楚空中的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示范在脑中只能留下模糊的印象,造成学生不易掌握动作技术。现在可通过录像的慢放,让学生反复看,细琢磨,建立起比较清晰的动作表象。实践表明,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充分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师生间互动教学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利用学生好奇心的特点,播放一些互动性强的Flash教学课件,学生可以在留言板、论坛中向老师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教师在网上进行交流。实践证明,这种交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能反映出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以及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课和体育教师。网络的最大优点就是资源共享,在网上教师通过留言板、论坛等进行论文交流、体育课件交流、教学经验交流等,通过交流,共同提高,并且可以对因特网上的优秀资源进行整理利用,服务教学。我就在自己的网站上放了一些体育基本原理、篮球基本战术、足球基本战术等Flash课件,让学生可以在线欣赏,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互动教学。体育教师也可在此畅谈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改革、课件制作等问题,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五、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提高体育教学管理质量

教育学网络教育篇9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学过程及质量;关键点

[Doi]10.13453/ki.jpe.2016.01.0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第三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育借助于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变革了传统的教与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了学习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方法,在满足学习需求、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网络教育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尤以网络教育质量为争论的焦点,其社会认可度低。造成网络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的因素有很多,国家层面的法制法规、学校对网院的办学定位、网院和学习中心软硬件设施以及网络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等都会对网络教育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为网络教育要想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落地,因此笔者认为在影响网络教育质量的众多因素中,网络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是最核心、最基本的因素。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教育学院的教学组织管理为例,从网院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网络教育教学过程,发现影响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实现对网络教学过程的全程控制,提高网络教育质量。

一、网络教育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学校网络教育多年的实践经验,网络教育的教学过程以时间为序包括教学准备、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三个主要部分。

1.网络教育的教学准备

网络教育采用特殊的教学模式,教学准备在整个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学准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进行学习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对学生和企业两方面的调研分析。其中对学生主要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分析;对企业的调研分析限于一些报考人数较多的大中型企业或者与学校签订订单式合作协议的企业。(2)制定培养方案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包括培养目标、学制和修业年限、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教学计划等。(3)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执行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教学的依据。网络教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此网络教育教学大纲应明确、具体地给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宜详不易简。(4)教学资源准备远程学习很大程度依赖于多媒体课程资源而开展。教学准备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便是准备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多种形式教学资源。具体包括:开发和制作网络课程和课件,编写教材和电子书,准备作业、试题等教学资料以及学习方法指导材料,还包括建设与课程有关的网站等学习资源。(5)教师准备在教学准备阶段,网院要进行师资的聘任与培训,以保证每门课程配备相应的教学组。与此同时,教师要做的是明确教学目标、熟悉和了解课程的课件、补充相应的教学辅导材料,并根据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对策、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等。经过以上的教学准备工作,最终形成较为成熟的专业及课程教学运行计划以及各种资源配备齐全的教学平台。有了这些内容,则可进入教学组织与实施阶段。

2.网络教育的教学组织与实施

(1)网络教学过程组织在这一过程中,网院教学管理者、学生和教师要及时进行交流,保证在已创设的师生交互的学习环境下,按照教学运行计划组织教学,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2)形式多样的教学辅助活动为提高网络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学习资源和双向通信工具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教学辅助活动或线上线下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此消除学生自主学习的孤独感,提升学习效果。(3)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支持服务是网络教育的一个特有概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有助于学生的持续性自主学习,减少其在远程学习环境中的孤独感,保证学生达到最终学习目标。

3.网络教育的教学评价

网络教育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对网络教学组织的评价两方面。目前网络教育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大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日常学习表现和学期末的考试结果一同作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网络教学组织的评价则以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作为主要依据。

二、网络教育教学质量关键点分析

基于对网络教育教学过程的分析及网络教育实践经验可以看出,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制作、网络教学过程组织与管理、学习支持服务和教学效果评价是保证网络教学质量的四个关键点。

1.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制作

网络课程是学生进行远程学习最重要的资源,集授课教师、教学课件、教学媒体为一体。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画面质量等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因此开发制作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对于保障网络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网络课程开发与制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网院应时刻跟踪最新网络教育资源研发技术手段和发展趋势,定期更新、补充和完善网络课程资源,使其保持吸引力。其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内容编排方面应符合成人学习特点,以微课化、游戏化为发展方向,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活动的活泼性,满足学习者需要。学院曾针对网络课程资源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2份,回收率96%。对部分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见表1、表2。可见,学生在开展网络学习的时候对网络课程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对课程内容以及高水平师资的需求较为迫切。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mooC的兴起为学校网络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改革提供了一定思路,学校打破纸版教材章节化的结构,以知识点为单元,采用一条主线贯穿,多门微课呈现的方式进行课程建设。这种课程设计的方式,符合成人学习需求,并有利于在移动端进行课程的推送。通过这种方式开发的课程已陆续投入使用,经调查显示,这种形式的课程点播率和播放时长均高于传统的课程,受到学生欢迎。

2.网络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网络教学的最终成果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因此加强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在网络教学组织与管理过程中,网院应充分发挥引导和监控的作用: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与督导,保证其按照教学运行计划正常完成课程学习各个节点的任务;另一方面,应对教师的辅导质量及时进行跟踪了解,提升师生交互程度。另外,在教学组织与管理过程中,网院教学管理者还应与教师配合,结合学生特点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学校网络教育利用教学监控系统,动态实时显示教师开展课程辅导的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管理人员可根据这些数据有针对性的进行导学和促学,保证学生学业完成率。

3.学习支持服务

学习支持服务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它对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构建和完善支持服务体系是网院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必须要开展的一项工作。各网院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内容不尽相同,但一般包括人员支持服务、设施支持服务、资源支持服务、信息支持服务和学习过程支持服务。学校网络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支持服务内容涉及协助和指导学生进行网络自主选课,采用有效措施导学、助学、促学,针对专升本学生的网络统考辅导等。

4.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要求做到全面客观。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组织的评价结果数据结合起来统计和分析,才会得出对网络教育真正有意义的评价结果。(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效果除了短期的利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判断之外,还可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回访,以评价网络学习对学生的长期影响。同时也可通过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来判定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2)对网络教学组织的评价对教学效果或网络学习组织的评价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一般包括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网络教学资源质量、教师辅导水平、支持服务的有效性等。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学生对网络教学组织的满意度。同时分析和利用这个评价结果,也是进行教学改革、促进网络教育的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总而言之,网络教育的教学过程比较复杂,只有深入分析网络教育教学过程,明确每个主要环节的主要工作,才能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同时通过教学过程的分析,提炼影响网络教育质量的关键点,可以更好地完成远程教育的教学任务,保证网络教育质量,促进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熊艺.中国远程教育系统管理与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2]李彦,李秀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设计[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0(5):9-12.

[3]刘晓倩,刘颖.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研究[J].时代教育,2014,(8):183-184.

[4]黄怀荣,张进宝,董艳.论网络教学过程的四个关键环节[J].中国电化教育,2003,(1):61-64.

教育学网络教育篇10

随着网络教学的不断普及,计算机教育教学在网络教学的推动下蓬勃发展。本文从解读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意蕴入手,审视网络化计算机教育教学表征出来的优势,探寻网络教学模式下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与内容,以期为计算机教育教学的网络化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

网络教学模式 计算机 教育教学 改革

目前,计算机的使用已基本普及,网络教学在计算机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日益加强,传统的多媒体时代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网络教学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拓展了知识的传播领域,为计算机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更为全面系统的前提条件。

一、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意蕴解读

计算机教育是一种依托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通过开展计算机教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目前我国计算机教育的现状来看,计算机教育的类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其一,计算机的普及教育,这种教育主要是在教育领域中广泛的应用与推广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它是以广大的社会阶层为服务阶层,包括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如学校、企业、医院等,不管是学校里的小学生还是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普及教育来获得有关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基本素养;其二,计算机的技术教育,计算机的技术教育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主的教育形式,它是计算机应用时通常会使用到的技术,如word、excel、幻灯片等office办公软件,SpSS、matlab、mathaatica等数据处理软件及会声会影、premiere等视频处理软件,这些软件技术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或学术研究中得以应用,而计算机的技术教育就是专门针对这些技术应用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计算机的技术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并应用不同的计算机技术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增强计算机应用的服务功能;其三,计算机的专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研究领域要比普及教育与技术教育更为深入,它的适用人群主要是需要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及技术水平的计算机开发人员与编程人员,如软件与硬件的开发人员、编写代码的程序人员等。由此可见,通过计算机的专业教育可以培养软件开发师、硬件工程师等技术方面的人才。

二、网络化计算机教育教学的优势

1.多元共享的网络学习资源。

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得的主要是纸质的学习资源,知识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资源的获取渠道及方式都受到限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多样的学习方式。网络化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具有资源共享、容量超大、虚拟动态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它在计算机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与推广。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迅速登录计算机来获取所要查询的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最全面的信息资源,了解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在信息搜集方面,只要在计算机中输入信息的关键词语,就可以快速的找到相关的信息与资源;在呈现方式上,既有文字、图片,又有视频与音频,多样的呈现方式能够满足学生多远的视听需求;在资源共享方面,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资源的全面交换与共享,促进不同资源的有效利用。

2.自主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

纸质教学是传统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投影仪、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形式逐渐取代了纸质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视觉、听觉等直观性更强的多样化资源,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网络化的计算机教学具有三个方面的优点,其一,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教师,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选择自己喜爱教师的课堂教学;其二,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课程,学生能够依据专业要求与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课程;其三,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时间,学生能够根据的时间分配来选择何时学习、何时做练习等内容,不需要为错过某一节课而担心。

三、网络教学模式下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改革

网络教学模式下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这种变革在网络开放性、动态性及实时性的优势下逐渐走向纵深化,表现出多元化的网络教学模式。

1.合作式网络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相互合作与交流,讨论与研究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与内容,逐渐理解并内化有关计算机的知识结构与经验,实现学生对计算机更为广泛的应用,这就是合作式网路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合作式网络教学模式主要由资源、空间、组织及硬件四个方面的环境构成,只有确保这四个方面能够协调整体运作,才能实现合作式网络教学的目标体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重点培养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

2.探究式网络教学模式。

探究式网络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与探索的能力,它的基本步骤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创设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二是启发诱导,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三是自主探究,深化理解学习内容;四是总结归纳,升华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来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利用探究式的教学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我意识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3.对话式网络教学模式。

对话式网路教学模式是基于对话式教学的基本方式而衍生出来的,对话式网络教学主要分为对话与讨论两种方式,对话方式主要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对话,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又包含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可以围绕着某个问题展开,也可以根据某个主题或兴趣点展开,不同主体之间的对话可以为学生带来灵感的碰撞,让学生通过对话拓展自己的思维,打开自己的视野,获得更广阔的知识空间与领域。讨论方式主要有同步讨论与异步讨论两种基本的方式,同步讨论改变了传统小组讨论中空间的约束,学生可以利用电脑在任何空间领域开展实时的交流;异步讨论则需要教师将需要讨论的主题或话题放置在公共平台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登录到讨论组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另外,学生与教师还可以采用相互评论的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让计算机的教育教学充分的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与作用。

4.独立式网络教学模式。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个性特点的独立个体,教师要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这就需要采用独立式的网络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辅导,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聊天工具或者电子邮箱来为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与教育,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网络的应用与普及为计算机教育带来新的教学方式,丰富的网络资源、共享的网络信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在线上与线下的指导,促进学生获得更好地学习效果。毋庸置疑,网络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教育教学会有大的发展空间,它能够紧跟时代的潮流,为更广大的社会阶层服务,最大限度的实现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效果与作用。

作者:代业勇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