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基本原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06:21

教学的基本原则篇1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教育活动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作为传统教育理念之中“主科”小学数学,更是如此。但是,面对着目前许多竭泽而渔的数学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我认为加强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原则的探讨具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我就结合我自己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原则总结与归纳。

第一,深入浅出原则。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成人具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当注重对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简化”,甚至可以“儿童化”。将相对复杂的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简化为与儿童生活相关的数量关系的探讨,这便是遵循深入浅出的原则。儿童对于所接受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无异,则会减少其数学学习的障碍,进而更好的提升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效果。

第二,兴趣性原则。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这条原则的遵循,甚至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教育的成败。首先,小学生跨入小学教育阶段,与幼儿园教育阶段相比,无论是知识的难度以及知识的数量都有了本质的区别。大量的相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如果没有学生的兴趣支持,则很难取得实质的教学效果。从目前我国所采用的新课程理念的小学数学教材来看,大量的直观的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被量化到学生的教材之中,这直接加强了小学生对于教材的可读性。同时,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要能够从自身出发,调控整个班级的教学氛围,进而积极促进学生健康兴趣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第三,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最早可追溯至《论语?为政》之中的“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简言之,即为“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遵循因材施教育原则。相似年龄的学生虽然具有着一定的相似生,但是,却不同由此抹杀学生的个性特征。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能够仅仅专注于讲台,仅仅专注于自己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而忽视台下的学生。

综上所述,以上教学原则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我认为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经常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规律的归纳与总结。

教学的基本原则篇2

音乐教学基本原则准则

所谓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原理的引申和具体化,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抽象。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是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教学的基本原理。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不仅要反映出普通教育的普遍规律,而且更要体现出音乐艺术学科的教学规律和特点。

一、学生本位原则

学生本位原则就是要强调学生是音乐教育的主体,要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本位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以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

因此,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2001年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实质上就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二、音乐本位原则

音乐本位原则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将音乐置于音乐教育的本来(原来的、主要的、中心的)位置或其职能位置。正如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到:“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音乐教育正是这后一种教育,它是以音乐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来展开和实施的。因此,音乐本位原则,是音乐诸教学原则中的主导教学原则,是展示音乐教育体系的一面旗帜。

三、情感体验原则

情感体验原则,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和情感体验的过程,注意教学与心理的联系,使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体验性的感彩。柏拉图认为,“音乐的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

由于审美教育在形态上具有体验性、自发性和主动性,其教育过程有侧重于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体验性,使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感彩,便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四、寓教于乐原则

寓教于乐原则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要求音乐教育面向新的世纪、新的教育观念。教师精心组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快乐,以美的形式来陶冶他们的情操,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另一层含义是要求音乐教育要从内容方面给人以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使人情感净化,心灵升华。

音乐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说:“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音乐教学通过艺术性与思想性融而为一的方式,使人们受教育于不知不觉之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寓理于情,以情动人,能起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它寓教于乐,通过学生参与、体验、创造等活动,使人们在愉悦中激感的变化与升华,从而受到教育。

五、主动参与原则

主动参与原则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注重主动学习和知行协调过程,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的音乐经验。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一切情感体验,都必须在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在音乐教学中,活动是知行协调过程,它是身心协调地成长、发展各种能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最重要、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音乐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总起来说,是以活动为中心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利用音乐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激发和培养音乐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六、协同融合原则

协同融合原则,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把不同学习领域、不同艺术形式、不同学科以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融合在一起,实现音乐教育的协同效应,达到一种整体效果。现代美育提倡融合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也要保持一种全局观念,要有大局观和整体感。善于发挥各方面之间协调、同步、合作、互补的作用。由于音乐教育具有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所以,它与素质教育系统中的思想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等子系统有着显性的、隐性的和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具有促进各个子系统之间关联运动的功能。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中体现协同性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的基本原则篇3

一、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

(一)歌曲导入法。音乐是一种极富内涵的艺术语言,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卷。它能像磁石般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图画导入法。利用图画的艺术语言,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其丰富的内涵,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是一种极富诗意的导入。

(三)复习式导入。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复习开始讲新课。

(四)表演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时机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言语活动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表演。新教材每课都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和自己想表示的词替换到对话里,还可以借用手偶表演。这样既给学生营造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也促进了知识转化为了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开展游戏竞赛。爱玩――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性、趣味性、启发性较强的游戏,激励学生进入乐学状态,新教材的教师用书大篇幅给教师们介绍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我们可以灵活地用。

(三)教唱英语歌曲。优美的音乐、欢快的节奏,既愉悦身心,又陶冶情操,还能激发学习兴趣,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学生们乐唱的英语歌曲,学唱歌曲加上与歌曲一致的动作,一则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二则帮助学生复习本课的内容,掌握了知识要点,使学生有一种轻轻松松学外语的感觉。

三、英语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分层次性教学法。交际教学活动按照认知规律需遵循以下三个层次:纯语言活动,准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三个层次依次递进,认知水平由低到高,学生的创造性由小到大,教师的控制由大到小,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逐渐平衡。

(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我们教授语言的对象是学生,所以语言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创造更多地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地掌握语言。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时的主体,鼓励他们多说一些自己能说的英语,要不怕学生说时犯错,多给他们口头练习的机会,并通过视、听、说、玩、唱、读、戏等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语言材料,也可以在教学时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组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使学生逐步培养起初步的语感。

(三)创造性教学法。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在对原有知识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去完成难度适中或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增加自信心。

(四)应用性教学法。我在非英语课时,教师上课时使用的一些简单的schoollanguage也均使用英语,在此同时我校在每周三开设英语兴趣课,并鼓励学生在校园内用简单贩英语互相问候,在此基础上,我校又创设了一个英语学氛围,每周一、三、五在校红领巾广播站均播放一些英语儿歌、小故事、校园英语等磁带。这些学习氛围的创设,有利于刺激学生的观感,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英语。

(五)环境性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他们学起来就会感到贴近生活,也就会自觉主动地接受信息,激起交际动机,在轻松愉快的特定环境中学习语言。

(六)趣味性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教学即使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无论是编写教案,还是课堂教学,都需要讲求一定的艺术性。寓教于乐,使教学富有趣味性,则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形式。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模仿力强,记忆力好,敢于回答,乐于参与的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增强教学趣味性。

(七)引导性教学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恰当地设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疑引导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设疑要通过引导才能达到质疑,解疑的目的。引导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到教学内容上,使学生能够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在理解认识的基础上增加记忆,掌握新知识。

教学的基本原则篇4

【关键词】原则;教学;结合;科学

一、声乐教学中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原则

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一个相统一的原则,体现了声乐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因为,歌唱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涉及到技巧、方法、要求,艺术则是最后的艺术表现。俞子正教授在《声乐教学论》一书中指出:“只有声音没有真实情感的表现是机械的,缺乏生命力的,也是没有艺术感染力的,违背了声乐艺术的本意。因此,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生学对学习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视。声乐教学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传授科学的歌唱方法和技能。如何能够做到科学?声乐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器官构造,讲述发声的基本原理。科学、系统地进行声乐训练。二是声乐教师要将科学的方式、方法运用到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生理条件、心理素质、音乐修养、文化修养)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因材施教。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因此,在声乐理论和演唱技能的讲授中,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教师范唱要严格、规范,遵循科学的训练体系。对声音的概念、定义的表述都要准确、缜密。三是歌唱训练的科学性。歌唱的艺术表现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歌唱技能和艺术表现力的训练、培养。因此,声乐教学不是简单的对声音技术的训练,我们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产生对声乐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创作能力;引导学生去了解、分析乐曲,启发学生对音乐、对艺术的理解能力;运用技巧和创造力表现音乐形象和思想感情,达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二、德、技、艺相结合的原则

声乐是一门德、技、艺相结合的艺术,它通过歌唱者的声音,通过强弱、高低等声乐技巧使歌曲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声乐演唱的方法、技巧,还要传授如何表达歌曲的思想性。教师一定要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要有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道德责任感。教学时在选择曲目中,在异彩缤纷的作品中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在对作品的讲解教唱过程中,坚持把握德、技、艺相结合的原则并贯穿于整个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出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艺兼备的声乐教学与歌唱人才。总之,艺术与技术是一对不可分的孪生兄弟,应永远同时存在于声乐教学过程的始终。

三、因材施教和针对个性原则结合

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这更是声乐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学生的嗓音条件等都是不确定的因素,针对个性的训练是声乐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知道,艺术虽然有科学性,但在求同的同时更重视其个性。我们要注重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个性”是艺术的生命与灵魂。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聆听和观察来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声乐教师在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学生时,如同医生看病“望闻问切”一样,对不同“患者”开出不同的“处方”,要有对症下药的本领。“病”不同,“药”也不同,教师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具有非常个性化(特殊嗓音)的学生,不仅要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而且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特长和提点,找到学生演唱的亮点。因此,因材施教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声乐教学并非讲述性的课堂教学,而是集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于一身的有机整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解和认识声乐艺术的客观规律也是如此。声乐教学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教与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要参与艺术实践和舞台实践活动。因为学生最终的目标就是走向舞台,对面观众。有舞台经验的歌者告诉我们,在面对众多观众时的歌唱感觉和在课堂上的演唱是两样的,站在舞台上需要良好的歌唱表演心理素质,其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是需要后天的培养,所以艺术实践是声乐教学的必要环节和重要内容,同时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完善,是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在声乐道路上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必经之路。因此,学生在艺术实践当中熟悉观众,熟悉舞台,这样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提高演唱与艺术表现水平。声乐教学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原则,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综上所述,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教学实践中积累出来的规律性的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作为声乐教师要认真地学习和掌握,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地体验,以提高声乐水平。

【注释参考】

[1]俞子正.《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的基本原则篇5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原则高职院校

应用文写作课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针对性都很强的课程。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目的就是要科学而有效地传授应用文写作理论,训练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遵循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规律,科学地确定应用文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合理选用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堂教学。

一、教学内容要兼顾专用与通用

通用和专用都只是就文种性质而言。应用文种类庞杂,其应用范围几乎可以覆盖所有职业。教学中,笔者注意到一些文种的职业倾向性十分明显,如财经文书、司法文书、工商行政管理文书等,都仅限于某个行业使用的应用文;行政公文、科技应用文等也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使用。具备这种与生俱有的职业特性的应用文,都划归到专用应用文的范围。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应用文具有跨职业、跨行业使用的特点,如各种事务文书(计划、调查报告、简报、总结)、规章文书(章程、条例、规定、办法、细则、制度等)以及一些日常应用文(如启事、条据、介绍信等)。它们通常被划归到通用应用文的范畴。即使在以职业为划分标准的财经文书和司法文书中,这种跨职业、跨行业使用的现象也很可见,如合同、诉讼状等。这样一来,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文体角度来看,至少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专用”型应用文,即仅限于某一职业、行业或一定领域内使用的文体;二是通用型应用文,即跨职业,跨行业使用的文体。专用型应用文与职业工作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则体现为与所学专业有关;通用型应用文的职业特征则模糊得多,教学时着重考虑是否与职业能力相关。应用文从文种角度看,虽然有专用与通用之分,但作为教学内容,确认某一应用文文种是专用还是通用,最终依据只能是使用者所从事的职业(群)或行业领域,其当下的依据是学生所学专业及专业培养目标。

二、课程目标要兼顾实用与够用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江苏徐州高职院校各类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时间长度一般在34学时左右。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兼顾实用和够用两个方面。

1.实用原则

所谓实用,是结合具体的专业或学生未来的从业情况。一种体式的应用文是否实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体式在职业或行业中是否常用,取决于能否解决具体岗位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具体问题。行政公文对于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文秘人员来说,是常用的,也是实用的。但是,即使这样也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对于基层行政工作人员来说,命令、决定、指示等公文文种的写作机率几乎为零。刑事、民事判决书、无效经济合同确认书等文书,对于法官、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来说,是常用的,也是实用的;但对于不属于这一职业群的人士来说,恐怕一生都会与之无缘。用务实的眼光看,无论是“本行”中的不常用,还是“隔行”中的不常用,都应在非选之列。

因此,教学内容只能以职业岗位为中心,以专业大类为“接口”进行设计。例如,财经专业作为一个大类,可具体分为商务、财会、企业经营管理等具体专业。对于商务专业,其重点内容应是商务信函、商业广告、合同、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等文种,其他经济文书辅之;对于财会专业,教学内容则应以预算报告、决算报告、审计报告等文种为主,其他经济文书辅之。对于一些“小类”专业,其教学内容可以向相近的专业大类靠拢或合并。

2.够用原则

“够用”,并非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压缩,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选。一方面,“够用”本身是相对的,不能企望在校期间所学的东西到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够用、管用。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否够用,只能以专业对应岗位的目前需求为参照物,不能做动态的无限延伸。同时,够用是以实用为基础的,如果不实用,肯定不够用。但是,实用本身的变数就比较多,单纯从实用角度,不联系职业工作的常用,教学内容就容易“超载”,这是有限的34课时承受不了的。够用与常用相联系,一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够用,主要还在于其在职业工作中是不是常用。只有满足了常用,才能从大体上保证够用。问题的关键是从来就没有人能说清楚多少是“够用”,因此,不同教学主体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有很大的差异;又由于够用往往与常用挂钩,因而老是怕遗漏什么而处处患得患失,结果仍然是越选越多,教学重点被淹没于“处处是重点”的患得患失之中。

由此,必须明确一点,够用实际上是一种对实用的一种限制或排除,也是排除之后的结果。在坚持够用原则时,最终仍然必须以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基本素质要求为出发点,必须与职业需求中的实用结合起来。

三、教学过程要兼顾“知”与“行”

现行应用文写作教材多数都是由基础知识和范文两部分组成。教材内容基本上,被诸如文体概念、作用、特点、种类、结构、写作要求等“知”的形态的东西所挤占,“行”的内容只有极为有限的练习。有限课时中有限练习,致使“行”的内容在整个应用文教学中显得无足轻重。其结果是学生还没动手,脑子就充满了条条框框,动手时不知所措;人还没有进课堂,“知”与“行”就已经严重失衡,学生学到最后不仅不会“行”,就连“知”的东西也不见得“知”了。

应用文写作课是一门技能课,其目的是教会学生规范写作有用的应用文。如果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弄明白调查报告“是什么”“为什么”而不知道如何写调查报告,那么,这门课的作用就等同于零。当然,应用文写作这门技能课不能没有“知识”的成分,否则就不是“知行合一”。问题是,“知行合一”并不是简单的知识加操作,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弄清三个问题:第一,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课程,“知”与“行”的比例到底多少为宜,多少才能体现出应用文写作的“术”性特征。就应用文写作教学来说,“知”是前提,“行”是结果,“知”而不“行”,也就没有必要开应用文写作课了。第二,尽管“知”是前提,但这个“知”要包括理论和技能两个方面,写作教学所传授的知识应该以技术层面的知识为主。第三,教学中,究竟是由“知”入“行”,还是在“行”中悟“知”再到更高层次的“行”,都必须根据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来确定。在学制较短、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在培养对象直接面向操作的教育目标下,后一条路子应该是比较现实的。

应用文写作的操作过程,是一种技术运用的过程。如果真正把操作摆在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中心位置,那么,应用文写作课的“重头戏”应该是在传授应用文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亲身实践,由“知”入“行”,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文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红星.汉语应用文模式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5.

[2]张立华.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探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

[3]尹文彬.高职应用文课程构建之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5.

[4]涂红梅.高职语文课程的设置定位[D].江西师范大学,2006.

[5]姜艳红.应用文写作主体心理因素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07.

教学的基本原则篇6

被动听课型主动学习型互动式

把握“互动式”教学原则,是有序、高效地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互动式”教学原则包括能动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等方面,本文侧重从理性层面加以探讨,并结合历史教学实例加以说明。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能动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服从于学生的学习,教为了学,以教带学,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只有教师的能动作用的充分体现,才能保证“互动式”教学的有序地紧凑地进行。

教师的教学服从于学生的学习并促进学生的学习,主要有两大功能,即导向功能和调控功能。

发挥教师的导向功能作用,一是“导读”,通过精心设计阅读提纲,指导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提纲包括简要提示、教材基本线索和学习要求。二是“导思”,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潜能。问题的设计要立足教材,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拓展思维空间,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三是“导学”,通过学法指导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阅读教材的方法、比较异同的方法、评价历史的方法、解题方法等,都应让学生掌握。

关于发挥教师的调控功能的作用,包括组织调控、时空调控、情感调控。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强,“互动式”是较开放的,但不是“放羊式”的,任其自由的话,课堂教学会处于涣散状态。因此,要求教师在充分准备和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有序运用。教学方案的执行、教学的反馈和交流、突发性情况的处理都须纳入调控之内。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和控制要有预测,并根据实际进行调整,要给予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并合理地安排和布控。另外,教师情感的感染力是十分重要的,精神饱满,富有激情,善于应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整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理智情感。

二、突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象,处于“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要使学生成为有独立行为的人和有自觉的、有意识的人,才能在学习中具有自主性和生动性。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和教学的结果。

要落实学生学习主动性原则,必须在“我要学习”——“我能学习”——“我会学习”几个环节上下功夫。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意识。学习目的性明确,方能转化为自觉学习的行为。从终极目标看,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智力型人才,学生现在不通过学习来发展个性和提高各种能力,将来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的。从学科目标看,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是单纯地应付升学考试,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它能使人丰富知识,涵养品德,健全人格,发展特长。学好历史,发展整身素质,终身受益无穷。

第二,培养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首先,应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并不是新鲜事物,但它是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前奏曲,预习是写出预习提要,通过感知教材,初步认识学习内容,才能延伸到深化理解的局面。其次,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投入,善于参与到教学中来。再次,要学会与他人交流,质疑问难,互问互议,各抒己见,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第三,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研能力。从实质而言,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程度和质量,取于学生的自学自研能力。教师的导向作用是催化剂,那么学生的自学已获得信息的能力,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才能对教材知识有新的认识和体会,才能进一步探求新问题。

三、体现灵活多变的动态性原则

由于教材类型的不同,学生对学习需求的差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选择,尤其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不断交流和反馈,使“互动式”教学的突出特征。

首先,变静态的教材的知识为动态信息。历史教材是静态的,要求我们按认识结构及教学需要进行重新编排设计,并借肋多媒体手段,使之成为更具生动直观的信息。

其次,变被动听讲型为主动学习型。从学习的角度看,除了获得信息外,还需要内化为自我的成果,因此,学习过程不仅是视觉和听觉的活动,还需要多动口、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各种学习器官的功能。

再次,变单一性教学方法为多样化教学方法。依据教材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更能适应动态教学的需要,也才能真正改变单向传授为反馈交流型。

四、创设宽松和谐氛围的民主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空间不是真空场所,它充满着无形的但又是最敏感的人为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涨的学习情绪、竞争的学习机制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平等和民主的教学氛围,构建富有挑战和竞争的教学机制,确立过程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形成尊师爱生风尚,相互理解和沟通。教师要关爱学生,宽容大度,摒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能勇于参与教学,乐于参与教学,才能教学相长。

2.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通过调查问卷,近75%的学生喜欢历史,有25%的学生不爱历史课,更怕历史考试。其中有教学方法和考试压力的因素,也有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因素。重视学习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增强自信心,也显得十分重要。

3.体现愉快的学习过程

改变灌输式和填鸭方法,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展示自我,施展才华,体验学习成果,学生必定爱学历史,学好历史。

教学的基本原则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基本原则

一、形象性

初中教材中有的语法项目用汉语叙述很难使学生准确的理解,[1]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求语法教学应该有一定的生动形象性,生动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兴趣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去接近该事物,去了解该事物的需要,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该事物,一旦探索某种事物得到了想要的结果,这种结果就会给探索人带来高兴、愉快的情绪体验,相反,如果探索该事物后没有得到人们想要的结果,就会感到失落、痛苦等等。既然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教育家和教师们无不重视对学生兴趣的重视。初中英语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语法知识时,可以适当的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教具、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实践性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但实践的含义往往比这个含义更为深刻。[2]实践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内在意识本体与生命本体的矛盾是推动人类自我解放的根本矛盾,其外在化为人类个体及组织、阶级通过生产关系联系的整体对于自然及个体间或者集体关系、阶级关系形成的解放活动。实践只有在自觉的意识下才是人性的、人格的。实践可以使事物的发展达到很好的效果。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语法教学也是如此,[3]教师在教授学生初中英语语法的知识时,应该让全部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好语法的规则。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实践,参与到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可通过创设表演动作情景。在讲授“whatdoyouwanttodo?”这个语法项目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亲自参与到教学中来与教师配合,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的方法可以是学生自愿组成自己的小组,也可以是教师指定的分组,当各个小组形成后,征求各组组员意见,每组选择一个代表上讲台来,老师用英语向同学们进行提问,学生自己用英语回答并表演出相应的具体动作。例如,教师用英语提问:“Doyouwanttowriteanewwordontheblackboard?”这时学生就可以说:“Yes,ido.”or“no,idon’t”答案是“Yes,ido.”随之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新单词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中来,不仅学生的听力得到锻炼,学生的口语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而且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语法学生也会取得明显的进步的,这种实践性的教师还会使学生们记忆犹新,很难忘记。

三、全面性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语法时要注意全面性原则。所谓的全面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握与教学有关的各个方面的因素,并把这些因素视为一个整体去研究。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语法时,首先应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还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时期。虽然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争论,不墨守成规,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识储备不足,思考问题往往表现为单纯幼稚,因而导致分析问题,处理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这些特点,教师要顾全大部分学生,结合这些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

四、多样性

《新课标》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多样性。既然英语语法教学属于英语教学的一部分,那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同样遵循着这个规律,在语法教学的过程总,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师的讲授法不免显得有些枯燥无味,同学们学习起来感到倦怠,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在学习现在进行时的时候,让两位学生走到讲台前,给第一个同学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pleasedrinkabottleofwater”,一个同学看着纸条做动作,另一个同学猜这个动作,然后让两个同学用不同的语法句型进行造句,甲同学就当前情景提问:“whatareyoudoing?”乙同学回答道:“i’mdrinkingwater.”班里的同学可以随时看看同学造句有没有错误并及时指正。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游戏中练习语法,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娟.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J].现代阅读,2011,(11)

[2]陈筠泉.实践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2010,(3)

教学的基本原则篇8

怎样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呢?要引导学生深入写作实践来体会。由于多年不良的作文习惯,这部分学生对“真情实感”已经陌生了;由于屡次的自欺欺人的写作实践,他们往往形成了浮躁、轻率的作文心理。在这种情况下,理论的指导已是耳边风了。

我这样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期中考试后,试卷抱进班级,,几十双眼睛霎时如探照灯紧盯着,我突然暂停、定格,提了这样的要求:请大家思考此刻的心境,观察班级的氛围、同学们的表现,然后写下来,题目是《试卷就要发下来》。停了一会儿后,发下试卷。第二天同学们写出了极其生动的句子,兹录部分如下。

试卷就要发下来

1、以前听人家说,人被蜈蚣咬了后会鬼哭狼嚎,而我听到这个分数时,我的心像是被千万条蜈蚣活吞了一样。

2、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似乎听到了一遍又一遍《神曲》在耳边回响,连绵不断,令人忐忑不安!“快一点,到我了吗?我考了多少呀?”此刻,血液流动得很快,就像地底岩浆要从血管这个火山口喷发。真是“分数猛于虎也”。

3、教室里很安静,我只能听到自己的心在跳了,感觉我快要在空气中蒸发一样,又像一瓶快要烧开的水。时间过得真慢。

4、开始报名字了!每一个名字的出现,我的心脏都收缩一下。“李河!”老师喊。空气仿佛凝结,时间仿佛停止,我的心脏几乎因为紧张而停止跳动。三秒,好像是三千六百秒!

5、等报到我的成绩时,“文超,九十……”瞬间,我的心如同长出了翅膀,飞了起来,接着,我等那个个位上的数字说出来好像等了一万年,我不停地说“九十六!九十六!一定要是九十六!”可是当听到“……四”时,那双翅膀突然间就被折断了。

6、万恶的老师,快发卷子呀,这个时候卖什么关子!我大脑一片空白,仿佛全体脑细胞组团去西伯利亚旅游似的,全都不见了踪影。

7、每当将要发试卷的时候,我都相当紧张,接着便开始了初始症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然后便突然袭来一阵窒息般的感觉,几乎就要休克了。随后当老师报分数的时候,直接进入了终极阶段——大脑“短路”,肌肉绷紧,关节发痛的感觉,直到试卷发到我手中时,这种令人极其恍惚又痛苦的感觉才消失。

8、我张望四周,有的同学头伸得跟鹅似的,期待着成绩的公布;有的头低下来,恨不得钻进桌子底下;有的微笑;有的皱眉。卷子发完了,我再一次四处张望,有的依旧面带微笑,有的脸上露出伤心的情绪。也有一些同学,刚才还愁眉苦脸,一转眼喜笑颜开了。

9、准确地说,我压根就没有听到老师讲话,我只是感觉我坐在了一个无声的世界里,眼里只有讲台上的一摞试卷。发试卷时,我的神好像回来了,认真地听着每一个名字,生怕漏听自己的分数。当终于听到那个刺耳的分数,我好像从珠穆朗玛峰坠到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感到前面是那么黑暗,那么渺茫。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上去拿试卷,而又怎么回到座位上的,只是当我从那个黑暗世界走出来时,我已经在座位上看着那些刺眼的叉。

10、我的心一下蹦到了嗓子眼,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我浑身都软绵绵的,使不出半点力气,连动一下手指头都十分艰难。我的额头开始发烫,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不断地深呼吸,可依然冷静不下来。听着老师报的分数,我的心越来越凉,因为100分以上就零零星星几个人。“常诚,97!“我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11、开始发试卷了,老师一张一张报着名字和分数,我不停地搓着自己的手,耳朵竖直了,仔细寻找我名字的声音。“啊,到我们考场了,一共就四个人。”我闭上眼,双手握拳开始默数:“1、2、3……”最后一个我想一定是我。我攥紧手,咬紧牙听着。

12、只见老师脸色恐怖地走了进来,让我的心跳瞬间加速,全身的神经都凝聚成了一条线,不敢稍微动一下。当听到我名字时,我差点晕过去,心说最多能考85分,让我怎么回去见“江东父老”啊!正当我准备接受“审判”时,听到了“96分”,差点把耳朵惊下来,谢谢上帝,佛祖和保佑啊!没有让我全军覆没,心情马上多云转晴了。

这些生动的句子,有描绘心理感受的,有写场面、气氛的,读来如临其境,极富感染力。

朝气蓬勃的生活,产生汹涌的情感,于是诞生了新鲜活泼的作文,这就是写作的正路子!

走对了路子,未必就一定能写好,这就需要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秀的表达,学习比喻、拟人、夸张等各种修辞方法等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教学中,带学生读到毕淑敏的句子“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我就让学生体会、学习,并仿写了“听了老师的表扬,一朵朵鲜艳的玫瑰花,开满我的整个心灵”来做引子。在下课铃响起后,我让学生写急着下课的感觉,学生马上起了头脑风暴,兹录部分句子如下。

1、我的心像掉进了深深的水井,眼看就要窒息。

2、这时,我的心里燃起了熊熊大火。

3、这时,我的心里下起了大雪。

4、这时,我的心里有无数只蚂蚁在爬来爬去,坐立不安。

5、我的心中仿佛有一只兔子横冲直撞。

6、我回家的心都快被“僵尸”吃掉了。

7、此刻,我的心里波涛汹涌。

8、现在的我,仿佛是渴望飞翔的小鸟被囚禁在笼子里。

9、此时我的心如同被无数只爪子撕扯着。

10、我的心里下起了雨。

11、我的心里刮起了寒风。

12、望着教室墙上的钟,仿佛有一团火在焚烧我的心灵。

教学的基本原则篇9

一、主体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它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内部心理结构上来看,主体性主要包括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三部分;二是从外部功能来看,主体性主要包括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我执教和做班主任的短短几年中,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在教学和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为主动的“我要学”,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是老师指导学生不断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经历中的重要一环,教师需特别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意识到并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做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引导学生在知识转化、智力锻炼、身心发展方面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索。

二、平等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提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一原则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当代社会最为关注的普世价值观。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是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以面向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为导向,促进学生共性需求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为目标。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并尊重全体学生,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因地制宜地培养其特长,使每个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争取为每个学生在未来成才打好良好的基础,以使他们都能走上各自不同的成才道路,成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

三、趣味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的激励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只有用轻松愉快而学生又乐于接受的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形成为之奋斗的动力,学生因此才能产生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最终激发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新课改以前,传统语文教学形式呆板,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新课改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心理,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和发现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所在,设计出形式新颖又不缺乏实际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去听课,乐于去学习,主动去践行,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和收获到寻觅真知又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四、人文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这一基本特点和基本性质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注重人文性,人文性教学不可有所偏废。新课程标准以前,在语文教学方式上,忽视人文性,过分强调工具性,以致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仅仅关心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把语文教学变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这样的语文教学没有情感的熏陶、心灵的感染,致使语文教学缺乏人文的内涵和关怀,也最终桎梏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充分彰显。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围绕情感态度和心灵感悟进行合理地引导,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五、实践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来源于实践,最终也是要面向实践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发现,获取信息,创新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众所周知,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的学科,实践性成为连接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桥梁。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优化语文教学的环境,努力构建动态性、实践性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实践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加强生活的体验、感悟,最终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总之,在新课改的“阳光照射”下,我们要结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我们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新时期新课改的“崭新理念”下接受教育与学习,以切实提高和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教学的基本原则篇10

【摘要】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新兴的手机媒体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微信作为英语教学当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微信用于英语教学要遵循知识性,参与性和适度性原则。

【关键词】微信英语教学应用原则

传统的讲授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下英语教学的要求,信息化的教学工具在英语教学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如何寻得一种融合学生生活且学生为之感兴趣的教学工具,使学生有效、扎实地进行英语学习,是英语教学中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即时通信服务聊天软件,它提供了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语音提醒和群聊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还可以通过搜索号码,漂流瓶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将内容分享给好友或将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兼容大部分智能手机,只要有数据网络便可轻松便捷地进行聊天,实现资源共享,深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

一、知识性原则

在学生心中,微信不仅扮演着聊天工具的角色,而且也成为社交和娱乐的重要手段,借助微信来听音乐和看视频越来越常见,微信正逐渐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而其重要的辅助学习功能已被淡化。因此,微信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原则就是知识性原则。弱化微信的娱乐功能,强化微信的学习功能是现阶段要解决的首要任务。第一,要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公众号来接收英语及其它学科相关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aBC微课堂等公众号,学生借助公众号来观摩优秀教师的上课,及时复习单词和语法等知识点,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第二,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去接收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每日英语听力软件就是一个最佳的英语学习公众号。学生可以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拓宽词汇量,纠正英语发音。第三,教师可建立专门的班级群聊,将作业内容以及要求发送群消息,家长可及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例如:家长您好:今天英语课主要学习了Unit2的第一模块,学生已经掌握了喜欢以及不喜欢做一件事的表达方式,如ilikedancing;ilikesinging;idonotlikeswimming;idonotlikerunning。请提醒学生复习本模块知识点,并预习下一模块的内容。

二、参与性原则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以单词语法的知识点讲解为主,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无趣,学生参与度不高,导致厌学情绪严重,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参与性原则是微信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新时期的学生热衷于接受新事物,极具鲜明个性,对互动式教学的呼声与日俱增。在用户覆盖上,微信充分借力腾讯QQ,好友信手拈来,并在跨越运营商壁垒的前提下,成功激活了手机通讯录,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关系沉淀到手机上,实现了现实与虚拟的对接,使移动终端成了新的社交结点。基于微信,教师可以建立班级英语群组,将每天学习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发送到学生群里,供学生下载使用达到共享教学资源的目的。同时,对书本中的单词用法和语法规则感到困惑时,可以在群里适时地向老师寻求解答,基于学生的学习疑难和反馈,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解答,使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互动式学习模式由此诞生。课外英语学习中,当学生对音标辨析如:light/night,life/knife,net/let和单词读音如:giraffe/schedule感到不解时,老师可以通过语音服务功能向学生提供读音示范。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朋友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思想情感状况,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师生互动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因材施教,学生可乐于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运而生。

三、适度性原则

凡事都有个“度”的问题。“度”,分寸也。“适度”即恰如其分,适时儿进,适时而退。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够教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就在于他善于掌握的教学的分寸。因此,微信应用于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也要求教师掌握适度性原则。所谓适度性原则,就是指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不能片面无条件的夸大微信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能把工作的中心完全放置于微信平台上,从而忽视现实的课堂讲授。甚至出现更为极端的情况,即用微信替代课堂讲授。这些不能把握适度性原则的做法是极其荒谬的,不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业进步。因此,教师应制定一套严格的课堂规则,禁止学生将手机等第三方通讯设备带入课堂。课下提醒家长监督学生要正确适度地使用微信,将微信辅助学生学习的功能发挥到最佳。微信作为一种现代化通讯工具,具有辅助教学的功能,如果将其应用得当,将对教学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需要用于微信辅助教学时候要适时而用,适度而用。但要务必在心中牢牢树立一种信念,即微信仅仅是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中心。

当然,上述三个基本原则并不是相互孤立,单一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将微信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始终把知识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适度性原则三者融为一体,才能最大限度地l挥微信的独特优势,丰富英语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艳.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2):89.

[2]蔡瑞娜.刍议微信文化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及正确引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