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十篇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十篇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10:16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篇1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空间,创设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平台,展示学生的特长、兴趣及爱好,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主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有效的学习策略

所谓探究性自主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从中掌握探究能力,形成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科学素质和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全面发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想方设法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热情,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为学掌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抓好几个转变,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快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的转变,从偏重教法研究向学法研究的转变,从重视单一认知向重视全面发展转变,从重视学习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转变,从重视成果继承向重视发现、创新转变。教师不仅重视探究和思考的结果,尤其是要重视探究方法、过程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在新课程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从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反馈三个方面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1.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高效率学习的基础。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我们在引导学生预习时一直坚持用设计预习提纲来明确预习任务,采用编制“学案”来完成教学内容。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营造一种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依据问题思考,遇到难点迫使自己查阅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习惯的形成。

2.在课堂讨论中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能力

要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能力,必先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发挥实验魅力,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强化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化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及国防科技等知识,强化了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在课后总结反馈中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化学教学认知结构,理解必修与选修课程的关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总结过程,本身就是探究性自主学习能力训练过程,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自觉把握思维方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能力。

三、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实施探究性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

八年级的学生随着自主意识的增强,对自身周围的事物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尚不成熟,如质疑缺乏充分的根据,争辩常有固执、偏激的倾向。在近现代史教育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注重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八年级历史教学实践,认为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应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出发点,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重点,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历史学习技能和方法的运用而不仅仅是知识内容的掌握。教学中从备课、课堂教学组织、活动的设计开展、延伸性学习任务的布置都要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方式才能得到根本的转变,最终实现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一、激发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增强探究动机,激发探究兴趣。首先,确定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不在于他们掌握了多少历史事件,更不在于他们记住了多少教师或课本给出的历史结论,而在于他们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积累对人类历史进行探究和思考的经验,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养分。只有改变自己学习历史的方式,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究,才能达到历史学科学习历史的目标。当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后,就会产生达到目的的欲望,积极地参加到课堂学习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内容,而欲望的满足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其次,明确历史学习的价值,激发探究欲望。在开展八年级历史教学之前,可以先开展一节历史讨论课,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样一些问题:你对中国近现代史有着怎样的认识?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什么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什么一个国家或民族不尊重历史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在热烈的讨论中,历史学科的地位得到了彰显,突出了历史知识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明白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堂的探究性学习。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学得最好”。搭建舞台,创设情境体验,激发探究兴趣。在近现代史上,有很多值得争论的重大历史事件,讲这一类内容时,应改变常规教学,不要仅仅侧重于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如学习《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角色扮演,播放《我的1919》的片段,营造巴黎和会的背景,“邵飘萍”慷慨陈词,学生游行高呼口号,“群众”积极响应,“工人”、“商人”表达内心感悟……学生怎能不喜欢历史,探究历史的来龙去脉呢?

二、养成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强调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探究,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参与的热情与动力。因此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活动,我们可以围绕下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自主提出问题,带到课内讨论深化,并就自己的疑惑向老师提问,和同学一起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如何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表演、师生角色互换,体验学习的自主;还可以给学生做示范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体创造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性学习中,还要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内容,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整理和展示探究的成果等,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都是要学生有主动学习意识,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应该说,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起到指导作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指导者、协助者、参与者。

学生自主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主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读史中有思,在读史中有疑,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教师要相信学生,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主探究的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相信学生,给学生探究的权利,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探究”的开始,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索思考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这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把知识变成问题,针对学习内容,设计出与学生的经验相关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推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个体通过“自问”“自答”或“互问”“互答”。长此以往,有意识的问题学习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逐渐升华为含有理性独立批判的、自觉探究问题的较高的科学素养。

借助假设思维,培养问题意识。例如,“抗战”结束之际,美国为尽快结束战争,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假如你是一名美国的高级军事顾问,你是否认为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解决战争的唯一出路?是否还有其他的途径尽快结束战争?你向总统提醒投放原子弹会引起哪些严重后果。

有人说“一切历史都可以是当代史”。教师教学应该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加强历史学习与当代身边问题的应用性探究,密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课堂向社会和自然界开放,活学活用,确保针对性和时效性。学习《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体育事业的发展时,不妨设计“从病夫到巨人――20世纪中国体育历程”等的探究。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课内课外的资源加以整合,在讲到“”十年时,可布置听爷爷奶奶讲“”的作业。在讲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时,可布置“我们家的变化”调查,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对身边历史的搜集整理,积累感性知识,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增加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使久远的历史事件与丰富的现实生活产生了联系。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将探究性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相互融合,配合使用,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素质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任长松著.《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刘军著.《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

[3]赵希强著.《探究性学习方式研究与实践》,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探究教学;自学能力;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192-01

重视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这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新课程改革和教学理念的焦点。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是特别重要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使学生在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以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为基础,自觉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不断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现在课堂上,学生不应该是对教师讲授知识的简单复制,而应该是在科学的引导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目的的进行知识探究、发现模式、掌握学习方法,并逐步形成具有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能力。重视对学生的课堂探究活动意识的培养,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继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教师平常教学中真正要注重的。

探究教学,是指创设出情景,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主参与、模拟经历科学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相似过程,自主发现,实验操作,调查研究和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经验,体验有趣的探究实验。探究式教学既要注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身,也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常规的学生实验,学生按书上的详细步骤,填写现成的表格数据,然后对实验的目的、现象、结论抄写到实验报告书上即成。这样的实验,学生往往不动脑筋,看起来很标准,事实上,达不到实验的目的。但是如果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样所产生的效果比观察演示实验效果更好。探究性实验则是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真正体会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细致的渗透生活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走近生活,并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常见的情况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利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刺激性越强,问题越新颖,你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探究的欲望,也就有了探究的动力,而教师要不断让学生把这种探究动力长久的保持下去。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探究性学习一般分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是进行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就是明确探究的目标,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勤学好问,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态度,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一点,这就是要鼓励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让其亲自动手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动脑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和发现寻求问题的答案。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让学生通过大量具体事例的观察,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观察、探究、思考、发现、归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为了真正获得知识,学生不是单纯的模仿,他们应该自己动手,自主地探索知识,主动地感知、理解、抽象和概括知识。只有这样,知识可以真正内化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根据他们的思维方式大胆猜测,自由地思考,合理的验证。

探究式教学是有效地把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培训学生的探究素养,从而逐步形成系统的科学探究事件和问题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示,尤其重视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总之,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才是教育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石荣山,2012(10)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实施策略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新课程改革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重视,教育也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此种形势之下,自主探究式学习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本文就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问题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几条实施策略。将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是基础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新课程理念,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教师则从课堂主体转变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学生创建探究性学习环境、提供自主探究素材,并从中提供适当引导,最终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获得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数学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更为必要,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问题做详细探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基本特征

可以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来判定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开展的是否有效,在这三个目标下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来组织、引导学生对新知识展开自主探究,发挥出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以及进取精神,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最终实现全部的教学目标或其中之一。作为一种新教学策略,自主探究显现出以下几点特征:开放的课堂、轻松平等的探究平台;和谐民主、活泼有趣的课堂学习气氛;巧妙的问题情境;注重实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实践以及表达自己的机会。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及原则

1.目标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运用数学知识、思维、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探究的过程中敢于猜想、大胆质疑,进而发挥创新精神提出解决方案也正是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构建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概念―运用新知识―创新发展―自主总结归纳、加深理解和认识”这种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意识;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提升其解决问题能力。

2.原则

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且思维没有形成固定模式,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可塑性强,但缺点是自控力差,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很依赖大人,需要大人进行指导。

其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平衡好共性和个性两者之间关系,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应注意控制讲课速度,详细讲解,力求教会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不完全放任学生,而是从旁加强指导,一点一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同时还要创新教学形式,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进行自主探究教学活动。此外,还要运用激励式评价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其二,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平台,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锻炼机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即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做有效结合。

其三,兼顾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实效性,即观察了解、调查实践等课堂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开放;探究素材要广泛多样,富有层次性和创新性,满足不同层次和个性学生的不同需求,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允许探究结果的多样性。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几点策略

1.情境创设的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认知发展实际上就是在已有观念的平衡状态不断被迫坏和构建新平衡状态的过程,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有助于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

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达到两个目的: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找寻解决办法的兴趣;或是让学生感觉到自身所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还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引发出学生强烈的探知欲。比如,冲突性问题情境:明天就是妈妈生日,小亮想用自己攒下来的钱给妈妈买一份生日礼物,但是他的钱都是1角的硬币,总共50个,所以小亮拿著他们到隔壁张奶奶家去换钱,张奶奶给了小亮5张1元的,小亮觉得自己好像吃亏了,有点气愤。然后将问题引向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事实是这样的吗?通过这种与学生认知有冲突的问题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此外,还有趣味性问题情境、矛盾性问题情境、挑战性问题情境、操作性情境等。

2.兴趣激发的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既容易被激起兴趣,也容易很快失去兴趣,因此,还需要教师来调动和引导,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再次激起他们探究兴趣;当学生对自己解决某一方面问题而满足、得意时通过提问引导他们由另一方面出发继续进行主动思考和学习。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应具有足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挑战性,同时难度又不能过大,此时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3.联系实际的策略

自主探究式学习・涵盖观察和想象、推理和论证及操作的思维过程,因此,无论是从自主探究式学习目的还是新课改教学理念出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都要联系实际。

4.素材选择的策略

其一,为使选择素材更容易引发学生感知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从生活中选取真实或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比如,介绍钟表知识和教授元、角、分部分内容。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对学生的探究方法进行指导,创设英语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让学生能够对英语学习与英语知识的运用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再进一步激励学生对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行探究。

现代高中英语课堂已经不再是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与引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教会他们怎么学习,怎么去探究,让他们在探究中有计划、有方法、有效率,进而提升英语学习能力。[1]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模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选择是否用探究学习方法,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实现高效英语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英语课堂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一

新课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部分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有些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更加注重在有限的时间内一定要完成教学任务,一定要把知识讲完,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这些重要的因素却没有认真考虑,进而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主动性与积极性,自然也会影响到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教师的定位不清

魍秤κ越逃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将自身当成了课堂主人,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课堂上依旧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如果没有真正将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其实很多教学活动是非常难以开展的。没有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即使再卖力背单词,也不会真正掌握这个单词的含义与运用。学生被迫地接受教师“灌输”给他们的知识,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喜欢这种被逼迫的感觉,毕竟失去了自主性,学生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厌学英语。

(三)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科学、合理、客观的平均体系能够进一步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完善的评价机制必然会影响到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质量。高中英语评价首先考虑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这并非是衡量一个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如果只是关注成绩,那么很大程度上又使新课程的改革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去了。例如: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将学生听写单词、背诵课文等等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模式也并非全错,但是以分数论成败的评价模式绝对会让很多学生失去探究性学习的热情,甚至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最终影响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2]。

(四)学生缺乏探究意识与能力

高中英语无法顺利开展探究性学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水平不行,缺乏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影响学生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的因素也比较多,主要还是因为课前没有进行很好的预习。学生没有进行预习就无法在课堂上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而课前预习的范围很重要,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让学生预习的时候都没有针对性,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正常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改进措施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必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这种“真正”的程度建立在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的程度上。有这样的思想意识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由此可见,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首先必须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明确教师与学生的定位。每一堂课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等等重要的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进而保障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探究。

例如:教学Book6unit3“aDViCeFRomGRanDaD”相关知识时,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有关青少年吸烟的视频放给学生观看,并同时创设问题情境:1.Doesanyoneinyourfamilyoraroundyousmoke?2.issmokinggoodforourhealth?3.ifonesmokes,whatwillhappentohishealth?4.Howcanasmokerstopsmoking?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主动探究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设置问题情境,ifyourfathersmokes,howcanyousuggesthimnottosmoke?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忽视,要及时引导学生根据提出来的问题进行自主阅读,并且找到答案。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主导作用有多么的重要,不能直观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性学习活动当中,自己就算完成了教育任务。自主探究一旦失去了正确的指导,探究活动必然会失去方向。因此,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得策略者得天下,唯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3]。

(二)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英语课堂探究性学习开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需要根据相关知识创设出合理的问题情境,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求知兴趣。通常学生一旦进入这个状态,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在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上文已经提到过教师的合理引导也至关重要,而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必须关注。仅凭一个学生来探究学习活动是非常有局限的。个人的探究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能力有限只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一旦遇到比较难的英语问题,就需要学生与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探究。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融入合作学习的模式也是一个好办法。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合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合作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敢于交流与沟通,掌握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才能解决更多疑难问题。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要结合当前教学内容对问题情境进行精心设计。以Book5Unit3LiFeintHeFUtURe为例,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明确之后,教师要紧抓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与参与积极性。讲解这个单元的内容,教师先不需要对未来生活进行叙述,而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想象自己五年或者十年后的生活,然后教师列出问题:1.whenwearetalkingaboutourfuturelife,whatwillweprobablythinkof?2.whatwordsorphraseswillweusetodescribeourfuturelife?在这两个问题的驱使下,让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然后再以小m模式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安排学生以采访的形式来开展小组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本单元的新句型、新单词、新语法。通过这种“先探究,后讲解”的方式才会真正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然会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有当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问题,教师才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辅导教育。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就会自觉地去记知识点,因为死记硬背导致无法灵活运用的局面就会大大减少,这样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自然会随之提升[4]。

(三)建立完善评价体系

高中英语课堂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科学、合理、人性化评价的重要性,只有这样的评价体系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固然要重视,但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更要充分利用量化评价方法。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关注最终的成绩,同时还要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表现与态度,了解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进而保障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质量。

(四)加强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意识与能力

良好的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当以课前预习为出发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要多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课前预习范围、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意识。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预习热情。如引导学生了解英语背景知识,收集历史、地理、文化等相关词汇,推荐优秀英语书目,报纸杂志与英语新闻网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提高知识获取能力以及信息筛选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三、结语

高中英语课堂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要充分认识到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当前课堂中实施存在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得更好,进一步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这样才能真正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兰兰.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3(31):120.

[2]唐明英.高中英语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8):157.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因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自己的特性且含有丰富的内涵。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必须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慢慢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因为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为目标的,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中探究式学习重要性的体现

1.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及时地发现

(1)语文教学课程的探究式学习,其实是教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知识和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注重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探究式学习就是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老师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前将学习的重点传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老师不再代表知识的权威,而是一个同学生一起学习、一同进步的形象。

(2)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老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由被动接受搂为主动发现并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还是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收集问题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继而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自主学习的精神和习惯。

(3)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发现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某种见解,是某种自主意识的形成过程。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很在意,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某种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并且选择重中之重,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帮助学生成才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2.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

(1)语文教学课程的探究性学习,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学生喜欢在学习中问为什么是很正常的,学生问为什么,是因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了有意义的问题。学生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更想详细地知道答案是怎样出现的。我们可以按照学生想要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主动地参与探究的过程,学生有创造的意识就会有创造的潜能。

(2)探究性学习讲究的是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就成了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意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问题最多,老师可以为他们解决一个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得到知识也不会满足,因为那不是自己研究出来的,是前人的思想。学生需要的是参与这个问题答案的探究过程,根据问题有计划地探究问题的本质。

3.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将知识融入实际中

(1)小学语文中的知识一般知性很强,融感性和理性两种情愫在里面,需要学生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语文教学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就是注重小学生的体验,联系身边的实际。语文本身就是一个感彩很强的学科,语文的内容是活生生的生活感悟,探究性学习就是帮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可以探讨语文的本质、探讨生命的意义、探讨感性生活的价值。

(2)对于语文课程中的体验有个很重要的特性:亲身经历。语文的学习过程,学生必须做到亲身经历才能有自己的情感在课程里,情感的交流会使语文课程的教学达到升华。比如说,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人物传记时,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任务,将自己的情感与人物结合在一起,与人物同生同死,与人物一起悲欢,使自己的情感更加细腻。

二、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因为探究式教学更侧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全方位掌握知识更加有利。与此同时,各个学校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一定不能太过盲目。每个学校的教育设施以及受教育者都有所不同,那么,对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就应该恰当好处。因此,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上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瑞祥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J].小学时代(教师),2012,(12)。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13-0048-01

探究性学习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区别于所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型学习的实施主要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基础开放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这对小学语文满足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和实施原则

1.1探究性学习的概念: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种方法,通常采取小组合作模式或是个人探究的方式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探究实践。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掌握科学的方法,熟练地对新知识合理地运用,进而用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通常,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观所感,形成的自我学习的状态。除此之外,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彻底颠覆,也是教育改革的伟大实现,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思维能够得到充分地显现,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构建语文基础知识有重要作用。

1.2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要遵守四个原则,即活动性、团队性、自主性以及综合性。[1]其中,活动性原则主要是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堂活动,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情感,使学生积极的学习。团队性原则就是要强调探究性学习中的团队合作,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存在一种合作关系,共同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得到结果;自主性原则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学习;综合性原则就是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教学中,重点把握学习内容,掌握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构建一个完整的语文知识框架,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把控能力。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措施

2.1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对象就是对某一个课题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虽然小学生在整体上仍及缺乏严密的逻辑,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是有利无害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就某一个课题展开讨论,打破了传统的课本和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的思维放开,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课堂和教材以外的知识进行连接,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内容,这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条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教材中的某个题目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在探究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认识能力。

2.2有效地设计疑问: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学生本身不具备进行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所以,设计疑问至关重要,决定了学生最终的探究方向和探究目标。巧妙地设疑有利于鼓励学生思考和质疑,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知识冲突的特点设疑。[2]比如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问题答案选项的探究题目,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加以探究,在答案中获取正确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乐趣,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

2.3探究性学习中要重视情感体验: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和心理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好的影响就会促进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坏的影响就会使学生向坏的方向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要注重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亲历性,同时进行情感引导,注重教学内容中作者感性和文章人物情感的融合,让学生充分体验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通过作者描写人物的悲欢离合,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震撼,在探究过程中会自主地融和自己的感情,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洗涤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语文的价值和情感的价值。

结语

探究性学习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大意义。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自主意识的构建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使语文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春燕,赵辉.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评价方法多元化推进探究性学习的模式构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03:64-69.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探究意识;探究能力

探究式学习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探究式学习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养成参与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其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取知识,更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

一、营造自由、民主的探究氛围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

营造自由、民主的探究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是探究式学习的最佳情境。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和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其次,教师要正确对待教学中的失误,虚心接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状态,思维极易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质疑,讨论争辩,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表达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由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热情去遨游知识迷宫,去探究未知世界,去寻找适合的答案。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所谓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组合。课堂上的情境包括学习的氛围和问题的设计。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诱发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与情感状态同探究问题、探究情绪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促进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这种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

在课堂中,我注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和机会来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反思。

为使学生都参与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为他们创设一个空间,创设一种氛围,把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如,教学三角形的内切圆时,教师可提出:“怎样在一个三角形余料中得到一个最大的圆?”这样就点燃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然后由他们自主探究。有的学生自己实践操作,独立思考,有的学生三两个一组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推举代表发表意见。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三角形的内切圆的概念和原理。这样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己探究学习的空间,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三、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解决探究问题时,探究讨论是关键。探究性问题因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探究性讨论过程对讨论的问题要做出多种解释。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通过提问来指导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对问题的种种猜测,然后在指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收集和整理,得出探究的结论,并且使学生在发现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创新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本质特征是过程性,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师在创设探究活动中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注意精心引导,增强探究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大胆地猜想,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探究、验证相关猜想,总结正确意见。

四、注意强化探究学习的结果

组织引导学生反思小结是探究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注意强化探究过程,不但能够逐步加深印象,形成习惯,而且能再次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增加主动学习的动力。在课中、课尾引导学生反思小结,可加快学生掌握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方法,逐步帮助学生积累探究的经验,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篇9

一、探究式学习体现的基本特征

1问题性。探究式学习是要学生去探究问题,而非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即使是一个已知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也需要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来加深理解。因此,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问题可以是学科性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可以是课程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可以是思辨的,也可以是操作类的。

2生活性。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要与生活紧密结合,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特点,需要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积极地探索和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把课堂数学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

3参与性。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是自主探究式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没有积极参与,就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式教学主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二、初中数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实施分析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当中的问题。在进行探究式学习当中,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巧妙设计各种课堂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全方位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创造空间和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

2注重教师的指导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传统的初中数学当中过度强调教师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在探究式的学习当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转变,他们主要是充当其中的指导者。其实,探究式学习能否顺利地开展,教师的指导性作用很重要。在学生提出了探究性的问题之后必须由教师引导,把学生引上“探”和“究”之路,也就是先“探”后“究”把握探的方向。探究式学习当中的控制“究”的深度也是要求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够把握好深度的,进而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之后能够回归理性思维,形成逻辑推理习惯,展开知识扩展的空间。例如,在勾股定理的学习当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将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来进行拼图,拼凑出一个正方形。在学生好奇拼图作用之下,引导学生通过求解面积的不同方面,建立起了方程,从而探究出了勾股定理,

3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探究性试验高校化学教学实践与应用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落实,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化学实验教学作为高职院校化学课程的重要实践性内容,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开发高校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方法,探索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是培养高校学生科学创新意识、探索实践精神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运用探究性试验教学法服务高校化学教学的实践性策略进行了阐述。

1.探究性试验的内涵特征分析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探究性实验是通过教师或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相关实验学习任务,由学生自主设计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进行主动探索研究,并正确处理实验结论的一种实验形式。

实验是从事科学探究的基础,具有验证性和探究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实验是以学生自身经验为基础,在选择和探求问题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主动参与活动。试验内容的选择、实验程序的操作,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自主进行,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身份,组织和协助学生进行探究体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

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学习知识的途径,让学生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去分析探究相关知识,既重视实验规律的验证与实验技能的培训,也强调学生在试验研究过程中获得感性体会。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创新意识以及价值观念。

探究性实验教学开放性较大,注重试验活动的过程性,通常采取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的方式,自主完成相关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以及实验结果评价等过程,拓展了学生思路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更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

2.高职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

高职院校化学课程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改进完善实验求异思维,促使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如下原则:

2.1科学性原则:探究性实验的原理、操作程序以及方法理论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在探究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试验过程中的观察、思维、创造、记录方法,以提高高校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创新素质。

2.2可行性原则:实验教学过程中,试验活动的内容必须与教材知识紧密结合,相关实验设计的操作程序必须切实可行,能够体现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顺利的完成化学实验学习任务。

2.3创造性原则:高校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探究性实验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新颖性,要充分体现实验活动过程的创造性体验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独立的思考感知,科学创新。

2.4安全性原则:试验活动,是针对相关规律进行科学验证的过程。一般来说,探究性实验难度较大,基于学生的操作经验不足,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剧毒性药品和危险性的实验操作。

2.5趣味性原则:追求趣味性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普遍心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拓展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实际性问题,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特长,增强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创造兴趣。

3.探究式试验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随着当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也面临着多元化的教学改革。新形势下,运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进行高校实验教学,需要落实如下策略:

3.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过于注重实验演示操作技能与结果的掌握,忽视实验过程的重要性。实验探究作为有效的学习途径,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培养自身科学素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高校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参与者、指导者和协助者的身份,指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试验学习体验,发挥实验探究对学生观察思维、启迪智慧、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培养功能。

3.2科学改进实验方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实验方案,是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的重要目标和前提。学生探究实践的兴趣,来自于教学方案设计的科学性与趣味性。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激发探究学习的实践兴趣,指导学生优化实验设计方案,探究试验操作程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作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实践创新的科学精神。

3.3强调协同实验过程,发掘学生的互动探究潜能

实验教学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素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改进实验方式,将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充分融合,发挥实验探究功能,将教师演示实验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协同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使全体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共同实验,直接感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3.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是课堂知识实践应用的升华。新课程标准倡导教育教学活动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学校应积极全面的开放实验室,教师要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的指导学生进行组织和优化相关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充实试验内容,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增强创新实践能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