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数学小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13:19

奇妙的数学小知识篇1

[关键词】早期教育;心理特征;认知发展

一、前言

早期教育是每个家庭非常重视的,然而幼儿并不像成年人一样有学习的主动性,他们的习得经验完全是在无意中学习的,他们只凭借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学习对象。动漫作品以其广泛的传播性、故事趣味性、人物形象独特性等特点深受儿童喜爱,是幼儿非常重要的一种娱乐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途径。《米奇妙妙屋》就是美国华特・迪斯尼公司专为学龄前儿童全新制作的三维动画,此剧在美国迪斯尼频道《迪斯尼游戏屋》时段首播便轻松打破收视纪录,成为有线电视在该时段中25岁儿童,以及18-49岁妇女观众的收视第一名。该剧在亚洲迪斯尼频道和迪斯尼游戏屋频道首播时,也创下亚太区大多数市场同时段的收视冠军。据相关统计显示,95%的家长表示,在和孩子一起收看《米奇妙妙屋》时,感觉到有助于增进家长与小孩的沟通;而90%的孩子则在观看《米奇妙妙屋》后变得更为独立和主动。

《米奇妙妙屋》这部系列动画片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奇妙的收视体验,米奇和米妮、唐老鸭、黛丝、高飞与布鲁托等最受欢迎的迪斯尼明星们,为学龄前小朋友带来全新有趣的动画卡通及音乐。该片的故事叙述包含了当今孩子们所乐于享受的所有娱乐元素,但又不乏健康向上的教育意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其设计贴合学前期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充分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通过调动不同感官,让孩子们在快乐和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具体包括形状、尺度、数字、关联等的认识。

二、心理特征在《米奇妙妙屋》中的应用分析

学前儿童好奇心强、好问,因而提问是较好的引发孩子思考、促进孩子理解的方法。《米奇妙妙屋》和其他幼儿动画最大不同在于情节内容以互动为主,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米奇都会问电视机前的小朋友,然后暂停一段时间之后再给出答案。通过和看故事的小朋友一起互动,简单的一问一答方式,让小朋友亲历米奇的奇妙探险之旅,并训练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学前儿童好模仿,因而米老鼠每次有逻辑地去解决问题时,孩子非常愿意去模仿。观看时,孩子时而会喃喃自语,回答着米老鼠的一些提问,时而随着情节来选择妙妙工具,加强对基本生活知识的了解。

学前儿童的注意状态大多是无意注意,而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如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声音。《米奇妙妙屋》中那些充满祥和而明亮的大块色彩都能够充分引起孩子的注意,得到孩子的喜欢。同时,学前儿童的视觉敏感度和颜色辨别能力还较低,鲜亮的色彩容易被他们识别,并且产生认同感,鲜亮的色彩还可以使人身心轻松。片中多使用红黄绿蓝等颜色,表达了愉悦、轻松和积极向上的气氛。剧中音乐舞蹈简单富有感染力,音乐轻快简洁,多数同生活玩乐融为一体,部分语言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于歌曲。这种声音效果会让孩子在玩乐中注意和感知音乐,接受美的熏陶。简单的舞蹈在剧情中时有出现,尤其是《黛西的舞蹈》这一集,在黛西练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以有节奏的口令、夸张的分解动作和不断重复的方式帮助电视机前的孩子学习并体验舞蹈的乐趣。剧情结束时,米奇会和朋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充满动感。

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他们的感知认识通常在活动中进行,所以带有“直觉行动”或“感知运动”性质。与此同时,儿童具体形象思维迅速发展,对物体形状和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该剧中,对物体形状的认识融入米奇和小伙伴们的活动中。掌握数的概念则是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学前儿童对物体多少通常认识较为模糊,当幼儿学会口头数数以后,逐渐学会口手一致地数物体,即按物点数,这时需借助实物,在《米奇妙妙屋》中,教授数的概念均采用此法。

重复是幼儿认知事物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即使是在欣赏一个完全重复的节目,他们想象出的内容、心理的体验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孩子的记忆就是在反反复复中得到加强。在《米奇妙妙屋》的剧情设计中,重复也是其特点之一,有时一个问题会在很多集剧情中都会出现;而且在每集结束前,米奇和朋友一边跳舞一边将整个故事情节再简单叙述一遍,这种适度的重复加强了孩子的记忆。

奇妙的数学小知识篇2

《米奇妙妙屋》是迪士尼公司专为学龄前儿童全新制作的3D动画。内容生动有趣,让孩子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数字,形状及逻辑思考等基础能力,是一部寓教于乐、适合父母与孩子共同欣赏的系列卡通。

在米奇妙妙屋里住着米老鼠米奇,他有一个神奇的妙妙工具箱,每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只要高喊"土豆"它就会出现在眼前,给我们提供可以用得上的工具,小朋友们要和米奇一起选择适合的工具才能解决当前的困难。

米奇和米妮、唐老鸭、黛丝、高飞、与布鲁托等最受欢迎的迪士尼明星们,为学龄前小朋友带来全新有趣的动画卡通及音乐。这是一部强调幼儿(学龄前儿童)早期数学与逻辑分析发展的卡通系列,包括:形状、尺度、数字、关联等。米奇及它的家族朋友们让儿童在笑声中学习知识和增长智慧,对儿童具有正面而深刻的影响。在观看的过程中动手动脑,给儿童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伴侣。

(来源:文章屋网)

奇妙的数学小知识篇3

“中学数学课程的具体之一是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因此,新数学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既要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数学中的美学属性,使学生在了解和感受数学美的同时,培养起对数学的良好情感和提高对数学的直觉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教学也要讲求美。数学语言的简洁,数、形、图的优美和直观,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数学的美是人们对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所感受的美得对象。教材中的数学美是零散的、不明显的。一般美的形象性、情感性、新颖性和功利性都融于数学之中,而数学美主要表现在其简洁美、统一美、直观美和奇异美上。

一、简洁美

简洁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之一,透过简洁的表达形式纵观全体,看清复杂的内在关系,从而掌握这个体系,这无疑能够激起情感的美的享受,并建立学习、研究的信心。首先,数学的结果是简单的。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垂线段最短”……多么精炼的语言,将数学的语言美用最精确的文字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由对称而简单。当人们认识、理解与研究对象时,其结构对称而可以简单地把握。形体的对称性,在自然界中处处可见。如:52=25,152=225,252=625,352=1225…,12=1,112=121,1112=12321,11112=1234321…,这样有规律的数字排列,让人记忆起来感觉非常美妙!

二、统一美

统一美是指数学中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一致。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我们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数的概念从自然数、分数、负数、无理数,扩大到复数,也是一个逐步统一的过程。我们研究图形的形状,总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普通。从初一年的“列代数式”到初二年的“整式乘除”的应用,从“图形的初步认识”到“平移的初步认识”到“平移与旋转”“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思考……无形中就将新的知识加注在已学知识上。接触数轴时思维只局限在横轴上的点,当我们再次把集中目光时,“柳暗花明又一村”,点脱离了横轴,思维扩大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乃至高中的立体几何。数学的知识就是这样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不禁感叹:数学海洋的无穷无尽,数学知识的妙不可言!又如,对于计算梯形数学公式s=1/2(a+b)h来说,数学家和数学素养很好的人都认为它是美的。因为他们从美学角度结合数学经验审视该公式,发现有简洁美和统一美的特征。但对于一个初学者而言,未必能领会到它的美。只有学生分别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后,并在比较、思考和应用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三角形、正方形、矩形面积公式是上面公式的特例,才会体验到上面公式的美妙之处,即它于简单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表面相异的数学对象又可以联系为一个统一体。

三、直观美

事实上,数学美不是抽象得难以捉摸的东西,其中的数学图形、符号、公式、结构关系等美学形体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直接感知。同时,数学之美重在过程之美。比如,“七巧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智力拼图游戏,被西方称为“东方魔板”。它是由七块几何图形组成的,这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用它以各种不同的巧妙方法可以拼成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如较复杂的几何图形、建筑物、风景、人物,汉字等。儿童玩七巧板的过程,既是益智活动过程,又是数学对象的审美过程和美的创造过程,且很容易在此游戏过程中获得数学美感。正是由于数学过程美的这种直观性,所以连小孩都愿意亲近乐学。

四、奇异美

奇妙的数学小知识篇4

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性感呈现。我们通常所说的美是以自然、社会为基础的艺术美。而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

通过对数学多年的接触,发觉自己的身边原来存在这么多数学知识,而这些数学知识又组成了生活中无数的美丽风景。数学美的魅力是诱人的,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数学美的思想是神奇的,它可以改变人们对数学枯燥无味的成见,让人们认识到数学也是一个多彩的美的世界。普洛克拉斯早就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虽然数学没有明显地提到善和美,但善和美也不能和数学完全分离。因为美的主要形式是次序,匀称和准确性”。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

数学美有别于其它的美,它没有鲜艳的色彩,也没有美妙的声音,没有动感的画面,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我对数学试谈一下我的几点见解:

简洁美

简洁美也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内容。数学的简洁性是人类思想表达经济化要求的反映,它给人以美感。爱因斯坦说过“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数学语言本身就是最简洁的文字,许多复杂的客观现象,总结为一定的规律时,往往呈现十分简单的公式。如我们所熟悉的勾股定理“平面上的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古称勾长、股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古称弦长)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和谐美(统一美)

所谓和谐美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数学概念、规律、方法的统一。

代数的和谐与统一的表现为例:行列式与矩阵,平面上过点平面上过点(,),(,))的直线,平面上所有直线一般形式:平面上所有二次曲线一般形式:

对称美

所谓对称性,即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或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数学中,对称的概念约有拓广。

古希腊时代,对称性就被认为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

中国的建筑就是很好地应用数学的对称美。

数学中的对称处处可见:几何中中心对称,轴对称等,都给我们一种舒适优美的感觉。代数中美也随处可见,如:

杨辉三角

11

121

1331

14641

15101051

……………………

这样构成了有规律的并且是成对称的形状的三角图案。

数学的解题中也体现了对称美

例1111111111111111111

=12345678987654321

真是太出人意料太美妙了。

例209+1=1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12349+5=11111

……………………

奇异美

奇异美是数学内涵美的又一基本内容。

徐利治说过“奇异是一种美,奇异到极度更是一种美。

奇巧的东西给人以奇异,巧妙之感,高度的奇巧更是令人赏心悦目,数学中充满着奇巧的符号,公式,算式,图形和方法,欧拉给出的著名公式将最基本的运算符号,通过最方便的方式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可谓数学创造的艺术精品。

在教学“奇妙的9”时,如:

29=181+8=9

139=1171+1+7=9

269=2342+3+4=9

569=5045+0+4=9

789=7027+0+2=9

奇妙的数学小知识篇5

【关键词】活动性教学地理历史性题材童心课堂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从中高年级起,教材出现了大量的地理历史性题材的内容,这些题材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学生的参与学习的方式主要还是“听讲式”“记忆式”,学生学习主体性和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动性没有体现出来。思想品德课堂从本质来讲应该是儿童文化与生本课堂相结合的童心课堂,那么那怎样焕发童心课堂的魅力?笔者认为,活动性教学为创童心课堂、为品德教学放飞异彩。下面就以《世界真奇妙》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两个课例进行阐述活动性教学在品德“地理历史性题材”中的实施策略。

一、沉下来,深挖教材上的信息――活动性教学的核心灵魂

活动性教学创设的童心课堂,它的核心灵魂就是制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1.紧抓关键词,把握着眼点

在浙教版的教材呈现中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每一课都有一个“关键词”在引领大家思考,这也是值得我们细细推敲和琢磨的。在执教《世界真奇妙》这课时,紧抓关键词“奇妙”。在教学设计时,始终立足于国家,始终保持教学设计是从国家整体出发,让学生感受到世界之大,国家之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独特的景物,独特的文化,所以才让世界显得那么不同,那么奇妙。因此,抓关键词把握设计是关键。

2.研读教材,深挖背后信息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才能找到自己在研读文本时没有体会到的一些东西。在琢磨《世界真奇妙》时,笔者关注目标“知道世界上分布着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课堂中,这个目标怎么呈现,怎么教,就是地理课与品德课的区别所在。笔者仔细研读教材,细细去品味编者的意图。当我们读出教材背后的信息时,那么对教材的理解就到位了。

3.了解学情,准确制定目标

教材只是提供给我们一个例子,我们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目标。

《世界真奇妙》是属于三年级内容,孩子认识事物大多数还是来自于直观的感受,由于年龄小对世界的认知比较少,对世界的了解能力很是欠缺,主动探索的欲望不强,需要老师细心的指导与启发。基于以上的解读制定以下的学习目标:

⑴知道世界上分布着220多个国家与地区,了解世界上一些国家奇妙的礼仪、建筑和动植物。

⑵能根据学习资源包,初步能进行资料搜集,能主动去了解世界。

⑶体会世界真奇妙这个主题,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的感情。

二、蹲下来,听听孩子们的声音――活动性教学的源头活水

活动性教学实现教学的生活化,让生活走进品德教学。为此,我们一定要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一定要学会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

1.以生活为依托,捕捉“源头活水”,焕发生命活力

活动性教学要及时捕捉到了生活中的“源头活水”,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生命的活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课文中关于“经济、商品、贸易”这样的话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似乎有些遥远。那这堂课,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我们商量,蹲下来,听听孩子们的声音,先做好调查。通过调查,他发现孩子很喜欢肯德基这一快餐食品,于是就以肯德基这一食品实例来展开教学,孩子个个兴趣高涨,他们高高举起的手告诉我们采用这一实例,孩子们有话可讲,有内容可说了。

2.以生活为依托,创设发现情境,激起情感共鸣

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实例”唤醒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时,真情必定在课堂上流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课中让学生感知我国的产品大量销往海外有点难,因为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发现中国远销的产品之多、产品数目之大,再加上课件上的视觉冲击,学生对经济全球化就有了切实的体验。情感再一次得以激发,个个赞叹不已,从而产生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3.以生活为依托,选取鲜活热点,激起时代使命感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国内外大事千变万化,这就要求品德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品德学科相关的最新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起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课教学中,我们利用四川雅安大地震这一鲜活的实例,外国支援中国以及中国维和部队救援外国灾区,让学生明白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一国际救援的全球化。这堂课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激起了时代的使命感。

三、静下来,看看孩子们的表现――活动性教学的精彩呈现

静下来,看看孩子们的表现。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去探究,是活动性教学的精彩呈现。

1.巧抓活动契机―激情

《世界真奇妙》是属于三年级的课文。三年级学生的注意集中时间在15到20分钟,活动的创设在这一时间之后比较为宜。这位教师在创设“个人以小导游的形式汇报”这一活动进行了推移,放到第二个环节之后改为介绍奇妙的动植物,这样不光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可喜得是同学们的兴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调动。

2.巧选活动素材----激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世界真奇妙》这课例,关于学习奇妙建筑的活动,我们采用金字塔作为素材。孩子们在探索金字塔时个个睁大眼睛,充满好奇心:埃及人在那个时代怎样建造巨大金字塔?金字塔的内部结构是怎么知道的?……许多问题在孩子的脑海里蹦出,巧选活动的素材能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究的位置上。

3.巧设活动形式----激趣

《世界真奇妙》这一主题对于认知水平肤浅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把握教学内容的。我们以“朵拉”为主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丰富的活动,灵活多样的形式展开教学,再借助课件的“魔力”,在大屏幕上呈现不断飞入的国家和地区名称,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由抽象的数据概念化为形象的直观感受。教学中,激发了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使课程充满快乐和活力。

在儿童文化视野下,品德课堂应该完全属于学生,应该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道德发展为首要任务。作为品德教师,我们要沉下来,深挖教材上的信息,使课堂更“灵动”;蹲下来,听听孩子们的声音,使课堂更“灵性”;静下来,看看孩子们的表现,使课堂更“灵活”。

参考文献

奇妙的数学小知识篇6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早已大刀阔斧地在教育行业中实行。各个地区、各个学科都在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打造所谓的“高效课堂”。然而口号固然响亮,目标固然振奋,到底什么才是“高效课堂”?又如何达到真正的高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畅谈理论的未必付诸实践,付诸实践的又未必切实有效,“新课改”慢慢地变成了“空口号”、“华丽衣”。在其鲜亮的外表下,莘莘学子仍在“书山题海”中奋战、挣扎。如何揭开外表,凸显本质,构建学生心中的高效课堂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普通的初一(7)班,带领学生共同学习牛津7BUnit4amazingthings的maintask部分。

二、教学思路

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构建高效课堂,旨在让45分钟发挥最大效益,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放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发展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体验,摸索总结,激荡思想,启迪创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课堂的精神所在。因此,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带领他们互帮互助,集体作战;引导他们“打破砂锅”,“柳暗花明”,便是我这堂课致力和追求的宗旨。maintask是一个单元的总结与升华,是典型的“点睛之笔”。学生在经历了导入、阅读、词汇、语法和听说训练之后,对于整个单元的知识背景和语言词句都有较深入的理解。而所有的这些,大部分还局限于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的学生自己的“自主、合作、探究”,更体现在最后这部分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延伸。因此,我精心设计了“铺垫复习”、“引领思考”、“材料应用”、“自主应用”和“启迪升华”五个环节,稳扎稳打,“拾级而上”,让学生自觉自然地将“拿来”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以小组合作竞争为形式,以制作小报纸为主线,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主旨贯穿课堂始终,努力构建“民主高效的课堂”。

三、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

按照惯例,铃声刚落,当天的值日班长便作了一个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值日报告――amazingplants,并就材料提了几个问题。当他提出“whatamazingthingsdoyouknow?”这个拓展性问题时,我顺势将问题接了过来,接口道:“――inthisunit?”这一接,既让我自然接过了“教”的接力棒,又帮助学生降低了问题的难度,更带领他们驶入了“复习”的坚实轨道。于是,本来还挺费思量的大问题一下子变成学生熟识于心的旧知识,举手者此起彼伏,络绎不绝。大家从导入部分的“地月距离”一直谈到听说训练中的“乌龟的寿命”,争先恐后,绘声绘色,唯恐老师漏了自己。最后,当大家争相说完,还在努力回忆之时,我调皮地眨了眨眼睛,假装表扬地提醒了一句:“Yourememberthingsmuchbetterthangoldfish!”学生在一片笑的海洋中记忆复苏,异口同声地答道:“Goldfishcanonlyrememberthingsforthreeseconds!”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复习之役首战完美告捷,同时为后面的步步深入“热身准备”,设下铺垫。

(二)引领思考

在学生热情未减、兴趣未消之时,我又趁机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大硬纸板,将它们分发到学生自发组成的四个学习小组(学生在课前已按小组坐好)。学生满腹疑问,却都已预料到活动和比赛即将拉开序幕,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还在不紧不慢地卖着关子,誓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到顶峰:“既然大家有这么奇妙的事物要和我们分享,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制作‘奇妙报’,看看哪一个学习小组制作的报纸最奇妙!”话音未落,学生便纷纷举起手来。好奇心早已战胜一切,一个个“问题”化成“利箭”接踵而至,直击任务(maintask)的中心。“老师,那怎么制作奇妙报呢?”“要分几个步骤呢?”

“别急别急,大家先看看书本的73页。”我这才切入正题,“在那里,我们又将认识一些奇妙的事物,而且内容更全面、详细。大家要做的,就是整理信息,记住信息。有不懂的地方,小组共同讨论,或者请别组的同学帮忙,大家别吝啬啊!”我假装玩笑的一句话,激起了学生互帮互助的热浪。一时间,大家看书的看书,讨论的讨论,很多学生更是游走在各组之间,这边问,那边答。我倒成了“闲人”一个,在举起了“旗帜”之后“小歇”了一会儿。

终于,我看大家胸有成竹,声音渐止,于是振臂一呼,“吹响了号角”:“现在请大家合上书本,看奇妙报的a版。(我已事先将每组的硬纸板对折,按报纸排版将每张硬纸板分为aBCD四版,并已将a版的任务打印出来贴好)根据你的记忆,将遗漏的信息填写完整,为你的奇妙报完成a版!”任务一出,大家你来想,我来填,忙得不亦乐乎。最后我又随机请了三个小组的所有成员分别朗诵了三段信息。大家声音洪亮,填写完整正确,最后以并列第一的姿态昂首迈入了下个环节。

是的,这就是我预想的“从简到繁”、“由句及段”,从单纯的接受信息到自己思考归纳,从原封不动的重复到自由舒展的陈述,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摇摇指挥棒,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战场的主力军”。他们思考、提问、释疑、呈现,在团队中奋战,在合作中取胜,使整个课堂“高效”了起来。

(三)材料应用

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学习还仅仅停留在“书本”之上,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书本知识变成学生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于是,我便“擂响战鼓”,带领我的“小战士们”杀进了“新的阵地”。

“大家的奇妙报都发出了美丽的新芽!下面就让我们为它添上绿叶吧!”我一边说着,一边将准备好的幻灯片打出。在上面我用中文列出了四件奇妙的事物(分别为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电脑的发展史,纸做的真房子,以及全球最昂贵的酒店),所给材料一部分参考书本句型和内容形式,一部分基于学生以前的知识储备;难度适中,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现在就请每个小组抽取一个话题,认真准备,用英语将所给材料展现在奇妙报的B版上,并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使材料变得更加充实和引人入胜。”我开始发号施令。由于各组事先都无法看到别组的材料,所以大家都兴趣盎然,积极准备。基础弱的学生写着今天学的句子,基础中等的学生回想着以前积累的句子,出类拔萃的学生则出谋划策,力争在“想象力”这块“出奇制胜”。思考的余地一多,学生的问题也像溪流一般涌了出来。“老师,这个词怎么用?”“老师,你看这句的语法有没有问题?”我微笑着,反问着,启发着,解答着。我看到学生的热情与努力,更感到思想的碰撞与交汇。是的,不知不觉中,我也已经加入他们的团体中,我仿佛也回到了学生时代,奔忙其中,乐不思蜀。

最后,展示时间到了。每个小组轮番上阵,在展示报纸的同时,所有成员将各自负责的部分读出。其他小组在聆听中惊叹,在掌声中纠错(在其他同学展示后及时纠错是我在平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展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展示中,学生积极地发挥想象力,为每个话题都找到了突破口(a组设想了电脑发展的未来;B组勾画了小蜂鸟精致的小窝;C组呈现全球最贵酒店的极度奢华配备;D组则描绘了居住在纸房子中一些有趣的细节)。无论是构想者还是聆听者,都点燃了思想的火花,更为下个阶段的能力爆发埋下了伏笔。

于是,在活学活用中,在协同作战中,在想象驰骋中,在分享交流中,奇妙报的“绿叶”愈发青翠鲜亮、活力四射了。我继续摇着指挥棒,为各个层次的学生“量体裁衣”,“指点江山”;更适时地抬起指挥棒,指引他们“举目远眺”、“勇攀新峰”。“高效的课堂”已初显风采,“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也全然体现。

(四)自主应用

正当学生沉浸在知识展示的喜悦中意犹未尽之时,我又乘胜追击,带领他们昂首迈入了至关重要的也是最体现本课宗旨的下一环节。如果说第一环节学生还在我的搀扶下蹒跚学步,那么在第二环节我就可以牵着他们的手自在散步了,到了这一环节我更想彻底放开双手,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迈开步伐,尝试跑跳。

“绿叶有了,下面就到我们的奇妙报绽放鲜花的时候了!”我打出投影,上面空空如也,只有四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孩子们,现在只有靠你们自己来让这小小的花骨朵绽放了!在奇妙报的C版,运用你们自己的知识与智慧,为我们呈现你们心中的奇妙的世界吧!”话音刚落,有的小组便激烈地讨论起来。我注意到个别小组有些迟疑,便拍拍双手提醒了一句:“花儿的绽放是离不开萌芽和抽枝散叶的,大家千万别忘了学以致用啊!”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刚刚的前两个环节已经为大家树立了最好的模仿榜样。迟疑的孩子不再迟疑,重新浏览了报纸的前两版,文章的大体结构便跃然心中。教室里这边争论,那边应和;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叹气;你来说,我来写,顿时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我更是在这热浪中按捺不住,时而倾听,时而解惑,俨然已是他们的“流动人员”,进入忘我状态了。

不知不觉中,大家提前完成任务,坐镇以待。就在这个时候,我直起腰来,发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指令:“下面请大家相互交换报纸,互帮互助,用自己的话来为我们描述其他小组的奇妙世界吧!”在这里,我故意拔高难度,增加“说”和“临时发挥”的任务,为的是回归语言课的本质,同时让“没有吃饱”的学生“解解馋”。我只给了三分钟的阅读时间,并要求每个组员都发言。任务一出,大家立刻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张,小组各个成员立即进行角色转换。大家迅速读完全文后,由组长分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的叙述部分。因为时间有限,很多学生只是知道了自己要说的内容,并没有准备时间。一切都是“临时”而“真实”的,由于组长统筹规划,大部分学生都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少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也在组员的帮助下“跌跌爬爬”地走完自己的那一程,极少数优秀的学生在这一轮展现了他们非同凡响的表达能力,不会“说”的学生为零。

更令人高兴的是,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在这一轮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他们所展示的奇妙世界也令人耳目一新。a组讲述了会“报时”的石头,B组揭示了死海浮人的秘密,C组带来了袋鼠打架的秘诀,D组描绘了熊猫幼崽的可爱模样。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晶和集体的智慧。

就这样,学生完全放开了我的手,自己摸索着,相互搀扶着;思维跳跃着,知识迸发着。他们已完全独立,完全“自主”,并且接过我手中的“指挥棒”,成了知识天空展翅翱翔的雄鹰。他们的奇妙报也在成熟的“高效课堂”上百花绽放,异彩纷呈。

(五)启迪升华

进行到这里,这堂课的任务似乎已经完成了,课堂宗旨也仿佛已全然体现了。“可是,奇妙报还缺了一版呢!”这个问题,是学生提出的。“到底在花团锦簇之后还有别的什么繁华景象呢?”我的问题一出,学生立刻全都明白了。花儿的绽放并不只为表面的荣光,累累的硕果才满载丰收的喜悦。我在大家的满心期待中播放了一段视频,向学生迅速展示了许多他们闻所未闻的奇趣。播放完毕,我立刻请大家回忆思索,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刚才所看到的奇趣。一番七嘴八舌后,我终于亮出自己的底牌:“通过这堂课,我们才知道,原来周围的世界竟是这样的妙不可言。那么,大家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因为我们没有像看录像那样认真观察!”一个学生立即大声喊了起来。他这一喊,便将今天这堂课的主旨升华了。世界很奇妙,就看你会不会发现。只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才能对你打开心门。课上到这里,很多学生已经自己拿起笔,为奇妙报的最后一版添加振奋人心的硕果。那就是,奇妙带给他们的启示。

一堂好的课需要有新奇的开头、流畅的过程、繁华的结尾。但如果在完成这堂课的学习任务后再转换视角,回归生活,从而达到启迪思想、思考人生的目的,便会达到锦上添花、美不胜收的效果。

四、教学反思

随着难度的升级和知识应用的由浅及深,这堂课终于完美落幕。“高效课堂”一步步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更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们质疑讨论,互帮互助,分工协作,自我挑战。不管是基础弱的还是成绩好的,都积极投入,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而作为老师的我,除了引导学生、推动课堂、答疑解惑之外,也做出了一些新的尝试。例如,启用了“奇妙报”这个会“萌芽散叶,开花结果”的小道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课堂进程的波澜起伏。在所有环节完成之后,我们还对各组的奇妙报进行展示,评选出“最佳内容奖”和“最佳版面奖”。此外,在“材料应用”这一环节,我精心设置了想象空间,对下一难度较大的“自主应用”环节起到承上接下的作用。还有,自主应用环节中,在任务下达后又临时增加难度,既考验学生临时应变能力,又为尖子生自我拔高开辟空间。最后,更添加了“启迪升华”这一环节,放飞了学生的思想,提升了课堂价值。

奇妙的数学小知识篇7

在小学数学中渗透美育,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美育修养。假如教师缺乏基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无法感知数学的形式美、规律美,那么也就无法向学生传递数学美的内涵,教学将会变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修养,提高数学审美能力,主动学习与美学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美学原理。例如,教师可以多阅读一些与数学史、数学方法论相关的书籍,提高感悟数学美的能力,还可以多阅读一些艺术水平较高的文学作品,提高艺术修养。在获得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之后,教师还要善于将美育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例如,在学习1~10的数字时,教师可以吟诵宋朝诗人邵康节的诗《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字时,放佛置身于美丽的乡村世界,为学习数字创设了优美的意境。在学习“凑整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借用宋朝诗人坡的诗《百鸟归巢图》:“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蕴含的意义,即诗的首句含有算式“1+1=2”,第二句含有算式“3×4+5×6+7×8=98”,而这2道算式所得之数相加之和是100,与题目中的“百”相吻合。这首诗不仅富有文学趣味,还饱含数学情趣,给数学课堂增添了趣味。

二、挖掘数学美育课程资源,丰富数学美的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师要开发与数学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如美的数学符号、美的几何图形等。以教学一年级学生认识数字为例,教师可以将数字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利用顺口溜让学生展开想象,从中体会数字的美。比如: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能听话,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称钩来买菜,6像哨子嘟嘟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能装酒,9像勺子能盛饭,0像鸡蛋立起来。假如教师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应的动画,使数字变得形象生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数字的形象美。以教学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认识周长》一课为例,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强,在理解“周长”这个概念时存在困难,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案来强化对图形周长的认知,使“周长”这个概念变得形象、具体。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书本的封面,让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深化对“周长”这一概念的理解。开发和挖掘数学课程美育资源,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精心备课,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数学教学成为一种审美过程。

三、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美育的内涵

数学美源于数学本身,是数学固有的本质属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师除了表现数学教学过程美,还要将数学中蕴藏着的丰富的美育因素表现出来,如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等。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巧妙的教学手段展现这些数学美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内涵及其魅力。比如,简洁美是一种抽象美,需要学生思考后慢慢体会。6+6+6+6+6+6+6+6+6等多个相同的数字相加,书写起来比较麻烦,这时可以用乘法来代替,简单地写成6×9,这就是一种简洁美,让人看起来简单明了。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a为平行四边形的底,h为高)可以求出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由此可见其用途之广。

奇妙的数学小知识篇8

关键词:自主探究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地方开发课程,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课程。它的实质是综合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的,是跟过去完全不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的方式重视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对于摒弃被动、单一、封闭的陈旧方式,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学生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向全体学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并制定活动方案,只有当活动主题由学生自主确立时,学生的活动才能获得意义之源。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学期我在进行《奇思妙想》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我同样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奇思妙想的事物,很好的激发了血学生的兴趣。孩子们在这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中,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可见,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新颖的引导方式吸引学生,指导学生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关心社会,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

二、注重学社自主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明显的体现的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越强,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在每一个活动的主题确定后,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进行课题的活动实施,课题有了,我们研究它哪些方面的内容,怎样研究呢?经过一周时间的思考、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根据内容组成研究小组,然后引导各小组进一步讨论该如何活动,形成初步的活动方案。如课题《奇思妙想》活动分三个阶段来进:第一阶段源自生活的奇思妙想及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第二阶段我们奇思妙想―设想未来。第三阶段准备“21世纪奇思妙想成果论坛交流会”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展示自我,锻炼各方面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是让学生实践、体验收获的整理,形成多种多样的成果:如图片、表演、作品等。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与辩证思考。例如:在《奇思妙想》这个活动前,会先引导每组学生根据本组特点做好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收集和整理活动的资料,包括图片、照片、文字等各种资料。在准备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题的分工,每个人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在时间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如果让学生上网查找一些奇思妙想的图片,对照图片看它奇在哪里?妙在何处?然后自己设想未来什么样的?

在这以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而是教学中的一个参与者。学生的是认识的主体、实践主体和发现主体的。我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实践、大胆的探索,我坚持做到一人为本,以学生为“先”,让学生先想,先看,先讲,先做,真正做到: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

三、注重成果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活动本身以及探索的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而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反思是更值得关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与创新意识。如在“奇思妙想”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课上,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奇思妙想的绘画,宣读自己设想未来的文章,展示自己的小制作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当你看到一幅幅漂亮的奇思妙想的图画,当我们听到绘声绘色奇思妙想的文章,当我们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小制作,你会深切感受到,将探究、体验与想象融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分挖掘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创意与遐想,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会了反思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更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互助、也就学会了交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是使自己走向自信、体验成功。

四、注重优化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而是关注小学生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生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和指责,而是一门艺术,她的力量对学生有激励作用。她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自信心、都享受成功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在活动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积极性的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他们的标准,尽可能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多元评价,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通过调动他们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他们自觉记录活动过程,投入到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与思考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己反思、自我该进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开展下一次的探究实践活动。

综和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更是一门富有挑战新的课程,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调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生动丰富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注重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选择活动主题,注重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自己解决,自己去体验,而教师在这里只起了一个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奇妙的数学小知识篇9

低幼动漫代表作:《米奇妙妙屋》

适合年龄:1岁以上

适合对象:所有宝宝

故事梗概:

《米奇妙妙屋》以生动的3D画面讲述了有趣好玩的米奇家族和他的朋友们如何以快乐游戏的方式学习,用独立崭新的角度解决问题,并积极发挥团体合作精神的趣味故事。

动漫启示

和其他低幼动漫与众不同的地方是,《米奇妙妙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会与看故事的宝宝们一起互动,通过简单的一问一答方式,让宝宝亲历米奇的奇妙探险之旅,同时轻松快乐地掌握幼儿早期数学与逻辑分析能力。具体包括:形状、尺度、数字、关联等的启蒙。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宝宝的手眼口协调能力,并强化对事物的认知。

小建议:

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和宝宝一起观看此动漫,并引导宝宝积极回答动漫中的问题,也可以给宝宝准备《米奇妙妙屋亲子故事》的图书,在观看动漫后,用阅读的方式加以强化。宝宝从该动漫里学习到的词汇,父母要在生活中训练宝宝反复练习,比如宝宝掌握了大、小这组词,父母就可以拿着西瓜和苹果问宝宝,哪个大,哪个小,让宝宝学以致用。

奇幻类动漫代表作:《哆啦a梦》

适合年龄:两岁半以上

适合对象:内向,缺乏想象力的宝宝

故事梗慨:

大雄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在学校里成绩平平,没有什么特长。有一天,大雄打开自己的课桌,一只猫型机器人突然从抽屉里跳了出来,它就是哆啦a梦。它是由大雄的后代从22世纪里给送来的,目的是帮助大雄解决许多他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尽可能地满足大雄的种种愿望。

动漫启示:

《哆拉a梦》的故事将宝宝带进了一个奇妙的、极富幻想力的世界,比如哆啦a梦是只猫,但它怕老鼠,它没有耳朵,喜欢吃铜锣烧(日本一种点心),它用自己神奇的百宝袋和各种奇妙的道具帮助大雄解决各种困难,也引导他用平常心接受挫败。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系列故事。宝宝在观看的同时可以天马行空地畅想,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哆啦a梦里都能成真。

小建议:

由于《哆啦a梦》里的那些小道具很受宝宝喜爱,父母可以在动漫开始前,让宝宝先设想一下这一集会出现什么样的小道具,宝宝最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小道具,它的作用是什么,能不能把它画下来。当大雄畏怯胖虎时,父母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大雄会怎么跟胖虎相处?宝宝的每一个答案都是一次想象力的锻炼,父母要给予肯定。这也是内向型宝宝迈出主动与人交往的第一步,更是培养宝宝的好奇心、求知欲,丰富宝宝想象力的关键一步。

斗智斗勇类动漫代表作:《喜羊羊与灰太狼》

适合年龄:两岁半以上

适合对象:不善于跟小朋友合作游戏、性格绵弱的宝宝

故事梗概:

羊历3131年(也就是公历2231年),青青草原上羊羊一族里面已经有小镇,有学校,有超市,有美容院,所有羊羊族群的羊都幸福快乐地生活。可是,对岸的森林里灰太狼带着他的妻子红太狼却对着一群群的肥羊咽着口沫,狼和羊自此上演一幕幕斗智斗勇、诙谐幽默的故事。

动漫启示:

作为一只狼,灰太狼总是抓不到羊;作为一只羊,喜羊羊勇敢,擅于和伙伴们合作,他总是能带领羊群远离狼的抓捕。这不但是智慧的体现,也是羊群合作的结果。生活在集体中的宝宝一样,要向喜羊羊学习,学会与同龄的小朋友和睦相处,遇到问题要知道如何寻求同伴的帮助,发挥有勇有谋的团队合作精神,打造最初的社交圈。

小建议:

宝宝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观看动画片。当美羊羊、懒羊羊被灰太狼抓走时,父母可以暂停动漫发问:如果你是喜羊羊会怎么营救小伙伴?当懒羊羊犯错时,父母从旁引导:知错能改的懒羊羊,还是大家的好朋友。如果宝宝平时跟小朋友游戏的互动能力比较弱,父母可以拿此动漫当范例,由父母扮演灰太狼,宝宝和小朋友们轮流扮演喜羊羊等其他角色,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培养宝宝坚强乐观的性格。

家教类动漫代表作:《不一样的兔子》

适合年龄:3岁以上

适合对象:所有宝宝

故事梗概:

《不一样的兔子1-26集》(音乐卷)引入了蒙特梭利快乐教学和哈佛右脑学习理论。整个动画片中没有枯燥的说教,让宝宝在紧张的故事发展和游戏中练习听辨绝对音高,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

动漫启示

该动漫着重于训练儿童听辨绝对音高的能力:就像我们掌握母语一样,听到单词,我们可以把它写下来;还可以毫不费力地即时造句说话。动漫运用故事游戏的方法帮助宝宝发展音乐智能,使孩子把音乐固化成音乐母语。而且该动漫还提供了系统的“好的耳朵”即绝对音高(perfectpitch)训练方法、游戏。比如彩球的游戏、毛绒动物藏猫儿的游戏等。并且把颜色与音符相联系,使3岁以上的宝宝更容易学会读五线。

小建议:

家长除了让宝宝自己看动画片来学习外,也要腾出一定的时间来,或和宝宝一起看漫画、做涂色,或和宝宝一起做教材里介绍的游戏。请永远记住,和宝宝一起学习才是效果最好的教育方法!

tipS

宝宝每次观看动漫的最佳时间为20-30分钟,视线与屏幕的距离要两米以上。

让宝宝带着思考去看动漫,比如,哆啦a梦和犬雄在这一集中从百宝袋里拿出了什么道具,解决了什么问题,帮助了什么人,等等。

奇妙的数学小知识篇10

一、联系实际生活,感知“对称美”

“对称”在自然界、艺术、科学上的例子很多,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的建筑、影像、事物开始,通过讲解、剖析、演示、图形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感知、认识对称美,使学生获得对对称美的感性理解,进而形成对对称美的一般认识。

案例1: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

教学伊始,教师展示学生校本课的剪纸作品,使学生感知身边存在对称物品,充分感受对称的意义以及在图形中的美。学生在惊叹于它的美时,就会沉浸在数学的独特美及其魅力之中,自然而然地就对轴对称图形这一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案例2:教学“有趣的算式”

学生会惊叹地发现这些算式在形式上是如此的对称与奇妙,原来数学的背后还蕴藏着如此规律的美!这样,教师便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知的学习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二、挖掘对称因素,发现“对称美”

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对称美,但是学生未必能感受到这些对称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对称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与图形中存在着对称的和谐美。

案例3:教学“轴对称图形”

(在学生展示收集的各类剪纸、英文字母等对称图形后)

师: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发现它们共同的特征吗?(学生讨论后揭示课题: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想剪一棵漂亮的小松树,谁能帮老师想想办法,怎么样剪更快、更漂亮?

生1:先画出一棵松树,然后剪下来。

生2: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画出松树的一半,然后剪下来,这样展开以后就是一棵漂亮的小松树。

(学生操作讨论后得到第二种方法较好)

……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设计动口说、动手操作、比较观察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对“对折”“完全重合”“对称轴”“轴对称”这几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提高感知能力,欣赏“对称美”

学生因生活环境、个性特点等不同,个体间存在现实差异。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差异的存在,通过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满足差异发展。

案例4:教学“你知道吗”

通过图案的设计与欣赏,引导学生逐步发现数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用对称美的眼光来观察0.618这个不起眼的小数,不仅使它变得妙不可言,就连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美不胜收;反之,如果是一个毫无对称美意识的人去认识0.618,就不会有美感,欣赏不到其中内在的对称美。经过这一过程,学生便从数学对称美的外在形式提高到内在理性美的认识,进而形成对对称美的初步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造“对称美”

有了认识、发现、欣赏对称美的一系列活动,学生形成了对对称美的规律性认识,再学习运用这些知识去猜想、探索、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认识对称美的最高要求——创造对称美,形成稳固的数学的理性认识。

案例5:教学“图形的旋转”

设计开放题:请同学们自己观察、分析,右图是怎么绘制出来的?

这一活动的安排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对称思想,通过具体实践操作,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与对称,让学生通过思考创造图案,给学生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奇妙方法和产生的奇妙效果,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