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安全规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13:14

工地安全规则篇1

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对此类案件处理不一,有的判令建设单位承担民事责任;有的判令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承担连带民事责任。因此,正确认定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责任主体是非常必要的。

一、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民事责任适用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之规定。

1、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侵权民事责任应适用《民法通则》之规定,而不应适用《建筑法》之规定。

《民法通则》调整的范围和有关相邻关系的规定及适用。《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加害方侵害相邻建筑物属侵害他人的财产所有权或使用权,故该侵权的民事责任属《民法通则》调整。该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属建设单位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使用土地时侵害相邻方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的财产权利,故该侵权的民事责任应适用此规定。

《建筑法》调整的范围和有关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及适用。《建筑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筑活动,实施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所称建筑活动,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由于从事建筑活动的主体包括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实施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的主体是管理机关,而并不包括建设工程相邻的一方,故该法调整的主体为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以及管理机关,而并不涉及相邻建筑物的所有人或使用人。虽然,该法第五章有关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中规定了建设各方的法定义务,但并未规定发生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时,加害方对相邻一方的民事责任。

2、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和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及区别

《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第3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2款规定了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第3款规定了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

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其构成要件为(1)行为违法,包括作为与不作为;(2)有损害事实;(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4)主观过错。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是指不要求完全具备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而是根据法律的特别规定应当对于他人的财产、人身损害承担的民事责任。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主观上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有过错承担民事责任,无过错不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需承担举证责任。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主观上则适用严格责任原则,也称无过错责任原则,即没有过错也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或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即加害人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才能不承担责任,否则就推定其有过错,并承担民事责任;或者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即对于损害的发生,加害人、受害人双方均没有过错,法院视情况分担损失的原则。(2)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由《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由法律特别规定。法律规定包括《民法通则》中的规定(第121条-127条、第133条)和民事法律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3、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民事责任属于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建设单位应当按无过错责任原则独立地向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

最高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03条(下称意见第103条)规定:“相邻一方在自己使用的土地上挖水沟、水池、地窖等或者种植的竹木根枝伸延,危及另一方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应当分别情况,责令其消除影响,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笔者认为,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民事责任应适用本条之规定。理由如下:

(1)该条为法律特别规定。该条规定虽不在《民法通则》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规定之列,但由于该规定属于民法中有关相邻关系的司法解释,并具备民事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因此,该条规定为法律特别规定。

(2)该条规定主观上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不适用过错推定或公平责任原则。该条中没有“相邻一方(加害方)有过错”之类似规定,同时该条中也没有“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及“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之类似规定。因此,该法律规范为特殊侵权中无过错责任原则之民事法律规范。

(3)该条在建设工程损害相邻建筑物的民事责任范围之内。该条虽未直接规定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情形,但在该条规定的假设条件中的“等”字,理所当然地已包括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情形。

(4)参照中国物权法研究课题组编制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135条之规定,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民事责任也应适用特殊侵权中的无过错民事责任。该条规定:“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挖掘土地或进行建筑时,不得因此使邻地的地基动摇或发生危险,或使邻地的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受其损害。前款情形,邻地所有人或使用人可以请求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停止施工、除去危险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受有损害的,并可请求损害赔偿”。同理,该条中也无加害人有过错、举证倒置、双方均无过错之规定,因此,该条规定更证明了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特殊侵权应适用无过错民事责任。

二、建设单位承担民事责任后的追偿权

在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纠纷中,建设单位按无过错责任原则独立地向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后,如果参与工程建设的其他主体有过错,那么建设单位有权向有过错方行使追偿权。

1、追偿权的取得。

该权利不是按连带责任之规定取得而是按约定或者法定取得。连带责任,是指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共同责任人不分份额地共同向权利人或者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有权向所有连带责任人请求承担民事责任,也有权向连带责任人之一请求承担全部的民事责任。向受害人承担责任超过自己份额的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承担连带责任需要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之间约定。因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不可能与受害人约定承担连带责任;涉及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法律也没有规定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向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相反,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法律已规定建设单位应独立承担特殊侵权的无过错民事责任,故建设单位在承担民事责任后,不具有按连带责任规定取得追偿权。

由于建设单位与参与工程建设的他方均有合同关系,与勘察设计单位有勘察设计合同关系;与施工企业有施工合同关系;与监理单位有委托监理合同关系,因此,建设单位在向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根据上述合同关系及履约事实,向过错方追偿。

《建筑法》第五章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了建设各方注意安全义务。其中,主要是:第37条规定了设计单位的注意安全义务,即建筑工程设计应当符合建筑安全规程和技术规范,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能。第38条、第39条、第40条、第41条、第44条、第47条、第51条规定了施工企业的注意安全义务,即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采取维护安全、防范风险等措施,对相邻的建筑物等可能造成损害的,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采取措施保护地下管线,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采取措施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不得违章指挥或者违章作业发生事故时,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第40条、第42条、第49条、50条规定了建设单位的注意安全义务,即向施工企业提供与施工现场相关的地下管线资料,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申请批准手续,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施工前委托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将房屋拆除委托给具备保证安全条件的施工企业承担。如果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是由于勘察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违反上述注意安全义务造成相邻方的损害,那么建设单位可以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向过错方主张权利。

2、追偿权的限制

工地安全规则篇2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监理

一、建立现场安全监理架构

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特点,配备安全监理人员,成立安全监理小组,并明确安全监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安全监理人员主要由土建、机电、给排水等专业的人员组成,并经安全培训,取得安全监理员上岗证。

二、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的配备

项目监理部应配备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便于安全监理人员随时查阅。主要应配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4、《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8、《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9、《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12、及时收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

三、编制安全监理方案

安全监理的主要方法有:

1、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

2、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3、督促施工单位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及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

4、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

(1)《营业执照》;(2)《资质证书》;(3)《安全生产许可证》;(4)《施工许可证》;(5)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安全专业人员的配备等;(6)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管理体系;(7)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证及管理情况;(9)各工种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10)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安全条件。

5、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由施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写;

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由具有法人资格的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

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变更或修改时,应按原程序由有关审批人员批准。

6、检查现场挂牌制度、封闭管理制度、现场围挡措施、总平面布置、消防设施、宿舍生活设施、保健急救、垃圾污水等是否符合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7、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落实分部、分项工程或各工序的安全防护措施;

8、审核施工单位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安全技术方案及安全措施;

9、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消防工作、防暑降温、文明施工、卫生防疫等各项工作;

10、经常进行质量安全综合检查。发现违章冒险作业的要责令其停止作业,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时及时下达监理通知,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或暂停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11、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及时向建设单位和当地安监站报告;

12、每日将安全检查情况记录在《监理日记》中;

13、及时与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沟通,汇报施工现场安全情况,重要事项要以书面形式汇报,对汇报过程要在《监理日记》中作好记录;

14、通过工地例会,及时协调所发现安全隐患中的有关难点、要点,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

四、编制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1、一般应单独编制如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2)土方开挖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3)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监理实施细则;(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监理实施细则;(5)“三宝”、“四口”防护安全监理实施细则;(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监理实施细则;(7)施工现场砖砌围墙安全监理实施细则;(8)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9)搅拌桩施工的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0)冲孔灌注桩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1)锤击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2)脚手架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3)模板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4)塔吊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5)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6)施工升降机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7)起重吊装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8)建筑拆除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19)幕墙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2、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相应工程概况;(2)相关的强制性标准要求;(3)安全监理控制要点、检查方法、频率和措施;(4)检查记录表。

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安全监理工作会议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监理小组成员召开安全监理工作会议。安全监理工作会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1、强调安全监理小组成员的职责;

2、强调学习并熟悉相关规范、监理方案、安全监理实施细则等;传达并执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

3、通报项目安全生产情况,对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交流安全监理工作心得,改进并完善安全监理各项工作;

六、加强跟踪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整改落实

安全监理小组成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跟踪检查,全面了解安全生产情况,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要督促施工单位整改落实。主要应检查和落实以下工作:1、施工单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到岗工作情况;2、施工现场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费用使用计划要求;3、施工现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否按照项目监理机构的指令实施整改;4、项目监理机构签发的工程暂停令是否已实施停工;5、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业情况应加强巡视检查,每日不少于一次,并填写危险性较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6、对施工总包单位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每月抽查一次,节假日、季节性、灾害性天气期间以及有关主管部门有规定要求时应增加抽查次数,并填写安全监理巡视检查记录。

工地安全规则篇3

一、增强包车客运源头治理,完善基本工作

(一)制止客运包车挂靠运营。按照《道路搭客运输及客运站治理规则》(交通运输部令2012年第4号)“国家执行道路客运企业品级评定准则和质量诺言审核准则,鼓舞道路客运运营者执行规划化、集约化、公司化运营,制止挂靠运营”的规则,唐山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要立刻对存在挂靠运营的客运包车进行彻底清算,经过公司收买的方法理安产权关系;市国资委、市城管局负责监视整改,保证运营方法符合规则要求。关于未按要求理安产权关系的客运包车,交通运输部分要作废其运营资历。关于达不到规则技能品级和类型品级的车辆,由道路客运企业自行组织施行更新,采取公车公营方法运营。

(二)避免客运包车超范围运营。根据《道路搭客运输及客运站治理规则》(交通运输部令2012年第4号),高端运营范围不克不及涵盖低端运营范围,省际包车不得逾越车辆《道路运输证》上审定的运营范围从事市际或县际包车客运。为使客运包车运营范围与其营业相顺应,防止超范围运营,各道路客运企业要立刻依法向交通运输部分请求处理省际包车的市际、县际包车客运运营答应。

(三)整合包车客运资本。针对现有客运包车治理中存在的涣散式单车治理、承包运营人自力承揽营业、车辆独自停放、安全例检准则难以落实、驾驶员运用布置随机性强等问题和破绽,道路客运企业要创新治理机制,整合包车客运资本,执行“一致安全治理体系体例、一致组织客源、一致调剂车辆、一致安全例检、一致收费规范、一致车辆停放”的“六一致”治理形式。各县(市)区交通运输部分负责对辖区客运包车施行日常行业监管。

(四)规范包车客运标记牌发放治理。道路客运企业要布置专人做好包车客运标记牌申领、发放、治理、注销工作;对包车客运标记牌执行交旧领新准则,做好发放台账注销;在对客运包车的《道路运输证》、《车辆行驶证》,驾驶员在本企业立案和车辆安全例检状况查对无误后,严厉按审定载客人数和运营范围与用车单位或小我签署包车合同。交通运输部分要规范包车客运标记牌发放和治理,做好签发前审核和台账注销工作,向符合规则的请求人每运次核发一张,发放台账保管2年。

(五)增强客运包车技能治理。道路客运企业要坚持完善客运包车日常安全检查和维护准则,布置专人负责车辆安全工作,对车辆按期进行安全检查和二级维护,记入车辆技能档案。承当客运包车二级维护功课的灵活车维修企业该当坚持车辆维修档案,除依照国家规范和技能规范认真执行客运包车二级维护功课外,每次二级维护功课要布置专人上车审核客运包车座位数目和车辆构造、尺寸转变等能否与出厂时坚持一致,能否有改装座位的陈迹,实时发现和改正擅自改装客运包车行为。

(六)严厉客运包车驾驶员治理。交通运输部分和公安部分要严厉执行驾驶员培训、测验准则,严把大中型客车驾驶员培训、测验和发证关。公安部分要坚持驾驶员交通违法、生事信息记载查询平台,向社会供应客运驾驶员的交通违法行为及交通变乱查询服务,实时向交通运输部分出具客运驾驶员三年无严重交通责任变乱证实;要严厉法律,对驾驶客运车辆载人超越审定人数20%以上、超越规则时速50%以上的严厉违法行为,在交通违法记分周期内记满12分;要将屡次违法记载未实时处置的客运驾驶员信息实时奉告交通运输部分和道路客运企业,催促其到公安机关承受处置,交通运输部分要催促客运企业对其进行教育处置,情节严厉的应调离驾驶岗位。对灵活车驾驶证被公安部分刊出或许撤消的客运包车驾驶员,由交通运输部分依法撤消其从业资历,三年内不得参与从业资历测验。道路客运企业要严把客运包车驾驶员聘用关,当面搜检驾驶员的驾驶证件、从业资历和驾驶阅历,与符合前提的驾驶员依法签署聘用合同;执行驾驶员立案注销准则,坚持驾驶员步队相对不变,严禁未经交通运输部分诚信审核的驾驶员从事包车客运营业;客运包车领取包车客运标记牌后,不得私自调整驾驶员。道路客运企业要制订严厉的避免委靡驾驶办法,布置、催促驾驶员应用服务区等设备落地歇息;客运包车每日运转里程超越400公里(高速公路驾驶员直达客运超越600公里)的,必需装备两名以上驾驶员;驾驶员延续驾驶不得超越4小时,或许24小时内累计驾驶不得超越8小时。道路客运企业要按期组织对客运包车驾驶员的教育和培训,实时对违法驾驶员进行教育和处置,不时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认识、营业本质和应急措置技艺。

二、增强客运包车动态监管,保证运营安全

(一)执行客运包车发车前安全奉告准则。依照交通运输部《关于积极履行道路客运安全奉告准则有关事项的通知》(走运发[]396号)要求,在客运包车发车前,道路客运企业要明确要求车辆驾驶员向搭客奉告以下内容:道路客运企业称号、客车号牌、驾驶员姓名和监视告发德律风;客运车辆审定载客人数、行驶线路、半途歇息站点;车辆安全出口及应急出口逃生、安全带和安全锤运用办法;司法律例规则事项,如制止搭客携带或客运车辆装运的风险品,制止超载、超速、委靡驾驶的规则,特殊是延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越4小时,制止在高速公路上和未经同意的站点上下客,制止携带风险品进站上车,制止改动线路行驶,制止封闭GpS,制止客车22时至清晨6时路过三级以下山区公路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前提的路段,卧铺客车清晨2时至5时泊车歇息,以及客运票价的有关规则等。

(二)严厉依照商定开始地和线路运营。道路客运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对包车客运车辆的运营治理,客运包车该当凭车籍地点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治理机构核发的包车客运标记牌,严厉依照包车合同上商定的时间、目标地和线路运转,随车持有包车票或包车合同,不得按班车形式定点定线运营,不得招徕包车合同外的搭客搭车。单程包车回程载客时,须向回程客源地运管部分立案,未经回程客源地点地县级以上运管部分同意,不得回程载客。

(三)落实道路客运企业卫星定位监控主体责任。按照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安监总局、工信部《关于增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工作的通知》(走运发〔〕80号)要求,道路客运企业要制订完善卫星定位安装装置运用规则,坚持动态监控工作台账,依据车辆行经道路的实践状况,设置响应的车辆行驶速度限速规范;装备专职人员负责监控车辆行驶动态,剖析处置动态信息;充分运用卫星定位监控手段增强对所属车辆和驾驶员的日常监视,制订改正违章和处分办法,实时改正和处置超速、委靡驾驶等违法驾驶行为,并抄告公安交管部分,对有屡次违法驾驶行为的驾驶员要按规则加剧处置,情节严厉的要将其调离驾驶岗位,对违法驾驶的卫星定位信息要至少保管1年时间;要按期检查车载卫星定位安装运用状况,保证车辆在线时间。对不按规则运用、成心损坏卫星定位安装的单位和小我,以及不严厉监控车辆行驶动态的值守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则赐与处置;形成严厉结果的,依法追查企业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司法责任。

三、增强组织指导,落实工作责任

增强包车客运安全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安全,事关社会调和不变。各级、各有关部分、各道路客运企业要站在讲政治、保不变、惠民生的高度,充分看法增强客运包车安全治理的主要性、紧迫性,具体构建县政府一致指导、部分依法监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工作格式,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客运包车运输安全。

各级县政府要把增强客运包车安全治理工作归入主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增强道路安全整治的各项规则和要求,统策划划客运包车安全治理工作,协调停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和催促有关部分、企业认真实行各自职责,狠抓各项安全工作办法的落实。各级县政府及各有关部分要坚持健全指导班子全员道路客运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要求,首要指导负总责,分担指导直接负责道路客运安全工作,其他副职依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准则,抓好分担工作范围内的道路客运安全工作。

工地安全规则篇4

一、本准则合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

二、建设工程严重风险源范围:

《风险性较大的分局部项工程安全治理施行细则》(建安[]16号)规则的“风险性较大工程”:

1.开挖深度超越3m(含3m)的基坑(槽)支护与开挖,或深度虽未超越3m,但地质前提和四周情况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等工程。

2.各类东西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大模板等;各类混凝土模板支持工程,包括搭设高度超越5m(含5m)、搭设跨度超越10m(含10m)、高度大于支持程度投影宽度且相对自力无联络构件的混凝土支持工程。

3.脚手架工程,包括高度超越18m(含18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起落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挂脚手架、吊篮脚手架、卸料平台及转运平台等工程。

4.采用人工、机械撤除或爆破撤除的工程。

5.起重吊装工程及装置拆开工程。

6.其他风险性较大的工程,包括建筑幕墙的装置工程、预应力构造张拉工程、地道工程施工、桥梁工程施工(含架桥)、特种设备施工、钢构造、网架和索膜构造装置工程、6米以上的边坡施工、人工挖孔桩工程、地下暗挖、顶管及程度功课工程、采用新技能、新工艺、新资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能规范的非凡工程。

三、施工单位在处理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监督手续时,应照实申报拟建工程的严重风险源(附表二)。不据实申报或不申报的,建设行政主管部分不予以处理安全监督手续。

四、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坚持严重风险源公示准则,公示施工中分歧阶段、分歧时段的严重风险源,设置风险源的戒备线和警示标志,夺目地位挂设“严重风险源公示牌”(附表一),公示牌内容应注明风险源、施工部位、防护办法和责任人等内容。对存在严重风险源的分项分部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坚持严重风险源安全治理档案和台帐。专项施工方案除应包括响应的安全技能办法外,还应按规则供应专家论证搜检意见(超越必然规划的)、监控办法、应急预案以及紧要救护等内容。

五、施工单位应在严重风险源分局部项工程施工前将相关材料(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搜检意见、监控办法、应急预案等)和建筑工程严重风险源施行申报单(附表三)报送工程地点地安监站,经安监站搜检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严重风险源部位施工。

六、监理单位应对工程中严重风险源的专项方案进行审核,并在专项施工方案审批表、建筑工程严重风险源申报表、建筑工程严重风险源施工申报单和施行终了奉告书(附表四)上签订总监姓名,监督施工单位坚持和完善严重风险源的公示、监控、整改以及专项施工方案的施行。

七、施工单位应在每月25日前将本单位在本月内所承建工程的严重风险源跟踪监控状况和已施行终了奉告单及企业每月进行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检查表报送工程地点地安监站,安监站应对企业所上报的安全生产监管资料坚持台帐,并作为对企业安保系统审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八、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分应将严重风险源分局部项工程作为安全监督的重点,坚持监管责任制,并制订严重风险源分局部项工程跟踪监督方案,将本辖区严重风险源分局部项工程安全监管状况和数据实时录入“风险性较大的分局部项工程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发现未按《风险性较大的分局部项工程安全治理施行细则》(建安[]16号)的规则编制、审核、审批、论证搜检和在施行专项方案进程中未按规则组织检查验收、监控等状况的,应实时责令相关责任主体予以矫正,情节严厉的根据有关司法律例赐与处分。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分每月28日前依照《建筑与市政施工事故隐患分级治理施行方法(试行)的通知》(建安[]11号)将本辖区二级以上严重风险源监控状况汇总(附表五)报宜春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治理站。

工地安全规则篇5

出席会议的中方代表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梁嘉琨同志和总局政策法规司、总局财务司、总局安监一司、煤监局安全监察司、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开滦集团的相关领导。

欧盟委员会就业、社会事务和机会均等总司社会对话司司长阿米恩多・席尔瓦先生、欧盟委员会政策官员安东尼奥・卡玛落塔、欧盟委员会政策官员马修・海伯雷斯顿、比利时联邦公共服务就业、劳工与社会对话司司长克里斯提・德佛里、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司长尔里奇・库勒曼、捷克矿山局副局长安东尼尼・托佛等欧盟代表出席了会议。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监察司副司长李伟敏做出重要讲话。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2000年1月,成立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代表国家对各级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监察。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理的煤矿安全国家监察体制,具体是在国家层面,设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地方层面,全国设立27个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76个区域监察分局。煤矿安全监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履行国家监察职责,加强安全监察执法,在保障和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推动煤炭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好转作出了贡献。

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刚刚建立的2000年,全国发生煤矿事故2720起,死亡5796人,百万吨死亡率为5.71;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发生75起,死亡1405人。2009年,全国发生煤矿事故1616起,死亡2631人,百万吨死亡率0.892。与2000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104起,下降40.6%;死亡人数减少3165人,下降54.6%;百万吨死亡率减少4.818,下降84.4%。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与2000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55起,死亡人数减少896人,分别下降73.3%和63.8%。

我国煤矿安全监察执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煤矿安全准入方面的执法监察

煤矿安全准入方面的执法监察主要是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即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工作。

第一,对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的执法监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003年8月,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了《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对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

2008年11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了《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和《煤矿建设项目安全核准基本要求》规定:“煤矿建设项目应当进行安全评价,其初步设计应当按规定编制安全专篇。安全专篇应当包括安全条件的论证、安全设施的设计等内容”。

目前,国家对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实行的是分级负责制,设计或者新增的生产能力在120万吨/年以上的井工煤矿建设项目、400万吨/年以上的露天煤矿建设项目,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设计或者新增的生产能力在45万吨/年以上120万吨/年以下的井工煤矿建设项目、400万吨/年以下的露天煤矿建设项目,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设计或者新增的牛产能力在45万吨/年以下的井工煤矿建设项目,由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负责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按照规定和要求,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一是通过抓好资料受理、专家审查、会议评审、专家复核、设计变更、集体研究等六个关键环节,严把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关;

二是通过抓好初步验收、编制方案、现场验收、问题复查四个关键步骤,严把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关;

二是严格执行“四个不准”,即:项目未经核准不准受理安全专篇、安全专篇未审批不准开工建设、未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不准进行矿井竣工验收、安全设施和条件未通过竣工验收不准受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

四是根据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和专项监察活动,抓好在建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工作的执法监察。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二条规定:“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以下统称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

2004年5月,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实行企业申请、两级发证、属地监管的原则。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煤矿企业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八个方面的条件。如,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各工种操作规程等。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依法依规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严格审查,严把申请材料审查关、评价报告审查关、安全条件现场核查关、审批发证关等四个关口:

二是规范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受理、审查、制证、颁发等工作程序,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职责,细化各工作环节相衔接的要求;

三是强化安全生产许可证档案管理、定期公告、电子化管理等基础工作;

四是开展安全生产许可证专项监察活动,督促煤矿企业持续保持颁证条件。

五是严格执法,对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不符合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严格按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二、对煤矿的安全监察执法工作

2000年11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成立不久,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职责和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为贯彻落实国家对煤矿安全监察的相关规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出台了《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国有煤矿瓦斯治理规定》、《国有煤矿瓦斯治理安全监察规定》等一系列相关部门规章。2007年11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印发了《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的编制审批考核办法(试行)》,对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监察分局年度和月度监察执法计划的编制、审批和考核等工作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建立了按计划实施监察的工作制度。

2008年9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印发了《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试行)》,将煤矿

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行为分为采掘工程、“一通三防”、防治水等20个类别,按其违法行为的轻重程度,依据国家法规和部门规章对处罚的幅度进行了细化,规范了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方面的监察执法行为。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相关规定,不断强化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

一是科学合理编制年度煤矿安全监察执法计划,紧紧抓住对事故多发地区和灾害严重矿井的监察。

二是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实施,重点开展“三项监察”。以督促煤矿重大隐患排查治理为主要内容,对重点地区和重点矿井开展重点监察;根据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日常性监督检查的情况,开展定期监察。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严格执法计划的考核。对执法计划的考核采取听取工作汇报、现场查阅资料、抽查执法案卷等方式进行,查阅的资料包括各类文件、执法工作制度、执法文书等。

四是开展执法文书评比,规范执法文书的制作。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定期开展执法文书评比活动,通过“五查五看”严把案卷质量关,规范执法文书的制作。

五是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试行)》和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制定的实施细则。在执行中注重把握了七个方面的原则,即:明确实施标准的适用范围、行政处罚遵循过罚相当的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后法优于前先法的原则、依法从轻处罚的原则、依法从重处罚的原则、对多项违法行为分别裁量,合并处罚的原则、不同数额行政处罚的权限原则。

六是创新执法方式,努力提高监察执法效能。经过十年的探索,我们总结出一些效果较好的监察执法方式和方法,大大提高了监察执法的效果。主要有集中式监察、解剖式监察、示范式监察、交叉式监察、预防式监察等办法。

三、对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监督检查

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积极性。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明确了“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格局,赋予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丁作进行检查指导的职能。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明确“加强对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职责。”

2009年4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对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监督检查的意见》,明确了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工作方式、工作要求。按照规定和要求,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办法。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实施办法中明确了省局负责监督检查市级监管部门,分局负责监督检查县级监管部门的“下管一级”的相关工作原则。

二是建立完善相关工作的沟通机制、联合执法机制、联席会议机制、信息交流机制等“四项机制”,形成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合力。

三是进行量化评分考核。考核结果向地方监管部门进行通报。定期以书面形式向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送辖区内煤矿安全监管情况等。

四是开展联合执法,凝聚煤矿安全工作合力,为联合执法提供措施保障。

五是通过向有关地方政府提交加强和改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建议书,向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送达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监察意见书,地方党委、政府的煤矿安全生产意识明显提高。

工地安全规则篇6

【关键词】矿山管理安全管理企业管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恶性竞争对矿山企业产生巨大冲击,加上对资源开发单纯的索取观念,矿山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使得矿业企业的投资无论是国有大矿还是乡镇小矿都严重不足,只投入了保生产的基本建设资金,保安全的投资普遍欠账,致使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意识淡化、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现场管理混乱、职工缺乏安全培训违章作业等,各类安全隐患显著增多,开采环境不断恶化,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造成矿山事故死亡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在国内各行业中排第一位。良好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可以保证企业生产得以平稳、顺利地进行,而落后的不合适宜的安全管理模式,则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当旧的安全管理模式不适应新的办矿模式下安全生产的要求时,提出一个新的较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是非常迫切必要的。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矿山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相应的策略。

1加强矿山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矿山企业安全事故频发,显示矿山安全管理不完善,现有的政府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受到了市场经济管理创新体制的挑战,新的安全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使得政府外部管理与企业内部管理受到削弱,造成安全生产管理失控的局面。

我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中主要存在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安全文化明显落后,大部分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等问题。在新办矿模式下,如何解决我国矿山存在的安全问题;如何强化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使安全管理模式匹配办矿模式的发展;以及如何完善矿山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体系等问题,是我国矿山走出安全困境的迫切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的安全状况完全取决于其安全管理运行模式,良好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可以保证企业生产得以平稳、顺利地进行,而落后的不合适宜的安全管理模式,则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无论从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趋势,保证国际经济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我国矿山企业都要改善其安全管理模式,实现安全生产,保证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逐渐提高,安全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日益更新,也应尽早推行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管理体系模式。

2矿山安全管理的策略分析

2.1制定相应的安全政策

有效的安全政策可以让企业清楚的跟从,有助各方面商业表现,是组成不断改进具体承诺的一部分。为确保所建立与实施的安全要素化管理模式能够达到控制矿山安全风险和持续改进安全绩效的目的,安全政策应包括以下的要求和承诺:认识工作安全与健康是企业的商业表现的一部分,是整个管理体系的优先事项之一,遵守自身所适用且现行有效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争取达到一个高水平的职业安全与健康表现,提供足够及适当的资源去实施该政策,应将安全与健康管理列为由高级行政人员到一线管理阶层的其中一项主要职责,同时,政策应可以表达矿山企业的整体意向、方法、目标及行动和反应所依据的标准和原则。

2.2设立安全部门

安全部门或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应协调各级去实施安全计划。其主要职责是建议各级管理层一些安全与健康的守则、条件及标准。安全部门应包括以下职责:作为安全咨询中心及内部安全顾问,计划及制订安全计划,建议有关的安全与健康事项给最高管理层及各级管理层,协调安全计划的实施,监察安全计划的实施,跟进安全事项的纠正行动及检核安全措施的有效性,负责组织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2.3制定内部安全规则

为达到安全管理制度的最终目标,防止员工在工作场所受伤及健康受损,矿山企业应制定内部安全规则。内部安全规则包括一般规则、特别工作规则、特别工作的准许证及工序。矿山企业应依据国家的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矿山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及规范、国际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以及最好的行业守则及行业表现,建立矿山范畴的内部安全规则。企业在制定内部安全规则时,最好先行咨询员工。如果企业设有安全委员会,安全委员会应商讨安全规则及运行程序的详情。工作规则及程序应以书面形式传达给有关所有员工,确保员工得到有关他们所要遵守的所有规则及程序。

2.4进行安全事故调查和分析

总结前期危险状况,并以此为根据,加强防护措施。对前期危险状况进行汇总分析,对事故原因的汇总可分为确定性因素、半确定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要坚决杜绝确定性因素的危害,要重视不确定因素和半确定因素,因为有时候不确定因素和半确定因素所带来的危害往往更大。事故的因素分析非常重要,可以有效的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2.5建立安全事故应急计划和评价

安全事故应急计划是针对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的方法、程序的安排。应急计划的制定主要是为了有效的减少因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是事后的处理方式。事故的发生有时候是我们忽略或者说我们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事后的计划就非常的有必要。同时还要注意对计划的评价。一个计划是否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在事故中计划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对计划的评价是计划不断完善的基础。只有准确的到位的评价才能体现计划的真正价值,才能为以后计划的改进和实施提供依据。

3结语

由于矿山企业特点各异,要想设计一个涉及到各矿山企业特点的宏观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很困难的。各矿山企业应在其有关生产中发展、实施、维持和持续改进一套安全管理制度,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规模,加入附加自定的安全管理元素,并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魏振宽,郭兴林.我国煤矿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29(8):23-24.

工地安全规则篇7

防火墙是指在外界网络与本地网络之间的一道隔离防御系统。应用防火墙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网络入、出环节的控制,促使各环节经过防火墙的检查,从而有效预防网络遭到外来因素的破坏和干扰,达到保护内部网络不受非法访问的目的。

2防火墙的功能

2.1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能

防火墙的应用能大幅度提升内部网络的安全性能,降低安全风险。比如,防火墙可以迫使nFS的进、出受网络保护。此外,防火墙还能保护网络免受路由的攻击,抵挡各种不安全因素,并通知管理员。

2.2强化网络安全

执行站点安全策略配备在防火墙内部,相比于传统的将安全问题分散到不同主机上的方式,这种集中安全管理的防火墙更加经济、安全。

2.3监控网络的访问和存取

防火墙能有效记录各种网络活动,遇到可疑的网络活动时会报警,并为网络管理员提供全面的信息,比如谁在访问网络、在网路上访问哪些信息。一旦防火墙监控到可疑动作,就会自动报警,并提供攻击和监测的具体信息。

2.4保护内部信息不被泄露

通过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保护和划分,可实现对内部重点网络的保护和隔离,降低了重点局部网络安全问题对整个局域网内部的影响。应用防火墙后,网络具有了加密和身份验证功能,进一步降低了网络暴露在外的风险,从而保护内部信息不被泄露。

3防火墙架构分析

完整的防火墙由服务器和屏蔽路由器组成。通过屏蔽路由器可有效预防ip欺骗性攻击。该系统硬件成本比较低、架构简单,但因缺乏用户身份验证和管理投资,很难建立包过滤规则。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路由生产厂家开始关注并开发具有过滤规则的用户界面,积极制订用户身份标准认证协议。通过服务器能有效识别、屏蔽和拒绝非法请求。在该系统中,具有账号管理、记录日志、身份认证功能,但如果想全面提升安全保障力度,则需要建立应用层对应网关,但其不易被系统接受。该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是以部署内部防火墙和外部防火墙的方式实现的。部署防火墙可有效过滤各种信息,保护敏感数据不被破坏和偷窃。同时,还能详细记录有关事件的发生时间与操作行为。

4网络安全技术要点分析

应用防火墙能提高内部网络的安全性,但并不意味着能做到万无一失。深入分析防火墙的原理和实现方式后,笔者总结了以下技术要点。

4.1合理选择防火墙

作为一种对于网络完全有效的防护方式,防火墙有多种实现方式。在合理选择防火墙前,需要全面进行风险分析、需求分析,进一步制订安全防范策略,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护方式,尽可能地保持安全政策与防护方式的统一性。

4.2准确评估防火墙失效问题

在评价防火墙安全性和性能的过程中,需要查看防火墙运行是否正常、能否阻挡非法访问或恶意攻击;如果防火墙被攻破,则其状态是怎样的。按照一定的级别划分,防火墙失效有4种情况:①在没有被攻破时能正常工作;②在受到伤害时可以重新启动,并恢复至之前的工作界面;③禁止和关闭所有通行数据;④关闭且允许数据继续通行。第一种和第二种状态比较理想,第四种状态最不安全。在选择防火墙的过程中,需要验证并准确评估其失效状态。

4.3防火墙的动态维护

在安装防火墙和防火墙投入使用后,需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动态性维护,维护和跟踪其发展动态,时刻观察动态并与之保持联系。一旦发现安全漏洞,则会积极推出补救措施,并及时更新防火墙。

4.4可靠规则集的制订

可靠规则集的制订是使防火墙安全、有效的关键性步骤。如果防火墙的规则集不正确,则再强大的防火墙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4.4.1制订安全性策略

应由上级管理人员制订安全防范策略,使防火墙成为实施安全防范策略的工具。在制订规则集前,必须全面掌握安全策略,建设以下3方面的内容:①内部员工访问网络不受限制;②外部用户能使用email服务器和web服务器;③管理员能远程访问系统。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部门的安全策略要远远超过上述内容。

4.4.2积极构建安全体系

在将一项安全策略转化成技术的过程中,内部员工访问网络不受限制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这是因为内部网络中的所有数据信息都允许在网络中传输。对于外部用户能使用email服务器和web服务器,需要建立email服务器和web服务器,这是因为所有人都能访问email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因此,不能信任所有人。鉴于此,可以将email服务器和web服务器放到DmZ中去实现,DmZ是一个孤立的网络,经常存放不被信任的系统。该网络中的系统无法连接、启动内部网络。对于管理员远程访问系统而言,可通过加密服务的方式进行。笔者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加入DnS,虽然上述安全策略中未陈述此项内容,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需积极提供该服务。

4.4.3规则次序的制订

规则次序的制订非常重要。不同的规则次序排列相同的规则时,可能会彻底改变防火墙的运行情况。比如,大部分防火墙按照顺序对数据包进行检查,收到第一个数据包与第一条规则相对应,收到第二个数据包与第二条规则相对应,以此类推。如果检查到匹配选项,则会停止检查;如果没有找到匹配规则,则会拒绝该数据包。一般而言,比较特殊的规则应放在前面,比较普通的规则应放在后面。这样的方式能有效避免防火墙的错误配置。

4.4.4落实规则集

一旦确认了规则次数和安全防范策略,就要落实每条规则。在实际落实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8个关键点:①切断不必要的防火墙默认服务;②内部网络的所有人都能出网,任何服务都被允许,与安全策略规定吻合;③增添锁定规则,除管理员之外,其他人员都不能访问防火墙;④丢弃不匹配的数据包,且不记录;⑤允许网络用户访问DnS,允许内部用户和网络用户依照邮件传递协议访问邮件服务器,允许内部pop访问;不允许内部用户公开访问DmZ;⑥拒绝、警告、记录DmZ与内部用户之间的通话;⑦管理员能通过加密方式访问内部网络;⑧将最常用规则尽可能地放到规则集上部,进一步提升防火墙的安全性能。

4.4.5更换控制

合理制订各项规则后,需标注详细、经常更新这些规则。详细的标注能更好地指导人们认识规则的具体内容,全面掌握规则后,出现的错误配置概率会更低。如果一个机构设有多重防火墙,则在修改规则的过程中需要标记清楚更改人员的姓名、更改原因和更改时间。

4.4.6强化审计工作

完成规则集的制订后,下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测。需要注意的是,建立有效防火墙的关键在于建立简单的规则集,错误配置是网络的最大敌人。因此,应尽可能确保规则集的简短和简洁。简单的规则集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容易。笔者建议,规则集应在30条以内,如果1个规则集超过50条,则必将会失败。规则集越简单,出现错误配置的概率就越小,所以,简单的规则集无形之中提高了安全性能。

5结束语

工地安全规则篇8

【关键词】安全生产评价体系

一、我国安全评价体系现状

1.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源与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很大,发展不平衡,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在很多地区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忽视劳动者生命和健康。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三方面:一是企业生产一线的从业人员安全技术差异大,他们并不是安全评估人员,为了从业去考资格证,很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专业的安全评价从业人员又缺乏企业生产条件的安全评价现场经验,用理论去指导实际,难以落实,导致理论和实际生产经验脱节,安全评价不能得到较好的应用;二是没有专门的、系统的安全评价法律或法规对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进行指导;三是由于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安全评价标准的滞后,需要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国家制定的安全评价标准中并没有规定,这就使很多企业存在着监管的空白。

2.新的安全评价方法,逐步得到应用。在我国很多科研单位、大型企业和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评价方法做出研究,并对很多行业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了优化。在高危行业如:危险化学品生产、非煤矿山、煤矿等行业,做出了安全评价技术规范性指导,有《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煤矿安全评价导则》、《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导则》等,目前这些安全评价规则已被广泛应用。

3.安全评价机构及其从业技术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国家的重视,安全评价机构及其从业技术人员数量快速增长,据调查,截止2010年底,获得部级安全评价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为710家,其相关的参加全国考试并取得从业资格的在2万人以上,经过国家和地方组织的,培训人员在5万人以上,安全评价从业人员的队伍已形成规模,安全评价涉猎的行业已包括非煤矿山、煤矿、建筑、采油、冶金、危险化学品等等各个行业,并且这些行业里不少具有高水平的从业人员已参与到安全评价工作中,使得安全评价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4.安全评价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正逐步完善。安全评价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无到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到相关的具体安全生产条例的施行,都标志着安全评价体系在法律层面上正逐步完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还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安全评价技术规范性指导文件,如《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煤矿安全评价导则》、《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导则》等。

二、从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着手完善安全评价体系

化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对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不仅要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化工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从事高危行业的一线员工要通过与本工种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及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技能操作考核,取得上岗安全资格证书。安全评价的全过程应当有企业的安全技术干部、企业领导参加,带领全体员工,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在生产岗位上组织自查,并形成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

三、强化安全监管部门规范安全评价行为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执行的主体。目前,各地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不健全、不规范,人员配置不合理,安全监察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均衡,使我们现在的监察工作不到位。要抓紧完善全国安全生产的监管体系,必须确立安全生产执法主体的地位,日常经费纳入财政专项资金,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的权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评价标准实施监督管理,减少或者不遗留安全隐患,做好预防,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对评价中介机构加强业务指导,努力提高安全评价机构业务水平。针对评价机构的评价报告加强了对评价报告的审查备案工作,及时指导,使评价报告具有指导性。

四、完善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完善安全评价标准是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安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完善,不管如何,最后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出台,才具有效力。而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其中监管主体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置及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比例未具体说明,安全评价适用的尺度不明确,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不明确,整改的操作流程没有明确的说明。所以应尽快做好安全生产法的配套和细化的立法工作,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评价法规和条例,使之形成规章制度;其次,要研究制定高危行业市场准入的法律制度,提高企业市场准入的标准,凡是未达到准入标准的企业均不可以从事该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违反者要加大处罚力度;最后,根据司法经验和实际操作效果进行总结,对事故频发的行业进行分析,改进其评价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五、完善安全生产评价机构

工地安全规则篇9

[关键词] 资金安全;原则;框架;策略;机制

在资金规模增长、资金系统结构复杂、覆盖范围扩大等情况下,资金的安全成为资金管理者关注和考虑的首要问题。资金安全依赖于许多因素,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绝对安全的资金系统无法存在,但设计良好的安全系统架构将实现安全堡垒的作用,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全面保障资金的安全。

一、资金安全建设原则

一个所谓的资金安全系统实际上应该是“使入侵者花费不可接受的成本和风险才能闯入”的系统,它与资金的规模、结构、应用业务的程序、功能和实现方式密切相关。一个好的安全设计应该结合现有资金和业务的特点,充分考虑发展的需求。资金安全系统应根据企业的总体规划,有关建设原则和技术规范,做出资金安全系统总体设计规划,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解决资金的主要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能。一方面,总体规划可以全面分析资金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指导安全工程的一次性或分步实施;另一方面,结合安全总体规划,考虑资金系统发展的需求,能使人们的安全投入不会因为系统、资金和业务的发展而不适应,造成投资浪费。资金安全系统应包括资金的筹集、存储和使用等各个方面。

(一)完整性原则

资金安全建设必需保证整个防御系统的完整性。一个较好的安全措施往往是多种方法适当综合的应用结果。单一的安全措施对安全问题的发现、处理、控制等能力各有优劣,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需要不同安全措施之间的安全互补,通过这种对照、比较,可以提高系统对安全事件响应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二)动态性原则

威胁攻击技术的发展,使资金安全变成了一个动态的过程,静止不变的安全机制根本无法适应资金安全的需要。所选用的安全措施必须及时地、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适时进行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换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三)专业性原则

攻击技术和防御技术是资金安全的一对矛盾体,两种技术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对系统的安全提出了挑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同时掌握了这两种技术才能对系统的安全有全面的认识,才能提供有效的安全技术及服务,这就需要资金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要拥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并能长期的进行技术研究、积累。

(四)可控性原则

安全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有很好的可控性,而这一点也是安全的核心,这就要求安全措施本身具有安全性和针对性。换言之,一项不易控制的技术或措施,其本身就是不安全的。

(五)可操作性原则

安全措施要由人来完成,如果措施过于复杂,对人的要求过高,一般人员难以胜任,有可能降低系统的安全性。

二、常见的资金安全隐患

常见的资金安全隐患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安全。物理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包含了资金以及资金数据在物理介质中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因此,要采取措施提高介质的安全级别。如许多企业在财务办公场所和重要物质的存放地安装较高级别的防火防盗设备,在办公自动化和网络支付条件下,不断升级计算机加密软件等。

2.“黑客”入侵。资金“黑客”一直处心积虑地找寻资金管理系统的漏洞,伺机攻击,一旦成功,将带来巨大的损失。这里的“黑客”是相对资金系统而言,可以来自企业的外部和内部。“黑客”行为非法,采用自外向里的侵犯路径,目的为占用企业合法资金。比如,外来人员的抢、盗、骗行为,内部人员挪用公款、截留收入,套取现金、变卖设备等行为。

3.资金“泄漏”。各类资金连接的项目众多、关系纵横交错,结成庞大的资金关系网本身难免安全薄弱环节,有可能造成资金自内向外的“泄漏”,游离到安全系统之外。这实质上是资金安全系统本身的隐患,包括设计隐患、建设隐患、使用隐患。如有些单位的资金审批制度不健全,一些重大投资项目也由一人说了算,最后导致投资失败,资金外流,损失重大。有些单位预算项目与实际执行的项目不衔接,不按规定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也会使得管理混乱,为懈怠、渎职、腐败等提供方便。

三、资金安全框架

资金安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即资金安全保证系统、资金安全监察系统、资金安全评价系统。

1.资金安全保证系统,是保证资金可靠完成企业各项任务的系统工程。对资金的安全负有具体的实施、完成职责。系统内容包括: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决策、指挥工作;各岗位的职责:相应的规章制度;物理环境安全;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可靠地进行资金及其相关信息的管理;保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适时组织安全检查;制订、落实反事故措施等。

2.资金安全监察系统,是监督、监察安全保证系统在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各种安全法规及规章制度,是否保证了资金过程的安全可靠的独立系统,对资金安全负有监督、监察的职责。系统内容包括:深入工作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整改;监督、检查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修订、审批工作;参加事故调查,提出处理和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及时进行事故通报;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资金安全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或风险评价。安全评价是以实现资金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的最优方案,系统地从计划、渠道、应用、维护等全过程进行观测,建立以量化指标为主的评价指标系统,设定合理的“警戒线”,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资金安全的保证、监察、评价虽然是在同一领导、同一决策、同一指导方针下为资金的安全开展的工作,但在各项工作上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侧重面。所以,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否则将会造成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状况。

四、资金安全策略

在整体框架内,遵循资金安全建设原则,在实施时采用如下策略:

1.使用不同等级的安全措施进行集成,在不同的资金环境使用与之相应等级的安全措施,普通资金与重要资金要分别管理,如对职工借款和对在建工程的预付款,安全等级就不同,采用的审批程序等管理措施也不同。

2.采用有效的预警方案,及时提供必要的安全响应和提示,最大程度的保护企业资金安全,如对应收账款余额设定“警戒线”。

3.采用可分级、分布、集中管理并可进行互动的管理控制模式。由于资金和系统的复杂性,对其管理控制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不仅要进行集中、分布的管理控制,还要采用能够进行分级的管理控制以适应大规模资金的需要,同时不同类型资金之间应能够进行有效的互动,以提高系统的防御能力。在分级核算、管理的企业和一些分权管理的大型公司,这项策略尤为重要。

4.在选择安全措施时需要保证符合相应的法规,尤其是相关的资金安全标准。如制订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办法,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国有资金的管理法规、以及内部控制规范等财经法规的规定。

5.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企业资金管理越来越依靠计算机系统,但在承担安全保证任务上,即便是最好的、最值得信赖的计算机系统,也不能完全取代人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安全组织和管理制度。对涉及资金及其数据的人员,要在任职条件、聘用程序、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尤其是要明确在企业资金活动中每个人的职责,并保证每个人的权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监督和约束。

五、资金安全管理机制

资金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基于三个原则:

1.多人负责原则。每项与资金安全有关的活动都必须有两人或多人参与,对重大资金活动,必须有一个权责明晰的决策群体负责。

2.任期有限原则。一般地讲,任何人最好不要长期担任与资金安全有关的职务,以免误认为这个职务是专有的或永久性的。所以除了会计人员轮岗制度,还应制定相关决策层人员的轮换制度。

3.职责分离原则。在资金处理系统工作的人员不要参与职责以外、与安全有关的事情。如出纳人员不应参与采购、投资等资金应用的决策、运作,这也是内部控制中职务不相容原则的细化。

资金系统的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管理原则和该系统处理数据的保密性,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或采用相应规范,其具体工作是:(i)确定各类资金的安全等级及安全管理的范围。(2)制订相应的出入管理制度。对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系统,要实行分区控制,限制工作人员出入与自己工作无关的区域。如非出纳人员不得擅自接触保险箱。(3)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要根据职责分离和多人负责的原则,各负其责,不能超越自己的管辖范围。如验收、登记设备时的程序要求。(4)制订完备的资金安全系统检查维护制度。对检查维护的内容和维护前后的情况要详细记录,如发现资金异动,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5)制订应急措施。要制订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尽快恢复的应急措施,使损失减至最小。如制定丢失票据时的处理办法。(6)建立人员雇用和解聘制度,对工作调动和离职人员要及时调整相应的授权。(7)加强对资金用户的培训,只有当员工对资金安全性都有了深入了解后,才能真正降低资金系统的安全风险。所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财会知识的宣传,是创建资金安全环境的重要举措。

总之,设计资金安全框架,制定资金安全策略、建立资金安全管理机制,只是实施资金安全系统的第一步,只有当各级组织机构都能严格执行资金安全的各项规定,认真维护各自负责的分系统的资金安全,才能保证资金的整体安全。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工地安全规则篇10

在企业内网中,有许多重要的信息系统,基本都采用了用户名和口令的安全认证机制。用户的口令对于信息系统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变得尤为关键。

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首先要保证口令的安全,对于口令的安全性首先要保证口令的长度和复杂性。对于长度和复杂性都达不到一定要求的口令,很容易被破解。企业内网中虽然部署了防火墙等访问控制设备,但只能防范外来的攻击和入侵。很多对信息系统的攻击都来自于网络内部,而对信息系统内部的攻击常常以破解口令为主要攻击方式,最直接的攻击方法就是暴力破解。暴力破解法或称为“穷举法”,是一种针对密码的破译方法,即将密码进行逐个推算直到找出真正的密码为止。

如何识别暴力破解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成为it管理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当前网络安全技术中,安全管理人员通常采用在网络中部署iDS(intrusionDetectionSystem)产品的方式来发现暴力破解事件,iDS通过对用户和网络流量的分析,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各种入侵攻击行为。但是,iDS系统在进行入侵检测时,由于基于特征检测,会产生误报和漏报的情况。安全研究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也使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实时发现暴力破解事件的发生。本文不借助于iDS产品,而从日志的关联分析角度来进行暴力破解事件的实时识别。

借助工具分析日志

在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里面,日志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组成部分。它可以记录下系统所产生的所有行为,并按照某种规范表达出来。通过日志,it管理者可以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而通过对安全相关的日志的分析,it管理者可以检验信息系统安全机制的有效性,这就是安全日志审计。安全日志可以帮助it管理者进行事故处理、入侵检测、事件关联分析,以及综合性的故障诊断工作。

由于信息系统中存在多种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系统等,这些设备和系统的日志各不相同、千差万别,因此,it管理者分析来自这些设备和系统的海量日志时,存在日志分散、格式不统一、日志量巨大的困难。

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借助一个日志分析工具来为其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这个日志分析工具应该能够对分散的海量日志进行收集,并对这些日志格式进行规范化统一描述,实现对日志的集中化存储、泛化、过滤、归并、关联分析、审计、实时告警和综合展示。

关联分析是关键

关联分析在信息安全过程中是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日志数据进行自动化、持续性分析,通过与用户定义的、可配置的规则匹配来识别网络中存在的潜在威胁和复杂的攻击场景,从而发现真正的安全问题,达到对当前安全态势准确、实时的评估,并根据预先制定策略做出快速的响应,以方便管理人员全面监控网络安全状况的技术。关联分析可以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效率和防御能力,并为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关联分析主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一、减少误报,将单个告警事件与可能的安全场景联系起来;

二、消除重复报警,对相同、相近的报警事件进行处理,例如过滤和压制等;

三、为达到识别有计划攻击的目的,增加攻击检测率,对深层次、复杂的攻击行为进行挖掘,并以一定的规则表达式表示出来;

四、提高安全事件分析的实时性,提醒安全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内进行响应。

日志格式的泛式化是日志分析的基础,而日志关联分析引擎是日志分析的关键,强大的日志关联分析引擎,可以帮助安全管理人员实现更多的安全事件分析能力,满足多种安全场景的检测需求。

借助先进的智能事件关联分析引擎,日志分析系统能够实时持续地对所有范式化后的日志流进行安全事件关联分析。系统具备多种关联分析方法和能力:

首先是基于规则的事件关联。

系统提供了可视化的规则编辑器,用户可以定义基于逻辑表达式和统计条件的关联规则,所有日志字段都可参与关联;

规则的逻辑表达式支持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位于……之间、属于、包含等运算符和关键字;

规则支持统计计数功能,并可以指定在统计时的固定和变动的事件属性,可以关联出达到一定统计规则的事件。

其次是基于基线的事件关联。

针对网络流量数据,系统能够建立周期性基线和非周期性基线,通过同比分析和环比分析的方式来判断实际流量特征信息(称做特征指标)与基线/预测值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而判定导致流量异常的攻击或者违规行为。系统采用了具有自学习和自反馈机制的基线生成/修正算法;

通过单事件关联,系统可以对符合单一规则的事件流进行规则匹配;

通过多事件关联,系统可以对符合多个规则(称做组合规则)的事件流进行复杂事件规则匹配。

暴力破解事件规则构建

借助于强大的关联分析引擎,安全管理人员可以构造关联分析规则,实现对范式化后的日志的关联分析,自动化实时发现网络中的暴力破解事件,向安全管理人员提出告警。

暴力破解事件的安全场景为短时间内不断地尝试登录主机、设备或应用系统,可能使用同一账户,也可能尝试不同账户,但登录失败。鉴于这种登录行为,设备、主机或系统会产生登录失败的日志,每次登录失败都会产生相应的一条日志。故暴力破解的行为从日志的表现上为短时间内产生并发送了多条相同的登录失败的日志。

系统在匹配到满足该规则的日志信息后,会产生实时告警,从而帮助安全管理人员发现暴力破解的安全事件。

依据暴力破解的关联分析规则,更进一步可以设计出暴力破解成功的关联分析规则。暴力破解成功的安全场景为,日志分析系统先产生大量短时间内登录失败的日志,在之后产生一条登录成功的日志,且两种日志记录的源目的ip地址均相同,并且二者之间有时序上的逻辑关系,即登录成功日志产生于大量登录失败的日志之后。

通过实际系统,结合以上关联分析规则,确实可以实时发现网络中存在的暴力破解事件,有效降低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