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的语文常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21:13

初中常见的语文常识篇1

关键词:初中英语;常见的问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5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103

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我国对英语这门语言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初中英语的学习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因此,国家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关注力也是比较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个是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我国在教育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使得成果并不明显,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任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升,因此,面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该如何改进是值得教师注意和探究的问题。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得知,我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一般教师是占主导地位,而学生是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上,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少,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并不了解,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学习效率低。

教学方式单一是我国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因此,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也是一成不变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减弱,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完全是为了成绩,和兴趣不相干。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思想和方式过于陈旧、单一

随着教育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想都不能符合现阶段的教学课堂,很多学校都有一些资历比较深的老教师,老教师的知识掌握程度的确比较好,但是在教学思想方面却过于陈旧,使得学生很难接受这些陈旧的“老思想”,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式单一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很多教师对“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都情有独钟,在英语课堂上总是拿着书本念,整个课堂基本都离不开“朗读”这个词,很少锻炼学生的“speak”和“talk”,因此导致学生离开课本就什么都不会说了。

(二)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授课的质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影响都是相当大的。在我国教师综合素质不高也是教学课堂中常见的问题,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自身的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主要是体现在教师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自身的基本素质是体现在教书育人方面,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是对教师个人的要求。现如今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是我国教育事业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有部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采取不管不顾的态度,这样使学生更加得自卑,学习成绩更加落后。一些新教师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都不够高,导致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基本就是对着课本念,使得学生无法深入地学习到英语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阻碍。

(三)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结合不够

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所教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脱节也是我们常见的问题,大部分的教师都是只传授知识,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所讲的内容呆板毫无新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还应注重学生口语的练习,但是教师在课堂中很少让学生有练习口语的机会,并且与实际生活脱离,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只会对着课本念,口语得不到提高,使英语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学生的学习效率低。

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的改进策略和措施

(一)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教师思想方面,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多接受现阶段的创新思想,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多吸收新的教学方式,转换教师的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多注重学生的“speak”“talk”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能自己说。融入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带动课堂气氛,使课堂不再死气沉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想说英语。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在教师综合素质方面,学校应该严格把关,通过“公开课”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打分”,对综合素质不高的教师开展师德教育,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学校应该开展一些有关于教师师德教育的培训,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考评制度。其次,学校应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最后就是对教师心理素质的管养,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心理素质的管理和培养,使教师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

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教学内容和实际的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且英语口语的学习更应该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运用到英语。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英语不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把英语当成一种兴趣来学习,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运用到英语。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属于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

四、结语

教育体制的改革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又往上提升了一个层次,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现阶段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任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对这些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颖.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D].四川外国语

初中常见的语文常识篇2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论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论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渗透论初中英语教学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初中英语教学与文化的融合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论初中英语教学的智慧潜能论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论初中英语教学的潜能论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技巧论初中英语教学的口语运用论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设计英语文化背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作用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谈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薛苏榕")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文化教学是英语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重要途径。初中英语教学也要注重文化教学的渗透,教育者尝试从课堂、词汇、日常用语、阅读、身势语等多重渠道渗透文化教学。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96-01

一、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与文化是辩证的关系。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某种社会文化的反映,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所以,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而且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

二、文化教学的目标

文化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及汉语文化的意识和好奇心。所谓文化意识,指的是对文化多元性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一文化成员的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察觉和反省。教师在讲解英美国家的地理环境、文化历史、文学成就,日常生活的细节、习俗、仪式、节日等事件时都应避免说教,而应呈现关于文化的现实而不是指出看待事物的特定方式;将英美文化的某些元素放在首要地位,关注在英美人看来是重要的特点和品质,避免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要培养学生从圈内人的角度理解英语文化,这种同感的观点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的解释异域的文化行为”。使学生意识即便是同一文化中的成员也会有不同表现。文化教学不是加强学生的偏见或是改变他们已有的信仰,而是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和提高敏感性。

三、实际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尝试

1、营造课堂英语文化氛围

首先要将英语文化带入课堂,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完成必要的语言知识的教学外,应向学生传播与之相联系的文化背景知识,给学生创设准英语环境,让英语课堂充满异国气息。另外,将生活素材搬入课堂,还可以让情景表演活跃课堂。

2、在词汇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

词汇教学离不开文化传授,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掌握词汇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其中的文化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如孔雀(peacock)在我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人们认为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在英语中,peacock的内涵意义通常是贬义,含有骄傲、炫耀、洋洋自得的意思,如asproudasapeacock。英语中的很多搭配也是约定俗成的,不能用中文里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中去。

3、从日常用语中渗透文化意识

每一种语言的日常用语都是俗成的,不同的语言在其习惯上的差异是由各种语言自身特有的交际文化模式而决定的。英语和汉语在日常用语中同样存在着差异性,如不了解这种差异性,将会给交际带来障碍。如“吃了吗”“上哪儿去啊?”“到哪儿去啦!“你有几个孩子”等问候在我们国家都是十分普遍的打招呼的方式,而英美人听起来则非常别扭。尤其是“上哪儿去啊?”和“到哪儿去啦!”这样招招呼的话,如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areyougoing?”和“wherehaveyoubeen?”用这两句英语来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都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noneofyourbusiness!”(你管得着吗!),由此可见,语言在交际中有它的习惯性和使用规则。所以我们在课堂中应重视这种习惯性和使用规则。

4、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

正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看些英语节目等,促使他们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这样能让学生了解和积累一些有关文化知识、体会和感悟其中的文化内涵以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5、从身势语中体会文化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与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对一些非语言行为多加注意。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坐着的人往往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君坐臣站,父坐子站,上级坐下级站等,晚辈一般给长辈让座以示尊敬。而在美国,情况正好相反,处于支配地位的人往往倾向于站着,以空间高度显示地位高的内涵。若地位高的一方主动选择坐姿,则表示他希望穿凿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缩小双方的距离感。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在说某种语言时就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

初中常见的语文常识篇3

一、明确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学习什么?

(一)明确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的内容。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并解读。

1、识记文言文中的字音字形。

2、借助课内掌握的文言词句的知识,解决课外文言短文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如词义、句意等。

3、在初步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言文的中心,把握文段的主旨,创造性地回答相关问题。

(二)明确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能力解读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3、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4、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5、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欣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对文章某一方面提出看法或疑问。

二、具体怎样学呢?

(一)我认为积累重在文化常识的了解和名句名段名篇的记诵。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先生针对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习文言,必先熟读若千篇,勉强记住不算,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非常重要。

中考文言文默写题型主要有两种:(1)识记填空题;(2)理解填空题。识记填空题一般给上句要求续下句,或给下句要求填上句。这类试题测试的是机械记忆,考生只要能熟练背诵,不写错别字就能解答。

文言文背诵在升学考试中是以默写的形式来考查的,评分要求很严格,整句中错一字就不得分,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和学习中,除了准确地背诵之外,还要在能准确无误地默写上多下功夫,即在动口的同时也要重视动手,避免因写错字而失分。

(二)我认为认读重在对重点字词句基本含义的了解。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都能在课文中找到根据,也就是说,课外文言文的考点仍是课内知识以及建立在课内学习基础上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此,初中学生要想具有“借助注解与工具书读懂文言文和理解其内容的能力”,关键是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字词及常见句式的知识,所以学习文言文应该重视对字词句的基本含义的了解和积累。

所谓基本含义这里有两层意思,从字词的角度说,任何一个字都有它的本义与引申义,学习文言文应重视常见实词的本义及主要引申义的认读。积累这一类知识,有助于提高我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也是文言文学习的目标之一。

从句的角度说,把握基本含义的意思是理解句子表达的主要内容。初中学生认读文言文语句,不必拘泥于语法句式等知识,也不必拘泥于字字落实,能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能用现代汉语阐述句子的基本内容即可。

(三)我认为文言文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文言文古诗词等需要多读、多记,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在不断地学习、整理、归纳和反思中,我们可以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在文言文词的认读中,更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的积累。比如,文言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义,由于时代的发展,在现代汉语中发生了变化,认读时要注意这些词的古今词义的差别,绝不能用今义去释古义。古汉语中,还有一种我们称之为“通假字”的现象,即古人用此字来代彼字,通假字的读音和词义,一般都同于假借的字,如“卧右膝,诎右臂支船”中的“诎”同“屈”,解释为“弯曲”,学习文言文时,要重视这类通假现象的认读。

初中常见的语文常识篇4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重要性的分析

初中的教学与小学的教学不同,初中的教学更注重深层挖掘知识内涵,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广,学生需要举一反三,才能应对书本上的各类难题,这就需要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初中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常见字的写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各类文章内涵,鉴赏各类经典古诗词,运用所具有的文学素养创作出自己的文章。当然,学生要想更好地领悟这些教学内容,就必须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课程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语文课程的魅力,领悟更多的精神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故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受重视不足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的理解不足,他们认为语文学科就是一门与文字相关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新字新词,阅读文章与诗词才是最重要的任务。教师将学生通过考试当成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优雅性。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每一个阅读文章在字词使用与修辞应用方法都具有很强的巧妙感。部分教师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让语文学科内容的魅力无法得到发挥,更影响语文学科教育的进步。

2.缺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正确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利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这些教师利用整节课的时间讲解课本知识,很少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这就让很多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教师的控制,只能跟着教师的脚步走,死记硬背一些知识,不能自由地发表看法。部分教师习惯了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觉得没有必要更新教学手段,更很少考虑思想的创新,没有意识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课外实践的重要性,这就使初中生丧失了很多思维能力锻炼的机会。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教师适当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一直都在跟老师的思维方式走,在知识的理解上都是采用背诵方式,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正确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教学时可以根据课堂内容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来让学生思考。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为学生的自主讨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提供机会,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

2.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具体化,用确实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听讲,思考并做好笔记,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习时也有条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表现是在学习时打破常规,追求创新,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探讨,有自己的思路和观点,进而演化成为学生对各科知识的科学认识,完成学生自主、完善思维能力的构建。

3.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通常来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考虑到教学时间紧张,教学内容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在语文课堂上很少有教师与学生间互动的情况,如此一来,教师将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被动接受大量知识,缺少趣味性的同时,也无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而导致教学质量较差。所以,要想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们可以针对一个问题共同探讨,允许同学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增强了课堂趣味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初中常见的语文常识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总复习教学方法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1-0093-0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应建立在三维目标的培养上,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注重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提倡教师应该更好地在实践中摸索有效的语法教学方法与策略。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初中语法教学的方法,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初三英语总复习语法教学的总体原则,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语法复习教学效果,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初三英语语法复习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

一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语法是构成语言的重要要素之一,语法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牢固的语法知识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英语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英语语法教学实践中,语法教学的方法常见的有演绎法和归纳法。演绎法是教师把语法观念、构成方式和语法功能等语法知识先呈现给学生,然后再给出具体的例子,借助例句解释语法规则,最后让学生根据语法规则造句来联系、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归纳式语法教学采用的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教授语法形式。在经历了语法翻译法、听说教学法、认知教学法、直接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常见的语法教学法之后,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新的语法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任何一种新的外语语法教学都是以之前的方法为基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是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应选择恰当的、多样的、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初三英语语法复习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重温旧知识的过程中把已获得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概括,使知识更系统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语法复习课重在使学生在系统化的认知结构中产生新的体验和巩固,肩负着巩固和发展知识的双重任务,因此选用合适有效的语法复习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二初三英语总复习语法教学的总体原则

1.生动形象性、趣味性原则

为了避免对旧知识的简单重复、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语法复习课更应讲究课堂的生动形象。授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ppt、音频视频等丰富的教具将抽象的语法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化。教师也可设计简单有趣的游戏,创设生动的虚拟情境或利用现实生活情景进行语法复习教学。以教学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遵循主句一般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的原则,笔者设置了if-chain游戏,让学生进行句子接龙。a:ifit’sfinetomorrow,we’llgoclimbing.B:ifwegoclimbing,wewillneedacamera.C:ifweneedacamera,i’llaskmyparentsforhelp.D:ifiaskmyparentsforhelp…在游戏中,学生熟练掌握了“主将从现”的含义,并具体运用到例句中。再如,复习以f/fe结尾的名词变为复数时改为ves,常见的单词有thief/wife/knife/

shelf/half/leaf/self/wolf/life,可用有趣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小偷的妻子拿了一把小刀和架子上的半片树叶亲自夺取了一匹狼的生命。课堂气氛轻松、有趣,学生乐在其中。

2.优化、有效性原则

初三英语语法复习教学是基于学生已学过的语法知识,应有别于新知识的传授,不能只是知识的简单堆砌,这样既降低了学习效率,又无法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因此,在初三的语法复习中,教师应根据学情,抓住学生在语法知识学习中的重难点、薄弱点和易错点,着力突破,优化教案,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例如,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复习。现在完成时是初中语法中内容较多、难度较大的一个专项语法,冗长、烦琐的讲解在各类语法书上随处可见。但在初中语法总复习中教师应抓住其主要的几种用法和典型例题。(1)表示动作在过去发生,对现在产生影响,常与already,yet,just,never,ever,recently,inthelast/pastfewyears,sofar,uptonow/untilnow等连用,尤其注重讲解already与yet的用法;(2)表示动作发生在过去,且持续到现在,常与for,since连用,重点讲解for与since后的时间特点,及提问用howlong;(3)延续性动词与短暂性动词的转换。教师也可通过图表法简要对比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形象且有效。

中考链接:

(2014年漳州中考)SinceprojectHopestarted,it

______millionsofchildrentocomebacktoschool.

a.hashelpB.helpedC.ishelping

(2015年福州中考)Sofar,aiiB(亚投行)

57countriestobethefoundingmembers.

初中常见的语文常识篇6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英语句法;目的语;中介语;教学对策

1.0前言

语言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会借助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等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的语是一致的,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目的语有积极的影响,这被称为正迁移。负迁移则指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目的语的习惯,这就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初中生在进行英语入门学习时,常常将汉语作为中介语,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初中生在学习英语时,恐怕最令他们头痛的莫过于句法的掌握及运用了,所以句法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

2.0母语负迁移现象产生的原因

2.1英汉文化背景的差异

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需要去了解在具体语境中语言模式的使用,熟悉在真实语境下语言的表达方式。这要求初中生不但要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则,还要学习背后的深刻涵义。中西文化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和社会文化理念导致英汉表达上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影响了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2.2英汉语言特点的区别

汉语和英语有着不同的语言特点,汉语属于表意文字,是以意义为基础确定起来的文字。英语以语言为基础,理解上不能脱离上下文。英语的主语化特点常常将修饰语放在被修饰的对象后面。汉语讲究意合,英语则讲究形合,汉语多用主动语态,英语多用被动语态。

2.3缺乏对母语负迁移的足够了解

教师本身缺少对母语负迁移的足够了解,也在英语教学课堂上缺乏对母语负迁移的讲解,没有向初中生专门介绍母语负迁移的概念并指出错误,也不知道采取怎样的措施克服问题。

3.0母语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句法学习的影响

3.1句子结构的负迁移

在初中生的学习中发现,学生常常喜欢使用汉语相似的句子结构,而不喜欢使用与汉语结构差别较大的句子结构,这就造成学生写的句子比较简单、单一。中国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别,所以写出的英语句子往往汉语化,这种句子叫做汉式英语。他们的英文作文经常出现语句过短、结构松散、单句独立性过强、过多、连词很少、句子之间没有任何连词的现象。汉语的表达比较直观,它缺乏形态转化,句子的容量很大,并没有语法形式上的限定,表达的句子需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比较注重意合,注重隐性联贯。相比之下,英语是比较注重理性分析的句式语言,比较注重形合,注重显性连接,句子可以以主句为中心进行展开,要依靠各种连词和从句,然后逐渐向外延伸、扩展,形成一个从句套从句,结构复杂且严谨的复合句。英语大多为复合句式,而汉语大多为短句。初中生为了不出现语法错误,就会下意识地不用那些和母语差别较大的句子,导致句式单一,虽不会出现较大的错误,然而句子有时会被重复利用。

3.2句型的负迁移现象

句型是学习英语的根本,是从大量句子中选出来的典范句式,是全部语言的布局模式来供学生学习。初中生经常将汉语句型套用于英语句子中,比如有的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句子“ListentoBeijingoperaisheronlyinterest.”,这是因为他们习惯了汉语的主题除了名词,还可以是任何词或者句子来充当,却没意识到英语中只有名词或名词性结构才可以充当主语。又比如有的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句子“thefilmshehasseenmanytimes.”该句的正确写法为“Shehasseenthefilmmanytimes.”“thefilmshehasseen”显然受汉语的影响,搞错了主语。

3.3句子语态的负迁移现象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是英语中十分重要的语态,就好像汉语中的被字句与把字句。主动语态中主语是动词动作的执行者,而被动语态中的主语是动词动作的接受者,二者存在授受的关系。被动语态是英语中一种很常见的语法,在一些英文文章中利用被动句几近成了一种表达习惯。相比之下,汉语中动词本身就没有语态的变化,并且使用被动句也十分少,被动语态在注重主题的汉语里,除非表示受损或受益作用,否则很少出现。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受母语影响更乐意写主动语态,经常写出“wheniceheats,itchangesintowater.”这样的错句。

3.4句子时态的负迁移现象

英语与汉语的句子时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句子时态负迁移现象十分常见,就拿英语来说,它的时态共有十六种,时态分得十分细致,对于初中生来说这十分困难。相比之下,汉语句子太简单,主要依靠时间副词来区分时态,再者就用虚词来暗示,十分容易掌握。在学习英语时虽然知道英语与汉语之间存在差别,却在不自觉中犯各种句子时态错误,比如忘记时态的表达,或者谓语动词出现错误等现象。

4.0针对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对策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针对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母语句法的负迁移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对比,分析异同,深化难点重点;其次,引导学生学习英语不局限于课堂,创设真实交流的英语语境。在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境中,教师应当强化学生正确的语言知识,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引导指正,从而使他们深刻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再次,母语负迁移需要依靠老师的力量,老师必须要重视母语负迁移对初中生英语句法的影响,进一步改进目的语输人质量。而且还要改进学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训练,从而减少母语负迁移对他们的影响。要让学生意识到英汉句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0结语

母语负迁移在语言学习中普遍而客观地存在,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别越大,这种影响就越明显。通过错误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主要困难,掌握学生使用目的语的情况与目的语本族人们的差距,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总之,初中生要想学好英语,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影响,并尽力制止和避免负迁移。

参考文献:

[1]戴运财王同顺.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二语习得模式研究――环境、学习者与语言的互动[J].山东外语教学,2012(05).

[2]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初中常见的语文常识篇7

新颁发的教学大纲实行一体化设计,整体考虑,互相衔接。初中语文新课标教学大纲的总目标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特别是加强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对中小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都熟悉了解,了然于心,掌握中小学语文汉语基础知识的衔接点,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失,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找准小学语文的学习方向,为学好中学语文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一、在学习内容上,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区别主要包括:

1、古诗文,特别是文言文,大量出现。相对小学而言,中学语文教材在选文上更加注重文言课文和古代诗词的收录,对文言文、诗歌名句、名篇的识记与默写比重要高。

2、现代优秀文学作品的比例增加。选文上更倾向于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篇幅普遍较长,阅读难度增加,文学化趋向明显。

3、作文形式更趋向于开放、选题更加宽泛、构思更加灵活,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和充分展示才情的空间更加广阔。

4、中学阶段更强调自主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将会少讲,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看、多写、多背、多思考、多讨论。小学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有问题提出来,能与别人商量。初中要求阅读后有自已的心得和体会,能提出疑问和解决办法。

5、语文评价的内容将以自我立意为主,更趋向于大语文的范畴,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朗读的方法与技巧。

总之,小学语文所讲授的知识是汉语最基础的知识,是为学生能更好的学习语文打基础的知识,如拼音知识、字词知识、句子知识和阅读基本理解的知识等等。小学教师要准确把握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和差异,树立“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二、小学教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度和衔接中的几点做法:

1、做好字方面的过渡

在识字方面,中学要求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在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小学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简单的向学生渗透象形、指示、会意、形声等几种常见字的类。侧重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来了解字的结构。掌握字的写法,推断字的读音,体会字的含义,学会正确应用,初步掌握识字方法,为学生升入中学后扩大识字量,学习构字常识,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培养阅读能力方面创造有利条件。

2、做好词语方面的过渡

小学阶段在教学中注重词汇的积累,通过说话、造句等方式,使学生会使用词语,联系上线文体会词语的含义,培养学生分析一词多意现象的能力,为升入中学学习词性、短语创造有利条件。在识字方面要求“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在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还有小学只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初中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和文言文;

多做一些关联词语造句、填空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关联词语,了解关联词语在上下两个分句种的关系,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复句,准确使用关联词语以及有条理的表达思想感情,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明事物事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做好句子方面的过渡

主要是缩句和句型的变换。小学间断的缩句练习就是初中阶段的找出句子的主干,只是侧重点不同。小学阶段侧重使学生掌握句子的最简形式及句子的成分的划分。因此,小学阶段学生的缩句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初中阶段能否找出句子主干,判断短语类型分析句子成分。缩句联系做的好,还有助于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准确辨析词性。

小学阶段的句型变换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习不改变原句意思而调整词序,学习把一些陈述句变成“把”字句,“被”字句或反问句,而初中阶段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学习,使学生能熟练的掌握句型的变换方法,体会句型变换前后句子表达的意义,强调的内容,抒发的感情不同,逐步学会应用恰当的句式来表情达意。

4、做好修辞方面的过渡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应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句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初中阶段则是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格和它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各种修辞方法的句子,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要逐步渗透这些修辞方法的作用,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对修辞格的形式和作用有所了解。为初中学习修辞格与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常见的语文常识篇8

关键词:初高中;文言文;衔接;

现状:高一学生文言文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

高一文言文教学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过渡的重要方面。学生虽然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初中文言文大多篇幅短小,内容浅易,且教学要求也较低;加之课时充足,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在课堂上反复朗读、背诵。而高中不少文言文篇幅增长,选材涵盖各朝代,文体兼备,不乏一些晦涩难解的文章,教学要求也有较大提高。加上课时紧张,学生常常很不适应。更严重的是,由于在文言文学习上没有与初中很好地衔接,直接影响学生整体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原因:课程的阶段性导致语言学知识的断层

新课程要求具有阶段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教学。”“语法不作为考试内容。”

初中课标没有具体说明“必要的语法”所包含的范围和对象,教材中也只附录了词类、短语、句子成分和常用关联词语的简表,必然导致初中语法教学的难以保障和落实。“语法不作为考试内容”,中考语法知识的考查只能隐性地进行,老师们在平时教学中虽或多或少讲授一定的语法知识,但是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语法专项训练较少或根本没有训练;语法教学尺度不统一。而高中要求“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这就导致语言学知识的断层。在这种严重的断层基础上,高中师生在解决诸如文言实词的活用、特殊句式、虚词作用这些问题时,就是“言者谆谆,听者昏昏”,困难重重。

措施:“瞻前顾后”,前引后连,做好衔接

1、“温故而知新”。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学会新旧联系。例如高一上第五单元《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何厌之有”这一典型宾语前置句,就与初中(八年级)《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句式完全一样。在本单元《勾践灭吴》中,还有“何后之有”一例。在词法句法上,类似的例子大量存在。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获得新知,总结规律,前引后连,举一反三。

2、语法知识补充。

一直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最大的难点就在语法知识的理解上,而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桑代克的迁移理论认为,知识产生迁移的基础就是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因而要使学生学好古代汉语语法就得在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教学中可在高中起始阶段介绍词的分类、短语的辨识、句子的结构(成分、主干)等,这样便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比性的迁移训练,可以使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法教学实现自然衔接。

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不少同学在翻译此句时,译为“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的责任,这与刺伤并杀死了人有什么不同,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兵器的责任。”译后自己读读也觉得别扭,但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划分成分后,学生立刻发现问题出在“于”的宾语上,“于”的宾语应为“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而不是学生翻译时译到“刺人而杀之”就认为这一分句到此结束。而本句并非复句,而是一句复杂的单句,可译为“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的责任,这与刺伤并杀死了人,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兵器的责任’有什么不同?”

3、学习方法指导。

其一,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翻查辞典,根据上下文相关信息来猜读、推断、反复求证、推敲句子大意,力求用现代汉语口头翻译课文,翻译时要直译,有疑惑的地方作出标记。

其二,要求学生使用统一的符号。

从学生一开始接触文言文就要求使用统一的符号,以方便日后的复习。如重点词用“・”,词类活用用“”,古今异义用“”,通假字用“”,固定句式用“____”,特殊句式用“~~~~~”来标识。用符号做书间笔记,重点鲜明,有利于分项积累,巩固重难点,使学生感到条理清楚,熟知每项知识掌握程度,能随时查漏补缺,更有利于复习。

其三,帮助学生找规律。

初中常见的语文常识篇9

[关键词]初中书面表达常见错误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70049

教师在批阅学生的书面表达时,总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认真地进行批改,但学生还是会重犯类似的错误。有时学生不知道出错的原因,更不知如何改正。怎样让学生避免书面表达中的错误,优化教学效果,是每个英语教师应关注的问题。

一、了解错误类型,弄清出错原因

(一)词类错误

1.拼写错误。学生因粗心或记忆混淆等原因常出现单词拼写错误。

2.固定短语搭配不当。学生记忆不清或受汉语思维的影响,随意改变英语固定搭配。

3.词概念不清。由于汉语和英语词汇的词类和意义并无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学生对同一汉语意思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易混用或错用。

4.代词误用。初中生的习作中经常会混用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主格和形物。

5.冠词错误。汉语里没有冠词,而英语里有冠词,学生会不自觉地把汉语的语言规则应用到英语中去,从而产生错误。

6.名词单复数错误。汉语中名词没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也没有不可数名词和可数名词的区别,表示复数通常只要在名词前加上数词;而英语的可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的变化形式。

7.动词时态错误。汉语的动词没有不同的时态;而在英语中,动词的时态或形式要与这个动作发生的时间一致。时间发生变化,英语动词的时态或形式也要随之变化。

(二)句型使用错误

1.主谓结构使用错误,造成句子成分多余或残缺。

2.非谓语动词使用错误。此类错误包括未用动名词作主语,动名词和不定式使用错误。

3.主谓不一致。主谓一致要求为单数主语对应单数谓语动词,复数主语对应复数谓语动词。由于受到汉语中谓语动词无人称和数的变化这一影响,初中生常会犯主谓不一致的错误。

4.therebe结构错误。受汉语影响,学生在应使用therebe句型时常误用have/has。

(三)受母语干扰产生错误

不少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容易受汉语语言结构和思维的影响,用机械的词词对译的方式,生搬硬套,写出中式英语。

二、引导学生科学训练

1.重视单词的识记,关注单词的词性。要求学生反复识记、默写、听写单词。不仅要求学生注意词汇的音、形、义三个要素,还要重视单词的词性。在教学英语单词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向学生介绍常见的英语后缀。后缀的作用主要是构成各种不同的词类,通过后缀可以进行各类词间的转换。认识后缀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英语词汇的词性。

2.勤记笔记。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记录有用的短语、固定词组,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应要求他们经常背诵和默写,使英语习惯用法、词组及各种表达方式熟记于心,为提高语言应用的准确性奠定基础。

3.掌握五种基本句型。教师应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句型结构,学会分析英语句子成分。五种基本句型为:主+系+表,主+谓,主+谓+宾,主+谓+间宾+直宾,主+谓+宾+补。用五种基本句型表达能尽量避免中式英语。由这五种基本句型还可扩展成并列句和较简单的复合句,如含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的句子。

4.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对英、汉语的对比学习,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不断扩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5.采用灵活多样的改错方式。

(1)引导学生自我修正。要求学生写作后,花几分钟来检查错误。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可以有效避免写作中的常见错误。引导学生自我检查句子时态、句子成分、非谓语动词形式、主谓一致、搭配、单词拼写等。

初中常见的语文常识篇10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时间观念、餐桌礼仪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或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如今,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使交际失败。

我觉得现行的九年义务中学英语新教材具有知识性以及趣味性,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角色扮演”、“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外语的交际氛围。例如:教材中,打招呼的表达方式(Greetings)就有不少。“nicetomeetyou!”“nicetoseeyou!”“Howareyou?”等等。教师应让学生懂得它们的使用对象,以及使用时的时空意境。比如,模拟这样的情景:在外地旅游时偶然遇见一位老同学。这时,打招呼可以用:“Hi,Jane!nicetoseeyouhere!whatasurprise!”如果学生用:“nicetomeetyou!”就不够得体,这句打招呼用语是用在初次见面时。

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指导学生注意主要的语用差异。现将教材中常见的有关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列举如下:

1.称呼(addressing)。称呼习惯方面中西习惯也不大一样。英语国家常把男士称mr,女士称为miss(未婚)或mrs(已婚)。在国外,小孩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但在中国,小孩直呼父母、师长的名字是没有礼貌的,是不被允许的。

2.打电话(makingtelephonecalls)。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用常用语:"thisis×××speaking".而不是"iam×××."说:"isthat×××speaking?"而不说:"areyou×××speaking?"。

3.初次见面(meetingsomeoneforthefirsttime)。在日本和韩国,人们初次见面通常是鞠躬(bow),而在美国、墨西哥则是握手(shakehands),而在巴西,人们初次见面是亲吻(kiss).(人教版《英语(新目标)》九年级下册Unit12)。

4.时间观念(Senseoftime)。在哥伦比亚,人们对时间观念比较随意,如果你告诉朋友你要去他们家吃饭,晚一会儿到也没关系。与家人和朋友相聚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通常人们就是随意去朋友家串串门,而很少预先约定去见朋友。人们常常只是去市中心逛逛,尽可能多地见些朋友。而在瑞士,守时是非常重要的,毕竟,瑞士是钟表之邦。如果有人和你约定4点钟见面,你就得4点钟赶到。即使只迟到一刻钟,对方也会不高兴。另外,拜访朋友,一定要预先电话约定,人们和朋友见面通常是有计划的,人们总是预先安排好一起娱乐或外出。(《英语(新目标)》九年级Unit12)

5.餐桌礼仪(tablemanners)。在美国,不能直接用手吃饭,吃饭时不能发出声音,否则会被人认为是不合乎礼仪的。在巴西,每次喝东西后要用餐巾揩嘴。在日本,有时吃面条发出声音时可以的,尤其是当你吃面条时,这表明你喜欢这种食物。把筷子插到食物里是粗鲁的,不能用筷子指着别人,在吃饭时,只有父母可以说话,小孩子是不允许在餐桌上边吃边说会的。在法国,不能把面包放在盘子里,而应该把它放在桌子上。除了面包可以用手拿以外,其它食物都不能用手拿,哪怕是水果!(必须把水果切开后用叉吃),不能说“吃饱了”,这是不文雅的。如果真的吃饱了,只要说声“太好吃”就行。另外,把手放在大腿上是不雅观的,要一直把手而不是肘放在桌子上。(人教版《英语(新目标)》九年级Unit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