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25:00

探究式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意义步骤设计

高中地理是一门具备科学性、综合性、地域性、复杂性特点的学科。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地理环境,地球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还包括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分布、发展规律,地理要素之间的各种联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使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言论,通过实践来消化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力,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地理学科探索发现的要求。

一、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要求

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高中地理教师要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要教会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地理原理、规律来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通过思考、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探究式教学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地理知识有的比较抽象,如果教师讲课枯燥,学生很容易走神,无法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课堂效果也就大打折扣。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则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自己只需要把控好全局即可;学生对地理知识更加感兴趣,学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探究式教学能够将教材、课堂、教师、学生有机融合起来,使四者之间相互作用,构建一个活泼生动的课堂,打造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二)探究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教师引入情境,然后让学生去自主发现探索,提出问题,在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得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判别,然后对信息进行加工,评价提取信息,整理归纳信息,再通过师生对话、小组讨论等探究方式将自己整理的信息表达、分享出来,最终将问题解决。这一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加工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三、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探究式教学的基础步骤是创设情境。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况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所创设的情境可以是一种有趣的地理现象,也可以是一种奇妙的地理景观。情境的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关注度。要使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顺利导入课题,教师就需要对情境进行精心设计。

(二)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后,教师就要设计一系列问题来解决课题。可以是课本中固有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还可以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提出的问题,这些都是探究式教学要分析的对象。

(三)分析探究讨论

根据提出的问题制定探究的方式。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在正式讲课前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探究讨论;对于内容复杂、相对较难的问题,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前进行分析探究,然后在课堂上讨论,给学生留充足的思考空间,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思考能力。

(四)得出结论

在探究讨论过后,师生共同归纳讨论结果,总结问题答案,总结学习成果。

(五)迁移拓展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美解决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设计

以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例。

(一)导入课题

太阳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向外界放射着能量,那么我们地球上不同地区获得的辐射能量是相同的吗?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气候类型?南北半球为什么会有差异很大的植物类型?这和太阳辐射有关系吗?

(二)提出问题

读《一年内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提出问题一:看图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设计意图:学会读坐标图。

读《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提出问题二: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问题三:问题一和问题二有什么联系?设计意图:学会读景观图和统计图。问题四:描述这两个地区自然景观差异。设计意图:由生物量差异进一步拓展到动物、气候等要素的差异。

(三)分析讨论

学生各自提取图像信息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做出评价。

(四)归纳总结

太阳辐射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一般说来,太阳辐射量大的地区,其相应的生物量也大。

(五)迁移拓展

热带雨林的动植物数量、种类十分丰富,是生物的乐园。你们能解释一下热带雨林为什么如此生机勃勃吗?

探究式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探究教学口语应用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1.大学生口语能力薄弱。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社会对英语口语好的人才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尽管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这几年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学生的英语口语和交际能力仍然相对薄弱。许多学生的口语和交际能力仍然较差,“听不懂,说不出”的现象普遍存在。相对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对学生交流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上,外语教学还明显做的不够。

2.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首先,学生口语能力和学习意识差别很大。许多学生都是被动地去学习口语,缺乏积极的主动性,语言僵化现象更是在学生语练习上普遍存在。其次,大学授课制度在发挥巨大教育功能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不少高校中,不论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还是对课程的安排等方面,对英语口语课程的重视度不够。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探究和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在有效探究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把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或许是一条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口语途径。

二、探究式教学的概况和概念

1.教学探究的历史。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在1910年提出探究式教学的理念,他主张在实践中学习,创造充分的条件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从而在参与中学习。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教育学家、课程理论学家约瑟夫・施瓦布,继承并发展了杜威的观点,并把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正如他所说:“课程不是在教室中产生,而是在比教室有更多事情去做的教室围墙之外有气味有影子、有环境的,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的场地产生的。”

2.探究教学的概念。探究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并以现代教学手段和各种媒介为辅助,通过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来完成对学生英语口语的教学。探究式教学其实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和研究过程的同时,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实质,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三、探究式口语教学的应用

1.结合问题,分组探索。在这一阶段中,首先学生必须建构起对知识储备,因为学生是首次接触到要进行探讨的主题,如此学生能够很快全面理解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交流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甚至是想象力,从而汇集知识。通过分工合作,当小组讨论完问题之后,学生们必须能够明确自己在讨论中未能完全解决的的几个问题。导出问题要自然,探究问题要描述清楚。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了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在学生探究教师展示的探究材料之前,教师应指出材料所处情境得出自己的探究结果,同时对语料温习与巩固,以备下一环节的分组讨论与合作探究。以及材料与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的自我探究。

3.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探究之后,每个学生必须将自己的结果和问题,向整个小组进行展示,供大家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老师是重要的参与者。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小组的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给与学生指导和解决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技巧,将自己发现问题与组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在探究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每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使用口语与他人讨论交流,又要保证探究氛围的热烈,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一环节是充分反映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特点的环节。

4.教师指导,学生反思。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补充学生的探究结果的不足之处,并依据自己的教案做出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并指导学生改进。当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和满意所学到的东西,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做出探究方案。

5.学生报告,教师引导。在最后一环节中,学生们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批判性地评价此次探究的过程,并回顾自己学到的知识。总之,主要就是找出在学习过程中,哪些经历是有帮助的,哪些是错误的并知道为什么会出错?还有就是了解在这一学习过程他们做出的改变?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结果做出点评,同时形成新的探究问题,以备下一次探究。如此就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提炼与引导。

四、结语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并最终实现自我完善和不断成长。在这方面大学生口语探究教学,能够给出适当的方法和引导,促进学生独立完成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和运用。在主动构建知识方面,提高口语教学效率,探究式教学非常实用。因此在口语教学,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探究式教学方法篇3

探究式教学,也可以称之为是发现法或者研究法,主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取不同于以往的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授方式,特别是在讲到一些概念和原理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把原理讲清楚,然后举出实例,剩下的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让他们通过阅读、观察和讨论来自行掌握和发现其中的原理以及方法,并试图找出各个原理之间的联系.它的主要原理在于教师以指导为主,学生是整个学习的主体,由学生来主导整个课堂的节奏,使他们切实地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以及步骤,发现各个客观事物之间的属性,从而探究事物发展的起因和联系,并找出内在的规律,最终形成自己的概念.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的适应性问题

1.设置疑问

从根本上来讲,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应该在于问题,学习的活动应该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所以,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应该也是设置一个合理的问题.我们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的话,教师需要根据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和目的,精心地准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和发现问题.

2.情景和实践的架构

对情境实践的架构,可以说是探究式教学的最关键的步骤.首先,教师要根据所要教授的内容来为学生设定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辅助他们用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收集到充分的资料,动员学生自己去查阅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提出一定的假设,来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一个组织者的角度来观察和指导学生的探索过程,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3.思考作答

经过一个完整的探索过程,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探索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出最后的一个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要动员学生们去积极地讨论,针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者看法,并勇敢清晰地表达出来,用来提供给大家进行综合讨论和分析.

4.检查和分享

检查与分享的过程需要学生对自己的结果进行反复检查和实验,并将自己的最终结果当着众人的面介绍出来,通过集体讨论和研究,使自己的思路更为开阔和完善.作为数学教师来讲,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给予充分的指导,如果是表现好的地方,就需要肯定,对于其不足之处,也应该细心地指出来,为课堂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气氛,激励学生放松自由地投入到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去.

我们通过分析和总结也可以明确,作为探究式教学来讲,它完全可以适用于当下的教学环境,值得被广大的教师,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师借鉴和采纳,从而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成果而努力.

三、可行性方案探究

1.主动探究

主动探究法比较适用于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它要求学生拥有较高的自主意识,比较适用于自然科学数学.这种探究式教学法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探究来分析和总结出知识点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各个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出一个合理的知识架构,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通过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只会生硬地套用公式.

2.设问探究

设问探究主要是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的情境,通过对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考虑知识点与社会问题之间的有效关系,然后利用这种关系来探清知识点的深层次的内容和含义,从而达到一种最佳的传播效果.

四、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1.创设出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

可以说,一个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就是我们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最关键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构建情景问题的方式不能太过盲目,首先要结合实际,所谓的实际就是指课堂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不能与课本知识脱离,难易度也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吻合,从而保证所提出问题的探究性.创设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讲,可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创设情境,也可以在提问的过程中创设情境,甚至可以在学生积极讨论的过程中、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以及创作小论文的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环境,学生因为要思考相关的数学问题,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思维也要处于一个极其活跃的状态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也要注意观察和分析,通过观察来掌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从而给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来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创设的问题层次必须要清晰明了,也需要有很准确的指向性,从而很好地扫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障碍.

探究式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实际,采取适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探究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笔者观察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探究思考能力较差。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应用策略,以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把自己当做课堂教学的主体,将课堂变成“一言堂”,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与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没有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忽视了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逐渐丧失数学学习兴趣。而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存在感和被重视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很多学生普遍依赖教师传授知识,围绕教师进行学习,把教师当做权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十分信任,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正确的、不变的,学生按照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思路去思考问题,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缺乏主动学习意识。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才敢真实地表现自己。不少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可能由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或者对教师和课堂存在畏惧感,在课堂上极少主动发言,习惯做一个“倾听者”。因此,教师要采取方法,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例如,在讲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通过跟学生聊天的形式切入生活话题,促使学生积极发言。比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喜欢)其实老师我也挺喜欢的,昨天我去超市买菜,买了2.33元的萝卜,5.2元的西红柿,3.45元的土豆,大家能算出我花了多少钱吗?借助生活事例,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消除拘束和畏惧感,大胆主动发言,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

2.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依靠课本给学生授课,教材来源较少,学生学习也大多依靠课本以及教师的讲解,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学生也很少主动思考探究。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便利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3.及时参与指导,巩固学生探究成果

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较难的内容或者细节的知识点,可能无法准确理解掌握。同时,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较差,如果教师不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调控管理,可能会助长部分学生的懒惰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及时参与指导,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巩固学生的探究成果。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堂任务,让学生记录自己所在的这排同学的年龄,然后按照年龄大小,用条形统计图绘制出来。学生在收集数据时,可能会遇到诸如同学年龄相同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根据姓氏字母先后顺序排序,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绘图,体会到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印象。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营造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及时参与课堂指导,巩固学生探究成果。通过多种举措,保证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作者:白尕珠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第一小学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法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是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和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专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表现”,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探究性学习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它的学习内容既可以是数学学科的,又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既可以侧重于社会实践,又可以侧重于某些公式、法则等研究。即使是在确定同一主题后,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资料的搜集,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应用,以及结果的表达,也都有较强的灵活性,留有展示学生和老师个性特点和发挥才能的足够空间,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组织开展有效探究式学习前提,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冲突,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更有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出发,为学生创设精彩的问题情境。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先用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理解题意。接着问:“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情境所反映内容吗?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检查发现,学生用了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一种是用算式,另一种是用方程解答。在教学中,借助主题图中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增强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求异的精神。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

二、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数学思维,培养实践创新精神。

富兰克林说:“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展示给我看的,我会记住;我参与其中的,我会理解和应用。”有效的探究不仅仅是回答问题,也不仅仅是寻求正确答案,探索还意味着发展探究技能,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使学生能终身不断地寻求知识,追求真理。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交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学生已感觉出圆柱体积与长方体有关,但怎样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呢?在学习小组中,学生相互讨论,终于有学生根据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推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切割成长方体。于是,学生—起动手,找来一个圆柱体的白萝卜,合作操作,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式的喜悦之中。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程度高,自身潜能得以发挥,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新时代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重视实践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探究学习注重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这里的实践运用不是练习题的技能操练,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使学生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掌握知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例如:学生在自主探索圆面积S=πr这一公式后,教师让学生计算学校的圆形花坛、圆形钟表面的面积……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没有圆心标志,直径、半径又不能现成地获得,怎么办?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想出“用线绕钟面一周量出周长,再计算出直径或半径”等很多办法。这样的练习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评价,了解学习过程,优化学习效果。

四、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把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习成绩和素质的提高,而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数学问题解决评价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就和进步,激励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掌握并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探究式教学方法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限于接受、记忆和模仿,更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交流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方法中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更加深刻的记忆数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分析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活动,主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具有问题性、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和创新性五个特点,教学的重点在于通过问题情境的创建,打破传统的教学封闭状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应用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展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1.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告别传统教学方式中,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氛围,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节《集合的含义及表示》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通过为学生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探究,调动课堂教学氛围.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展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数学探究的伙伴和问题的启发者.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明确探究教学目标,创建情境探究氛围等方式开展,以下是对这些方式的具体论述.

1.明确探究教学目标,获得探究学习能力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SeymourBruner)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在探究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探究学习的最终目的,其次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函数的概念和图像》学习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这篇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指导学生明确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学生利用集合与对应关系语言刻画函数.其次为过程与方法,要通过探究式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函数概念和图像的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最后的情感目标,重在指导学生更好的认识运动变化规律,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另如苏教版高中必修二立体几何的《二面角》学习中,可以引导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来获得对这一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究.我们可以先出示二面角的实际存在的现象,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二面角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自己做个二面角,合作研究二面角的大小的变化情况以及度量二面角的大小的方法.

可见,我们在教学中要生成探究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协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与数学实践能力.

2.创建情境探究氛围,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良好的情境创建能够使学生更快进入到教学氛围当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通过创建问题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

如对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第十节《函数与方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引用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并提问学生“华罗庚先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等问题,调动课堂教学氛围.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入函数与方程的世界,亲自体会数形结合百般好的奇妙之处!”等话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探究学习欲望.

在《函数与方程》知识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的方式,为每一个小组布置相同的任务,比如“二次函数y=x2+2x所对应的函数图像是什么?”“y=x2-2x+2所对应的函数图像是什么?”等,任务以5-8个为宜,最快完成并全部正确的小组为优胜小组,可以得到嘉奖或者鼓励,而速度最慢的小组要接受表演节目等惩罚,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竞技性特点.学生初步学习画函数,可能会有些困难,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之间在互帮互助、共同协作中快速的完成任务.这种方法既能够节约时间,又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方法.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有利于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性学习变为主动性学习,创建高效率、高质量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独立性探究合作探究问题情境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式学习是教师以生活为背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科教学领域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活动主题,根据学习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目标,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在一个类似于科学实验研究的情境中去积极探索知识。在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与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下学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进行科学的实验与操作,针对教学问题有针对性的去收集、调查各类相关的信息,所有信息在经过小组合作研讨之后形成自己的见解,每个小组自主交流研究之后再进行组际的交流,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与完善中学生地知识的学习达成一种共识,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每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下,学生都能积极思维,每个学生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之中都能有所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每天开开心心的来上学,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才会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有所发展,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上很取得很大的教育效果。探究式的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充分调动内在学习动力而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之上对知识进行的一种更高层次水平的学习活动,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所在,积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那么在教学之中,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探究式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强烈渴望

教师在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之前,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列强的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从内心渴望去解决新的问题。只有在这种内在情感的支配下,学生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问题探究的主动性,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教学活动过程之中的师生与生生互动,在整个学习的活动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与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反馈情况适时、适当的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问题,让这些问题来开启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之门。不断地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不断的拓展,这样的引导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时刻把握学习的动向,时刻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师学习方向的把握下,让学生们自主去确立小组学习探究的问题,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有一句至理名言,一个问题的发现与产生,往往要比人们研究得到一个问题的结论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重问题的设计,把一个个问题蕴藏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之中,利用教师巧妙的课堂设计把学生都能带进一种积极而主动的学习与探索问题的课堂学习情境中去,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积极研讨与交流提供不竭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对课堂知识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在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产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教师再科学的提出矛盾性的问题,设置合理的悬念等教学手段与学习策略,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愿望与兴致。

二、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与引领的作用,让学生学会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物理探究式教学;主要问题;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105-01

随着中学物理教学理念及方法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合现今的教学要求,因此,新的教学方法的采用是现阶段中学教学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利用特定的教学条件,不断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使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在探究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考,纠正学生错误的探究方向,使学生能够明确问题的探究方向和探究目的,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起指导的作用。因此,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物理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思维局限性现象严重

经过教学过程中的总结研究,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维方式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重思维方式,这一点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二,结论过早。在学生普遍存在轻率下结论的问题。第三,缺乏创新。学生经常采用单一学科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忽略想象、灵感的重要性,活动过程缺乏活力。

(二)形式化现象严重

有些老师对于探究性学习理解得十分充分,但是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与理论大相径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仍然会遇到困难。尽管在课堂形式上与传统课堂有了明显的区别,气氛十分活泼,但是其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学生的探究思维也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提高,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探究性教学的实施。

(三)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现在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不高,这严重阻碍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尤其在物理教学过程当中,要将探究式教学与物理学习结合到一起,必须依靠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需要重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之前,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其探究教学的能力。

第二,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时时更新。现阶段,许多物理教师的知识储备量不足,仅仅掌握书本知识,而对于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教学方式却知之甚少,长此以往,教师的知识储备便会大幅减少,这样的知识储备与探究性教学的要求相差甚远,严重阻碍了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展开。

第三,物理教师的传统教学环境需要创新。研究室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探索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互学互助,这便要求教师在实施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堂条件,彻底变革传统的课堂模式,将有利于学生探究作为课堂设置的主要目的。

三、开展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营造学习氛围方面并没有发挥重要作用,而若要贯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就要为学生营造相对开放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在这一过程中,物理教师要不断转变自身的角色,不断给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探究”、“敢于发表意见”的暗示,不断倾听学生的学习意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来对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要不断引导学生对相关物理问题进行必要的反思。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做成为学生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评价的参与者。

(二)将学生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

物理教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探究教学设计及其实施的过程中,要时刻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围绕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实际的接受能力展开。探究的问题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研究兴趣。物理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根据学生的状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确保物理教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展开。

探究式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经济地理 渤海国

【中图分类号】G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55-01

引言

近几年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学生问这样一个问题:“这门课有学了什么用?”这表明学生的学习具有了更强的目的性和选择性,或者说更强的功利性,如何吸引学生让其目光转移到课程本身成为高质量教学的一个前提。而在一些课程教学中,学生面对传统的理论+案例式教学法很难激发学习的兴趣,课堂效果不好。

1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最早由杜威提出。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获得问题后通过收集信息、归纳整理、分析总结的过程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并通过这种主动的参与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探究式教学法的过程一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其次,学生主动收集问题相关材料;再次,学生分析材料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评价。

由此可以看出,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重传授,学生强记,机械独立的训练,强调交流、沟通,以讨论式、协作式启发探究为主,重视创造精神的培养;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的师生关系,建立相互平等的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的新型师生关系。

2 经济地理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全球化的研究、环境与经济研究、区域发展研究、技术进步空间影响研究。这门学科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身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绝不是通过背诵原理就可以掌握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本身理论性内容较多,如经济活动的区位、跨国公司区位、多部门企业区位。单纯按照课本内容宣讲很枯燥,课本上的案例学生也感受不深,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强。如农业区位论中杜能圈理论,按书中理想化孤立国图形进行讲解,学生最后只是死记硬背从自由式农业圈到畜牧业圈的六个圈层结构,并没有兴趣了解其成因与蕴含其中的理论原理。

2.1 教学过程

2.1.1 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有没有打算未来成为一名市长的?如果成为了市长,给你一片广阔的土地,你打算如何建设?在封建社会当市长和现代社会当市长有什么不同呢?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激发兴趣并参与进来。

2.1.2 布置问题;学校外有一个古城遗址,上京龙泉府渤海国遗址,大家周末去旅游过没有?渤海国存在时,它的城区分布是什么样的?与中原地区的城市相比有什么区别?现代社会的城区分布又是怎样的?

2.1.3 学生通过图书馆书籍、网上搜寻、周末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相关资料。

2.2 教学效果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意识到获取知识能够加强自己对现实的理解和改变。课堂内外都有很高的讨论热情,这样的情绪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

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了学生思考和研究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提前打下基础。

2.3 应注意的问题

2.3.1 探究式教学并非万用灵药,应当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探究式教学只是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的一些优点,但是也不能忽视其缺点。如大班级授课时探究式教学只能让很少的学生参与进来,反不如启发式教学与案例式学效果好。

2.3.2 问题设置应恰当

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问题的设置应紧贴课程核心,以问题为引一点点接近课程教学重点,实现教学目的。

2.3.3 课下环节可能会失去控制

出于对问题的理解偏差,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可能会偏离预期,导致课堂讨论环节效果大幅度下降。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及时沟通,了解其掌握的内容,随时进行方向的调整与指导。

2.3.4 课堂讨论时间不易掌握,容易耗时过长

学生得热情一旦激发出来很可能出现讨论热烈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又不好压制学生的热情,最后可能出现讨论结束了,教师还没来得及点评就下课的情况。

学校教育的主题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去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知识更新愈加迅速的今天,后者变得越来越重要。探讨式教学兼顾了二者,是获取知识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应加大课堂中这一教学法的使用。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学生学习;自主探索;能力培养

新课程开展以来素质教育观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养成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这是我在工作中一直探索的一个问题。

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学习开展探究性学习呢?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现就《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一节课进行探究性教学,和广大同仁共同探讨交流: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应用后,进一步学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这一节学习的是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明确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与联系,教材通过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利用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建构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及其解的概念,利用新知识的实际背景,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由学生感兴趣又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共同探索与一元一次有异同点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通过学习逐一验证,领会二元一次方程和解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解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数学体验,同时学生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得到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拓展延伸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是一种激发人感情天性的境界,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情境是一个猎场,学生可在这里发现猎物;情境是一个迷宫,学生要在这里寻找出路?情境是一个跳板,学生要在这里飞跃。

如:上课时我举了一个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老师:同学们喜欢足球吗?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个足球问题,好吗?吉林队在第一轮的比赛中共赛9场,得17分,它在这一轮只负了2场,那么吉林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

(足球的积分规则: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老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能用几种方法来解?

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按自己思考的方法来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来调整课堂教学的程序。

如果学生先用算术方法来解:吉林队胜的场数为(17-7)÷(3-1)

或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出问题,如:吉林队胜的场数为x,则平的场数为(7-x),所列方程为3x+(7-x)=17,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说明:如果学生本身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经发现用字母“x”和“y”来表示吉林队胜、平的场数,并且列出了两个方程,那么教师就按学生的思路,对照问题与所列方程和学生一起演示由实际问题到列方程这一数学知识的建立过程。

二、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学会自主求知

1.学生从胜和平的场数之和的关系中得到等式x+y=7,与得分关系式得到等式3x+y=17,后设问:

(1)对于x+y=7中,如何用x来表示平的场数(即y)?

(2)其中x可以取哪些值?y又可以取哪些值?能否任意取值?

(3)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异同点?

这样设问的目的是:

(1)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x,y的取值是成对的。

(2)用x的代数式表示y,使学生的思维有消元意识,为下一节打下伏笔。

(3)两者共同点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不同点是“有两个未知数”,学生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建构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4)在检验符合方程两边的值时,学生归纳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2.引导学生用方程的解去检验其中的数量关系,由此探索得出两个方程要同时满足,就应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把它们称为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从中推断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同时也提示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两者对比起来讨论,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然后由学生根据已得出的方程组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征:整式;二元;一次。

方程组的解的特征:“要同时满足两个方程”“未知数的值是一对”。

三、本节课的反思

1.本节课按“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兼顾个体差异,利用学生对喜闻乐见的“足球比赛”创设问题情境,采用不同的自己愿意应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有用、好玩,学会主动探索,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