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导学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26:29

小学音乐导学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雨沙沙》,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情绪。

2、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到听、奏、唱、演等音乐活动中,表现和感受音乐。

3、知识与技能:(1)在演唱中运用用连音和顿音、强与弱的对比,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2)能用律动、拍手等方式表现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在演唱中用连音和顿音、强与弱的对比,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三、教学过程:

【导入】听一听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课前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二)、听一听

1、听雨声,感受力度的强与弱。

导语:小朋友在课前游戏中,小耳朵及反应都非常灵敏,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声音,请大家仔细聆听,你听到了什么?

2、模拟雨声。

(1)用“ ××

× ”的节奏,象声词“沙沙 沙”拍读雨声。

(2)动作模仿。

(三)、拍一拍

1、师出示沙锤,示范演奏雨声。

2、学生拍手表现雨声。

【讲授】唱一唱

(四)、唱一唱

(一)、揭题

1、板书课题。

2、学生轻轻有感情地读曲名。

(二)、师范唱,学生听辨歌词内容。

(三)、初步学唱歌曲

1、师弹唱,生默唱。

2、生跟琴声学唱歌谱。(教师逐句教唱)

3、完整演唱歌谱。

(四)、学唱歌词

1、有感情按节奏读歌词。

2、教师逐句教唱第一段歌词,学生自学第二段歌词。

(五)巩固歌曲,有感情的演唱。

1、学习有感情演唱第一段三、四乐句。

(1)老师演唱第一段三、四乐句、学生听辨比较老师的演唱与自己演唱不同之处。(教师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让学生体会种子喝到雨水的愉快心情和迫切要发芽的激动心情。)

(2)学生带着动作用愉快、激动地心情演唱三、四乐句。演唱和拍手处注意用“f”的力度。

2、学习有感情演唱第二段三、四乐句。

(1)引导学生体会种子出土的“顽强有力”,种子发芽长大后非常自豪的心情。

(2)分别请两位学生演唱三、四乐句,用歌声表现出“顽强有力”与“自豪”两种不同的感情。

(3)全体学生模仿演唱第二段三、四乐句。

3、学习用“连贯”和“跳跃”的两种不同声音演唱歌曲一、二乐句。

(1)师范唱一、二乐句、生比较两种不同的唱法。

(2)师引导学生将优美连贯的歌声比喻成“雨丝”,欢快、活泼的歌声比喻成“雨点”来演唱一、二乐句。

4、跟课件伴奏,边律动边有感情完整演唱全曲。

4、完整演唱全曲。

【活动】演一演

1、分角色练习:学生扮演“种子”和“小雨”的角色。

2、合作表演。

3、学生自评、互评。

(六)、课堂小结

小学音乐导学案篇2

关键词:教育实践?摇见习?摇实习?摇音乐教师教育专业

本世纪伊始,我国开展了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育实践亦是该指导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中,教育实践环节包括见习和实习两种。它们是培养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形成教学实践能力的两种重要途径;同时也反馈出学生在专业课程上的学习效果,及在体验教学实践时遇到的问题。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换言之,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中的“透视机”。透过这种机制,学生体验实际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再次完善自我;学校从学生的实践反馈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课程建设及课程教学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是否重视教育实践,将是直接影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伴随着新一轮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步伐,使得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教育实践的不足。

笔者拟从对现状的分析与改进设想两方面来谈:

一、对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见习、实习现状的分析

1.整体布局的缺憾:教育实践缺乏系统的周期性整体规划

首先,缺少科学、缜密的教育实践方案。在为期四年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应为四年内的见习和实习做出科学的合理的安排与布局,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实践体系。并根据不同学年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结合中小学的教材和教学进度,提出相应的见习或实习目标。据笔者所知,有这样教育实践规划的院校实属凤毛麟角。

其次,时间安排的现状:根据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育实践安排10-12周。其中见习1-2周,实习8-10周。根据某些高师音乐教育实践的经验,在本科四年中,每个学期都会安排一定的教育见习活动。本科学习的第三、四年进行教育实习。就笔者而知,做到教育见习贯穿本科学习的四年,教育实习在第三、四学年进行的院校屈指可数。当然,一个教师真正的成长及其自身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需要倾其毕生去追求的。但无论从哪种角度讲,作为培养教师的高师教育,理应为培育教师的健康成长创造一切条件并使其尽快缩短“成长期”。大家都知道,教学是教育实践的积累。也只有积攒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水平才能逐渐提高。

2.音乐教育类课程薄弱

这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区别于专业音乐院校的特色课程。因此在今天看来,由于过去对培养目标认识的模糊,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类课程设置显得薄弱。然而,国外的许多师资培养的专业机构都十分重视此类课程类别。实践也证明,忽视音乐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无疑会制约将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3.教育实践师资的缺失

在我们的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中,从事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者为数不多。而在教育实践中,各院校担任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往往一至两位,但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基于学生的人数,我们往往是分成若干组进行教育实践。这就需要增加教育实践的指导教师。各院校通常的做法是非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参与教育实践的指导。这就需要对参与教育实践的非音乐教育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4.完善评价机制

在以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音乐师资为出发点的教育实践,应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涵盖学生、指导教师、教育实践成效(见习与实习)、本科课程学习的反馈。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具有规范性、科学性的综合评价机制把四年中的见习与实习进行全程化跟踪评价,高师教育实践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未来教师成长与不断提高高师教育水平的作用。

上述分析,使我们认识到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实践,在整体布局、师资储备、课程设置、评价机制等方面亟待完善。在新的困惑与挑战昭示下,我们必须更新办学理念,勇于探索。

二、音乐教育实践的改进设想

1.改进教育实践的整体布局

首先,建立科学、缜密的教育实践方案。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指导下,组织中小学音乐教育专家、教学能手。高师音乐教育专家、音乐教育类教师及在校学生进行座谈、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当下中小学音乐教育需求的高师音乐教育实践方案。

其次,加大教育实习与见习的强度和时间的投入,以保证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环节的充分实施。

见习:见习的频率应该是从第一学年到第三学年逐年递增,这种分布是有充分依据的,也是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因为每学期,都应制定出不同的见习目的与任务,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教育见习体系。如第一学年的见习目的和任务,就可以是“以教师身份初步感知中小学校环境,教育教学常规和音乐课堂教学”。在相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的在前两学年多安排见习活动,多观摩一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样就能使学生更早更多地了解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师职业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教育实习打好基础。

实习:传统教育体系中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是到第四学年才进行。作为培养教师这一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特殊职业来说,自然就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笔者曾多次在带领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实习的时间太迟了。实习点的指导教师也都指出,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的人文素养的欠缺、专业课程综合应用能力与音乐教学技能的不足。由于时间关系,随着实习的结束就再也没有机会更正和完善,自然难以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提高。因此,能否将教育实习增加为两次,安排在第三、第四学年;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将实习点选为中学、小学各一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习中,充分经受一个音乐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锻炼,从而加快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增加音乐教育类课程的开设

最大限度地彰显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特性。据调查,我国目前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极不平衡。除几所国家重点高师院校。有能力开设《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中外音乐教育史》、《中外音乐教育比较》、《音乐教学课件制作》等课程。多数地方院校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只开设《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就算完成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任务。很显然,它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音乐教师教育的需求。因此,应加大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如《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师教育技能》、《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现代音乐教育技术》等课程,以构建完备的、科学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3.提高教育实践师资的指导水平与科研能力

前文已提到专业的教育实践师资的缺失。当然,非专业的教育实践的教师,由于在其专业教学领域都有丰富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所以,还是有能力指导教育实践的。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实践的水平,笔者建议,在不增加教育经费支出的前提下,利用校内的教育专业资源,有计划地对所有或部分认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培训,并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教学交流。从而,全面提高高师院校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不仅仅提高了教育实践的水平,也相应地提高了教师其专业课程的教学科研能力。

4.完善教育实践的评价机制

建立有效的综合评价机制,从而有效保证教育实践提升未来教师的教育素养与教学能力,及促进高师教育的办学水平。综合评价机制分为四层次:学生、指导教师、成效、反馈。

学生:按照教育实践方案,完成教育实践工作,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评价。

教师:由任课教师、实习点教师指导构成。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担负组织、指导、评价三方面的职责。

校内任课教师的指导。在教育类课程授课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培养与指导。尤其在教材处理与教学环节设计给予具体指导帮助,其中包括教案写作指导和现代音

乐教育手段的灵活应用,为下一步“教学实战”扫清障碍。

实习点教师指导。应注重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等教学能力的指导,其中包括检查各项教学准备工作、教案编写、教具的准备和应用、教学中各环节之间的连接与过度,还包括试讲中教师的教态,教学中的语言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控制课堂教学的技巧和处理意外状况的能力,为实习教师较为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

成效:包含指导教师对学生教育实践的评价,与全体指导教师对于当次教育实践的评价。

反馈:由全体指导教师总结在教育实践中发生的现象与遇到的问题,回馈和反思当下高师教育的现状。

综合评价机制可采用评语、等级等形式全程考核,以此来促使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与高师办学水平的提高。

我们期待,通过高师音乐教育实践的改进,使得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获得一定的教学能力,初步熟悉和掌握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步骤、方法、特点,及不断创新的勇气。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说明.

[2]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3]《中学教学教材教法》十三院校协编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4]陈漠开.高等教育评价概论.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5]刘本固.中学教育评价.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6]瞿晓勇.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中的见习与实习.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

[7]郝亚莉.浅议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4(3).

小学音乐导学案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教学方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87-01

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如何提高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度。因此,音乐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研究,坚持以创新和改革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过程的执行,再到学生兴趣的培养,都要进行充分的优化。

一、博采众长,设计更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对音乐教学工作而言,高质量的教学方案至关重要,是整个教学能否有效开展的依托,好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要在教学方案中体现出来,因此,教师要高质量设计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先在更广的范围内了解其他学科教学设计中的创新理念,然后再回到音乐教学中寻找融入的结合点。还应广泛搜集成功的音乐教学设计案例,从而增强自己教学方案设计的科学有效性。另外,还可以将教学对象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和教学内容研究结合起来,既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从技巧把握、知识拓展等方面进行发掘,还要从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综合着力,以提高教学方案设计的完整性。

二、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意结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其中的韵味、旋律、情感,使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提高。例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学生从舒缓、深情的旋律中,从生动真诚的语言中,感受到草原上青年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康定情歌》,学生既能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又能体会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和热烈相爱的情感。《阿里山的姑娘》,学生可以感受到低昂有致、富有韵味的韵律,嘹亮圆润的旋律等。总之,学生从音乐作品的欣赏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和美好。

三、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程度

教学改革是推动音乐教学开展的重要动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从改革教学模式入手,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例如,教师进行了一首歌曲的示范演唱之后,重点要引导学生抓住歌曲的节奏、旋律、音色、音准,但教师不可能对学生进行逐一的指导纠正,此时,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互助学习的作用。互助学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组建学习小组,将几名学生编成一个小组,由小组中演唱较好的学生担任教练进行指导。另一种是选择一些掌握较好的学生担任教练,分布到学生中重点针对演唱有难度的学生进行指导。无论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兴趣更高,而且大面积地开展了技巧指导活动,对音乐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还可以针对某一方面的演唱技巧难点进行专项辅导,也可以结合歌曲演唱,让学生探讨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总之,教学改革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营造积极氛围,打造生动课堂

初中生在情感方面非常敏感,他们渴望自己的学习活动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教师一定要注重以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特别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表扬激励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了进步要进行表扬,学生歌曲演唱得好,旋律把握得准,节拍拿捏得到位,都要及时进行表扬,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有效提高教学的生动程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针对训练的目标或教学的歌曲,进行一些比赛活动,以赛带训,以赛促学,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比赛活动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

五、拓展教学空间,满足学生兴趣和爱好

音乐教学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这既是音乐教学的特点决定的,也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息息相关。教师除了抓好课堂教学外,还要积极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各类课外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无论是专门的兴趣小组,还是以社团形式出现的一些自主组织,都要为学生音乐兴趣和爱好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将课堂训练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侧重对学生进行技巧方法的指导,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而在课外活动上,则侧重开展学生的技巧指导和训练活动。无论是引入流行音乐作品还是传统歌曲,无论是声乐演唱还是器乐演奏,乃至艺术节目的表演等,都可以在课外挤出时间安排专门活动,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提高艺术素养、能力,在音乐作品的教学演奏、演唱中陶冶性情,得到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在课外空间的运用上,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广大音乐教师要注重整合资源,使课外空间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

六、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全力发挥音乐教学对学生成长的辅助功能。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导学案篇4

一、“梨园式”阶段

(一)教—唱模式

19世纪末期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也唤醒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抵御外侮、进行变革、力图自强的思想在知识分子当中普遍高涨,社会提出了“救亡图存”的口号。废除科举,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有识之士亦开始宣传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说:“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的一要件。”又说:“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万不可缺者。”1904年1月的“癸卯学制”将音乐课正式列入蒙养院的课程设置之中,并对“歌谣”的教学作了规定:“歌谣俟幼儿在五六岁时渐有心喜歌唱之际,可使歌平和浅易之小诗,如古人短歌谣及古人五言绝句皆可,并可使幼儿之耳目喉舌运用舒畅,以助其发育,且使心情和悦为德性涵养之质。”1909年5月15日,清政府颁布《奏请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折》,规定在初等小学堂增设“乐歌”课,并对教学内容作了规定:“乐歌乃古人弦诵之遗,各国皆有此科,应列为随意科目,择五七言古诗歌词旨雅正、音节谐和、足以发舒志气、涵养性情、篇幅不甚长者,于一星期内酌加一二小时教之。”至此,音乐课在全国中小学校正式设立,音乐课也正式列为学校的必修科目,初等小学设“唱歌”课,高等小学设“乐歌”课。“学堂乐歌”正是人们对这些新式学堂中所设音乐课程的称呼。

与此同时,爱国知识分子沈心工、李叔同东渡日本,研习音乐,并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经验带回国内,推动了近代中国学堂乐歌活动的兴起与发展。但由于学校制度刚刚建立,教材短缺,“唱歌”课的教学主要采取旧曲填词的方法,通过集体歌唱的形式,向学生传播西方音乐知识,对学生进行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加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走在师范音乐教育的前面,担任中小学“乐歌”课的教师主要是教国文的老师,或临时聘请的一些民间艺人。这样,受传统音乐口传心授传承方式的影响,课堂上主要是“先生唱,学生跟”,或者是“先生讲,学生听”的“教—唱”课堂教学模式。近代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丰子皑曾在《艺术趣味》一书中回忆当时学校教唱《勉学》这首歌的情形:“我们学唱歌,正在清朝末年,四方多难,人心乱动的时候,先生费了半个小时来和我们讲解歌词的意义。慷慨激昂地说,中国政治何等腐败,人民何等愚弱,你们倘不再努力用功,不久一定要同黑奴红种一样(歌词的第一句“黑奴红种相继尽,惟我黄人鼾末醒”)。先生讲时声色俱厉,眼睛里几乎掉下泪来。我听了十分感动,方知道自己何等不幸,生在这样危殆的祖国里。唱到‘东亚大陆将沉没’一句,惊心跳胆,觉得脚底下这块土地果真要沉下去似的。”

(二)练—唱模式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中小学校的音乐教育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发展,教师紧缺,迫切要求建立起专业音乐教育机构。1920年9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建立;1922年,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成立;1920年,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成立,1922年改名为上海艺术师范学校;1927年,我国第一所规模比较大、制度比较健全的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在上海建立。这些音乐教育机构的办学方针,虽然大多数仍沿袭过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所提出的“兼容并包”的方针,而设有国乐方面的课程,但是,实际上它们主要都是参照欧美的音乐教育体制,以传授西洋音乐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的教育内容。据1921年6月出版的《音乐杂志》第2卷第5、6两号合刊上发表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科分组办法》,可以得知音乐科学生的专业必修科目是:1.理论课:普通乐理、普通和声学与应用和声学、对位法、音乐史、声学、曲体学、乐器学、作曲法、作歌法。2.技术课:钢琴,钢琴练习、独唱、合唱、默谱及节奏练习,指挥。共同必修科目是:国文、英文、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史、实地教授。大批受过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培训的学生,在走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把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以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带到了中小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唱模式演变为练-唱模式,即:基本练习(发声训练)-歌唱(识谱、教唱)。

二、“凯洛夫”阶段

(一)五步模式

十月革命后,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提出了一个较前完备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新模式,即:感知-理解-巩固-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教育部于194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大会提出“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特别要借助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的基本方针。凯洛夫的教学论体系被引入到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学中,由凯洛夫主编《教育学》中提出的“五步”教学过程理论和“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环节教学模式也随之应用到我国中小学文化课堂教学中。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该模式融入了我国一些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变通为“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五步教学模式。

1950年8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它较为详细、全面地对小学音乐课程的建设提出了要求,并对教材的选编、教学方法、教学设备也作了具体的规定,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正朝着正规化方向发展,使小学音乐教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颁布《小学暂行规定(草案)》。规定“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小学应开设音乐课,以“陶冶学生的审美观念,并启发其艺术的创造力”。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得到了加强。然而,受文化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凯洛夫教学模式也被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如音乐知识教学课: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课前放一段音乐,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之中。

2)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行音乐课礼式,了解缺席情况。

3)向学生介绍本课学习内容。

2.复习旧课

复习四分音符,切分音后,分别检查2~3名学生并讲评指导。

3.新课教学

导入: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什么是节奏,现在老师用自己的名字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节奏练习。如:XXX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二拍节奏。

1)学生用自己的名字作自我介绍,龙头接龙尾,学生可采取相同时值不同的节奏变化。如:我叫|XX|我叫|XXX|

2)进行训练:(略)

4.巩固练习

教师分别拿各种乐器(木鱼、三角铁、碰铃、铃鼓等乐器,让学生用正确演奏姿势为下面的小乐曲伴奏(未拿到乐器的同学拍手)。

5.小结,布置作业。

(根据吉林市宋丽红教案整理)

(二)唱游模式

受“左”倾思想影响,不恰当地片面地强调了实践的作用,以社会实践来代替上课;1958年9月以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日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了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了游戏教学;为了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式”的。如:唱歌课:《牧童之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学生在愉快的乐曲声中拍手走进教室。

2)律动:一组学习的动作;一组劳动的动作。3)师生互相问好。

2.发声练习

1=D—F2/4

54lala32lala|12lala34lala|5la3la|1la-|

3.音程练习

如:“3—4”音程的练习

1)学生听唱“3-4”

2)听“3”,构唱“4”

4.节奏练习

XX锵咚X0锵|XX锵咚X0锵|XX锵咚XX锵咚|XX锵咚X0锵

5.视唱练习

1=D2/43456|5432|1234|3217|67•••12|33|1175|6-|

6.新课教学

1)导入:教师讲述,并出示幻灯片与歌单。

2)范唱。

3)教唱曲谱。

4)学生随琴唱词。

7.巩固新课

1)律动:扬鞭催马的动作。

2)拍手唱:抽查;用打击乐伴奏唱。

8.小结课堂情况:学生在愉快的乐曲声中走出教室。(根据长沙市樊西巷小学戴冰教案整理)

(三)听创模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如:欣赏课:《赛马》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随音乐做跳马步,活泼轻松进入课堂,然后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故乡是北京》

3.新课教学:

1)导入:同学们的歌声太美了……。(板书课题)

2)欣赏音乐《赛马》并展示图片。

3)展示歌词,朗读歌词,分析大意,提出创作要求。

4)深入课堂,指导创作。

4.展示作品:教师把关,学生范唱,评选佳作。

5.小结

(根据辽宁李国文教案整理)

三、以审美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始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真正确立了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经过充分酝酿和研究,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随之公布,新课程也一同在全国38个部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

新观念、新教材、新方法等部级骨干音乐教师培训已经圆满结束。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代表参加部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学员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部级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教案精选》也随之出版,省、地(市)级等音乐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也在全面铺开。这样,以审美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开始出现在中小学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一)“导入-导学-掌握-体验-创造”模式唱歌课:《我爱大自然》教学过程

1.导入

运用学生谈话导入新课,启发学生联想、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学

通过练声,为歌曲教学进行初步的铺垫。

3.掌握

1)通过让学生初听、复听、依琴默唱、哼唱歌曲旋律、结合歌曲内容学习音乐知识和重点难点乐句等教学环节,逐一解决教学难点,最终为学唱歌谱和歌词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高潮、力度、速度、歌曲中的关键词以及每个乐段表现的情绪及内容,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掌握艺术规律,较完美地表达歌曲情感。

4.体验

通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反复练习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根据音乐风格特点加入律动,让学生在歌舞中创造欢乐,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表现音乐,亲自体验到音乐表现的美,将课堂教学引向高潮。

5.创造

通过简短的结束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遐想,让学生课后自己动手画一幅表现歌曲内容的图画,将音乐和绘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描述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根据河南省西平县完小王涛教案整理)

(二)“导入-导练-巩固-创造”模式

器乐课:《八孔竖笛教学法》教学过程

1.导入1)组织教学(略)2)导入新课

2.导练1)简介、姿势:(出示图形幻灯片)2)介绍吹奏的方法3)课堂练习(步骤略)

3.巩固

4.创造

5.课堂小结(根据安徽省阜阳实验小学马璐教案整理)

(三)欣赏课:情景-感知-体验欣赏课:《苏珊娜》教学过程

1.情景:选择颜色表现情绪。

2.感知:1)听音乐:用颜色及图谱表现音乐结构。

2)听乐曲:结合图谱模唱旋律。

3)听音乐:创编音乐活动。

4)听音乐:分组表演。能用断、连的歌唱技巧唱歌。

5)唱歌曲:并加入合唱。

小学音乐导学案篇5

【关键词】审美;快乐;幼儿音乐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教育发展目标所在,更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因素所在。同时,快乐教育是创新教育理念,以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模式促进发展幼儿综合学习效果,全面提升幼儿综合素质水平。为了全面提升幼儿音乐教育教学效果,帮助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感受快乐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多项措施充分体现审美与快乐的教育元素,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丰富的教学内容促进幼儿发展。

一、通过情境创设方法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提升幼儿音乐学习兴趣是审美与快乐教学模式中的关键,同时兴趣是促进提升幼儿学习效果的关键元素。为了全面提升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将审美与快乐元素渗透至教学情境中,全面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幼儿音乐《母鸡孵蛋》一课的教学中,其中主要以引导幼儿感受不同节奏下小鸡叫声为教学目标,培养幼儿感应节奏的音乐学习能力。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创设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结合游戏情境创设方式充分激发幼儿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兴趣,强化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进而促进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表演形式的母鸡孵蛋情境,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扮演成为“母鸡”利用不同节奏表达方式充分展现小鸡的声音。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根本目标在于引导幼儿参与学习情境中,全面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进而达到发展幼儿音乐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

二、合作学习模式促进提升幼儿学习效果

幼儿阶段教育工作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设计与运用将会有效提升幼儿的多方面综合水平,同时增强趣味性和有效性,是提升音乐教学效率的重要元素。将合作学习模式与幼儿音乐教学充分结合,可以将现代教育理念“审美与快乐”元素充分展现,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幼儿音乐《小星星》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幼儿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并激发幼儿对于音乐和歌唱的学习兴趣。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合作教学模式运用其中,在节奏练习过程中,引导幼儿以合唱表演的形式充分体现其中“一闪一闪”的跳跃感,同时用手表现“闪”的动作,感受合拍与音乐节奏。在合作歌唱及表演的过程中,幼儿既可以进一步掌握歌曲的节奏,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帮助幼儿深切体会合作学习演唱的乐趣,强化发展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幼儿阶段音乐教育过程中,将合作模式运用其中是促进全面提升幼儿音乐学习效果,全面发展幼儿综合水平的有效教学方案。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强化幼儿音乐审美能力

快乐与审美教学理念的发展目标中,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快乐的基础上实现,为幼儿创设积极愉快的学习环境,发展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及综合能力。对此,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对幼儿进行引导,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体现幼儿音乐教学内容,以此促进强化发展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进一步发展幼儿音乐综合水平。例如,在幼儿音乐《小鸭子上幼儿园》一课的教学中,其中以培养幼儿节奏感,提升幼儿听辨声音长短的能力及四分音符的节奏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将《来了一群小鸭子》的钢琴曲进行展现,同时引导幼儿根据多媒体信息技术生动化展示效果,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学习相关音乐知识。在此教学方式的运用过程中,幼儿可以在愉快积极的学习环节中全面提升音乐学习兴趣及音乐审美水平,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幼儿的音乐综合素养。因此,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幼儿音乐教学工作充分融合是十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

四、组织音乐活动,创新教学方法

幼儿音乐教学工作中,音乐活动的设计将会促使音乐课堂更加活跃,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特点。传统教学模式中,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比较固化,在审美与快乐教学理念的发展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多元化的音乐实践活动教学方式帮助音乐课堂突破传统教学,利用新颖高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提升幼儿的音乐学习效果。音乐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以快乐教育理念,发展幼儿的自主意识,引导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提升音乐学习效果。例如,在幼儿音乐《大雨小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说说、常常、动作表现及乐器表演等多项活动流程将雨进行充分表达。幼儿接触乐器的时间较短,大部分幼儿对于乐器演奏的知识了解并不全面,教师可以通过乐器演奏活动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结合乐器对于雨声不同的节奏进行充分表现,引导幼儿根据雨的声音进行跑、跳等游戏。同时,在音乐游戏设计中,教师避免过度干涉幼儿的表达欲望,充分给予幼儿信心和兴趣,引导幼儿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促进发展幼儿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工作中,通过组织音乐活动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是促进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幼儿快乐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

五、完善音乐教育目标,提升幼儿音乐综合能力

幼儿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学目标的设定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幼儿的音乐学习效果及综合能力水平。音乐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幼儿基础的节奏感及音乐认知,更在于培养提升幼儿的音乐学习能力及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全面提升幼儿音乐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为幼儿设计多元化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继而通过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从而形成比较完善、全面的幼儿音乐教学方案,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幼儿音乐《小老虎请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完善的教学目标设计为核心,从认知教育目标、能力提升目标及情感态度发展目标三个角度进行设计。同时将审美与快乐教学元素渗透至其中,全面提升幼儿的音乐审美水平,同时帮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发展。本课教学过程中,认知教育目标的基础核心为引导幼儿对儿歌的节奏进行学习和掌握;能力提升目标为培养幼儿儿歌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发展目标为强化幼儿对于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促使幼儿深度感受班主小动物的快乐。因此,多元化教育目标的渗透将会促使音乐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语

在幼儿音乐教学体系中,审美与快乐教育元素的渗透和教学理念的发展,将会极大程度地提升教学效果,全面推进发展幼儿音乐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玲.“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4).

小学音乐导学案篇6

一、歌词讲解失去音乐课特点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海》教学片断(人音版第二册)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声音来朗读歌词。

[教学情景:教师将《海》的伴奏音乐进行循环播放作为背景音乐,并在多媒体上出示一幅蓝色的大海画面。学生深情地读“大海啊望不到边,多广阔的海”,接着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另一幅月夜的大海画面。学生继续读“太阳啊已经下去,月亮升上来”。]

师:孩子们,老师没有从你们的歌词朗读中感受到大海的辽阔与月夜的美景。

[教学情景:教师结合音乐与画面深情地朗读歌词并讲解大海是如何的辽阔与美丽,大海资源是如何的丰富等,目的是想启发学生深情地读出大海的辽阔、月夜的美丽。]

师:孩子们,请深情地再读一遍歌词。

[教学情景:学生按教师要求读好第一段歌词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段歌词的教学。](此教学环节用时近十分钟)

从表象看,该教学环节是在音乐的弥漫下结合图片朗读歌词较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但只要我们静静地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该教师在完成歌词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将歌词讲解得太细,已经完全将歌词朗读变成了语文课中的配乐讲解。其实朗读歌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只不过是让他们在音乐弥漫中了解、认读歌词而已,教师没有必要用语言注解得太多。

二、多媒体依赖造成教学负担

教学案例一:表演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三册)

[教学情景:教师带领学生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进行了很多音乐活动,并学习新歌曲,收到很好的效果,接着……]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用优美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教学情景:教师正准备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伴奏时。计算机突然死机了,该教师在计算机旁左弄弄右摆摆了好一阵子。眼看学生已经不耐烦了。才坐到钢琴旁,一弹伴奏令人哗然:首先歌曲是降e调,该教师弹的是自己熟悉的调。给人一种歌曲调偏低的感觉;在学生演唱一遍歌曲后,可能该教师觉得弹D伴奏学生演唱歌曲的声音位置和状态都没有弹降e好,于是决定弹降e调让学生再演唱一遍歌曲。这一次不知道是该教师平时过多依赖多媒体音乐伴奏还是本来自身教学基本功就不够,总之她的伴奏无数次地出现错音。完全影响了学生的歌曲演唱及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现]

教学案例二:聆听音乐《霍拉舞曲》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四册)

[教学情景:教师在上课前将音乐教室布置成一个晚会的现场。]

师:在美丽的罗马尼亚,正在举行国际儿童音乐夏令营,来自各国的喜欢音乐的小朋友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东道主罗马尼亚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一首舞曲(播放《霍拉舞曲》,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到台上来跳圆圈舞。) 师:大家开心吗? 生:开心。 师:是什么让你们这样开心? 生:舞蹈、音乐。 师:对,这首欢快、热情的《霍拉舞曲》把我们带进了欢乐的海洋,请同学们选一种颜色来代表音乐的情绪。

[教学情景:学生回答“蓝色”,教师请学生再想想有没有其他颜色更代表热情,学生又回答“黄色”,该教师还是请孩子们再想想……如此这般了好一阵子终于有学生回答出了“红色”,该教师如释重负地说“完全正确”。]

原来这位教师在多媒体上制作的是“红色”代表热情的情绪,如果学生没回答出“红色”那她就没办法出示制作的教学课件。其实学生回答什么颜色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认为哪一种颜色在自己心中代表热情就行。

从上面两个课例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课堂固然需要借助多媒体来优化教学,但是,过多依赖多媒体反而变成教学负担,尤其是音乐教学,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音乐伴奏不仅不利于促进教师对音乐教学基本功的提升,还容易形成对多媒体伴奏的依赖性;同时多媒体教学语言还变相地在注解音乐,其实,音乐是非语意性的艺术,它需要每一位学生用心去体验、感知。

三、新课导入失去音乐之源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这是什么》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三册)

[教学情景:上课铃响了。老师用了很多好的方法组织学生快速地将情绪投入到音乐课中,接着……] 师:孩子们,请静静地坐在地上,拿出准备好的纸和笔放在小凳上。

[教学情景:学生快速准备好]

师:请听老师的谜语并在纸上画出谜底“这是什么?”

[教学情景:教师语言导入:“滴嗒滴嗒滴嗒滴嗒当当当.滴嗒滴嗒滴嗒滴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请孩子们开动脑筋,把老师的谜底画出来。 [教学情景:静悄悄的音乐教室,学生苦思冥想画老师出的谜语的谜底,有画马的、有画马车的、有画钟的……时间过了很久终于有部分学生举起小手,告诉老师已画好谜底,于是该教师请部分学生出示谜底并公布答案。]

象这种离开音乐的导入形式还有很多,看似新颖但有违《音乐课程标准》提倡的音乐课应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原则,其实该教师完全可以用歌曲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来猜这个谜语,这样既生动有趣又不离开音乐,很合乎《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观。

四、相关文化知识拓展脱离音乐之本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五册)

[教学情景:课堂上,教师以舞蹈、打击乐等多种形式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师:孩子们,你们去过内蒙古草原吗?

生:没有。(因为他们大多是南方的孩子)

师:那你们想了解内蒙古草原及那里小朋友的生活吗?

生:想。

[教学情景: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多幅内蒙古的图片。绘声绘色地介绍草原的辽阔、蒙古族服饰的美丽、牧民的热情好客、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包括摔跤、赛马、射箭等),整个民族风情拓展用时十三分钟。](这一教学片断完全是在上社会课)

小学音乐导学案篇7

关键词:音乐;技能课程;培训模式

近年来,国家和重庆市在教师职后培训方面真抓实干,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项目、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市级培训项目、农村短缺学科小学音乐教师集中培训项目、村小艺体教师市级培训项目等培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就2010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来看,音乐参培学员分别来自重庆的綦江、北部新区、长寿、丰都、武隆、云阳、万盛、北碚、江津、九龙坡、渝北、双桥、秀山、永川、南岸、潼南、梁平、璧山、江北、垫江、石柱、沙坪坝、开县、大渡口、彭水、巫溪、奉节、荣昌、城口、大足、合川等县(区);平均年龄30岁;教龄10年;职称为小学一级37人、二级3人、高级8人、3人未评;本科学历25人、大专25人、中专1人;专职音乐教师21人;过去参加过有组织的培训(研修)12人;有钢琴(电子琴)等常规教学设备的学校18所。

鉴于参培学员基础薄弱,背景差异大,加之培训的时间又短等多重因素,如果采用常规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可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要达到短期内提高学员的师德修养、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

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目的,必须在培训内容、模式和方法上进行必要的探索。

一、运用“理论+案例”提高学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改组、整合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

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发展现状和学员的实际需要,

我们安排了《做一个智慧型教师》《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等专题

讲座。

在充分听取学员意见的基础上,安排了一线教师重庆九龙坡区实验一小的音乐高级教师作《小学音乐案例教学与研究》、垫江桂溪小学的音乐高级教师作《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唱歌课》两场既有理论、又有案例的讲座,有目的、多层次地提高了学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改组、整合了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

重庆教育科学学院的教研员围绕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通过观摩教学录像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与学员互动交流。这些都创造了一种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使学员沉浸其中,深入研讨,进行思想碰撞,逐步形成现代教育理念。

二、运用“一对一个人课”“小组课”“集体课”“课程交汇”提高学员“唱、弹、编”能力

1.一对一

这种授课方式主要解决学员声乐、钢琴学习中的个人技能问题。教师针对学员不同的嗓音条件、声部、气息、共鸣、演奏程度、艺术表现等方面的问题,讲解示范技术难点,教授如何解决和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挖掘其艺术潜力,发挥其个性特点。在“一对一”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却能够确保在教学中抓住学员歌唱(演奏)问题的关键与特征。这有效地贯彻了“音乐教学要具有针对性”这一原则,充分保护了学员们在音乐中的个性。

2.小组课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解决学员带有共性的问题,如建立正确歌唱状态,歌唱呼吸的支持、演奏姿势、手形、电脑音乐作曲软件的使用等。

(1)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比如,声乐小组课在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声部相同、程度相近、性别一样、钢琴(电子钢琴)小组课和电脑音乐小组课,选择相同的曲目、相同的练习,这有利于教师备课,因材施教。

(2)教学实施。集体练习,分别回课,典型指导,个别纠正,相互观摩,相互评议。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教师重点讲解、范唱、范奏等,举一反三,学员听课观摩,取长补短,既节约时间又能互相学习,扩大了优秀教师的授课面,培养了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资源共享,对教与学都有促进作用。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把学员歌唱(演奏)当中原本较大的技术缺陷,不断地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这样,问题变得更简单直观了,学员也更容易分辨,解决起来自然容易多了。

(3)反思及讨论。这一组的其他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交互式的简短讨论。

3.集体课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加强声乐演唱、钢琴演奏、电脑音乐、合唱与指挥基础理论的讲授,解决学员知识面过窄的问题。主要内容为歌唱生理学、声乐基本理论、艺术嗓音保健知识、演奏心理学、如何正确读谱、合唱的声音训练、合唱音准训练、合唱声部平衡和配合技巧、合唱演唱咬字吐字技巧、各种拍子的指挥图示和介绍音乐大师风格等。向学员介绍名家音响资料,推荐优秀音乐书籍,以提高学员的全面素质。

4.课程交汇式(声乐+钢琴)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解决学员会唱不会弹、会弹不会唱的问题。能唱、会教,而且还能即兴伴奏,自弹自唱,这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首先根植于新课标的要求、采用重庆市通用的音乐教学用书中的作品,包括各种伴奏音型的选择,简单的和弦连接,使用民族音乐特征节奏的编配。加强钢琴弹奏与伴奏的联系,基础和声与键盘和声的联系,声乐演唱与范唱的关系,活学活用。通过互相伴唱、伴奏,自弹自唱,使学员能活学活用钢琴弹奏与键盘和声知识,提高演唱与即兴伴奏能力。

三、运用“院+基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进一步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与优质中小学合作的新模式,把培训班从大学校园下移至中小学。

1.聘请专家负责课程方案设计等,与承担教学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共同备课。

2.专家、学员与教师共同听课、评课,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解决教学中很多实际问题和困惑,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以提高。

3.参培教师自我反思、修改教育教学案例、撰写听课评课

感想。

小学音乐导学案篇8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这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领域都不能比拟的。

纵观我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出现以下两大误区。其一是对音乐活动的目的缺乏明确的认识,注重于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忽略幼儿情绪情感的体验;其二是音乐活动与其他各领域活动之间缺乏沟通,没能很好的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形成整体性,更大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

音乐作为幼儿教育领域内容之一,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更能在促进幼儿身体协调能力、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辅助、催化作用。

二、研究成果

理论成果:

(一)初步提出“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园所特色发展理念。

我们提出“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园所特色发展理念,课题研究与园所特色建设相结合是理念的核心,教师人人参与,形成园所文化,在特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推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二)逐步总结出了实施“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的四项原则

为避免因对整合教育的泛化理解导致整合教育实践中的形式化、随意化的倾向,在实施整合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会提炼,为我所用,坚持整合教育的主体性、主题性、扬长性、效能性原则。

实践成果:

(一)逐步总结出“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实施策略,并凝结为实践案例。

1.音乐与社会领域的整合。音乐与社会领域的有机整合,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和形成具有重要的渗透性教育意义。

《音乐伴我入园》、《爱哭的宝儿》等几个案例中教师利用音乐创设幼儿熟悉的宽松的环境,克服幼儿的分离焦虑;《客人来了》《礼貌歌》等案例中教师用歌曲对幼儿引导教育,培养礼貌行为;《祝福爷爷奶奶》《庆新年》等故事中,教师利用音乐作品引导幼儿关爱身边的人、和我们不一样的人,进一步引向爱家乡、爱祖国情感的激发与培养……音乐与社会领域的整合虽然潜移默化,但是深入心灵。

2.音乐与科学领域的整合。

(1)以音乐与声音为主题,激发并持续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利用音乐与声音元素的相关性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音乐环境使枯燥的科学活动变得更加有趣,使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幼儿在唱唱、跳跳、做做、玩玩中感受科学现象,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乐趣。(2)通过音乐活动促使幼儿去感知、观察周围的世界。在《小蚂蚁》案例中,教师抓住幼儿对小蚂蚁的好奇,引领幼儿观察小蚂蚁的外形特征,收集小蚂蚁的资料,表现小蚂蚁的动作。这样的认识过程不仅符合幼儿学习规律,而且体现了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有机整合。幼儿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关于小蚂蚁的知识,激发了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利用音乐游戏激发活动兴趣,培养数学认知能力。小班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师应做到最少干预、最多指导、最大鼓励。案例《五只猴子做游戏》中,教师有意将音乐与数学活动结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及时将音乐情境转换为音乐游戏,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饶有兴味的反复“玩”中,获得了数学的感性经验。

3.音乐与语言领域的整合。

(1)利用音乐丰富语言教学情境。《春天是什么》案例中,教师以提问、欣赏音乐、边读诗歌边出示图片、配乐朗读的程序完成了整个活动。诗歌、图片配合音乐,这些教学手段的组合给幼儿展现一种春的意境,扩大了幼儿想像的空间,使幼儿“思之有物”;同时,把具体经验与抽象音乐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将诗、画、乐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幼儿不是干巴巴的背诗歌,而是用类似于唱记歌词的方法,加快了记忆诗歌内容的速度。(2)利用语言、音乐相同元素――“节奏”丰富教育手段。(3)利用音乐丰富表演动作,辅助教师在故事表演中的指导。(4)巧用有情节的音乐,激发幼儿再造想象,使表达充满色彩。在创编故事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巧妙的以音乐为导向,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讲述。音乐的介入不仅使幼儿创编的故事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帮助幼儿在音乐情境中以感受和体验来丰富想象。这既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又使幼儿体会到语言创造的快乐。

4.音乐与健康领域的整合。

(1)利用音乐丰富游戏情境,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2)利用音乐当作游戏信号,丰富体育幼儿玩法,调节运动量。

5.艺术领域整合,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1)音乐活动中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幼儿感受美。(2)音乐与美工、皮影等艺术手段整合,培养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三、问题与思考

(一)问题:

1.各领域教学活动距实现自然、有机的整合还有一定差距。

2.在实施“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过程中,教师音乐分析能力、幼儿发展水平观察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实施“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策略有待从理论角度进一步凝练。

(二)设想:

在本课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深化研究程度,在今后三至五年的延续研究过程中,逐步完善“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园所特色并逐步形成“以音乐为媒介的整合教育”为特征的整体教育文化。

小学音乐导学案篇9

【关键词】新课标学习方式体验模仿探究合作

近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积极主动构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节奏导入环节。结果证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上,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识规律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导入部分,进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及审美情趣。

那么究竟如何在歌曲学唱过程中优化节奏导入环节?新的方式会给音乐课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下面,就以两个教学片段为例,评析优化节奏导入环节给歌曲学唱教学带来的变化。

【案例1】《萤火虫》

案例背景说明:

这是一堂五年级的歌曲学唱课。《萤火虫》这首歌曲是台湾歌手伊能静作词演唱的通俗歌曲,音乐优美抒情,富于歌唱性,表现力丰富。歌曲前半部分旋律平稳,“××××××|×××-―”的节奏贯穿始终,营造出一种宁静且富有诗意的夜景氛围。歌曲后半部分采用弱起格式、大跳音程,使音乐更具有感染力,揭示了不管能力大小,只要勇于付出,世界将更美好的真谛。

在这首歌曲的节奏导入环节笔者是这样设计的,以谜语:小飞虫,尾巴明,黑夜闪闪像盏灯,古代有人曾借用,刻苦读书当明灯!(谜底:萤火虫)作为课堂导入。这样的设计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去。之后让学生一起来朗读谜语,这样既避免了单纯节奏教学的枯燥,又有效地将歌曲主题渗透到其中,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最后笔者以此为契机向学生介绍有关萤火虫的知识和小故事。例如,拓展《三字经》中的“囊萤映雪”的故事来启发学生要刻苦学习,学习古人的读书精神。

案例评析:

猜谜语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有趣的游戏,又是一种文学常识。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以诗歌形式集中描绘某一事物的特征,它能使人在猜测中接受知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本节课将节奏导人和谜语相结合的设计恰到好处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将歌曲的节奏无形中渗透进去,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案例2】《牧童之歌》

案例背景说明:

《牧童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新疆歌曲,《牧童之歌》表现的是新疆草原牧民特有的热情奔放,歌曲中有一个代表性的附点节奏:×.×,最能体现乐曲活泼奔放的情绪特点。同时,这一节奏也是本首歌教学的重难点。

案例实景:

创设情景、节奏导入、体验草原牧童的形象。

1.创设情境,ppt展示新疆风光图片,辅助学生领略新疆的风土人情。

2.掌握难点节奏。

(1)听辨节奏,教师创设天山上的马蹄声情境,学生听辨马蹄节奏。

师:请同学们闭上小眼睛,仔细地听,草原上传来了谁的脚步声?这个脚步声是怎样变化的。(教师用十指触及击桌面,按照××××|××××|演奏,节奏均匀,由弱渐强,由强渐弱。伴随着相应的肢体语言,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

生:草原上传来了小马驹的马蹄声,声音越来越大,后来越来越小,就像小马驹一开始跑向我们,距离越来越近,后来跑远了。(ppt出示节奏之后,复习八分节奏,学生共同模仿小马驹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脚步声,教师指挥示意)

(2)认识附点。

生:小马驹的马蹄声不均匀,像是一跳一跳地向我们走来,小马驹很开心。

ppt出示两条节奏进行对比,认识和掌握附点。(ppt出示节奏,分小组进行模范练习,之后ppt将两个节奏进行对比,对附点知识进行迁移和深化,体现由浅入深的教学策略)

(3)认识连音线。

案例评析:

小学音乐导学案篇10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随着三级师范逐步向二级师范的过渡,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也逐渐从培养幼儿师范学校师资向培养直接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幼儿园师资过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全面系统的文化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要实现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首先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建立起完备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是什么?“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现途径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它们各自发挥作用,又协调配合,发挥实践教学的总体功能。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本文主要从“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个角度探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确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目标

不同层次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定位的专业培养目标不一样。结合学院实际,我们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学前教育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良好教育理念和崇高师德等要件,才能服务于今后的教育教学。据此笔者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分为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的目标:

(一)认知性实践教学目标:学习相关的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模块,具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所需的音乐基础知识,积累一定的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感性经验。

(二)能力性实践教学目标:具备基本的音乐能力;具有较强的学前儿童音乐教学能力(包括观察、了解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状况;分析音乐教学内容的能力;设计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开发、积累儿童音乐教育资源的能力;组织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等);具有初步的音乐教育自我专业发展的能力。

(三)情感性实践教学目标:明确学前儿童音乐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前儿童音乐实践教学;专业定位明确,喜欢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二、结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实现内容体系的建构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支撑。紧紧抓住实践教学目标,结合课程理论知识体系进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建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实践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内容中的具体化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模块的划分需要围绕实践教学目标来进行。要充分考虑实践教学认知、能力、情感目标在内容模块中的落实,设立的各个内容模块应具有自己的目标指向,并具体落实于各领域活动内容模块中。认知性目标、能力性目标在每一个领域模块中应有具体的要求,情感性目标可渗透于各个实践模块中。根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课程的特点,实践教学的各领域内容模块实践学时分别为6个学时,共四个领域(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合计24个学时,约占课程总学时的1/2,这一实践教学学时比例的安排,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二)实践教学内容模块设计的系统化

在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时,既要考虑课程内部知识体系,涵盖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又要考虑各实践内容模块的层次性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各内容模块相互联系所能发挥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内容模块的设计上,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思考:横向设计的内容模块涵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四个领域的内容,学生在每一领域都能得到实践,全面系统掌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知识与技能;纵向考虑每一实践模块的层次与特点,渐进地、层层深入地安排实践次数和要求,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建构起一个实践内容全面、实践内容模块渐进、实践次数灵活、实践要求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三)实践教学内容安排的可操作化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中各内容的安排应突出可操作性。首先,各实践教学模块内容课时安排要合理,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充分保证实践的时间;其次,实践教学内容完成要求所需的设备设施、实践基地要便于准备,能够充分保证实践的条件;再次,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专业基础和能力,实践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学生可以经过练习完成,能够充分保证实践任务的实现。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总体设计,考虑预留实践教学所需的时间、系院提供实践所需设备和实践基地,为学生完成实践教学内容提供可操作性。

结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教学目标以及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结构,我们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设定为表1所示内容。

三、立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内容特点,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方式,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只有通过多次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才能体会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内在联系,并尝试运用学习过的教育理论知识来指导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从而实现教育理论向教育行为的有效转化。由此可以看出理论和实践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孰先孰后,需要依据实践项目的目的、实践内容的特点来决定。

1.内容选择、目标撰写模块的实践教学——理论先行

音乐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目标撰写模块的实践教学,需要先通过理论的教学,给学生提供理论依据,并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对音乐活动内容材料的选择与分析、活动目标的制定,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从而减少实践的盲目性,提高其实践的效果,达到准确地选择音乐活动的内容,撰写出准确的音乐活动目标。

2.教学方法、活动设计模块——理论与实践并行

教学方法、活动设计模块的实践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实践设计各领域音乐活动方案和学习运用儿童音乐教育方法的过程中,既坚持相关理论的理性指导,同时又使所学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从而获得感性的支撑,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3.说课、模拟教学模块——实践教学先行

说课、模拟教学模块的实践教学可采用实践先行的做法:学生先对某一活动内容(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等模块)进行设计并试教,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寻找到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组织的内在规律。实践教学先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还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相关理论学习提供支持。

(二)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联系,完善实践教学方式

1.课内实践教学方式为主导

课内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将实践知识、实践原理、实践经验、实践技能等纳入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学生积累实践经验,获得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意识。课内实践教学也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主要方式,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常用的几种课内实践方式。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教师选择有典型意义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案例(视频、教案等),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活动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并结合案例思考、研讨、学习,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2)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是教师或学生收集整理出幼儿教师在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的方向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堂所学习的理论支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并付诸实践。采用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3)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接近真实情景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场所和情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和幼儿),在模拟情景中进行幼儿园音乐活动方案设计与模拟教学练习,把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幼儿音乐教学技能,这种实践方式能实现课堂教学与幼儿园音乐教学需要的无缝对接。

2.课外实践教学加以补充、拓展

课外实践教学能够有效补充课内实践教学的不足,可以完成一些不宜在课内进行的实践教学项目。如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观摩、见习,感受优秀幼儿音乐教师的魅力,学习组织幼儿音乐活动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习,亲自设计与组织幼儿音乐活动,把所学的技能技巧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去检验、印证、反思、提高。

课外实践教学还可以采取课程专业技能技巧比赛与集体音乐教育活动展示等方式来进行。学生在比赛与展示中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个人、小组和集体实践教学相联系,丰富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

个人、小组、集体等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各有特点,可根据不同实践项目的内容要求和特点选择适宜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实施实践教学。

1.活动设计与评价——个人实践教学

幼儿音乐活动的设计和评价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实践项目。教师在实践前提出明确的实践要求,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完成后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实践的正误,学生进行修正。

2.环境创设、模拟教学——小组实践教学

小组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实施个人实践教学较难完成的实践项目。如模拟课堂的实施、教学环境的创设,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必须由小组实践来完成。可由学习小组组成一个实践教学团队,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制定实践计划书,明确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协作完成实践任务。

3.认知见习、观摩课例——集体实践教学

集体实践教学是个人实践和小组实践的有效补充,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实践教学,用于教师向全体学生展示实践教学项目的共性规律,往往与个人实践教学和小组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对幼儿音乐活动中儿童认知规律的观察以及对幼儿园优秀音乐课例的观摩,可以以集体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师事先提出观摩要求,引导学生就案例呈现出的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提升其实践能力。

“在重视学前教育理论教学的同时,应突出所培养人才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加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只有这样,学前教育专业才能紧跟社会的发展,培养出适应当前幼儿园教学需求的优秀师资。”所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实践性、综合性、实用性,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突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学科特点,才能培养出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幼儿教育师资。只有充分重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教学,才能确保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注: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eR2013—008.)

参考文献:

[1]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2).

[2]余少英.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方略[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3]颜晓燕.试论学前教育新师资的职业培养导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6(8).

[4]黄亚妮.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和基地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

[5]步社民.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J].学前教育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