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业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46:02

小学作业管理篇1

作业是检测教师教与学生学习效果的中介,是师生交流的工具,是教师常规教学工作的严重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严重保证,为了加强质量管理,规范对学生作业的管理,根据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的实施意见》,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作业布置

1、每学期教研组内教师应该开展作业专题研究活动,对教材上的作业进行详尽研究,确定学期内的作业范围、作业要求等基本内容。

2、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大凡先将作业做一遍,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作业布置应根据学生的学情,为学生精心选择作业,作业要保证基础性和时效性,杜绝机械重复的作业。

3、作业的形式应该多样化,要根据学科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探索作业的形式,可将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外实践作业等,学生可采用书面、社会实践等形式来完成。

4、学生的课堂作业一定要适量节制,大凡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十分钟左右的作业时间,尽量保证课堂作业在课内时间完成。其中数学作业应该一天一练,语文作业一课一练,大作文每学期6—8篇。

5、语数英等学科教师要协调好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控制在一小时以内。

6、严禁教师将书写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二、作业书写

7、一二年级学生用铅笔书写作业,从三年级开始学生用钢笔书写作业。

8、教师应该根据作业的特点规定相应的书写格式,作业书写应该强调格式规范,书写整齐,作业本明净卫生。

9、班级每学期举办一次优异作业展示,发挥学生之间作业的传帮带作用。

三、作业批改

10、提倡学生作业面批制,通过面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改。教师对学困生的作业进行当面批改,当面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更正,加强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的及时指导。

11、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大凡采用“等级与激励性语言”相结合的形式,也可采用“五星”等形式。教师在等级评价等基础上,应该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引导学生,特别是习作(作文、日记等)、美术等一些创作性的作业,教师应该从多方面来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作业评价对学生的指导与激励作用。

12、教师应该及时批改作业,批改时一律用红笔,对正确的作业采用打“√”等形式,对于学生作业中特别精彩的地方,可采用其他符号或者语言进行提示鼓励。同时教师对具有创造性、独特性的作业应该以鼓励和引导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13、对于学生作业中错误的地方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及时订正,然后按照作业的基本要求书写,教师及时对学生订正的作业进行批改。

14、对习作的批改要有眉批、尾批,对习作中柔美语句用“”标出,批改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在批改中既有对学生习作格式、语言等方面的评价,也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鼓励性评价。

15、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作业,教师应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既要对学生的作业做出再评价,同时应该对学生的评价做出再评价。学生的作文一学期相互批改不超过两次。

16、作业应该及时批改,作文大凡在一周内批改完成外,其他作业大凡在当天批改。

17、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关记录,特别是对有独创性和有普遍性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作为讲解和辅导的依据。

18、注重家庭作业、双休作业和假期作业的布置与评价。

原则上双休作业和假期作业注重能力作业和有弹性的作业,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作业管理篇2

2010年春季,学校领导对毕业班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人员的配备上也尽了最大的努力。相信全体毕业班教师一定能群策群力,扎实工作,花大力气,发扬苦干加巧干的精神,全面搞好毕业班的各项工作,确保完成毕业班教学目标。并继续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树立从严治校、情感育人、自主求知的思想,以“先让学生学会做人”为指导思想,扎实稳步地作好年级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的奋斗目标。

二、工作目标

中三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在全县前30位,在片区占第一位,上重高20人,其余全部进入普高,春季职高分流8人。

小六教学质量综合考评在全县前10位,在片区占第一位。

三、2010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毕业班暴露的问题。

1、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2、对基础知识的教与学抓得不够扎实,学生掌握不牢。

3、学生课外阅读少,知识面窄。

4、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材,没有把课内知识与生产、生活中知识的运用结合起来,造成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差。

5、体实训练打急抓,造成学生综合能力差,学生体质跟不上,有拔苗助长之嫌。

6、乡村学校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脱节,读初中英语才启蒙,起步太晚令人担忧,起步太晚,学生英语成绩难于提高。

7、学生偏科现象严重,综合质量不高。

四、工作策略:

(一)德育工作:

1、各班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勤奋创造奇迹,成功来自努力”、“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激励学生,促使他们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毕业班学生学习任务重,他们面临着毕业、升学,承受的心理压力特别重,这压力有来自于家长过高的期盼,也有来自于自身的考试焦虑。如果不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实施者,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存在问题就及时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任课教师应协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谈心,分析问题,进行家访,寻求和家长的沟通。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目标,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3、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指导学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4、关注后进生,在情感教育上多下功夫,要对后进生做到有爱心、细心、耐心;在教育教学上,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表扬奖励优先;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扶植起步点,把握反复点,促进飞跃点;对待后进生不歧视,从而有效地保证后进生提高,努力做到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从而有效控制溜生,巩固学额,将这项工作具体落实到班级的科任教师。

(二)、教学工作

1、加强学校对初中毕业班的督导,实施毕业班领导联系制,中三毕业班由校长、主任亲自抓,亲临教学第一线,跟班视导,摸实情找对策,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2、召开毕业班教师会,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学校领导关心毕业班教师,切实解决毕业班教师的实际问题,增强他们的教学后劲,让他们真心实意地抓,放心地抓毕业班教学质量。

3、实施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的全程跟踪督导制,学校先检查教案后上课,体现教学过程的实效性,管理人员常听推门课,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纠正,查作业批改,督单元检测、评价、补救,实现过程管理精细化。

4、实现教师教学终极质量承诺制,根据初二、小六的基础和今年中三、小六的既定目标,承诺平均分和位次。

5、强化班级管理,以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契机抓实班级管理,在班上要营造以勤奋学习为光荣,不勤奋学习为可耻的氛围,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

6、抓实月考工作,严密组织,严肃对待,严格监考,统一排位,实行末位告诫制。

7、做耐心细致培优补差工作,让优生脱颖而出,让差生各有所得。

8、开好家长会、学生会,做实做细春季职中分流工作,确保教学质量整体上升。

9、加强薄弱学科督导,实行定期补救,定期检查,努力实现稳中有升。

10、提前抓好体实训练,循序渐进地抓实,抓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1、加强毕业班教研工作,做到毕业班教研工作有针对性、实效性,围绕质量抓教研。

12、定期召开毕业班教师会,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管理策略。

(三)、“三轮复习”计划:

1.第一轮

本着“全面、扎实、系统”的原则,依据新大纲的要求,第一轮复习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搞好全面复习。认真巩固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进行单元综合训练,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科学化、规律化。学生的自我检测应以低档题为主,兼顾中档题。同时各学科要根据自身特点,创造性的指导学生进行复习。

2.第二轮

在巩固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本着“深化、综合、提高”的原则,依据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特别要增加应用性、能力性题目的训练。在本轮复习中,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换,以“导课”为主,做穿针引线的联系人,搭桥铺路的中介人、灵活机动的“节目主持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提高,形成“自我为师、书本为师、同学为师”动态的求知心态和自学素质。复习中要认真实施分块推进战略,对知识进行归类,对专题进行研究,要以“训练”、“讲评”为中心,练规范,练综合,练技巧,练速度,要讲难点,讲疑点,讲热点,讲思路,讲方法,逐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第三轮:(实战演练)

本着“回扣、调节、升华”的原则,侧重查缺补漏、考前练兵。在模拟训练中,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自我回扣、心态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自我升华。

六、加强后勤服务保障制

1、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后勤人员要为师生服务提供保障。

2、及时按月发放早晚自习津贴。

3、毕业班所需要的教具,仪器化学药品,体育器材,参考书,复习资料,信息要及时到位。

总之,我校2010届毕业班工作将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视教学质量为生命,将尽最大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并严格按照教育局提出的工作思路,在老林教育督导组的具体指导下,沿着既定的目标,携手并进,为实现明德小学教学质量稳中有升而努力奋斗!

小学作业管理篇3

一、查找资料,认真学习

我们一边学习各类理论文章、视频资料,为自己充电的同时,一边紧锣密鼓地进行《小学毕业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开题会,制订课题实施计划,反复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了修改,并付诸于实践。

二、调查分析,找准问题

为了使研究工作能更有针对性,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成绩,我们对本年级学生进行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独立自主意识增强。这一点首先表现在开始“讨价还价”了。老师布置作业会开始说那么多,能不能少一点啊;班干部选举时会表态:“我不愿意当班干部,累死了”。随着独立愿望的出现,能力也迅速得到提高,独立的愿望当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那就是有些学生喜欢与长辈“顶撞”,做事经常自作主张,甚或喜欢“拉帮结派”,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变得蛮不讲理等。

小学作业管理篇4

以专业精神成就立刊之基

1987年,《中小学管理》创刊之际,全国还没有针对基础教育管理的专业化的学术期刊,《中小学管理》正是为填补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类学术期刊的空白而特批公开发行的。编委会主任、著名教育家陶西平从办刊伊始就提出了《中小学管理》应当“扎根基础教育一线”,为一线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的要求。应该说,“专门”“扎根”和“实践指导”,是《中小学管理》这本期刊的定位。这样的定位增强了《中小学管理》的专注力,使得《中小学管理》不仅“站得高”“立得稳”,还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个性。

做专业的内容。在长期的办刊实践中,办刊者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中小学管理》存在的根本价值,在于满足中小学管理者学习如何办好学校、办好教育的专业需求。因此,《中小学管理》一方面要为中小学管理者提供交流空间,搭建发展平台;另一方面,更要为中小学管理者理性思考管理、改进管理起到专业引领和价值引领的作用。

一是以专业研究保障专业品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小学管理》在教育类期刊中率先推出的“主题化运作”方式,迈出了以专业研究来“做专业的内容”、进行“研究性编辑”的关键一步。编辑们结合基础教育管理领域中的热点、难点或重点问题,深入研究,系统策划,使得《中小学管理》能够精准把握读者需求,找到对每个主题有深度研究的作者,进而推出一系列主题文章。这种“常态化研究主题性策划重点研究文章策划深度编辑继续研究”的学术研究与专业运作过程,让《中小学管理》成为了行业内深受读者欢迎的期刊。

二是有高度地解决读者需求。提出基础教育管理领域的现实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是《中小学管理》的价值所在。一线管理者特别喜欢阅读关于解决问题的“一招一式”的文章,这些实操性强拿来就能用的文章,也正是《中小学管理》区别于其他期刊的优势所在,但这本刊物并不会止步于此。

笔者认为,一线管理者喜欢操作性文章,是其具体工作情境的规定性所致,但也与理论研究“缺位”不无关系。我国教育理论研究长期与实践脱节,许多学者的文章与本土实践离得太远,大家读不懂或不需要。因此,《中小学管理》在为读者提供工具性文章的同时,提出“有高度地解决读者需求”的专业定位——将实践问题提交给学者,邀请学者走进一线,搭建学者与基层管理者交流沟通的平台,让基层管理者了解“一招一式”背后的“道理”,也让理论工作者获得丰富的研究素材。

做专家型人才。投身于《中小学管理》办刊工作的人员是一批专业的人才,只有具有专业素养和专业情意的人员,才能生产专业的内容,提供专业的服务。

专业研究推动了编辑队伍的成长。在这种运作方式下,编辑们不仅要了解学科前沿和实践前沿,站在一定的学术高度上把握“话题”,对“话题”形成自己的认知和见解,还要具备与高端作者对话的能力,以及向一线读者进行诠释的能力。

《中小学管理》的编辑队伍经历了从“学习型团队”到“研究型团队”,再到“专家型团队”的过程。“学习型团队”阶段让大家迈入教育专业领域的大门,而“研究型团队”阶段旨在提升编辑们的研究素养。在这个阶段,每一个编辑结合自己的栏目分工,追踪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追问”水平。这是一个编辑形成自己学术见解的过程。

成就“专家型团队”的主要方式,是编辑们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反复行走。大家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追问精神,深入中小学校一线,发现和研究学校管理问题。这些问题,又被带到学者面前和学术会议上,寻求理论解释。这正是编辑们自己向“专家”转变的过程,很多人已经成为各种学术平台上的重要成员。

市场经营人员也要“重新专业化”。学术刊物的市场价值,不在于其物质载体,而在于物质载体中的内容。因此,《中小学管理》的市场经营人员必须了解所刊载的文章,并进一步了解“基础教育管理”这个特定的领域。只有这样,经营人员才能让读者(订户)了解内容的价值,让广告客户了解刊物的影响力,从而达成双方的合作,为彼此创造效益。

对大多数经营人员来说,这是一个“重新专业化”的过程。经营人员定期参加编辑部每月的“说稿会”,一起走进学校,都是提高经营人员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此外,在每周一次的自主培训会上,经营人员结合刊物内容或业内动态,讲解自己的经营思路,也让他们找到了专业的感觉。

以专业精神破解经营之惑

近年来,受各方面的影响,教育类学术期刊的整体发展状况并不十分乐观。为了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各家期刊都在寻找对应的策略,经营中的困惑在所难免。而《中小学管理》既没有财政资金投入,也没有行政力量的保护,只有通过高品质的服务来赢得市场的信任。在这种背景下,《中小学管理》的困惑更多,最主要的困惑就是如何面对短期利益的诱惑。此时,专业精神又成为《中小学管理》思考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之间、个人利益与杂志社利益之间关系的核心参照,并为其提供了破解诱惑的工具。

坚持办刊的独立性。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很多公司想与《中小学管理》合作,提出以建立理事会或者承包广告版面等方式筹集资金,但需要将若干版面交给他们运作,“出让”部分内容“”;也有一些机构提出由他们办一个《中小学管理》的下半月刊,甚至希望将《中小学管理》整体交给他们运营,当然,他们会支付费用。

这是诱惑吗?在人员的基本福利缺乏保障的时候,确实是。但是,这样的办刊行为首先不符合“依法办刊”的要求。这样的办刊行为的最大损失,是失去了办刊的独立性,失去了《中小学管理》自创刊伊始就确立的学术追求,更失去了长远发展的可能性。

《中小学管理》从创刊的第一天起,就没有收过一分钱的版面费。曾经读到很多文章从不同角度阐释学术刊物收取版面费的合理性,但是,笔者认为,版面费会让版面被金钱所绑架,失去学术的独立性和真正的价值追求。不仅如此,《中小学管理》还坚持付给作者稿费,提高作者的学术成就感,激发更多更好的研究。这种清醒的舍弃,是维护《中小学管理》长远发展所需信誉的前提。

严格的价值自律。作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对评职称有很大的帮助,这自然让编辑团队面临“劳务费”“人情稿”等多种考验。然而,《中小学管理》的团队成员始终以职业道德准则和专业精神来拒绝诱惑,坚持从读者需求和专业品质要求出发来选择稿件。若“人情稿”中确实有“亮点”,有值得传播的经验、做法或者思考等,编辑们就与作者进行深入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将好的东西有质量地表达出来。严格的价值自律,让这个团队、这本刊物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当然,在刊物的整体经营中,还存在很多困惑,如《中小学管理》采编与经营分离的问题,约稿与自然来稿、东部地区稿件与中西部地区稿件的比例问题,等等。但是,相对于短期利益带来的困惑而言,这些困惑还不是做“是非”选择题,而是一个“平衡办刊”、让刊物稳定发展的问题,还需要在未来不断探索求解。

以专业精神创新发展之路

专业精神守住了《中小学管理》的根本,但是,如何开拓新的发展之路,让《中小学管理》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从而服务于当代中国教育的伟大变革?该刊团队且思且行,在开拓服务品种等方面做了不少的创新。

拓展专业增值服务。《中小学管理》也曾经走过一段短暂的与某个公司合作开展培训、举办论坛活动的路程,但是发现,这种合作方式给刊物带来了持久的负面影响。合作公司所追求的是现金收益,而不是学术价值,这种导向下的种种运作,多是“去专业化”的,给《中小学管理》的专业声誉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此,从2009年开始,《中小学管理》就断绝了与所有公司的合作,转向培养自己的专业服务能力,拓展新的增值服务品种。其中最主要的,是接受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教师进修学校委托,为其校长和教师培训与学校发展提供专业支持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刊物的专业能力上的,从培训需求调查、培训方案规划、课程设计、培训师遴选到培训效果评估等,实现了“全过程质量控制”,并将此作为《中小学管理》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专业性”和“高品质”的服务,最大程度让学员受益。

另一种主要的服务类型,是编辑团队以学者的身份参与到中小学校的改进工作中。以中小学特色建设为例,该刊团队不仅在区域教育层面,还在个体学校层面,为学校特色提炼、特色建设方案设计等提供了专业服务,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参与学校或地方教育的项目活动中,总有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在引导团队成员:我能为对方做些什么?能提供哪些有效的资源或者建议?

新的服务有助于解决刊物发展所需要的能力问题,其中的一项能力,就是《中小学管理》的影响力。该刊团队在此基础上,将《中小学管理》的整体经营称为“影响力经营”,极大地增强了刊物发展的信心。

改变一些观念与行为。不论是出版行业,还是教育行业,很多旧的观念和行为在不断被新的观念与行为所消解。媒体人对此当有更加敏锐的觉察。以专业精神为指引,《中小学管理》这些年不断尝试观念与行为的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

以加强编辑过程的开放性为例。传统的“编读往来”是一种“线状”的开放方式;而编辑与管理一线面对面,是一种“放射状”的开放方式。近年来,《中小学管理》开始突破传统编辑模式,目前正在尝试新的途径。一方面,邀请学者主持特定栏目,以他们的学术造诣和专业影响力促进多元互动,创造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逐步实现编辑过程的“网状化”,以适应年轻一代作者和读者的变化——他们对平等参与、即时交流和迅速反馈有着强烈意愿,因此,《中小学管理》正在建设网络平台,让他们参与到编辑过程中来。他们的角色将不再是产品的接受者,而是共同的生产者。这种关系在未来可能成为常态。

有些观念看起来很小,但影响却很深。比如,该刊不再用“下校”的概念,而是用“走进学校”或者“融入学校”替代,这是平等和民主观念的传递。还有,该刊提倡“责任编辑明星化”,就是希望编辑们在提升刊物专业品质的同时,有效实现自己个人的职业价值。

而“尊重别人的专业”这一观念看起来简单,但却与日常工作时时相关,考验一个团队是否真的“专业”。在《中小学管理》的市场经营行为中,力求践行这一观念,尊重广告客户、印刷厂、纸张等原材料提供商的专业能力。定期与广告客户沟通,理解对方广告产品的专业性,讨论广告版式和色彩等方案;而听取印刷厂和原材料提供商的专业建议,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生产高品质的产品。

这些观念和行为的改变,让《中小学管理》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其他群体形成了一个为中国教育服务的共同体,构建了一个良性发展的教育生态。

小学作业管理篇5

(一)构建“六段式”研究生培养模式1.择优选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学院推荐,学校评审,企业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2]。在选拔工作中,在保证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前提下,要重点考核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可采用选定或参与某项课题研究的形式,最后由企业导师、基地管理小组确定入选名单的形式。2.设置特色课程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由于进入基地的研究生要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因此要特别重视课程建设。[3]在不违反国家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规定的基础上,本着提高基地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企业资源与人才需求,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校长、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共同制定基地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再根据企业科研项目的需要、研究生个人兴趣设置特色课程。特色课程既要有系统的理论深度,又要反映行业前沿和市场需求。同时,可以以开设讲座的形式介绍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研究成果等,为进入培养基地做好基础准备。3.研究生申请进入培养基地课程学习成绩符合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申请即可进入合作培养基地。由基地管理小组根据前期理论课成绩并综合考虑个人兴趣、特长及人生规划选择适合的基地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4.参与项目研发进入基地后,研究生即可按照基地管理人员的安排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在企业专家及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进行项目研发实践。5.评估反馈基地管理小组对基地研究生定期进行学术水平考核。基地管理小组根据基地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情况、日常工作表现、取得的科技成果等方面建立绩效评估体制。根据评估结果的不同,为基地研究生制定不同的基地发展规划,并給与相应的处罚或奖励。6.自主管理具备独立研发能力的研究生独立或者组织团队,实现研究生自主研发、自我管理,并能在企业导师、学校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小论文的发表,毕业论文的撰写,且在毕业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二)设置合作培养基地管理组织机构合作培养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基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合作培养的可持续发展。1.建立培养基地管理委员会培养基地管理委员会以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校长为主任,研究生处长、相关院系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学科负责人和合作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为委员。[3]在高校与企业有合作的意向,并做好合作的基础准备后,即可建立基地管理委员会。基地管理委员会应明确基地建设的目标、签订合作协议、落实基地协作机制、制定保障基地运行的相关制度、决策基地重大事项等。2.建立企业管理小组基地管理小组可由对基地研究生做具体工作安排与指导的企业项目负责人组成。企业管理小组具体负责基地研究课题,具体制定管理制度,对基地研究生的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与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等工作。由于基地管理小组成员为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职工,他们对于项目需求相当熟悉,另外,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对研究生进行指导,与研究生的经常沟通容易实现,所以由他们负责基地研究生的具体实践指导,有利于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可行的。3.建立学校管理小组学校管理小组可由对基地研究生作具体理论指导的院系教师组成。一般要求院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充裕的时间、对基地研究生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具体负责解决基地研究生研究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对基地研究生的理论指导等工作。学校管理小组可根据基地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或实践工作的不同,每人指导并管理3-4名基地研究生。学校管理小组还需要定期和基地管理小组对基地研究生的科研、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将基地研究生的情况反馈给学校导师,并根据学校导师的指导意见对研究生进行理论指导。还需与基地管理小组共同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术道德教育等工作。

明确师生各自的职责

1.企业导师的职责研究生导师需要具备完整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又是某一学科教育方面的专家。[4]但企业导师不同,企业导师一般应由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并承担一定级别和层次科研项目的专业人员担任,他们一般是企业的相关领导,他们可能没有完备的专业知识,也可能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但他们是用人方面的专家,对于职工职业生涯的把握较准确,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对基地研究生作实际指导,所以由他们担任企业导师指导研究生中长期培养规划,而由基地管理小组把握具体培养环节,是切实可行的。企业导师具体的职责如下:一是和学校导师共同制定基地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及课程选择工作。二是听取基地管理小组的汇报,并在必要时作出指导。三是协助学校导师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及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工作。基地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规定,应在参加基地科研项目攻关中完成。也就是说,论文选题来自研究生在基地的实际科研攻关项目,并且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都在基地进行,但由于企业导师的专业学科知识不完备,对于毕业论文指导比较费力,所以由学校导师负责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同时,企业导师必须协助研究生完成工作,如提供学位论文需要的相关项目的材料。四是负责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2.学校导师的职责学校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与指导工作,其职责主要有:一是和基地导师共同制定基地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及课程选择工作;二是负责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指导;三是保持与基地导师紧密、有效的联系与合作;四是听取学校管理小组的报告并在需要时给出指导意见及建议;五是在基地导师的协助下,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及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工作;六是协助企业导师做好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3.基地研究生的职责一是按照导师要求认真开展实习实践、课题研究与学位论文等工作,并承担基地的一些工作任务;二是在基地期间,参加生活;三是经常向学校管理小组及基地管理小组汇报工作、生活情况;四是自觉遵守基地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五是认真听取学校管理小组的指导意见及执行基地管理小组的工作安排。对于基地培养的研究生,基地可以设立研究生补助、奖学金、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等激励手段。

结语

小学作业管理篇6

中小学会计工作在学校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确保中小学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国家修订《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并就贯彻落实新制度组织了全国性的业务培训,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于中小学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学校层面对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制约了中小学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强化中小学会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中小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对于确保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中小学会计工作问题分析

(1)对于中小学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当前我国一些中小学对于会计工作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将主要的管理精力投入到了教学、师资等业务方面的管理中,而忽视了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导致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较为薄弱,中小学的整体会计工作水平以及资金管理水平不高。其次,中小学对财务会计工作的不重视还表现在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足,没有及时针对一些新的会计政策以及会计制度开展相应的教育培训,造成了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难以适应中小学会计工作的需要。

(2)中小学财务会计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会计管理工作制度是确保中小学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的基础依据,但是在普遍重视办学,而对教学以外工作重视不足的大背景下,很多中小学的财务会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无法形成系统规范的中小学会计业务处理体系,对于各项收支管理不规范,甚至对于财政专项资金都缺乏有效的监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较差。

(3)中小学财务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在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早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会计工作中,由于对于会计工作的投入不足。因此,会计工作的基础条件较差,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很多传统的会计业务工作仍需要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准确度较差,会计业务工作中人为造成的失误问题难以避免。

(4)固定资产管理不合理。一些中小学在会计管理工作的实施中,有时只是重视了对于资金的规范化管理,而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侧重不足,没有固定资产方面相应的会计处理内容,造成了固定资产出现了闲置浪费以及使用效率不够的问题,甚至是出现了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

三、提高中小学会计工作水平的对策

(1)充分重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强化会计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中小学管理负责人也就是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是学校办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重视会计工作的开展,将会计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并适当增加对于会计工作的人员、资金以及物资投入,确保中小学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应该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会计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在会计人员的队伍的建设上,注重选用专业化的会计人员,并对会计工作人员队伍在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会计规章制度等方面开展理论与技能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与外部会计事务所的合作,依靠更加专业化的会计师,提高自身的会计工作水平。此外,中小学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新修订的《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业务处理,尤其是其中规定的义务教育类学校不得从事经营活动,不提取修购基金,不得对外投资,不得举债等,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对中小学会计工作采取责任管理模式。首先,应该完善中小学的财务管理责任体制,即校长是会计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财务分管校长是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领导开展中小学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资料处理等,同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以及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税务、物价等部门监督检查。其次,应该明确中小学会计工作的主要职责,即按照国家《会计法》、会计制度及项财务政策、法规和制度的要求,完成学校的财务、账目处理,并严格执行预算,做好清账、记账、报账工作,全面、准确、完整、真实地反映会计资料,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基础的依据。通过责任化的管理,确保财务会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完善中小学财务会计的制度化管理。在中小学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具体制定上,应该结合中小学会计工作的特点制定。在学校的财务处理程序制度方面,严格按照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及时定期进行对账;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的制定上,重点是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科学性、合理性,收入的计划性、合规性,各种开支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按计划与预算开支、是否履行审核和批报手续,货币资金、往来款项、存货、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管理;在内部牵制制度上,重点确保严格执行了职务分离,钱、账、物分管的原则,每一项业务的各种经办人员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在财务审批制度上,重点是确保各项财务收支审批手续合法合规,没有违反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在新的会计制度中,对于收支管理更加严格,将财政补助收入细分为“公共财政预算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增设了具有教育特定功能的明细科目,细化了支出经济分类,将财政补助资金结余细化为“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在具体的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执行这些新的制度要求,提高会计工作的精细化与规范化水平。

(4)提高信息化水平,强化中小学财务固定资产管理。在中小学会计工作的开展上,应该积极的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以借助中小学内部的网络办公平台,完善中小学会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将会计工作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提高会计工作的处理效率。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学校会计管理工作部门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并且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做到账、卡、物相符,对于盘点过程中出现的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应当按规定的程序及时处理;对于学校固定资产的报废和转让,必须经过负责人审批核销;对于一些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报废和转让,应该由上级主管部门鉴定,交由校长办公会批准。此外,新修订的会计制度中重点落实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增设了“待处置资产损溢”等明细科目,反映资产处置全过程中待处置资产价值和处置收支等情况。

四、结论

当前在中小学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校对于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会计管理工作制度不完善等造成的。因此,提高中小学会计工作水平,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重视中小学会计工作对于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作用,规范财务会计管理规章制度,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强化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不断提高中小学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作者单位为栖霞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灵霞,郭玉奇.一个中学校长的教育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太原市六十三中校长史建如[J].先锋队,2013(19).

小学作业管理篇7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工作是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如金蝶软件公司在成立之初遇到了包括人才留存、企业规模等问题,该公司通过一系列的财务管理措施,对其资本进行了合理、最大化的利用,规范eRp流程,成功渡过了成立之初的艰难阶段,进而成长为我国屈指可数的软件企业。然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中小企业想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取得突破性发展,就必须解决好当前的财务管理难题,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起适合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中小企业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组织架构简单

我国的中小企业受到自身规模小、资产少、产品单一的限制,内部管理相对简单,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来的是一种以某一职能为管理核心,纵向管理、逐级负责的组织架构形式。在这种简化的组织管理中,财务组织架构也十分简单,财务管理工作的范围也十分狭隘,需要管理的现金流量及存量也很小,管理职能单一,有些财务甚至只是进行简单的会计事务。此外,我国许多的中小企业都是非国有企业,在这些“家族式”的私营企业中,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集于一身,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加强企业的所有权,就会扩大自己的直接管理面,简化财务管理架构,将企业的财政大权握在自己手里,展现出了一种“重财务、轻管理”的倾向。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中小企业现行的财务管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首先是财务决策控制权高度集中,企业的财务决策权集中在少数的高层管理者手中,特别是在一些“家族式”企业中尤为严重,过于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决策;其次中小企业规范化的财务行为规范,企业正式的财务行为要求管理者和员工按照规则与程序来进行财务操作。现实情况是,我国许多中小企业没有成体系的财务规则和程序,许多财务决策往往是管理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做出来的,存在极大的财务安全隐患。最后是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低,可信度不高。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主要是提供给内部管理者查阅和决策所用,由于担心商业机密的泄露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很少有中小企业向大众公开自己的财务状况。而且,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都是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为了应付工商税务部门的检查而编撰出来的,并不可信。

(三)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对于企业的系统化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简单地将财务管理当成是核算工作,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这种简单化的认识将财务工作和企业的管理工作分开了,没有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缺少了财务管理的企业管理,就会失去长远发展的动力源泉,无法取得长远的发展。

(四)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许多高素质的综合人才,需要财务工作人员在具备相应的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在内的多门专业知识。然而,想要引进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对于资产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来说,有着不小的压力。无法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待遇和福利,使得中小企业在与其他大型企业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人才难以留存。因此,许多中小企业选择不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或者由传统的会计部门负责财务管理的工作。此外,一些财务工作人员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是忽视了知识更新的速度,导致其专业知识跟不上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速度。

我国中小企业现行财务管理模式之所以存在以上所述的问题,主要因素是:首先,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资产的限制,难以形成有效的财务管理组织。其次,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都是由原来的“家族式”私营企业主转变而来的,传统的经济观念一时难以改变,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忽视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最后,宏观经济体制以及环境变化,无形中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比如,由于政策上的原因导致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在竞争上的不平等;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到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干预,以及财务管理本身过多地受到企业领导的影响等等。

二、如何选择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观念

要建立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的错误观念,摆脱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改变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被动地位,使其由原来的被动管理的状态转变成管理者主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状态。这样的转变对于中小企业建立财务管理模式来说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只有管理者主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才能提高财务自觉性,才能接受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才能积极开拓创新财务管理工作。

(二)建立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很多都没有进行股份制改组,即使发行股票的中小企业,股票也大多不上市流通,市场对股票价格和企业价值的评价也成为不可能,从而导致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实践中运用起来比较抽象,可操作性比较差,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大可能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虽然,绝大多数的财务经理都认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实际工作中,却有过半数的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一些中小企业的业主甚至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都不是很了解,对他们来说赚钱盈利是唯一的目的,这些都说明对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或许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最合适的。

(三)科学设置财务管理组织架构

中小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规模、产品结构、发展阶段等特点,设置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首先,科学地划分各部门及职能岗位的职责,特别是将财务管理工作和传统的会计工作区别开来,建立岗位责任制。其次,丰富财务管理的职能,除了简单的会计事务外,更多地重视财务的管理职能,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第三,设置财务监督部门,财务监督对于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合理的财务监督能够避免企业的财务过于集中,降低由于个人主观意志给公司带来的财务损失。最后,将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紧密结合,环环相扣,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建设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

前文有提到过,高素质的人才对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财务工作需要人工来操作,特别是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想要搞好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首先要加强对已有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专业财务知识、会计技能、计算机技术以及法律知识的培训。除此之外,还要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度,引进更多的人才以便为未来的财务管理战略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由于受到体制机制、传统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存在着许多诸如财务管理制度、人才储备、机构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想要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解决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观念,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科学设置财务管理架构,引进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等都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措施。笔者坚信,在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之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必定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慧欣.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

[2]王江永.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析[J].现代商业.

[3]吴淑英.试论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

小学作业管理篇8

关键词:一带一路;管理会计;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制度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近40年的快速发展后,逐渐进入了正常化的发展轨道.我国中小企业在习惯于依赖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以低价获取市场时,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监管严厉,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依靠管理会计的方法,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竞争力.从管理会计角度看待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找出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将为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1安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对经济主体的实际经济数据和预计经济数据进行处理,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作为企业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它既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也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到上世纪70年代末结束.这阶段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所以这一阶段施行了与国营企业相适应的执行性管理会计;第二阶段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这种新形势下,管理会计也从执行性管理会计转变为决策性管理会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企业管理会计运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在安徽省,部分中小企业利用部分管理会计的方法,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设立竞争机制,加强成本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在2015年,安徽省三所重点高校与省内具有影响力的7家企事业单位就管理会计建设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联盟,大大促进了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还是以财务会计工作为主,并未设立全面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以提供内部经营信息为主,未能全面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

2安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存在着问题

一方面,管理会计理论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管理会计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学术界对管理会计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争议;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理论方法与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中国自从引入西方的管理会计理论后,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日益兴盛,但管理会计理论大多是对西方管理会计学的引用和延伸,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环境并不相符.例如在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中,一般认为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绝大多数的中国中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紧密相连的,中小企业的投资者一边投入资金进入企业,一边对企业进行直接的经营管理.所以管理会计理论对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并未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

2.2中小企业管理者并不重视管理会计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企业管理者更重视企业的经营管理,忽视了管理会计方法对企业的作用.现代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已离不开管理会计的帮助,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以及业绩的考核和评价,使中小企业在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但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依靠企业家个人的意志,而中小企业家对企业的管理完全依靠个人的决策,缺乏科学管理.由于企业家缺乏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从而使企业很难依靠管理会计专门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

2.3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不匹配

一方面,由于我国管理会计相对西方起步较晚,关于管理会计的教育体系尚不健全,很多高校以及大中专院校都还停留在财务会计教育阶段;另外,高校配备的教师的研究方向也都大多在财务会计方向,这也导致了培养学生的方向重点在财务会计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关于管理会计技能与素养的培养,从而导致从业的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不匹配.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规模以及薪酬激励等原因,很难吸引到高素质高技能的管理会计人员,因此导致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相对低素质低技能,进而导致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不匹配.

2.4会计电算化发展制约了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

一是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于中小企业的来说,价格比较高昂,如果引进较高级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盈亏临界点,如果引进较低级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又不能够完全满足管理会计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的管理要求,从而会制约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二是由于购买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虽然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一般需求,但是对于中小企业的特殊需求还未能满足,从而在技术上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

2.5中小企业管理会计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管理会计尚未成熟,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管理会计概念框架,更没有一套成熟的执行准则供中小企业参考,所以中小企业没有参考准绳,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体系不健全甚至还尚未建立管理会计体系.另一方面,国家在相关领域的立法还不完善,无法通过法律手段引领企业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再者也由于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企业的管理权过于集中在投资人手中,使企业无法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并且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无法帮助管理者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会计体系.

3管理会计方法在安徽中小企业应用中的改进措施

3.1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理论

鉴于中国中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的现状,我们应在学习和引进西方管理会计方法的同时,探索提出符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会计方法.同时,随着世界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全球经济将面临新一轮的发展,生产力将不断提高,中小企业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创新,将使中小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获得新的发展潜力.所以国家应加强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领域的引导,建立符合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理论.

3.2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认识

当下,我国并无企业管理会计领域的立法,企业管理者对于管理会计的应运相对灵活.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认识,首先国家应进行相关立法,同时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必要时亦可给予中小企业培训,使企业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制度.其次,中小企业管理者应不断提升对管理会计的了解和认识,加强自身对管理会计知识与应用的学习,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认识到管理会计方法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3.3加强中小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建设

推进中小企业的管理会计制度建设,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建设管理会计人才的教育体系,一方面,高校和大专院校应该重视管理会计教育,开设管理会计的相关课程,配备专业的管理会计教师,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教育并重.另一方面,国家应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后续教育,可以设立管理会计协会,通过协会进行后续培训,同时鼓励创办专业的管理会计杂志,使管理会计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其次,企业应该重视管理会计人才,提高管理会计岗位的薪资水平,对管理会计人才实行激励制度,吸引管理会计人才的加入.

3.4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实现了电算化.然而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还面临着空白的局面.一方面,国家应鼓励管理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引进和开发,给予研发管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在原有的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的基础上,再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另一方面,国家可以给予中小企业引进管理会计软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引进管理会计电算化软件,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对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最后,国家可以增加关于管理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准则条例,以此作为中小企业建立以及发展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参考标准.

3.5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会计制度

首先要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机构的设置,实现财务会计部门和管理会计部门的分离.其次建立科学的预算体系,施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及管理程序.再次赋予管理会计部门决策权,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内部存货和投资活动进行科学决策.最后建立业绩考核和评价制度,在企业预算目标确立后,加强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业绩评价,督促企业各部门及时、高效的完成预定计划.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制度,将有助于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建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4结语

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发展意义的举措.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背景下,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建设和完善,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会极大的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安徽省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路线上的重要地区,积极推动安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建设,不断完善管理会计制度建设,鼓励安徽中小企业创建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管理会计体系,将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活力,也必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具活力.

作者:杨佳周东明何芸霞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肖德武.管理会计工具在中小企业的运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2]赵惠芳.新经济环境下的管理会计创新[J].财会通讯,2005.

小学作业管理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关键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1)11-0104-05

一、引言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益发凸显,但是受自身规模、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限制,我国中小企业还面临诸多发展难题,尤其是在管理方面,很多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在如今全球化、市场化、知识化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参与国际竞争、获取持续的市场竞争能力,就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管理能力、提供管理水平,这其中,管理创新是关键。管理创新是现代中小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有力手段,中小企业只有树立管理创新意识,不断吸收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不断在管理上进行创新,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当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开始积极采取实际行动投入到管理创新的实践中。但迄今,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总体效果并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对究竟什么是管理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实际工作中哪些是管理创新的重要着力点等基本问题缺乏清晰准确的认识。

2009年9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加强管理,推进管理创新等一系列举措。当前,推进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引导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培养企业能力的关注热点。

鉴于此,本论文选取中小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深入挖掘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因素,便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在梳理管理创新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因素模型,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前期基础。下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相关内容的国内外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是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的介绍;第四部分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析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关键因素;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论与启示。

一、文献回顾

对于管理创新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外管理创新研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Stata、Benghozi、Senge等。Stata首次明确区分了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并把组织学习看作是管理创新发生的主要过程,并且指出组织学习可以导致创新,尤其是在知识密集的产业中,个人与组织的学习引导创新,才能成为组织中唯一可持久的竞争优势的来源[1]。argyris和Schon认为在相同的组织条件下,组织学习在未来可以使得组织增加创新的能力[2]。Benghozi把管理创新与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区别开来,指出面对多元化、企业间竞争加剧、技术变革加速等市场环境,企业要解决的问题不只是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还应有管理的问题,如内部协作流程、发展费用的控制、个人管理等[3]。Sinkula等认为创新需要依赖于高层次的学习,即产生性学习才能使组织在各阶段克服创新障碍,一味地搜寻组织记忆中过去的知识,只能产生适应性学习,无法对创新有所裨益[4]。proctor详细介绍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及其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5]。20世纪90年代,Senge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修炼与实务》中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组织这一管理创新的新思想,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并强调以企业全员学习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在共同愿景下进行长期而终身的团队学习[6]。

近年来,我国的学者对管理创新的概念十分重视。常修泽认为管理创新是一种更有效而尚未被企业所采用的新的管理方式或方法的引入,管理创新是组织创新在企业经营层次上的辐射,其主要目标是试图设计一套规则和服从程序以降低交易费用[7]。芮明杰认为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管理创新至少包括五种情况:提出一种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或方法、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8]。杨洁认为管理创新是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进、改革和创造,创建起新的管理模式、方式和方法[9]。黄仁祈提出企业文化、组织学习与组织创新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具体正向的互动关系,并且对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产生正面的影响[10]。田华基于组织机构重构提出了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途径[11]。王亚玲通过对“智猪博弈”模型的分析,强调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通过政府合理干预,改变企业创新活动的合理收益,从而改变其行为取向[12]。张静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从管理观念、组织结构、市场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举措[13]。

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对于管理创新问题进行了诸多研究,其中国内学者更关注管理创新中的“管理”,而国外学者更关注管理创新中的“创新”,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但当前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研究成果的理论性较强,而对于实践中如何操作等问题关注度相对较弱;二是此类研究大多围绕大中型企业进行,缺少对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证研究;三是国内有关管理创新的文献更多集中在内涵等理论层面,缺少针对管理创新推动因素的重视和考察。本研究认为,管理创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备创新精神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活动等都是管理创新的内容。管理的本质在于创新,管理创新应该渗透于企业管理全过程,企业通过对管理各项职能活动的创新,更好地运用人、财、物和知识等各项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管理创新是企业各类创新活动的基础。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指标体系,通过对多家中小企业的实证调查,获取一手数据,进而对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和探析。

二、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吸收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听取了相关领域多名专家的意见,建立起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在预调查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由26项指标构成的调查问卷,该问卷代表本研究对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进行衡量的指标体系,使用Likert七级量表形式(采用“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的逻辑顺序)。本研究籍此进行实证调查,然后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以获得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关键影响因素。

本文通过问卷对地处山东省济南市、泰安市、日照市、辽宁省大连市等地的21家中小企业展开实证调查,企业所在行业涵盖住宿与餐饮业、制造业、零售业等。在中小企业的选取标准上,本研究采用我国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的定义,该法第2条规定: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90份,回收141份,其中有效问卷128份,有效率为90.8%。调查对象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占31.25%,中层管理人员占43.75%,基层人员占25%。

鉴于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系初次提出,本文首先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使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本问卷的26项指标,其Cronbachα系数为0.90,问题标准化后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因此本次调查的结果是可信的。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来测量问卷的效度,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效度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因子分析可以得到6个因子,解释比例共计66.51%,Kmo值为0.86,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值为0.00,因此本研究的指标具有较好的测量有效性,并且可以说明进行因子分析是合适的。

三、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关键因素探析

在前一部分研究基础上,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目的在于挖掘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关键因素,从而形成最终的管理创新指标体系。具体的因子分析结果、因子构成等如表1所示,因子的碎石图如图1所示。

因子1的指标包括:管理创新需要明确的战略规划(X16)、管理创新需要高层领导的重视(X15)、需要对管理创新内容进行详细论证(X20)、管理创新需要规范的决策机制(X17)、企业能够恰当地容忍管理创新中出现的失败(X21)、管理创新需要领军人物(X18)、管理创新需要有效的评价制度(X19)、企业能够摆脱旧有制度体制的束缚(X26)、管理创新需要良好的激励机制(X22)、管理创新需要充裕资金(X23)、管理创新有赖于创新所需的信息(X8)。不难看出,上述指标主要反映了管理创新的战略、规划、制度和机制等方面,由此将该因子命名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战略和机制因素”。

因子2的指标包括:管理创新需要不同部门间的合作和协调(X10)、管理创新需要企业实施知识管理(X9)、企业员工能够积极参与管理创新(X24)、管理创新需要企业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模式(X25)。上述四项指标主要反映了管理创新所需要的学习型组织构建方面,由此将该因子命名为“学习型组织构建因素”。

因子3的指标包括:管理创新是企业全体成员的事情(X1)、管理创新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X13)、企业重视对员工进行管理创新方面的培训(X14)。上述指标主要反映了管理创新全员参与方面的因素,由此将该因子命名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全员参与和培训因素”。

因子4的指标包括:管理创新取决于企业文化(X5)、管理观念的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关键(X7)、管理创新取决于追求创新的价值观(X3)。这三项指标主要反映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由此将该因子命名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文化因素”。

因子5的指标包括:管理创新需要政府部门的指导(X11)、管理创新需要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X12)。可以看出,这两项指标主要反映了管理创新的政策环境方面,由此将该因子命名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政策环境因素”。

因子6的指标包括:管理创新是企业高层领导的事情(X2)、管理创新是企业内部的事情(X4)、企业以顾客为中心、围绕顾客需求进行生产、服务和管理(X6),其中数据前两项指标是负向影响作用。综合来看,这三项指标强调了企业外部顾客需求的重要作用,由此将该因子命名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顾客关系管理因素”。

据此,本文构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关键因素模型,如图2所示。

该模型系统阐释了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核心要素,即战略和机制因素、学习型组织构建因素、全员参与和培训因素、文化因素、政策环境因素以及顾客关系管理因素,这六大类因素决定了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能否有效开展、能否取得切实成效。

对于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战略机制因素(因子1)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管理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而是需要中小企业领导从战略高度重视和长期开展的活动,没有企业高层领导的坚决支持,管理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小企业为了长期顺利实施管理创新举措,还需要建立配套的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并在资金和信息等需求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因子2)是重心,关系到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育,中小企业实施管理创新,应该首先摈弃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塑造企业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式,并为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协调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鼓励基层员工积极参与到学习创新活动中来,塑造企业全员创新的氛围,从而推动企业的知识管理,为学习型组织建立奠定基础;全员参与培训(因子3)是保障,确保了企业自上而下参与到管理创新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人的作用,中小企业管理者应明确并围绕企业的共同愿景和目标,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引导员工参与企业的全面管理,同时应建立起全面的激励机制,促进全员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员工对工作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工作热情,增加学习自觉性,增强管理创新意识;文化(因子4)是内核,是中小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驱动力,管理者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规划建立“全员创新”的价值观理念,引导全体员工围绕这一价值观持续学习,倡导员工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学习与创新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政策环境(因子5)是外部支撑,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中小企业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者,普遍存在管理水平较低、人才缺乏、信息不畅、产品竞争力较低等困难,迫切需要政府为其提供法律与政策环境、融资担保体系、科研技术培训、网络信息服务等各方面的支持,从而满足中小企业在生存、成长、发展中的管理创新需求;顾客关系管理(因子6)是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方向,即围绕顾客需求开展生产经营和管理,管理创新不是一项企业封闭的内部行为,顾客需求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源泉,企业应该从顾客视角下确定管理创新的具体路径和实施重点。在企业内部,从管理创新机制建设再到管理创新文化建设,从管理创新的总体规划到具体实施,都应围绕顾客,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创新策略,才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小企业若想建立快速响应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保持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性,必须以顾客和盈利为导向,从不同层面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本文对管理创新的理论进行梳理,在吸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在数据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六项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关键要素,分别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战略和机制因素、学习型组织构建因素、全员参与和培训因素、管理创新文化因素、政策环境因素以及顾客关系管理因素。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企业自身以明确的战略机制作为导向,恰当的激励机制作为配套,建立完善旨在培养企业长期学习能力的学习型组织,积极推进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和管理机制,切实开展深入有效的培训和教育,以人为本发挥全员创造性和积极性,发挥企业文化的内在驱动力,将管理创新理念打造成企业的核心文化进行传承,重视顾客价值,以顾客为中心并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同时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保障工作,为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研究所揭示的各类关键因素代表着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着力点,是中小企业管理创新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关系着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能否有效开展,甚至决定了中小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长期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可以籍此帮助中小企业对自身管理创新水平进行测评。

目前,国家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正在拟定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加强管理的办法,要求力争在3―5年内使我国中小企业基本建立起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基础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14]。可见,在当今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充分认识推动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因素,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创新活动,并在管理创新的基础上提升中小企业经济效益是近几年需要坚持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Stata,anizationLearning:theKeytomanagementinnovation[J].SloanmanagementReview,1989,30(3):63-74.

[2]argyris,C.,Schon,anizationLearning:atheoryofactionperspective[m].ma:addison-wesley,1998.

[3]Benghozi,p-J.managinginnovation:FromadhoctoRoutineinFrenchtelecom[J].organizationStudies,1990,11(4):531-554.

[4]Sinkula,J.m.,Baker,w.e.,noordewier,t.aFrameworkformarker-BasedorganizationLeading:LinkingValues,Knowledge,andBehavior[J].Journalofthe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1997,25(4):305-318.

[5]proctor,t.管理创新精要[m].周作宇,张晓霞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6]Senge,p.m.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修炼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7]常修泽.现代企业创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8]芮明杰.现代企业管理创新[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9]杨洁.企业创新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10]黄仁祈.企业文化、组织学习、组织创新与企业核心能力间之关系研究[D].台北:国立成功大学硕士论文,2003.

[11]田华.基于组织结构的中小企业管理创新[J].甘肃科技,2006,(1).

[12]王亚玲.构建中小企业创新的政府支持系统――基于“智猪博弈”模型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11).

[13]张静.对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经济师,2009,(2).

小学作业管理篇10

关键词:经管类毕业生;中小微企业;就业

就业是大学生的生存之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党和国家、高校、学生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除了各级政府、学校乃至社会各界关注和引导外,学生转变观念、调整就业目标等方面也是重要的因素。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式,及早落实就业,是经管类毕业生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由于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岗位有限,大多数经管类毕业生只能进入企业工作,企业是就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其中中小微企业的用人需求占了了很大比重。随着国家对中小微企业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中小微企业将成为解决经管类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其发展与大学生的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经管类学生职业发展的良好平台。

一、经管类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就业的现状

经济管理类大致包含经济学专业、经济学会计方向专业、农林经济专业、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六个专业。从抽样调研2014年460名毕业生以及2015年505名毕业生来看,分析其2014年至2015年就业情况,选择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学生占9%,考上硕士研究生占13%,自主创业占3%,就业于大型企业和国企的占20%,55%的毕业生选择在中小微企业和微型企业就业。由此可看出,中小微企业、微型企业是吸纳经管类毕业生的主力军,是经管类毕业生人生第一桶金的挖掘地,也是经管类毕业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树立起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摇篮。

二、经管类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中就业存在的问题

每年大量经管类毕业生毕业之初选择中小微企业以及微型企业就业,但短期内部分学生会离职到另一个企业,也有部分学生会参加社会考试,重新走入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行列。有部分学生在中小微企业找不到人生的风向标,在企业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从微观上来讲影响了毕业生尽快树立就业方向的时间,从宏观上来讲影响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源自于毕业生本身和中小微企业。

1、经管类毕业生问题分析

(1)经验匮乏,难以上手。经管类刚毕业的学生,都需要时间学习,才能适应财经类工作。领悟能力强的学生,也要学习三个月以上,才会上手;领悟能力差一点的,至少要半年左右时间。但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很少愿意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培养员工。

(2)眼高手低,心态浮躁。社会新人没有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参照系,因而会作出一些并不准确的判断,从而会走很多弯路而不自知,会延长自身成长时间值。

(3)寻求跳板,借机跳槽。有部分学生抱有把第一份在中小微企业就业的工作做为跳板的心态,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以及工作经验后跳槽到大企业者为数不少,让中小微企业成为大企业培养人才的摇篮。

2、企业问题分析

(1)中小微企业处于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阶段。中小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导致了其管理水平差距较大。多数小微企业尽管建立了企业管理系统,但是毕竟覆盖面小,缺乏标准化系统,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随机性很大,仍存在企业领导拍板居多,标准化的系统流于形式,甚至无章可循,这些小微企业基本上还处于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过渡阶段。因此,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会以所学到的一些大型企业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来作比较,长此以往对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产生质疑而丧失信任感,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归属感。

(2)中小微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经过调研了解到部分和学校合作多年的企业情况,首先是中小微企业普遍收入水平偏低,其次是经营者收入与员工收入差距不大,最后是收入结构中长期性收入所占比例较小。企业内部还缺乏足够资金来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新进员工,导致毕业生对一些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缺乏信任,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3)中小微企业品牌文化底蕴浅薄、企业产品知名度有待提高。中小微企业处于起步时期,经营者在对企业管理和产品管理方面处于摸索阶段,品牌文化底蕴还有待加深。一方面在探索调研国内外一些先进产品模式研发的同时没有足够资金投入研发先进产品并推广;另一方面产品知名度固定目标客户群还有待建立,因此企业品牌乃至企业产品还无法深入人心。

三、经管类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维度提高策略

1、经管类毕业生需夯实专业素质、融入企业专注发展求创新

(1)加强毕业生专业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经管类毕业生在学校学的很多理论知识都只限于书面,但是经济类专业要紧跟时代步伐,吸取最新资讯才能形成看家本领,及时了解国家时事政治,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法规,深入企业了解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潜力以及发展动态,储备足量的专业知识,争取在中小微企业中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为中坚力量。

(2)结合自身发展方向、放平心态投身企业发展建设。大学生进入企业最忌讳的就是心浮气躁,新人要以谦恭的心态对待新环境新工作,有利于顺利融入工作,企业负责人也才会尽快把企业重任托付于新人,大学生才能迅速成长起来,有利于自身发展以及企业发展。

(3)寻找契机切入重点、专注务实杜绝一心几用。经管类学生一般进入企业大部分都从事经济类工作,如企业会计、电算化、企业财务人员或者经济策划师等行业,企业最忌讳公司财务人员一心几用,否则容易导致工作纰漏,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毕业生来说,不专注专业工作也很难成为领域专家,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同时也会限制自身发展。

中小微企业将来必定是大部分毕业生择业的主力军,要深化毕业生就业观念,抛掉求稳定、求福利、求跳槽的思维,安心在中小微企业不断壮大自己的羽翼,成为中小微企业的中坚力量。中小微企业没有大企业那么多条条框框,没有金字塔式的庞大森严的层级,升迁机会较大。小微企业规模小,和老板接触机会较多,向老板学习不仅能增长专业能力,而且也能增长管理能力。大企业招聘工作人员主要强调遵守本企业的文化,小企业鲜有限制,对员工创新和个性发挥更有利。此外,中小企业专业分工不明确,从另一个角度看员工可以得到更全面的锻炼。从发展趋势来看,近几年来,小微企业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蓬勃发展,能为求职者提供更开放的思路,并给予求职者创新的契机和实现梦想的平台。

2、中小微型企业夯实管理机制、着眼细节留住优秀人才

根据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对中小企业管理环境的影响,结合当前中小企业管理的现状,中小企业的管理必须尽快建立起新的“全面价值”理念,将全面的价值观作为小微企业的经营标准。

(1)树立“全面价值”观念、培养现代科学管理意识。中小微企业全面价值观念包括:经济增加值(eVa)观念、顾客所得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价值观念。

(2)进一步深化中小微企业内部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发扬创新精神。首先是科学制定中小微企业人事改革制度,建立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机制。其次是劳动用工制度明朗化,建立并完善职工能进能出、择优录用的机制。再次是中小微企业分配制度具体化,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实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实现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效结合。最后是创建中小微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建立能够为推动中小微企业创新实现优质、高效运行并达到预定目标的激励有效机制,激发中小微企业新进大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有效发展。

(3)投入资本加强产品研发、根植文化树立企业品牌。产品是企业立业的根基,一个好的产品加成功的营销模式可以帮助企业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经管类毕业生通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对国内外一些优秀企业的品牌以及产品营销模式有一定的了解,企业投入资本研发优秀产品,加之科学创新有效的营销模式,将促进产品知名度,从而锁住固定的目标客户群。树立企业品牌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是植根于中小微企业本身土壤的独特文化和制度,只能内部培养逐步积累。

3、政府给予政策扶持机制、稳定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

引导人才向小微企业流动,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现在各地政府正逐步出台多项优惠政策。目前,有部分省份开始实施“天使计划”和创业大赛,并给予获奖群体一次性数万元的原始补助金,同时还邀请一些大型企业给予技术援助。对于新入小微企业的毕业生给予就业登记,并签订劳动合同一年以上者,企业每年给予缴纳社会保险费全额补贴。对于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不稳定导致的高就业风险,政府人才管理部门可以考虑建立“人才库”,小微企业做好备案登记,作为人才储备,万一所在企业倒闭,毕业生可以向其他企业流动,优先就业。

参考文献

[1]苗雨君:企业管理创新机制与创新空间的建构[J].改革与战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