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47:25

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篇1

1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需转变管理理念

1.1将效益观念放在首位。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是在确保资源质量及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校艺术档案管理过程中所耗资源,以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因此,在高校艺术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应将管理效益作为主要评价和考量标准。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在保证齐全、完整的基础上,加大对利用率较高类型的高校艺术档案的重视和投入,提高管理资源的效益产出率;将提供利用工作作为管理质量的试金石,改革甚至革除有碍于提供利用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环节,完善和细化有利环节;提高高校艺术档案的数字化比率和质量,利用先进的设备和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升高校艺术档案的管理和服务效率。

1.2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文化,它的实现需要由相应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来完成。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将相应的管理责任明确化、具体化,使得每一个管理者都能够尽职尽责。因此,其内在的要求是对人的科学管理。传统的管理强调对客体即高校艺术档案本身的管理,对主体即高校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相对较弱。而要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恰恰要求强化对主体的管理,以人为本,做到事事有安排、事事有标准、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考核。

2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需加强制度建设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对管理制度的严格制定和执行。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是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依据当前的管理实际并结合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高校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加大奖惩制度的分量,细化奖惩条款。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不仅要求具备规范的管理制度,而且要求通过考核保证其实施,科学的奖惩制度可有效达成这一目的。当前,高校档案馆(室)的相关管理制度较为重视管理职责的明确,而相应的奖惩条款却显得较为模糊,即便是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亦是如此。第二,编制《岗位职责指导书》。高校档案馆(室)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因此可结合其业务工作专业化、具体性描述工作权责、制定较为详细的考评标准,从而为每一位工作人员编制相应的《岗位职责指导书》并严格实施。第三,可结合各高校艺术档案的管理实践,依据《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制定实施本校的《高校艺术档案管理办法》。

3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需细化管理流程

精细化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对管理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要求其管理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一个管理环节并发挥作用。因此,细化管理流程是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由于高校艺术档案在种类、内容、载体等方面均具有多样性,且在2008年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分类体系中没有独立出来,其分散存在于教学类、科研类、产品生产类、出版物类等高校档案类型中,因此其管理尚不能实现完全独立。不过,由于高校艺术档案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且国家文化部和档案局早在2002年就颁布实施了《艺术档案管理办法》,这就为高校艺术档案的独立化、系统化管理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当前,在高校档案馆(室)内部普遍实行的是职能制,即按照档案管理流程规划和设置档案业务部门。笔者认为,在职能制的基础上,每一个业务部门均制定相应精细的档案管理流程图,将业务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纳入其中,并严格遵照实施。在此前提下,再按照档案类型进行分工管理方可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如可将与之相关类型档案的管理职责分配给固定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如此既可做到责任明确、职有专司,又可实现专业化管理,有效提升高校艺术档案管理效率。

4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需创新管理方法

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精细化管理应用对策

引言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深入性的管理方式,往往有明确化、具体化及规范化的管理,这种管理逐渐深受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来说,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也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管理理念,做好教学的组织管理环节,才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如何做好精细化管理始终是高校领导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因此本文对此做了简要概述。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有明确的要求,要从规则细分角度充分体现管理的数据化、标准化及程序化。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如下所示:

(一)充分体现规范化管理要求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有推动自身发展的明确目标,而规范化管理则是高职院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规范化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也要从后勤管理角度做好教育教学的标准化管理。

(二)充分体现系统化管理要求

系统化管理是为了追求最大化效率,细分工作流程,考虑学校整体发展。高职院校管理中精细化管理应及时观察遇到的问题,在思考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三)充分体现流程化管理要求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过程,要充分体现流程化管理,通过细分工序流程,不断分析工序流程,做好工序流程的简化工作,在精细化管理基础上充分体现流程管理思想。

(四)充分体现数据化管理要求

21世纪的今天,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也越来越重视科学有效的管理,在管理中用数据说明问题,用事实解决问题。这样精细化量化管理过程,也体现了数据化管理的要求。

(五)充分体现信息化管理要求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要充分体现信息化管理,这也是顺应时展的潮流方向,更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最终方向[2]。信息化管理需要融合学校先进管理理念,提升教学的高效化,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举措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需要明确定位管理目标,组织教学方案计划,加强精细化考务认证管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也要充分体现标准化、系统化、数据化以及流程化管理理念。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举措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力量来源于人,教育的实现也来源于学生与教师的力量。教师作为教学主体,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管理理念。学校也要做好教师的规范化管理,引导教职工发挥自己的管理潜能,督促教师在教学中体现教学活力与教学生机,才能促进教师个人潜能的发挥,也能从尊重学生角度出发,构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教学精细化管理过程,也要做好教师的组织性学习,才能增强教师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

(二)加强日常组织教学

教师的日常教学要充分运用系统化管理机制,捋请教学管理的具体工作,做好完整体系的资源整合,才能从教学日常管理中确定教学培养方案。教研活动的认证工作,也要做好档案内容管理,落实教学档案内容的实施工作,不断完善教学日常工作,分清教学日常管理的逻辑关系。教学日常工作的管理过程,也要充分体现流程化管理基本理念,确定教学管理的时间,有条不紊的开展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

(三)构建教学的标准化管理理念,促进教学的数据化管理

日常的教学工作需要有管理制度的约束,教学工作岗位的确定也要确定日常教学管理目标,落实教学培养方案是、教学档案管理理念、学生培养对策。与此同时也要从教师科研角度出发,组织教师的日常工作,着重提升教师日常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与明确性,就要借助于数据管理方式监督者教学管理过程。需要做好工作项目的分类工作,做好教学数据档案的归纳整理工作,做好教学管理中的执行统计表等,才能有更加科学的教学管理过程。

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需要进一步体现教学管理的精度,也要增强教学管理的执行力,更要从教学精度中提升教学质量。关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具体体现如下:

(一)充分发挥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精度,落实教学管理工作

精细化管理需要精益求精,也要追求最优化管理,才能提供更加到位的服务。高职院校日渐扩大的办学规模,就要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从多因素数据角度做好采集分析工作,这样动态性坐标系的管理过程,构建了一个具有力量的教学氛围,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工作的精度。

(二)规范日常教学组织工作,提升教学管理执行力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需要落实每一个管理步骤,也要细分教学管理目标、教学管理过程,才能充分体现出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日常的教学管理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密切观察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细化工作与管理,工作执行力度才会逐步提高。

(三)正确把握教学准确度,提升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需要做好教学的精准决策,也要从数据计量的角度明确教学的正确管理方法,这更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以人为本的教学组织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尤其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落实精细化管理过程充分体现自身较强的职工素质,才能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的积极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从规范化、系统性、数据性及精准性角度出发,才能更有效的提升教w质量。与此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也要从管理目标出发,落实教学精细化的实施工作,充分体现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才能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日常管理的组织性、计划性与科学性进行。

参考文献

[1]谭慧.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考试周刊,2016,05(55):151.

[2]陈品德.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2):58-61.

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篇3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社区教育;校本培训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从此,精细化管理就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文化,被众多企业管理者采纳,并得到了迅速推广,并逐渐移植到教育管理工作之中。近年来,宜兴在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在实践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结合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的实践研究工作,试对提高精细化管理执行力的发展背景与途径等内容作一简要阐述。

一、提高精细化管理执行力的背景分析

1.国家大力推进社区教育

进入21世纪,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提升产生了迫切需求。此时,国家开始大力推进社区教育。作为基层社区教育骨干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从此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初期的发展是探索型和粗放型的。

2.宜兴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崛起

宜兴自2002年起,依托各乡镇在成人学校,专门增挂社区教育中心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自此以后,乡镇成人学校增强了社区教育中心功能,全面推进规范化管理,并全面部署独立建设工作,丰富了办学内涵,拓展了工作外延,由面向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向青少年与老年教育两头延伸。为了夯实事业发展的根基,宜兴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创造性地开展了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的独立建设。至今,宜兴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已经全面完成了社区教育中心学校法人、财务制度、人员编制、校园设施、办学空间的“五独立”建设任务,为保障社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阶段,宜兴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的事业规模拓展迅猛,师资力量显著壮大,办学功能有效增强。不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均有规范发展的意识与规范管理的内需。

3.提高精细化管理执行力成为迫切之需

宜兴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的发展之路与宜兴全市是同步的,可以概括为依托成校发展社区教育中心,依靠地方拓展事业,在改革创新中谋求发展。近年来,社区教育中心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岗位培训已由2009年的1000多人增长到2014年的8000多人。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最初是一人学校、两人学校,现在社区教育中心已有9名公办教师。加之社区教育中心地处城乡结合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口数量快速膨胀,广大社区成员对社区教育的多种需求十分渴求,所以社区教育中心内部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亟待提升。事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和教师队伍的迅速壮大,使工作内容不断丰富,教师分工日益精细,催生了内部管理模式的创新,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使社区教育中心提高精细化管理执行力成为必然的要求,因为这是提升办学品位和服务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社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提高精细化管理执行力的途径初探

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宜兴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围绕宜兴市社会教育立项课题《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紧密结合教育实践工作,积极探索了提高精细化管理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一边研究总结,一边付诸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1.制定和完善精细化管理的有关制度

(1)细化教师岗位职责制度。学校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制定了《办公室主任工作职责》《总务处主任工作职责》《培训处主任工作职责》《学历教育班主任工作职责》《岗位培训班主任工作职责》《会计工作职责》《食堂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教师请假考勤制度》等,这些职责制度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明确了每位教师肩负的具体职责,知道自己该管什么、该做什么。(2)编制每学期的行事历。在行事历中列出每月的主要工作,指定责任人。每位教师明确了工作计划以及日常工作的具体内容,能有条不紊地做好日常工作。(3)制定《教师日常精细化管理分工一览表》,明确每位教师日常要做的各项工作,包括各类报表和台账记载的具体分工,把各项日常工作细化到末梢环节,做到责任到人,有据可查,以便年终考核。

2.编制过程管理操作程序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了《学历教育班全程精细化管理操作程序》《非学历教育班全程精细化管理操作程序》和《档案制作过程操作程序》等,明确了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使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细化,更具可操作性。同时制定了《学历教育班全程精细化管理资料目录》和《非学历教育班全程精细化管理资料目录》,要求班主任按照全程精细化管理资料目录,在平时注意收集各类资料,在一届学历班学员毕业时或一个培训班结束时,收集整理好各类资料,对号入座,装订成册,与学校档案精细化管理紧密结合。

3.定期开展教师校本培训

围绕精细化管理这一主题开展了多次校本培训。(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宜兴市社会教育机构非学历教育班规范化管理要求》和《宜兴市社会教育机构学历教育班规范化管理要求》。明确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2)学习贯彻学校精细化管理有关制度,使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3)集体学习学历教育班和非学历教育班全程精细化管理操作程序,使班主任工作步步精细、有章可循、有条不紊。(4)开展档案归档现场操作培训。学校领导亲自示范操作过程,要求每位教师学会档案制作的全过程。

4.定期开展过程管理检查

为了切实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领导班子狠抓日常管理过程的检查考核,做到“三个有”。(1)每周有工作交流。学校召开每周工作例会,要求每位教师汇报上周工作情况,提出下周工作打算,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提出疑难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督促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日常工作。(2)每月有工作检查。学校每月组织一次工作检查,重点检查每位教师分工职责的落实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做好记载。(3)每季有阶段总结。学校每季度组织一次阶段性工作总结,表扬先进教师,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部署下阶段主要工作。

5.严格实施教师年度考核

制订了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考核方案和考核细则,由学校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年度教学质量专项考核,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计入《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考核登记表》和《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统计表》,存入教师业务档案。学校还制定完善了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和考核细则,对教师进行年度绩效综合性考核。由于平时的阶段性考核工作有据可查,所以年终考核能够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原则,切实提高了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

参考文献:

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篇4

【关键词】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理念;高校学生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如今,精细化管理不仅仅只用于现代化企业管理中,还被高校应用于学生教育工作中。要想合理精细化管理理念,必须了解其含义:精细化管理是指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通过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细化考核进行管理,这四个内涵使每个学院、部门的职能划分明确,每个环节都规范清晰、衔接融洽;同时要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将任务层层分解,高标准、高要求的完成工作,并及时考核、奖惩分明,促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

一、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管理的现状

学生的管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工作的重点。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校工作的需求,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一个新的管理模式来解决。高校引入企业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表面上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实际上两者的共同点很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同时,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大力提倡和追求管理中的细节,精细化管理强调层层分工,注意细节,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规范高校教育工作都有促进作用。

当前社会,我国各大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采用精细化理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的发展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老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主动和高校其他部门交流合作,一同将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在现实中,教师往往只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忽视应全员参与教育管理工作,且管理人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管理人员没有按照其要求的执行,制度也就成了一纸空文,无法达到管理的效果。因而,想要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执行力,增强全校师生参与的意识,不断完善管理技术中存在的漏洞。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的体现方面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将教育、管理和服务集于一体的工作。教育上,成立不同科目教研室,让老师共同探讨学习,从不同的方面出发,高校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完成教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上,高校利用校园网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和学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加强师生直接的沟通,使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声。同时高校建立了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将学生的档案整合归纳,并及时更改错误信息。服务上,高校一直奉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深入学生的课堂,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学生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体现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管理制度和细化的分工有序开展,推行分工责任制,使管理工作层次清晰,增强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感,调动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完成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的发展建议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仍在研究,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如何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更加完善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高校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探索这一发展趋势,真正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一)使教育管理工作者有精细化管理的意识

为更好的推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首先要让教育管理工作者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让教育管理工作者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各部门配合,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文化环境。精细化管理理念要求高校领导者充分发挥领导能力,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细化分工,让全体教育工作者理解工作的目标,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从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完善学生教育工作的管理制度及管理组织

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高校必须从多个方面出发,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依据制度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使工作层次更清晰、工作目标更明确。

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严格执行,制度也将成为一纸空文,没有实质性的意义。高校必须严格要求教师和学生按照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为,通过制度使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让老师工作积极性提高,从而更好的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信息资源库

随着教育的普及,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利用科学的手段管理学生成为高校青睐的管理方式。为了使学生的学籍档案更好的储存查找,高校应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学生系统管理平台,整理学生档案及其他数据。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将学生在校其间的表现全面客观记录,分层分类进行管理,使学生教育工作形成系统的管理工程,让工作有条有序的开展。

结束语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能满足高校工作的管理理念。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向的是广大学生群体,通过教育、管理和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不仅能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还能更加系统的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将教育管理工作层层细分,使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只有遵循精细化管理理念,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罗勇,杜建宾,诸云.高校辅导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J].教育与职业,2014,23:40-41.

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篇5

关键词:高校;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207-03

高校基建工作是学校基础性工作之一,它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建项目不断增加,基建资金的大量投入,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新挑战,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应从基建项目建设开始,重视每个环节的基建财务管理,对基建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一、高校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目标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高校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作为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细”为起点,规范基建财务活动的每个业务流程,落实到具体环节,责任到每个岗位,将基建财务管理的触觉延伸到基建工作所有领域,贯穿整个过程,基建财务人员主动参与基建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结算、竣工财务决算各个阶段,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从而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控制与监督。

二、高校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高校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工作的量化分解,使每个岗位都有责任,各项工作层层分解,实现了从上到下每个管理人员权责清晰、责任明确,规范了管理者的责任标准和行为养成。实施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利于科学决策,系统规划,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有利于提升执行力,增强执行效率,能够解决目前高校基建工作普遍存在的管理不规范、不到位的问题。

三、夯实高校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基础

(一)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要实现基建财务管理精细化,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这是实施基建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保证。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建立一支过硬的基建财务管理队伍是做好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要求基建财务人员除了财务知识,还要熟悉造价管理、工程概预算编制审核知识及一定的法律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不但要加强基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更要培养爱岗敬业的思想和廉洁奉公的态度。

(二)树立精细化管理观念

要实现基建财务管理精细化,还要实现基建财务管理人员的观念转变,要转变传统式、粗放式、经验式财务管理理念,支持财务精细化工作的推行,这是实施基建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根本。其核心是通过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基建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管理理财型转变;二是基建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三是基建财务工作作风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以促进基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实现管理制度精细化

要实现基建财务管理精细化,需要基建财务管理制度精细化,这是实施基建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关键。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切实可行的基建财务规章制度是做好基建财务工作的前提条件,是高校基本建设工作正常运行的保障。高校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补充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工作规范和业务流程,这样可以使基建财务管理人员都依法办事、遵章办事,从制度上规范工作程序和行为,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的不利影响。

(四)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要实现基建财务管理精细化,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十分重要,它是实施基建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技术保障。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以基建财务部门为中心,上至学校决策层,下到各责任单位财务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信息平台既对各责任单位的财务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立刻预警或禁止,也可将各建设项目的财务信息传递给学校决策者和各责任单位,使之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并做出相应决策。同时,通过信息化管理,使财务人员从烦琐的核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分析中,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顺利完成。

(五)强化项目预算管理

基建项目预算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控制手段,是实施基建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抓手。高校要建立基建项目预算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预算管理体制,提高基建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基建项目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细化到每一个单项工程、每一个阶段,要硬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要以绩效为目标,完善基建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要加强预算支出绩效考核和奖惩罚约束机制,对完成经济指标好的人员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同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经济损失的人员追究其应承担的行政、经济、法律责任;要强化基建项目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分析预算完成情况,分析预算数与执行情况的差异原因,总结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经验和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为以后预算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四、加强高校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

(一)项目前期工作精细化管理

高校基本建设是一项内容复杂、涉及面广、投资量大的工作,要树立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观念。正确决策的核心工作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研究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适宜、适用性,在经济上的合理、有利、合算性和建设上的可能性,对项目建成后的各类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设计工作至关重要,抓住这个关键阶段,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求设计单位在保证工程功能的前提下进行限额设计,在限额设计合同条款中明确双方责任,建立激励机制,对节、超投资实行奖罚,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要积极、充分参与投资估算和工程概算编制,科学确定项目总投资,为后面各阶段的投资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把好投资控制的源头关,投资估算和工程概算一般由设计单位编制,基建财务管理人员主要审查设计概算是否完整,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材料设备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动态考虑了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及物价上涨等因素。还要加强前期有关文件的收集工作,每个基建项目开工前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缴纳的各类规费种类繁多,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费、规划技术服务费、防雷审核费、白蚁防治费等,基建财务人员应该收集各类规费的缴纳标准,以便在后续工程中进行成本测算,收集立项批准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书、初步设计批准书、概算批准书,为以后工程项目财务审计和后期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打下基础。

(二)项目招投标精细化管理

项目招投标工作的重点是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高质量的招标文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合同纠纷,维护高校和承包人的合法利益,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高校要加强招标文件审查工作,组织包括基建财务人员在内的相关人员结合前期已完工程经验,对招标文件条款进行审查,确保招标文件严谨、准确和全面,做到前后一致,商务条款和技术条款统一,工程造价及相关费用应尽量包死,少留或不留活口。

(三)项目合同精细化管理

建设施工合同是承、发包双方为实现建设工程目标,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其必须就施工项目的计价方法、项目造价、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保修、付款办法、违约责任等重大事项作出明确的规定,以利于合同全面、正确地履行。应成立监察、审计、基建财务等部门组成的基建合同审核小组参与合同谈判、审核合同内容是否完整、条款是否清晰,提出合同审核意见,监督合同执行,提高合同约束功能。

(四)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重点抓好工程变更签证工作。高校要在抓好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同时,严格控制工程变更,规范工程变更程序和工程变更审批权限。基建财务部门应会同审计部门核查工程变更签证是否有合同依据,理由是否充分;分析工程变更签证责任,凡属于施工单位责任和合同风险的内容,应由施工单位承担;对变更签证的费用组成的各个部分逐项审查,查对单据和证明材料,使变更签证费用更加可靠和准确,并严格审查变更签证的核准和审批程序。

(五)项目竣工验收精细化管理

高校应重视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项目竣工验收应当具备如下条件:第一,完成工程设计、施工合同约定及变更要求的各项内容;第二,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并符合工程验收备案的要求;第三,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进场验收的试验报告;第四,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工程质量合格文件;第五,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六)项目结算审核及竣工财务结算精细化管理

工程结算审核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是基建项目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高校应组织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甲方代表和审计处对工程结算进行初审,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工程结算进行审核,把握好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费用计算、材料价差调整等主要环节,特别注重审查总包、分包施工单位是否存在重复交叉计取费用问题,以防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工程结算审核定稿后,高校基建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双方签字确认的审核结果,结合工程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工程施工合同,认真核实累计付款数、甲供材料数、工程水电费、应由施工单位承担的工程审计费、代垫款项,并留足质量保证金后,计算出应付给施工单位工程竣工结算价款。

(七)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精细化管理

竣工财务决算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重要依据,涉及基建、财务、资产等职能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积极协作、相互配合。高校应加强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成立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机构,明确任务和责任,编制时应认真执行有关财务核算办法,严肃财经纪律,仔细核对项目建设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及时清理各项财产物资及债权债务,合理分摊待摊投资,正确计算结余资金,实事求是地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做到编报及时、数字准确、内容完整。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过程中要重视对竣工财务决算的分析,找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在后续的建设中有针对性地调整管理策略。

(八)项目资金精细化管理

项目资金是整个建设过程中的血液,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在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基建财务人员要坚持资金的统筹安排,切实管好用好基建工程项目资金,在保障项目施工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基建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依据工程项目预算及工程进度,按年度、季度、月份滚动编制细化的资金需求计划,挖掘学校内部资金潜力,充分利用学校游离资金,降低投资成本;改变传统银行结算方式,减少转账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的使用,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的支付方式,通过与施工方、供货方谈判,采用3―6个月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尽量降低保证金的比例,以便节约大量贷款成本;在支付工程价款时,必须按照合同规定条款,审核工程价款结算手续是否完备,审批程序是否规范,审核结算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九)基建财务档案精细化管理

基建财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学校在基本建设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基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合同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基建财务档案一般划分为基建会计档案和基建财务管理档案。基建会计档案管理按会计年度进行归档,会计凭证按月份装订成册,银行对账单、总账、明细账、会计报表按年份装订成册。基建财务管理档案如施工合同、协议、工程结算审核报告等考虑到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等固有特性,不宜按年份立卷编目归档,要体现实用性,应按单项工程进行整理归集,编制明细目录,方便以后查找。

结语

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将其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只有依靠完善的体制和机制,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姚赛芝.行政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探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8).

[2]高静波.试论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3]邹华.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初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4).

[4]牛明艳.浅论高校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J].会计师,2012,(9).

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高校会议;精细化管理;方略

1精细化管理概述

作为重要的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更是一种文化,是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精细化,也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现代管理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从而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科学化管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因此,实现精细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简单地说,就是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制度,将管理责任明确到个人,使得管理工作都落到实处。就当前来说,精细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转的核心。要促进自身的长远及健康发展,企业必须要充分应用精细化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各种会议频繁召开。这导致高校的会议工作繁多,也会对高校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响。因此,将精细化管理引入高校的会议管理工作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2高校会议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精细化管理模式日益成熟。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高校的会议管理工作是推进会议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是21世纪办公事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会议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高校的会议要突出重点,明确会议工作的主线。相关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会议工作的重点,把握工作的方向。第二,高校的会议管理工作要覆盖整个会议过程,必须形成一套完成而详细的工作机制。第三,高校的会议管理工作中要做到精打细算,要注意精简不必要的环节,从而节省时间,提高管理效率。

高校会议的频次较多,而且时间较紧,任务负担较重。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引入有利于推进会议服务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提高会议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通过明确管理责任,相关人员能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职责,从而自觉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极大地降低了办公运行的成本,有效地避免了各种浪费现象。同时,这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还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办公事务流水作业的弊端,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团队氛围,培养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总之,实施高校会议的精细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3高校会议精细化管理方略

要加强高校会议的精细化管理,笔者认为,高校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明确会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校会议的精细化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人的事,需要集体的共同配合。同时,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会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投入工作过程。一方面,高校必须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教职工的精细化管理培训,使得精细化管理理念能够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精细化管理工作要贯穿于会议的始终,要做好提前谋划工作,重视会议工作的各个细节。“会议工作无小事”,要重视各个工作环节。

其次,要做好高校会议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会前准备工作、会中服务工作以及会后的评价总结工作。第一,会前准备工作。这是整个高校会议的重点。准备工作的到位合理与否将会对整个会议的顺利进行与否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要想做好会前准备工作,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制定合理的会议方案,会议方案中要明确各项分工、会议的安排、各项经费预算等,还要做好会议的准备预案,防止出现问。方案确定以后,要召开协调会,将会议开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下达给所有的工作人员,做好成员之间的准确定位。第二,会中服务工作。在会务接待方面,要安排专门人员做好引导签到工作,保证如此秩序。另外,要十分关注会议进行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应变能力。第三,会后的评价与总结工作。在会议过后,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好总结及反省工作,以便积极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除此之外,要完善会议的总结及档案管理,搜集各种动态信息,为后续会议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借鉴。

总之,在高校会议的精细化你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精打细算”和“精益求精”的意识,将精益求精作为会议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会议的管理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开展各种创造性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及水平等,打造精品会议。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理念,简化高校会议的环节,精简场次,节约能耗,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4总结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推进高校会议的精细化管理是必然趋势。各个高校会务工作人员必须端正态度,深入认识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并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充分应用到会议的开展过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相信不远的未来,高校的会议精细化管理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高校也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也会提升。

参考文献

[1]黄雪芹,詹登民.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施工精细化管理[J].四川水力发电.2011(S1)

[2]刘德芝,刘芳,顾明运.浅谈医院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J].医疗装备.2012(07)

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篇7

abstract:Currently,implementationofelaborationmanagermentforcollegeinfrastructureistheonlywaytoachievetheoptimaltargetonquality,investment,timelimit,ect.ofconstructionmanagement.Basedontheworkingpracticeandcollegebasicconstructionownermanagement,weexpoundandsummarizeelaborationmanagementfromsiximportantstages.

关键词:高校;基建项目;精细化管理

Keywords:college;infrastructureprojects;elaboration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239-02

0引言

高校经过几年如火如荼的改建、扩建,因扩招引起的学校规模不足的情况已基本缓解。但由于土地供给的不足以及高校建设资金的紧缩,加强对高校基建精细化管理的呼声日益增高。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并保证能够提供出尽可能多的高质量建筑及空间环境成为高校基建管理当前亟需解决的课题。

1高校基建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精细化”是针对过去“粗放化”管理而提出的理念,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把抽象的战略、决策,转化为具体的、明确的发展举措。“精”是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细”是关键环节的主要控制点,对于基建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就是严格遵守高校基建程序和技术规范,优化实施方案,对涉及工程的各种因素实施全过程、无缝隙的管理,克服各个细节质量缺陷,控制各阶段投资,达到预期进度要求,从而形成整体高品质建设成果。也可以说,高校基建实施精细化管理成为实现质量、投资、工期等建设管理最优目标的必由之路。

2高校基建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高校基建项目精细管理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高校校园项目建设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体现在基本建设的全过程,现就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在基本建设过程中的六个重要阶段做一些分析阐述。

2.1项目决策阶段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投资方面。根据有关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资料分析统计,决策阶段投资大约占工程项目总投资的l%~3%,而其对工程投资的影响程度可高达80%~90%。鉴于此,以项目选址、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建设方案等因素为切入点,对拟建项目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借鉴同类项目成功经验,认真进行功能整合,通过充分的技术论证和效益分析,选择技术先进、功能可靠、经济合理的项目建设方案,测算出切合实际的投资额。①项目选址。高校建设项目选址要从城市区域规划、建设及运营费用、基础设施条件、环境因素(包括气象、地质、水文等条件)多方面统筹考虑,从而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减少运行费用,提高使用效益,以满足扩建要求。“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是大多数高校在新校区建设中把握的原则,同时考虑近期及远期规划,给学校发展留有余地。②建设标准。高校大多数建设项目采用适中的建设标准,以安全、经济、适用作为建筑设计掌握的原则,根据学校自身规模和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功能需求,能定量的应尽量给出指标,不能确定指标的采取定性的原则进行要求。③建设规模。建设项目规模的选择应以学校办学定位及发展规划为目标,遵循规模效益的原则,根据学校自身的事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校园建设规划。④建设方案。我们国家高校的教学模式一直在循序渐进的改革推进,各种建筑功能更要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因此选择先进适用和经济合理设计方案。大学校园空间形态要根据自身办学模式、人文社会及基地情况等因素而设计,特别注意空间的连续性,需尊重并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鉴于校园用地紧张,通过集约化的建筑设计手法,在有限的用地内创造更多的交往空间。各种环境处理和小品设计创作要烘托校园读书、研讨的学术气氛。

2.2校园建设总体规划阶段校园建设总体规划阶段主要针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综合管线等总体布局,以及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规划设计等方面内容。

①以集约化校园建设理念为指导。集约化的设计理念侧重于土地的使用效益,以“低密、高容、立体化”为发展方向,布局紧凑高效的校园空间。现代校园的布局在总平面上更讲究构图的艺术性和形式美,构图的艺术性和形式美也体现了各种功能有规律的合理组合,反映在布局上,在保证日照、自然通风和合理建筑间距的前提下,强调布局紧凑、张弛有致,避免浪费土地资源。②加强校园建筑、环境和竖向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校园建筑的功能空间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需要仔细推敲,尤其对建筑的规模、高度、层数、形体、内外装饰、平面的开间和进深尺寸须认真审视和思考,高校校园景观绿化及环境、交通流线组织、综合管线等设计细节问题也须重点关注。③处理好分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校园建设前期,应按照“统筹安排,分期实施”的原则,拟定好建设时序。同时,校园规划应具备一定的弹性和应变性,在保证校园整体布局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局部的区域可以考虑完善、优化。

2.3建筑设计阶段①通过考察了解,邀请到类似工程项目设计经验丰富的优秀设计团队参与设计竞标,通过规范操作择优选择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②以实用为主要原则,力求简洁、大方,注重建筑的功能性,体现校园建筑特色。对使用单位的功能性需求的现实情况和发展动向要深入了解,做好设计部门与建筑的使用单位沟通对接,使得功能设计实用,并适当考虑后期教学发展的需要。设计方案要同步考虑施工中的前期投入和后期的维护成本,选择经济美观、耐久实用的建筑材料。③注重量化比较结构设计方案及相关指标,对单位面积钢材含量、混凝土含量等主要指标进行重点分析,与类似工程比较,分析存在偏差较大的原因。针对结构形式、柱网布置、基础埋置深度等方案指标选择要运用价值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择优选择最经济合理的方案。

2.4施工招标阶段施工招标直接确定施工主体和投资计划值,并影响工程最终决算,是建设管理最优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要从如下方面加强管理:①择优选择招标机构,严把投标企业资格预审关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察,选择业务能力强、效率高的招标机构。②编制严谨的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该做到内容严谨、完整、准确,所提招标条款应公平合理,符合相关规定。③重视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一部分,建设单位应提供完备的施工图纸资料,采取委托两家以上编制单位分别编制工程量清单,可以对清单进行比对、审核,减少漏项、计算错误、缺项等问题,确保提供正确、详尽的工程量清单。④确定合理的控制价。通过建立清单报价澄清程序,要求投标人就价格异常的单价提供分析和说明,以判断报价的合理性,防范不均衡报价引起的风险。

2.5施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形成工程实体质量方面的管理,要求全面考虑,逐一落实。

①积极有效组织施工准备工作1)严格按照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择优选择施工总包单位,合理分解各项建设任务。2)掌握材料信息,优选材料供货厂家;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格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把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关。3)做好技术问题的处理,抓住工程特征、控制点的关键技术等要素的管理,对施工中的专项技术方案中的难点要组织论证通过后实施。4)施工环境的管理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如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等环境因素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②选择能力强的监理单位和总监,强化项目监理工作。③加强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管理。在控制过程中采取组织、管理、技术等方面措施,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有效监控。④加强工程质量检查制度积极推行日常巡查及监理旁站制度、不定期检查制度、督办制度,保证工程实体质量和工期目标的实现。

2.6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竣工结算阶段主要是对投资目标控制管理。决算的审核是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实现投资控制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核算实际完成工程量、审定清单未列项目单价、处理合同价格的调整问题,审核竣工结算总价。对竣工结算的各种依据要严格查验,正确判定各类结算依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合理性。

3结语

总之,高校基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注重关键环节,还要注重关键环节上的控制管理。依托先进的体制和机制,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才能使得高校基建管理水平有新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骆夏平.工程项目管理之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2007,(9).

[2]鲁怀民.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实践与探索[J].水力发电,2008,(11).

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篇8

摘要:高校应认真探索学生工作的内在特点和规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明确学生工作队伍岗位标准、完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文件、建立与学生工作精细化相适应的诊断与改进机制等构建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依托学生管理平台,使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工作得以有效落实。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06-03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要认真探索学生工作的内在特点和规律,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工作新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构建完善精细化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

一、构建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学者多从管理模式与措施、信息化应用、学生管理人员如辅导员等角度开展学生工作精细化研究,并没有从高校整体出发对如何构建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进行讨论和研究,为了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绩效,建立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很有必要。

1.建立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有利于形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大合力。学生工作精细化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文化,它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要实现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高校学生工作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学生工作目标设定、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场所设备等的有效配置。学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求高校加强对学生工作的领导,不断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发挥党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和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形成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2.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亟待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来解决。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是一种教育模式。面对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学生工作者在了解做什么的同时,应更加关注怎么做和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由于忽视了对学生工作动态发展过程的识别与控制,缺乏从细节从手、着眼于微观操作的岗位标准、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难以形成持续改进和反馈机制,致使学生工作绩效难以进行科学评价和改进提升。面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开展差异化、有对性的教育工作,由于学生工作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致使学生工作管理效率低下,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经常忙于处理事务性工作,忽视了学生工作的教育属性。学生工作亟需从整体上设计精细化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促进学生工作精细化模式的开展和实施。

3.建立精细化学生工作管理体系,有利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学生工作精细化是一种管理技术,是将学生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目前高校学生工作多为层级管理模式,强调对学生事务管理的行政命令式的指挥和组织,尚未形成目标明确、职责清晰、运行流畅、保障有力的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机制。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在集中力量抓重点、抓关键的时候具有很好的效果,这种缺乏针对性、单向度的管理模式,使得学生工作机制运行不畅,不利于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近年来,我国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学生的权利意识和法治理念不断增强,高校学生工作要秉承“依法治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管理理念,推动学生工作走向人性化、法律化和透明化,构建精细化的学生工作管理体机机制,是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

GB/t1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强调“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一个体系加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有效和高效地实现其预期结果。这种方法使组织能够对其体系的过程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关系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组织整体绩效”。[1]在过程管理中,高校学生工作可以看成是高校按照中发16号文的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通过对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学生工作过程组成的精细化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识别、管理和控制,在确定学生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方法、手段及教育环境的前提下,对学生有目的地施加影响,从而有效和高效地获得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教育实践过程。

1.对学生工作过程进行识别和管理。如果学生工作过程的控制出现差错,那么就难以取得期望的目的。高校学生工作过程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为学生工作策划过程。高校根据中央16号文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依据学生工作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制定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方案,完善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文件[2],明确学生工作管理方针和目标、工作流程以及诊断与改进方法。

第二类为学生工作支持与实现过程。支持过程为学生工作实现过程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保障。如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过程、教育设施和场地的建设以及校园环境管理过程等。实践过程包括学生工作队伍根据学生工作目标和任务,运用相应的工作方法和途径,有效开展学生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

第三类为学生工作绩效评价或诊断过程。通过管理评审、外部审核和内部审核,对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运行所实现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诊断,学生工作绩效既包含了学生工作实现过程的有关内容,也包括与过程运行、体系运行的有关内容,如育人目标达成度、对学生工作者的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对通过分析形成的绩效信息,应开展评价和诊断工作,确定学生工作的绩效水平、趋势以及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第四类为学生工作持续改进过程。通过实时或定期对学生工作策划、支持和实现过程结果如用人单位满意度的测量分析,寻找改进机遇。一是根据发现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改进学生工作方法与途径;二是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改进优化过程;三是改进精细化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实现学生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3]。

2.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框架。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是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学生工作育人目标而设计的互相衔接、前后有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并按照一定规律和机理组成的学生工作过程网络或系统。(如图1所示)

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由策划、支持与实现、绩效评价或诊断、持续改进四大过程组成,每个过程又包含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这些过程不是各个孤立的过程简单相加,而是相互作用的过程网络。

由D1可知,左侧代表党中央、教育主管部门等对学生工作的要求和期望,右侧代表党中央、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工作有效性的满意度。中间的圆形表示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通过赋予各级学生工作人员职责与权限、与学生工作四大过程更有机的协调,提供履行工作职责所需的资源,激发学生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开发和提升学生工作队伍达成预定目标的能力,保证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在构建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学生工作队伍精细化岗位标准。岗位标准是对学生工岗位的职责与权限、任职条件、工作内容方法质量要求、考核评价等所做的规定。如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就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职业能力要求和相关理论和知识要求做出详细规定,该岗位标准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作为高校辅导员任职、培训、工作绩效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高校其他学生工作岗位也要按照这种模式制定精细化的岗位标准,这是开展学生精细化学生工作的必然要求。

第二,完善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文件。要实现学生工作精细化,需要精细化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才能顺利开展学生管理教育与服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文件是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型,第一层是学生工作手册,包括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等总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第二层是学生工作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学生行为规范、程序文件等可操作性文件;第三层是学生工作案例、表格和记录等。这三层文件逐渐详细地规定了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要求及实施方法。从而建立一套完整化和文件化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机制。每个部门和人员任务明确、职责清晰,按照事先制订的工作流程去管理,真正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如图2所示)。

第三,建立与学生工作精细化相适应的诊断与改进机制。对高校学生工作进行诊断与改进是判断学生工作有效性和工作绩效的重要途径,是整个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过程的重要环节。诊断的本质是根据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要求,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学生工作质量自主保证机制。通过校领导班子的管理评审、第三方外部评审与学校内部评审、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方法,对高校学生工作进行评价与诊断,通过诊断结果的反馈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提高学生工作质量。

三、依托学生管理平台,使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工作得以有效落实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高校要“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来应对“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方面的改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要求辅导员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新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笔者所在学校通过自主研发学生工作管理平台,加强了学生工作质量监控,推动了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规范化,通过学生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了学生工作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提升学生工作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学生电子信息档案系统。学生电子信息档案是为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把学生塑造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而开发并实施的管理系统,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全记录。根据不同的权限,学校领导、辅导员、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可以在学生电子信息档案里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校学习生活期间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

第二,辅导员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该平台主要由学生基本信息和辅导员工作记录组成。该平台使辅导员对自己管理的学生信息更加有条理和清晰,可分为学业情况管理、行为养成管理、成长成才服务、工作记录等四个模块,其中学业情况管理模块在线提供学生实时成绩不合格、未达到毕业条件、未取得技能证书、顶岗实习评价不合格或优秀、毕业设计评价不合格或优秀等单项;行为养成管理模块有课堂考勤异常、受表彰、受处理、未按期还款单项;成才成长服务有注册、勤工助学评价、参与社团等单项;工作记录有辅导员报送突发事件、宿管员报送突发事件、保卫报送突发事件单项,可有效地降低辅导员常规事务的强度。精准的数据也有利于辅导员在微博中关注具体的学生对象,对症下药。辅导员的各分类记录既可使学校管理层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又利于辅导员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持续改进自己的工作。

第三,教师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能够清晰纪录教师的上课任务及相关任务安排;教师辅导学生的基本信息、内容、方式、日期等以及反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从根本上杜绝了当前高校一些专业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不合理现象,充分发挥出专业教师在育人工作中的主导性作用。

由学生电子信息档案系统、辅导员工作平台、教师工作平台构建的立体的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将使学生工作变得可透视、可预见、可控制,全方位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这个立体的信息平台内,辅导员、导师、教师、学生、领导等教育元素相互影响并相互促进,有效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等.GB/t19001-2015/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15,(12).

[2]朱平.构建高职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5(5):41-43.

[3]张彦忠.过程方法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J].学理论,2010,(22):297-299.

收稿日期:2016-11-30

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篇9

关键词:纸质档案;字迹;保护材料;耐久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和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其中在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上指出:各档案馆(室)要大力开展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及时以数字化档案代替原件提供利用。[1]档案数字化工作不仅仅限于纸质档案的扫描,更为重要的是档案内含元数据的形成和包括招生信息库、学位信息库等在内的各类数据库的建立。在数字化进程中如何对原有档案进行细分以及对档案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梳理和建立,是档案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自2013年开始数字化建设以来对档案精细化分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适用于高校档案馆的数字化细分方案。本文对分类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对高校档案同仁有些许帮助。

1档案精细化分类问题的提出

以“卷”为单位进行档案管理的档案管理机构,通常是将某一事件的相关文件组成一卷,然后拟定案卷标题、录入卷内目录等相关信息。同一门类的案卷,其卷内目录录入信息基本一致,无外乎是档号、题名、责任者、保管期限、页码等通用信息,正是这些过于泛化的通用信息造成了同一门类下不同子类档案的特有数据信息不足。以教学档案为例,其一般分为教学综合、学科与实验室建设、招生、学籍管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学位、毕业生、教材等八个子类。其中招生、学籍管理、学位和毕业生属于学生相关类高频利用档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利用统计系统的数据显示,仅高考录取名册从2016年9月18日至12月18日就有265人次利用需求。与高频利用性相悖而言的是其卷内信息过于泛化,招生类卷内目录设置通常是一个省份一条目录信息,其余三类一个学院一条目录信息,并注明起始页码。应对其高频利用,为提供优质服务,我们需要的是借助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直接定位到人,而不是定位到省份、院系,然后再翻阅档案逐页查找。鉴于此类查找繁琐的实际问题,我们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提出了档案精细化分类方案,细化卷内目录到每个学生,并根据不同子类的特性,设计不同的元数据和著录模板,如招生子类的录取省份、入学成绩信息,毕业子类的毕业证号、学位证号信息,这样就可以根据利用需求直接定位到人,快速提供档案服务。需要说明的是,细化卷内目录并不是将原来的卷内目录弃而不用,而是另行建表进行细化信息的录入和扫描文件的挂接,它是对原有组卷方式的有益补充,也是电子档案资源的承载方式。

2原有组卷方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目录设置不尽合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采用的是“南大之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对档案资源进行目录式管理,最多支持三级目录。原有目录设置是以年份作为一级目录,档案类目为二级目录。同样以教学为例,2015年度教学综合档案一级目录设置为2015,二级目录为JX11,一般不设三级目录。此类目录设置适用于大多数档案门类,但对于有些门类却有着更为优化的目录设置方案。以党政公文类档案为例,其归属于党群综合或行政综合,二级目录为DQ11或XZ11,同一类型发文组成一卷。从系统而言党政公文和其他党群行政类综合文件存放一起,而实体存放党政公文是装盒单独存放。如果将党政公文从综合类档案剥离单独建表,保持其档号和一级目录不变,二级目录改为发文类型(中石大东党、中石大东发、中石大东学等)就更为合理易查。

2.2元数据信息不足。元数据主要是描述数据属性的信息,用来支持如指示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查找、文件记录等功能,元数据一般不可再分割。不同档案门类有着不同的元数据。招生录取类档案元数据可以有学生姓名、性别、所在省份、业院校等。毕业类档案元数据可以有毕业证号、学位证号等。如文章第一部分所言的案卷卷内目录设置过于泛化,导致各门类元数据无从体现,元数据的缺少和不足,查询和统计就无法实现。

2.3档案利用过程繁琐。由于缺乏相应元数据信息,许多检索条件不能通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查询。以查找某个学生的毕业证书发放登记表为例,数字化扫描之前最常见的情形就是询问利用者姓名、毕业年份、学院、专业等相关信息,然后查找目录翻出相应案卷,逐页查找直至找到该利用者信息对应页,进行复印、盖章工作。这样整个流程下来费时较长,而且不利于纸质档案的保护,数字化扫描虽然可以省去翻阅纸质档案这一环节,但同样需要逐页查找,在档案利用高峰时期,利用服务窗口经常出现排长队现象。

2.4数据统计无法提供。元数据的缺失和近乎一致的著录信息,使学校办学历史上历年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很难进行。例如统计每年招收人数、毕业人数、某个导师所带的研究生名单、某个学院或专业的毕业生名单等等,在原有组卷方式基础上,要统计这些信息借助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无法实现的。要想进行某项基础数据的统计,只能是全馆动员,深入库房逐卷“数数式”统计,其工作量可想而知,最后统计结果也不尽准确。

2.5档案编研工作较难推进。档案编研需要大量的材料和数据支撑,难以提供数据造成了档案编研工作的低效和缓慢。数字化之前,档案馆曾做的学校二级干部任免文件汇编,就翻阅了全部党政公文,并挑选任免文件进行复印,整个工作推进下来耗时将近一个学期。这种“全库搜索式”编研方式推进难度之大也可以想象了。

3档案精细化分类方案设计

鉴于原有组卷方式存在的以上问题,为提供优质服务质量,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更大程度发挥档案价值,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馆”变成“智慧馆”,我们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对档案门类进行详细的细分和设计,通过确定目录设置方案、全新组卷方式、元数据著录信息及文件挂接方式等,形成了一套详尽的档案精细化分类方案,在此提出并就教于广大档案工作同仁。

受数字化建设经费限制,秉持高频利用性和保护性原则,我们只对部分档案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和信息著录,主要包括历届学生成绩单、学生入学卡片、新生录取名册、学历学位证书发放登记表、毕业工作调配表、硕士学位审批材料、学校党政公文。本文主要对以上门类档案的精细化分类方案进行阐述。

3.1成绩单和学籍卡片分类方案设计。学生成绩单和学籍卡片都是高校利用频率最高的档案材料。成绩单服务于学生的求职就业、升学升迁等诸多环节;学籍卡片对于学校开展校友会工作、校友返校等有着重要的实际作用,两者分类方案一致,分别建表存储即可。遵循清晰明了易查的目录设置原则,成绩单和学籍卡片设一级目录为毕业年份,二级目录为所在院系,三级目录为所学专业。在组卷上改变原来组卷方式,以每个专业学生成绩单组成一卷,案卷题名拟为××××届××学院(系)××专业学生成绩单。卷内目录设计为每个学生信息,学生信息著录元数据项及数据格式如下表所示:

文件挂接方式上,学生和成绩单或学籍卡关系为一对多关系,即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页成绩单和学籍卡,扫表后的成绩单合成pDF后直接挂接在所对应的卷内目录信息学生条目的全文即可,这样通过系统定位到学生信息后直接点击其对应的全文附件即可查看、打印学生成绩单或学籍卡。

3.2新生录取名册分类方案设计。新生录取名册也属于高频利用档案,特别是在毕业生求职季查询量比较大。新生录取名册属于教学类档案招生子类(JX13)。数字化后目录设置在原有目录基础上增加三级目录,设为案卷序号,即一级目录录取年份,二级目录JX13,三级目录案卷序号。组卷方式保持原有案卷不变,卷内改为每个录取学生信息,录取信息著录元数据项及数据格式如下表所示:

区别于学生成绩单或学籍卡片的一对多对应关系,新生录取名册为多对一关系,即每一页文件上往往记载多名学生录取信息,南大之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不支持多条目录挂接同一份扫描文件,如果每个学生都挂载其对应的录取页扫描件,这就造成了十几倍的数据冗余和重复。因此在面对此类多对一对应关系的证明材料时,扫描图片全部挂接在案卷目录上,并为卷内目录的每个学生录取信息设计“所在页”和“页内码”两个字段,用以表明该学生录取信息所在案卷的页数和页内顺序。查询时搜索出学生信息,定位到所在案卷,找到对应页码的扫描文件即可。

3.3学历学位证书发放登记表分类方案设计。学历学位证书发放登记表同样属于高频利用档案,它是开具学历证明所必需的文件材料之一,能够有效证明校友教育履历。学历学位证书发放登记表属于教学类档案学位(JX16)和毕业生(JX17)子类,现在一般都存放在毕业生子类下。学历学位证书发放登记表分类方案设计和新生录取名册设计一致,同样是增加三级目录,挂接方式和组卷也都参照新生录取名册,在此只列出卷内著录项如下表:

其中学位类型是指@得学位的类型,如,工学学位、理学学位、文学学位等。

3.4毕业工作调配表分类方案设计。毕业工作调配表主要证明学校历届学生的求职去向,对于早期统一分配高等教育体制年代意义较大,是证明校友工作履历有效文件材料。毕业工作调配表属于教学类档案毕业生(JX17)子类,其方案设计和学历学位证书发放登记表完全一致,卷内著录项如下表:

3.5研究生学位审批材料分类方案设计。研究生学位审批材料记录了学生毕业答辩整个过程完整信息,主要服务于学生的求学和评优工作。研究生学位审批材料属于教学类档案学位(JX16)子类,其原有组卷方式是按学生分批组卷,数字化后目录设置和组卷方式均保持不变,细化卷内目录,增加元数据项,卷内著录项如下表所示:

挂接方式选择上,学位审批材料是一对多对应关系,将扫描后的图片合成pDF后直接挂接到卷内对应学生信息条目即可,方便易查。

3.6学校党政公文分类方案设计。学校党政公文记录了学校的发展、改革和办学历程,是今世可知古,后世可知今的重要文件材料之一。党政公文属于党群综合(DQ11)和行政综合(XZ11),一般一个文件门类组成一卷,卷内为每个文件信息。数字化后需要做的是改变其目录设置,一级目录不变,二级目录改为发文类型(中石大东党、中石大东发、中石大东学等),组卷方式无需改变,卷内著录项如下表所示:

其中关键词是指按文件内容进行提取,如任免类文件、职称评审文件所涉及的人员姓名等。挂接方式是将每个发文扫描文件合成pDF后挂接到其对应卷内目录。

4精细化分类后取得收益

数字化后的档案精细化分类基本解决了原有纸质档案时代组卷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具体有以下几点:

4.1档案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对于这些高频利用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和精细化分类,由于设计了相对比较完整的元数据,使得提供档案服务变得极为方便,对于档案利用者的利用需求能够通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快速检索、查看、打印,无需再进库房翻阅、复印,大大缩短了服务流程,避免了档案利用接待窗口排队现象,明显提高了档案服务质量,赢得了较好口碑。

4.2学校基础数据准确易得。档案数字化完成之后,很多学校办学数据能够很容易得到,例如每年学校招生人数、毕业人数,各个学院历年毕业人数、某位导师所培养的研究生名单等,都可以通过检索快速得到,避免了深入库房“数数式”的数据统计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解放了人力资源。

4.3档案编研工作轻松开展。基础数据的支撑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了最大便利条件,同时借助数字化的档案资源,基础档案编研所要做的就是检索条目、提取数据、汇编成册,这使得档案编研工作不必再全馆动员齐上阵,只需少量工作人员即可完成。

5后记

本文从档案数字化实践角度出发,提出了档案精细化分类方案。存量档案的数字化,对于各个档案门类进行细分和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档案价值。然而对于新增档案,大都有业务系统支持,如果再只是存入纸质档案,然后再进行数字化扫描和录入,就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打通档案管理系统和各业务系统的底层数据,进行系统对接,获取各项元数据甚至全文信息,使档案馆成为学校的数据中心。

学校精细化管理方案篇10

精致化管理是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互融合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是追求卓越,周到细致,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的管理,不仅注重细节、过程还重视结果的管理,是质量与效益同步的管理。这也是在实现教育改革后新的成果体现和不断推向新层次教育的表现。

一、精致化管理理念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小学学校精致化管理首先倡导的是一种精致文化的管理,有机地整合了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两种思想模式。将两者的优势更为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而避免了两者各自的片面性。一直以来,学生管理总是把人本管理和科学管理人为地对立起来,让两者处于一种水火不容的态势。同样在管理过程中的人本管理,它始终围绕着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去开展每一项活动,但不能把它的这种功能就当成尊重和信任的前提,它只是起到了开发与利用了人力资源的作用。对于小学学校来说,实施精致化管理起带头模范作用就是小学学校校长,校长应该加强学习,学理论,学先进;要善于思考,不生搬硬套他人经验;要干校长该干的事情,重视调查研究。管理目标不能只局限在一个范围内,要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所提高。而管理也不是靠说话来体现,重要的是实际行动,不断地深入课堂,和学生多交流。

二、精致化管理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加大培养小学学校领导干部的先进理念

小学学校实施精致化管理,必须先从领导抓起。为了使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理念有所提高,学校可以每年为领导班子成员订购适合本部门教育工作的书籍,还要将网络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出来,组织观看全国教育专家报告并且创造机会选派领导参加各种培训会。此外,学校还可组织相关领导到外地去广泛吸取经验,前提是要带着学习任务。回到学校后,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有的放矢。积极在校内开展各种读书、写作等陶冶情操的活动,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理论水平,争取在校内形成深厚的小学学校氛围。

2.提高办学质量

一所小学学校应该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为目标,而精致化管理的核心就是牢固树立教学效率观,每个教师也应树立“质量形成于过程”的基本思想。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教学质量是生命线,是看一所小学学校是否有实力处于教育界的大环境之中,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如此,所以,小学学校应针对办学质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而实现精致化管理的目的。首先,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学校和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抛开旧思想,在课堂上把主体性还给学生,采用自主自助型课堂教育模式,积极探索新型的授课模式,如,开展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类课的自主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大力倡导“五要”原则:自主学习要充分,合作交流要广泛,点拨指导要到位,教学方式要灵活,反馈矫正要及时。其次,规范教学行为,狠抓管理。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以及学科或教学环境,都应该贯彻实施“七认真”,如,在备课方面,就要做到定主讲人、定内容、定地点、定时间。主讲人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他备课成员起辅助作用,以此形成集体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大家共同协商好的教案以及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升级成个性教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先在课堂教学上精细化是首要前提,教师要在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步骤都精心设计,以科学、规范以及高效地实施知识的传授。对学生作业做到有错必纠,有发必收,有练必批。

3.积极探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