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49:43

课题研究现状篇1

一、着眼学校特色,寻求合适课题

有的教师似乎谈“课题研究”而色变,究其原因是否缺少一个“趣”字。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就如同学生学习知识一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有的教师,不仅对课题研究提不起兴趣,还对其避之唯恐不及。有的老师觉得课题研究太高、太空、太难,拿到课题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反思现状,我觉得课题研究选题一定要贴近教师,让教师有内容想研究,有内容可研究。

(1)从大处着眼,“发现”主课题。罗丹曾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教科研不缺少研究的课题,只是要寻求适合学校的课题,这就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根据学校特色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我校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体育特色学校,根据学校特色,我们制定了《发扬中华体育精神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建设》这一课题研究方案。制定此次课题研究方案,旨在通过课题实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丰富学校文化生活,提升教育品质;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校体育的改革和深化;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崇高体育精神,为学生未来成长奠基。初次接触此课题的老师,可能会觉得中华体育精神只适合体育老师研究,和其他的老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细细研究便会发现,中华体育精神涉及面非常之广,它是指中国人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拼搏自强、快乐健康为主要价值标准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理解了什么是中华体育精神,我们就知道在平时的各科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中都有所涉及。这样一来,课题研究便可从身边入手,不再是遥不可及,从而研究的兴趣也会浓厚很多。

(2)从小处着手,拟定子课题。学校制定好主课题后,就应当及时鼓励老师们从课堂上找课题,从小课题着手拟定适合自己研究的子课题。我们学校的子课题也进行了分级,让老师从最细微处入手。如二级子课题分为《具有中华体育精神的教师研究》《具有中华体育精神的学生研究》《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课堂研究》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四个类别,由学校骨干老师分别承担,其余老师根据自己最感兴趣的二级子课题再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找到典型并具有研究价值的子课题,拟定三级子课题。这样,课题分级研究就形成了一张有效的课题研究网络。

二、落实课题分组,进行互动研究

课题实验研究不是闭门造车,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全新的思维方式作引导。实验教师要站在科研的最前沿,站得高,才能开阔视野。一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课题研究网络形成之后,为了让教师们能把课题研究做好,做深,需根据子课题进行分组研究。目前,我们学校分为14个研究小组(语、数按年级划分各分为6组,英语、综合各1组)。

(1)组成研究小组,注重团队合作。每逢单周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我们就分组进行教研活动,如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教师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切磋学习体会,将自己的想法、体会、疑虑展示出来,以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导,提高自悟能力。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大家以合作的形式集思广益,遇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长此以往,不仅课题研究好了,也增强了教师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这也不正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一种体现吗?

(2)培养中间力量,营造科研氛围。我校青年教师较多,在课题研究中骨干教师就要带好头,做好榜样,带领着青年教师进行有效研究。其实,在平时,我们就已经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校本培训新形式。如建立以老带新的“青蓝结对”机制,创办“青年教师沙龙”,举办“青年教师大比武”活动,本学期又进行了“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青年教师读书沙龙”等,以此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素质。以后要继续推进科研型教师群体的培育,努力构建更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三、注重实践研究,推进课题发展

以往的课题研究比较空洞,形式大于内容,基本就是匆匆开题、最后匆匆结题,没有多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的过程,要将课题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对象不仅仅是老师,更是学生。我们注重了实践研究,才能让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最终让全校师生受益。这样,课题研究也能得以更好地进行下去。

(1)关注学生发展,拓展研究空间。学生是发展中的能动体,他们不仅接受教育,而且参与教育过程。学生也是课题研究中的主体,我们必须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充分显现课题实验研究的活力。我校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校对外的一个窗口。学校在业余时间组织运动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而且还可培养一批各项运动的骨干,带动一大片体育爱好者。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以进入这些运动队为目标,中高年级学生以进入这些运动队为荣,这对学校体育的整体提高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对学校群体活动起到指导和画龙点睛的作用。除此以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中华体育精神,我们除了平时在课堂上对相关知识进行渗透之外,每学期还要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春季运动会”“冬季三项”“两歌三操”……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中华体育精神。课题实验研究只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师生协调配合,才能更有效地拓展实验研究的空间,实验才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课题研究现状篇2

摘要:针对广东省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现状,通过抽样调查方式,发现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期望良好,但存在立意过大、目标不明确、核心概念不清晰、问题素材充分但不懂得归纳提炼等问题,希望通过小课题立项审核、课题立项后的培训、小课题结题准备、加强研教结合等方面来有效推进小课题研究。

关键词:广东思想政治(品德)小课题研究现状述评推进策略

作者简介:沈林,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学高级教师;费伦猛,男,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中学高级教师。

广东省思想品德(政治)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始于2011年,在广东省各学科开设小课题研究的活动中为领军者。目前“十二五”首期小课题已有100多位教师的小课题结题,100多位教师申请结题,第二期小课题又有近百位教师已经申请立项,说明小课题研究得到教师们的认同。通过第一期小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对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基本状况有了深刻认识,对小课题研究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也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在此对思想品德(政治)小课题的研究实践做简要分析。

一、小课题研究的现状

1.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状况不容乐观。我们曾经对几个点进行抽样调查,了解思想政治(品德)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状况。对广州市的263位思想品德教师问卷调查整理出来的数据,263位思想品德教师中参加了新课程的课题研究的有42.8%,所参加的区级课题占63.8%,市级课题占27%,省级课题占3.3%,部级课题占6%。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广州市教师如此,大多数地市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人数当然更少,乡镇教师就更不要说,基层教师得到课题立项的机会概率非常小。

2.教师工作时间分布影响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对广州市263位思想品德教师所在的学校进行调查,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每周教学课时为1节的占0.8%,2节的占91.5%,3节的占7.7%;九年级上学期每周思想品德课教学课时为2节的占13.9%,3节的占69.3%,4节的占16.9%;九年级下学期每周思想品德课教学课时为2节的占9.7%,3节的占54.1%,4节的占36.2%。这表明,越是接近事关毕业升学利害的考试时间,或者作为毕业升学考试必考的学科,所安排的课时越多,高中升学考试对教师的重要性更突出。

3.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基本动因。其一,课题可与评职称挂钩。相当数量教师认为做课题对评职称有利,因此而申请课题。这样的考虑会使其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设定不明确,当然难以通过立项审核。而已经取得高级职称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较低。其二,认为课题研究是很庄重和神圣的理论研究,应属于研究专家或大学教授的活。中学教师搞课题不明白深浅、研究程序和具体操作,缺乏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素养,对课题研究不知道如何要求,不知道如何面对“课题”,语言上的表述矛盾、研究内容或超出研究可控范围、或在别人已经研究的结果中“炒冷饭”,没有深意和“研究性”。在课题审核者看来,申请报告常常不规范、没有创新意义、没有指导意义、没有理论提升而遭否决。其三,认为课题研究是校长的事。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就是教书的,课题研究就是校长牵头、校长设计和具体落实,校长做课题就解决了研究经费、解决了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选定,因此教师主动申请的不多。

二、小课题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剖析

1.教师做课题的期望良好,但“小课题”立意过大。一些教师的课题选题不错,但是题目不属于小课题,如《对中山市外来工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研究》,《高中政治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等等。其实《高中政治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还可以生成《高中政治小组合作备课制度的研究》、《高中政治小组合作评课制度的研究》等等多个课题。又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研究》切入口太大,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还是在整个“教学实践中的运用”都显得太宽泛,都可梳理出许多的子课题,所以应当具体细化分解选择其中之一。再如《教师相互听评课制度建设研究》,教师范围太大,研究所有的教师类型吗?包括大中小学教师?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及特殊教育?同时“听课评课”两类都可以整合出许多课题。如听课可以听青年教师课、老教师的课、骨干教师的课、新上岗教师的课、学生欢迎的教师的课、学生质疑的课,如此种种的课都可以提出建立制度,即在某类教师的课要听什么,听有什么作用,听课的意义等等的研究,还不包括评课就有如此多的研究内容需要解决,所以原课题研究内容太大。而《研究性学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中的“研究性学习”涉及太广,应该从“内容”或“方式”等角度进一步界定,以体现小课题的“小”而明晰的特点。

2.问题素材充分但不懂得归纳提炼。从一些教师呈现的结题报告所积累的教学素材来看,有大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材料,但不会整理出具有规律性的理论成果。素材很多不提炼,仍然是一堆素材,木料再多不加工仍然不是家具。有的教师虽然也写了教学论文,但相对于课题研究的要求,该论文仅是其研究的某个局部问题,整体结果仍然没有呈现出来,说明该教师还没有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规律,不懂得提炼归纳散乱的材料和整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问题仍然是问题,不能形成课题成果。

3.研究标题和格式呈现不规范。如《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名称其实属于论文的名称,但教师不熟悉。我们建议课题名称改为《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体验性活动教学策略研究》。又例如《匹配学习方式提高政治学科素养》也是同样的问题。

4.课题核心概念不清晰。例如《城市化进程中高中学校不同学段思想政治课课型衔接模式行动研究》中要表达的意思太乱,“城市化进程”、“高中学校不同学段”、“思想政治课课型衔接模式”、“行动研究”这样多个概念完全脱离“小课题”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内容具体的特点。所以我们需要该教师明确界定自己到底要研究什么熟悉的问题,是否可以驾驭自己的研究内容。又如《“体验——感悟——导行”情感教学活动实施研究》,我们认为“体验一感悟一导行”概念需要进一步界定,明确其内涵,并将其作为“情感活动”的方式手段或策略来修改界定。再如《班级后五分之一学困生的教学策略研究》,“班级后五分之一”的学困生怎么理解?一个班级有后五分之一就有前五分之一,后五分之一从哪里算起?表述不明确,我们建议重新修改题目。

5.课题的初始目标与结题成果不同一。如《提高艺术类考生高三第二学期政治学科复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应该属于小课题范围,研究的目标圈定在“艺术类考生高三第二学期”之内,使他们的“政治学科取得有效复习”的策略,我们认为该选题很有针对性,最初建议对“问题解决的设想”进一步加以具体化,然后予以立项。结题时认定“高三第二学期政治学科复习有效性的策略”确实也具体化了,但是“艺术类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当与其他类型考生复习备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和规律,研究者没有研究这个点,也就没有突出题目中的“艺术类”考生,所以其标题的“艺术类考生”就没有实际意义。又如《(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中探索构建幸福课堂》提出建设“幸福课堂”,但是如何研究复习备考《生活与哲学》,至于什么是“幸福课堂”根本没有研究,似乎是多余的成分。

6.课题目标不明确。如《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导入的案例研究》,什么是高效课堂导入?怎样导人这个课堂?又如《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案例研究》,首先概念不通,其次研究什么案例?是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的案例”?这也涉及到“小课题”研究范围的问题。相对比《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案例研究》,后者就语言明晰,是“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研究的是“有效性案例”。又如《非人类教学资源开发的策略》中的“非人类教学”表达的是什么?容易产生歧义,我们建议改为《非生命教学资源开发的策略研究》。同样《高二(文化生活)课堂作业设计的案例研究》的研究内容不具体,课题缺创新性。

尽管问题不同,但通过课题研究,积累了教师对课题研究处理经验和问题存在的认识,为其今后搞课题研究做了积极而认真的实战演练,对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有积极意义。

三、小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策略

1.小课题立项审核。我们制订了《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提出了小课题立项的原则、小课题申报的方法、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结题与成果鉴定办法,对小课题的研究提出基本要求,包括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审核标准及研究的时间要求,主持人的要求、研究期间开展的研讨活动的组织,还提出了小课题研究选题指南,帮助教师知道如何做小课题。我们在各地市教研室的配合下,把教师们的小课题申请表收集上来,根据小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组织审核,提出修改意见。我们的初衷就是给教师搭建科研平台,让教师有一个进行教学科研的机会,帮助教师们专业成长,也通过小课题研究来全面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包括经验和问题。对不符合要求的申请都提出意见,让教师们自己修改后,合格的通过予以立项,而不是简单地把不合乎要求的宣布否决。

2.搞好课题立项后的培训工作。小课题立项时帮助教师立项应该考虑什么,立项后组织立项培训,举办的培训有两个具体内容:教师自己实操性的培训和专家理论讲座。首期培训的实操培训安排在立项几个月后,挑选立项做得好的课题,进行自己如何考虑立项和如何做立项工作的讲座,然后给予点评。专家培训主要内容就是把如何做课题的基本程序,如何开题(提交实施方案)、中期检查和结题格式及要求,立项与开题做什么,结题考虑什么,指出小课题与“大课题”不同的具体要求,使教师对课题研究有基本了解和研究方向。通过培训,使教师们在科研理念得到提升、科研动力得以激发、科研方法得到指导,促进了科研队伍的建设。

3.认真准备小课题结题。小课题结题时,课题负责人必须填写《成果鉴定申请表》,向市提出结题和成果鉴定的申请,同时提交结题报告、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方案、阶段总结、主要成果、所获奖励等有关资料的复印件或原件。结题和成果鉴定方便教师,在结题方式上给予教师提供方便,如会议形式集体结题,电子网络方式结题、各市教研员作为专家组长和答辩专家及点评人,课题主体研究论文如果已发表,其研究报告获奖,我们都可以确认其结题。在结题时间上,可以提前,也可以适当延后。

4.加强研教结合。重视小课题研究,对结题的小课题予以“教学成果”评奖,既鼓励教师积极主动申请课题研究,又鼓励教师认真从事教学科研,把好科研的质量。对第一期小课题的结题,适时组织了“教学成果”评奖,在第二期小课题的立项培训时,与第一期“教学成果”评奖同时进行,第一期小课题成绩突出获得较好的奖项,同时选取其中较突出的小课题主持人予以现场讲座的机会,然后由教研员点评,同时又是第二期小课题申请立项者现场观摩小课题操作的具体情况,使科研促进教学,又使培训的方式得到活态改变,

课题研究现状篇3

一、研究内容及目标

(一)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中学生考试焦虑(状态、特质焦虑)、心理健康的现状,剖析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探讨考试焦虑特别是过度焦虑的心理辅导策略。

(二)探索焦虑状态形成的原因,并探讨激发学生适度焦虑的策略。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考试,以积极科学的态度应对各种考试。

(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将来步入社会参与更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

三、研究措施

(一)开展培训工作,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参研教师的实际出发,我们确立了“培训―调查―总结―研究―实施―再研究―推广”的总体研究思路。

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关于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培训;二是关于本课题的理论学习。

(二)认真扎实地开展研究工作。采取了“调查访谈―咨询―问卷―分析总结―寻找对策―辅导矫正”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

四、研究成果

(一)研究工具

我们聘请了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冯正直教授做我们的专家顾问,指导我们设计制作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包括三部分内容:⒈症状自评量表(SCL―90);⒉焦虑自评量表(SaS);⒊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表的分析使用了spss11.0软件。

(二)研究被试

调查对象为初一至高三全体学生,共计2365人。其中男生1321人,女生为1044人;初中为914人,高中1451人,年龄在12~18岁之间,平均年龄15.23岁。发放调查表100%,收回调查表95%,有效卷70%。我们借助三医大的资源(人力、仪器)对调查量表作了分析。

(三)测查时间

为了确保我们研究的是学生考试焦虑,一般测试是在考试前2~3天进行,考试为期末考试、中考和高考。

(四)形成分析结果

1.SCL―90结果

性别比较:比较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及其他,样本量为男生709人,女生707人。比较结果分析显示:

(1)我校男女生总的心理健康水平分别为:男生为1.6176±0.48369,女生为1.7569±0.51592,表现为阴性结果,说明我校男女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各因子,在性别上均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除其他外p<0.05),说明女生总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因子比男生要差。

(2)其中,男生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小于2,说明我校男生在心理健康各个因子上都处于正常水平。我校女生在强迫症状上存在问题,其他方面均处于正常水平。

城乡比较:比较因子同“性别比较”,样本量为城市1181人,农村235人。比较结果分析显示:

(1)我校城乡学生心理健康总体均分为:城市学生均分为1.6631±0.49823,农村学生均分为1.807±0.52053,(p<0.01),说明城乡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非常显著差于城市学生。

(2)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都<2,说明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各个指标都处于正常水平,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中,除了强迫症状大于2,其他各个因子也均处于正常水平。

(3)在心理健康水平的各个因子中,其心理健康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城市学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其他>抑郁>焦虑>躯体化;农村学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其他>抑郁>焦虑>躯体化>恐怖。

年级比较:比较因子同“性别比较”,样本量为初一167人,初二302人,初三249人,高一467人,高二23人1。

比较结果分析显示:我校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其各个因子在年级上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的(p<0.01)。

经过事后检验,得知:

总均分上:初一>高一,初一>高二,初二>高一,初二>高二,初三>高一,初三>高二。

成绩比较:比较因子同“性别比较”,样本量为成绩优等的61人,成绩中等的1050人,成绩较差的305人。

比较结果分析显示:我校各等级成绩学生在总分及其中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其他四个因子中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其他因子则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

经事后检验,进一步得知:

总均分上:成绩好>成绩差,成绩中>成绩差。

⒉特质焦虑状况(样本量同“SCL―90结果”)比较结果分析显示:

性别比较:我校学生的特质焦虑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

城乡比较:我校学生的特质焦虑在城乡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城市学生的特质焦虑要显著地低于农村学生。

年级比较:我校学生的特质焦虑在年级间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表现为学生的特质焦虑随年级的上升而上升。进一步分析:初二<高二,初三<高二。

成绩比较:我校学生的特质焦虑在成绩等级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地差异(p<0.01),表现为学生的特质焦虑与学生成绩等级成正比。进一步分析得出:

成绩好<成绩中,成绩好<成绩差,成绩中<成绩差。

3.状态焦虑状况(样本量同“SCL―90结果”)比较结果分析显示:

性别比较:我校学生的状态焦虑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城乡比较:我校学生的状态焦虑在城乡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成绩比较:我校学生的状态焦虑在成绩等级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进一步分析得知:成绩好<成绩中,成绩好<成绩差,成绩中<成绩差。

年级比较:我校学生的状态焦虑在各个年级学生中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进一步得知:

初一<初二,初二<高二,初三<高二,高一<高二。

(五)探究原因,形成对策

1.探究原因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我校部分学生处于无焦虑状态。通过座谈、家访、查找文献资料等方法作了探究,从积极的方面分析,这是由于学校长期以来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调节考前焦虑,教给学生掌握正确的过度焦虑的调节方法,增强了心理素质而取得的效果。

而从消极方面分析,有以下原因:

(1)学生学习动机偏弱。(2)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存在偏差。(3)社会上“读书无用”“毕业即失业”等舆论的不良影响。

从实验教师的访谈以及以上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中有不少存在考试焦虑状况,且不同人群的考试焦虑状态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年级差异和成绩差异两方面:

(1)年级差异:学生的焦虑水平随年级升高而具有上升趋势。

(2)成绩差异:学生的焦虑水平随成绩的上升而具有上升趋势。

2.研究对策

心理学认为,适度的焦虑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如果无焦虑,对学习无推动作用。但是过度焦虑,则会对学习产生不利影响。据此,针对我校的调查结果,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对策,采取“两线并行,内外兼治,区别对待”的方法,“两线”即无焦虑和过度焦虑两条线,“内外”即内因(学生)和外因(学校、教师、家长),“区别”即针对不同情况的辅导方式。具体对策如下:

对策一:对学习焦虑水平偏低的学生,应适当“加压”。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整学生学习心态。通过谈话法、举例说明法、创设情景启发引导法等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这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他们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变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2)调整家长的期望值。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考试焦虑程度。家长对孩子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要变考前施压为平时关心;制定目标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不能由家长包办代替;家长需改变仅以学习成绩为惟一标准的观念,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对策二:对学习焦虑水平过高的学生,应适当“减压”。

内因方面:

(1)知识疏导法。让学生了解学习焦虑与学习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只有将学习焦虑控制在适中程度,才会对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使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的焦虑现状,主动积极地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2)认知矫正法。

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考试。

通过年级学生会、班会、学科教师的考前指导等途径,让学生认识到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终极目的,应通过考试检测阶段学习的情况,为下阶段的学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而不要只盯着分数,将失误扩大成无可挽回或弥补的错误,因而增加无谓的焦虑。

②引导学生对自身应付考试的能力进行正确的估价,即正确认识自我。

首先引导学生检查并分析自己对考试的担忧,然后整理已写下的担忧,去掉重复的,合并相同的,按担忧程度的大小排序。其次,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担忧进行合理性分析。再次,引导学生参与担忧辩驳,得出合理反应,并用积极的话语反复进行自我鼓励,帮助自己树立信心,使自己卸掉包袱,轻装上阵。

③行为矫正法。指导学生掌握一点自我调节的方法,如松弛训练法、自我暗示法、合理宣泄法等。运用具体的心理调节方法,释放心理压力,减轻焦虑程度,这些方法简单易懂,容易操作,效果也比较明显。学生可以用这些方法自行调节自己的焦虑程度,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外因方面:

(1)学校方面。给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一是改革评价标准,由单一的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向品德、学习、综合能力、科技创新、心理健康等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转化,形成了多元评价机制,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以及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种进步,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评选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降低焦虑感,树立了正确的成才观。二是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增强学生对普通学校的信任,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

(2)教师方面。我校教师首先切实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新型的人才观;其次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减轻了他们对学习和考试的恐惧;再次,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优质的教育赢得学生的信赖;最后,针对部分学生的焦虑状况,开展了不同层面的辅导活动,如年级、班级的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教师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减少“师源性”考试焦虑,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信,降低学生的焦虑感。

(3)家长方面。第一,希望家长换位思考,不要将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子女;第二,希望家长认清当前的形势,了解考大学并非惟一的出路,行行皆可出状元;第三,希望家长真正了解自己的子女,了解他们的特长兴趣,与子女一道制定未来的目标;第四,希望家长改变管理方法,不以成绩好坏作为“晴雨表”,变“奖励”“惩罚”为“帮助”,和子女建立起“朋友”式的关系,帮助子女克服困难,战胜恐惧,健康成长。

对策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1)针对不同的焦虑状况采取不同的方法。(2)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3)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当然,以上所言对策,并非孤立的,分清具体原因,综合使用,对症下药,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五、研究效果

(一)引导学生战胜考试焦虑,积极投入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从问卷调查显示的结果可看出,长期以来我校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应试心理的辅导,使我校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应试心理。

(二)形成了适合我校校情的矫正考试焦虑的对策,并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

(三)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中涌现出重庆市骨干校长,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区心理中心教研组组长,重庆市优秀教科室主任、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重庆市语文教学先进工作者,区学科中心组成员等。

实验教师关于本课题的研究论文先后获得区、市、部级奖励,而关于教育教学其他方面的论文有30余篇获奖,并有部分在刊物上发表。

(四)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2007年和2009年,我校学生勇夺沙区中考状元桂冠。我校学生在各种竞赛中获奖年均100余人次。2007年和2008年我校两位同学分别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和“区长奖提名奖”。

(五)学校的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学校的社会认可度逐年提高。

1.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近年来,我校连年获得中、高考的升学突出贡献奖;2008年我校是区高考升学比例增长最大的学校,获得初中、高中升学考试一等奖。

2.就读我校的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充分说明了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认可。

3.上级主管部门充分认可。近几年来,我校获得了多项荣誉:沙坪坝区重点中学、沙坪坝区课改先进单位、沙坪坝区科技示范学校、沙坪坝区民主管理示范学校、沙坪坝区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重庆市科技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科技特色学校、全国学习科学示范学校等。

六、有待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课题已结题,如何将研究进一步深入并将研究成果推广,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家长的素质以及对考试和学生前途的认识参差不齐,需要我们多渠道地疏导;目前的社会环境对学生和家长乃至学校都有着不可抗拒的影响,我们无力改变这一现状,这也制约着我们对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但我们仍将继续开展研究工作,使相关工作更具有效性、延续性和长效性。

课题研究现状篇4

关键词:高中政治问题式教学研究现状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文化理论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社会和人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科。能否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关乎上述学科定位和功能的有效实现。问题式教学法是近年来人们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一、高中政治问题式教学现有的研究现状

1.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授课内容大而空,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学科语言的抽象、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及学科的时效性强等特点使得人们给政治学科扣上授课内容大而空的帽子;不贴近学生实际,课本上介绍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丧失学习动力;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缺乏互动,出现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数学生不关心“国事”、“天下事”,只关心“分数”,学习只是为了考个“好分数”。

2.高中政治课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传统教育的弊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改观,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放开手脚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在高中阶段,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紧紧围绕高考的“指挥棒”开展,考试分数是衡量教师教得好与坏的最重要甚至唯一标准,衡量学生“好与坏”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是分数,这样教师为了学生考得好就拼命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为了考“高分”就拼命地搞题海战术;教学观念陈旧,传统的教师师道尊严观念使得教师放不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动探讨问题,教师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被忽视。

3.问题教学法存在的价值

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人们提出在高中政治课堂采取问题式教学方法,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依据“已知”探索“未知”的过程。问题教学法使得学生在连续的逐步深入的问题探究中获得新知识,体验新情境,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和谐统一,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而且获得了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了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推动作用,符合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吸引、唤醒及定向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作用,激发了课堂活力,提高了课堂效率,符合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政治学科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深入的开展,教材内容越来越贴近生活,新问题急需得到解答,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一举两得地解决了学生乐学、教学目标有效落实的问题。

4.问题教学法的操作执行

问题的创设原则。师生平等原则,问题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巧问质疑-主动探索-多向讨论-总结延续”,构建师生相对平等的开放教学过程;尊重个性原则,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和观点的机会,不过早肯定某一个学生的答案;合理分配原则,使得不同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问题讨论;可控性原则,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是一位好导演,紧紧围绕核心问题,带领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探讨。

提问的时机。要在有疑问处发问,更要善于在无疑处设问;要把握全局随机提问;于无声处蓄势提问。

提出怎样的问题。要提开放式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具有创新思维的问题。

二、对高中政治问题式教学研究现状的反思

从以往研究者们的研究看,人们已经就如何在政治课堂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提出有价值的见解,但还存在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的方面。

受教学习惯和思维定式的影响,目前缺少对传统教学模式和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对比和界定,缺乏对于创设问题情景模式、问题的选取更深层次的探讨。对于课堂问题讨论环节,缺乏对讨论内容取舍的分析。

课题研究现状篇5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学英语学习现状

《新课程》蕴涵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了英语教育发展的趋势,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但面对着内容生动有趣、设计灵活多样、知识背景广博的初中英语过渡教材,农村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面临着一个更大的挑战。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的一部分,英语教育水平在农村得不到普及和加强,就等于这项改革还没有成功。

一、对农村中学英语课程困难重重的原因分析

1.受农村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态度、经济支持方面的制约。农村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家庭收入少,有些还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学习不太重视或无暇顾及,使得农村孩子对学习漫不经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里得不到培养。此外造成的负面影响,在课程改革中也日益显露出来。加上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持冷漠甚至是反对态度,更无力为孩子订阅报刊,购买图书以扩大其阅读量。绝大多数农村家长也不能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进行辅导监督。

2.学校的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现在的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远远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别说是让每个教室都能配上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大部分农村学校总共才一个多媒体教室,而且要应付那么多门学科的教学,有些学校甚至配备一个都很难,所以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根本就达不到新课程预期的目标和效果,这样农村与城镇的中学英语教学的差距也将越拉越大了。

3.教师原因。农村英语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整体业务水平较低。由于大部分农村在职英语教师为非专业人士,他们根本不能满足新课程对教师的语言知识技能和文化素养方面提出的要求。从调查的几个学校情况来看,有兼职教英语的,有中师毕业教英语的,他们没有受过专门的英语教学训练,表现在英语发音不准,缺乏教学基本功,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课堂设计古板,评价形式单调,语言输入量小甚至输入错误等问题,整体教学效果差。对照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现有英语师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

二、解决农村中学英语现状问题的对策

1.优化英语教学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取得农村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校可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也可以以“给家长的信”的形式与家长沟通。逐渐让家长了解孩子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国家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教给学生家长帮助孩子提高英语水平的方法,以期让家长在他们的经济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支持孩子的英语学习。

2.努力抓好学校硬件建设,优化并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课程改革要基于“校本”理念,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发掘学校存在的种种潜力,将学校已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农村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其实也有它的许多优势,教师可以进行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将教育教学与农村的实际生活和环境融合在一起,让学校的活力得到彻底的释放。农村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丰富,一走出校门,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无尽的可利用于教学的素材。这也实现了新目标英语所要求的人文教育,使教学贴近生活。

3.尽力解决教师匮乏问题,培养复合型中学英语教师。政府方面可在师范类大专毕业生分配中优先向农村倾斜,着力改变包括中学英语教师在内的农村专业师资短缺的现状。教育部有关部门可开展转岗培训,对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在职中学教师,通过培训可转岗从事英语教学或承担英语教学辅导工作,同时努力扩大和提高师范院校培养中学师资的规模和能力。

教师应该首先在思想上认识到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有教授好这门知识的决心,不要认为自己远离城区,没有人监督,而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为了教学而教学的思想是不可取的,应做到努力钻研。同时新课改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的学习进步。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新时代下的农村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才能在改革的浪潮中不被击退,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英语现状存在不少问题,只要我们能够正视问题所在,关注并竭力解决这些问题,相信农村中学英语教育在有关政府、学校、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赖招仁,刘德华.加快培养面向农村的复合型中学英语教师[J].集美大学学报.2003(1).

[2]王加新.农村中学开设英语课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教育2002(24).

课题研究现状篇6

关键词:喀什师范学院;舞蹈专业;芭蕾基训课学习现状;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对师范类学生进行芭蕾训练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协调性,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实现全面发展。但是当前喀什师范学院舞蹈专业学生芭蕾基训课学习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地策略强化学生的基本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够具备舞者的基本素质能力。

一、喀什师范学院舞蹈专业学生芭蕾基训课学习现状

1、训练中发力错误,基本功训练不扎实

发力就是力量的把握,舞者在舞蹈过程中能够实现肌肉、关节以及韧带力量的均衡分配,从而完成舞蹈动作,并保证舞蹈动作能够更加规范、标准、协调。正确的发力能够更充分的伸展学生的肌肉,肌肉伸展才能够正确的发力,发力正确才能够伸展肌肉[1]。但是目前舞蹈专业芭蕾基训课上,由于学生对芭蕾基础训练中发力的方法掌握不到位,不重视发力对肌肉所形成的美观,使得大腿与臀部的训练效果不理想,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基础薄弱

芭蕾舞基础训练时,要做到规范、科学、严谨,通过“开、绷、直、立”等训练时学生能够形成均匀、完美的体态[2],实现心与形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气质的提升。芭蕾训练有比较完善、规范的训练要求和法则,也因此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舞蹈家,并形成了著名的流派。一直以泪,“开、绷、直、立”都是芭蕾训练中所要遵循的,学生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形成完美的动作。

3、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强

当前,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还比较滞后,而学生对学习已经形成了依赖性的心理,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不够灵活、也不够全面。只有反复思考、琢磨,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够不断超越自己,这是目前学生所缺少的,很多学生由于受到思维定势的形象,不愿意主动动脑思考,新知识的学习需求不高,创新能力差。

4、学习兴趣不高,自觉性较差

每年喀什师范学院舞蹈专业的新学生中,有80%的学生是没有基本功训练的,而大学阶段的学生骨骼已经成型,对于一些柔韧性比较差的学生来将,在舞蹈训练中,遇到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动作时,会使得他们身体中的某个部位或者全身有强烈的疼痛感,对于这种比较枯燥的软开度训练,学生的兴趣不足,学习的自觉性不强。

二、喀什师范学院舞蹈专业学生芭蕾基训课学习的策略

1、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与传播

芭蕾舞基础训练是舞蹈专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芭蕾舞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而且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舞蹈艺术的传播方式以及速度等也逐渐广阔,对于南疆喀什地区,舞蹈有着一定的民族特色,要促进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进行传播,通过发展与传播将民族舞蹈文化的艺术的价值展现出来。应充分发挥电视、网络媒体等,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与传播,扩宽舞蹈艺术的传播方位,让更多的人接触和认识舞蹈,并不断创造出新型的舞蹈作品。

2、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

对师范类学生开展舞蹈艺术教育,将舞蹈精神传播给学生,舞蹈有很强的愉悦性、想象力以及感染力,相比于传统教育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舞蹈艺术修养能够将理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芭蕾教学中,应使用轻松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经典的芭蕾作品进行鉴赏,指导学生自由创作,强化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精神。芭蕾训练中也有需要团队合作的舞蹈形式,在训练中需要团队动作一致,通过舞蹈训练能够逐步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奉献精神,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

3、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

舞蹈作为肢体运动,比较贴近生活,能够根据人们的生理特点,对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实现情感的表达,从而增强体质,娱乐身心。舞蹈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心理治疗的手段,芭蕾舞舞曲明亮、g快、活泼、跳跃感强,舞步比较轻盈、飘逸,能够展现人们的心情[3]。舞蹈教育能够强化学生的审美、想象等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情感压抑、思想僵化、焦虑等,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

4、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在芭蕾训练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通过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舞蹈更加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些影像资料,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学习。同时,要注意课堂教学要与舞蹈实践相结合,舞蹈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教师应拉近课堂与舞台之间的距离,利用所学的动作编排一些剧目,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也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芭蕾舞基础课程训练,并取得良好的教学,应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探索出新的、有助于舞蹈专业学生发展的道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训练中掌握技巧,更好地促进南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文静.民族地区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舞蹈学专业教学模式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

课题研究现状篇7

关于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如: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听读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和学习策略形成之影响、借助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幸福成长。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清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以综合评价为主: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7、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

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

专家审查的内容包括:

1、选题是否当,是否符合立项条件;

2、课题论证是否充分;

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是否能承担此课题;

4、课题组力量如何或分工是否得当

;5、资料准备如何;

6、最终成果预测如何;

7、是否具备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其他条件;

课题研究现状篇8

>>白银市中小学微课资源建设的现状调查与情况分析中小学微课资源开发的现状调查与实例分析中小学微课建设现状与应用开发研究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小学微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中小学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微课在中小学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城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韶关市中小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用现状和发展对策浅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国内微课资源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青海省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赵瑞芳,胡作富,袁建云.区域中小学微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8-10.

[5]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课题研究现状篇9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420**、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920**、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720**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11、12、13、14、15、16班,八年级9、10、13班、14班,九年级5、6班,作为研究对象,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

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与分析》、《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帮助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二: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9至2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3至20**、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9至20**、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课题研究现状篇10

一、研究的缘起

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首先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开展这项课题研究。在笔者看来,高中生的心理状态既是高中教育研究的热点,也是物理学科学习必须研究的重点。因为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意识到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除了学生的学习基础之外,还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和思维特点有关,而学习状态、方法和思维特点归根结底又是学生心理状态的一种体现。因此,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之一就在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

研究表明,现在高中学生处于心智趋熟的阶段,也就是说学生的感知能力已经相对成熟,但认知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却相对滞后,尤其是高一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初中水平阶段,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是落后于身体的发展。

研究高中物理的特点,其知识内容较多,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较高,习题的解答与问题的解决大多需要逻辑推理,有时还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直觉思维,才能较快地寻找到解决的突破口。而且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不同的是,其知识大多数与实际生活经验没有直接联系,基于符号进行的逻辑推理具有高度抽象性,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女学生的学习心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根据经验,高中物理学得好的学生往往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遇到问题时有解决的欲望与冲动,而学得不理想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习成果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恶性循环。关于高中物理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往往是大而概之的,缺少对物理教学的直接观察与体验。所以,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以及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观察与把握,仍然有其研究的必要。

二、研究的对象

首先当然是学生学习物理时的心理状态。在课题研究中笔者注意到一点,就是作为一线教师,想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来描述或解释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专业心理学有一套专业的语言,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专业的语言来进行交流是异于实际需要的。因此,笔者更主张通过对心理学基本知识的把握,在不违背心理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我们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把握,更具现实可行性。

在课题研究中,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观察主要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如对物理学习的态度,上课时的状态、表情,尤其是面对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规律的探究时的学习状态,解物理习题时的第一思路表达,即口头描述解题思路与过程的顺畅性等。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上课时的状态是学习心理兴趣与动机的体现;学生上课的表情既是学习动机的体现,也是学习情绪的体现;而学生解决物理习题过程的顺畅性体现的则是学生的逻辑推理水平的高低。因此,观察这些现象并寻找背后的心理学规律,方可以准确地把握到高中物理教学的脉搏。

其次是物理知识发生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根据我们的学习与研究,物理知识发生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心理机制,对此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有过专门的研究,其所著《心理发生与科学史》一书,是迄今心理学界唯一一部研究物理知识发生过程中心理机制问题的著作。考虑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重要规律背后的心理发生机制,以此为依据寻找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从而促进高水平的有效物理教学。

以典型的“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为例,其描述的是物体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与自身质量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从探究形式上来看,由于其与学生在初中阶段积累的控制变量等方法等思路方法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建构等心理活动,来促进本定律探究方案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我们的努力方向是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紧密结合,因此学生的心理活动就处在一种相对熟悉的情境中,因而能够以一种较纯讲授更为积极心理状态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研究的方法与成果

在课题研究中主要采取资料研究和实践研究。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因此通过不断学习以获得与心理状态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对所教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分析,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与所学习的知识产生紧密联系。通过不懈的研究,应该说取得一些成果,例举如下。

一是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把握,知道了怎样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在课堂上更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知道许多物理概念的建立、定义的得出,以及物理规律的探究不仅需要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更要注重研究知识得出过程中的心理机制。例如碰撞中的动量与能量是否守恒,要注重的不仅是根据条件来判断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更要注重研究学生对碰撞分类的理解,看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碰撞图景与能量力量到底是什么样子。

三是通过课题研究发现,就物理学习而言,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习结果之间存在的关系不全是线性的,固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学习的发生,但这种促进关系有时表现得很明显,有时又似乎不起直接的作用,也就是说物理规律不一定因为学生状态好而能顺利得出。这种关系还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