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叙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54:18

班级德育叙事篇1

关键词:叙事班会;班会体系;班会主题;班会设计

在多年对叙事教育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故事是最容易走进学生内心的元素,而德育叙事更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对象的最佳接火点。因此,我们展开了用故事改造班会的教育实践,逐渐形成了叙事班会的理论和设计策略,让班会课变得更为有血、有肉、有情并具有意义。

一.叙事班会的概念及理解

叙事班会是围绕一个教育主题,有目的、有组织、有策略地呈现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或生活事件,调动学生对故事(事件)的积极体验、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影响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一种班会形式。其涵义有三:

1.主张:讲故事永远要比讲道理打动人。叙事班会与常规班会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德育实施手段的不同,常规班会往往以讲道理为主,把空洞乏味的人生道理强硬灌输给受教育者;⑹掳嗷嵩蚴峭ü鲜活生动的故事把人生哲理、生活道德传递给学生,通过故事的浸润实现“大教无痕”的境界。实践证明,故事能够让思想教育变得温润、细腻、生动活泼,也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诗意盎然。

2.基调:故事是叙事班会的根基而不是点缀。很多人在设计班会课时也会用到故事,比如在班会课开始前利用一个故事导入,在课堂中间利用一个故事来增加情趣,在班会课结束时利用一个故事来点睛提升,等等,这种把故事作为课堂设计调味品的班会课不是我们所讲的叙事班会。真正的叙事班会,故事是课堂设计的主素材、主背景、主基调,自始至终主导教育实施的全过程,决定对学生道德影响的主方向。

3.呈现:故事(事件)的呈现不限于讲述。从文本上看,叙事就是讲故事,但这里的“讲”并不局限于讲述,更不是单纯的口头说道。确切地说,叙事就是采用合适的方式来呈现故事。故事的呈现方式有很多种形式,除了直接使用文字或语言讲述以外,情景剧表演、微电影、绘本、话剧、戏曲等都可以成为故事呈现的方式和手段。无论使用何种手段,都应是以帮助学生内化故事为主要目标,而非单纯追求形式的新颖或独特。

二.叙事班会的设计类型与方法

一节叙事班会课的成功与否,在于选取恰当的故事,进行恰当的加工,指向恰当的教育主题。选用什么样的故事,进行怎样的设计,是一项值得每一位班主任潜心研究的事情。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重点研究开发了两大类型的叙事班会,并在每一类型内摸索出了不同的设计方法方式。

(一)单一故事型。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节叙事班会只需要一个故事就可以满足设计需求。根据故事的不同,对故事的挖掘与开发也就不同,下面介绍三种常用的单一故事开发方法。

1.勾连生活实际。有些故事本身就具有明确的价值判断或者意志导向,其情节的逐层发展又符合学生的认知递进梯度,这样的故事就可以直接拿来作为整节班会的素材主线,围绕故事展开道德教育。只不过,叙事班会的目的并不是围绕故事本身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述,而是要将故事的德育内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恰当的联系,让学生在与他人经验的比较中修正自己错误的价值取向,强化自我正确的道德行为。简单地说,就是要让故事不断与生活实际相勾连,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重构。比如,《两只蛋的爱情》这个绘本故事,讲述了两只蛋从懵懂相爱到最后理性分手的整个过程,并提出了“你看,感情破裂不一定非有什么理由,可能只是因为一一岁月在变迁,彼此在成长……”的观点,无疑是早恋主题班会课的一个绝好故事素材。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把故事分成三部分进行讲述,并在每一部分设计了勾连生活实际的问题,开发了叙事班会《故事告诉你,爱情是什么》,让学生在与故事的共鸣、共情中明白了爱情的真谛,懂得了爱情之花在合适的时间绽放才能美好而芬芳的道理。

2.道德两难讨论。有些故事或事件本身无法进行价值判断,揭示的问题具有“两难”性,容易产生“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选择困境,这样的故事我们称为“道德两难故事”,它是我们开发叙事班会的重要素材之一。在实践中,我们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让学生对故事(事件)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围绕该故事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来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经典的“两难故事”有很多,比如科尔伯格设计的系列两难故事,我们就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但是,班主任更应该学会在班级生活中发现“两难事件”,然后以故事的形式设计到班会中。十多年前,班里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一个同学丢失了一支比较名贵的钢笔,那是他叔叔送的生日礼物,价值百元以上。很久以后,班长在自己好朋友的家中无意发现了那支钢笔。追问之下,好朋友承认是自己偷了钢笔,但因为自己特别喜欢,不想还给那个同学,并恳求班长替自己保守秘密。朋友情谊、班长职责和检举偷盗者的责任,三者之间纠缠不清,让班长很是纠结,便匿去朋友名字讲了自己的苦恼,问我他该怎么办?我把这个事件演绎成一个童话故事,并据此设计了一节班会,成功消除了班长的困惑,还顺利解决了班级盗窃事件。

3.多维故事续说。有些故事的结局具有开放性,或者是一些经典故事的结尾具有时代的可变性,这样的故事可以通过“多维度续说”的方式拓展、拓宽故事的德育价值。如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我们曾经设计过《遇到坏人,如何保护自己?》的班会课。在这节课中,我们借用了《狼和小羊》的故事,让学生在“说着,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之后进行故事叙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纷纷讲述了自己理解中的故事结局。由此,他们一起归纳出了诸如“想办法转移坏人注意力”“适当示弱博得信任”等十几种逃避伤害的办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投入度十分高涨。

(二)多重故事型。有的教育主题很难通过一个故事完成设计,需要多个故事进行不同的系统关联才可以实现教育价值的丰厚与教育意义的丰满。这种由多个故事共同参与的班会课,其设计方法与策略迥异,但也有基本的思路可循。

1.递进式关联。在设计叙事班会课时,我们通常会采用一个故事揭示德育主题、一个故事解读德育主题、一个故事深化德育主题等方式,用多个故事层层递进进行关联,形成一条完整的德育故事链,共同完成某项教育。甚至,在每一个教育链接点上,可以同时包含多个小故事,以共同阐释必要的教育内容。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时,曾经设计过一节叙事班会课《昨天、今天、明天》。整节课以四个情景剧,叙述了a、B、C三个同学在四个不同场景中的生活状态,实际上呈现了12个小的故事情节。通过对这12个小故事的配对组合,用叙事的方式展现出人生的多种可能性,继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人生?继而开始规划如何实现那个未来的、理想的自己。这样的组合叙事,以关联递进的方式展示了多种人生的可能性,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学生的心灵触动极大,产生了极强的教育效果和效益。

班级德育叙事篇2

在本次的国培教育中,高兴的看到我们的教育专家对我们教师提出的建议,他告诫我们教师不要再写那些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理论的教学论文了,这些工作还是让我们的教育专家去作。他建议我们教师最好记叙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惑,自己遇到这个教育问题的情境;问题发生之后,又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事件,是否有值得叙说的细节,也就是建议我们教师写教育叙事。教师做研究可以采用“叙述教育故事”的方式,甚至提出“教师做研究就是讲教育故事”。我们这里的不少教师很愿意接受这种研究策略,并感受到“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对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那么,教育叙事是否算教育论文呢?

我的解释是:叙述出来的教育故事显然不是教育论文,它是一种“教育记叙文”,我们称之为“教育叙事”。它为我们提供的是生动鲜活的第一手教育素材,但又有谁能够说只有教育论文才算是教育成果而教育叙事就不是教育成果那?

就实际效果来看,教育叙事对教师本人确实是比较有效的研究方式。如果教师引经据典地写“教育论文”而对自己所发表的“教育论文”中的观念并不相信的话,这种“教育论文”不仅不能说比“教育叙事”更有理论水平,而且简直不能算是研究成果。相反,如果教师将自己遇到的教育事件叙述出来,这种叙述不仅可以启示他人,引起共鸣,而且可以在自我叙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通过叙述教育事件来改进、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这才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更是我们教师的教育成果。

教师以多种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这本身就是一种种教研活动,这种研究方式称为“叙事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叙事、管理叙事或德育叙事。由于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最日常的教育生活,所以,教师的教学叙事作为所有叙事研究的重点。转贴于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为了让教师有话可说,学校可以配合“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或称之为“研讨课制度”)个人将自己的这节“公开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用钢笔录像”。由于“课堂教学实录”很难反映教师“反思”之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与“教学重建”,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夹叙夹议”,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我们有教师将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称为“插入”或“涂抹”,即教师将自己对本节课的感想“插入”到课堂教学实录中,将自己对整个教育或相关教育理念的理解“涂抹”到相关的课堂教学实录中。之所以强调要配合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主要考虑到这两种制度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而且经过集体备课和公开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讨论中所发现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有教师将这个过程总结为“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个人叙事”。

班级德育叙事篇3

一、生命叙事有助于个体道德情感的升华

心理研究表明,人的道德行为的发生受情感的引发和调节,个人道德发展是以情感为核心的。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与他在生活、学习中情感的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他生命成长的旅途中,成功、迷惘、失败、挫折,随时伴随其左右,那些使他的内心世界发生过震动的事情,他在心灵深处就有将其表达出来的愿望,并且从事情发生之后,他就处在各种可能的解释、说明以及“关照”自己的内心空间中。如果他的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不仅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助于消除负向的情绪,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生命叙事恰恰可以帮助叙事个体对生命历程中所产生的诸如困惑、羞愧、压抑等内心感受,在叙事中得以化解、宣泄,从而释放内心的压力,使内心获得澄净并走向平衡、和谐。

小刚,一个高达英俊的小伙子,上个月从临县的一个特教学校转到我班。刚到班里不久我就发觉,他与同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孤独、冷漠和压抑。凭着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想他的内心一定受到什么沉重的打击。我小心翼翼试探着接近他。在一个寂静的傍晚,经过耐心的启发,我们终于开始了对话。

“我知道,你们都看不起我,我是个小偷,我偷了别人的东西。”说完,他突然失声大哭,泪珠像雨水一样流出。我静静地看着他,心中阵阵发痛,长时间的压抑和委屈终于决堤而出。“孩子,别急,慢慢说,老师相信你,把以前所有的委屈都告诉我吧。”原来,小刚上学期偷了同学一只好看的卡通手表,被发现后学校通报批评。这对于一向品学兼优、性格内向的小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他陷入了恐慌、羞愧和绝望之中,潜意识里所有的同学都在嘲笑和唾弃他。他终于承受不了这样的重压,转到了我校。时间悄悄地流淌着,小刚还沉浸在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中,只是他的表情不再压抑和紧张,而是慢慢舒展起来。听完他的叙述,我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告诉他:“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只要他能够改正错误,仍然是好学生,仍然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落日的余晖透过窗户照进教室,看着他久违的欢悦,我如释重负。

二、生命叙事有助于人际道德关系的融洽

生命叙事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自己的生命故事只有在判断对方可以信赖时,且自己可以被对方接受的情况下,生命叙事才有可能进行,所以说生命叙事体现了叙事主体对他人的信任。在叙事的过程中,讲者和听者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温暖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双方可以感受到道德的力量、道德的启迪。不仅如此,生命叙事还使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他们能够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意识到彼此的信任,而且在他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说:“通过分享彼此的故事,获得彼此的了解、信任,以及一系列共同的价值与共同的理想,因此生命叙事有助于团体、集体的建设。”

多年来,我校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传统,每到“助残日”“六一”儿童节,我们就会邀请职小、实小等其他学校的孩子到我校联谊。他们会拿出珍藏的礼物,一块画有卡通图案的橡皮,一张自己精心绘制的儿童画,抑或是一个新买的日记本,他会如数家珍地告诉你那些乡间的趣事,也会坦诚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梦想和隐藏在心底的秘密。在他们欢乐的笑语中我们看到了彼此的信赖、真诚。听者和讲者促膝交谈,咫尺之间充满了和谐、温暖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分享着快乐和友谊,也分担着烦恼。麦金太尔说过:“叙述形式不是伪饰也不是装饰。哈迪写到:我们在叙述中做梦,通过叙述来记事,表达希望、绝望、相信、计划、修改、批判、设计、闲谈、学习、爱与恨。”另外,我们还会让在校学生给已考上大学或已在社会自立自强的残疾人写信,叙述自己的学习生活、理想抱负。在这种来往书信的叙述中,他们感受到别人的奋斗历程,期待着自己的成长,同时这种方式也促进了人际道德关系的融洽。

三、生命叙事有助于个体生命的自我接纳

生命故事凝结个体对人生的理解,生命叙事的过程恰是将其呈现出来。在叙事的过程中不但为他人提供了真实、鲜活的事例,而且在与他人分享时自身也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力量。所以,关注个体生命的经历与经验,扩大其经验范围,是个体生命成长的重要条件,也是道德教育最重要的一项原则。生命叙事恰恰是对个体生命经验的直接关注,在叙事过程中,一个人的经验不但得到了呈现、交流,而且获得了反思、深化。因此,生命叙事不仅有助于个体生命的自我认识,而且有助于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和自我接纳。

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曾经有一个男生叫小雨,这是一个典型的自虐症者,他孤独,自卑,一个月三次用刀割伤了自己的手腕。这样一个特殊的病人,必须用特殊的办法。于是,在生活、学习上我用慈母般的温暖关爱着他,一遍又一遍试着接近他,给他叙述许多优秀少年的成长故事。慢慢的,他冰冷、固执的心开始融化。后来,他也给我讲述他的故事。在他的叙述中我了解了他不幸的家庭:爸爸经常酗酒,打他和妈妈,父亲离婚又娶了后母,家里像冰窖一样寒冷。在叙述中他渐渐变得开朗起来。见此情景,我不失时机地又为他制定了学习目标。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他今年如愿考上了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正是生命叙事让他走出封闭、阴霾和自虐,变成一个快乐、自信、能够接纳自己的大男孩。

四、生命叙事有助于个体生命意义的重建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意义的发现与追求是人类自古以来就面对的永恒问题。道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去发现、追求与建构生命意义,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其长久的价值。而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生命之中,它需要在他人的参与下,通过亲身活动来生成,所以道德教育就必须回到个体生命生活中遭遇的事件中来,回到个体生命的体验和现实的活动中来。生命叙事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同时,生命叙事不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简单再现,而是借助所发生的事情,来理解生命、理解自己、他人或社会。生成性是生命叙事最具有意义的特征。

班级德育叙事篇4

关键词中学教育躬行三心心得体会

身为一名老师,必须要躬身于“三心”――信心、耐心、恒心。不仅如此,初次担任普通班班主任会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因此,是否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和恒心去正视性格、成绩、习惯、心态等完全不同的学生和班级管理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的三大法宝!也是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教学等工作中较为棘手而复杂的问题。

首先,信心是基本前提。不论何时、何地、何事以及面对何人,都要充满自信,这包括对自己的自信,对班级的自信,对每个学生的自信。因为笔者所在班级是第三层次的普通班,就中考成绩而言,必然要比前两个层级落后不少。不少人认为,成绩较差的学生其他方面也不会有多大优势,如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来讲,我们不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成绩的努力,而是要做他们思想、心灵的路人,遵从他们的兴趣爱好,最终使他们成为一个有价值而成功的人。所以,不是只有成绩才能证明成功。因此,这种信心归根结底是一种自信,一种源于骨子里的自信,或许这种自信会一次次被考试成绩和行为习惯的不好的孩子所打击,但到目前为止,笔者坚持了下来,并且获得了些许成绩,得到了不少同学们的理解和支持。因为笔者还相信这种自信的魅力是相互的,对自己、对学生的自信会帮助学生建立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和对老师的自信。

其次,耐心是主要方法。因为面临成绩不是很理想的班级,存在问题的现实和可能出现问题的概率相对来说也就大,至少在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上表现出来的更为明显。而这些问题看似是整个班级的问题,如果进行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实他们都可以对号入座,从学生个体或者部分人身上找到根源。比如,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纪律散漫、习惯不好等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通过整体引导和个别谈话,都慢慢的有所改善,按时上下课,积极完成作业,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些逐渐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

此时,面对诸多学生诸多细小的问题,只凭简单的一两次说教恐怕难以有明显的改观。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足够的耐心,甚至个别同学的学习习惯、行为陋习要花费班主任不少精力,或许还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现在高一学生处于初、高中学段的衔接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过渡期,所以此时发自肺腑的言谈、行为榜样教育具有非常好的左右。

最后,恒心是成功的良剂。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说的正是做什么事要一鼓作气,坚持到底。之所以有那么多失败之人,关键在于自己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而这几个月的班主任工作,每天面对诸多学生在学习、生活,课上、课下,纪律、饮食,心里、心态等等方面的细小事情,有些甚至是三番五次强调,说教,可终究是被学生当成耳旁风,抛之九霄云外。此时此刻,恒心便显得异常重要,因为不少学生在家庭教育和小学、初中时在行为习惯方面欠缺太多,尤其是在自主学习和独立生活方面,一旦没有了父母和老师的精心安排,失去依靠之后,便显得无所适从。这种种的琐事都要要求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树立善始善终之恒心。

毋庸置疑,班主任是班级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学生心目当中的“大家长”。一个合格的老师、班主任似乎并无多大困难,但一个优秀的、出色的班主任则必须要具备“三心”――信心、耐心、恒心,并且躬亲力行,持之以恒的、以榜样的力量传递给每个学生。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教师品格、卓越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最好学生在人生路上的引路人,相信他们都会成功。

参考文献

[1]王,王彦.教师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2005(2).

[2]王彦,王.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4).

[3]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2004.

[4]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2004.

[5]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2004(2).

[6]周勇.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2004(1).

[7]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8][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m].钟启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9][德]福禄培尔.人的教育[m].孙祖复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0][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11]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班级德育叙事篇5

而另一个老师则是语重心长地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的时候,手里总是提着一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原因。他说:“我提灯笼照路,为别人,更是为自己。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讲完故事,全班同学鸦雀无声,若有所思。后来自私的现象真地减少了。

第一位老师采用的是“说教”方式,道理正确,但未能真正触动学生内心,难以促使其行为改变。

第二位老师采用的是“教育叙事”,通过叙事的经历来让学生来反思,可以将德育道理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情感融合和心灵体验,远比单纯的说理和粗暴的教化更容易为处于青春逆反期的学生所接受。

笔者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将“教育叙事”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在学校创设了一种“常态班会课课型”。它的基本教学流程由四个教育环节组成,即:学生总结、教师评价、故事(案例)讲述和教师引导。

“教育叙事”是从学生总结的情况中当堂确立一个教育点,随即选择针对性强的、鲜活的故事(案例)进行讲述。当生动的故事从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调中娓娓道来,学生被吸引,放松防备,放下戒备,不抵触,不反感。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适时将故事情节中的他人经验与主体联系起来,有效地组织起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促使其理解、想象、感动、体悟。即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联系实际动其心”。

比如,在一堂常态班会课上,有这样一个个片段—

生1:我想表扬××,今天教室里的饮水机没水了,他主动搬了一桶水。(鼓掌)

生2:我表扬我和×××三个人,昨天晚自习前,孙老师还没有来,我们就主动把摘抄本批改了,还按“特优、优、良、改正”四个等级分了类!(众鼓掌)

生3:昨天教室里日光灯坏了一个,××到英语老师那里问了电工房电话,打电话叫工人叔叔来修,已经修好了,他是好样的。

师:今天的总结让我感觉到惊喜,不仅今天,近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同学都在主动做事,创造性地做事。我得奖励你们一个故事(生欢呼):

黎锦熙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他在湖南办报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第二个抄写员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进行仔细地检查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后来,他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第三个抄写员也仔细地检查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符的则随手扔掉。后来,这个人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就是。

三个抄写员,不同的做事风格,不同的命运。可见,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主动、创造性地做事”。

这节班会课以后,主动做事的学生越来越多,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效果尤为突出。像开展“爱心义卖、冬季运动会”等较大型的活动,孩子们都可以自己搞定。

“常态班会课”中的“教育叙事”可以备课又无法备课。可以备课是指可以针对班级学生的近期状况,准备故事案例。无法备课是指每一堂课学生的总结内容是无法预知的,班主任必须要不断地积累教育智慧,及时选择恰当的故事案例进行有效的“教育叙事”。

“常态班会课”里的“教育叙事”有四点值得注意:一是选择的“教育叙事”必须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呈现的某些表现作为“教育点”展开,实效性才强;二是要选用鲜活的、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案例)进行“教育叙事”,才能吸引学生;三是故事讲述要声情并茂,要有主题聚焦,或设问启发,或设悬吸引,或提示换位推测,或鼓励质疑发问;四是“故事”呈现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主要有文本、图片、照片、视频、口述生活中案例等几种形式,它们各有优势,可以组合使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中学修身教科书》中说:“在教授修身之法,不可徒令生徒依书诵习,亦不可但由教员依书讲解,应就实际上之种种方面,以阐发其旨趣:或采历史故实,或就近来时事,旁征曲引,以启发学生之心意。”

班级德育叙事篇6

一、职业道德是“教育人”的立身之本

“气质高雅、德艺双馨、为人师表、严谨执教”是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的教师核心素养要求。学校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师德工作好似音乐三部曲:序曲、协奏曲和奏鸣曲。师德序曲:学期初的教师大会首先奏响了师德序曲。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令教师节不收受礼物等相关规定,每位教师郑重签署师德承诺。此举,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视,筑牢师德底线。师德协奏曲:学期中,以师德为主旋律,开展多样活动丰富师德内涵。书写最美教师短信,撰写并学习师德规范100句,举办中国好人宣讲活动等。活动中,特级教师讲述他眼中的师德是什么,新教师倾诉初次踏上讲台对师德的感悟,更多的教师共同参与、分享师德教育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获得进益。师德奏鸣曲:学期末,每位教师自主进行学生民主评议。了解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校评选师德模范、优秀德育导师,在期末的教师大会上予以表彰,同时让青年教师来讲述身边师德模范的感人事迹。高尚的师德、正气的师风,濡染着学校的每一位教师。

二、专业素养是班主任的职业根基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是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线”实施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直接决定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随着学校班级数的不断扩张,一批又一批年轻教师踏上了班主任岗位。这些新教师在还没有站稳讲台时,就担任重要的班主任工作,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挑战。学生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班主任工作内容的不断增加,学校和家长对班主任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许多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疲于应付。这就需要加强班主任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一)在专题培训中提升行动力

对于班主任而言,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很多困惑与不解。要提升班主任工作行动力,就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需要结合班级管理中的实际困惑与思考来展开研讨。因此,学校以解惑为切入点,通过有效的专题校本研训提升班主任的实践能力。如:针对班级卫生管理,就以教室为会议地点,请有经验的班主任现场说法,时间不长,但效果极好;学生在校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可新教师看到学生受伤,自己先吓得脸色发白,不知所措。于是,就“学生受伤后怎么办”为专题,通过身边案例进行专题培训,青年班主任再遇类似事件,就会沉着应对,做到心中有底;班里的特殊学生最是让教师们头疼,学校要求班主任整理收集班级学生案例,邀请专家进行互动式的交流培训,当我们摘下有色眼镜看这些特殊学生时,发现自己的心情也没那么糟糕了,可谓受益匪浅。专题切口虽小,但更接地气,能有效地提升班主任工作的行动力。

(二)在多元比赛中发展实践力

相对于理论的学习,班主任实践经验的积累、班级教育管理的反思对于其自身成长更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学校以阶段性的多元化小比赛作为载体来促进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的反思性研究。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教育情境应对”“十分钟晨会展示”“教育叙事演讲”“我的班主任观”等活动。“以赛促研,研训一体”,比赛准备的过程,既是对自己班级管理进行反思的过程,也是学习提升的过程。比赛过程中,教师们对孩子爱的表达深深地打动了大家。一个个教育故事的演讲,也折射出班主任自己的教育观,是实践的积累与感悟。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告诫我们:“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唤醒每个孩子心灵深处内在的善良与潜藏力量。”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善于挖掘和激发教师、班主任的教育潜能。

(三)在人文关怀中获得坚守力

有人说教师的幸福是身心合一的幸福,既能被知觉到,也能被感觉到,是充满活力的身体和充满激情的内心的统一体。在一次班主任叙事演讲中,笔者听到了一位新招聘教师这样的一段叙述:“那一年,我莽莽撞撞、迷迷糊糊,不顾爱人的阻拦,也不顾孩子的年幼,参加了苏州的教师应聘考试,这一试就阴差阳错地来到这里。或许是为了追梦,或许是为了生活,也或许是为了孩子的明天。面对家长的质问,想哭。但我咽下了自己的泪水,耐心地和家长解释、交流。往事点滴,历历在目,没有感天动地,只是家常小事,却像粉蝶般一桩桩一件件向我涌来。有委屈也有感动,委屈时对自己说:别忘了你的执着与坚持!”一个初来乍到的老师,远离自己的家人,独自一人在外工作,内心需要怎样的一份坚守啊。作为分管校长,在青年班主任会议上,笔者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问题解决不了,不要怕,找我,学校会成为你们坚实的后盾”。让德育的关怀温暖学校的每一个人,让我们的教师成为有关爱能力和关爱情怀的人,班主任就获得了坚守的力量!

三、精细管理是管理者的应然追求

精细管理是一种对战略与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就学校德育工作而言,精细管理就是让德育规划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是提升德育效能的一个重要途径。精细化不仅是一种管理体制,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它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对我们的教育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目前有三个校区,三个校区的德育工作如何统筹协调,成为我们德育管理的一个难题。根据学校现状,学校德育处设立一名德育主任兼少先队总辅导员,全面负责全校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各校区配备1名德育处副主任及1名少先队辅导员,共计7名专职德育工作人员。在组织人员得到保障的同时,我们注重日常德育工作管理的精细化。计划的精细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是学校德育工作,还是某一项活动具体开展,都需要在前期作好精细的规划。精细的计划,在管理工作中具有预先性,同时,它对管理工作的执行和控制又具有指导性,既能明确目标,又能提高效率。本学期学校将每周一的校园活动时间定为班队活动课,要求班班有计划。为此,德育处根据年级特点制定共性课程,分配备课任务,然后各班根据班级特点进行个性化补充。通过精细的计划安排让班会课真正有效落实,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方法的精细化: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有完成任务的方法。例如:本学期教育局要求提供一年级特殊需要或疑似特殊需要学生的名单。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家校之间的矛盾。学校因此召集了一年级19位班主任共同研讨如何操作,如在班级群中如何信息,与问题学生家长如何电话沟通等。通过讨论最终确定统一的规范的沟通语言。这样的过程,让新班主任切身感受到家校的沟通需要严谨的态度,缜密的考虑,同时也减少了由于方法不当而带来的无谓烦恼。活动的精细化: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细的计划和方法是前提,活动有效落实,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关键。例如学校承办了高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上午笔试,下午则要分中学组、小学组两个会场,每个会场五轮比赛,最后再举行颁奖活动。过程繁多,但是整个活动基本在规定时间内有序完成。所有的组织协调、会场安排、记分统计、主持均由德育处7位行政人员担任,另加两位实习生跟随协助,靠的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都做好的精益求精的执行力。优秀的德育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与保证,只有建设好德才兼备的德育队伍,学校的德育工作才会充满活力,不断向前。

作者:顾卫红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班级德育叙事篇7

所谓“三成”,指的是“成效、成果、成功”。这三个词看起来意思相近,其实侧重各有不同。成效,就是强调日常工作中很平常、很细小的事,教师只要用心地、聪明地、有策略地去做,平凡的事就能做得不平凡,简单的事就能做得卓越。成果,是指那些“无中生有”的事,教师要创造性地做,做出成果来。成功,则是难做的、不容易做的事,经过努力做成了,就是成功。我们开始了“三成叙事”,也开启了一段崭新而意义深远的教育之旅……

三成叙事:叙述工作,分享经验

教师撰写的三成叙事,是大家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以卓有成效的方式解决了曾经发生的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使得自己的教育经验、教育成果等得以与他人共享,从而成为教育人生中最有价值的存在。

沈晓新老师叙述的《为你写“诗”》,讲的就是他给学校“年度人物候选人”撰写颁奖词的故事。这项工作要求高,难度大,沈老师毅然接受并全力攻克。充满诗意的描绘,使得年度人物在大家心目中被遮蔽的印象得以敞亮,赢得全校教师一致好评。也因此,沈晓新老师的创作过程成了老师们渴望分享的重点,――

最流行的“诗”:孙丽萍之颁奖词。按道理,孙老师是很难写的。两种人特难写,一种是特别优秀的,一种是特别平凡的。孙老师就属后者。我在写的时候,正是网络热词逐渐散播的时段。于是我想到了“神马”,想到了“给力”,还想到了“让子弹飞”……我就选了一个流行元素“神马”放进去,给平凡增添一些亮点。

最费神的“诗”:薛春之颁奖词。这是我最后一个完成的,也是写得最痛苦的。原因之一:本该不是自己的东西,硬要接下来往往比较困难。晚上12点,我没写成;奚校长来催时,我还没有定下来。之二:已经定型且已经很美的东西,超越不是那么简单的。薛春是海归,第一次的推荐词已经很优秀,我再加工就难了。最后,也算是逼急了,匆忙之中交差,所幸没写砸。

最满意的“诗”:吴晓君之颁奖词。本人最满意的非这首莫属。接到写吴主任的任务,我是紧张的。写领导的,这不是找罪受是什么?写得美妙绝伦,拍马屁;写得普普通通,给脸色。这尺寸,太为难了!我静下心来,浮现吴主任这一年来的点滴瞬间。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基地活动时,她总是忙前忙后,为老师安排和引路,我也是直接受益者。最让我敬佩的,就是新官上任,她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遇事实事求是、晓之以理,让我心服口服。有了这些考虑,我才写出了那首“杰作”,希望她能喜欢。

就在大家暗暗佩服之时,沈老师却话锋一转,说:“不是我创作了这些‘诗’,而是这些人物本就优秀,是他们激发了我的灵感。”“我只是一个上天派来的代言者,偶然间捕捉到了那些本就代表他们光辉事迹的字眼。”以退为进,再次揭示了年度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令人拍案叫绝。

三成叙事:促进研究,改进实践

刚开始,对于“三成叙事”,老师们是信手拈来,滔滔不绝。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当一些值得叙说的教学事件讲完了,教师的“叙说”开始变得困难,兴致越来越低,每周收到的稿件数量越来越少,不少是无病,纯属完成任务。校长室通过座谈、访谈等形式及时了解情况,发现叙事的关键,在于叙事之前的行动。如果教师不行动,不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行为,“三成叙事”将无法继续。

我们提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让研究成为习惯!”鼓励老师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畅谈心得体会。由此,三成叙事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每周一的交流会再一次成为全校教师心向往之的重要时刻。你看,就连班级卫生扣了一分,班主任老师也能让其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

上一周,我们班大扫除后被扣了一分。据说我班负责打扫的四个美术教室中有一个教室的讲台上有灰尘。孩子们知道了,很委屈,甚至有人责怪负责擦讲台的同学,害得班级得不到这个月的流动红旗。

孩子们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被查到了有灰尘,这也是事实。我想为了这“1”分而去责怪学生,不是教育,真正的教育必须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接下来,组织学生讨论:“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把包干区打扫得更干净呢?”孩子们纷纷支招。最后,我告诉大家:“同学们,其实学校检查大扫除只是为了让我们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为了让我们明白环境整洁是多么重要。老师希望你们不乱扔垃圾,看到地上的纸屑能立即捡起扔进垃圾箱,这样,这失掉的‘1’分迟早会回来的。”我的话,孩子们听进去了。

自那以后,我们的教室更整洁了,地面干干净净,课桌整整齐齐,水桶里的水清清爽爽。大扫除时,在组长的带领下,大家干得井井有条。看来,这小小的“1”分,真正发挥出了最大的教育效益。

三成叙事:梳理经历,创生“思想”

每学期结束之前,校长室都要对三成叙事进行专题总结。我们发现,教师的理论、思想常常蕴含在他们的教育实践中,并且已经超越一般意义,内化为自我的教育信念和日常行为。

比如,学校德育处徐亚燕老师,在一次三成叙事的总结中说到:“‘三成’改变着我,我也在改变着‘三成’。”如果不是由徐老师讲述的具体事件“引领”出来,我们似乎可以认为这句话不仅平淡,而且失真、空泛。但当我们聆听了整个事件后,发现它是那么真实动人,是源自实践经历后的感悟。真正的教育理论,不一定都在名家的教育专著中,而是存在于教师自己的教育生活中。

开始,接受任务――要我写。第一次三成叙事,我讲了“学校语音提示的来历”,字数278字。那时心里也没底,感觉就是把有点新意的事情描述出来就可以了。校长室每周催稿子,我也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翻看一周工作,看有什么可写的,在周五放学前完成,匆匆上交。

慢慢,渐生兴趣――我能写。直到惠山区庆祝少先队建队61周年活动在我校举行,前后忙碌了近一个月,活动顺利结束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同时也是一次活动总结,于是写了《幸福一家人》,有2366字,内容分了几个板块,“为了同一个目标――忙碌”,“为了同一个时刻――心跳”,“为了同一种心情――感谢”,“为了同一个发展――反思”。这是我在三成叙事中第一次启用小标题,被学校录用并上台讲述,很是得意。接下来,就写开了,《聊聊家长会的细节》1863字,《实践标准的研读――我们要用怎样的方式喜欢你》2113字,《一路采撷――师陶杯活动的收获》2945字。我发现:“三成在改变着我,我也在改变着三成”――有形的任务转变为无形的兴趣,消极的硬性接受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反思,被动的消磨时间转变为主动的积极互动……

后来,成为习惯――我想写。第一学期的三成叙事中,德育处和个人排行第一,当时真有点歪打正着的感觉。第二学期,我们四个人一开始就分好工,每人一周。事实远不是按计划执行的,大家不约而同有了这样的一个习惯,只要觉得这个事件有价值,有意义,值得写,都会自然地去写了。比如,在完成《追寻教育的桃花源――行走在“自然教育”之路》一文时,整个星期,我脑子里都在想,走路也在想,睡觉也在想,如果不把一条思路理顺了,就不舒服。思路理顺之后,星期天我几乎是整天坐在电脑面前,一气呵成,完成了4955字的心路历程。写完之后,翻来翻去地读,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

三成叙事,能够让老师们静静欣赏和聆听属于自己的精彩,跃动的文字闪现着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智慧,深情的话语包蕴着教师注入教育追求的主体价值。

三成叙事,也是对他者世界的一种观照。老师们生命瞬间的展示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张力,以工作本身意味深长的隽永触动了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三成叙事,更是对学校教育信仰的建构,一个个真实的人物荟萃到一起,朴素的人性撑起了崇高的信仰。

班级德育叙事篇8

一、巧借他山之石,善取文明之经

为了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为社会负责,展现新时期学生的良好形象和品德,我校决心拓展教育路径,创新德育手段。2011年秋季,涂怀清校长率各板块骨干教师一行六人到重庆巴蜀小学访学整整一个星期。在访学过程中,涂校长对巴蜀小学推行的巴蜀七礼(即问好礼、集会礼、课间礼、两操礼、用餐礼、课堂礼、放学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赞不绝口。通过参观学习,大家认识到,文明教育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只有我们用心去做,孩子的文明素质就会不断提升。

二、注重因势利导,强化载体推进

德育教育需循序渐进,方能卓有成效,我们围绕巴蜀参观学习情况,结合实际,注重“五个结合”。

一是与“六城同创”相结合。全方位开展思想引导,把德育工作与“六城同创”有机结合,成立相关领导小组,重点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普及推广,督察不足,营造学校文明氛围,掀起学习高潮。

二是与选班试行相结合。为了保证活动卓有成效,我们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结合各班的特点,先确定4年级(3)班为试点单位,借鉴巴蜀教育模式,上示范课。通过一个时期的试点、推广,然后在全校推开。

三是与氛围营造相结合。将为什么做、如何做和做什么印制宣传单5千余份,发放到学生手中,保证人手一册,同时,学校通过召开会议、开展座谈、分年级比赛等办法,让学生熟悉“阳光七礼”内容,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四是与督促推进相结合。在推行过程中,我们坚持采用地毯式、全覆盖的办法,要求全员参与,把文明礼仪与日常行为规范有机结合,保证创建的常态化。同时,我们对各班运行情况进行总结、设立奖项,明确格次,并开展常规考评,成立督察组,由班级值日生三名、学校值周学生十名、值周保安八名以及政教督查等组成。每周督查不得少于两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走形式、不做过场。

五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有效实施阳光标贴教育活动,学校成立了阳光标贴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大队部负责派发“阳光标贴”,汇总学生及班级获奖数,期末班级考评加分,由政教处负责审查“阳光标贴”发放是否合格,并填写“阳光标贴”登记表。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有值得学习的突出表现,均发给“阳光标贴”一枚,对学生的该行为给予肯定、表扬。学生于当天到保卫科领取“阳光标贴”登记表,向保安叙述清楚获奖时间、事件、地点、授奖教职工姓名及工作岗位。同时,学生将保卫科填发的“阳光标贴”登记表带回家,并向家长叙述获奖经过,家长考评该行为的推广价值并签字,然后由学生带回交班主任,在全班给予表扬,并将“阳光标贴”登记表交大队部。大队部每周五选取获得“阳光标贴”并有代表性事件的学生做来周的升旗手,这样一来,使广大学生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创先争优蔚然成风。

三、巩固运行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班级德育叙事篇9

我校现有16个班级,16位班主任,在他们当中有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老班主任,有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较丰富的中青年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理性思考,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学校开展班主任培训就是给班主任一个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现为全面提高我校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平时工作中更好地做好班集体建设工作,达到良好的育人目的,培养起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学校的均衡发展。

二、工作内容

根据我校德育工作情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职责、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预防和如何应对学生突发事件等。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主要包括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培养、学生思想教育、学习心理指导、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法等。

3、班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主要包括班队活动主题的选择、班队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4、班集体建设和管理。主要包括班级建设的基本方法,班级管理的技巧和艺术,班干部队伍建设、班风与班级文化建设等。

三、工作方法

1、指导。针对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某一主题进行指导和实践经验的传播,从而提高班主任素质、业务能力,规范班主任行为,建设有特色的文明班集体。

2、研讨。组织班主任就某个常见或疑难的班级、学生管理方面的案例进行研究讨论,从而发表个人观点进行交流,探讨出较为科学有效的方法。以此让班主任们受到启发,从而使班主任们在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中更具艺术性。

3、借鉴。借鉴其它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工作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学习班主任工作的先进理念和做法。

班级德育叙事篇10

   一、需求调查

   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班主任平时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很少参加系统的业务培训。怎样才能使培训更贴近班主任工作实际,真正满足其需求呢?我们从班主任自身专业发展需要,以及从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出发,在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了班主任现状与需求调查,重点调查对象为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以及学生家长,力图全面了解各方对骨干班主任培训的期待。调查发现,大家普遍希望通过培训,能够使班主任达到更新教育观念、掌握专业知识、创新工作方法、建立交流平台、消解职业倦怠等目标。

   二、方案制定

   根据教育部和湖北省有关班主任培训的文件精神,结合调研的情况,我们拟定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等项目,制定了《宜昌市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方案》。为增强培训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方案正式以前,先向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校征求意见,组织校长和班主任对方案进行讨论、修改,力求使培训方案成为学校和班主任认可的共同愿景,以便在培训过程中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接着,组织培训者和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吸取先进的研修理念,同时协商专业引领相关事宜。最后,将方案提交市教育局审核,寻求教育行政部门对研修工作的关心、支持和指导。方案规定,全市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分为集中培训、在岗研修和考核评价等三个阶段进行。

   三、专题培训

   为解决班主任工学矛盾,集中培训安排在双休日进行,共4天时间。通过听取专题报告,了解班主任工作的新观点,接受新知识,获得新经验,实现专业引领。所有专题都是经过对丰富内容的高度浓缩而形成的,主要有:教育政策法规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课程改革与班主任工作新理念、班主任工作理论与班级管理实务、班级活动设计与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心理咨询与辅导技巧、教育博客制作与应用、优秀班主任面对面、特色工作经验交流等。我们要求任课教师做到教育理论先进性与班主任工作实践适切性的有机统一,同时鼓励班主任主动参与,双方开展民主平等的深度沟通与交流。针对专题所涉及的内容,结合班主任工作实际,撰写相应的“反思与感悟”,从而提高班主任的理性反思能力,有效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四、在岗研修

   集中培训之后,安排在岗研修40天,主要有四项要求。一是组织读书活动。要求班主任阅读有关班主任工作的书籍,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撰写读书笔记和反思感悟,形成“实践——读书——反思”的研修制度。二是开展同行交流。班主任围绕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和成功经验进行对话和探讨,通过同伴互助解决难题,取长补短,促进专业发展。三是请求专家指导。班主任将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请求专家进行临床诊断并提出建议,反思自己的行为,以改进工作。四是开展教育叙事研究。通过教育叙事研究,体现班主任个人对学生工作的理解,表达自己对教育意义的体悟,总结经验教训,进而改进班主任日常工作。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实际上是在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它倡导了实践操作与理论思考相结合的价值取向,是班主任进行实践反思的较好方法。

   五、网络学习

   我们要求每个参加培训的班主任都要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并相互列为好友。通过撰写博客日志,将自己的班主任心得上传到网上,利用网络平台展示自己,增进彼此的沟通与理解。通过整理与书写博客文章,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批判反思的能力。教育日志是班主任成长的档案记录,也是同行交流和讨论的重要载体。它使班主任打破了所在学校的围墙界限,有利于开展区域合作,实现班主任工作资源共享,谋求专业共同发展。经调查,参加培训的班主任,95%都建有自己的博客,成为师生以及同行之间交流的平台,从而开辟了教师发展的新通道。此外,班主任还可以依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宜昌市学习中心”,实施班主任远程网络培训,给班主任专业提高以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六、考核评价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使班主任更好地参与研修,提高培训实效,促进专业发展。考核内容:一是对自学教材进行笔记检查和考试检测;二是对“反思与感悟”进行评选和交流;三是对教育叙事研究成果进行评奖与交流;四是检查集中培训的考勤以及与专家对话交流的情况;五是检查教育博客建设情况。考核进一步突出了培训过程中贯穿的“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等有效研修策略。考核合格,可以得到《宜昌市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合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