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教学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55:58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篇1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渗透

一、潜心研究教材、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

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伟大结晶,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生物技术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素材。在生物规律的发现、阐述、推理及验证中,处处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火花。

1.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于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教师在教学时结合生物学科的发展史和最新成就,介绍一些科学家冲破重重困难取得瞩目成就的事迹,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形成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材中包含着自然辩证法思想,主要是生命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观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依存关系;血糖平衡与内环境稳态之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的统一性的关系。这些都是生物教师应用得较为熟悉的观点。这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更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非常重要。

3.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的培养

生物学科也具有自然科学本身的严谨性,推理过程严密的逻辑性,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孟德尔定律的发现过程和验证过程、生长素的发现、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等内容时,在推理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

二、精心设计,使德育渗透与传授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生物教学的德育渗透工作不能盲目地进行,要做好整体规划,各章节知识点要相互联系配合。首先,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要按照学校整体计划的要求制定出本学科的德育渗透的计划,要按照章节列出细目,形成一个有计划、按步骤,有的放矢的进行德育教育的体系。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动脑筋,精心设计,寻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把德育渗透到全部的教学中。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要坚持好“渗透”的原则,使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进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离开知识的传授单独进行思想教育,也不能只传授知识不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前者把知识传授课变成了政治思想教育课,后者没有完成教育渗透的任务,二者都是不可取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突出一个“寓”字,使德育内容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三、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用良好的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学生,也是不容忽视的。“身教重于言教”,课堂上,教师在每个概念、定理的阐述、讲解、论证中,每个演示实验都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去做,都要坚持科学的态度,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弄虚作假。如,生活中倡导绿色生活,不穿皮草、不吃野生动物、节约粮食。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就会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

总之,生物学科的德育渗透原则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掘这些素材并结合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才能做到寓德育于教学,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存梅.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思想教育初探.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1).

[2]刘志锋.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课外阅读:中下,2012(16).

[3]曾迎春.如何将德育教育贯穿于生物学教学中.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6).

[4]李勇军.对高中生物课本德育素材的挖掘利用.神州,2012(21).

[5]杨佩珺.生物知识在德育中的渗透.课外阅读:中下,2012(13).

[6]杨柳.例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科学教育,2012(04).

[7]张娜娜.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信息教研周刊,2012(12).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篇2

然而,长期以来,德育的实效性不显著一直是困扰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大难题。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教育的关切点是如何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以传授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终极目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恰到好处地渗透德育,需要教师掌握恰当的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探索和实践各种积极的德育方法,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利用自己所教学科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紧扣教材,注意渗透的自然性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备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内涵。授课过程要把德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科学性与德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学习与德育水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教师切忌死搬硬套,如果把德育象贴标签一样贴到某一学科的教学中去,即显得牵强,也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

教师要深刻理解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优优势,增强生动性。

在日常的教学中,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是各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语文课多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并且注意披文入情,以言感人。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时,教师通过对朱自清先生生平的介绍,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欣赏作者生动的描写、精美的语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历史课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充分进行教育,如讲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民族英雄,讲屈原、范仲淹、梁启超等爱国知识分子,讲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等,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激起学生振兴中华的志气和热忱。地理课可以通过对地理材料、数据的阐述分析来教育学生,比如讲工农业,用我国建国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用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教育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三,寻求最佳结合点,增强针对性

渗透德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而且要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较好的效果。这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还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当代中学生的思想比较开放、活跃,有进取精神。但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知被人理解,不知理解别人,成才期望高,却不愿做艰苦努力,道德观念、集体观念、节俭思想淡薄。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渗透德育时对症下药。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德育渗透不能搞教育形式,特别要警惕高高在上的说教,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德育必须有意识的自觉的成为教学目标之一

只有有意抓德育,学科教师才能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规律,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不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眼光老盯在学科内容上,那就不可能使德育渗透真正到位的,只有教师热心、耐心、诚心,学科教学才能有效渗透德育。

2.德育渗透应该有计划性

在重视德育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到计划性,不能完全随意,更不能想到了来一点。各学科均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哪些内容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联系的哪一方面较紧,哪些课文和章节能有机地结合,需要教师详加研讨,定出德育计划。这样,每讲到某一内容时就自然而然地实施了某项德育目标,使德育自然而然地溶于教学之中,把德育工作也像教学内容一样完成,这样德育才能可能落到实处。

3.德育渗透要注意效果

渗透只是一种手段,让学生成材、成人才是目的,因此在学科德育工作中要随时注意教育效果,并不断修订完善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让学生接受,并且入脑入心。教师应该下苦功夫,探索出教学渗透德育的新路子,开创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篇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而德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参与德育管理,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不失时机地利用学科特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这就要求德育必须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努力加强、改进和探索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多种渠道,构筑学校德育工作的大平台,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如何发挥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功能呢?

一、实施策略

1.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

中学开设的各门学科中都渗透着德育的内容,这些内容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是学科德育的核心。如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借助课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心理。数学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并不明显,但可以挖掘出来,如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可以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数学题的演算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英语可以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总之,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在教师形象中渗透德育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人格魅力以及严谨的教风等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巨大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仪表形象等都能给学生美的熏陶,而轻松愉悦的学习生活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在社会活动中渗透德育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课内德育渗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渗透。教师可以根据各学科的特点适当组织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将学科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将知识活学活用,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生百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保障措施

1.课题带动。课题的研究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科教师能够主动承担德育工作。因此在制订各学科教学计划的同时,应注重体现德育内容的渗透,充分做到多管齐下,强化学科的德育渗透功能。

2.科研带动。大力开展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教学研究,真正实现德育首位的目标。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观念,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按照三维教育目标,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初步形成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思路。

3.制度约束。坚持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实行班级量化管理,建立任课教师德育联系卡制度,任课教师分别与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结对子,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三、研究方法及注意事项

1.研究方法

(1)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树立德育首位的思想。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润物细无声”。

(2)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教师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学科教材特点,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索,在教学中巧妙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文道合一”的路子。

(3)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把德育向课外延伸,多管齐下,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德育体系。

2.注意事项

(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因素;渗透

作者简介:汤张艳,任教于江苏省吴江市七都中学。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也是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下是笔者通过阅读资料、查阅文献,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进行德育渗透后的一点体会: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1.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我国在中小学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培养能力,还要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各种年龄的人都需要德育,尤其是处在发育时期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启发诱导,培养出高尚的道德人格。德育教育应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应当通过多渠道的方式来影响人的兴趣、情操与品性。德育最有效的途径是启发诱导、潜移默化,而不是单纯的说教。德育应当渗透到各课程之中,与各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作用。这是学生道德人格成长最自然有效的途径之一。

2.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紧迫性

近些年来,在我国一些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现象,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从浙江金华的中学生徐力杀母,到中央音乐学院的大学生陈果自焚,从北京的14岁男孩残忍地杀害同学的妹妹到江苏徐州的违纪学生疯狂砍杀校长的四位亲人,到盐城中学初三(11)班学生因班主任批评而跳楼身亡……,面对这些令人心痛、令人震惊的事件,作为肩负着“教书育人”重大责任的教师,确实应该真正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真正地行动起来,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回到重视素质教育、以德育为先的新课程轨道上来。

3.英语教育肩负着德育的重任

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接受了由之带来的相关信息。英语教材中一定包含、渗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认真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提示的哲理,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和教育为己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教师要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如见面时说“Goodmorning”,打扰别人时说“excuseme”,别人向你致谢时应说“You’rewelcome”,使学生在接受新语言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教师是朋友,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同时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是施爱者。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二)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德育因素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话题:aBraveYoungman教育学生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格;thetrafficaccident中学生目睹交通事故,主动救助。教育学生助人为乐,同时要注意交通安全;在学习8aUnit4wildanimals和8aUnit5Birdwatchers这一单元时,可以提醒学生要热爱大自然,要学会保护动植物,特别是一些受国家保护的稀有动植物;在学习8aUnit6naturaldisasters这一单元时,则可以结合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向学生展示因地震等自然灾害人类生存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以设计问题的方式,科学引导学生增强面临自然灾害的自救意识和环保意识,更教育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应萦⒂镅Э频奶氐悖岷辖滩哪谌荩掠匀坏厣冈谄匠5慕萄е小K媸弊⒁饬瞪钍导剩菅哪炅涮卣饕约吧砗透鲂蕴氐悖捎醚子谔乇鹗抢钟诮邮艿姆绞剑寡魃贫瘛⒅莱蟆⒈缡欠牵谕瓿山萄挝竦耐币沧⒁舛匝械掠逃?br/>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1.适宜渗透

在英语教材中,有一些我们进行德育的好素材,可以通过这些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良好品行的养成教育,教师要找准切入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对学生随机进行教育。如在教“nationality”一词时,笔者把一面国旗挂在黑板上,结合教学内容教“weareChinese.thisisournationalflag.weloveourmotherland.”这样在教英语单词的同时,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自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适时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空洞、牵强的说教是必须要杜绝的。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

在学习牛津教材7aUnit3Let’scelebrate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时,笔者设计了任务——“演讲比赛,谈谈我最喜欢的节日”。通过比赛,让学生增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节日向学生提问,如:“春节到了,我们除了穿新衣服,得红包等以外,还可以做些什么?”引导学生说:“我们可以给爷爷、奶奶拜年;给老师拜年,问好;可以自己动手包饺子给父母吃;可以帮妈妈干家务;可以通过e-mail向长辈、朋友祝福等等,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美德。教师还可问他们“红包怎样使用更合适?”教育学生要把“红包”用来买文具,买书,剩余的钱应该存起来,为以后做打算,而不能随意挥霍甚至胡乱攀比。

3.适度渗透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要学习的内容来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即学即用”的技能。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每一节英语课给学生布置一个难度适当的任务,并在任务设计中巧妙地和德育渗透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操练、巩固、连贯和提高,使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加强,又使他们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交流、习惯得到培养、道德品质受到影响,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四)开展课外德育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还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可组织学生进行单词接力赛、英语辩论赛、故事接龙、课本剧等课外活动,这样不但能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英语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优良品质。

学习牛津英语8awildanimals这一单元时,根据本单元的特殊性,笔者带领学生到动物园进行实地考察,学生带着任务去调查,在得到调查结果的同时,发现有些珍奇动物在世界上仅存很少的数量,而且每天都有为数不少的稀有动物濒临灭绝。学生们意识到保护珍稀动物迫在眉睫。虽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对动物进行描述,阐述其面临的危险并提供对其保护的措施,但是学生在完成任务以后,笔者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畅想动物园里的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对话”,学生们展开理想的翅膀,将各自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来,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同时增强了关爱动物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我们教书的最终目的不是达到了吗?有一位学生从网上下载了有关熊猫的图片和中文介绍,然后一点点把中文译成英文,虽然翻译上有部分错误,但体现出他对小动物的喜爱,他还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做环保小卫士,这使笔者很感动。

在节日来临之际,笔者还组织学生制作贺卡,画上漂亮的图画,写上亲切的祝福,如“Bestwishesforyou.”(衷心的祝福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美德,提高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将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所创设的各种学习活动,而要将课堂上的德育内容扩展到学生的其它生活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进入德育实践探索,使教育具有针对性,使情感体验达到最优化。

三、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的注意点

1.渗透德育必须做到计划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根据初中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蕴含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绝不能脱离课本,或画蛇添足,或空洞说教,努力把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德育渗透。对于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应有意识地按教材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学习、尊敬教师、团结同学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德育内容。

2.渗透德育要注意实用性

初中英语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只有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有一次笔者走进教室,虽是晴天,但室内日光灯却开着,必是清晨早读后未关掉。笔者就用初中英语说:教室很亮,你们认为我应该继续让灯开着呢,还是把它们关掉?笔者在黑板上写了tosavetheenergy(节约能量)几个词,并用初中英语补充说:我们应该尽量节约能量。有时我们需要电使我们的教室明亮,但不是今天。短短的几句话,虽花费了一分钟时间,却是一次结合实际的思想教育。

3.渗透德育要注意艺术性

教师可以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它化作一股巨大的动力,使学生把暗示转变为自身需要,不断鞭策自己。教育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德育要激起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在德育中有无穷的力量。

4.渗透德育要注意针对性

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见识很广。他们的身心处在迅速成长阶段,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独立思考,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对教师观点不再是全盘接受。我们在进行德育时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爱护他们的自尊心,避免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养出高尚的道德人格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要坚持进行德育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受教育者聪明,使受教育者高尚。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中心任务,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言传身教,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课堂内外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其思想情感、道德品质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是有着广阔的前景的。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我们要善于挖掘语言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就能走出一条独特的、广阔的英语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顾春.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篇5

1.要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2.美术是以直观形象感人的视觉,以美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寓理于情,以情动人。美术课是一门基础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任务,是进行审美的主要途径,审美的过程也是人性升华的过程,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新课程、新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

3.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不应该把它当做额外的课业负担,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始终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怎样进行“渗透”?,笔者认为,应突出如下四点:

一.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

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涵盖面较为广泛,但因其散碎而不系统,需要教师认真地把握和组织,即教师必须努力寻找与德育内容相应的知识点,以此为依托,在进行基础训练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渗透和引导。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深钻教材,找出教材中有利于德育渗透的知识点,教师一旦抓准了知识点,正确地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德育渗透的效果就会显示出来。

如雕塑作品《大卫》,大卫是古以色列少年英雄,因战胜侵略者---菲力士巨人歌利亚,保卫了祖国和人民,最后统一了以色列,成为古以色列第二代国王,右手向上握着的是投石带。(教师讲解投石带的作用,一个少年为何能战胜巨人的过程)

从一个放羊娃到少年英雄再到国王,最让人称道的是――礼贤下士、爱民若子。若能把大卫的成长过程讲透的话,对学生就是一个激励的过程。

油画作品《梅杜萨之筏》,作者席理柯表现的是1816年7月,法国政府的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名乘客,前往非洲的塞内加尔途中所酿成的一起惨烈的海难事件。在具体叙述完故事情节以后,可按照因势利导和循循善诱的原则,一一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回答;并联系自己作比,“假如是你,该怎么做?“让这部分内容通过讨论与辩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学科特有的教育平台,通过赋予哲理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学习形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如果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有效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此外,教师还要深入钻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这一节课才是成功的、才是有意义的。

二.在制作课上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丰富多彩的制作课也是进行德育渗透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每一次制作课,我都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在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树立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比如在教师节来临的时刻,我建议以“献给老师的爱”为题,动手制作献给老师的礼物,以培养学生爱老师、爱学校的思想感情和团体合作、尊重他人的高尚品质。我在课前先要求学生做好准备,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各自查找有关资料,注重搜集刻画老师的图片、摄影、木刻、雕塑等作品,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然后动手制作,并在活动过程中安排了:1.讲老师的故事;2.展示图片、摄影等,畅谈感受;3.分组讨论,解读师生情;4.学会感恩,祝福老师等环节。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让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增强自己的设计能力。这样,及提高了自己搜集整理材料的水平、学会了感恩,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

在活动课教学中,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怎样采用行之有效方法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值得探讨。

在设计课上《服装设计》一课中,充分利用亚沙会的机会制作“亚沙服图案设计”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式活动内容:①招聘设计师。②布置展销会的同时学生设计亚沙服。③推销自己的“亚沙服”,请一些学生上台推销“产品”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④“买亚沙服”,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然后将小花朵贴在要买的设计图上。⑤比比谁卖的最多,评出最佳设计师。在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合,互相帮助,兴致高昂,自信十足,在热烈的教学中,德育已经渗入课堂。

三、在社会实践中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得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提高他们审美情趣和给学生的艺术美、自然美和心灵美的熏陶。那么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德育渗透呢,

结合我校团支部组织的“洁美家园”活动,我在初二年级策划了一次实践活动: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围绕这一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美术设计:1.策划书,活动路线图。2.调查小组的旗帜、标志设计,活动口号、公益广告宣传画。3.清洁袋与垃圾箱的设计。清洁袋和垃圾箱是用来装垃圾的,在材料的设计上要考虑环保。4.金点子绘画。收集使家乡更美的好措施、好方法、好点子,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在活动中,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切身地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轻松快捷地渗透德育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地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在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篇6

【关键词】诚信教育;会计教育;渗透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精神受到社会经济各主体的关注,诚信已经成为会计人员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中出现了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政安全。高校会计专业作为会计人才的重要培养场地,十分重视社会上会计人员缺乏诚信的现象,加强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渗透在会计专业课程教育中。但是,由于会计教育渗透诚信教育的发展时间较短,诚信教育在会计教育中的渗透缺乏科学的经验指导,会计教育中诚信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以及教育制度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会计专业尽快解决。研究诚信教育在会计教育中的渗透不仅能够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且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完善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会计教育中诚信教育现状

1.1教育目标不明确

首先,会计专业缺乏对诚信教育的明确定位,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将重点放在会计技能和会计知识的培养上,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还有部分高校会计专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但是在职业道儿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诚信教育的重视,对诚信教育内容一带而过,没有将诚信教育放在职业教育的突出位置;其次,会计专业缺乏计划性的诚信教育目标。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都是专业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突然想起来的,加入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教育目的和教育计划,没有形成完整的诚信教育体系。

1.2教育内容与专业脱节

首先,部分会计专业的诚信教育内容没有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会计专业教师在课堂讲解中一味向学生传授诚信教育的理论知识,向学生讲解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诚信教育的意义,缺乏与现实经济生活的联系。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味的说教导致学生对诚信教育内容产生厌恶心理;其次,部分会计专业诚信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诚信教育内容多为覆盖整个会计行业的知识,缺乏对具体工作和具体岗位的诚信教育。

1.3教育方法不够灵活

首先,部分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方法单一,教师采用课堂教材讲解的教育方法,没有将教材中的知识与会计工作相联系。并且,还有部分会计专业将诚信教育纳入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政教育课程中,作为诚信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职业道德教师和思政教师大多采用说教凡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其次,部分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方法不合理,没有正确把握诚信教育的渗透实际,导致诚信教育的渗透于教学内容没有关系。另外,还有部分会计专业教师渗透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没有阻止学生开展讨论研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部分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方法忽视了实践教学,诚信教育脱离了现实生活实际,学生不了解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诚信与会计工作中的诚信。

2诚信教育在会计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2.1明确教学标准

首先,会计专业应将诚信教育渗透在培养目标中,将诚信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此,会计专业应根据诚信培养目标建立职业道德培养体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加强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会计专业应将诚信教育渗透在教学目标中,加强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将诚信教育纳入到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并且,在制定会计专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明确诚信在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将学生的诚信道德伦理意识、诚信道德冲突解决能力、诚信道德推理能力作为诚信教育的重要目标。另外,会计专业应积极寻找诚信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将诚信教育渗透在基础会计课程、财务管理课程、会计模拟实验、思政教育课程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中。

2.2优化课程内容

首先,会计专业应积极在会计入门课程中渗透诚信教育,强化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为此,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将诚信教育渗透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在向学生传授会计要素、经济业务核算、记账方法等知识时,插入诚信教育内容,加强学生对诚信精神的重视,明确诚信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会计专业应在会计实训中渗透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为此,学校应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训锻炼,积极为会计专业学生创设仿真会计工作环境,让学生运用仿真的证书、账单、报表等进行记账工作,并在实训中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不诚信行为的后果,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再次,会计专业学生应积极在会计考证中渗透诚信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诚信行为。为此,会计专业教师应在为学生讲解考试内容的过程中开展诚信教育,向学生灌输诚信学习、诚信考试和诚信工作的道儿准则,避免学生的作弊行为,加强学生诚信行为的培养;最后,会计专业应在学生实习中渗透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习惯。为此,会计专业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实习状况,并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诚信品德要求,让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做到诚信,培养学生在会计工作中的诚信习惯。

2.3完善教学方法

首先,会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诚信教育,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诚信案例,组织学生对诚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树立诚信意识。另外,会计专业教师应对学生的分析与讨论进行总结,在学生掌握诚信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会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诚信教育,以会计专业知识为学习项目,在项目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检验学生的诚信行为;最后,会计专业教师应积极采用岗位体验教学法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是深入了解岗位工作,重点强调岗位对诚信品质的要求,让学生在岗位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到诚信品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参考文献

[1]罗华燕.关于中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0).

[2]周玉著.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4(20).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篇7

论文摘要:职业学校存在德育游离于教学的现象,结合《基础会计》课程对德育渗透进行思考并结合会计职业道德浅谈课堂德育渗透的有效教学方法。

目前,在职业学校中,似乎形成了这样的分工:班主任主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任课教师主要负责课堂教学工作,而授课教师应该承担的德育职责被忽视和淡化。这种德育游离于教学的现象如果得不到重视势必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专业成长。

下面,笔者就职业学校《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浅谈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

1《基础会计》课程的性质和德育渗透的思考

1.1《基础会计》课程的性质

《基础会计》既是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初级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成型”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1.2关于《基础会计》德育渗透的思考

《基础会计》是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也是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领课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项目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笔者多次参与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协作委员会的研讨活动,各校专业教师对《基础会计》新课程标准中增添“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达成共识。www.133229.com面对这德育游离于教学的现状,作为职业学校的教育者、一名专业教师,有责任在推进课改的同时,努力在课堂实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将德育教育较好地融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

2《基础会计》课程德育渗透的实践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职业道德是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维护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职业道德是伴随社会分工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也就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教学是实施德育的基本载体,所以教学的本身就是一个德育过程,德育的思想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对于专业课《基础会计》课程,德育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尤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树立和培养。本文主要就“职业道德”内容在《基础会计》中的出现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

(1)跳出原本教材的框架,实施模块化教学,增加“会计职业道德”模块内容。

原先的一些教材大多按照会计核算方法的先后顺序进行知识铺陈,很少涉及会计岗位介绍及会计职业道德。教师往往也忽视职业道德的教育,更多地是传授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会计人员违规操作、违法入狱的案例层出不穷,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诚信建设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专业教师的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个问题——学校是否应该主动承担起道德教育的重任。我想,回答是肯定的。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教师。

(2)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实施《基础会计》课程的德育渗透。

如果仅仅停留于增加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那还是一种表面文章。新增“会计职业道德”这一模块内容,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理解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从而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引导他们在专业发展方向健康地成长。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都规定有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则作了具体规定:①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工作的要求。②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③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④客观公正。即会

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⑤搞好服务。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⑥保守秘密。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此外,会计人员廉洁奉公是保证会计工作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也应作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朱镕基同志也在2001年视察国家会计学院时,为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针对上述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采取如下的方法:

(1)案例分析法。

例如,在“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收集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理解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的规定,也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小组讨论法。

围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师布置一个主题内容,学生分组收集材料,组员之间团结协作,讨论后整合资料,推荐组员代表上台进行资料分享。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意识,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资料搜索法。

根据教师提示的主题内容,让学生运用网络或其他媒介搜索相关会计职业道德资料并进行在整个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加深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无形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4)模拟场景法。

模拟会计工作岗位环境,通过编排的小短剧,让学生自己辨析会计人员做法正确与否。这种方法主要是将简单的文字案例有机转变为图片和具有视觉效果的视频或者现场短剧,结合模拟的会计工作岗位场景,使学生尽快完成角色定位,并能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人人有责,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内容一定要有机地融合到专业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有角色定位的意识,明确会计人员工作规范并为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前期工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与实践,努力实现多课程的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篇8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07―0057―01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的学校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形成高尚的品德;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立场;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加强德育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做好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者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他们的道德观念,奠定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中学的课程和教材,都是按照教育目的精心设计和选编的,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认识价值、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充分挖掘利用这些因素,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课堂教学是一种组织得十分严密的活动,有明确的目的、任务、内容和一定的进度,需要教师和学生集体严格遵守一定的要求、制度和纪律,自觉调控自己的行为;教师在态度、作风、言行等方面的示范,学生按一定的规范进行“自律”,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品德和风尚。

二、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1.教师言传身教,营造德育氛围。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教学中的模范行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较多,每节课都有大量的操练,在师生活动中,如遇到学生读错、拼错、讲错或不敢开口说话等情况,教师如果采取耐心鼓励、细心指导、具体点拨等方法,教师的身教和言教定会感染学生,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有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真挚的爱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要以扎实的基本功、严谨的态度和求实向上的精神为学生做个“终身学习”的好榜样。

2.找到各学科中的德育因素。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和谐相处。因此,在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德育工作与学生生活实际融合一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关注学生情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为此,教师在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深入体会教材中渗透的教育内容。讲授新课时应力求融知识传播、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教育于一体,充分利用本学科特点及内容,力求在教师精讲、学生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同时,适时点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德育内涵。英语教学还可以通过学习英语目的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语言训练中,渗透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篇9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小学体育教学注重体力及脑力两方面的培养,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及教学改革的实行,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许多德育方面的内容,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其德育教育,有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构建,有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可行性

体育课堂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即具有规律性、约束性的特点,尤其是体育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则,同时也注重团队精神。因此,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社会公德心和责任心,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体育教师一向受小学生的欢迎,有利于师生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对于学生的心理波动,体育教师可以进行疏导,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比如,在体育课堂中,有些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也不愿意与教师和学生互动,面对这样的学生,体育教师对其进行开导,使其融入集体中,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基于以上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种种优势,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途径

(一)以体育教材为基础,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材与其他学科有很多的不同,其他学科重点在教授理论,而体育学科重点在于实践。体育教材理论部分也有德育教育,使学生不但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锻炼体质,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很快地融入集体环境中,同时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体育教学最重要的还有实践性,体育教师要将思想教育有目的地规划到教学计划中。比如,球类运动项目,足球、排球及篮球,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是进行球类项目教学的主要目的。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遵守项目规则,团结合作,取得比赛的胜利,同时对于输的队伍要给予鼓励,使其再接再厉,并提出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勇于挑战的品质。对于田径项目来说,尤其是长跑,不但有利于体质的锻炼,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耐力及顽强的思想品质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内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二)在常规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新学期开始,体育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就要为德育教育奠定好基础,教师最好选择在室内教学,将整个学期的体育课程规划向学生说明,明确体育教学要实现一个怎样的目标,同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比如,虽然体育课堂比较自由,但是它也有其纪律,而纪律是必须遵守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因为体育教学中学生间的身体接触比较多,而且运动性较强,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对于课堂中产生的矛盾,要理性解决,自己解决不了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又如,提出学生对于体育器材的使用要求,要爱护体育器材,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品质等等。

(三)采取多种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渗透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比如,应用表扬鼓励的方式,对于体育课堂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对于努力完成课程的学生给予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应用实践体验方式,由于体育教学实践性,其实现方式为身体锻炼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磨炼学生的意志;环境锻炼方式,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都要进行体育课程,锻炼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困难锻炼方式,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设置一些困难的环节,让学生去突破,磨炼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困难的勇气与魄力等等。

三、结语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蕴含着许多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特点,将德育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邵调.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三个有效基点[J].体育师友,2010,33(2).

[2]张立健.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1).

德育渗透教学计划篇10

关键词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自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计划”启动以来,许多高校对工程伦理教育的研讨和实践不断推进,呈现出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在教育方法方面,主要有两种取向。一是显性的主渠道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主张将工程伦理教育纳入到工程教育目标及课程改革中,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将工程伦理教育课成为工程教育的必修课、选修课。另一种模式是隐形的渗透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主张将工程伦理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校园文化、大众传媒、教师人格等学生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或活动中,通过这些事物或活动,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伦理道德的熏陶和渗透,从而增加学生的工程伦理认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渗透式教育可以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因此,应当进一步探讨工程伦理的渗透式教育的载体与途径,使之与显性教育互相弥补、形成合力。

1加强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的必要性

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是指在理工类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渗透到专业课程、校园文化、大众传媒、教师人格等学生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或活动中,通过这些事物或活动,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伦理道德的熏陶和渗透,从而增加学生的工程伦理认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是适应大学生思想接受方式变化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不满足于简单地接受现成的观点和理论,特别期望能够主动探讨他们所关心的社会、人生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去寻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答案,厌恶单一的理论灌输。因此,只有当他们真正从心底认可这一观念时,才会心悦诚服接受。传统的灌输教育则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改变,迫切需要与改革的教育方法,渗透式教育方式适应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接受方式的新要求。

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是思想教育方式创新的需要。渗透式教育以宽松、自由、愉快的氛围为前提,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作为独立、平等、自主的个体参与进来,被灌输的意识自然淡化了,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渗透式教育的主要载体不在课堂,而是在校园里,在亲身参与、关注的社会实践中,在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中,尤其是在不良的工程行为给个人、家庭、社会和人类带来的损害和反思中。通过潜移默化,引导大学生真正领悟出工程伦理的价值。在工程伦理教育实践中,采用渗透式教育方法的效果比较好,逐步成为一种潮流。

2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的主要载体

渗透式教育具有与渗透式教育的互补性,将渗透式教育融入高校工程伦理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寻找有效发挥渗透式教育的载体,挖掘渗透式教育资源,是当前实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新契机。

发挥渗透式教育的优势,改革工程伦理的课堂教学。在显性教育中的注入渗透式教育,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肖平教授指出:“工程伦理学的目标是帮助那些将要面对工程决策、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的人们,建立起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价值眼光和对工程综合效应的道德敏感,以使他们在职业活动中能够清醒地面对各种利益与价值的矛盾,作出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和长远发展要求的判断和抉择,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与踏实的敬业精神为社会创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①因此,工程伦理教育应当结合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基于此,工程伦理教育应渗透于学生所修的所有课程,并贯穿于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针对学生的成长规律,在不同学历、不同阶段设定相应的伦理教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趋向性、连贯性的引导和教育。例如,专业概论课至少应该把工程责任感等内容作为重要部分来讲解。在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中,除了通常包含的专业介绍、校纪校规教育等内容外,应增加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对应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更应安排特定的章节做工程伦理专题教育。教师也应结合专业特点,把工程伦理的内容渗透到各门政治理论课中。

及时开展以重大事件为主题的工程伦理教育。徐匡迪在谈到工程师的培养问题时指出:“新一代工程师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有新的工程理念和新的工程观。在培养新一代工程师时,必须重视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而不能只注重技术,不能忽视文化传统和社会责任,工程师不仅要改造社会的物质面貌,而且必须为整个社会和人类的福祉服务。”②近来,关于路桥的坏消息接连不断。从江苏到浙江,再到福建、黑龙江等地,近几年相继出现了多起桥梁坍塌事故,损失之惨重,让人触目惊心。面对这样的重大安全事故,工科院校理应就此重大事件进行主题教育并展开工程伦理的大讨论,让学生深刻感受责任感、使命感对于工程师的重大意义。

培育积极的校园文化。在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中,充分挖掘、利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因素,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实现渗透式教育,旨在构建陶冶式的教育模式。所以,校园文化在隐性的、间接的教育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大到校园建筑、亭台雕塑,小到一草一木,上到校长教师,下到每个学生,都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优化校园文化,使其成为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的一个载体,是我们在工程伦理渗透式教育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充分利用校园传媒。学校的校园传媒,包括校园网络、广播电台、电视台、LeD屏幕等,具有传播快捷、受众集中、学生乐于接受等特点,这无疑为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发挥校园网的工程伦理隐形教育载体功能的过程中,我们应继续努力研究如何才能使校园内网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自愿浏览校园网页的规律,采取措施,使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入眼、入耳、入心,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教育效果。

总之,在有效发挥显性教育作用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充分发挥渗透式教育的作用,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工程伦理素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卓越工程师,开创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本论文为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批准号:eR2011-C53)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