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工程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56:06

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篇1

[关键词]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措施;探析

[中图分类号]tU71;G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15-0084-02

1我国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自20世纪末实行扩招以来,基建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对于基础建筑工程新建、改建及扩建项目的投资额大幅增加,高校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空前繁荣,一度成为建筑设计、施工行业角逐竞争的目标。我们不难看到,高校愈加重视对校园基础空间的拓展,基础建筑硬件条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总体来说,正规化和程序化是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走向。但是,在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1.1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

当前我国高校仍处在快速扩张阶段,而现有的基础建筑设施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因此,加快建设是此阶段的主旋律。但问题在于高校的基建项目普遍存在项目投资大、施工工期短、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等问题,工程的紧迫性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

1.2管理程序与模式亟待改进

管理模式的落后和管理程序的不规范是我国当前高校基建工程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不少高校的基建管理结构不尽完善。当前基建行业主要执行的是项目监理制,建设单位(甲方)在施工过程中,要全面协调管理使用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单位等多方面的关系。但通常这几方又存在一些矛盾。由高校基建部门来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难度较大,易造成资金的损失和浪费。另外,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在程序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如资金未落实就开工、个别项目未办许可证、项目后续验收不能及时跟进等,主要是由于施工程序复杂、施工劳动密集及施工建设周期短以及没有完善的评估体系造成的。

1.3重视新建项目,不重视改造项目

新项目的建设顺应了高校快速扩张的趋势,但并不能因此掩盖旧建筑项目的“老龄化”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管理面临的又一难题就是旧建筑项目的改造问题,高校在对新筹划的基建项目进行大力投资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维修改造工程的管理。改造工程不但不能划为“边缘”工程,还必须成为高校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高校基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措施分析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在整体上可分为项目决策和项目实施两个阶段,具体又分为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以及投入使用等管理过程,其各个步骤应该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现结合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就我国高校基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2.1以人为本,树立先进理念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必须要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所谓先进的理念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贯彻其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人为本。项目建设不仅要有实用性还要体现出先进性,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推动高校工程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一是要从各个环节入手,无论是项目的规划、设计,还是项目的施工、维护,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都要做到最大化,不遗余力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筑,为人们提供高效、健康、舒适的使用空间。此外,还要将建筑学、生态学和现代科技手段有机融合,对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合理安排组织,创造自然、建筑和人三者的和谐统一。二是要有为用户服务的观念,高校基建必须要符合高校的发展战略,让高校建设和高校发展同步,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也要考虑学校长远的规划,不能只考虑主体工程,还要兼顾配套工程。建筑布局要反映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时代要求,为师生提供适合的生活、学习环境,以服务于学校发展全局。

2.2增强基建项目管理的计划性

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国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必须要适时增强规划性和预见性,不仅要增强项目时间管理的计划性,还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的规划性。因为高校基建工程与一般的工程不同,存在工程范围大、作业量大的特点,各种工程手续等环节占用的时间多,耗费的精力大,如果其的某一个环节拖泥带水就会影响到全局的运行计划。所以,项目时间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引起投资方的足够重视。

2.3加强项目施工阶段的控制

对高校基建项目施工阶段的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对施工阶段的控制,笔者将从材料质量控制、隐蔽工程质量监督、签证以及竣工阶段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施工质量必须要放在管理工作的第一位,质量关过不了会直接影响用户的安全和高校的投资效益,要保证工程质量,必须要确立以人为质量控制核心的原则,对工程设备、材料严格执行质量控制,将材料选择制度和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结合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工程隐蔽部位的质量监督也是重要环节,隐蔽工程对工程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督部门必须对此进行一系列工序的检验,严格秉承“上道工序不过关,下道工序不进行”的原则。第二,在高校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签证是保证工程造价的重要记录,必须要保证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当每项施工工序完成时,要在第一时间办理现场签证,以免造成签证数据失真。

3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基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基建项目管理工作是高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无论哪一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高校全局利益,而高校全局利益又事关国家教育发展大计。因此,高校基建工程只有以人为本,解放思想,不断深化管理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适应高校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和军.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J].建筑经济,2006(2).

[2]席丛林,徐晓波.浅析高校中基建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6).

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篇2

[关键词]高职;基建;修缮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26-01

一、高职院校基建维修工程的范畴

据我院高职院校基建工程情况来看主要指教学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如教学楼、实验楼等建筑物的维修建设和维修改造。

二、高职院校基建修缮工程的特点

1、我院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多数为修缮改造,涉及的工程项目繁多、施工地点分布零散、工期短,较大的改造项目,工程时间相对集中。据学院情况,不耽误学生上课,常常利用寒、暑假突击施工。

2、院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的内容

高职院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基本可按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分为项目前期管理;项目中期管理;项目后期管理。

3、院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我院校基建修缮工程的特点,制定了自己的基建修缮工程管理规定和办法。但在修缮工程的管理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修缮管理程序制度不健全。从工程立项、施工到竣工验收、结算等等的修缮工程管理制度或措施、操作性不够强。

(2)修缮工作量大、项目多。随着学院校区的修缮项目每年都比较多,由于每个单体从立项、设计到竣工投入使用的周期短,经常有年初开工建设暑假结束就要使用的工程,建设单位及监理部门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赶进度,特别在工程后期阶段对一些质量细部问题管理不够,给以后的修缮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建筑装修上的主要通病以显现出来,加之单体工程即将或已过保修期,后勤部门将面临着大量的修缮工作。

(3)缺乏计划管理意识,缺乏整体规划意识。目前院校建筑、旧基础设施多数已超过设计合理使用年限时间以上。原有设施破损、老化严重,超负荷运转,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需要更新、修缮或重建。但是项目布局选址及修建先后次序、修缮档次、标准上没有一个整体规划和设计。

三、高职院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中的工作难点

1、修缮工程项目的经费控制难。院校基建修缮工程具有工程量小、报修部门对专业知识不够了解,施工内容不确定的因素多,增减弹性大,施工过程中窝工现象普遍。另外,修缮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数量相对较少,采购成本较高,也造成了修缮项目成本较高,从而在修缮工程项目结束时的决算中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修缮工程项目的工期控制难。基建修缮工程的施工过程往往与教学办公同时进行,施工受影响较大。同时,室外作业受天气的影响,施工工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修缮工程的工期伸缩性很大,给施工管理造成很大困难。

3、修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难。院校基建修缮工程存在单项工程量及修缮金额较小的特点,修缮工程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施工地点变换频繁。使修缮工程的管理无法像大型新建工程一样采用委托监理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因此,针对基建修缮工程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修缮工程质量是基建修缮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四、高职院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措施

1、基建修缮工程进行可行性论证。院校基建修缮工程涉及资金较大的如教学楼、学生公寓等的装修改造,达到公开招标所规定额度,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师生日常生活、科研、教学的需要,应经过科学的论证。

2、严格施工合同管理。施工合同是明确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有效依据,也是确保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的关键性文件。修缮项目的施工有别于新建工程,不可预见因素较多,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对定额套用、费用计取、材料供应、质量标准、工期进度、安全施工、结算方式、质保期限、违约责任等方面一一明确,并对承包方擅自转包、违规操作等明确处罚措施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办法,必要时,应建立修缮工程项目保证金制度。从而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3、加强修缮工程施工管理。修缮项目的施工与新建工程不同,存在较多的不可预见性因素,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十分重要,应该尽可能委派有经验、懂技术的专业工程师或聘请专业的工程监理人员进行工程监督管理。

4、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工程竣工后,发、承包双方应及时办清工程竣工结算,否则,工程不得交付使用,有关部门不予办理权属登记。

5、发包人与中标的承包人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的承包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的,或者发包人、中标的承包人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另行订立协议,造成工程价款结算纠纷的,另行订立的协议无效,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九条进行处罚。

6、接受委托承接有关工程结算咨询业务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具有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其出具的办理拨付工程价款和工程结算的文件,应当由造价工程师签字,并应加盖执业专用章和单位公章。

五、工程价款结算的原则

工程结算应本着依据合同、实事求是真正做到:

(1)使用部门的满意原则。

(2)施工现场签证资料真实性原则。

(3)审计严格、公正合理原则。

(4)财务依据审计部门审核付款的原则。

(5)竣工结算资料完整及时归档的原则。

(6)各项工程达标原则。

六、工程竣工结算

施工单位按修缮计划方案或合同规定的内容完成所施工的工程,经验收合格,向学校基建、审计部门报送竣工结算书及完整的结算资料,审计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审核并提出审查意见,主管领导签字后,院财务处按双方认可的经审定的结算书结清工程款。

七、结语

高职院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及时总结探索,持续提高高职院校基建修缮改造工程的管理水平,随时对工程情况、投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时刻把学院的利益放在首位,探索高水平地高职院校基建修缮工程管理工作的方法,确保教学、科研顺利进行,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一项关键工作,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基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硬件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篇3

关键词:高校;修缮工程;招标;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151-02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步入了大众教育阶段。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的急剧增加,高校的基本建设投资力度与规模也不断扩大,同时,也促使高校加大了对基础设施修缮改造的投入。如何在高校修缮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实现有效的监督管理,确保修缮工程质量,提高修缮工程效益,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的特点

(一)工程金额一般较小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是指保障学校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生活、学习条件的辅基础设施修缮工程,相对于高校大型新建基建项目而言,修缮工程项目普遍规模不大,工程总金额数量较小,一般不超过10万元。

(二)工程种类繁多,专业性强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有修缮改造、装饰装修、改建扩建等形式,包括对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学生公寓的改造与修缮,校园的绿化,各种管道的铺设,招待所,食堂的改造与翻新,校园道路的加宽与改造及锅炉的修缮与改造等,涉及专业性与技术性较强。

(三)工程量核算困难,施工管理难度大

我们国家对民用建筑使用年限一般规定不少于50年,但是对于高校建筑来说,由于使用频繁,尤其是近年来高校扩招更是增加了教室、宿舍等建筑的使用频率与时间,导致高校基建设施易于受损,且高校基础建筑种类繁多,需要修缮的部位各不相同,非常复杂,势必影响到修缮工程的质量、资金、进度控制等方面,因而增加了工程量核算的难度;同时,受到天气、教学等因素的影响,施工计划往往无法得到保证,因此,修缮工程的工期弹性很大,给施工管理造成很大困难。

二、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实行招标管理的意义

尽管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量小,工程单项金额不大,但是由于修缮工程项目数量多,工程总金额数目较大,因此,引入招标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工程过程管理,堵塞管理漏洞

基建修缮工程依国家《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办事,将招标活动全过程置于法律和社会的“阳光”之下,通过由招投标专业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和技术专家组成招标工作组,集体讨论合理确定中标施工单位,避免一、二个人说了算的主观随意性,有效地堵住了权钱交易的源头,规范了工程管理。

(二)有利于节省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基建修缮经费的开支占了后勤经费的大头,且关系到教学的正常运转以及师生的切身利益,不能花了钱而没有解决问题。由于采取以投标者的最低投标报价为中标,中标价一般都比我们的标底价低,因此,通过招标这种方式可有效地控制成本、节省开支,使资金能够落到实处,提高其使用效益。

(三)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

高校基建修缮项目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基建修缮项目的施工队伍,不仅规范了基建修缮项目的有关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而且还能保证基建修缮工程的进度。首先,由于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修缮队伍,避免了可能产生的人为因素左右对施工队伍选择的干扰,提高了工作效率[1];其次,通过招标能够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施工内容、质量要求、施工工期和延误工期处罚规定,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避免了施工方在中标后为签订施工合同进行讨价还价的后遗症。

三、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制度不健全,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宏观方面,从工程的招标到竣工验收,国家对修缮工程没有具体的约束性很强的规范性文件;微观方面,招投标在高校修缮工程之中的运用尚不成熟,相关的规章制度欠缺或者不完善,另外,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的责任单位一般为后勤管理处,缺乏招投标方面的专业人才,现有从事该项工作的相关人员招标专业水平不高,容易被施工单位左右,造成学校资金浪费。

(二)管理人员主人翁意识缺乏,责任心不强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特殊性,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中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与服务意识普遍不强,认为基建修缮花的是国家的钱,与自己切身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再加上因为修缮工程所涉及金额普遍不大,相关人员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基建修缮招标工作不够重视。

(三)投标资质审查环节缺失

在招标过程中,由于缺少服务意识以及主人翁意识,再加上业务水平不高,高校相关责任人员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和资质审查缺乏应有的重视,很少对投标人的管理水平、技术力量、机械装备及信誉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工作停留在表面层次——仅仅依据标书编制的好坏判断施工企业的形象,因此,容易导致一些缺乏资质的施工企业浑水摸鱼,甚至出现出钱购买营业执照和资质等级证书、盗用或借用他人证件参加投标等现象。

(四)“权力标”及“关系标”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高校的大力发展,高校的基建修缮工程也随学校的发展而产生了相应的更大需求,高校基建修缮项目因此成为某型领导干部进行关系交易的筹码。有些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随意插手干预基建修缮项目招标工作;通过暗示、授意、指定等方式影响投标人资格审查或者评标、中标结果。此外,事业单位中有些领导干部的“官本位”思想作祟,有的小型修缮工程根本不进行招标,只由领导拍板决定,导致规范的招标行为无法落到实处。

四、解决方法与对策

(一)增强相关人员素质,健全修缮工程管理制度

首先,高校应利用自身学术优势,加强对相关责任人员招投标管理方面的培训,思想上重视、业务上熟悉招标工作;其次,实施准入制,引入具备招投标专业资格人才进入到相应职能部门,增强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再次,加快制定相应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健全建设工程违规处罚办法,严格对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做出有量化指标的详细规定。

(二)实行合理评标方法,贯彻落实招标程序

在高校基建修缮工程招标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就是“围标”。围标的核心是中标价,因此,采用合理最低价评标法,可以有效地遏制和防止围标、串标。负责基建修缮项目的相关人员应严格设置科学的评标办法,认清招标的本质,简化定标的原则,把不合理投标报价拒之门外,以合理最低价评标法精心挑选,从而达到低价中标,优质施工,尽可能地节约建设资金[2],实现高校基建修缮工程的按质、按量、按期完成。

(三)加大招标阶段的审查力度

为了确保高校基建修缮工程招投标的合法、合理、有效、有序地进行,高校首先应强化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与主体意识,明确其监督职能;其次要摒除部门间“踢皮球”等推诿现象,强调高校内部各有关部门的分工协作和高度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招标监管工作。再次应在监管上要重点审查招标公告、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和公平性,监督开标、评标、定标过程是否公正、合法。

(四)建立健全的招标监督机制

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保障招标工作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举措,因此,高校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推行以招标工作领导小组为主的内部监管和以学校纪委、审计等职能部门为主的外部监管体系,并将监督管理部门的受理电话、传真和通讯地址向学校职工公布,接受职工监管[3]。对招标利益关系人的投诉事项,要认真调查核实,对有违法行为的当事人要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透明地公布。

总之,在高校基建维修项目过程中,积极推行和落实《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有利于规范竞争行为,减少腐败发生的概率,为高校节省工程开支,提高工程质量,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有在不断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为以后的修缮项目提供前车之鉴,才能逐步提高修缮改造工程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罗东梅.浅谈基建维修项目实行招标管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2,(10):453.

[2]陈小湖,赵蕴华.浅议高校基建维修工程的管理[J].陕西审计,2002,(5):17-18.

[3]汪士清.谈高校修缮工程招标规范化管理[J].山西建筑,2012,(9):43-44.

Banalysisofthebiddingmanagementofthebasicconstruction

andrestorationproject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HUJiang-hua

(Departmentoflogisticsmanagement,nanhuaUniversity,Hengyang421001,China)

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篇4

有些承包商通过低价中标,然后再将项目转让或者分解转包的形式获得利润,这种行为已经违法了我国的招标法规定。转包或者层层分包导致实际施工对象的利润大大降低,必然会采取偷工减料的手段,影响工程质量。第三,合同中的文字缺乏严谨性,内容不够完善。在高校基建工程中,合同是处理各种纠纷的主要依据。准确、明细的文字有利于明确责任以及义务。如果文字内容不明确,存在歧义,则必然会引起误解,引发纠纷,高校也很难通过合同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第四,在部分合同内容中存在明显的不公正条款。平等性是合同的重要原则之一,然而在实际中却有部分合同有失公正,尤其是很多合同中明确了学校的权利,但是却没有提及承包方的权利。表面上看这对学校有利,但是实则挫伤了承包方的积极性,也会造成一定的纠纷。第五,法律意识欠缺,合同管理不到位。由于高校合同管理者素质不高,缺乏管理意识,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二、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的完善措施

1.加强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严格招标文件的审核制度

首先,要加强对投标人主体的资格审查。在高校基建工程施工中,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与施工人员的水平、施工者的管理水平以及施工企业的信誉有着较大联系。所以,高校必须对承包方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尤其是部分施工企业是第一次参加工程建设。投标人主体的资格对后期合同的有效性影响重大,所以在进行工程招标时,必须严格投标人的主体资格审查制度,确保其资质水平与工程项目的规模和范围相适应。在公开招标前,高校应当对投标企业的法人资格、资质水平以及在册固定资产规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规模等进行严格的审查,对投标企业的在建项目实地考察。其次,要严格招标文件的审核制度。合同的签订离不开招标文件,它是合同最关键的部分之一。若招标文件自身不规范或者不符合法律要求,将会导致承发包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不对等,也为埋下了纠纷隐患。所以,必须严格招标文件的审核制度,在招标文件中将具体的工程内容、技术标准、材料要求以及质量的要求、承揽模式以及工程款的支付方式、权利义务进行严格审查,为之后的签订合同做好铺垫。

2.制定严谨的合同条款,保证承发包方的权益

由于高校基建工程的特殊性,所以合同在执行时具有内容复杂、范围较广、周期较长的特点。所以在制定合同时必须按照程序进行,确保合同条款的严谨性。在签订大型工程项目合同时,应当组织造价、法律、施工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共同研究,对合同中的条款进行反复的琢磨,仔细推敲,避免存在歧义或者模糊的词句。在合同中除了主要条款之外,还应当将其他经常被忽视但是作用非常关键的条款进行规定,比如延期竣工的赔偿标准、施工安全的标准、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划分问题、禁止分包的要求、合同解除的条件等等。一份有效的施工合同能够确保高校的利益不受侵害。另外,在合同中应当将学校以及承办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在确保高校利益的同时,应当做到合同内容的公平、公平以及合理。这样,承包方的利益也能通过合同来保障,避免在施工中产生纠纷,有利于施工的正常进行。

3.提高合同法律意识,加强合同制度建设

首先,高校要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培养合同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意识,严格按照合同内容执行。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合同内容开展,按合同要求办事,同合同标准来管理人。比如在施工当中,如果工程发生变更则应当保留书面记录,如果发现承包方做出违反合同规定的行为要及时予以制止。如果承包方严重违反合同内容,并且给学校带来了比较重大的损失,则需要通过相关的程序追求承包方的责任,要求其按照合同规定进行赔偿。其次,高校的基建管理部门要加强合同制度建设,优化合同管理制度,确保施工管理者能够严格遵循相应的程序以及规范进行实际操作,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整体性提高。要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从工程招标开始到竣工结算结束实施全过程的监管。

三、结语

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篇5

关键词:全过程跟踪审计高校基建工程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将高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有机结合,并且更多的审计价值体现在对基建工程事前、事中的控制中。基建工程的过程跟踪审计是审计单位对基建工程采取提前介入、全过程跟踪,以预防性和建设性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全新的审计监督模式。

一、高校全过程跟踪审计参与基建工程管理的作用

近几年基建工程项目审计工作,更侧重于事后审计,这样会导致一些项目即成事实,无法更改的情况,不利于及时揭露日常工作中的浪费、违规行为,不能够防患于未然,不利于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的建设性作用。在高校基建工程过程中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如下作用:

1、动态反映基建工作

基建工作传统审计模式是在年度计划完成年度的次年进行审计,这样看到的审计资料大量的是事后填制的,有的还是经过修改的,不能够真实反应项目完成全过程的情况。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从基建项目的立项、实施、完成全程介入,动态的管理整个基建工作及资金使用情况。

2、预防管理中的漏洞

在基建工程工作中,会存在一些因管理不当而出现的漏洞,全过程跟踪审计介入,能及时地发现和更正,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使基建工作中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违规违纪行为。

3、提高人员业务知识

通过基建工作的全程跟踪,审计人员会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受审单位可以通过审计意见,逐一对照、逐一修改,找到更适合全面开展工作的方法。尤其是新成立的阶段,审计部门整体水平还不高,在账务处理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让审计部门更了解全段的实际情况,了解全段各阶段的工作实际,对段的财务部门提出专业的管理要求,更好的业务处理方法,能够大大地提高我段的审计的工作水平

4、真实反映实物工程量

基建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隐蔽工程,如地基、挡墙基础、内部装修等都是隐蔽的,不同于外墙工程,可以工程完工后进行收方计量,且能够保证准确性。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及时地反映隐蔽工程的数量、质量,工程施工的进度,减少一些事后验证的扯皮事情。

5、为事后审计提供资料

全过程跟踪审计较事后审计更注重于日常资料的收集,况且受审单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已经做到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了,所以,在进行事后审计工作时,减少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和工作中不规范的行为修改工作,使得事后审计工作的速度能够较大提高。

二、高校全过程跟踪审计体系的建立措施

全过程跟踪审计对高校具有较好的指导、监督作用,但是全过程跟踪审计也受很多因素制约。比如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需要财务、计划、工程等多部门配合,需要审计人员不但要有专业知识,还得了解基建工程的每个阶段特点、工程量等大量的相关内容,实际操作起来时一个较庞大的系统工程。

1、合理定位内部审计

准确的内部审计工作定位能确保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目的。内部审计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明确的内部审计定位,既有利于内部审计的发展壮大,更有利于高校的提升扩展。高校的内部审计应定位于管理审计,要体现出高校的审计目标从“独立评价”的财务审计发展到“以增加价值和改进单位发展为目的的保证和咨询活动”的管理审计。比如某某高校在基建工程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中,一方面,强化了审计质量管理,控制审计风险,加强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协调和指导,确保审计实施与审计方案的要求相吻合,在具体的审计项目上取得更好的审计效果和效率。另一方面,为了真正在审计系统创造出“跟踪质量”,在上级的指导下,高校审计单位进行了多项制度建设,比如为了切实提升绩效审计质量,根据本学校基建工程的实际情况,继续先行先试,着手探索建立科学分类并涵盖经济与社会效益量化评价指标的基建工程资金绩效指标体系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为整体质量提升打好基础。

2、建立闭合的内部审计程序

闭合的内部审计程序能有效提高高校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效率。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涉及的工作时间、审计目的等必须经过合理的审计程序来确定、保证,审计程序一经确立很少变动,但是随审计程序制定的审计方案因临时情况的发生可以适当作修改。高校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审计程序要求明确严谨,审计程序所涉及的每个环节必须是闭合的,不能有任何缺口。制定审计程序时应保证审计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按审计程序进行审计,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通过程序上的执行控制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比如某某高校在基建工程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中加强了内部审计程序的协作机制,严格执行审计的监督职能作用,及时发现并揭露审计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通过部门间的协作,以往审计中屡屡发现的如投资超概预算的基础建设工程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各被审计单位有意识地在建设管理过程中严格控制签证的发生以及随意的变更,在工程结算送审前还要求内审人员进行初步把关,防止高估冒算。

3、合理有效运用审计成果

审计成果的运用取决于对全过程跟踪审计作用的认识。开展高校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深远意义就在于将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防患于未燃,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审计成果既包括直接成果也包括间接成果。我们认为,高校审计中心在确保审计成果的运用时采取的原则是:恰当、有效。也就是说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审计成果运用在于能够将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及时得到项目参与各方的认可并且得到有效改进。审计成果运用的有效保证是良好审计沟通,在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成果通过环节控制到达相关各方,明确被审内容及其各方责任,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比如某某高校为了集中审计资源,合理有效运用审计成果,突出审计重点,该高校合理确定了开展跟踪审计的范围和目标。明确了50万以上基建项目为全过程跟踪项目起点,并在年度审计计划中列明,重点实事项目和建校项目被确定为必跟踪项目,该高校强调在跟踪审计过程中要注重事中审计,要在过程中抓效益,对工程建设管理要主动提建议、想措施,对不合理的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对不合规的及时提出审计整改意见,对不合法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同时,该局还运用动态考核机制对协审中介和相关人员进行跟踪考核,严把审计质量关,拧紧审计监督这根弦。

4、建设优良精干的审计队伍

精干的审计队伍能保证高校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质量,要想发挥良好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作用需要一支优秀的审计队伍。审计队伍的建设首先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对高校领导领导及各级相关部门领导的交流培训,提高领导层面的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加强审计宣传,取得高校内部对审计的认同,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取得有力的外部支持。其次是要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通过对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机制及激励机制,发挥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审计队伍内部形成一种技能匹配、团结合作、求真务实的团队精神。同时要加强对高校基础建设领导干部与相关行政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突出“权力”和“责任”这两个重点,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涵,促进高校基础建设领导干部与相关行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益观和权力观,进一步增强廉洁建校意识。

总之,高校全过程跟踪审计体系的建立是内部审计发挥管理作用的重要手段方面,是内部审计管理转型的重要支持,对高校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即是对审计工作的加强,也是对高校全面基建工程的监督、指导。

参考文献:

[1]刘东.构建高效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181

[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内部审计,2005年1月

[3]张坤,周和生.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3-146

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篇6

关键词:高校基建;工程造价;项目成本;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1)01-0065-02

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合理科学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的10%左右。因此,应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克服重施工、轻设计的传统现象,更加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1]。

一、当前工程造价控制模式的弊端

目前,工程造价控制基本上仅仅着眼于预算(标书、标底)及结算审核。这种控制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这种控制模式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1.只能事后承认“事实”。无法事先做好预测和影响,从而影响建设项目各实施阶段的决策,造成工程造价的失控和心中无数。

2.忽视了建设工程前期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在做好投资决策后,设计阶段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最大。如果对工程造价影响大的设计阶段不加以控制,而在施工阶段、结算审核阶段来算细帐、小帐,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其结果可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工程技术与工程造价结合不够。当前,普遍存在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观念淡薄,设计理念保守,设计思想、施工规范落后,采用新技术、新成果从而降低成本的观念不强;而造价工程师、财务人员目前普遍未能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只是事后复核,纯粹从工程经济、概预算规则方面加以控制。这样,你做你的,我算我的,很难收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二、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1.积极开展设计招标。通过设计招标和方案竞选,择优选用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这是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第一步。

2.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使之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价值的科学的技术经济方法。当然,价值工程控制造价并不是片面地认为工程造价越低越好,而应把工程的功能和造价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提高它们之间的比值,研究产品功能和成本的最佳配置,做到质优价廉,又好又省。

3.积极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总概算控制总体工程设计,各专业在保证达到设计任务及各项要求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额控制各自的设计,没有特别的理由不得突破其限额。当然,限额设计并不是一味考虑节约投资,也决不是简单地将投资砍一刀,而是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研究确定的,包含了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实事求是,精心设计和保证设计科学性的实际内容。

4.在施工阶段应重点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设计变更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的方法解决,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5.施工过程中加强材料、设备的采购供应,控制住材料价格。材料费用是构成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据测算,一般建筑工程造价中材料费用占60-70%左右,且呈上升趋势[2]。由此可见,选用材料是否经济合理,对降低造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此,我们在满足材料合格的前提下,应努力争取最低价,掌握建材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制定材料价格的管理措施,建立一个能及时反馈、灵活可靠、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

6.加强施工进度网计划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窝工、浪费工时的现象,对各个工种要做到及时调配,并要加强对施工机械进场、退场的灵活调度,避免台班费的无效浪费。

三、项目成本的控制对策

1.项目经济评估制

在广泛、深入地进行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测算评估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对项目的“肥瘦”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根据项目的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图纸变更、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结合自身的施工能力、管理水平,按照成本最小原则下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理论,测算每道工序(单元)应消耗的时间、投入的劳力、材料、机械等生产要素,进行成本倒逼,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依据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客观、公正、合理地确定工序单价和该项目的目标成本,以便指导施工和进行成本的有效控制。

2.目标成本责任制

为实现目标成本,项目层次应积极推行责任成本管理,按照不同的成本要素,将目标成本进行细分,纵向分解到工区、作业队、工班(班组);横向分解到项目部各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和个人。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责任成本体系。同时,按照细化的施组安排,将目标成本分解落实到每个阶段、每个责任者身上,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真正做到人人责任明确,个个肩上有指标,并把个人利益与成本指标密切挂钩,严格考核,奖罚兑现,以责任成本的受控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3.材料招标采购制

对材料成本的控制,除了进一步采取加强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和严格限额发料等措施,以消化材料涨价因素外,重点要把住材料的采购价格关。

4.工序单价承包制

应依据细化的施组和分解的目标责任成本,以工班(班组)为基本核算单元,推行工序单价承包,签定合同,明确责、权、利。还可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科学、合理地测算每道工序的承包单价,在工班(班组)之间开展竞标,实行优胜劣汰,调动挖潜降耗的积极性,达到控制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5.计价拨款集体决策制

在这个环节上,必须重点把握“集体”二字,不论是计价还是拨款,都不能一人说了算。验工计价必须由项目部主管牵头,组织施技、质检、计财、物资等部门人员,核实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依据确定的目标责任成本和工序承包单价,计算工程价款。在拨付工程款时,应按照规定留足质量保证金,集体研究,按时足额拨付。做到验工看现场,计价看验工,多方共签认,拨款集体定,留足质保金,出了问题追责任。

6.成本控制动态考核制

一方面,必须坚持在实施过程中开展经常性的经济活动分析,如单位(单项)工程成本分析,工费、料费、机械费等单项费用分析等,找出存在问题和成本节超的原因,制定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另一方面,各个层次应坚持逐级对下实施阶段性的成本考核制度,按照分解的责任成本目标,与工程进度挂钩,进行节点考核和奖惩,使项目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7.项目完工清算决算制

在加强项目成本过程控制的同时,抓好对每个单项工程的完工清算和整个项目的竣工决算,也是把住项目成本的重要一环。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施工队伍,即便是完成一座涵洞、一块挡墙,都要做到完工一项抓紧清算一项,不留尾巴和后患。

8.变更索赔奖励分成制

我们加强项目的成本控制,更不能忽视变更索赔。必须强化索赔意识,从施工一开始,就要认真研究设计文件、图纸、合同条款和现场条件等,找准索赔的切入点,抓住机会,及时编制索赔资料,据理力争,把索赔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提高索赔效果。

综上所述,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结算、到财务决算的全部过程。实行基建部门、监理、内审部门、造价咨询单位多部门、全过程管理,有利于全过程造价控制,但应根据国家规定的时限完成相关工作,避免纠纷的发生。做好了上述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篇7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注重内涵建设、发展特色专业、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成为各高校普遍观点。在此影响下,部分高校,特别是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大力兴建各种基础性设施,如:教学楼、实验室、综合楼、学生宿舍楼等,以适应不断发展壮大的需求。但是,受旧观念影响,一些高校长期忽视基建管理工作,加上缺少工程专业人员,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监督,导致完工后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结合实践,该文对目前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及对策。

1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现状

1.1基建管理部门机构及人员设置不合理

(1)对工程管理部门,目前高校采取的机构设置方式有两种:一是单独设置;二是与后勤部门合署。新建本科院校及高职校、独立学院等以后者较为常见。后者由于管理的事务涉及学校物业、食堂、宿管、水电等方面,工作内容多且繁杂,领导往往疲于应付,很难再有精力对基建工作进行规范管理。

(2)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一些高校对基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重视不足,后勤尤其是基建管理岗位往往成为学校安置富余人员场所。而基建工作相对其他的岗位而言,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要求较高。因此,这些富余的人员到了基建部门后,往往无所适从,不能胜任新的岗位。

(3)受薪资水平、福利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加上近几年高校对新入职人员的学历要求较高,非硕士、博士不招,导致一些有经验的人才因学历这个槛被拒之门外。而新招聘的硕士、博士也大多选择从事教学岗位工作,愿意从事基建管理工作岗位的寥寥无几。

(4)吃大锅饭的现象较普遍。因岗位设置不合理,人员分配不均,一些责任心强、业务能力较高的管理人员整天忙得焦头烂额,而另一些非专业在岗人员却整天无所事事。

1.2项目规划设计不合理

目前高校工程项目立项程序一般是:使用部门提出使用需求―设计单位根据需求制定设计方案―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学校领导集体决策。因职责分工不同,各环节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多是从自己意图角度作为出发点来履行职责,意见难以统一协调。例如:设计单位考虑更多的是建筑的结构、安全及外观因素,除非建设单位有要求,一般很少考虑造价;使用单位则更看重使用效果;审计部门的关注点在建筑的经济效益。而基建管理部门需要“懂行”的专业人员综合判断各方面的意见,对所提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此外,一些决策层领导往往追求项目的“高、大、上”,片面强调建筑物的高规格、高标准、华丽的外观和舒适的环境,没有考虑经济性及实用性,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还有部分项目为了取得国家专项资金或政府贷款的支持,未严格论证就仓促上马,导致项目施工过程中变更较大,增加了学校建设资金的开支。

1.3工程项目监督管理不严格

(1)监理人员未能按规定履行监理职责按照规定,监理接受委托后应利用其专业技术知识,严格监督施工单位程是否按图纸施工、工期进度是否如约进行、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但是,因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在工程实际施工中,监理人员不按规定履行职责,监督把关不严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工程材料进场,监理要先检查品牌、型号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再通知建设单位验收。单位,很多监理单位做不到这点,导致一些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材料用于施工中。再比如对变更和签证的审核,监理单位往往不作为,简单签署“由建设单位商施工方确定”了事,将责任推卸给建设单位。一些工程,没有完成合同约定的工程量,达不到支付的节点即签署“同意支付”。至于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把关,更是“睁只眼闭只眼”,过得去就行,导致一些“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造成了恶劣影响。

(2)建设单位工程管理存在问题。

①一些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施工现场经验少,加上对工作没能做到尽心尽责,使一些本该严格把关的环节出现了漏洞,让施工方有机可乘。基建主管部门对监理单位不履行监理职责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惩罚机制,对监理人员施工现场不履职行为(例如:混凝土浇筑时未旁站、材料进场不进行验收、施工单位未按图纸施工不进行纠正等等)也不管不问,工程的监督管理形同虚设。

②一些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变更、签证频繁,且签证办理不及时,手续不规范。如:高套定额、不按定额规则计算工程量、签证事由及工作内容未列清楚等,个别项目甚至在工程竣工验收后,才补签基础超深部分的签证。因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及复杂性,其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变更和签证。但是,对于那些仅仅是改变建筑外观、施工材料等的变更,应尽量避免。

③未及时办理工程结算手续。一些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没有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工程结算资料进行审核。或者虽然提交了结算资料,但是材料不齐全,没有办法审核。还有一些工程,在结算审核中因某个分项计算的方式存在分歧,审核的结算造价达不到施工单位的预期,其往往采用拖延战术,不进行对数也不签字盖章确认,使结算审核工作无法推进。

2高校基建工程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完善机构设置,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将基建管理从其他职能部门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置,由基建管理部门统筹规划整个学校的校园建设工作。选派具有一定实践经验之人担任该部门的负责人。建立完善工程决策、施工管理、监督等相关制度,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流程图,通过流程图对每个岗位环节的职责加以明确规定。这样一来,每个岗位的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并知道如何做好它。改变观念,放低对于学历的要求,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同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整体人员的素质能力。

2.2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

(1)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规划设计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高校可通过邀请招标的方式,选择几家邀请口碑好、实力强的中介机构对可研报告进行编制,并要求其提供几个方案进行选择。请校外专家对入选方案进行比较,详细分析每个方案在的技术可行性,预期投入资金总额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如何,能否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要求等,选出最合理的方案以供下一步决策。

(2)通过招标的方式,吸引实力雄厚、具备一定知名度的设计单位参与竞投。在对设计方案举行评选时,应着重从于经济、实用及技术可行性角度综合考虑。为了达到控制工程投资的目的,建议推行“限额设计”并在合同中约定,如:施工图的最终工程造价超出约定标准,设计单位须接受一定的违约处罚。基建部门管理人员应积极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并将沟通过程及达成的意见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2.3加强基建工程的监督管理

(1)对监理单位履职情况进行监控。首先,加强对监理服务采招标购的监控,严格审核招标文件,通过考察、评判投标单位的资质、最近几年的工作业绩、在行业内的信誉度、?o理方案、拟投入监理人员的资历等,选择实力强、信誉好、负责任的监理公司及负责人。其次,重点监督监理单位是否按监理规范和合同约定履行职责。例如:监理人每月驻工地时间是否达到合同规定要求,有没有未经建设单位同意,随意更换总监及现场监理情况,隐蔽工程和材料进场有没有按规定组织验收等。基建部门工地代表应定期或者不定期进入工地现场检查,如有发现监理人员不在岗及不按合同约定履职的情况,应报建设主管进行查处。

(2)选一些平时工作认真负责、懂技术且有一定的施工现场经验的同志任工地代表,严格监督每道工程的施工及验收环节。主体结构工程(如:基础、钢筋混凝土、砌体)和消防、水电、暖通的验收,还需通知设计、地质勘探、质检单位参加验收。在材料检测中,基建管理人员应全程参监督材料的抽样送检,严防样品被中途“掉包”。

(3)做好工程变更及签证的管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变更,一些因设计缺陷等原因不得不发生的变更,应做好预算,按程序报批。工程签证单原则上要现场签证确认,无法现场签证确认的,过后要及时办理。签证单应手续齐全,材料(附工程量计算式、工程预算、图纸、现场照片等)完整。工程管理人员要熟悉定额的各种计算规则集规定,避免签署一些违反定额规则的签证,如:高套定额、重复计算工程量的签证等。严防各种虚假签证、不实签证,一旦发现,从严处理。同时,工地代表要养成随时记录工地现场施工情况的习惯,为工程结算提供有力的凭证。

(4)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主管部门应督促施工单位编制、整理工程结算资料,按时提交。对那些不按规定提交结算资料的施工企业,则按约定处罚,并从工程款中扣除。

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篇8

论文摘要:本文在阐述基建工作对高校发展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基建管理和服务对基建工作的规范和促进,提出重视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对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一、高校基础建设对高校发展的作用

高校担负着培养各行业高等人才的重任,历来深受国家、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重视。但是,高校招生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最基础的就是学校基础设施,如教学场地、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学生活动场所等。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高校基础建设已提前启动,并且规模日益庞大。不能想象,如果到学生入校,仍没有解决住宿或者上课等基本的问题,学校怎么能维持正常教学秩序。2010年河南某高校因学生宿舍楼延期完工,导致新生长达一个月的时间住在教室打地铺,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强烈不满,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和主管部门的干预,对学校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可以说,高校基础建设到位和顺利完成,是高校扩大规模的必要条件,高校基础建设对高校发展具有一票否决权,需要受到高校管理者高度重视和关注。

二、高校基建管理的特点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是高校为了满足教学和运营的需要所进行的各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具体包括很多内容,有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体育场、学生食堂等。不管是什么项目,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高校基建对工期要求严格,质量影响重大,一般工程预算较大。落实科学预算,实现投资收益,控制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是高校基建工作本身对基建管理提出的要求。

所谓高校基建管理,是对高校基础建设项目和工程进行监督、协调、控制、审查等相关工作,具有与其他管理相比截然不同的特点。首先,与传统管理的自身管理不同,高校基建管理的主体涉及多方面,有高校自身、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有时还涉及到政府主管部门。其次,与以持续稳定的实体为管理对象不同,高校基建管理面对的是相互独立的项目工程,管理是一次性的活动过程。再次,高校基建管理是实现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管理,主要内容是进度、质量和投资。最后,由于基础建设所投入的时间、资金等是不可逆的,所以基建管理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根据基础建设管理的特点,高校基建管理者在基础项目建设期间,要进行投资、质量和进度的控制,落实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安全管理,这是高校基建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关键所在。

三、充分发挥高校基建管理作用的可采取的措施

高校基建管理直接使高校基建工作顺利进行,有效地保障了高校的招生、教学等工作正常开展,是高校发展的基石。但是,因为传统观念将高校基建管理列入后勤管理范畴,并且对基建管理的复杂性和科学性缺乏全面认识,使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使基础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如拖延工期、开支严重超出预算等现象。充分发挥基建管理的作用,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1、充分发挥基建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

高校基建管理人员代表高校申报基建各项审批工作、与设计方洽谈沟通、与施工方打交道、出面聘请监理对工程质量和进程进行监督,是基建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如果基建管理人员思想素质不过关,则会出现渎职或者是腐败事件;如果基建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欠缺,则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被欺骗、蒙蔽的可能。高校应加强基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专业知识结构和相应工作经历的基建管理人员,并且注重基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履职需要的技能。

2、重视基建管理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对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保障作用。通过完善相关工程管理制度、工程量审批制度、基建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基建工程拨付款等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保障了工作的规范、高效、有序地进行,也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

3、加强基建管理廉政建设

基建管理工作因与资金密切相关而属于敏感性较高的工作,在工作中要时刻强调廉洁自律,经常进行廉政教育,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明令禁止,防微杜渐。基建管理工作过程中,保持工作公开、规范和透明,由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和跟踪,也可以有效杜绝腐败现象。

4、坚持项目评价

基建管理工作结果虽然是不可逆的,但是进行项目评价可以对工作起到总结和督促性作用。通过进行已竣工工程质量、工期、造价等方面的分析,认真总结和查找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和可改进之处,为以后的项目管理积累宝贵经验。

四、从工作本身探索拓宽高校基建资金渠道

高校在进行规模扩大的过程中,都存在资金紧张的巨大压力,而基础建设又是占用资金最多的,在开源节流方面大有可为。高校基建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为学校守好钱袋子,在工程预算时要精打细算,千万不能慷公家之慨,增加不必要的开支。从高校实际出发,在进行高校基建管理的过程中探索引入社会资金等融资方式,综合分析高校基建社会化给高校发展的得失利弊,为领导进行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五、结语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是高校进行一切教学、管理活动的前提先决条件,对高校正常运行起到保障作用。高校基建管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实施起到重要的规范作用,是一项复杂且涉及面非常广的工作,需要高校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如何加强高校基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保证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是需要高校领导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篇9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基础建设

一、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在当前投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形下,各高校积极转变自身办学观念,改变投资方式,改革教育体制,逐步实现高校发展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进而解决高校发展和经费紧张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强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用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为了保证以上目标的实现,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执行国家财务和法律的有关规定,正确处理学校的基建业务,使之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学校基础建设的经济运行情况,并确保帐帐、帐证、帐实、帐表相符,为高校的基础建设提供准确可靠地会计资料。其次,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准确的编制各种报表,向上级领导反映资金的到位情况和使用情况,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三,要严格执行基建投资计划,对于已经批准的基建计划、工程合同及设计概算等,要严格按照计划预算执行,加强控制,严格遵守各项开支的范围和标准,做到专款专用。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财经制度,对高校的各项基建活动进行监督,提高会计监督建设的有效性。第四,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和档案保存工作。在基建项目完工后,对各种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并与工程管理部门进行相互协调和配合做好工程决算工作,保证工程决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工程效益。

二、高校基础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基础建设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不过由于我国许多高校的基础建设都是在过去那种不断扩招的情况下产生的,许多工程未经严格论证,纷纷通过上马,工程建设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困难重重。具体表现如下:首先,高校基础建设的预算执行不够规范,对预算作的不够细致,一些没有编制明细的工程预算执行困难,预算的执行随意性较大,很多都是领导的拍脑袋工程,而有些项目完全就是门面工程,很多预算做完以后,完全不按预算执行,导致很多三超工程的产生。其次,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与基建部门沟通协调不够,很多项目财务管理人员都是后知后觉,一些建筑工程项目已经支付了工程款,可是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对各种批复文件却还没有掌握,许多工作未能按照规范流程有序进行,从而导致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被动,影响财务管理人员对资金的有效控制。第三,高校基础建设管理监督不到位,由于高校建设的投资者和使用者相互分离,导致很多施工企业和设计企业为了迎合使用单位的需要,改变基建工程的档次和标准,致使基建工程不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而增加了基建成本。

三、加强高校基础建设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1.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要全程参与高校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并积极参与到工程管理中去。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要想做好高校的基础建设财务管理问题,必须积极参与到工程招投标工作和各种经济活动的特定工作中来。对施工队伍的人力、物力、财力有一个清楚地了解,明确工程的特点、工期、预算和承包方式,看各项条款是否符合国家相应的财经法律制度,从财会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约束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充分行使各项监督和控制职能,从而避免出现各种漏洞给高校带来损失。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除了要参与工程及其各种合同的签订之外,还要亲自参与到工程的管理中去,要积极向工程管理人员学习,了解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在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实现对工程款的高效利用,缩短工程工期,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因此,只有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有效提高工程效益,在支配工程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履行自身责任。随着当前时代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事后记账工作,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因此,高校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范围,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积极学习政策、法律、经济学、管理学等于财会相关的专业知识,将财会的工作逐步转向到工程基础建设的全过程。另外,就基础建设工作来说,财务管理人员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学习各种有关工程建设方面的知识,加强对工程建设方面知识的了解。如果对工程建设不了解,就很难从一堆枯燥的数据中发现问题。如果对工程的预决算和定额费用等不够熟悉,那么就很难履行审核监督的职责。因此,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掌握各种预决算知识,对工程造价、工程工艺和项目管理等都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只有高校财务人员拥有工程建设方面的各种知识,才能把工程建设的会计工作推向深入。当然,基础建设的财务管理除了与财务管理人员的各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关,还与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关系。高校基础建设对各项财务活动要实行会计监督工作,同时要主动接受审计和监察部门的监督指导,通过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多群体共同参与的财务监督体系,防止各种财务问题的发生。

四、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飞速发展,基础建设逐步加强,因此,高校基建工作财务管理已经成为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可见的一段时间来看,高校基建工程仍是未来高校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因此,基建工作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将是未来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高校应不断适应当前高校体制改革的趋势,进一步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尽量使每一分钱都能够为高校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晖.强化高等学校的内部会计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0,(21)

[2]黄维.高校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

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篇10

关键词: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高校建筑工程的发展,既受计划经济的制约,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但总的来说,高等学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正日趋程序化、正规化、法律化。我们必须从以往的工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概况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是大学教学、科研、产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1977年我国正式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我国的高等学校发展重新得到各界的重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基本建设投入也随之加大,特别是最近10年,我国各高校对建筑工程的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的投资额度占整个学校预算支出的大幅度增加,从而开创了我国高校办学历史上基本建设规模的新局面。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高等学校,水、电、暖等基础设施从“量”的角度看,已经严重制约着现代化大学教育的发展;从“质”的角度看,也在逐渐老化,不堪重负,有些建筑甚至成为危房;从“美”的角度看,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不适应,与学校环境育人的功能也极不吻合。高等学校基础设施的新建、维修、改造、装饰美化等所需列支的经费,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所占费用的比例越来越大,对这些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与控制应给予高度重视。基于此,在过去的这些年中,从事高校基建工作的同志们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越来越重视发展空间的拓展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二是高校的教学楼、实验室等办学硬性条件普遍得到明显的改善;三是高校学生的住宿和膳食条件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过去,高校工程项目根据各高校的不同机构设置与环境特点存在着不同的管理方式。高校的后勤在实施社会化改革之前,学校与后勤的关系不是甲乙方的关系,学校的基础建设项目一般由学校的基建处和后勤两个部门进行管理。这两个部门的管理方法是:一定经费额度以上的新建工程,由学校基建处经过规划立项等严格审批程序确定经费预算等,前期报审后进行招投标确定施工方,使其依法建设;对于维修改造工程,则是由学校的后勤部门来承担,所以无论是规划立项及预算、还是队伍的确定等,多少有些随意性,有时被戏称为“手指工程”,领导或部门提出要求,往往因为时间关系,就边设计边施工,计划性差,经费控制难度大,工程质量的好坏全凭施工方的“良知”和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管理水平,没有正式的监理队伍从事工程监理工作,质量保证的可靠性差。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要求,学校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工程需要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国家对专项资金依法管理、对专项工程实行预算管理和招投标管理,这对学校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的管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北京理工大学,2003年,学校相继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预算管理办法》、《北京理工大学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管理办法》;2004年,参照建设部、财政部七部委联合第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基础设施改造与房屋修缮项目招投标及工程管理办法》;2005年.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大宗物资采购管理及招投标管理暂行规定》;2006年制定了《后勤年度计划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一系列措施表明高校基础设施的改造与修缮工程也必将逐步按照正规建设工程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

2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也积极探索加强该管理的途径与方法,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在高校建筑工程建设领域推进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工程建设水平已迫在眉睫。目前在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方面,特别是修缮、改造过程中的审批、内控、内审、监管等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也不够规范。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在高校建筑工程建设项目领域贪污、受贿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结合多年从事工程设计与管理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