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的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00:01

行政管理的能力篇1

关键词:行政法;社会管理;提升路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能力也迫切需要得到提升。并且社会管理与法治是息息相关的,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法制予以支持,社会管理能力的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了社会法制问题。社会管理以法制为基础,并以法治为准则,是法制问题的具体体现。因此,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与法治具有密切的关系。行政法对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社会发展以及法治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提高社会管理能力。把行政法融入社会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社会的管理能力,使社会管理能力不断发展创新。

一、行政法提升对社会管理能力的挑战

(一)社会管理问题不同于政治机制问题

社会管理所包含的内容有:社会学、行政学等。社会管理的内涵十分宽泛,它的应用范围也十分宽广,所以在内涵上,社会管理的内涵远远大于行政学。虽然行政学对社会管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并不能说明行政学的内容就是社会管理的内容。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行政法对社会管理的能力不言而喻,同时,政府对所有的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覆盖,这些都是社会管理同政治机制之间的联系,但必须明确的是社会管理问题不完全等同于政治机制问题。

(二)社会管理与法治之间存在认识差异

一些观点认为社会治理应该是独立的,不应与法治相联系。这些观点是片面性的。完全没有意识到社会管理的制度建设与行政法是密切相关的,制度需要行政法的支持。并且,社会管理是国家法治制度的任务职能,所以社会管理制度源于国家法制制度,因此,社会管理的实施不能脱离法治。社会管理的本质是法治实践,因此社会管理不能脱离于法治,否则则是无意义的。

(三)社会管理与行政执法产生脱节

根据历史进程发现,行政法治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发展不能同步实现,法律体系的发展相较于社会的发展比较迟缓,这是因为法律体系的完善发展需要考虑到众多因素,它的发展必须以社会的发展为基础,同时,还要涉及到整体环境的实际情况,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行政法还处在完善的阶段,社会管理的制度还很不明确,这就导致了行政执法与社会管理的脱节。

二、行政法提升社会管理能力的路径

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是社会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提升社会管理能力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为了快速的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必须对所有的方法进行筛选,进而选取可行有效的路径。

(一)通过行政法界定社会管理的概念

社会管理的实施主体要求以行政法来界定社会管理的概念。我国的行政法具有分散性,它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和实体,行政法只有面对特定的行政行为时才明确化。所以行政法本身比较宽泛。此外,行政法的分散立法对于界定社会管理的概念更有优势,更能够符合我国的国情,通过对社会管理概念的界定,能够更有针对性和具体性。

(二)通过行政法来重塑社会管理员的意识

社会管理员的意识就是社会管理员的主观认知。这种认知的特点是:个体化。不同的行政主体拥有不同的主观认知,进而对社会的管理的行为便会产生差异,从而也会产生一些非理性的管理行为。所以,必须运用行政法的意识来重塑社会管理意识。行政法的正确意识对社会管理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只有运用正统的行政法意识,才能使社会管理变得科学性和规范性。当然,行政法意识也应该与时俱进,时刻保持自身的科学性。

(三)通过行政法的设计来实现社会管理的秩序

社会秩序的稳定对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秩序稳定一方面反映社会管理的成功,另一方面体现行政法制度的合理。社会秩序与社会管理两者密切联系,换句话说,在特定的社会秩序下,才能实现对社会管理行为的设计与安排。一旦忽视社会秩序,就会导致社会管理的混乱性和无效性。社会管理与社会秩序,都必须同时以行政法为准则,行政法对社会管理和社会秩序有一定的宏观把控,从而使社会管理和社会秩序产生良性的互动。行政法对社会管理秩序的设计,决定了社会管理行为的方式,从而促进社会管理朝着科学和法治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社会管理的目的就是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行政法地实施正好能够达到这个目的。行政法的实施,可以完善社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可以为社会管理提供准则,让一切的社会管理行为都有章可依,有迹可循。以此,来让我国的社会变得井然有序。虽然,我国目前的社会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相信随着我国行政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未来的社会管理能力一定能够有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梁佳典.浅析行政法提升社会管理能力[J].赤子(上中旬),2015(09):52-55.

[2]贾玉娇.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现代国家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4):39-42.

行政管理的能力篇2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1、整体素质不高。这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张,各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也不断增加,行政管理的队伍也逐渐庞大起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降低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许多行政管理人员人员的思想素质较差,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教学事务管理、后勤服务、校办事物等。这些工作内容琐碎、繁杂,重复性强;工作方式往往刻板生硬,缺乏自我创新空间;工作时间大都是八小时坐班制。这些工作特点容易使这些管理者感到自己的工作是既简单又麻烦,思想上容易产生厌倦、失落的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许多行政管理人员只能通过职务提升实现自己的价值,机会的稀缺又会导致个人发展空间有限。在晋升职称时,面对和专业教师同等的考核标准,他们往往又处于劣势。面对职称职务晋升的双重困难,许多行政人员会感到前途渺茫,进而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及消极行为,心理上也会感到忧虑。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队伍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高校不重视行政专职人员的队伍建设,多数行政岗位都是重使用,轻培训,行政管理人员很少有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加上大多数专职行政工作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管理的知识,导致许多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

2、服务意识淡薄许多高校行政管理中的作风比较严重。工作中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脱离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无所作为,工作态度独断,缺乏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不能把教职工和学生的利益放在心上,工作中人浮于事。这种管理模式很容易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积极性。有些高校的领导班子有明显的高学历化倾向,片面追求岗位“博士化”,使一些学历和专业上颇有优势但管理能力缺乏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去竞争自并不适合自己的管理岗位,其结果是适得其反。有些高校实行管理干部“双肩挑”的模式,使得管理者往往不能够把心思真正用在管理上,对管理不重视,这也导致了管理上的涣散和低效。以上几点都会影响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意识,也严重地影响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3、创新意识缺乏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行政管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目前,许多高校都存在“重教学科研、轻管理”的倾向,许多管理者自己也认为行政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重复性事务,只有无法胜任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人才会去从事行政工作。许多人的工作思维长期定位在抄抄写写、传达文件上,具体做事时往往循规蹈矩、照章办事,工作中缺少创新思维。

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的改进措施如何提高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是目前许多高校面临的迫切问题。如何发挥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高校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1、提高综合素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应该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注重塑造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从党员入手,树立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让他们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就自然提升。再次,要加强行政管理者的业务素质。要根据行政管理人员的学历、年龄、工作需要等有计划、分层次、多途径的安排专业素质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有信心、有能力、有魄力地投入到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之中。

行政管理的能力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

0引言

在我国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竞争将整变得越来越为激烈。我国的许多企业都在积极主动地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希望能够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很多企业都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企业的管理进行优化和改革,针对企业的行政管理内容而言,想要提升该工作的工作效率,最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行政工作人员。因为,行政工作人员是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企业如果想要使得相关决策能够及时的传达,与行政管理人员是分不开的。对于行政管理人员而言,他们不仅仅是行政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

1现代企业行政岗位和行政管理人员概述

1.1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岗位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岗位包含的内容众多,其中包括企业经营的产品的生产制作、产品的推广销售以及新产品的研发等,行政管理岗位就是以这些内容为核心服务工作。如果只是浅层的对行政管理岗位进行分析,行政管理岗位虽然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是如果现代企业没有行政管理岗位,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就会如同一团乱麻,如果将企业比作是人的身体,那么行政管理部门就是人的骨骼,将企业的所有部位有效的连接在一起。更深层次的讲述,行政管理岗位能够使得企业可以按照一定的的规律和章程运转,使得企业可以从容的面对一切困难,同时还能够保证企业整体的发展。在新时期,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不仅有了许多新的工作内容的加入,同时原有的工作进一步细化,与以往行政管理存在一定的差距。行政管理岗位工作内容多,责任重大,在对于企业问题的处理方面,应该更加的合理化、科学化、现代化[1]。

1.2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就任于行政管理岗位,要对企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处理,需要对于企业的档案资料进行管理,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行政内务,负责企业精神和文化建设等工作。行政管理人员要对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运行负责,对企业内外部的关系进行有效的维护。他们需要担任大量的工作,如果不能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就不能将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和职能有效的发挥出来,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每一个现代企业都必须要高度重视的。

2现代行政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的素质

2.1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非常重要,因为他会引导工作人员的工作和行为。但是对于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光是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定企业责任感、企业荣誉感,为自己能够身处于这个企业,身处于这份岗位感到骄傲。因为一名行政管理人员即使拥有高超的专业水平,但是并没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他在工作中必定会存在消极的工作态度,而且他的专业水平越高,越容易通过自己的知识为自己谋取利益,对企业造成损害。因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会掌握大量的企业信息,包括企业的客户信息、企业的资金链等,他们的职业道德与企业的切实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

2.2良好的心理素质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会直接面对企业面临的危机及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如果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他们在面对企业危机时就会产生慌乱的情绪、自乱阵脚,又怎么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危机?临危不乱、从容面对、快速解决是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的素质。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得行政管理人员以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处理危机,保证企业可以攻克更多的难关。

2.3良好的专业技能以往很多人认为目前企业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管理,行政管理工作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这是一种思想上存在的误区。行政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可以协调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具备专业行政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够了解怎样才能将行政工作做好,怎样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对于行政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的专业技能可以规划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对于任何事情能够进行预测;第二,具有一定的大局观;第三,能够进行全面的统筹。

3提升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策略

3.1加强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可以帮助行政工作人员树立较强的工作意识,使得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文化教育工作使员工可以明白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积极主动的将全部经历投入到自身的岗位上去,以实现自身发展促进企业发展。同时,通过文化素质教育还能够在企业运行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会使得员工潜意识地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和约束,从而使自身的能力不断的提到提高。在文化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入法律的内容,使得行政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法律有所了解,有所认知,也保证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遵纪守法[2]。

3.2利用人才合理流动在企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必定会有人才流动现象发生,有利也有弊。过度的人才流动必定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转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但是深入研究合理的人才流动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合理的人才流动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得企业能够保持着蓬勃发展。现代企业要充分利用合理的人才流动,不仅仅可以为企业吸取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能够使得员工心中具有一种危机意识,使得员工对于自身的工作岗位更加的尽职尽责,危机意识会不断促使工作人员通过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4结语

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可以说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才能够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才能使得企业可以从容的面对各种挑战,才能使企业组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升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是企业寻求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行政管理的能力篇4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职业能力

行政管理学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随着政治学的恢复与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行政管理本科教育也得以恢复,并得到了迅猛发展,经过30多年的重建与发展,截至2014年,全国已有256多所本科高校设立了行政管理专业,中国行政管理专业已初步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与课程体系。但还不够成熟,必须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满足社会多层次、多领域、多方面的需求。

一、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根据国内主要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选择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来进行分析比较,主要有这样一些学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北京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宁波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商学院等。这些院校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上大体上是相同的,国内各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基本上开设的课程模块有:政治学类主要包括政治学原理、中国政府与政治等;法学类包括法学概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刑法等;管理学基础类包括管理学、领导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等;社会类社会学概论、社区管理、社会工作实务、社会调查方法、社会保障概论等;公共行政学类行政管理学、城市管理学、行政伦理学、公共关系学公共危机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公共政策分析类包括公共政策概论、公共政策规划与方法等;研究方法类包括行政研究方法;基本技能类包括信息检索与利用、公文写作、现代礼仪、电子政务原理、行政职能能力训练、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管理等和其他类。

二、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课程体系的特点

文章所指的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基于目前国内各高校基本开设课程的类别,将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分为十大类型模块。为了说明该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特点或者与普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异同,我们把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与全国不同类型的高校和本科层次的高校专业课程模块进行了对比,如表1、图1所示。

表1统计了各类层次普通高校(学士、硕士、博士)和本科院校出现的99门专业课程、山西大学商务学院36门专业课程,反映的是十类课程模块在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所占比例和在不同层次高校专业课程所占比例的平均水平和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专业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基于以上统计资料分析,关于不同类型高校间各模块类型课程分布情况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与不同层次普通高校和本科层次的高校的各课程模块分布折线图走势基本相同,这初步说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整体内容设置上具有较大相似性。

在分析了一些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之后,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各层次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上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

行政管理专业主要研究对象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管理,除了行政与公共管理类的学科外,还有大量专业课程来自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体现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复合型、跨学科性特征。

(二)政治学类和管理学类的课程所占的比重偏大,经济类的课程相对较少

从表1可以得出,行政与公共管理类的课程最高,管理类(18.89%)居第二,政治类(8.67%)居第三。政治学类和管理学类的课程相对较多这一统计结果与我国学者郭小聪、陈瑞莲、蔡立辉(2003)等关于我国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学和管理学取向的观点相互印证。目前开设的经济学类的专业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但经济类课程并不多,没有开设税收、公共预算、政府部门会计、政府部门审计、政府采购制度以及作为基础的会计学和审计学的课程。事实上,政府管理的大部分内容都与经济有关,若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懂现代市场经济学的知识,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

(三)研究方法和公共政策类课程所占比例更低

从表1和图1的分析中,我们发现研究方法类课程和公共政策类课程在不同类型高校中的比重均最低,事实上很多高校都没有开设研究方法的课程,这体现出了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法教育较为薄弱。我们发现公共政策类课程的比重,在学士点高校、硕士点高校和博士点高校中分别处于倒数几位,与公共政策在公共行政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中的地位而言,其重要性体现不足。

三、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评价

文章对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的课程评价进行了调查,问卷主要选大四学生,因为大四的学生已经修完大部分课程,他们更清楚本专业课程情况。共发放问卷91份,回收的有效问卷77份,问卷回收率为84.6%,主要调查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目前学院课程设置在理论课、实践课、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方面的看法,具体评价如下。

(一)对理论课的评价

在课程设置上的评价,通过罗列本校行政管理专业所开设的36门专业课程让学生选择哪些课程最重要。经统计分析,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课程是《行政管理学》和《管理学原理》、《公文写作》、《行政组织学》;70%以上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课程是《公共政策学》和《政治经济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社交礼仪》《行政职业能力训练》《公务员面试》、《办公自动化》、《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事业管理》重要;60%以上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课程是《政治学》和《西方经济学》、《社会保障》重要;50%以上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课程是《领导学》《地方政府治理》《企业行政管理》重要;认为最不重要、不需开设的课程是《物业管理》《社区建设与管理》《基层民主建设》。有24门课的被选率超过50%,占所有课程的66.7%;从学生对课程设置上的评价看,总体设置上还是比较合理的,但不完善。在课程教育上的评价,9%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教育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45%的学生认为学到了理论知识;9%的学生认为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课程教育的总体评价不是很高。

(二)对实践课的评价

在实践时间的安排和次数上:72.7%的学生认为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与次数都比较短,9%的学生认为实习时间和次数适当,18%的学生认为实习时间太长;在实习安排与实习辅导:36.3%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实习的安排妥当,辅导到位,也有27%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实习的安排妥当,但辅导不到位,9%的学生认为实习安排欠妥,辅导到位。9%的学生认为实习安排欠妥,并且辅导不到位。由于行政管理实习最对口的单位是政府部门,但是政府部门一个特殊的部门,专业化程度高,要求学生的素质较高,无法接纳大量毕业生,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建设面临很大挑战。这严重制约了行政管理专业实习教育的效果。

(三)对能力和素质提高的评价

通过接受行政管理专业的教育,27%的学生认为对提高能力和素质很有帮助,54.5%的学生认为对提高能力和素质有一定帮助,9%的学生认为无任何帮助,9%的学生认为无法评价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是否提高了。通过问卷统计,学生普遍认为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不明显。

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课程体系的调整

面对目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逐步成为高等教育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变得多样化,对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高水平和素质的人才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行政管理专业是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的基地,这要求普通高校本科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必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

通过分析课程设置的现状以及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评价,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能提高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而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决定其职业发展情况,因此,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把课程体系划分为四个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学科课程模块、专业模块、职业课程块。在学生掌握通用知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各项实践能力。在现有相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一)行政管理类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必须在深入分析行政管理专业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基础上,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然后设置相应的课程。行政管理专业是公共管理类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主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掌握系统的行政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较高的管理、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的专门人才。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市政管理、人事管理、社会工作、政策研究、秘书等工作。政府、社会和企业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需求是多层次的。

(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调整

1.公共课程。公共基础是全校学生必须修读,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设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以进行跨专业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教育为主要功能的课程。主要分为三大类课程:思想道德素质类课程、身体素质类课程(体育等)、基本知识与能力素质类课程主要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体育和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写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

2.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同一学科中各专业学生必须修读,为了将来在某一学科领域从事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学生掌握该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的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我国的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在逐渐强化,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大。现代社会的需求的多样化和管理对象的广泛性与复杂性,决定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体现诸多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和相互发展的取向。因此,这类课程应该包括三类:学科基础课程、学科核心课程、跨学科课程。除了必须有的学科核心课外,还应该有二级学科基础课程、一级学科或跨学科基础课程,尤其是经济类、社会类、公共政策类等课程。

3.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个方面。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是使学生具有行政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专业能力与思维训练能力的课程。主要有中西行政制度史、公共组织理论、市政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专业必修课程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前沿的学术理论成果、最新实践应用成果,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的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公共管理学、公共行政学、政策学、管理心理学等。专业选修课程是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拓展与素质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应用方法与技能课程,旨在拓宽知识领域,增强专业技能素质。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在保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专业选修课的门数和比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方法、技能和能力,同时可也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现代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要求具有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等的道德素养,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个人修身与素质、专业素养等综合素养。

4.职业课程。高等教育传授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使知识转化为智力和技能,适应社会需求。据资料显示,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太过倾向于专业理论知识,对学生实践课程安排太少。从目前国内行政管理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看,基本原理类的课程所占的比例为82%左右,明显偏大,而培养学生行政能力和技术方法方面的课程不到10%,明显偏小。学生只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原理,却没有学到一些技能和方法,各方面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设置一些方法和技能类的课程,主要有公共管理统计学、行政案例分析与研究、公共管理定量分析技术与方法、社会研究方法基础、政府绩效管理、领导决策科学、普通逻辑学、公务文秘、公文写作与处理、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办公信息自动化科学等和其他文史哲、经管类等课程。

而就业市场更多地要求毕业生要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及实践能力。主要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在职业课程模块主要是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整合通用知识、通用能力和学科课程,将学生知识和能力系统化,以达到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目的。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除设置大量的理论课程外,还应包括更多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认知实习、专业课程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社会实践、课内实践。要求学生独立研究公共服务领域里存在的问题,培养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行政管理活动深层次的现象进行分析、整合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屈站.我国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基于国内15所高校培养方案的实证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

[2]赵瑞峰.中外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比较[J].高教论坛,2003(1).

[3]吴波,孟霞光.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课程体系对比分析――基于对国内20所高校的调研[J].黑龙江教育,2012(4).

行政管理的能力篇5

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人才竞争更为激烈,而人力资源管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对行政管理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在行政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利于行政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所以,有关部门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不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对策,以促进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绪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行政管理水平的不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行政管理有重要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满足行政管理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加强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效调控员工等,对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虽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管理缺乏有效性,影响行政管理效率。因此,对行政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具有必要性。加强行政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我国经济处于变革时期,既缺乏理论实践作为依据,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能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管理效率。所以,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其次,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而且是行政管理理念的核心表现。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只有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才能充分挖掘员工的工作潜能和解决员工的生活困惑等问题,进而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因此,对行政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二、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一)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就行政管理而言,其内涵丰富。首先,从广义角度来看,指行政机关或部门开展的综合管理活动;其次,从狭义角度来看,有关部门开展的行政管理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人员调动、人力整合等一系列管理过程活动,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按照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而开展管理活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对更好实现人员调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未能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具有被动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在于管理,而是要求管理人员深入挖掘员工的工作潜力,通过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多样化管理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积极为行政管理工作贡献力量。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一定的区别。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是行政管理的一项管理内容,其管理范围相对较小,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思想理论的指导,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但是,二者也具有一定的联系。人力资源管理是由传统的行政管理逐渐演变而成的,比传统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并且其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整合性。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三、人力资源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一)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利于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而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首先,人力资源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更好了解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对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重要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并且能够充分实现人力资源效益。其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处理行政管理中管理者之间、部门之间的复杂关系,为行政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创设和谐的环境氛围,充分促进管理者之间和睦相处,部门之间高效协作,对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最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实现管理人员间的互补,对提升管理者素质能力有促进作用。如此,不仅可以充分挖掘管理者的工作潜能,使管理者与岗位相匹配,而且能够充分提升行政管理效率,为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深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助于提升行政管理效率,为社会主义特色行政管理模式的构建发挥着积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引导社会众多行业领域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目的是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能够被合理安排在对应的工作岗位中,各司其职,积极为行政部门工作贡献力量。如此,行政部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首先,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对各部门及员工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专业特长等方面合理进行岗位匹配,确保员工在工作岗位中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其次,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对有需要的员工制定长期职业规划,促使员工不断努力而达成工作目标,激发员工的上进心,为行政部门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最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通过岗位轮换、职位调整等手段,对部门员工的工作进行合理分工,以最大限度提升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三)促进管理制度的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否有效开展,对行政管理工作水平有着重要影响,而积极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促进行政管理制度的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管理的积极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行政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而促进行政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为行政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规章制度依据。其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有效对管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可以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最后,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行政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我国特色行政管理模式的创建,对行政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导向作用。

四、行政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和发挥重要作用。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管理人员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对行政管理各部门人员进行充分调度,使行政管理各工作部门人员能够有效开展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以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虽然良好,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对行政管理效率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相对较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与相关管理人员有着密切联系,由于管理者的管理力度小和管理方式不当等,难以充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同时不利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较低,未能针对员工发展实际而充分激发其潜力,且员工岗位调度能力相对较差。再次,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难以为管理工作提供重要指导,使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缺失。第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权责不够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者的工作热情,而相关管理责任不能得到彻底追究,不利于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最后,缺乏完善的用人机制,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中,未能积极履行自身职责,造成管理不力等问题。由此可见,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有关人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积极应对,进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五、促进行政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而有关部门有必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以提升行政管理效率。

(一)增强人力资源管理意识

要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作用,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以增强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首先,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而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使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员工的主体作用,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一切管理工作以员工为核心。其次,摒弃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物本管理的理念,不可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员工在管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不良影响。再次,行政管理工作中应健全人本管理机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员工的需求而制定有效的人本管理制度,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好开展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最后,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员工的情感变化和思想价值观,给予员工以深切的关怀,既解决员工工作困惑,又给予员工以生活方面的帮助,带动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增强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具有必要性。

(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建设

文化能够以无形的力量感染人、指导人,因而对于行政管理工作而言,有必要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潜移默化影响,使管理者能够更好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加强行政管理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充分将制度、精神、物质有机结合,为管理人员更好开展工作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首先,从精神角度出发,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创设独特的文化氛围,加强精神教育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行政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密切配合人力资源管理者深入开展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其次,从制度角度出发,根据行政管理工作实际而制定完善的制度,为部门管理者提供培训活动,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最后,从物质角度出发,营造良好的学习型氛围,如改变行政部门精神面貌,改善员工工作条件等,促进员工不断进行自我充电。基于以上三方面的行政管理文化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对人的鼓舞作用,有助于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水平。

(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对于行政管理工作而言,积极组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以提高管理效率,能够充分提升行政管理效率。首先,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加大宣传力度,以增强管理者的认识,进而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其次,指派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管理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加入行政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中,以更好开展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管理团队成员的素质能力。再次,管理团队要根据行政管理工作实际和员工的实际需求等方面,而确立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为管理工作提供行为依据。最后,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推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深入落实。

(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要有效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现阶段,部分行政管理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相对较少,且工作压力小,未能给予重视。然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人员调度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为此,行政管理部门有必要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首先,制定完善的用人机制,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进而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其次,完善薪酬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绩效管理,以激发行政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再次,完善奖惩制度,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必须对管理工作进行多角度考虑,确保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如果管理人员对部门的人员调度工作欠缺考虑,则可能降低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因而管理人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倘若人力资源管理者表现良好,能够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则要适时给予奖励。最后,完善考核制度,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考核,确保管理人员业绩达标。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能够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为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角色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其工作效率对行政管理有重要影响。所以,有关人员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使管理人员权责明确,对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管理人员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中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其职业素养、工作能力决定着管理水平。为管理人员分别分配具体工作内容和履行的职责,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其次,管理者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能够代表不同方面的利益而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既促进了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又能为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条件。最后,对管理者进行有效定位,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有效依据岗位职责而开展管理工作,进而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完善。

(六)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用人机制

为更好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以充分吸纳优秀管理人才。首先,对于行政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能“用人唯亲”,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直接决定着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只有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其次,在招聘人力资源管理者过程中,不仅重视应聘者的学历、专业,而且重视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由此可见,行政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用人聘人机制,有利于加强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六、结论

行政管理的能力篇6

目前行政管理部门在建设行政管理队伍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建设行政管理队伍不够重视,认识上存在误区,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制度不健全,队伍工作效率低下等。因此,面对这些问题行政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加强建设行政管理队伍。

1.1转变行政管理人员的观念。随着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行政管理部门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行政管理队伍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建设行政管理队伍不够重视,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因此,行政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建设行政管理队伍,当务之急应该改变行政管理人员的观念,使行政管理人员树立起新的发展观念,例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从而使行政管理部门实现科学管理,充分认识到更新行政管理人员的观念,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1.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机制。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机制,才能更好的建设行政管理队伍。因此,行政管理部门要构建完整的行政管理梯队,明确各个岗位的管理责任,制定相关的规定和制度,可以实行管理管理干部定期选举轮换制度,管理岗位定期轮换制度,对行政管理人员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监督,实行严格的奖惩措施,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和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的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进而强化行政管理队伍。

1.3严格选拔行政管理人才。行政管理部门加强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应该严格选拔行政管理人才,才能不断的优化行政管理队伍。行政管理部门在选拔行政管理人才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出具有领导组织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因此,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严格选拔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不断的优化行政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完善行政管理队伍。

2、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素质

行政管理部门建设行政管理队伍,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是行政管理部门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行政管理部门应该重视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基础素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等,使行政管理人员具备应有的综合素质。

2.1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和信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因此,行政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对行政管理人员知识更新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做好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科学的选择培训内容,科学的应用培训方法,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基本技能培训,使培训内容更加丰富,使行政管理人员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从而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协作能力和个人素养。所以,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是非常必要,对于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2岗位设置科学化,考核指标明确化。行政管理部门应该科学的设置岗位,明确考核指标,进行严格的定岗和定责,有效的规范用人机制,在挑选行政管理人员过程中应该根据岗位需要选拔人才,选的行政管理人才必须能够胜任所设立的岗位,使这些行政管理人员不仅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而且还有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具有创新精神。同时,行政管理部门还要明确考核指标,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与工资、晋升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培养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管理的能力篇7

执行力作为当今现代管理理念,其不仅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之中,而且在教育学术领域之中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企业管理领域之中,执行力指的是上级管理部门实施战略意图,带领全体员工完成既定目标的能力。在高校行政管理领域,执行力要从两方面界定:一方面是指高校行政管理决策层能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以及对自身实力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规划并付诸实施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指基层行政管理者在高校共同愿景指引下实施具体管理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说高校行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都有执行力的概念。

二、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重要作用

伴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办学规模、范围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日常事务增多、工作节奏加快、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加。执行力集综合性、服务性、协调性、繁杂性于一体,处于高校管理系统中的核心位置,是确保高校行政管理正常运转的关键;执行力能够保证学校建立和维系自身的竞争优势,可以说,执行力的提升能够帮助高校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其核心作用体现在实现学校长远发展与战略规划方面。

(一)执行力的提高有助于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

高校要想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不仅需要制定科学的战略决策,同时需要团队有较强的执行力。如果高校行政管理不考虑执行力问题,所制定出的发展战略措施都将失去真正的意义。尤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高校发展迅速,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要想长期保持自身高效的发展以及保持较高的教学质量,除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长期发展战略之外,能够将战略有效执行下去也是成功的关键,也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因此说,执行力的提高是学校战略实施的关键。

(二)提高执行力是工作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

高效的行政效能是每一所学校都在不断摸索和思考的问题,而行政效能发挥的关键又落在了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提升上,高效的执行力需要高校行政部门之间能够协同一致、互相配合将政策措施落实到实践中去,倘若执行力表现不到位,即会导致执行上出现较大的偏差,偏离预期效果。由此可见,执行力的实施情况既关系到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与战略措施的实现,又关系到高校整体战略布局的开展,只有高校保持较强的执行力,才能够保证高校整体的工作效率。

三、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主要因素

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其中外因主要是国家关于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制度和法规等;内因主要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与方法和管理机构等。本文主要从影响高校行政管理的内因进行阐述。

(一)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高校战略目标的执行过程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工作态度不认真,对工作不重视,都将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执行情况,导致高校既定工作目标无法更好的实现,对高校的发展形成阻碍。

(二)制度、政策实施的监管力度不够有效的监督是严格贯彻执行力的根本保障,日常的工作中,很多标准的制定堪称完美,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内因就是制度、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监管的力度不够,让制度、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样走调,让制度、政策停留于纸上、嘴上、墙上,形同虚设,导致执行力丧失,让工作失去效力。

(三)各部门之间不能通力协作导致执行力下降当前高校行政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不是十分合理,管理层次较多且各部门之间可能出现职能交叉重复的现象,这就使得工作信息传递速度较慢。各部门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工作效率降低且职能重复,造成资源浪费。

三、有效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对策

(一)加强对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重要性的认识

执行力是高校决策层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并保证目标实现的动力和基础。不同部门之间需要执行的任务不同,但都需要执行力作为其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的核心动力。加强行政管理执行力建设,有利于新形势下高校自身管理建设的改革和创新,也有利于加强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对此我们应该给予正确的认识,并将其提升到一定的重视高度。

(二)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并保证其规范化运行

制度和体系的建立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也是其实现既定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为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必须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同时,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适合本校发展,并能约束和指导员工工作的开展;其次,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第三,职责和奖惩分明,清晰易懂,便于实施;最后,领导者带头执行相关制度,保证制度的规范化执行。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执行力作为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

主体的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化能力,也就是具备一定的执行能力,才能保障行政管理组织的高效运行。首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素质,这在人员招聘过程中就要进行把关;其次,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以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态度的培养是提高其执行力的关键。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以认真的工作态度进行管理理论的学习,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实践,才能成为一名具有较强执行力的管理者。

(四)注重思想引领,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文化是高校工作人员在参与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关于执行价值观、信念以及行为规范的总称。高校只有将战略定位、办学理念、价值观和执行力文化灌输到每个管理者心中,打造出具有相同执行力价值观和信念的管理团队,才能有效保证在以后的行政管理工作中有效地发挥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卓越的执行力文化能够培育优良的执行习惯和执行理念,并能够不断地传承和提升,它发挥效力的途径主要是在精神层面上对执行行为的引导和规范。高校应培养执行力文化,并将其转化为学校的行为规范。

行政管理的能力篇8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行政主体的改革与创新成为了行政机关新的工作重点。无论是政府职能机构还是政府授权的行政机构,在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方面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对于高校来说,行政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高校内部的行政职能机构的管理,还包括了师生关系、教学关系的优化。

一、高校行政管理的含义

高校是一类特殊的行政主体,其行政管理的内涵和其他的行政主体有所区别。要分析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措施,就要对于高校行政管理的含义进行分析。首先,要正确认识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高校开展教学、研究的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特色高校的基本要求。其次,要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内容进行深人了解。由于高校行政管理的内容具有特殊性,如果对高校行政管理认识不足,将对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的完善造成极大的阻碍,导致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无法得到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内容,包括了高校日常工作中的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管理、教学关系的管理以及日常工作与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处理等。只有对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于高校行政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进行研究。此外,要正确的对待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在高校工作中的作用。高校行政管理的作用,首先是保证高校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的进行。其次,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可以保证高校日常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

二、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创新策略

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地位、内容和作用进行分析和认识,可以为研究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策略做好充足的理论准备。但是想要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使高校行政管理体系高效运行,就必须正确的分析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改进。

1、执行力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重点是提升执行力,而政府授权的行政机构也应将执行力的提升作为改革重点。高校应当注重行政管理体制执行力的提升,以保证校内一切事物的高效有序进行。在以往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中,将教学、学生工作、科研等权利进行分化,由专门的副校长负责。这样不但使得高校的行政管理系统庞大化,也是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各个部门之间需要长时间的沟通才能够进行工作,工作部分的重合容易出现几个部门相互推诱的现象,这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中,执行力对于管理效率和最终的管理结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行政管理中对于执行力影响最为严重的,是良落不齐的行政管理队伍。要想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执行力,应当从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人手。对于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应当进行素质考核,最大程度的优化行政管理队伍。首先是个人素质考核,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个人素质,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其次,是职业素质考核。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职业素质十分重要,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职业素质,才能够保证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执行力提高。此外还有思想素质考核,思想素质是个人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基础,只有思想素质提升,才能够保证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执行力不会因为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而降低。

2、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是否成熟的直接体现,提高行政效率是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直接目的。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中,由于管理理念的落后和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不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中人治的理念十分的严重,导致行政管理效率十分的低下。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应当改革行政管理队伍的考核标准,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队伍中每个人的个人素质、职业素质和思想素质不变质。其次,针对高校行政管理中人治较为严重的现象,要完善行政管理队伍内部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规章,结合依法治国的理念,做到依法治校。此外,还要做到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以往的高校行政管理都是通过纸质文件和人工进行管理,管理效率较为低下。在新时期,不仅教学要和时代接轨,行政管理更应该和时代进行接轨。在行政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够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还能够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使得高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科研任务。

3、权力分立在高校行政管理中,权力分配是进行管理的必然。但同时也因为权力的存在,造成了高校行政管理由于内部权力繁多,而出现了权力分化不明显和权力之间相互压制的局面。在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较为严重,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与教育权力之上。行政权力因为有政府的授权,而且在校内管理着大部分的事务,所以较为强势,学术和教育的部分事项还需要经过行政权力的许可才可进行。这种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对于高校的学术发展十分的不利。对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学术发展是重中之重。因此在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中,要保证学术权力不受行政权力的压制,保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不仅如此,高校的最终目的是学术研究,而学术研究在高校中,有着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作用。要充分的发挥学术权力对于行政权力的制约作用,保证行政权力的服务性。同时,建立服务型的行政机构,让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为学校的科研、学术和教学服务,而不是制约高校基本职能。

三、结语

新时期的大背景之下,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但是不能操之过急。应当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策略,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做到依法治校,保证高校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桂艳.论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J]神州(上旬刊),2013(9):19一21

行政管理的能力篇9

一、执政理念――体现以科学的工商行政管理发展观为出发点,以“工商行政管理法治建设、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商行政管理人才建设”为基本框架的执政思路

执政理念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取向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导者的全局意识,决定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政思路和工作方向,是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基础。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怎样在国家工商总局的指导下,正确选择和确定自身建设的重点内容和主导方向,是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我们能否贯彻上级精神。体现工作实际的首要标准。当前,科学发展观是全社会各项工作的主导思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科学地判断工商行政管理发展的大趋势,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放在有利于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长远发展上。

在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工商行政管理发展观的基础上,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上级工作要求统筹谋划长远发展目标和总体工作思路,体现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需要把握的中心和重点,确实能够切实指导工作实践的执政思路。一是从社会发展的大局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三个第一”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首要标准,所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思路也应该围绕“三个第一”的理论分析做出选择,体现“发展、科技和人才”这三个重点。二是从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看。树立科学的工商行政管理发展观,主要应该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把握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灵魂;要深化改革,健全机制,激发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动力;要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打牢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要以人为本,从严治队,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这四方面的工作,让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大有作为的是“依法行政、市场监管和从严治队”三个方面。三是从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实践看。我们面临的重点和大量工作就是要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水平,增强工商行政管理的执法刚性和力度:依托计算机等信息现代化手段,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练、执法规范、作风优良”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综合以上的分析判断,笔者认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依法行政的进程上,科学技术主要体现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上,人才资源主要是培养适应工商行政管理发展需要的工商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所以,现阶段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必须重视法治、信息化和人才建设,以这三项建设为重点,带动其他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二、执政方式――建立以依法行政为目标。以科技加管理为手段的工作能力为主体的依法行政能力

依法行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按照这一精神和“三项建设”的理论分析,依法行政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形式,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政方式的本质体现,是进一步加强以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进行工商行政管理管理的过程,是通过科技加管理的手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工作。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树立法治观念。我国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了根本大法。实现工商行政管理法治化,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工商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既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工商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灵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正确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二是规范执法。对行政相对人,执行法律要公平公正,要符合工商行政管理法律的程序要求,严格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不随意简化、省略。对工商行政管理干部,要按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进行严格要求。要按照行政执法透明化的要求,大力建设“阳光工商”,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的公开、公正、公平。三是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我们要牢固树立管理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学习管理,研究管理,着力从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全面实施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员制度,按照“定岗定责、全程监控、精细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员在经济户口管理、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中的作用,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要把市场监管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管理的首要任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市场监管职责,完善重点市场监管分级监控网络,拓展行政执法信息来源渠道,定期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信息的综合分析。要建立市场监管数据指标体系和市场监管分析的数学模型,按照地区、行业、企业等对所辖监管对象进行分析监控,侧重对影响本地区主要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相关指标及其增减变化进行分析,主动为行政执法评估提供信息反馈。四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科技手段。要逐步发挥科技手段在依法行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科技手段分析、制约行政相对人,通过信息科技手段监督、约束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要运用好工商行政管理监管信息综合系统,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做好系统初始化的各项工作,严格按规则操作,通过软件的规范设计带动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的规范工作,完善执法程序,减少执法弹性和自由裁量权。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全员信息化知识培训,提高应用技能,注重信息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技术提高培训和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知识的学习。

三、执政基础――夯实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线,以发挥队伍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标准的内在基础

执政基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根本所在,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好一切工作的先决基础和条件。我们有一支积极进取、廉洁奉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是工商行政管理事业蓬勃向上的基础。所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就是加强我们的执政基础建设,是提高我们执政能力的根本。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使各级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提高领导班子、领导干部

的理论思维、科学决策和组织协调水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二是加强人才建设。要创建学习型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创新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奋发有为、能打硬仗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培养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良好氛围,提高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三是加强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要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和“两个务必”的教育活动,督促和帮助广大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增强干部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做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模范。积极探索建立内、外结合的行风建设长效机制。要加大对、执法犯法等行政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重点查处干部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的行为。

四、执政使命――增强以树立工商行政管理经济发展观为方向,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服务经济为特征的外在本领

执政使命,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对象,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开展、实施的指向物和作用物,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存在和产生的源泉,也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最终目标。工商行政管理来源于经济,经济决定工商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政使命无疑是与工商行政管理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以及经济的具体附着物――行政相对人。明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政使命,是要发挥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服务经济的水平。一是进一步树立工商行政管理经济发展观。经济决定工商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工商行政管理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全面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努力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要自觉地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放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大局为己任,使工商行政管理、服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工商管理部门要综合运用工商行政管理政策、信息资源,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良性循环。要严格遵循依法行政原则。按照吴仪副总理“加强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不断提高六个方面能力”的指示精神,坚决贯彻“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工商”的原则,不断推动工商行政管理执政能力上台阶、上水平。二是用足用好工商行政管理优惠政策。工商行政管理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将“三农”、下岗职工再就业、吸引外资等各项工商行政管理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要切实抓好“三农”、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工商行政管理优惠政策的落实,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积极主动地促进地方经济投资软环境的改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通过工商行政管理优惠政策的使用,体现国家的经济导向和产业政策,体现工商行政管理的调控监管能力,使更多的人得到实惠,进而实现更大的发展。三是搞好工商行政管理服务。要达到服务设施人性化、服务制度规范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内容全面化的标准,制订更加完善的制度。实施更加优质的服务。要牢固树立以服务对象为本的观念,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利益,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式”管理,积极推广网上登记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减少服务对象时间。降低服务对象费用。减轻服务对象的负担。要建立健全工商行政管理服务质量监控和考核考评机制,推行细微化服务,将服务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增强干部优化服务的责任感,把工商行政管理服务贯穿于工商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实现双方利益的有机统一。要将行政执法、服务等工作自觉地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加大公开力度,增加与群众的交流渠道,尊重广大行政相对人和服务的合理建议。要利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多、沟通广、业务强的优势,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扶持力度。

行政管理的能力篇10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着机构过于庞大、人员臃肿,服务意识也相对较差;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低,态度散漫;甚至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权力过大,导致学术权力萎缩,教师、科研人员的学术地位被严重弱化。个别高校甚至还出现了有偿服务的倾向,从而也严重地阻碍了高校学术研究以及创新的发展步伐。另外,还有一些高校负责人对行政管理工作重视不足,缺乏对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人员安排不科学等,最终导致高校行政管理效率整体性不高。同时,还有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的数据共享性较差,导致高校各系部(学院)之间对一些数据统计仍立足于自身需求,而未考虑到其他相关部门的需求,造成了巨大的重复性劳动,使一些可以共享的信息、数据未能共享,严重阻碍了高校行政管理的高效性的实现。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之下,全面实现高校教学目标,提升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加强行政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则尤显重要。

二、高校行政管理创新措施

1.全面加强现代化管理理念的贯彻落实

高校行政管理现代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思想观念现代化、行政组织机构的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知识现代化。因此,欲实现高校的行政管理现代,就必须全面转变并落实管理思想上的转变,并在转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高校自身行政管理的创新能力。无论是从行政管理的思想观念、组织机构、管理手段,乃至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充分调动高校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对内部资源的进一步优化组合,全面落实现代化管理机制,确保每一位行政管理员都具备学校发展的全局观念以及责任意识。并在贯彻落实高校现代化行政管理理念的同时,以竞聘上岗机制为基础,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让有才能的管理人才真正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为行政管理工作的输入新鲜血液,使之充满活力与创新能力。另外,高校的行政管理创新的关键还在于“人”,立足“以人为本”思想,在行政管理中积极调动起“人”的能动性、加强相关领导的领导、协调能力。在确保行政管理的有序性、调动管理人员的自主积极性、认真贯彻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同时,做好尊重人、爱护人、以德行政,并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与认同感,有效激发教职员工内在的潜力,使每一个人均能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进一步促进行政管理人员创新意识,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

2.强化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高校行政管理最终目标就是通过组织、计划、实施等活动,使高校所拥有的所有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益,为全面实现高校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最大限度地保障高校所担负的教学、科研任务。因此,高校行政管理的真正内涵就是“服务”,只有真正的立足于“师生为本”的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方可以从广大教师学生的切身需求出发,以他们的利益为中心,切实的为之做好各项服务,才能真正地使高校得以健康的、稳步的发展。在信息化背景之下,执行力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而高校行政管理的实效性则主要取决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只有真正地让执行力始终贯穿于整个高校的行政管理过程之中,才能有效地实现每一个相应的管理目标,也才能真正地完全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目的。因此,高校的管理层,必须提高行政人员的执行能力;通过积极实施、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对每一位行政管理人员的权力、责任的明确而达到责权分清、责权匹配;并通过帮助、培养行政管理人员建立起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他们在日常的行政管理之中,积极地深入到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当中,深入了解教师、学生们的实际需要,并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真正做好“服务型”行政管理工作。进而在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前提之下,达到全面确保高校健康、稳步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3.强化管理方式的创新,全面提升行政人员素质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须避免行政部门的权力过度集中,适当分散权力;通过实行校院系的三级管理机制,将权力中心下放,以扁平式的管理方式来进一步拓宽院系的行政管理自,这样一来,既可以加强基层的行政机构能力,也更利于激发基层行政管理部门去自主探寻未来发展的动力,使之更愿参与高校的行政管理决策,从而确保高校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避免出现因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分歧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矛盾。与此同时,高校还必须抓行政人员的素质培养与提升工作。首先,在信息化背景之下,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与技能的提升。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全面提升行政管理人员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以及应用能力,全面提高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流畅性与信息共享度,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其次,提高行政管理人员政治素养。当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高等教育的信息也瞬息万变,原有的知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的发展与需求,这就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在不断汲取新知识、提升自己业务素质的同时,提升自身从多领域、多渠道地去收集各种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但行政管理人员在信息获取、分析、辨别、筛选以及整理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政治理论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去伪存真、提粹,正确判断所收集信息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因此,就是需要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通过运用政治理论来武装自己,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进而在工作实践之中才能真正地把握并处理所获取的信息,进而使行政管理工作始终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同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保持一致性。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