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十篇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十篇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00:10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等相关政策内容的出台,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奠定了法律依据。目前,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实行现状中仍旧存在一些弊端问题,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的改革经营造成影响,因而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对于高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实行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校各项工作自主权的不断扩大,使得我国高校财务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当前进一步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为了推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认识到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首先,对相关法律内容必须保障深入贯彻落实,同时,财务内部控制有助于促进相关法律及政策内容的制定;其次,有助于规范高校会计工作,保障相关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善性,进一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最后,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各项环节进行有效监管,有助于防范应对各项风险,避免高校出现资产不必要流失现象。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使得我国多数高校管理工作过于重视教育、科技技术创新等方面,从而忽视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化。从会计业务方面来说,高校没有实行财务岗位职责化,并未遵循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原则;从高校管理方面来说,由于财务内部控制风险意识薄弱化,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甚至对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充分。高校内部控制主体机构不够清晰,其相关部门职责分配缺乏合理性、科学性,使得高校部门机构出现重复、职能缺少的情况,并且无法使相关制度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高校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权责“形式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性不足,甚至存在抵触心理,从而对内部控制工作开展造成阻力。

(二)高校财务内部风险控制防范意识不足当前,由于部分高校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监管工作缺乏正确的重视,没有构成相应有效的监管及评级制度。部分高校内容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较少,且缺乏专业化的知识结构,并且基于当前会计电算化的背景,部分高校审计工作人员仍旧采取传统的人为操作方式,从而无法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要求;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强烈的责任意识,并没有按照相关固定开展审计工作;还有部分高校其审计方式过于单一化,且多是以事后审计阶段为主,无法及时规避经营风险,不能起到预警的作用。

(三)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监管工作不到位目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管工作主要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两个部分,当前多数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管工作大多“形式化”,其外部监管主体主要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但是政府部门对高校运行标准并不一致,对于其具体权责规划不明确,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管工作并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对于内部监管工作的开展而言,主要反映出存在的问题有:内部机构权责规划不清晰、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一般是下级部门对财务机构具有明显依附现象,其现行的审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实行的各项要求;并且审计的范围不够广泛,不能对日常财务工作进行全面监管,导致高校出现资金流失情况;过多重视事后阶段的审计工作,对于事前和事中缺乏重视程度。然而事后审计工作也存在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无法保障其公正性及透明度,导致监督管理职能无法发挥其真正效用。

三、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优化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意识为了保障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实行,必须针对高校全体工作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意识。首先,提高高校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强化相关责任人的意识。只有先提高管理层的重视程度,才能有效建立符合高校实际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且落实到位。其次,对于基层财务工作人员应当更加具体化的提出内部控制相关的职责,要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提高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保障权责制衡制度落实到位。最后,应当对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相关的推广活动,促使高校各部门工作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财务内部控制监管中。只有保持高校内部上下级目标一致,才能有效建立实时内部控制体系,保障高校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强化风险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强化高校风险管理工作,必须首先提高高校管理层和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意识,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中对其潜在的风险进行精确的评估,并且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制度,制定合理化的风险应对策略,保障监控的时效性,使得将各项风险合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有助于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及完善性,并且不断提升财务内部控制实施效率。

(三)完善监管体系高校想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监管体系,则必须有效结合内部和外部监管,共同发挥效用。首先,最大化地发挥内部审计监管的作用,并且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监管机构,合理配置相应的审计工作人员,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保障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独立性的同时加强审计的监管职能。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审计方式进行结合,并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实际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识别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从而保障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规范性,提升财务的安全性,能够最大化发挥内部控制的效用。其次,对于外部监管而言,需要发挥出高校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等这种外部政策机构的监管效用,从而不断弥补高校内部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使高校内部各项经济活动都能得到有序的实行,并且能够起到强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执行力度的作用。最后,应发挥出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管作用,相关审计机构借助自身的优势,对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具体情况提出可观且科学的建议,并且逐步引导高校实现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改善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的各项工作。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现代高校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高校实力的竞争,更是高校之间内部财务管理水平的竞争。高校要想在未来的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构建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以内部控制手段降低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下面将就我国高校应当如何构建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展开相关的论述。

一、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降低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的基础

(一)提高高校内部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要求高校应当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对实际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编制报表。并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换言之,财务部门在保证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种“重要”性往往突出体现在高校重大决策过程中。因此,作为高校,应当促使财务部门积极地参与到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在高校进行重大的决策时,??高校内部财务部门应当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够使高校重大决策结果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得到保障。一些高校仅仅将财务部门作为管理资金收支的工具,拒绝财务人员参与高校的重要决策,这就使得财务部门对高校重要决策的产生过程不了解,从而使高校重大决策结果的可行性得不到保障。

因此,要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首先就应当促使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积极地参与到包括重大决策在内的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这样才能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高校内部控制的效率,从而提高高校内部财务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进而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其次,作为高校管理者,应当以身作则,率先提高内控意识,并积极地参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活动,从心里真正重视高校内部控制。尤其高校关键部门的领导者,往往起带头示范作用,领导者的言行是高校普通工作人员行为的标杆,因此,只有高校关键部门的领导者重视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才能够带领高校中的财务工作人员重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并积极地参与到高校内部控制的构建中,进而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从而使高校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换言之,高校要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促使高校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高校内部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内部控制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要想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除了要提高高校中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外,还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那么应当如何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呢?笔者以为应该主要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第一步要对高校内部财务部门岗位进行详细的职责分工,确保高校中各个岗位之间的职责分明。现阶段在高校内部一些岗位之间存在不相容,但由于一些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紧缺,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在高校中难以真正体现,一人多职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会导致职责不清,从而使得财务核算的结果不规范和不准确。只有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使职责不相容制度在高校中得以体现,才能够促使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完善。

第二,完善高校内部预算制度。一些高校并未对内部各个部门进行统一的预算管理,从而使得预算部门无法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展开相应的活动。要想完善高校内部的预算制度,就要建立完善的内部预算制度体系,对高校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统一的预算管理,从而使高校内部预算管理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才能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第三,加强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除了应当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预算制度外,还应当加强高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但是一些高校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业务沟通程序,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较为分散,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从而导致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难以得到完善。因此,在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应当加强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相应的信息沟通,从而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促使高校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完善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监管体制

要想完善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监管体制,应当从高校内部和外部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监管着手。

首先,要完善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监管。一些高校对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就会使得高校中财务工作人员的效率难以得到提升,严重时会导致现象发生,再加上一些高校未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纳入相关的考评中,就会使得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更加难以得到提升。因此,为了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应当在高校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奖惩考核体系,这样才能够使高校内控工作人员能够依照规章进行相应的工作,从而提高高校内部控制的管理效率,减少现象的发生,进而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

其次,作为高校外部监管部门,审计和财政部门除了应当重视高校内部的资金收支情况外,还应当重视高校内部控制的相关情况。这是因为目前高校外部的主要的监管由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组成,这两个主要的监管单位主要侧重于高校中资金收支是否合法,而对高校中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难以进行有效的审查。但是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控制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了高校内部的财务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作为高校的监管部门,审计和财政部门不仅要对高校内部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监管,还要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状况和有效性进行监管,才能够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促使高校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补救性内部控制手段是降低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的重要抓手

财务软件作为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载体,其开发方式,分为自行开发、外购调试、业务外包等。高校内部的财务部门在开发与使用财务软件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风险。在开发阶段,高校应当将财务工作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处理规则嵌入到系统程序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开发者的技术局限,和投入资金预算限制,往往难以嵌入的尽善尽美,导致在运行与维护过程中仍存在安全风险。并且,因其开发方式不同,在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安全风险的特征不同。针对不同特征的安全风险,高校内部的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相应补救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力保执行,以内部控制手段降低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风险。

三、以人力资源政策降低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

人力资源政策属于内控制五要素之一的“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财务系统管理人员岗位的重要性,要聘用既能够掌握财务管理知识又精通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管理高校内部财务软件系统的使用。要加强对财务系统管理人员“德才兼备”的关注。“才”方面,在“聘”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以学历学位考量,更应当在“用”环节,考核其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德”方面,可以定期不定期的,在财务部门内部测评和相关部门业务关联者中测评。将考核和测评情况,作为聘用和晋级的依据。另外,因其岗位重要性,可适当调整财务系统管理人员的待遇,这样,在技术和职业道德和待遇层面,为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的降低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高校要想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应当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管理,以内部控制手段降低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如何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通过内部控制手段降低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的一些建议。只有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才能够促使高校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焕昌,周艳娥.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3(11).

[2]邱升齐.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探讨[J].财会通讯,2011(8).

[3]刘仁芝,王群.浅谈数字校园环境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117-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院校发展十分迅速,几乎全国每个行政区都至少有一所本科院校。2008年,中国教育部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内部控制工作意见》规定,每个高等院校都必须设立自身独立内部控制部门。随着中国高等院校数量的增加以及中国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给中国财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并没有相应改变自身的财务制度,中国很多高等院校依然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会计制度来实行内部控制管理。中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工作一直都没有等到应有重视,甚至很多高等院校将内部控制机构形式化,内部审计表面化,一切同虚设。内部控制是由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审计要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由此可见,加强内部审计是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必然选择。为了科学配置中国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高等院校经费,就必须重视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制度,并且加强中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的建设。以此看来,完善中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体制工作迫在眉睫。

一、中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以及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主要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去评价,并且改善高等院校所承受到风险控制、管理及风险治理的过程,从而帮助高等院校去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中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仅仅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基础工作,以及内部控制质量管理和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等都需要高等院校加强以及完善。特别是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了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严重影响到了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的职能。并且,当前,中国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影响着内部控制质量的问题。中国不少高等院校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作用缺乏应有理解,高等院校并不是根据自身需要来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变革,而是仅仅是因为政府部门强制性要求而不得不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变革。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机构是监督管理与维护财经法纪等职能,但是其服务、管理及建设等职能被高等院校忽视,而且因为内部审计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导致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在高等院校形同虚设的难堪境地。

(二)中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缺乏独立性

虽然,在中国政策规范下,不少高等院校都建立了相应内部控制机构,但是,由于中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部门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不少高等院校将内部控制部门和财务部门放在一块,有一部分高等院校将内部控制部门和学校纪律监督部门放在一起。这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内部控制部门的独立性。另外,中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委托人一般都是高等院校的管理层,在这样的环境约束下,即使高等院校拥有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内部控制部门依然要受到高等院校领导者管理决策。因此,内部控制职能受到了高等院校管理者的影响,那么,内部审计独立性就变得非常薄弱,就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另外,在高等院校里,内部控制人员容易受到人事制约,人事部门严格控制着内部控制人员职称、晋升、考核、调动等问题,而人事部门又受到了高等院校管理者的管理。由于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受到高等院校内部利益关系羁绊,内部控制人员独立性就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中国高等院校缺乏先进内部审计的方法与手段

当前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主要针对还是高等院校的财务收支开来展开内部审计工作。中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沿用传统意义上内部审计办法,仅仅是根据高等院校的财务账目来进行账目内部审计,高等院校财务部门简单将高等院校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差异性作为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重点。中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不够高,导致了高等院校内部审计难以适应中国要求逐步增多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有些高等院校在建立财务规章制度、规范财务工作流程以及程序,规范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加强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由于这些高等院校缺乏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导致高等院校建立许多规章制度无法得到准确落实,许多内部审计工作都缺乏应有的控制标准,没有将内部审计责任落实到实处,内部审计工作也不能认真贯彻执行,最终导致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人员行为无法得到规范,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过低。

(四)高等院校缺乏专业内部控制人员

由于高等院校用人制度改革力度相对较低,在高等院校还没有建立起有效人才流动体制,因此,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人员数量比较少。例如,中国2013年,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仅有1000来名内部控制人员,并且,这些内部控制人员之中专业内部控制人员仅仅有800名左右,在中国100所高等院校中平均每个高等院校仅仅只有7个内部控制人员。并且,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人员组成结构非常不合理,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人员中以内部控制、财经专业为主,缺乏应有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专业人员,缺乏较高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综合素质较好的内部控制人员。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洞察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针对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的一些建议

各个高等院校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工作,在高等院校内部管理以及对高等院校廉政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度重视并且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视。因为只有得到高等院校领导重视,高等院校才能顺利展开内部审计工作,这样,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才可以得到提高。高等院校应该建立起健全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并且对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定期研究、检查和部署内部控制工作,高等院校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审查批复高等院校年度工作计划,并且严格审查内部控制人员制定内部控制报告,监督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决策执行,并且应该使得内部控制工作变得制度化,并且常规化。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报告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工作考核机制、内部控制成果运用机制以及内部控制人才培养机制等。支持内部控制机构和内部控制人员依法履行内部控制职责,并保证内部控制工作条件。对成绩显著的内部控制人员进行必须表彰和奖励。

(二)提高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

高等院校应该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分部控制职责、科学进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原则来设置独立内部控制机构,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由专职内部控制人员来进行编制,并且高等院校应该为内部控制部门配备具有内部控制的岗位资格以及专业内部控制素质内部控制人员,还可以根据高等院校实际工作的需要,来聘请高级特约兼职审计人员来进行定期性的内部控制工作监督。并且,高等院校在进行内部控制机构设置时候,高等院校还应该充分考虑高等院校各个部门领导岗位互相牵制,以增强高等院校内部控制部门独立性。中国高等院校应该借鉴国外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成功经验,建立内部控制部门,以保证内部控制机构独立性。例如,现阶段,中国中央财经大学已经开展了建立内部控制部门工作,并取得了相应成功,因此,其他高等院校也应该借鉴此成功案例,发挥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在提高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作用。

(三)提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方式

高等院校应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适应高等院校发展要求的内部审计方法,是提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质量,完成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任务重要措施。高等院校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控制人员应积极学习先进内部审计方法,提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在最大程度地降低高等院校内部审计风险,不断提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质量。高等院校应该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职能来开展专项内部审计工作,提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在财务工作中所占比例;并且在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问题,应该采用分析具体情况,研究分析相应对策,确保高等院校可以实现内部审计职能。

(四)高等院校应该加强内部控制人员培养

由于内部控制的领域相对来说比较广,内部控制要求内部控制人员不仅要拥有专业财务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因此,高等院校在选择内部控制人员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人员选择过程,还应该调整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人员结构。高等院校还应该通过对内部控制人员培训,提高现有内部控制人员水平不断提升内部控制人员知识水平,真正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强化对内部控制人才教育,确定内部控制人员职责,加强内部控制方面纪律管理。

结论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入改革,国民更加关注教育事业,高等院校内部控制部门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各个高等院校内部控制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一切工作围绕着提高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来开展,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事业才可以得到蓬勃发展。内部控制是保护高等院校经济秩序合理运行保障。现阶段,中国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工作面临许多的问题和挑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要有紧迫感,在内部控制方式应该不断进行创新,让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其职能,确保高等院校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高校教师高级访问工程师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4日

一、高校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意义

(一)高校公共管理需要与精细管理需要。加强高校内部公共管理,防范高校财务舞弊与腐败案件发生,实现高等院校的办学目标和高校竞争力,是高校公共管理和精细管理的需要。高校是公共资源的重要占有和使用部门,更是这些资源的受托责任部门,其受托责任包括受托财务责任与管理责任,且两者并重。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加强对组织高校经济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评价。

我国自古就有精细管理的管理理念,它作为当代工业时代的一个主要管理模式,在西方国家早就得到了全面应用和推广。目前,精细管理除了在广大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之外,还有一些高校也开始引入这个方法。但高校的精细管理不是对企业的精细管理的内容、方法的照搬和移植,而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有四个层面:(1)价值层面,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决定了高校作为一个学术组织,其存在的价值主要在于育人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服务价值。因此,高校实施精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其自身的育人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服务价值;(2)效益层面,高校实施精细管理必然要注重效益,但不仅是经济效益,而是包括社会效益在内的综合办学效益。高校综合办学效益应是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机统一;(3)机制层面,高校实施精细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学校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的高校运转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来“固化”,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根据高校的特点和运转,科学地制定制度,同时也要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地调整完善制度;(4)方法层面,高校实施精细管理的基本方面包括:一是与企业管理相同的方法,主要有细化、量化、流程化和规范化;二是与企业管理不同的方法,主要有多样化和个性化。

(二)高校资产管理与资金控制存在问题。高校资产管理与资金控制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资产管理与资金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财务核算管理与资金控制不严。因为财务核算管理不严,加上高校科研活动和教学业务的特殊性,承担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各系部和科研机构是资金使用的主体,导致了很多资金使用权限分散,最终导致了高校财务和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和教学经费的监控不够;第二,高校的资产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低下。高校管理层存在大额利用公职铺张浪费、假公济私等现象。高校学科建设、科研经费、基建工程等专项资金的管理缺乏财务透明度,各相关部门和院系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第三,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使用的各种国有资产不能及时地准确核算和控制,存在大量国有资产没有入账,且很多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极低。

(三)实施内部控制与审计实现办学目标。要建立约束机制予以规范和强化高校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保证其良性运转。高校的内部控制审计有助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内部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促进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劣与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是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开展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与高校内部审计有助于提高高校财务信息质量,有助于规范高校的办学秩序,对育人环境的优化、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均起到积极作用。

二、高校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问题原因分析

(一)高校内部控制审计观念淡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规章制度和各项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是否齐全与完善。但是,在各部门或院系里有重大经费决策权的中、高层干部的内部控制和经费使用观念淡薄,未能意识到内部控制对高校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多数偏向于形式主义,导致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而形同虚设。因为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实施与逐步完善,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二)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不清。高校属于非营利组织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它是介于企业与行政机关之间的事业单位,其内控评价机制与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机制职能作为大方向上的指引,不具有普遍适用性。而财政部制定的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其内部控制的内容缺乏可执行性。各高等院校在开展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时,应严格参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实际发展状况针对性地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三)高校风险管理审计实施困难。如果高校设立内控风险机制,便能及时识别风险类型,确定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程度,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现阶段高校快速发展都潜藏着办学经营风险隐患和财务安全风险隐患,但是风险管理审计在现实中却很难开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53所(含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47所,独立学院275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成人高等学校292所。公立性质的高校以稳定标准的财政生均拨款和学生学费作为办学的主要资金来源,按照招生计划招生并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因此,学院领导及广大教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严重缺乏,没有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制度,缺乏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审计。

2、针对高校现状来讲,风险类型较为复杂,增加了风险管理审计的难度。(1)谁都知道高校是事业单位,高等教育又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发展,怎么会像企业一样破产呢?作为“亲娘”的政府肯定不会让自己的“儿子”饿死,这就产生了一个“子债父还”的论调,高校认为只要贷款是用来办学校、兴教育,就算将来还不起,政府也会买单的。于是乎,在高校扩建潮中,高校领导若不结合现有的发展状况和既定的发展目标需要办理贷款,定会造成债务负担过重,以至于无力偿还,深陷于过度举债的泥潭;(2)决策失误、血本无归的投资风险。由于现阶段高校办学自的增强,逐渐形成了多渠道筹资手段,而不再是以往单一的财政拨款方式。在对外投资方面,由于高校不像企业那样适应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和复杂的经济业务,对某些新情况没有及时相应的对应策略,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从而导致了盲目筹资或错误投资,造成投资期满本金收不回的风险,实现不了资金的价值。

三、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控制的感知

1、内部控制是一种理念。内部控制不是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除了存在于制度中,还存在于文化、价值观上。也就是,内部控制不仅是规章和制度,还应成为所有高校教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2、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内部控制贯穿于高校各项业务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内部控制是一个定期评估、持续完善的过程,而不是单一的财务控制行为。

3、内部控制责任主体多元化。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要规范高校内部所有人员的各种行为,内部控制不仅是高校领导层的事情,同时还关系到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不同的人在高校的内部控制中承担着各自不同的职责。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是高校为适应加强内部监督,提高其管理效率而设立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应服务于高校改革发展的方向,使内部审计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服务。在做好内部业务监督的同时为院系领导或相关部门提供可供参考的决策依据。只有当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与服务职能并重,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再控制的作用。

(三)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人才是审计事业成功的保障。但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与审计工作发展必需素质尚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现有素质与评价必需素质差距比较明显。要切实履行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发挥好审计的免疫作用,现阶段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

(四)完善高校内部审计体制。高校数量的增加、招生人数的扩大,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是,在市场化的大环境下我国高校的会计制度并没有长足的改进,很多高校依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高校会计制度。高校内部审计自然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高校甚至视之为虚设。各高校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应有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赋予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相当的独立性,有效地开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控制得到有效落实。

(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1、加强风险管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高校管理的内容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只有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高校应对引起风险的校内外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估,当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时,还能及时应变和调整,采取对应的措施,从而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以合理保证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2、加强信息沟通。内部控制的效果直接受到相关人员的影响,高校应设计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机制,使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能在高校各部门和各层级间沟通,让执行内部控制的人员了解内部控制的对象,明确自身的职责,形成各内控执行人在日常业务活动中相互监督,有权拒绝违法的行为并通过信息沟通反映业务管理中的不适当行为。

3、建立控制措施。只有将内部控制活动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取得应有的成效。因而,高校应不断更新控制观念,把内部控制“嵌入”于业务活动流程。同时,高校管理者应根据业务活动流程的持续开展,对其内部控制进行完善,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安存红,高祥晓,郭薇.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的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5.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学校内控制度具体措施

一、前言

学校虽然不属于盈利性单位,但是随着财政性资金对学校投入量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财务管理效果是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防止教育腐败的有效手段,从这一角度出发,学校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识到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应根据学校管理实际积极构建健全的内控制度,实现对学校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保证学校的财务管理处在可控状态。但是从学校的实际管理过程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学校内控制度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内控制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我们应结合学校管理实际,对内容制度予以不断完善,使内控制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学校内控制度的现状和不足

目前来看,学校内控制度的现状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人员缺乏执行系统的内控制度的专业素质

很多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的财务人员有一大部分是从教师转入财务管理工作的,凭借的是多年的工作经验,没有系统的财务理论基础和专业敏感度,对于内控这样一个系统工程缺乏执行能力。

(二)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有偏差

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不切合实际,执行起来难度大;单位领导不重视内控管理,有关人员不执行相关制度,导致执行效果差。

对于学校而言,内控制度作为基础的管理制度,要想保证实行效果,除了领导要高度重视之外,还要在学校内部形成内控管理的良好氛围。但是从学校目前的管理来看,领导不重视、工作人员不执行,成为困扰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所以,在学校管理中必须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三)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

在学校等行政事业单位里使用会计、出纳工作管理规定及现金管理规定,这些规定明确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但规定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并偏重于财务人员职责方面问题,不能称作内部控制制度。

从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来看,内部控制不明确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内部控制不明确,岗位设置不合理及职责不清等问题,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积极效果的发挥,不利于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的执行效果,同时也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为此,岗位设置不合理问题必须得到改善。

(四)缺乏实质性的内部审计监督

多数学校没有设审计部门或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审计知识、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学校内控制度的具体措施分析

从学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想完善学校内控制度,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针对目前队伍现状,进行有效的培训

应该针对单位实施内控的目标和方法、建立内控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内控的设计和实施等市政事业单位内控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培训,针对目前涉及到的相关领导及执行层面的人员特点,以现行单位的具体案例进行讲解,根据学校的特点制定出标准的工作实施细则,给予参考。

(二)必须引起领导,即“一把手”的足够重视

制度制定的再完善,要落实的关键仍然是“人”的因素,内控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法人,但是中小学校的法人往往是教学骨干,重视教学,忽视总体的后勤管理,有些学校甚至提出“大课堂,小行政”的理念,要求一切为了课堂服务,不重视内控程序,造成很多以教育名义的违规行为,因此在内控管理中,除了应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将提高财务管理效益作为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控制度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学校管理需要,达到提高学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目的,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基础制度,为学校管理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外,必须明确内控制度的严肃性,“一把手”必须给予总够的重视。

(三)建立必要的检查评价机制

为了保证学校内部控制能够实现有效监督,我们应从建立检查评价机制入手:

1、设置检查评价组织

进一步健全学校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体系,赋予内部控制监督员一定的权力,实现对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监督和评价。

2、健全检查评价制度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取得积极效果,应根据学校内部控制实际,进一步健全检查评价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取得积极效果。

3、完善奖惩制度

在建立检查评价机制的过程中,为了使监督机制能够发挥积极效果,应在健全制度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奖惩制度,提高检查评价机制的实效。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学校作为非营利性单位要想提高整体管理效果,就要积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学校管理实际,认真分析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制定具体措施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使内控制度成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振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初探[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06期

[2]宁宏茹.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系统设计[D].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近年来,我国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财务内部管理漏洞越来越明显。为确保高校各项财务活动健康有序的进行,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与合法,维护资产的完整与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办学效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完善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管理,有利于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与教学、科研等方面协调发展。

一、我国高校财务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模式、制度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是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依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管理层对财务内部控制不够重视

我国高校的有些领导认为学校财务的主要任务是资金核算,只关注对资金的监管,而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理解有偏差,有些管理层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各单位审计部门的工作,内控的任务就是对学校各类管理制度的汇总,或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监管成本和资产的安全性,把对各项业务制度的执行等同于加强内部控制,加之组织机构不合理、少许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对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导致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不仅会影响财务风险的防范和财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还会让某些人在一些环节上有机可乘,这不仅不能有效的防范风险,降低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还将影响高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二)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的办学资金来源由原来的财政拨款转为以财政拨款、各项合规收费、校办产业收入和各类培训为主,以捐赠、横向科研收入等为辅的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办学规模的扩大化和经费来源的多样化,促使各高校开始了新校区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改造、重建,学校在经费紧

缺的情况下,大部分通过向银行贷款进行筹资。受传统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影响,高等学校管理层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理念普遍淡薄,大部分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机制。所以,我国高校财务工作的重点依然是事前预算、事中核算、事后决算等规范性会计工作。由于高校领导层缺乏风险意识,存在依赖政府买单的思想,可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发生财务危机,学校的整体发展将会受到重大影响。

(三)高校财务重核算,轻内控

1.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定不健全。近年来,有些高校建立了相关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缺乏一定的连贯性、科学性。多数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对日常会计核算进行稽核和监督,而疏忽了对不常发生事项的监控,这务必会影响到某些环节的正常运行。另外,有些高校只关注具体的内部财务控制活动,如对货币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控制,而忽略了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以及效果评价,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1)没有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进行设岗;(2)尽管遵循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但是在人员紧缺或特殊情况尤其是假期值班时,常会出现不相容岗位由同一人干;(3)授权审批制度不完善。如部分高校财务的系统维护员在未经管理者的授权审批下,可不留痕迹的自行修改财务系统数据。

2.预算管理不规范。

第一,高校管理者不够重视部门预算的编制。管理层一般都认为:预算管理就是编制预算报表,而预算报表的编制就是根据上级部门给定的预算控制数进行编制,报表编制完成就认为预算编制工作的完成。另外,部分高校管理层误以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认为预算编制的整个过程、上报、执行情况分析和最终的评价均由财务处完成。然而,要确保高校预算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相关部门都必须发挥基础作用,积极的参与到部门预算的编制中。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若没有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组织指导,没有各部门的参与和执行,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编制当年预算时,参考上年的财务数据,并在其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调整,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平衡各部门间的实际需要和工作重点,也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财务没有各类教学、科研活动支出预算情况,无法进行成本核算,在编制预算时缺乏各类费用标准,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所引起的。

第三,预算执行力度弱。有些部门领导没有按照实际工作重点来合理安排预算,认为申报项目越多越好。部分领导在安排预算时只考虑本部门,而对学校的综合财力考虑甚少,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该部门有的项目开支甚少,有的根本就没有启动,从而造成预算资金的占用,挤占了别的项目经费,从而影响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四)内部控制监督措施不完善

内部审计是对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监督,它对高校各项财务活动起到有效的评价与监控。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形同虚设,部门人员不具备独立性,从而使其无法发挥有效的监控作用。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设置了内审部门,部分高校的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也有部分隶属于纪委部门,由于内审部门人员的有限性,要完成对学校所有财务工作的监督存在困难。高校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审计部门没有参与,没有发挥到监督作用;在日常财务工作中,审计部门也无法进行有效及时的检查和监督。内审仅仅是针对高校一定金额范围内的基建、维修和改造项目,而对于大型的修缮、改建、新建项目,目前采取的是审计外包,由于学校内审部门基建审计业务水平的有限性,难以做到对外包审计的稽查和监督。

(五)信息交流不通畅

目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信息化程度并不高,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轻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高校信息化建设虽然已实施,但各部门相关人员甚至个别领导很少或不愿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资源共享,还局限于以前的电话咨询、手工记录等模式,这务必会影响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使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和反馈不通畅,影响高校内部控制的效果。例如,在学校预算、收费及政府采购等方面,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不顺畅,就会出现费用支出范围是否合规,支出标准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等一系列问题,这不但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容易滋生腐败等现象。

二、加强我国高校财务内控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是高校财务内控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增强高校管理层的内控意识。领导要以身作则,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和以点带面作用。其次,高校校长要直接领导并负责,并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另外,应当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财务、纪监部门、基建、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除此之外,领导者需让全体教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内控管理不仅是领导、财务部门和内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事情,更需要所有人的配合与监督,要让他们树立起全体性和全程性的内部管控意识。只有这样,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才不会流于形式。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财务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控制所能意识到的风险,而不是消除一切风险,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建立风险评估系统,以识别高校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其健康持续发展构成的风险程度。在具体措施上,应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选择有效的财务指标,进行科学组合,对每个财务指标设置预警值,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内控系统,对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如债权、债务、投资等方面加以经常性监控,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风险,有效的应对风险。同时,对可能发生的重大财务风险或突发事件,应制定有效的应急措施、明确到具体人、规范应对程序,使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妥善的处理,合理保证高校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保障学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三)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制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做到实处。根据最新政策法规,在2012年国家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规定下,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抓好贯彻执行,真正把内控制度落到实处。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高校在设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时,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使不相容岗位能够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对重要岗位和比较敏感的岗位进行定期轮换,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从而促进工作质量不断提高;(2)加强内部授权审批控制。高校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依照授权审批程序执行,尤其是对重大事项,要建立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必须经相关部门经过可行性论证后提出方案,主管领导审阅后提交院长办公会、党委会讨论,必要时可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3)制定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合理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实现高校财务内控目标的前提。

2.完善高校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按照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依据相关制度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指标,预算一经批准,各单位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额度、开支范围执行,加强支出审批,杜绝超预算、超范围支出情况的发生。无特殊原因预算不予调整,确因临时、突发性工作任务的支出,必须按规定程序履行逐级报批手续。

为加强高校内部控制,提高预算编制质量,首先让高校领导了解全面预算的重要性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其次,各部门、处室都应参与到预算编制中,从而使预算更切合实际、更全面高效;第三,为体现预算的严肃性,加强预算的刚性管理,高校应在新《预算法》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最后,高校要明确预算管理体制及各预算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职责权限、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

(四)建立有效的内审制度和评价机制

内部审计是监督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其通过对财务收支、财务信息的真实与合法,对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进行监督检查,促使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为了有效的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评价职能,需从以下几点做起:(1)要保证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2)内审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能力等方面的提高;(3)要拓宽审计领域,不能仅局限于基建维修、改建、新建等项目的审计,要将高校的日常收支、各部门的创收和分配情况等事项纳入内部审计的范畴内。(4)内审部门要改变以事后审计为主的审计方式,要采用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五)完善信息系统控制,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信息系统可以促进高校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减少人为操纵因素;作为高校的教职工,都应学会信息系统的使用,通过系统及时了解学校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信息反馈。高校应建立财务账务管理、收费管理、教职工工资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务系统管理等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共享相关部门的数据信息,发挥全面评估风险的有效性。通过信息系统的使用,向管理者、信息需求者及时提供全面、准确的会计和管理信息,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发展动态、重大问题和所需信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这不仅有利于确保高校资产完整、防止舞弊行为的出现,还能为高校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本文从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包括管理层对高校内控不重视、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内部审计不到位和信息交流不通畅五方面,提出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建立完善的高校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财务内部审计制度和加强信息交流五个针对性的措施来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文明.完善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策略探析.2014.(36).107-110.

[2]丁家源.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之我见[J].会计之友,2014(12).105-107.

[3]莫天奇.高校财务管理内控效能研究[J].会计之友.2013.(10).113-115.

[4]王小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5(2).37-40.

[5]吴秋生,杨瑞平.内部控制评价整合研究[J].会计研究,2011,(9):55-60.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高校后勤;内部控制;思考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不是传统的查弊和纠错,而是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内部管理的具体表现。近年来,因为内部控制不善或不当导致企业巨额损失的案例屡屡出现,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完善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现代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当前,高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中,开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但在内部管理上依然比较薄弱,由于内部控制不善而导致的各类经济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笔者根据国家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文件精神并联系高校后勤实际,就如何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企业内部控制提出几点看法。

一、高校后勤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企业内部控制是促进高校后勤实体防范重大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层、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共同实施、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提高信息报告质量、维护资产安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近几年来,大部分高校后勤进行了社会化改革,组建了高校后勤实体,并开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高校后勤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在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过程中,高校后勤企业化的运行机制还很不健全,在市场经济运作体系中,高校后勤实体各种潜在的风险日益显现,财务舞弊、会计造假、投资决策失误与内部管理不健全导致企业巨额损失的案例屡屡出现。事实证明:“内部控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内部控制是万万不能的”。高校后勤实体防范重大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二)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企业内部控制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高校后勤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高校后勤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建立起“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实体。面对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高校后勤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后勤企业必须苦练内功,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实施科学管理。科学管理要求高校后勤企业建立包括科学领导制度和科学组织制度在内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而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它对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健康、正常、有序进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企业内部控制是从根本上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内部控制包含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高校后勤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从制度管理上惩治腐败,防范风险,不断提高现代后勤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推进企业的发展。近几年来,高校后勤企业个别领导产生违法违纪现象,这与市场经济体系发展阶段中权力监督缺位的问题有关。同时,企业内部控制薄弱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正是因为如此,高校后勤企业急需根据国家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快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二、高校后勤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一)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以及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承担风险能力等相适应,并及时进行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来保证有效控制。

(二)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思路

高校后勤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立足高校后勤实际,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指导,紧紧抓住高校后勤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积极、有效地组织实施。在组织实施中,应注重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内部控制贯穿高校后勤决策、执行与监督的全过程,要求覆盖每一级组织实体以及所有的业务事项,并要求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应坚持制衡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高校后勤切实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体系,并与后勤企业行业的特点、经营规模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真正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控制到位、执行有力”。同时,还需考虑管理成本与效益。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高校后勤企业应当随经济环境的变化,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化而日益完善,与时俱进地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真正发挥其“防火墙”的作用。

三、高校后勤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构想

(一)加强高校后勤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

“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对内部控制而言,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后勤实体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职责还存在许多误区,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健全。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董事”不“懂事”,经常只有一个“虚职”,且几乎都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高校后勤企业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首先要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保证投资者的利益真正受到保护。

(二)健全高校后勤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体系的建设

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一个健全的企业组织结构提供了日常经营活动的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框架。企业组织结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及控制效果。高校后勤企业在构建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且关键的一点就在于界定关键区域的权、责,以及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必须遵循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监督与约束,尤其要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权力的监督。但是,目前高校后勤企业在运作中,主管部门对下属企业设置内部组织结构的报批手续,在具体运作中缺乏内部权力的制衡,流于形式。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并能有效控制的内部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体系是加强内控的主要内容。

(三)造就高素质的、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才能的高校后勤企业的经营管理班子

管理层直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负责,负责组织、领导单位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高校后勤企业是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中演化而来的,现代企业管理这方面比较薄弱,还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的运行机制,高校后勤管理阶层(经营班子)的管理素养、理念及管理风格,都深深地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成效,高校后勤企业的违法违纪案是由于管理者的操守与品行不良所致。同时,后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又使违法乱纪有“空子”可钻,因此,应加快提高后勤企业的管理者队伍的建设。

(四)促进现代化、品牌化、人文化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企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往往是现存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企业成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它具有一种很强的凝聚力,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阻止企业的衰败,同时还可以推进企业的健康、协调发展。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在高校后勤企业经营管理中十分重要,并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高校后勤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培养与优化,把高校后勤的传统文化和现念有机结合,将“服务育人”贯彻于后勤工作的始终,使其保持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使其与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趋于一致。

(五)建立和健全高质量的高校后勤内部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企业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以会计为主,提供有关企业财务方面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还提供很多非财务的信息。企业的信息系统不仅是企业控制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要素。一个健全的信息系统应该能够提供质量较高的信息。所谓高质量,是指内容适当、及时、正确且可取得。高校后勤企业应根据内部管理与控制的需要,设立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高校后勤企业管理层及时掌握企业营运的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事情。目前很多高校后勤企业已经着手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但应注意要加强实质的管理与控制。

(六)建立全面的高校后勤风险评估体系并实施良好的内部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后勤企业在业务开拓中的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其内部控制的执行也深受影响。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不可能脱离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及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因素,高校后勤企业应该对内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对外分析外界的机会和威胁,考虑自己的生存机遇。不仅在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进行科学分析,而且在企业日常的内部控制过程中也应该这样做,才能将风险降至最低。特别要注意的是,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风险最容易发生,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环境改变时的评估分析与管理。高校后勤企业在内部管理中,控制活动要针对关键控制点而制定。一般根据其经营活动的五大循环即采购循环、销售循环、付款循环、收款循环和理财循环等分别设计其控制活动。例如,企业的采购循环就应注意请购单、订购单、采购单等的授权与审批,要注意对采购的单价、质量、数量等的审核。

(七)加强高校后勤企业的内部监督管理工作

要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应设立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改进。内部监督可通过日常的、持续的监督活动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进行个别的、单独的评估来实现,或两者结合。高校后勤企业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实施,如:1.内部审

计。在高校后勤企业各个层级的人员中,就内部控制而言,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既是后勤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被赋予了新的职责和使命。笔者建议高校后勤集团建立必要的内部审计组织,独立于其他部门,受董事会领导。2.会计工作管理小组或经济管理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新趋势是实行“控制自我评估”,意指每个企业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果,目的是了解企业存在的缺陷以及可能引至的后果,并自己先采取行动改进这种状况,而不是等内部审计人员审计后处理。集团可通过该组织试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分析研讨,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总之,高校后勤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不是短期内就可完成的,各高校后勤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有效地组织、落实,更重要的是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应高度重视产业系统(包含后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提出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管理。只有这样,高校后勤企业的内部控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促进高校后勤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财会[2008]7号.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高校财务;内控体系;执行;监督

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高校财务内控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高校在近几年的扩招发展之下,高校规模越来越大,所拥有公益性资产成倍增长,可以自主使用的财务资源也非常多。然而,如今我国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尚不够健全,高校少数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法制观念淡漠,贪污、舞弊、侵占高校资产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迫切需要我们健全高校财务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完善高校财务内控体系。推进高校财务内控体系建设,既可以确立我国高校财务内控体系的基础框架、基本规范,又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有效地防范高校财产经营管理风险,还能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促进高校提高财产使用效率和效益。

二、高校财务内控体系问题分析

我国高校财务内控体系尚处于发展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务内控体系建立认识不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范围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内部会计控制上。这种以内部会计控制替代财务内部控制、以控制活动替代控制五要素的状况是一种普遍现象。显然,这是对财务内控体系认识不足的一种表现。而且很多高校仍习惯重视教学、科研,轻视内部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意识薄弱,不善于财务风险评估和控制。人员的培训力度也不够或者制度的制定脱离实际,导致某些制度降低办事效率,甚至无法执行,财务内部控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财务预算管理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高校财务预算控制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是预算管理。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对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并不重视,造成预算编制的过程不透明,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或者预算编制的时间不够,导致预算不准确或者不能达到全面的覆盖。这就让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中,不能按照原有的预算来执行,执行力度不够,会导致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混乱化。

(三)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财务人员的能力、诚实品性以及对自身的管理是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我国高校管理水平、人员素质都不高,缺乏敬业精神、管理能力不强。且存在对外提供虚假或不真实的财务信息,内部监督流于形式,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给贪污、挪用高校资产等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严重扰乱了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秩序和环境。

(四)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很多高校的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部审计部门来实现,而内部审计机构最初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建立起来的,高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的作用,认为审计的功能仍然是查错防弊,注重事后监督,不注重事前、事中的控制;重视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忽略对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评价。而且,内部审计部门一般受管理层领导,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内部稽查、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和履行职责效率等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推进财务内控体系建立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机构

实施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内控制度,要按照严格、详细、具体的原则,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由于我国高校的规模一般都很大,管理的幅度大、层次多、信息量繁杂,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做好财务内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有重点、有目的的专项调研工作,及时总结、提炼和推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财务内控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工作思路,上下结合,合理有效地制定制度。

高校应建立专门的财务内控管理部门,以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高校财务活动的健康运行,不仅要依赖于学院党委、院长、财务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对财务活动的有效管理,还要加强财务、审计、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财务活动的监督并注意各种监督形式间的配合。最终达到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健全制度、规范运行的目标。

(二)构建高校内部财务监督体系

一般说来,财务预算、资金结算、项目建设和物资采购等都是高校运转与发展的重点环节,是高校避免和化解可能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高校应通过合理授权,使各级人员职责清晰,运转流畅,避免审批权限过分集中。加强宣传与培训,形成全员把握关键点的意识,既利于内控制度的实施,也利于集体监督风气的形成。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任务,高校内审部门要将对学校财务收支的审计列入审计工作计划,使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常态化。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能,不断强化内部监督。

(三)完善财务内控体系,加强高校预算控制

高校预算是对高校的财务收支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活动,目的是为了强化高校经费的分配和监督职能。高校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经学院党委集体讨论审批后由院长负责组织实施。学校预算一经确定不得擅自修改和突破,预算的调整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一个合理的高校预算,加上严格的执行和控制机制,可使学校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对保障高校业务、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和高校教育事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培养财务人员的财务内控意识,配备合格财务人员

财务内控体系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必须由每一位财务人员自觉地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因此要着力培养全体财务人员的内控意识。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为内控制度的实施建立良好的氛围,使全体财务人员树立财务内控理念,掌握财务内控知识,自觉地将财务内控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加强财务内控工作网络和业务骨干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合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总之,推进高校财务内控体系建立是发展趋势,但又不能操之过急,难以一蹴而就。需要借鉴相关理论和国内外成功实践经验,结合高校的发展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和探索,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为高校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志亮.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初探.事业财会,2006(1).

[2]吴小梅.简析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关系.会计天地,2007(3).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已从单纯的服务型转化为自主办学的主体,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活动日益复杂。为了提升实力,大多数学校都扩大规模,新建了教学楼、图书馆和体育场馆等,特别是由于重点学科建设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强力推动,短期内购置了大批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图书、设备等,在这种形势下,高校的财务工作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高校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工作与高校教学、科研同步发展。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

1.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高校是事业单位,以往经费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因为没有成本核算的要求,会计核算相对较为简单,所以忽视了内部控制的建设。控制目标也仅限于会计、出纳人员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合法性,过多地强调服务功能,忽视了财务的控制和分析功能,造成事后算帐多,事前控制少的被动局面。在新形势下,高校越来越讲求经济效益,原来的保守观念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必须转变观念,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设。

2.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针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各高校只能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一些不完善的控制制度,或者用别的规章制度代替,所以导致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全面:有的高校只强调对预算内经费的控制,而弱化预算外,特别是创收收入的控制;有的高校未将校办企业和后勤实体单位纳入控制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有的高校对各项收支款项有较明确的内部控制措施,对各种往来款却控制不严;有的高校对基建、对外投资等控制也不到位等等。

3.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监控力度不够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检查流于形式,稽核的范围有限,缺乏完整性和警觉性。有些高校没有设置审计部门,或者虽然设置了审计部门,也没有真正地发挥出监督作用,各级财政部门也没有及时对高校财务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检查,导致监控力度欠缺,影响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二、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内部控制是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是从内部牵制、会计控制发展起来的,属于管理的一部分。内部控制是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并通过制度和程序的执行来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是衡量各单位管理的重要标志。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蓬勃发展的高校事业中,更要抓好内部控制,以保证教学、科研的顺利发展。

2.高校的廉政建设和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的行为对学生的能力及人格的培养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由于高校自的不断扩大,高校内部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为净化高校风气,必须加大反腐斗争的力度,加强廉政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加紧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标本兼治、消除隐患,保证高校的健康发展。

3.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高校资产安全完整的保障

近年来,各高校抓住高教改革的机遇,加快发展。在重点学科的建设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推动下,高校的资产和负债总量大幅度增加,高校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规模庞大,如果管理不善就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资金浪费等问题。要确保这些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的升值,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为高校资金的运转和资产的安全提供保障。

三、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高校领导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并加强对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提高教职员工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和激励教职员工正确地、自觉地履行职责,以保证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法规建设,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仅限于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对会计、出纳业务处理的规范性、合法性进行控制,对于基建、投资、财务风险等都缺乏强有力的控制,所以对这些新出现的业务更要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另外对高校中尚未纳入财务内部控制的部门和人员尽快建立约束机制,使财务内部控制全面发挥作用。

3.必须充分重视财务内部控制中“人”的因素

控制和管理一样,越来越柔性化,逐渐成为一门艺术,人的知识、能力、品行及主观能动性成为一切控制的焦点,人的因素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功能的有效发挥,一方面需要培养大批既懂会计又懂管理;既懂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高校会计人员作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管理和执行者,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会计环境。

4.加强审计机构的建设,完善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

高校应强化内部审计机构,配备既懂管理,又熟悉业务的高素质人员,才能实现审计的监督职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财务内部控制是否严密有效,能否防止、发现和更正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二是财务内部控制措施是否一贯有效实施,包括对执行收支业务的合法性,以及资金核算、帐务处理的正确性进行严格监督,还应对学校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程序以及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会计核算、投资收益、投资管理等情况进行定期审计或抽查审计,对内审发现的问题必须严肃处理。

总之,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工作,要随着工作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以便更好地发挥防错防弊的职能,使财务工作与高校教学、科研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篇10

一、目前,高校财务风险监控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落实不到位,风险监控不力

1.经济责任制落实难,审计流于形式

针对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出现的一系列财务方面的问题或案件,教育部和财政部在2000年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教财[2000]14号)的文件。对此,一些高校虽然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并没有重视落实和执行。同时,针对高校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也由于缺乏相应的惩罚机制而无法追究个人责任,或因审计本身的独立性存在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不敢揭露,导致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

2.总会计师制度和会计委派制度的作用未被重视,财务治理结构有待创新

大多数高校建立了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与的财经领导小组体制,这对统一领导和协调学校的财经工作、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面临办学多元化、筹资渠道多元化、经济业务复杂化的环境,由主管财务工作的副校(院)长代行总会计师职权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校财经工作领导的要求,需要设置一个不仅精通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善于管理、协调和沟通,而且擅长理财的总会计师来行使这一职权。另外,由于对二级单位财务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实行会计委派制度,监管不力,导致二级单位尤其是一些校办产业或后勤部门出现私设“小金库”、贪污受贿、挪用资金等财务问题。

3.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导致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一方面,从整个学校来说,不少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领导决策随意化,为后面的风险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学校内部财务制度、管理制度不健全,在业务操作和管理上缺乏应有的控制流程,非程序化行为严重,造成学校资产大量流失,比如私设“小金库”、商业贿赂、挪用国家资金等。存在问题最突出的是基建、图书采购、设备采购等管理部门。如,江苏高校教材采购回扣一案就牵出101个“商业受贿人”;南开大学下属的公司出现4亿元资金黑洞,根据审计结果显示:一部分被贪污、挪用,其他则属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债务。

(二)风险管理未成体系,监控制度不完善

1.缺乏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导致风险监控存在较多漏洞,财务问题不断发生

由于高校产生财务风险的领域涉及了包括投资、融资、资金运营和利益分配在内几乎所有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业务,其牵涉对象包括学校领导、各部门、各下属单位、教职工个人等。因此,必须从“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角度去考虑如何监控财务风险。但是目前,不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在实务操作上,对于高校财务风险的监控多是从具体的业务或制度着手,缺乏全局观和系统性,高校将从整体上把握和控制高校财务风险措施还是非常欠缺。

2.缺乏与风险监控相关的运行机制,导致风险监控实施困难

高校财务风险监控的有效运行,必须借助于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和有力的风险监控工具,但是,目前高校的财务信息前瞻性不强、指导性不高。原因在于高校将财务工作定位于“核算型”,注重财务数据的核算正确与否,忽视了效益分析、管理决策的功能,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更不用说风险的大小和影响的范围。而以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等风险监控工具相结合形成一个监控网络,有利于全面、快速地发现和控制风险。但是,目前高校除因为行政隶属关系或发展需要必须认真应付政府审计外,内部审计流于形式,而社会审计几乎从未考虑。

3.缺乏对关键领域的重点监控,导致风险监控效率不高

高校财务风险发生的关键领域主要在对外投资、贷款、基本建设、大宗物资采购、校办产业等方面,但是目前高校对于这些方面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未采取事前重点监控的措施,导致其财务问题不断发生。如不少高校借扩张之名,过度负债,导致“破产”风险;天津大学原校长将学校的1亿元资金交给某公司用于在股票二级市场进行运作,导致至少损失3758.83万元。

二、新形势下高校财务风险监控的思路

(一)纳入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整体运作

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的监控,必须从全校风险管理的角度进行整体运作,从系统的角度构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监控纳入其中。其核心思想是“风险监控”和“风险管理”:风险监控通过采用合适的组织架构、制度安排、风险监控工具和风险预警模型对全校各个领域的财务风险进行监督和控制;风险管理则通过科学的流程设计和管理活动来实现风险的防范、控制和化解。

(二)财务风险监控的内涵

1.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监控,主要是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岗位安排和职权划分来实现的;2.从财务监督的角度(审计、监察和纪检)进行风险监控,主要通过内部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社会审计等手段来实现。(三)实施财务风险监控的原则:关键领域,重点监控

从系统的角度将风险监控纳入风险管理体系,有利于全面发现问题。但是,对于整个高校来说,由于涉及的经济活动和业务都比较多,要及时发现问题还必须遵循管理学原理,实施“关键领域,重点监控”的原则。这不仅能够提高风险监控的效率,对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将风险消灭于萌芽阶段、尽量减少学校的损失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对于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高校财务风险发生的关键领域主要在对外投资、贷款、基本建设、大宗物资采购、校办产业等方面,在这些领域通过设置相关的权限控制、完善内部控制以及不定期实施审计等手段进行督促和监控。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监控的对策一)财务风险监控的组织结构创新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来实施风险监控和风险管理活动,从业务流程和财务监督两个角度实现风险的控制和化解。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经工作领导小组

在这一组织结构中,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与,受学校党委常委会领导。其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主要有两个方面:(1)统一和协调学校的财经工作,研究重要的经济事项,提交学校最高决策机构讨论决定,从财务管理的业务决策上即从源头上监控风险;(2)在其内部成立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专业小组,负责全校的财务风险管理事务,从风险管理的具体业务上即财务监督的角度监控风险。

2.风险管理专业小组

风险管理专业小组由校领导、审计、纪检、监察和财务等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专业人士(包括审计、财务和经济等)组成,受财经领导小组或校党委常委会委托,可以领导内部审计、引入外部审计或配合政府审计完成相关事项或人员的审计,从财务监督和检查的角度监控风险。

(二)财务风险监控的制度安排

1.总会计师制度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财务收支数额也大幅增加,经费筹资渠道多元化,经费支出也多样化,经济活动涉及面更为广泛,其内容愈加复杂,这为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另外,高校内部各级核算单位的创收能力不一,导致出现利益分配等方面的财务自的争夺现象。因此,推行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势在必行。应设置副校(院)长级别的总会计师,对校(院)长负责。

总会计师协助校(院)长全面领导学校财经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制,改善和加强财务管理,讲求经济效益,并对学校的财务状况负责,对学校经济、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负责。总会计师代表校(院)长直接领导学校财会部门开展业务工作,并可受校(院)长委托,领导学校内部审计机构或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

2.会计委派制度

会计委派制是指独立核算二级单位财务机构的负责人(会计主管)由学校委派,并实行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的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取消了会计人员对被派往单位的依附关系,把二级单位的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学校对所属二级单位的财务管理,理顺学校财务与二级单位财务的关系。健全二级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监控其财务风险。

为保证会计委派制度的有效执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实行岗位聘任制,在同一单位不得连任;(2)定期交流轮岗制度,根据需要有计划地进行交流或轮岗;(3)实行回避制度,凡与所派单位领导有亲属关系的,不得派往该单位任职;(4)委派的会计主管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报告制度。

3.内部审计

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的现代内部审计,不仅对高校财务收支活动、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纠错防弊,更重要的是可以系统的方法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对学校风险管理进行审核、评价和监督,为学校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合理的保证。现代内部审计不仅对审计的内容进行了拓展,而且对审计方式和控制关键点进行了革新。内部审计的控制重点前移,把事中、事后审计和事前审计相结合,能够发挥好预防性和建设性作用,把审计工作贯穿于高校运作的全过程,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防。

高校实施现代内部审计,除了一般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合同审计、基建项目审计外,校领导的任期(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尤为重要。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核查财务收支及重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效益性,资产的安全性,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程序与效果,领导干部本人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等,形成审计报告,并建立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交接制度,将审计报告列为高校领导干部工作交接的内容。通过审计报告的交接,高校领导干部能够更加明确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增强履行经济责任的自觉性。同时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专项检查,督促学校进行认真整改和落实,并对整改情况组织专项检查,建立检查监督和整改的长效机制,促进高校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提高财经工作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