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01:32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1

“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活动,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它是幼儿艺术欣赏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此基础上,还要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基本类型,并根据幼儿的接受心理和兴趣点,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基于研究,笔者认为,中国建筑艺术的形式多样、造型各异,为了便于活动的开展,下文根据建筑的结构、色彩、装饰、造型与占据的空间位置等构成的外观特征与象征意义,依据满足人们生活居住需要与精神文化需求的属性,将中国建筑艺术分为园林建筑艺术、宫廷建筑艺术、民居建筑艺术、现代建筑艺术四大类,为幼儿教师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时提供参考。

(一)“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园林建筑是指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下面以苏州“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欣赏为例,说明“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育在不同年龄班应有的不同侧重点。小班幼儿:感知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造型中视觉艺术的美,喜欢观看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作品,能简单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中班幼儿:通过欣赏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作品,理解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的基本组成部分,能简单表述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的特点。大班幼儿:通过欣赏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能够运用美术技能表现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的结构、色彩、造型等。

(二)“宫廷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宫廷建筑艺术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雄伟壮丽,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下面以宫廷建筑艺术中“故宫”欣赏为例,说明“宫廷建筑艺术欣赏”教育在幼儿园不同年龄班各有侧重。小班幼儿:感知故宫的宏伟,色彩的鲜艳,造型的多样性,对故宫的各种布局感兴趣,喜欢欣赏故宫。中班幼儿:通过观察与教师的讲解,能理解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建筑式样,特点是布局方正整齐,各部分之间对称、均衡、和谐,感受故宫建筑的艺术美。大班幼儿:在感知、理解故宫特点的基础上,用涂色、填画、造型等手段,表现出自己对故宫的感受。

(三)“民居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民居建筑艺术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人类最早的、最常见的建筑艺术类型。下面以欣赏“北京四合院”为例,说明在不同年龄班开展“民居建筑艺术欣赏”教育时的侧重点。小班幼儿:感知北京四合院布局,对其布局产生兴趣,能够运用动作和表情表达欣赏后的感受。中班幼儿:通过观察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理解对称建筑艺术的特点,知道东房、西房、南房、北房的名称和位置。大班幼儿:在感知、理解北京四合院布局的基础上,能通过动手制作北京四合院的模型,进一步表现自己对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认识。

(四)“现代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现代建筑艺术是指20世纪后建造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代表性建筑“鸟巢”为例,它的欣赏活动在不同年龄班有不同的侧重点。小班幼儿:感知“鸟巢”的造型美和主要功能,对比感知“鸟巢”与鸟窝的相似点。中班幼儿:通过理解“鸟巢”造型特点,知道其用途和意义,感知“鸟巢”的造型美、色彩美和线条美。大班幼儿:在感知与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绘画、手工等美术技能进一步表现与表达“鸟巢”建筑的形状、色彩、结构等,理解“鸟巢”的寓意及其中蕴含的中国现代建筑艺术美。在实施上述类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选择一些代表性建筑物,而且要充分利用本土的优秀建筑资源,让幼儿到现场观察和欣赏,进一步感受身边的建筑艺术美。

二、幼儿园“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的实施途径建议

在了解“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的基本类型并确定了欣赏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网络资源等多种渠道去收集丰富的欣赏资料,供幼儿操作,然后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组织欣赏活动。

(一)在主题活动中系统而灵活地开展

主题活动是近年来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实施途径。在主题活动中应该有“中国建筑艺术欣赏”的一席之地:不仅可以通过集中教学活动开展,也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活动不仅出现在艺术领域活动中,也应渗透在健康、社会、科学、语言等领域的活动中。活动的组织方式应以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为主,让幼儿在多通道参与的欣赏中亲身体验、真切感受到我国建筑艺术有的造型、结构、色彩等要素。也可以通过欣赏照片、课件和拼接图片等方式,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视觉美,理解中国建筑艺术中造型的鲜明特点和象征性,体验其中的情感。还可以通过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开展相关教育。比如,在建构区中教师可以投放一些自制的仿中国建筑艺术的活动材料,如画有飞檐图案的插塑等,供幼儿自主游戏;在美术区投放画笔、纸张、颜料等,供幼儿自主表现出对中国建筑艺术的感受;在表演区,可以投放中国建筑艺术模型为舞台布景,供幼儿戏剧表演时使用;等等。与此同时,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有计划、呈系统地安排中国建筑艺术的教育内容,让幼儿能较为全面地感受到中国建筑艺术的基本构成、突出特点和整体精神风貌,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二)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渗透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教师。通过环境创设这个载体,为幼儿提供一种良好的欣赏环境,帮助幼儿自然地感受和理解中国建筑艺术。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环境创设:一是在幼儿园的建筑装饰风格上突出中国建筑艺术特色,在造型上呈现中国建筑艺术的元素。比如在园内适宜的地方放置按比例缩放的中国建筑艺术模型。二是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中,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运用不同风格的中国建筑艺术元素来装饰中国建筑艺术主题墙,并邀请幼儿参与设计和布置。三是在区域活动中开设中国建筑艺术欣赏区域,特别针对我国多个少数民族建筑艺术模型或图片进行欣赏,如傣族竹楼、彝族土掌房、哈尼族蘑菇房、客家围屋等。

(三)在生活中随机进行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2

【关键词】建筑;社会美;形式美;生态美;

前言

建筑美是艺术和技术结合而创造的一种美,它通过不同建筑材料的运用,以及相应的结构技术条件,以内外空间的组合、体型、立体形式、色彩、环境配合等使之构成内容与形式、目的和手段的完美统一与和谐的建筑形象。建筑美具体体现在它的社会美、形象美、生态美。

一、建筑的社会美

在奴隶社会中,古埃及宏伟而雄浑的金字塔,以超人的尺度,显示了统治者的无上权威,反映了对法老权力的神化。以台基、柱身、檐部为主要构件的希腊建筑,它的神庙形象以开朗、近人的尺度与节奏表现出自由的生活与民主精神,体现了奴隶制民主的理想。在古罗马建筑中,广泛采用混凝土的拱券与穹隆结构形式,以其巨大的内部空间反映着罗马帝国的统治、权力。中世纪城邦的哥特式教堂以高耸的尖塔指向天国,宣扬神权,表现了超脱尘世的基督精神。文艺复兴时期,复古主义集仿希腊罗马的建筑形象,倾吐了对民主的向往,把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结构手法推尊到了典范的地步。巴洛克建筑的矫饰浮华、以过分夸张的激情、过度渲染的富丽堂皇浸透了宫廷的奢侈淫逸与腐朽。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以及其他古代俄罗斯建筑遗迹的无与伦比的风貌则体现了为统一祖国和建立俄罗斯民族国家而斗争的思想。中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宫殿、庙宇及其严谨、对称、层层院落的布局,显示了帝王、神灵至高无上的王权和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统治。而在帝王的园囿、私家园林中,则以追求自然情趣,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以曲折幽得、婉转含蓄取胜,寄托了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由上可见,建筑是从一定的层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背景,体现出了时代美。建筑也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二、建筑的形式美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历代遗留下来了许许多多的建筑文化遗产,至今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艺术价值。尽管由于年代久远,古代建筑早已失去其原有的建筑实用功能,但是那体现在完整的建筑艺术形象中的建筑形式美,却并不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失去其美学上的价值。让我们以园林为例,园林之美,无外乎形、色、声、香,其中以形、色的范围最广,印象也最深刻。无论是山、水、林、泉、楼、阁、亭、廊,主要以形色动人。江南的私家园林,园林多为士大夫,或仕进不遂,或仕后归老,园林为他们读书养性之所,终老归隐之栖,所以园林形式小巧玲珑,别致清新,以显清高洁远之志,恬静悠闲之气,与大自然的优美形态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而北方的皇家园林,为了宣传显赫的皇家声威,宫苑建筑形式显得富丽堂皇,大气威严。“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的说法,形象地说出了建筑的形式美是有法则可循的。看一下我国宫殿建筑形式最大的特点是由两千多年宫殿建筑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布局和陈设,如“前朝后寝”、“五门三殿”、“中轴对称”等格局。以北京故宫为例,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最辉煌的代表,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1406年,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故宫布局为前朝和后寝两部分。前朝的三大殿是宫城中的主体建筑,其中太和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殿堂,是皇帝施政的地方。太和殿之后是中和殿,是皇帝举行大朝前的准备殿,保和殿则是皇帝举行酒宴和进行朝考的场所。后寝在故宫的后半部,以后三宫即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是皇帝办事和居住的地方。三宫的东西两侧各有六处宫院,是后妃们的住所。之后是御花园。最后是神武门,是故宫的北大门。故宫的“五门三殿”都就集中在中轴线上,轴线的两侧由较小而且简单的建筑组成,由此形成对比。除此之外,轴线两侧还有一些摆设如华表、石狮等点缀其中。由此可见,故宫的整体形象显得规模宏大,富丽豪华,为世界所罕见。北京故宫建筑形式是中国特色,那么上海外滩则是西洋气派。外滩自延安东路至外白渡桥附近,沿着宽广的中山东一路,并列着一幢幢具有西欧古典建筑风格的大楼,由于它们气派雄伟,庄重坚实,装饰豪华,色调和谐,线条挺拔又错落有致,形成一派巍巍壮观的建筑艺术风景线,被誉为“凝固的音乐”。沿边有阿脱奴婆式的气象信号台、文艺复兴式的上海总会(东风饭店)、哥特式的中国通商银行、科林斯柱式的汇丰银行、折中主义式的海关大楼,还有美国芝加哥风格的和平饭店北楼、中国民族风格的中国银行、巴洛克式的东方大厦等等建筑。其中阿脱奴婆式建筑的名称可能是英文法文“天文台”读音不规范的“洋经浜”外语的简化译音。文艺复兴式的建筑稳重、纵轴线分明、两边对称、匀称比例、古典式柱子作为建筑的主体。哥特式建筑在12―15世纪盛行于西欧,是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哥特”原是参加罗马帝国的日耳曼“蛮族”之一,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封建神权,提倡复兴古罗马文化,就把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风格称为“哥特”,以表示对这种建筑风格的肯定。哥特风格具有屋面坡度陡、有尖券窗、垂直向上的束柱、飞扶壁与小尖塔、窗花棂等特点。科林斯柱式最早出现在希腊商业繁荣的科林斯城市,到罗马时代更为神庙、宫殿、府邸等建筑所采用。其柱头象一束以纤巧的树叶和花蔓组成的华丽装饰,形似花篮状。美国芝加哥派建筑风格为外形简洁明朗,强调垂直线。中国民族式表现为屋顶为平缓的四方攒尖顶,四周有翘角,上盖蓝色琉璃瓦,楼檐口用斗拱装饰,东立面从高到低有变形的钱币形镂空窗框。大门上方原有孔子周游历国石雕,门前有九级石阶。“建筑以立体的形式体现出时代的精神,这种体现是生动、多变而新颖的。”这足以说明建筑形式美是有着强烈的时代性。实践证明,建筑从来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形式”。

三、建筑的生态美

生态美的第一特征为生命力。生态美是以生命过程的持续流动来维持的,良好的生态系统遵循物质循环和能量守恒定律,具有生命持续存在的条件。如果这一生命持续存在的条件不具备或是被破坏,诸如因建筑的营造造成了景观的破坏、环境的污染、能源的巨额耗费等等,那么这一建筑显然是没有生命力甚至是具有破坏力的,也就根本谈不上美了。生态美的第二特征为和谐。人工与自然的互惠共生,使人工系统的功能需要与生态系统特性各有所得,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这就造就了人工和生态景观的和谐美。对建筑而言,和谐不仅指的是视觉上的融洽,而更应包括物尽其用、地尽其力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美的第三特征为健康。建筑最终是服务于人类的,创造出使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能得以满足且具有健康特质的建筑应是当代建筑师设计的一个原则。“一个能使人类天性得到充分表现的环境,是进化的环境”。

四、结语

建筑是一种历史的文化符号,更是一种地方特色的风情图腾。建筑业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时代的人文精髓,往往可以在属于它们的建筑中追溯到其最深层次的丰富写照。我们要立足本土,结合国情,在建筑创作中充分体现建筑的社会美、形式美和生态美,努力创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

参考文献: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3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是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常规)

复习:

提问:建筑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其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3)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

2.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宫殿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宫殿,因为,几千年来,历代帝王们都不惜以大量人力、物力,在都城建造规模宏大、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宫殿,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享受,并在精神上给人们造成一种无比威严的感觉,以巩固他们的政权。

中国最早的宫殿之一建于3700年前的商朝,以后,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例如汉朝在长安的三大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和建章宫。唐代建都长安后,兴建了大明宫、太极宫和兴庆宫。可惜这些宫殿皆已不存在了。留存到现在的只有明清两代的宫殿了,其中保存得最完好,而且规模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宫殿是北京故宫,俗称“紫禁城”。

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999间半,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周围有十多米高的宫墙和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宫墙的四角矗立着造型精巧、风格绮丽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外貌层层叠叠,异常美观。南面正门是中轴线的起点——午门。

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

进午门,过金水桥,两侧是一间间重复出现的朝房。穿太和门走过东西宽200米,南北深190米的庭园,便是紫禁城中的主体建筑——太和殿,即民间所说的“金銮殿。这是举行最隆重的朝会大典的地方。该殿建于八米高三层重叠汉白玉石殿基之上,每层殿基都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檐下彩画与图案使用龙凤题材。色彩中用了大量的金色。太和殿高居众宫殿之上,仰望宏伟的殿宇,背后是广阔无垠的蓝天,更加威严无比,造成一种威慑天下、惟我独尊的气势,使递次增强的空间序列达到了最高潮。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比三大殿略小,整体布局很相似,又依次列于中轴线上。东西两侧是供嫔妃们居住的东六宫西六宫,即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坤宁宫后是御花园。御花园中“弯曲的甬道,玲珑的叠石和秀丽的亭台,加上栏中花木”,所“造成舒缓、和谐,富有生活情趣的空间氛围”,突出了皇帝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出紫禁城北门——神武门,不远处矗立着50米高的景山,形成山环水抱之势,为这宏伟壮丽的紫禁城画上了重重的句号。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4

实习时间:2010年1月13—18日

实习地点:北京

实习内容:

2010年1月13日星期二晴

今天是来北京的第一天,对于从来没有来过北京的我心里是万分激动。下午我们便去了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

2010年1月14日星期三晴

今天的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我们便来到了故宫。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城墙四角各矗立着一座精巧别致的角楼。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故宫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故宫的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下午俩点我们有来到了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的北海公园。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垂柳依依、亭台楼阁、层层叠石、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富有浓厚的幻想的意境。

北海公园主要的景点有:琼华岛、永安桥、永安寺、善因殿、昆仑石、万福楼、静心斋、白塔……这些景点齐集了北海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

北海公园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接着又来到了闻名响耳的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外部空间构成和商店内部环境给人以美感;建筑景观特点独特;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栉次鳞比到处富丽堂皇,流光溢彩尽显泱泱大气,逛不够的商场,看不够的美景,数不清的游人,顾不及的变化。它是城市一个最耀眼的平台,展示了物华天宝的精致商品,它是城市一个人气指数最高的商业中心,弘扬着中国传统的和现代的商业文化。

2010年1月15日星期四晴

我们来到了清代的皇家花园——颐和园。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接。

接着又来到圆明园,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本资料来源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2010年1月16日星期五阴

“798”艺术区是来源于原有的工业厂房,被这些艺术家们改造的五花八门,各种风格的应有尽有,固有的建筑风格和岁月痕迹被巧妙地加以融合利用。有加一层扩大了使用面积的,有扩出了门廊增加了展示空间的。

晚上来到大家最熟悉最热也是最红的热点——鸟巢,“鸟巢”的设计和特点非常突出,他的外形结构主要由门式钢架组成。整个建筑,抛弃了传统意义的支撑立柱,而大量采用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箱形构件,24根桁架柱托起了世界最大的屋顶结构,成就了全世界建筑业的一大壮举,所以,又被称为“人类建筑文明史上的惊人杰作”。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5

故宫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和认识。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无法回避它作为皇宫时特有的价值与意义。故宫曾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当时叫紫禁城,在491年的岁月里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执政。这里是封建王朝的权力中枢,在国家历史中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文化的角度看待故宫,或者说了解故宫文化,对我们认识故宫是很有裨益的。

故宫文化就是宫廷文化,是作为紫禁城皇宫时的文化。故宫文化也是丰富多样的,这里主要介绍宫殿建筑、宫廷收藏以及宫中的文化活动,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宫廷的各种人物,特别是紫禁城的主人、贵为天子的皇帝。

宫殿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类型,故宫则是历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典范,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最高水平。故宫的规划设计依据的是《周礼・考工记》,从中可见“五门三朝”、“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等体现儒家的理想和封建礼制。故宫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文化意义。

从政治上讲,故宫既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威权的反映,也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重要象征,是一个政治符号。在中国历史上,坚持传统的宫殿制度又与政权的继承性、正统性联系在一起。因而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政权,为求争取汉族上层分子的支持与合作并减少汉族民众的反抗,在所建政权的形式和宫殿及都城、礼仪等典章制度方面,都不同程度地比附、效法汉族传统,尊崇儒家,以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元新建的大都及宫殿就是如此,而清人则完全使用了明朝的宫殿,当然,历代在宫殿建设上也会有其自身的一些特色,但基本格局则是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的。

从文化上讲,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包括阴阳五行学说及审美观念等,都通过故宫建筑语言得到充分体现。例如故宫匾额楹联相当多,因宫殿使用功能的差异,各处风格不尽相同。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故宫最重要的宫殿,明初的殿名分别为奉天、华盖、谨身,体现了奉天承运的主旨;嘉靖时改为皇极、中极、建极,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现在的名称则是清人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帝改的,希望以“和”为准则,反映了其作为少数民族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意愿,顺治的年号也体现了这一含义。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又拟改三大殿名为承运、体元、建极,取“承天建极,传之万世”之意。这也是故宫匾额名称的政治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皇室有着收藏文物珍品的传统。皇室文物收藏与承袭,与王朝的“奉天承运”的统治的合法性更是密切相关。皇权高于一切,君主能调动全国的资源,顶尖的技艺,来为宫廷服务。宫廷既是政治中心,也是文化艺术品的中心,有着大量珍贵的文物收藏。一般来说,这些收藏代表着当时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清代帝王重视文物收藏,特别是乾隆皇帝,更使宫廷收藏达到了极盛。《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西清古鉴》、《西清砚谱》等就是宫中收藏书画、铜器、古砚的目录。这些收藏品,一是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各个门类;二是数量宏丰,且多是精品;三是反映了各个重要艺术门类从发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年不间断的历史。例如,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书画作品,现基本上都存藏在两岸故宫博物院。浙江大学正在编印一部《宋画全集》,包括流散世界各地的宋人绘画,共1000余件,其中一半多分藏在两个故宫,又多是最有影响的名迹巨品。

宫廷不仅承袭前代王朝的收藏,还大量制作各类精美的工艺品。故宫博物院去年办了一个“明代永乐宣德文物特展”,就有随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远走南洋诸国的花色繁多的瓷器、色泽润美的雕漆、婉丽飘逸的台阁体书法、笔墨工谨的“院体”绘画等。清宫内务府更设造办处,从全国各地选拔技艺高超的工匠,在宫廷内造做各种物件,多不惜工本,精益求精,设立的各种作坊最多时达到41作,每月仅领1两钱粮的各项匠役曾达595名。在画院处有外国传教士画师,造佛像处有来自尼泊尔等外国和中国的匠人。这些人常年按照御旨制作独有清代皇家风范的艺术品、工艺品和各种精美的日用品。明清宫廷还编刻了大量的图书典籍,明代最著名的是大型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清康熙时把武英殿作为清代内府专门的修、刻书机构,内务府主持编纂、刊刻和抄写了许多大部头的图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等,在中国图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明清两代帝王,不少人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天分。例如明宣宗皇帝朱瞻基,擅长诗文书画,故宫现存藏有他的5幅绘画作品,而神宗的书法、熹宗的木工,也都是帝王的韵事。清代皇帝更是受到良好的教育,多有御制诗文集刻印。故宫现收藏清代从顺治到光绪帝等帝王及后妃的书画作品2.4万件。康熙皇帝学习兴趣广泛,努力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曾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在当时说来是史无前例的全国地图勘测,绘制了《皇舆全览图》。乾隆皇帝更是博学多才,有着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明清以来许多著名的工艺品,如成化斗彩瓷器、康雍乾珐琅彩及其它官窑瓷器、清宫玉器、文玩等,都与皇帝的推崇或参与有直接关系。近年来,凡是与乾隆皇帝有关的工艺品在拍卖行上价格不断攀高,动辄上亿元,2010年11月,一对乾隆时期瓷器以5.5亿元天价成交,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乾隆时期工艺品的精美应是重要因素。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儒释道的逐渐合流。在紫禁城内,明清两代都重视多种宗教的并存。在清代,虽以藏传佛教为主,但也重视汉传佛教,每天宫中都有吹吹打打的佛事活动;坤宁宫每天也必有清人萨满教祭祀,要宰4头猪;道教有钦安殿、玄穹宝殿及神武门北面的大高玄殿;乾清宫东庑则有祀孔处;城内西北角有城隍庙,奉紫禁城城隍之神;城隍庙东为祀马神之所,乾隆皇帝下谕旨:“朕所乘之马,祭祀甚属紧要”。

明清两代,宫中的重要文化活动是演戏。特别是清代,戏曲演出成为朝廷仪典,新年、除夕、万寿节及各个节令、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有较为固定的戏曲演出活动,内廷喜事如皇子出生,册封嫔妃,也都要唱戏以示庆贺。清宫中有特设的演戏机构,并有专供演出所需戏具的制造机构。故宫博物院现收藏各类戏衣8000件,盔头道具类文物4600余件,戏本1万余册,保存大小戏台4个。

故宫文化大致有这么四个特点:

其一,文化人类学有一个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概念,主要研究一个文化中的上层文化和民间文化关系。以此来看,故宫文化属于大传统,是上层的、主流的文化。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故宫及其皇家收藏凝固了传统的特别是辉煌时期的中国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的器用典章、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等积累的结晶。

其二,故宫文化的整体性。故宫文化虽然相当丰富,涉及许多方面,但这些方面之间不是杂乱的毫无关联的,而是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是一个文化整体。这种文化整体性是故宫学得以提出的重要依据。

其三,故宫文化虽属上层文化,但又与民间文化、地区文化相互影响。皇帝的爱好,宫中的习尚,往往对整个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清宫重视戏曲活动,对京剧的形成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乾隆时期四大徽班进京,直接引导了京剧的诞生。反过来,宫中的节庆活动,也吸收民间的传统习俗,端午有龙舟竞渡,七夕祭牛女星君,中秋节祭月,重阳登高,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神等等。又如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也有联系,如宫廷音乐中的《导迎乐》和寺庙中、京剧中的《朝天子》以及宫中曲牌《银钮丝》与民间音乐《探亲家》同出一辙,宫中曲牌《海青》竟也在承德寺庙音乐中出现。

宫廷与地方的技术交流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与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合作,完成了《18―19世纪中国宫廷与地方技术交流史》的研究项目,该项目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审美取向等诸多方面综合考察宫廷与地方对技术的多方面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后果。宫廷文化与民间、地区文化的关系,于此可见一斑。

其四,故宫文化也包括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国内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成果。

故宫文化虽有以上特点,但同时又应看到,它充分体现了至高无上的帝王威权、封建主义的专制统治,皇室的奢侈、腐朽以及宫闱政治斗争的残酷性等。即如为人所称道的《四库全书》的编纂,就与“寓禁于征”及大兴文字狱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不容讳言的。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6

【关键词】传统建筑艺术气质当代建筑规划布局

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一详述难免冗繁拖沓,只能就其最主要的形式进行阐述,古代建筑最注重的是一种艺术生命力、一种人文精神,我国古代的建筑南北方风格差异明显,北方的建筑气势恢弘,南方精巧别致,认识建筑的本质自当从传统开始。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构成

要谈古代建筑首先要知其特点,明其关联。具体表现为:建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中国传统建筑多以土木结构为主体,侧重于空间的群体组合和序列转换,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蓄,追求和谐统一,尤其强调与大自然的接触,通过门窗和院落,使人的活动始终同自然相联系。空间,在中国古代并不把它简单地当作物质实体之间的空隙,而是给予它以更深刻的精神意义乃至有关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哲理。我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组合形态一般都是由四座单体建筑,以院落为中心,环布四周,构成一个“四合院”。“院”也随之成为建筑群体组织的基本组合单位。一个有规模的建筑群,便是聚集若干“院”组合而成的,因为建筑群的功能差别,故院落组配形制各异。根据虚实结合,通过不同功能分区建筑空间的千变万化,来突破单体建筑标准化的制约并表达其深刻的精神实质。

二、典型传统建筑的特点分析

诚然,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分为宫殿和民居,而宫殿又居于更为重要地位。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就布局可分为前朝和后廷两部分。前朝,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召见群臣与外国使节,接受百官的场所,是皇权的标志。所以,这一部分要显示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和权势。宫殿建筑被这种设计思想所指导,所以古人把设计重点放在这一部分,运用建筑本身的巨大院落空间,创造出了强烈浓厚的威武、严肃的气氛。在此,我们以我国历史上几个时期为例,进一步的说明。

隋唐以来的宫殿,都是仿周礼的手法,将前期分为大朝、日朝、常朝三部分,沿着宫城的中轴线,层层推进为整个宫殿建筑群的中心。

明清阶段,皇宫的紫禁城规模已远远能与汉唐鼎盛时期的巨大宫殿同日而语,明的三大朝已演变为大殿,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同样可以感受到帝王宫殿所特有的那种威严、壮丽的艺术氛围。在这座南北长达九百六十米的宫殿中,从午门到乾清门的前朝三大殿,竟占了长达六百米的范围。同时,为烘托这一高潮,特别设置了由大清门经千步廊、天安门、端门到午门的长达一千三百米的变化丰富的空间序列,这种手法,正是通过古代宫殿建筑特有的艺术效果,使其更加雄伟、壮观。

由于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们居住的房屋样式和风格也迥然不同。在我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北京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是我国民居的典型代表。在四合院中,它分为前、后两院,中门位于两院之间。前院是作为门房、客房、客厅,后院非请莫入。规模形式的华美,是全宅醒目之处。座北朝南的房间为正房供家族中长辈居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长幼尊卑的观念,东西两侧的配房才是晚辈的居住地及其它用途,座标点成为个体在群体当中最具象的标记。堂的左边为长辈居室,厢房为晚辈居室。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遵循着“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的原则。如此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得北京四合院以其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和空间组成成为我国古代建筑从群体到单体,由造型到色彩,从室内铺设到装饰摆设都被赋予了秩序感,既人们所说的“礼者,天地之序也。”这种强烈的儒家体制思想,既包括了封建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又构成了封建社会建设等级秩序。而这种蕴涵着社会、伦理、宗教的秩序美,又极大的延伸了建筑美的深度和广度,使建筑更丰富、壮观。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地方主义风格中,中国元素体现的也是儒家思想,当今社会中不少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设计以体现儒家思想观念为特色,如按照群体的组织关系布局,而非西方的单体的巨大的体量感的建筑。色彩、材料的使用等等。

三、传统建筑对当下建筑发展的启示

我国传统形式的建筑在经过了几千年的文化洗礼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矗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并一直被视为国家、民族形象的象征。笔者认为中国建筑要在传统中创新再创新。首先,文化传统的继承一般采用文化符号来表达,但更高层次的建筑设计除了吸收传统的精神外,还要有创新,有突破。

建筑要随时代前进,只有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我国建筑才能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建筑的要求也必将不断提高,仅仅满足功能需求是不够的,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传统的建筑艺术中有许多优秀的因素是现代建筑中所不具有的,所以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我国的建筑设计师有责任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下去,推动祖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四、总结

古往今来,每一种社会形式都会伴随着特定的精神状态,同时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形式。不管是建筑或是艺术,一开始,便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文明属性是建筑与生俱来的。因此,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和社会文明史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元素。建筑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表达的同时,自身代表文化和生活环境。充满独特意义、生命力强盛的建筑设计,将在传统与现实、传统与未来的建筑文化的碰撞中诞生并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焕加.中国建筑-传统与新统[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7

一、阮安建筑设计思想探析

1.儒家哲学思想。(1)“尊者居中、尊卑有序”的儒家之礼。阮安虽为交趾人,但是在设计风格上,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奉命设计故宫三大殿之际,阮安提出建筑风格应体现“尊者居中、尊卑有序”的儒家之礼,即三大殿(奉天、华盖、谨身三殿)作为故宫核心建筑,应坐落于城中中轴线之上,凸显王权至上、等级森严。在建筑设计方面,以中轴对称为主要布局,各辅助大殿应顺应三大殿中轴方向,依次在左右两边相起而建,体现“尊卑有序、各任其职”的核心理念,这种设计思想体现了明朝时期的建筑设计风格,具有当时卓越的艺术特色,影响着明朝时期建筑设计理念,更对后人建筑设计提供了设计思想[1]8。(2)“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儒家理念。在设计建筑方面,阮安秉承儒家哲学思想,尤其是在设计故宫三大殿时,提倡“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儒家思想,即三大殿设计应在城内重要且靠前的位置“,殿位于前而非于后,前者为尊,立于朝政非寝”。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阮安在建造三大殿时“,敬祖孝先,倡孝敬道,祭土保粮神”,即在设计三大殿的同时,设计好整体布局,在宫殿左前方安置祖庙“,孝祖以利朝”,在宫殿右前方设计好社稷坛“,土粮共供以安民”。正是由于秉承儒家设计理念,阮安设计的三大殿被其他建筑师评价道“尽显王尊高贵之气,秉承天地之灵魂,盖世之举也”。2.卓越的艺术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阮安依靠特有的设计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可靠性、牢固性都提出了一些独特见解,确保了建筑的长久坚固易用。正因阮安的出色设计,三大殿以及建桥辅堤建筑都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长久不衰[2]6。(1)建筑形散神不散。阮安在建筑设计方面,不追求模板化设计,对不同的建筑风格考虑其特有的背景以及地形“,建筑之根本在于随意之际,任其自然,非固有之模,非按部照搬也”。这种形散不是对建筑设计的随意性构造,而是应在设计时因地制宜,设计施工之时更要保持灵活性“,约此减加,重其之根本”。这种看似随意无所规则的设计思想,对建筑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设计方面,不可照搬他人设计风格,应该根据各个设计的建筑需求、用途以及建筑所处的环境、背景进行充分的考虑,只有这样,才可以设计出优秀的建筑,正如在设计三大殿时“,殿乃天子之所用、所居,不可概论所定,须审查观之”。这种形散神不散充分体现了阮安对建筑的高深理解,更凸显了他不拘于形,敢于创新,重视建筑设计所具备的灵活性与多元化特点。(2)“固若金汤,安定可抵灾难也”。阮安在设计建筑时,不仅遵守因地制宜的特点,确保建筑的艺术水平,更关注建筑的设计质量“,筑城非戏也,乃天子之位;筑堤非赏也,乃民之所用”。设计三大殿以及宫城其他建筑时,阮安对建筑设计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建筑材料全面把关,同时,在设计时,为了能够很好地权衡建筑设计抗弯强度、建筑的刚性需求以及建筑抗压性,阮安通常需要做一个简单模型,分析其受力特性,对建筑设计的力学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思考“,梁高不宜长于三者一分,截面须过二者一”。

二、阮安建筑艺术成就

1.修建故宫三大殿。1440年3月,阮安奉命修建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并负责设计修建乾清宫以及坤宁宫。“天帝之座居乃紫薇星之地,紫薇正中,方显其明亮也”,由此三大殿被称为故宫的同时,亦为紫金殿。作为三大殿的主要负责人,既能看出阮安在明朝时期的地位,也能看出阮安的建筑设计水平颇让人信服。阮安根据自己的设计经验,结合工程所需,对三大殿以及两宫进行了认真的设计规划,并日夜监督,查看工程进度“,日观工期,夜思殿貌”。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阮安及其助手顺利完成任务,得到当朝皇帝的赞扬,“己丑以三殿二宫成,赐太监阮安、僧保各金五十两,银一百两,纻丝八表里,钞一万贯”,对于这次赏赐,明人王世贞评价为“此内臣功赏之至厚者也”。故宫三大殿的建设不仅体现出阮安的建筑艺术成就,更充分展现了明朝的建筑水平[3]6。2.京师九门城楼。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初,城墙建筑依然沿用元朝的旧城,对于一些破损城墙只是简单修理,这种方式虽节约国库开支,但是无法抵御风险“,京城因元旧,永乐中虽略加改葺,然月城楼铺之制多未备,至是始命修之”,于是在正统年间开始正式修建。阮安奉命担任此项任务的总监,负责修建京师九门。九门工程浩大,地形崎岖,木桥林立,城墙立角楼,深其濠,不易筑之。众工匠建筑师都“视而避之,无意接此重任”。阮安明知任务艰巨,毅然接此大任,并与数万军民同甘共苦,对九门进行彻底翻修。为了确保城墙牢固,阮安改变设计方式“,九门旧有木桥,悉撤之,易石以代之”,为了防止水患,阮安在九门城楼侧面筑造水闸,确保洪水之年“,水至溢,至九桥水闸,则通桥而去,无害于城门楼矣”。阮安与数万军民在前线奋斗了两年,同甘共苦,成功地完成了这项工程。这项工程不仅壮观,而且牢固可靠“,兴工至是始毕,九桥之面焕然洗新,金汤巩固,足以耸万国之瞻矣”。明朝大臣曾对此感慨道“,盖一出于阮安之手,固河城墙,明朝之幸哉,忠于奉公,勤于恤下,阮安乃一代名师也”。3.通济河疏浚之举。正统三年之际,明朝重要水域通济河再次遭遇决口,当朝对此异常重视,率工部尚书等人发民修治,然数年后,河流又泛之。阮安临危奉命对通济河查勘并予以解决。阮安为了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自去察看河流水势,河边露营思之”。经过几天的察看,与河水沿岸居民的交流,阮安分析出原因,设计出修治方案,并上报朝廷。“河流之所以屡次决口,在于其向上受白河、汤河、洛河水之害;向下须合直沽南来海水”。这样虽然屡次对河流进行筑堤,但是由于极易受到上下河流的影响,导致屡次决口现象的发生,而这也是修治看似无方的症结所在。对此,阮安建议修治此河“,须顺水引导,不可强加筑堤,改凿通水,使水顺流无溢,故此,可防再犯”。朝廷立即采取阮安建议,并按期竣工完成,将此隐患彻底解决。当朝甚为高兴,命大学士杨士奇撰写《通济河碑记》,立碑于通济河处,以此铭记阮安的功绩[4]23。阮安生平不仅设计出令人瞻仰止步的故宫三大殿以及皇城重要两宫(乾清宫以及坤宁宫),对九门城楼进行了彻底翻新,对困扰明朝数年之久的通济河进行了彻底性解决,为明朝的建筑设计以及河流治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阮安所取得的成就源自于其自身善于刻苦钻研、不怕吃苦的良好美德,其平生设计的众多建筑不仅为明朝的建筑发展作出了表率,更是为后人对建筑研究设计作出了典范。阮安将平生丰富经验以及专业知识转化为优秀的建筑设计,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阮安的伟大建筑成就在我国建筑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永远留存,其美德让人歌颂,其技艺让人瞻仰,正因如此,阮安堪称为我国明朝建筑设计大师。

作者:迟桂芳托亚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装饰学院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8

巴黎旅游必去景点

1、卢浮宫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巴黎的心脏,与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它是世界上顶级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

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在这座博物馆中,珍藏着无数珍贵的藏品,涵盖古埃及、近东及中东古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品,诞生于七世纪的伊斯兰艺术,还有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的西方艺术等各种稀世珍宝。

建于十二世纪末年的卢浮宫,在菲利普·奥古斯都时候只是保卫巴黎的一个城堡。弗朗索瓦一世时,把卢浮宫改建为王宫。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他邀请了当时欧洲的艺术家来法国生活,达芬奇即其中一位,并收集了许多意大利着名绘画。在经历亨利二世、亨利四世、路易十四等的扩建,又增加了大量艺术珍品,在法国大革命后开放为博物馆。之后拿破仑、拿破仑三世回归称帝,藏品大幅增加,卢浮宫也一再被扩建。八十年代,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再次为卢浮宫锦上添花。

2、埃菲尔铁塔

素有巴黎城市地标之一的埃菲尔铁塔(又名巴黎铁塔)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的铁制镂空塔,是巴黎市中心最高的建筑物,也是法国的一个文化象征。

铁塔建造之初是为了迎接1889年世界博览会及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铁塔以设计师法国着名建筑工程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并在北边的塔脚下为埃菲尔塑了一座半身铜像。铁塔的建设险些由于资金不足而作废。埃菲尔为了继续铁塔的建造,四处融资,最终与法兴银行等机构达成创新性的融资方案,最终完成了这项人类工程史的里程碑。

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之一,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现已安装电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层都设有酒吧和饭馆,供游客在此小憩,领略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全景:每逢晴空万里,这里可以看到远达70公里之内的景色。

3、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位于巴黎以西20公里,由路易十四建造,以其奢华富丽和充满想象力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建筑群总长580米,包括皇宫城堡、花园、特里亚农宫等。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外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9

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连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

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它们大都建在山岭。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各地的长城景观中,北京八达岭长城建筑得特别坚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观赏长城的最好地方。此外还有金山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古北口长城等。天津黄崖关长城、河北山海关、甘肃嘉峪关也都是著名的长城游览胜地。

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宫・故宫

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历时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最吸引人的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们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不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严肃、庄严、壮丽、雄伟,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

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朝入主中原后改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行宫。沈阳故宫经过多次大规模的修缮,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北京、沈阳两座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

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北京城约50公里。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证实50万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家开始在这里发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为北京猿人。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这一发现和研究,奠定了这一遗址在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

世界文化遗产――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代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20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为研究4~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据史载,秦始皇为造此陵征集了70万名工匠,建造时间长达38年。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正宫的澹泊敬诚殿全为楠木结构,各种大典均在此举行。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周围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外八庙”。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不论是造园还是建筑,它们都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的单纯运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世界文化遗产――拉萨布达拉宫

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

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形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2000年11月与2001年12月,大昭寺和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区的东南部,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01)。它是地区最古老的一座仿唐式汉藏结合木结构建筑。15世纪宗喀巴在此创建了喇嘛教格鲁派,17世纪时五世达赖喇嘛对大昭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葺,最终形成了占地面积2.51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大昭寺的主要建筑为经堂大殿。寺内还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寺前矗立的“唐蕃会盟碑”,更是汉藏两族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罗布林卡位于布达拉宫西侧约2公里的拉萨河畔。“罗布林卡”在藏语中意为“宝贝园林”。它始建于公元18世纪中叶,是历世达赖喇嘛处理政务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夏宫。它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等几组宫殿建筑组成,各组建筑均以木、石为主要材料建成,规划整齐,具有明显的藏式建筑风格。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这三处地点风景优美,建筑创意新颖。加之它们在历史和宗教上的重要性,构成一幅和谐融入了装饰艺术之美的惊人胜景。

世界文化遗产――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孔庙坐落在曲阜城内,为我国最大的祭孔地。孔子死后第二年(前478),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在的规模。孔府西与孔庙为邻,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

世界文化遗产――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相传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即在此修仙得道飞升,也是武当拳术的发源地。武当意为“非真武不足当之”。

武当山不但风景优美,而且是一座文化宝库、工程浩大的道教宫观,唐、宋、元、明、清各代在此均有构筑。

山上现存的大量古建筑多为明代所建,计殿堂庙宇2万多间、400多处,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构成庞大的道教建筑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规模之宏大、技艺之精湛、工程之艰巨,实为世所罕见。如此浩大的工程,在中国名山开发史上可说是绝无仅有。整个建筑体系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政治意图,每一建筑单元都建在峰、峦、坡、崖、涧的合适位置上,借自然风景的雄伟高大或奇峭幽壑,构成仙山琼阁的意境。既体现了皇权的威武庄严,又体现了神权的玄妙神奇,创造了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融合的名山景观。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

世界文化遗产――江西庐山

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坐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面积302平方公里,保护地带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庐山地质构造复杂,是座地垒式断块山。众多的奇峰、怪石、瀑布、岩洞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

庐山风光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春山如滴,夏山如翠,秋山如醉,冬山如玉”是庐山风景的最好写照。

庐山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基地。这里有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创建于940年,宋朝理学大师朱熹曾经在此潜心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庐山还是中国古代的宗教中心。公元391年,佛教名僧慧远在此创建东林寺,代表着佛教“中国化”的开始,成为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南朝道士陆修静在庐山开创了道教南天师派;唐代马祖道一在山上开创了佛教临济宗,影响深远。明、清以后,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也在这里建堂传教,形成了五教聚集一山的独特现象。庐山还是一座政治名山,政府也曾经于此设立“夏都”;新中国成立后,在庐山召开了三次重要的党的会议,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极具历史价值。庐山是闻名中外的避暑胜地,自鸦片战争以来,这里修建了具有英、法、美、德、等18个国家建筑风格的上千幢别墅,著名的有美庐别墅、歇尔曼别墅等,成为至今保存完好的国际别墅群落。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

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鸟瞰平遥古城,形如龟状,城墙上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000个,传说它是孔子3000弟子、72贤人的象征。

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为国内所罕见。其中有始建于西周,扩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击城墙;有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被列入我国第三位的现存最珍贵的木结构建筑镇国寺万佛殿;有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被誉为“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宝库”,现存宋元明清彩塑2052尊的双林寺;有中国宋金时期文庙的罕见实物――文庙大成殿;有中国金融上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天下第一号”、“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有始建于唐显庆二年、国内古建筑中罕见的“悬梁吊柱”奇特结构清虚观;有遍布古城内外1000通碑刻及年代不一、形式多样、色彩缤纷的各种琉璃实物。同时,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荟萃中心之一。古城内现存4000处古、近代民居建筑中,有400余处典型地体现着中国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世界文化遗产――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10余处,闻名遐迩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10

山西地面的古建筑形式多样,涉及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有民居、街市、戏台、楼阁、城楼、县衙、驿站、监狱、寺院、庙宇、祠堂、砖塔、木塔……其中的精品比比皆是,灿若星斗,广为大众所知的有平遥古城、解州关帝庙、应县木塔、悬空寺、唐代木构建筑南禅寺、五台山寺庙群、晋祠等。山西的古建筑不仅本身是一种艺术杰作,它们还是保存古代艺术品的宝库,在不少古建筑的内部,仍然存有不少极为珍贵的彩塑、壁画,因此,这些古建筑物是贵不可言的。

在山西古建筑物之内,现存唐代以来的彩塑12712尊,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佛光寺的唐塑、晋祠的宋塑(特别是圣母殿内的侍女像)、华严寺的辽塑、双林寺的明塑(例如韦驮像)等都是古代彩塑中的佳品。平遥双林寺、在隰县小西天、长治观音堂等处,庙宇墙壁上塑造出大规模的悬塑,这是古代中国人所创作的三维(立体)画,这些三维画情景交融、场面宏阔、极尽精致、动人心魄。塑造于山西古庙宇墙壁上的大幅悬塑,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工艺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堪称国之瑰宝。

在山西古建筑物内部的墙壁上,现在仍有面积可观的相当清晰完整的古代壁画,现存壁画有25000平方米,年代从东汉延至清代,寺观壁画数量居全国第一,这些壁画技法超群、气韵生动、气势雄浑,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例如,闻名遐迩的芮城永乐宫三清殿墙壁上所绘的朝元图,观者无不为之震撼、为之动容。遥想当年,山西人听戏的风俗十分盛行,因而山西保存的古代戏台位居全国之首,有2888座之多,其中1座金代戏台和8座元代戏台为全国仅有。

山西民居及城池闻名中外,有为数很多的由商贾富户、票号大款所修建的豪宅大院。在山西,现存古代城池和民居遗存1356处,元代以来完整的北方民居实例和典型的黄土高原窑洞民居群落,在全国占有显著地位。

历史上,山西的北部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界地带,而其南部又与中原腹地相接,这决定了此地长城关隘连绵不断。在山西,现存战国至清代长城2500多千米,涉及战国、汉、隋、宋、元、明、清等朝代,是中国保存长城朝代跨度最大的省份。

山西的古代建筑物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了中国北方古建筑物的风貌、特点,形体匀称,比例协调,厚重而不呆板,细部精美而整体壮观,大屋顶形成的曲线特别优美,整个建筑就是一个大型的精美的艺术品。在你欣赏美不胜收的山西古代建筑艺术的时候,你会从多种角度感受到这些建筑物的设计者的艺术想象力、造型想象力,感受到这些建筑物的建造者鬼斧神工般的高超技艺。

观察山西古建筑物,你会注意到很多建筑物,特别是比较高耸的楼阁,大多对着一个方向,在一个不大的立面上会构成由多种不同形状的结构组成的复杂的扣人心弦的搭配,这种搭配所形成的造型具有我们所熟知的北京故宫角楼的风格。观察多个具体形制不同且具有北京故宫角楼风格的山西古建筑物之后,你会感到这其中的高妙在于复杂而不混乱,在于多种构造的搭配能够恰到好处,从而形成了富于变化的美,并且给人以难于琢磨的神秘感。这种大胆的造型方式,在现代的建筑物中难于寻觅。现代建筑师可以从山西大量存在的北京故宫角楼式的建筑造型中获得宝贵的启迪,吸取丰富的营养。

山西尚存的古代建筑中,有的楼台,例如介休祆神楼,这一楼阁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具有复杂的变化,即在平面上是曲折的,在高度上是起伏的。这种形制的建筑可以显现出美不胜收、宛若仙境的效果。宋代以前,古代宫殿等建筑并不乏这种形制,例如作为唐代大明宫的主体建筑含元殿,据考证,其形制是:“殿单层,重檐庑殿顶,左右外接东西向廊道,廊道左右两端南折,与建于高台上的翔鸾、栖凤二阁相连。整组建筑围成凹字,好似雄鹰展翅。”令人遗憾的是,所遗存下来的与大明宫含元殿这种形制类似的古建筑已经寥寥无几。例如,尚存的明清两朝宫殿的主体建筑太和、中和、保和三个大殿,这三大殿尽管高大伟岸、金碧辉煌,但是,其中的每一殿的平面形状都是矩形,是孤立的,各殿的造型并不独特。所以,尚存的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具有复杂变化的古建筑一定要着重保护,否则,我们将失去感受中国古建筑全貌和真面目的机会。

有的山西古建筑群,例如太原纯阳宫,其各个建筑物既分立又构成一个整体,从一个建筑物的屋顶自然就登上了另一个建筑物的一个楼层,或者可以沿着水平面进入位于较高地势的另一建筑的大门。这种设计一方面节省了占地面积,充分利用了空间,方便了人们在各建筑物之间的行走,另一方面使整个建筑群构成了一个紧凑而又富于变化的整体。

很多寺庙是砖石结构的建筑,这也是山西古建筑物的一个特点。要建造较大跨度的砖石结构的建筑,在技术上具有一定困难,山西的古砖石结构建筑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技术问题,有些砖石结构的寺庙不仅年代久远,而且经历过较大的地震之后仍然完好屹立,这在工程力学上构成了值得进一步考察、研究的课题。这些砖石结构的建筑往往通过精湛的雕饰技艺模仿木结构的造型,达到了十分相像的效果,从而解决了砖石结构容易出现的外形简单、呆笨的问题。

山西古建筑的陶瓦及顶饰表面带有琉璃层的相当普遍,这一特色是山西琉璃品制造业曾经十分发达、琉璃工艺十分成熟的一个体现。这些顶饰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可以注意到,不少顶饰的题材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小兽,其中以小马为多,仔细一看,这些小马(小兽)的动作是连贯的,表现的是一匹马(小兽)由慢到快的整个奔跑过程,造型准确,动作生动。山西很多古建筑物的局部装饰喜好以古代的武将为题材,这一点也表现在建筑物的琉璃顶饰上。例如,有的顶饰是两个武士各自摆好了架势准备比量一番,看他们各自的架势还真像是那么回事,由此可以想见,设计和制作这些顶饰的古代工匠们是多么的具有艺术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