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元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01:56

初三化学元素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元素;化合物

一、制作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表格

制作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表格,要求学生自制一张表格,按照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思路整理,即化学元素化合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可燃性,毒性,相对分子质量等,将所学的化学元素化合物整理分类.当今社会,网络科技发达,电脑成为千家万户的必备电子产品,学生可以利用电脑,将化学知识整理成excel表格形式,学一个新的化学元素化合物,就添加到表格里,表格模板如图1所示.利用表格,可以利用excel的分类筛选工具,将性质相似的化学元素物质整理到一起,进行对比学习.化学学习表格的制作,首先是化学学习的形式创新,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都易懂,但是很难记忆,都是定性的知识,属于说明性的知识,而且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和枯燥感,结合office办公软件辅助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厌倦和枯燥.其次,用excel表格整理化学知识,比起纸质的笔记本要可靠得多,电子表格不容易丢失,修改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查询起来也非常方便,将化学学习信息化,提高化学学习效率.最后,利用excel文档的排序筛选工具,将学到的化合物进行分类排序,相似性质的物质能够迅速整合到一起,对于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能明显地概

括出典型性质.例如,观察H2So4,HCl,Hno3,CH3CooH这些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就可以总结归纳出酸的一般性质,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其他酸,不至于完全陌生,起码可以说出一些基本性质,尤其是在考试中会出现一些课本中未提到的物质,但却与课本里的化学物质拥有相似属性.

二、加强实验,加深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认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认识.化学实验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和生动再现,如果没有关于Co2的实验,学习Co2的性质时,只是按照课本文字记忆,很容易忘记,对Co2的认识不会有深刻的认识.相反,通过一系列实验,亲自去感受Co2的存在,亲眼观察Co2的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亲自进行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的每一种场景都会在学生脑海留下深深印象,这些实验画面都是与Co2的性质相关联,能帮助学生区分Co2与其他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实验中,学生的眼,耳,口,鼻,手,脑都投入进去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触觉,嗅觉等发现实验现象,从现象看到本质,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积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化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多做习题,巩固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

习题是对知识很好的检测和应用,多做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将所学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繁琐难记,而习题是对重点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高度概括的总结,习题能达到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记忆效率最大化.另外,习题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通过习题,自我检测,自我改正,深入学习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化学水平.

万丈高楼平地起,化学元素化合物是筑起化学的最小微粒和最基本组成单位.只有学好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才能学习更复杂的化学知识,才能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要与时代接轨,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鼓励动手操作,加强化学实验,学会观察,归纳,总结,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化学学习效果,不断提升化学水平.

参考文献:[wtBZ]

[1]陈永红.中学化学教学法初探——论中学元素化合物教学[J].遵义师专学报.1996(1).

[2]邸来生.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体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

[3]石郦.新课标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初三化学元素篇2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24

在发展历史中,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国。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传统的古老艺术不断得到发展,美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今,美术教育已经成为美术事业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添加了流行元素,还能在一定的基础上,把传统元素和流行元素相结合,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设计依据

1.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在原来的教学标准下,教师对于美术课程提出了新的教学标准,其中是在将美术课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基础上,把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发挥了美术知识的使用价值,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美术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使美术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

2.提升文化内涵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适当地进行美术课程的情境创设,以此来增加美术教学质量。因为在美术学习中,包含了许多学科的特点,对于美术学习来说,应该从美术技能的学习层面逐步提升到文化学习方面。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对美术文化和美术历史进行认识和理解,充分认识到美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我国美术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中,许多美术被运用到建设中,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3.了解学生的差异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把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融合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初中生在美术知识等层面逐渐走向成熟,已经开始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要充分重视每个初中生的差异,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再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好的发展。

二、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对于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1.丰富初中美术教学内容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可以改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的氛围,在课堂上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融入课堂,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能使学生养成发掘美的习惯,不仅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生活,还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

2.促进流行元素的传承

因为初中学生年龄还小,对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接触较少,并不能完全了解在美术中传统元素的代表性。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模式,有助于学生真正认识这些传统元素,并在一定的基础上将这些元素与美术学习相结合。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使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发展,以此推动美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三、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1.培B学生文化意识

在目前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将视频教学的方式与传统的指导式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细致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元素。但是,现在一些教师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但是在本质上,教师并没有就传统文化的内涵对学生在美术领域的创作进行指导,所以学生对传统文化掌握的程度也不高。因此,教师在意识到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重要性时,就必须将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展露出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传统元素进行设计,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传统文化对比,突出两者的不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传统元素和流行元素的掌握能力。在其他方面,能积极探究美术元素文化,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不仅注重训练学生的鉴赏、感知能力,也关注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发展。在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在进行美术制作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设计,适当倾听学生并给出指导意见。教师在活动中还要多鼓励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在许多美术教材中包含着许多高尚的精神境界,随着对美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也逐渐了解到其中的内涵,并在创作中把对内涵的领悟运用到作品中。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初中课堂上教师只对一些美术作品进行较为浅显的说明,缺乏对作品的深度剖析,站在学生的角度,也不能完全掌握美术作品真正的艺术价值。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学生能够理解美术作品的真谛,把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结合在一起,产生全新的认识。

四、总结

初三化学元素篇3

一、难度分散,前后照应

首先,从教学安排上要分散记忆难度,将需要记忆的化学用语贯穿化学教学始终。其次,要注意前后呼应。例如,元素符号教学,三十多种元素符号全部集中到元素一节中,加大本节难度,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会从本节开始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感觉化学太枯燥,不想学。在教学中打破教材知识顺序,把元素符号的教学,从学习化学第一节课就开始渗透。在介绍目前发现了一百一十多种元素,就告诉学生每种元素都有名称和符号,把初中接触到的三十多种元素符号分成三组,分段记忆。第一、二组按顺序记忆,每天记五种,这样既分散了难度,又为以后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金属活动性顺序埋下伏笔。

二、明确涵义,归纳总结

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表示的涵义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化学式教学中,可从复习元素符号及其涵义引入新课,提出根据物质名称不能确切知道一种纯净物的组成,而化学式能简明表示物质组成。如水H2o,二氧化碳Co2,进而引出化学式概念。理解化合价概念,并熟练掌握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例如在教化合价时就给学生编顺口溜: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负一价硝酸、氢氧根;负二价碳酸根、硫酸根,只有正一价是铵根。并学会用最小公倍数法书写化合物化学式。记住化合价是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关键。教学中要及时阶段性的归纳总结,对一些相似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可让学生对比总结,找出异同点,做到举一反三,降低难度,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训练,学以致用

熟练掌握化学用语的书写、读法及含义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达到熟练,就必须强化训练,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使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会写、会读、会用的程度。

首先,通过训练使学生能正确书写并弄清含义。学生写元素符号时要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如mn不能写成mn,Co不能写成Co。化学用语中要弄清数字含义,如mg2+不能写成mg+2,Ca(oH)2不能写成CaoH2,还要注意区分化合价,如FeCl2应读氯化亚铁,个别学生不注意铁元素的化合价错读成氯化铁等;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教师不要总是口头强调注意配平、表明反应条件、箭头等。可让部分学生去黑板前板演,让其余学生找错,并分析错误原因,加以改正。这样印象深,更易掌握哦!

其次,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形式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不要盲目追求数量,要注意循序渐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四、加强检查,注重知识落实

化学用语由于数量多,枯燥乏味,成了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把难点分散,则可让学生感觉不难。如课前三分钟做一些小听写,数量不要太多,三五个不等。教师批改后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练习,再听写,再反馈,直到全部过关。教师反馈时要及时表扬一些做得好的同学。也要关注学困生,教学中多辅导多鼓励,教授方法,课堂多提问,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关注他们。

初三化学元素篇4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同时,课程标准的五个一级主题都蕴含着定量认识要求,强调从定量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及其变化,从而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帮助初中学生建立起初步的化学定量观,学会从定量的视角思考、审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不仅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必然,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需要。

不过,从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来看,初中学生并未达成应有的化学定量认识水平,忽视从定量?角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内涵与价值。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不少教师对化学定量观的内涵及其价值认识不足,将化学定量要求当作事实性知识或化学基本技能来教学,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生搬硬套化学计算格式。为此,有必要探索促进学生定量认识水平发展的教学思路,指导教师超越事实性、技能性的化学定量教学、帮助学生建构定量观。

1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教学设计模型

1.1定量观的内涵

涉及定量观内涵界定的文献很少,而且学者们提出不同的表述。如韩丹丹、靳莹指出,物质及其变化是以定量形式存在和发生的,表达化学物质量的各物理量存在定量关系,事物的量变若超出一定范围将可能引发质变[1]。杨雨花认为物质以一定“量”的形式存在,化学反应按定量关系进行,量变质变遵循一定的规律,化学实验应定量控制,化学有专属的定量方法[2]。不难发现,学者们是立足于化学学科特点与学科体系来阐述定量观的内涵。这些论述对初中学生化学定量观的培育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因其概括程度高而缺失可操作性。因此,有必要根据初中化学课程要求进一步界定,以利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践。

立足于定量观是方法类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3]及初中阶段化学课程要求,本文将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化学定量观的内涵概括为:(1)物质及其物质变化存在一定“量”的关系。即纯净物的组成以固定“量”的形式存在,混合物的组成以某种“量”的形式存在,化学反应按一定“量”的关系进行;(2)物质及其变化的定量关系有其定量思想方法。具体包括科学计量思想、“宏-微-符”表征思想、整体个体关系思想、量变质变思想、模型认知方法、实验的定量控制与定量研究方法等。

1.2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教学设计模型

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中不断反思概括提炼而成的[4]。化学定量观建构也遵循这样的认知规律,即要经历知识、思想方法、观念螺旋上升的认知过程。根据这一认识,提出基于问题解决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教学设计模型(如图1)。

该模型主要分为三阶段:阶段一包括问题情境和发现问题环节,旨在激活定量认知。教学设计时,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包含有价值的化学定量问题,并能驱动学生展开强烈的、基于定量分析的学习活动;阶段二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三个环节,促进学生建构并内化定量认知。该教学阶段强调通过“问题连续体”,促进学生开展持续的定量分析,建构起与问题情境密切相关的化学定量表征、发展化学定量认识,建立起处理化学问题的定量认识方式;阶段三则发展定量认知,即将建立起来的化学定量认识思维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发展完善定量认识并形成较为稳固的化学认识方式,从而建立起化学定量观。

这一教学设计模型将知识与认知过程两个维度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并通过定量问题解决来建构定量知识、发展定量认知;注重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迁移应用等过程,把知识的学习由记忆转变为发现,经过知识的打开、内化与外显的过程,从而解构反映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等的化学符号、化学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定量内涵,帮助学生厘清定量的成因、建构定量认识物质世界的思路方法。由于教学过程强调从知识理解中提炼形成定量观的内涵和在定量观统领下的知识迁移应用,强调将知识、知识生成的途径与方法和化学观念有机结合起来,因而很好地促进初中学生的定量观建构。

2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实践

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教学设计模型指导的教学设计,其操作流程如图2。其中,后两个步骤是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运用,即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接着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定量观察,发现问题。其次设计“问题连续体”,要求学生进行定量分析并及时提炼相关定量思想方法。再次组织学生探讨表征方法,形成定量表征。然后引导学生提炼形成定量观念。最后设计针对性的定量问题,引导学生对定量认识进行反思评价深化。

下面结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来加以分析。

2.1本课蕴含的定量观认识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提出“能根据化学式对物质组成进行简单计算、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的学习要求。教材编著者重点设置了“活动与探究”栏目,帮助学生认识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教学处理时,重点应帮助学生从宏观物质、元素、微观分子、原子四者联系的思维角度厘清内容链接(如图3),解构化合物的定比定律,使学生从知识与思维层面深入理解“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内容系统的逻辑关系,及其定量观的相关内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相关链接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线索,本课教学需要学生达成化学定量方面的如下认知:(1)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可用化学式表示。其蕴含着“纯净物的组成以固定‘量’的形式存在”;(2)物质、构成物质的微粒与符号之间蕴含着“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定量思想和“模型认知”定量方法;(3)纯净物与元素、元素与元素之间存在固定“量”的关系,蕴含着“整体个体关系”和“科学计量”定量思想。

2.2促进学生定量认知的教学设计

根据前述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结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促进学生建立起对纯净物中元素之间质量关系的认识,建立起相应的定量研究化学事物的思想方法,本课教学过程及期望达成的定量认知如图4所示。

2.2.1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家发现并已证明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遵守定比定律(它的组成元素的质量都有一定比例关系),那么纯净物中元素之间质量比例关系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创设史实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纯净物的组成以固定‘量’的形式存在”,并产生探究“纯净物与各元素之间‘量’的关系”的兴趣。

2.2.2展开定量观察

过渡:教师出示一杯36g的水。

问题1:通过观察、思考,从这杯质量为36g的H2o中,你能说出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定量观察。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定量视角,独立或经过启发发现有价值的定量问题,并能较清晰地表达所发现的问题。

2.2.3进行定量分析

问题2:从微观角度来看,水是由一定数目的水分子集聚而成的。请思考:①1个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氢、氧原子的质量比是多少?其中氢原子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质量分数用百分数表示)②2个水分子、10个水分子、1万个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质量比是多少?其中氢原子的质量分数是多少?③这杯水中水分子的氢、氧原子的质量比是多少?氢、氧原子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认知思维线索进行定量分析,引导学生从符号到微观、从个体到整体、个体与个体角度进行定量分析,认识物质的微观定量组成,形成“整体个体关系”、“科学计量”、“宏-微-符”表征定量思想和“模型认知”定量方法。

问题3:从宏微联系角度来看,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质量等于该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水由氢、氧元素组成,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组成物质的某元素的质量在物质总质量中所占的百分含量称为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宏-微-符”联系角度进行定量分析,认识物质的宏观定量组成,形成“宏-微-符”定量思想。

2.2.4形成定量表征,提炼定量思想

问题4: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固定质量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元素质量比,一种是元素质量分数,如何用计算公式来表征?学习“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运用了哪些定量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形成纯净物中元素?m成的定量表征方法,并提炼形成相关的定量观念。

2.2.5实践定量观念

问题5: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36g水中含有多少克氢,多少克氧?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问题,学生实践定量观念,初步反思评价相关定量观的内涵,了解学生的定量认知情况。

问题6:教材第86页“活动与探究”:①尿素[Co(nH3)2]中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②现有100g尿素,氮元素质量是多少?③测得某一尿素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5%,该尿素样品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认知思维线索设计评价性问题,引导学生实践定量观念,促进学生进一步反思评价定量认识,了解定量表示物质组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问题7:在H2o和H2o2两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氢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设计意图:设计“宏-微-符”转化的定量问题,突破相关定量思想方法建构的难点。

3总结与反思

初三化学元素篇5

化学用语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也是研究化学的工具,化学用语贯穿整个初中化学教材的始终,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技能。掌握好化学用语,才有可能学好化学。

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看,出现的化学用语有:

1、元素符号(33种)与离子符号(5种)

2、原子结构示意图(22种)离子结构示意图(5种)

3、化学式(108种)

4、化学方程式(62个)

5、电离方程式(11个)

新编教材不仅删去了电子式,减少了元素符号,降低了对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变的反应规律的要求,而且对章节编排做了改进,分散了难点,选择了合理的知识梯度。

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是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下面谈点浅见。

1、运用兴趣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分散难点,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可以提前逐步渗透、避免大量集中学习使学生难以接受。要让学生在学懂学会中不断强化兴趣,在教学中重视牢固地掌握元素符号,进而熟练地写出化学式,就可顺利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为避免化学用语的学习枯燥无味,可将元素符号、化合价、金属活动顺序表编成顺口溜以提高兴趣,获得好的记忆效果。

2、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

教师应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①从“绪言”到第二章第三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

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3~5种,学生不感到负担,愿意学。

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为下一节化学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实际上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上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②从第二章第三节到第四章第二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

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

③从第四章第三节到第八竟,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要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

3、多练多用,提高记忆与书写效果。

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不用又容易遗忘,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当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用化学用语解答的问题,如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娶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

初三化学元素篇6

关键词:化学教育;物质构成;元素;分子;原子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289(2012)08-0046-03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的五大核心主题之一,元素、分子和原子是本主题教学中的核心概念。要使学生掌握这些概念,实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世界间自如地认知穿越,需要我们化学教师在整个初三学年都有整体规划。

一、了解学生基本学情

(一)了解学生基本学情的途径

1.联合进行问卷调查

联合本学校的化学教师举行一次备课组活动。根据小学科学和初二物理教材的内容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联合制定问卷。通过选择、判断和简单的填空,共20道小题,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元素、原子、分子知识的知晓程度。

2.适时组织主题班会

在开展教学前,利用化学课召开一次化学主题班会。主题为“你知道元素、分子和原子吗”?通过漫画、游戏、竞赛等形式对学生知晓这些知识的程度进行摸底调查。利用特殊的化学主题班会,既了解了学生对学前概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恰当利用QQ沙龙

信息和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QQ,很多班级也有自己的QQ群。在开展教学前可以利用周末举行一次QQ群内的主题探讨活动,围绕“你知道元素、分子、原子的哪些知识”进行探讨。同学们可以在QQ群内畅所欲言,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这样的方式能极大地提供一个让学生有“胆量”发言的平台,活跃气氛的同时又能有效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同时,QQ群内的探讨也给了学生一种积极的引导,网络是工具不是玩具,我们应该合理、正确的使用网络。

(二)学生获得基本认知的途径

1.从日常生活中获知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已从日常食品的包装袋、课外书、网络、报纸、电视广告、科普节目、人们的茶余饭后关于健康的谈资以及各种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中渐渐熟悉了元素、分子、原子等词语。例如广告语涉及的“不含磷铜”、“食用加碘盐”、“加铁酱油”、“高钙牛奶”和“无磷洗衣粉”、“无汞电池”等,同学们已经非常熟悉。

2.从科学学习中获知

在小学科学课上,有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消失的实验。小学科学通过实验告诉学生:这些东西里面有很多的分子,我们肉眼看不见。同时也会简单地介绍物质的化学表达式,如H2o表示水。

3.从物理学习中获知

在初二物理《分子》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到“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在《从宇宙世界到微观物质》中学生知道了“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以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等”。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学生也知道了,“物体摩擦后,由于电子的转移,摩擦物体的双方分别带上了正电和负电”。在初三物理《内能》的学习中,学生知道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学生已有的前科学概念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虽然这些前概念有些是不完整的,甚至还有些是错误的,但是在初三化学几乎每节都要面对的概念学习中,不容忽视。充分利用前科学概念,以此为教学起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同化,促进前科学概念的正迁移,促使概念的转变与形成。

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进行教学

(一)利用学生对分子的了解认识分子

学生已经知道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空隙;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在教这部分知识时,主要是唤起、巩固、应用、拓展学生已有知识。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已经知道的知识来解释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在分析和应用中复习已经知道的知识。也可大胆地让学生利用身边和化学实验室的药品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分子的相关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比如用酒精和水混合来证明分子间空隙在初二物理中已经做过,我自己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先加酒精再加水和先加水再加酒精的对比实验加以拓展。同时引导学生采用玻璃杯、糖、筷子等身边的物品设计实验来证明分子间存在着空隙。对于“物质由大量的分子构成”这个从化学角度看并不正确的观点,则在一开始就向学生渗透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包括分子、原子、离子,通过系统地学习,无形中慢慢纠正学生已有的错误认识,并从化学角度建立正确的概念和认识。

(二)利用学生对原子的了解认识原子

学生既然在初二物理中已经知道原子的发现史并初步了解了原子的内部结构。那么在进行原子教学时重点可以放在以下方面:哪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通过水电解实验的微观分析,让学生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对于原子的内部结构,则通过粒子散射实验进行巩固和分析。重点通过课件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理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下面离子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利用学生对元素的了解认识元素

学生通过生活信息已经对元素这个词语比较熟悉,我们可以巧用“台阶”,拆除“障碍”,对他们原有的认识进行同化,使他们知道加碘食盐、加铁酱油等里面的碘、铁就是指元素。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再开展元素的系统学习。最后,再用学到的元素知识解释他们在生活和网络等媒体中获知的与元素有关的现象。

三、合理地安排教学流程

初三化学元素篇7

1化学用语教学中的分散教学原则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初中学生化学修养,化学素质的关键,然而初中化学用语的知识分布特点是:散而集中。例如:在第四单元课题2中学生学习了27种元素符号,接着课题4中学生要学习用化合价、27种元素符号、常见原子团等知识来熟练书写化学式,紧接着又是第五单元课题2中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在短短的的10节课左右,学生既要熟记27种元素符号、常见元素化合价口决、常见原子团,又要运用27种元素符号、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常见原子团等知识来熟练书写化学式,还要用化学式来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我们不把这些难点分散的话,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可想而知。从我多年从事化学教学经验来看,学生从第四单元开始差距就渐渐拉开,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化学用语掌握不好而开始放弃化学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在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应采用分散教学原则:一般在9月份主抓27种元素符号、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常见原子团;10月份主抓化学式书写;11~5月份主抓化学方程式书写。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2化学用语教学要过好四关

2.1过好元素符号关。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然而物质的化学式又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的,因此,元素符号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我刚刚涉足初中化学教学时,忽视了元素符号的教学,一学期后,竟然发现有的学生连元素符号都不会写,可想而知,他们的化学成绩必然很差。针对这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常常把元素符号的教学分散于绪言,第一、二单元的教学之中,并且在每节课让学生读一遍元素符号,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记住元素符号。在第二单元学完之后,采用听写,对个别后进生采用人人过关等手段来强化学生记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记住并正确书写常见的27种元素符号。

2.2过好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和原子团化合价关。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是我们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工具,只有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才能正确书写化学式,从而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化学式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一般采用把元素化合价及原子团化合价编成口诀,并且每节课上课读一遍,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记住并理解化合价口诀,再采用默写和抽个别学生背诵等手段来强化学生对化合价的记忆。

2.3过好化学式的书写关。化学式能否正确的写出,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针对这一知识点,一般应讲清楚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2.3.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应该给学生指明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如:铁Fe、钙Ca、硫S、氖气ne,而氢气、氧气、氮气、氯气等双原子分子,常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一小数字“2”来表示其化学式即H2、o2、n2、Cl2。

2.3.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用十字交叉法口诀即正价在左,负价在右,化合价标上头,先约简后交叉,代数和要为零,来书写化学式。其次要向学生讲解化学式中的几种常见读法,如某化某由两种元素组成,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硫酸某含硫酸根,碳酸某含碳酸根,硝酸某含硝酸根,氢氧化某含氢氧根等。这样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从而克服死记硬背化学式。于这一知识,讲完之后,印成题单,及时检测,而且是多次检测,直到学生熟练掌握为止,对个别较差的学生应个别过关。

2.4过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关。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是学好初中化学最为关键的地方。如果化学方程式掌握较差,那么必将影响化学计算的教学,因而,我一直特别重视化学方程式的教学。

初三化学元素篇8

关键词:教材差异复习衔接学法指导

1.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老师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由于中学一般“高中循环制”,教师从高一教到高三,不教初三。而近几年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改版后的初三新教材(九年义务教本)在全省范围内普遍使用,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初三旧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给学生增加“不适应感”。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高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笔者仔细分析了初三新教材和大纲,归纳出以下几方面初高中教材的“盲点”(即新的初中教材将知识降低要求或删减了,而高中教材又没有补充这部分内容,而高考考纲中须掌握的知识。)

1.1化合价

初中化学中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化合价,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仅仅是它们的主要的化合价,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列出,如果简单认为这些元素只有表格中化合价,在解题时易造成思维定势。硫最高为+6价,最低为-2价,所以有na2S2o3、FeS2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1价,都不是常见化合价。

1.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我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

1.3酸、碱、盐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酸、碱、盐的含义,而没有对酸、碱、盐进行分类,特别要和学生讲清楚酸式盐与正盐的生成及酸式盐与正盐之间的转化。

1.4启普发生器原理

初中化学选学启普发生器原理和装置,而该装置原理或简易装置在高中多次用到,有必要了解其原理及适用条件。

(1)原理:利用压强原理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2)适用条件:用于该装置制取的气体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不能控制粉末状固体与溶液接触);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加热);除气体外,产物可溶于水且放热较少(若产物微溶,可能堵塞溶液通道;放热多易使玻璃容器炸裂)。

1.5氧化物的分类

现在初中课本上根本就没有氧化物的概念,只需要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做实验自己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来给氧化物下个定义。至于氧化物的分类更是只字未提,所以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

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2.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复习初中知识,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对有些物质的分类方法如酸、碱、盐的分类一窍不通。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

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

2.1集中复习法

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我们常采用9课时)复习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如前面所提到的“盲点”)。

2.2分散渗透复习法

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通过复习初中的从得氧、失氧分析氧化、还原反应,顺利过渡到高中的从化合价的变化及电子的转移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3专题复习法

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根据初三的化学知识可分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化学计算等专题。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辅以适当的专题练习,这样既能有效的检验复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衔接教学的重要任务。

3.1开设学法指导课

既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高中教材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因此,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不能总是相信自己的学习老习惯,把初中一套习惯和方法照搬到高中,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要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和方法,转变为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

3.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初三化学元素篇9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一些学生一接触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就感到难学,就失去信心,就不想学了,所以学好化学用语对化学的学习,对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化学用语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

化学用语是化学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标志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三方面:

1、化学用语具有多重教学功能

化学用语,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化学学科“语言”。初中学习使用的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合价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学科角度来看,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工具。宏观元素、物质,微观原子、离子、分子都要用化学用语来表示,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要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计算要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由此可见,化学用语的教学承载着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等多重功能。

2、化学用语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重要教学资源

化学用语,这些用拉丁字母或字母配搭数字组合而成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简便、准确地表达化学信息和知识,字简意赅,既抽象又严密,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思维特点。运用化学用语这一教学资源,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一些化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用简练、准确、抽象、严密的科学思维方法来观察和描述客观世界。

3、化学用语是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成绩的第一个分化点

化学用语是由字母表示元素,再组成化学式,进而呈示化学方程式,不是字、不是词,但又有字、词、词组的含义,且字母带数字(如H2、o2)字母夹数字(na2o、Fe2o3)数字带字母(如2H、2H2)要全面学会掌握,既需记忆理解,更需综合联想,融会贯通。这对化学启蒙对象的初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化学用语也就成为影响学生迈进化学殿堂的一道槛。纵观我校历届学生,凡化学用语学的好得学生,必然兴趣足,中考化学成绩必定优秀;反之,则处处被动、成绩较差,显然,化学用语教学几乎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成败的关键!

二、化学用语教学策略初探

初中化学既是启蒙教学,又是直面中考升学的教学。因此,要依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知识体系及学生的认识规律,通盘设计化学用语的教法学法,制定阶段目标和整体目标。我的教学策略是:

1、提早识记,分点过关激活兴趣

做为化学用语基础的元素符号教学,教材安排在第四单元课题2进行。紧接着,就是课题3的“原子结构”、“离子符号”,课题4的“化合价符号”、“化学式”及接踵而至的“化学方程式”等,由于化学用语相对集中的相继出现,使很多学生掌握不好。从减轻学生负担,培养激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出发,我们采取了提早识记,分点过关的教学策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做法是将表4—3所列的27种元素符号和名称前移分散到第四单元前完成识记。即从绪言开始,每周指导学生识记10种左右的元素,会读、写,达到符号和名称能互现。学会能互现27种元素后,即应用到化学式上,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起到防止先前识记的元素符号被遗忘。元素符号必需提早识记,常见,简单的常考或易错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我们同样指导学生提早识记。全面渗透,稳培基础。分点过关是激活兴趣的有效手段。

2、渗透与序进结合,关键与重点并举构建整体掌握化学用语的基础

在化学用语知识体系中,化学式是处于承前启后的核心位置——元素符号要通过化学式来巩固,化学方程式要通过化学式来表达。因此,教学中要抓住化学式不放松,一抓到底。从绪言开始,紧扣教材出现的常见物质,我们就采取名称与化学式同现和名称与化学式互现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化学式的正确写法、读法。完成第四单元教学后,着力巩固和提高应用化学用语能力的教学,趁热打铁,强化训练。

化学方程式综合度高、难度大、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教学策略应由简到繁、逐步渗透、层层推进。教学实践中,我们设计由读——写——配平——计算的序进策略。从第二单元教材内容开始出现化学反应,就引导学生读、写化学反应,使学生初步产生感性认识。学习“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时,就分析指出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为后面的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做铺垫。

3、关注知识的生成,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应用化学用语的能力

(1)严格规范学生正确读写化学用语,培养学生严谨求真态度。训练学生规范化读写化学用语,如防止将mg写成mg,把Co写成Co。把“铁跟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读成“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等。

(2)要有前瞻意识。化合价与离子符号都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且两者都支撑着化学式的正确书写。可教材没有呈现。故教师应有前瞻意识。教学化合价时,应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向前延伸一点,让学生明白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为化合价的记忆增添几分理解的成分,有助于理顺化合价符号与离子符号的区别和联系。

(3)要把化学用语与物质和化学反应有机结合起来。化学用语是对物质、概念,化学反应和现象的抽象概括。教材中化学式H2o的意义就十分简洁准确地表达了他们的关系。教学中应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它的教学功能。在教学中我们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化学用语的抽象概括,使其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更具体化、深刻化,促进科学思维能力的生成。

初三化学元素篇10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化学用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46-01

初中化学教学自实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来,实施效果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认同。但怎样处理好既要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些重要基础知识的教学,有待探讨。笔者就有关化学用语的教学谈一点体会。

1本课题在化学用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用语的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关键。从多年化学教学经验来看,凡从事初中化学教学时间较长的老师都知道,学生从学习书写化学式开始就渐渐拉开差距,较大一部分同学因为对化学式的书写深感困难而开始放弃化学。我认为在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采用分散教学的原则,应该把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教学作为化学用语教学的核心和关键。但对于从教时间不长的教师来讲,如何把握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更是值得探讨,原因是他们从学生到当教师,这期间初中化学无论在教材编写、还是教学要求以及考试要求均作了多次调整。因此,笔者主要就如何处理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教学作一分析说明,供同行参考。

2如何把握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教学要求

(1)简介化合价的概念。对于化合价概念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新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合价的概念,因此教科书不下定义,而是以通过观察比较几种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让学生初步知道在化合物中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指出在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为了能让学生对化合价的意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在教学时也可以这样解释,简言之,“化合价就是元素的一种性质,其体现方式就是原子间在相互化合时原子的数目关系是一定的。只有满足这种数目关系,才能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稳定的物质,也才能使化合的各原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这样描述化合价,既可以使学生对化合价的意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也为后面学习化合价时,为什么对元素的化合价以“规定”的方式交给学生,使学生接受这个“规定”比较自然一些。

(2)把抽象的化合价概念转化为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由于教科书不给化合价直接定义,更不提及化合价的实质,而用“规定”二字直接给出H、o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即规定H为+1价,o为-2价。在我们“规定H为+1价,o为-2价”这句话提出后,应该想到学生对这样规定是有疑问的,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规定呢?还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遇到阴、阳离子,如何确定阴、阳离子的化合价,因此,在这里要有一个恰当的教学过渡,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元素的化合价:①元素的原子结构;②原子在化学反应时得失电子的数目;③原子在化学反应时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的性质;④原子在化学反应时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电荷数目等都是密切相关的。将这些问题给学生作-个初步交待,也为我们对元素的化合价作“规定”找到了依据。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笫三单元课题2在学习离子时,钠元素和氯元素形成氯化钠的过程简单说明,使学生知道元素化合价的初步意义,这样不会增加学习难度。笔者在教学时采用了以下方式,以氯原子和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实质,简要说明化合价的意义(见表1)。

教师在讲清以上变化关系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很容易得到以下初步结论:①元素的化合价有正价、负价之分;②阳离子显正价,阴离子显负价;③元素的化合价价数与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目相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学生对元素化合价的意义也就有所理解了,再往下的学习就顺理成章了。

3教会学生熟练应用化合价知识

学生对化合价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熟练程度,对以后的化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初步知道元素化合价的意义后,应不失时机地通过对一些典型实例的分析,掌握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并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正确理解“为零规则”。根据初中学生的现状以及今后学习的实际需要,也不必要求学生将教科书(表4-2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全部记住,特别是对于一些变价较多的元素,否则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要教会学生熟练应用化合价知识,关键注意两点:一是要求熟记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二是对“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真正理解,可以这样说,对“为零规则”不能真正理解,就过不了化学式的书写关。

(2)过好化学式的书写关。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是我们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工具,只有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才能正确书写化学式,从而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化学式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一般采用把元素化合价及原子团化合价编成口诀,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记住并理解化合价口诀,再采用默写和抽个别学生背诵等手段来强化学生对化合价的记忆。化学式能否正确的写出,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针对这一知识点,一般应讲清楚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在这部分知识讲完之后,应及时训练、检测,但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希望在短时间内达成老师的愿望。随着以后学习逐渐深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运用也就会逐渐熟练,只有这样,才能把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落到实处,过好了化学式的书写关,要全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也就有了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