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09:30

传统音乐教学篇1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民族传统音乐;传承

[中图分类号]C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129-02

学前音乐教育作为儿童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学前音乐教育在培养儿童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儿童智力发育、陶冶儿童音乐情操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学前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与民族传统音乐之间息息相关,但是就目前来看,学前音乐教育教学却忽略了民族传统音乐,使得民族传统音乐有着逐渐被那些流行音乐取代。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里,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音乐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传承民族传统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应当积极地引入民族传统音乐元素,加强民族传统音乐的教学。

一、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之间的关联性

学前音乐教育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通过学前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龄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开阔学龄儿童的视野,提升学龄儿童的音乐素养。学龄儿童通过音乐欣赏,可以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美,书法情况,熏陶学龄儿童的情感。而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传统音乐可以丰富学前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利用民族音乐感染和熏陶学龄儿童,可以培养学龄儿童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学龄儿童的民族意识,开阔学龄儿童的音乐视野,将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更好地传承下去。总之,民族传统音乐为学前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学前音乐教育教学是民族传统音乐传承的一个载体。

二、民族魍骋衾执承的必要性

民族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代表了民族的情感和气质,能够反映各民族的精神风貌。我国民族传统音乐丰富多样,历史悠久,发展和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里,国门的打开使得西方文化开始冲击我国民族传统音乐,使得民族传统音乐被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给取代。而民族传统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国外文化的融涌入使得我国民族传统音乐面临着消亡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极为必要。对于学龄儿童而言,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流行音乐、通俗音乐会给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使得许多儿童开始淡忘民族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里,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具有紧迫性,需要从小引导儿童接触民族传统音乐,从小培养儿童的民族情感,从而让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学前音乐教育中实施民族传统音乐面临的问题

(一)对民族传统音乐的不重视

就当前学前音乐教育教学来看,教师根本就没有认识到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对儿童的音乐教育也仅仅是局限于教师比较熟知的一些音乐,针对民族传统音乐,完全是处于生搬硬套的状态,完全没有挖掘民族传统音乐元素,从而阻碍了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扬。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仅仅是围绕教材进行教学,没有深入地区挖掘民族传统音乐,对于与民族传统音乐相关的知识也是一笔带过,很难激起学龄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设备落后

在学前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学设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属于一门操作性的学科,就当前学前音乐教育教学来看,教学设备还比较落后,没有配备齐全的教学设备。对于学龄儿童而言,由于缺乏实践操作,他们就难以感受到民族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从而不愿意去学习民族传统音乐。

(三)专业的教师比较少

在学前音乐教育中,要想更好地实施民族传统音乐教育,就要求教师熟悉民族传统音乐,要求教师专业能力过硬。但是就目前来看,学前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还比较匮乏,许多音乐教师大多是由其他教师来担任,当前的教师难以胜任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另外,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教学,根本没有结合民族传统音乐来教学,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四、学前音乐教育中实施民族传统音乐的策略

(一)提高对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视

现代社会里,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已成为我国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族传统音乐元素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龄儿童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从小让学龄儿童解除民族传统音乐,可作更好地增强学龄儿童的民族意识。为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要性,要合理设置教材内容,要结合学龄儿童以及学前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合理挖掘民族传统音乐元素,让儿童接触更多的民族传统音乐。

(二)加大教学投入

音乐器材的缺失是阻碍学前音乐教育中实施民族传统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相关民族音乐器材的缺失,儿童很难感受到民族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应当加大教学投入,结合实际教学需求,配备齐全的音乐器材,让儿童接触更多的民族音乐器材,从而更好地培养儿童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兴趣,促使儿童主动去学习民族传统音乐。

(三)加大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在传承民族传统音乐过程中,专业的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更好地进行民族传统音乐的学习。为此,在学前音乐教学中,应当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培养。一方面,要强化现阶段教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高教师对民族传统音乐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对外引进专业的音乐教师,尤其是与民族传统音乐相关专业的教师,为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传统提供保障。同时,要加强教师职业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另外,作为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要督促自己不断地去学习,了解我国各民族传统音乐,不断丰富自己的民族传统音乐视野,从而更好地引导儿童学习民族传统音乐。

(四)注重实践练习

长期以来,学前音乐教学过程中一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儿童缺乏相应的实践练习的机会,进而使得儿童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而学前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是教授,同时也要与实践相结合。而要想传统民族传统音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同时也要注重实践练习。如,在发声练习中,教师要将一些发声技巧告知儿童,然后让儿童进行发声练习,而教师在儿童发声过程中要认真地听,要找出儿童的不足,并加以纠正,进而不断提高儿童在不断练习中提高发声技巧和能力。

(五)授课形式的创新

就当前学前音乐教育教学来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惯用的授课方式就是集体授课,所谓集体授课就是让所有的儿童在一个教室里来聆听教师讲课。这种授课形式比较传统,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儿童的差异性。由于是所有的儿童在一个教室里进行学习,许多儿童还产生应付的心态,想蒙混过关。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就会影响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在学前教育中,儿童的差异性是制约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前音乐教育实施民族传统音乐过程中,要想实现教学目标,那种集体授课的形式已经不适合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为了促进儿童整体水平的提高,传扬民族传统音乐,就必须注重授课形式的创新。在集体授课的同时,可以采取分层授课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进而达到各个击破的效果。分层授课就是根据儿童的能力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学前教育的儿童而言,他们的年龄都较小,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同时也要注重发声训练,根据儿童的性格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传统音乐教学篇2

一、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现状

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民族传统音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华民族的气质与情感,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历史悠久、音乐元素丰富,拥有不可割断的传承性与发展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音乐文化进入我国以后,流行音乐迅猛发展,我国民族传统音乐逐渐被流行音乐所取代,存在感日渐降低。由于当时我国的音乐教育体制尚未完善、教育理念存在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空间,阻碍了其传承和发展。当前我国大多学前教育机构采用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西方教学法开展音乐教学,并未重视民族传统音乐的教学与传播,从而减少了儿童接触民族传统音乐的机会。与此同时,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儿童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审美心理。此外,我国现有的民族传统音乐教材并不适用于儿童学前音乐教育。教材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在学前音乐教育中进行民族传统音乐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直线上升,网络和电子音像制品逐渐普及,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听视野。然而在新生代歌手中致力于演唱民族传统音乐者凤毛麟角,每年问世的大量音乐作品中,民族传统音乐类型稀少。如果不对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予以充分的重视,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民族传统音乐这项源远流长的宝贵文化遗产将会逐步消失。因此,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音乐现状严峻、不容乐观。

二、学前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传统音乐的必要性

(一)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是提高学前音乐教育质量的必要措施

将民族传统音乐引入学前音乐教育,对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理解民族传统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将民族传统音乐作为提高学前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切实保障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传统音乐在风格与内涵等方面积累了诸多突出的优点。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只有结合民族传统文化,将民族传统音乐中的优秀元素引入教学,才能使儿童学前音乐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将传统民族文化引入学前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儿童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是保证学前音乐教育效果与质量的必要手段。在选择音乐教材与教学内容时,儿童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到音乐作品形式与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艺术性及思想性等,必须从实际出发,挖掘本土优势,将我国民族传统音乐作为学前教育的切入点,深化课程改革,这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还能开阔儿童的音乐视野,培养其民族意识,激发儿童学习民族传统音乐的热情与兴趣。儿童学前教育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教学阶段,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慎重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材料,与教育实际相结合,积极地在学前音乐教育领域引入民族传统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民族传统音乐的特点,统一学前音乐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这可以有效地传承民族传统音乐,实现提高学前音乐教育质量和促进民族传统音乐再发展的双重目的。因此,在学前音乐教育领域引入民族传统音乐意义重大。

(二)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有助于实现民族传统音乐的再发展

民族传统音乐在我国音乐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音乐全面发展与文化传播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已成为民族音乐再发展的新形式与新机会,对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促进作用。因此,明确在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的必要性,是民族传统音乐取得发展与壮大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对于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来说,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的元素,民族传统音乐才能保持自身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因此,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的结合,是民族传统音乐十分重要的发展手段与措施,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三、学前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传统音乐的问题与对策

(一)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结合存在的问题

学前音乐教育结合民族传统音乐,可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但现阶段,在二者的结合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教学师资与配套设备不完善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导致学前音乐教学无法广泛开展与民族传统音乐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现阶段大多数学前教育机构,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缺乏必要的专业音乐教学设备,没有配备拥有专业教学资格的教师,使民族传统音乐无法在学前音乐教育教学中获得深入的开展和良好传承,这阻碍了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提高民族传统音乐在学前教育中的教学质量,必须首先配备专业教学设备及高素质的师资。

2.教学模式陈旧

在当前学前音乐教育课堂中,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歌唱与舞蹈等形式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手段,没有丰富乐器与乐理等音乐基础性教育形式,导致儿童对乐理等基础知识缺乏兴趣。儿童学前教育中与民族传统音乐有关的课外活动较少,这制约了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3.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大多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教学内容的设计局限于对民族传统音乐的简单复制与借鉴,过于生搬硬套,缺乏符合时代特点的创新内容,从而无法将民族传统音乐中的优秀元素准确传达给儿童。民族传统音乐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主要反映劳动人民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追求,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思想精髓。儿童受年龄与实际能力的限制,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学前教育时,没有针对儿童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仅将民族传统音乐的表象传达给他们,容易导致其对民族传统音乐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4.学前教育工作者对民族传统音乐缺乏重视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与外来流行文化的作用下,民族传统音乐的比重逐渐减少,媒体大多选择流行音乐作为传播的素材。学前教育工作者也会在音乐教学中选择我国港台地区以及欧美等地的儿歌作为教学材料。一些媒体与教育工作者缺乏对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视,导致儿童对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缺乏认知。

(二)学前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传统音乐的对策

针对将民族传统音乐引入学前音乐教育工作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证学前教育质量与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1.优化师资队伍

传承民族传统音乐与提高学前音乐教育质量离不开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因此必须提高其综合素质,优化学前音乐教师队伍,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其教学水平,建立完善的师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打下基础。

2.创新教学教材

学前教育机构与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原有音乐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改编教材,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其中,引入一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以激发儿童学习民族传统音乐的热情。创新发展学前音乐教育教材,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儿童的民族音乐意识,调动其学习民族传统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在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儿童学前教育机构可以增加民族传统音乐欣赏课程,将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各方面,结合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其学习民族传统音乐的热情。与此同时,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可以改编一些具有特色的民族歌曲,将其引入音乐课堂,以增强儿童的民族意识、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作为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角色,必须发自内心地欣赏民族传统音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传播民族传统音乐,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收集资料,在为儿童介绍民族传统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以音乐作品中蕴藏的历史典故与使用的民族特色乐器吸引儿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刺激,激发其对民族传统音乐产生兴趣,进而爱上民族传统音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学前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民族传统音乐可以为提高学前音乐教育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分析和研究民族传统音乐,将其与学前音乐教育相结合,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卢红博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婷婷.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传承[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5).

[2]张莉.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作用[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3]张一竹.传统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体系中的现实意义[J].艺术科技,2015(7).

[4]赵莹.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传承[J].黄河之声,2015(11).

[5]冯春霞.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及发展[J].音乐时空,2015(19).

[6]田青,苗林.论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传承[J].音乐大观,2013(12).

传统音乐教学篇3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传统音乐教学法;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6-0092-02

一、研究目的

音乐教学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施人文教育和人格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对我们现时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以及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

我们不妨先看看国外的音乐教学情况:国外传统的教学法有高大宜教学法、铃木教学法以及达克罗斯教学法,但在近年来,有可靠数据表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逐步被音乐教育者们所认同,根据对美国奥尔夫教学法协会(aoSa)的前执行理事辛迪・伍比格的个人采访(2014/12/23),从2000年到2014年,该协会所公开的会员增长率为168.14%,分会增长率为172.22%,而其他教学法协会的会员人数情况则远不如此。可以说,奥尔夫教学法在国外正逐步成为初级音乐教育的主流。

在国内,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出版教材并应用在课堂上则更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奥尔夫教学法与我们传统音乐教学法进行对比分析,并借鉴其优秀的教学理念。

二、两种教学法的定义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是在教学上强调从教学大纲出发,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授课的教学方法。教师把教材上的知识传达给学生,教学的目的是以训练专业技能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只看重知识理念的传授,可以说,音乐教科书就是教学的全部,而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则不被重视,更不用说音乐兴趣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由卡尔・奥尔夫和冈尼尔德・凯特曼开发的音乐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唱歌、肢体动作和演奏乐器,直接参与到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去。卡尔・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乐感,而这种乐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的。奥尔夫坚信,一个孩子的音乐学习过程就是从说话以及母语歌曲开始的。各种童谣、儿歌以及民间音乐等元素共同组成了奥尔夫风格。奥尔夫的首要信条是:“每个孩子的言语和动作一直都是表达音乐节奏的方式,而这正是我们需要发展的方式”。奥尔夫强调,音乐实践体验比抽象理论知识的教育更重要。他还将音乐教育与普通的学校教育进行了类比:老师会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语言沟通后,才去学习如何阅读和写作。从一开始,奥尔夫就强调学生通过身体来感受节拍、速度、音高以及旋律的重要性。孩子应该在正式学习音乐之前先亲身体验和探索音乐。根据奥尔夫的理论,在合奏的环境中音乐体验会最佳,通过卡农、即兴表演、节奏和旋律、肢体打击以及乐器演奏等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溶入到一个音乐整体中去。

三、两种教学法的差异性讨论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怀着这样的目的,我们不妨对传统音乐教学法与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学表现和教学结果的差异性上进行讨论。

(一)教学模式的差异性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可以归纳如下:教学的目的是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制定一定的音乐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教师教唱,学生学唱,教师教乐理知识,学生学乐理知识;考试的时候,学生唱一首学过的歌曲,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与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法不同,与国外一些较流行的教学法(如高大宜教学法、铃木教学法或达克罗斯教学法)也不同,因为奥尔夫教学法其实并不是一种“方法”,因为它无法按部就班地执行,它只有基本的原则、清晰的模型以及基本的过程,教师需要依靠他们的直觉和创造性来组织教学以及传授音乐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形式其实就是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而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奥尔夫教学法以“儿童为中心”进行教学,它就如同母语学习一样:每个孩子都可以在没有既定教学程序的情况下学会说话,同样,孩子们也应该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奥尔夫教学法需要教授的是“基本的,自然的,并且最贴近孩子思维和幻想世界”的音乐,因此也被称为“原生的音乐创作教学”。

(二)音乐表现的差异性

传统音乐教学所教授的歌曲通常都是较为正统的歌曲(不论古典还是现代的),所使用的乐器也是比较正式的乐器(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在课堂上,较多情况是群组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教师带领学生合唱歌曲)。

在奥尔夫式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唱歌、跳舞以及演奏乐器,可以单人表演也可以群组表演,而不论在选用歌曲还是在乐器使用方面,奥尔夫教学都与传统音乐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

奥尔夫教学法所选用的歌曲通常非常简短,且包含固定音型,在演唱部分中经常会以循环或者“a-B-a”的形式进行演绎。另外,这些歌曲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与民谣和童谣有较紧密的联系。奥尔夫音乐很大程度上都基于简单但有力的节奏变化模式,这种非常简单而优美的音乐形式,很容易让儿童和成年人学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奥尔夫认为按节奏敲击是人类对音乐的一种最原始的表达形式,所以奥尔夫教学法会使用小型木琴、马林巴琴、钟琴以及金属木琴等乐器,这些乐器都有打锤和共鸣筒,且易于搬动和放置。在教学中还通常使用各种鼓、录音机以及非尖锐的打击乐器,“使得所演奏的乐曲变得更加丰满”。另外在演奏时还需要学生跟着旋律和节奏进行唱歌、吟诵、拍手、跳舞、轻敲以及打响指。参与奥尔夫方式的音乐演奏――即使是第一次演奏,也非常简单。

(三)培养学生兴趣的差异性

传统音乐教学主要是老师教唱、教音乐知识,学生是被动地接受,一旦授课内容是比较枯燥乏味时(如一些理论性知识),学生的兴趣就会大为降低。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课堂气氛无法活跃起来,学生容易感到困乏。

在教学氛围的塑造方面,奥尔夫教学需要老师创造出类似孩子们玩耍的环境,这样不仅学习过程会轻松许多,同时学生对乐器和音乐技巧也较容易发生兴趣。另外,在奥尔夫式的课堂上,老师会让每个学生分别执行一组简单的教学活动,然后把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这样每个学生会感受到自己一直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关注当中,丝毫不会感觉到压力,还会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快乐。

(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差异性

传统音乐教学以教学大纲上的知识点为目标,欠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只知道如何学好教材上的乐曲,但无法形成独立的乐感和音乐审美能力。

在奥尔夫教学中,所有的音乐理念都是通过‘做’来学习的。奥尔夫教学法提倡以即兴的方式并使用原声创作音乐,这样可以在创作过程中使信心得到累积,感受到音乐的趣味。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亲身体验音乐,这样的课堂不仅能生动地介绍如同节奏和速度这样的抽象概念,还能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审美素质。“奥尔夫教学活动激活了孩子们的完整感知,唤醒了他们的空间、时间、形状、线条、颜色、设计以及情绪的审美素质(这些东西对大多数初学者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在课堂上教师教唱歌、讲解乐理知识的传统音乐教学,只是让学生学会了模仿,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更没有掌握自主学习音乐的方法。

奥尔夫教学因为有简单、即兴、交互性强等特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基本的技巧,与此同时,超越了原始教学活动的即兴方式也很容易被学生创造出来,当学生创作出有趣的音乐时,他们就想把这些音乐录制下来,更进一步,发展音乐技能、学习正统音乐也会悄悄地成为孩子们的愿望。可以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不是把一切音乐知识和理念都送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殿堂,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领会,自己去发掘。

四、结论和建议

奥尔夫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是有其优越的一面的,但为什么在我国音乐教学中应用并不广泛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这种教学法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同时缺乏对这方面教学技巧的系统培训。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固步自封,传统就是用来打破的,教学需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音乐在我国的大多数中职学校并不是主课,所以我们不妨大胆开拓新的教学思路,不要害怕犯错,因为犯错有时也是找到正确途径的方式,不管怎样,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1]miranda.奥尔夫教学法[m].纽约:全美音乐教育工作者会议,2009.

[2]Shamrock,mary.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一种综合的方法[J].音乐教育者杂志,1997(83).

[3]Campbell,patriciaShehan.音乐家和教师[m].纽约:诺顿出版社,2008.

传统音乐教学篇4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中职;声乐教学

一、传统音乐文化对中职声乐教学的作用

(一)弘扬民族文化

传统音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学生了解传统的音乐文化,对整个民族文化也会产生大体的认识,教师应将传统音乐文化与中职声乐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各种音乐知识会更好的被学生们消化理解,文化也将会获得合理的传承[1]。因此,弘扬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本民族的文化会获得合理传承,而且中职声乐教学会呈现积极发展的趋势。

(二)确保声乐教学的多样化

现今中职声乐教学的发展水平较低,教学内容处于形式化的模式中,部分教师对声乐教学不具有较高的重视度,造成学生们的声乐素养不断下降。目前,中职声乐教学的教学体制具有较多的不完善之处,教学模式会延用西方的形式,教学模式过于古板,学生的音色等会受到基本的训练,但是教师未将音乐中的核心思想传授给学生。将传统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才能保障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需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着西方的特色,又要体现着中国的特色,在此基础上,传统音乐文化将会被积极的继承,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三)丰富创新音乐教学方法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步发生变化,招聘单位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传统音乐文化中包含着众多优秀的内容,学生如果充分掌握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民族自豪感也将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也将会获得变化。最终,学生的综合素养显著提升,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中职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职业学校中的教师多为艺术学校毕业,依然运用传统的说教模式进行教学,过于追求让学生掌握较多的声乐学习技巧,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学生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在单一的教学形式的影响下,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不能形成良好的感知,教学效果直线下降。现今国家重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想理念较为僵化,教学效果不能被全面的保障[2]。

(二)学生不具备主动的学习理念

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理念较为被动,并未认识到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中职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学生会被动地进行学习,自身不会形成良好的感知能力,学生的学习热忱不会被充分激发,最终的学习效果不能被全面的保障。主动的学习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对学生进行良好引导,才能保障最终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模式中。

(三)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

在中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性的作用,学生则是处于被动的学习模式中,在教师主导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死记硬背的模式,师生间不能进行良好的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断降低,不能合理的掌握各种声乐演唱技巧,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获得全面的凸显[3]。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现今教师并未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全面说教,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会被提高。

(四)教师评价不合理

部分教师并未认识到声乐学习的重要性,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不会综合考量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各项指标,教师与学生间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反馈机制。教师仅会对学生进行片面的引导,学生的心理状况等教师也未了解,从而学生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学评价应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师应该多维度的对学生进行考量,现今教师的评价模式较为单一,不会综合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多数学生都未能获得充分发展。

三、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中职声乐教学的措施

(一)进行情感教学

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较多的情感,教师需注重情感教学的重要地位,在注重情感体验的情况下,向学生介绍每一种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学生将会对作品形成合理的感知,最终,情感教学的作用将会获得全面的凸显。音乐与情感间会产生紧密的连接,教师应将每种传统音乐文化作品的时代背景理清,学生才会产生情感共鸣,教学效果显著。音乐是人们传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学的地位,需向学生讲述每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而最终的教学效果才会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迈上崭新的台阶。因此,教师应该自身对音乐作品进行良好的感知,且培养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能力,掌握音高等知识,最终,学生的情感体验会不断的提高,音乐素养获得质的飞跃。

(二)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

每一名学生的个性都会存在差异,教师可以使学生欣赏各种有代表性的声乐作品,在参照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再向学生抛出各种问题,如你从民族音乐作品中感知到了什么?在经过一系列流程的基础上,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会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会被深入的提升,对待各种声乐知识会产生积极的认知。为使学生的感知能力获得进一步的优化,教师需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方式来讲授课程,在视频展示的基础上,学生将会对音乐形成全面的感知,视觉上受到较大的冲击,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会不断提升。

(三)加大师资与教学设备的建设

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效果间会形成紧密的联系,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需对民族文化的异同产生合理的认识,才能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的服务意识也应该不断增强逐步更新各种教学设备,在形成良好的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学生的声乐知识将会大幅度的提高。传统音乐在中职声乐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需要获得教师的高度重视,不仅能使传统音乐文化获得弘扬,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也会被极大的提高。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讲述京剧的一些知识,其会与现代音乐形成强烈的反差,学生会对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文化的不同点产生合理的认识。

传统音乐教学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积淀下来的传统音乐文化都是艺术的精髓,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对这些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锻炼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学习,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对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二、将传统音乐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方法

1.情感体验式教学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由于语言习惯、生活习惯、民族风俗等存在差异,在民歌的表现手法上也呈现出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特点。所以,我国的传统民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感染力。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而言,融入传统音乐,首先要从情感出发。如《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民歌,学生一听就知道属于情歌,所以教师要首先对该歌曲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这首歌创作时的生活背景和音乐背景,这样学生就会对这首歌曲产生兴趣。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学生会在情感的引导下对音乐的走向进行合理分析。同时,教师也要对民族音乐的唱法进行讲述,在每一个学生的训练中,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嗓音,唱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2.感知能力的运用

由于每一个学生个体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在对民族音乐的感知方面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对民族声乐的感知上也出现了多样性,不管是何种感知,都是对美的体验。民族音乐没有对美的限制,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感知去体会民族音乐的美。在欣赏民族音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悟提出一些问题:如民乐的唱法、感情体验、文化背景等等,然后让学生进行演唱和讨论。在实践、教学、感知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对歌曲的意境和气韵把握之后,要培养学生对音高、节奏、音色、速度、力度、调性、调式等技术要素的把握。通过课堂指导,让学生理解音乐深层次的含义。此外,对于学生来说,对民族音乐的艺术影响进行感知,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3.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

一支具有民族音乐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对于高校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首先,教师要能够向学生介绍民族音乐的背景和唱法,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音乐课中多一些文化元素和中国本土元素。因此,作为声乐教师来说,具备一定的民乐理论知识非常必要,对民乐的声腔、旋律要有深刻的认识,要能够对不同类的民歌准确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演唱诸多的民歌作品。此外,戏曲作品和说唱音乐也非常重要,如豫剧、京剧、越剧、秦腔、评剧等,都是我国璀璨的曲艺瑰宝。总之,作为声乐教师来说,自己首先要喜欢民族音乐,才能在教学中将民族音乐的魅力展现出来。

4.利用多媒体设备

对于声乐教学来说,音响资料必不可少,随着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成为可能。如在《山路十八弯》的演唱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配合优美的图画衬托出弯曲的山路,保留方言的发音,演绎出山路的美和人民的心境。通过影像资料的使用,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讲解,学生在欣赏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学习演唱的技巧,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

三、结语

传统音乐教学篇6

〔关键词〕多元文化;传统音乐;课程建设

1964年《民族音乐概论》的出版,不仅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了首次归纳、整理和分类,更为重要的是全国音乐院校有了第一本中国传统音乐的教材,这对中国传统音乐教学起到了开创性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非遗”、传承、保护等字眼的频繁亮相,使中国传统音乐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全国各高校开设了“中国传统音乐”课程,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也增加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作为一名在地方高师院校从事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教师,笔者多年来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中进行多次尝试性的改革,在初见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一)建立以人文历史为背景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理念

音乐是具有文化性的,学习任何一种音乐,究其本质是学习一种音乐的文化,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都是在漫长历史长河之中积累和沉淀的,因此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必须要从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开始。笔者作为地方高校的教师,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中国传统音乐对于那些受到“欧洲音乐中心论”影响和流行音乐冲击的年轻人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他们认为传统音乐是“土的掉渣”的音乐,对于这些音乐不理解也不喜欢,同时也没有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学生营造聆听传统音乐、走近传统音乐的氛围,从而增强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感性认识,成为了课程的任务和目的,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之下,其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了音乐形态本身。固然呈现独特的音乐形态无可厚非,但是传统音乐的形成、发展、传承有着更加厚重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当与传统音乐密不可分的历史、地域、时间、文化被抽离,剩下的仅是一个个音符时,我们将更加无法理解具有综合文化样态的传统音乐的整体面貌。

(二)建立跨文化比较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理念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成为了必然的潮流和趋势,教育者必须从本土文化出发,从当前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生活等多元语境出发,借助新的学科理论和方法,树立起平等、多元的价值标准,重新认识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重新理解和建构当代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体系,让中国的传统音乐教育以自己独特的人文价值融入当今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之林,这样才可以“将中国的音乐价值以现代意义和世界意义的方式体现。”(管建华,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理论构想[J],中国音乐,1990,(1):20)从“欧洲中心论”到“文化价值相对论”,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意识到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把音乐视为一种文化的普遍现象”这一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然而在中国,至今还有很多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受到西方音乐认识论的影响,认为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目标”,而忽视了音乐所具有的文化身份认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彼此认同等其他的功能和价值。因此理解和尊重本民族和他民族的传统音乐,了解并接受其文化差异,应该成为高等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

(三)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理念

中国音乐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的发展是随着欧洲近现代音乐教育体系的引入而开始的,西洋近现代音乐及其理论的输入,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同时还产生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毋庸置疑,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音乐的发展。然而,凡事有得即有失,在“以西为体”的教育模式之下,中国的音乐教学,尤其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呈现“母语”缺失的局面。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如果要使中国音乐教育在世界各种音乐体系教学中获得它自身的、任何其他体系不能取代的价值和意义,使它摆脱西方音乐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教学体系的建立就必须具有它自身的理论思想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因此明确教学目标应该是教学体系建构的重要环节。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之下“以审美为目标”的单一性音乐认知,显然与如今多元文化的背景相违背,当今的音乐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其音乐的文化属性。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更是如此。通过高等学校教育让同学们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风格以及人文精神,不能仅仅依靠《中国传统音乐》或者《中国民族音乐》这一门课程,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课程群,使学生能够做到感知传统音乐、理解传统文化、尊重多元文化。要想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就要丰富和补充现有的教学内容。

(一)感性习得

对于喜爱流行音乐的年轻人来说,想要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兴趣和热情,首先要让他们走进传统音乐,通过看、听、唱等实践教学手段让年轻人对中国传统音乐形成感性认识。“看”,主要指的是借助网络资源给学生们播放中国传统音乐的视频资料,其中包括纪录片、传统音乐节目展演等,可以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对中国传统音乐形成较为全面、完整的认识;“听”则是选择优秀的、原汁原味的音频让学生们欣赏,同时还可以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让学生们近距离聆听、感受民间的声音;“唱”即教师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教唱民歌、说唱、戏曲中的经典作品,通过学习方言、模仿唱腔等方法掌握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特点。以上这些教学方法是学校教育中让学生们认知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它以感性体验为主,让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走近”到“走进”。

(二)理论提升

在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就应该进入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认知阶段。传统音乐的表达方式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民俗行为、文化体验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传统音乐的感性学习之后,需要进行理论层面的学习,进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音乐的内核。1、传统乐理。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成要素有许多方面,如“音”、“调”、“音腔”、“板”、“眼”等,这些概念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表达方式,但却因为我们长期使用西方音乐术语,导致传统音乐的术语被人忽视,甚至遗忘,要真正懂得这些概念的含义以及它们所代表的音乐形态,就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中国传统乐理》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必不可少。通过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表述方式、思维方式、哲学基础等,使得传统的音乐语言和音乐理论像“母语”一样被学生所熟悉。中国传统乐理虽然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还有许多存在争议和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理论概念是清晰并且明确的,用于教学没有问题。2、人文历史。“中国传统音乐在行为方式上与中国哲学保持着文化的统一性,‘演创合一’与知行合一,也是人们通常所讲的“天人合一”的思维、行为方式一脉相承……”(管建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课程历史文化重建的思考[J],音乐与表演,2012,(4):47),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根基,在民间更多地表现出了其功能性、实用性的特点,因此除了熟悉民间音乐的曲调,学习和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音乐与仪式的关系、音乐与人的关系都特别重要。梅里亚姆曾经说过:“没有与音乐相关的概念,行为就无从发生,没有行为,音乐也不可能发生”。因此,需要增设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具有人文性和前沿性的课程,让年轻人从不同视角看待和理解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3、世界音乐。当“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并行发展成为了一种趋势,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也相继提出了“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方针,世界音乐的学习则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世界音乐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发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与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而且还能为我们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提供国际性的思考和视野。

(三)改编创新

教育的目的不仅为了获取知识,抑或建立一种对待文化的观念和态度,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著名的物理学家劳厄认为:教育的任务不是重复原来的知识,而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创造知识(管建华,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理论构想[J],中国音乐,1990,(1):22)。因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特征与文化内涵有所了解之外,还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传统的基础之上,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用自己的方式解读与阐释年轻人眼中的传统音乐,现代社会环境之中的传统音乐。通过学习、实践、创造的循环过程,可以使年轻的学生们进一步获得对中国传统音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总之,如今人类已经处于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下,我们学习音乐和思考音乐的标准以及视野应该是开放的,打破“欧洲中心论”,提倡“文化价值相对论”。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应当走出“西方音乐教育体制”,在中国传统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和习得方式的基础之上,摸索本土化和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建立具有“关联性”特征的课程群,力求将音乐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顺应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既要遵循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观,还要将传统音乐融入当前的世界多元文化语境中。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之下,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终将建立独树一帜的音乐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方元,《现行民族音乐课程能给我们提供什么—现行民族音乐课程批判》,《中国音乐学》,2000年第3期。

[2]杨静、管建华,《东南亚三国音乐教育的人类学考察: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突围》,《中国音乐学》,2014年第4期。

[3]管建华,《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存在方式的反思》,《中国音乐》,2010年第1期。

[4]曹军,《“中国音乐母语乐感训练”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及方法—兼谈“中国传统乐理”课与“视唱练耳”之关系》,《中国音乐》,2013年第1期。

[5]王耀华,《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其展望》,《音乐研究》,1996年第1期。

[6]管建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课程历史文化重建的思考》,《音乐与表演》,2012年第4期。

[7]乔建中,《以感性习得,终身受益———关于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研究的点滴思考》,《乐府新声》,2015年第3期。

[8]管建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课程历史文化重建的思考》,《音乐与表演》,2014年第4期。

传统音乐教学篇7

关键词:传统音乐;音乐教学;制约因素;幼儿教师

一、幼儿传统音乐教育的制约因素

(一)“小学化”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当即学前教育中的巨大问题,“小学化”教学模式不符合幼儿自然发展规律,也无法真正提高幼儿专业水平,这种重前期教学效益,而忽略长期学习发展的教学方法对幼儿未来发展极为不利。例如在一次《拍胸舞》活动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了《拍胸舞》视频,让幼儿感受其中的韵律、舞蹈热情,并引导幼儿学习舞蹈顺序与动作。这部分教学无可厚非,能够为幼儿奠定舞蹈基础,但紧接着教师开始采用示范教学,进而带领幼儿进行学习舞蹈动作,这种“知识灌输”型教学方法,会逐渐摸去幼儿的积极性,“小学化”教学模式会让幼儿逐渐丧失对传统音乐与民族舞蹈的兴趣,最终把学习当成了任务。

(二)幼儿传统音乐教学过于表面化

幼儿传统音乐教学主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了解传统音乐的内涵与魅力,因此在传统音乐中必须要实施深入教学。但在当今幼儿教育中,很多教师在进行传统音乐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教学环节,让幼儿学习一系列的传统音乐歌曲,对于传统音乐鉴赏环节涉及非常少,使得幼儿往往只能学习到传统音乐表面,无法深入到传统音乐中。表面化传统音乐教学与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相同,无法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无法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制约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

(三)教学结构不合理

传统音乐教学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保障音乐课程的合理性,传统音乐内容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如果传统音乐内容过多,会显得音乐幼儿音乐教育过于片面化;如果传统音乐内容较少,会无法彰显传统音乐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无法掌握好适量搭配的“度”,在教学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无法凸显出幼儿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无法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

二、幼儿传统音乐教学的突围方式

由于幼儿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必须要以幼儿作为教学出发点,根据幼儿的兴趣、审美来设置相应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

(一)加强幼儿对传统音乐的认知深度

任何文化艺术都具备开放性特点,之后开放艺术才能够跟上时展潮流,音乐艺术同样如此。对于传统音乐来说,其含义、表现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要实现多元化传统音乐才能够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幼儿对本土文化认识,打开幼儿的感官心灵,切实的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并通过自身对传统音乐的理解进行表达。实践证明,幼儿的天生特征注定了幼儿对音乐、舞蹈具有强烈兴趣,幼儿在面对传统音乐的时候会有与众不同的感觉,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表达出自身的观念,进而形成课堂讨论,实现知识共享,进而加深幼儿对传统音乐的认知深度。

(二)拉近幼儿与传统音乐的联系

与现代音乐相比,传统音乐具备率真、通俗、活泼、生动、淳朴的特点。可以说传统音乐是切切实实的来源于生活,与商业联系甚少,能够切实反映生活气息,体现不同民族对生活的渴望,能够拉近传统音乐与幼儿生活的联系,进而培养幼儿的艺术气息。对于传统音乐教学来说,幼儿学习知识不应该是被动的学习,而是要能够主动融入到知识当中,并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到音乐知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教师不仅是音乐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引导幼儿体验传统音乐魅力的辅导者。

(三)合理配置传统音乐结构,实现游戏教学

对于幼儿来说,兴趣是其最大的驱动力,能够激发幼儿精神上的需求。在传统音乐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幼儿在初次接触某类传统音乐时,会对传统音乐的音色、民族打扮、舞蹈动作非常感兴趣,并在其中感受的快乐,这不仅是幼儿兴趣爱好的体现,更是幼儿内心深处的“审美反射”,对传统音乐的认同。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传统音乐教学。例如在《扒龙船》教学中,我组织幼儿展开“双簧”游戏,一幼儿扮演龙船“后脸”,并演唱《扒龙船》童谣,再挑选一个幼儿当龙船“前脸”,进而俩俩搭配,“前脸”幼儿做动作、对口型;“后脸”幼儿唱《扒龙船》。游戏刚开始的时候,两个幼儿还在磨合,容易出现不协调现象,但5分钟之后,两个幼儿似乎找到了感觉,完美的完成了“双簧”游戏。通过这次游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参与度也非常高,并且能够通过游戏情境让幼儿更深层次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进而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完成教学目标。

三、结语

传统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发现幼儿传统音乐教学的制约因素,进而找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来突破瓶颈,保障传统音乐的积极作用,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英.幼儿教师对民间音乐教育的态度及其实施情况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42-46.

[2]刘明,邓赐平.毕生发展观与早期儿童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6,11:49-52.

传统音乐教学篇8

摘要:在初中阶段,音乐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当前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现状,研究如何突破传统观念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以此来推进音乐教学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教学模式;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26-01

音乐不仅是一种高居于庙堂的艺术,更是一种净化人心、陶冶情操的工具。音乐的重要作用被古今中外所共同见证,其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帮助,既能提升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此,创新初中音乐教学模式不容懈怠。而作为身处教育一线的教师,有必要针对当前的现状,突破传统观念,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以此来推进音乐教学工作的发展。

一、当下初中阶段音乐教学模式的现状

时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音乐课不被重视,音乐课所占比例小,教学模式是单一的“老师示范,学生唱”,更有甚者被其他学科所占用。这样,就导致学生认为此类课不重要,并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下面就这些现状提出几点值得重视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对理论基础的教授。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你教我唱”的模式,应当把基础的音乐理论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而一些音乐教师只是简单地按照音乐教材教唱,有时只是进行美其名曰的“音乐鉴赏”,即播放该课程的音乐供学生们来欣赏。此类问题极为严重,并没有达到设立该学科的效果,学生不能从中受益,也不能培养他们审美能力,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2)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固化,不重视音乐学科的创新。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不注重音乐模式的改革创新,故步自封于音乐教材之中。同时,应试教育的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思维,个别教师把音乐教学当作一种应付。众所周知,教学效果受教师教学观念的直接影响,通过对音乐教学方式的考察发现,一些音乐教师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的问题,这对于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而学生们难以学到知识,也就难以达到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严重浪费了资源。换个角度讲,这不利于教师了解新的有关教学的动态与成果,提高教学的质量也就难以实现。

(3)教学方式单一,课堂缺乏活跃的氛围。现在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极为单一,这严重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更进一步来讲,会影响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难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对音乐方面的学习与理解也会有相应的影响。音乐教学讲究的是个性化的培养与发展,但当下囫囵吞枣式的单一化教学古板乏味,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原本应该充满乐趣活泼的音乐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成为教学中的不足与遗憾。

二、针对当前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的改进方法

根据当前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教师了解了当前的现状,下面提出几种改变现状的方式方法。

(1)注重对学生音乐理论方面的教授。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音乐课上理论知识的教授。例如,音调与符号、声高与音符等都可以作为教学重点来教授。同时,因为还处于基础阶段,初中生难以理解接受实属正常,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悉心教授与耐心引导。

(2)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教学步伐。新时期的教育更侧重于全面发展,音乐教学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学生们不仅要学会唱歌,学会乐器和舞蹈也是很有必要的。基于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穿插更多的活动与内容,不能禁锢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死板的教学方式不m用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只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拓展更多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好的教学模式、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寻求更多的方式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电影,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音乐剧的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总之,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实现了音乐的教学目标,也使学生们有了积极向上的情绪,两全其美。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基础。因此,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只有从实际出发,突破教学的禁锢,注重对学生音乐理论方面的教授,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新的教学步伐,拓展更多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上好每一堂课,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殷璐.浅议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J].黑龙江教育,2014(12).

[2]姚靓.浅析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

传统音乐教学篇9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通过研究西方的音乐文化,我国各大高校学习了大量西方的声乐知识,获得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高校并没有做到合理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导致高校声乐教学缺失了民族气息。对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必须结合教学课堂与民族传统音乐,真正做到音乐民族化教学,让民族音乐文化流传下去。

一、明确传统音乐文化的形态特征和艺术特征

首先,传统音乐文化的形态特征。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律制。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同时应用三种律制,分别是纯律、平均律以及三分损益律。民族传统声乐文化起源很早,其三种律制也在很早就出现了,并且在后来的时间里共同存在。其二,音阶和节拍。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体系与西方声乐文化体系有明显的区别,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偏音和正音共同构成音阶;通过均分律动和非均律动的有机结合与不规则应用,民族传统声乐呈现出节奏与节拍的巧妙结合,民族传统声乐作品中松弛有度,有坐唱念打的“紧拉慢唱”的说法。其三,记谱法。记谱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标记和符号,将乐曲中的高中低音、长短音以及强弱音表达出来。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应用了很多种记谱法,记录下了大量的乐谱,无数的古代经典音乐作品都是靠这些谱流传至今的。此外,乐谱还能帮助表演者明确曲子各部分音调的变化,感受作曲者融入曲中的情感,有利于表演者对乐曲的通彻演绎。

第二,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同样分为三个方面。其一,字正腔圆的声乐审美。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审美标准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字正腔圆。字正,要求表演者在表演声乐作品时吐字清晰,保证听众能够很容易听出声乐作品词的内容,结合音律的流转,让听众能够感受到声乐作品中传达出的感情,从而引发共鸣。腔圆,要求表演者在表演声乐作品时,能够圆润顺滑的奏出曲调,从而创造出连绵的意境,传达声乐作品的蕴意。其二,音色个性发展。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并没有对音色进行限定,而是重视音色的个性化。音色的个性化明显,表演者会对音色有更多的理解,从而促进音色的多样发展。而且,在民族传统音乐作品中,所追求的是情感的共鸣,在表达作品中的情感时,民族传统声乐的音色相对而言比较细腻。其三,润腔的创新。润腔是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美化唱腔的激发。润腔的方式很多,可以从字、情、声三个方面进行。润腔可以将声乐作品的细节处理的更好,更能表达出作品的情感。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润腔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丰富声乐作品的意境,吸引听众的心神。

二、发挥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其一,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传统文化中,音乐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可以映射民族的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特征,在表现民族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的同时,反映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在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有很多音乐作品的内容都是与民族情况紧密相关的,从中体现出的历史事件、地域文明和传统习俗等内容,反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与文化。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可以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其二,优化高校声乐教学。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一直都是学习西方音乐知识,文化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创作。中国作为传承数千年的文明古国,音乐文化也得到了非常长久的发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可以丰富教学的文化特色,数千年来,海量的音乐作品可以为高校声乐教学提供大量的资源,供学生学习与参考。其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从数千年前流传至今的音乐作品,无一不是民族传统音乐中的精品,作品中折射出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征,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民族传统文化作品,学生可以很容易从作品中找到创作的灵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念,提升自身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应用有效策略融入传统音乐文化

重视情感与教学的结合。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追求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古代的音乐作品还是现代的音乐表演,民族传统音乐中都表达出了明确的情感。我国民族种类很多,每个民族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发展历程,这也让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各不相同,音乐形式也多种多样,每一种都具有明显的特色,但一致的是,各民族的音乐作品中都传达出了明确的情感。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应当重视情感与教学的结合。例如,在教学传统民谣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听一遍,然后在给学生展示歌词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歌词结合前面的欣赏体验,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应当给学生讲述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作品相关的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效的代入情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而且,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能够更有兴趣和动力去学习,这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作品时,会受到自身性格特点、文化特点以及成长经历的影响,对音乐作品有不同的感知,每个学生的经历和性格都是不同的,所以学生的音乐感知也不同,但他们对音乐美的认定的统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同时不要限制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方向和角度,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角度,欣赏和感知民族音乐的美。例如,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演奏或者播放一段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对这段音乐所传达出的情感有什么独特的理解,这段音乐所表现的文化特色是什么或者这段音乐在演唱过程中用到了什么演唱技巧。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欣赏一遍音乐,而后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讨论与思考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加深自身对音乐的理解。

提高教师的音乐水平。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学策略的合理应用,还要从基础入手,提高教师的音乐水平,教师音乐水平的提高,能够带动教学各个方面的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磅礴浩大,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师很难做到全面掌握,一时之间想要提高教师的音乐水平也并不容易。对此,教师可以边教边学,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音乐知识,自己也要不断丰富自身,随着教学的深入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教师在教学民族音乐知识之前,可以提前一段时间去研究相关方面的书籍,练习民族音乐的唱法和技巧,对于一些经典的民族音乐形式,教师更要熟练掌握,在空闲时间多加学习,明确不同音乐形式的特色,把握不同音乐形式之间的区别和共通之处,达到对音乐的全面理解。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重视音乐作品背景的教学,在教学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学习。

四、结语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教师要全面了解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形式特征和艺术特征,在日常的教学中讲解给学生;应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师音乐水平,充分发挥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优化高校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琳.《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J].《音乐时空》,2014,(18).

[2]王彩卿.《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音乐时空》,2013,(09).

[3]常建萍.《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3,(21).

传统音乐教学篇10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音乐更是十分丰富多彩。但在我国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却普遍比较看重学习欧洲的演唱技巧,很少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其中。近年来关于传统音乐的融合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识,只有积极地对此进行改革,才能真正地促使我国的传统音乐得到传承和发展。

一、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

音乐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一直以来都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当中无一不能体现出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利用音乐的方式能促使人们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和情感,同时也代表着我国的文化特征。甚至有很多的优秀音乐文化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充分地说明了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对促使我国的优秀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有着重要意义。

2.有利于声乐教学发展

我国长时间以来在声乐教学上都偏向于使用欧洲的音乐技巧和方式实施声乐教学。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在音乐教育上只有建立在传统文化发展历史上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利用传统文化和音乐之间的融合能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上丰富其内容和资源,这对教育的发展来说将起到奠定性的作用。将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声乐教育之间进行结合能促使二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对高校的声乐教学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人才素质培养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流传的,这也说明了传统音乐文化中所包含的精髓和文化底蕴。代表着我国音乐发展中的不同时期不同特点,这些内容将有利于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更加能促使学生的情感上得到更多的体验。将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声乐教学之间进行结合能真正地帮助提升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对学生的素质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途径

1.积极利用情感体验

我国历史发展悠久,民族色彩丰富,每个不同的民族生活习惯和语言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些给我国的音乐带来了极为重要的资源,促使我国的音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在高校实施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利用情感的方式进行教育。例如在进行《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中,学生听过之后大多数能理解这是一首关于感情的歌曲,因此教师可以实现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背景铺垫,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在良好的情感基础上,声乐教学才能更加顺利的进行,从而帮助学生在声乐中更多的展现出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嗓音条件和特点来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曲目,尽量的让他们的个人特点能得到展现,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2.教师素质提升

教师的个人素质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当重视起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尽量的让教师在课堂中发挥出自己的最高价值,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对此,学校可以组织音乐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促使教师能在传统音乐文化方面有更多的认识和见地。此外,学校方面还应当保证教师的入门门槛,坚决杜绝出现低素质教师进入学校的现象,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基础上的保障。

3.激发学生潜能

不同的学生在个性和兴趣等方面也都会出现不同的差异,因此学生对于传统民族音乐的认识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但无论是哪一类的学生都能对传统文化产生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这是一种对音乐所产生的美好感知。教师想要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文化,那么就需要从学生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在传统音乐文化方面的感知潜能。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听一些传统民族音乐,同时教师要根据音乐特点来设置出一些相应的特色化问题,例如音乐产生的社会背景或者当中展现出了什么样的情感等。通过这样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这种情况下教师再让学生进行演唱,那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就能将更多的情感投入,从而体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

4.积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在现代教育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通过对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感知,这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含义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实施教学能将多媒体的??势展现出来,将一些风土人情和优美的旋律进行播放,更加容易烘托情感,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当中的内涵和情感。因此,在进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促使传统音乐文化能更好地融入到声乐教学中去,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