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13:38

现代经济问题篇1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经营战略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进程中,经营战略和管理目标十分重要,经营战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企业日后发展乃至于生存,企业编制出完善的经营战略,有助于明确市场定位,并设定发展目标,促使其健康稳定的进步。但是,目前多数企业在经营战略方面,还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未能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统筹计划内容,未能明确具体的经营管理计划内容和工作策略,这也是现代企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的原因。在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缺乏完善的经营战略,会导致经济管理模式出现落后的现象,难以通过相关的经营战略为企业带来发展机遇,也会导致利润点降低,对企业的良好发展造成影响。且不完全的经营战略会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出现风险问题,甚至会对其良好发展和进步造成影响。

(二)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

在现代企业良好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管理十分重要,在此过程中应该改善相关的经济管理体制,全面促进其健康发展。但是,一些企业在经济管理期间,未能制定出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相关的经济体制建设时间很晚,未能完善相关的工作模式,尤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背景之下,企业还在使用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没有针对工作模式和体系进行创新改革,缺乏良好的监督模式,导致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效率逐渐降低,甚至会诱发“暗箱操作”的相关问题,对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三)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存在问题

在现代企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十分重要,完善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提升相关的经济管理效果,促使整体工作质量的增强。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多数企业在工作中未能编制出较为完善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难以严格的开展经济实践管理工作,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的发展。且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的经济管理结构理念经常会出现问题,结构非常单一,无法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依据,导致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威胁[1]。

二、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对策

在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应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采用合理的措施开展相关的管控活动,提升各方面的经济管理工作效果,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具体措施为:

(一)完善相关的经营战略

在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应全面分析目前面临的经营战略模糊问题,并采用合理的对策解决问题。首先,应该保证经营战略的完善性和明确性,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目前的企业发展情况,编制出完善的经营战略,以此提升相关的工作效果。在工作中企业的管理部门应从宏观角度制定决策方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规划战略内容,并科学的开展经济管理活动,完善相关的发展模式,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此阶段应将合理进行经济管理作为战略目标,引导各个部门在工作中重视经济管理,形成一系列的发展支持模式,全面增强相关的工作效果;其次,在具体的工作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规划内容,保证规划工作的合理性,利用相关规划方式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改善风貌形式,并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经营战略内容,客观的按照经济局势编制决策方案,提升整体的工作效果[2]。

(二)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现代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制定出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按照国家法律制度和市场经济特点,针对经济管理工作体制进行改革完善。在此过程中企业应该全面提升各方面的工作效率,构建出相应的经济管理体制,结合实际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情况,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例如:在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中,组建专业的调查小组和评审小组,要求调查小组对市场经济情况和国家法律内容进行调查,结合既有的工作模式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全面提升相关的体质完善下。而评审小组则需要有经济管理长效分析能力,可针对企业的经济管理现状进行合理的评价,明确其中是否存在问题,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

(三)完善经济管理的组织结构

在现代企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优化内部结构和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十分重要,是改善经济管理方式的主要途径。首先,企业应加大各方面经济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深化开展每项工作的分析和调查活动,一旦发现在经济管理期间存在问题,就应该采用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将经济管理制度落实在工作中,规范工作行为。其次,应创新管理观念,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树立正确的经济管理观念意识,遵循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全面提升各方面的经济管控水平,保证可以满足当前的企业发展需求,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现代经济问题篇2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激烈的市场竞争让现代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压力,企业必须要从自身出发,积极查找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才能认清自身发展的不足,积极完善优化经济管理工作,让经济管理推动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创新意识

在绝大多数企业中,企业对于经济管理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在运行经济管理体制的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十分有限,管理体制的科学性还有待提升,体制和企业实际情况也不够匹配,使得企业经济管理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企业经济管理由于缺少创新意识,也就失去了发展和完善的动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二)管理组织落后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制度获得了极大的完善,但是企业中没有形成完善的经济管理组织,企业经济管理效率十分低下。在大多数企业中,普遍存在单一的管理组织,受到计划经济极大的束缚,让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十分落后。企业经历了计划经济,没能跟上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无法完整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做出的决策缺少合理性。企业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并不能达到市场的要求,导致企业陷入发展瓶颈期。另外,企业经济管理多是由领导管理人员展开,管理职责得不到科学分布,管理质量受到限制。

(三)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企业中缺少人员调动机制,企业内员工的责任不够明确,效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人工经济负担有所增加。企业为了控制人力成本,缩减了员工岗位培训,员工由于未能及时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工作质量必然受到影响,经济管理水平无法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整体水平也相对较低。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重视创新管理制度

企业要想解决经济管理问题,需要具备一个创新管理理念,在思想上指导经济管理。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尤其要更新管理理念,建设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在创新管理理念的同时,要融入战略发展意识,使用战略发展观念展开经济管理。企业要进行经济管理适用范围相对广泛,要在科学指导下准确评估风险,方便企业大胆实践经济管理创新方法。在现代社会,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织,必须要不断进行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一方面需要对企业组织中存在的模式问题进行解决,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企业长远发展的条件。经济管理制度根据企业需求导向,及时修整制度内容,让经济管理水平得到保证。企业要对经济管理的权利和职责进行确定,制定更加科学的奖惩制度,保障经济管理制度的落实。在现行的经济管理制度中,企业领导负责决策和指导,各职能部门进行制度的执行。因此需要增加评审环节,定期分析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保证企业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经济管理部门也要执行绩效考核机制,对经济管理制度的员工、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果展开全面的评审。

(二)优化经济管理组织

对于经济管理工作而言,经济管理组织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使用的管理模式各种各样,选择经济管理模式还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评审管理体系并展开优化。评审工作可以使用分解评审的方式,根据全方位的评审结果优化管理模式。在评审过程中发现经济管理存在的长期问题,则需要展开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完善,从而对经济管理体系展开优化。评审经济管理体系还需要引进绩效考核机制,让项目评审内容可以落实到经济管理部门以及管理人员身上。在评审之后可以确定出责任主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让改革工作获得有力保障。管理组织的优化也要注意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通过提高员工的素质水平,优化管理组织能力。企业首先要提高员工的选拔标准,对专业对口的优秀人才优先录用。招聘过程中,需要开展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测评,对人才的思想道德情况以及社会背景展开全面考察,细化招聘工作。其次要在企业中执行培训制度,需要定期展开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有针对性的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最后要在培训体系中加入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的系统培训,保证员工可以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保持严谨作风,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工作。

(三)调整经济管理模式

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对管理模式的调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企业目前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经济管理效果,真实有效的管理方式能够发挥出事半功倍的真实效果。伴随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必须要注意调整经济管理的方式,将粗放型经济管理转变为集约型经济管理,让企业经济管理可以和社会经济环境相融合。所谓集约型经济管理,主要是利用提高管理水平来实现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让社会经济得到增长。以这种方法推动经济的增长,可以以较低消耗、较低成本达到目标,让产品质量提升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经济管理模式的调整要融入财务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面临着经营风险。管理人员需要建立从风险防控意识出发,对经济管理风险进行预防,展开经济管理。

现代经济问题篇3

现代茶企首先区别于传统的茶叶制作作坊,是具有一定组织规模,并有相当机械化程度的股份公司制企业。当前茶企在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对茶叶制品品牌塑造的意识、强调规模化生产忽视了精细管理、班组管理中的利益壁垒现象严重。对策可围绕着:多元化经营来推动产品的文化建设、借助网络化分工加强本部精益管理、以组织文化圈层理论优化组织生态、根据技术纵向关联度整合班组结构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构建。

关键词:

现代茶企;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目前,针对茶企经济管理问题的论著较多,不少作者都从自身的专业视角对目标茶企进行了深入解剖,在问题导向下建构出了不少可供参考的对策。但这些对策中也可以感知到,在缺乏历史观和环境分析的情形下,基于均衡分析下的对策都未必能与中国茶企的现实境遇相契合。从历史观的视角出发,现代茶企首先区别于传统的茶叶制作作坊,或者是马克思语境中的工场手工业,而是具有一定组织规模,并有相当机械化程度的股份公司制企业。这就意味着,在探讨该类型企业的经济管理问题,需要分别建立起内外两种视角。对外,需要考察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对内,则需要考察企业的组织生态环境和技术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出符合茶企发展实际的对策安排。基于此,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现代茶企经济管理所面临的环境

从经济管理的实践出发,现代茶企所面临的环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解构:

1.1外部市场环境

我国作为茶叶生产大国,茶叶产品已成为大多数国人的日常必须品。这就决定了,茶叶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从而在茶企难以在价格策略上做出令人满意的决策。然而,国人在对茶叶的日常消费中会逐步形成产品忠诚度,这种忠诚度就可以保持消费者群体对产品的粘性。从而,后者便成为现代企业当前市场开拓的主要方向。

1.2外部技术环境

在“互联网+”时代,对普通商品的销售存在着两类途径,即线上和线下。由此,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技术环境,不仅为自身的产品市场拓展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增大了自身在同业市场中的竞争压力。首先,线上销售难以建立起消费者的体验感,而且也难以模仿线下销售模式来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因此,茶企需要针对线上销售的短板开展营销模式的优化。

1.3内部技术环境

内部技术环境主要指向了现代茶企的工艺流程和制茶机械设备,而工艺流程和机械设备又需要根据制茶环节进行分段设置,进而基于流水线生产原理最终完成茶叶制作。但茶叶制品与其它普通商品存在不同,即国人对茶叶的消费植根于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之中,从而手工制茶对于消费者而言则更为宝贵。

1.4内部生态环境

现代企业尽管具有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结构,但其仍主要按照资源指向的方式来设立,从而内部的多数员工来自于周边的乡镇。这就意味着,现代茶企在经济管理中所要求的产业工人素质,可能在这些员工身上体现的还不够,所以这就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现代茶企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结合对目标茶企的调研成果,这里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2.1缺乏对茶叶制品品牌塑造的意识

品牌不仅由产品的标示呈现出来,还需要以一种文化的形态体现出来。建立产品的品牌,可以显著提升产品在同业市场中的识别度,进而便能够节约消费者在搜索产品时的交易成本,对此所带来的回报便是:愿意以高出同业产品平均水平的价格来购买本企业的产品。但目前茶企管理者的关注点是在市场量的扩张领域,这就在产品文化建设上缺少应有的重视和支持。由此所带来的后果便是,线上消费者主动规避本企业的产品,线下则始终维系着区域市场份额。

2.2强调规模化生产忽视了精细管理

茶叶制品的品质问题不能完全由标准化生产模式来解决,其中的外观特色和口感维护仍需要借助于人工检验。但在追求规模化生产和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的目标导向下,对产品品质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存在着弱化迹象。另外,茶叶按照销售等级进行生产管理,这就可能导致企业管理者存在着一个误区,即较低品质的茶叶制品无所谓“精细管理”要求,因为其与较低的市场价格相匹配。然而,在国人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消费能力整体上升的态势下,这种管理理念必然是错误的。

2.3班组管理中的利益壁垒现象严重

不少茶叶在生产中需要经历10多道工序,而每个工序则由特定的班组来进行加工生产。这就存在着马克思语境下“整体工人”的现象,即每个工人只能熟练掌握本环节的加工生产工艺,而各环节之间又存在着班组之间的利益壁垒,从而就使得茶业制品在生产中的品控问题难以破解。

3破解经济管理问题的环境适应性分析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三个问题,这里相对应的做环境适应性分析:

3.1破解品牌塑造问题的环境适应性分析

塑造品牌需要茶企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广告宣传,根据实证经验可知,投入3000万资金也只能建立起区域性品牌,而这对于现代茶企而言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为此,这里便需要对茶企的资金环境做出适应性分析。在无法以大量资金投入的方式来提升品牌号召力,那么是否存在着以小量资金投入来获得品牌价值提升的效果呢。正如上文所指出的,当前茶企品牌塑造的重点应是产品文化方面。从而,围绕着产品文化建设来进行资金投入,则是可以获得“以小博大”的效果的。

3.2破解精细管理问题的环境适应性分析

本文所关注的精益化管理主要指向对茶叶品质的管控范畴,而这又是支撑产品品牌塑造的硬实力。随着我国消费者消费层次的不断提升,必然使得他们更加注重茶叶消费的品质问题。因此,传统分层来处理精细管理的思路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环境。笔者认为,因茶叶品质提升而获得更高的市场评价(产品价格提高),来换取因此而损失掉的产量指标,这或许是值得的。

3.3破解班组壁垒问题的环境适应性分析

班组壁垒在本文中所导致的问题便是,针对产品品控难以逆向追溯相关环节所存在的工艺问题,而且在技术流的不可分性作用下,这就加大了追溯的难度。可见,这里就需要与茶企内部的技术环境相适应了。

4对策

根据以上所述,对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多元化经营来推动产品的文化建设

本文聚焦现代茶企的经济管理问题,那么也必然会以现代茶企的经营范围和资源存量为基础来进行问题讨论。笔者所考察的目标茶企具有全产业链生产经营能力,那么这就可以在多元化经营模式下来推动产品文化建设。具体而言,可以将企业的茶叶种植资源整合为生态旅游景点,并以观赏旅游的方式来吸引域外的消费者,进而在旅游文化的支撑下实现本地茶文化的传播,最终赋予产品文化特质。当然,有其它资源条件的茶企,仍可以在以上思路上来开展品牌建设。

4.2借助网络化分工加强本部精益管理

现代茶企仍然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兼容的企业类型,这就意味着我们无法在事业部制条件下来对产品生产部门进行划分,但却可以在当前的网络化分工条件下来开展精益化管理。具体的做法为,现代茶企可以与周边小微茶企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由小微茶企甚至制茶的“工场手工业”组织利用传统手工技艺生产高端茶叶制品,而作为现代茶企的本部则集中进行中等层次茶叶制品的规模化生产,进而集中精力开展精细化管理。

4.3以组织文化圈层理论优化组织生态

针对现代茶企员工缺乏产业工人所应具备的全部素质,所以企业需要沿着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径,来逐步优化企业内部的组织生态。这里应制度文化建设,因此,企业各级管理层应以内部制度和章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在行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来感染基层员工。另外,对于在技术革新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技术人员,应严格兑现企业奖励承诺。这样一来,才能在“商鞅变法”式的改革下降低经济管理中的内控成本。

4.4根据技术纵向关联度整合班组结构

由于茶叶种植资源的自然禀赋条件不同,以及各地茶叶传统制作工艺流程的差异性使然,笔者无法在这里就班组整合问题细化到具体的操作环节。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过细的环节分工将增大各工序之间的转换成本,以及班组与班组之间分工协作的交易成本。更为关键的是,还将导致在质量控制上的“搭便车”现象的发生。因此,需要根据技术纵向关联度在生产领域实施“大部制”改革。最后,还需要重视茶企的柔性化管理问题。在对茶企实施柔性化管理时,还需要挖掘企业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能。为此,以下再从两个方面进行展望:第一,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追求整体最优。柔性化管理是建立在时空维度同步调适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了茶企资源投入并不基于线性路径,而更多的是基于非线性路径。因此,茶企当前的即期资源投入需求时常发生,所以财务人员在预算控制上应追求整体最优,这样才能有效配置资源并满足最终的效果。第二,拓展自身的岗位知识面。柔性化管理对于管理技巧的要求程度更高,这就要求茶企财务人员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知识面的拓展来适应非线性资源投入内控的需求。只有在柔性化管理下才能有效面对内外环境的动态演变,而未来柔性化管理还需要在提升内控管理绩效上下功夫。

5小结

本文认为,当前茶企在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对茶叶制品品牌塑造的意识、强调规模化生产忽视了精细管理、班组管理中的利益壁垒现象严重。对策可围绕着:多元化经营来推动产品的文化建设、借助网络化分工加强本部精益管理、以组织文化圈层理论优化组织生态、根据技术纵向关联度整合班组结构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构建。

参考文献

[1]魏霞.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经济视角:中,2011(10):36-37.

[2]周建共.基层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2):148-149.

[3]李玉玲.企业内控面临的问题与完善建议[J].中国经贸,2015(11):266-267.

[4]许晓玲.浅谈企业内控失效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8):213-214.

现代经济问题篇4

(一)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众所周知,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促进管理具体行为的落实。然而当前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存在不符的情况。首先,很多企业都具有经济管理的理念与制度,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无法落实,不仅无法实现管理的目的,还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桎梏。另外,很多企业的管理取法适应企业的发展情况,企业的发展速度过快,而管理的水平尚且无法跟随企业的发展。

(二)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现代化的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因此,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对现代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当前的市场中,许多企业由于落后的经济管理理念影响只注重自身获取的经济利益,对行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并不重视,从而造成市场中各企业间的不良竞争,也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组织结构落后

对现代的企业经济管理而言,管理的组织结构也是影响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的管理中,存在组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种组织结构的建立无法对现有的市场发展情况和企业的新装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只是在企业中盲目地建立组织结构,导致管理的形式主义严重,无法想成对管理的有效帮助,使得企业的发展中缺少活力。

(四)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有待于提高

目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经济管理离不开管理人员的努力。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具体的管理行为的落实以及管理水平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而言,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市场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目前行业中还存在另外一种问题。现代企业中,对人员管理的不善还导致了人员的流失,这种流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管理的发展。人员的不断流动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影响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和正常经济行为的开展,

二、加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对企业而言,先进的管理理念可以有效地指导管理工作的落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就当前来说,只有先进的,具有科学发展观的管理理念才能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起到指导的作用。另外,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管理因素,树立牢固的人本理念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融入到经济管理工作中来。要树立尊重员工的意识,企业需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做到对员工的理解和对企业消费者诉求的理解,从而提高服务意识与水平,建立以管理和服务质量为先的工作理念,强化质量与服务质量。

(二)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完善的支持与保障,有哪次,企业需要以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经济管理的现状为依据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来规范管理中的具体行为,为管理的落实奠定基础。另外,经济管理可以约束企业的具体经济行为,并且可以使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的变化来改变管理的具体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之后,就需要将具体的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树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监督制度的落实来严格地监控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管理人员的具体行为,从而避免企业内部的矛盾与问题,为企业经济管理效果的落实奠定基础。

(三)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选择的管理模式是对管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因此为了提高管理的效果,有效规范企业的具体经济行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从管理的模式也即体系方面进行优化。首先。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体系的评价出发,从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管理的体系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方面的不足进行分析,从这些不足的方面出发,不断优化管理的系统,通过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水平与效率。

(四)建立新型企业经济管理方式

首先需要从宏观方面掌控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向,合理地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与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强化企业发展规划的时效性和可行性,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市场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发展深度,不断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与国际市场向结合,进行符合?r展的技术创新,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提供条件。

(五)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现代经济问题篇5

关键词:现代金融经济风险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052-02

引言

金融风险的管理是为了保证社会各类经济主体的运营和资金筹集的正常进行,通过合理分析和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以实现对安全的成本投入和最稳定的效益产出的一种管理方式。在社会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金融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的各项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金融领域也有了稳步发展的势头。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影响金融经济的不稳定因素时刻存在,因而会时刻发生金融风险。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来说,虽然我国受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大,但不代表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安全的,为此,必须时刻警惕,以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建立健全我国的金融管理和风险防范体系。

一、现代金融经济的风险概述

所谓金融经济中的风险,指的是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未知的一些不确定情况,比如,未来收益的波动性,资产负债情况的变化等。金融风险的存在,就是在企业和相关机构正常运营中,可能会受到各种经济形势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了经济损失的风险情况。这些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受到金融市场的波动引起的。对于金融经济中出现的风险问题引起的相关损失,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金融机构自身,这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在遭遇了经济风险后很有可能面临着自身的生死存亡。金融风险和金融机构自身的管理和风险规避能力有关。金融风险根据不同的考察百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导致金融风险的主要根源来看,大体分为静态金融风险和动态金融风险两类。静态风险是指受到自然条件因素等一些不可抗力而发生的风险,这可以利用相应的经济技术手段和自然规律来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动态风险是指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在进行宏观金融经济调整中出现的风险,这种风险会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动态具有一定的概率性和被动性,具有一定的预测难度。

2.从金融风险的范围覆盖情况来看,包括微观金融风险和宏观金融风险两类。所谓的微观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机构决策时出现了失误,或者因为一些客观经济环境及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相关参与活动的经济主体的财产、信誉等具有了损失的可能。宏观金融风险则是由各项微观风险引起的金融系统风险的规模性风险。

3.从金融经济经营的主体结构来看,金融风险还可以细化为银行金融风险、证券金融风险、保险金融风险等一些专业角度的金融风险类型。

二、现代金融经济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类风险

1.我国目前的金融资产在结构分布上不合理。随着民间融资在金融中的占比提升,使得银行储蓄率与广义货币m2不断上升,银行也就自然成了金融风险高发地。从过去20多年的发展看我国银行的储蓄率,1985年的储蓄率为34.2%,1990年储蓄率到了39%,2001年的储蓄率到了40.2%,2003年的储蓄率到了44.6%。进入21世纪以来,储蓄率仍稳步上升,最高年份达到了46%,使得我国成为目前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从央行的储值数据公布结果显示,在2013年社会融资接近17.3万元亿人民币,创下了年度最高储值水平。受经济稳步增长趋势的影响,广义货币环比增长13.6%,达到了110.7万元亿人民币。在银行金融体系的发展中,主要通过吸取大量的储蓄存款,再借助一些中长期的贷款释放将储蓄增长额进行适当平衡。从银行中长期贷款释放流向来看,企业融资贷款以八成的占比成为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向,由股票和债券所引起的银行贷款就相对较低。正是由于这些因企业融资贷款在银行贷款系统中的高比重情况,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的金融风险也就集中性的倾注到银行体系内。

2.银行系统对社会的过度货币供给,也会导致市场物价体系紊乱和资产价格的稳定性失衡。这一方面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也会相对地造成了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狭窄。由于整个金融资源中,银行所占有的金融资源比重在90%以上,形成了以“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证券和保险的发展和占比都不具规模。这就造成了在金融体系的资产配置和风险承担方面,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控作用。这种金融发展的不合理格局,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满足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也导致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金融经济效率低下。

3.银行资金充足率和呆账准备金较低。根据国家对相关不良贷款和贷款比例硬性指标要求,2003年到现在的十几年里,我国金融机构内的不良贷款额度,贷款比率都有明显程度的降低。这种比率的降低很大程度上是金融机构通过无限制地进行信贷投放扩大,对一些不良贷款进行稀释或者是对一些有利的正规贷款进行回收实现的。从根本上讲,因不良贷款引发的金融风险实际上依然是存在的。也就是说,银行机构在呆账准备金和资金备用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缺口和不足的。从近期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金充足率上来看,也只有中国建设银行的备用率是超过国标8%的。对于我国其他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平均的资金充足率仅是接近于6.15%。正是因为如此,随着银行机构各项贷款速度的不断提升,基本上银行业的极大多数金融机构很少能够根据相关的资金备用率要求,进行相关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这会导致对贷款引起的金融风险承担能力极低。特别是当银行的资产扩张和备用金准备不符时,银行机构的经营就会显得相对脆弱。

三、防范金融经济风险的相关对策

1.进一步提升金融改革力度,加强对金融的宏观调控,合理优化和完善调控方式,使市场运作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达到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相对平衡的目的。

2.完善货币政策的决策制度,使货币决策能够通过民主参与的形式进行制定,从而增加货币决策的透明度。在金融宏观调控上注意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把握,不断提升货币工具的创新能力,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激发货币、资本、保险等元素在金融市场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央银行还应该保持货币政策的稳步推行,使货币政策不仅能够促进金融经济发展的平稳进行,还能够起到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和规避金融风险的作用。在日常资金的流动性管理和市场利率的调控中,应该以公开性市场操作为原则,使其在维持存款备用金、差异性存款备用金等方面能够起到合理的调控和平衡作用,并借此实现对金额调控能力的提升。另外中央银行要巧用价格工具对金融市场调控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和配置,最终确保货币信贷的平衡和稳定增L。

3.稳步推进市场利率改革。利率杠杆的灵活使用可以起到总量平衡调整的作用。一方面借助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进行引导,对相关的资产和负债价格利率进行确定;另一方面,深化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国际收支机制和管理的体制完善,进一步方便投资和贸易活动。

4.强化窗口与指导。要根据现有的金融结构形式,通过对支农类金融服务进行改进,对非公有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保障,并通过调整信贷和金融产业结构,实现金融业界的全面竞争力提升。

5.完善金融法制体系,对银行、证券等各级金融行业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功能监管,并通过及时的补充和修订相关金融法律法规,优化金融机构经营的法律环境。

6.加强金融体系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制建设。通过系统,全面的金融评估报告进行相关金融机构运行状况和风险隐患的评估和识别。对风险度较高的市场行为进行预警体系建设,通过做好事前预防来降低金融风险波及的扩展范围。通过建立金融风险应急处理机制,使金融机构在面临突然性的风险影响时,能够通过应急处理机制的操作,有效地控制金融风险,为现代金融经济的风险管控和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结语

金融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要组成部分,金融风险管理是当前的热门课题。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的金融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还需要不断认清新的经济形势中金融管理的各项风险,通过及时做出相关对策调整,推动金融事业的健康稳步前进,为整个社会的稳步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姗姗.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和的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09)

[2]张云燕,王芳,罗剑朝.农户正规信贷违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陕西省渭南市农村信用社贷款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例[J].经济经纬,2013(02)

[3]刘祚祥,黄权国.信息生产能力、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配给――基于修正的S-w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05)

[4]王力伟.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理论基础到政策工具[J].国际金融研究,2010(11)

现代经济问题篇6

关键词:现代电力经济运行;问题;对策;分析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人民群众的整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电力经济运行等也有了十分可观的进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代电力经济运行条件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产业,必须要给予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生产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等的大量用电需求。

2我国目前的现代电力经济运行现状

电力经济是以电力的生产、运输到最后的供应为一条线的重要基础性行业经济。

2.1发电方式较为多样

从我国目前的发电方式上来看,发电途径较为丰富,主要以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聚变发电以及风力发电等方式为主。多样化的发电方式实现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电过程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2.2电力经济市场整体仍是供不应求

除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用电外,我国的工业、农业等的生产以及科学技术等的研发所需要的电量更是十分庞大。虽然全国发电方式较为多样,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土地面积资源等较为丰富,所以在全国范围内的电量需求和电量供应的整体情况上看,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2.3全国供电联网模式已成型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在关于优化全国的电力资源配置上得以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和技术支持,这也使得我国的全国供电联网模式得以顺利、全方位落实。而这一全国性的供电联网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各地区供电的压力,为我国现代电力经济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

2.4电力经济运行存在垄断性

由于电力经济的运行对技术、资源、信息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是建立在全国供电联网模式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实现较好的发展,所以,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电力生产、输送等工作都是国家和政府避免统一规划和进行的,这就使得电力经济运行存在垄断性。

3现代电力经济运行条件下存在的问题

3.1电力市场没有活力

无论是电力市场还是任何环境中,没有竞争自然就没有进步的空间,也没有活力。由于电力经济运行过程中,不管是最初的电力的生产,还是中间的电力运输阶段,到最后的电力供应环节,都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较大的难度,这就出现了政府垄断电力市场的现象。无论是电力价格、电力配置还是电力供应等工作都是由政府部门进行调整和控制的,电力市场不存在相互之间的竞争,想要获得进步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3.2供电技术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我国任意一个区域,都会出现电弱、断电等情况,尤其在夏季、冬季等用电需求更大的季节。这就给我国的生产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电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足以说明我国的供电技术仍然需要得到提高。

3.3电力配置不科学

我国电力的配置情况普遍是按照城镇、乡村等依据来进行分配的,殊不知,就是在城镇地区,也有用电量较低的情况,在农村也存在用电量极高的现象,这就很容易导致有的地区电量供应不足,有的地区需求量远远小于供应量的情况的发生。

4现代电力经济运行条件下存在的问题的相应对策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已经成为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电力作为最基础能源的公共产品,在运行中产生的问题需要国家出面解决。国家在干涉中首先要了解国内现代电力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运行中存在的显著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4.1实现电量的合理、具体分配

电力的配置不仅仅是根据城市、农村等情况来进分配的,还要考虑到电力用处,是用于工业、农业生产,还是居民生活用电等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的电力配置,避免因电力分配与实际需求量不相符,导致人民群众的用电体验不满足等情况的发生。

4.2放宽电力市场控制

政府对全国电力市场的高度控制,会给我国的电力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和影响,除此之外,还会导致电力价格的不稳定或者价格过高等情况,不仅不利于现代电力经济的运行,还会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等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政府部门应该放宽其对电力市场和电力经济的控制力度,避免市场垄断情况的发生,适当将电力发展责任分给社会上有能力承担的大型企业,这样不仅能够激活我国电力市场的经济活力,还能够使得电力经济运行更为科学和顺畅。

4.3提高电力供应技术水平

电力供应技术关系着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电以及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是电力经济运行十分重要的技术领域。加大对电力经济运行的人才的培养计划的投入,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和提高我国的电力生产、输送以及供应技术,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重要贡献。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目前无论是经济发展用电需求量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电需求量都十分巨大的情况下,如何找准现代电力经济运行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方案,是国家政府部门必要严肃对待的问题。只有做好现代电力经济运行的良好的规划和调控,才能够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便捷、舒适,保障我国经济得以稳定、快速发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王山英.现代电力经济运行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5(21).

[2]侯丽,张译霏,王哲媛,周航.现代电力经济运行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6(16).

[3]赵华溢.电力经济运行条件下的问题分析与合理应对方式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12).

现代经济问题篇7

关键词:租赁;传统租赁;融资租赁;特征

租赁是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资产租让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交易行为。

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经过增资扩股、资产重组和改制的调整过程后,一些融资租赁公司或经营融资租赁的业务部门逐步退出市场。新生的租赁公司开始在新理论、新概念、新环境下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时期。

一、融资租赁的特征

融资租赁的主要特征是:由于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只是出租人为了控制承租人偿还租金的风险而采取的一种形式所有权,在合同结束时最终有可能转移给承租人,因此租赁物件的购买由承租人选择,维修保养也由承租人负责,出租人只提供金融服务。租金计算原则是:出租人以租赁物件的购买价格为基础,按承租人占用出租人资金的时间为计算依据,根据双方商定的利率计算租金。它实质是附带传统租赁上的金融交易,是金融工具的一种特殊产品。它和贸易结合起来,因此必须是两个合同三方当事人才能完成整个交易。

二、融资租赁的种类

为了更好的界定融资租赁,这里介绍一些官方权威认定的融资租赁模式。

1、简单融资租赁

承租人有意向通过出租人租赁由承租人选择需要购买的租赁物件,出租人通过对租赁项目风险评估后愿意出租租赁物件给承租人使用。为取得租赁物件,出租人首先全额融资购买承租人选定的租赁物件,按照固定的利率和租期,根据承租人占压出租人融资本金时间的长短计算租金,承租人按照租约支付每期租金,期满结束后以名义价格将租赁物件所有权卖给承租人。在整个租赁期间承租人没有所有权但享有使用权,并负责维修和保养租赁物件。出租人对租赁物件的好坏不负任何的责任,设备折旧在承租人一方。

2、融资转租赁

租赁公司若从其他租赁公司融资租入的租赁物件,再转租给第二承租人,这种业务方式叫融资转租赁,一般在国际间进行。此时业务做法同简单融资租赁无太大区别。出租方从其他租赁公司租赁设备的业务过程,由于是在金融机构间进行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是依据购货合同确定融资金额,在购买租赁物件的资金运行方面始终与最终承租人没直接的联系。在做法上可以很灵活,有时租赁公司甚至直接将购货合同做为租赁资产签订转租赁合同。这种做法实际是租赁公司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租赁公司做为第一承租人不是设备的最终用户,因此也不能提取租赁物件的折旧。

3、返还式租赁

返还式租赁是简单融资租赁的一个分支,它的特点是承租人与租赁物件供货人是一体,租赁物件不是外购,而是承租人在租赁合同签约前已经购买并正在使用的设备。承租人将设备卖给租赁公司,然后做为租赁物件返租回来,对物件仍有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设备的买卖是形式上的交易,承租企业需将固定资产转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返还式租赁强调了租赁融资功能,失去了租赁的促销功能,类似于“典当”业务。企业在不影响生产的同时,扩大资金来源,是一种金融活动。

4、杠杆租赁

杠杆租赁的做法类似银团贷款,专门做大型租赁项目的一种有税收好处的融资租赁。主要是由一家租赁公司牵头作为主干公司,为一个超大型的租赁项目融资。首先成立一个脱离租赁公司主体的操作机构——专为本项目成立资金管理公司出项目总金额20%以上的资金,其余部分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银行和社会闲散游资,利用100%享受低税的好处“以二博八”的杠杠方式,为租赁项目取得巨额资金。其余做法与融资租赁基本相同,只不过合同的复杂程度因涉及面广,随之增大。由于可享受税收好处,操作规范、综合效益好、租金回收安全、费用低,一般用于飞机、轮船、通讯设备和大型成套设备的融资租赁。

5、税务租赁

税务租赁的主要做法与直接融资租赁基本相同,其特点主要是:因租赁物件在承租人的项目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物件购买时在税务上又可取得政策性优惠,优惠部分可折抵部分租金,使租赁双方分享税收好处,从而吸引更多的出资人。一般用于国家鼓励的大中型项目的成套设备租赁。在发达国家,因工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程度,税收的好处逐步取消,后两种做法使用的越来越少。

6、百分比租赁

百分比租赁是把租赁收益和设备运用收益相联系的一种租赁形式。承租人向出租人缴纳一定的基本金后,其余的租金是按承租人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支付租金。出租人实际参予了出租人的经营活动。

7、风险租赁

风险租赁是指在成熟的租赁市场上,出租人以租赁债权和投资方式将设备出租给特定的承租人,出租人获得租金和股东权益作为投资回报的一项租赁交易。简而言之,风险租赁就是出租人以承租人的部分股东权益作为租金的一种租赁形式,这也正是风险租赁的实质所在。

8、结构式参与租赁

这是以推销为主要目的的融资租赁新方式,它吸收了风险租赁的一部分经验,结合行业特性新开发的一种租赁产品。主要特点是:融资不需要担保;出租人是以供货商为背景组成的;没有固定的租金约定,而是按照承租人的现金流量折现计算融资回收;因此没有固定的租期;出租人除了取得租赁收益外还取得部分年限参与经营的营业收入。

9、合成租赁

它扩展了融资租赁的内涵,除了提供金融服务外还提供经营服务和资产管理服务,是一种综合性全方位的租赁服务,租赁的收益因此扩大而风险因此而减少,使租赁更显露服务贸易特征。完成这项综合服务需要综合性人才,因此也体现知识在服务中的重要位置,合成租赁的发展,将成熟的租赁行业带入知识经济时代。

10、委托租赁

委托租赁是出租人在经营租赁的无形资产。如果从事的是经营性租赁,这种委托租赁就是在经营经营性租赁。如果从事的是融资租赁,这种委托租赁就是在经营融资租赁。委托租赁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让没有租赁经营权的企业,可以“借权”经营。一般企业利用租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特性,享受加速折旧,规避政策限制。电子商务租赁也是依靠委托租赁作为商务租赁平台的。

三、融资租赁的优势

融资租赁的利率水平比银行高,可是仍然在许多国家得到飞速发展主要原因就是通过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比其他方式获得的收益要大,足以抵消利率高的不足。

1.双向逆市发展优势

融资租赁有两种主要功能,即:融资功能和推销功能。因此在经济发展时期,需要资金时,它能充分发挥融资功能。在经济萧条时期,需要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促销功能。只要市场在变化,不管朝那个方向变化都给融资租赁行业带来商机。

2.非金融机构可以经营金融业务

由于融资租赁的准金融特性,因此在金融管制国家,融资租赁方式是非金融机构可以经营金融业务的少有几个方式中的一个,打破被国家垄断金融的限制(金融机构经营融资租赁没有此优惠)。

3.可以取得税收优惠

国家为了鼓励投资,专为融资租赁提供了税收优惠,通过融资租赁的项目可以加速租赁物件的折旧。实际上把一些应该上缴国家的税款用来偿还租金,加速了设备的更新改造.4.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一般中小企业因为资信问题,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融资租赁由于有轻松回收、轻松处理以及参与经营等银行不能经营的活动范围,因此对承租企业的资信要求不是很高,主要看项目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足。因此对项目的担保不是要求很高,填补了银行贷款的空白。

5.节省项目建设周期

融资租赁将融资和采购两个程序合成一个,因此可以提高项目建设的工作效率。由于租赁本身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也减少许多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繁杂手续,可以使企业早投产,早见效益,抓住机遇,抢占市场。

6.有利于技术改造因率

先使用先进设备,而不用担负由于技术进步使设备落伍淘汰的风险。对企业及时更新技术装备,迅速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十分有利。

7.融资费用低廉

融资租赁的租金,乍一看比银行的贷款利息要高,但融资租赁是组合服务,在参加项目评估和设备选型等前期工作和设备采购与服务上,还要花费一些费用,须计如租赁成本,这些费用承租人贷款上项目也是在利息支付之外需要开支的,加在一起,就会比作为综合费用的租金要高,而且,租赁项目还可享受加速折旧的实惠,可见从资金总体成本上看,融资租赁还是比贷款上项目合算得多。

8.避免通货膨胀影响

如果一个企业添置一套生产设备,靠自己积累去采购需要很多时间。在通货膨胀时期,早采购比晚采购费用要低。采用融资租赁可以先得到设备,再用设备产生的效益去还钱,可以说是"借鸡下蛋,卖蛋买鸡".虽然自己没鸡,照样可以吃鸡和鸡蛋。

9.防范汇率、利率风险

如果从国外采购租赁物件,需要使用外汇。融资租赁可以将外汇折算成人民币后,以人民币计价租赁,可以使承租企业避免因人民币贬值而带来的汇率风险。由于融资租赁在开始时就采用固定利率,承租企业还可以避免利率波动带来的利率风险。

10.规避贸易壁垒

各国对相互之间贸易都有一定的限制,通过融资"租赁",可以避免"直接购买"的限制,从而突破贸易壁垒,迂回进入。另外通过融资转租赁的方式还可以打破一些国家的金融管制,将"贷款"改为融资"租赁"可以避免直接融资的限制。

11.表外融资

一般企业贷款都要体现在财务报表上,如果负债比例太大,将影响企业的资信程度。通过融资租赁的经营性租赁方式,可以将租赁资产显示在出租人身上,承租人既可使用租赁物件,还不显示负债,实现表外融资。当然承租企业同时还要牺牲一些收益才能获得表外融资。如果牺牲的收益是从租赁物件产生的效益中获得,承租人愿意采用这种办法。

12.灵活多变

融资租赁是贸易、金融、租借三结合的产物,既保持自身特色又吸收它方益处,因此在操作上非常灵活,可以有多种方式适应多种情况,因此搞项目方便、快捷而且成功率比其他融资方式要高。

我们相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作为融通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的融资租赁将会蓬勃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鸣徐逸星《财务管理》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

2、王庆成《财务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现代经济问题篇8

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的转型使得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将企业治理引入我国。而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而言,我国的企业治理结构不完整,因此企业治理成果不理想。在现行的企业财务是指一个企业的组织部门和财务部门合并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交叉部门形式,而国有的企业财务也就是这样性质的一种新型的企业模式。因此深入探讨国有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特有的企业形式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国有企业本身就是中国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形式之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制,对国有企业财务研究就是中国所特有的研究方式同时对我国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有着很好的推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治理的综合效果,将企业财务治理与企业治理相互融合,以便更好地解决我国现代经济下的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财务治理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企业进行企业治理的核心主要是因为其自身可操作性和规范性的特点。而将企业财务治理理论融入到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之下,更有利于解决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治理问题。

二、现代经济下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

二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使我国的国有企业从无到有、有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模式。我国国有企业的产生可以说是在政府力量的主导之下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受到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使得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改革。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可以说一方面是政府的强制力发生效果,另一方面则是顺应市场变化的要求。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进行国际竞争的中坚力量。但是,目前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仍存在着一定的财务治理问题。

首先我国国有企业财务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在管理国有资产的时候人们太重视资产而不重视管理的水平和方式等问题,这种方式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很不正确的。国有企业在经历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之后逐渐形成了包括集中核算、预算管理、内部审计、会计人员以委派等在内的财务管理体系,逐渐划分了经营者、所有者和财务经理三个层面的财务管理系统。而财政管理最为关注的就是财政效率的提高,因此忽视了对财政治理的掌控和把握。

其次,现代经济下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还有外部治理主体缺位。国有企业的真正所有者应该是全国人民,但是无法实现其所有者的权利,只能通过委托国家进行管理。这就导致了政府既是社会管理者,有事国有企业所有者的双重身份。而且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效率和安全具有矛盾性,一方面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政府必须减轻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度,但是为了安全生产,政府必须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力度。由此可见安全与效率的矛盾使得政府的管理陷入两难境地。而由于这一原因使得国有企业外部治理主体缺失,其实质就是国有企业存在股东激励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因为代行股东职能的政府官员缺乏选择和监督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即使国有企业所有权配置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能解决,企业仍很难对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

三、现代经济下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现代经济问题篇9

1.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现状

现如今,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年完善的进程中,现实中企业面临着更大发展压力,而新的机遇也伴随而来,如何抓住新机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的市场化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企业现有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落伍,不能够较好地满足新时代下企业的发展步伐,因此现代企业决策层要密切结合企业中内部发展,时刻关注外部社会环境的发展方向,来完善规范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做好新时代健康企业要求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从生产管理型转型到生产经营型。在这种社会新形势下,要想逐渐提高现代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社会效益,就必须优化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随着市场变化规范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2.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经济管理意识薄弱,管理体制混乱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强化资金管理是指企业对流动资金进行管理,实现保值并获得增值。但当前我国的多数中小企业普遍不太重视对流动资金的管理,主要表现为资金管理方法的缺失或缺乏,从而使得企业管控这部分资金的变得无章可循、无规可依,这部分资金使用处于混乱状态。此外,对于一些大型集团公司来说,集团母子公司财务往来不清晰,缺乏统一规范的财务资金调控体制,致使难以建立优良资金管理模式,企业负责人在管理集团资金的时候,缺乏有效的措施,使企业竞争力下降。

2.2经济管理人员基本素质缺失

由于目前我国经济管理人员缺失、有些财务工作人员素质地下,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成立专业的经济管理部门,这些企业多数经济管理人员不是会计专业,缺乏队企业相关经济管理经验,会计专业技能,故企业将经济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变得很困难。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匮乏,使得这部分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低,更有甚者,财管管理人员对于会计核算工作,依旧采用的方式仍以传统、手工记账的进行资金管理,企业人员之间不能有效信息沟通、共享。这样一来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愈发低下,预防风险能力底下,企业不能健康发展。

2.3管理权责不能明确划分

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最终方向,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综合实力的考量愈发强烈,经济效益只是其中一小项,但忽略了对社会效益的考核。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经济管理部门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滞后。企业将重点、难点、多数精力都对准了生产和经营,而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这个方面不够关注,监督检查得不到落实,企业经济管理管理工作混乱,责权不清。

3.新时代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探索

3.1??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不仅要了解内部的经济管理模式,还应该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生机。现代企业应该逐步实现管理模式的柔性化和人性化,使得企业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积极性。现代企业要逐步跟新经济管理内容,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完善法制制度,加强员工的自我监督检查,这样才能有效处理企业中经济管理方面困扰的多个问题。

3.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投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人是企业的主体,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不断强化人力资源建设,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以此提高责任心和企业利益心,恪尽职守,提升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平稳发展;并且要健全监管机制,有效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减少企业员工浑水摸鱼;最后,健全考评体系,定期考察企业工作人员,级别不同,奖励不同,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

3.3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企业要具备先进的制度监察力,敢于实践新事物新制度,不断创新技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新营销新理念,减少库存,释放积压压力,做好企业产品的不断创新、制度更新。

现代经济问题篇10

作为企业正常运作工作的一部分,经济管理在其中显示出了其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我国大部分企业而言,自身经济往往存在较多的问题,而且管理理念以及意识的不强,加剧了管理问题的恶化,而且管理缺乏明确的责任认定以及制度标准,进而导致很多管理人员在工作方面难以落实自身的义务与责任。此外,对于风险缺乏预估性,也让企业发展存在盲目性。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当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职责缺乏认定

对于企业而言,健康经济管理往往存在两个目标,即经济收益以及社会收益,但是对于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经管情况而言,内部沟通协调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经管的相关条例也趋于形式化,从而导致职责认定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则会造成各部门推卸责任。这也是由于决策者对于经济的管控重视度不够所造成的,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经济管控措施无法实施,自然出现内部财务情况混乱的问题。

2.管控体制落后

管控体制的落后也是目前我国普遍企业呈现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1)经管思想的落后,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进行经管相关的活动时,虽然表面看来涉及范围较广,有时甚至包含整个集团的联动,但是活动基于的思想依然是过去固有的思想理念;(2)活动的关注度不够,决策者的支持是活动成功开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很多企业的决策者对于活动关心较少,参与度也不高;(3)职责重复的问题,由于一些企业的部门存在职责重复的问题,从而导致经管活动开展过程中部门分工发生冲突,导致管控过程中信息出现不对等性;(4)企业协调能力不足,企业协调能力不足会因为经管活动的增多而引发处理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

3.管控过于分散

粗放型经管方式是我国过去企业常用的管控方式,即企业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过于苛求单一的经济收益,进而对于经管工作的计划难以实行,最终导致经管工作缺乏科学性,而且因为生产规模的日益增加,企业管控一味要求面面俱到,而且经济管控的方式也未能根据经济现状进行调控,从而导致管控与实际经济环境相融,最终导致企业本身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4.文化与人才缺乏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首先需要留着和吸引更多的人才,而提升企业凝聚力即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即完善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目前已经有诸多成功案例证明,企业文化的提升往往决定企业科学成功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则集中在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优秀人才缺乏,人才招收存在较大难度。

5.核心竞争力缺失

成功企业往往具有稳定的客户关系,而且成本方面会进行不断优化,另外人才队伍方面会不断吸收和巩固,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依然存在核心竞争力缺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产品营销的理念以及目标方面,即首先,未能形成品牌理念,对于产品宣传缺乏,导致产品未能推向大众化、规模化;竞争手段缺少,信息化时代是目前时代的特征,很多企业在市场战略规划方面未能考虑到这一科技因素,进而导致企业营销创新性不足,最终导致企业本身难以长远发展下去。

三、科学企业经济管理的原则

1.集约化,保障经济管理内容集中且科学化

集约化管理是目前很多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相对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来说,集约化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效果进行提升,其中即是“集合”企业的所有生产基础,含人力、材料、资金以及管理,对这些基础条件完成配置,此外对于配置过程中,还需要强调其中的节约、限制以及效率的目标,从而保证资金投入更少,管理效果更好。而且集中的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内容,对于企业的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2.规范化,保证经济管理活动能够有效到位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经济管理活动方面仅仅是流于表面形式,对于管理过程不够规范,从而导致经济管理仅仅沦落为一句口号。所以要科学规范地落实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方式,例如预估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要有风险意识,同时管理措施也需要按照目前企业情况以及市场现状进行制定,从规范化的角度去降低经管的风险。

3.持续化,体现企业长远的发展眼光和目标

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应当与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遵循科学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在实现经管活动的过程中,要具有长远发展的远见,即不但需要在管理中体现经管活动措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同时也需要考虑对周围区域带来的社会效益。同时企业在经管过程中要落实品牌思想,从品牌建设方面提升公信力,从而保证企业的科学长远的发展。

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解决方法

1.经管思想创新

创新是任何企业发展的灵魂,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而言,也需要依靠与时俱进的思想,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要实现有效的经济管理,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经管思想的创新改革:首先需要对自身思想理念进行更新,即决策者在经管活动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现状,引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优化内部的管理环境;其次企业需要不断引入新型人才,积极听取这些专业人才的意见,对于其独到的思想理念进行分析和采纳,从而带动整个企业经管活动的创新,提升经管手段的控制力和制约性。此外,思想的创新还可以体现在战略方案的创新,即经管人员了解市场特点,引入新的管理方案和技术,同时对于战略方案进行调整,抓住自身产品的优势,以品牌建设作为战略创新的主要目标。

2.经管体制改革

如果是创新是企业实现有效经管活动必然经历的过程,那么制度就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对于以往的粗放型分散管理体制,急需要通过改革实现集约化,所以对于经管体制制定来说,除了要保证企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以外,还需要加强管控的力度,例如在体制中明确管理层职责,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在企业内部的经管活动中,要求主动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活动内容,严于律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此外,要落实责任与奖惩制度,将两种制度进行挂钩,责任制度负责明确和落实各个人员的职责和义务,而奖惩制度则是约束和激励人员进行相应的行为,即可以从某一方面去去激励员工遵从新的经管制度。

3.改善生产流程

对于企业而言,要实现有效的经济管理,还需要具备科学的生产流程,即将经济管控过程落实到整个生产流程线中,要求流程线中的每个职工都需要把控各个环节的经济管控。例如在原料购置、产品生产、产品出现以及产品储存阶段,基于产品质量保障的基础条件下,相关人员需要加强成本的管理,坚决杜绝浪费以及误操作造成的成本损失,同时不断提升质量管控的力度,减少以次充好等情况出现,即可让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中,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社会公信力和社会形象,从而有助于企业的品牌意识形成,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4.加强人才培养

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也是企业实现科学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所以,企业则需要加强对于专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即主要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实现:其一,专业人才的录用,企业应当加大社会招聘的宣传力度,同时以优越的条件以及完善的企业文化吸引人才加入;其二,在岗人员专业培训,对于目前企业在职人员,企业则需要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树立风险思想以及企业文化理念,让他们学会根据企业现状进行分析,将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