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18:36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篇1

关键词:数字化水利工程会计档案制度

中图分类号:G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164-02

当今社会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更新,各种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向我们袭来,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我们已经应接不暇了。于是人们想到利用科技的手段来接收这些信息,并且通过科学的引入,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记录,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便是顺应社会法的数字化的信息管理。它的出现为我们解决了很多以往难以解决的信息管理难题,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在任何领域。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既环保又可以提供能源的绿色工程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下受到社会的推崇,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开始投入进行。档案管理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对于一个工程建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来提高水利工程中会计档案的管理的水平。

1数字化背景下的水利工程会计档案管理的意义

水利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我们开始关注怎样能够推进水利工程的高效运行。档案管理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是很重要的,它记录了工程中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甚至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能够帮助工程在内部管理机制上有序进行,从而推动整个水利工程的进程。其中的会计部门掌握着整个工程的经济命脉,但是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却是企业最容易忽略的。

会计部门是一个企业内部的核心,掌握财政大权。这个部门是由专业的会计人员组成的,在这里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对整个水利工程的运行做着财政上的计划和监督,对工程的每个环节需要的资金和实际花费的资金进行记录和研究。他们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和规划来灵活的对资金做出预算,包括对员工的工资发放。所有的这些工作都需要能够精确的记录下来,涉及到资金的数额,那么就要求记录可以准确无误,能够大量记录,这样才能确保在研究的时候没有失误,并且可以充分考虑企业以前的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做出更符合企业自身的财政规划。所以说,对水利工程中会计档案的管理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是有着和重要的意义的。

2数字化背景下的水利工程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水利工程中的会计档案管理对水利工程的发展很重要,但是实际的实行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我们国家对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是有专门的规定的,但是水利企业中的会计部门几乎都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来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例如,国家规定了会计档案要及时更新,每一年都要讲会计档案都要交给档案管理部门,不能积压往年的会计档案。但是现在的很多会计部门并没按这个要求去做,这就导致了会计部门的档案量很大,特别的混乱,使得对档案的管理很吃力。其次,水利工程企业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所以企业内部对这方面的管理机制还很不完善,也就造成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很没有效果。再次,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是由会计专业的人员来完成的,他们都具有专业的会计知识,但是对档案的管理却没有系统的知识,也不一定会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知识,只是做一些很浅显的保存、记录。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对会计档案的管理缺乏系统的方法,也就不利于随之而来的查询、研究等工作的进行了。

3如何做好数字化背景下的水利工程会计档案管理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很清楚的看到了在实际的实行中会计档案的管理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企业对会计档案的很好的管理,也就影响到了整个水利工程的运行。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

3.1加强宣传,提高国家规定的约束力

国家的规定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约束,但是很显然现在这方面的约束力并没有起到很有效的作用。那么国家的档案管理部门这些有关部门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了。可以在水利工程企业当中加强对水利企业档案管理的宣传,特别是水利工程中会计档案的管理,推广国家在这方面的规定。例如,相关机构可以定期到企业中去,通过开管理宣传大会,录制宣传片等等方式来宣传,让企业认识到档案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制度,有国家在这方面是有专门的规定的,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这一点,并且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来实行对会计档案的管理。这样国家的规定才能被水利工程企业更好的了解,也从主观上重视对会计档案管理,从而促进企业去实施这项管理制度。

3.2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会计档案管理机制

水利工程企业自身的努力是最重要也最有效的,这就要求企业可以从自身的管理机制着手。一方面,企业总体的管理机制要完善,从整体上来确保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对工程的每个领域都要涉及到,每个阶段的权责要明确,责任细化到人,奖惩有度。只有企业整体的管理体制是完善的,才能为会计档案管理这样细化的管理制度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背景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也要设置相关的管理机制,对那些上有缺陷的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去完善。例如,会计档案管理设计到对信息的录入、整理、保存、查询、研究、上交等过程,在设置和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时候要结合这些过程来进行,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让环节之间环环紧扣,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管理体制,这样的体制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

3.3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增加对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

会计人员的操作是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实施的主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对档案的管理是否到位。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一般的会计人员是具备会计专业的知识的,这点我们无需担心。重要的是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对档案的管理是需要有专业知识的指导的,是需要对数字化管理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的,不是简单的记录和保存,从而规范他们对会计档案的管理行为。例如,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开设对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讲解课程,教授他们信息化的管理知识,让他们和其他企业的会计人员多进行专业上的交流,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

4结语

信息社会的到来让水利企业看到以前对档案管理的方法存在的弊端,也认识到现在对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现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的,也是适合企业发展的要求的。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更加的有效和方便,会计人员经过培训是可以学会的,在实施的时候具有可行性。所以水利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将现代化的管理知识运用到对会计档案的管理中。这样就可以保证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更顺利的进行,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序的内部运行机制,促进水利工程的进行。

参考文献

[1]丁荣.水利工程会计、声像档案管理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7).

[2]李涵.如何做好重点水利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J].档案,2007(1):59.

[3]王英.浅谈信息化时代下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J].河南科技,2013,1:14.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篇2

农业水利开发档案在发展新型农业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农业开发项目的增加而不断的增多,其形式多种多样;新时代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强调时效性,这些都要求农业水利档案必须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快速实现数字化,为发展新型农业提供便利。

(1)农业水利科技飞速发展,其档案越来越繁多。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被淘汰,新型的开发项目不再单一地采用纸质材料指导,农业水利的发展,各种软件系统引入到农业水利开发当中,比如水利控制模拟系统,最优渠道控制算法系统等等。在水利治理项目中,其实施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工程图纸,技术文档,包括工程开发设计图、项目过程档案图片、领导的视察指示文件以及重要会议音像记录等,这些对农业水利开发活动的真实、适时记录具有极强的保存价值,显然,我们不能有纸张去保存,而建立数字化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所以,现代水利的发展需要融入现代的文化理念与办事习惯。发展农业水利建设,保障其顺利实施,项目的指导与决策是建立在详细的资料分析以及实地考察之上。领导负责人,需要快速得到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与决策;各个与该开发项目有关的职能部门也需要及时获得各种项目信息,并及时准确地给予工作指导;这些都想档案管理的快速与便捷性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不断增加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也要求档案的管理者加快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档案的归档、保存、检索和提供利用服务等。提高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能力和效率、提供便捷及时的利用方式都要求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管理必须尽快地实现数字化。

(3)发展新型农业的必然要求。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新型农业迅速崛起,农业可开发项目迅速增多,而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费时费力,给新型农业的发展带来很多的不便。利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农业开发档案的录入与管理,可以节省项目开发者的工作时间、减少工作量,由此,工程进度便能顺利完成,提高了农业水利开发项目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二、农业水利开发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以数字化为依托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有着众多的优势,更便于农业水利开发信息的管理与使用,能够为农业水利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有用信息,节约农业水利项目开发的人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供农业水利开发项目的效益。

(1)信息容量最大化。对农业水利开发档案进行数字化的管理,是把各种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在水利信息的数据库当中,而这个数据库的容量巨大,容纳的信息量比以往的纸质档案要大出很多;而它所占空间小,往往几台计算机便可以实现冗杂的信息管理,完全不用像以往那样考虑各种档案的存放空间问题。在农业水利开发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录入开发项目的详细资料,以备查阅。并且在开发工程实施之前以及之后,各种与工程相关的资料都可以搜集起来,以信息为特征量,分类存放到数据库中,方便用户信息检索,为所开发的项目提供更好地借鉴。在对档案进行管理时,需注意把档案资料清晰归档,避免文件的混乱不宜查找。在搜集与补充资料的过程中,也要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在进行档案数字化整理的时候由于信息容量很大,各种数据资料可以尽可能地详实,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以及长期可读性,以便于对历史资料的查询。

(2)信息利用便捷化。以数字化形式对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管理,是以网络中心为依托,实现对开发项目相关资源的共享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在档案中心,建设档案数据资源系统,以网络为基础,用户通过网络连线,访问信息资源。节省了翻阅开发档案的时间,而且不受时间的限制,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节省时间、劳力又方便快捷。同时,由于数字化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能够实现信息容量的最大化,因此也使得信息使用者很少会受到信息检索困难,或者是难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带来的麻烦。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信息录入过程中就详细地进行分类,并尽可能地录入一切相关并有用的数据资料,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开发项目的设计、实施与应用。

(3)信息保存安全化。数字化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是用数据库、光盘、U盘等形式进行保存,一般不会出现损坏或者其他保存载体出现意外等情况,减少了农业水利开发档案丢失或者损毁的风险。并且数字化的档案在归档、转移、管理以及利用等方面都是通过局域网站、专用网站、互联网等进行的,确保档案在传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或者丢失等。档案数据的安全性一直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安全性,首先应该保证机房的安全,同时也应该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例如电子文件怕潮、怕火需要保存在防潮防火的地方,并做好防磁与防尘的工作;也要进行数据库的维护,防止网络病毒的入侵;做好重要文件的备份工作。

三、数字化的农业开发档案管理具体措施

农业水利开发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要以需求为指导,并以方便信息的使用为管理宗旨,充分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成果、发挥软件与硬件的功能,最大限度的保存,管理好开发档案的同时,也更好地发挥水利开发资源信息的利用价值。而做好以数字化为依托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关注档案的安全性与数字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管理是实施开发项目、引进开发项目、尽心开发项目调整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开发档案的管理,应该提上农业水利发展工作的议事日程。首先要加大农业水利开发档案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所有相关人员认识到档案有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对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要明确具体的负责人,严格把关农业开发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再次是要对农业开发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有着长远的统筹规划,不能流于形式或者搞面子工程,将所有的开发档案进行数字化的管理是一个繁琐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并且要对原有的档案进行一一整理归类并录入。并且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要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在完整收入数据库之后也要保存原有档案的完整性。

(2)建设健全的农业水利档案管理体系。开发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对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应该创建起一支高素质的数字化档案管理队伍,这就需要培养起一批既熟悉水利开发项目,又具备档案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技能和网络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可以采用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等方式培养这样的人才,也可以请专家指导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此外也可以积极向外部招聘农业开发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人才参与到数字化的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来。其次要建立起完整的信息网络。关于农业水利开发项目的档案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就要尽可能地全面并确保其真实性,档案资料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涵盖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记录农业开发项目的内容。信息网络的覆盖面要大,设置专门的用户门户系统,网络的阅读、使用与下载等都能方便快捷。

(3)以严谨的态度开展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开发档案管理的工作像所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一样冗杂,甚至更为繁琐,在对众多的档案进行数字化的扫描时要优化扫描仪的参数设置,把握数字档案的资料。其次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也要各种材料进行有目的的选择,按照一定的原则确定需要进行数字化并收入数据库的资料。此外还要对所有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注重全面的质量检测。同时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也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技术难题,这样的情况下一定不可以马虎过关,导致以后使用上的各种不便,一定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解决。针对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也会出现各种前所未有的问题,需要参与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有着严谨的态度对待农业水利开发档案的管理。

四、结语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篇3

档案数字化可以说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计算机技术,档案的生成速度加快,存储空间变小,各种数据能够实现整体分类管理,确保在档案管理和利用过程中档案的真实安全,弥补了传统的档案管理和利用中的漏洞,实现了高效率管理与利用。道路交通档案信息化是实现道路交通信息高效管理利用的必然趋势。道路交通信息具有数据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信息复杂等特点,单纯的人工记录已经难以承受当代巨大的道路交通压力。道路交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可以极大地节约人力资源,减少档案录入和管理过程中的人工失误,提高整体档案管理水平,对于道路交通系统的效率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二、道路交通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的漏洞

(一)数字化录入和管理软件不统一,缺乏统一的规范格式。道路交通档案的录入要求有着统一的格式和统一的管理软件,这样才能形成整齐划一的档案管理体系。而在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档案录入格式不统一,操作软件不一致的现象,甚至是各种档案缺乏统一的规范格式,这就造成了后期档案管理的混乱,也降低了档案利用的效率。(二)档案标准化工作不到位,规范化工作无法落实,重要数据缺少备份。档案数字化管理要求各种档案都有着各自的规范格式,而在管理中也要保证档案的分类和整理准确无误。由于我国电子档案标准化工作起步晚,工作人员对档案规格的忽视,造成档案标准化工作不到位,同时还存在着管理工作中档案的分类规范化工作无法落实,各种数据掺杂在一起,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利用。此外,在重要档案的数据备份上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工作缺失。(三)数字化管理人员素质不到位,对于各种档案的录入和整理分析缺乏能力。传统的档案管理人员无法跟上时代脚步,无法掌握专门的档案管理软件,岗位能力的缺失是非常严重的弊端。管理人员对各种电子录入和管理工具不熟悉,无法快速高效地完成档案生成和管理工作,这也是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四)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缺失,设施不配套或数字化水平低。档案数字化管理在一些偏远地区还没有实现,各种数字化设备不配套,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有的地区还存在着数字化管理水平低,道路交通管理单位不重视,仍旧延续以往管理模式的现象。

三、加强道路交通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篇4

在水利施工项目中,土建、钢筋、高空作业、爆破、防水、水下作业等技术工作和特殊工作很多,施工班组交叉复杂[1],现场若管理不善,极易陷入管理和施工的混乱,工序错误,班组施工冲突等变化接连出现,进而对施工的质量与进度产生负面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水利施工管理必须有序且有效的梳理班组关系,合理安排各个工作的施工顺序和工作面安排,这也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一个特点。在水利项目的管理中,一方面施工中的爆破、隧道开挖、水下作业、高空作业等本就是危险系数极高的作业工种,管理和监督上的微笑疏漏极易酿成安全事故。与此同时,水利施工项目又多处于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有限,交通不便,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人员救治也较为困难,“因而安全管理是水利项目管理中十分突出且受到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2]。

加强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推广的优势

多年来,数字化管理模式在包括水利施工的建设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数字化技术在树立施工项目中的管理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1准确性与丰富性

借助于数字化的采集和施工管理设备,数字化管理可以对水利施工过程中大量的资料和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记录,利用文档管理模块可以对进度、经济和质量相关资料进行有序的归档与整理。除此之外,对施工管理中的巡检、自检、互检以及关键部位的施工,隐蔽工程的隐蔽等形成文字、图像、视频资料,比传统管理中单纯的施工日志和旁站记录等更加详实与直观,在水利项目的后期验收以及结算办理中,可以带来极大的便利。

2广域性与快速性

与传统的纯人力监督式管理不同,数字化管理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作业面全范围和全时段的监控,这大大提升了施工管理的时空范围,有助于对施工作业面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记录。而对于施工管理的相关信息,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快速查询与筛选,同时对于施工管理相关资料,可以在施工方、业主、监理和班组之间实现高效流动,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现代数字技术在水利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1提升施工作业的进度与质量

如何保障水利施工项目的进度与质量,这是施工管理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而进度与质量又通常是一对矛盾体,因而这一方面的管理在水利施工项目中通常十分困难。利用数字化技术,则可以大大提升管理效率。例如,对于水利工程前期的测绘和施工中的地貌抄测,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数字GpS全站仪,利用这一技术,可以直接与CaD、天正等软件无缝整合,同时消除了地形、天气等不利因素对管理工作的影响,做到一体式、一站式出结果,包括坐标和高程等数据可以即时读取并快速形成三维模型,这样,施工管理人员可以时刻把握施工现场的坐标与高程数据,而这对于水利施工的质量控制意义重大。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可以将每日现场视察结果形成形象进度,利用pRoJeCt等专业软件,与原定施工计划进行比对,可以快速发现各施工作业面的进度偏差,并进一步利用aHp等分析模型找出当中的关键影响因子,对其采取相应的补救和赶工措施,从而对施工工期进行有效的监控。不仅如此,水利工程中采用的砼和防水材料均属特种材料,验收要求高,对过程监督管理的要求也很高,而利用GpS监控仪器,可以24小时对施工作业面定点监控,可以捕捉到百分之一毫米的微型形变,并形成数据反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发现异常数据,进而对造成形变的原因进行分析,使质量问题在萌芽或者发展初期即得到处理,这对于水利项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有很大辅助作用。

2对班组和人员形成有效管理

在水利施工管理中,包含了大量技术工种和施工班组,同时,导流、围堰等辅措施项目众多,各种工序和工种相互穿插,对这些班组和施工人员的协调与合理安排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不同的班组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方法容易出现混乱。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将直线式管理、矩阵式管理有机整合起来,对核心班组和技术工种采用矩阵式管理,而对渠道开挖、管道安装等班组则可以采用灵活的直线式管理模式,这样既可以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又可以提升管理的灵活性。例如,可以根据每日管理信息整理成动态的管理文件,数字化的文件与纸质文档相结合,不仅可以加强管理文件的归类于整理,同时也便于项目部和公司之间,项目部和甲方、监理制之间,以及项目管理团队和班组之间的交流与传递。同时也可以根据管理信息制作成pDCa动态管理图表,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不断调整在成本、进度和质量等方面的指标和预定值,同时对各个指标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和整理。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篇5

关键词:现代数字技术;GpS技术;水利

1、前言

由于水利项目施工成本费用较高,步骤繁琐,容易被环境所影响,所以其管理难度较大,将数字技术融入使用到水利施工管理中,能够管理更为细化、更为充分。下就水利施工管理环节数字技术的具体应用要点进行详细分析,同时探究了数字技术的应用效果。

2、常见水利施工控制数字技术

GpS数字技术。GpS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一段时间的应用,但在水利施工控制方面,其仍属于新兴技术。GpS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精准度,其测量结果几乎不会出现偏差,即便发现偏差问题,仍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很短时间内发现、上报以及处理问题。这是由于GpS技术的运行依靠的是卫星定位技术,测量精准度较高;三维GiS技术。该技术系统是由诸多模块构成,比如说基本查询、地形地貌展示以及图属互查模块等等。将三维GiS技术应用到水利项目施工管理阶段,可通过三维技术手段以及已有的水利项目数据库模拟水利项目情况,同时根据地理信息技术手段综合性质的判断水利工程数据信息,从而集中体现出三维GiS系统所具有的浏览、查询以及分析等功能,从而通过三维GiS技术,了解以及掌握水利项目的施工进度与各设备的使用与养护现状。

3、现代数字技术方法于水利施工阶段的管理方式

3.1可加快施工作业进度,同时提升施工质量

对于水利项目来说,施工进度是格外重要的,由此可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施工进度管理过程中,加快施工作业进度。在水利项目进度控制方面,可以用的数字化技术有GpS全站仪、CaD以及天正等软件,也就是使用GpS全站仪开展工程测绘以及地貌抄测工程,同时提升其于天正以及CaD软件的关联,从而防止地形或者是天气等不利因素出现,保证日常管理。分析探讨一体化结果的过程中,可通过坐标以及高程等数据资料建立起三维模型,从而使施工管理方了解施工现场的高程以及坐标数据,达到掌控施工质量的目的。除此之外,施工管理方还可以利用各种数字技术,了解每日现场进度,同时科学对比原定施工建设计划,掌握施工进度偏差,例如,水利项目建设需要使用大量的防水材料以及混凝土材料,就此可通过GpS监控仪器了解掌握各个作业面浇筑、铺设的整个过程,并利用该设备精确捕捉各个微小形变,同时将所获取的数据及时收集、整理以及反馈。项目管理方需对数据进行反复认真观察,这样就能够及时的发现不正常的数据,之后管理方需对形变原因进行详细分析,以防止质量问题出现,从而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3.2有利于监理管理体系

水利项目施工建设除了会受到环境以及地势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人为因素影响。所以一定要提升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就此需利用数字技术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比如说通过数字技术建立远程监控以及多媒体传输系统,从而使整个施工建设环节均得到监控。另外,还需要在水利施工现场的各个区域安装使用摄像头,比如说人员密集区域以及施工区等等,这样管理人员就可以利用监控系统了解工程建设情况,记录施工过程,这样就能够及时发现违规施工人员,并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及时的了解原因,大大提升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4、在水利施工管理环节,更好的应用现代数字技术的措施、办法

通过现代数字技术的有效使用,能够弥补过去在地域选址方面,以及传统图纸设计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的处理各项数据,编制出准确性更强数字控制网。进而可利用该数据网,精准布设各个结构物的防线,降低水利项目的后期施工难度。为了确保控制网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一般需做好以下几点:首先,严格控制边长。在水利项目大地控制方面,需严格控制边长,这是由于长边直接控制着整个网面,若长边过长,则会致GpS控制网发生故障、异常,若其过短,客会导致控制网的范围有限,导致测量工作难度提升。另外,在对接收频率进行控制时,可考虑选取双向频率接收方式,从而避免由于长短边不一而导致的测量难度增加问题;做好信号控制工作。在构造GpS控制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信号接收频率的控制、选择,这是由于卫星信号是时强时弱的,必须要把握住卫星信号较好的阶段开展数据采集工作,从而提升数据收集的实用性以及可靠性。另外,还需要对信号接收装置进行定时的检查,从而确保其工作状态,如果发生需停止数据采集或者是信号异常现象,需马上度问题出现原因进行分析。除此之外,若是同一条边的测量差距相当较大时,首要应对信号进行检查,查看其是否存在问题。提升增加观测次数。相关贵帝国中要求,各个控制点的测量记录一定要超过两次,并保持在一千年之内,使两次测量误差不超过0.5%。如果测量距离过长,可通过多次测量等手段来提升结果的正确率。在对大地进行测量时,需对各个控制点进行重复测量。

5、结语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市政工程;数字化

市政工程管理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最重要的组成,不仅是要适应时展,也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这就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从2002年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信息技术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不仅应用在商务贸易,也推动了市政工程管理现代化进程。目前我国以信息化推动市政工程管理,以创一流精神提高市政工程管理服务水平,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市政工程管理上,更好的推动市政工程管理现代化进程。

市政工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长久而系统的工程,不仅涉及整个社会,也是科技发展的一种体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各领域都全面得到提升。市政工程管理现代化其实就是将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应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和城市管理相互结合,来实现市政工程管理现代化,不仅要结合实践经验,也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市政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当前不仅要加快建设准确全面的信息技术,也要科学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合理将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相互融合,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开放、高效的社会平台。利用高品质的服务网络,为政府搭建一个快速、高效的市政工程管理现代化机制,来切实提高整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1、数字化市政建设的现状

在1999年我国在“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上就提出了要建立数字化城市的概念。数字化城市就是以基础设施、空间数据为基础,利用网络信息搭建的平台,将城市的信息资源统一进行组织、有效管理,合理利用城市监控、规划等方面现有设施,来为政府提供一个城市管理应急和决策相互支持的统一系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80%的全面实现数字化市政建设。在数字化市政建设中不仅包括了城市市政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了公共事业、环境卫生、市容市貌治理及综合执法等多方面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市政建设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数字技术及虚拟仿真技术等等,将城市的基础设施数据采集,与各种数据信息相互结合,来实现对整个城市一个动态的监督管理,给政府及职能部门一个辅助决策的依据。数字化市政建设给人们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市政工程管理的观念,不仅弥补了旧的管理上的不足,也提高了整个城市的应急能力和城市复杂多变的系统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市政工程管理效率,更好的帮助人们预测城市运行,给政府等职能部门做出决策和管理提供合理依据。数字化市政建设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有效性,优化和整合了城市资源,提升了城市综合能力,更好的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市政建设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真正实现了各部相互之间的相互沟通,资源共享,从根本上提高了一座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提高,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理念。

2、数字化市政的发展规划

在我国信息技术化市政工程管理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市政工程管理的对象、市政工程管理内容的不断增多、市政工程管理涉及的空间不断增加、市政工程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市政工程管理对信息要求的不断精准等等,可由于我国在市政工程管理上还相对比较落后,传统的市政工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加大市政工程管理水平,从整体出发,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合理科学的利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以信息技术带动城市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在现在21世纪里,要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就要提高城市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应用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以信息技术带动城市管理,来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要建设数字化市政就必须贯彻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标准、整合资源、互相协调沟通,以网络为中心,以市政基础建设为重点,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带动市政工程管理,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优势,以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为原则,来实现市政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规划。

3、以信息技术推动市政工程管理现代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市政工程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只有合理利用科学创新才能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功能,提高市政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加快对市政基础设施的建筑,来提高市政服务功能化。在市政工程管理上,要加快综合运用能力,要转变观念,多渠道进行全方位管理。在思路上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依靠准确的信息资源,研究探索出适应现代市政工程管理发展的长久机制,这就需要我们依靠现有机制、全民参与、落实管理重心,将科技融入市政工程管理中,探索出一条法治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全新市政工程管理机制。我们要在新形式下,以改革创新为重点,加快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树立国际化管理观念,深化改革方针,以创一流数字信息技术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功能建设,有效、合理、快速化解决市政工程管理上遇见的问题,真正造福民众,为民众办实事的一种服务平台。加大科技发展创新,利用信息技术真正推动市政工程管理现代化,使整个城市更加规范、有序、优美、和谐。

科技的发展已经给予我们新的机遇,以信息技术推动市政工程管理现代化,不仅可以增强城市化服务功能,也从根本上提高了整个城市经济快速增长,促进了这个城市的全面发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是现代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以信息技术带动市政工程管理现代化林铎;陈玲;李立明;周李城市管理与科技2002/02

2信息技术在市政设施管理中的应用肖辉中国市政工程2002/043市政项目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陈昕中国建设信息2013/24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篇7

(一)高职院校领导应加强对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化管理不同于传统的管理,在管理的手段、方式以及技巧上都有一个全新的改变,要制定相关数字化管理的制度和政策,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数字化意识,这样才能保证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二)确立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全过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字化管理理念融入其中。高职院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施,并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某部分教师就能开展起来的,它需要全院教职员工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教学一线教师,要树立数字化管理意识,从源头上下手,对教案、教学计划制订固定的统一格式,对自己的教学资源按照数字化管理要求进行标准化整理,对学生的毕业作品、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也按数字化管理要求进行整理。

二、完善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硬软件条件

加大经费投入,搭建并完善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硬软件平台,是高职院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经费投入。数字化管理对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等设备都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基本保障。除了这些基本的设备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还要适时进行设备更新和系统升级。电子档案的管理不同于纸质档案,它从形成到利用都离不开技术设备。要实现数字化管理的目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平台。一个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大大提高档案利用率。信息服务平台要保证广大教职员工、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准确、最有效的相关教学资源,这不仅要有一个畅通的网络环境,更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服务系统。

(三)搭建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技能方面,包括网络基础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等。为进一步提高档案职业队伍的信息化素养,需要加强构建信息化研讨和交流的平台,加大专题会议、现场观摩、网络讨论、联合进行课题研究等,并通过继续教育等多种手段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技能。[1]

三、推进教学档案管理的机制创新

推进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不仅是理念和技术的问题,同时也是机制的问题。机制不活、机制不顺,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就落不到实处。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一)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推进数字化档案管理机制创新,就应当变革现有的教学档案管理机制,诊断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新的适合数字化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上下衔接、灵活有效的工作流程,为数字化教学档案管理提供条件。

(二)建立健全数字化教学档案管理的领导机制。建立由学校分管领导、教务处主管部门以及下属学院组成的数字化教学档案管理的领导机构,作为推进数字化教学档案管理的决策部门,及时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

(三)以人为本,建立教学档案人性化服务机制。高职院校教学档案服务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将利用者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广大师生员工对档案信息的需要,开展个性化服务、主动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就是要满足不同档案利用群体的不同需求,针对不同的利用者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扩展档案利用服务的范畴。开展个性化服务,必须分析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用户类型、需求,这是档案服务的出发点和依据。主动服务实际上可理解成为档案找利用者,它需要通过档案工作者的主观努力,发挥创造精神,以各种形式为高职院校各项工作提供服务。[2]

四、提升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目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影响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人员,通常由教师家属担任,对于文化水平和相关业务水平没有太多要求,从事着简单的整理、装订和编号、入库工作。在推进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要求下,这些工作人员的素质亟待提升。一般来说,数字化管理下的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既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是集知识与技能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概况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3]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了条件。同时这也要求从事数字化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技术素质,能够操作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够提供相应的录入、管理、更新等服务。否则,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就难以实施。

(二)具备一定的网络查找能力及外语能力。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国内相关信息,更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全面、快速、准确的特点,查找国外重要档案信息

资源。当然,这也要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需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

(三)具备操作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涉及的办公设备很多,如打印机、复印机、装订机、扫描仪等。只有在熟练掌握这些设备的性能和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同时,电子电器类设备更新换代频繁,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除掌握已有的设备外,还要不断探索和学习,以适应新产品的功能。

(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要想档案管理工作有更大更好的发展,除了完成日常的工作外,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有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进行理论提升。

五、创设教学档案快速服务和高效使用平台

档案工作除了要重收集,更要重利用。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教学档案都还只是做到了整理、收集、存档,而对这些库存档案的利用少之又少,甚至是无人问津。由于档案没有得到利用,没有发挥它本来的价值,档案工作甚至是档案管理人员不受重视,久而久之,档案便成了一潭死水。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可以说为沉睡的档案燃起了希望之光,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等设备使档案利用率更高,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职员工。

(一)针对广大师生员工开放教学档案网络服务平台。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网站,只要在网站上设置一个档案查询专栏,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轻松在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既不需要专程去档案室查询,也不需要翻阅大量的档案材料,只需在网上搜索相关主题,就能看到与此相关的信息,真正实现在网络平台上与校内档案网站有效衔接,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篇8

【关键词】隐蔽工程;选厂数字化;三维数字模型

近年来,各行业企业对现代化经济运营管理模式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并加大了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矿山企业在创新理念指导发展中对新型管理模式的探索尤其典型。矿山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立足于资源不可持续现状进行了技术、装备、管理、效益等综合化的管理系统探索,以统筹全面推进企业资源开发与经济运行。本文以新型矿山企业选厂隐蔽工程建设为例,着重分析探讨隐蔽工程建设规划中的信息技术特点与要点。

1基础数据的整合处理

现阶段,众多现代化的新型企业在选厂隐蔽工程构建工作中均基于数字化互联网软件信息平台技术与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了数字化技术应用说明与管理文件制定,如部分矿山企业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管理模式建设过程中制定了“基础数据收集、整合、分析处理及管理规范说明”等,该类说明、指导性文件为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工程建设提供了数据整合、收集工作指导,也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数字化隐蔽工程建设资料与数据收集、整合的完整性、有效性与准确性。

1.1基础数据内容

现代企业工厂建设工作中会涉及到选厂地表与地形、工厂生产作业场地、地下管线、厂区供电线路等基本设备与设施,构建信息化的选厂隐蔽工程要实现完善的统筹化的管理,需要在隐蔽工程基础信息收集与整合管理中掌控选厂隐蔽工程建设相关的资料信息,主要包括选厂地表资料、场地资料、相关信息挡案和各种线路资料等。

1.2数据收集与分析处理

选厂场地的地表装置与设施资料的获取一般借助GpS测量设备进行实际的测量,并就测量数据构建起宏大的、系统的信息框架,进而为数据的建设提供信息指导与依据。矿业、工厂或企业选厂隐蔽工程建设均具备不断深入更新的特点。选厂场地中地下设施信息的获取是依据设计图纸与施工信息等资料。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应用中多是整合信息形成三维化的数据模型,进而进行统筹数字化运行管理。

2数字化模型构建与实际应用

2.1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的构建

在基础信息收集与整合工作中要依据地表地形信息资料进行科学标高赋值,在实际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计算出对等、科学的图纸信息数据,进而构建制定符合实际的三维地表地形模型,以为后期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提供信息基础。

2.1.1地表设施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

地表地形三维数字化模型的构建工作中以图纸信息中二维地表坐标等信息进行科学计算转换,后在数字化可视模型建设中进行对等的高程赋值,形成三维模型。

2.1.2地下管线系统矢量化

工厂、矿山选厂建设过程中为保证正常的生产与生活,需要在场地区域内铺设多种管道设备,常见的管道设备有电力、排水、热力、通信等,另外不同行业的选厂隐蔽工程建设还包括不同的地下管道设备,如矿业企业选厂建设中必备供水、回水,矿浆工艺管线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地下管线设备三维可视化数字化工作中要将不同用途的地下管道进行区别分类,进而在数字化模型构建中建立完善的图标,增加模型的可读性。地下管线设备的矢量化最大的特点便是颜色区别管理,这也是地下设备三维可视化的基础。

2.1.3地表数字模型与地下矢量模型的整合

三维数字化模型图表的应用还需要地表与地下三维图复合处理,这是制定三维数字化模型形成的最后环节。在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应用中选取任一点三维坐标进行空间处理,形成三维复合处理,该种模型处理方法还能间接优化选厂隐蔽工程建设方案,减少建设投资。

2.2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应用

选厂隐蔽工程三维数字化模型应用需要涵盖模型建立与储量计算、选厂隐蔽工程规划与设计、统筹管理等环节,笔者以矿山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模型应用为例,着重分析了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应用与实践要点。

2.2.1可视化模型构建与储量计算

矿业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工作多是在获取地质勘察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整合与管理,进而指导矿床地质模型的构建。矿床可视化模型的构建在地质图件编制管理与研究的基础上计算矿床储量,为矿业工厂资源开发规划提供有效的优化指导。

2.2.2选厂隐蔽工程规划与设计科学度提升

矿业选厂三维模型构建过程中要进行地质储量计算,该计算工作中以规划与设计软件为主要工具,能够为选厂规划与设计提供优化思路,进而为选厂生产计划的动态化调整、完善提供指导。将三维可视化模型应用于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中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科学、系统的经营管理模式运行作用十分突出,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现阶段,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应用不断推广,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建设三维化的管控模型能够有效利用整个工程原始数据,并提升工程统筹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3隐蔽工程的系统优化布局

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模型建立工作是以工程规划方案为基础,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与三维可视图来进行工程优化布局。

现阶段,矿业工厂或企业在选厂隐蔽工程建设中多是借助于Surpac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信息处理,该信息处理平台在应用中能够为工程规划方案优化提供隐蔽工程整体布局可视图,进而提供选厂内物流流畅程度、占地情况、运输距离、安全保证、功能区规划等基本信息,为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方案优化提供科学的信息指导。此外,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工程建设中能够借助三维可视化图表进行优化布局,还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场地利用与成本最低化。

4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研究成果总结

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经验研究表明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能够借助可视化的三维模型来指导隐蔽工程布局,从根本上改善厂区内各环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尤其能够改善选厂内部的交通设施条件。数字化的应用模型应用中矿业等各领域选厂隐蔽工程建设中能够提供不同的厂址方案,对于提升选厂方案的科学化水平作用突出,这些信息化的数字指导有利于选厂隐蔽工程建设成本控制。

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还融入了同步更新系统,能够保证工程建设数据库的动态化,这样能够为隐蔽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

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着重针对场地地表与地下设备进行了可视化模型设计,为选厂隐蔽工程建设提供直观化的管控平台,也增加了选厂隐蔽工程建设工作中的技术含量,为现代化项目管理运营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提供便利基础。

5结语

本文着重分析了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应用要点与特点。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主要是在收集、整合信息、分析处理的基础上构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进而借助可视化的数字化模型指导选厂隐蔽工程建设,并为隐蔽工程建设提供方案优化信息指导与参照,这种数字化的管理运行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各领域选厂隐蔽工程建设工作中的主流,能够为选厂隐蔽工程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保证,值得实践推广应用。此外,笔者认为在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建设工作中经过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技术不断总结经验,并在经验完善过程中优化提升选厂隐蔽工程建设规划方案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贺俊林,武凤茹,刘占全.巴润选厂隐蔽工程数字化研究[J].矿冶工程,2011(6).

[2]刘承军.首钢“开凿”数字化矿山[J].企业改革与管理(首钢专栏),2007(2).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篇9

作为新经济时http://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据统计,我国665个城市中有260多个启动“数字城市”建设,标志着以数字城市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各地共同关注并致力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根据各地城市发展现状,探索出一条适应信息时展趋势的城市化道路,是推动城市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的现实抉择。

1数字城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

1.1基本内涵

“数字城市”的概念最早来自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它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程的综合体现和整体目标,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其实质就是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从广义上来看,数字城市是指城市的信息化,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协调高速。

从狭义上来看,数字城市是指利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nns)、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和与生产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进行多主体、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诸方面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和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

从技术层面来看,数字城市是以全要素数字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包括航空、卫星遥感影像)、数字地形模型(dem)、城市三维景观模型为空间定位的基本信息数据,结合地下管线、规划、土地、交通、绿化、道路、环境、经济、开发、旅游、房地产、人口、商业、农业、林业、工矿企业、渔业、水利、金融、电讯、电力等我们所关心的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建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监控与决策系统,如综合市情系统,城市规划系统、交通指挥系统和配电管理系统等。

1.2主要内容

实施数字城市建设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设施、金融服务设施、工业服务设施、文教服务设施、安全应急设施、政府服务设施、规划管理设施、文教卫生设施、安全应急设施等;城市信息和交换共享化,包括数据通讯三网合一、网上分布式运算、网上分布式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中心、数据处理平台、数据共享平台等;城市生活和管理网络化,包括网上商务、网上金融、网上社会、网上教育、网上医疗、网上政务等。重点包括城市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化、政务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等五个组成部分。

2建设数字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面对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加速构建数字城市,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政府决策、服务民生等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1建设数字城市是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社会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提高城市的区域和国际竞争力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目标,而城市信息化将为全球化的实现和全球城市体系的构建提供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

2.2建设数字城市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有城市建设和基础生活保障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城市现代化水平所能提供的优质生活。为此,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亟需构建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来承载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2.3建设数字城市是实现城市信息化的技术基础。一个城市的信息化程度,从源头上取决于该城市基础数据库的容量、速度、便捷性、可靠性、可更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依托数字城市这一信息平台,可以使城市管理和服务实现精细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帮助决策者准确掌握城市资源、人口和环境状况,整合和优化各类城市资源,构建渗透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化体系。

2.4建设数字城市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今,数字城市建设已逐步成为一个地区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而当前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城市管理手段之落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数字城市是决策服务、管理服务和公众服务的有效工具,有利于进一步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降低城市管理维护成本,加快宜居城市和节约型社会建设,有效提升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

3建设数字城市面临的问题和瓶颈

目前,数字城市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探索和发展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3.1缺乏规划指导。就全国来看,目前,数字城市建设尚无总体框架,没有统一标准可依,缺乏通盘谋划和组织协调,区域发展不均衡,一些地区对建设数字城市存在盲目性,导致信息资源分散、无序,极易造成资源浪费。

3.2思想认识不足。有的地方领导对信息化重要性缺乏深层次认识,存在“三重三轻”的错误倾向,即重平台建设、轻管理跟进;重硬件建设、轻实用效果;重新建扩建、轻资源整合。甚至有的城市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不是注重实效用途的解决和发挥。

3.3融资渠道不畅。政府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特别是日常运行维护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整体推进受到制约。

3.4部门协作不力。有的城市未能建立起强有力的运行管理机制,缺乏信息共享的机制,一些业务部门和行业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缺乏沟通,采用各异的系统平台,不利于资源的科学配置。

3.5技术力量缺位。缺乏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基本规律和业务流程的研究和把握,信息获取、更新、管理、挖掘、整合、应用和服务等方面尚存在一系列技术瓶颈,特别是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明显不足。一些城市的信息数据和服务内容不全,覆盖面不大,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

转贴于http://

上述问题,既有主观因素和政策层面的,也有客观技术层面的,应高度重视,深入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避免和改进。

4数字城市的建设思路和构http://想

建设数字城市是一项涉及广泛、内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借鉴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先进经验和探索成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4.1统一制定发展规划。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城市已经就数字城市建设做出了一系列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实践。要成立专家组,认真总结这些先进经验和做法,制定具有统一标准的数字城市发展规划,确定城市适用的项目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实行“一张图”进行强制性实施,指导和规范数字城市建设。比如,新加坡的《政府ict指导手册》、美国的《2002年电子政务战略》、韩国的《信息化促进基本计划》、日本的《电子政府构建计划》等,都对信息化应用行为进行了规范性规划,有力推动了这些国家的数字城市发展。

4.2运用市场化手段筹集资金。打破政府性投入的单一渠道,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调动社会资本的力量,参与数字城市建设,使之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好格局。一是完善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政府占股或bt(建设-回购)方式,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第三方机构负责或参与投资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二是按照“政府主导、单位(个人)出资、统一管理”的模式,由使用和受益的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行筹集资金,依照政府的统一规范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接入数字城市运行网络统一管理。

4.3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海量数据的采集、分类、处理和利用是数字城市建设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数字城市的建设质量和水平。这项工作,可以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与具有专业资质的技术和推广机构合作,对城市的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行政及地下设施等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收集,为数字城市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数据库,并负责信息动态更新。其次,为了保证数字城市建设中先后开发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要强化数字城市的顶层设计。比如,英国政府基于政府资源的信息管理,了电子政府交互框架;德国政府“面向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标准和体系架构”,针对电子政务应用软件的技术标准、开发过程、数据结构等进行规范。

4.4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数字城市的关键在于应用,目的在于服务。首先,要充分整合现有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建立跨部门的一体化政府信息分享系统,有效破除“信息孤岛”,实现条块融合、共享共建的新局面,促进政务信息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各部门间的协同应用能力。其次,以数字城市系统为平台,建立涵盖城市规划、市政、交通、水利、环保、绿化、房屋土地、市容环卫、城建监察管理等城市公共管理各个领域的信息应用系统,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全面、精确的信息依据,并直接服务民生,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办理各类行政服务项目,详细了解城市的风土人情、医疗教育、餐饮食宿、购物娱乐、旅游景点等信息,充分享受电子政务和数字生活化带来的各种福利。第三,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网格化的城市管理信息子系统,实现中心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相互之间的双向沟通、信息共享,以利于提高基础信息的采集、处置和实用效率。

4.5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抓好组织协调管理是实现数字城市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成立统一对口的政府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统一指导、协调、推进数字城市的各项工作,确保数字城市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其次,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保障数字城市的规划、建设、实施、运行均有章可循。第三,建立“市、镇、村”分级管理机制,依托各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行分级管理,适应精细化、动态化管理需要。第四,要积极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开辟网上论坛、开通服务热线等方式,让群众对数字城市建设提出意见和提议,并及时给予答复,形成市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共同管好城市的格局。

4.6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组织各类各级培训班,加强对本地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确保数字城市管理工作的稳定性,提高数字城市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通过科教合作、招考等方式,引进一批软件、通信等信息技术专业的高级人才,特别是高精尖的创新型、复合型信息化人才,提高信息化的管理和决策水平;三是以委托服务等方式,借助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人才,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以及智力支撑。

4.7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一方面,要做好政府涉密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建立网络安全紧急反应以及处理机制,加强安全保密技术的自主开发,严格落实信息安全保密的规范运行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做好居民个人账户和资料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较为成熟的做法是应用城市“一卡通”系统,服务内容可逐步覆盖数字城市系统的公共交通、燃气、自来水、电力、购物、医疗、物业等各个领域。该卡采用匿名方式,所以不会泄露身份,一旦遗失,可以迅速挂失并重新设定,具有较高的安全保密技术。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篇10

关键词:东鱼河河道;工程管理;保障措施

一、东鱼河河道工程管理现状

东鱼河是山东省西南部最大的人工河流。东鱼河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东鱼河北支和南支以及胜利河;300-1000平方公里的有团结河、黄白河,100-300平方公里的有新冲小河、贺李河、惠河、东沟、翻身河、定陶新河、南渠河、大沙河、白马河、太行堤水库三干沟和五干沟。它的开挖降低了沿河地下水位,对盐碱地的改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统计,1966年东鱼河治理前,菏泽市沿河有盐碱地122.2万亩,工程兴建后的1972年,改良44.3万亩,到1985年改良70多万亩。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河槽淤泥严重,除涝能力仅为3年一遇的38%-89%,防洪能力仅为20年一遇37%-86%。东鱼河整个治理工程,国家共投资6632万元,完成土石方13811万立方米,桥、涵、闸建筑物108座,扬水站52处,装机3675千瓦,工日5617万个。东鱼河的开挖,不仅改善了鲁西南平原地区的排水出路,减轻了洪涝灾害,还可引河引湖灌溉1.8万公顷土地,对改良盐碱地、发展农业生产等也起一定作用。流域内全系黄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开发历史悠久,是山东重要粮棉产区,农业生产潜力较大。流域内蕴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

多年来,东鱼河河道工程管理一直采用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模式。自2000年试行了“管养分离”运行模式以来,群众护堤员全部下堤。各工程管理段根据所辖堤线长度,结合各自人员情况,把堤防分段落承包给专职堤防管理人员,进行堤防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险工、控导实行班坝责任制,根据工程长度、管理工作量,按一定坝段数量承包给专职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维修养护;对涵闸工程采取了闸管任务岗位分工承包制的管理办法。

二、东鱼河河道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工程管理作为水管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能,各级重视程度不够,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有些时候认为工程管理光花钱不出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运行管理模式落后,工程管理经费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工程管理水平提高的瓶颈。由于管养分离经费迟迟不到位,既要管理好防洪工程,又要稳定发展养护队伍,提高他们的工作、生活质量,以每年有限的岁修经费难免顾此失彼,出现了饿着肚子搞工管的局面,养护队伍的生存和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养护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陈旧,劳动技能偏低,生产生活设施简陋。

3、劳动工器具缺乏,机械化程度低,职工劳动强度大。

4、工程建设、管理、经营三者关系不顺。比如某些防洪基建工程的附属设施设计不健全就通过了验收(如护堤地未整理、排水沟等问题),给日后工程管理带来麻烦;利用东鱼河工程搞淤区经营开发时对工程管理面貌的影响考虑不足,给工程管理制造了障碍(如有的单位淤背区对外承包开发时,未落实好承包户相应的工程管护职责,影响了工程完整和工程面貌)。

三、东鱼河河道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

1、发展思路

东鱼河河道的工程管理应认真贯彻中央水利方针,依照东鱼河治理开发的总体规划,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宽视野,提高境界,理清思路,开拓创新,制定措施,狠抓落实,以保持工程完整坚固、增强抗洪能力为重点,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建立“管养分离”良性运作机制为动力,以工程绿化、美化、建设工程景观点、“管养分离”亮点、涵闸远程监控系统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工程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2、发展目标

要切实按照山东水利工作的总体布署(规划),消除近堤坑塘、堤河、井渠等险点隐患,强化工作质量,确保工程安全运用,逐步实现堤防标准化,控导工程标准化,继续开展工程管理“管养分离”工作,进一步完善、优化河道目标管理,实现工程管理数字化、养护机械化、人员专业化。加强植树绿化,抓好淤背区开发,实现重点险工公园化、淤区开发园林化、庭院、闸所环境优美化,实现东鱼河工程生态景观线的目标。创造出工程管理最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搞好工程管理应采取的主要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树立争先创优意识

工程管理既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又是治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工程的抗洪能力,而且还体现着一个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全面提高对工程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严格执行、落实工程管理考核标准,全面加强对工程管理各类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直至上升到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工程管理工作。

2、加强日常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各工程管理段要结合实际制定全年的工程管理工作意见和详细的实施计划,有条不紊地加强和开展工程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使工程常年保持完好和坚固。要坚持“月检查、季评比、半年一初评、年终一总评”的检查评比制度,制定出适合本单位便于操作的工程日常管理办法和工程管理奖惩制度等制度办法。靠狠抓各项制度、办法及责任制的落实,来促进工程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建设。

3、启动“亮点工程”建设,提高工程管理技术水平

“亮点工程”建设是工程管理技术水平和工程管理创新意识的集中体现,因此,必须抓紧启动“亮点工程”建设。“亮点工程”建设应集工程标准、经营收入、生态环境于一体,加上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及制度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形象工程。并以此带动全局创名牌、上档次,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技术水平。

4、开展“数字工管”建设工作

“数字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各部门除了抓紧学习和研究外,还要注重这方面的动态。“数字东鱼河”工程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作为“数字东鱼河”工程五大应用系统之一的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现代化(即“数字工程管理”)建设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因此,必须了解“数字工程管理”的概念。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各部门一要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做好“数字工程管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二是认真组织有关人员研究摸清工程管理及系统建设需求等基本情况,关注首批“数字工程管理”试点工程的进展情况,明确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三是以完成涵闸远程监控系统为突破口,认真总结经验,全面促进“数字工程管理”建设。

5、加快东鱼河水土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东鱼河东鱼河水土资源。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对淤背区实现有一定规模的集约经营,引进推广优质林木新品种,建立起有规模、有特色的河防工程淤背区高效生态园。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经营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淤背区土地开发利用创收,弥补工程管理经费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