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银行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25:45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1

(一)加强对基本及一般储蓄账户的管理商业银行在其自身的运作发展中,不能因为暂时性的流动性过剩状况便疏忽了对基本及一般储蓄账户的严格管理。商业银行应在管理工作中严格规定一个单位只可存在一个基本的存款账户,全面加强对贷款院校该账户使用状况的监管。一旦发现存在挤占、挪用贷款资金的情况,则应及时加以制止,避免导致出现严重状况。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需对一般性的存款账户相关信息进行共享观察,分析高校与其它银行之间的贷款业务基本状况,将其作为评估贷款风险的重要依据。

(二)分析财务状况,衡量贷款风险在高校贷款管理工作中,商业银行首先需对高校的总资产、负债、净资产分布状况等进行了解分析,以此帮助更为科学的对高校资产构成状况进行评判。与此同时,对高校预算的执行状况进行分析,评判其预算资金执行度。对高校运作中存在的开支水准、人员增减、资产利用等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此实现对各项开支的科学合理性进行评定。对于这些指标状况的评估首先可运用比较法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大致了解高校的一个财务状况。而对于细致化的分析则可运用比率法的方式,以此对高校发展中一些经济指标分布、构成是否科学合理、高校资金发展趋势等进行说明。最后,针对贷款存在风险的评估,则可运用结合财务指标及贷款的方式进行计算。

(三)实现项目评审严格化商业银行在处理高校贷款管理时,需对相关项目实行严格化的评审制度[2]。始终坚持一个适度进入的行业信贷政策,在确保信贷政策较为持续及高校贷款管理的基础上,需对贷款业务结构做细化处理,积极支持一些信用度、知名度高、规模较大且生源稳固的高校。在与高校建立贷款业务关系之前,需加强对其信用及相关项目的评审,不应受到高校贷款所具有特殊性的影响而忽略对其的管理。严格审查贷款期限、贷款总额、用途、还款方式等,以此避免高校贷款出现随意性,加强对其的规范化管理。在进行贷款审批时,需对相关客户的还贷来源着重关注,对高校的发展前景、招生就业状况进行进行全面考量,以此帮助对贷款额定、期限进行明确。对于一些大额贷款及风险及时作出预警警报,全面反映高校贷款可能存在的风险,依照高校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其还款的进度予以合理安排。严禁发生一些以贷收贷、以贷收息的状况来试图掩盖贷款风险。

(四)积极开发新型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在自身发展中,可以在对客户自身经营状况熟悉掌握,政策允许的状况,对于一些与高校有关的存量贷款业务进行产品创新处理。如实现高校贷款资产的证券化。从商业银行自身发展角度考量[3]。资产证券化的实现能够使得一些流动性较低、个别资产逐渐转化为流动性较高,可在资本市场中进行交易的产品。高校贷款的持续性占用,会在增加一定风险的同时,致使整个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也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证券化的科学处理,可将贷款转为具有交易性的证券,在确保不增加高校负债的前提下,帮助银行获取到更多的资金,促使其运作资金能够得以周转,流动性较强,另外,贷款证券化的成本较低且能够获取到一定的收益,以此帮助高校降低一些财务成本,提升其还款能力,减轻还贷风险。

(五)扩大贷款范围,增加优质贷款额度针对一些借助银行贷款进行建设的高校项目,如果在建设中出现额度用尽的情况,商业银行应及时作出追加贷款处理,以此确保整个建设项目的顺利完工及运行。也就是指商业银行贷款的惯性。如果在项目建设中,出现资金链断裂、后续资金无法补充的情况,则会致使项目被迫停工,无法获取到应有的经济利润,对于银行及高校均会造成双重打击。

(六)建立完善风险基金制度各大高校在自身的运作发展中,长期以来接受政府的帮助,自身风险意识过于缺失。针对此种状况,商业银行应对自身的人力资源及专业知识优势进行灵活运用,帮助高校尽快建立起一个风险基金制度。对于存在贷款关系的高校,据需依照借贷余额及贷款分类的结果,每年定期进行风险基金的提取,促

二、结语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创新

一、商业银行校园内运营出现的问题

(一)盈业利润少,附加值偏低。在大学校园中,许多中间业务诸如工资、信息咨询、上门收款、零残币兑换等业务成为多数银行的无偿服务。很多中间业务在大学校园中投入了很多资金推广,却不能成为主要盈利的产品,很多可以盈利的产品一直处于免费状态。没有在消费者群体中建立起收费的概念,导致中间业务的发展受阻。很多业务,比如基金,投资不能得到开展。这也不单是存在在大学校园里的问题,在国内的大环境下,由于分业经营金融政策的制约,使银行,证券,保险严格的划分,导致了中间业务的局限性。银行只能进行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业务技术含量简单,增值小的中间业务。(二)运作缺乏规范性,管理系统不完善。目前,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管理系统不完善,部门之间协作不协调,对中间业务的重视度不够,市场定位不明确,还没有一套对于如何建立可发展、有利润、档次高的组织管理方案。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使基层银行在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被动性强,难度大。银行的学校分支已经触及到某些中间业务的开拓和发展,但是由于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缺少专门的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导致这些学校基层收集到的信息没有能够及时反馈给银行,银行也没有能够有足够的人力,无力,财力来针对这些信息做出系统的计划和实施。这些系统结构的问题导致大学校园的中间业务一直得不到发展。

二、商业银行运营模式现状简析

银行的收入主要集中在学费和教职工工资的存款收入和贷款发放上,就高校的状况来看,无论是存储的工资还是贷款的费用利润都非常低,从金融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还主要依赖于传统业务,并没有创新。所以,在资金业务方面的争夺尚未达到高峰阶段。初步统计,目前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仅260余种,但在大学校园中开办得较成功的品种来看,仅有信用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和票据贴现业务近年来发展较快,而保管箱服务、网上银行、财务顾问、个人理财业务等的影响还比较有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少,难以迈出突破性的原因是在金融业施行的分业经营制度,这一制度导致商业银行在校园内受到约束,业务品种区域化,产品档次低,缺乏高科技和高收益的产品种类,因此只是集中于简单的日常结算,缺乏综合性、全方位的产品。目前,银行的目标人群定位主要还在社会,忽视了学校的潜在消费性,部分地区简单调查表示高校学生的平均学费大约为,公立学校5000-7000元/年,私立大学8000-15000元/年,留学联培100000以上,高校教师年收入大约为,教授56000-330000元,副教授41000-180000元,讲师28000-60000元,以某个普通院校在校生大约3万人,根据教师和学生比1:16,教师人数大约为2000人,以公立院校学费每人5000元/年,教职工年收入5万元来算,学费和教职工收入大约为3亿元,这几乎是最低水平,再加上贷款和奖助学金,每年的资金流量就更多,并且教师人群大多数都代表一个家庭,学生和教职工都是巨大的潜在消费者,所以商业银行应该放宽视野,关注高校市场的潜力,将高校业务的单一现状逐步改善,丰富金融产品,提高产品服务,为现行商业银行需要转变的运营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运营创新经营管理对策

(一)寻求优质合作伙伴,拓展中间业务。校银合作是一个双赢局面,所谓校银合作指的是普通高等院校和银行发挥各自优势,一方面学校可以让各专业院系参与银行业务,扩大业务量,并且可以联合开发新产品,拓展创新项目,例如校园卡项目、奖学基金和银行自助设备业务等领域。另一方面,银行可以为高校提供优惠贷款支持科研活动、为校办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以及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助学贷款、住房贷款等。然而商业银行要想创新不仅要和学校合作,也要联系其他共赢的合作伙伴,例如电商,移动、电信和联通等运营商,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资本、渠道共享,还可以提高竞争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服务性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充分了解消费群体的业务需求,有针对性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发掘潜在客户,加强宣传力度,丰富中间业务产品的种类,强化业务管理,培养金融、会计、税务和法律等综合知识性专业人才。注重客户服务的流动性,通过多方面开发中间业务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强信息收集,信息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银行应建立快速处理信息情报的专门机构,应对客户的紧急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抓住每一个商机,是商业银行运营的重要之路。(二)开发电子和自助设备等创新运营工具。随着电子网络的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不断拓展,银行业务从实体办理到网上银行再到手机银行,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联合各自的力量,在力拼短信、彩信和彩e的同时,有分别推出了无线JaVa和BRew。为了分散柜台压力,银行自助设备的设置不仅可以提升客户体验,而且可以拓展银行业务,延长服务时间,最重要的是可以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自助设备是以高科技的手段来节省人力和物力,但却可以扩大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比例,改善主要以存贷差为主要收入的狭窄现状,随着金融的改革和创新,商业银行不断转制,新兴业态“社区银行”以自助设备为依托,未来这种设备更要趋于服务智能化、服务多元化发展来帮助商业银行快速占领市场。(三)完善营销策略,控制经营风险。电子银行发展面对的最大阻碍就是信任危机和风险规避。电子银行业务的普及率和使用率还有待提高,不少学生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个金融产品,还有些学生认为他们根本不需要这些服务,没有意识到自己账户的动态,并且认为这种支付交易方式存在很大的风险,认为手机丢失和垃圾短信都会带来资金的被盗风险,而且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都是学校自动划走,很多学生没有安全感,认为账户被公开,存在无故资金流失的风险,因此很多人宁愿跑到实体业务点办理业务,坚持传统的业务办理流程。为此,商业银行的创新手机支付业务要想得到客户认可,就要提高诚信度,完善业务水平,实行透明业务,并且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对于现行商业银行运作模式的转型仍需进一步探索,不仅是金融学理论的研究,更是实践性的研究,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善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

作者:罗慧慧王旸王依曼鲁玉壮方天宇吴竞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3

1.管理经验不足。银行的管理层布局没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安全意识还停留在传统业务的框架之内,操作层的防控经验也存在欠缺。在我国,离行式自助银行起步较晚,相对应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办法都是比较匮乏的,银行的相关管理人员对于离行式自助银行运行中所存在的风险并不十分了解,应对风险的手段和方案都比较落后。

2.软件系统不能及时地更新。离行式自助银行的服务体系主要由前台程序、前置机程序和后台程序,三者在整个服务的过程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将会影响整体的服务质量。对系统进行定期的更新维护升级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仅能够使得系统随时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还能够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3.自助银行运行故障频发。由于自助银行的特殊性,要求其24小时提供全天性的服务,就导致会长时间地对数据可进行锁定,对数据库的更新是十分不利的,很有可能导致重要文件的清算日期的丢失,对账务的准确性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建立临时文件,进行储存检核和后送机制时,数据库的更新会遇到障碍,影响自助银行的正常运作。

4.规章制度不健全。对离行式自助银行的管理,其规章制度中不仅包括对于传统业务的操作管理、岗位管理以及业务管理,还包括针对于电子技术的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两个方面。离行式自助银行一人机交互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服务,在这样的模式之下,需要银行字技术防范方面做出更多的工作,特别是在拓展新业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提前做好更重防范工作。

5.产品技术设计上的缺陷。客户在使用自助银行所提供的一系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所依据的就是银行卡,银行卡设计技术方面的完善性直接关系到客户使用离行式自助银行的安全性。从技术层面上讲,采取双重控制技术的银行卡上,其磁条存在着一个密码偏移量的问题,在使用银行卡的过程中,密码会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被计算机提取,送入后台进行校验。但是使用单一控制技术的银行卡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在单一的控制情况下,就使得磁道信息和密码控制之间出现分离。这种控制模式下的密码设计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很可能成为被犯罪分子利用的把柄。

二、加强离行式自助银行管理维护的对策

1.重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在以往银行管理的过程中,银行的管理层往往过于重视业务的拓展,而轻视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面对离行式自助银行发展的需要,从电子金融变革的现实情况出发,在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的同时,还应当注意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管理风险、业务风险、市场风险、应用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等离行式自助银行中比较常见的风险的防范,利用技术创新不断地丰富风险的防范手段,巧妙地利用现代的金融理念去化解风险。

2.加快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如果对离行自助设备进行分类的话,应该将其归为大宗固定资产,在进行招标采购时综合性价比应当是主要指标,在招标的过程中,使用者和维护者的相关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签订采购合同的过程中,要对设备的质量保证做出详细的约定,比如,钞币真伪以及数量差错概率就是进行设备找回或者是供应商进行赔偿的重要条件,谨防责任不清的状况出现,避免由于设备原因而影响到管理效果。

3.注重对于技术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为了保障离行式自助银行的正常运转,系统和设备的维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维护工作不能达到要求,再先进的设备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高质量的维护工作需要优秀的技术队伍的支持,所以对于技术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培养技术队伍的过程中,应当将工作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知识的更新作为重点,所以应当定期地举行内部技术交流的活动,与专业的外包公司展开合作,联合进行专业人员的培训,更加快速地建立良好的人才基础。

4.加强离行式自助银行的维护管理。离行式自助银行的自助设备属于计算机技术的范畴,计算机设备的性能如何由硬件基础和软件性能决定,对设备要进行不定期的维护和定期的保养工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设备维护制度,加强维护,防范风险于未然。在进行维护的过程中,应当将对“出钞模块”和“磁卡读写器”的检查作为重点,一是要检查该部件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二是要观察是否有人工加装的异常装置,不给犯罪分子作案的机会,确保客户的资金安全。安全性是能否吸引客户选择本行服务的关键所在。由于离行式自助银行并不在银行内部,进行维护比较复杂,有的自助银行子进行安装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为客户的安全性进行考虑,不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和隐蔽的取款环境,很有可能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在安装自助银行设备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设备正常运转和维护等方面的因素,也要充分地考虑客户的安全性,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安全措施。

5.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由于离行式自助银行自身的特点,其设备具有较强的自动性和独立性,结合自助银行的这种特点开发相适应的账务处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应的风险管理系统,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就拿库存现金来讲,在正常的情况下,会计核算的账、款、簿必须是一致的,而自助银行所使用的自动存取款机,在日常结算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达成一致,只有依靠挂账长款、短款的方式来实现平账,只有在相邻的下一个周期进行清机之后,才能够知晓真实的情况,这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妨碍风险的暴露。所以,一个合格的业务管理系统,应当具有很强的风险自动识别能力,并且具有在识别风险之后快速反应的能力,将传统的“亡羊补牢”转变成“未雨绸缪”,改变以往人工控制的弊端,采用更加科学有保障的系统控制,一旦发现异常交易的情况,及时地将特定的账户和设备锁定,及时派遣维护人员到设备现场进行核实。对于银行出现的短款,在严格授权的前提下,提供一个安全的交易平台,保全银行的资金。从体制和机制上,创造出更好的应对风险的办法。

三、结语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自助设备业务管理防范意识

一、商业银行自助设备的使用现状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稳步前进的同时也对企业单位的商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由于物价飞速上涨,货币价值开始逐年降低,促进了现金流量的增加。各商业银行为保证抢占足够的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的银行客户,实现商业银行在现代化领域的飞速发展,大力加强了现金自动存取设备在城镇的全面铺设,对于网上金融的服务也开始拓展出更加多元化的渠道。由于现金携带不便,银行卡的网上账单支付已经开始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广泛普及,商业银行的自助存取设备密集铺设,在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务,对部分银行业务的办理实现了高效合理的柜台分流,节省了银行客户的时间与精力。与此同时对于商行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无论是电子商服的有序开展还是银行商业借贷业务会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现代化技术在银行的大范围适用和自动设备的基础性建设;但在另一方面,对于商业银行在自助设备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银行自主设备上完成现金存取办理,会为一些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的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同时对自助存取款机出现的故障与损坏,银行也要进行及时的排查与修理,维持其健康的运行状态。

二、商业银行自助设备面临的风险

商业银行的自助设备包括现金的存入、支取、同行或跨行转账、账户余额查询等等多方面的现金服务和网上服务。自助取款机的运营网点的覆盖范围极为广泛,为人们实现了“一卡式”的金融管理服务。然而,银行自助设备的基础建设也为银行的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近几年,自主设备出现的吞币、假钞、吞卡等等案例屡见不鲜,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为此,银行在加强企业内部的系统管理的基础上,要实现对自主设备使用的有效监督,降低相关问题发生的频率。下面提出一些商业银行自助设备运行时的常见问题。

2.1自助设备的故障问题

在银行自助设备上进行交易的操作流程包括,在设备上根据程序提示完成交易信息的输入,交易指令由自助设备的系统里通过特殊的通信线路放映到银行主机上,在对交易信息进行严格的核查确认后银行主机将执行指令原路返回,在自助设备上完成交易的执行命令。在这一交易流程中,要确保每个环节对于操作命令的准确执行,才能保证交易的顺利完成。商业银行的规模、类型与金融服务方向的不同,使得自助设备的型号,交易方式也存在着差异,如在取款时,一些银行的自动取款机是结束交易后进行退卡(先取钱后退卡),还有部分取款机是先退卡,后取钱等。由于自助设备型号的不同,导致其一旦发生故障,出现如银行卡余额减少取款机不出钞,吞卡,转账交易信息不对等,存款无法显示余额等情况,必须找专业的维修工人、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处理。自动设备发生故障对与客户的资金账户安全、银行系统的正常运转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2.2自助设备的风险管理问题

银行主要负责现金存储、借贷、转账等相关金融方面的业务,自助设备的开发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柜台业务的分流,极大的节省了客户的时间,提高了业务办理的效率。但,相较于柜台金融业务办理流程的有序管理,对于自助存取款设备的业务管理不够全面、系统。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只依据使用需求的不同,随意在自行管理、集中管理、外包等管理模式之间进行自由切换。管理人员对于人力的配置不合理,对于自助设备的密匙、口令、钱箱等监管不完善,形成了管理方面的漏洞,为不法分子对银行客户进行财产侵害提供了可乘之机。

2.3利用设备犯罪风险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一季度末,中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1.69亿张,联网poS机具258.7万台,银行自助设备22.1万台。银行自助设备日益普及,各种利用自助设备犯罪的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且作案手段不断升级。例如: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在门禁上安装读卡器,盗取银行卡信息;利用虚假短信骗取客户信任,通过自助设备盗取客户资金;或通过张贴非法操作须知,误导客户向非法账户转款;近期更是出现了数人通过联手,伪装要害部门保护持卡人利益,要求通过转账方式,共同进行欺骗作案等,都极易导致客户资金损失风险的产生。

三、商业银行自助设备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对自助设备进行日常维护

自动存取设备维持健康高效运转离不开日常的养护与检修,同时也要注意对于设备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以预防为主,将故障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对银行客户的资金安全实现全方位的保o。为保障自助设备的维修及时有效应加强以下两方面的防护措施:首先,与自助设备购买的厂商签订严格的维护检修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保证自助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情况,会有专门的维修人员及时进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降低客户的损失。在日常护理方面,对设备实行定期检查,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一旦设备出现运行异常,要及时查找原因,快速解决问题;其次,对银行相关职员进行培训,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组建专门的检修小组,对于突发状况实现即时的处理。在相关的运营网点设置维修人员,维持自助设备的正常运转;最后,对于使用时间过长或损害程度严重的自助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完善硬件设施的基础建设,保证设备运行不出现异常情况。

3.2加强制度方面的管理

建立有效的自助设备管理模式,确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摆脱传统多种形式随意切换的管理模式,将自助存取款机的业务管理纳入系统的银行管理体系中,实现自助业务管理的全面优化。在综合成本与效率因素的情况下,实行分段管理,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对于自助存取款机的运钞、清点、账目记录等环节上实现实时的监督管理,保证各个环节运行准确,安排合理。

3.3提高警惕,加强巡查,防范设备犯罪风险

银行自助设备日益普及,各种利用自助设备犯罪的案件也呈上升趋势,除了增加电子监控外,对自助机具外观的检查、巡视就成了必要的防范方式之一。各商业银行应对营业时间及特殊时间段,在行式以及处于边远地区、偏僻地段的离行式自助设备,除日常的定时、定点巡查外,自助机具管理机构还应不定时查看监控内容,主要检查自助设备的环境保护情况,查看有无张贴各类广告、非法告示、查看自助设备上有无异常装置等。

同时加强客户的安全教育,在客户首次办卡时就进行持卡用卡安全使用的详细宣传,提醒客户不要轻信中奖、向指定账户转账等。

四、结语

对于商业银行自助设备面临的问题,银行应加强自助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制度方面的管理,提高危机意识,对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段进行具体的了解并安排安保巡查,从而实现保障客户财产安全,促进银行快速发展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保和.浅析自助设备集中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金融,2015(2).

[2]刘君,李莉.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5(4).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现状发展对策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的主要金融机构,其在国家的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当前时期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被卷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对自己的工作实施一定的变革创新已经成为其必要的发展策略。就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因素而言,目前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状况的混乱是最为重要的,商业银行要想获得更长远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采取措施推动自身财务管理状况的改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财务管理现状,谈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状况推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发展的几点对策。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状况分析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经济最为重要的一环,其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金融经济的稳定以及银行自身的生存发展,保证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状况处于良好的形势中,能够有效地推动银行经营效益的提升,从而帮助其在当今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健康的发展。当今时代,我国商业银行都加强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然而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依然普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导致了银行经营管理的失调。具体而言,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还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从而导致了银行财务信息的失实以及内部管理问题的频发。银行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主要是对会计人员的相关业务以及其财务报表和会议记录等工作实施直接的管理控制,以保证其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及可靠性。而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控制工作流程等,内部控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流于一种形式。而内部控制的缺乏也使得商业银行的财务监督工作存在着欠缺,银行的财务管理得不到有效的监督,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监守自盗的问题频发,从而对商业银行的整体财务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再者,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基层银行的财务考核指标的制定,与基层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冲突,从而使得基层银行的财务考核及经营效益都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基层银行收到的利润指标普遍存在着一种不合理的状况,经营管理状况好的基层银行就会对一些多余的财政收入进行私下的安置,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整体收入;而经营管理状况不好的基层银行则会为了完成目标而进行一些非法的交易或者是报假账等工作,从而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二、我国商业银行加强财务管理状况的相关对策

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状况在极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状况实施一定的变革,推动其财务管理的有效运行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实现的一项工作。本文接下来就谈论几点推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状况发展的措施:

(一)改革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理念及体制

当前时期,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提升银行的财务管理状况,就必须对银行财务管理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体制实施一定的革新,使新时期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在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体制下得到良好的实施。就银行财务管理理念的改革方面而言,首先银行应该将明了财务管理工作在整个银行工作的重要性,并将财务管理工作贯穿进银行业务的始终。而且,银行还应该树立全部工作人员为财务管理工作负责的管理理念,推动全体工作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的责任心的落实。再者,商业银行还可以建立一种财务管理的伙伴理念,将银行的各项业务结合起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就管理体制的革新而言,商业银行首先要使用先进的战略来对公司的工作体制进行改革,在公司中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工作部门。而且,公司还要对财务管理部门实施财务主管制度等先进的制度建设,推动财务管理部门工作的高效实施。

(二)加强对于银行财务管理的内部监督控制

我国的商业银行当前要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就必须对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控制,使银行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以及银行其他各个部门都能够自觉地约束自身的与财务相关的行为。首先,商业银行应该对自身的财务收入及支出状况等实施必要的分析,然后针对财务状况建立有效的监督控制制度及运行机制,使财务工作的实施能够得到必要的监督。再者,商业银行还要建立预算管理机制,对银行的财务工作实施全面的预算,使银行的财务工作在预算编制、执行、控制与考评等各个环节工作的实施中得到有效的提前控制。此外,银行还要对财务会计人员实施责任制度及考核制度等,并为财会人员实施必要的奖惩,使财会人员在严格的责任考核中对自己的财务行为实施规范,从而推动商业银行整体财务管理状况的良好运行。

三、结语

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运行的安全,因此,商业银行的领导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一定要努力地探寻合适的措施,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有效的变革,推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裘晓.试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08(11)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6

(一)单店营销,尚未建立社区金融链,未充分发挥金融平台功能

我国社区银行现处于发展摸索阶段,实现正常运营是现阶段各社区银行的主要目标。由于社区银行与传统银行营业网点在业务和服务功能、地理位置上有着显著区别,且单店自身背负着来自上级部门下达的营销考核任务,因此在没有任何成熟的营销管理模式可借鉴的情况下,社区银行均处于单店人员独立营销的状态。社区银行各网点未能真正融入社区,与社区所处商圈商户、小微企业及社区居民金融类互动较少,社区金融链尚未建立,自身所具备的社区金融平台功能也就无法发挥作用。

(二)非金融类增值服务和产品较少,一站式服务尚未形成

社区银行的建立依据“最后一公里”的思路,旨在社区附近建立一站式服务网点,提供金融类与非金融类的产品与服务,实现“便民、利民、惠民”的宗旨。现阶段我国社区银行各网点内的非金融类产品和服务主要为:公用事业费代收、移动电话充值、光纤宽带费代收等,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无法完全满足。因此,社区银行由于增值服务和产品的种类较少,一站式服务功能无法形成,社区居民前往各社区银行网点的频率也就相对降低,营销机会相应减少。

(三)社区自助网点稀少、分散,“最后一公里”优势不明显

我国现有社区银行大多建立在中高端、占地近千亩的大型社区附近,由于各银行社区银行单店建立成本较高,往往一个大型社区内只会设置一个社区银行网点。大型社区及其所处生活圈内的商户、小微企业、其他中小型社区居民数量庞大,而一个社区银行网点平均配置3名工作人员、2台自助存取款机。社区居民数量与社区银行网点营业接待能力的不匹配,导致社区银行“最后一公里”优势不够明显,大部分社区居民仍只能选择传统金融服务渠道。

(四)自助设备智能化程度较低,无法实现社区居民定制化服务功能

根据Buzzback对我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95%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他们更可能选择那些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且能够更容易让他们自由控制在自己所需要的时间、地点及其喜爱的渠道组合。而目前我国社区银行使用的自助设备均为国内生产。该类设备仅能提供基本金融服务,如存款、取款、转账等,智能化水平较低,经常出现各类问题,使得消费不仅使用体验较差,还无法提供定制化服务。设备后台系统的开发部门多以提供简单金融产品的思路进行系统开发。

二、我国社区银行渠道建设的策略建议

(一)融入社区,建立社区金融链,发挥金融平台功能

社区银行能否获得长期良好的发展,取决于其前期是否能融入社区本身。社区银行作为社区内金融重要的联系点,应将社区居民与社区商户、社区附近小微企业进行联系,发挥社区银行自身的金融平台功能,实现社区资金来源于社区并投资于社区,通过对社区资金的有序引导,带动社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建立社区金融链。如图1,国内社区银行可以借鉴p2p的模式,在社区搭建金融平台。该平台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投资项目可视化。来源于社区居民、商户、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均需符合平台贷款相关要求,即具有可视性,如装修、购车、进货、孩子入学等类型。

2.投资风险分散化。投资者可分散自己的投资资金,投资到不同的项目中,以此分散投资项目带来的市场风险。

3.资金监控社会化。该平台的投资项目均来源于社区,投资者亦主要来源于社区,投资项目的发展状况可受到社区投资者的不定时监控。一方面,社区银行可以节省更多的人力监控成本,用于提升增值服务;另一方面,社区投资项目受社区投资者不定时监控,社区银行可以及时从社区投资者渠道获得项目风险预警,提前规避资金风险。

图1我国社区银行社区金融平台运营图

资料来源:根据笔者整理。

(二)扩展渠道,增加非金融类产品,实现一站式综合服务

为增加与社区居民的接触机会、增加社区银行金融类产品的营销机会,社区银行必须尽快通过非金融类增值服务和产品的渠道扩展,实现一站式综合服务的功能。社区银行应从消费者日常衣、食、住、行、娱、就医、养老、入学等渠道着手,通过与社区附近商户进行社区商圈联盟、合作,开展类似于干洗衣物收送、快递代收、药品代送、公交卡充值、房屋租赁等增值服务,丰富非金融类增值服务和产品种类,锁定社区居民的消费圈,最大限度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增加接触的频率。

(三)以社区银行为社区金融服务中心,建立社区金融自助服务网点

根据商业银行转型成为零售银行的战略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各银行可以将传统金融业务逐步下放到支行,甚至到各社区银行网点,以集聚专业优势去服务高产出客户。此时,各银行可以建立以支行为区域金融核心、以社区银行为社区金融服务中心的社区金融模式(如图2)。在社区银行周边,应建立多个社区金融自助服务网点,以方便社区居民、社区周边商户、小微企业进行自助金融服务。若遇较复杂金融业务,则消费者可前往社区银行进行咨询解决;若社区银行仍无法解决,则可以通知区域支行,预约客户经理进行定向服务。

图2社区金融服务中心模型图

资料来源:根据笔者整理。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创新方向社区银行

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的便利性给传统银行的冲击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分析、搜索引擎以及社交网络工具等被广泛应用到互联网金融体系中去,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一系列金融产品,如余额宝、蚂蚁花呗等的出现,加剧了我国银行业激烈的竞争局面。而传统银行的大部分业务被限制在柜台交易上,即便有自身的电子银行或网上支付系统,但大多还是搭载在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平台上来使用,充当幕后支付的角色,在网上交易市场中的影响力已被极度弱化,这可能是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早期,传统商业银行因在市场地位与份额上占据绝对优势,导致其对于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并不重视所致。传统商业银行想要改变这一现状,短时间内几乎不太可能。

(二)互联网金融较低的交易成本和准入门槛给传统银行的冲击

对于传统银行而言,无论是在固定成本方面还是在人工成本方面,都普遍较高。在互联网金融尚未兴起的早期,传统银行商业理财产品也是大部分民众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高额的成本给传统银行带来了安全性上的优势,但随着2014年银监会正式行使对互联网金融业的监管职能到如今,互联网金融业对资本的安全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利益保护日益重视,一旦互联网金融在安全性上有了可靠保证,传统银行业这一优势不存,那么互联网金融较低的交易成本和准入门槛必然会使自身在与传统银行的竞争中处在优势地位。

(三)互联网金融经营管理的优越性给传统银行的冲击

对于金融业来说,企业能否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关联。互联网金融在促进低成本、多渠道线上交易的实现的同时,能够借助网络实施经营管理,其在经营管理活动执行过程中所占据的优越性可见一斑。

传统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比较复杂,特别体现在业务流程方面,层层审批、分级管理的模式使传统银行的业务效率较低,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做出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业务流程复杂”与“服务人员太少”是传统银行营业网点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并且在营业网点办理不同的业务时,往往还需要在多个部门或窗口跑来跑去,进行不同的审核,浪费了客户的时间。并且在具体的交易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消费者进行事前信息的采集和评估,难免会在中间环节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民众对传统银行服务的满意度一直不高。而在互联网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中,几乎退去了人工服务的影子,在同一时间借助平台可办理多项业务,具备较高的优越性。

二、问卷调查设计

为了了解武汉市社区银行的发展状况,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获取相关信息,分别针对银行工作人员和民众来设定问卷。

(一)问卷设计和发放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结合统计学基本理论,分别设计出了针对银行从业人员的调查问卷与民众的调查问卷。

(二)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共向银行从业人员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6份,问卷回收率97.3%,有效问卷143份,问卷有效率97.9%,符合统计要求。共向民众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8份,问卷回收率94.5%,有效问卷369份,问卷有效率97.6%,符合统计要求。

三、问卷调查分析

(一)武汉市社区银行发展状况

1.银行从业人员与市民对社区银行的看法并不一致。从银行从业人员的角度上来看,有超过80%以上的银行从业人员表示看好这一创新经营模式。而发展社区银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同时对传统银行自身的发展也能带来诸多好处,传统银行向社区银行这一方向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站在民众角度上来看,在受访民众当中,了解社区银行这一概念的不超过半数,但通过我们团队成员进行基本讲解之后,其中大部分民众表示自己曾在社区银行办理过业务,只是不知道该网点是社区银行而已。可见社区银行在武汉市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

2.社区银行业务不能充分满足居民的需求。在业务方面,武汉市社区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业务与传统银行几乎没有差别,而社区银行所提供的业务与民众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对于日常生活服务除了代缴水电费、物业费等要求之外,还对普及金融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可见武汉市民众对于个人理财的意识和需求日益提升。

3.社区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客户重叠。通过团队成员的实地走访发现,目前,武汉市社区银行的客户与营业网点的客户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主要以普通市民为主,真正为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社区银行较少,只有在汉阳、新洲等工业集中区域的银行开设企业贷款服务的较多。相对社区银行的客户主要针对小型存贷款、服务社区居民,然而商业银行如今也对小额信贷等业务十分重视,二者在这一方面有一定的重叠,从而导致了社区银行的地位较为尴尬。

4.社区银行经营上还存在诸多问题。(1)社区银行经营状况欠佳。武汉市社区银行总体经营状况,我们的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武汉市社区银行总体经营状况并不乐观,有43.64%的社区银行出于入不敷出的状况。基于这一状况,我们针对如何改善这一情况做出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银行内部人员多主张以“减少人员安排”和“提高员工综合业务能力”来改变经营状况,这与传统银行现阶段发展方向基本相符。

(2)民众满意度不高。从民众角度来看,武汉市社区银行的经营存在诸多不足,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民众对社区银行的满意度并不高,无法形成有效的吸引力。只有在业务上与传统银行的营业网点形成差异化经营,社区银行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从前面的调查可知,武汉市市民的理财意识和理财需求日益提升,但针对社区银行能否满足居民的日常理财需求的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社区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的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营销服务存在缺陷。通过我们调查显示,社区银行在营销服务环节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情况如图6所示:

从图6可以看出,当前社区银行在经营规划和战略目标的制定上没有与总行形成协调的发展,但又无法自成体系,同时产品设计、网点分布方面也存在问题。

(4)并未真正拉近与客户的心理距离。在调查的最后,我们针对民众提出了“办理业务时,您希望去社区银行网点办理办理还是传统大型银行”这一问题,得到的结果如图7所示:

从图7可以看出,社区银行虽然在地理位置上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但从心理角度上来讲,民众还是更青睐传统银行,社区银行并没有真正拉近与客户的心理距离,武汉市社区银行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调查结论

1.社区银行业务有所创新但力度不够。在业务方面,撇开自助设备之外,我国社区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几乎都是非现金业务,主要包括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各类权限的开通及其应对服务的体验(如指导使用电子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为社区民众代缴水电费等日常生活服务,同时还会受理小额贷款申请。部分社区银行还会派出专员,不定期给社区民众讲解个人理财方面的知识及金融工具应用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社区居民对金融知识的认知程度,有利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

2.对市场进行细分但定位不清。在客户方面,社区银行结合自身地缘优势与便利优势,主要针对需要日常生活服务、小型存贷服务、小额理财产品服务的社区居民。随着国有银行提升对小额信贷的关注度,二者针对客户资源的争夺逐步加剧。但在对自身的定位上,社区银行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以“人+自助设备”经营模式使得社区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依然拘泥于营业网点的发展框架,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既无法自成体系,也难以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同时,也造成了社区银行与商业银行客户大面积重叠的状况,难以摆脱传统银行营业网点的束缚,因而使自身处在一个介于营业网点与自助网点之间的尴尬地位,难以真正拉近与客户的心理距离。同时,社区银行在经营模式上,仍以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为主,但由于国情的不同,必然使得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既定目标与结果出现较大偏差的情况。另外,社区银行在营销服务环节也存在缺乏主体方向的问题,主要是以为各社区银行的总行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划与指定所致,这也是导致社区银行市场定位不明确的原因之一。

3.经营理念具备优越性但未得到有效贯彻。“拉近与客户距离,进行贴身服务”,这是社区银行的经营理念之一,传统银行之所以发展社区银行,就是为了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以此来拉近与互联网金融的差距,这一经营理念的确符合当前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武汉市社区银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社区银行并没有将这一理念并未得到充分贯彻,无法从根本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服务来提高民众对社区银行的满意度,无法拉近与客户的心理距离。

4.市场缺乏监管导致业务行为不规范。在项目团队成员进行实地走访过程中,大部分社区银行的业务服务一栏虽然列出了银行卡、电子银行等权限的开通,受理小额贷款申请等,但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往往以负责人不在、系统升级等等理由来推脱,仅仅只提供咨询和销售个人理财产品为主。而在推销个人理财产品时,社区银行业务人员因为对社区民众较为熟稔,偶尔会省略某些必须环节,譬如投资风险调查环节等。对于这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社区银行时,其战略目标仍是以追求利润为主,而不是以提供优良服务来促进利润的提升。

四、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优化社区银行发展的措施

(一)贯彻经营理念,明确市场定位

社区银行应当充分贯彻其贴近民众的经营理念,只有真正为社区民众提供实际、有效的金融服务,才能真正拉近社区民众的距离。社区银行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发挥自身地缘优势,脱离营业网点注重大客户的框架,专注于服务小客户,如此才能有效的融入社区,明确自身定位,强化细分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扩大市场份额,促进自身发展,发挥自身定位优势,拉近与互联网金融的差距,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二)优化经营模式,提升经营稳定性

社区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一种创新发展模式,应当跳出营业网店经营模式的制约,而不是作为营业网点的延伸。在这一方面,社区银行可以考虑以个人金融服务为中心,多种服务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例如现今大型小区或社区都设有综合性的商区,社区银行可以参考这一模式,在社区银行内开设小型超市,也可以代小区住户收发快递等等,如此跨行业联动发展,可以增强自身经营的稳定性,保证自身持久发展。

(三)加强服务创新,转变业务结构

在当前形势下,业务和产品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根本,也是商业银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基础,社区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模式,更需要业务和产品的创新来支持其发展。我们认为,民众对于社区银行的要求更多的还是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因此,社区银行在网点分布上应该更加合理,在提升业务效率的基础上,还应当尽可能提供全面的创新业务服务,例如进一步深化与小区物业的合作,开发小区卡,实现水电费、煤气费、物业费等费用一卡代缴、一卡通用的服务。而有无增值服务也是的要点之一,因此,社区银行可以针对社区居民设计开发独有的理财产品,在保证自身利润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保证收益,另外还可以在社区居民生活上出现急缺时提供小额消费型贷款等等。

(四)加强市场监管,引导行业发展

现阶段,我国社区银行暂时被当做传统商业银行的“分支”,其地位较银行营业网点低,但对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而言,社区银行的价值并不输于营业网点。事实上,因为不存在现金交易业务,所以采用开放式布局的社区银行大多不存在隔离业务人员与客户的柜台,这在无形之中减弱了客户对银行的疏离感,同时,社区银行长存于社区,这有利于银行业务人员向民众普及金融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使客户对该社区银行产生黏着性,从而促进银行自身的发展。政府和相关机构在规范社区银行业务行为的同时,还应当注重这一优势,引导社区银行充分发挥其价值,保证社区银行长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崛峰,刘凤.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变与不变的选择[J].南方金融,2014,(01):5-9.

[2]侯福宁.关于社区银行的认识和实践[J].上海金融,2013,(07).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银行机构;小企业;融资难;连云港市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056-02

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困扰着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小企业经营面临困境,帮助小企业渡过难关、健康发展,对连云港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连云港市小企业融资状况已有明显改善,但是银行机构支持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亟待政府、银行、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积极化解。

一、小企业融资状况明显改善

近年来,连云港市积极开展“小企业牵手助贷工程、创业助贷工程”等形式多样的小企业融资服务活动,为广大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以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市工商银行、市建设银行、东方农村合作银行、市农业发展银行为代表的一些银行机构积极授信放贷,有效缓解了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难题。截至2009年9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155.73亿元,较年初增加62.75亿元,增长67.49%,高于全部贷款增幅31.96个百分点。

1.大型银行纷纷进入,小企业贷款市场蓬勃发展。目前,连云港市已有建行、中行、工行、江苏银行成立了“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农行、交行也组成了专门的小企业服务团队,专业化的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架构初步建成。大型银行通过构建“信贷工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完善授信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了小企业贷款竞争力。同时,随着大型银行的全面进入,一方面为小企业提供了更加全面、规范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小企业融资成本。据对连云港市某大型银行小企业贷款执行利率的调查,2009年该行发放的小企业贷款笔均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6%,较2008年下降13个百分点。

2.争相开展金融创新,小企业个性化服务逐渐增多。一方面,创新金融产品。针对不同类型企业以及企业发展中不同环节,各大银行争相推出与企业相适应的金融新品。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将“启明星”助推计划和“金豆豆”创业助推服务系列金融产品作为面向小企业开展信贷服务的平台,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环节,以“专业型人才运作、专业化产品研发、专业化全程服务”的一站式运作计划,将小企业贷款传统与创新产品整合设计,引导企业逐步做大做强。为支持高效农业,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在全省率先开办了“鲜切花”项目专项贷款,获得花卉种植农户的广泛好评。市工行创新发展港口物流企业的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加快东部城区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有效促进了东部城区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创新信用评级方法。很多银行机构尝试将企业经营者信用记录、发展前景、纳税额增长率、用水用电量增长率等有关因素纳入评级范围。目前市农行、市建行、市交行均启用了专门针对小企业的信用评级系统。

3.不断探索合作方式,小企业金融服务向纵深发展。一是创新银政企合作方式。如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建立了依托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专业市场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联盟体系,共有800余户中小企业客户被纳入信用联盟体中,在信贷资金、市场营销信息等方面得到了联盟体各方的共同支持。二是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如市建行分别在东海、灌云县与政府联合举办多次小企业产品推介会,取得很好的社会经济效应。

二、制约小企业融资的原因分析

1.小企业自身发展不足影响银行机构支持力度。一是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贷款风险较大。连云港市小企业多为贸易销售及生产加工类,科技含量较低、资本积累不足、经营状况不稳定,对商业银行而言,小企业的信贷风险要远远大于大中型国有企业。二是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贷款难以衡量。家族式管理导致企业与经营者个人资产界限不清,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小企业财务报表可信度不足,部分小企业为获得贷款,甚至提供假报表,使银行难以判断其真实财务状况,从而影响了信贷支持的决心。三是抵押担保难以落实,贷款缺乏依据。小企业现状是规模小、可供抵押的资产较少,难以获得担保。企业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取得相互信任,企业互保也难以有效开展。与此同时,担保公司的担保日趋谨慎,为企业信贷担保意愿减弱。

2.经济环境不完善制约小企业融资能力。信用担保机构分布不均衡,整体实力较弱,经营行为有待规范。据统计,目前连云港市共有担保公司178家,与银行合作的担保机构有76家,其中注册资本超过5000万元的有45家,超过亿元的仅有6家。在市中小企业局备案的44家担保机构中,注册资本金在5000万元以上的11家,亿元以上的仅有两家,而大型银行担保机构准入标准为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从地区分布看,连云港市担保机构多集中在市区,县域机构较少,从而制约了银行对县域小企业信贷的投放力度。据统计,在市中小企业局备案的担保机构中,市区39家,四县仅有5家。

3.抵押登记程序多、担保抵押相关费用偏高。目前,企业一般办理房产抵押评估费率为1‰~3‰。若第一还款来源不足或抵押物不符合银行要求,企业不仅要支付2‰的担保费,还需要办理土地、房屋、机器设备抵押评估、登记等反担保手续,其综合费率高达5‰左右。其中土地抵押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抵押登记,最长三年进行一次,重新登记也需交纳费用。如贷款到期需要续贷的,则需要重新办理抵押物的评估、抵押登记等手续,导致有些企业不愿办理抵押。此外,海域使用权、林权等抵押方式尚未形成活跃的交易市场,客观上限制了相关业务的拓展。

4.信息不对称制约银行信贷投放。据对全市金融机构的走访了解,当前连云港市金融机构获取小企业信用违约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人行的征信系统。但征信系统所包含的信息仅包括企业在金融机构的贷款相关情况,并没有涵盖企业通过民间融资、个人借贷融资的相关情况,且个人征信系统更新较慢,数据覆盖范围不足。目前,全市没有一家政府综合部门能提供完整的小企业信息,且数据信息的横向交流和共享存在较大的障碍,从而加大了银行获取企业信息的难度。

5.银企双方诉求契合度偏低阻碍小企业融资。据调查,目前银行和小企业双方在涉及授信方面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从银行方面来看,所反映的问题集中在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有效抵押不足、账务管理及公司治理不规范。而从企业方面来看,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银行授信过于强调担保,企业如果缺乏足值的抵押物或资信较强的保证方,较难获得银行的贷款;二是银行授信担保方式单一,不少银行仍主要接受土地房产及固定资产抵押方式,而机械设备按揭、融资性租赁、应收账款质押、合同订单质押等业务开展范围不广;三是抵押率偏低,导致抵押贷款获得的资金难以满足有效需求。

三、对策建议

1.政府牵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一是加大对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合并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不合理收费,减轻小企业负担。同时,从资金、人才培训、创业辅导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促进小企业成长壮大。二是建立小企业信息平台,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与银行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和共享。同时,建立激励制裁机制,对遵法守信的企业予以表彰,对失信企业加大联合制裁力度,对恶意逃废债企业进行曝光。三是设立小企业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由财政出资,设立专项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帮助银行消化小企业贷款损失。

2.加大对担保机构的管理力度,加强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完善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对担保机构经营监督和动态管理。二是探索建立担保机构资信评级制度,提升担保行业信用和服务水平。三是建立健全风险补偿与激励机制,对一些运行良好、管理规范、社会效益好的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性扶持。四是要求具有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拿出一定的担保额,重点扶持刚起步的小企业以及中低端的小企业发展。五是多渠道引资扩大担保资金规模,切实提高担保机构担保实力。

3.监管部门应三管齐下,助推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一是积极推进银行机构建设,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网络。大力引进具有小企业金融服务特色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引进先进的小企业金融服务理念和更有特色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拓宽小企业资金供应渠道。二是着力构建银行间小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掌握辖内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三是鼓励银行机构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小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

4.银行机构应切实落实政策要求,多措并举,切实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切实落实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扶持小企业融资的各项法规、政策,落实银监会的各项意见和要求,将小企业授信工作的“六项机制”真正落到实处。二是从战略的角度出发,主动打破企业规模界限,以成长性和效益作为支持企业发展的核心尺度,并以此作为建立特色服务体系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根本措施。三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帮助企业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四是主动加强与担保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共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五是积极探索、稳步推进适合小企业特点的新型担保方式,努力助推小企业发展。

5.小企业应强化自身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融资基础。一是转变经营理念,紧跟国家宏观调控步伐,适应国家产业政策,融入全市沿海大开发的产业规划,加入“三新”产业的服务集群,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创造条件争取银行支持。二是注重自身信用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管理水平,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依靠良好的信用、真实的信息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三是强化交流学习。学习借鉴国内外小企业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增强自身实力,为赢得更多的外部融资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是加强金融知识学习,主动研究银行信贷管理政策,熟悉银行业务流程,以积极合作的姿态赢得银行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胡竹枝.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比较与选择[J].财经研究,2003,(6).

[2]张静,梅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J].经济探讨,2002,(1).

[3]金树颖,齐舒.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宽[J].辽宁大学学报,2006,(1).

[4]吴琦.浅论中小企业融资新方式[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2).

[5]张玉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讨[J].前沿,2002,(2).

[6]王屹,潘勤华.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2002,(3).

[7]凌智勇,梁志峰.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J].财经与实践,2002,(7).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9

关键词:合作金融;发展路径;内生性;印度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172-02

合作经济在中国的历史也由来已久,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新兴的合作经济与合作金融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迅速发展起来。以辽宁省为例,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农民自主联合、民主管理,并为全体社员谋利益的新兴经济组织。目前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万多个,加入的农户成员达到51.6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9.7%;带动非成员农户118.6万户。由此而来的合作社内部互助融资的问题则十分突出,原有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正在进行中,民间非正规的合作金融形式多种多样,这一切都让我们更加关注合作金融的发展问题,印度的合作金融发展历程与路径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印度合作金融概况

印度的合作金融业历史也比较悠久,并且其近些年在金融市场的份额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到2008年,合作银行已占存款市场8%的份额。印度的合作金融体系由初级信用社、中心合作银行、联邦合作银行和土地开发银行组成。初级信用社是乡村级的合作信贷组织,规模较小,按规定十个人以上即可以组织信用合作社,但必须向政府注册登记。中心合作银行是一定区域内初级信用社的联合机构,主要职能是向初级信用社发放贷款,适当平衡辖内信用社的基金,在初级信用社和邦合作银行之间起桥梁作用,同时也发挥一般银行的支付作用,联邦合作银行是信用合作组织的最高级机关,也是提供中、短期贷款的合作金融机构。

印度农村信用合作运动是国家发起的,国有合作制是印度合作运动的最独特特征,到目前为止,政府对于农业合作社的股金资本仍占有7.5%。这种特征成为国家持续控制合作社的方式,官办化,政治化,使合作社丧失了活力,民主自治特征。印度合作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储蓄、印度国家农业乡村发展银行(naBaRD)的低息贷款。印度合作金融体系组织机构健全,显著特点是由政府发起组建,政府把合作社看成官方机构的一部分,干涉过多,农民多将信用社视为取得政府援助的一种工具:初级信用社除发放贷款外,还兼营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业务。

二、印度合作金融体系的发展路径

合作金融体系指一个经济体内的所有合作性金融机构及其相互关系,通常包括信用合作社,合作银行,各种类型的互融资机构等。内生式自然演进路径最能体现合作性金融机构的自愿、互助、互利本质,也是合作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的一种直接体现。相对于内生性发展路径,外生性制度发展具有政府强制性变迁的特征。如日本和法国的农业合作金融体系,在其形成的初期,就具有了浓厚的官办、官扶色彩,一定程度上履行了部分的政策性金融的职能,也更有效、更为直接地表现为政府的意图。所谓混合式发展路径是指合作金融体系在发展中既有内生的动力,又有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两种路径相互交错、共生共存。这种路径可能是合作金融发展历程中,最初内生自然演进,之后政策扶持引导,再脱离政府独立发展,或者是整个合作金融体系中,某种类型的机构内生式发展,而另外类型的机构则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外生发展,或者进行强制性变迁。

混合式发展路径的优势是合作金融内生不足或有先天缺陷的情况下,政府会适时介入,有利于合作金融健康发展。但缺欠是,有些国家干预过度,则向外生性强制变迁靠拢,影响了合作金融自身优势的发挥。总体来看,印度政府和管理层更注重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因此合作运动以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增长为主,尤其是农村信用合作社表现出典型的外生性特征,而城市信用合作行业则明显地具有内生性特征。

1.城市信用合作体系的发展路径呈现内生式特征

印度第一个互助援助协会anyonyaSahakarimandali于1889年在VithalLaxman的指导下成立的,也称为BhausahebKavthekar,城市信用合作协会是在社团基础上组建的。1904年,合作信用社团法(CooperativeCreditSocietiesact)给予了信用合作运动真正的推动和激励,当年10月第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团注册成立。在早期信用合作协会中,BombayUrbanCo-operativeCreditSociety最为知名,它成立于1906年。在1913―1914年的银行危机中,有57家银行倒闭,存款大量从股份制银行向城市信用合作社转移,大量存款从非合作机构转入合作机构,两者的安全性是明显不同的,对后者的偏好部分是因为其地方性和公众性,主要的原因还是与政府大力推进合作社运动相关。

当前,印度共有2090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占银行业总数的10%,是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政府对UCB也提供支助与外部监管,但其最初的形成与日后的发展还是以尊重内生性需求为主,与RCB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2.农村信用合作体系的发展路径呈现外生性特征

印度于1947年独立后,政府仍然继续支持合作运动。1982年,印度的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正式成立,这一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为信用合作机构、地区农村银行以及从事农村信贷工作的商业银行提供再融资服务。

印度的农村合作银行类似于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只为社员提供中短期贷款服务的农村合作银行,另一种是专门提供长期贷款服务的土地开发合作银行。截至目前,印度全国共有农村合作银行109924家,其中农村合作银行109177家,土地开发合作银行747家,其中合作银行在农村金融业中所占地位逐步提升。印度的合作金融宏观结构为三层结构,第一层结构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乡村一级的信用合作组织,是印度信用合作体系的基础;第二层结构是中心合作银行,是区域性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联合机构;第三层结构是邦合作银行是印度各邦信用合作的最高机构,其成员是中心合作银行。

印度政府为了鼓励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以出资者的身份参与信用社。信用社的资金来源主要由社员股金、储蓄基金、储蓄存款、政府或其他部门的贷款组成。在印度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中还有一种民间自生的机构――农村金融互助组,它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性组织形式。由于互助组能够动员那些不希望储蓄的穷人储蓄,并且能够使集中起来的资金在小组成员间有效地流动,所有互助组成功地为其成员提供了金融服务。为了支持互助组的发展,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于1992年实施了银行与互助组联系工程。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还向参与这项工程的银行提供百分之百的年利率为6.5%的再贷款,并且组织银行和非政府组织进行交流和对话,以宣传这项工程和确保银行官员参与这项工程。

互助组与银行联系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方式是银行直接与互助组联系,对互助组向其成员的贷款提供信贷资助。另一种方式与第一种方式稍有不同,是银行直接支持互助组,但由互助组促进组织向互助组提供培训和指导,并监督互助组的执行情况。第三种方式是由非政府组织和互助组促进组织充当银行与互助组的中介组织,银行与互助组的联系是间接的,非政府组织与银行签订合同,承担向银行还款的责任。第四种方式是银行根据互助组和非政府组织的推荐,直接贷款给互助组成员。

但是由于外生型制度下成员缺乏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缺乏专业的公司治理,政府的政治性干预,使得大多数合作社经营不善,效率低下。农业信用合作机构在数量扩张上是令人满意的,但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和经营性不足。表现为信用循环较差,资源利用不善,借贷无效,恢复困难。UCB(城市合作银行)与其他类型的银行相比,机构总数连续递增,已经达到1800多家,但存贷款增速却是逐年递减的,而且在印度的金融市中所占份额比较低,自1990―1991年度的3.3%稳步增长到1999―2000年度的6.6%,在此之后又回落到2005―2006年度的4.8%。

与UCB同样,RCB(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份额也呈递状态,这与印度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有关,20世纪90年代以后,商业性金融有了较大发展,政府推动银行与合作社经济之间的合作,也使得RCB的业务量增长有所放缓。最近,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对Karnataka,andhapradesh和tamilnadu三个邦实施联系工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与银行有联系的互助组经营效益和效率都有所提高。

三、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和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的金融供求失衡问题不容忽视。而合作金融本身具有的不同于商业性金融的非盈利特性与这一供求缺口的特质具有极高的吻合度。作为一种内生性的制度安排,在合作金融的发展进程中,政府的支持及引导应当适度。就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而言,制度失灵与市场失灵共同存在,需要政府的引导与规制,而促进合作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是当前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因此,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进程中,必须体现这一原则。

中国的合作金融机构总体规模不是很大,但类型繁多,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各种形式互助会,融资互助组,合作社内部的互助融资部门,其发展路径不宜单一化。

自助银行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经验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1-0080-04

一、台湾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近年来,台湾金融与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直接金融比率明显上升,至2007年已达2423%。企业资金融通的渠道日趋多样化,除利用自有资金或向民间借贷外,通过金融机构借贷以及在资本市场上发行票券、债券或股票等方式,已经成为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获取资金的重要来源。

然而中小企业由于经济规模较小、有形资产不足,难以如大型企业以发行公司债或商业票券等直接金融方式从金融市场筹取资金。资金融通的渠道和能力相对有限。通过银行贷款的间接金融工具仍然是目前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底,台湾企业自银行和金融市场所筹措的资金总额中,来自银行贷款的部分占61.26%。其中,以台湾制造业营运或投资所需资金来源为例。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平均有75.95%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这种融资模式较易受到外部金融环境和政策调整变化的影响,且中小企业由于信用风险较高、财务信息欠透明,加之自身资源有限及抵押担保品不足等因素,使银行贷款意愿受到明显影响。

为改善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融资问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和政策制定机构通过健全中小企业法规体系、设立中小企业专业银行、组建信用保证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保证协助以及加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辅导等政策措施,努力营造优质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强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的融通保障,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辅导与支持体系,有效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状况,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近年来,台湾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意愿持续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及放贷比率均明显上升。截至2008年9月底,全台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新台币31616.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8%,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39.99%。

二、台湾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支持

建立健全与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维护中小企业权益、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凡是中小企业发展好的地方都非常重视建立和完善与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受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制约,台湾中小企业也曾面临严重的融资困境,致使融资环境和中小企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台湾当局从1967年就开始制定《中小企业辅导准则》,并最终制定了台湾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在此基础上,台湾当局根据本地的情况和发展中小企业的具体需要,还制定了许多涉及中小企业发展具体问题的专项法规,形成了由中小企业基本法和专项法规组成的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法规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准则。从建立中小企业行政领导机构入手,建立健全了财务融通、互助合作、经营管理以及技术研发等十大辅导体系,从而建立了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政策保障体系。

(二)成立专业的商业银行

1975年台湾地区银行法修正案。实施后,公营的台湾省合会储蓄公司和7个地区的民营合会储蓄公司先后改组为中小企业专业银行,于1976年7月正式运营。中小企业银行,以供给中小企业中、长期信用,协助其改善生产设备及财务结构,暨健全经营管理为主要任务,不以赢利为目的。根据台湾地区“财政部”《中小企业银行办理中小企业放款及消费者贷款之规定》对台湾地区《银行法》第96条第2项的解释,“中小企业银行对中型企业放款不得低于放款总额30%,对小型企业放款不得低于40%之规定,仍不宜取消或放宽”,即中小企业专业银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比率不低于70%。目前台湾地区共有7家中小企业专业银行,分别是台湾中小企业银行、台北国际商业银行、新竹国际商业银行、台中商业银行、台南中小企业银行、高雄中小企业银行、台东中小企业银行。虽然这些中小企业专业银行恪守了对中小企业贷款比不低于70%的规定,但由于它们的规模较小,使得事实上这些中小企业专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只占中小企业总贷款的30%。此外,政府主管机关也会通过行政干预的方式,确保普通商业银行给予中小企业一定比例的贷款。所以,普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占了总额的70%。台湾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从一开始依赖专业银行越来越转向一般商业银行。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

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抵押品缺乏、信用不足等问题,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台湾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于1974年共同捐资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信保基金属公益性财团法人,服务对象主要针对中小企业,旨在通过提供信用保证以分担银行办理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提升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意愿,协助资金用途明确、还款来源可靠、信用无严重瑕疵、具备较好发展潜力但担保品不足、经往来银行审核原则同意贷放的中小企业获取银行信贷融资。信保基金依其用途可分为中小企业基金和项目基金。截至2007年底,信保基金累计获得捐助款额新台币72021亿元。归属中小企业基金部分的捐助款额累计达新台币691.61亿元,其中金融机构累计捐资新台币123.36亿元,占比为17.84%,政府累计捐资新台币56825亿元,占比为82.16%。其他项目基金累计28.60亿元。

信保基金成立三十多年来,不论在保证对象、保证项目、保证行业、保证额度、签约金融机构,或是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措施等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截至2007年末,信保基金已与台湾各公立及民营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及信用合作社等共38家金融机构签约办理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证业务。中小企业可就近通过签约金融机构遍布全台各地的2,000多家分支机构,利用信用保证机制取得所需融资。2007年,信保基金共承保238,801件信用保证,保证金额达新台币2,906.11亿元,全年共协助154,859家保证户自金融机构获得新台币4,952.7亿元融资。自信保基金成立至2007年底,累计为273,215家保证户提供3,370,178件信用保证,累计保证金额达新台币39,445亿余元,共协助中小企业自金融机构获取融资达新台币58,521亿余元。2007年12月底,经信保基金保证的中小企业融资余额为新台币5,277亿元,占一般银行对中小企业放款余额的比率(即信用保证利用率)达17.27%,在中小企

业融资支持体系中持续发挥着重要功能(见表1)。

信保基金有效地充当了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融资桥梁,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阶段性的扶助功能。当中小企业无法提供足额担保、面临较高融资风险时。信保基金给予信用保证,协助其顺利取得营运所需资金。大多数企业在信保基金的协助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凭借日益强大的经营实力和渐趋良好的信用记录逐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募集资金或由银行直接办理授信,无需再依赖于信用保证。近年来,信保基金每年协助逾15万家台湾中小企业获取营运所需融资约新台币5,000亿元,稳定就业人口近135万。曾经通过信用保证机制取得融资的中小企业中,目前已发展成为大企业者超过2,000家,股票已上市者有230家,占上市企业总数的32%,股票已上柜者有315家,占上柜企业总数的58%。信保基金对于协助中小企业自立成长和促进经济繁荣贡献卓著。

(四)中小企业财务融通辅导体系

为辅导中小企业优化经营策略、实现健康高效发展,台湾“经济部”联合研究服务机构、金融机构、信用保证机构、贸易促进机构、工商业和机关团体共同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中小企业辅导网络,辅导内容涉及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并分别建立了财务融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研究发展、资讯管理、工业安全、污染防治、市场营销、互助合作、品质提升和创业育成等辅导体系。财务融通辅导体系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其主管机关是台湾“经济部”中小企业处。

财务融通辅导计划的核心执行单位是财团法人台湾中小企业联合辅导基金会(中小企业联合辅导中心),其前身是1982年由台湾银行、土地银行、合作金库、第一银行、华南银行、彰化银行及台湾中小企业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共同捐资成立的省属行库中小企业辅导中心,后于1992年更名为中小企业联合辅导中心,以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联合辅导工作,现已成为台湾唯一提供财务管理专业服务的财团法人。

中小企业联合辅导中心的服务项目中以融资辅导和财务管理辅导两项内容最为重要。当中小企业遇到融资困难,可向相关单位或中小企业联合辅导中心申请提供融资诊断辅导(见图1)。中小企业联合辅导中心受理申请后将派出专业人员赴现场实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评估融资需求,出具诊断报告以建议其主要往来银行给予必要融资,并协调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提供融资担保,同时向中小企业提供具体可行的诊断建议,协助其改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资金运用效益。

中小企业如欲改善财务管理或者遇到财务问题时,可向相关单位或中小企业联合辅导中心申请提供财务管理诊断辅导(见图2)。中小企业联合辅导中心将提供顾问现场短期咨询诊断和长期项目辅导,以提高中小企业管理及财会人员的财务观念与技能,协助健全财会管理和内控稽核制度,改善企业资金规划、财务结构和信息透明度,强化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和竞争实力。

此外,中小企业联合辅导中心结合中小企业经营特性首创中小企业财务自我健检机制,其操作方式简明易懂,针对企业的资金流量状况,仿照医学体检方式,将检查结果区分为由轻到重的若干症状,并依不同症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以期通过中小企业对财务和经营情况的自我检查及早发现危机征兆并有针对性地提早预防和改进。

三、台湾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对大陆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需要参考、借鉴台湾地区的有益经验和成熟做法,通过政府、银行和企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

(一)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大陆应逐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最终形成一个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母法的法律体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加紧完善落实:首先,目前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没有明确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使得对中小企业的促进变得无法可依。应尽快制定《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明确中小企业的定义,并以此作为中小企业法律体系中的第一项子法;其次,应将中小企业发展中具备法律、法规、条例、政令性质的重大促进措施纳入整个中小企业法律体系。如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成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专门负责中小企业事务的政府机构的法规、税收方面对中小企业的优惠待遇、政府采购中对中小企业的强制性优惠安排、鼓励中小企业产品研制、技术开发的措施以及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主管部门制定的其他有关中小企业的产业政策指导规范和意见等,都应作为中小企业法律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以上的法律法规都应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母法,贯彻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宗旨,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共同构成具有大陆特色的中小企业法律制度体系。

(二)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首先,大陆应调整银行的市场定位,建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专门银行。事实上,并非所有中小企业贷款都无利可图,银行可选择资信良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贷款。而对于经营风险较高、利润不稳定、不符合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的中小企业,可由政府专门建立的中小企业银行扶助其获得贷款。政府应加大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的扶持,对这些金融机构强制规定较高的中小企业贷款比例。逐步将其打造成适合大陆实际情况的中小企业专业银行:其次,中小企业融资不能仅依赖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商业性金融的主体,仍应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对于这些银行,一是应通过积极实施战略转型,信贷结构调整倾向优质中小企业、修改企业信用评级标准等措施,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相对平等获得银行贷款的环境;二是对这些银行也应规定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同时通过一种国家担保制度与奖励制度,让更多的商业银行有意愿向中小企业贷款;三是全面推行改革,加快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速度,使信贷产品种类覆盖中小企业各方面的信贷需求;四是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充分运用应收账款质押等新型担保方式,降低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抵押品的过度依赖,使中小企业缺乏担保品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三)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力的信用担保支持

首先,各级政府应该进一步认识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重要性,科学设计、合理规划,重新整合现有的政策性担保机构,积极推动并尽快构建以部级、区域级和省市级担保机构共同构成的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以各级政府出资为主,金融机构资助为辅,同时吸引和鼓励企业或民间各类资金注资参与。其次。担保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严格控制和防范风险是担保机构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担保机构仅仅依靠担保收费往往难以维持其正常有效运作和弥补代偿损失,进而引发偿付危机。各级政府应将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根据担保机构的风险状况及时补充增资,为融资担保活动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强化担保机构的承保能力。同时应积极鼓励金融机构、企业和民间投资者为担保机构提供增资援助,以确保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针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经营,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政策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作为专门从事信用担保活动的市场主体,急需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其市场准入条件、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政府部门应结合国际经验和大陆实际情况,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指导,尽快制定并颁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法律规范,使担保机构能够依法经营、规范运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担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