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十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十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29: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1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但是显性教育在具有教育覆盖面广、正面引导性强等特征的同时,还存在教育实效性不强、程度不够深等不足。而隐性教育由于其教育目的的潜隐性、教育方法的愉悦性和教育内容的丰富性而大大降低了高校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的逆反心理,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隐性教育;显性教育;正面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一、隐性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隐性教育”的提法是由“潜在课程”、“隐性课程”、“隐性德育”等逐渐演化而来。一般认为,“隐性教育是指隐藏教育目的,通过将教育性因素渗透到教育对象日常接触的环境、文化、网络、娱乐、舆论、制度、管理、服务等具有教育功能的非正式教育载体之中,引导教育对象主要经由非认知心理获得教育性经验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①它具有教育目的的潜隐性、教育方法的愉悦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教育载体的多元化。与之不同的是,显性教育具有教育目的的公开性、教育方法的组织性和系统性等特征。从教育层面而言,两者存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

二、加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定的社会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和保持生命力的前提。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这种社会环境变化,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依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素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能很好的独立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这就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改革,而隐性教育的渗透性和全方位性,能够满足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显性教育的实效性不尽如人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灌输为特征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遇到了挑战,因此,必须推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新的方向发展。”②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效性长期不尽如人意,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现状不断发生改变,继续加强显性教育,不仅得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所以加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是非常必要而重要的。

(三)当代大学生思维接受方式的变化需要隐性教育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一个经济迅速发展、信息高度发达的年代,这样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经历使得他们的思想接受方式上呈现出独有的特点。当代大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求异的能力大大增强,盲目服从、简单接受的意识大大减弱,他们喜欢质疑批判,敢于向传统挑战。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他们希望通过发挥自己的主体性,通过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加以选择和吸收,然后内化为自身的品德和修养。大学生思想接受方式变化的现实,与传统的理论灌输教育之间就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这就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适应大学生思想接受方式的新的要求,能够为当代大学生提供自由开放的环境,满足他们渴望成为主体的愿望,这就有效地降低了他们的逆反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参与学习的意识。因此,高校要重视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实施。

(四)加强隐性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

在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取得了丰厚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支拥有较高政治素养和理论研究的队伍,为我国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当前,国际国内局势日益复杂,西方意识形态强势入侵,重视和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使之与成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机结合,辩证发展,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不断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从高校物质环境层面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校园规划、建筑、绿化等自然人文景观。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场所,她并不只是作为一种静态的物质而存在,她积淀了一定的历史与传统的文化价值,能够反映大学的文化和精神。所以说,建设良好的校园物质生活环境不只是单纯为了美化校园,更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文化交流。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能够以其直观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修身立德、积极求索。因此,建设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要坚持“人本主义”原则,达到像柏拉图曾经所描述的那样,“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丽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③

(二)从高校制度管理层面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制度管理是指学校规章制度及其现出来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爱尔维修认为:制度是青年人最好的导师。高校是一个微小的社会系统,在其内部也存在着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这就构成了高校制度文化的内容。积极的制度文化体现着一种科学、民主、自由的价值取向,对正面、显性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规范教育起巩固和内化作用,能够增加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制度文化还体现在学校在管理过程中遵循怎样的管理理念,运用怎样的管理手段。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有行使民利、参与学校管理的要求,也具备相应的能力。所以,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坚持民主参与的理念,让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增强学生行使民利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进程。另外,要促进大学生评价机制的科学化,运用合理、恰当的奖惩措施,达到评价的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从高校精神文化层面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促进、导向功能,能够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人格心理等各方面。高校精神文化是与高校显性课程相呼应的,是学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也是学生实践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高校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校风学风、教师道德示范、社团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其核心就是师生在继承学校的历史传统精华和发扬时代精神中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文化观、生活观。对于大学生来说,优良的校风学风是一种氛围,高尚的教师道德是一种示范,积极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指引,因此高校应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方针,牢牢把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方向,优化学风,开展活动,形成积极的文化氛围,从而增强校园精神文化的“育德”功能。

注解

①徐安鑫,何义圣.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求实,2008(2):85-88.

②李洁.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内容[J].教育研究,2008,(12):100-101.

③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7.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权教育

随着时代的迅速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人权教育理念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已成为新形势下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融入人权教育理念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提升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到推进人权教育的重要性,并找出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和路径,使人权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融入人权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尊重和保护人权并充分尊重人权已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只要公民都能够明确自身的权利,形成良好的权利保障意识,尊重他人享有的基本权利,主动履行自己的义务,就能更好的推进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由此可见,将人权教育理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使其在正确的意识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权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主体作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对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将教育活动与学生的思想行为密切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个人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促进他们自身修养的形成,并在积极面对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二、推进高校人权教育的策略

1.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

人权教育理念中,马克思主义是重要的指导思想,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高校人权教育,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明确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并正确认识到我国具体国情和所处优势,为我国的人权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改革人权教育方法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形势,这也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人权教育的时候应对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教育内容等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得以提高。首先,在教育中,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育,更注重教育的互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和研究,并共同解决问题,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互动的交流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其次,要注重教育的感染性,通过将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的一些活动结合起来的方式,将教育过程情感化和情景化,使学生主动实现学习目的,最终使学生无形中形成一种良好品德和修养。再次,在推进人权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以情动人,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性得到激发,智慧得到启迪,最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创新人权教育手段

高校教育具有开放性的功能,因此,在对人权教育理念和体系进行完善的时候,要使人权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使高校人权教育效果在与社会的交流和沟通中得到有效验证。比如,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中去,与社会各类人权机构合作,让学生利用假期到社会人权机构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丰富思想,磨砺品质,了解国情,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拓展人权教育领域

目前,人权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领域过窄,教育内容单调,所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力量也就会显得比较薄弱。大学生在知识、情感、意识和行为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水准,单调的教育内容不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将人权教育理念、实践、法律密切结合起来,有机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使人权教育涉及人权理论、人权法律、人权实践和人权比较等领域。

三、结语

总之,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融入人权教育理念,推进人权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还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符合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时展的需求,因此,要找出科学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人权教育的实施策略和路径,使人权教育理念的价值在高校教育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3

[论文摘要]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上海等地甚至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时,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培齐目标层次过高而且不十分分明。这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观念势必会降低高技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的现状等因素,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区分教学目标、内客等方面的层次性。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不是内在的、多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定位,而是一次性的、理想化的一元化定位,即不分教育对象自身存在的思想境界、人生观念、道德意识、接受能力等差异性,而且目标要求还是“高、大、全”:“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理想是一种对人的价值关怀、意义关怀。在一定的意义上,思想政治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现实的活动而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中体现着人的价值,提升着人从实然自我向应然自我的发展,“培养有理想的人”。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有理想”几乎从来都不是凡夫俗子对其职业、生活等的憧憬,而是被演绎成为共产主义理想。诚如邓小平所言“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样,在追求理想道德、理想人格的教育中很大程度上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取向,容易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走向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极端。把宴然和应然、理想和现实割裂开来的理想教育不仅是空洞的,往往也是低效的,而且极有可能走向反面。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目标上分层次的原因

上述的层次过高而且不十分分明的培养目标,会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用同一的内容,采取“齐步走”的方法教育处于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受教育者,忽视大学生的心理、智力、情等的差异,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这种急功丘利、急于求成的观念,因为缺乏成就最终目标的切实可行的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势必使最终目标成为空中楼阁,从而降低高校卷育有效性。所以,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当务艺急是通过确定符合学生与社会实际的、有层次的思想政治教亨目标,并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笔者主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童育的目标、内容分层次的理由如下:

1.中国已经逐步进入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阶段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9%,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2004年,上海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已经率先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相应地,“大学生:从天之骄子到‘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换成现在常用的说法是由过去的精英:“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演变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那么,相应的大学生培养目标,也应该确立为首先是使几乎所有的大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能够自食其力的个人。完成这个任务已经实属不易,毕竟在2004年9月时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73%;其次是侧重道德与法律的教育,旨在把绝大多数大学生培养成一个遵守基本的道德、法律,一个明白个人应该享受的权益、必须履行的义务、可能承担的责任的社会人——公民缔民,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后是使少数大学生接受体现我国高等教育阶级性的无私奉献、共产主义等等,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上述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前提是身心健康的个人,再次是遵守基本的道德法律的社会人,最后才是具有共产主义等品质的接班人。

2.与大学生的现状、社会现实相对应。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定位的基础是培养身心健康的个人、合格公民缔民,这不仅符合上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也符合事物自低向高发展的逻辑顺序,更符合当前大学生心理、智力、情感的实际。如果我们看了下面一组数据后,我们会对大学生的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项调查显示: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钎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l7%。值得重视的是,在大学生犯罪中,盗窃案约占70%。J不容忽视的是。不仅大学生犯罪率呈令人担忧的大幅度增长趋势,而且从“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到马加爵残忍杀害多位同学等案件,也凸现了令人瞠目的大学生犯罪恶劣程度。事实上,“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从方法论角度讲,这种判断也适用于大学生群体。所以,针对大学生的现状,有人士主张依据学校类别来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尤其强凋已经更多地成为职业养成之所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应该不同于其他大学的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定位的基础是培养身心健康的个人、合格公民/市民,也符合我国的现实。1978年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导致个人从建国后长期的“政治人”转向市民。在解放后30年高度政治化的大一统社会(其特点是几乎所有的社会活动与社会生活都表现为政治活动与政治生活)中,大众当中所流行的也是高度政治化的革命理想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的价值观(积极参加政治运动,入党或当劳模)。那么,1980年代后期以来,上述两种价值观都逐渐地变得由盛而衰,由衰而绝,取而代之的是世俗主义、实用主义、物质改善主义、甚至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这是第二阶段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是意识形态导向的政治社会向市场导向的消费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尽管这种转变有着许多负面的影响,但值得关注的是个人不再被视为道德高尚、政治觉悟高的个人,而是趋于现实、承认个人合理利益要求(如合法致富光荣)。对此,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在尝试着进行调整,我国《民法典》草案一度提出遗失物拾得人有权获得保管费或报酬,把个人由假想中的道德圣人恢复为普通人。现行“民法通则”没有明文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即“第79条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在新中国成立后,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大公无私奉献精神被广为颂扬,“拾金不昧”更是作为这类精神的代表被大力推广宣扬和身体力行,以至于我们大多数人一直都是把拾金不昧当作传统美德而不是法律义务来看待,当作最基本的公共道德来遵守。这实际上一定程度上把个人视为“活雷锋”,显然拔高和夸大了普通人的思想意识觉悟程度,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对利益的要求,这样做容易导致拾得人失去归还的动力。我们不要忘记“见财一半”的俗语,这个俗语说明我国古代历朝拾金不昧也并非不给予报酬,像清律就明确规定,捡到遗失物,一半还失物之人,一半当作奖赏给拾得人。有学者认为,我国《民法典》草案摒弃了民法通则的有关条款、规定了遗失物拾得人有权获得保管费或报酬,从而把个人由假想中的道德圣人恢复为普通人。事实上,通常个人也的确是个凡人。1300人参加“央视东方时空调查——拾金不昧是否该有经济补偿”网上调查,有80.8%的人认为“应该”,只有15.5%认为“不应该”。可惜的是,目前公布的民法典草案,迫于舆论压力等原因也不再坚持使得人拥有酬金请求权了。

3.其他相关主张。(1)十五大报告,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就提出了一条重要指导原则,即主导性与层次性统一的原则“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早在199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所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但是,长期以来,受历史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习惯于用一个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做法。这反映在教育目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规定上,也反映在统一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3)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抱负彼此间是有层次的,从修身、齐家、治国到平天下,即以自我完善为基础(个人道德修养的过和方法是正心、诚意、致知、格物),通过治家庭.直到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卜,成功的饥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糠济下”的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1文i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132-02、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中,高职学生属于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其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与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真正地将育人的第一要务作为立德树人。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对技能教学比较关注,在实际的课程安排中,思想政治课程只有非常小的比例。同时,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是应试类,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为此,必须要深入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使学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

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和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领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也可以认识到,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第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特点。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与一般本科院校最大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直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高职院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管理教育和职业生产教育,根据行业、职业的需要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和调整。要对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着眼于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安排学生进行学习和实习。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毕业生具有岗位适应性强、生产熟练度高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进取钻研精神,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才能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第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技术性特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将成为高级蓝领,适应管理、服务和生产一线的需要,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对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进行掌握,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生产操作技术,能够积极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产品和工艺的改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勤学善思,爱一行、钻一行,而且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积极的合作,具备团队精神,对待岗位工作认真负责,才能成为社会和岗位真正需要的人才。

第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层性特点。高职院校大多面向基层、面向一线,与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相比,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毕业生具有吃苦精神、服务意识,具备一定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够用自己的所知所学为社会创造价值,不会为了眼前的阶段性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职业规划。高职院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充满信心,能够扎根基层,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体现高职教育的价值和生命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第一,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高职教育中做好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能够充分地满足当前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从而使学生在掌握高技能的同时,还形成良好的品德水平,并且对学生的健康人格进行有效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不仅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各种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的较高的品德,具有增强诚信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和为社会奉献的责任意识及使命感等。在学生的一生中,高职这个阶段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成长发展的关键期。现在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地发展,同时社会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艰苦朴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奋发进取等都是必备的修养和品格。送些对于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事业成功都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对他们的人生历程意义重大。此外,由于高职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所以需要自己去面对各种问题。作为一个小社会,高职生活属于学生从学习到工作的一个重要的保护期和过渡期。所以,在这一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应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弥补,使高职学生充分地掌握最基本的社会准则和处事的方式。

第二,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来自不同的地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不但要促使多元文化能和谐共存于一方校园之内,并且要抽取不同文化的精华来建设高格调校园文化,铸就优良的人文环境和精神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高职院校的建设朝着和谐校园的方向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和谐校园文化与普通高校不同,前者是强调职业性,是以就业为目标导向的同时把校园精神作为核心,是由各族师生员工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结果。通常来讲,高职院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校园的学习环境和氛围;(2)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3)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4)学校的办学思路和理念。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中,和谐的校园文化属于一种非常重要的体现,其除了具备较强的整合性之外,还要充分地体现时代性。在高职院校的和谐校园建设中,学生属于非常重要的主体,其既引领和构建和谐校园,同时也将会在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中参与到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中。而要想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高职院校首先必须要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和氛围。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确保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一个扎实的基础,最终能够对高职院校的团结、进步和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所以,高职院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三,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需要。创新能力属于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进行衡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求得发展,一个国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快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其与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创新型人才除了要具备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卓越的创造能力,同时还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在我国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高职院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其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创新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在创新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不畏险阻、勇于追梦、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因此,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发现,在新时期,社会、行业和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的岗位需要,还要能够把握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与进步。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探索精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教会学生将服务社会与实现自我价值融为一体,鼓励学生在自身的岗位上不断探索、勇攀高峰,树立推动产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崇高理想和理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举办创业大赛、技术创新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建立课题,并对相关课题进行探索,对具有价值的创新进行奖励,使学生感受到创新带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培养新一代高职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品质。

三、结语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而在这些高校毕业生中高职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尽管如此,我国的制造行业仍然普遍存在着非常大的应用型人才的缺口。而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固然十分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如何解决当前高职毕业生工作态度不端正、高不成低不就、不具备清晰的人生定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有密切关系。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充分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规划,形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将更加稳定的人才输出和提供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敦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方法分析[J].才智,2016,(32).

[2]徐微.微r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3).

[3]冯凌.“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6,(22).

[4]钱爱文.浅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6,(18).

[5]陈学云.政校企合作环境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J].中外企业家,2016,(2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信仰的形成还需要有效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目前社会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果,长远来说,会导致信仰危机的出现。大学生是即将成材的社会栋梁,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因此,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信仰危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现实表现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都有决定性的影响”[1]。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上以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为主流,本文所讨论的信仰危机就是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一些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表现出淡漠、质疑等态度。虽然我国社会主流思想整体上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大学生群体中依旧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思想。

(一)受到现实利益的诱惑,信仰淡化。随着通信交通技术的发展,东西方的交流越发频繁,东西方文化也越发融合。但是西风东渐对于大学生来说,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再加上社会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的日趋增大。一些大学生以找到好工作,获得高薪待遇或者是拥有更高的学历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过分追求现实利益,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显得虚无缥缈。

(二)不能正确处理现实生活和信仰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主要指大学生应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积极科学的人生态度。反观现实生活,当遇到挫折或是发现现实与理想出现无法跨越的差距,部分大学生不能准确定位自身的社会价值,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随波逐流,甚至丢弃信仰,向现实利益妥协。

二、大学生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阐述,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处于变革时期的社会自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必定要经过一个适应的过程,但主流思想没有变化,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方式或者实现路径。社会在倡导大学生创新思维,打破传统的同时却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建立。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实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内因是以实物区别它事物的内在本质。对世界充满好奇,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的观念和价值观,思想也更加活跃。但是由于接受和调节能力毕竟有限,当他们面对复杂多样的思想观念时,一些大学生会迷失方向,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冲昏头脑。大学生自身对于价值的判断是导致其信仰危机的主要原因。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俗话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家庭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多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间接的形式进行,个人的性格、脾气、习惯等都是在家庭中这个环境中慢慢形成的。中国家庭一般不太重视信仰的培养教育,孩子在这种家庭成长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出现信仰的缺失。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从现有的学校教育体制可以看出,在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上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教育的重心偏向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思想的熏染。其次,思想教育的内容单调古板,教育方式也乏味单一。最后,高校中大学生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主流理论,一些大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知与行相脱节。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信仰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和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中国的计划经济路线走了几十年,人们将马克思主义及共产主义信仰和计划经济体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渡中,人们容易混淆“共产主义”和“计划经济”这两个概念,人们认识到计划经济的不足,也将马克思主义一起否定,使得部分大学生的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错误的认识,造成一种信仰上的危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信仰重建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使命”[3]。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对于重建大学生的信仰,引导大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大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党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当今时代,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4]高校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强调的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从根本上体现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有机结合,在大学生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要处理好信仰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历来是对社会变化反映最为敏感的高智力青年群体,他们最先感受到社会多样化的变化并在价值观上表现出来。“在多种价值观念的相互激荡和碰撞中,他们改变了‘非此即彼’的价值趋向。”[5]现实生活和前途的过度悲观,因为对金钱的无限追求,对错误价值观的盲目跟从等问题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和扭曲。如果没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支撑,当多种信仰存在于单个人的思想当中,就会造成双重人格,甚至是人格扭曲或分裂。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范启标,《浅谈我国大学生信仰危机的产生原因及对策》,《科教纵横》,2009年,第1期,第144页。

[2]李瑞民,《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内外因素分析》,《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13期,第54页―55页。

[3]戴艳军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91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6

摘要:教育模式对于教育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教育模式的探究与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需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现状

虽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发展进步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1.1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方式有待完善

任何工作的组织方式对于工作的开展以及工作质量的保证都是十分重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也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方式进行完善。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方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系统组织形式有待突破。我国很多高校长期以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门都是传统的组织模式,组织模式比较单一,这使得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有明显的局限性,很难在教育工作中有所突破和创新,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也会难以突破。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形式系统发展比较封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在组织形式上与教学活动的分离并不少见,这使得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很难全面落实,而且也容易导致教育工作的系统存在片面性,对教学的一些内容存在缺失和偏差。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接近40%的高校学生在大学期间明显缺乏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规划,思想政治觉悟并不高。也有不少学生在大学期间理想趋于功利化,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把加入学生的学生组织、担任班级干部、加入中国共产党等作为今后工作的资源,在对待这些工作的态度上趋于功利化。这也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不足的表现,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1.3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客观认识是开展工作前的重要工作,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一个前提。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界定不够清晰准确,将一些不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工作也当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开展了,可见,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对于教学内容的界定还需进一步明确。另外,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缺乏对核心问题的切入,很多高校都是从一些比较表面的工作入手,而且教育工作也就停留在表面,很难真正切入到核心问题。这种缺乏对核心问题切入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理念

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工作,就需要有较为科学合理的理念作为指导,因此,笔者将对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理念进行论述。

2.1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所以,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应用以高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是我国以90后为主体的学生,这代人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个性也比较独立、思维比较活跃,因此,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尽量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2.2将创新理念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创新的理念是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指导,也是保证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需要有客观正确的创新理念作为指导。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给学生的感觉都比较缺乏吸引力,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也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有创新理念的支持和渗入,在教学模式创新上真正下工夫,真正做到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教学对学生有吸引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提高。

2.3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系统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作,这个工作涉及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工作,因此,要用系统的视角来看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学的内容、教师的素质、教育活动的硬件设施等都有关系,而且也与社会的思想政治氛围有关系。因此,要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也需要把握系统性的原则,兼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的诸多部分,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2.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确保可操作性

任何工作和计划的可操作性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确保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也是如此,可操作性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也是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不仅需要有创新的理念,而且也需要有创新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证创新模式得以实施,而且也确保创新目的得以实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以可操作性作为一个重要指导,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工作中。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对策

前文中笔者已经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且对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理念进行了阐述,下面,笔者将结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以及先进的教学经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对策进行论述。

3.1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提高教学的深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身的教学目标,并不是简单的普及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应该进行具备一定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还是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不够突出,教学深度不够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首先就要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提高教学的深度。因为高校学生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而且也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国家的发展和政治问题更加关注,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所以,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将教学停留在表面,而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教学内容提高到一定的深度。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需求,而且更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有更加深入地理解,避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模式的单调和枯燥。这样的创新不仅符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而且也符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需求,有助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

3.2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的方式对于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是如此,教学的方式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都比较单一,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这让很多学生感觉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枯燥,很难真正吸引学生想注意力。因此,笔者认为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应该注重对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设计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授的内容,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将讲授的内容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这样让学生对思想政治问题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并且加以思考和内化。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一些素质训练或者是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在实践中对这些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对理论知识进行升华。在这些实践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进而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对思想政治问题有更加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

3.3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相联系,以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

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中,也可以将网络结合进来。网络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为高校学生获取资讯提高了很大帮助,但是网络信息所包含的正面和负面信息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讲网络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中也需要慎重,要注意利用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带来的好处,避免网络负面讯息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可以将网络上比较受关注的思想政治问题与学生进行认真探讨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将一些网络热点讯息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避免对这些问题产生一些偏激的看法,也可以将一些典型的思想政治负面讯息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客观分析这些负面讯息的基础上,将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警示,以提高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重视,也提高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树立自身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提高都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论述,着重提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对策,希望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实效性

[作者简介]苏畅(1980-),女,江苏连云港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上海20162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051-02

一、实效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现在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促使大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大学生如何正确地处理与他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找到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而实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最为根本的价值取向。

1.实效性是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主要衡量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要结合实践,所以大学生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必须要充分地结合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把理论转化为成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他学生指明正确的发展道路,帮助他们培养健全的人格。所以在高校中对大学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放在实践中去检验其成果。只有用实践来检验过之后,才能够使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促进其更为全面发展。

2.实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在要求。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以人为本是一种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要努力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转变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学习,把塑造健全人格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作为最主要的目标。把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团体意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鼓励大学生的创新和独立人格的发展。积极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使大学生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

3.实效性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长久发展的永恒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指的是,学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是否能够达到当初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放在实践当中去检验。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顺应时展趋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改进,扩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薄弱的原因

1.大学生思想逐步解放,外来思想的影响,社会的变革,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有极大的困难。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使西方一些思想对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些思想影响了大学生的判断能力,扭曲了他们的价值取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导致大学生所遇到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加以指导和解决。学校的学习压力和进入社会后的工作压力,以及家庭方面的压力都使大学生的心理存在着巨大的负担,如何采用有效方式缓解自身压力,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当中使大学生不至于迷失自我,成为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出现集体意识淡薄、道德品质下降等问题。所以高校的政治教育需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与时俱进,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转换自身的教育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位,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着较为薄弱的环节。首先,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还是需要进一步深化。其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缺乏连续性的培养过程,高校对大学生缺乏针对性的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采用统一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没有针对性。第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脱节现象,教育的方式也是以课堂说教为主,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四,高校思想政治专业课老师或辅导员的素质差异较大,不能满足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第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生活结合不够紧密,不能够有效地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机制也需要健全。第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从而不能够很好地对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进行有效指导,高校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随着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完善,高校在思想教育课程上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在改革的过程当中,许多高校都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把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贴近大学生的实际,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把构建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首要的目的,在课程管理上不断地进行创新,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想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强化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要分层次管理。高校在学生的管理方面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行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要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把思想政治理论更好地与实际相联系,使大学生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前发展。

高校在大学生日常管理方面应当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立足于高校的实际情况,安排每一个人员到位。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阶段,有针对性地安排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例如,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同学,可以重点培养其对人生目标的规划,以及对自己学习的计划,使他们能够明确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对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对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合理引导,开拓他们的思维和眼界,促进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安排其进行职业培训,使其能够在实践中磨炼自己,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与能力。

2.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组织保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保证高校思想教育质量和实效性的基础。高校在教师的聘任过程当中,应当采取考核机制,安排阅历丰富的老师给学生传授思想政治课程。学校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要充分地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给辅导员更大的发展平台,提升高校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要加强对各年级学生的辅导工作,要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辅导员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提高自身素质和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当中,激发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团队意识和服务精神。高校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能够不断进取,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集体性的活动当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使其在高校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能够充分运用到日常的社会生活当中去。另外,学校要不断开拓创新,构建高校思政教育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大学生投入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高校开展的活动当中,可以组织红色创联活动,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进行奖励。这样既能够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成绩得到提升,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能够推进学校的党建工作,在学生当中营造思想政治学习的氛围。也可以定期开展优秀学风班级评选活动,这样既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够形成良好的学风。其余的活动例如文明校园、文明寝室的评选等活动,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从而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

4.学校的思想政治管理要与实际相结合,注重解决学生生活和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首先,学校应当针对家庭困难学生,做好困难学生的助学工作。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解决困难学生在生活和工作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此学校应构建完善的助学贷款和奖学金、助学金机制。鼓励困难学生进行勤工俭学,在学校的指导下,磨炼其坚忍不拔和自强不息的品格。其次,学校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的网络资源,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帮助和解答,使学生能够合理地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提高自身心理的调整,促进人格的完善。第三,对于受到学校处分的学生,应当对其加强思想政治的再教育,保证这些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高校应当帮助落后学生进行合理的再教育,改善其学习成绩。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高校要对其进行专门指导,培养其的就业理念,使其能够认清就业形势,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

5.高校应当鼓励红色文化在校园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高校应当构建校园红色文化,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氛围当中,更好地促进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要不断地加强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学校中开展各式各样的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活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学生当中树立榜样,以此来激励大学生不断向前发展。还要注重榜样的力量,在大学生的课余文化之外,给他们提供一道丰富的精神食粮,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和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不断改革创新,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红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2).

[2]杜启达,余显龙,高翠翠.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3).

[3]邓晓春.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J].理论导刊,2007(3).

[4]郝文军.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路径[J].教育探索,2010(8).

[5]黄伟.主观幸福感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求索,2011(6).

[6]刘晶.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是指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渗透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和价值期望。面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诸多问题,一方面,经济发展积累的各种矛盾,如产业结构、供需矛盾、经济泡沫等问题逐渐显现并亟待解决;另一方面,社会无法提供足够岗位让大学生及时就业,导致就业压力逐年递增,社会公平、百姓心态等逐渐发生变化,导致一些极端案例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不尽如人意,时效性普遍缺乏,如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维持社会稳定,保证这些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及时转变角色,是高校管理者正在思考的问题。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势在必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至关重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1.市场体制的竞争机制。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形成,竞争日益加剧,物质的、科技的成果后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却难以进行量化比较,因此,其存在和价值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过程教育。中央及全国绝大部分高校领导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但仍有部分高校领导只重视对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投资,不愿把过多的财力和物力投向政治课程改革和研究工作,甚至有一些高校领导要求教务部门把政治课课时缩减,从原来的考试必修科目变为考查选修科目。学生学习没有压力,教师教学没有干劲,教育工作没有成绩,培养的“产品”没有德性。这几点影响了高校自身的形象,同时也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3.社会价值取向的不平衡。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等缺陷也随之暴露,表现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就是整个社会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道德、重生理轻心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普遍不受重视,很难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中缺乏连贯性和执行力。在高校目前重经济、学术次之、思想教育再次之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呈现断断续续和执行力弱的特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辅导员,在学校中地位相对于学术教师而言要低很多,待遇福利等差距也比较悬殊。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基本放在了学生生活的细节上,而对其思想动态了解不够。对国家先进思想理论学习贯彻差,很多时候是在走过场、搞形式,而且这种学习行为也只是在领导要求进行时才搞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放松甚至放弃。在“官本位、形而上”的体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执行力很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沿用的还是老方法、老教材,时效性差。诚然,我们不能否认教材内容使用的广泛性和延续性,但是,国际形势发展千变万化,旧的思想政治教材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新的内容需要写进高校教材,为思想政治教育注进新的活力。而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来适应“80后”、“90后”大学生多种多样的价值诉求。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没有引起管理层的极大重视。随着上一轮高校改革的深化以及高校在扩张中融资还贷压力的增加,高校管理者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高校的经济建设上。而且,高校招生的恶性竞争,直接导致许多高校拼硬件、拼设施,前期投入巨大。尤其是许多民间资金进入高校领域,前期投资需要尽快收回,这就导致高校管理者一直围绕着“资金”这个教育发展的末节却又是教育发展的“瓶颈”来开展工作。再加上学术建设等急待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管理者面前引起的重视程度相对弱化。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1.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方法问题很重要。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必须从大学生的实际思想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第一,理性教育和渗透性教育相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思想教育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更要重视教师自身修养和行为的养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论讲解。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教学的主客体都要尽可能做到知行的有机统一。对教师而言,要切实统筹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个环节。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言行统一、表里如一,那么教学将变得苍白无力,根本没有说服力。对学生而言,如果不能做到知行统一,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就根本达不到预期的育人效果。教师若能较好地利用情感的力量,以生动的语言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此时就达到了渗透教育的效果。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引入党的先进理念,把最新最全的知识灌输给大学生。“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最先进理论成果要及时补充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材中。高校思政工作者也要及时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外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先进性,保证大学生能够掌握最先进的理念,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第三,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对社会的热点和敏感问题,要坚持用事实说话,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现实中的社会现象而受到教育,增强其政治认知能力,增强其正面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尽量不做大而空、没有针对性的道德说教。第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沿袭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因此,要根据学校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的规律,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招、实招。理论教学尽可能做到既上纲上线又喜闻乐见,既通俗易懂又生活形象,既言简意赅又娓娓动听,使人于润物细无声中明白道理,于潜移默化中获得感知和理解。在教学方法上,变单向注入式的进行变革为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教学,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2.提高教师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而具体的执行者,起着主导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关键在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能力与素质能不能与时代同步,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必须注重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教育者率先垂范。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性格、感情、意志和爱好、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工作态度、待人接物、文化素养、治学精神,都会在大学生的心灵上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的甚至会影响大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教师要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增强重视程度。第一,高校管理者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像学术教育和招生引资等工作那样,能给学校带来直接的效益。反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见效慢,其投入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见到效果。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改变急功近利的思维模式,要看到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和艰巨性,充分认识到当前社会现状对新一代大学生造成的压力,比如开放的网络等媒介引进国外文化的时候,外来思潮对新一代大学生造成的思想冲击。只有高校把好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道关口(进入社会后,大学生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完全取决于其自己的判断和甄别,是自发性的),才能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忠诚、热情、积极、主动的新一代大学毕业生。第二,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邓小平同志十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他曾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国家、民族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优秀接班人的重要工作,从而在思想上重视、在物质上支持、在行动上督促、在纪律上严格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评优、评级、分配经费的一项重要指标。前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指出,实施新课程方案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要有人格魅力;三是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寻找能够满足社会形势发展和实践需要、满足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教育内容,要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眼光重新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能够满足社会和学生需要的教育内容体系。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意义

高校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素质如何,对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艰巨迫切的系统工程,高校只有从加强时效、提高重视、增加待遇、改进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改进,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中国;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中国和美国在文化方面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国在传统文化、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基础、目标、内容和方法途径等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理性地借鉴美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1、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比较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本位。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近代资产阶级学说基础之上的,其理论基础主要有政治社会化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实用主义哲学等。比较重视实验探索和实证分析,注重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认为“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

2、中美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目标的比较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本质的不同。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比较开放,呈现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49年提出的“教育要面向民主、面向国际、面向解决社会问题”作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立意高,目标远大,肩负培养社会主义祖国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对人的政治要求高。

3、中美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

(1)两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从相同点来看:

首先,道德教育都是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道的重要内容。公民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对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有直接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良好道德修养。

其次,中美高校都高度重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阶级性,使国民对自己的国家具有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大学生进行民族意识和国家价值观的灌输。

(2)两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也有许多不同

首先,宗教教育在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更加注重伦理道德的教育。其次,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抽象、纯理论的概念比较少,重视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体的需要的紧密联系。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体系的建构。

4、中美高校思政政治教育方法途径的比较

中美两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和途径上的不同点。

(1)从美国高校来看。首先,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联系实际,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模糊认识和他们所关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时事方面的敏感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其次,美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自主化和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在学生的生活、学习、择业和交友等各个方面的过程中,突显了美国高校渗透式教育的特色。

(2)从中国的高校来看。首先,我国高校主要集中在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这两个方面,而且指导理论和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我国高校比较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和理论内容的系统性。其次,教育主管部门给高校设置了统一规范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各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美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应当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

从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贯穿实用主义哲学思想非常彻底,而且其教育理论研究也卓有成效。我国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所以效益不高,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存在着脱离实际、缺少实验依据、理论过于抽象以及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缺少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运用。

2、坚持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人的价值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过度地强调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而忽视了人的价值。借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人本主义理论的合理成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从关注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了解人、理解人,正确地对待教育客体,尊重其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实把工作做到人的心坎上。

3、注重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也应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这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教育目标的高远性和全局性,又要从扎实的基本实践入手,切实把责任感教育纳入日程,使公民勇于承担宪法确定的权力和义务,勇于担起责任。

4、以法制教育内容为重点,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法律教育内容相对薄弱。因此,应当注重公民的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教育,切实提高公民知法、懂法、遵法、守法的自觉性,能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

参考文献:

[1]刘耀京,高书文.试比较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J].社科纵横,201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实效性;方法

前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与高校教育的现实功能相吻合,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应该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促进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深刻性和持久性,对大学生的各项行为起到引导性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需要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

1.高校思想政治外部教育环境复杂。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多元的价值观,导致大学生难以对当前的价值观念进行判断,不能正确对文化进行判断和选择,缺乏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缺乏对世界文化的判断能力,学生在多元文化面前会显得无从下手。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学生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会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影响,会造成学生价值观念的模糊,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生活模式都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当前社会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没有与家庭和社会建立紧密的联系,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环节的有效沟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严重脱节,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不合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影响,主要是以抽象的理论来教导学生,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现背离。当前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整体性的特点,没能实现对大学生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教育,导致社会实践活动与高校的政治教育目标出现背离的情况,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3.不能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大多数高校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程与生活实际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没有意识到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学生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不能做到尊重他人,不符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要求。学生在组织纪律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常会出现旷课和逃学情况的产生,学校没有意识到组织纪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表现出道德缺乏情况的产生,没有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方法

1.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首先,应该针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调动学生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其次,应该在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创建良好的环境,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服务,扩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强化网络教育管理,给学生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最后,应该加强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对师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加强对校园的文化管理,将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以课外活动为教育的主体,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2.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首先,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稳定的环境,需要完善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建设,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宏观建设工作,用政策加以指导和干预,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部环境。其次,建立合理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必须要对学校的人事管理队伍进行改革,采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人事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最后,构建合理的思想政治师资培训机制,将高校的中青年教师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培训的重点对象,通过建立研讨班或者定期讲座的形式,来提高相关教师的学习层次和教学科研能力。

3.优化受教育者接受机制。首先,需要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学习需要,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自身为目的,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感,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将学生的思想知识转化为思想信念的催化剂,结合当前高校的教育背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熏陶,使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思想观念,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在高校内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对当前的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将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解,使学生能运用思想政治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思想政治的宣传与大学生的热情服务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程芳薇,常大地.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